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第二章平面向量2.2.1向量的加法课件苏教版必修4
最新苏教版高二数学必修4电子课本课件【全册】
第一章 三角函数
最新苏教版高二数学必修4电子课 本课件【全册】
1.1 任意角、弧度
最新苏教版高二数学必修4电子课 本课件【全册】
1.2 任意角的三角函数
最新苏教版高二数学必修4电子课 本课件【全册】
最新苏教版高二数学必修4电子 课本课件【全册】目录
0002页 0055页 0176页 0210页 0261页 0276页 0303页 0343页
第一章 三角函数 1.2 任意角的三角函数 第二章 平面向量 2.2 向量的线性运算 2.4 向量的数量积 第三章 三角恒等变换 3.2 二倍角的三角函数 计算机的使用范围
最新苏教版高二数学必修4电子课 本课件【全册】
2.4 向量的数量积
最新苏教版高二数学必修4电子课 本课件【全册】
2.5 向量的应用
最新苏教版高二数学必修4电子课 本课件【全册】
1.3 三角函数的图像和性质
最新苏教版高二数学必修4电子课 本课件【全册】
第二章 平面向量
最新苏教版高二数学必修4电子课 本课件【全册】
2.1 向量的概念及表示
最新苏教版高二数学必修4电子课 本课件【全册】
2.2 向量的线性运算
最新苏教版高二数学必修4电子课 本课件【全册】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2.3 向量的坐标表示
2.2.1~2.2.2 向量加法运算及其几何意义 向量减法运算及其几何意义 课件(人教A必修4)
已知非零向量 a、 在平面上任取一点 A, AB b, 作
向量 求和 的法 则
=a, BC =b,则向量 AC 叫做 a 与 b 的和,记 三角 作 a+b ,即 a+b= AB + BC = AC . 形法 这种求两个向量和的方法,称为 则 向量加法的 三角形 法则. 对于零向量与任一向量 a 的和有 a+0= 0+a = a
(2)作
BF = AC ,则四边形 ABFC 为平行四边形,
∴CF 綊 AB,又 DC∥AB,
∴D,C,F 三点共线,且| DF |=2| AB |=2, ∴a-b+c= AB - AD + BF = DB + BF = DF , 且|a-b+c|=| DF |=2.
| | 10 1 CD ∴cos α= = = ,
| AD | 20 2
∴α=60° ,从而船与水流方向成 120° 的角. 故船行进的方向是与水流的方向成 120° 的角的方向.
[悟一法] 求解应用题时应先根据已知条件建立数学模型,转 化为数学问题求解.本题实际是向量在物理上的一个简单 应用.先根据三个已知速度(即已知向量)之间的关系,判 断ABCD为平行四边形.因为要求方向,所以要转化为平
向 量 求 和 的 法 则
平 行 四 边 形 法 则
以同一点 O 为起点的两个已知向量 a、b 为邻边作▱OACB,则 以O为起
点的对角线 OC 就是 a 与 b 的和.这种作两个向量 和的方法叫做两个向量加法的 平行四边形法则
2019-2020学年高中数学第二章平面向量2.2.1向量加法运算及其几何意义
③当两个非零向量a与b反向且|a|<|b|时(如图2),则a+b与b方向相同 (与a方向相反),且|a+b|=||a|-|b||. ④当两个向量a与b中至少有一个为0时,则必有|a+b|=|a|+|b|=||a||b||. 综上可知任意两个向量a,b恒有||a|-|b||≤|a+b|≤|a|+|b|.
uuur uuur 则飞机飞行的路程指的是| AB |+| BC |;
uuur uuur uuur 两次飞行的位移的和指的是 AB + BC = AC .
uuur uuur 依题意,有| AB |+| BC |=800+800=1 600(km), 又α=35°,β=55°,∠ABC=35°+55°=90°,
新知导学 课堂探究
新知导学·素养养成
1.向量加法的定义 定义:求两个向量 和 的运算,叫做向量的加法. 对于零向量与任一向量a,规定0+a=a+ 0 = a .
2.向量求和的法则
三角形 法则
法则
前提 作法
结论
已知非零向量a,b,在平面内任取一点A
uuur uuur
uuur
作 AB =a, BC =b,再作向量 AC
uuur uuur uuur uuur uuur uuur uuur uuur (1)解析:a=( AB + CD )+( BC + DA )= AB + BC + CD + DA =0, 所以 0∥b,①正确;0+b=b,③正确;|0+b|=|0|+|b|,⑤正确.故选 C.
uuur uuur uuur (2)化简:① AB + CD + BC ;
高中数学第二章平面向量2.2.1向量加法运算及其几何意义课件3新人教A必修4
【即时小测】
1.思考下列问题.
(1)两个向量相加结果可能是一个数量吗? 提示:不能,实数相加结果是数,而向量具有方向,所以相加的结果 是向量. (2)两个向量相加实际上就是两个向量的模相加,这种说法对吗? 提示: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向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在进行向量相 加时,不仅要确定长度还要确定向量的方向.
答案:CF
知识点1 向量的加法
【知识探究】
观察图形,回答下列问题:
问题1:三角形法则和平行四边形法则的使用条件有何不同? 问题2:共线向量怎样进行求和? 问题3:当涉及多个向量相加时,运用哪个法则求解?
【总结提升】 1.对向量加法的三角形法则和平行四边形法则的三点说明 (1)两个法则的使用条件不同. 三角形法则适用于任意两个非零向量求和,平行四边形法则只适用于 两个不共线的向量求和. (2)当两个向量不共线时,两个法则是一致的. (3)在使用三角形法则时要注意“首尾相连”,在使用平行四边形法 则时需要注意两个向量的起点相同.
3.如图,在正六边形ABCDEF中BuuAur
uuur CD
uur EF
=______.
【解析】根据正六边形的性质,对边平行且相等,我们容易得到
uuur uuur uur uuur uuur uur uur uuur uur BA CD EF BA AF EF BF CB CF.
uur
【解题探究】典例图1中a与b有何关系,图2两向量相加可采用哪种方
法进行?图3三向量相加可采用哪种方法进行? 提示:图1中向量a与向量b共线,图2中两向量相加可采用三角形法则 或平行四边形法则进行.图3中三向量相加可采用三角形法则或平行四 边形法则进行.
【解析】如图中(1),(2)所示, 首先作OuuAu=r a,然后作 Auu=Burb,则 Ou=uBura+b.
高中数学 第二章 平面向量 2.2 向量的分解与向量的坐标 2.2.1 平面向量基本定理示范教案 新人教B版必修4
2.2.1 平面向量基本定理示范教案整体设计教学分析平面向量基本定理既是本节的重点又是本节的难点.平面向量基本定理告诉我们同一平面内任一向量都可表示为两个不共线向量的线性组合,这样,如果将平面内向量的始点放在一起,那么由平面向量基本定理可知,平面内的任意一点都可以通过两个不共线的向量得到表示,也就是平面内的点可以由平面内的一个点及两个不共线的向量来表示.这是引进平面向量基本定理的一个原因.教科书中,先用实例归纳出基本定理,然后做形式化的证明.教学时要注意,形式化证明可以省略,特别是唯一性证明,可能多数学生难以理解,但一定要对“唯一性”加以说明,以便应用唯一性解题.建议引导学生推导直线的向量表达式和中点公式.特别强调直线的向量表达式和中点公式应让学生记忆.三维目标1.通过探究活动,推导并理解平面向量基本定理.2.掌握平面里的任何一个向量都可以用两个不共线的向量来表示,理解这是应用向量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思想方法.3.能够在具体问题中适当地选取基底,使其他向量都能够用基底来表达,并通过例题的探究,掌握直线的向量表达式和中点公式.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平面向量基本定理和直线的向量表达式.教学难点:平面向量基本定理的灵活运用.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思路1.在物理学中我们知道,力是一个向量,力的合成就是向量的加法运算.而且力是可以分解的,任何一个大小不为零的力,都可以分解成两个不同方向的分力之和.将这种力的分解拓展到向量中来,会产生什么样的结论呢?思路2.前面我们学习了向量的代数运算以及对应的几何意义,如果将平面内向量的始点放在一起,那么平面内的任意一个点或者任意一个向量是否都可以用这两个同起点的不共线向量来表示呢?这样就引进了平面向量基本定理.教师可以通过多对几个向量进行分解或者合成,用课件给出图象演示和讲解.通过相应的课件来演示平面上任意向量的分解,对两个不共线的向量都乘以不同的系数后再进行合成将会有什么样的结论?推进新课新知探究提出问题(1)给定平面内任意两个不共线的非零向量e1、e2,请你作出向量3e1+2e2、e1-2e2.平面内的任一向量是否都可以用形如λ1e1+λ2e2的向量表示呢?(2)如图1(1),设e1、e2是同一平面内两个不共线的向量,a是这一平面内的任一向量,你能通过作图探究a与e1、e2之间的关系吗?(1) (2)图1活动:如图1(2),在平面内任取一点O ,作OA →=e 1,OB →=e 2,OC →=a .过点C 作平行于直线OB 的直线,与直线OA 交于点M ;过点C 作平行于直线OA 的直线,与直线OB 交于点N.由向量的线性运算性质可知,存在实数λ1、λ2,使得OM →=λ1e 1,ON →=λ2e 2.由于OC →=OM →+ON →,所以a =λ1e 1+λ2e 2.也就是说,任一向量a 都可以表示成λ1e 1+λ2e 2的形式.或先让学生计算特例,从感性猜想入手.如图2,e 1,e 2是两个不平行的向量,容易看出AB →=2e 1+3e 2,CD →=-e 1+4e 2, EF →=4e 1-4e 2,GH →=-2e 1+5e 2.图2由上述过程可以发现,平面内任一向量都可以由这个平面内两个不共线的向量e 1、e 2表示出来.由此可得:平面向量基本定理:如果e 1和e 2是一平面内的两个不平行的向量,那么该平面内的任一向量a ,存在唯一的一对实数a 1,a 2,使a =a 1e 1+a 2e 2.教师强调:①我们把不共线向量e 1、e 2叫做表示这一平面内所有向量的一组基底,记为{e 1,e 2},a 1e 1+a 2e 2叫做向量a 关于基底{e 1,e 2}的分解式;②基底不唯一,关键是不共线;③由定理可将任一向量a 在给出基底e 1、e 2的条件下进行分解; ④基底给定时,分解形式唯一.接下来教师可引导学对该定理给出证明.证明:在平面内任取一点O(如图3),作OE 1→=e 1,OE 2→=e 2,OA →=a .图3由于e 1与e 2不平行,可以进行如下作图:过点A 作OE 2的平行(或重合)直线,交直线OE 1于点M ,过点A 作OE 1的平行(或重合)直线,交直线OE 2于点N ,于是依据平面向量基本定理,存在两个唯一的实数a 1,a 2,分别有OM →=a 1e 1,ON →=a 2e 2,所以a =OA →=OM →+ON →=a 1e 1+a 2e 2.证明表示的唯一性:如果存在另一对实数x ,y 使OA →=x e 1+y e 2,则a 1e 1+a 2e 2=x e 1+y e 2,即(x -a 1)e 1+(y -a 2)e 2=0.由于e 1与e 2不平行,如果x -a 1,y -a 2中有一个不等于0,不妨设y -a 2≠0,则e 2=-x -a 1y -a 2e 1,由平面向量基本定理,得e 1与e 2平行.这与假设矛盾,因此x -a 1=0,y -a 2=0,即x =a 1,y =a 2.讨论结果:(1)(2)略. 应用示例思路1例 1如图4,ABCD 中,AB →=a ,AD →=b ,H 、M 分别是AD 、DC 的中点,F 使BF =13BC ,以a ,b 为基底分解向量AM →与HF →.图4解:由H 、M 、F 所在位置,有AM →=AD →+DM →=AD →+12DC →=AD →+12AB →=b +12a .HF →=AF →-AH →=AB →+BF →-AH →=AB →+13BC →-12AD →=AB →+13AD →-12AD →=a -16b .点评:以a 、b 为基底分解向量AM →与HF →,实为用a 与b 表示向量AM →与HF →.变式训练已知ABCD 的两条对角线相交于点M ,设AB →=a ,AD →=b .试用基底{a ,b }表示MA →,MB →,MC →和MD →(图5)图5解:因为AC →=AB →+AD →=a +b , DB →=AB →-AD →=a -b ,MA →=-12AC →=-12(a +b )=-12a -12b ,MB →=12DB →=12(a -b )=12a -12b ,MC →=12AC →=12a +12b ,MD →=-12DB →=-12a +12b .例 2 如图6,质量为10 kg 的物体A 沿倾斜角为θ=30°的斜面匀速下滑,求物体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和支持力.(g =10 m/s 2)图6解:物体受到三个力:重力AG →,斜面支持力AN →,滑动摩擦力AM →.把重力AG →分解为平行于斜面的分力AF →和垂直于斜面的分力AE →.因为物体做匀速运动,所以AN →=-AE →,AM →=-AF →.因为|AG →|=10(kg)×10(m/s 2)=100(N), |AF →|=|AG →|·sin30°=100×12=50(N),|AE →|=|AG →|·cos30°=100×32=503(N),所以|AM →|=|AF →|=50(N),|AN →|=|AE →|=503(N).答:物体所受滑动摩擦力大小为50 N ,方向沿斜面平行向上;所受斜面支持力大小为50 3 N ,方向与斜面垂直向上.例 3下面三种说法:①一个平面内只有一对不共线向量可作为表示该平面的基底;②一个平面内有无数多对不共线向量可作为该平面所有向量的基底;③零向量不可以作为基底中的向量,其中正确的说法是( )A .①② B.②③ C .①③ D.①②③ 活动:这是训练学生对平面向量基本定理的正确理解,教师引导学生认真地分析和理解平面向量基本定理的真正内涵.让学生清楚在平面中对于基底的选取是不唯一的,只要是同一平面内的两个不共线的向量都可以作为基底.解析:平面内向量的基底是不唯一的.在同一平面内任何一组不共线的向量都可作为平面内所有向量的一组基底;而零向量可看成与任何向量平行,故零向量不可作为基底中的向量.综上所述,②③正确.答案:B图7.a>0,b<0 .a<0,b<0 思路2例 1如图8,M 是△ABC 内一点,且满足条件AM →+2BM →+3CM →=0,延长CM 交AB 于N ,令CM →=a ,试用a 表示CN →.图8活动:平面向量基本定理是平面向量的重要定理,它是解决平面向量计算问题的重要工具.由平面向量基本定理,可得到下面两个推论:推论1:e 1与e 2是同一平面内的两个不共线向量,若存在实数λ1、λ2,使得λ1e 1+λ2e 2=0,则λ1=λ2=0.推论2:e 1与e 2是同一平面内的两个不共线向量,若存在实数a 1,a 2,b 1,b 2,使得a=a 1e 1+a 2e 2=b 1e 1+b 2e 2,则⎩⎪⎨⎪⎧a 1=b 1,a 2=b 2.解:∵AM →=AN →+NM →,BM →=BN →+NM →,∴由AM →+2BM →+3CM →=0,得(AN →+NM →)+2(BN →+NM →)+3CM →=0.∴AN →+3NM →+2BN →+3CM →=0.又∵A、N 、B 三点共线,C 、M 、N 三点共线, 设AN →=λBN →,CM →=μNM →,∴λBN →+3NM →+2BN →+3μNM →=0.∴(λ+2)BN →+(3+3μ)NM →=0.由于BN →和NM →不共线,∴⎩⎪⎨⎪⎧λ+2=0,3+3μ=0.∴⎩⎪⎨⎪⎧λ=-2,μ=-1.∴CM →=-NM →=MN →. ∴CN →=CM →+MN →=2CM →=2a .点评:这里选取BN →,NM →作为基底,运用化归思想,把问题归结为λ1e 1+λ2e 2=0的形例 2如图9,△ABC 中,AD 为△ABC 边上的中线且AE =2EC ,求AG GD 及BGGE的值.图9活动:教师让学生先仔细分析题意,以明了本题的真正用意,怎样把平面向量基本定理与三角形中的边相联系?利用化归思想进行转化后,结合向量的相等进行求解.解:设AG GD =λ,BGGE =μ.∵BD →=DC →,即AD →-AB →=AC →-AD →, ∴AD →=12(AB →+AC →).又∵AG →=λGD →=λ(AD →-AG →), ∴AG →=λ1+λAD →=λ21+λAB →+λ21+λAC →.①又∵BG →=μGE →,即AG →-AB →=μ(AE →-AG →), ∴(1+μ)AG →=AB →+μAE →,AG →=11+μAB →+μ1+μAE →.又AE →=23AC →,∴AG →=11+μAB →+2μ31+μAC →.②比较①②,∵AB →、AC →不共线,∴⎩⎪⎨⎪⎧λ21+λ=11+μ,λ21+λ=2μ31+μ.解之,得⎩⎪⎨⎪⎧λ=4,μ=32.∴AG GD =4,BG GE =32. 点评:本例中,构造向量在同一基底下的两种不同表达形式,利用相同基向量的系数对应相等得到一实数方程组,从而进一步求得结果.3已知A ,B 是直线l 上任意两点,O 是l 外一点(如图10),求证:对直线l 上任意一点P ,存在实数t ,使OP →关于基底{OA →,OB →}的分解式为OP →=(1-t)OA →+tOB →. ① 并且,满足①式的点P 一定在l 上.证明:设点P 在直线l 上,则由平面向量基本定理知,存在实数t ,使AP →=tAB →=t(OB →-OA →).图10所以OP →=OA →+AP →=OA →+tOB →-tOA →.所以点P 满足等式OP →=(1-t)OA →+tOB →,即有AP →=tAB →,即P 在l 上.点评:由本例可知,对直线l 上任意一点P ,一定存在唯一的实数t 满足向量等式①;反之,对每一个实数t ,在直线l 上都有唯一的一个点P 与之对应.向量等式①叫做直线l 的向量参数方程式,其中实数t 叫做参变数,简称参数.在①中,令t =12,点M 是AB 的中点,则OM →=12(OA →+OB →).课堂小结1.先由学生回顾本节学习的数学知识: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回忆我们是如何探究发现定理的?并通过思路2例3的证明又探究得到了线段AB 中点的向量表达式.教师点拨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要继续发扬这种勇于探索、勇于发现的科学精神.2.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本节学习的数学方法,如待定系数法,定义法,归纳与类比,数形结合,几何作图等,并把本节所学纳入知识体系中.作业课本本节练习B 组 2,3.设计感想1.本节课内容是在上节向量学习的基础上探究到的一个新定理——平面向量基本定理.教科书首先通过特例验证:对于平面内给定的任意两个向量进行加减的线性运算时所表示的新向量有什么特点,反过来,对平面内的任意向量是否都可以用形如λ1e 1+λ2e 2的向量表示.2.教师应该多提出问题,多让学生自己动手作图来发现规律,通过解题来总结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化归”思想对解题的帮助,也要让学生善于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来解决这部分的题目.3.应充分借助多媒体进行教学,整节课的教学主线应以学生探究为主,教师给予引导和点拨.充分让学生经历分析、探究问题的过程,这也是学习数学,领悟思想方法的最好载体.学生这种经历的实践活动越多,解决问题的方法就越恰当而简捷.备课资料 一、三角形中三条中线共点的证明如图11所示,已知在△ABC 中,D 、E 、L 分别是BC 、CA 、AB 的中点,设中线AD 、BE 相交于点P.图11求证:AD 、BE 、CL 三线共点.分析:欲证三条中线共点,只需证明C 、P 、L 三点共线.证明:设AC →=a ,AB →=b ,则AL →=12b ,CL →=AL →-AC →=-a +12b .设AP →=mAD →,则AC →+CP →=m(AC →+CD →),CP →=(-1+m)AC →+mCD →=(-1+m)a +m[12(b -a )]=(-1+12m)a +12m b .①又设EP →=nEB →,则CP →-CE →=n(EC →+CB →),∴CP →=(1-n)CE →+nCB →=-12(1-n)a +n(b -a )=(-12-12n)a +n b .②由①②,得⎩⎪⎨⎪⎧-1+12m =-12-12n ,12m =n.解之,得⎩⎪⎨⎪⎧m =23,n =13.∴CP →=-23a +13b =23(-a +12b )=23CL →.∴C、P 、L 三点共线.∴AD、BE 、CL 三线共点.二、备用习题1.如图12所示,已知AP →=43AB →,AQ →=13AB →,用OA →、OB →表示OP →,则OP →等于( )图12A.13OA →+43OB → B .-13OA →+43OB →C .-13OA →-43OB → D.13OA →-43OB →2.已知e 1,e 2是两非零向量,且|e 1|=m ,|e 2|=n ,若c =λ1e 1+λ2e 2(λ1,λ2∈R ),则|c |的最大值为( )A .λ1m +λ2nB .λ1n +λ2mC .|λ1|m +|λ2|nD .|λ1|n +|λ2|m3.已知G 1、G 2分别为△A 1B 1C 1与△A 2B 2C 2的重心,且A 1A 2→=e 1,B 1B 2→=e 2,C 1C 2→=e 3,则G 1G 2→等于( )A.12(e 1+e 2+e 3)B.13(e 1+e 2+e 3) C.23(e 1+e 2+e 3) D .-13(e 1+e 2+e 3) 4.O 是平面上一定点,A 、B 、C 是平面上不共线的三个点,动点P 满足OP →=OA →+λ(AB →|AB →|+AC →|AC →|),λ∈[0,+∞),则P 的轨迹一定通过△ABC 的( ) A .外心 B .内心 C .重心 D .垂心5.已知向量a 、b 且AB →=a +2b ,BC →=-5a +6b ,CD →=7a -2b ,则一定共线的三点是( ) A .A 、B 、D B .A 、B 、C C .C 、B 、D D .A 、C 、D6.如图13,平面内有三个向量OA →、OB →、OC →,其中与OA →与OB →的夹角为120°,OA →与OC →的夹角为30°,且|OA →|=|OB →|=1,|OC →|=23,若OC →=λOA →+μOB →(λ,μ∈R ),则λ+μ的值为________.图13参考答案:1.B 2.C 3.B 4.B 5.A 6.611。
必修4第二章《平面向量》
向量知识复习题一. 平面向量基本定理和向量共线定理1. 如果12,e e是同一平面内两个不共线的向量,那么对于这一平面内的任一a ,有且只有一对实数12,λλ,使1122a e e λλ=+ .2. 如果有一个实数λ,(0),b a a a b λ=≠使那么与是共线向量;反之,如果b a 与 (0)a ≠ 是共线向量,那么有且只有一个实数λ,使.b a λ=练习1:在ABCD 中,,,3AB a AD b AN NC ===,M 为BC 的中点,则MN = _____(用a b 、表示) 2.设OA = a ,OB = b ,OC =c ,当(),λμλμ=+∈R c a b ,且1λμ+=时,点C 在( )A .线段AB 上 B .直线AB 上C .直线AB 上,但除去A 点D .直线AB 上,但除去B 点 二.利用数量积求角公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练习:1.求(a b ==-的夹角。
2. 已知向量(sin ,1),(1,cos ),.22a b ππθθθ==-<<(I )若,a b ⊥求;θ(II )求a b + 的最大值。
3. 已知a 、b 、c 是同一平面内的三个向量,其中a ()1,2=. (1)若 |c|=25,且c //a ,求c 的坐标;(2)若b ()1,m =()0m <且a +2b 与a —2b 垂直,求a 与b三.向量的几何表示1.已知112233,),(,),(,),ABC A x y B x y C x y 三个顶点为(求证:(1)123123,)33x x x y y y ABC G++++ 的三条中线交于点(.(2)0GA GB BC ++= 2.如图2,OM ∥AB,点P 在由射线OM 、线段OB 及AB 的延长线围成的阴影区域内(不含边界)运动,且OP xOA yOB =+,则x 的取值范围是 _;当12x =-时,y 的取值范围是 ___. 必修4第二章《平面向量》一、选择题1.在矩形ABCD 中,O 是对角线的交点,若e e 则213,5===( )A .)35(2121e e +B .)35(2121e e -C .)53(2112e e - D .)35(2112e e - 2.化简)]24()82(21[31--+的结果是( )A .-2B .-2C .-D .-3.对于菱形ABCD ,给出下列各式:①=②||||=③||||+=- ④||4||||22=+2其中正确的个数为 ( )A .1个B .2个C .3个D .4个4 ABCD 中,设d BD c AC b AD a AB ====,,,,则下列等式中不正确的是( )A .=+B .=-C .=-D .=- 5.已知向量与反向,下列等式中成立的是( )A .||||||-=-B .||||-=+C .||||||-=+D .||||||+=+6.已知平行四边形三个顶点的坐标分别为(-1,0),(3,0),(1,-5),则第四个点的坐标为( ) A .(1,5)或(5,-5) B .(1,5)或(-3,-5) C .(5,-5)或(-3,-5) D .(1,5)或(-3,-5)或(5,-5)7.下列各组向量中:①)2,1(1-=e )7,5(2=e ②)5,3(1=e )10,6(2=e ③)3,2(1-=e )43,21(2-=e 其中能作为表示它们所在平面内所有向量的基底的是 ( ) A .① B .①③ C .②③ D .①②③ 8.与向量)5,12(=平行的单位向量为( )A .)5,1312(B .)135,1312(--C .)135,1312(或)135,1312(--D .)135,1312(±± 9.若32041||-=-,5||,4||==,则与的数量积为( )A .103B .-103C .102D .1010.若将向量)1,2(=围绕原点按逆时针旋转4π得到向量,则的坐标为( )A .)223,22(--B .)223,22(C .)22,223(-D .)22,223(- 11.设k ∈R ,下列向量中,与向量)1,1(-=一定不平行的向量是( )A .),(k k =B .),(k k --=C .)1,1(22++=k kD .)1,1(22--=k k12.已知12||,10||==b a ,且36)51)(3(-=b a ,则b a 与的夹角为( )A .60°B .120°C .135°D .150°二、填空题13.非零向量||||||,+==满足,则,的夹角为 .14.在四边形ABCD 中,若||||,,b a b a b AD a AB -=+==且,则四边形ABCD 的形状是 15.已知)2,3(=a ,)1,2(-=,若b a b a λλ++与平行,则λ= .16.已知为单位向量,||=4,与的夹角为π32,则在方向上的投影为 .三、解答题17.已知非零向量b a ,满足||||b a b a -=+,求证: ⊥18.已知在△ABC 中,)3,2(=,),,1(k =且△ABC 中∠C 为直角,求k 的值.19、设21,e e 是两个不共线的向量,2121212,3,2e e e e e k e -=+=+=,若A 、B 、D 三点共线,求k 的值.20.已知2||= 3||=,与的夹角为60o,35+=,k +=3,当当实数k 为何值时,⑴∥ ⑵d c ⊥21.如图,ABCD 为正方形,P 是对角线DB 上一点,PECF 为矩形, 求证:①PA=EF ;②PA ⊥EF.22.如图,矩形ABCD 内接于半径为r 的圆O ,点P 是圆周上任意一点,求证:PA 2+PB 2+PC 2+PD 2=8r 2.23、如图,已知4AD AB = ,4DE BC = ,试判断AC 与AE是否共线?24、已知向量33(cos ,sin )22x x a = ,(cos ,sin )22x xb =- , [,]32x ππ∈-(1)求证:()a b - ⊥()a b + ; (2)13a b += ,求cos x 的值参考答案二、填空题:13. 120°; 14. 矩形 15、 1± 16. 2- 三、解答题: 17.证:()()22-=+⇒+=+⇒-=+0222222=⇒+-=++⇒b a b b a a b b a a 为非零向量又, ⊥∴18.解:)3,1()3,2(),1(--=-=-=k k0)3,1(),1(0=--⋅⇒=⋅⇒⊥⇒∠∠k k RT C 为21330312±=⇒=-+-⇒k k k 19.()212121432e e e e e e -=+--=-= 若A ,B ,D 三点共线,则共线,λ=∴设即212142e e e k e λλ-=+由于不共线与21e e 可得:221142e e k e e λλ-==故8,2-==k λ20.⑴若c ∥d 得59=k ⑵若d c ⊥得1429-=k 21.解以D 为原点为x 轴正方向建立直角坐标系则A(0,1), C:(1,0) B:(1,1))22,22(,r r P r DP则设=)221,22(r r --=∴ )0,22(:),22,1(r F r E 点为)22,122(r r --=∴22)221()22(||r r -+-=∴22)22()221(||r r -+-=∴故EF PA =⊥⇒=⋅0而 22.证:-=-=, 22222222||2||)(||||2||)(||PB PD PB PD PB PD BD +-=-=+-=-=∴0,,,=⋅=⋅⇒⊥⊥AC BD 故为直径222222||||||||||||+++=+∴即2222222844r PD PC PB PA r r =+++=+。
苏教版高中数学必修四向量的加法(1)(1)课件
A
r b
rr r r
B
|a+ b|< |a|+ |b|
rr r r 一般地,有 | a + b | < | a | + | b |
数的加法满足交换律与结合律,即对任意a,b∈R,有 a+b=b+a
r r (a+b)+c=a+(b+a)
a、b 任意向量
的加法是否也满足交换律与结合律?
rr rr a+ b= b+ a rr rr rr (a + b)+ c = a + (b + c)
作业:
课本P951 ~ 2
求两个向量和的运算,叫做向量的加法.
ur uur
rr
已知向量a , b,求作向量a + b
ur uur
rr
已知向量a , b,求作向量a + b
b a
o·
作法(1)在平面内任取一点O uuur uur uuur r
(2)作 OA = a ,AB = b uuur r r
(3)作 OB = a + b
A 位移的合成可以看作向量加法 三角形法则的物理模型。
B
还有没有其他的做法?
b a
o·
B
作法(1)在平面内任取一点O uuur uur uuur r
(2)作 OA = a ,OB = b uuur r r
(3)作 OC = a + b
A
C
力的合成可以看作向量加法的 平行四边形法则的物理模型。
还有没有其他的做法?
2.2.1向量加法运算 及其几何意义
高中数学必修4第二章:平面向量2.2平面向量的线性运算
向量的表示:AB或a
有向线段
向量
向量的大小 (长度、模)
向量的方向
单位向量 与零向量
相等向量与 平行向量 相反向量 (共线向量)
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量叫向量; 向量不能比较大小,但向量的模可以比较大小。
新课导入
大三通之前,由 于大陆和台湾没有直 航,因此要从台湾去 上海探亲,乘飞机要 先从台北到香港,再 从香港到上海,这两 次位移之和是什么?
解:(1)OA OC OB;
(2)BC FE AD;
E
D
FO
C
(3)OA FE 0.
A
B
(1)向量加法交换律: a b b a
D
a
C
b
b a+b
A
a
B
(2)向量加法结合律:
(a+b)+c a (b c)
D
c
C
D
c
C
(a + b) + c
a+b
a + (b + c) b
b+c b
B
B
A
a
-c.
通法提炼 两个向量的减法可以转化为向量的加法来进行.例如, 作a-b,可以先作-b,然后作a+-b即可,也可以直接 用向量减法的三角形法则,把两向量的起点重合,则差向 量就是连接两个向量的终点,指向被减向量的终点的向量.
如图,已知不共线的两个非零向量a,b,求作向量a- b,b-a,-a-b.
2(2008安徽)若 AB (2,4), AC (1, 3),
则BC ( B )
A.(1,1) C.(3,7)
B.(-1,-1) D.(-2,-4)
高中数学必修四 第2章 平面向量课件 2.2.2 向量减法运算及其几何意义
∴E→F+E→F=A→B+D→C.
法二 如图,在平面内取点 O,连接 AO、EO、DO、CO、FO、 BO,则 E→F=E→O+O→F=E→A+A→O+O→B+B→F,A→B=A→O +O→B, D→C=D→O+O→C =D→E+E→A+A→O+O→B+B→F+F→C. ∵E、F 是 AD、BC 的中点,
5.化简:(1)(B→A-B→C)-(E→D-E→C); (2)(A→C+B→O+O→A)-(D→C-D→O-O→B). 解 (1)(B→A-B→C)-(E→D-E→C)=C→A-C→D=D→A. (2)(A→C+B→O+O→A)-(D→C-D→O-O→B)=A→C+B→A-D→C+(D→O+ O→B)=A→C+B→A-D→C+D→B=B→C-D→C+D→B=B→C+C→B=0.
类型三 向量加、减法的综合应用 【例 3】 已知任意四边形 ABCD,E 为 AD 的中点,F 为 BC 的 中点,求证:E→F+E→F=A→B+D→C.
[思路探索] 本题主要考查向量加法与相反向量的知识,可以考 虑封闭图形中所有向量的和为 0 或把E→F用不同的向量形式表示 出来,然后相加,即可得证.
证明 法一 如图,在四边形 CDEF 中,
E→F+F→C+C→D+D→E=0,
∴ E→F
=-
→ FC
- C→D
- D→E =
→ CF
+ D→C
+
E→D.①
在四边形 ABFE 中,
E→F+F→B+B→A+A→E=0,
∴E→F=B→F+A→B+E→A.②
①+②得 E→F+E→F=C→F+D→C+E→D+B→F+A→B+E→A=(C→F+B→F)+(E→D+ E→A)+(A→B+D→C). ∵E、F 分别是 AD、BC 的中点,
高中数学必修四 第2章 平面向量课件 2.2.1 向量加法运算及其几何意义
③A→B+A→D+C→D=________; ④A→C+B→A+D→A=________. [思路探索] 首先观察各向量字母的排列顺序,再进行恰当的组 合,利用向量加法法则运算求解. 解 (1)C→D+B→C+A→B=(A→B+B→C)+C→D=A→C+C→D=A→D. (2)A→B+D→F+C→D+B→C+F→A =(A→B+B→C)+(C→D+D→F)+FA =A→C+C→F+F→A=A→F+F→A=0.
(3)①A→D+A→B=A→C,
②C→D+A→C+D→O=C→O+A→C=A→O,
③A→B+A→D+C→D=A→C+C→D=A→D,
④A→C+B→A+D→A=D→C+B→A=0.
答案
→ (1)AD
(2)0
(3)①A→C
②A→O
③A→D
④0
[规律方法] (1)解决该类题目要灵活应用向量加法运算,注意各 向量的起、终点及向量起、终点字母排列顺序,特别注意勿将0 写成0. (2)运用向量加法求和时,在图中表示“首尾相接”时,其和向量 是从第一个向量的起点指向最后一个向量的终点.
类型一 向量的加法运算 【例 1】 化简或计算:(1)C→D+B→C+A→B=________. (2)A→B+D→F+C→D+B→C+F→A=________.
(3)在平行四边形 ABCD 中(如图),对角线 AC、BD 交于点 O. 则①A→D+A→B=________; ②C→D+A→C+D→O=________;
类型二 利用向量证明几何问题 【例 2】 在平行四边形 ABCD 的对角线 BD 的延长线及反向延长线上,取点 F、E,使 BE=DF(如图).用向量的方法证明:四边 形 AECF 也是平行四边形.
[思路探索] 本题主要考查利用向量方法证明几何问题,只需证明 一组对边对应的向量相等即可.
必修4-2.2.1 向量的加法
向量的加法满足
( 1 ) 加法交换律: a b b a; (2) 加法结合律: ( a b) c a (b c) ;
a b a+b a b
a
a+b+c b+c a+b
c
b
例2 两个力F1和F2同时作用在一个物体上,其中F1 =40N,方向向东,F2=30N,方向向北,求它们的合力.
b b a (1) (2) a
3. 小船向正东方向行驶了10 km , 又向正北方向行驶 了17.3 km ,求小船两次位移的合位移 .
AC 10 17.3 20(km)
2 2
17.3 tan A 1.73 , A 60 . 10
C
小船两次位移的合位移为向东偏北60°方向行驶了20km .
D
B
A
C
由分位移求合位移,称为位移的合成 求两个向量和的运算叫向量的加法.
a
b
向量加法的三角形法则
作法: (1) 已知向量a, b ,在平面内任取一点 A, 作AB a;
(2) 作向量BC b,再作向量AC ;
则向量AC 叫作向量a 与 b 的和,记作a b .
C
a
a+b
b
A
b
a
B
向量加法的平行四边形法则
v1 因为 tanBOC 1.73, 所以BOC 60 . v2 答 小船实际航行速度的大小约为4.0km/h,方向与水 流方向约成60°角.
1 . 如图,已知向量 a,b,用向量加法的三角形法则 作出向量 a+b .
b
b b a (1) a (2)
a
高中数学第二章平面向量2.3.2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1)课件苏教版必修4
知识点三 思考 1
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
设i、j 是与x轴、y轴同向的两个单位向量,若设a =(x1 ,y1) ,b
=(x2,y2),则a=x1i+y1j,b=x2i+y2j,根据向量的线性运算性质,向 量a+b,a-b,λa(λ∈R)如何分别用基底i、j表示?
答 a+b=(x1+x2)i+(y1+y2)j,
第2章 §2.3 向量的坐标表示
2.3.2 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一)
学习目标
1.了解平面向量的正交分解,掌握向量的坐标表示. 2.掌握两个向量和、差及数乘向量的坐标运算法则. 3.正确理解向量坐标的概念,要把点的坐标与向量的坐标区分开来.
问题导学
题型探究
达标检测
问题导学
知识点一 平面向量的正交分解
则(-1,2)=λ1(1,2)+λ2(-2,3)=(λ1-2λ2,2λ1+3λ2),
λ =1, 1 7 -1=λ1-2λ2, ∴ 解得 4 2=2λ1+3λ2, λ= . 2 7
1 4 ∴a=7e1+7e2.
解析答案
1
2
3
4
5
→ 1→ 4.已知两点 M(3,2),N(-5,-5),MP=2MN,则点 P
返回
题型探究
类型一 求向量的坐标
例1 如图,在直角坐标系xOy中,OA
重点难点 个个击破
= 4 , AB = 3 , ∠AOx = 45°, ∠OAB → → =105°, OA =a, AB =b.四边形 OABC为平行四边形. (1)求向量a,b的坐标;
解析答案
→ (2)求向量BA的坐标;
解
解析 因为点 P 在 MN 的延长线上,|MP|=2|PN|,
→ → 又MN=(0,5)-(2,-1)=(-2,6),所以MP=(-4,12),
《创新设计》2018-2019学年高一数学苏教版必修4课件:2.2.1 向量的加法2
.a
b a+b
A
C a
b
应用提升
例1、如图所示,O为正六边形OABCDEF的中心,作出 下列向量: E D (1)OA+OC; (2)BC+FE; (3)OA+FE. 解: O (1)因四边形OABC是以OA、OC为邻边的 F C 平行四边形,OB是其对角线,故OA+OC=OB B (2)因BC=FE,故BC+FE与BC方向相同,长 A 度为BC的长度的2倍,故BC+FE=AD. (3)因OD=FE,故OD+FE=OA+OD=0 评: 理解向量加法的几何意义,灵活运用平行四边 形法则(或三角形法则)作出相应的和向量,同时 还要注意向量之间的的方向和大小
ABCD为平行四边形
练习
一架飞机向西飞行 100km ,然后改变方向南飞行 100 2km ,则飞机两次位移的和为西偏南45, . 100km
北 B 西 南 东
100km
100km
450
100 2km
A
AB BC AC
C
ab ba ( a b ) c a ( b c)
感受理解
1.已知O是平行四边形ABCD对角线的交点, 则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B ) A.AB+CB=AC C.AD+CD≠BD B.AB+AD=AC D.AO+CO+OB+OD≠0
2.化简: (1)BC+AB= AC ; (2)DA+CD+BC= BA ; (3)AB+DF+CD+BC+FA= 0 .
探究
(1)AB+BC+CD =AD (2)AB+BC+CD+DE=AE (3)AB+BC+CD+DE+EF+FA =0
高中数学第二章平面向量1向量的加法课件必修4高二必修4数学课件
12/12/2021
第十九页,共四十六页。
规律方法 本题是利用向量加法的三角形法则来解的,当两 个向量共线时同样适用.
12/12/2021
第二十页,共四十六页。
如图,已知向量 a,b,c,试求作和向量 a+b+c.
解:如图,首先在平面内任取一点 O,作向量O→A=a,接着 作向量A→B=c,然后作向量B→C=b,则向量O→C=a+b+c 即为所 求.
12/12/2021
第十一页,共四十六页。
知识点三
向量加法运算律
[填一填] 4.(1)交换律:a+b=____b_+_a___. (2)结合律:a+b+c=___(a_+__b_)__+c=a+__(b_+__c_)___. 特别地:对于零向量与任一向量 a 的和有 0+a=__a___.
12/12/2021
12/12/2021
第三十六页,共四十六页。
【防范措施】 1.正确利用几何图形的性质 利用几何图形中线线平行,线段相等可以推出向量共线和相 等的条件.通过相等向量的代换往往可以实现向量运算的简 化.如本例中利用正六边形的性质可以得到B→A=D→E.
2.恰当利用向量加法的运算律 用向量加法的运算律可以实现简化运算的目的,如本例将 B→A+C→D+E→F变形为C→D+D→E+E→F就可以利用向量加法的多边 形法则求和向量.
12/12/2021
第十七页,共四十六页。
12/12/2021
第十八页,共四十六页。
类型一
向量的加法
【例 1】 如图中(1)(2)(3)所示,试作出向量 a 与 b 的和.
【思路探究】 根据向量加法法则作图. 【解】 如图(1)(2)(3)所示.
首先作O→A=a,然后作A→B=b,则O→B=a+b.
向量的加法
» 第五级
•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 第二级
• 第三级 – 第四级 A 为起点的向量吗?移后得到的向量与原向量有何关系? 3.任意向量 a 可以平移到以
4.在物理学中, “力”是什么量?什么叫“力的合成”?力的合成有哪些方法与类型? 5.请回顾实数与标量有哪些运算和运算律?向量呢?这就是从本节课要开始研究的!
‹#›
2.在学习过程中用好“十二字学习法”即: “读” 、 “挖” 、 “举” 、 “联” 、 “用” 、 “悟” 、 “听” 、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一、学习准备
空白处,并思考下列问题:
学习过程
数学必修4—第二章
络,也请感悟此知识网络,回顾其知识的内容,请对不熟悉的知识点复习后,填写在上面的
• 前面我们学习了向量相关概念,请同学们参考下面知识网络,自己建构喜爱的知识网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C
‹#›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二、学习探究
•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请用向量把这个结果表示出来?如图 2.2.1-3
– 第二级
(4)船速为 AB ,水速为 BC ,则两速度和是什么? 图 2.2.1-3
学习过程
数学必修4—第二章
C
• 第三级 对你从上面 “美丽情景” 中感悟到什么?若将上面中的向量 AB 、 ABC 换成任意向量 B a、
– 第二级
• 第三级
向量
向量的概念
– 第四级 » 第五级
零向量
单位向量
平行向量
相等向量
共线向量
向量的表示
向量的模
‹#›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苏教版必修4高中数学2.2.1《向量加法》ppt课件1
要点阐释
3.平行四边形法则的应用前提是两个向量是从同一 点出发的不共线的向量. 4.当向量不共线时,三角形法则和平行四边形的法 则的实质是一样的,三角形法则作出的图形是平 行四边形法则作出的图形的一半,但当两个向量 共线时,平行四边形法则便不再适用了.
典例剖析
化简OA OC BO CO
1.向量的运算规律 交换律a b b a 结合律a (b c)(a b) c
自主探究
2.向量的加法 向量的加法:求两个向量的运算叫做向量的加法。表示:AB BC AC 注意:两个向量的和仍旧是向量
预习测评
例题:(2 5a 4b 2c) (2 3a 3b 2c) (2 5a 4b 2c) (2 3a 3b 2c) 10a 8b 4c 6a 6b 4c 16a 14b 8c
编后语
老师上课都有一定的思路,抓住老师的思路就能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在上一小节中已经提及听课中要跟随老师的思路,这里再进一步论述听课时如何 抓住老师的思路。
① 根据课堂提问抓住老师的思路。老师在讲课过程中往往会提出一些问题,有的要求回答,有的则是自问自答。一般来说,老师在课堂上提出的 问题都是学习中的关键,若能抓住老师提出的问题深入思考,就可以抓住老师的思路。
④ 紧跟老师的推导过程抓住老师的思路。老师在课堂上讲解某一结论时,一般有一个推导过程,如数学问题的来龙去脉、物理概念的抽象归纳、 语文课的分析等。感悟和理解推导过程是一个投入思维、感悟方法的过程,这有助于理解记忆结论,也有助于提高分析问题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⑤ 搁置问题抓住老师的思路。碰到自己还没有完全理解老师所讲内容的时候,最好是做个记号,姑且先把这个问题放在一边,继续听老师讲后面 的内容,以免顾此失彼。来自:学习方法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答
三角形法则和平行四边形法则.
答案
1.向量的加法的定义 求两个向量和 的运算,叫做向量的加法. 2.向量求和的法则
→ =a, →=b, 已知非零向量 a , b ,在平面上任取一点 A ,作 三 AB BC → 叫做a与b的和,记作 则向量 a+b , 角 AC
向量
求和
的法
则
→ +→ = → .这种求向量和的 即 a + b = 形 AB BC AC
向量加法的应用
在静水中船的速度为 20 m/min,水流的速度为10 m/min,如果船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从岸边出发沿垂直于水流的航线到达对岸,求船行进的方向.
解
作出图形,如图.船速v船与岸的方向成α角,由图可知v水+v船=v实际,
结合已知条件,四边形ABCD为平行四边形,在Rt△ACD中,
→ → → |CD|=|AB|=|v 水|=10 m/min,|AD|=|v 船|=20 m/min,
第2章 §2.2 向量的线性运算
2.2.1 向量的加法
学习目标
1.理解并掌握向量的加法的概念,了解向量加法的物理意义及其几何 意义. 2.掌握向量的加法的三角形法则和平行四边形法则,并能熟练地运用 这两个法则作两个向量的加法运算. 3.了解向量的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并能依据几何意义作图解释向 量的加法运算律的合理性.
解析答案 返回
达标检测
1
2
3
4
5
1.设 M 为平行四边形 ABCD 对角线的交点,O 为平行四边形 ABCD 所在平
→ → → → → 4OM 面内任意一点,则OA+OB+OC+OD=________.
解析
因为点M为平行四边形ABCD对角线的交点,
所以点M是AC和BD的中点, → → → → → → 由平行四边形法则知OA+OC=2OM,OB+OD=2OM,
法 方法,称为向量加法的
三角形
法则.
则 对于零向量与任一向量a的和有a+0=0+a =a .
答案
答案
知识点二 思考 答
向量加法的运算律
实数的运算律有哪些?向量的加法是否也有相似的运算律? 实数的运算有交换律和结合律;向量的加法也有相似的运算律. 交换律 结合律
a+b=b+a
(a+b)+c=a+(b+c)
→ → 解 如图所示,设CE,CF分别表示 A,B 所受的力,
→ → → → 10 N 的重力用CG表示,则CE+CF=CG.
易得∠ECG=180°-150°=30°,
∠FCG=180°-120°=60°.
3 1 → → → → ∴|CE|=|CG|cos 30° =10× 2 =5 3,|CF|=|CG|cos 60° =10×2=5.
→ |CD| 10 1 ∴cos α= =20=2, → |AD| ∴α=60°,从而船与水流方向成120°的角.
故船行进的方向是与水流的方向成120°的角的方向.
反思与感悟 解析答案
跟踪训练3
如图,用两根绳子把重10 N的物体W吊在水
平杆子AB上,∠ACW=150°,∠BCW=120°,求A和B 处所受力的大小(绳子的重量忽略不计).
反思与感悟 解析答案
跟踪训练 2
解析
→ → → → 2 2 已知正方形 ABCD 的边长等于 1, 则|AB+AD+BC+DC|=____.
→ → → → → → → → → → → |AB+AD+BC+DC|=|AB+BC+AD+DC|=|AC+AC|=2|AC|=2 2.
解析答案
类型三 例3
引,也能产生跟原来相同的效果.
思考1
从物理学的角度,上面实例中位移、牵引力说明了什么?体现了
向量的什么运算? 答 后面的一次位移叫前面两次位移的合位移,四边形OACB的对角线 → → → OC 表示的力是 OA与OB 表示力的合力.体现了向量的加法运算. 思考2 上述实例中位移的和运算、力的和运算分别用什么法则?
答案
返回
题型探究
类型一 向量加法的三角形法则和平行四边形法则
重点难点 个个击破
例1 如图(1)(2),已知向量a,b,c,求作向量a+b和a+b+c.
(1)
(2)
反思与感悟
解析答案
跟踪训练1
如图所示,O为正六边形ABCDEF的中心,化简下列向量.
→ → → OB → → → → → 0 (1)OA+OC=_____;(2)BC+FE=_____ AD ;(3)OA+FE=____.
→ → → → → 故OA+OC+OB+OD=4OM.
解析答案
1
2
3
4
5
2. 如图,D,E,F分别是△ABC的边AB,BC,CA的中点,则下列等式 ④ 中错误的是________. → → → ①FD+DA+DE=0;
→ → → ②AD+BE+CF=0;
→ → → → → → → → ③FD+DE+AD=AB; ④AD+EC+FD=BD. → → → → → 解析 FD+DA+DE=FA+DE=0; → → → → → → AD+BE+CF=AD+DF+FA=0; → → → → → → → → FD+DE+ AD=FE+ AD=AD+ DB=AB; → → → → → → → AD+EC+FD=AD+0=AD=DB≠BD.
问题导学 题型探究 达标检测
问题导学
知识点一 向量的加法的定义及其运算法则
新知探究 点点落实
分析下列实例:(1)飞机从广州飞往上海,再从上海飞往北京(如图),这两
次位移的结果与飞机从广州直接飞往北京的位移是相同的.
(2)有两条拖轮牵引一艘轮船,它们的牵引力分别是F1=3 000 N,F2=
2 000 N,牵引绳之间的夹角为θ=60°(如图),如果只用一条拖轮来牵
→ → → → 1 ,|AB+AC|=____. (2)在边长为 1 的等边三角形 ABC 中,|AB+BC|=___
解析
→ → → 易知|AB+BC|=|AC|=1,以 AB,AC 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 ABDC,
3 → → → → 则|AB+AC|=|AD|=2|AB|sin 60° =2×1× 2 = 3.
答案
类型二
向量加法运算律的应用 → → → → 例 2 (1)设 a=(AB+CD)+(BC+DA),b 是一个非零向量,则下列结论正 ①③ 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横线上) 确的有______.(
①a∥b;②a+b=a;③a+b=b;④|a+b|<|a|+|b|. → → → → 解析 由题意知:(AB+CD)+(BC+DA)=0=a,故选①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