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节:萧友梅与黄自(3)

合集下载

高中音乐人音社必修教案第二十七节:萧友梅与黄自

高中音乐人音社必修教案第二十七节:萧友梅与黄自

《萧友梅与黄自》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课是高中《音乐鉴赏》第十五单元《新音乐歌声初放》之《萧友梅与黄自》,本节共欣赏三首音乐作品,了解萧友梅、黄自两位音乐家的生平及其代表作品。

《问》是萧友梅所创作的一百多首歌曲中最有影响的一首,歌曲为两段体结构。

《渔阳鼙鼓动地来》是清唱剧《长恨歌》第三乐章,男声四部合唱,进行曲题材,歌曲用单三部曲式结构。

《山在虚无缥缈间》是清唱剧《长恨歌》第八乐章,这首歌用女声三部合唱,民族羽调式,运用较弱力度勾画了“蓬莱仙境”那种虚幻神秘的意境。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聆听歌曲《问》《渔阳鼙鼓动地来》及《山在虚无缥缈间》,感受其音乐情绪,了解创作背景,并在此基础上认识,了解萧友梅与黄自的生平及主要贡献。

认识了解清唱剧,初步掌握有关清唱剧的知识。

2、过程与方法:在聆听、学唱、讨论、比较活动中认知作品所反映出来的现实内容,并认识、了解萧友梅与黄自为中国近现代音乐的发展做出的重要贡献。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聆听歌曲《问》,感受、体验当时爱国知识分子对国家沉沦的忧虑与感慨;聆听《渔阳鼙鼓动地来》,感受、体验其音乐情绪,理解其所反映的讽刺时政的社会现实意义。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聆听并学唱艺术歌曲《问》,并通过分析歌词内涵,引导学生用合适的力度表现音乐作品,饱含深情的演唱歌曲。

难点:通过对《问》及《长恨歌》时代背景的分析以及作品的音乐旋律、情绪、力度等方面特点的探究,引导学生认识作品的社会价值及艺术价值。

教学内容安排本节以学唱、赏析艺术歌曲《问》为重点。

以赏析《渔阳鼙鼓动地来》为次重点,并通过与《山在虚无飘渺间》的对比分析,感受体验作品的艺术魅力。

了解萧友梅与黄自为中国现代音乐的发展做出的重要贡献。

通过赏析《长恨歌》,向学生介绍清唱剧相关知识。

教学方法通过运用多媒体音频、视频聆听感受法,通过对作品创作背景的探索讨论法,通过老师示范演唱加深学生对作品的理解、感受。

从而激起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充分发挥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作用,成功地达成教学目标。

第二十七节:萧友梅与黄自

第二十七节:萧友梅与黄自
年 级:高一 教材版本:《音乐鉴赏》人民音乐出版社 学 科:音乐 课 题:《萧友梅与黄自》 学 校:南部县盘龙中学 授 课 人:任惠婷
• 萧友梅(1884—1940)音乐教育家, 作曲家,字思鹤,又字雪朋,广东香 山人。1927年在上海创办国立音乐院 (后改称上海国立音乐专科学校)。 近代音乐教育宗师,我国现代音乐教 育的开拓者,中国专业音乐教育的奠 基人。
主要代表作品
音乐风格
对社会主要贡献
沈兴工
《体操—兵操》 《黄河》
歌词浅显易懂、朗朗上 最早使用白话文写作
口,适合儿童学唱
歌词的作者
李叔同 萧友梅
黄自
《送别》 《西湖》 《春景》
文辞秀美、富有意境和 韵味
《问》
结构严谨,多采用欧洲
《南飞之雁语》
作曲技术,受德国古典
《五四纪念爱国歌》 音乐影响较深
《长恨歌》 《旗正飘飘》 《抗敌歌》
• 代表作品:艺术歌曲:《问》、《南 飞之雁语》、《落叶》、等
爱国歌曲:《五四纪念爱 国 歌》、《国民革命歌》等
思考:歌曲的创作特点?从旋律、节奏中感受到作者怎样的感情?
黄自(1904—1938)作曲家, 音乐教育家,是我国最早谱 写抗日歌曲的作曲家之一。 在音乐教育方面,他在介绍 西洋近代音乐理论、造就专 业音乐人才上都有很大贡献。 代表作品:清唱剧《长恨歌》
清唱剧与康塔塔相比,它的篇幅较大,有鲜明的戏剧情节及戏剧 结构,比康塔塔更具戏剧性和史诗性。
聆听音乐进行对比
拓展与探究
曲名
速度
渔阳鼙鼓动地来 中速偏快
力度 以强为主
山在虚无缥渺间 慢速行板 以弱为主
音色
情绪
风格
男声:深沉 悲壮、愤 进行曲风格

第二十七节:萧友梅与黄自

第二十七节:萧友梅与黄自
谱曲,但已完成的上述七个乐章,基本上概括了白居易原
诗的主要情节,在艺术上已相当完整。《长恨歌》是中国
最早的一部清唱剧,作品既讽刺了国民党统治集团的不抵
抗主义,如“舞袖正翻翻,哪管它社稷残。只爱美人醇酒,
不爱江山。”亦将宫闱艳史美化为爱情悲剧。该作品的部 分乐章在黄自生前曾出版过乐谱及唱片。1943年5月,重 庆的中国音乐研究会为纪念黄自逝世五周年,在《音乐月 刊》二卷一期上首次出版了“黄自遗作——《长恨歌》专 号”。1957年,上海音乐出版社正式出版了黄自的《长恨 歌》。 [6]
• 一代宗师 • 黄自是我国著名的现代作曲家和音乐理论家。他是第一个
系统地全面地向国内学子传授欧美近代专业作曲理论,并 且有着建立中国民族乐派的抱负的音乐教育家。他留学美 国的毕业作品——管弦乐序曲《怀旧》是我国第一部交响 音乐作品,也是最早在外国演出的一部中国交响作品。他 为左翼进步影片《都市风光》写的片头音乐《都市风光幻 想曲》是我国第一部具有专业水平的片头音乐。他所作的 《抗敌歌》和《旗正飘飘》是我国最早的两首抗日救亡合 唱歌曲。他所作的《长恨歌》是我国最早的清唱剧。他又 是最早全面、系统地传授西方近现代作曲理论,最早为进 步电影写片头曲的音乐教授。此外,他创办了中国最早的 音乐周刊并担任主编,发起组织了中国第一个全部由中国 演奏家组成的交响乐队——上海管弦乐团。
黄自生平简介
• 1910年入上海初级小学。 • 1911年转入浦东中学附属小学就读。 • 1916年考入北京清华学校,开始接触
西方音乐,入学后积极参加学校音乐 社团活动,成为清华园内“大名鼎鼎 之‘音乐家'”。在校学习钢琴和声乐。 • 1924年秋,黄自以优异成绩毕业于清 华学校,获庚子赔款赴美留学,入俄 亥俄州欧伯林学院学习心理学,同时 选修了乐理、视唱听写和键盘和声等 音乐课程。 • 1926年,荣获文学士学位,同时以 “学行并茂”,被校方提名为全美优 秀大学生学术荣誉组织——法·培 德·嘉派学会(Phi Beta Kappa)会员。 [1]

高中音乐鉴赏第十五单元第二十七节萧友梅

高中音乐鉴赏第十五单元第二十七节萧友梅

第二十七节《萧友梅与黄自》(学案)一.看本节是第十五单元第二十七节《萧友梅与黄自》。

教材所选歌曲是《问》、《渔阳鼙鼓动地来》,通过欣赏感受体验其音乐情绪,理解其所反映的社会现实内容,认识、了解萧友梅与黄自的的生平及主要贡献.在认识、了解清唱剧《长恨歌》的基础上,初步掌握有关清唱剧的基础知识。

1.作品介绍①《问》易韦斋词、萧友梅曲。

是萧友梅百余首创作歌曲中最有影响的代表作之一。

它以问的口气向人们提出一系列意味深长的、富有哲理的问题,耐人寻味。

歌曲为两段体结构。

前乐段四个乐句从问句开始,旋律生动而流畅,显示出作者激动的心情.接着以两个三度下行的音调,配上“垂!垂!垂!”作为转折。

后乐段的连续三连音下行和上行并与长音结合的旋律将歌曲推向高潮,提出“你知道今日的江山,有多少凄黄的泪”这既是作者爱国主义情怀的抒发,又代表了当时爱国知识分子的思想感情.②《渔阳鼙鼓动地来》:韦翰章词、黄自曲.是清唱剧《长恨歌》中的第三章。

歌曲表现判军西犯长安,边关报警的内容。

③清唱剧《长恨歌》作于1932年夏秋。

大型声乐作品。

韦翰章根据元曲《长生殿》和唐代诗人白居易的长篇叙事诗《长恨歌》写出的。

作者创作这部作品的目的,一方面为了填补合唱教材缺乏中国作品的空白,另一方面也有针贬时弊的积极意想.反映了在日寇加紧侵华,亡国之祸迫在眉睫,而国民党当局却采取不抵抗主义政策的严重形式下,人民群众的爱国热情日趋觉醒的民族意识。

2、音乐知识:①清唱剧多乐章的大型声乐作品。

它包括独唱、重唱及合唱,管弦乐队伴奏.其歌词内容,各乐章间有较强的连贯性。

有剧情,没布景,不需要道具和戏剧性的表演.多在音乐会上演出。

②清唱剧《长恨歌》的十个乐章是:第一乐章《仙乐风飘处处闻》(混声合唱)第二乐章《七月七日长生殿》(女声合唱)第三乐章《渔阳鼙鼓动地来》(男生合唱)第四乐章《惊破霓裳羽衣舞》(未完成)第五乐章《六军不发无奈何》(男生合唱)第六乐章《宛转蛾眉马前死。

高中音乐人音社必修公开课教案第二十七节:萧友梅与黄自

高中音乐人音社必修公开课教案第二十七节:萧友梅与黄自

萧友梅与黄自一、教学目标1、聆听《问》、《渔阳鼙鼓动地来》、《山在虚无缥缈间》,感受、体验音乐情绪、理解其所反映的社会现实内容。

2、认识萧友梅与黄自的生平及主要贡献。

3、认识、了解清唱剧《长恨歌》。

二、教学重点1、聆听、体验、分析三首作品。

2、了解作品创作的时代背景,感受音乐作品内容、风格、音乐要素及表现手法。

三、教学过程导入:古诗《马嵬坡》,讲述历史“安史之乱”。

师:这首诗中所讲述的历史与千年之后的一位帅小伙有关联,这位小伙子从小就熟读古诗词,而且善于背诵古诗,这种天赋在他非常年幼的时候已经展现出来,才两岁多就已经能够背诵出较为繁琐的《大学》中的某些段落,为他后来创作音乐打下了坚固的民族基础,以及他在创作时对歌词诗意的非凡理解,这位帅小伙就是我国著名的作曲家黄自。

1、黄自(1)介绍他与安史之乱有什么联系?(2)认识清唱剧《长恨歌》,内容取材于唐代诗人白居易的同名长诗《长恨歌》,黄自作曲,韦瀚章根据元曲《长生殿》作词,于1932年创作了我国近代音乐史上第一部清唱剧。

(3)清唱剧概念(4)这部作品的地位:填补了合唱教材中缺乏中国作品的空白,是中国合唱发展里程碑式的作品。

2、了解清唱剧《长恨歌》(1)声乐套曲共十个乐章,每个乐章的标题都选自白居易《长恨歌》中的诗句。

(2)欣赏第三乐章《渔阳鼙鼓动地来》①理解乐章标题寓意渔阳:安禄山起兵造反的地方。

鼙鼓:军中用的小鼓,用来指战争。

师:渔阳鼙鼓动起来是什么意思?生:安史之乱的战争爆发②欣赏男声四部合唱《渔阳鼙鼓动地来》视频演唱师:歌曲速度、力度、音色、情绪及风格特点?介绍进行曲风格特点,用来统一行进步伐一致的要求,举例《婚礼进行曲》、《拉德斯基进行曲》。

(3)作品正真的寓意歌词“哪管他社稷残”是主动机,在乐章中重复出现了六次,强调它是造就政治悲剧,从而导致爱情悲剧的原因。

①了解历史背景,“九一八”事件,东北全境沦陷的原因。

②师:表面上作品唱的是唐代“安史之乱”,作曲家黄自实际要表达什么?生:对国民政府进行有力的讽刺,表达自己激愤的情绪。

高中音乐人音版必修第二十七节萧友梅与黄自

高中音乐人音版必修第二十七节萧友梅与黄自

谢谢大家 再 见!
两首乐章有哪些不同:
男声 强 进行曲 抑郁、愤怒
女声 弱

清新、幽静
清唱剧简介
是一种介于歌剧、康塔塔之间的多乐章大型声
乐套曲。它包括了独唱、重唱及合唱,用管弦乐队 作伴奏,各乐章间的歌词有较强的连贯性。清唱剧 与歌剧相比,它没有布景,不需要歌剧演出时的服 装、道具,也不需要戏剧式的表演,清唱剧多在音 乐会上演出。清唱剧与康塔塔相比,它的篇幅较大 ,人物众多;而康塔塔则篇幅较小故事内容较简单 。
思考: 1、歌曲的内在情感是怎样的?
表面上平稳舒缓,其实内心却起伏翻滚。
2、歌曲表现了作曲家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忧虑感慨。
黄自简介
黄自(1904—1938)作曲 家,音乐教育家,是我国最早 谱写抗日歌曲的作曲家之一。 他最重要的贡献是介绍了西洋 近代音乐理论,造就了大批专 业音乐人才。代表作品:清唱 剧《长恨歌》;抗战歌曲《旗 正飘飘》、《抗敌歌》等。
1898年开设乐歌课 1902年乐歌课得到清政府的认可 1927年国立音乐院创立开始培养高等专业音乐人才
萧友梅和黄自为民族音乐文化的建设和发展做 出了巨大的贡。这两位伟大人物的雕像永远矗立 在上海音乐学院、中央音乐学院内。
我们纪念他们,感谢他们。
拓展与探究
课后请大家结合沈心工、李叔同、萧 友梅、黄自四位音乐家生平和他们各自的 代表作品,探究他们对社会的主要贡献, 提交一份探究报告。
音乐欣赏
第十五单元第27节
萧友梅与黄自
萧友梅简介
(1884—1940)音乐教育家,作 曲家, 字思鹤,又字雪朋,广东 香山人。1927年在上海创办国立音 乐院(后改称上海国立音乐专科学 校)。萧友梅代表作品:艺术歌曲 《问》、《南飞之雁语》、《女子 体育》、《落叶》、《踏歌》等; 爱国歌曲《五四纪念爱国歌》、 《国耻》、 《国民革命歌》等。

第二十七节:萧友梅与黄自

第二十七节:萧友梅与黄自

第二十七节萧友梅与黄自教学目标(一)、聆听《问》及《渔阳鼙鼓动地来》,感受体验其音乐情绪,理解其所反映的社会现实内容。

(二)、认识、了解萧友梅与黄自的生平及主要贡献。

(三)、通过所欣赏的歌曲,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教学内容欣赏《问》及《渔阳鼙鼓动地来》等歌曲教学重点:《问》和《渔阳鼙鼓动地来》的作品分析教学难点:掌握有关清唱剧的基础知识课堂设计(一)欣赏:歌曲《问》,并简要介绍作曲家萧友梅。

(阅读课本182页,学生总结)讨论:1 、这首作品的那些地方很有特点?为什么?它以问的口气向人们提出一系列意味深长的、富于哲理问题,耐人寻味。

(通过教师示范演唱突出体现作品的创作特点,如节奏、歌词处理等)2 、问谁?问什么?为什么要问?问你知道今日的江山有多少凄惶的泪,点明了问的主题,表现出对于当时军阀混战、山河残破、国家沉沦的焦虑与感慨。

这也是作者爱国主义情怀的抒发。

3、从速度、情绪上可以把音乐分成几部分?歌曲为两段体结构。

前乐段四个乐句从问句开始,旋律生动而流畅,显示出作者激动的心情,后乐段提出“你知道今日的江山,有多少凄惶的泪?”的问题,表现出对于当时的军阀混战,山河破残,国家沉沦的忧虑与感慨。

这也是作者爱国主义情怀的抒发,也代表了当时爱国知识分子的思想感情。

(联系学生现在的生活,学习作者质疑和思考的精神。

现代年轻人应该有什么样的理想和抱负?)活动:请学生有感情地朗诵《问》的歌词,并试着学唱这首艺术歌曲,增加对作品特点和寓意的理解。

4、学唱歌曲《问》,注意力度记号。

(二)、欣赏:《渔阳鼙鼓动地来》1、介绍黄自以及本作品的创作背景。

(作品创作于1932 年,正是我国内忧外患的危险关头,作者通过唐明皇和杨贵妃的故事,警示统治者“重色”必将“倾国”,借古讽今。

)2、选自清唱剧《长恨歌》(视频播放)(1)清唱剧是一种介于歌剧、康塔塔之间的多乐章大型声乐套曲。

它包括了独唱、重唱及合唱,用管弦乐队作伴奏。

其歌词内容,各乐章有较强的连贯性。

高中音乐人音版必修公开课第二十七节:萧友梅与黄自

高中音乐人音版必修公开课第二十七节:萧友梅与黄自
1932年夏天,作曲家黄自根据此诗创作了清唱 剧《长恨歌》以讽刺时政。
《渔阳鼙鼓动起来》是第三乐章。
清唱剧是介于歌剧和康塔塔之间的多
乐章大型萧声友梅乐与套黄自曲,有一定的戏剧情节,由管弦 乐队伴奏。
其中,各乐章的歌词内容上较康塔塔更具有 连贯性;清唱剧与歌剧的不同是:没有布景、服 装和动作,多在音乐会上演出。
(男声部合唱) (女高音独唱)
(女声合唱)
(混声合唱及男中音独唱)
复听:感受作品的结构及音乐情绪的层次变化
第一乐段 主题旋律
萧友梅与黄自
第一乐段:表现边关紧急,权臣造反,统治者歌 舞升平,士兵们对其不顾社稷安危的愤怒心情。
第二乐段 主题旋律
萧友梅与黄自
第二乐段:表现士兵们对君王“重色倾国”的昏庸
第27节 萧友梅与黄自
年 级: 高 一 版 本: 人音版 单 位: 主讲教师:
请同学们以“问”为主题 萧友梅与黄自
创作一段旋律。
一、歌曲《问》
萧友梅与黄自
思考:初步聆听,你从歌曲中感受 到了什么样的情绪?
萧友梅与黄自
作品背景:
这首艺术歌曲《问》创作于1921年, 萧友梅与黄自
1922年发表,当时正处于军阀混战,动 荡不堪,山河残破,国家沉沦之时,此 曲正好反映了当时人们内心的痛苦和彷 徨。
《旗正飘飘》、《九一八》、《花非花》、《玫瑰三愿》等。
欣赏萧并友梅感与黄受自 作品的音乐情绪: 《渔阳鼙鼓动地来》
创作背景: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军又向 华北地区进犯,而蒋介石采取“攘外必先安内”
萧友梅与黄自
的不抵抗政策,激起了中国人民极大的不满。 《长恨歌》原为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一首长诗。
一、 《仙乐风飘处处闻》

高中音乐人音版必修公开课第二十七节:萧友梅与黄自

高中音乐人音版必修公开课第二十七节:萧友梅与黄自

白居易
长 恨 歌
唐玄宗李隆基与 贵妃杨玉环之间的 爱情悲剧,因与“安 史之乱”紧相联系, 有着相当严肃的政 治色彩,而其情事本 身之离奇曲折,又极 富传奇色彩,因而倍 受历代文士的关注。



1932年,正是我 国处于内忧外患 的危险关头,两位 作者写这部清唱 剧有借古讽今的
意图。
清唱曲《长恨歌》渔阳鼙鼓动地来 白 居易一首长诗。
技术理论的作曲家,把
西方作曲与中国民族风
格相结。
清唱曲 《长恨歌》
——作曲 黄自
一、仙乐飘飘处处闻(混声四声部 合唱) 二、七月七日长生殿(女生三声部 合唱及女高音和男低音的独唱、 二重唱) 三、重渔阳鼙鼓动地来(男生四 声部合唱) 四、惊破霓裳羽衣曲(未谱曲) 五、六军不发无奈何(男生四声部 合唱) 六、宛转蛾眉马前死(女高音独唱) 七、夜雨闻铃肠断声(未谱曲) 八、山在虚无飘渺间(女声三声部 合唱) 九、西宫南内多秋草(未谱曲) 十、此恨绵绵无绝期(混声四声部 合唱及男低音独唱)
欣赏歌 曲《问》
◆副歌部分,点明了”问“的主题, 表现出对于当时军阀混战,山 河残破,国家沉沦的忧虑与感 慨,这也是作者爱国主义情怀 的8 作曲家、音乐教育家。

留美接受了严格、系统
的西方古典主义和浪漫
主义派创作思想的训练。
是我国第一位系统地传
授欧洲近现代音乐创作
萧友梅

萧友梅(18841940)
中国专业音乐教育的奠基 人和开拓者,音乐教育家, 作曲家,是中国第一所正规 专业高等 音乐学府国立 音乐院(今上海音乐学院) 的创始人之一。

平 简
我国第一部弦乐四重奏
介 一《D大调弦乐四重奏》

新人音版音乐必修一 第二十七节 萧友梅与黄自 (共18张PPT)-优课件

新人音版音乐必修一 第二十七节 萧友梅与黄自 (共18张PPT)-优课件

音乐创作 萧友梅在音乐创作和音乐学方面也
有显著成绩,音乐作品主要有弦乐四重 奏《小夜曲》(1916,为中国第一部重 奏作品),钢琴曲《哀悼引》、《新霓 裳羽衣舞》,大提琴曲《秋思》及《问 》、《五四纪念爱国歌》等100多首声 乐作品,音乐学著作主要有《和声学》 、《普通乐学》、《中西音乐的比较研 究》、《古今中西音阶概说》、《中国 历代音乐沿革概略》等。
萧友梅还致力于编写音乐教材 :有1924年的“风琴教科书” 、1925年“钢琴教科书”、 1927年的“ 小提琴教科书 ” 等,著有“ 中西音乐的比较 研究”、“古今中西音乐概说 ”和“ 中国历代音乐概略 ” 等学术论著,还创作了 “新
霓裳羽衣舞”、“哀悼引”等 作品。
二十世纪中国的音乐教育,萧友梅是最有贡献的人之一 。
这一 样个 的人 人所 才受 ade my day!
我们,还在路上……
萧友梅先生于1922年谱曲 的艺术歌曲《问》曾经流 传一时,所有的介绍都称 它是萧先生的代表作。这 首歌最初收在肖友梅的歌 曲集《今乐初集》中,于 1922年10月由商务印书馆 出版
| 20年代的中国,内有军阀的连年混战 ,外有帝国主义的欺凌、压榨,富于 爱国热情的一部分知识分子对山河破 碎、国家沉沦的混乱时局颇有感慨。 这首短小的歌曲以含蓄的语言和深刻 的音调,向人们提出了一系列意味深 长、富于哲理性的问题,反映了爱国 知识分子对当时军阀混战、山河破碎 的祖国的深沉的忧虑之情
萧友梅(1884年1月7日-1940年 12月31日),字思鹤,又字雪 明,广东香山县石岐镇兴宁里 人(今中山石岐区兴宁里人), 中国现代音乐史上开基创业的 一代宗师、现代专业音乐教育 的开拓者与奠基者;为中国音 乐文化的建设与发展,做出了 不可磨灭的历史性贡献,在中 国近代音乐史上享有崇高的地 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