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诸子散文第二单元3民为贵精品教案
2022年 高中语文部编人教版精品教案《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三、民为贵》9
民为贵——孟子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理解在战乱和畏惧君主的时代背景之下,孟子可贵的民本、平等思想。
2、技能目标:通过反复诵读来领悟孟子散文气势磅礴、感情激越的特点。
3.情感目标:培养重视国家、亲和民众的情感态度。
教学过程一、导入:孟子介绍【板书】民为贵孟子〔约公元前372年—约公元前289年〕,名轲,字子舆,邹〔今山东邹城市〕人。
他是之孙的再传弟子。
孟子是伟大的、,的代表人物。
与孔子并称“〞在哲学思想上,孟子提出著名的“性善〞论,“人之初,性本善〞,应发扬人的善性,才能国治家齐。
孟子特别强调民为邦本的学说,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高见。
他认为,诸侯如果施行了他这一套“民本〞说以及他的治民之术,民就能各自安分守己,统治者也能长治久安,到达“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即稳定统治秩序的太平境界。
在天、地和民之间,孟子明确地强调人民的作用和地位。
他针对当时一些国灭家亡的事实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又说:“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战国时期,当法家学派竭力强调专制主义国君集权的情况下,孟子的这种“民本〞思想是对其消极面的一个极大限制和约束。
这种主张在我国两千年封建社会里,一直成为制约君权,强调皇帝应该顺乎民心民意的思想,对于历朝政治的开明,起了莫大作用。
大思想家荀子也说过:“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
水那么载舟,水那么覆舟〞。
可见,“以民为本〞是何等重要。
古代大思想家孟子提出仁政学说和一系列民本思想,把“以民为本〞的思想表达得淋漓尽致。
二、文本分析第一局部:1、社稷:“社〞是土地神,“稷〞是谷神。
古代帝王都要祭祀社稷,以后社稷就成了国家的代称。
2、是故:因此。
3、牺牲:供祭祀用的牛、羊、猪等祭品。
粢盛:盛在祭器内用来祭祀的谷物。
4、祭祀以时:介宾结构后置句,“以时〞,按时,译为“按时祭祀〞参考译文:孟子说:“百姓是最重要的,土谷之神次于百姓,君主的地位更要轻些。
所以得到许多百姓的拥护就能做天子,得到天子信任就能做诸侯,得到诸侯信任就能做大夫。
2024-2025学年高中语文第二单元三民为贵教案5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1.导入(5分钟):
a.回顾上一课的内容,引导学生复习并巩固对孟子思想的认识。
b.提问:“民为贵”这一思想在现实生活中有何意义?引起学生思考。
2.课文讲解(15分钟):
a.讲解课文内容,重点解析“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一句的含义。
b.分析孟子思想中的民本思想,并结合现实生活例子进行阐述。
2.教学年级和班级:高中一年级三班
3.授课时间:2024年10月10日
4.教学时数:45分钟
二、教学内容
1.课文:《孟子·梁惠王下》之“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2.教学目标:
a.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孟子的“民为贵”思想。
b.培养学生对先秦诸子百家的基本认识和阅读理解能力。
c.引导学生运用批判性思维,分析孟子思想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
-要求学生参加学校举办的孟子思想绘画比赛,通过艺术的形式表达对孟子思想的理解。
-鼓励学生参加学校组织的孟子思想戏剧表演,通过表演的形式展示孟子思想的精髓。
-要求学生参加学校举办的孟子思想知识竞赛,检验自己的学习成果。
-鼓励学生参加学校组织的孟子思想辩论赛,锻炼自己的口才和辩论能力。
-要求学生参加学校举办的孟子思想征文比赛,展示自己的写作能力。
-鼓励学生参加学校组织的孟子思想讲座,聆听专家的讲解,拓宽自己的知识视野。
-要求学生参加学校举办的孟子思想绘画比赛,通过艺术的形式表达对孟子思想的理解。
-批判性思维应用:学生在案例分析和讨论中可能缺乏批判性思维,难以提出深入的观点。
针对学生的学习者分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引导和帮助,通过讲解、讨论和实践等方式,帮助学生克服困难,提升他们的语文核心素养。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教案:第二单元三民为贵教案4Word版含解析
民为贵--- 《孟子》【教学目标】1、孟子的“民本思想”在现实中的意义2、领悟孟子散文气势磅礴、感情激越的特点【教学方法】1、诵读法:这是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通过反复诵读来领悟孟子散文气势磅礴、感情激越的特点。
2、讨论法:讨论孟子的“民本思想”在现实中的意义。
3、辐射法:立足本篇目,辐射本单元,涉及学过的孟子文章,全面了解《孟子》的政治主张、论辩艺术及其他。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从前面孟子关于“爱民、养民、富民、教民”导入(结合“引入话题”)“爱民、养民、富民、教民”的前提是什么?——重民。
二、初读课文(在预习的基础上)三、整体感知(讨论、提问、明确)1、孟子为什么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因为国君和社稷都可以改立更换,只有老百姓是不可更换的。
所以,百姓最为重要。
2、“汤放桀,武王伐纣”是什么行为?-- “诛一夫”的行为,使推翻暴政的行为。
3、《孟子?离娄上》选章中孟子是怎样论证“得天下”与“失天下”的?――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仁得天下,不仁则失。
4、在“君权谁授”的问题上,孟子与万章有什么不同?孟子的主张反映了什么思想?―― 万章的看法:在禅让制的时代,这一代的君权是由上一代的天子授与的。
孟子的看法:天子个人并没有权力把天下拿来授与谁,只有上天和下民(老百姓)才有这个权力。
5、“善政”与“善教”有什么区别?――善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
四、讲读第1则1、“读”与“释”2、讨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体现的是王道思想还是民本思想?体现的是民本思想。
从“民为贵”这句话就可以看出是提倡“以民为本”,从“君为轻”可以看出是与王道思想完全相反的观点。
3、“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解读“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这是孟子提出的一个重要思想,意思是说,人民放在第一位,国家其次,君在最后。
这是因为,有了人民,才需要建立国家;有了国家,才需要有个“君”。
国家是为民众建立的,“君”的位置是为国家而设立的。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第二单元2.3《民为贵》教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第二单元2.3《民为贵》教案《民为贵》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学习1、2、3则,朗读课文并疏通文意。
2、掌握课文里出现的文言实词、虚词及文言句式。
3、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理解本章中涉及的“民本思想”,并分析其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
学习重点: 梳理重要的文言现象。
学习难点:理解“民本思想”及其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
教学方法: 诵读法讨论法一、课文导入。
荀子说:“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唐初魏征也说:“君,舟也;人,水也。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通过这两则内容我们不难看出,不论是唐朝初年的魏征还是战国末期的荀子,他们有一个共同的观点,那就是看重百姓。
其实,在他们之前,还有一位先哲那就是孟子,他同样看重百姓,就是他提出了“民为贵”的思想,这一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孟子的《民为贵》,一起感受其思想的光辉。
二、整体感知(请三名学生分别朗读文段,强调字音):1、读准字音。
社稷()粢盛()()汤放桀()伐纣()弑君()走圹()獭()驱爵()鹯()2、初步感知文意。
(二)疏通文意、理解内容。
第一则1、学生读后翻译。
2、重点字词、句提示:丘、乎、祭祀以时3、思考:本则的重点句子是?孟子为什么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采用什么样的论证方法?明确:因为国君和社稷都可以改立更换,只有老百姓是不可更换的。
所以,百姓最为重要。
板书:君轻民贵(对比)第二则1、学生读后翻译。
2、重点字词、句提示:传、弑、贼3、思考:归纳本则主要内容“汤放桀,武王伐纣”是什么行为?——“诛一夫”的行为,即推翻暴政的行为。
板书:君暴民反(机智、深刻、尖锐)背景资料:在儒家思想中,君臣父子秩序是不可以被侵犯的。
孔子讲“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见《论语·颜渊》),意思是君要像君,臣要像臣,父要像父,子要像子。
孟子自己也宣扬:“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孟子·滕文公上》)而另一方面,孟子把商汤看成是“以德服人”的代表,说是:“以力假仁者霸(即凭借实力假借仁义之名的可以称霸),霸必有大国。
高中语文第二单元《孟子》选读三民为贵教案1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教
学
目标
1、知识目标:(1)通过学习,学生能够掌握相关文化常识、重点文言词语等文言知识。
(2)通过共同分析及探讨,学生能够理解孟子的“民贵”思想极其现实意义。
2、能力目标:通过共同探讨及学习,学生能够提高自主分析文章的能力,并能举一反三;
3、情感目标:通过探究学习及知识拓展,学生能够更加热爱我们的祖国。
1完成预习作业同时回忆已有知识。
2 学生结合课下注释,理解两则文段中心内容。
1 结合本班学生实际情况,文言知识积累不求多,只求扎实且精细。
2 提高学生提炼、概括能力。
四、“民为贵”思想的拓展延伸
列举六则相关文段,学生诵读并找出异同。
自主分析
历史长河中,有涓涓细流,更有惊涛骇浪!让学生去感受不同思想主张下不同的情况。
教学重难
点
教学重点:通过基础知识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相关的文化常识及重点文言词语。
教学难点:通过探究学习及知识扩展,培养学生爱国情操。
教学
思路
1 兴趣引入
2 基础为主
3 拓展延伸
主要教学方法
引导启发法
拓展延伸法
自主探究法
教学资源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课时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第
一
课
时
一、导入
以甲骨文中“民”字的写法导入,引起学生兴趣。(甲骨文中对“民”字的写法解释有不同版本,本课选取其中一种解释。)
能猜出是“民”字,但无法解释造字本意。
感兴趣,才能有兴趣。
二、“民”字的拓展延伸
回忆以前学过的对于“民”不同的称呼。
回忆已有知识。
温故才能知新。
三、检查课前预习情况并分析课文
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教案-2.3 民为贵11-人教版
《民为贵》教学设计
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培养学生分析探究问题的能力以及写作能力
2、过程与方法
讨论法:讨论民本思想的现代意义
写作训练法:通过写作来阐述看法,训练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悟民本思想在新时代的启示,力争做一个有为公民
教学重点及难点
1、探讨孟子民本思想的现代意义
教学媒体
1、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课前预习
利用清明假期收集资料
二、导语设计
周公殁,圣人之道不行;孟轲死,圣人之学不传。
道不行,百世无善治;
学不传,千载无真儒。
三、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1、学习第一则选文
孟子为什么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君贵民轻”
2、学习第二则选文
“汤放桀,武王伐纣”是什么行为?
“君暴民反”
3、学习第三则选文
这一则选文,运用了什么论证方式?
“君仁民归”
四、延伸拓展,异彩纷呈
呈现历朝历代以及当代有关民本思想的名句
五、合作探究,百花齐放
讨论:孟子民本思想的现代意义
六、学以致用,知行合一
读完孟子的《民为贵》后,联系现实生活,写一个小片段,谈谈你对“民为贵”的看法,字数不少于150字。
七、重温经典,陶冶情操
播放歌曲《江山》
八、作业布置
九、课后反思。
《民为贵》 教学设计
《民为贵》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民为贵”这一思想的内涵和重要意义。
2、引导学生体会古代思想家对民众地位的重视,培养学生的民本意识。
3、帮助学生掌握文中的重点字词和句式,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理解“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一观点的含义。
(2)掌握文中的重要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
2、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将古代的民本思想与现代社会的发展相结合,进行思考和讨论。
(2)让学生理解孟子思想中的局限性和超越性。
三、教学方法1、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熟悉文本,理解文意。
2、讲解法:对文中的重点字词、句式和思想进行详细讲解。
3、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相关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讲述古代君主与民众关系的故事,如“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引出“民为贵”的话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作者及背景介绍简单介绍孟子的生平、思想以及其所处的时代背景,让学生了解孟子提出“民为贵”这一思想的社会根源。
3、初读课文(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教师范读,学生边听边标注停顿和重音。
(3)学生再次朗读,教师巡视指导。
4、文意理解(1)学生结合注释,自主翻译课文,遇到不懂的字词和句子,小组内讨论解决。
(2)教师检查学生的翻译情况,对重点字词和句式进行讲解。
例如:“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中的“贵”“次”“轻”的含义;“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中的“是故”“丘民”的意思等。
5、思想探究(1)引导学生思考“民为贵”这一思想的内涵,让学生说说自己的理解。
(2)组织学生讨论:在现代社会,“民为贵”的思想还有没有价值?如何体现?6、拓展延伸(1)让学生收集其他古代思想家关于民本思想的论述,并进行比较和分析。
(2)布置作业,让学生写一篇短文,谈谈自己对“民为贵”思想的认识和体会。
7、课堂总结(1)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如字词、句式和思想。
2020—2021学年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教案:2.3《民为贵》
《民为贵》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疏通文章大意,掌握文中出现的重点实词、虚词的含义,文言句式等,熟读成诵。
2、深入理解孟子的“民本思想”的内涵以及在现实中的意义。
3、感受孟子散文气势磅礴、感情激越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深入理解孟子的“民本思想”的内涵以及在现实中的意义。
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在上新课之前,我想请大家看几张图片,上面的几位历史人物你是否认识或熟悉呢?(出示人物图片1)商纣王、周武王秦始皇、隋炀帝、唐太宗、毛主席。
蒋介石今天把这些人物放在一起,其实是想请大家做个比较,这些帝王和领袖在得天下与失天下上有哪些共同之处?(出示幻灯片历史评价2)对,正是得民心者得天下。
(出示历史评价)历史不止一次证明,只有人民才是创造历史的真正的动力,这条朴素的道理早在2500多年前,我国伟大的思想家孟子就已专门做了深刻而精彩的论述。
今天我们再次走进诸子散文,走进第三课孟子的《民为贵》,请大家翻开课本。
一、朗读课文,感知内容。
下面我们来朗读课文,大家看选文共有五节,一二节请同学朗读2人,三节由老师来读,四五节大家齐读,好不好?读的过程中请大家注意:出示幻灯片31、读准字音。
2、注意断句。
二、检查预习,疏通大意。
学习一篇经典古文,我们必须做到疏通大意,掌握文中重点实虚词含义和一些特殊句式的用法,下面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预习情况来完成两个任务(出示幻灯片)1、解疑。
2、巩固。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既成“社”土地神,“稷”谷神。
代指国家牺牲既成,粢盛既洁,祭祀以时祭祀用的牛羊猪状语后置汤放桀,武王伐纣,有诸?诸:兼词,之乎犹水之就下、兽之走圹就,接近,靠近,趋向。
译为“流向”为丛驱爵者,鹯也。
“爵”通雀,苟为不畜,终身不得后来写作“蓄”,积聚暴之于民,而民受之暴,显露,公开。
而居尧之宫,逼尧之子而,如果。
三、合作探究,研析课文孟子是我国古代民本主义的杰出代表。
他不但提出了“民贵君轻”的观点,还形成了一套关于如何实行“民本”的主张,将先秦的民本思想发展到了新的高度。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第二单元《孟子》选读2.3《民为贵》教学设计
《民为贵》教案教学目标1、掌握常见的文言知识;2、深入理解中华传统文化中的民本思想并分析其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3、进一步领会孟子的的论辩风格及语言特色。
教法设计1、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来领悟孟子散文的特点2、讨论法:讨论孟子的“民本思想”在现实中的意义重点难点理解孟子的“民本思想”中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得民心者得天下”精思后结合现实进行分析。
学情分析主要讲授第1则、第2则、第3则选文,学生通过预习尽量掌握字音,学生结合注解疏通文意,引导学生把握孟子的民本思想,结合现实分析孟子的民本思想在当今现实的意义。
1、课前完成预习2、教师准备PPt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请看这幅图,这是哪个地方?(生答:鳌山书院),对,这是我们学校后面的“鳌山书院”,书院的墙上刻有孔子的《弟子规》,相信同学们在诵读中学到了孔子的“礼”与“仁”的思想。
我们的“鳌山书院”传承了孔子的教育思想,比如:“因材施教”、“言传身教”、“温故而知新”、“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等的思想。
一百多年来,我们的书院培养了许多的人才,今天我们来学习另一位儒家的代表人物孟子。
二、放动漫三、明确学习目标四、放朗读五、学生个别读1、2则,集体读第3则六、检查预习并思考分析课文内容(一)、检查字音:稷 jì粢盛zī chéng 桀jié獭tǎ圹kuàng 鹯zhān 爵 què1,于传有之2,虽欲无王,不可得已3,所恶勿施4,苟为不畜,终身不得5,三年之艾Zhuàn wàng wù xùài(二)、检查文意疏通并思考分析课文内容第一则:词:1、社稷:2、是故:3、牺牲:4、粢盛:句式:祭祀以时明确:1、“社”是土地神,“稷”是谷神。
古代帝王都要祭祀社稷,以后社稷就成了国家的代称。
2、因此 3、供祭祀用的牛、羊、猪等祭品。
2024-2025学年高中语文第二单元三民为贵教案3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 阅读材料:推荐学生阅读《墨子》中的“民为贵”相关章节,深入理解墨子的民本思想。
- 阅读材料:推荐学生阅读《庄子》中的“民为贵”相关章节,深入理解庄子的民本思想。
- 阅读材料:推荐学生阅读《管子》中的“民为贵”相关章节,深入理解管子的民本思想。
学生活动:
- 自主阅读预习资料:按照预习要求,自主阅读预习资料,理解“民为贵”知识点。
- 思考预习问题:针对预习问题,进行独立思考,记录自己的理解和疑问。
- 提交预习成果:将预习成果(如笔记、思维导图、问题等)提交至平台或老师处。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 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 在课堂上进行随堂测试,注意学生的答题速度和准确性。
- 及时批改随堂测试卷,记录学生的成绩,并对学生的错误进行分析和反馈。
4. 作业完成情况:
- 检查学生完成作业的情况,注意作业的整洁度和准确性。
- 评估学生在作业中对“民为贵”知识点的应用能力,如分析、综合、批判性思考等。
- 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评分,并提供具体的评价和建议。
在知识方面,学生们对于先秦诸子的名字和一些基本思想有所了解,但对其深层含义和思想体系可能还不够熟悉。他们可能知道儒家、道家、墨家等诸子的基本概念,但对于诸子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可能还没有清晰的认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引导学生进一步深入理解先秦诸子的思想,并通过对比分析等方式,帮助他们建立起诸子思想的知识体系。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 讲授法:通过详细讲解,帮助学生理解“民为贵”知识点。
- 实践活动法:设计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分析先秦诸子思想的能力。
20212022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教案第二单元第3课民为贵三.docx
民为贵【知识•梳理]第1步读准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 社禳(ji) 粢(zi)盛(cheng) 于#(zhuan)有之 所秒(w£i)勿施S^(ta) 14(zhan)苟为不W(xu) 谆 i$(zhun)然 三年之顼sang) 讼(song)狱第2步识记通假——奥妙无穷方块字 为丛驱爵者,鹘也(“爵”,通“雀”) 第3步一词多义一一看我七十二变“J 贼仁者(损害,动词)⑴贼i 谓之贼(贼人、歹人,名词)'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赢得,认可,动词) (2) 得{得天下有道(得到,动词)、虽欲无王,不可得已(能够,动词)'诸侯危社稷,则变置(立,建立,动词)(3) 置〈蕈法而不变,使民安其法也(制定,动词)、沛公则尊车骑,脱身独骑(放弃,动词)'得天下有谭(途径,方法,名词)从郦山下,诲芷阳间行(取道,动词)(4) 道〈师者,所以传潭受业解惑也(道理,名词)于是废先王之谆(主张,思想,学说,名词)、仲尼之徒无谭桓文之事者(说,谈论,动词)(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表顺承,就) °)而[而居尧之宫(表假设,如果) '所欲与之聚之(为、替,介词) ⑹与 以行与事示之者(和,连词)、天与之,人与之(给,动词) 第4步古今异义一一词语的昨天和今天加祝)夫 笨W) 纣(zhou) 走妒(kuang) 为丛驱B(que) 虽欲无2(wang) 载萱(xii)及濒ni) 舜 (xiang)尧 朝觐啊 裾(而)歌(1)W既成古义:古代祭祀用的猪、牛、羊等祭品今义:指为了正义的目的舍弃自己的生命(2)夫簿后之中图①然后古义:这样以后今义:连词,表示接着某种动作或情况之后②中国古义:古人称中原地区为中国,这里指国都今义:指中华人民共和国第5步词类活用——词性变异含义迥(1)虽欲无壬,不可得己(名词用作动词,成就王业)(2)其何能幽(形容词用作名词,好结果)第6步文言句式——特殊句式多留意(1)故为渊驱鱼者,獭也;为丛驱爵者,亶鸟也。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第二单元第3课《民为贵》优质表格教案(3页)
课题民为贵授课教师:刘冬云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重点学习第1-3则,掌握重点实词、虚词及句式等文言基础知识。
2、借鉴和学习文章的表达技巧(说理艺术)。
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法,三段四步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会孟子“民为贵”思想的现实意义。
教学重点掌握文中重点实词、虚词及句式等文言基础知识。
教学难点借鉴和学习文章的表达技巧(说理艺术)。
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导入一、1、《百姓比天大》导入一曲《百姓比天大》,让我们沉醉的,不仅是醉人的旋律,更是歌中铿锵的誓言。
百姓比天大,亏谁也别亏百姓。
一生一世常思量,恩情要报答。
其实,关注百姓,关注民生,不仅仅是今天的主旋律,早在战国时代,“亚圣”孟子就曾提出“民为贵”的主张,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民为贵》一文.首先让我们一起来确定本课的学习目标。
你认为学习本课,我们应掌握哪些内容呢?导入二、预习检测二、万语千言总关音——预习检测为下列红色词语注音。
稷_____ 粢乘_____ 桀____ 獭___ 圹_____ 朝觐____ 所恶勿施_____ 苟为不畜 _____ 虽欲无王 _____ 于传有之_____jì、zī chéng、jié、tǎ、kuàng、jìn、 wù、 xù、wàng 、zhuàn三、分组讨论、合作探究小组探究成果展示三、1、小组讨论,合作探究完成重点文言知识归纳。
前面我们已经确定了学习目标,现在我们一一来完成,我们的第一个目标是?掌握文中重点实词、虚词及句式等文言基础知识。
对这一目标,我们采用分组讨论、合作探究的方式完成。
先给3分钟的时间,分组讨论,然后选派代表,展示小组合作成果。
(满分10分,缺一处扣一分)第一组第二组第三组第四组2、小组探究成果展示(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特殊句式)针对展示效果评分分组讨论合作探究展示小组探究成果四、脉络梳理四、梳理1、读,思考:本课选文均是围绕“------------”的思想展开论述的。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三、民为贵》教学设计(表格式)
教学反思
学习《先秦诸子选读》,目的是为了拓宽文化视野和思维空间,提高文化修养,以发展的眼光和开放的心态看待传统文化;借助工具书或互联网等查找有关资料,了解著作者情况、相关文化背景合论注重涉及的主要问题,排除阅读障碍。有侧重地进行探究性学习,把握论著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
布置作业:
研究性学习作业
知识技能应用
个性化
教学
补充课外知识,让学有余力的同学对孟子思想认识更深刻,更全面。
强调文言文语言点,让基础薄弱的同学首先夯实基础。
课
堂
教
学
过
程
结
构
设
计
板书
设计
民为贵
得民心的天下
实施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
外部民之归仁,犹水之就下比喻论证
内在久病求艾
形成
性
评价
1.作为高二的学生,应该掌握文言文的翻译方法,对文言语法现象进行判断分析,而不是机械记忆。
1.引导学生积累文言文基础知识。
2.引导学生把握孟子民本思想及其现代价值。
3.引导学生体会比喻论证的好处。
4.引导学生感受十八大以来国家以人为本,提高民生的举措。
内容分析
本文出自《先秦诸子选读》第二单元《孟子》选读,阐述了孟子的民本思想。孟子力图破除君权至上观念,确立民为贵,君为轻的民本思想。运用形象的比喻论证,把应该何去何从的道理说的生动形象。
初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比喻论证的好处。
质疑解疑
引导解决阅读疑惑
相互解疑或讨论解疑
PPT出示学生阅读疑惑
深化对课文思想认识
拓展延伸
补充视频资料
2020-2021学年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第二单元《民为贵》教案
《民为贵》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孟子的“民本思想”在历史与现实中的意义。
2、领悟孟子散文善用比喻、对比等手法的说理特点。
【教学重难点】正确评价孟子的思想。
【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一课时一、导入补充孟子初到齐国时对齐宣王的傲慢态度。
(幻灯显示)“孟子将朝王,王使人来曰:“寡人如就见者也,有寒疾,不可以风。
朝,将视朝,不识可使寡人得见乎?”对曰:“不幸而有疾,不能造朝。
”明日,出吊于东郭氏。
”这一段文字体现了孟子身上的傲岸品格,整体现了他的浩然正气,更是他自己所说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精神,而这正是孟子最为人动容的地方。
然而,孟子更为人敬仰的是他对天下百姓的人文情怀。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民本思想。
二、自读经典1、给加蓝字注音(幻灯显示)社稷()粢盛()放桀()伐纣()弑君()走圹()獭()驱爵()鹯()三年之艾()胥()溺()谆谆()暴之于民()朝觐()讼狱()讴歌()篡()三、诵读经典请三名学生分别朗读前三段选文。
四、推敲经典分别请三位学生翻译三段选文,教师作适当点拨。
(幻灯显示)第一部分:1、是故:因此。
2、牺牲:供祭祀用的牛、羊、猪等祭品。
3、祭祀以时:介宾结构后置句,“以时”,按时,译为“按时祭祀”。
第二部分1、汤放桀:放,流放2、有诸:诸,兼词,相当于“之乎”,有这回事吗。
第三部分:1、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判断句,判断句可以表示某某的原因是什么,也可以表示某某是什么。
此句译为“桀和纣失天下,是由于失去了人民”。
后面句子与此相同。
“之”,取消句子独立性。
2、得天下有道:道,方法。
3、斯得天下矣:斯,那么,就。
4、为渊驱鱼,为丛驱爵:这两句现已成为固定成语,用来比喻统治者施行暴政,使人民投向敌方;也比喻不善团结人,把关系本来亲密的人推向对立面。
五、精研经典1、能否概括一下课文所选五段文字在论证“民为贵”方面的逻辑顺序?补充:什么是逻辑顺序逻辑顺序,即按照事物或事理的内部联系及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来安排说明顺序。
2020—2021学年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教案:2.3 《民为贵》
《民为贵》教案设计一、【学习目标】1、掌握孟子“民贵君轻”的思想。
2、体会孟子“善辩”特点二【学情分析】本班学生语文基础较好,自学能力及表达能力较强且思维较为活跃。
他们对传统的儒家思想有一定的认知,对孟子的思想的“民为贵”有着粗浅的认知,但没有深入思考。
,本节课,我将引导学生通过自学自研把握孟子的“民贵君轻”的思想,然后通过辩论加深他们对“民为贵”思想意义的认知,并通过探讨研究学习孟子散文的“善辩”特色。
三、【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是引导学生把握孟子的“民贵君轻”的思想及其意义。
2、难点是学习孟子散文的“善辩”特点。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导学:贞观十四年,十月,太宗将要去同州狩猎。
刘仁轨上奏说:“今天秋季粮食已成熟,百姓刚收割十分之一、二,若让他们承担狩猎事,筑路修桥,耗费一二万功,实在是妨碍农事,希望陛下稍微停留十天半个月,等到粮食收割完毕再狩猎,则对公对私都有好处。
”唐太宗会不会听取刘仁轨的建议呢?(二)、自主研读1、自学检测:解释下列加红词语的意思。
(1)民为贵,社稷..次之_____________(2)于传.有之_____________(3)贼.仁者谓之贼______________(4)所欲与.之聚之______________(5)其何能淑.______________(6)暴.之于民而民受之______________(7)践.天子位焉______________2、齐读1一4则选段,思考以下问题:(1)阅读第1则明确:孟子是如何看民、社稷、君三者之间的关系的,通过孟子的表述,可以看出这种思想有什么进步意义?明确:①平民性:当时民众地位不高,“民贵君轻”思想明确了百姓的重要性。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②批判性:否定“君权神授”思想,明确失民心的君主、诸侯应该被“变置”。
“诸侯为社稷,则变置”③辩证性:明确君民双方的义务关系。
“牺牲既成,粢盛既洁,祭祀以时”(2)、阅读第3则明确:桀、纣失去天下的原因是什么?(可用原文作答)明确:失其民者,失其心也(3)、阅读第4则分析,舜得到天下原因?明确:荐之于天而天受之,暴之于民而民受之(4)第3则中指出得民心的方法是什么?明确: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三)交流互学:孟子的“民贵君轻”思想对后世产生深远的影响,得到很多帝王的认同。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第二单元第3课《民为贵》优秀设计(1课时6页)
《民为贵》教学设计授课人:何晶授课时间:2021年4月授课班级:高二班【教学目标】1.诵读,掌握文中重点实词、虚词及特殊句式等文言知识。
2.重点学习第1、2、3则;借鉴和学习文章的表达技巧(说理艺术)。
3.领会孟子“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思想的时代意义和现实意义。
【教学重点】1、掌握文中重点实词、虚词及特殊句式等文言知识。
2、领会孟子“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
3、学习孟子论辩和说理艺术。
【教学难点】1、领会孟子的民本思想。
2、借鉴和学习文章的表达技巧(说理艺术)。
【教学方法】诵读、讲授、点拨、合作探究、练笔【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用具】PPT课件【教学过程】一、名句导入“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孟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民惟邦本,本固君宁。
” (《尚书》)“传曰:‘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此之谓也。
”《荀子·王制》二、检查预习(掌握文中的文言知识)(说)1、字音社稷()粢盛()弑君()走圹()獭()驱爵()鹯()三年之艾()淑()胥()溺()谆谆()2、通假字为丛驱爵者,鹯也。
(“爵”通“雀”)3、古今异义①牺牲..既成(古义:用来祭祀社稷的牲畜;今义:为正义事业而献身。
)②终身忧辱,以陷于死亡..(古义:被诛杀或逃亡;今义:失去生命。
)4、词类活用①然而旱干..水溢(名作动,遭受旱灾)②虽欲无王.,不可得已(名作动,成就王业)5、特殊句式①祭祀以时。
②故为渊驱鱼者,獭也;为丛驱爵者,鹯也。
③此之谓也。
1.唇亡则齿寒,此之谓也。
.2.“于我心有戚戚焉,此之谓也”此之谓也:一般是放在句末的,是对上文所说事情的总结。
这是文言里常见的宾语前置,此,代词作宾语,之,宾语提前的标志,无实在意义。
这是古汉语中的习惯用语,在不同的语境里,可以作出不同的解释。
如果加在一段话的末尾,意思是: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或者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如果是嵌在句子中,如:“此乃公孙衍之所谓也”,常用于评论人或物,意思是:这是XXX说的(话),或者这是XXX说的(意思或道理)。
2022年 高中语文部编人教版精品教案《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三、民为贵》
?民为贵?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领略孟子散文气势磅礴,感情激越的特点。
2、疏通文意,掌握课文中出现的文言实词、虚词及文言句式。
3、在理解课文内容的根底上,理解本文中涉及的“民本思想〞,分析其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疏通文意,掌握重要文言实词、虚词及特殊句式。
2、教学难点:理解孟子“民本思想〞,并分析其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
三、教学方法
诵读法、讨论法
四、教学时数:1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从?寡人之于国也?复习导入。
前面我们已经学过孟子的名篇?寡人之于国也?。
在这一文当中,孟子和梁惠王围绕“民不加多〞这一问题展开讨论,阐述了关于孟子“仁政〞的根本内容。
在文中孟子说“使民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那在这里王道之始的核心主体就是“民〞。
这充分表达了孟子“仁政〞思想中的“重民〞思想。
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二单元第三课,来了解孟子另一重要政治思想—民本思想。
(二)检查预习
(三)文本解读
1、第一那么选文文本解读
〔1〕朗读课文并疏通文意。
〔2〕思考问题:孟子为什么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2、第二那么选文文本解读
〔1〕朗读课文并疏通文意。
〔2〕思考问题:“汤放桀,武王伐纣〞属于什么行为?
〔四〕孟子“民本思想〞总结归纳
〔五〕拓展联系
〔六〕随堂测试
六、布置作业
七、课堂小结
八、板书
民贵君轻
九、课后反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贵溪市实验中学活页备课纸
学科语文班级高一(2)授课时间备课人
课题先秦诸子/第二单元/第3课《民为贵》总课时 1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孟子的“民本思想”在现实中的意义
2、领悟孟子散文气势磅礴、感情激越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诵读法,讨论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民本思想”并落实行动中
教学重点理解文意的基础上反复朗读
教学难点“民本思想”在现实中的意义及运用
教学设想传统教授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材版本人教课标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教学过程教学内容备课扎记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检查预习。
社稷()粢盛()放桀()弑君()走圹()獭()驱爵()鹯()三年之艾()胥()
二、让学生先试读试译以下句子,初步体会孟子的文风及思想
1、原文: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2、原文: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人谓之一夫。
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
3、原文: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
民之归仁也,犹水之就下、兽之走圹也。
三、讲读译原文
1、第一则
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
诸侯危社稷,则变置。
牺牲既成,粢盛既洁,祭祀以时,然而旱干水溢,则变置社稷。
”
2、第二则
齐宣王问曰:“汤放桀,武王伐纣,有诸?”孟子对曰:“于传有之。
”曰:“臣弑其君,可乎?”曰:“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
残贼之人,谓之一夫。
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
”
四、合作探究
1、孟子为什么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2、“汤放桀,武王伐纣”是什么行为?
3、《孟子•离娄上》选章中孟子是怎样论证“得天下”与“失天下”的?上黑板书写
学生先试读试
译
认真听讲,并做
好笔记
小组讨论
推荐发言
见PPT2
见PPT3-4
见PPT5-8
老师点评
见PPT9
五、研讨活动
讨论1:“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体现了孟子怎样的民本思想?教师提示,供参考:
(1)“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这是孟子提出的一个重要思想,意思是说,人民放在第一位,国家其次,君在最后。
(2)“民为贵”,是说人民的地位与权力,是至高无上,不可动摇的。
一切政治权力与政治制度,从根本来说,都是来自人民、治于人民、为了人民。
(3)得到广大人民的任命,才有资格做天子;得到天子的任命,才可以做诸侯;得到诸侯的任命,才可以做大夫。
可见一切政治权力,从根源上来说,都是来自于民众。
讨论2:怎样看待“天下——民——民心――仁政”的关系?
教师提示,供参考:
失去天下,首先是失去了民心,民心是什么?仅仅是要吃要穿吗?民心就是人民大众公认的、约定俗成的社会行为规范,以及社会公理!违背了社会行为规范,违背了社会公理,人民就不承认你这个统治者。
而人民不承认你这个统治者,就会跑到他们认为好的地方、好的国家去。
因此,统治者想要得到民心,首先自己要遵守社会行为规范,遵守社会公理。
而遵守社会行为规范,遵守社会公理,就是施行爱民政策,仁爱对待人民,平等对待人民,不搞特权,即使在生活方式上也要有所节制,才能得到人民的拥护。
一个是民心问题,一个是仁政问题。
二者密切相关,相辅相成。
民心问题反映的是民本主义思想,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
仁政得民心,不仁则失民心。
为渊驱鱼,为丛驱雀。
坏人在无意中帮助了好人,恶成了促进历史前进的动力。
这里面所蕴含的,正是善与恶的历史辩证法。
当然,还没有上升到“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的高度。
六、小结
七、拓展资料:感受体验党的民本思想
例举党和国家历任领导重视民生的言论及党中央国务院近几十年来出台的一些利民惠民的政策。
最后播放:彭丽媛《江山》MTV 高清.mp4 小组讨论
推荐发言
小组讨论
推荐发言
边听边看多体
会与感受
见PPT10-12
见PPT13-14
见PPT15
见PPT16-37
边放边讲边
解读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