基于中德合作办学的创新型考核评价体系的探索与研究

合集下载

中德合作办学探析及专业建设启示

中德合作办学探析及专业建设启示

中德合作办学探析及专业建设启示作者:孙渊李晓军刘将将杨王致夫来源:《教育教学论坛》2018年第34期摘要:分析了德国应用型大学人才培养目标特色,学习了浙江科技学院中德合作办学的成功举措,结合我校中德合作具体情况,提出了我校在中德合作专业建设上的建议:专业明确具体对象,全面地采纳德方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确定课程建设负责人、建立师资一对一;加强企业实习、设立中德合作校企办公室;增设实验设备,改善实验效果;启动ACQUIN工作。

关键词:人才培养特色;合作办学;建议中图分类号:G12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34-0058-02一、引言德国应用科学大学是当前德国高等教育体系中最有特色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院校,应用科学大学的发展呈现出强大的活力,根据文献数据分析:截至2015年冬季学期,德国已有应用科学大学219所,占全部高校总数的47.8%,从1995年到2015年的二十年间,应用科学大学的数量增长了58.7%,而同期综合性大学仅仅增加了2所。

应用科学大学所代表的“应用型”特色与德国经典高等教育理念中“纯粹研究”的理念在当代登上了高等教育的舞台。

同样在中国,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也迫在眉睫,教育部2014年度工作要点明确提出,要引导一批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类高校转型,加强应用型人才培养。

应用型人才培养,是近年来国家人才培养战略调整的重要举措,也是地方本科高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有效手段和途径,因此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培养体系等成为不同应用型本科院校研究和改革的课题,学习和借鉴德方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将具有积极意义;加强中德合作,引进德方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更加推进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因此国内多家本科院校与德国建立了合作关系,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例如同济大学中德学院、浙江科技学院中德工程师学院等。

2016年我们与德国进行了合作,旨在借鉴德方的培养模式,全方位推动合作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并且逐步地推动其他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

中德合作办学机制研究与模式探索

中德合作办学机制研究与模式探索
良好德语基础的跨学科 的复合型人才搭建平 台。 习德 国先进的人才培养理念 , 学 创立 国际化的人才培养模式 。 围
绕以下三个特色展开研究 : 构建更具特色的中德合作办学机制 , 探索适合我校的国际合作办学模式 , 培养具有 国
际 视 野 的复 合 型 德 语人 才 。
关键词: 中德合作 ;办学机制 ; 培养模式 ; 复合型德语人才
收稿 日期 : 0 8 1— 5 20—20 作者简介 : 国栋 (9 6 )男 , 史 15 一 , 江苏溧阳人 , 教授 , 博士 , 博士生导师。
第 4期
史国栋 贝绍较 王维倩 等 :中德合作 办学机制研究与模式探索
5 7
车行业及德系汽车 4 店的具体需求特点 , s 与中外相关专家共同制定了独特 的本土化实训课程 , 以实训为 主, 强化学生的动手能力嘲 。在原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汽车维修技能实训 内容的基础上 , 以德国手工业
的专业人 才 。 11 以中德合作 为契机 . 凝练 了符合 人才培 养规律 和 市场 需求的培 养 目标 () 1通过 引进德 国职业教 育教学 体系 、 学方 法 、 学理念 、 教 教 管理 方法 以及 国际先 进 的实训课 程 , 培养
能利用先进的汽车故障检测诊断仪器设备正确快速诊断出故障并设计维修方案的“ 汽车医生”为当前 中 ,
需求 量越 来越 大 。 为 中德 合作本 科 教育, 作 其教 学 目标 就是 培养 国 际化 应用 型人 才 。 体地 说, 包含 以 具 应 下 三个方 面: 是专业 知识 目标 ; 是 实践技 能 目标 ; 一 二 三是 语言 目标 【 1 ] 。江苏技 术师 范学 院 主动和 德 国教 育 机构合 作办 学 , 德 国教育模 式接 轨 , 培养具 有 国际视 野 的学生 方面 已经 有 了一 个 良好 的开端 。 与 在 近几 年来 , 苏技术 师范 学院 与德 国多所 教育 机构 、 江 多个 企业建 立 了合作 办学项 目。20 14年 9月 , 德 国梅泽 3 与 堡 应用 科技 大学 联 合办 学 , 开设 了机 械设计 制 造 及其 自动化 (+ 2 2模 式 ) 多个 本科 专 业 , 等 学生 在 国内学 完两年 的课程 , 去德 国学 习两年 。 该专业 已经 招 收三届 学生 , 目前 , 已经 有在 校生 近 4 O人 。 05年 6月 , O 20 与德 国 F U职业 实训 集 团联 合 建立 中德 诺浩 汽 车实训 基 地 ,按德 国手 工业 协 会 的标准 与要 求联 合 培养 + 实训汽 车维修 方 面的高 技能 人才 。20 06年 2月 , 与德 国手 工业 协会 联 合建设 中德数 控 工程 技术 中心 , 按 德 国手 工业协 会 的标准 与要求 联合 培养 数控 高技 能人才 。 06年创 办德语 专业 , 养具 有 良好 德语 基础 20 培 的跨学 科 的复合 型人才 。 习德 国先 进 的人 才培 养理 念 , 索 如何将 东西 方人 才培 养之精 髓有 机融 合 , 学 探 创 立 国际化 的人才 培养模 式 , 已成为 江苏技 术 师范学 院探索 与 实践 “ 分型 培养 、 双导 管理 、 实地 实训 ” 才 培 人

中外合作办学试点评估实施方案(试行)

中外合作办学试点评估实施方案(试行)

中外合作办学试点评估实施方案(试行)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二○一○年二月按照教育部关于中外合作办学评估工作的总体安排,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中外合作办学评估工作的通知》(教外厅[2009]1号)要求,经广泛征求意见,制定本试点评估实施方案。

一、试点评估目的检查试点评估单位办学情况,促进规范办学管理,提高办学质量与水平。

推动建立求真务实、多方参与、促进发展的评估环境,对中外合作办学评估的全面展开起到示范和宣传作用。

测试评估方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以及相关配套系统的执行情况及执行效果,为中外合作办学评估的全面展开奠定基础。

探索中外合作办学评估的组织方法及管理体系,稳步推进中外合作办学评估工作,为中外合作办学评估全面展开积累组织管理工作经验。

二、试点评估参评对象试点评估参评对象为天津、辽宁、江苏、河南四省(市)行政区域内,所有经教育部依法批准设立和举办的实施本科以上高等学历教育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以及实施境外学士学位以上教育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具有法人资格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暂不列入)。

三、试点评估组织实施中外合作办学试点评估工作由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统一组织,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简称“学位中心”)具体实施。

试点省(市)教育行政部门按照教育部评估工作安排,负责协调、指导本行政区域内中外合作办学评估工作;有关高等院校(以下简称“办学单位”)负责做好本单位所设立机构及举办项目的自评工作。

四、试点评估程序及办法中外合作办学试点评估分为评估培训、单位自评、网上公示、综合评议、结果反馈五个阶段进行。

1.评估培训评估培训是对评估目标和实施过程达成共识的重要环节。

教育部根据需要通过多种形式组织不同类别的专项培训,试点省(市)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做好相关培训协调和配合工作。

参评单位通过培训进一步了解和把握中外合作办学政策法规以及本次中外合作办学试点评估的相应要求。

2.单位自评单位自评是中外合作办学评估的主要和核心环节之一,由中外合作办学单位按照要求组织开展。

中德合作办学的教学探索和实践

中德合作办学的教学探索和实践

中德合作办学的教学探索和实践作者:袁秀平方祖华来源:《江苏理工学院学报》2017年第02期摘要:以上海师范大学信息与机电工程学院汽车服务工程专业(中德合作)为例,论述了中德合作办学的特色和面临的问题,针对其学生和专业课特点,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寻求适合中德合作专业学生的教学方式,通过加强学生和教师的语言培训,规范教学内容,编写中德合作专业专用教材,以及加强校企合作,拓展实践和就业渠道等措施,取得了积极的成就。

关键词:中德合作办学;教学探索和实践;教学方法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7394(2017)02-0125-04伴随着经济全球化大趋势的不断深入,我国工业现代化和国际合作的脚步也在不断向前拓展,这需要大量掌握实用专业技术、具有国际化视野的高水平应用型人才作为人力资源支撑,应用型技术人才的培养也已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

进入21世纪,我国高等教育为适应国家发展和经济变革的需要,也需要进行相应的资源优化利用及教育模式的探索研究,其中,通过中外合作办学,引进西方发达国家优质教育资源,吸纳和借鉴国外先进教学理念、教学内容和方法,对优化和完善国内院校人才培养体系,推进我国教育现代化改革的进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中德合作办学项目简介多年来,上海师范大学积极拓展国际交流和合作,与美、英、德、法等多所高等院校和教育机构建立了合作交流关系。

上海师范大学信息与机电工程学院与德国HWK手工业局开展了近10年的教学和实训合作,旨在引进和学习德国职业教育模式,培养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汽车经济技术应用型人才,深入实践和探索应用型技术人才的培养方法,积累培养学生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的教学经验,为上师大拓展合作办学之路奠定了基础。

近年来,汽车服务工程专业的毕业生大多数都从事在汽车设计制造、检测维护、经营管理、保险理赔等各个汽车技术服务领域,包括各知名汽车及配套企业,并普遍获得了就业单位的好评,合作办学在其中起到了其应有的作用。

中德合作办学方案

中德合作办学方案

中德合作办学方案中德合作办学方案源于中德两国高等教育领域的深度合作,旨在为中方学生提供更为优质、国际化的教育资源。

在这个方案中,中德两国的高校紧密合作,共同开展课程设置、教学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下面是中德合作办学方案的具体步骤。

第一步:确定合作高校和专业中德合作办学方案的第一步是确定合作的高校和专业。

该方案需要由中方高校与德方高校共同确定,依据各高校的优势学科、硬件设施等方面的条件,以及双方在人才培养方面的需求,联合选择合适的合作专业和高校。

第二步:设计课程在确定好合作高校和专业后,中德双方的教学团队需要联合设计课程。

课程设置需要考虑到中德两国的文化、法律等差异,以及学生的需求和未来职业发展方向。

该方案的课程设计需要兼顾理论和实践,通过教学实践和项目实战等方式,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第三步:培养师资力量教师是中德合作办学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需要具有扎实的教学功底和跨文化的教学经验。

为此,合作高校需要联合德方高校培养师资力量,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

第四步:实施教学经过前期的准备,中德合作办学方案的教学阶段正式开始。

在对课程设置、师资力量等方面做好充足准备的前提下,中德合作办学方案的教学方式多样化,包括面授、在线教学、实践和实习等多种形式。

这种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也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第五步:开展国际合作中德合作办学方案的核心理念是中德两国高校联手,共同探索全球化时代高等教育的发展方向。

通过开展国际合作,中德高校不仅能够加强互相之间的学术交流,还能够通过国际化的学术交流,提高学生的跨文化沟通能力和创新能力。

以上就是中德合作办学方案的具体步骤。

中德合作办学方案的出台,不仅是中德之间书写的一篇盛世华章,更是世界高等教育领域的一份引领力量。

相信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中德合作办学方案会越来越成功,为双方学生提供更为优质、国际化的教育资源。

基于中德SGAVE项目的产教融合式课程体系构建——以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为例

基于中德SGAVE项目的产教融合式课程体系构建——以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为例

59随着我国汽车工业的飞速发展,社会对相关专业人才的需求急剧增长,对人才的理论分析能力、实践操作能力、沟通水平和自我学习能力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高质量人才的匮乏,成为制约汽车行业发展的瓶颈。

为此,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以期能够缓解人才短缺的压力。

然而,随着大量大、中专毕业生进入社会,人才数量迅速增加,但人才的质量却良莠不齐,学校对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往往落后于汽车技术的发展,培养出来的人才满足不了企业的真正需要,此外,掌握多种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复合型高素质人才仍然非常紧缺。

因此,如何提升教学质量,培养满足社会需求,适应岗位要求的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成为需要职业院校重点研究的课题。

本文以我校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为例,详细阐述了基于中德职业教育汽车机电合作(SGAVE )项目的产教融合式课程体系的构建。

1 项目背景《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要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形成产教深度融合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这为职业教育指明了发展方向,充分体现了国家对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高度重视。

中德职业教育汽车机电合作(SGAVE )项目是由教育部、德国合作机构及德国五大汽车制造商(大众、奥迪、宝马、戴姆勒、保时捷)共同推出的国际化产教融合项目。

该项目旨在引进国外先进经验,在我国进行产教融合试点并推广,培养适合我国社会发展的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

引入中德SGAVE 项目,是我校开展深度校企合作,深基于中德SGAVE 项目的产教融合式课程体系构建——以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为例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宋 飞,张裕荣,吴会波,陈 诚在首次校企合作围绕现代学徒制项目和汽车维修新技术、新工艺技术培训进行了深度合作,开发了校企合作教材《新能源汽车构造与原理》。

随着新能源技术的发展,现代学徒制班工学交替、能力递进的学习领域课程需要改革,因此提出新能源汽车技术课程开发,制订出适合学生学习的专业课程,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促进教师的专业学习,提升校企合作,凸显专业特色。

基于德国职业教育评价体系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

基于德国职业教育评价体系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

基于德国职业教育评价体系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摘要:健雄职业技术学院以“中德工程训练中心”为平台,基于德国的“双元制”的教育模式,采用德国职业资格认定的技术标准及评价体系,实施了“工学交替”的教学运行模式,收到了持续提升高职机电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实效。

关键词:德国;职业教育评价体系;高加强专业内涵建设,凸显专业特色,是提高学校核心竞争力、保持学校竞争优势的关键所在,更是持续提升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根本。

健雄职业技术学院以就业为导向,基于德国“双元制”的教育模式,依托良好的区位优势和产业背景,确立了“知识、能力、素质”一体化的人才培养目标,进行了高职院校机电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探索出以职业能力为目标,以项目驱动、工作任务为载体,以德国工商行会职业资格标准的评价体系为准则的课程教学范式,并通过实施“工学交替”教学运行举措,实现了由重视知识、技能的传递向重视知识和技能的发展运用的转变,形成了自身的办学风格和特色。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课程质量监控与评价范式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是指学生必须经过两个场所、两类性质的培训,一元是职业学校的课堂,传授与职业有关的专业知识;另一元是企业,学生在其中接受技能方面的专业培训,学校与企业的教学不仅在时间上要相互协调,而且在有关职业教育的内容上也要相互补充。

1996年,德国《各州文教部长联席会议》(kmk)颁布的《职业学校职业专业教育框架教学计划编制指南》,为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制定了国家课程标准,学习领域课程方案是以一个职业的典型工作任务为基础的专业教学单元,要求从具体的“工作领域”转化而来,表现为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综合性学习任务。

通过一个个学习领域的学习,学生可完成某个职业(或专业)的一个典型工作任务,处理一种典型的“问题情境”,通过若干个体系化学习领域的学习,学生可以获得某一职业(职业小类或多个岗位)的职业资格。

德国及欧盟职业教育的职业资格评价采用以职业能力为基准的相互认可的标准,严格执行统一、规范的考试制度,注重培养灵活、宽泛的职业能力,其能力要求反映在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教学目标和课程中。

中德职业教育汽车机电合作(SGAVE)项目“学习领域”课程模式本土化建构与实践研究

中德职业教育汽车机电合作(SGAVE)项目“学习领域”课程模式本土化建构与实践研究

94AUTO TIMEAUTOMOBILE EDUCATION | 汽车教育1 引言中德职业教育汽车机电合作(SGAVE)项目是2012年由中国教育部牵头与德国国际合作机构(GIZ)、德国五大汽车制造商(奔驰、宝马、保时捷、奥迪、大众)联合我国相关高职院校共同推出的一项国际合作项目。

该项目旨在借鉴德国等欧洲国家“双元制”办学模式,深化产教融合,深入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最终达成推动职教改革的进程,建设国际领先的中国特色高职教育体系。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指出:职业教育要以服务现代化建设为宗旨,为提高劳动者素质特别是职业能力服务。

借鉴德国的“双元制”办学模式,对于加强教学过程与企业生产过程的紧密结合度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由此,德国“双元制”职教模式下“学习领域”课程模式被我国职业教育界引入国内。

基于两国职教体系差异,“学习领域”课程模式并没有直接可以复制、照搬的应用经验。

德国学习领域课程模式在国内本土化研究过程中不断的创新和发展。

大多数高职院校对于“学习领域”课程模式的改革研究,仍然局限于前期的课程开发和设计阶段,还未达到广泛应用的程度,存在课程定位模糊,忽视行企发展、校企合作浮漂,两情相悦困难等问题,难以形成具有中国本土特色的主流职业教育课程与教学方法。

本文以汽车机电工程师岗位的工作过程为构建课程框架体系的依据,开展德国学习领域课程的本土化落地研究,在借鉴吸收德国“学习领域”课程模式的基础上,将其进行本土化,开发适合我国职业教育的课程体系。

本文首先分析“学习领域”课程模式。

其次,从应用层面按照课程内容、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效果评价等方面提出中德SGAVE 项目“学习领域”课程模式本土化建构与实践的路径。

最后,从宏观角度,提出“学习领域”课程模式本土化建构的相中德职业教育汽车机电合作(SGA VE)项目“学习领域”课程模式本土化建构与实践研究郭丹丹 陈安柱盐城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省盐城市 224005摘 要: 中德职业教育汽车合作(SGA VE)项目人才培养目标旨在精准定位“汽车机电工程师”工作岗位的综合能力要求。

高校中德合作办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高校中德合作办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高校中德合作办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近年来,高校中德合作办学模式在中国的教育界受到了广泛关注和探讨。

这种合作模式代表了中德两国在教育领域的深入合作,为双方的学生和教师提供了独特的学习和交流机会。

本文将探讨高校中德合作办学模式的意义、特点以及最佳实践。

高校中德合作办学模式的意义不仅仅在于促进了中德两国之间的教育交流,更重要的是为中方学生提供了优质的教育资源和国际化的学习环境。

德国作为世界教育强国,以其优质的教育资源和严谨的教育体系在全球享有盛誉。

通过与德国高校合作办学,中国的高校得以借鉴德国的优势,提高教育质量和水平。

同时,中德合作办学模式也为德国学生提供了更多与中国学生交流和互动的机会,加深了两国学生之间的了解和友谊。

高校中德合作办学模式的特点主要体现在学科领域的多样性和教育模式的创新。

在学科领域方面,中德合作办学涉及了广泛的学科,包括工程、经济、管理、医学等。

双方的学生可以在不同的学科领域中互相交流和学习,拓宽自己的知识面。

在教育模式方面,中德合作办学模式突破了传统的教学方式,注重实践教学和职业技能培养。

德国的职业教育模式被广泛应用于合作办学项目中,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应用理论知识,培养了他们的职业技能和创新能力。

多年来,中德合作办学模式积累了许多经验和最佳实践。

以下是几个成功的案例:首先,某大学与德国某工程院校合作开设了工程管理专业。

该专业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还需要参与工程项目的实际操作和管理。

通过与德国工程院校的资源共享和互相学习,该专业已成为该大学的品牌专业,吸引了众多国内外学生的报考。

其次,某大学与德国某医学院合作开设了中医药专业。

中医药在中国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传统,而德国在现代医学方面领先。

通过中德两国专业的融合,学生们能够掌握中医药和西医学的知识和技能,丰富了其医学视野,提高了综合医学水平。

此外,某大学与德国某商学院合作开展了创业教育项目。

该项目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通过课程设置、创业实践和企业导师的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创业过程和商业运营,提高创业成功的概率。

德国职教质量评估机制对我国高职中外合作办学质量管理的启示

德国职教质量评估机制对我国高职中外合作办学质量管理的启示

德国职教质量评估机制对我国高职中外合作办学质量管理的启示【摘要】本文通过对德国职教质量评估机制的概述和对高职教育的影响进行分析,结合我国高职中外合作办学现状,探讨借鉴德国经验提升我国合作办学质量的启示。

德国职教质量评估机制的严谨性和科学性为我国提供了宝贵的参考,有助于提高我国合作办学的管理水平和教育质量。

文章从德国的成功经验中汲取教训,展望未来我国合作办学的发展,在提升教育质量的促进学校与企业的深度合作,实现双赢局面。

通过借鉴德国的经验,我国可以不断完善教育管理体制,提升教育质量和国际竞争力,推动高职院校与企业合作的深入发展。

【关键词】德国职教质量评估机制、高职中外合作办学、质量管理、德国经验借鉴、合作办学发展1. 引言1.1 背景介绍德国职教质量评估机制对我国高职中外合作办学质量管理的启示引言近年来,我国高职教育在促进人才培养和社会经济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为了提高高职教育的质量,我国积极探索吸收国外先进经验,其中德国的职业教育质量评估机制备受关注。

德国以其严格的质量评估体系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为我国高职院校提供了宝贵的借鉴和启示。

随着我国高职院校与国外合作办学的不断增加,如何提高合作办学的质量管理已成为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正是基于这一背景,本文将研究德国职教质量评估机制,并探讨其对我国高职中外合作办学的启示,以期为提升我国合作办学质量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建议。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通过对德国职教质量评估机制的深入分析,结合我国高职中外合作办学的现状,探讨如何借鉴德国经验来提升我国高职合作办学的质量管理水平。

具体目的包括:一是了解德国职教质量评估机制的运作模式和特点,探讨其对于高职教育的影响和作用;二是分析我国高职中外合作办学的现状,发现存在的问题和挑战;三是从德国职教质量评估机制中汲取启示,提出适合我国实际情况的质量管理建议,以期提升合作办学质量,推动我国高职教育的国际化发展。

通过本研究,旨在为我国高职中外合作办学提供参考和指导,促进教育质量的持续改进和提升。

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学生学习满意度评价研究——以贵州财经大学国际学术本科互认课程为例

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学生学习满意度评价研究——以贵州财经大学国际学术本科互认课程为例

364文化纵横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最后,创建人本特点突出的现代图书馆管理制度,优化图书馆管理人员的工作时间,才能在有效提升图书馆服务质量的前提下,激发读者的阅读潜能。

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提高图书馆工作效率。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图书馆管理层在创建以人为本理念的图书馆管理服务体系时,应该充分发挥互联网技术、大数据技术等先进的科学技术,优化和完善图书馆管理服务的流程,强化图书馆的工作效能,才能将图书馆在社会经济建设和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最大限度的发挥出来。

这就要求,图书馆管理人员必须在面对繁杂馆藏和大量数据信息的过程中,合理运用大数据技术进行数据信息的采集和整理工作,然后将其中具有应用价值的信息应用于图书馆的日常管理工作中。

图书馆日常管理工作过程中,管理人员不但要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准确性,同时还应切实做好数据的服务管理工作,在以人为本理念的指导下,促进图书馆服务品质的有效提升。

比如,针对当前移动网络迅速普及和应用的现状,图书馆应该利用信息技术、互联网技术建立完善的信息化管理平台,然后通过开发移动应用界面的方式,确保用户可以灵活的进入到图书馆管理体系中,根据自身的实际需求,完善文献、资料的搜索。

在开展图书馆管理服务工作时,管理人员应该根据用户提出的个性化服务需求,利用与之相匹配的虚拟化设备以及相应的软件,为用户营造良好的文献资料数据检索环境,然后通过对用户阅读习惯等数据的分析和研究,不定期的通过移动终端向用户推送其感兴趣的文章,调动读者的阅读兴趣。

为了促进图书馆管理服务水平和效果的稳步提升,图书馆在建设和发展的过程中,应该合理运用大数据、互联网等先进技术手段,优化和完善图书馆信息化管理系统,利用数据采集、分析、整合等先进手段,全面、深入的分析和了解用户信息,以读者的兴趣爱好、阅读时间、阅读需求以及阅读习惯等为基础,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图书馆管理服务方案,提高图书馆管理服务的水平和质量。

总之,为了确保以人为本管理理念在图书馆管理服务体系中的有效落实,我国图书馆不但要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改革和创新现有的管理模式,而且还应在准确掌握图书馆管理服务体系中存在的问题的同时。

本科课程教学模式与考核方法:基于中国与德国的比较

本科课程教学模式与考核方法:基于中国与德国的比较

本科课程教学模式与考核方法:基于中国与德国的比较作者:杨春蕾来源:《科学大众·教师版》2020年第03期摘要:鉴于德国本科教育的高含金量,本文对德国大学课程体系所涉及的教学与考核两个主要环节进行了介绍,并与中国大学的课程体系进行了比较。

研究结果表明:德国本科的授课不拘泥于教材,课程涉及的内容覆盖面较广,授课模式多样;德国的课程考核十分严格,“三考不过”的淘汰机制迫使学生为了毕业必须要付出极大的努力。

在德国本科的教学与考核模式下,学生常常具备了独立科研、团队合作、书面表达、口头表达等综合能力,能够更快更好的适应社会。

本文建议如下:一是依靠广大教师,提升课程质量;二是提高考核标准,倒逼课程改革;三是坚持中国特色,渐进接轨国际。

关键词:洪堡教育理念; “双一流”大学; 本科教育; 课程考核机制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20)3-178-002一、引言本科的课程质量直接决定了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不仅是高校对社会承担的责任,更是高校提升自身影响力的有效途径。

事实上,国内外诸多顶尖大学不仅注重科研,也非常重视课程体系建设。

尽管在课程体系的具体设计上中外大學会有所差异,但对某一特定课程来说,通常都涉及教学与考核两个主要环节,大都通过对教学模式与考核方法的优化来为学生提供更多更好的学习与实践机会,这两个环节也是教师最为日常的基础性工作。

在国际比较的研究方面,世界各国的高等教育无不是依据本国的现实情况,在发展中相互借鉴,很多的国家历史上都曾借鉴过德国高校的办学模式。

即使是现在,德国依据洪堡的教育理念创设的本科教育,高含金量得到世界范围内的普遍认可,对其进行了解可为我国高校本科的课程体系建设提供很好的借鉴,有利于“双一流”大学建设。

二、德国本科课程的教学模式及与中国的比较教学环节的第一步便是教材的选定。

中国的本科课程学习,通常会在开学前便由教师为学生统一征订好教材,教师主要依据教材内容来进行授课,因此,学生也主要依据教材内容来进行学习与考试。

德国职教质量评估机制对我国高职中外合作办学质量管理的启示

德国职教质量评估机制对我国高职中外合作办学质量管理的启示

德国职教质量评估机制对我国高职中外合作办学质量管理的启示【摘要】本文旨在探讨德国职教质量评估机制对我国高职中外合作办学质量管理的启示。

首先介绍了德国职教质量评估机制的概况,然后详细分析了其对高职中外合作办学的启示,包括加强教师队伍管理、建立完善的质量评估机制、加强与企业合作促进实践教学以及学生能力培养。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清晰地看到德国的经验对我国高职中外合作办学质量管理的启示。

总结了本文的观点并展望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通过借鉴德国的模式和经验,我国可以提升高职中外合作办学的质量管理水平,为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关键词】关键词:德国,职业教育,质量评估机制,高职中外合作办学,教师管理,质量评估,实践教学,学生能力培养。

1. 引言1.1 背景介绍德国作为世界上职业教育质量最高的国家之一,其职教质量评估机制备受瞩目。

德国的职业教育体系自19世纪以来就一直致力于培养高素质的技术人才,为德国的产业发展和经济增长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在这个过程中,德国注重维护和提升职业教育的质量,建立了一套科学完善的评估机制,确保教育质量始终保持在高水平。

随着我国高职中外合作办学的不断发展,对质量管理的要求越来越高。

借鉴德国的职教质量评估机制,对我国高职中外合作办学的质量管理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通过学习德国的经验,我国可以更好地加强教师队伍管理,建立完善的质量评估机制,加强与企业合作,促进实践教学,以及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能力,提升高职中外合作办学的质量水平。

1.2 研究意义高职中外合作办学是当前我国职业教育领域的一个重要议题。

在面对国内外经济发展和人才培养需求的不断变化中,如何有效管理和提升高职中外合作办学的质量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德国作为世界职业教育领域的领先者,其职业教育质量评估机制值得我国高职中外合作办学借鉴和学习。

本研究旨在探讨德国职教质量评估机制对我国高职中外合作办学质量管理的启示,希望通过对德国职教质量评估机制的研究和分析,为我国高职中外合作办学的质量提升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参考。

基于中职汽修的第三方参与教学评价模式探索——以中德诺浩合作项目为例

基于中职汽修的第三方参与教学评价模式探索——以中德诺浩合作项目为例

课程教育基于中职汽修的第三方参与教学评价模式探索——以中德诺浩合作项目为例朱明江苏省洪泽中等专业学校,江苏淮安,223100摘要:中职汽修考核引入第三方评价具有重要意义,第三方评价采用教考分离模式,将过程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结合,促进“教”和“学”的有效实施。

第三方评价客观、真实地反映学情,有助于落实教学改革措施,提升教学质量。

关键词:第三方评价;教考分离;教学质量中图分类号:G712收稿日期:2023-05-22DOI:10 19999/j cnki 1004-0226 2024 02 0301前言新职教法提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地位同等重要,国家越来越重视技能人才,各职业院校开展汽车专业,培养汽修人才。

中职教育的快速发展,促使各院校在教学上不断推陈出新,当前学校教学质量参差不齐,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不能满足企业的要求。

职业院校倾向于与学校利益直接评价,即第一方评价和第二方评价,利益不相关或非直接相关的第三方评价应用并不理想。

引入第三方量化评价是教学改革的方法之一,以汽车维修的行业规范和职业标准为依据[1],参照社会和车企的用人意见,建立行业企业为主导的评价机制,满足当代的人才培养要求,汽车专业引入第三方进行教学质量评价迫在眉睫。

2第三方参与教学质量考核的意义目前很多中职毕业生专业与所从事的工作对口率低,用人单位的满意度不高,在学生实习期间企业要花大量时间培训他们的职业规范和行业标准,培训合格后才能到岗位上工作,学生对专业不喜爱,职业规划发展不明确,社会和企业的认同感不强,很多学生在实习期就转岗、换岗,导致转岗率高[2]。

企业看重的是职业素养等,而学校在教学中很少注重,因此要加深校企合作,教学评价要融入企业评价,形成第三方评价。

第三方评价对学校进行规制,使专业课程教学与社会发展需要一致,采用教考分离方式进行考核,打破教考合一弊端,根据第三方评价的结果,发现教学中问题,改进人才培养方案,与企业需求形成无缝对接。

基于AHK中德职教项目构建“六步三环”学习模式的实践探索

基于AHK中德职教项目构建“六步三环”学习模式的实践探索

基于AHK中德职教项目构建“六步三环”学习模式的实践探索*孙跃岗,陈世鹏,陈紫晗(集美工业学校,福建厦门 361022)【摘要】汲取学习德国双元制课程体系的优势,将德国职业标准和职业资格认证内容引入教学实际中,将课程体系进行本地化的改造提升。

以专业核心课程《机电设备安装与调试》为例进行实践探索,以项目为载体、任务为驱动、工作过程为导向开展教学研究,构建行动领域课程体系;依托“六步三环”组织教学,培养新时代融合性技术人才,服务本地高端制造产业。

关键词:行动领域;AHK;三教改革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DOI:10.13596/ki.44-1542/th.2024.03.032Practical Exploration of Constructing a "Six Steps Three Rings"Learning Model Based on AHK Sino GermanVocational Education ProjectSun Yuegang,Chen Shipeng,Chen Zihan(Jimei Industrial School, Xiamen, Fujian 361022, CHN)【Abstract】Drawing on the advantages of the German dual curriculum system, the German voca⁃tional standards and vocational qualification certification are introduced into the teaching practice, and the curriculum system is "localized" to transform and upgrade. The author takes the profes⁃sional core course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Equipment Installation and Commissioning" as an ex⁃ample for practical exploration, and carries out teaching and research with the project as the carrier, the task as the driver, and the work process as the guidance, and constructs the curriculum system in the field of action. Relying on the "six steps and three rings" to organize teaching, cultivate in⁃tegrated technical talents in the new era, and serve the local high-end manufacturing industry. Key words:areas of action;AHK;three education reform1引言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就开始考察学习德国职业教育,在多年的探索和实践中,真正的德国双元制并没有在国内遍地开花结果。

中德合作办学的教学模式创新改革探索

中德合作办学的教学模式创新改革探索

中德合作办学的教学模式创新改革探索作者:徐璟玮杨承三来源:《文学教育·中旬版》2019年第05期内容摘要:在多年以来的赶紧和完善之后,网络课程作为课程教育辅助手段的作用日益明显,推进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是高等教育的热点话题。

目前,课程教学平台大多是中文界面,也有少部分为英文界面。

本文则以德语视阈下课程平台建设为例,总结其对于今后教学模式改革研究的作用,对该模式的推广可行性作了分析和归纳。

关键词:合作办学教学模式创新慕课(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MOOC)远程在线教育平台近年来发展非常迅速。

教育部在2015年就颁布了《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应用与管理的意见》(教高〔2015〕3号);2018年教育部的新闻发布会上,高等教育司司长吴岩在解读“双万计划”时提到:将规划建设3000门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1000项左右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

要推动实施一流课程建设“双万计划”,即建设1万门国家级和1万门省级一流线上线下精品课程,建立慕课学分认定制度,推动优质资源开放共享。

教育部在2019年1月8日公布了“2018年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认定结果”(教高函〔2019〕1号)。

作为“互联网+教育”的特色成果,远程在线教育平台不仅可以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丰富多彩的内容也可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不过,现在通用的平台大多为英文或者中文界面,国内基于德文界面开发的专项平台一直是一个空白。

2014年初,上海理工大学和德国汉堡应用技术大学共同策划,并得到了德国基金会的资助,致力于教学方式的探索与创新,筹办创建了“E-learning 远程教学平台”。

E-learning平台是一个基于Moodle系统(Modular Object-Oriented Dynamic Learning Environment)开发的在线教学平台,完全采用德语界面,将现场授课和多媒体平台使用相结合,为学生创建了一个身临其境的学习环境,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和运用在德语专业课程和德语语言课程中所学到的知识。

中外合作办学下德语口语课过程性评价管理体系探索

中外合作办学下德语口语课过程性评价管理体系探索

理科学中外合作办学下德语口语课过程性评价管理体系探索◎罗琳一、中德合作办学的办学特色教学目标明确。

不同于国内专业的日常教学,合作办学亦要考虑到我国学生的实际情况,又要结合合作国家的教学特色,中德合作教学更具有一定的特殊性,经过专业学院管理阶层、教务处、与专业授课教师的共同努力,同时结合相关专家的指导意见,制定出具有显著特色的教学目标,尤其是在语言教学环节中,要求学生在2年、或者是3年的学习期间内,必须通过德福考试12-16分的分数标准,成绩突出的通过可以参加德方组织的德语水平考试以及面试,顺利通过考试后就可以申请去德国继续学习;学生还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通过Telc B2考试,或者是德福考试取得16分的成绩,才能获取由德方颁布的专业毕业证书,最终顺利完成学业。

具体教学过程中,授课教师侧重于应用教学,突破传统理论讲授与实践环节分开的做法,探索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经验,重在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将语言教学、口语训练渗透到每一个教学环节,按照德方教学团队的要求,将一些德语口语训练内容与课程教学完美衔接,鼓励以学生模拟训练为主,为他们提供尽可能更多的口语训练机会,比如一些专业课程的实践环节中,授课教师给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主题,用德语完成实践作业,比如创意广告、微视频、演唱德语歌曲、朗诵德语诗歌等,让每位同学都能得到口语训练。

中德合作办学的难关在于德语口语训练,但是并意味着在仅仅在意口语训练,其实授课教师更看重的是专业知识的讲授,口语训练是基础,专业知识讲授是中心环节,授课过程中,专业教师重视把专业知识点同德语语言相结合,力争用双语教学,或者是专业术语采用德语来表示,教师再用汉语进行解释,帮助一些基础稍差的学生来顺利跟上教学进度。

为了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在完成专业知识讲授外,授课教师还鼓励学生阅读一些简易的德语读物,或者是一些专业书籍,提升阅读能力,同时加深对德国历史、文化与习俗的理解。

“元—维—段”视角下学生评优量化考核的路径研究——以中德诺浩(中职)学生德国游学资格评选为例

“元—维—段”视角下学生评优量化考核的路径研究——以中德诺浩(中职)学生德国游学资格评选为例

“元—维—段”视角下学生评优量化考核的路径研究——以中德诺浩(中职)学生德国游学资格评选为例作者:邹育平来源:《汽车维护与修理·汽修职教》 2019年第2期2018年9月10日,在北京召开的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的重要论断。

2017年7月《浙江省教育厅关于加强培育中职学生核心素养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指出,中职学生的核心素养内涵包括:品德优良、人文扎实、技能精湛、身心健康。

《指导意见》为浙江中职学生全面发展的考核制订了标准,指明了中职学生成才的大方向,为中职学校在“培养什么人”上提供了政策依据。

那么,如何科学地对学生进行评价考核就成为亟待研究的课题。

1 “元—维—段”视角“元—维—段”视角,就是从评估主体、评估内容和评估区间来制定评估标准。

“元”指多元的评估主体,即谁来评估的问题;“维”指对学生客体的评估维度,评估项目内容要科学全面,即如何评估,评估什么的问题;“段”指对学生客体评估周期的延续与分段问题,实施多段化评估要解决如何分段,各阶段内分值比例问题等。

根据《指导意见》,利用“元—维—段”的视角来选拔和评估优秀学生,可以初步建立优秀学生的培养和选拔机制,通过“选拔什么人”而解决“培养什么人”的难题,也通过“选拔什么人”检验“培养什么人”的成果。

2 学生评优量化考核的路径以中德诺浩(中职)学生德国游学资格评选为例,德国游学资格的评选恰恰是学生评优量化考核方式的典型应用实例。

中德诺浩引进德国汽车职业教育资源,结合我国实际开发了一套汽车职业教育课程体系和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中德诺浩教学分为国内全员教学和优生国外(德国)游学2部分。

许多学生报考本专业,都希望能有机会参加免费的德国游学,但德国游学的资格只占项目学生总数5%左右,名额相当有限。

由于没有现成的选拔机制,导致德国游学学生的选拔工作难度很大。

游学名额评选本身与优生评选工作无异,但此项工作“学生关心,家长关注,学校重视”,直接关系到“学生是否满意,家长是否理解,合作院校是否支持”的问题,也关系到出国游学学生的“中国学生形象”问题。

《中国电化教育》期刊“中德两国远程教育课程评估指标体系比较”读后感

《中国电化教育》期刊“中德两国远程教育课程评估指标体系比较”读后感

《中国电化教育》期刊“中德两国远程教育课程评估指标体系
比较”读后感
教育评估是教育领域的一项基本活动,是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技术,收集并处理与评估对象有关的教育现象的数据资料,并以既定的标准为依据对处理结果做出分析和价值判断,从而为教育决策和管理提供反馈信息和论证。

中德两国的相关部门于同一时期围绕着以e-Learning 为特征的教育采取同一行为,具有很大的可比性。

为了更好地学习借鉴国外经验,以下将首先从评估客体、评估主体、指标结构、评估目的和评估方法等方面对两国远程教育课程评估指标体系进行比较,之后再从具体内容入手,对两国的远程教育课程评估指标体系的各个指标项进行分析比较,以发现两国在以网络教育为主的远程教育评估在理念、目标、内容等各个方面的差异。

随着以e-Learning 为特征的远程教育手段在各级各类教育中的广泛应用,为了加强对远程教育质量的管理与监控,切实提高融合了e-Learning 的各类教育的教学质量,对e-Learning 的评估也日益受到重视。

通过分析比较和思考,可以发现,我国远程教育课程评估指标体系所反映出来的评估理念是以加强行政管理为中心、以规范课程建设为目标,以“质量检验”为手段。

这与国际上流行的质量保障和质量发展的质量管理理念还有一定的距离。

所以,我们应该实行网络课程准入制度,对投入使用的网络课程进行质量把关。

这样不仅可以提高网络课程的整体水平,也可以有效地避免网络课程建设中低水平的重复开发,节约资源。

还有就是转变观念,从规范教学行为向教学质量保障和质量发展转移,从检验教师素质和办学机构资质向促进办学机构和师资队伍的专业化发展转移,注重学习者满意度和学习过程的优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中德合作办学的创新型考核评价体系的探索与研究
作者:薛飞
来源:《现代职业教育·职业培训》2017年第11期
[摘要] 中德合作办学是当前我国职业教育模式改革发展的可行路径,参照德国“双元制”的职教思想,本着“工学相融、德技并举”的原则,积极深入合作企业开展调研,开展职业与岗位能力分析,确定合适的人才培养模式并设定与其匹配的课程体系与课程标准。

而成功的职业教育模式必须有一套合适、先进的考核评价体系与之匹配,方能最大限度地展现其优越性。

针对现有评价考试方式所存在的问题,借鉴中德合作办学过程中累计的先进职教理念,探索并研究建立适合国情、校情,与产业结构化调整及区域经济发展相适应的考核评价体系。

[关键词] 中德合作办学;职业教育;考核评价体系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7)33-0042-01
一、前言
德国职业教育的考核评价体系具有以下显著特点:重视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考核范围高度集中于各专业的岗位实际能力,考试内容会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和技术的更新随之动态变化,注重过程评价与学生实际能力的养成。

相比之下,目前我国职业教育现行的考评体系存在以下弊端:(1)考试内容重理论,轻应用;(2)脱离实际岗位的生产要求;(3)考核方式单一,评价方法片面;(4)重视最终一次性考试,忽略学生过程考核。

利用中德合作的契机,参照德国的先进理念,我们以创新实践型的考核评价体系构建为突破口,以此带动职业教育模式的改革与创新。

二、探索与实践过程
2003年,我校开始接触并引进德国“双元制”职教理念;2005年,我校正式引入“双元制”的培养模式,探索“双元制”本土化的可行之路。

为此,我校建立IHK证书与中国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相结合的资格能力培养制度,并以此建立新的考评体系,突出专业技能训练,建立以能力考核为主、采用等级评分制的考评体系。

具体来说,中德合作办学专业考试由中期考试(理论+实操)与末期考试(理论+毕业设计)两个大模块组成。

其中,两大模块考试中的理论试题来自于德国工商联合会(IHK)负责命题,由客观题和主观题组成;而实际操作与毕业设计部分试题内容同样由德国工商联合会(IHK)依据企业、行业的最新技术发展趋势与关键核心设定考试内容,所有试题均为纯德语命题,确保了考题的严谨性、完整性与科学性。

在末期考试中,以毕业设计替代以往的技能考
核方式,是对“双元制”本土化的具体实践与尝试。

据介绍,德国“双元制”培养模式下的学员先是员工身份再是学生身份,学员考试不以“纸上谈兵”为主,而以“完整行动模式”为主,侧重对学员知识综合应用能力的考核评价。

因此,我们应打破每学期按照学科科目分开考试的传统评价方式,重新构建以两个阶段考试为核心的评价体系。

期末考试为毕业设计(综合项目设计),要求学生综合运用三年所学的知识点,结合自己的专业兴趣点,申请项目课题。

同时规定,每个学生申请的课题不能相同,且必须包括电气、气动及机械三个方向的内容,否则课题将不能通过,由于课题设计这场毕业大考涉及的专业知识范围广,所用器材种类多,早在二年级的时候,专业学生就已经开始着手准备。

考试的所有环节要求学生亲力亲为、自主选题、自主设计、自主研发、自主装配、自主调试、自主优化、自主总结。

而教师作为主线贯穿始终,进行过程指导和质量监控。

项目到产品的融合是学生学习成果的一次质的飞越,为以后学生走向工作岗位奠定了扎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三、反思与体会
长期以来,应试教育在教师和学生心中已经根深蒂固,传统的教学模式与考核评价方式已为广大师生所习惯。

要改革教育教学模式,创新考核评价体系,对专业教师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创新考核评价体系的贯彻实施对教师、对学生都是一种挑战。

在进一步深化创新型考核评价体系建设的过程中,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规范教育教学过程管理势必是其中的基本前提与重要组成部分。

同时,在“互联网+”时代,我们要充分利用互联网推进职业教育,要进行基于信息技术的变革、更新教育内容、改变教育途径等,通过适合学生的方式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张燕.中德实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比较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7(33):19-21.
[2]姜大源.中德职业教育合作30年大事记[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9(35):7-1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