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第23课《囚绿记》教学设计 苏教版
语文九年级上苏教版第23课《囚绿记》教案.
囚绿记"教学目的’ 4k廊会本文咏物抒情的写法.了解作者借窗前的一株常春藤所抒发的思想感惰.-■2、了解本文的构思,体会它结构精巧、变化多姿的特点.*久了解有关语句的深刻含义和表现手法,感受本文语言舍蓄吮美的特点.4 教学设想工d1、送是一篇上个世纪三十年代的散文,含蓄优美.借助于多读,让学生读中求解,读中悟情,读中明理,读中品味.“2. 结合时代背景和作者生平事迹的介绍,深入体会本文的思想感情.4教具准备;d—常春藤盜栽.卜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简介作者有关情况。
(学生圈划、朗读课文后面注释中的有关内容)二、释题:“囚绿”就是把绿色囚禁起来。
作者为什么要囚绿呢?要求学生带着问题,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如高声朗读、轻声朗读、一个人读,找个伴儿一起读等不同形式)自由朗读课文。
教师明确要求:标注段落,圈划疑难字词。
或结合课后注释,或同学相互讨论,合作解决,实在不能解决的,也可当场求助老师。
三、教师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明确本文的线索。
1、作者为什么要囚绿?(因为他爱绿)2、他把绿“囚”牢了吗?(他后来把绿释放了)3、离开了绿,他对绿的感情又是怎样的呢?(他对绿充满了思念)教师归纳板书:恋绿囚绿释绿思绿四、研读“恋绿”的部分(第1-7小节)。
1、学生速读课文。
指明学生找出表现作者爱绿感情的语句,有感情地朗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师适当引导讲解,在学生找出后,或组织学生齐读,或组织分组读,在读中与作品直接对话,感知这篇散文的语言风格。
2、创设情境:假设学生是作者,要直接抒发对绿的喜爱之情,与绿直接“对话”,要求学生以课文第五小节一段话“绿色是多宝贵的啊……也视同至宝”为例,变换人称、有感情地表述,直接抒发对绿的喜爱之情。
五、研读“囚绿”部分。
(第8-11小节)1、作者因为爱绿而囚绿,课文那些语句写出了他绿友的爱之深?指名朗读文中有关语句。
2、教师再次展示常春藤盆栽,要求学生观察它的枝条向一个方向伸长即向着阳光方向生长的外形特点,揭示喜爱它的第二个原因,即追求光明的性格。
苏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囚绿记》优秀实用教案
《囚绿记》教案教学目标:2、圈点勾画、品读作者清丽、舒缓、忧郁的语言,体会作者爱绿、赞绿的感情。
3、感受“绿”的特殊含义,学习文章借物抒情的艺术手法。
教学重点:1、圈点勾画、品读作者清丽、舒缓、忧郁的语言,体会作者爱绿、赞绿的感情。
2、感受“绿”的特殊含义,学习文章借物抒情的艺术手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的对句当中,都有一个“绿”字,青山绿水,桃红柳绿让人感到春意扑面而来。
王安石用“绿”字最好的一句诗是,。
一个“绿”字,体现了一个生机盎然的江南春天。
白居易、王安石喜欢“绿”,陆蠡更喜欢绿,因为他还把绿“囚”起来了呢?(板书课题、作者)二、走近作者1、作者陆蠡,提示“蠡”,学生书空练写。
2、你了解陆蠡多少?c.他的散文以琐细的生活情节挖掘出耐人寻味的人生哲理。
d.他的散文具有乡野泥土的气息,忧郁动人的故事情调,优美清丽的文笔,色彩忧郁的语言,形成了他独特的风格。
3、出示大屏幕,让学生将重点记在课本上。
(速记)三、出示目标:(由散文风格导入)今天就让我们走近他的散文《囚绿记》。
下面先看本课的学习目标。
1、体会作者热爱绿色、赞美绿色的思想感情。
2、圈点勾画、品读作者清丽舒缓,色彩忧郁的语言。
3、学习文章借物抒情的手法。
四、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这篇散文语言优美、清丽、舒缓、忧郁,哪位同学能独领你的文学风骚?(学生推荐两位同学)读课文第1-7自然段,其他同学同样有任务在身,划出本课中的生字新词,标明段落序号。
2、两位同学读课文。
其他划字词,标段号。
读完课文后,把你认为不会写的或很重点的词写在学案中的横线上。
3、出示大屏幕:字词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piē见涸.辙移徙.急不xiá择婆suō猗.郁蕈.菌yà苗助长(1)指名读,并纠正“涸“猗”“蕈”的音与形,可让学生书空写一下。
(2)请同学们解释词语或造句。
涸辙急不暇择婆娑猗郁五、再读课文,迅速捕捉阅读信息。
1、为什么要“囚绿”?哪几段是写“囚绿”的?囚绿之前、之后各写了什么?2、用“绿→绿→绿→绿”的形式,理清本文的线索。
第23课《囚绿记》教案(苏教版初三上)7doc初中语文
第23课《囚绿记》教案(苏教版初三上)7doc初中语文教学目标:1.联系当时的社会环境,明确作者在抒写对绿的挚爱之情中,表达对生命的爱,对光明、自由的向往,对坚贞不屈的抗敌精神的歌颂。
2.学习本文借物抒情的写作特色。
3.巩固把握散文主旨的一样方法:从品味关键句——凝聚着作者感情体验和理性摸索的语句入手。
教学重难点:教学目标1、3是本文教学的重点。
教学目标2是教学的难点,让学生在阅读中明确〝绿〞的象征意义,而不只是结论的传递。
教学方法:从圈划、品味凝聚着作者感情体验和理性摸索的语句、含有言外之意的语句入手,把握本文的主旨,提高感悟能力。
教学设计:本文教学需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巴金回忆一位作家时讲,他有〝优美的性格和黄金的心〞,同他谈话,〝看起来听完一曲贝多芬的交响乐,因为,我是和一个崇高的灵魂接触了〞。
多好的人!他确实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囚绿记»的作者,一位专门有才华的青年散文家和翻译家陆蠡。
陆蠡是一位真诚的作家,是一位文如其人的作家。
1942年,他才34岁,坚贞不屈死于日寇酷刑之下。
83年4月,国家民政部批准他为革命烈士。
现在,让我们一起研读陆蠡的散文代表作«囚绿记»,去接触他那崇高的灵魂。
二、研读课文1.本文题为〝囚绿记〞,意思是记述〝囚绿〞的通过。
①哪几段写囚绿的?囚绿之前,之后写了什么?请快速阅读课文,圈划关键句〔即那些写行动的句子〕如此也就理清了全篇的思路,如能象〝囚绿〞那样用两个字概括更好,这是任务一。
②哪一段,哪几段写得特能打动你,使你动情的,做一下记号,待会儿我们要好好朗读和品味。
③质疑。
有疑咨询的地点打个咨询号。
学生自读、圈划。
2.提咨询任务一全班交流后明确:文章自始至终紧扣一个〝绿〞字,择绿、近绿、囚绿、释绿,这过程与作者的感情有什么联系呢?每一个意念与行动都表达着作者对绿的爱,文章的最后,作者向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囚人——一株常春藤〝致诚心的祝福,愿它繁茂苍绿,一年后还在怀念并希望再见。
第23课《囚绿记》教案(苏教版初三上)8doc初中语文
第23课《囚绿记》教案(苏教版初三上)8doc初中语文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习本文借物抒情的写作方法。
2.学习从品味关键句〔凝聚着作者感情体验和理想摸索的语句〕入手把我主旨的方法。
3.态度情感价值观:联系时代背景,了解作者对生命的爱,对光明、自由的向往,对坚贞不屈的抗敌情绪的歌颂。
教学重难点:目标1、教学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赏析、品味、概括。
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看课文中的一幅插图«绿»,请同学们设想在不同的情形下观赏后的感受,例如:夏季、冬季、雨天、欢乐时候、忧烦时候等等,然后引出课题«囚绿»。
目的在于让学生明白,了解作品的主旨、作者的感受时,一定要关注写作的背景和情境。
二.检查预习:陆蠡所囚的这一枝绿怎么讲是如何样的一枝呢?〝伸开柔软的卷须,攀住一根缘引它的绳索,或一茎枯枝;舒展折叠着的嫩叶,慢慢变青,慢慢变老。
下雨的时候,它淅沥的摆舞〞三.研读课文,先自主学习,再合作探究〔1〕1.咨询题:结合写作的背景,探究陆蠡缘何囚住这枝常春藤呢?2.方法指点:圈点勾画,找寻凝聚着作者感情体验和理想摸索的语句加以赏析、品味、批注。
3.学生学习、交流,师生共同小结,完成相应练习。
明确:第5节、6节、8节、9节……对常春藤深沉的爱四.研读课文〔2〕1.咨询题:这是一篇回忆性散文,你认为作者是怀着如何样的心情回忆这件往事的?2.先朗读相应片段,师生再共同交流,伺机简介作者,明确写法、主旨。
朗读11、12、13节,抓住〝珍重〞〝诚心的祝福……〞可见后悔、自责、敬重之情。
那个地点的常春藤差不多不只是一枝植物了,更是一种〝永不屈服于黑暗的人〞了,是有着民族精神、气节、忠于祖国的气节。
〔托物抒情的写法〕1942年被捕,受尽酷刑,日本人咨询:〝你爱国吗?〞〝我爱〞〝你认为日本能战胜中国吗?〞〝不能!〞最后被折磨而死。
现在看来,陆蠡不也正是一枝永不屈服的常春藤吗?!正如巴金所讲他有着一颗黄金般的心,有着崇高的灵魂。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23课《囚绿记》教案 (新版)苏教版
教学资料范本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3课《囚绿记》教案(新版)苏教版编辑:__________________时间:__________________第二十三课《囚绿记》(陆蠡)教材分析:作者通过写在孤旅生涯中“囚绿”的故事,借窗前一株永向光明的常春藤“永不屈服于黑暗”的精神,颂扬忠贞不屈的民族气节,抒发自己忠于祖国的情怀,从而表达了自己渴求民族解放的爱国主义情怀。
本文借物抒情,以小见大,结构精巧、变化多姿。
语言优美、清丽,节奏舒缓,忧郁的色彩同表达的思想情绪十分融洽和谐。
学情分析:本文安排精巧,寄寓的思想感情很丰富,主题的表现也比较含蓄,学生较难理解。
教学时可引导学生抓住描写和直接抒情的句子,结合背景展开适当的讨论。
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借常青藤所抒发的思想感情,体会本文咏物抒情的写法。
2.体会文章结构精巧、变化多姿的特点。
3.理解有关语句的深刻含义,感受本文语言的特点。
教学重点:联系当时的社会环境,明确作者在抒写对绿的挚爱之情中,表达对生命的爱,对光明、自由的向往,对坚贞不屈的抗敌精神的歌颂。
教学难点:让学生在品味内涵丰富的语句中明确“绿”的象征意义,理出作者的情感脉络及文章蕴含的深层意蕴而不只是结论的简单传递和强硬灌输。
课时安排:2课时。
课前自学:1.查阅资料,了解作者的基本资料和本文的写作背景。
2.结合文下注释及工具书,解决词语障碍。
3.用不同的符号标出文章的总括句、重要句、好词佳句及自己读书有疑问的地方。
4. 圈画出文章直抒胸臆的语句,并作简短的批注。
5.问题导读:(1)题目中的“绿”指什么?作者为什么要“囚绿”?(2)文章对“绿”的态度变化的过程是什么?变化的原因又是什么?(3)“绿”的最重要的精神是什么?(4)作者写“绿”的用意是什么?(5)文章在写法上有哪些显著特征?(6 )你还记得哪些写绿的诗词文赋?找出来读一读,并试着进行比较阅读。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能从整体上感知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九年级语文上册 囚绿记教案教学设计 苏教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囚绿记教案教学设计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囚绿记教案教学设计苏教版第23课囚绿记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能用生动的语言再现作者与绿藤的故事片段2、能比较熟练地运用种种符号给文章作批注教学重点、难点1、用生动的语言再现作者与绿藤的故事片段2、批注课前准备让学生查找陆蠡的有关资料教学过程教学情境教师组织学生活动备注第一块:与陆蠡相识组织学生自由发言谈自己对作家作品的了解,并评价学生在这方面的学习态度。
学生谈完后,教师强调本文中所蕴藏的浓厚的爱国主义情感。
再当评论家1、组织学生围绕课堂讨论的重点为本文作批注。
2、组织交流批注。
1、认真写批注。
2、大胆发言,积极交流。
要求学生批注要做得整洁,以便于自己复习。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能说出本文关键语句的含义。
2、能分析作者在文中所寄寓的深沉的爱国情感。
3、能比较《绿》与《囚绿记》两文在语言风格、作者抒发的感情等方面的异同点教学重点、难点理解本文托物言志的特点;比较阅读。
课前准备学生查阅别人对《绿》、《囚绿记》的评论教学过程教学情境教师组织学生活动备注走进作者的心灵世界1、情境导入语:抗日战争爆发前夕,有抱负的青年作家陆蠡的内心是压抑而痛苦的,情感是复杂的。
文章的字里行间流露着他的种种情感。
请同学们细读课文,走进他的心灵世界,抓住有关语句来剖析他的情感。
2、组织交流批注1、学生作批注。
2、积极交流部分重点提示:“我忘记了困倦的旅程和已往的许多不快的记忆。
我望着这小圆洞,绿叶和我对语。
我了解自然无声的语言,正如它了解我的语言一样。
”这段话如何理解?【分析】现实生活使“我”尝到人生的挫折带来的苦涩滋味,“我”的心中产生的苦闷、忧郁的情绪。
但这可爱的“绿叶”使“我”感受到生命的美丽和愉悦,“我”暂时忘却了痛苦和烦恼,沉浸在生命的宁静与淡淡的喜悦中,并认识到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挫折终会成为过去,明天一定是美好的。
第二块:比较阅读1、组织学生比较《绿》与《囚绿记》两文在语言风格、作者抒发的感情等方面的异同点,要求写成小短文的形式,字数在300字左右。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23课《囚绿记》教案 苏教版
囚绿记
要信息,学会运用圈点批注的读文方法。
、能找出作者
怎样理解标题“囚绿”?
(请选用文中的词语或句子,注意赏析表现作者爱绿的句子)
过渡:一句句真情告白,让我们读到作者对绿的深深喜爱。
那常春藤
“绿”的形象的语句。
从中你感受到作者笔
师提示:分析绿的特点得出
来的位置上,向它致诚意的祝福,愿它繁茂苍绿
成南京政府
言表达你的理解。
如果能撷取一个事例加以佐证将更好。
作者在“烽火四逼”的民族危亡时刻,作者通过赞美常春藤“永不屈服于黑暗”的精。
《囚绿记》教学设计(苏教版九年级上册)共3篇
《囚绿记》教学设计(苏教版九年级上册)共3篇《囚绿记》教学设计(苏教版九年级上册)1近些年来,小说《囚绿记》已经成为了中学教育中必不可少的教材之一。
苏教版九年级上册也并不例外。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引导学生认真阅读,并进行深入的解析和探究。
本文将分别从课程设计、课堂教学和评价方面对《囚绿记》进行详细的教学设计。
一、课程设计针对英语课程大纲,我们首先需要确定本次阅读所需达成的目标。
我们可以将目标分为阅读、口语、写作三个层面。
在阅读方面,学生应该掌握阅读技巧,例如推测词义、概括文章大意等。
在口语方面,我们可以在讨论课中引导学生彼此交谈,并对小说中的场景、人物进行相互分享。
最后,在写作方面,我们可以鼓励学生写下一篇关于小说的读后感,并引导他们运用所学知识点。
二、课堂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采取多种教学方法。
我们可以利用阅读资料包,针对小说中的重要事件进行讨论;也可以透过实景教学,带领学生进行小说中场景的还原。
此外,在小组讨论中,我们可以为学生准备一些问题,引导他们思考、讨论,并探索一些答案。
三、评价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要反复阅读、讨论,并写下自己的想法。
评价使得学生的努力不会白费。
我们可以将评价分为几个方面:1. 阅读理解:阅读内容、细节把握、阅读策略等。
2. 口语表达:表达规范、准确性、口头表达能力等等。
3. 写作:文章结构、内容准确、语言表达等等。
除此之外,我们也可以在学年中不断地进行反馈,帮助学生及时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
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和自我评价能力。
综合来说,通过此次《囚绿记》的教学设计和实施,学生将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小说,提高英语阅读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并在写作方面获得更多的训练。
在教学完成之时,学生们将会发现自己已经掌握了许多新技能。
而对于老师来说,这也是一次有意义的教学尝试,帮助他们发展出新的教学理念及手段总的来说,通过本次《囚绿记》的英语小说教学设计,学生们能够真正理解和掌握这部小说的情节、主题及人物形象,并能够在阅读、口语表达和写作等多个方面获得提高。
九年级语文上册 23《囚绿记》教案 苏教版
课题
囚绿记
课时
1
授课日期
教学目标
1.能通过圈点关键词句概括行文脉络。
2.能揣摩抒写绿的形象的句子,探究绿的内涵。
3.能通过写作背景和作者的情感态度,说出对本文主旨的理解。
教学
重、难点
重点:目标1、2难点:目标3 Nhomakorabea教、学具
多媒体
预习要求
借助工具书,查找字词。2.自读课文,了解大意。
教师活动内容、方式
学生活动方式、内容
旁注
一、【查】导入
1.导语:他有“优美的性格和黄金的心”,同他谈话,“仿佛听完一曲贝多芬的交响乐,因为,我是和一个崇高的灵魂接触了”。——巴金
2.字词积累
陆蠡()淅沥()移徙()婆娑()涸辙()猗郁()瞥见()葱茏()纤细()急不暇择()蕈菌()揠苗助长()
二【导学】研读课文
(一)读“文”——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1、作者叙述了一件怎样的事情?请用一句话作简要概括。
2、理清写作思路。在横线上填字分别概括事情的过程
绿—囚绿—绿—绿
(二)读“绿”——品读悟情,感受形象
1、作者为何对绿情有独钟?请你从文中找出表明原因的语句。
生命、希望、慰安、快乐
2、被囚的绿藤又是怎样的,其中你最有感触的是哪一处?请读出你的感受。
(三)读“情”——品析悟旨,探究意图
1、对“囚绿”的行为,作者自称为“自私”,是一种“魔念”。有人认为不可理喻,有人认为可以理解,对此你又是如何理解的?
2、作者写本文的目的仅仅是表达一种怀念之情吗?
相关链接——陆蠡其时
相关链接——陆蠡其人
我国现代著名的散文家,抗日烈士,幼时有神童之称。1935年任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编辑。上海沦陷后,他留沪主持该社工作。
九年级语文《囚绿记》教案
九年级语文《囚绿记》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囚绿记》中的精彩片段。
(2)能够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式。
(3)能够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提高文学素养。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文本。
(2)学会欣赏文学作品,提高审美情趣。
(3)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2)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提高珍惜资源、保护自然的观念。
(3)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心态。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并背诵《囚绿记》中的精彩片段。
(2)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式。
(3)深入解读文章主题思想,提高文学素养。
2. 教学难点:(1)如何理解作者通过对“绿”的描绘,表达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2)如何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感受作者的情感。
2. 问题驱动法: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4. 朗读感悟法:引导学生朗读文本,感受语言的美妙和作者的情感。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绿色植物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自然之美。
(2)简介《囚绿记》的作者和作品背景。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大意。
(2)设置问题,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精彩片段。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课文写作技巧和表达方式。
(2)分享讨论成果,互相交流学习。
4. 朗读感悟:(1)引导学生朗读课文,感受语言的美妙和作者的情感。
(2)让学生谈谈对课文的感悟和理解。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点。
五、课后作业1. 背诵《囚绿记》中的精彩片段。
2.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写一篇关于“绿色生活”的作文。
第23课《囚绿记》学案(苏教版初三上)2doc初中语文
第23课《囚绿记》学案(苏教版初三上)2doc初中语文教学目标1、这是一篇上个世纪三十年代的散文,含蓄优美。
借助于多读,让学生读中求解,读中悟情,读中明理,读中品味。
2、与时俱进,能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读出自己专门的体验来。
能力目标◆知识与能力1、阅读课文,在诵读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学习圈点批注的方法,养成良好的读书适应。
3、学习文章借景抒情,以小见大的艺术手法。
4、品味文章语言特点,领会文章主题思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绿的深深热爱,明白得作者在文章中寄予的思想感情。
2、学习常春藤永不屈服于黑暗的精神,学习作者忠贞不屈的民族气节。
重点、难点及活动突破◆重点1、阅读课文,在诵读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学习圈点批注的方法,养成良好的读书适应。
3、学习文章借景抒情,以小见大的艺术手法。
◆难点1、品味文章语言特点,领会文章主题思想。
2、感受作者对绿的深深热爱,明白得作者在文章中寄予的思想感情。
活动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导入新课1、巴金回忆一位作家时讲,他有〝优美的性格和黄金般的心〞,同他谈话〝看起来听完一曲贝多芬的交响乐,因为我是和一个崇高的灵魂接触了〞。
他确实是«囚绿记»的作者陆蠡。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这篇代表作,去触摸他那高尚的灵魂。
请同学们快速读一遍课文,告诉我〝囚绿〞怎么讲是如何一回事。
【明确】我从破裂的窗口伸出手去,把两枝浆液丰富的柔条牵进我的房子里来,教它伸长到我的书案上,让绿色和我更接近,更亲热。
3、给下面的字注音。
〔在课文中圈注〕淅沥〔〕揠苗助长〔〕猗郁()蕈菌()涸辙〔〕急不暇择〔〕嵌()葱郁()答案:xī lìyàyīxùn héxiáqiàn cōng lóng二、初读·感知请同学们用〝吟哦讽诵〞的方法朗读课文,边读边摸索边圈划批注。
1、请你找出故事发生的时刻、地点、历史背景:去年夏天、北平的一家公寓、卢沟桥事件前后2、讲讲〝绿〞的由来:圆窗不处长着常春藤。
九年级语文上册23《囚绿记》教案苏教版
囚绿记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学习本文借物抒情的写作特色。
过程与方法:巩固把握散文主旨的一般方法,从品味关键句——凝聚着作者感情体验和理性思考的语句入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联系当时的社会环境,明确作者在抒写对绿的挚爱之情中,表达对生命的爱,对光明、自由的向往,对坚贞不屈的抗敌精神的歌颂。
教学重、难点:1、学习本文借物抒情的写作特色。
2、让学生在阅读中明确“绿”的象征意义,而不只是结论的传递。
课时安排:一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复备栏一、导入新课,介绍作者。
巴金回忆一位作家时说,他有“优美的性格和黄金的心”,同他谈话,“仿佛听完一曲贝多芬的交响乐,因为,我是和一个崇高的灵魂接触了”。
多好的人!他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囚绿记》的作者,一位很有才华的青年散文家和翻译家陆蠡。
陆蠡是一位真诚的作家,是一位文如其人的作家。
1942年,他才34岁,坚贞不屈死于日寇酷刑之下。
83年4月,国家民政部批准他为革命烈士。
现在,让我们一起研读陆蠡的散文代表作《囚绿记》,去接触他那崇高的灵魂。
二、引导学生研读课文。
1.本文题为“囚绿记”,意思是记述“囚绿”的经过。
①哪几段写囚绿的?囚绿之前,之后写了什么?请快速阅读课文,圈划关键句(即那些写行动的句子)这样也就理清了全篇的思路,如能象“囚绿”那样用两个字概括更好,这是任务一。
②哪一段,哪几段写得特能打动你,使你动情的,做一下记号,待会儿我们要好好朗读和品味。
③质疑。
有疑惑的地方打个问号。
学生自读、圈划。
2.提问任务一全班交流后明确:文章自始至终紧扣一个“绿”字,择绿、近绿、囚绿、释绿,这过程与作者的感情有什么联系呢?每一个意念与行动都体现着作者对绿的爱,文章的最后,作者向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囚人——一株常春藤“致诚意的祝福,愿它繁茂苍绿,一年后还在怀念并盼望再见。
曲折有致地表现了爱绿色生命的生活经历和心灵历程。
每一步都有感情的深化。
一浪又一浪地把爱绿色生命的心潮向前推进。
3.刚才你在快速阅读时,哪一段或哪几段最打动你?我们来读一下,好好品味。
语文:第23课《囚绿记》教学设计1(苏教版九年级上)
5、作者难道仅为写对绿藤的喜爱之情,而去写绿藤吗?有更深的用意吗?
6、写常春藤并不是真正的目的,而是想托物言志。你在初中阶段还学过哪些这类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散文呢?如何去挖掘这类散文的主题呢?
7、《金色花》就是一篇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散文,请运用所学的方法,挖掘它的主题。
教学构想:
现代散文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说重,是因其语言精练、词藻华丽、行文隽永、手法巧妙,对激发学生爱好语文、学好语文大有裨益。说难,是因其虽“神不散”,但毕竟“形散”,不像记叙文那样完整,说明文那样明白。学生在阅读和理解散文时觉得比较费劲,在做与散文相关的练习题时也往往是下笔千言,离题万里。
3、课题介绍:
课题选自江苏教育出版社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第二篇课文《囚绿记》。
问
题
设
计
1、绿色让你想到些什么,回忆一下,写绿的古诗句有哪些?
2、从文题中,你们最想了解什么?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圈点出描写常春藤的句子,在文旁作些批注。想一想:这是一片怎样的常春藤?
3、圈点出作者对常春藤的感情的语句,想一想:“我”对常春藤的情感是怎样的?作者对长春藤的喜爱之情通过哪些方式表现出来的?
授课过程:
(一)解读文题
1、初读文题,从文题中你们最想了解什么?
《囚绿记》教学设计(苏教版九年级上册)
《囚绿记》教学设计(苏教版九年级上册)教学目标:朗读以悟情、品析以释旨、续写以练笔教学重难点: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从而探究文章的思想情感和“绿”的象征意义,获得思想情感上的提升。
教学设想:从形式到内容逐渐突破,由品味体现作者感情的关键语句入手,通过看课题来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梳理结构、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绿的象征意义,提高赏析感悟能力。
教学方法:整体感知、读写赏悟课时安排:一课时一、激情导入绿色是最具生命力的颜色,一提到绿色我们就会联想到生命、生机和希望,当一抹绿色出现在沙漠中的时候,我们仿佛看到了生命的希望,当一叶绿芽突破阻碍绽放绿意的时候,我们看到了生命的顽强。
绿色就是这样,不仅在视觉上给我们以美感,而且在心理上也让人觉得愉悦,使人看到希望,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篇有关绿的散文《囚绿记》,作者陆蠡。
二、检查预习piē hézhé xǐ yà suō yīxùn瞥见涸辙移徙揠苗助长婆娑猗郁蕈菌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过渡:读这篇散文,我们先从题目入手,课题“囚绿记”你是怎么理解的?“囚绿”是怎么回事?“绿”在文中指什么植物的绿?生说教师投影明确。
再看题目你还有什么问题吗?(提出问题比回答问题更有价值)生提出:作者为什么要“囚绿”?(在作者囚绿的过程中融入了作者对绿的情感变化,这也正是这篇散文的线索,下面让我们按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这篇文章,请同学们在括号内填写恰当的动词,理清文章的思路。
)①绿指什么?(常春藤—爬山虎)②作者为什么要囚绿?(爱绿)③他把绿“囚”牢了吗?(他后来把绿释放了)④离开了绿,他对绿的感情又是怎样的呢?(他对绿充满了思念)板书:遇绿——爱绿――囚绿――释绿――思绿(线索)四、美读课文,感受“绿”意提问:作者因爱绿而囚绿,课文5-7段哪些语句写出了他对绿友的爱之深?请你在文中圈点批注,并有感情地朗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绿色是多宝贵的啊!它是生命,它是希望,它是慰安,它是快乐。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3课囚绿记说课稿苏教版
《绿》我说课的文章是朱自清先生的散文名作《绿》,我打算把七年级学过的《春》和这篇《绿》放在一路解读,教学目标旨在让学生深切的了解朱自清写景散文的特点,了解作者初期生活中酷爱自然、酷爱生活的人一辈子态度。
下面我从教材、学生、教学三个方面论述如此做的理由,并简要说明教学程序。
一、教材分析朱自清的《绿》是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第一篇文章,那个单元是“自由读写单元”,故在教与学方面与其他单元有所不同;我感觉对教材内容偏重点的把握能够多元自由些。
在学习进程中应该更充分表现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能够充分调动他们已有的知识储备,用旧知带动新知,让更多的学生有热情参与到课堂中,对文本和作者的写作风格有更宏观更深切的明白得。
朱自清的写景散文如出水芙蓉,清丽淡雅;如盛行水上,自然流畅。
郁达夫说:“除冰心外,文章之美,要算他了,他的散文能够贮满着那一种诗意。
” 他本人则说:“散文应用笔如舌,用笔如画。
”因此,他善长集赋、比、兴各类手法,起承转合,手挥目送,既曲尽其意又余韵袅袅。
《绿》是朱自清发表于1924年的初期写景散文代表作,和《春》一样,文章充分表现了朱自清散文的一贯特点,漂亮精致的构思,严谨缜密的结构,真挚含蓄的情感,清新隽永的语言。
它超级具有代表性,而且篇幅短小,内容浅显,具有很高的鉴赏性。
能够以此为冲破口,同时让学生对单元目标设计中的念书圈点勾画评论法有个初步尝试。
二、学生分析初一时已经精读过《春》,那时这篇文章是作为写景范文,学生对此进行过认真的鉴赏,已初步把握了写景的几个大体方式,如五官齐放,动静结合,远景近景相间等,同时对朱自清先生清新隽永的语言和行文谨严清楚的结构也有了初步的感知。
以《春》为点,带动《绿》的文本解读,相信学生进入文本的门坎会低很多,参与性和踊跃性也会高很多,远比教师一步步的启发诱导要好的多。
另我相信,真正的好课堂必然会带给学生精神上的冲击,会引发他们深刻的思索,学习会延伸到课外。
心在山之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囚绿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朗读以悟情、品析以释旨、续写以练笔
教学重难点: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从而探究文章的思想情感和“绿”的象征意义,获得思想情感上的提升。
教学设想:
从形式到内容逐渐突破,由品味体现作者感情的关键语句入手,通过看课题来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梳理结构、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绿的象征意义,提高赏析感悟能力。
教学方法:整体感知、读写赏悟
课时安排:一课时
一、激情导入
绿色是最具生命力的颜色,一提到绿色我们就会联想到生命、生机和希望,当一抹绿色出现在沙漠中的时候,我们仿佛看到了生命的希望,当一叶绿芽突破阻碍绽放绿意的时候,我们看到了生命的顽强。
绿色就是这样,不仅在视觉上给我们以美感,而且在心理上也让人觉得愉悦,使人看到希望,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篇有关绿的散文《囚绿记》,作者陆蠡。
二、检查预习
piēhézhéxǐyàsuōy
īxùn
瞥见涸辙移徙揠苗助长婆娑猗
郁蕈菌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过渡:读这篇散文,我们先从题目入手,课题“囚绿记”你是怎么理解的?“囚绿”是怎么回事?“绿”在文中指什么植物的绿?生说教师投影明确。
再看题目你还有什么问题吗?(提出问题比回答问题更有价值)生提出:作者为什么要“囚绿”?(在作者囚绿的过程中融入了作者对绿的情感变化,这也正是这篇散文
的线索,下面让我们按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这篇文章,请同学们在括号内填写恰当的动词,理清文章的思路。
)
①绿指什么?(常春藤—爬山虎)
②作者为什么要囚绿?(爱绿)
③他把绿“囚”牢了吗?(他后来把绿释放了)
④离开了绿,他对绿的感情又是怎样的呢?(他对绿充满了思念)
板书:遇绿——爱绿――囚绿――释绿――思绿(线索)
四、美读课文,感受“绿”意
提问:作者因爱绿而囚绿,课文5-7段哪些语句写出了他对绿友的爱之深?请你在文中圈点批注,并有感情地朗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绿色是多宝贵的啊!它是生命,它是希望,它是慰安,它是快乐。
”……)
五、精读课文,品味“情”感
过渡语:是啊,绿色在作者笔下显得如此寂寞而又温柔,犹如温润的玉在胸中融化。
如此美好的绿却被“囚”禁住了,这株常春藤被囚之后有着怎样的生长状况?表现出它怎样的特点?请同学们速读9-13段。
(“它依旧伸长,依旧攀缘,依旧舒放,并且比在外面长得更快。
”
“它的尖端总朝着窗外的方向。
甚至于一枚细叶,一茎卷须,都朝原来的方向。
”
“植物事物是多固执啊!”
“它渐渐失去了青苍的颜色,变成柔绿,变成嫩黄;枝条变成细瘦,变成娇弱,好像病了的孩子”
“永远向着阳光生长”“永不屈服于黑暗”)
绿的特点:坚贞、执着、顽强不屈、追求光明与自由、永不屈服于黑暗
写法上最大的特点:赋物以情将绿(常春藤)人格化
六、主旨探究、续写练笔
1.同学们说得很好。
陆蠡不惜笔墨描绘绿枝条的生命状态和性格特点,有没有更深层的寓意呢?请你找出文中能体现本文时代背景的语句,联系作者生平(课件展示),谈谈你的理解。
(指读13段)
明确:写作时代背景——“卢沟桥事件发生了……”
“囚绿”既是作者个人境遇的隐喻,更是民族命运的象征。
作为一个爱国的作家,作者从绿“这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囚人”那种顽强抗争的性格,永向光明的执著中,感受到了民族的顽强性格,看到了民族的希望,他不仅抒发了自己对绿的热爱,更赋予绿以时代需要的精神,寄托了作家对民族未来的美好祝愿。
这种写作方法就是我们常说的托物言志。
[课件展示]:本文写于抗日战争爆发一年之后。
当时,北京沦陷,作者移居上海。
日本侵略者在中华大地上烧杀抢掠、无恶不作。
打败日本侵略者,把他们赶出中国,争取民族的自由解放,已成为每个有良知的中国人共同的心声。
2、课内练笔(课件展示):
陆蠡被日本宪兵逮捕后,日本人问他:“你爱不爱国?”他大声回答:“爱国!”又问:“日本人能不能征服中国?”答曰:“绝对不能征服!”
……
假设陆蠡临牺牲时,眼前又闪现出那一抹远在旧都的绿色,他会想到什么呢,他会对他的“绿友”说些什么呢?
请以“蓦然,我又想起了你,我所挚爱的绿友”作为开头,写一段话,100字左右。
【例文】
蓦然,我又想起了你,我所挚爱的绿友。
不知道今日的你,是否柔嫩依旧,苍翠依旧,固执依旧?你的色彩,我曾苦苦追寻的绿意,至今我仍视同至宝;你的姿容,我曾抑郁的心情经由装饰,至今仍充满爱和幸福;你的固执和坚韧,我曾经爱恨交织的情结,至今仍给我以无穷的启迪……
而今,情缘错落,剩下的唯有想念,但是心中始终相信,曾经选择,依然选择,曾经坚持,依旧坚持。
只要心有阳光,只要信念永存,黑暗与囚禁将孕育出更坚强的生命!
七、总结全文、拓展提升
1.同学们,回顾历史,“卢沟桥事变”已成为过去,但日本曾残酷地侵略中国是不争的史实,爱国青年陆蠡仅仅34岁,就牺牲在了日本人的屠刀下,今天,我们在他的字里
行间读到的是那抹绿色带给我们的永不屈服与追求自由光明的精神,这也是文章生命力所在。
2.其实,自古以来像陆蠡一样对国家、对民族忠贞不渝的仁人志士还很多:民族英雄文天祥的气节、不食美国救济粮的朱自清更是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2008是不平凡的一年:5.12地震中面对颤抖的大地、破碎的家园、巨大的灾难,中国人选择了坚强。
灾区群众意志弥坚,全国人民爱心总动员,华夏大地上处处闪烁着人性的光辉,第一时间,国务院领导人更是亲临灾区发出这样坚实的号召。
(出示:昂起坚强的头颅,挺起不屈的脊梁,向光明的未来,前进! ——温家宝)
在8月,北京奥运会成功举办,使梦想变成了现实。
在9月,中国人首次太空漫步,那鲜艳的五星红旗格外醒目……
结束语: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那片绿色,更是寻找光明!
八、布置作业、学以致用
试着借鉴本文的写法,调动你的情感和想象,描述一种景物,力求写出景物的特点。
附板书设计:
囚绿记
陆蠡
见绿——赏绿——囚绿——释绿——怀绿
托物↓言志
热爱生命、向往自由光明、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