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地理学复习资料文档
旅游地理学复习资料
《旅游地理学》复习资料个人整理,仅供参考,答案不唯一!!!第一章旅游地学概念体系、发展与研究任务1、旅游地学概念与相关体系旅游地学的定义:1985年,第1届“旅游地学”研讨会给出第一个定义——“是以地球科学的理论、方法为基础,结合其他科学知识,用以发现、评价、规划、开发、利用及保护具有旅游价值的自然景观和与人类活动有关的古迹、遗址,探讨其成因、演变历史,为旅游事业服务的一门综合性边缘学科”。
旅游地学相关体系:旅游学——是基础,包括旅游市场学、旅游资源学、旅游经济学、旅游管理学、旅游美学、旅游心理学、旅游开发与规划等;地理学、地质学——两大主要地学支柱;其他相关学科——生物学、天文学、大气学即气象气候学、环境学、建筑学、堪舆学等。
2、旅游地学的发展历程(一)孕育萌芽时期(1)时间:20C70S-20C80中(2)主要事件:1985年,“旅游地学”术语被提出,并给出了最早的定义;自1986年,我国每年召开一次旅游地学年会暨学术研讨会。
(二)成长发展期(1)时间:1985年-至今(2)主要事件:全国各地相继成立省级旅游地学研究会;进行了大量旅游资源调查工作和区旅游规划工作;地质遗迹保护区的建立、申报和预研究;申报世界自然文化遗产、世界地质公园;参与自然保护区的保护性规划;发表《长白山宣言》(1999年),确立可持续旅游的基本方略:进一步完善发展旅游地学科学理论体系,坚持生态学及可持续发展的方法,加强旅游地学的学术队伍建设。
3、旅游地学主要研究课题①地学旅游资源分类系统;②自然旅游资源时空背景(地学背景);③自然景观形成的地质过程;④人文旅游资源地学背景;⑤地学旅游资源评价体系;⑥地学旅游资源开发利用;⑦旅游地分类与规划管理;⑧地学旅游资源环境保护;⑨地质公园的建立与分类;⑩精美的地学珍品宝玉石;○11旅游地形象设计;○12旅游地空间结构研究。
第二章地学旅游资源分类系统1、地学旅游资源基本属性分类(1)自然景观旅游资源系统以四大圈层(岩石圈、水圈、生物圈、大气圈)和近地宇宙星空为对象(2)人文景观旅游资源系统固态文明:城市、农村、古建筑、古工程、居住环境、宗教环境等动态文明:风俗习惯、宗教、艺术等2、地学旅游资源自然成因分类系统的确认按自然资源成因分类,分类系统为三个级别(层面),第一级别——风景域、第二级别——风景类、第三级别——景观型。
《中国旅游地理》复习资料
中国旅游地理一、名词解释:1、旅游:是分布于广阔地理环境中的一种新型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高级消费形式,是人们以旅行游览、观光购物、交流文化、体育锻炼、考察研究、休闲度假、康体疗养、消遣娱乐、探险猎奇,宗教朝觐、品尝佳肴以及探亲访友等为目的的异地暂时居留的社会现象。
2、旅游资源:但凡能够吸引旅游者产生旅游动机,并可能被利用开展旅游活动的各种自然,人文客体或其它因素,都可以称为旅游资源。
3、旅游业:是以旅游者为对象,为旅游休闲活动创造便利条件并提供其所需商品和服务的综合性产业。
4、地质作用:引起地壳物质组成、地质构造和地表形态不断变化的作用。
它可分为外营力作用和内营力作用。
5、外营力作用:是地球以外的能,其中主要的是太阳辐射热能所引起的。
主要包括风化作用、剥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和成岩作用。
6、内营力作用:是由来自地球内部能的影响而形成的。
主要表现为地壳运动、岩浆运动、变质作用和地震。
7、地震:在地应力作用下,地壳岩层发生形变一般比较缓慢,当地应力超过某处岩层强度时,那里的岩层就会突然破裂或断裂错动,同时将受力时积聚起来的巨大能量骤然释放出来,并以纵波和横波形式地震波向各个方向传播,当传到地面时,地面便会发生震动,就是所谓的地震。
8、喀斯特地貌:地表水及地下水对可溶性岩石所产生的化学作用和机械作用过程中所形成的地貌。
9、水体旅游资源:凡能吸引旅游者进行观光游览、体验、参与的各种水体及水文现象,我们都可视为水体旅游资源。
10、构造瀑布:是由地壳运动使地层发生断层所形成的瀑布。
11、生物旅游资源:属于旅游欣赏对象的部分动植物,因而具有香化,美化环境的功能和具有欣赏,科研价值并能为旅游业所利用,而成为旅游资源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12、寓意美:人们在长期的审美活动中,对某些植物形成了公认的相当明确的寓意,这些寓意深刻的欣赏性植物能寄托相应的思想情感。
13、历史古迹:就是指人类社会发展历史的过程中留存下来的活动遗址,遗迹,遗物,遗风等。
旅游地理学专业复习资料(doc 38页)
二、平遥古城
1、城墙2、老街
3、镇国寺4、双林寺
5、“日升昌”票号6、平遥漆器
三、洛阳市
1、白马寺2、关林
3、龙门石窟
四、三门峡
教学过程
主要教学内容及步骤
导入
新
授
提问:
简述北岳恒山的概况
第二章:黄河中下游旅游区(4)
一、佛教名山——五台山
1、概况:海拔3058M,素称“华北屋脊”
4、五大主峰:北峰云台峰(险)
东峰朝阳峰(观日出)
西峰莲花峰(沉香救母)
南峰落雁峰(最高峰)
中峰玉女峰
二、延安市
1、三大教育基地
2、黄帝陵
3、壶口瀑布
三、太原市
1、晋祠三绝:难老泉、侍女像、周柏唐槐
2、双塔寺
四、大同市
1、云冈石窟
2、九龙壁
五、北岳恒山
又名:太恒山海拔:2017M
特点:幽
悬空寺
课后作业:复习准备默写
2、气候:
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3、旅游资源:
人文资源、自然资源
二、主要游览胜地:北京市
(一)概况:别称:“天府”、“神京”
最佳旅游季节:秋季
历史概况:幽州、燕京、中都、大都、北平、北京
(二)旅游胜地
1、天安门广场:新中国象征
2、故宫:前朝三大殿名称及各自作用
内廷后三宫及各自作用
3、北海和团城:我国现存历史最悠久、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园林,也是世界建园最早的皇家御园。
课题序号
9
授课班级
旅英08(1)
授课课时
2
授课形式
新
授课章节
名称
第二章:
黄河中下游旅游区(4)
中国旅游地理复习资料
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旅游(艾斯特定义)旅游是非定居者的旅行和暂时居留而引起的一种现象及关系的总和。
这些人不会因而永久居留,并且主要不从事赚钱的活动。
2、旅游资源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凡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可以为旅游业开发利用,并可以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各种事物和因素。
3、地文景观:地球内、外营力综合作用于地球岩石圈而形成的各种现象与事物的总称。
由山岳地貌、风沙地貌、黄土地貌、岩溶地貌、火山等构成景观。
最具魅力的景观。
4、园林:是指在一定地域范围内,利用山、水、植物、建筑等要素组合而成的具有诗情画意、供人颐养和游览的综合建筑艺术品。
5、丹霞地貌:红色砂砾岩在内外营力作用下发育而成的特殊地貌。
由于地壳大规模隆起。
岩层发生断裂、节理,再经过侵蚀、切割和重力崩塌的综合作用,形成悬崖陡岩、孤峰、峰林等地形。
6、旅游商品:是指由旅游活动引起的旅游者处于非商业目的购买的有形商品,主要包括地方风味饮食、土特产品和旅游纪念品等,而以旅游纪念品为核心。
7、自然保护区:是为了保护珍贵和濒危的动植物以及各种典型的生态系统,保护珍贵的地质剖面,为进行自然保护教育、科研和宣传活动提供场所,并在指定的区域内开展旅游和生产活动而划定的特殊区域的总称。
8、旅游区划有若干共性特征的旅游景点、旅游设施组成的地域综合体。
包括旅游资源、旅游者实现旅游目的所需的基础设施。
9、自然旅游资源:指天然赋存的旅游资源,有观赏功能或科考功能的大气物理现象和过程。
云、雾、虹、雨、雪、冰、凇、冷、暖等。
有强烈吸引力。
10、喀斯特地貌:是指碳酸盐类岩石为主的可溶性岩石,在以水的溶蚀为主的内外力作用下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态的总称。
11、旅游地理学旅游地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旅游活动与地理环境及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相互关系的新兴学科。
12、旅游地:是旅游者停留并开展旅游活动的旅游目的地与旅游供给地域综合体。
13、旅游点:指以一定旅游资源为主要内容,并具有相应旅游服务功能,供旅客直接开展游乐活动的集结性场所。
地理7《旅游地理》复习提纲
地理7《旅游地理》复习提纲一、旅游地理:概念建构
(一)旅游地理概念
1.定义
2.构成要素
3.特征
(二)旅游地理学之发展
1.发展背景
2.发展历史
3.发展机遇
二、旅游地理:理论基础
(一)旅游活动与旅游环境的相互作用
1.旅游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2.旅游环境对旅游活动的作用
3.空间构建中的经济、文化、社会等融合
(二)旅游行为与旅游地理的相互关系
1.旅游行为的影响
2.旅游地理对旅游行为的作用
3.行为构建中的文化、心理、技术等融合
三、旅游地理:研究内容
(一)自然旅游地理
1.自然旅游地格局
2.自然旅游资源与功能
3.自然旅游地开发利用
(二)人文旅游地理
1.人文旅游地格局
2.人文旅游资源与功能
3.人文旅游地开发利用
(三)旅游度量与评价
1.旅游空间格局分析
2.旅游功能分析
3.旅游产业评价
四、旅游地理:实践应用
(一)旅游地理信息技术
1.旅游信息系统
2.旅游空间数据管理
3.旅游空间数据分析
(二)旅游地理规划技术
1.旅游地理规划策略2.旅游地理规划对象3.旅游地理规划技术(三)旅游管理技术1.旅游空间管理。
旅游地理学复习资料
1旅游资源的的质量评价答:(1)特色与特性:奇特珍稀古老优美体量等(2)价值与功能:美学价值历史价值科学研究价值艺术价值(3)规律性特征:季节性等2.旅游资源结构特征的评价答:(1)规模与密度:集中程度(2)类型组合:人文与自然组合各单体要素组合与协调单体聚集程度(3)环境容量:自然经济空间社会3.开发条件的评价答:(1)区域条件(2)自然生态环境条件:地质地貌土壤水文气候动物和植被等(3)市场环境条件(4)社会经济条件:人口宗教文化生活方式经济水平(5)旅游开发投资环境条件:政治局势社会治安经济发展战略4定性评价(1)一般评价:(黄辉实)美古明特奇用(2)美感质量评价法(3) 美学评分法(4)三三六评价法:三大价值:历史文化价值艺术观赏价值科学考察价值三大效应:经济社会环境六大条件:地理位置和交通位置景物地域组合条件景区游客容量条件施工难易条件投资能力条件旅游资源市场条件5.疏载的原因(1)资源开发条件和环境特色不突出(2)地域的开发方式单一(3)宣传促销力度不够(4)产品周期律影响6.调控的作用(1)充分挖掘生态旅游资源特色开发吸引力大的生态旅游产品(2)充分实现资源和环境价值的综合开发(3)加强宣传促销(5)加快产品更新(6)以热带冷全面开发7名词解释闲暇:是指人们扣除谋生活动时间.睡眠时间.个人和家庭事务活动时间之外的剩余时间游憩:一般是指人们在闲暇时间所进行的各种活动旅游; 是在闲暇时间所从事的游憩活动的一部分,它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产生的一种经济文化现象,是人类物质文化生活的一部分。
8旅游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旅游者资源环境发展(TRED)9.旅游地理学的学科属性(1)是地理学的一门分支学科(2)是一门新兴的边缘交叉学科(3)具有很强的运用性10.旅游地理学的研究方法(1).分析.综合和归纳.演绎法(2)类比法(3)实地调查法(4)计量方法(5)现代科学技术手段与方法11.现旅游地理学研究领域(1)综述研究(2)旅游资源研究(3)旅游区划研究(4)旅游者行为研究(5)旅游目的地研究(6)区域旅游开发与规划研究(7)旅游环境研究(8)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旅游研究(9)研究方法研究12.中国旅游地理学的主要学术期刊(一)地理学核心期刊1.《地理学报》2.《地理研究》3.《地理学科》4《自然资源学报》(二)其它地理学类核心期刊1《经济地理》2.《人文地理》3《地域研究与开发》4《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5.《干旱区地理》6.《热带地理》(三)旅游学核心期刊1《旅游学刊》2.《旅游科学》13.中国旅游地理学的发展趋势1.研究内容广度和深度的矛盾有待解决2运用价值夸大和非生产过程研究淡化的状况有待改善3.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关系有待商榷4.正确处理学术研究和运用实践之间的关系5现代科学技术手段的使用水平有待提高6跨学科合作和跨国际交流有待加强14.中国旅游地理学研究的三个阶段1.1978~1989 理想主义阶段2.1990~1998 现实主义阶段3.1999~2008 理想主义的回归与现实主义相结合15.对旅游决策的影响因素1旅游服务因素2社会支持因素3个人心理因素4群体支持因素5个人社会经济因素6其它因素:身体健康家庭状况旅游地与客源地之间的空间距离旅游地的消费水平知名度居民素质政策法规亲朋好友的旅游推荐旅游广告宣传等旅游决策过程实际上是旅游者在其内在动机个人偏好和对旅游产品的认知与评价的基础上,对自己所面临的众多旅游机会抉择的过程16 .旅游流(一)概念:旅游流是以旅游客流为主体,包括旅游信息流.旅游物流.旅游资金流.旅游能流等在内的复杂系统(二)旅游流的形成首先,旅游者在旅游客源地与目的地之间的往返过程,也是资金流动的过程其次,旅游客流与旅游物流不可分割再次,伴随着旅客的旅游活动,还会产生能量流动国内旅游流的发展趋势(1)国内旅游流规模渐趋扩大(2)国内旅游流的流向特性:从旅程长度来看,国内旅游流流向以近地短程旅游为主,中程次之,远程长线最少从旅游目的地流向来看,1992年之前,中长距离的旅游线路多集中在旅游热线区,流向是由北向南,1992年以后开始由南向北,由东向西,有热线向温冷线转移的势头,国内旅游热点集中在华北华东和华南地区的大中城市和沿海城市,以及内地西北偏远地区东北地区的品牌旅游线路产品上17.旅游资源开发模式(一)经济不发达地区旅游资源开发模式1.由于这些地区的可进入性差、基础设施不完善,在进行旅游资源开发时,首先要解决旅游交通问题和旅游设施的规划建设2.资源也各有差别,有资源价值高的也有低的,针对这两种资源开发形式也应有所区别3.自然资源尤其丰富,而而且保护状态比较原始,所以自然资源的开发是资源开发的一大方向4.由于资金不够充裕,企业投资热情不可能够,在资源开发中应该对招商引资进行重点论证规划,构建一个好的模式来推动当地旅游业的发展,从而实现滚动发展5.必须为当地百姓带来经济效益,吸引一部分当地劳动力,充分考虑社区的参与性和收益性分配机制(二)经济发达地区旅游资源开发模式1.经济发达地区的区位优势和经济强势为资源开发提供了很好的保障,因此在资源开发中也应该追求精品,实现资源的高品位开发,深度挖掘资源的内涵、2.走全方位路线3.经济发达地区人们的生活水平高,生活方式比较前卫,很容易接受新鲜事物,也容易厌倦一成不变的事物,所以开发时要实现动态开发,不断为旅游资源注入新的活力18.旅游资源开发程序与内容(一)开发程序1.可行性论证三方面内容:经济技术社会环境可行性分析2.旅游资源规划:市场定位、功能分区与项目设置、游览组织安排3.旅游规划实施:以规划文本为指导出现矛盾一定要经过科学论证(二)开发内容1.景区景点规划建设2.旅游配套设施规划与建设3.旅游交通系统建设4.客源市场定位及营销5.人力资源开发6.旅游环境培育(三)旅游资源规划规划类型:1.按性质划分:总体规划专题规划2.俺规划深度: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3.按时间划分:远期(一般在10年以上)中期(5~10)近期(2~5)短期(年度内)规划程序与内容 1.任务确定阶段2.前期准备阶段:人员准备、资料收集、实地考察、市场调查3.规划编制阶19.中国旅游地理资源(一)中国旅游资源特点1.数量丰富,类型众多2.历史悠久,文化深厚3.季节明显,地域差异4.自然人文,相互融合(二)分布规律(P140)1.自然旅游资源集中分布在三大地形阶梯的过度地区2.自然旅游资源富集区往往是生态脆弱区和贫困区3.人文类旅游资源特别是历史遗存类的资源以东部和中部最为集中4.民俗资源遍布全国,但少数民族文化资源主要分布在边境和偏远地带5.现代人造旅游资源一般分布在大城市周围39、欧洲由东南西北中欧5个旅游地区组成。
旅游地理学复习资料-精品
旅游地理学复习资料-精品2020-12-12【关键字】情况、道路、方法、条件、动力、空间、领域、效益、质量、模式、计划、传统、地方、问题、矛盾、要点、战略、系统、体制、机制、继续、充分、整体、现代、均衡、合理、和谐、文明、健康、持续、加大、合作、沟通、保持、提升、统一、发展、建设、建立、制定、提出、发现、研究、措施、规律、特点、位置、突出、关键、安全、稳定、网络、内涵、热点、理想、地位、精神、要素、基础、需要、氛围、素质、环境、竞争力、政策、项目、活力、资源、重点、体系、能力、需求、制度、载体、方式、渠道、特色、作用、标准、规模、结构、水平、主体、任务、反映、速度、力度、关系、设置、增强、分析、塑造、吸引、营造、凝聚、培育、调控、形成、尊重、丰富、保护、整治、推广、规划、管理、监督、服务、指导、强化、支持、教育、宣传、解决、优化、调整、改善、加快、完善、方向、保障、加强、扩大、创新、实现、提高、协调、推动、实施、中心、核心答:(1)特色与特性:奇特珍稀古老优美体量等(2)价值与功能:美学价值历史价值科学研究价值艺术价值(3)规律性特征:季节性等2.旅游资源结构特征的评价答:(1)规模与密度:集中程度(2)类型组合:人文与自然组合各单体要素组合与协调单体聚集程度(3)环境容量:自然经济空间社会3.开发条件的评价答:(1)区域条件(2)自然生态环境条件:地质地貌土壤水文气候动物和植被等(3)市场环境条件(4)社会经济条件:人口宗教文化生活方式经济水平(5)旅游开发投资环境条件:政治局势社会治安经济发展战略4定性评价(1)一般评价:(黄辉实)美古明特奇用(2)美感质量评价法(3) 美学评分法(4)三三六评价法:三大价值:历史文化价值艺术观赏价值科学考察价值三大效应:经济社会环境六大条件:地理位置和交通位置景物地域组合条件景区游客容量条件施工难易条件投资能力条件旅游资源市场条件5.疏载的原因(1)资源开发条件和环境特色不突出(2)地域的开发方式单一(3)宣传促销力度不够(4)产品周期律影响6.调控的作用(1)充分挖掘生态旅游资源特色开发吸引力大的生态旅游产品(2)充分实现资源和环境价值的综合开发(3)加强宣传促销(5)加快产品更新(6)以热带冷全面开发7名词解释闲暇:是指人们扣除谋生活动时间.睡眠时间.个人和家庭事务活动时间之外的剩余时间游憩:一般是指人们在闲暇时间所进行的各种活动旅游; 是在闲暇时间所从事的游憩活动的一部分,它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产生的一种经济文化现象,是人类物质文化生活的一部分。
旅游地理学复习资料
旅游地理学复习第三章P28 旅游动机及其种类1)旅游动机——是直接推动一个人进行旅游活动的内部动因或动力。
2)旅游动机的分类:(了解即可)日本学者田中喜一的分类心情的动机身体的动机精神的动机经济的动机思乡之心交际之心信仰之心治疗需求保养需求运动需求知识的需求见闻的需求欢乐的需求买物目的商用目的美国学者罗伯特·麦金托什的分类:身体健康的动机文化动机交际动机地位与声望的动机休息、运动、游戏、治疗等动机。
(以身体的活动来消除紧张和不安。
)了解和欣赏异地文化、艺术、风俗、语言和宗教的动机。
(表现出一种求知的欲望。
)包括在异地结识新的朋友,探亲访友,摆脱日常工作、家庭事务等动机。
(表现出对熟悉的东西的厌倦和反感,逃避现实和解除压力的欲望。
)包括考察、交流、会议以及从事个人的兴趣所进行的研究等。
(是在进行旅游活动的交往中搞好人际关系,满足其自尊,被承认、被注意、能施展其才能,取得成就和为人类做贡献的需要。
)P29旅游动机的激发:一、旅游动力——其由三个部分构成:内动力、外动力和中间条件。
内动力外动力中间条件即人的旅游动机。
是人的基本需求之一。
是旅游地与客源地的空间相互作用。
是收入、闲暇时间和交通条件一、产生旅游地与客源地的空间相互作用的条件有三个:(1)互补性——并不是任何客源地和目的地彼此间都存在相互作用。
(2)替代性——当游客从A地向B地移动时,A和B两地间介入了另一个与B地一样性质的旅游地,从而产生替代作用。
一般替代性起两个作用:1)可以节省交通运费,这是吸引游客的一个重要原因2)其过滤作用。
它导致地点上的置换,渐渐少了长距离的相互作用。
(3)可达性——尽管现代运输和通讯工具已经十分发达,但是距离因素任然是影响旅游的重要因素。
P30 旅游者的旅游活动行为层次一、旅游者的旅游活动行为可分三个层次:1)基本层次:游览观光;也可以说是景观(自然、人文)旅游。
陶冶人的性情,增加人文和自然知识,给以美的享受。
旅游地理学复习资料
1、旅游者的特点共同特点:异地性享受性业余性消费性地域性观光型旅游者:喜欢知名度高的地方旅游;在旅游的逗留的时间较短、重游率低;对价格比较敏感;旅游季节性强。
娱乐消遣型旅游者:追求娱乐消遣、观光享受,参与性强;逗留时间、长季节性强、灵活性大;对产品质量、安全和价格较敏感。
文化知识型旅游者:文化修养高、求知欲强;具有一定专长、乐于交流和切磋;对旅游日程安排的周密性、对导游的文化知识要求较高;对旅游线路的科学性比较敏感。
公务型旅游者:人数相对较少、出行次数频繁;有一定身份和地位,对旅游产品和质量要求较高;公费支出,支付能力强,对价格不太敏感;旅游季节性性小;对旅游目的地和时间没有选择余地。
2、旅游需求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定价格水平上,旅游者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旅游产品或旅游服务的数量。
影响因素:收入水平和闲暇时间;人口状况;受教育程度;旅游目的地的供给状况;产品价格和汇率。
3、旅游目的地与客源地的相互作用:互补互补性是旅游目的地和旅游客源之间正好能够建立起相应的需求关系,汲引旅游者从客源地向目的地的空间移动。
替代替代作用的实质是反映旅游地的空间竞争关系替代的影响有利影响:旅游资源的充分的利用,新的旅游地得以开发;发展地方经济,提供就业机会,增加收入;减轻旅游地压力,避免旅游地资源破坏。
不利影响:引起盲目的开发同类旅游地,造成旅游项目的雷同;产生空间竞争,消弱个别旅游企业的发展;可能造成旅游目的地之间的恶性竞争。
4、可达性可达性主要是指旅游目的地的可进入行,是旅游地的空间相互作用能否实现的决定因素。
包括:1交通与可达性;2空间距离与可达性;3知名度与可达性;4文化距离与可达性;5旅游接待地条件与可达性;6自然或人为的障碍性因素与可达性。
5、旅游决策是指旅游者依据自己的旅游目的,收集和加工有关旅游信息,提出并选择旅游方案或旅游计划,最终将选定的旅游方案和计划付诸实施的过程。
影响旅游者决策的因素1感知环境即人们在进行旅游决策时,通过各种渠道收集相关信息,并把各种学习摄入到脑中,形成对外界环境的整体印象。
旅游地理学复习
旅游地理学复习(总7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旅游地理学复习资料第一章绪论1.旅游地理学是地理学的分支学科是研究人类的旅游活动与地理环境关系的新兴学科2.旅游(艾斯特定义):旅游是非定居者的旅行和暂时居留而引起的现象和关系的总和。
这些人不会导致长期定居,并且不从事任何赚钱的活动。
3.旅游的本质属性:旅游者从居住地经过旅游通道到达旅游目的地参观、游览再回到居住地的全过程。
4. 旅游地理学的研究内容。
旅游地理学所研究的主要内容有:①旅游的起因及其地理背景,②旅游者的地域分布和移动规律,③旅游资源的分类、评价、保护和开发利用论证,④旅游区(点)布局和建设规划,⑤旅游区划和旅游路线设计,⑥旅游业发展对地域经济综合体形成的影响等。
5、旅游地理学的性质旅游地理学与许多相邻学科密不可分、相互补充,是多学科交叉的边缘学科;旅游地理学能够直接服务于旅游业,深入掌握和正确运用旅游地理知识可以有力地推动旅游业的健康发展。
因而,旅游地理学的显著特点是:边缘性、实用性。
6. 国外旅游地理学的产生和发展国外旅游地理研究开始于20c30s, 旅游活动与用地之间的关系最先成为人们关注的对象,随着研究视角的不断发展而逐渐成为一门学问。
旅游地理学的研究始于欧美。
美国是世界上旅游地理学研究最早、最发达的国家。
二战后,旅游业得到了迅猛发展,地理学者在旅游地理学方面的研究更加广泛和深入。
世界上关于旅游地理学的第一篇硕士论文和第一篇博士论文分别于1946年和1949年发表, 说明对旅游地理学的研究越来越深入。
20c60s, 世界旅游业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 旅游业需要和供给的规模迅速扩大, 给学者们提供了大量的研究课题。
大部分欧洲国家进一步开始旅游地理研究。
20c70s以后, 各国出现了大量旅游地理文献, 标志着旅游地理学进入到发展壮大时期,旅游地理学的学科体系日渐成熟。
7.中国旅游地理学的研究旅游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在源远流长、浩如烟海、瑰丽多姿的中国古代文献中, 有着大量的诗词、歌赋、散文、游记、专著,栩栩如生地描绘了祖国的锦锈山河,广阔而深邃地揭示了大自然的壮美与情趣。
旅游地理复习资料.完整版
必考题1.空间行为特征一、大尺度旅游空间行为(1)受旅游时间比和最大信息收集量原则的影响(2)力图到级别较高的旅游点旅游①倾向于选择有高级别旅游点的地方作旅游目的地②到达目的地后,往往只游玩目的地附近级别较高的旅游点(3)尽可能游玩更多的高级别旅游点①到达目的地后选择旅游点的级别与旅游者到该目的地需要迁移的路程有关②大尺度空间的旅游如果在资金和时间允许的情况下,一般不停留在原地游览该地级别较低的旅游点,而是迁移到其它地方,游览级别较高的旅游点。
(4)力图采用环状路线旅游二、中、小尺度的旅游空间行为⑴采用节点状路线旅游①在居住地附近旅游花费大、心理上对长住地有特殊的归属感尽量一天完成游程,数次向不同方向作一日游②在暂住地附近旅游一般不会耗费时间和精力去寻找更好的暂住地⑵旅行路线影响旅游效果旅游者常常有一定兴趣观看旅行路线附近的景色2.旅游环境容量控制的手段(旅游的空间分流)•积极控制积极控制指没有出现明显的生态问题、经济回报下降、游览质量降低的情况时,所能够实施的一些带预防性质的控制手段。
•手段主要包括:①对外宣传营销时注意弱化季节差别;②合理规划游览路线,既满足游人观景需求,又避免游人进入核心自然生态区;③通过宣传提高游人、当地居民、服务人员的生态保护意识;④在不同季节出台不同的价格措施,使游客主动分流;⑤禁止在某些区域、某些时间段从事某些活动;⑥建立生态观测站,关注生态保护指标的变动趋势。
•消极控制消极控制指出现生态问题、经济回报下降、游览质量降低的情况时,所采取的补救措施。
这些措施可能会以生态效益为重,而舍弃一部分经济利益和游客利用利益,因为良好的生态环境始终是一个景区可持续发展的根本。
•手段主要包括:限制旅行社组团数量,限制每日游客人数;限制游客的停留时间;缩短每日、每年正常开放时间;提高门票价格,提高整个景区的消费水平;在周围开辟新的具有可替代性的景区;关闭部分自然景观为主的景区,丰富人文景观景区的游览体验,提高容量水平,以达到替代分流的目的。
旅游地理复习资料
第一章绪论一、闲暇、游憩和旅游闲暇(leisure):指人们扣除谋生活动时间、睡眠时间、个人和家庭事务活动时间之外剩余的时间。
游憩(recreation):一般是指人们在闲暇时间所进行的各种活动,游憩可以恢复人的体力和精力,它包含的范围极其广泛,从在家看电视到外出度假都属于游憩。
旅游(tourism):是在闲暇时间所从事的游憩活动的一部分。
旅游是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产生的一种社会经济现象,是游憩活动的一部分,是一种人类体验,一种社会行为,一种产业,一种文化活动,同时也是一种地理现象。
旅游者从居住地经过旅游通道到达旅游目的地参观、游览再回到居住地这个过程是旅游的本质属性。
二、旅游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旅游地理学是研究人类旅行游览、休憩疗养、康乐消遣同地理环境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三、旅游地理学的研究内容现代旅游业由旅游主体(旅游者)、旅游客体(旅游资源)和旅游媒体(交通、宾馆、旅行社等)组成。
从地理学的观点来看,旅游由三个主要的成分组成,即旅游客源地、旅游目的地和联系客源地与目的地之间的旅游通道。
四、研究内容简析1)、旅游产生的条件及其地理背景 2)、旅游者行为规律 3)、旅游流(旅游需求)预测4)、旅游通道 5)、旅游资源评价 6)、旅游地演化规律和重要旅游地研究7)、旅游环境容量 8)、旅游区划 9)、旅游开发的区域影响10)、旅游规划五、研究方法1.综合考察法 2.统计调查法 3.旅游图表法4.景区分类法 5.定性分析法 6. 定量分析法六、旅游地理学在旅游事业发展中的作用1.提供旅游业开发利用旅游资源的依据2.为旅游业发展确定旅游区,促进旅游资源合理开发利用3.划分旅游区,加强区内发展和区间联系4.对旅游者地域分布和空间移动的研究,有利于旅游市场发展5.促进旅游交通网络的合理化6.保护旅游环境7.协调旅游开发与地区社会经济关系,促进旅游业发展8.提供旅游地图服务9.为旅游业发展提供纲领和蓝图10.完善旅游地理学的学科体系第三章旅游者行为一、旅游者定义重点掌握国际旅游者和中国国内旅游者的定义:国际旅游者:指在目的地国家接待设施中度过至少一夜的游客。
旅游地理学复习资料文档
旅游地理学复习资料⽂档旅游学复习资料名词解释:1.闲暇:指⼈们扣除谋⽣活动时间、睡眠时间、个⼈和家庭事务活动时间之外剩余的时间。
2.游憩:⼀般是指⼈们在闲暇时间所进⾏的各种活动。
3.旅游:是在闲暇时间所从事的游憩活动的⼀部分,它是在⼀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产⽣的⼀种社会经济⽂化现象,是⼈类物质⽂化⽣活的⼀个部分。
4.滨⽔区域:意为⽔边、海滨、湖边,作为城市与江、河、湖、海接壤的区域,它既是陆地的边沿,也是⽔的边缘。
其空间范围包括200~300m的⽔域空间及与之相邻的城市陆域空间,对⼈的诱惑距离为1~2Km,相当于步⾏15~30min的距离范围。
5.旅游流:以旅游客流为主体,包括旅游信息流、旅游物流、旅游资⾦流、旅游能流等在内的复杂系统。
6.旅游环境容量:旅游环境容量⼜称旅游容量或旅游环境承载能⼒,是旅游环境最重要的基本特征,是指特定时间内特定旅游地所能承受的旅游活动最⼤值。
7.基本空间标准:单位利⽤者所需占⽤的空间规模或设施量。
8.旅游感知容量:旅游者在某地从事旅游活动时,在不降低活动质量的条件下,该地域所能容纳的旅游活动最⼤量。
9.接待地社会容量:指旅游接待地区的⼈⼝构成、宗教信仰、民情风俗、⽣活⽅式和社会开化程度所决定的当地居民可以承受的旅游者数量。
10.可持续发展:指在不牺牲未来⼏代⼈需要的情况下,满⾜我们这⼏代⼈的需要的发展。
11.旅游节点:由相互联系的吸引物聚集及旅游服务设施组成,是旅游⽬的地区域形成和发展的根源,其空间状况往往决定着区域旅游的规格和发展格局。
12.旅游⽬的地区域:指旅游者为了度过美好的闲暇时间所选择进⾏旅游活动的区域,范围⼀般包括以城市为依托,进⾏节点“⼀⽇游”旅游活动所能到达的特定区域,⾄少具备过夜特征。
13.乡村景观意象:是指乡村景观在⼈们感知过程中所形成的⼀个完整的、具有鲜明特征的景观意境图式。
包括乡村景观背景、乡村聚落和乡村⽣活。
14.区域旅游合作:区域之间或者区域内不同地区之间的旅游经济主体,在⼀定的⽬标和原则下,制定协议、章程、合同,将旅游资源和各种系统要素在地区之间重新配置与优化组合,形成规模更⼤、结构更佳、品牌知名度更⾼的旅游产品和市场体系,以便获取最⼤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态效益的旅游经济活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旅游学复习资料名词解释:1.闲暇:指人们扣除谋生活动时间、睡眠时间、个人和家庭事务活动时间之外剩余的时间。
2.游憩:一般是指人们在闲暇时间所进行的各种活动。
3.旅游:是在闲暇时间所从事的游憩活动的一部分,它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产生的一种社会经济文化现象,是人类物质文化生活的一个部分。
4.滨水区域:意为水边、海滨、湖边,作为城市与江、河、湖、海接壤的区域,它既是陆地的边沿,也是水的边缘。
其空间范围包括200~300m的水域空间及与之相邻的城市陆域空间,对人的诱惑距离为1~2Km,相当于步行15~30min的距离范围。
5.旅游流:以旅游客流为主体,包括旅游信息流、旅游物流、旅游资金流、旅游能流等在内的复杂系统。
6.旅游环境容量:旅游环境容量又称旅游容量或旅游环境承载能力,是旅游环境最重要的基本特征,是指特定时间内特定旅游地所能承受的旅游活动最大值。
7.基本空间标准:单位利用者所需占用的空间规模或设施量。
8.旅游感知容量:旅游者在某地从事旅游活动时,在不降低活动质量的条件下,该地域所能容纳的旅游活动最大量。
9.接待地社会容量:指旅游接待地区的人口构成、宗教信仰、民情风俗、生活方式和社会开化程度所决定的当地居民可以承受的旅游者数量。
10.可持续发展:指在不牺牲未来几代人需要的情况下,满足我们这几代人的需要的发展。
11.旅游节点:由相互联系的吸引物聚集及旅游服务设施组成,是旅游目的地区域形成和发展的根源,其空间状况往往决定着区域旅游的规格和发展格局。
12.旅游目的地区域:指旅游者为了度过美好的闲暇时间所选择进行旅游活动的区域,范围一般包括以城市为依托,进行节点“一日游”旅游活动所能到达的特定区域,至少具备过夜特征。
13.乡村景观意象:是指乡村景观在人们感知过程中所形成的一个完整的、具有鲜明特征的景观意境图式。
包括乡村景观背景、乡村聚落和乡村生活。
14.区域旅游合作:区域之间或者区域内不同地区之间的旅游经济主体,在一定的目标和原则下,制定协议、章程、合同,将旅游资源和各种系统要素在地区之间重新配置与优化组合,形成规模更大、结构更佳、品牌知名度更高的旅游产品和市场体系,以便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旅游经济活动。
填空:1.旅游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旅游者tourist、资源resource、环境environment、发展development及其相互联系。
2.古代旅游地理典籍:《山海经》、《佛国记》、《大唐西域记》、《徐霞客游记》3.中国旅游日:5月19日4.旅游客源市场随距离增加而衰减,城市一级游客(由城市出发的本地居民)的80%市场集中在距城市500Km半径的范围内,城市的二级游客(由城市出发的非本市居民)出游半径主要局限在250Km范围内等规律。
5.中国旅游规划发展阶段:资源导向、产品导向、形象导向。
6.旅游决策的方式(类型):个人决策、集体决策、社会决策。
7.旅游者空间行为模式:单一直线型模式、环形模式、直线——环形模式、复合线型模式、基营型模式8.旅游流时空分布特征:区域性、季节性、规模性、波动性、集中性9.旅游资源的核心:旅游吸引价值10.旅游资源的特征:第一组:广域性、区域性、不可移动性、重复使用性、文化属性;第二组:广域性和区域性、多样性和综合性、季节性和时代性、永久性和共享性、原发性和萌生性、发展变化性和特殊效用性;第三组:旅游资源对旅游者的特殊效用性、旅游资源具有垄断性、旅游资源的可创造性、旅游资源的发展变化性;第四组:空间上的广域性和区域性、时间上的变化性、经济价值的不确定性、认知性和非旅游功能性;第五组:需要性、时空性、认知性、人为性、非旅游功能性;第六组:多样性、吸引力的定向性、不可移动性、易损性和可创新性。
11.按旅游资源的开发状态可分为:已开发、待开发、未开发12.旅游资源调查方法:实地调查法、遥感调查法、资料分析法13.旅游资源规划按规划深度分为: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旅游资源规划按规划时间分为:远期规划(10年以上)、中期规划(5~10年)、近期规划(2~5年)、短期规划(一般指年度规划)14.世界六个旅游区:东亚及太平洋旅游区、南亚旅游区、中东旅游区、非洲旅游区、欧洲旅游区、美洲旅游区15.旅游环境管理的特点:综合性、区域性、社会性、非程序化16.旅游空间结构六要素:旅游节点、旅游区、区内路径、旅游目的地区域、出入口通道、客源市场17.区域旅游合作要素包括:合作主体、合作对象和合作效益。
18.中国古典园林根据构筑风格分为哪三类:北方类型、江南类型、岭南类型19.四大佛教名山:山西五台山、浙江普陀山、四川峨眉山、安徽九华山。
20.三大石窟:莫高窟(位于甘肃省的敦煌市)、云冈石窟(位于山西省大同市)、龙门石窟(位于河南省洛阳市)1.2.社会政治环境评价。
3.定性评价方法“三四五”:三大效益(经济、社会、坏境)、四大价值(历史文化、观赏、科学、潜在)、五大条件(区位、经济社会、市场客源、旅游环境、旅游资源特质条件)4.定性评价方法“三三六”:三大效益(经济、社会、坏境)、三大价值(历史文化、艺术观赏、科学研究)、六大条件(景观的地理位置与交通条件、景物或景象的地域组合条件、景区旅游资源容量条件、旅游客源市场条件、旅游开发投资条件、施工条件的难易程度)5.旅游资源开发原则:(1)独特性原则(2)市场导向原则(3)开发与保护的协调性(4)游客参与原则(5)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相统一原则6.中国旅游资源的分布规律:(1)自然旅游资源集中分布在三大地形阶梯的过渡区域;(2)自然旅游资源富集区往往是中国生态脆弱区或贫困区;(3)人文类旅游资源特别是历史遗存类的资源以中部和东部地区最为集中;(4)民俗资源遍布全国,但少数民族文化资源主要分布于边境和较偏远地带;(5)现代人造旅游资源一般分布在大城市(特别是旅游发达的大城市)周围。
7.旅游环境容量体系:8. 文化游憩广场的设计原则:功能质量原则、视觉和谐原则、历史延续原则、个性表现原则、人为主体原则、适应自然原则9. 计算:条件价值评价法W TP 为合理门票价格 Q i 为每次抽查游客人数W TPi 为每次抽查的支付意愿A= W TP ·Q` A 为年门票收入Q 为年游客数量住宿、餐饮公式(教材155页)论述题:1. 用案例来说明旅游对环境的积极影响?以黄果树为例谈谈旅游对环境的积极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促进旅游地自然环境良性发展,二是促进旅游地人文环境的良性变化。
促进旅游地自然环境良性发展主要表现在,加强了旅游开发美化和保护了自然环境。
众所周知,黄果树刚刚开发出来的时候周围的自然环境极其恶劣,周围是光秃秃的山头,绿化非常差,游客到了黄果树除了观赏瀑布外就别无他选,周围被破坏的生态环境给人留下了很糟糕的印象。
如今随着开发的深入,黄果树周围的环境得到越来越好的治理和改善,旅游生态建设和污染治理等措施的到完善,于是就促进旅游地自然环境良性发展。
促进旅游地人文环境的良性变化主要表现在,黄果树景区的开放给政府带来了不错的经济收益,每年就黄果树景区门票的收入都是一大笔数据,与此同时,还增加了许多人的就业机会,以及改善了当地居民的精神风貌。
最重要的是促 n∑Q i W TPiW TP = i=1n∑Q ii=1进黄果树与其它地方了的联系,交通、旅游地道路等基础措施建设得到改善。
2.黄河中下游地区有哪些古都,试论述其旅游发展现状及潜力?安阳、洛阳、西安、开封安阳:殷都安阳遗存的大量甲骨文,开创了中国文字记载的先河。
安阳是具有3300多年历史的古城,公元前1387年商王盘庚在现市区小屯一带正式建都,历时273年,成为商代后期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
安阳旅游发展现状:(1)拓展城市游憩空间:基础建设方面有珍珠泉公园和塔山公园(2)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马氏庄园景区、长春观景区(3)打造生态旅游森林公园:马鞍山森林公园和赵河生态旅游景区、金龟生态休闲旅游山庄、都里乡漳河漂流娱乐项目(4)历史文物特色展览:曹操高陵展厅洛阳:洛阳位于河南省西部、黄河南岸,由周公营建,建于公元前12世纪,是八大古都和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是中国历史上唯一被命名为“神都”的城市,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感动世界的中国品牌城市”。
洛阳旅游发展现状:(1)打造区域旅游网:陇海铁路上的西安、洛阳、郑州、开封等形成了一个以古都旅游为依托的区域旅游网,这一网络是洛阳旅游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2)打造经典历史文化遗产观赏地:龙门石窟、古墓博物馆(3)开发中国古典墓地旅游地:关林、“天子驾六”车马坑、古墓博物馆(4)发展自然景观旅游地:洛阳牡丹观赏、小浪底(5)建设城市现代娱乐项目:洛阳龙门海洋馆(6)自然风光景区建设:栾川寨沟风景区、鸡冠洞、洛阳龙峪湾、木札岭等。
西安(含咸阳),自西周、秦、汉至隋、唐,先后有13个朝代建都,历史长达千年,是有名的“八水帝王都”。
东周迁都洛阳以后,东汉、魏、隋、唐、后梁、后周等朝代都曾在洛阳建都,历时也有900多年,被誉为“九朝古都”。
西安旅游发展现状:(1)、由来已久的人文旅游资源:兵马俑、法门寺、大雁塔、古城墙(2)打造城市新气象:西安回民街(3)建设城乡一体化:乡村旅游开封:古称汴梁,春秋时代魏惠王迁都大梁,北宋又在此建都,先后历时约200多年。
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也是河南省中原城市群和沿黄“三点一线”黄金旅游线路三大中心城市之一。
开封的旅游发展现状:(1)历史古迹游:如铁塔公园、龙亭及山陕甘会馆等(2)影视及文化主题公园:如包公祠、开封府、清明上河园及天波杨府等(3)都市休闲景区:森林公园、汴京公园等(4)宗教信仰景区:延庆观、相国寺及白衣观等(5)红色旅游景区:兰考焦裕禄纪念馆(6)庙会游景区:翰园碑林及禹王台公园就以上四个古都的发展潜力来看,西安还需加强建设、他的竞争能力还不算很强。
安阳、洛阳和开封的旅游发展及规划不错,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他们不仅在原有的基础上大力发展,而且还打造新的旅游项目和景点,总能给游客以新意,创新能力强。
试从成因及特点等方面分析安顺屯堡与福建客家土楼异同?相同点:一、从建筑作用方面来讲:(1)无论是安顺屯堡还是客家土楼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