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大医精诚》1

合集下载

大医精诚

大医精诚

【大医精诚原文】张湛曰:夫经方之难精,由来尚矣。

今病有内同而外异,亦有内异而外同,故五脏六腑之盈虚,血脉荣卫之通塞,固非耳目之所察,必先诊候以审之。

而寸口关尺有浮沉弦紧之乱,腧穴流注有高下浅深之差,肌肤筋骨有厚薄刚柔之异,唯用心精微者,始可与言于兹矣。

今以至精至微之事,求之于至粗至浅之思,其不殆哉!若盈而益之,虚而损之,通而彻之,塞而壅之,寒而冷之,热而温之,是重加其疾而望其生,吾见其死矣。

故医方卜筮,艺能之难精者也。

既非神授,何以得其幽微?世有愚者,读方三年,便谓天下无病可治;及治病三年,乃知天下无方可用。

故学者必须博极医源,精勤不倦,不得道听途说,而言医道已了,深自误哉。

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

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蚩,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

亦不得瞻前顾后,自虑吉凶,护惜身命。

见彼苦恼,若己有之,深心凄怆。

勿避险巇、昼夜寒暑、饥渴疲劳,一心赴救,无作功夫形迹之心。

如此可为苍生大医,反此则是含灵巨贼。

自古名贤治病,多用生命以济危急,虽曰贱畜贵人,至于爱命,人畜一也,损彼益己,物情同患,况于人乎。

夫杀生求生,去生更远。

吾今此方,所以不用生命为药者,良由此也。

其虻虫、水蛭之属,市有先死者,则市而用之,不在此例。

只如鸡卵一物,以其混沌未分,必有大段要急之处,不得已隐忍而用之。

能不用者,斯为大哲亦所不及也。

其有患疮痍下痢,臭秽不可瞻视,人所恶见者,但发惭愧、凄怜、忧恤之意,不得起一念蒂芥之心,是吾之志也。

夫大医之体,欲得澄神内视,望之俨然。

宽裕汪汪,不皎不昧。

省病诊疾,至意深心。

详察形候,纤毫勿失。

处判针药,无得参差。

虽曰病宜速救,要须临事不惑。

唯当审谛覃思,不得于性命之上,率尔自逞俊快,邀射名誉,甚不仁矣。

又到病家,纵绮罗满目,勿左右顾眄;丝竹凑耳,无得似有所娱;珍羞迭荐,食如无味;醹醁兼陈,看有若无。

所以尔者,夫一人向隅,满堂不乐,而况病人苦楚,不离斯须,而医者安然欢娱,傲然自得,兹乃人神之所共耻,至人之所不为,斯盖医之本意也。

07大医精诚

07大医精诚

誤哉!
正文(一)2
若盈而益之,虛而損之,通而徹之,塞而 壅之,寒而冷之,熱而溫之,是重加其疾。而 望其生,吾見其死矣。故醫方卜筮,藝能之難 精者也,既非神授,何以得其幽微?世有愚者, 讀方三年“,艺便能謂之天难下精無者病也可”治:;即及“治难病精三之年艺, 乃知天下能無得也:方”得可。到用,“。引…故申…學之者…必…須者博”極,醫定源语,后精 勤不倦,置不为的领得固会道定、聽明句途白式說。。,而言醫道已了,深自 誤哉!
正文(一)2
而:第二人称代
若盈而益之,虛而損之,词通,而即徹“之你,”。塞而
壅之,寒而冷之,熱而溫之,是重加其疾。而
望其生,吾見其死矣。故醫方卜筮,藝能之難
精者也,既非神授,何以得其幽微?世有愚者,
讀方三年,便謂天下無病可治;及治病三年,
乃知天下無方可用。故學者必須博極醫源,精
勤不倦,不得道聽途說,而言醫道已了,深自
淺之思,其不殆哉?
其:语气词,表
于:当作“以”。
反问,同“岂”。

知:
己危
《孙 子
知 彼

兵 法
百 战
》不

·
正冷 用文:法(形,明 月若一容使盈)…词春风而2…作益冷使。动之,虛而損温之:,使通…而…徹温之。 ,塞而 王壅之何,寒又而冷之,熱而溫之,是重加其疾。而 安石望其时 照生,绿江吾見其死矣。故醫方卜筮,藝能之難 《泊精讀孰 不者方我 还也三是 可年,南岸,既便非謂神天授下,無何病以得可是“治其:此;幽指”及微示 ,治?代 相病世词 当三有, 于年愚即 口语,者, 船乃可知天忍下無方可用。故學者的必“須这博”極。醫源,精 瓜州勤忍 也不倦也,不得道聽途說,而言醫道已了,深自 》誤哉!

大医精诚原文及译文注释

大医精诚原文及译文注释

原文《大医精诚》孙思邈〔唐代〕张湛曰:夫经方之难精,由来尚矣。

今病有内同而外异,亦有内异而外同,故五脏六腑之盈虚,血脉荣卫之通塞,固非耳目之所察,必先诊候以审之。

而寸口关尺有浮沉弦紧之乱,腧穴流注有高下浅深之差,肌肤筋骨有厚薄刚柔之异,唯用心精微者,始可与言于兹矣。

今以至精至微之事,求之于至粗至浅之思,岂不殆哉!若盈而益之,虚而损之,通而彻之,塞而壅之,寒而冷之,热而温之,是重加其疾。

而望其生,吾见其死矣。

故医方卜筮,艺能之难精者也。

既非神授,何以得其幽微?世有愚者,读方三年,便谓天下无病可治;及治病三年,乃知天下无方可用。

故学者必须博极医源,精勤不倦,不得道听途说,而言医道已了,深自误哉。

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

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蚩,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

亦不得瞻前顾后,自虑吉凶,护惜身命。

见彼苦恼,若己有之,深心凄怆。

勿避险巇、昼夜、寒暑、饥渴、疲劳,一心赴救,无作功夫形迹之心。

如此可为苍生大医,反此则是含灵巨贼。

自古名贤治病,多用生命以济危急,虽曰贱畜贵人,至于爱命,人畜一也,损彼益己,物情同患,况于人乎。

夫杀生求生,去生更远。

吾今此方,所以不用生命为药者,良由此也。

其虻虫、水蛭之属,市有先死者,则市而用之,不在此例。

只如鸡卵一物,以其混沌未分,必有大段要急之处,不得已隐忍而用之。

能不用者,斯为大哲亦所不及也。

其有患疮痍下痢,臭秽不可瞻视,人所恶见者,但发惭愧凄怜忧恤之意,不得起一念蒂芥之心,是吾之志也。

夫大医之体,欲得澄神内视,望之俨然。

宽裕汪汪,不皎不昧。

省病诊疾,至意深心。

详察形候,纤毫勿失。

处判针药,无得参差。

虽曰病宜速救,要须临事不惑。

唯当审谛覃思,不得于性命之上,率尔自逞俊快,邀射名誉,甚不仁矣。

又到病家,纵绮罗满目,勿左右顾眄;丝竹凑耳,无得似有所娱;珍馐迭荐,食如无味;醽醁兼陈,看有若无。

《大医精诚》全文及白话译文

《大医精诚》全文及白话译文

古名贤治病,多⽤⽣命以济危急,虽⽈贱畜贵⼈,⾄于爱命,⼈畜⼀也。

损彼益已,物情同患,况于⼈乎!夫杀⽣求⽣,去⽣更远。

吾今此⽅所以不⽤⽣命为药者,良由此也。

其虻⾍、⽔蛭之属,市有先死者,则市⽽⽤之,不在此例。

只如鸡卵⼀物,以其混沌未分,必有⼤段要急之处,不得已隐忍⽽⽤之。

能不⽤者,斯为⼤哲,亦所不及也。

其有患疮痍、下痢,臭秽不可瞻视,⼈所恶见者,但发惭愧凄怜忧恤之意,不得起⼀念蒂芥之⼼,是吾之志也。

夫⼤医之体,欲得澄神内视,望之俨然,宽裕汪汪,不皎不昧。

省病诊疾,⾄意深⼼,详察形候,纤毫勿失,处判针药,⽆得参差。

虽⽈病宜速救,要须临事不惑,唯当审谛覃思,不得于性命之上,率尔⾃逞俊快,邀射名誉,甚不仁矣!⼜到病家,纵绮罗满⽬,勿左右顾眄,丝⽵凑⽿,⽆得似有所娱,珍馐迭荐,⾷如⽆味,醽醁兼陈,看有若⽆。

所以尔者,夫⼀⼈向隅,满堂不乐,⽽况病⼈苦楚,不离斯须,⽽医者安然欢娱,傲然⾃得,兹乃⼈神之所共耻,⾄⼈之所不为,斯盖医之本意也。

夫为医之法,不得多语调笑,谈谑喧哗,道说是⾮,议论⼈物,炫耀声名,訾毁诸医,⾃矜⼰德,偶然治差⼀病,则昂头戴⾯,⽽有⾃许之貌,谓天下⽆双,此医⼈之膏肓也。

⽼君⽈:“⼈⾏阳德,⼈⾃报之;⼈⾏阴德,⿁神报之。

⼈⾏阳恶,⼈⾃报之;⼈⾏阴恶,⿁神害之。

” 寻此⼆途,阴阳报施岂诬也哉?所以医⼈不得恃已所长,专⼼经略财物,但作救苦之⼼,于冥运道中,⾃感多福者⽿。

⼜不得以彼富贵,处以珍贵之药,令彼难求,⾃炫功能,谅⾮忠恕之道。

志存救济,故亦曲碎论之,学者不可耻⾔之鄙俚也。

《⼤医精诚》⽩话译⽂晋代学者张湛说:“经典的医⽅难以精通,由来已经很久了。

”这是因为疾病有内在的病因相同⽽外在症状不同,和内在的病因不同⽽外在症状相同的缘故。

因此,五脏六腑是充盈还是虚损,⾎脉营卫之⽓是畅通还是阻塞,本来就不是单凭⼈的⽿朵眼睛所能了解得到的,⼀定先要诊脉来了解它。

但⼨关尺三部脉象有浮、沉、弦、紧的不同;腧⽳⽓⾎的流通输注,有⾼低浅深的差别。

07《大医精诚》

07《大医精诚》

若盈而益之,虛而損之,通而徹之, 塞而壅之,寒而冷之,熱而溫之,是重 加其疾。而望其生,吾見其死矣。故醫 方卜筮,藝能之難精者也,既非神授, 何以得其幽微?世有愚者,讀方三年, 便謂天下無病可治;及治病三年,乃知 天下無方可用。故學者必須博極醫源, 精勤不倦,不得道聽途說,而言醫道已 了,深自誤哉!
白 居 易 《 琵 琶 行 》
犹 抱 琵 琶 半 遮 面
千 呼 万 唤 始 出 来
始 : 副 词 , 即 才 。
·
白 居 易 《 大 林 寺 桃 花 》
山 寺 桃 花 始 盛 开
人 间 四 月 芳 菲 尽
·
正文(一)1
張湛曰:“夫經方之難精,由來尚矣。” 今病有內同而外異,亦有內異而外同,故五藏 六腑之盈虛,血脈榮衛之通塞,固非耳目之所 察,必先診候以審之。而寸口關尺,有浮沈絃 緊之亂;俞穴流注,有高下淺深之差;肌膚筋 骨,有厚薄剛柔之異。唯用心精微者,始可與 言於茲矣。今以至精至微之事,求之於至麤至 淺之思,其不殆哉?
正文(一)2
孰 四 五 若盈而益之,虛而損之,通而徹之,塞 为 体 谷 而壅之,寒而冷之,熱而溫之,是重加其疾。 博极:博,广泛;极,深入。 夫 不 不 而望其生,吾見其死矣。故醫方卜筮,藝能 皆为形容词用作动词,即 子 分 勤 之難精者也,既非神授,何以得其幽微?世 《 “广泛深入地探究”。 勤:勤奋。古之本义 论 有愚者,讀方三年,便謂天下無病可治;及 为“劳动、辛劳”。 语 治病三年,乃知天下無方可用。故學者必須 》 博極醫源,精勤不倦,不得道聽途說,而言
正文(一)2
若盈而益之,虛而損之,通而徹之,塞而 壅之,寒而冷之,熱而溫之,是重加其疾。而 望其生,吾見其死矣。故醫方卜筮,藝能之難 精者也,既非神授,何以得其幽微?世有愚者, “艺能之难精者也”:即“难精之艺 讀方三年,便謂天下無病可治;及治病三年, 得:得到,引申 乃知天下無方可用。故學者必須博極醫源,精 能也”。“ ……之……者”,定语后 为领会、明白。 勤不倦,不得道聽途說,而言醫道已了,深自 置的固定句式。 誤哉!

大医精诚原文及翻译

大医精诚原文及翻译

大医精诚原文及翻译《大医精诚》是唐代医学家孙思邈所著的一篇论述医德的重要文献。

其原文展现了医者应有的高尚品德和精湛医术,对后世医学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以下是原文及对应的翻译:原文:张湛曰:“夫经方之难精,由来尚矣。

今病有内同而外异,亦有内异而外同,故五脏六腑之盈虚,血脉荣卫之通塞,固非耳目之所察,必先诊候以审之。

而寸口关尺,有浮沉弦紧之乱;俞穴流注,有高下浅深之差;肌肤筋骨,有厚薄刚柔之异。

唯用心精微者,始可与言于兹矣。

今以至精至微之事,求之于至粗至浅之思,其不殆哉!若盈而益之,虚而损之,通而彻之,塞而壅之,寒而冷之,热而温之,是重加其疾,而望其生,吾见其死矣。

故医方卜筮,艺能之难精者也。

既非神授,何以得其幽微?世有愚者,读方三年,便谓天下无病可治;及治病三年,乃知天下无方可用。

故学者必须博极医源,精勤不倦,不得道听途说,而言医道已了,深自误哉!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

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蚩,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

亦不得瞻前顾后,自虑吉凶,护惜身命。

见彼苦恼,若己有之,深心凄怆。

勿避险巇、昼夜、寒暑、饥渴、疲劳,一心赴救,无作功夫形迹之心。

如此可为苍生大医,反此则是含灵巨贼。

自古名贤治病,多用生命以济危急,虽曰贱畜贵人,至于爱命,人畜一也。

损彼益己,物情同患,况于人乎!夫杀生求生,去生更远。

吾今此方,所以不用生命为药者,良由此也。

其虻虫、水蛭之属,市有先死者,则市而用之,不在此例。

只如鸡卵一物,以其混沌未分,必有大段要急之处,不得已隐忍而用之。

能不用者,斯为大哲,亦所不及也。

其有患疮痍下痢,臭秽不可瞻视,人所恶见者,但发惭愧凄怜忧恤之意,不得起一念蒂芥之心,是吾之志也。

夫大医之体,欲得澄神内视,望之俨然。

宽裕汪汪,不皎不昧。

省病诊疾,至意深心。

详察形候,纤毫勿失。

处判针药,无得参差。

虽曰病宜速救,要须临事不惑。

《大医精诚》原文

《大医精诚》原文

大医精诚唐孙思邈简介:《大医精诚》一文出自中国唐朝孙思邈所著之《备急千金要方》第一卷,乃是中医学典籍中,论述医德的一篇极重要文献,为习医者所必读。

《大医精诚》论述了有关医德的两个问题:第一是精,亦即要求医者要有精湛的医术,认为医道是“至精至微之事”,习医之人必须“博极医源,精勤不倦”。

第二是诚,亦即要求医者要有高尚的品德修养,以“见彼苦恼,若己有之”感同身受的心,策发“大慈恻隐之心”,进而发愿立誓“普救含灵之苦”,且不得“自逞俊快,邀射名誉”、“恃己所长,经略财物”。

医术精通张湛(东晋学者)曰:夫经方之难精,由来尚矣。

今病有内同而外异,亦有内异而外同,故五脏六腑之盈虚,血脉荣卫之通塞,固非耳目之所察,必先诊候以审之。

而寸口关尺有浮沉弦紧之乱,腧穴流注有高下浅深之差,肌肤筋骨有厚薄刚柔之异,唯用心精微者,始可与言于兹矣。

今(如果)以至精至微之事,求之于至粗至浅之思,岂不殆哉!若盈而益之,虚而损之,通而彻之,塞而壅之,寒而冷之,热而温之,是重加其疾而望其生,吾见其死矣。

故医方卜筮,艺能之难精者也。

既非神授,何以得其幽微?世有愚者,读方三年,便谓天下无病可治;及治病三年,乃知天下无方可用。

故学者必须博极医源,精勤不倦,不得道听途说,而言医道已了,深自误哉。

诚心救人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

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媸,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

亦不得瞻前顾后,自虑吉凶,护惜身命。

见彼苦恼,若己有之,深心凄怆。

勿避险巇(xi)、昼夜寒暑、饥渴疲劳,一心赴救,无作功夫形迹之心。

如此可为苍生大医,反此则是含灵巨贼。

自古名贤治病,多用生命以济危急,虽曰贱畜贵人,至于爱命,人畜一也,损彼益己,物情同患,况于人乎。

夫杀生求生,去生更远。

吾今此方,所以不用生命为药者,良由此也。

其虻虫、水蛭之属,市有先死者,则市而用之,不在此例。

只如鸡卵一物,以其混沌未分,必有大段要急之处,不得已隐忍而用之。

大医精诚原文

大医精诚原文

大医精诚原文医术精通张湛曰:夫经方之难精,由来尚矣。

今病有内同而外异,亦有内异而外同,故五脏六腑之盈虚,血脉荣卫之通塞,固非耳目之所察,必先诊候以审之。

而寸口关尺有浮沉弦紧之乱,腧穴流注有高下浅深之差,肌肤筋骨有厚薄刚柔之异,唯用心精微者,始可与言于兹矣。

今以至精至微之事,求之于至粗至浅之思,其不殆哉!若盈而益之,虚而损之,通而彻之,塞而壅之,寒而冷之,热而温之,是重加其疾而望其生,吾见其死矣。

故医方卜筮,艺能之难精者也。

既非神授,何以得其幽微?世有愚者,读方三年,便谓天下无病可治;及治病三年,乃知天下无方可用。

故学者必须博极医源,精勤不倦,不得道听途说,而言医道已了,深自误哉。

诚心救人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

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蚩,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

亦不得瞻前顾后,自虑吉凶,护惜身命。

见彼苦恼,若己有之,深心凄怆。

勿避险巇、昼夜寒暑、饥渴疲劳,一心赴救,无作功夫形迹之心。

如此可为苍生大医,反此则是含灵巨贼。

自古名贤治病,多用生命以济危急,虽曰贱畜贵人,至于爱命,人畜一也,损彼益己,物情同患,况于人乎。

夫杀生求生,去生更远。

吾今此方,所以不用生命为药者,良由此也。

其虻虫、水蛭之属,市有先死者,则市而用之,不在此例。

只如鸡卵一物,以其混沌未分,必有大段要急之处,不得已隐忍而用之。

能不用者,斯为大哲亦所不及也。

其有患疮痍下痢,臭秽不可瞻视,人所恶见者,但发惭愧、凄怜、忧恤之意,不得起一念蒂芥之心,是吾之志也。

大医之体夫大医之体,欲得澄神内视,望之俨然。

宽裕汪汪,不皎不昧。

省病诊疾,至意深心。

详察形候,纤毫勿失。

处判针药,无得参差。

虽曰病宜速救,要须临事不惑。

唯当审谛覃思,不得于性命之上,率尔自逞俊快,邀射名誉,甚不仁矣。

又到病家,纵绮罗满目,勿左右顾眄;丝竹凑耳,无得似有所娱;珍羞迭荐,食如无味;醹醁兼陈,看有若无。

大医精诚原文

大医精诚原文

医术精通张湛曰:夫经方之难精,由来尚矣。

今病有内同而外异,亦有内异而外同,故五脏六腑之盈虚,血脉荣卫之通塞,固非耳目之所察,必先诊候以审之。

而寸口关尺有浮沉弦紧之乱,腧穴流注有高下浅深之差,肌肤筋骨有厚薄刚柔之异,唯用心精微者,始可与言于兹矣。

今以至精至微之事,求之于至粗至浅之思,其不殆哉!若盈而益之,虚而损之,通而彻之,塞而壅之,寒而冷之,热而温之,是重加其疾而望其生,吾见其死矣。

故医方卜筮,艺能之难精者也。

既非神授,何以得其幽微?世有愚者,读方三年,便谓天下无病可治;及治病三年,乃知天下无方可用。

故学者必须博极医源,精勤不倦,不得道听途说,而言医道已了,深自误哉。

诚心救人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

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蚩,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

亦不得瞻前顾后,自虑吉凶,护惜身命。

见彼苦恼,若己有之,深心凄怆。

勿避险巇、昼夜寒暑、饥渴疲劳,一心赴救,无作功夫形迹之心。

如此可为苍生大医,反此则是含灵巨贼。

自古名贤治病,多用生命以济危急,虽曰贱畜贵人,至于爱命,人畜一也,损彼益己,物情同患,况于人乎。

夫杀生求生,去生更远。

吾今此方,所以不用生命为药者,良由此也。

其虻虫、水蛭之属,市有先死者,则市而用之,不在此例。

只如鸡卵一物,以其混沌未分,必有大段要急之处,不得已隐忍而用之。

能不用者,斯为大哲亦所不及也。

其有患疮痍下痢,臭秽不可瞻视,人所恶见者,但发惭愧、凄怜、忧恤之意,不得起一念蒂芥之心,是吾之志也。

大医之体夫大医之体,欲得澄神内视,望之俨然。

宽裕汪汪,不皎不昧。

省病诊疾,至意深心。

详察形候,纤毫勿失。

处判针药,无得参差。

虽曰病宜速救,要须临事不惑。

唯当审谛覃思,不得于性命之上,率尔自逞俊快,邀射名誉,甚不仁矣。

又到病家,纵绮罗满目,勿左右顾眄;丝竹凑耳,无得似有所娱;珍羞迭荐,食如无味;醹醁兼陈,看有若无。

【推荐】07《大医精诚》

【推荐】07《大医精诚》

淺之思,其不殆哉?
营卫者,经络之气血也。水谷入胃,化生气血。
正文气(之一剽)悍者1 ,行于脉外,命之曰卫;血之精专者,
行于脉中,命之曰营。(《四圣心源》卷一天人解)
張湛曰:“夫經方之難精,由來尚矣。”今
病有內同而外異,亦有內異而外同,故五藏六腑
之盈虛,血脈榮衛之通塞,固非耳目之所察,必
先診候以審之。而寸口關尺,有浮沈絃緊之亂;
“肌膚筋骨,有厚 薄剛柔之異。”
并提 —— 古代汉语修 辞手法。指的是把两件 相关的事并列在一个句 子中来表述。 例如:“耳目聪明” (《华佗传》)
正文(一)1
張湛曰:“夫經方之難精,由來尚矣。” 今病有內同而外異,亦有內異而外同,故五藏 六腑之盈虛,血脈榮衛之通塞,固非耳目之所 察,必先診候精以②:審专之心。,而专寸一口。 關尺,有浮沈絃 緊之亂;俞穴流注,有高下淺深之差;肌膚筋 骨,有厚薄剛柔之異。唯用心精微者,始可與 言於茲矣。今以至精至微之事,求之虛而損之,通而徹之,塞而 壅之,寒而冷之,熱而溫之,是重加其疾。而 望其生,吾見其死矣。故醫方卜筮,藝能之難 精者也,既非神授,何以得其幽微?世有愚者, 讀方三年,便謂天下無病可治;及治病三年, 乃知天下無方可用。故學者必須博極醫源,精 勤不倦,不得道聽途說,而言醫道已了,深自 誤哉!
誤哉!
正文(一)2
若盈而益之,虛而損之,通而徹之,塞而 壅之,寒而冷之,熱而溫之,是重加其疾。而 望其生,吾見其死矣。故醫方卜筮,藝能之難 精者也,既非神授,何以得其幽微?世有愚者, 讀方三年“,艺便能謂之天难下精無者病也可”治:;即及“治难病精三之年艺, 乃知天下能無得也:方”得可。到用,“。引…故申…學之者…必…須者博”極,醫定源语,后精 勤不倦,置不为的领得固会道定、聽明句途白式說。。,而言醫道已了,深自 誤哉!

大医精诚原文及翻译

大医精诚原文及翻译

大医精诚原文及翻译《大医精诚》是唐代医学家孙思邈所著之经典篇章,论述了为医者应有的品德和行为准则,对后世医学伦理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原文如下:张湛曰:“夫经方之难精,由来尚矣。

”今病有内同而外异,亦有内异而外同,故五脏六腑之盈虚,血脉荣卫之通塞,固非耳目之所察,必先诊候以审之。

而寸口关尺,有浮沉弦紧之乱;俞穴流注,有高下浅深之差;肌肤筋骨,有厚薄刚柔之异。

唯用心精微者,始可与言于兹矣。

今以至精至微之事,求之于至粗至浅之思,其不殆哉!若盈而益之,虚而损之,通而彻之,塞而壅之,寒而冷之,热而温之,是重加其疾,而望其生,吾见其死矣。

故医方卜筮,艺能之难精者也。

既非神授,何以得其幽微?世有愚者,读方三年,便谓天下无病可治;及治病三年,乃知天下无方可用。

故学者必须博极医源,精勤不倦,不得道听途说,而言医道已了,深自误哉!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

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蚩,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

亦不得瞻前顾后,自虑吉凶,护惜身命。

见彼苦恼,若己有之,深心凄怆。

勿避险巇、昼夜寒暑、饥渴疲劳,一心赴救,无作功夫形迹之心。

如此可为苍生大医,反此则是含灵巨贼。

自古名贤治病,多用生命以济危急,虽曰贱畜贵人,至于爱命,人畜一也。

损彼益己,物情同患,况于人乎!夫杀生求生,去生更远。

吾今此方,所以不用生命为药者,良由此也。

其虻虫、水蛭之属,市有先死者,则市而用之,不在此例。

只如鸡卵一物,以其混沌未分,必有大段要急之处,不得已隐忍而用之。

能不用者,斯为大哲,亦所不及也。

其有患疮痍下痢,臭秽不可瞻视,人所恶见者,但发惭愧凄怜忧恤之意,不得起一念蒂芥之心,是吾之志也。

夫大医之体,欲得澄神内视,望之俨然。

宽裕汪汪,不皎不昧。

省病诊疾,至意深心。

详察形候,纤毫勿失。

处判针药,无得参差。

虽曰病宜速救,要须临事不惑。

唯当审谛覃思,不得于性命之上,率尔自逞俊快,邀射名誉,甚不仁矣!又到病家,纵绮罗满目,丝竹凑耳,珍羞迭荐,不可顾也;而白刃加于前,汤火临于后,亦不可畏也。

中医典籍《大医精诚》原文和译文

中医典籍《大医精诚》原文和译文

中医典籍《大医精诚》原文和译文作者介绍孙思邈(581年~682年),京兆华原(今陕西耀县)人,唐代著名医学家。

他钻研诸子百家,善谈老庄,兼通佛典,精于医药。

隋文帝徵其为国子博士,唐太宗召其至京师,欲授以官职,皆固辞不受。

长期行医于民间,根据自己丰富的临证经验和前人的医学成就,撰著了《《备急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各三十卷,另有《千金髓方》二十卷已佚。

《备急千金要方》简称《千金要方》或《千金方》。

作者认为,“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於此”(《自序》),故以做《“千金”命书。

该书成于永徽三年《(652年),计二三三门,合方论五千三百首,记述了妇、儿、内、外各科病证以及本草、制药、食治、养性、平脉、导引、针灸孔穴主治等多方面的内容。

保存了唐代以前许多医学文献资料,具有较高的科学价值,为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临床实用百科全书,对后世医学发展有一定影响,曾先后传入朝鲜、日本诸国。

原文张湛曰:《“夫经方之难精,由来尚矣。

”今病有内同而外异,亦有内异而外同,故五脏六腑之盈虚,血脉荣卫之通塞,固非耳目之所察,必先诊候以审之。

而寸口关尺,有浮沉弦紧之乱;俞穴流注,有高下浅深之差;肌肤筋骨,有厚薄刚柔之异。

唯用心精微者,始可与言於兹矣。

今以至精至微之事,求之於至麤至浅之思,其不殆哉!若盈而益之,虚而损之,通而彻之,塞而壅之,寒而冷之,热而温之,是重加其疾,而望其生,吾见其死矣。

故医方卜筮,艺能之难精者也,既非神授,何以得其幽微?世有愚者,读方三年,便谓天下无病可治;及治病三年,乃知天下无方可用。

故学者必须博极医源,精勤不倦,不得道听途说,而言医道已了,深自误哉!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

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媸,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亦不得瞻前顾后,自虑吉凶,护惜身命。

见彼苦恼,若己有之,深心凄怆,勿避险巇、昼夜、寒暑、饥渴、疲劳,一心赴救,无作功夫形迹之心。

千古医道药王孙思邈《大医精诚》原文及译文

千古医道药王孙思邈《大医精诚》原文及译文

千古医道药王孙思邈《大医精诚》原文及译文《大医精诚》出自中国唐朝孙思邈所著之《备急千金要方》第一卷,乃是中医学典籍中,论述医德的一篇极重要文献,为习医者所必读。

孙思邈《大医精诚》,它明确地说明了作为一名优秀的医生,不光要有精湛的医疗技术,还要拥有良好的医德。

这篇文章广为流传,影响深远。

我国的不少中医院校仍用它作为医学誓言,并用它作为准则来严格要求自己。

每个医生都应秉承“大医精诚之心”,全心全意地为患者服务。

孙思邈(581年-682年),京兆华原(今陕西耀州区)人。

唐代医学家、道士,中医医德规范和大医精诚的制定人,被后人成为药王。

《大医精诚》唐·孙思邈【原文】张湛曰:夫经方之难精,由来尚矣。

今病有内同而外异,亦有内异而外同。

故五脏六腑之盈虚,血脉荣卫之通塞,固非耳目之所察,必先诊候以审之。

而寸口关尺有浮沉弦紧之乱,腧穴流注有高下浅深之差,肌肤筋骨有厚薄刚柔之异。

唯用心精微者,始可与言于兹矣。

【译文】晋代学者张湛说:“以经络治疗(指针灸术等)和方剂为主的医术难以达到精妙的高度,由来已久,都是这样。

”这是因为疾病有内在的病因相同而外在症状不同,和内在的病因不同而外在症状相同的缘故。

因此,五脏六腑是充盈还是虚损,血脉营卫之气是畅通还是阻塞,本来就不是单凭人的耳朵眼睛所能了解得到的,一定先要诊脉来了解它。

但把脉寸关尺,有浮脉、沉脉、弦脉、紧脉等纷乱难辨的脉象;腧穴气血的流通输注,有高低浅深的差别。

肌肤有厚薄、筋骨有强壮柔弱的区分。

只有用心精细的人,才可以同他谈论这些道理。

【原文】今以至精至微之事,求之于至粗至浅之思,岂不殆哉!若盈而益之,虚而损之,通而彻之,塞而壅之,寒而冷之,热而温之,是重加其疾。

而望其生,吾见其死矣。

故医方卜筮,艺能之难精者也。

【译文】如果把极精细、极微妙的医学道理,用最粗略最浮浅的思想去探求它,难道不是很危险吗?如果实证却用补法治它,虚证却用泻法治它;气血通利的却还要去疏通它,明明不顺畅却还要去阻塞它;寒证却给他用寒凉药,热证却给他用温热药。

孙思邈《大医精诚》原文及翻译

孙思邈《大医精诚》原文及翻译

孙思邈《大医精诚》原文及翻译孙思邈原文:张湛曰:夫经方之难精,由来尚已。

今病有内同而外异,亦有内异而外同,故五脏六腑之盈虚,血脉荣卫之通塞,固非耳目之所察,必先诊候以审之。

而寸口关尺,有浮沉弦紧之乱;俞穴流注,有高下浅深之差;肌肤筋骨,有厚薄刚柔之异。

唯用心精微者,始可与言于兹矣。

今以至精至微之事,求之于至粗至浅之思,岂不殆哉?若盈而益之,虚而损之,通而彻之,塞而壅之,寒而冷之,热而温之,是重加其疾,而望其生,吾见其死矣。

故医方卜筮,艺能之难精者也。

既非神授,何以得其幽微?世有愚者,读方三年,便谓天下无病可治,及治病三年,乃知天下无方可用。

故学者必须博极医源,精勤不倦,不得道听途说,而言医道已了,深自误哉!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

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蚩,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

亦不得瞻前顾后,自虑吉凶,护惜身命,见彼苦恼,若己有之,深心凄怆,勿避险巇,昼夜寒暑,饥渴疲劳,一心赴救,无作功夫行迹之心,如此可做苍生大医,反之则是含灵巨贼。

自古明贤治病,多用生命以济危急。

虽曰贱畜贵人,至于爱命,人畜一也。

损彼益己,物情同患,况于人乎?夫杀生求生,去生更远,吾今此方所以不用生命为药者,良由此也。

其虻虫水蛭之属,市有先死者,则市而用之,不在此例。

只如鸡卵一物,以其混沌未分,必有大段要急之处,不得已隐忍而用之,能不用者,斯为大哲,亦所不及也。

其有患疮痍下痢,臭秽不可瞻视,人所恶见者,但发惭愧凄怜忧恤之意,不得起一念蒂芥之心,是吾之志也。

夫大医之体,欲得澄神内视,望之俨然,宽裕汪汪,不皎不昧,省病诊疾,至意深心,详察形候,纤毫勿失,处判针药,无得参差,虽曰病宜速救,要须临事不惑,唯当审谛覃思,不得于性命之上,率而自逞俊快,邀射名誉,甚不仁矣。

又到病家,纵绮罗满目,勿左右顾盼;丝竹凑耳,无得似有所娱;珍羞迭荐,食如无味;醽醁(línglù)兼陈,看有若无。

《大医精诚》原文及翻译-药王孙思邈

《大医精诚》原文及翻译-药王孙思邈

【原文】张湛曰(1):夫经方之难精(2),由来尚矣(3)。

今病有内同而外异(4),亦有内异而外同,故五脏六腑之盈虚,血脉荣卫之通塞(5),固非耳目之所察,必先诊候以审之。

而寸口关尺有浮沉弦紧之乱,腧穴流注(6)有高下浅深之差,肌肤筋骨有厚薄刚柔之异,唯用心精微者,始可与言于兹矣。

【译文】晋代学者张湛说:“经典的医方难以精通,由来已经很久了。

”这是因为疾病有内在的病因相同而外在症状不同,和内在的病因不同而外在症状相同的缘故。

因此,五脏六腑是充盈还是虚损,血脉营卫之气是畅通还是阻塞,本来就不是单凭人的耳朵眼睛所能了解得到的,一定先要诊脉来了解它。

但寸关尺三部脉象有浮、沉、弦、紧的不同;腧穴气血的流通输注,有高低浅深的差别。

肌肤有厚薄、筋骨有强壮柔弱的区分,只有用心精细的人,才可以同他谈论这些道理。

【原文】今以至精至微之事(7),求之于至粗至浅之思,岂不殆哉!若盈而益之,虚而损之,通而彻之,塞而壅之,寒而冷之,热而温之,是重加其疾而望其生,吾见其死矣。

故医方卜筮(8),艺能之难精者也。

既非神授,何以得其幽微?【译文】如果把极精细、极微妙的医学道理,用最粗略最浮浅的思想去探求它,难道不是很危险吗?如果实证却用补法治它,虚证却用泻法治它;气血通利的却还要去疏通它,明明不顺畅却还要去阻塞它;寒证却给他用寒凉药,热证却给他用温热药。

这些治疗方法是在加重病人的病情,你希望他能痊愈,我却看到他更加危重了。

所以医方、占卜,是难以精通的技艺。

既然不是神仙传授,凭什么能懂得那深奥微妙的道理呢?【原文】世有愚者,读方三年,便谓天下无病可治;及治病三年,乃知天下无方可用。

故学者必须博极医源,精勤不倦,不得道听途说,而言医道已了(9),深自误哉。

【译文】世上有些愚蠢的人,读了三年医方书,就夸口说天下没有什么病值得治疗;等到治了三年病,才知道天下没有现成的方子可以用。

所以学医的人一定要广泛深入地探究医学原理,专心勤奋不懈怠,不能道听途说,一知半解,就说已经明白了医学原理。

《大医精诚》古代原文内容+白话译文

《大医精诚》古代原文内容+白话译文

《大医精诚》古代原文内容+白话译文《大医精诚》内容《大医精诚》一文出自中国唐朝孙思邈所著之《备急千金要方》第一卷,乃是中医学典籍中,论述医德的一篇极重要文献,为习医者所必读。

《大医精诚》论述了有关医德的两个问题:第一是精,亦即要求医者要有精湛的医术,认为医道是“至精至微之事”,习医之人必须“博极医源,精勤不倦”。

第二是诚,亦即要求医者要有高尚的品德修养,以“见彼苦恼,若己有之”感同身受的心,策发“大慈恻隐之心”,进而发愿立誓“普救含灵之苦”,且不得“自逞俊快,邀射名誉”、“恃己所长,经略财物”。

原文如下:张湛曰:夫经方之难精,由来尚矣。

今病有内同而外异,亦有内异而外同,故五脏六腑之盈虚,血脉营卫之通塞,固非耳目之所察,必先诊候以审之。

而寸口关尺有浮沉弦紧之乱,腧穴流注有高下浅深之差,肌肤筋骨有厚薄刚柔之异,唯用心精微者,始可与言于兹矣。

今以至精至微之事,求之于至粗至浅之思,其不殆哉!若盈而益之,虚而损之,通而彻之,塞而壅之,寒而冷之,热而温之,是重加其疾而望其生,吾见其死矣。

故医方卜筮,艺能之难精者也。

既非神授,何以得其幽微?世有愚者,读方三年,便谓天下无病可治;及治病三年,乃知天下无方可用。

故学者必须博极医源,精勤不倦,不得道听途说,而言医道已了,深自误哉。

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

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蚩,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

亦不得瞻前顾后,自虑吉凶,护惜身命。

见彼苦恼,若己有之,深心凄怆。

勿避险巇、昼夜寒暑、饥渴疲劳,一心赴救,无作功夫形迹之心。

如此可为苍生大医,反此则是含灵巨贼。

自古名贤治病,多用生命以济危急,虽曰贱畜贵人,至于爱命,人畜一也,损彼益己,物情同患,况于人乎。

夫杀生求生,去生更远。

吾今此方,所以不用生命为药者,良由此也。

其虻虫、水蛭之属,市有先死者,则市而用之,不在此例。

只如鸡卵一物,以其混沌未分,必有大段要急之处,不得已隐忍而用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孙思邈为虎医伤
一天,孙思邈采药归来不久,忽听门外有惊天动地的叫声,抬
头一看,一只斑斓猛虎正向这里冲来。孙思邈吓得几乎昏了过去, 向旁边一闪,却见那猛虎来到门口不曾进屋,只在门外伏下身来, 张着大嘴向屋里发出呻吟声。 孙思邈看了一会儿,明白了。这虎来此没有伤人之意,看它那 张着嘴、摇头呻吟的样子,肯定是口腔里有病。
穷尽
• 乱:淆乱,此处作“不同” 解。 • 俞穴流注:腧穴气血的流 通输注。俞:通“腧”。 • 厚薄刚柔:指肌肤的厚薄, 筋骨的强壮、柔弱。属修 辞学中的分承(又叫合叙) 手法。 • 与:跟,同。介词,后省 代词“之”。
肌肤筋骨,有厚薄刚柔之異。 分承手法:肌肤有厚薄、 筋骨有刚柔之異。
省略之
代词这
• 孙思邈幼年体弱多病,汤药之资而罄尽家产。他自
幼聪明过人,日诵千言,西魏大将独孤信赞其为“圣 童”。他通晓诸子百家,博涉经史学术,兼通佛典。 由于幼年多病,十八岁立志学医,二十岁即为乡邻治 病。他对故典医学有深刻的研究,对民间验方十分重 视,一生致力于医学临床研究,对内、外、妇、儿、 五官、针灸各科都很精通,有二十四项成果开创了我 国医药学史上的先河,特别是论述医德思想、倡导妇 科、儿科、针灸穴位等都是先人未有。一生致力于药 物研究,曾上峨嵋山、终南山、下江州,隐居太白山 等地,边行医,边采集中药,边临床试验,他是继张 仲景之后中国第一个全面系统研究中医药的先驱者, 为祖国的中医发展建树了不可磨灭的功德。
孙思邈生平概述
孙思邈(581-682年?)------世号孙真人,隋唐时期京兆华 原(今陕西耀县孙家塬)人。七岁就学,日诵千余言;二十岁时已 晓诸子百家学说,善言老庄,又好释典,兼通阴阳,推及医药。隋 文帝、唐高宗屡次征召,均固辞不就,而热衷采种药物,深究医学, 为人治病。时之名士如宋令文、孟说、卢照邻等,皆执师资之礼以 事之。所著《千金要方》、《千金翼方》收集、整理了民间的单方、 验方,还收录了部分国外传入的医药知识,内容十分丰富。该书首 列总论,力倡医德。他认为“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既之,德 逾于此,”故“千金”名书。所撰“大医习业”、“大医精诚”二 篇,事实上成了封建社会之医德规范。总论之后,即“妇人”和 “少小婴孺”两部分,对妇人疾患的特殊性和小儿护理的重要性, 论述尤详。从而为妇幼保健和妇、儿科步向专科化,作出了显著贡 献。孙氏还很重视食治,主张治病当以食治为先,食治不愈再施药 治。特别是对营养缺乏病的防治,取得了突出成就。正是在他的影 响下,弟子孟诜撰写了《食疗本草》。此外,该书还主张针、灸并 施,针、药并用,并总结出了疗效较高的“阿是穴”、葱管导尿法 和养生之道等,也都很有价值。
孙思邈拜师
有一次,唐太宗患病,太医们束手无策。于是,太宗传旨召孙思邈进 宫。孙思邈为唐太宗诊过脉,开了药方。一剂下去,不见起色,又服一剂, 仍不见效。唐太宗没有责怪他,让他先回家去。孙思邈心里很不痛快,行 走了半天,他来到一座山下,向山民讨口水喝。这户山民只有姐妹俩,以 卖药材为生。她们对这位远来的客人很热情,姐姐用黄色花为他冲了一碗 金花茶,妹妹用白色花为他冲了一碗银花茶。孙思邈每样茶喝一口,觉得 味甘清淡,止渴清热,就说:“这两种花都可以入药。”姐妹二人听罢, 笑了起来。姐姐解释说:“这两种药是同一种药,刚开时白色,盛开时变 黄,它叫金银花。莫说你,就是孙思邈也不认真假药呢,这次他在万岁爷 面前丢尽了面子。我们进城卖药,那些太监把我们的药全都拿走,只给一 点点钱。我们气不过,就用假药骗他们,为此连孙思邈也治不好万岁爷的 病。”孙思邈听罢,恍然大悟,当下“亮明”了自己身份,拜两位山姑为 师,跟她们学习采药、制药,了解各种药性。然后,他采了些新鲜药回宫, 一剂就把唐太宗的病治好了。唐太宗接受了他的忠告,要太监上市买卖公 平,并封孙思邈为“药王”。后来,“药王”以金银花为“君”;甘草、 生地、桔梗为“臣”,配制成“甘桔汤”方剂。至今,凡中医师开“甘桔 汤”,都会自然而然想起虚心好学的“药王”孙思邈。
寒而冷之:寒证使之冷。 热而温之:热证使之温。 重:加重。
今以至精至微之事,
求之于至麤至浅之思,

其不殆哉?
语气副词 难道
译文
如果把极精细、极微妙的医学道理,用 粗略最浮浅的思想去探求它,难道不是很 危险吗?如果实证却用补法治它,虚证却 用泻法治它;气血通利的却还要去疏通 它,明明不顺畅却还要去阻塞它;寒证却 给他用寒凉药,热证却给他用温热药。这 些治疗方法是在加重病人的病情,
孙思邈开棺救妇
传说有一天孙思邈外出行医,看见一行出殡的队伍迎面走来。 他停在路边观看,忽然上前一步按住棺材大喊:“且慢!且慢!” 送殡的人以为他是疯子,要赶走他。他说:“人还没有死,你们怎 么忍心埋了呢?”众人说:“人早死了,你不要再胡说。”孙思邈 说:“人要死了,血会凝固的。你们看棺材底下正在滴鲜血,怎么 说人死了呢?”众人一看,果然有细细一道血丝向外流,就打开棺 材请他看。只见一个妇人面黄如纸,小腹很高,裤裆正向外渗着鲜 血。 这女子的丈夫哭着说:“我妻子婚后十年没有生育。这次怀孕 一年多了,昨天才觉胎动,又难产死了。”孙思邈试了病人的鼻息 和脉象,取出三根银针,一根刺人中,一根刺中脘,一根刺中极。 三针扎下去,孕妇很快苏醒过来。 众人把孙思邈当成了神仙,一齐跪下磕头。孙思邈让他们起来, 又送给病人的丈夫一剂药、一幅图,嘱咐他:“赶快把病人抬回去, 喝下这副药,再按图接生,保证母子平安。”结果,病人回去顺利 地生下了一个大胖娃娃。
孙思邈便不害怕了,他来到门口,向虎嘴里一看,果然有一根 长长的骨头卡在了虎的喉咙上。他顺手摸起身边一只串乡行医时用 的铜铃套在胳膊上,把手伸进了虎口,一使劲,把那骨刺拔了下来, 那虎疼得一合嘴,牙齿正好磕在铜制的串铃上,才没有伤着孙思邈 的胳膊。
所以,后来铃医们都把串铃叫做“虎撑”。骨பைடு நூலகம்取出后,老虎 就地向孙思邈磕了三下头,走进了山林。打那看见孙思邈进山采药, 那虎就来陪伴孙思邈,有时还让孙思邈骑在它身上。
译文
• 这是因为疾病有内在的病因相同而外在 症状不同,和内在的病因不同而外在症 状相同的缘故。因此,五脏六腑是充盈 还是虚损,血脉营卫之气是畅通还是阻 塞,本来就不是单凭人的耳朵眼睛所能 了解得到的,一定先要诊脉来了解它。
而寸口關尺,有浮 沈絃緊之亂;俞穴 流注,有高下淺深 之差;肌膚筋骨, 有厚薄剛柔之異。 唯用心精微者,始 可與言於茲矣。
孙思邈是中华医学发展先河中一颗璀璨夺目的
明星,在中外医学史上留下不可磨灭的功勋, 千余年来一直受到人们的高度评价和崇拜。唐 太宗李世民赞孙思邈“凿开径路,名魁大医。 羽翼三圣,调合四时。降龙伏虎,拯衰救危。 巍巍堂堂,百代之师”。宋徽宗敕封为“妙应 真人”,被后世尊称为“药王”。现今我国各 地都有祠堂纪念。陕西耀县药王故里孙原村现 存有药王孙思邈诞生遗址、幼读遗址、药王墓 及孙氏茔园,药王碑苑和宏伟壮观的药王纪念 中心药王祠堂,每年农历二月二开展规模宏大 的药王孙思邈文化节纪念活动。平时有来自日 本、台湾、香港和全国各地的游客络绎不绝。
孙思邈
福建中医药大学医古文教研室
孙思邈,京兆华 原(今陕西省耀 县)人,约生于 隋开皇元年(公 元581年),卒于 唐永淳元年(公 元682年),活了 一百零二岁。他 十八岁开始,就 “志于学医”, 所谓“青衿之岁, 高尚兹典。白首 之年,未尝释 卷” 。著有 《千金要方》、 《千金翼方》各 三十卷。
唯用心精微者,始可与言于兹矣。
译文
• 但寸关尺三部脉象有浮、沉、弦、紧 的不同;腧穴气血的流通输注,有高低 浅深的差别。肌肤有厚薄、筋骨有强壮 柔弱的区分,只有用心精细的人,才可 以同他谈论这些道理。
今以至精至微之事, 今:假如;如果。假设连词。 于:同“以”,用。麤(cū): 求之於至麤至淺之 “粗”的异体字。其:意同 思,其不殆哉?若 “岂”,疑问副词,难道。 盈而益之,虛而損 殆:危险。 而:转折连词,却。益之: 之,通而徹之,塞 补它。 而壅之,寒而冷之, 损:泻也。彻:通。彻之: 熱而溫之,是重加 即使之通。使动用法。 塞而壅之:不顺畅却还要去 其疾。 堵塞它。
張湛曰:“夫經 方之難精,由來尚 矣。”
• 张湛(zhàn):字处度, 高平(今山东金乡县西北) 人,东晋学者,晓养生之 术,著有《养生要集》十 卷、《列子注》八卷。 • 经方之难精:经典医学论 著中的医方难以精通。经 方:经典医籍之方剂。今 人多专指张仲景《伤寒论》 和《金匮要略》中的方剂。 • 由来尚矣:来历很久了。 由来:来历。尚:久远。
介词宾语前置: 以何
何以得其幽微?
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深奥微妙的道理
译文
你希望他能痊愈,我却看到他更加危重了。 所以医方、占卜,是难以精通的技艺。既 然不是神仙传授,凭什么能懂得那深奥微 妙的道理呢?世上有些愚蠢的人,读了三 年医方书,就夸口说天下没有什么病值得 治疗;等到治了三年病,才知道天下没有 现成的方子可以用。
• 而望其生,吾見其 • 死矣。故醫方卜筮, • 藝能之難精者也, •
既非神授,何以得 其幽微?世有愚者, 讀方三年,便謂天 下無病可治;及治 • 病三年,乃知天下 無方可用。

• •
而:你。 生:痊愈。 死:更加危重了。 卜筮(shì):指占卜之术。 古时占卜吉凶,用龟甲叫 卜,用蓍草叫筮,合称卜 筮。 艺能之难精者也:即“难 精之艺能者也。”定语后 置,意为“是难以精通的 技能呀!” 既非:既然不是。神授: 神仙传授。 幽微:深奥微妙之理。 乃:才,副词。
孙思邈医德高尚,他认为,医生须以解除病人痛苦为
唯一职责,其它则“无欲无求”,对病人一视同仁 “皆如至尊”,“华夷愚智,普同一等”,他身体力 行,一心赴救,不慕名利,用毕生精力实现了自己的 医德思想,是我国医德思想的创始人,被西方称之为 “医学论之父”,与希波克拉底齐名的世界三大医德 名人之一,中国古代当之无愧的著名科学家和思想家。 孙思邈一生淡泊名利,多次推却做官召请,周宣帝时, 征召他为国子博士,唐太宗欲授于爵位,唐高宗欲拜 谏议大夫,却固辞不受,一心致力于医学。孙思邈一 生勤于著书,晚年还隐居于陕西耀县五台山(药王山) 专心立著,直至白首之年,未尝释卷。一生著书八十 多种,其中以《千金要方》、《千金翼方》影响最大, 两部巨著60卷,药方论6500首,是我国最早的一部临 床实用百科全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