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第1节遗传信息的复制
生物高一必修第三章知识点
生物高一必修第三章知识点第一节生物的起源与发展1. 生物的起源生物起源于地球上的无机物质,并通过一系列的化学反应逐渐形成有机分子,进而产生了原始生命。
2. 生物的分子组成生物分子主要由碳水化合物、脂质、蛋白质、核酸等有机物质组成,其中核酸是生物遗传信息的储存和传递介质。
3. 生物的细胞理论所有生物都是由一个或多个细胞组成,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
细胞可以分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
4. 生物的进化生物进化是指物种在长时间的适应环境的过程中产生遗传变异,并通过自然选择和遗传机制使得物种逐渐适应环境的过程。
第二节生命的特征与结构1. 生命的特征生命的特征包括有机体的组织结构复杂、具有新陈代谢、能够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能够进行生殖繁衍、能够通过进化适应环境等。
2. 细胞的结构细胞包括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结构,细胞内有多种细胞器,如线粒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等。
3. 细胞的功能细胞具有各种功能,包括物质摄取、消化、吸收、排泄、合成重要分子、能量转化等。
第三节基因的本质与结构1. 基因的本质基因是控制生物遗传性状的基本单位,主要由DNA分子组成。
2. DNA的结构DNA是由脱氧核糖核酸分子组成的双螺旋结构,由磷酸、糖和碱基组成。
3. DNA的复制DNA的复制是指在细胞分裂过程中,DNA分子能够进行复制,并将遗传信息传递给新的细胞。
4. RNA的功能RNA是一种核酸,主要分为信使RNA(mRNA)、转运RNA (tRNA)和核糖体RNA(rRNA),在蛋白质合成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第四节遗传的基本规律1. 孟德尔的遗传规律孟德尔通过豌豆杂交实验发现了遗传的基本规律,包括显性与隐性、分离与再组合以及自由组合等。
2. 遗传的分离与连锁基因按照一定的概率进行独立分离或连锁传递,这种现象被称为分离与连锁遗传。
3. 遗传的变异遗传变异是指基因在传递过程中发生的随机突变或重组,导致个体间出现差异,为物种进化提供了基础。
第五节 DNA的信息传递与表达1. 转录与翻译转录是指DNA分子作为模板合成mRNA分子的过程,而翻译是指mRNA分子在核糖体上被翻译成蛋白质的过程。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三章第1节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第一课时)说课稿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第一课时)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下午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我将分别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教学反思五个部分对本课题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一、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首先我对本课题的教材进行分析,《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遗传与进化》第三章第一节的内容。
学生在学完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等相关知识后,转入难度较大的遗传学知识学习,之前知识可为本部分学习打下基础同时本节内容又为后面相关知识的学习提供必要的线索,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说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的分析和理解,我将从知识、能力、情感三方面确定本节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⑴阅读教材,了解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早期猜测;⑵结合图3-2,分析肺炎双球菌的体内转化实验过程及结论;⑶结合图3-3,分析肺炎双球菌的体外转化实验过程及结论。
2.能力目标:通过重演科学家的实验设计过程,学会科学研究的方法和实验设计的基本步骤。
3、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⑴概述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认同科学认识是不断深化、不断完善的过程。
⑵通过学生自己设计验证性实验,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科学思维和创新的能力。
⑶树立生命的物质性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培养学生的创新及合作精神。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原理和过程(二)说教法我们都知道生物是一门培养人的实践能力的重要学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采用最恰当的教学方法,不仅要让学生“知其然”,还要让学生“知其所以然”。
所以我想从学情分析和教学设计这两方面来谈一下教法。
一、学情分析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了学习本课的认知基础,思维的目的性、连续性和逻辑性已初步建立,但还不完善。
二、教法设计而本节内容又主要以实验为依托,所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引导学生学会设计实验显得尤为重要。
我准备采用“翻转课堂”新课改教学模式,录制微视频、编写相应的导学案,让学生提前自主学习、自主讨论、归纳整理相关问题。
人教版教学课件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二第3章第1节:《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课件
染色体、 DNA、基 因的关系
(1).已知DNA的一条单链中(A+G)/(T+C)=0.4,上述 比值在其互补链和整个DNA分子中分别是( B ) A.0.4和0.6 B.2.5和1.0 C.0.4和0.4 D.0.6和1.0
A T 0.4 G T C A 1.0 C G
分析:先绘DNA简图,并标 明四中碱基的比例.设分母 的值为1,则分子的值为 0.4. 1.0 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推 出另一条链的比值.
思考
为什么第四组实验将R型活细 菌和加热杀死后的S型细菌混合后 注射到小鼠体内,导致小鼠死亡?
转化 因为: R型细菌 S型细菌 使小鼠患败血症而死亡.
S型加热 R混合
R型活菌
后代
S型活菌
S型活菌
细菌发生转化,性状的转化可以遗传。
格里菲思实验的结论是什么? 实验结论:
已经被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 必然含有某种促成这一转化的活性
④构成RNA的核苷酸有几种? 4种核糖核苷酸 脱氧核苷酸 核糖核苷酸 ⑤构成核酸的碱基有哪几种? 5种:A、T、C、G 、U ⑥构成核酸的核苷酸有几种? 4种脱氧核苷酸 8种核苷酸 4种核糖核苷酸
RNA的合成——转录 以DNA的一条链(信息链)为模板,按碱基互补 配对原则,以四种核糖核苷酸为原料,合成核糖 核酸(单链)的过程。 转录的时间:有丝分裂间期,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 转录的场所:主要在细胞核内 (其次在线粒体、叶绿体内也可转录)
0.4
A 0.4 G T
T 0.4 C A 1.0
A
0.4 T G 1.0 C
T
0.4 A C
1.0
C G
1.0
G
(3).一条双链DNA分子中,G和C占全部碱基的 44%,其中一条链的碱基中,26%是A,20% 是C,那么其互补链中的A和C分别占该链全部 碱基的百分比是( B ) A.28%和22% B.30%和24% C.26%和20% D.24%和30%
2017-2018学年高中北师大版生物必修二课件:第3章 第1节 遗传信息的复制
[解析]
将DNA分子被15N标记的大肠杆菌移到14N培养基中
培养,因合成DNA的原料中含14N,所以新合成的DNA链均含
14N。根据半保留复制的特点,第一代的DNA分子应一条链含 15N,一条链含14N。一个亲代DNA分子复制到第二代,形成22=
4个DNA,其中两个各保留亲代DNA分子的一条链(含15N),另 一条链为14N,另两个DNA分子的两条链均含14N;以后各代中
[关键一点]
①运用DNA半保留复制特点,分析被标记DNA分子
的比例时,应注意求的是DNA分子数,还是脱氧核苷酸 链数;还应注意培养基中化学元素的转换。 ②运用DNA半保留复制特点,解决消耗某种脱氧核 苷酸数量问题时,应注意亲代DNA分子的两条母链被保
留下来,不需消耗原料。
1.一个细胞中的某一条染色体上的DNA双链都用15N标记 过,在有丝分裂间期利用含14N的脱氧核苷酸作为原料 进行复制,复制完成后该染色体的状况是 ( ) A.一条染色单体含15N,另一条染色单体不含15N B.两条染色单体均含15N C.两条染色单体均不含15N D.一条染色单体只含15N,另一条染色单体只含14N
(2)引物对B
上海高考)在一个细胞周期中,DNA复制过程 [例1] (2011· 中的解旋发生在 A.两条DNA母链之间 ( )
B.DNA子链与其互补的母链之间
C.两条DNA子链之间 D.DNA子链与其非互补母链之间 [解析] 在DNA复制时,首先是构成DNA的两条母 链解旋,然后以分开的两条母链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
配对原则合成子链。
[答案] A
1.下列有关DNA复制过程的叙述中,正确的顺序是 ( ①互补碱基对之间的氢键断裂 ②互补碱基对之间的氢键形成 )
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三 第3章 第1节 重组DNA技术的基本工具
科学家采用农杆菌转化法培养出第一例转基因烟草,此后,基 1983 因工程进入迅速发展阶段 1985 穆里斯等人发明PCR,为获取目的基因提供了有效手段
预习反馈 1.判断正误。 (1)通过基因工程产生的变异是不定向的。( × ) 分析该变异类型按人们的意愿进行,是定向的。 (2)通过基因工程改造成的生物为新物种。( × ) 分析通过基因工程改造成的生物,产生了新的性状,该生物与原来 的生物之间不存在生殖隔离,不属于新物种。 (3)基因工程育种与杂交育种相比的优点是打破了生殖隔离。( √ )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请讨论回答下列问题。
1.转基因抗虫棉是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培育的,请完善下表,以准确把
握基因工程的概念。
别 名 重组DNA技术 操作环境 生物体外
操作对象
操作水平 DNA分子水平 原理
结果
创造出人类需要的新的生物类型和生物产品, 生物性状
答案基因 基因重组 定向改变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2.不同生物的DNA分子能拼接起来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1)不同生物的DNA分子的基本组成单位都是4种脱氧核苷 酸;(2)不同生物的双链DNA分子的空间结构都是规则的双螺旋结 构;(3)不同生物的DNA碱基对均遵循严格的“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3.外源基因能够在受体内表达,并使受体表现出相应的性状,为什么? 提示(1)基因是控制生物体性状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具有相对 独立性;(2)遗传信息的传递都遵循中心法则;(3)生物界共用一套遗 传密码。
4.重组DNA分子的模拟操作
(1)材料用具:剪刀代表EcoRⅠ(限制酶),透明胶条代表DNA连接酶。
高中生物人教版(2019)必修2课件第3章第1节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2.“二看法”判断子代噬菌体标记情况 提示 都会被标记 会
【归纳提升】 1.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结果中放射性物质的分析 (1)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时,理论上讲,32P全部存在于沉淀物中, 上清液的放射性为0;实际上,上清液中有少量放射性,原因有以下两种。 原因 分 析 保温时 部分噬菌体没有侵染到大肠杆菌细胞内,经离心后分布于上清液 间过短 中,使上清液出现放射性 保温时 噬菌体在大肠杆菌细胞内增殖后,大肠杆菌裂解释放出子代噬菌 间过长 体,子代噬菌体经离心后分布于上清液,也会使上清液出现放射性
(3)如果把S型细菌的DNA提取出来后,直接注射到小鼠体内,能否从小鼠体 内分离得到S型细菌? 提示 不能,S型细菌的DNA能使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是因为S型细菌的 DNA能与R型细菌的DNA发生重组,而直接将S型细菌的DNA注入小鼠体 内,DNA分子会被小鼠体内的DNA酶分解而失去作用。 (4)艾弗里在实验中利用蛋白酶、RNA酶、酯酶或DNA酶处理S型细菌的 细胞提取物的原理是什么? 提示 运用“减法原理”控制对照实验中的自变量。用蛋白酶、RNA酶、酯 酶或DNA酶分别特异性地除去细胞提取物中的蛋白质、RNA、脂质、 DNA。
2022
第 3 章 第1节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内
01 课前篇 自主预习
容
索
02 课堂篇 探究学习
引
【学习目标】
课前篇 自主预习
一、对遗传 物质的早期 推测
二、肺炎链球菌的转化实验 1.格里菲思的体内转化实验 (1)肺炎链球菌类型
(2)实验过程与结果分析
2.艾弗里的体外转化实验
三、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1.实验方法 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用35S、32P分别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
遗传信息传递
遗传信息传递遗传信息传递是指生物体通过遗传物质传递给后代的过程。
遗传信息是由基因组成的,基因携带着决定个体性状和遗传特征的信息。
遗传信息的传递主要经过两个过程:DNA复制和基因表达。
DNA复制是指在细胞有丝分裂或减数分裂过程中,DNA分子通过复制产生两条完全相同的DNA分子。
这个过程是由酶的作用下进行的,首先DNA双链被酶解开,形成两条单链,然后通过DNA聚合酶的作用,在每条单链上合成互补的新链,最终形成两个完全相同的DNA分子。
DNA的复制过程保证了遗传信息的稳定传递。
基因表达是指遗传信息在蛋白质合成过程中的表达和转录,其中转录是指将DNA信息通过转录酶转录为RNA信息的过程。
在细胞质中,mRNA通过核糖体的作用被翻译成蛋白质。
基因表达的过程是调控个体表型特征的关键,这与基因的表达水平和调控机制密切相关。
基因表达还受到一些外界环境因素和内部信号的调控,这使得个体在不同环境中表达出不同的遗传特征。
除了DNA的复制和基因表达,遗传信息还可以通过基因重组而进行改变和传递。
基因重组是指在染色体交叉互换以及基因重组酶的作用下,染色体上的基因发生重新组合的过程。
通过基因重组,个体可以产生更多的遗传变异,增加了遗传信息的多样性和适应性。
遗传信息的传递对于保持种群的遗传稳定性和进化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遗传信息的传递,后代能够继承父代的有利基因和适应性特征,从而提高个体的生存和繁殖能力。
但遗传信息的传递也可能会导致一些遗传疾病的传播,如遗传性疾病和突变。
总结起来,遗传信息传递是生物体通过DNA复制和基因表达将遗传物质传递给后代的过程。
遗传信息的传递是通过复制和表达基因来实现的,同时也受到基因重组的影响。
遗传信息的传递对于物种的进化和适应性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可能导致遗传疾病的传播。
生物化学第一节 DNA复制的基本特征
第一节 DNA复制的基本特征2015-07-14 71102 0第十四章DNA的生物合成生物体内或细胞内进行的DNA合成主要包括DNA复制、DNA修复合成和逆转录合成DNA 等过程。
DNA复制(replication)是以DNA为模板的DNA合成,是基因组的复制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亲代DNA作为合成模板,按照碱基配对原则合成子代分子,其化学本质是酶促脱氧核苷酸聚合反应。
DNA的忠实复制以碱基配对规律为分子基础,酶促修复系统可以校正复制中可能出现的错误。
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DNA复制的规律和过程非常相似,但具体细节上有许多差别,真核生物DNA复制过程和参与的分子更为复杂和精致。
本章主要讨论DNA复制和DNA的逆转录合成,DNA的修复将在下一章叙述。
第一节DNA复制的基本特征DNA复制的主要特征包括:半保留复制(semi-conservative replication)、双向复制(bidire- ctional replication)和半不连续复制(semi-discontinuous replication)。
DNA的复制具有高保真性( high fidelity)。
一、DNA以半保留方式进行复制DNA生物合成的半保留复制规律是遗传信息传递机制的重要发现之一。
在复制时,亲代双链DNA解开为两股单链,各自作为模板,依据碱基配对规律,合成序列互补的子链DNA双链。
亲代DNA模板在子代DNA中的存留有3种可能性,全保留式、半保留式或混合式(图14-la)。
1958年,M.Meselson和F.W.Stahl用实验证实自然界的DNA复制方式是半Cl为氮源合成DNA的特性,将细菌在含15保留式的。
他们利用细菌能够以NH4NHCl的培养液中培养若干代(每一代约20min),此时细菌DNA全部是含15N的4“重”DNA;再将细菌放回普通的14 NH4Cl培养液中培养,新合成的DNA则有14N 的掺入;提取不同培养代数的细菌DNA做密度梯度离心分析,因15N-DNA和14 N-DNA的密度不同,DNA因此形成不同的致密带。
第3章第1节《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训练案及答案
高一生物必修2《遗传与进化》训练案一、选择题: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细菌的遗传物质主要是DNAB.病毒的遗传物质主要是RNAC.有细胞结构的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D.细胞质中的遗传物质主要是RNA2.若用DNA酶处理S型细菌,使之与活的R型细菌一起感染小鼠,结果或结论错误的是()A.小鼠死亡B.能证明DNA是否为遗传物质C.多糖不是遗传物质D.能证明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3.如果用15N、32P、35S标记噬菌体后,让其侵染细菌,在其产生的子代噬菌体的组成成分中,能够找到的放射性元素为()A.可在外壳中找到15N和35SB.可在外壳中找到15N和32PC.可在DNA中找到15N和32PD.可在DNA中找到15N、 32P和35S4.关于遗传物质的叙述,正确的是()①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证明DNA是主要遗传物质②大肠杆菌的遗传物质是RNA ③核酸是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④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和RNA ⑤杨树的遗传物质是DNAA.①②④B.③⑤C.③④⑤D.①③⑤5.病毒甲具有RNA甲和蛋白质外壳甲,病毒乙具有RNA乙和蛋白质外壳乙,若将RNA甲和蛋白质外壳乙组装成一种病毒丙,再以病毒丙感染寄主细胞,则细胞中产生的病毒具有()A.RNA甲和蛋白质外壳甲B.RNA甲和蛋白质外壳乙C.RNA乙和蛋白质外壳乙D.RNA乙和蛋白质外壳甲6. “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而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得出这一结论的关键是()A.有S型活菌和加热杀死后的S型菌分别对小白鼠进行注射、并形成对照。
B.用杀死的S型菌与无毒的R型菌混合后注射到小鼠体内,测定小鼠体液中抗体含量C.从死亡小鼠体内分离获得了S型菌D.将S型菌的各种因子分离并分别加入各培养基中,培养R型菌,观察是否发生转化7.下列生物中既以DNA作为遗传物质,又有相同代谢类型的一组是()A.硝化细菌和水稻B.大肠杆菌和牛C.烟草花叶病毒和噬菌体D.硫细菌和人蛔虫8.关于生物体内遗传物质的说法,错误的是()A.小麦的遗传物质是由脱氧核苷酸构成的B.人类首次证明DNA是遗传物质属于分子生物学阶段的成就C.细菌在二分裂过程中,其遗传物质和染色质也进行复制D.HIV和烟草花叶病毒都是RNA病毒9.甲、乙为两种不同的病毒,经病毒重建形成“杂种病毒”丙,用丙病毒侵染植物细胞,在植物细胞内产生的新一代病毒可表示为()10.用放射性同位素32P标记T2噬菌体的DNA,噬菌体感染大畅杆菌后,在下列物质中可测出放射性的物质是()A.子代噬菌体的DNA分子B.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分子C.大肠杆菌的拟核中的DNA分子D.大肠杆菌核糖体中的RNA分子11.噬菌体侵染细菌后形成的子代噬菌体中,合成DNA分子的原料来自于()A.亲代噬菌体的DNAB.子代噬菌体的DNAC.噬菌体的化学成分D.细菌内的化学成分12.决定病毒形态的物质是()A.DNAB.RNAC.核酸D.衣壳粒13.各种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核酸。
高中生物教材目录(北师大版必修)
(北师大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必修部分目录必修一分子与细胞第1章人类探索细胞的历史第2章细胞的化学组成第1节构成生命的元素第2节生命之源——水和无机盐第3节生物大分子第3章细胞的物质代谢第1节细胞内外的物质交换第2节细胞内物质的合成第3节物质在细胞内的转运第4节细胞内废物的排出第5节细胞的生物膜系统第6节细胞骨架(选学)第4章细胞的能量代谢第1节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第2节能量的获得第3节能量转换与释放第5章细胞的信息传递第1节环境信息的传递第2节遗传信息的传递第3节神经信息的传送(选学)第4节细胞物质代谢、能量代谢和信息传递的统一第6章细胞的增殖第1节体细胞的分裂第2节细胞周期第3节细胞的癌变第7章细胞的分化、凋亡和衰老第1节细胞的分化第2节细胞的凋亡第3节细胞的衰老第8章原核细胞与非细胞生物体第1节原核细胞第2节非细胞生物体必修二遗传与进化第1章人类探索遗传物质的历程第2章遗传信息传递的结构基础第1节染色体是遗传信息的载体第2节DNA贮存遗传信息第3章遗传信息的复制与表达第1节遗传信息的复制第2节遗传信息的表达第4章遗传信息的传递规律第1节基因的分离规律第2节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第3节伴性遗传第4节环境对遗传信息表达的影响第5章遗传信息的改变第1节基因突变第2节基因重组第3节染色体变异第6章遗传信息的有害变异——人类遗传病第1节遗传病的类型第2节遗传病的防治第7章生物的进化第1节生物进化的证据第2节种群是进化的基本单位第3节物种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第4节进化论对人类思想观念的影响及其面临的挑战必修三稳态与环境第1章生物界是一个相对稳定的生命系统第2章生物个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第1节人体的代谢与稳态第2节人体的免疫与稳态第3节人体生命活动的神经调节第4节动物生命活动的化学调节第5节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第3章生物群体的动态平衡第1节种群的相对稳定第2节群落的相对稳定第4章生物与环境的协调发展第1节生态系统是一个相对稳定的系统第2节人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高中生物人教2019必修2第3章第1节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学案
第1节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1.运用演绎与推理、归纳与概括的科学思维方法,分析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说明DNA是遗传物质。
2.通过对肺炎链球菌的转化实验的学习,说明自变量控制中的“加法原理”和“减法原理”。
3.举例说出某些生物的遗传物质是RNA。
4.能够运用同位素标记技术、遗传物质探究的科学方法,具备设计实验探究类似的生物学问题的能力。
5.体验科学家对遗传物质本质探究的艰辛历程和严谨态度,认同科学和技术的相互支持相互促进;认同科学是在不断拓展、修正中前进的。
新知探究一肺炎链球菌的转化实验活动1:阅读教材P43格里菲思的肺炎链球菌体内转化实验,思考下列问题。
问题(1):第一、第二、第三组实验分别说明什么?提示:第一组实验说明R型细菌没有致病性;第二组实验说明S型细菌具有致病性;第三组实验说明加热致死的S型细菌不具有致病性。
问题(2):第四组实验中的S型活菌是怎么产生的?提示:由R型活菌转化而来。
问题(3):已知在80~100 ℃温度范围内,蛋白质将失去活性,DNA的结构也会被破坏,但当温度降低到55 ℃左右时,DNA的结构会恢复,但蛋白质却不能恢复。
由此我们可以推断:在格里菲思的实验中,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的“转化因子”可能是哪种物质?提示:DNA。
问题(4):如果将S型细菌的DNA直接注入小鼠体内,会导致小鼠死亡吗?提示:不会。
没有R型活细菌,S型细菌的DNA是不能转化为S型细菌的。
活动2:阅读教材P44艾弗里肺炎链球菌体外转化实验和P46“科学方法”,思考下列问题。
问题(5):艾弗里肺炎链球菌体外转化实验中应用了酶的什么特点?提示:酶的专一性。
问题(6):艾弗里的体外转化实验中的自变量和因变量分别是什么?提示:自变量是细胞提取物的不同处理,因变量是培养基中活细菌的种类。
问题(7):艾弗里实验控制自变量的原理是什么?提示:在艾弗里的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中,控制自变量的原理属于“减法原理”。
第1节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说课稿
第1节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2019)高中生物学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3章《基因的本质》第1节《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学情分析、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作业布置及教学反思这九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1.教材内容本节课的内容主要讲解DNA作为主要遗传物质的实验依据和理论基础。
内容包括:经典实验如格里菲斯实验、艾弗里实验以及赫尔希和蔡斯实验等,这些实验逐步确立了DNA是主要遗传物质的地位。
同时,还介绍了DNA分子的结构特点及其如何携带遗传信息。
2.教材地位本节内容在高中生物学课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它是学生理解遗传信息传递和基因表达过程的基础,同时也是学习后续基因结构与功能、遗传变异与进化等内容的重要前提。
二、教学目标根据新课标要求和学生的认知水平,本节课确定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O理解格里菲斯、艾弗里、赫尔希和蔡斯等实验的设计思路与结论。
O掌握DNA是主要遗传物质的科学依据,理解DNA结构的基本特点。
2.过程与方法目标:O通过分析经典实验,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O能够设计简单的实验以验证DNA作为遗传物质的结论。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o通过学习科学家探索DNA作为遗传物质的历程,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勇于创新的精神。
O激发学生对生命科学的兴趣,认识到科学研究对人类社会的重大影响。
三、学情分析高一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物学基础知识,尤其是对细胞结构、遗传的基本概念有所了解。
但对于分子水平的遗传物质及其功能理解尚浅。
因此,在教学中需要通过具体实验和直观材料帮助学生理解DNA作为遗传物质的证据及其重要性。
部分学生可能对实验设计和分析有一定困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加强引导和讲解。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O&里菲斯、艾弗里、赫尔希和蔡斯等实验的过程和结论。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三 生物技术与工程 第3章基因工程 第1节 重组 DNA 技术的基本工具
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三生物技术与工程第3章基因工程第1节重组 DNA 技术的基本工具一、教学背景《重组DNA技术的基本工具》是普通高中教科书选择性必修三《生物技术与工程》第三章《基因工程》中第一节的内容。
课标设计本模块的目的重在“开拓学生的视野,增强科技意识,激发学生探索生命奥秘和热爱生物科学的情感”。
本节的内容是建立在必修l教材中“酶的作用和特性”,必修2教材中“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DNA 的结构和复制”等相关内容的基础上的。
引导学生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将有助于他们理解和掌握新知识。
二、学情分析本节授课对象为高二学生,他们经过必修一、二和选择性必修一、二的学习,已经理解了“结构与功能观”、“物质与能量观”、“进化与适应观”,形成了一定的生命观念和科学思维。
学生已经学习了“酶的作用和特性”,“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DNA的结构和复制”等相关内容。
同时学生在平时的生活中,接触了较多的转基因产品。
但是较为抽象的“重组DNA 技术的工具”的知识点难免会比较难学。
但我相信可以学生迎难而上,乐观学习。
三、教学目标及重难点(一)教学目标1.掌握基因工程操作的三种工具。
2.能够准确说出每一种操作工具的特点及用途。
3.培养获取新知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认同基因工程的诞生和发展离不开理论研究和技术创新,进而激发学生科技强国奋斗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教学重点:能够准确说出每一种操作工具的特点及用途。
学习难点:(1)DNA重组技术所需的三种基本工具的作用。
(2)基因工程载体需要具备的条件。
四、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以抗虫棉为例认识基因工程。
提出本节课要解决的问题,即在基因工程的操作中需要用到哪些“分子工具”,从而引入本节课的学习。
1、解释“目的基因”、“受体细胞”、“目的基因的表达产物”,为后面的学习打好基础。
什么是目的基因?比如这个例子中的毒蛋白基因是目的基因。
简单来说,我们需要的基因就是目的基因。
统编版高中生物必修二 第3章 第1节
第1节 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一、肺炎链球菌的转化实验1.对遗传物质的早期推测20世纪20年代,大多数科学家认为蛋白质是生物体的遗传物质。
20世纪30年代,人们认识到组成DNA 分子的脱氧核苷酸有4种,每一种有一个特定的碱基。
这一认识本可以使人们意识到DNA 的重要性,但是认为蛋白质是遗传物质的观点仍占主导地位。
2.肺炎链球菌的类型项目 S 型细菌 R 型细菌 菌落 表面光滑表面粗糙菌体有无毒性有无3.格里菲思的体内转化实验实验过程结果分析 结论 ①R 型活细菌――→注射小鼠不死亡 R 型细菌无毒性 加热致死的S 型细菌,含有某种促使R 型活细菌转化为S 型活细菌的活性物质②S 型活细菌――→注射小鼠死亡――→分离S 型活细菌S 型细菌有毒性 ③加热致死的S 型细菌――→注射小鼠不死亡加热致死的S 型细菌已失活,毒性消失⎭⎪⎬⎪⎫④R 型活细菌加热致死的S 型细菌――→混合后注射小鼠死亡――→分离S 型活细菌R 型细菌转化为S 型细菌,且性状可以遗传——转化因子4.艾弗里的体外转化实验 (1)实验过程及结果(2)结论:DNA 才是使R 型细菌产生稳定遗传变化的物质。
(3)减法原理:在对照实验中,与常态比较,人为去除某种影响因素的称为“减法原理”。
例如,在艾弗里的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中,每个实验组特异性地去除了一种物质,从而鉴定出DNA 是遗传物质。
(1)S 型细菌的DNA 可使小鼠死亡( )(2)格里菲思的实验结果没有具体证明哪一种物质是遗传物质( ) (3)艾弗里的实验证明转化因子是DNA( ) 答案 (1)× (2)√ (3)√格里菲思将加热致死的S 型细菌与R 型活细菌混合后,注射到小鼠体内,小鼠死亡,并从死亡小鼠体内分离到了活的S 型细菌,请分析:1.已知在80~100 ℃温度范围内,蛋白质将失去活性,DNA 的结构也会被破坏,但当温度降低到55 ℃左右时,DNA 的结构会恢复,但蛋白质却不能恢复。
高一生物知识点《基因的本质》
高一生物知识点《基因的本质》宽敞同学要想顺利通过高考,同意更好的高等教育,就要做好考试前的复习预备。
查字典物理网为大伙儿整理了高一生物知识点《基因的本质》,期望对大伙儿有所关心。
第三章? 基因的本质第1节?? DNA是要紧的遗传物质一、1928年格里菲思的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1、肺炎双球菌有两种类型类型:●S型细菌:菌落光滑,菌体有夹膜,有毒性●R型细菌:菌落粗糙,菌体无夹膜,无毒性2、实验过程(看书)3、实验证明:无毒性的R型活细菌与被加热杀死的有毒性的S型细菌混合后,转化为有毒性的S型活细菌。
这种性状的转化是能够遗传的。
推论(格里菲思):在第四组实验中,差不多被加热杀死S型细菌中,必定含有某种促成这一转化的活性物质—“转化因子”。
二、1944年艾弗里的实验:1、实验过程:2、实验证明:DNA才是R型细菌产生稳固遗传变化的物质。
(即: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等不是遗传物质)三、1952年郝尔希和蔡斯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1、T2噬菌体机构和元素组成:2、实验过程(看书)3、实验结论:子代噬菌体的各种性状是通过亲代的DNA遗传的。
(即:DNA是遗传物质)四、1956年烟草花叶病毒感染烟草实验证明:在只有RNA的病毒中,RNA是遗传物质。
五、小结:细胞生物(真核、原核)?? ?非细胞生物(病毒)核酸?? ?DNA和RNA?? ?DNA?? ?RNA遗传物质?? ?DNA?? ?DNA?? ?RNA因为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因此DNA是要紧的遗传物质。
第2节DNA的结构1、DNA的组成元素:C、H、O、N、P2、DNA的差不多单位:脱氧核糖核苷酸(4种)3、DNA的结构:①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链盘旋成双螺旋结构。
②外侧: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构成差不多骨架。
内侧:由氢键相连的碱基对组成。
③碱基配对有一定规律:A = T;G ≡C。
(碱基互补配对原则)4、DNA的特性:①多样性:碱基对的排列顺序是千变万化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杆菌作为亲代,转移到只含14N的普通培养基培
养,使其繁殖两代形成4个新个体,则它们的
DNA中含14N的链与15N的链的比是(
A.3∶1 C.1∶1 D.7∶1
)
B.2∶1
解析:选 A 。 15N 标记的 DNA 有两条含 15N 的链 ,当利用含14N的培养基来培养时,根据半保留
复制的特点,新形成的2个DNA分子上应各有一
模板
DNA 分子 复制进 行的基 本条件 原料
能量
酶
亲代DNA分子的两条链 四种游离的脱氧核糖核 苷酸 ATP 解旋酶、DNA聚合酶 、DNA连接酶 等
DNA复制的 半保留复制 特点 DNA复制的 一个DNA分子形成两个完全相 同的子代DNA分子 结果 复制产生的两个子代DNA分子 两个子代 位于一对姐妹染色单体上,由 DNA 着丝粒连在一起,在有丝分裂 的位置及分 后期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 开时间 丝粒分裂时分开,分别进入两 个子细胞中 DNA复制的 保持遗传信息的连续性,向子 意义 代传递遗传信息
一条链含15N,一条链含14N的DNA分子位置应 位于前两者之间,试验的结果也证明了这一点 。据此可知,(1)中带(DNA)含有氮元素为两种 :14N和15N;(2)第四代中由一个亲代DNA分子 产生的子代DNA数为24=16个。一条链为14N ,一条链为15N的DNA分子为2个,占总数的 1/8,位于梯度离心分离的中带,其余DNA分子 含14N,有14个占7/8,位于轻带;(3)将第一 代DNA链(一条含15N,一条含14N)氢键断裂后( 两链分开)测定密度,应一条链在轻带,一条链 在重带。
DNA准确复制的原因——模版、碱基互补配对
DNA的复制过程
解旋 :解旋酶催化 模板 同时进行
复制:以母链为模板进行碱基配对 (在DNA聚合酶的催化下,利用游离 的脱氧核苷酸进行)
复制后的DNA :组成
母链(旧链)
子链(新链)
DNA分子的复制过程
有人认为DNA复制就复印材料一样, 一张材料复印一次也可以得到两张相同的材料。 这种说法对不对,为什么?
条含15N的链和一条含14N的链,没有了15N的来
源,不论以后复制多少次,含15N的链永远只有
两条,而新增加的新链是含 14N的链。而题中形 成了 4 个新个体,含有 4 个 DNA 分子共 8 条单链
,只有两条含15N,其余六条含14N,14N链∶15N
链=6∶2=3∶1。
有关DNA分子复制问题的归纳
/14N
二、DNA的复制
复制的时期
有丝分裂间期、减数分裂第一 次分裂的间期 细胞核(主要)、线粒体、叶绿体
复制的场所
复制的模板
DNA两条链
原 料
基本条件 复制过程 复制特点 遵循原则
游离的四种脱氧核苷酸
DNA解旋酶、DNA聚合酶等 、DNA连接
酶、ATP、模板、原料
解旋→碱基配对合成子链→形成子代DNA 边解旋边复制(过程) 半保留复制(结果) 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D.一条染色单体只含15N,另一条染色单体只 含14N 【尝试解答】 【解析】 B
有丝分裂间期复制的每一条染色体
中都含有两条染色单体,每条单体中各有一个 DNA分子。每个DNA分子中各有一条链是含
15N,所以两条染色单体均含15N。
跟踪训练
将大肠杆菌置于含15N的培养基中培
养一段时间,然后把DNA被15N完全标记的大肠
(2)脱氧核苷酸链数 ①子代DNA分子中脱氧核苷酸链数=2n+1条 ②含15N的脱氧核苷酸链=2条 ③含14N的脱氧核苷酸链=(2n+1-2)条
(3)消耗的脱氧核苷酸数
设亲代DNA分子中含有某种脱氧核苷酸m个,
则:
①经过n次复制,共需消耗游离的该脱氧核苷酸 m· (2n-1)个。
②在第n次复制时,共需消耗游离的该脱氧核苷
比14N分子密度大。然后将DNA被15N标记的大
肠杆菌再移到14N的培养基中培养,每隔4 h(相
当于分裂繁殖一代的时间)取样一次,
测定其不同世代细菌DNA的密度。 实验结果DNA复制的密度梯度离心 实验如下图所示。
(1)中带含有的氮元素是____________。 (2)如果测定第四代DNA分子密度,标记的比例 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 (3)如果将第一代(全中)DNA链的氢键断裂后再
最早提出的DNA复制模型的三种猜测或假设 亲代DNA 子代DNA
1、全保留复制:新复制出
的分子直接形成,完全 没有旧的部分;
复制一次
2、半保留复制:形成的分子
一半是新的,一半是旧的;
复制一次
3、分散复制:新复制的分子
中新旧都有,但分配是随 机组合的;
复制一次
沃森和克里克推测是半保留复制模型
请同学思考下列问题:(假设的理论和实验设计)
DNA复制的有关计算 假设将 1 个全部被 15N 标记的 DNA 分子 (0 代 ) 转 移到含14N的培养基中培养n代,结果如下: (1)DNA分子数 ①子代DNA分子总数=2n个 ②含15N的DNA分子数=2个 ③含14N的DNA分子数=2n个 ④只含15N的DNA分子数=0个 ⑤只含14N的DNA分子数=(2n-2)个
测定密度,它的DNA单链在试管中的分布位置
应为__________________。 (4)上述实验表明,子代DNA合成的方式是 ________。
【尝试解答】 轻
(1)14N和15N
(2)1/8中、7/8
(3)1/2重、1/2轻
【解析】
(4)半保留复制
将DNA分子被15N标记的大肠杆菌移
到14N培养基中培养,因合成DNA的原料中含
DNA复制的概 念 以亲代DNA为模板,在一定条件下合 成子代DNA的过程 规则的双螺旋结构为复制提供精确的模 DNA精确复制 板;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保证了复制准确 的原因 进行 能够进行DNA 一切以DNA为遗传物质的生物 复制的生物 真核生物 在体细胞中发生在有丝分裂间期 DNA复制发生 在有性生殖过程中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 的时间 裂间期
14N,所以新合成的DNA链均含14N。根据半保
留复制的特点,第一代的DNA分子应一条链含
15N,一条链含14N。
一个亲代DNA分子复制到第二代,形成22=4个 DNA,其中两个各保留亲代DNA分子的一条链( 含15N),另一条链为14N,另两个DNA分子的两 条链均含14N;以后各代中含有一条15N链,一 条14N链的DNA分子始终为2个(来自同一个亲代 DNA),其余DNA分子两条链均含14N。全含 15N的DNA分子比全含14N的DNA分子密度大, 在密度梯度离心试验中,含15N的DNA分子均位 于试管下部,而含14N的DNA分子应位于试管中 较靠上的位置。
跟踪训练
若用 PCR 技术将草鱼的生长激素基
因复制若干份。其中第一步做法是在
________℃左右条件下使草鱼的生长激素基
因中的两条长核苷酸链彼此分离( )
A.20
C.55 答案:D
B.72
D.94
不 同 点
解旋
酶
温度
相同点
2.PCR技术反应过程中控制不同温度的意义 (1)94 ℃左右时变性,双链DNA解旋为单链; (2)55 ℃左右时复性,两种引物与两条单链 DNA结合;
(3)72 ℃左右时延伸,耐高热的DNA聚合酶促
使DNA新链的合成。
例3
将大肠杆菌放在含有同位素15N培养基
中培育若干代后,细菌DNA所有氮均为15N,它
4、DNA虽然被标记,可在子代中新旧链是混在一起的,不易分 重带(下部) 离,怎么解决这一问题? 5、如果离心,则亲代、子一代、子二代会怎么分布?
中带(中间)
实验来验证假设理论的过程(DNA半保留复制)
15N/15N
重带(下部)
15N/14N
中带(中间)
14N/14N 15N
轻带(上部)
中带(中间)
与复印材料不同,因为DNA分子的复制结果并没有形 成一个完整的新的DNA分子,而是形成了一半新、一半旧 的两个DNA分子,并且原来的旧的DNA也不存在。
1DNA →2DNA单链(母) →(母十子)+(母十子) → 子 DNA + →2DNA 子DNA
准确复制的原因 双螺旋结构 (1)DNA 分子独特的 ______________ 提供精 确模板。 (2) 通过碱基互补配对 ______________ 保证了复制的准确 进行。
三、遗传信息复制的重大意义
1、将遗传信息准确地传递给子代,保证了 亲子 代遗传信息的一致性,亲子代形状相 同或相近。
遗传信息复制的重大意义
2、DNA聚合酶具有纠错功能,复制过程中, 碱基出错导致 变异——生物多样性。
DNA分子复制与PCR技术
1.细胞内DNA复制与PCR技术的比较
PCR 94℃高温解 在解旋酶作用下边解旋边 旋,双链分 复制 开 耐高热的 解旋酶、DNA聚合酶 DNA聚合酶 体内温和条件 高温 ①需提供DNA复制的模板;②四种脱氧 核苷酸为原料;③都需要酶的催化 细胞内DNA复制
酸m· 2n-1个。
特别提醒
(1)运用DNA半保留复制特点,分析被标记
DNA分子的比例时,应注意求的是DNA分子数
,还是脱氧核苷酸链数;还应注意培养基中化 学元解决消耗某种脱 氧核苷酸数量问题时,应注意亲代DNA分子的 两条母链被保留下来,不需消耗原料。 例1 一个细胞中的某一条染色体上的DNA 双链都用15N标记过,在有丝分裂间期利用含 14N的脱氧核苷酸作为原料进行复制,复制完成 后该染色体的状况是( ) A.一条染色单体含15N,另一条染色单体不含 15N B.两条染色单体均含15N C.两条染色单体均不含15N
提示:母体的DNA分子复制出与己完全相同的“副
本”传递给后代。
DNA分子的功能: ①贮存遗传信息(通过碱基对的排列顺序) ②传递遗传信息(通过DNA分子的复制完成 ) ③表达遗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