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万载县株潭中学高中语文1窦娥冤(第三课时)教案新人教版必修4
《窦娥冤》教案(人教版必修四)
语文:1.1《窦娥冤》教案(人教版必修四)一、教学目的通过课文教学,深刻认识元代社会的恶人横行、官吏贪暴、法制黑暗、政治腐败理解窦娥正直善良、宁死不屈的性格使学生领会戏剧如何通过唱词、科白刻划人物形象、展开矛盾冲突的写作技巧初步认识我国古代杂剧形式上的一些特点二、教学重点窦娥正直善良、宁死不屈的性格戏剧如何通过唱词、科白刻划人物形象、展开矛盾冲突的写作技巧古代杂剧形式上的一些特点三、教学难点初步认识我国古代杂剧形式上的一些特点唱词、科白四、教学方法诵读、解析、鉴赏五、教学过程[一]点拨——元杂剧知识1、构成要素:唱词:①宫调、曲牌。
②韵文科:戏剧动作的总称。
白(宾白):①对白;②独白;③旁白;④带白。
2、形式:四折(四幕)一楔子(序幕)。
3、角色:末(生;外末─老生;正末─小生。
扮演剧中主要男性人物角色。
)旦(正旦;卜儿─老妇人。
扮演剧中主要女性人物角色)净(大花脸。
扮演剧中性格品质或相貌上有物异之点的男性人物。
)丑(小花脸;二花脸;三花脸。
扮演剧中男性次要人物角色。
这些人物有的语言幽默,行动滑稽,心地善良;有的奸诈可恶,吝啬卑鄙。
)[二]、点拨——作者关汉卿,号已斋,元代大都人,约生于十三世纪初叶,卒于十三世纪末,比莎士比亚早出生三个世纪。
他一生共创作了60多个剧本。
比莎士比亚多出将近一倍。
关汉卿的才能是多方面的:他的悲剧,写得一腔怨气喷如火,感天动地惊鬼神;他的喜剧,写得嘻笑怒骂多辛辣,妙趣横生满屋春;他的历史剧,写得历史人物如再现,豪气逼人真雄健。
郭沫若说过,关汉卿能够“爱人民之所爱,憎人民之所憎”。
他的杂剧全面而深刻地反映了元代的社会现实,又关于把现实和理想结合起来,赋予他所肯定的人物以理想的光辉,表达出人民的美好愿望。
[三]、概括情节1、了解全剧剧情2、概括情节(先读后议)【明确】(一)绑赴刑场──指天斥地┏1、绕过后街怕见婆婆(二)婆媳告别┃2、婆媳见面补叙原委┗3、婆媳离别悲声动地┏血浅白练┏1、指天发誓┃六月飞雪(三)刑场受戮┃┗亢旱三年┗2、誓愿应验【作业】选出不同类的项1、A、外;B、正旦;C、净;D、监斩官。
新人教版必修4高中语文 1窦娥冤优秀教案(精品教学设计)
1 窦娥冤从容说课《窦娥冤》是我国十大古典悲剧之一,是元杂剧中悲剧的典范,具有极高的艺术成就。
本文教学要在整体把握全剧的基础上,把重点放在高潮部分第三折,要扣住情节发展的顺序,弄清作者是如何刻画窦娥这个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征的。
对【滚绣球】及三桩誓愿要仔细体味,认真研究,学会辩证分析,全面准确地把握形象的社会意义及其人物性格中所体现出来的矛盾性,从而深刻认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法制的腐朽性。
对【滚绣球】一段,要反复吟诵,力争会背会默写,并从深层含义上去理解、把握。
本文将采取活动式、探讨式、鉴赏式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拟定三课时。
第一课时:简介作者、背景及元杂剧的相关知识,整体感知全剧,把握故事情节,了解主要矛盾冲突,分析悲剧产生的根源。
第二课时:重点欣赏高潮部分第三折的一、二场戏,通过表演带动气氛,鉴赏曲词,分析人物。
第三课时:分析第三折的第三场戏,解读戏剧主题,品味关汉卿的“本色化”戏剧语言。
教学重点理清戏剧冲突的主要方面,分析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窦娥对天地既斥骂又依赖的矛盾中透露出作者思想的复杂性。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3课时。
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元杂剧的特点及相关知识。
2.把握全剧的故事情节并分析窦娥的形象,理解窦娥形象的社会意义,掌握戏剧的主题。
3.品味“本色化”戏剧语言。
过程与方法1.合作探究,透过戏剧冲突分析人物形象。
2.实践活动,通过表演激发兴趣。
3.鉴赏品味,领略戏剧语言艺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窦娥身上的人性美,认识恶劣社会秩序对人性的摧残,培养学生向善的心灵。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入新课师同学们喜欢看连续剧吗?生(齐声)喜欢。
师当你看的连续剧中的主人公以悲剧告终,你们会有什么感受呢?(学生七嘴八舌地小声议论)生老师,当我看到心爱的主人公死去时会很痛苦,仿佛世界一夜之间变得灰暗了,心情一下子低落到了极点,甚至会痛哭流涕。
生老师,我倒不会那么投入,因为我会提醒自己那仅仅是一部戏,但我会思考悲剧后面的原因。
高中语文 第1课 窦娥冤教案3 新人教版必修4-新人教版高一必修4语文教案
窦娥冤教学目标了解元杂剧的相关知识。
了解作者关汉卿及其代表作品《窦娥冤》理清文章结构,掌握杂剧内容。
正确分析窦娥的形象。
概括杂剧《窦娥冤》的主题。
6、鉴赏《窦娥冤》的语言特点。
教学重、难点了解元杂剧的相关知识。
正确分析窦娥的形象。
概括杂剧《窦娥冤》的主题。
教学方法诵读法鉴赏法教学课时三课时教学用具秦腔视频课本相关资料教学过程导入——视频导入。
〔秦腔〕目标展示了解元杂剧的相关知识。
了解作者关汉卿及其代表作品《窦娥冤》三、元杂剧元杂剧是用北曲〔北方的曲调〕演唱的一种戏曲形式。
金末元初产生于中国北方。
是在金院本基础上以及诸宫调的影响下发展起来的。
作为一种新型的完整的戏剧形式,元杂剧有其自身的特点和严格的体制,形成了歌唱、说白、舞蹈等有机结合的戏曲艺术形式,并且产生了韵文和散文结合的、结构完整的文学剧本。
在结构上,一本杂剧通常由四折组成。
一折相当于现代剧的一幕或一场,是故事情节发展的一个较大的自然段落,四折一般分别是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
四折之外可以加一二个楔子。
楔子一般放在第一折之前,介绍剧情,类似现代剧中的序幕;也有的放在两折之间,相当于后来的过场戏。
但也有少数杂剧突破了一本四折的形式,如《西厢记》是五本二十一折的连本戏。
每本杂剧的末尾有两句、四句或八句对语,用以概括全剧内容,叫做“题目正名〞。
如《窦娥冤》结尾的“题目〞是“秉鉴持衡廉访法〞,“正名〞是“感天动地窦娥冤〞。
在音乐上,杂剧的每折用同一宫调的假设干曲牌组成套曲。
楔子只能用一二支小令,不能用套曲。
宫调,即调式,相当于现代音乐的C调D调等。
曲牌,是曲调的名称,每个曲牌都属于一定的宫调。
剧本中每套曲子的第一支曲子前面都标明宫调。
如《窦娥冤》第三折第一支曲子标示的[正宫][端正好],表示这一折自[端正好]以下各曲均属[正宫]。
元杂剧的其他常识角色:扮演的角色有末、旦、净、丑等。
元杂剧每本戏只有一个主角,男主角称正末,女主角称正旦。
此外,男配角有副末〔次主角〕、外末〔老年男子〕、小末〔少年〕等;女配角有副旦、外旦、小旦等。
高中语文 第1课 窦娥冤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4
《窦娥冤》解读与探究(上)预习提示本文作者关汉卿,号己斋叟,金末元初大都(现在北京市)人,是我国文学史上最早的伟大戏剧家。
与郑光祖、白朴、马致远合称“元曲四大家”。
其作品有《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单刀会》等。
《窦娥冤》是关汉卿的代表作,也是一部学术界公认的、特征鲜明的悲剧杰作。
王国维《宋元戏曲史》评论说:“其最有悲剧之性质者,则如关汉卿之《窦娥冤》,纪君祥之《赵氏孤儿》。
剧中虽有恶人交构其间,则赴汤蹈火者,仍出於主人翁之意志,则列於世界大悲剧中,亦无愧色也。
”《窦娥冤》主要剧情是:楚州寒儒窦天章因为无钱进京赶考,无奈之下将幼女窦娥卖给蔡婆家为童养媳。
窦娥婚后不久丈夫去世,婆媳相依为命。
蔡婆外出讨债时遇到流氓张驴儿父子,被其胁迫。
张驴儿企图霸占窦娥,见她不从,便想毒死蔡婆以要挟窦娥,不料误将其父毒死。
张驴儿诬告窦娥杀人,严刑逼讯,窦娥为救蔡婆,自认杀人,被判斩刑。
窦娥在临刑之时指天为誓,死后将血溅白练、六月降雪、大旱三年,以明己冤,后来果然都一一应验。
三年后窦天章任廉访使至楚州,见窦娥鬼魂出现,于是重审此案,为窦娥申冤。
剧本揭露了元代吏治的腐败残酷,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黑暗,歌颂了窦娥的善良心灵和反抗精神。
《窦娥冤》全名《感天动地窦娥冤》。
“冤”是全剧的眼。
其感天动地的具体内容,表现在第三折里。
感天,使三伏天天降大雪,接着是楚州三年大旱。
动地,是杀头时血不落地,全飞溅在白练之上。
这是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一方面表达了人民的意愿,一方面也是对反抗的歌颂。
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结合,构成了关汉卿剧作的一个重要特色。
学习本剧宜采用如下方法:(1)了解背景,把握剧情,梳理层次,通解文字。
要了解一些杂剧的基本知识和语言特色;要重视诵读,进入情境,进入角色。
要着重品味曲词,深入体会其丰富的潜在意义。
(2)准确把握剧本的主题思想。
剧本具有鲜明的反封建的主题,但是不宜拔高;剧本张扬了传统的封建道德观念,但是又不能因此抹杀它反封建的积极意义。
高中语文 1.1《窦娥冤》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4
高中语文 1.1《窦娥冤》教案新人教版必修4一、整体把握1.主题及其进步意义剧中的主要人物是窦娥,她善良,本分,相信天理和官府,她的含冤被斩,是对当时社会上普遍存在的各种流氓犯罪行径,尤其是对官府草菅人命的控诉;她被斩前质疑、责骂天地,为申明自己的冤屈又许下三桩誓愿,则表现了她不屈的反抗精神。
剧作强调了官府的反动本质:视人命如草芥,滥施淫威,不能替百姓伸张正义,反而成为流氓恶棍的帮凶,置无辜的百姓于死地。
剧中楚州太守桃杌是造成窦娥冤案的关键人物,他是地方官员的代表。
他说自己是“我做官人胜别人,告状来的要金银”,并且一见到告状的就下跪,说什么“但来告状的,就是我衣食父母”;他不分青红皂白地对窦娥动用大刑,因为他相信:“人是贱虫,不打不招。
”贪图钱财,而百姓的性命在他眼里如虫豸一般,他哪愿意动心思查清楚案件呢!窦娥在临刑前唱的“这都是官吏每无心正法,使百姓有口难言”,就表现了对官吏们反动本质的深刻认识。
2.情节和结构本剧是元杂剧中情节和结构最讲究的作品之一。
剧作里,窦娥和张驴儿、桃杌的冲突与斗争是主要情节,那些和主要情节没有太大关系、却是人物活动的重要背景的情节往往由人物台词交代出来,而没有直接加以描述。
比如楔子和第一折之间剧情的时间跨度是十三年,这期间在女主角窦娥身上发生了不少事情:随蔡婆搬到山阳县住,十七岁时和丈夫圆房,两年后丈夫病逝,服孝将近三年。
在引入主要矛盾上,作者也显示出非凡的功力。
第一折里第一个出场的人物是赛卢医,他的说白告诉我们他欠蔡婆四十两银子,蔡婆马上要来讨账,他打算杀掉她。
这样从一开始人们就被带入紧张的戏剧氛围中。
3.人物形象窦娥基本的性格特征是善良,安分守己,有主见,刚强,她的反抗精神是在外界迫害下激发出来并迅速高涨的,是人物性格合理的发展。
善良,安分守己:对于自己凄苦的身世,年轻守寡的窦娥以为这是命中注定的,为了来世的幸福,她要侍养婆婆,为丈夫服孝,听婆婆使唤。
从这里可以看出她的善良与安分。
1窦娥冤-人教版必修4语文教案
窦娥冤-人教版必修4语文教案
课程目标
本节课程主要涉及到古代传说中的故事——《窦娥冤》,通过学习这个故事,让学生了解传统文学对中国文化发展的贡献,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启发学生的思考和创造精神。
学习内容
•理解《窦娥冤》的主要情节
•探讨中国传统文学对文化发展的影响
•分析文学作品中人物形象的塑造和叙事技巧的运用
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节课程的重点和难点在于:
1.窦娥的形象塑造和其对文学作品的贡献
2.传统文学作品对中国文化的发展产生的影响与意义
3.叙事技巧与文学审美的关系
教学步骤
第一步:导入新知
教师通过讲解古代传说《窦娥冤》的背景和主要情节,让学生对故事有一个整体的了解。
第二步:学生自主探究
学生分组或个人阅读《窦娥冤》,思考窦娥的形象塑造,从文学角度入手剖析窦娥的形象对文学作品的贡献。
第三步:课堂探讨
教师引导学生就古代文学对中国文化发展的贡献,以及文学作品中人物形象的塑造和叙事技巧的运用等问题进行深入讨论。
第四步:小结与总结
教师对本节课程进行小结和总结,点评学生讨论的内容,强调要善于运用文学知识去观察和解读事物。
课后作业
学生可自行选取一篇古代文学作品,分析其中的人物形象和叙事技巧。
并写一篇300字左右的读后感。
高中语文最新教学资料 窦娥冤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4
《窦娥冤》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元杂剧的特点;初步了解关汉卿戏曲语言的艺术特色。
2.了解剧情;以第三折中《滚绣球》、《耍孩儿》等曲词为重点,赏析戏曲语言。
3.鉴赏剧作的超现实情节,把握其浪漫主义艺术特色。
4.分析主人公窦娥的形象,认识窦娥的刚烈性格和反抗精神。
通过窦娥冤这一历史冤案,认识元代社会黑暗和统治者的残暴,认识当时阶级矛盾的尖锐。
5.结合人教版配发的《第二课堂》“学习活动”练习,开展研究性活动。
教学重点:即目标之⑵、⑶、⑷教学难点:1.第三折的开头窦娥对天地鬼神的指斥与结尾要感天动地之间的矛盾。
2.对第三折[端正好][滚绣球] [耍孩儿]等曲子的理解,对全剧情节高潮的认识。
教学方法:1.先观看戏曲或电影《窦娥冤》;2.讲授与研究性阅读相结合。
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步骤:一、导入学习:鲁迅说:“悲剧是把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祝福》展示了一位勤劳、善良的女性祥林嫂被毁灭的过程,显示出封建礼教的罪恶。
“列之于世界大悲剧”的中国古典悲剧精品《窦娥冤》则展示了一位精神高尚而善良的女性窦娥被毁灭的过程。
有价值而被毁灭是令人痛苦的,那窦娥究竟犯了什么“王法”要被毁灭呢?让我们通过学习本文来认识当时的社会现实。
二、作者与元杂剧介绍:1.本色派元杂剧作家关汉卿:关汉卿,号已斋叟,金末元初大都(现在北京市)人,元代杂剧的代表作家,与郑光祖、白朴、马致远一同被称为“元曲四大家”,并居“元曲四大家”之首。
生卒年不详。
所作杂剧六十余种,今存十八种,其中有几种是否为关汉卿所作尚有争议;所作套曲十余套,小令五十余首。
关汉卿的作品主要有《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单刀会》等。
其中《窦娥冤》被称为世界十大悲剧之一。
关汉卿一生创作的杂剧有六十多种,他是我国戏剧的创始人,数量超过了英国的戏剧家“戏剧之父”莎士比亚,被称为中国的莎士比亚。
1838年《窦娥冤》就有英译本流传海外,1958年,世界和平理事会把关汉卿与达·芬奇等同列为世界文化名人。
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窦娥冤》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4
2015年高中语文第一单元《窦娥冤》教案新人教版必修4第一单元单元说明这个单元学习剧本。
读剧本,戏剧场面和人物形象都是通过想象产生的,具有间接性而非直观性,这一点和欣赏戏剧演出不同,而和欣赏小说、诗歌、散文相近。
不过,读剧本时,读者凭经验想象出来的首先是一些生动的戏剧场面,而不是现实生活中的人和事,也就是说阅读剧本要有“场面感”,这是剧本欣赏和小说、散文欣赏的基本区别。
由于戏剧演出的时间和空间限制,剧本里的情节往往是对生活的高度集中和概括,剧中的主要矛盾冲突发展迅速。
剧本还有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情节的发展和推进,人物内心世界的表现,人物性格的塑造,都主要靠剧中人物的语言来实现,剧作者则隐身于背后。
教学这个单元时,要适当介绍一些关于话剧的、元杂剧的知识,以及关于欣赏剧本的一般知识。
此外,要让学生注意以下几点:1.概括情节。
情节即故事,在概括剧情时,要把剧本里的显在情节(在舞台上表演出来让观众直接看到的情节)和潜在情节(通过一些别的方式交代给观众而不直接表演出来的情节)都包括进去,这样才能见出情节发展的全貌。
如概括《雷雨》和《窦娥冤》的情节时都要注意这一点。
2.了解主要矛盾冲突和主要人物之间的关系。
剧作中往往有多种矛盾冲突,要看看哪个是最主要的,矛盾对立双方分别是谁,还要弄清围绕在他们周围的人和他们之间是什么关系,这对于理解剧情、把握人物、欣赏具体的场面,以及推断剧情的发展都是很重要的。
如《哈姆莱特》一剧里,克劳狄斯和哈姆莱特是不共戴天的对手,乔特鲁德和雷欧提斯则是会对局面产生影响的两个变数:乔特鲁德处于克劳狄斯和哈姆莱特之间,左右为难;雷欧提斯被克劳狄斯利用,不过他既仇恨哈姆莱特,又对他怀有不忍之心。
3.把握剧本的结构。
结构也叫布局,是戏剧情节构成与展开的方式,一般可分为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个部分,划分的依据是主要矛盾冲突发展变化的阶段。
如高潮是戏剧矛盾冲突最集中、最激烈的部分,事情的结局即将见分晓,读者处于紧张和期待的情绪中。
高中语文 1《窦娥冤》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必修4
《窦娥冤》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古代戏曲及元杂剧的相关知识2.掌握文中字词及古今异义词的用法3.赏析《窦娥冤》的戏剧冲突和窦娥性格的典型意义。
4.体会关汉卿本色派的语言特点教学重点:1.鉴赏人物形象、戏剧冲突2.了解本课语言特点教学难点:1、浪漫主义手法教学方法1.欣赏戏曲片段,直观感受戏曲特点,了解故事情节2.诵读为主,抓住重点曲词,重点鉴赏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对联:舞台小天地人生大舞台介绍戏剧的相关知识。
二、小组分角色阅读全文,整体把握课文1、通读全文,勾画出生字词,古今异义词。
2、了解故事情节。
3、理清节选部分的情节结构:楔子(序幕):天章托孤女第一折(开端):婆婆遭横祸第二折(发展):贪官判冤案第三折(高潮):窦娥赴刑场二、重点赏析第三折1、理清第三折十只曲子的层次结构(分三层)第1层[端正好][滚绣球]窦娥指斥天地鬼神。
第2层 [倘秀才]至[鲍老儿]窦娥告别婆婆第3层[耍孩儿]至[煞尾]窦娥发下三大誓愿,前两桩应验。
2、每一层赏析内容和修辞手法第一层: “有日月朝暮悬…”:起兴. “盗跖、颜渊”:引用典故指责天地好坏不分,黑白颠倒“地也,你不分好歹…”:对偶,呼告,对比如何理解《滚绣球》中指责天地鬼神?第二层:在押赴刑场的路上,窦娥要求刽子手走后街不走前街,这一细节刻画对塑造窦娥形象和表现主题有什么作用?第三层:重点赏析三个誓愿。
理解窦娥为何会发出三个誓愿,又为何会实现体会浪漫主义手法的运用三、分析人物形象。
窦娥是一个饱受封建压迫与摧残的充满反抗精神的劳动妇女的形象。
她善良勤劳、孝顺贤惠,同时又坚强刚烈,具有封建贞节观念,敢于与恶势力拼斗到底。
她生于严酷腐败的封建社会,注定了悲剧结局。
四、探讨戏剧的主题主题:通过写窦娥被押赴刑场杀害的悲惨情景,揭露了元代吏治的腐败、残酷,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黑暗,歌颂了窦娥的善良心灵和反抗精神。
五、明确语言特点。
与《西厢记》片段对比,体会本色派的语言特点练习长短句变换练习。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教案(共34页)
1.《窦娥冤》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元杂剧的基本知识,掌握《窦娥冤》的剧情和主题,提高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课堂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自主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深刻体会到窦娥的冤屈和反抗精神,树立反抗不公、追求正义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窦娥冤》的剧情和主题,了解元杂剧的基本知识。
2.教学难点:深入分析窦娥的性格特征,探究窦娥冤屈产生的原因。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播放《窦娥冤》的片段,引导学生进入本课学习。
2.背景介绍:介绍元杂剧的背景知识,为后续教学打下基础。
3.剧情梳理:通过小组合作、课堂讲解等方式,梳理《窦娥冤》的剧情,初步了解故事情节。
4.人物分析:深入分析窦娥的性格特征,探究窦娥冤屈产生的原因,引导学生从细节入手,全面了解人物。
5.写作特点分析:通过课堂讲解、小组讨论等方式,分析《窦娥冤》的写作特点,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6.课堂小结:总结本课所学知识,引导学生认识到《窦娥冤》所体现的反抗不公、追求正义的精神。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小组合作、课堂讲解、讨论探究等方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课件、教学挂图等辅助工具,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形象,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
五、课堂练习、作业与评价方式1.课堂练习:通过课堂提问、小组讨论等方式,及时反馈学生学习情况,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2.作业布置:安排学生课后阅读《窦娥冤》全剧,撰写读后感或分析文章,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
3.评价方式:结合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学习效果。
六、辅助教学资源与工具1.多媒体课件: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窦娥冤》的剧情、人物关系等内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剧情和人物。
2.教学挂图:运用教学挂图展示《窦娥冤》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便于学生更好地记忆和理解。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 1 窦娥冤(第3课时)教案(新人教版)必修4
这样的安排和处理,虽违背事物的常见原理,却又合乎人情,从而有力地体现了广大人民伸张人间正义,杀却贪官污吏,洗雪天下冤屈的良好意志与愿望。
5、这部分内容上,作者还运用了什么样的写作手法?
2、这三桩誓愿之间,有何内在联系?在全剧中地位如何?
①这三桩誓愿,层层深入地表现了窦娥对自己无辜蒙冤的强烈愤怒、坚决反抗。
②是她反抗性格的顶点,是全剧高潮。
3、三桩誓愿的实现采用了什么手法?说说这种手法的艺术效果?
①浪漫主义手法。
②既能证明窦娥冤情实在是真,又能增强悲剧气氛。从观众角度来看,符合一般民众善恶有报的心理,反映了人民伸张正义、惩治邪恶的愿望,能引起观众更多的共鸣,也表现了作者鲜明的爱憎。
教学后记:
课型
□讲授□习题□复习□讨论□其它
教学内容与教师活动设计
因材施教
一、分析文意
1、窦娥的三桩誓愿分别是哪三桩?其实质分别是什么?
(1)血溅白练——希望刑场上的人们能立刻了解她的冤屈。
(2)六月飞雪——希望自己的冤屈会在上天得到反应。
(3)三年干旱——不仅希望个人的冤屈得到申张,而且希望上天能够惩治邪恶。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1窦娥冤(第3课时)教案(新人教版)必修4
授课题目
《窦娥冤》
拟3课时
第2课时
三维目标
1.了解元杂剧的有关常识。
2.理清《窦娥冤》的情节结构,弄清杂剧内容。
3.理解主人公窦娥的性格特征,概括杂剧的主题。
重点
理解窦娥所发下的“三桩誓愿”,理解主人公窦娥的性格特征
高中必修四《窦娥冤》教案优秀6篇
高中必修四《窦娥冤》教案优秀6篇窦娥冤教案篇一一、教学目的通过课文教学,深刻认识元代社会的恶人横行、官吏贪暴、法制黑暗理解窦娥正直善良、宁死不屈的性格使学生领会戏剧如何通过唱词、科白刻划人物形象、展开矛盾冲突的写作技巧初步认识我国古代杂剧形式上的一些特点二、教学重点窦娥正直善良、宁死不屈的性格戏剧如何通过唱词、科白刻划人物形象、展开矛盾冲突的写作技巧古代杂剧形式上的一些特点三、教学难点初步认识我国古代杂剧形式上的一些特点唱词、科白四、教学方法诵读、解析、鉴赏五、教学过程[一]讲析第三部分;作文指导。
这一部分写血浅白练、三年亢旱,这些情节怎样理解?是否是迷信?讨论,明确:这些情节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可能出现。
这是一种体现作家理想的浪漫主义手法的运用,从实质上来说,反映了封建社会里,由于受到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限制,人们对自然界的一些怪异现象,如山崩地裂,彗星出现,长期干旱等等,还不能得到科学的解释。
如果这些怪异现象出现在阶级压迫极其严重的年代,苦痛不堪的人民群众便常常把这种自然现象与反动统治者的罪恶联系起来,或者以为这是上天对当道者不仁的惩罚,或者以为是王朝末日的征兆,因而借机举事,等等。
所以,《窦娥冤》这一浪漫主义手法的运用,一方面非常有力地显示了窦娥的反抗性格,同时也鲜明地反映出人民群众仇恨黑暗的封建统治,要求变革现实的感情和愿望。
【小结】这一部分写窦娥的三桩誓愿,是完成窦娥反抗性格的最精彩的笔墨。
〖总结课文〗[二]、主题:见提示。
[三]、写作特色1、运用了浪漫主义手法。
2、以唱词展开人物内心的冲突(怨愤)以科白为辅助手段表现人物心情。
3、矛盾冲突波澜起伏感情:怨天地,激越奔放——诀别,哀婉缠绵——誓愿,激越奔放。
[四]〖作文练习〗高中第四册戏剧单元作文题1、戏曲。
小品。
戏曲小品之比较2、妙在似与不似之间——读《林冲开店》3、浅谈继承与创新——读《林冲开店》(任选一题)参考资料:1、戏剧知识;2、《窦娥冤》;3、《林教头风雪山神庙》;4、《水浒传》有关情节。
高中语文 1 窦娥冤(第3课时)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4
《窦娥冤》【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关汉卿及元杂剧的特点;2.诵读感知,把握本文的故事情节;3.感知窦娥悲剧的一生。
【学习过程】:第三课时【学习目标】:1.认识窦娥的反抗精神和元朝社会的黑暗;2.理解课文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艺术手法。
【学习过程】:学习任务一:阅读窦娥临刑时发出“三桩誓愿”部分,然后回答问题。
(将答案填在下面的横线上)窦娥在临刑前发下了三桩誓愿,这三桩誓愿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其中运用的四个典故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以上均限四字语回答。
)这四个典故所涉及的四个人物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学习任务二:分别说明窦娥发出三桩誓愿的目的是什么?这样写有什么作用?学习任务三:思考并回答三桩誓愿的顺序可以颠倒吗?试说明理由。
学习任务四:你怎样理解窦娥的三桩誓愿与前文对天地的指责?学习任务五:思考并回答:1.窦娥的三桩誓愿明明是幻想,却偏偏写成现实,这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明明是不合理的偏偏写成合理的,这说明了什么?2.剧作者写两桩誓愿的应验,这在艺术性方面有什么效果?学习任务六:讨论:窦娥是什么样的一个形象?(提示:我们在阅读作品时,要注意从分析人物形象这一角度思考,具体说来大致包括三个方面:①对人物进行描写的具体方法;②概括指出人物的性格特征;③对文中人物进行客观公正的评析(包括作者自身对人物的态度和读者对人物的评价)。
面对这些方面,我们该如何思考呢?一般可以从四个方面揣摩:第一,重视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等,因为他们直接决定着人物的言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
第二,将典型人物置于典型环境中去理解;第三,通过人物的肖像、行动、语言、神情等方面分析人物;第四,通过人物间的关系分析人物性格。
根据发生的主要事件,窦娥对待和自己有关系的人和事,以及自身生活命运所表现出来的态度分析窦娥的形象,用具体的例子来说明。
高中语文必修四:1窦娥冤第三课时教学设计
有部分学生可能阅读较慢,要注意提醒阅读方法。
展
提问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发言
学生整理自己的答案,以小组为单位发言、板演。
注意同一个问题可以提问两个以上小组对比讨论结果
评
1.窦娥原本本分善良,她把自己命运的悲惨归因于自己前世福分不够。但是她生活的最后希望也被打破,连正义的主持者官府也充满黑暗。窦娥一方面对社会对天地产生了失望,但又不得不寄希望于自己能感动青天,昭雪冤情。
1.窦娥明明是被昏聩的官员屈打成招的,她为什么要在第三折《滚绣球》里责骂天地呢?
2.窦娥临死之前的三桩儿誓愿是什么?
二、深入学习
3.窦娥死前的三桩儿誓愿都化用了哪些典故?分别有什么意义?
学生通过阅读文本,独立思考,写出自己的答案。
文中相关语句比较多,要引导学生赏析文本。
议
观察学生讨论相关问题,并巡视记录学生可能存在的问题。
学情分析
学生对戏曲常识,尤其是杂剧比较陌生,但对《窦娥冤》的故事情节比较熟悉,学生学习兴趣比较浓厚。在梳理情节的基础上,掌握杂剧常识,把握杂剧的结构以及语言特点。
学习目标
1、学习第三折高潮部分的唱词《端正好》《滚绣球》
2、了解窦娥的三桩儿誓愿,分析其作用和意义。
重点
学习第三折高潮部分的唱词《端正好》《滚绣球》
难点
了解窦娥的三桩儿誓愿,分析其作用和意义。
评价任务
精读文本,分析作者感情,提炼文章主旨。
导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效果及问题预设
导
上一节课,我们通过走近主人公,解读窦娥的人物形象。这一节课,我们再读故事高潮,了解窦娥的悲惨命运。
学生观看投影展示复习说出答案
复习元杂剧的基本知识、回忆主要故事情节
高中语文 第1课《窦娥冤》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4
《窦娥冤》教学目标:1.了解元杂剧的有关常识。
2.理清《窦娥冤》的情节结构,弄清杂剧内容。
3.理解主人公窦娥的性格特征,概括杂剧的主题。
4.分析体会元杂剧的语言特点。
教学重点、难点:1、戏的开头窦娥对天地鬼神的严厉指责与结尾要感天动地之间的矛盾。
2、对[端正好][滚绣球]等曲子的理解,以及对全剧情节高潮的认识。
3、情节冲突和人物形象。
教学方法:赏读法讨论法教学媒体多媒体课时:3课型:教读课第一课时一.教学导入:在我国古代,由于种种原因,许多事情的结局都让人觉得凄凉悲惨,但人们都会把自己美好的愿望加在他们的身上,比如梁山泊与祝英台,虽生不能在一起,但人们让他们死后双双化蝶也算是有情人终成眷属;刘兰芝和焦仲卿虽被逼而死,但两坟相依,两树相连,也是人们对他们的美好祝福吧!今天我们又将看到一个凄惨悲痛的富有浪漫气息的古冤案——《窦娥冤》。
二.元杂剧与关汉卿:(一)元杂剧有一套较严格的体制:(1)题目:杂剧剧本结尾处有总括全剧情节的对句。
对句末句为剧名全称。
如《窦娥冤》:“秉鉴赏=持衡廉访法,感天动地窦娥怨”。
(2)结构:元杂剧一般是一本四折演一个完整的故事,如《窦娥冤》。
个别的有五折、六折或多本连演,如《西厢记》。
①折是音乐组织的单元,也是故事情节发展的自然段落。
它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每一折大都包括较多的场次,类似于现代戏剧的“幕”。
②有的杂剧还有“楔(xiē)子”,通常在第一折之前起交代作用。
相当于现代剧的序幕,用来说明情节,介绍人物。
杂剧每折限用同一宫调的曲牌组成的一套曲子。
演出时一本四折都由正末或正旦独唱。
(其他角色只有说白),分别称为“末本”或“旦本”。
也有变例,如《西厢记》第四本就出现了莺莺、张生、红娘轮唱的情况。
《窦娥冤》属旦本。
(3)角色:①扮演的角色有末、旦、净、丑等。
元杂剧每本戏只有一个主角,男主角称正末,女主角称正旦。
②男配角有副末(次主角)、外末(老年男子)、小末(少年)等;③女配角有副旦、外旦、小旦等。
新人教版语文必修四教案:1窦娥冤第三课时
2017— 2018 学年度第二学期渤海高中高一语文教课设计主备人:使用人:时间:2018年5月5日课题窦娥冤课时第一课时课型新授教课理解课文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联合依照:高考大纲领求,学生可以进行文学类重点的艺术手法文本阅读阅读和鉴赏中外文学作品。
认识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色和主要表现手法。
阅读鉴赏文学作品,应着重价值判断和审美体验,感觉形象,品尝语言,意会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理解作品反应的社会生活和感情世界,探究作品蕴涵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教课理解课文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联合依照:剖析归纳文章构造和归纳内容重点,难点的艺术手法应培育学生的阅读能力。
一、知识目标:原因:《窦娥冤》1、认识中国古代戏曲的知识、特色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认识是中国古代戏剧元杂剧的构造及其舞台语言。
中有名的惨剧,有2、整体掌握文章内容,特别第三折的情节。
着震惊人心的悲二、能力目标:剧力量,力争经过学习1、思想能力:本剧的学习,使学目标经过学生品读,培育学生阅读的能力。
生对惨剧作品有2、运用能力:初步的鉴赏知识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和能力。
教具多媒体课件、教材,练习册教课教课内容教师行为学生行为设计企图时间环节课前朗诵、小考《劝学》监察学生行为记忆背诵必备 3 分钟三分钟第四段的默写检查累积内容书写篇目1比较鉴赏,品读语 1 巡视检查学生完1、各组登台展现,查收学生 4 分钟承接导言。
找寻较好的语句成状况,进行实时课代表辅助老自主学习入环节段落。
评论。
师检查达成情的结果。
2 增补相应知识。
况。
2、整理完美3、小组或同桌间检查。
承鉴赏语句中所用的指导学生鉴赏文展现鉴赏内容。
接修辞手法。
章语言。
环节3联合文章的主题,体 1. 读“三桩誓愿” 1、小组议论并说出练评结会《窦娥冤》的语言部分,理解课文答案合环节风格带来的成效。
现实主义和浪漫2、小组展现。
主义相联合的艺 3.其余小组增补术手法。
2.评论学生作答结果。
4总结本课知识。
【教案】窦娥冤教案窦娥冤教案鲁教版高中必修四语文窦娥冤的教案
【关键字】教案窦娥冤教案-窦娥冤教案鲁教版高中必修四语文窦娥冤的教案云南省景洪市第四中学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窦娥冤教案课题:科目:语文班级:课时:计划3课时教师:单位:景洪市第四中学一、教学内容分析本单元是高中首个戏剧单元。
本单元的学习,让学生能了解戏剧的基本常识,掌握阅读剧本的基本方法,窦娥冤【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元杂剧的特点。
2、通过窦娥冤这一冤案,认识元代社会黑暗和统治者的残暴,认识当时阶级矛盾的尖锐。
认识窦娥的刚烈性格和反抗精神。
3、从文学鉴赏的角度理解关汉卿设计三桩誓愿应验的用意。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介绍关汉卿:关汉卿,号己斋叟云南省景洪市第四中学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窦娥冤教案课题:科目:语文班级:课时:计划3课时教师:单位:景洪市第四中学一、教学内容分析本单元是高中首个戏剧单元。
本单元的学习,让学生能了解戏剧的基本常识,掌握阅读剧本的基本方法,窦娥冤【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元杂剧的特点。
2、通过窦娥冤这一冤案,认识元代社会黑暗和统治者的残暴,认识当时阶级矛盾的尖锐。
认识窦娥的刚烈性格和反抗精神。
3、从文学鉴赏的角度理解关汉卿设计三桩誓愿应验的用意。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介绍关汉卿:关汉卿,号己斋叟窦娥冤·教案【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元杂剧的特点。
2、通过窦娥冤这一冤案,认识元代社会黑暗和统治者的残暴,认识当时阶级矛盾的尖锐。
认识窦娥的刚烈性格和反抗精神。
3、从文学鉴赏的角度理解关汉卿设计三桩誓愿应验的用意。
窦娥冤教案【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介绍关汉卿:关汉卿江西省信丰中学高中语文第四册《第13课窦娥冤》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和能力1.了解元杂剧的有关常识。
理解古白话跟现代汉语在词法上的一些异同。
2.理清《窦娥冤》的情节结构,弄清杂剧内容。
理解主人公窦娥的性格特征,概括杂剧的主题。
3.分析体会元杂剧的语言特点,鉴赏课文艺术手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提示:因为现实难合人意,她在这种是非颠倒的社会中感到无能为力,只能感叹自己时运不济;这样说也可以安慰婆婆,减轻婆婆的悲伤,体现了她的孝顺。
二、赏析第三部分:
1、“苌弘化碧、望帝啼鹃”是怎么回事?这两个典故在文中起何作用?
提示:这两个典故主要表明案情是假,冤情是真,也是窦娥用以证明第一桩誓愿并非不能灵验,因为她相信自有天理在。
1《窦娥冤》
课题
《窦娥冤》
年级
日期
第3课时
课型
主备人
复备人
授课人
重点
赏析窦娥人物形象,概括杂剧的主题。
难点
赏析窦娥人物形象,概括杂剧的主题。
课堂
模式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标注
①检查预习(或当堂预习)
②导入、目标、重难点呈现
③新授
④课内练习(及检测)
⑤课堂
小结
⑥布置作业及预习任务
一、赏析第二部分:
1、朗读第二部分
3、作者再次利用婆媳对白,叙说窦娥的冤屈,在情节上起何作用?
提示:主要用以激发人物的内心冤屈,表现人物内心愤恨,为后文发三桩毒誓作铺垫。
4、窦娥临死前反复叮嘱婆婆要祭奠她,是出于怎样的思想感情?
提示:这正是体现窦娥难以舍别婆婆,表现了她对婆婆的挂念;安排婆婆做这些事,是让婆婆有所寄托,以免婆婆孤独痛苦或生轻生之念;可以增强悲剧气氛;白发人送黑发人,白发人祭奠黑发人,更加突出社会黑暗,无公道可言。
2、监斩官说:“这等三伏天道,你便有冲天的怨气,……”它在文中起何作用?
提示:反衬窦娥的确冤情深重,怨气冲天。
3、邹衍“六月飞霜”的典故起何作用?
提示:衬托窦娥冤案是实,证明并暗示第二桩誓愿也能实现。
4、窦娥为什么要发下“亢旱三年”的毒誓?
提示:她希望的不仅是个人的冤情得到伸张,而且希望上天能够惩治恶人。“亢旱三年”,楚州自然是颗粒无收,那些贪赃枉法,草菅人命的贪官污吏自然就无可搜刮。
7、作家为什么要在这折戏的结尾安排“三大誓愿”这样的情节呢?
这不仅要把自己的冤情昭示世人,而且要感天动地,让人们都知道“这都是官吏每无心正法,使百姓每有口难言”。这三愿充分揭露了当时社会官吏昏聩,法制腐败,人们蒙受奇冤而又呼告无门的真实情况。它着力表现主人公与社会恶势力斗争的至死不屈的斗争精神,三桩愿也是作家美好理想的形象体现。作者运用浪漫主义艺术创作手法,通过奇特的构思,借助于想象,借助于天地震惊、人神共怒的艺术处理,使现实生活中不可能发生乃至实现的事在艺术舞台上发生并得以应验。这样的安排和处理,虽违背事物的常见原理,却又合乎人情,从而有力地体现了广大人民伸张人间正义,杀却贪官污吏,洗雪天下冤屈的良好愿望。
三、总结窦娥形象
窦娥是一个饱受封建压迫与摧残的充满反抗精神的劳动妇女的形象。他善良勤劳、孝顺贤惠,同时又刚毅顽强,敢于与恶势力拼斗到底。她生于严酷的腐败的封建统治之下,注定要走向悲剧的结局。
四、概括主题
作者通过窦娥蒙受的千古奇冤,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统治阶级的昏庸残暴,歌颂了窦娥的美好心灵和反抗精神。她的悲剧性格,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街而不走后街?这表现了她怎样的性格?
提示:这折戏中写她赴刑场时,求刽子手走后街不走前街的细节,可见其性格的善良--自己已走在通向死亡的路上,想到的还是如何不使年迈孤寂的婆婆伤心,这是何等的善良啊!而剧作家越是刻画她的善良,也就越发显出其冤屈,她的抗争与反抗也就越发令人同情。试想一个平时心地善良的百姓竟被昏官断为杀人的凶手,可见当时的吏治是何等的腐朽;一个素来性格温顺的女子最终也作出了如此强烈的反抗,可见当时的社会对劳动人民,特别是劳动妇女的压迫是何等的深重。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5、“东海孝妇”的典故起何作用?
提示:除了暗示第三桩誓愿将要实现之外,更能衬托窦娥的反抗精神。
6、她的三桩誓愿与前面对天地的指责是什么关系呢?是否矛盾呢?
明确:窦娥对天地鬼神的严厉指斥和要感动天地,显然是矛盾的。可见,窦娥诉冤过程中对天的怀疑和依赖是始终交织在一起的。这正反映了作家的历史和阶级的局限,一方面,他通过窦娥指天斥地从根本上批判封建统治阶级,表达自己变革现实的愿望。另一方面,又不能从根本上提出救民于水火的办法,只能靠天地动容来昭雪窦娥的冤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