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集合的含义、性质、分类及表示方法

合集下载

高中数学集合笔记

高中数学集合笔记

高中数学集合笔记1.集合的性质:集合具有无序性、互异性、确定性等性质。

2.集合的加法运算:集合的加法运算可以表示为A + B = {x|x属于A或x属于B}。

3.集合的分类:按照元素的特点,集合可分为有限集、无限集和空集。

4.空集的性质:空集是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

5.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和描述法是表示集合的两种常用方法。

6.空集的性质: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都不可能是空集。

7.有限集的性质:有限集的元素个数是有限的,可以数得出来的。

8.集合的互异性:在一个集合中,不同的元素必须用不同的符号表示,相同的元素不能用不同的符号重复表示。

9.集合的无序性:在一个集合中,元素的顺序是不重要的,换顺序不影响集合的含义。

10.相等集的定义:如果两个集合的元素完全相同,那么称这两个集合为相等集。

11.以上只是部分笔记内容,建议查阅高中数学教材或请教数学老师获取更多信息。

12.集合的减法运算:集合的减法运算是从A中去掉B中的元素,表示为A - B = {x|x属于A且x不属于B}。

13.集合的并集运算:集合的并集运算可以表示为A ∪B = {x|x属于A或x属于B}。

14.元素与集合的关系:元素与集合之间存在两种关系,即属于关系和不属于关系。

15.集合的交集运算:集合的交集运算可以表示为A ∩B = {x|x属于A且x属于B}。

16.真子集的定义:如果一个集合A是另一个集合B的子集,并且A中至少有一个元素不属于B,那么称A是B的真子集。

17.列举法的表示方法:列举法是一种常用的表示集合的方法,即将集合中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

18.描述法的表示方法:描述法是一种常用的表示集合的方法,即用一些属性来描述集合中的元素。

19.集合的表示方法:通常用大括号{}来表示一个集合,用元素来表示集合中的每一个元素。

20.元素与集合的关系:元素属于集合时,用属于符号表示;元素不属于集合时,用不属于符号表示。

新课标人教A版高中数学知识点总结

新课标人教A版高中数学知识点总结

高中数学必修1知识点总结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1.1.1】集合的含义与表示1)集合的概念集合中的元素具有确定性、互异性和无序性.(2)常用数集及其记法N表示自然数集,N*或N表示正整数集,Z表示整数集,Q表示有理数集,R表示实数集.+(3)集合与元素间的关系对象a与集合M的关系是a e M,或者a电M,两者必居其一.(4)集合的表示法①自然语言法:用文字叙述的形式来描述集合.②列举法:把集合中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写在大括号内表示集合③描述法:{x|x具有的性质},其中x为集合的代表元素.④图示法:用数轴或韦恩图来表示集合.(5)集合的分类①含有有限个元素的集合叫做有限集•②含有无限个元素的集合叫做无限集•③不含有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0).【1.1.2】集合间的基本关系(7)已知集合A有>个元素,则它有n个子集,它有n一个真子集,它有个非空子集,它有非空真子集.【1.1.3】集合的基本运算8)交集、并集、补集交集AQB{x I x e A,且x e B}(1)AA=A⑵An0=0⑶AnB匸AAQB u B并集AUB{x I x e A,或x e B}补集{x I x e U,且x电A}(1)AUA=A(2)AU0=A(3)AUB-AAUB-Bi An(C A)=02Au(c A)=UU U(AA B)=(C A)U(B)UUU【补充知识】含绝对值的不等式与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1)含绝对值的不等式的解法不等式解集I x I<a(a〉0){x I一a<x<a}I x I>a(a〉0)x I x<-a或x>a}I ax+b l<c,I ax+b I>c(c〉0)把ax+b看成一个整体,化成丨x I<a,I x I>a(a〉0)型不等式来求解(2)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判别式A=b2一4acA>0A=0A<0二次函数y=ax2+bx+c(a〉0)的图象\\//I\11V1111I tIV °卜\yO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的根x=-1,2(其匸bx=x=—122a无实根1±Jb2一4ac2ahx<x)112ax2+bx+c〉0(a〉0)的解集{x I x<x或x〉x}「b、{x I x丰一——}2aRax2+bx+c<0(a〉0)的解集{x I x<x<x}1200〖1.2〗函数及其表示1.2.1】函数的概念1)函数的概念①设A、B是两个非空的数集,如果按照某种对应法则f,对于集合A中任何一个数x,在集合B中都有唯一确定的数f(x)和它对应,那么这样的对应(包括集合A,B以及A到B的对应法则f)叫做集合A到B的一个函数,记作/:A T B.②函数的三要素:定义域、值域和对应法则.③只有定义域相同,且对应法则也相同的两个函数才是同一函数.2)区间的概念及表示法①设a,b是两个实数,且a<b,满足a§x§b的实数x的集合叫做闭区间,记做[a,b];满足a<x<b的实数x的集合叫做开区间,记做(a,b);满足a§x<b,或a<x§b的实数x的集合叫做半开半闭区间,分别记做[a,b),(a,b];满足x>a,x>a,x§b,x<b的实数x的集合分别记做[a,),(a,),(—g,b],(—g,b).注意:对于集合{兀1a<x<b}与区间(a,b),前者a可以大于或等于b,而后者必须a<b.3)求函数的定义域时,一般遵循以下原则:①f(x)是整式时,定义域是全体实数.②f(x)是分式函数时,定义域是使分母不为零的一切实数.③f(x)是偶次根式时,定义域是使被开方式为非负值时的实数的集合.④对数函数的真数大于零,当对数或指数函数的底数中含变量时,底数须大于零且不等于1.⑤y=tan x中,x丰k兀+—(k G Z).2⑥零(负)指数幕的底数不能为零.⑦若f(x)是由有限个基本初等函数的四则运算而合成的函数时,则其定义域一般是各基本初等函数的定义域的交集.⑧对于求复合函数定义域问题,一般步骤是:若已知f(x)的定义域为[a,b],其复合函数/[g(x)]的定义域应由不等式a§g(x)§b解出.⑨对于含字母参数的函数,求其定义域,根据问题具体情况需对字母参数进行分类讨论.⑩由实际问题确定的函数,其定义域除使函数有意义外,还要符合问题的实际意义.4)求函数的值域或最值求函数最值的常用方法和求函数值域的方法基本上是相同的.事实上,如果在函数的值域中存在一个最小(大)数,这个数就是函数的最小(大)值.因此求函数的最值与值域,其实质是相同的,只是提问的角度不同.求函数值域与最值的常用方法:①观察法:对于比较简单的函数,我们可以通过观察直接得到值域或最值.②配方法:将函数解析式化成含有自变量的平方式与常数的和,然后根据变量的取值范围确定函数的值域或最值.③判别式法:若函数y二f(x)可以化成一个系数含有y的关于x的二次方程a(y)x2+b(y)x+c(y)二0,则在a(y)丰0时,由于x,y为实数,故必须有'二b2(y)-4a(y)-c(y)>°,从而确定函数的值域或最值.④不等式法:利用基本不等式确定函数的值域或最值.⑤换元法:通过变量代换达到化繁为简、化难为易的目的,三角代换可将代数函数的最值问题转化为三角函数的最值问题.⑥反函数法:利用函数和它的反函数的定义域与值域的互逆关系确定函数的值域或最值.⑦数形结合法:利用函数图象或几何方法确定函数的值域或最值.⑧函数的单调性法.【1.2.2】函数的表示法5)函数的表示方法表示函数的方法,常用的有解析法、列表法、图象法三种.解析法:就是用数学表达式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列表法:就是列出表格来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图象法:就是用图象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6)映射的概念①设A、B是两个集合,如果按照某种对应法则/,对于集合A中任何一个元素,在集合B中都有唯一的元素和它对应,那么这样的对应(包括集合A,B以及A到B的对应法则/)叫做集合A到B的映射,记作f:A T B.②给定一个集合A到集合B的映射,且aG A,bG B•如果元素a和元素b对应,那么我们把元素b叫做元素a的象,元素a叫做元素b的原象.〖1.3〗函数的基本性质【1.3.1】单调性与最大(小)值(1)函数的单调性如果对于属于定义域I 内某个区间上的任意两个自变量的值X 、x ,当x<x 时,都12•1••2有f(x)〉f(x),那么就说•••12•f(x)在这个区间上是减函数•yo(1)利用定义y=f(x)(2)利用已知函数的 f(x )N. 单调性1f (X )(3)利用函数图象(在f(x)某个区间图 xx x象下降为减)12(4)利用复合函数(2)打““”函数f (x )-x+x (a >0)的图象与性质(3) /(x )分别在(一a 厂、2]、W'a ,+8)上为增函数,分别在S ,°)、(0,2]上为减函数.q 石£最大(小)值定义V -24a\② 在公共定义域内,两个增函数的和是增函数,两个减函数的和是减函数,增函数减去一个减函数为增函数,减函数减去一个增函数为减函数.③对于复合函数y 二f [g (x )],令u 二g (x ),若y 二f (u )为增,u 二g (x )为增,则y 二f [g (x )]为增;若y 二f (u )为减,u 二g (x )为减,则y 二f [g (x )]为增;若y 二f (u )为增,u 二g (x )为减,则y 二f [g (x )]为减;若y 二f (u )为减,u 二g (x )为增,则y 二f [g (x )]为减. ①一般地,设函数y 二f (x )的定义域为1,如果存在实数M满足:(1)对于任意的x e 1f (x )<M ;(2)存在x 0e1,使得f (x 0)-M•那么,我们称M是函数/(x )记作f (x )二M .max②一般地,设函数y 二f (x )的定义域为I ,如果存在实数m 满足:(1)对于任意的x e 1,都有f (x )=m ;(2) 存在x 0e1,使得f (x 0)-m .那么,我们称m 是函数/(x )的最小值,记作f (x )-m .00max【1.3.2】奇偶性(4)函数的奇偶性 ①定义及判定方法函数的性质定义图象 判定方法 函数的奇偶性如果对于函数f(x)定义域内任意一个X ,都有f(—x)=—f(x),那么函数f(x)叫做奇函数.-a-(a,f (aj)KT .(1) 利用定义(要先判断定义域是否关于原点对称)(2) 利用图象(图象关于原点对称)jy(-a.0K/(j)-xi-—(d>0),都有如果对于函数f (x)定义域内(1)利用定义(要先判断定义域是否关于原点对称)(2)利用图象(图象关于y轴对称)h、°左移h个单位>y=f(x+h)y=f(x)m>y=f(x)+k ②伸缩变换y=f(x)°<吧1申>y=f(①x)®>i,缩y=f(x)°申申申>y=Af(x)A>1,伸③对称变换y=f(x)原点>y=-f(-x)y=f(x)直线y=<>y=f-1(x)去掉申轴左边图象保留y轴右边图象,并作其关于y轴对称图象>y=f(I x l)y=f(x)<保留x轴上方图象<将x 轴下方图象翻折上去②若函数f(x)为奇函数,且在x=0处有定义,则f(°)-°.③奇函数在y轴两侧相对称的区间增减性相同,偶函数在y轴两侧相对称的区间增减性相反.④在公共定义域内,两个偶函数(或奇函数)的和(或差)仍是偶函数(或奇函数),两个偶函数(或奇函数)的积(或商)是偶函数,一个偶函数与一个奇函数的积(或商)是奇函数.〖补充知识〗函数的图象(1)作图利用描点法作图:①确定函数的定义域;②化解函数解析式;③讨论函数的性质(奇偶性、单调性);④画出函数的图象.利用基本函数图象的变换作图:要准确记忆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反比例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幕函数、三角函数等各种基本初等函数的图象.①平移变换(2)识图对于给定函数的图象,要能从图象的左右、上下分别范围、变化趋势、对称性等方面研究函数的定义域、值域、单调性、奇偶性,注意图象与函数解析式中参数的关系.(3)用图函数图象形象地显示了函数的性质,为研究数量关系问题提供了“形”的直观性,它是探求解题途径,获得问题结果的重要工具•要重视数形结合解题的思想方法.第二章基本初等函数(I)〖2.1〗指数函数【2.1.1】指数与指数幕的运算(1)根式的概念①如果x n=a,aGR,xGR,n>1,且nGN,那么x叫做a的n次方根.当n是奇数时,a的n次方根用+③根式的性质:(na)n=a;当n为奇数时,n an=a;当n为偶数时,(a>0)(a<0)符号n'a表示;当n是偶数时,正数a的正的n次方根用符号na表示,负的n次方根用符号一n a表示;0的n次方根是0;负数a 没有n次方根.②式子na叫做根式,这里n叫做根指数,a叫做被开方数.当n为奇数时,a为任意实数;当n为偶数时,a、0.2)分数指数幂的概念m①正数的正分数指数幕的意义是:a n二nam(a>0,n e N,且n>1).0的正分数指数幕等于o.+m1m f1②正数的负分数指数幕的意义是:a一n=(一)n=n:(—)m(a>0,n e N,且n>1).0的负分数指数幕没a¥a+有意义.注意口诀:底数取倒数,指数取相反数.3)分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①a r-a s=a r+s(a>0,r,s e R)②(a r)s=a r(a>0,r,s e R)③(ab)r=a r b r(a>0,b>0,r e R)【2.1.2】指数函数及其性质4)指数函数函数名称指数函数定义函数y-a x(a>0j i a丰1)叫做指数函数a>10<a<1V八y-ax/\y-a x y图象丿\y-1(0,1)(0,1)—”鼻,O x0x定义域R值域(0,+如过定点图象过定点(0,1),即当x=0时,y二1.奇偶性非奇非偶单调性在R上是增函数在R上是减函数①加法:log M +log N 二log(MN )aaa③数乘:n log M =log M n (n e R )aa②减法:lo g M -lo g N 二lo gaaa N④a lo g a N =Nn⑤log M n=logM(b 丰0,n e R )ab a〖2.2〗对数函数【2.2.1】对数与对数运算1)对数的定义①若a x 二N (a >0,且a 丰1),则x 叫做以a 为底N 的对数,记作x 二log N ,其中a 叫做底数,N 叫做真数.a② 负数和零没有对数. ③ 对数式与指数式的互化:x=lo g N o ax =N (a >0,a丰1,N >0).a2)几个重要的对数恒等式log1=0,log a =1,log a b =b .aa a3)常用对数与自然对数常用对数:l g N ,即lo g N ;自然对数:l nN ,即lo g N (其中e =2.71828...).10e(4)对数的运算性质如果a >°,a丰1,M >0,N >0,那么log N⑥换底公式:log N —b (b >0,且b丰1)a log ab2.2.2】对数函数及其性质设函数y二f(x)的定义域为A,值域为C,从式子y二f(x)中解出x,得式子x(y).如果对于y在C中的任何一个值,通过式子x=(y),x在A中都有唯一确定的值和它对应,那么式子x=(y)表示x是y的函数,函数X=9(y)叫做函数y=f(x)的反函数,记作X=f T(y),习惯上改写成y=f T(X).(7)反函数的求法①确定反函数的定义域,即原函数的值域;②从原函数式y=f(x)中反解出x=f T(y);③将x=f-1(y)改写成y=f-1(x),并注明反函数的定义域.8)反函数的性质①原函数y=f(x)与反函数y=f-1(x)的图象关于直线y=x对称.②函数y=f(x)的定义域、值域分别是其反函数y=f-1(x)的值域、定义域.③若P a b)在原函数y=f(x)的图象上,则P'(b,a)在反函数y=f-1(x)的图象上.④一般地,函数y=f(x)要有反函数则它必须为单调函数.〖2.3〗幂函数1)幂函数的定义一般地,函数y二x a叫做幕函数,其中x为自变量,a是常数.关于y轴对称);是奇函数时,图象分布在第一、三象限(图象关于原点对称);是非奇非偶函数时,图象只分布在第一象限②过定点:所有的幕函数在(°,+8)都有定义,并且图象都通过点(i,i).③单调性:如果0,则幕函数的图象过原点,并且在[°,+8)上为增函数•如果0,则幕函数的图象在(°,+8)上为减函数,在第一象限内,图象无限接近x轴与y轴.④奇偶性:当a为奇数时,幕函数为奇函数,当a为偶数时,幕函数为偶函数.当a=-(其中p,q互质,p和q GZ),p若p为奇数q为奇数时,则y=x p是奇函数,若p为奇数q为偶数时,则y=x p是偶函数,若p为偶数q为奇数时, ■q则y=XP是非奇非偶函数.⑤图象特征:幕函数y二x a,xG(°,+8),当a>1时,若°<x<1,其图象在直线y=x下方,若x>1,其图象在直线y=x上方,当a<1时,若°<x<1,其图象在直线y=x上方,若x>1,其图象在直线y=x下方.〖补充知识〗二次函数(1)二次函数解析式的三种形式①一般式:f(x)二ax2+bx+c(a丰°)②顶点式:f(x)二a(x-h)2+k(a丰°)③两根式: f(x)二a(x—x1)(x—x2)(a丰°)(2)求二次函数解析式的方法b 需,顶点坐标是②当a >0时,抛物线开口向上, 函数在Z ,-冷上递减’在[--2a ,+Q 上递增’当x 一2a 时' 2a 4a M (x ,0)M (x ,0),MM 曰x -x I 二I a I ① 已知三个点坐标时,宜用一般式.② 已知抛物线的顶点坐标或与对称轴有关或与最大(小)值有关时,常使用顶点式.③ 若已知抛物线与x 轴有两个交点,且横线坐标已知时,选用两根式求f (x )更方便.3)二次函数图象的性质 ①二次函数/(x )二ax 2+bx +c (a 丰0)的图象是一条抛物线,对称轴方程为x 二一b4ac -b 22a'4a4ac -b 2bb 、min (X )=石;当。

集合的含义及其表示

集合的含义及其表示

集合的含义及其表示一、集合的相关概念元素集合一般用大括号”{}”表示集合,也常用大写的拉丁字母A、B、C…表示集合.用小写的拉丁字母a,b,c…表示元素二、集合三大特性:思考:判断以下元素的全体是否组成集合,并说明理由;(1) 大于3小于11的偶数;(2) 我国的小河流。

三、重要数集:四、元素对于集合的关系五、集合的分类有限集:无限集:空集:六、集合的表示方法1、列举法:例1 用列举法表示下列集合:(1)小于10的所有自然数组成的集合;(2)方程x2=x的所有实数根组成的集合;(3)由1~20以内的所有质数组成的集合。

思考题 (1)你能用自然语言描述集合{2,4,6,8}吗? (2)你能用列举法表示不等式x-7<3吗?2、描述法:3、Venn图:例2 试分别用列举法和描述法表示下列集合:(1)方程x2-2=0的所有实数根组成的集合;(2)由大于10小于20的所有整数组成的集合。

课堂小结集合间的基本关系观察以下几组集合,并指出它们元素间的关系:① A={1,2,3}, B={1,2,3,4,5};② A={x| x>1}, B={x | x2>1};③ A={四边形}, B={多边形};④ A={x | x是两边相等的三角形},B={x| x是等腰三角形} .一、子集的定义:一般地,对于两个集合A与B,如果集合A中的任何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的元素,我们就说这两个集合有包含关系,称集合A为集合B 的子集。

记作:读作:Venn图表示:判断集合A是否为集合B的子集,若是则在()打√,若不是则在()打×:①A={1,3,5}, B={1,2,3,4,5,6} ( )②A={1,3,5}, B={1,3,6,9} ( )③A={0}, B={x x2+2=0} ( )④A={a,b,c,d}, B={d,b,c,a} ( )二、集合相等的定义:一般地,对于两个集合A与B, 如果集合A中的都是集合B的元素,同时集合B中的都是集合A的元素,则称集合A等于集合B,记作三、真子集对于两个集合A与B,如果A B,但存素 ,则称集合A 是集合B的真子集.记作A B四、几个结论①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Φ A②空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Φ A (A ≠ Φ)③任何一个集合是它本身的子集,即 A A④对于集合A ,B ,C ,如果 A B,且B C ,则A C例3 设A={x,x 2,xy}, B={1,x,y},且A=B ,求实数x,y 的值.例4 已知集合 与集合 满足Q P , 求a 的取值组成的集合A 作业布置1.教材P.12 A 组 5 B 组2.2. 若A={x |-3≤x≤4}, B={x | 2m -1≤x≤m+1},当B A 时,求实数m 的取值范围.3.已知}06|{2=-+=x x x P },01|{=+=ax x Q {}{}AC B C A B A 求,8,4,2,0,5,3,2,1,,==⊆⊆1.1.3 集合的基本运算(1)观察集合A,B,C元素间的关系:(1) A={4,5,6,8}B={3,5,7,8} C={3,4,5,6,7,8}(2) A={x|x是有理数},B={x|x是无理数}, C={x|x是实数}一、并集一般地,由属于集合A或属于集合B的所有元素组成的集合叫做A与B的并集,记作读作即A∪B=例1. A={4,5,6,8},B={3,5,7,8},求A∪B.例2.设A={x|-1<x<2},B={x|1<x<3},求A∪B性质1A∪A = A∪φ = A∪B B∪A二、交集观察集合A,B,C元素间的关系:A={4,5,6,8}, B={3,5,7,8},C={5,8}一般地,由既属于集合A又属于集合B的元素组成的集合叫做A与B的交集。

集合的含义及表示方法

集合的含义及表示方法
在实际应用中,无序性使得集合可以更灵活地表示各种数据结构,如数组、列表等。
确定性
集合中的元素具有确定性,即每个元素是否属于某个集合是明确的。对于任意一 个元素,如果它属于某个集合,则它只属于该集合;如果不属于该集合,则它与 该集合没有关系。
确定性的性质使得集合可以准确地描述事物的分类和归属问题,是数学和计算机 科学中基本的概念之一。
集合的含义及表示方法
• 集合的基本概念 • 集合的运算 • 集合的性质 • 集合的应用
01
集合的基本概念
集合的定义
01 集合是由确定的、不同的元素所组成的总体 。
02
集合中的元素具有确定性,即每一个对象是 否属于某个集合是确定的。
03
集合中的元素具有互异性,即集合中不会有 重复的元素。
04
集合中的元素具有无序性,即集合中元素的 排列顺序不影响集合本身。
数据库系统
数据库系统是计算机科学中用来存储和管理大量数据的重要工具。集合理论在数据库设计 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例如关系数据库中的表可以看作是集合的表示。
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分类问题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需要对事物进行分类。集合可以用来表示不同的类别,帮助我们更好地组织 和理解事物。
决策制定
在决策制定过程中,我们经常需要考虑多个因素或条件。集合可以帮助我们表示这些因素或条件 ,并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从而做出更好的决策。
03
补集
补集是指全集中不属于某个集合的元素组成的集合。
补集的表示方法是在一个集合后面加上"′",例如:A′。
补集运算满足反演律,即A′=(全集−A)∪(全集−B)。
03
集合的性质
无序性
集合中的元素没有固定的顺序,即元素的位置不影响集合的性质。例如,集合A={1,2,3}和集合B={3,2,1}是同一个集合,因为 元素的无序性,集合A和集合B具有相同的性质。

(完整版)北师大版高中数学课本目录

(完整版)北师大版高中数学课本目录

必修1 第一章集合§1 集合的含义与表示§2 集合的基本关系§3 集合的基本运算3.1 交集与并集3.2 全集与补集第二章函数§1 生活中的变量关系§2 对函数的进一步认识2.1 函数概念2.2 函数的表示法2.3 映射§3 函数的单调性§4 二次函数性质的再研究4.1 二次函数的图像4.2 二次函数的性质§5 简单的幂函数课题学习个人所得税的计算第三章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1 正整数指数函数§2 指数扩充及其运算性质2.1 指数概念的扩充2.2 指数运算的性质§3指数函数3.1 指数函数的概念3.2 指数函数和的图像和性质3.3 指数函数的图像和性质§4 对数4.1 对数及其运算4.2 换底公式§5 对数函数5.1 对数函数的概念5.2 y=log2x的图像和性质5.3 对数函数的图像和性质§6 指数函数、幂函数、对数函数增长的比较第四章函数应用§1 函数与方程1.1 利用函数性质判定方程解的存在1.2 利用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2 实际问题的函数建模2.1 实际问题的函数刻画2.2 用函数模型解决实际问题2.3 函数建模案例必修2第一章立体几何初步§1 简单几何体 1.1 简单旋转体1.2 简单多面体§2 直观图§3 三视图3.1 简单组合体的三视图3.2 由三视图还原成实物图§4 空间图形的基本关系与公理4.1 空间图形基本关系的认识4.2 空间图形的公理§5 平行关系5.1 平型关系的判定5.2 平行关系的性质§6 垂直关系6.1 垂直关系的判定6.2 垂直关系的性质§7 简单几何体的面积和体积7.1 简单几何体的侧面积7.2 棱柱、棱锥、棱台和圆柱、圆锥、圆台的体积课题学习正方体截面的形状第二章解析几何初步§1 直线与直线的方程1.1 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1.2 直线的方程1.3 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1.4 两条直线的交点1.5 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距离公式§2 圆与圆的方程2.1 圆的标准方程2.2 圆的一般方程2.3 直线与圆、圆与圆的位置关系§3 空间直角坐标系3.1 空间直角坐标系的建立3.2 空间直角坐标系中点的坐标3.3 空间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必修3第一章统计§1 从普查到抽样§2 抽样方法2.1 简单随机抽样2.2 分层抽样与系统抽样§3 统计图表§4 数据的数字特征4.1 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极差、方差4.2 标准差§5 用样本估计总体5.1 估计总体的分布5.2 估计总体的数字特征§6 统计活动:结婚年龄的变化§7 相关性§8 最小二乘估计第二章算法初步§1 算法的基本思想 1.1 算法案例分析1.2 排序问题与算法的多样性§2 算法框图的基本结构及设计2.1 顺序结构与选择结构2.2变量与赋值2.3 循环结构§3 几种基本语句3.1 条件语句3.2 循环语句第三章概率§1 随机事件的概率 1.1 频率与概率1.2 生活中的概率§2 古典概型2.1 古典概型的特征和概率计算公式2.2 建立概率模型2.3 互斥事件§3 模拟方法—概率的应用必修4第一章三角函数§1 周期现象§2 角的概念的推广§3 弧度制§4 正弦函数和余弦函数的定义与诱导公式4.1 任意角的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定义4.2 单位圆与周期性4.3 单位圆与诱导公式§5 正弦函数的性质与图像5.1 从单位圆看正弦函数的性质5.2 正弦函数的图像5.3正弦函数的性质§6 余弦函数的性质与图像6.1正弦函数的图像6.2 正弦函数的性质§7 正切函数7.1 正切函数的定义7.2 正切函数的图像与性质7.2 正切函数的诱导公式§8 函数y=Asin 的图像§9 三角函数的简单应用第二章平面向量§1 从位移、速度、力到向量1.1 位移、速度、和力1.2 向量的概念§2 从位移的合成到向量的加法2.1 向量的加法2.2 向量的减法§3 从速度的倍数到数乘向量3.1 数乘向量3.2 平面向量基本定理§4 平面向量的坐标 4.1 平面向量的坐标表示4.2 平面向量线性运算的坐标表示4.3 向量平行的坐标表示§5 从力做的功到向量的数量积§6 平面向量数量积的坐标表示§7 向量应用举例7.1 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7.2 向量的应用举例第三章三角恒等变形§1 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2 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2.1 两角差的余弦函数2.2 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函数2.3 两角和与差的正切函数§3 二倍角的三角函数必修5第一章数列§1 数列1.1 数列的概念1.2 数列的函数特征§2 等差数列2.1 等差数列2.2 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3 等比数列3.1 等比数列3.2 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4 数列在日常经济生活中的应用第二章解三角形§1 正弦定理与余弦定理1.1 正弦定理 1.2 余弦定理§2 三角形中的几何计算§3 解三角形的实际应用举例第三章不等式§1 不等关系1.1 不等关系1.2 比较大小§2 一元二次不等式2.1 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2.2 一元二次不等式的应用§3 基本不等式3.1 基本不等式3.2 基本不等式与最大(小)值§4 简单线性规划4.1 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与平面区域4.2 简单线性规划4.3 简单线性规划的应用选修1-1第一章常用逻辑用语§1 命题§2 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2.1 充分条件2.2 必要条件2.3 充要条件§3 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3.1 全称量词与全称命题3.2 存在量词与特称命题3.3 全。

高中数学集合的概念人教必修一集合课件(1)

高中数学集合的概念人教必修一集合课件(1)

高中数学集合的概念人教必修一集合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一第二章《集合的概念》,具体包括:集合的定义、集合的表示方法、集合的分类、集合的运算等。

详细内容如下:1. 集合的定义及表示方法(第2.1节)2. 集合的分类及性质(第2.2节)3. 集合的运算(第2.3节)二、教学目标1. 理解集合的定义,掌握集合的表示方法,并能正确运用。

2. 掌握集合的分类及性质,理解集合间的关系。

3. 学会集合的运算,并能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集合的运算,特别是交集、并集、补集的运算。

2. 教学重点:集合的定义、表示方法及集合的运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集合课件。

2. 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以生活中常见的集合为例,如家庭成员、学习用品等,引导学生理解集合的概念。

2. 讲解集合的定义及表示方法,通过例题讲解,让学生掌握集合的表示方法。

3. 讲解集合的分类及性质,结合实际例子,让学生理解集合间的关系。

4. 讲解集合的运算,包括交集、并集、补集,通过例题和随堂练习,让学生掌握集合的运算方法。

六、板书设计1. 集合的定义2. 集合的表示方法3. 集合的分类及性质4. 集合的运算:交集、并集、补集5. 例题及解答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2)已知集合A={1,2,3,4,5},B={3,4,5,6,7},求A∩B、A∪B、A'。

2. 答案:(1)A={x|x=2k, k∈Z},B={x|x=3k, k∈Z}。

(2)A∩B={3,4,5},A∪B={1,2,3,4,5,6,7},A'={6,7}。

(3)正确。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讲解集合的定义、表示方法、分类及运算,让学生掌握了集合的基本概念。

课后反思如下:1. 加强学生对集合定义的理解,避免混淆集合与元素的概念。

2. 注重集合运算的讲解,通过例题和练习,让学生熟练掌握集合的运算方法。

1.1.1集合的含义及表示方法(2课时)解析

1.1.1集合的含义及表示方法(2课时)解析
集合的含义与表示
第一课时
集合论是德国数学家康托 尔在19世纪末创立的,现在已 成为现代数学的重要基础之一, 集合语言是现代数学的基本语 言,学好本章集合内容对今后 的数学学习具有奠基作用。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2——P5内容,并提炼新知识提纲。
一、集合的定义
我们把研究对象统称为元素 把一些元素组成的总体叫做集合
二、集合的三大特性
确定性:所研究对象必须是明确的 互异性:同一个集合内的任何两个元素都必
须是不相同的。 无序性:在一个集合中,不考虑元素之间的顺序
集合相等:两个集合中的元素相同。
三、集合与元素的关系
集合:大写字母A,B,C…表示 元素:小写字母a,b,c…表示
如果a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属于集
合A,记作 a A
(1){ 1,5 } , (3){ 2,4,6 } ,
(2){ x|x2+x-1=0 }, (4){ x∈N | 3<x<7 }
2、下列集合是同一集合吗?
(1){ 1,2} , { 2,1} (2) { (1,2)} , { (2,1)} (3){ y|y=x2 } , { x|y=x2 } , { (x,y)|y=x2 } .
如果a不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不属于集
a A 合A,记作
四、常用的数集及其符号:
▲全体非负整数的集合简称非负整数集 (自然数集),记作 N ▲非负整数集内排除0的集称为正整数集,记 作 N*或N+ ▲全体整数的集合简称整数集,记作 Z ▲全体有理数的集合简称有理数集,记作 Q
▲全体实数的集合简称实数集,记作 R
练习1:判断下列语句的对错
(1)大于3小于11的偶数能够组成集合 对
(2)“咱班的帅哥”可以构成集合

集合的含义与表示好的

集合的含义与表示好的

讨论2:集合{a,b,c,d}与{b,c,d,a}是同一 个集合吗?
三、元素与集合的关系
思考1:设集合A表示“1~20以内的所有质数”,那 么3,4,5,6这四个元素哪些在集合A中?哪些不在集合A 中? 思考2:对于一个给定的集合A,那么某元素a与集合A 有哪几种可能关系?
如果元素 a 是集合 A 的元素,就说 a 属于集合 A ,记作 a A
A ,记作 a A
如果元素 a 不是集合 A 的元素,就说
a 不属于集合
四、重要数集
N:自然数集(含0)即非负整数集
N+或N*: 正整数集(不含0)
Z:整数集
Q:有理数集
R:实数集
五、集合的表示方法
问题提出:
用自然语言描述一个集合往往是不简明的,如“在 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以原点为圆心,2 为半径的圆周上的 点”组成的集合,那么,我们可以用什么方式表示集合 呢?
⑵无限集:含有无限个元素的集合.
⑶空 集: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
记作 .
课堂小结
1.集合的含义; 2.集合元素的性质:确定性,互 异性,无序性; 3.元素和集合的关系:属于,不属于 4.数集及有关记法; 5. 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描述法、 Venn图 6. 集合的分类:有限集、无限集、空 集
在花括号内先写上表示这个集合元素的一般符号及取值范围, 再画一条竖线,在竖线后写出这个集合中元素所具有的共同 特征。即{x|P(x)}
2、描述法
就是用确定的条件表示某些对象是否属于 这个集合的方法。其一般形式为:
{ x I | p(x) } X为该集合的 代表元素 p(x)表示该集 合中的元素x 所具有的性 质
第一课时
集合的含义与表示

集合的概念及运算

集合的概念及运算

集合的表示
集合的关系
子集、相等、真子集; 空集、全集;
幂集、n元集、有限集;
集合的概念 ①子集
集合的表示
集合的关系
[子集(subset)]设A、B是任意两个集合,如果A的
每一个元素是B的元素,则称A为B的子集,
A包含于B, 或说B包含A, 记作AB,或BA。
或说
AB (x)(xAxB)
第二部分 集合论
集合
• 概念:属于、包含 、子集、空集、幂集 • 运算:交、并、补、差 等价关系
序偶:
·
• 有序二元组 • 笛卡尔积
关系
• • • • • 概念:定义域、值域 性质:(反) 自反性、(反) 对称性、传递性 运算:复合关系、逆关系、闭包 集合划分和覆盖 等价关系(RST)、相容关系(RS)、序 关系(RiST)
xAxB是重言式,即 xA xB 若A不是B的子集, 则记作AB AB (x)(xAxB)
集合的概念 ①子集
集合的表示
集合的关系
证明AB x(xAxB)成立 [证明]:根据定义 AB (x)(xAxB) 则 AB (x)(xAxB) (x)((xA)(xB)) (x)((xA)(xB))
集合的关系
1.AA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反自反性)
证明:
A A AA AA TF F.
2.若AB,则 BA (反对称性) 证明: (反证) 设BA, 则 AB AB AB AB BA BA BA BA 所以 AB BA A=B (=定义) 但是 AB AB AB AB (化简) 矛盾 (化简)
(0,10]
例2: 设An={xR|0x1/n},n=1,2,…,则 A1 A2 An =

集合的含义-高中数学知识点讲解

集合的含义-高中数学知识点讲解

集合的含义1.集合的含义【知识点的认识】1、集合的含义:集合是一定范围的,确定的,可以区别的事物,当作一个整体来看待,就叫做集合,简称集,其中各事物叫做集合的元素或简称元,是具有某种特定性质的事物的总体.2、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描述法、图示法.(1)列举法就是把集合中的每一个元素全部写出来;描述法指的就是用词汇或者用数学语言描述出集合中的元素;区间表示法就是用区间的形式来表示集合中的元素;图示法(数轴表示法,韦恩图法)用图的形式来描述表示出集合的每一个元素.(2)有限集常用列举法表示,而无限集常用描述法或区间表示法表示,抽象集常用图示法表示.(有限集就是集合中的元素个数是能够确定的.无限集是集合的元素个数无法精确.抽象集合就是只给出集合元素满足的性质,探讨集合中的元素属性,要求有较高的抽象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用描述法表示集合时,集合中元素的意义取决于它的“代表”元素的特征.【典型例题分析】题型一:判断能否构成集合典例 1:下列研究对象能否构成一个集合?如果能,采用适当的方式表示它.(1)小于 5 的自然数;(2)某班所有个子高的同学;(3)不等式 2x+1>7 的整数解.分析:根据集合元素的确定性,互异性进行判断即可.解答:(1)小于 5 的自然数为 0,1,2,3,4,元素确定,所以能构成集合.为{0,1,2,3,4}.(2)个子高的标准不确定,所以集合元素无法确定,所以不能构成集合.(3)由 2x+1>7 得x>3,因为x 为整数,集合元素确定,但集合元素个数为无限个,所以用描述法表示为{x|x>3,且x∈Z}.点评:本题主要考查集合的含义和表示,利用元素的确定性,互异性是判断元素能否构成集合的条件,比较基础.1/ 3典例 2:下列集合中表示同一集合的是()A.M={(3,2)}N={3,2}B.M={(x,y)|x+y=1}N={y|x+y=1}C.M={(4,5)}N={(5,4)}D.M={2,1}N={1,2}分析:利用集合的三个性质及其定义,对A、B、C、D 四个选项进行一一判断.解答:A、M={(3,2)},M 集合的元素表示点的集合,N={3,2},N 表示数集,故不是同一集合,故A 错误;B、M={(x,y)|x+y=1},M 集合的元素表示点的集合,N={y|x+y=1},N 表示直线x+y=1 的纵坐标,是数集,故不是同一集合,故B 错误;C、M={(4,5)} 集合M 的元素是点(4,5),N={(5,4)},集合N 的元素是点(5,4),故C 错误;D、M={2,1},N={1,2}根据集合的无序性,集合M,N 表示同一集合,故D 正确;故选D.点评:此题主要考查集合的定义及其判断,注意集合的三个性质: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此题是一道基础题.题型二:集合表示的含义典例 3:下面三个集合:A={x|y=x2+1},B={y|y=x2+1},C={(x,y)|y=x2+1},请说说它们各自代表的含义.分析:根据集合的代表元素,确定集合元素的性质,A 为数集,B 为数集,C 为点集.解答:A 是数集,是以函数的定义域构成集合,且A=R;B 是数集,是由函数的值域构成,且B={y|y≥1};C 为点集,是由抛物线y=x2+1 上的点构成.点评:本题的考点用描正确理解用描述法表示集合的含义,要通过代表元素的特点正确理解集合元素的构成.【解题方法点拨】研究一个集合,首先要看集合中的代表元素,然后再看元素的限制条件,当集合用描述法表示时,注意弄清楚其元素表示的意义是什么.2/ 32.函数的值【知识点的认识】函数不等同于方程,严格来说函数的值应该说成是函数的值域.函数的值域和定义域一样,都是常考点,也是易得分的点.其概念为在某一个定义域内因变量的取值范围.【解题方法点拨】求函数值域的方法比较多,常用的方法有一下几种:①基本不等式法:如当x>0 时,求 2x +8的最小值,有 2x +푥8푥≥ 2 2푥⋅8푥= 8;②转化法:如求|x﹣5|+|x﹣3|的最小值,那么可以看成是数轴上的点到x=5 和x=3 的距离之和,易知最小值为 2;③求导法:通过求导判断函数的单调性进而求出极值,再结合端点的值最后进行比较例题:求f(x)=lnx﹣x 在(0,+∞)的值域解:f′(x)=1푥― 1=1―푥푥∴易知函数在(0,1]单调递增,(1,+∞)单调递减∴最大值为:ln1﹣1=﹣1,无最小值;故值域为(﹣∞,﹣1)【命题方向】函数的值域如果是单独考的话,主要是在选择题填空题里面出现,这类题难度小,方法集中,希望同学们引起高度重视,而大题目前的趋势主要还是以恒成立的问题为主3/ 3。

集合的含义与表示知识点总结

集合的含义与表示知识点总结

集合的含义与表示知识点总结一、课标要求《课程标准》对本课内容的要求是:能够了解集合的含义,知道常用数集的表示方法,了解集合元素的三个性质,会用适当的方法表示集合.集合知识是整个高中学习的基础,使学生掌握和使用数学语言表述数学问题的基础.通过学习集合知识,可以使学生更好的理解数学中的集合语言,可以使学生逐步运用集合的观点和思想分析数学问题.二、本节知识要点(1)集合的含义与表示;(2)元素与集合之间的关系与表示;(3)集合元素的三个基本性质;(4)常用数集的表示;(5)集合的两种表示方法(列举法和描述法);(6)集合的分类.三、集合的含义与表示一般地,指定的某些对象的全体称为集合.集合中的每个对象叫做这个集合的元素.集合用大写字母来表示,集合的元素与小写字母来来表示.四、元素与集合之间的关系与表示a a元素与集合之间是从属关系:若元素在集合A中,就说元素属于集合A,记作;若元素不在集合A中,则称元素不属于集合A,记作.a∈a a Aa∉A要求会判断元素与集合之间的从属关系.五、集合元素的三个基本性质集合中的元素具有确定性、互异性和无序性.确定性给定一个集合,它的的元素必须是确定的.也就是说,给定一个集合,任何一个元素属于或不属于这个集合,也就确定了.互异性给定一个集合,它的元素是互不相同的.即同一个集合中的元素不能重复出现.在用列举法表示集合时,相同的元素算作集合的一个元素.无序性 集合中的元素是没有顺序的.如果构成两个集合的元素是相同的,那么就称这两个集合相等.六、常用数集的表示自然数集N ; 正整数集N +或N *; 整数集Z ; 有理数集Q ; 实数集R .七、集合的两种表示方法集合有两种常用表示方法,即列举法和描述法.此外还有韦恩图法(Venn 图法).列举法把集合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并用大括号“”括起来表示集合的方法叫做列举{}法.用列举法表示集合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元素之间必须用逗号隔开;(2)元素不能重复(即集合的元素要满足互异性);(3)元素之间无先后顺序(集合的元素具有无序性);(4)表示有规律的无限集时,必须把元素间的规律表示清楚后才可以使用省略号,如﹛1 , 2 , 3 , … ﹜;(5)注意与的表示是有区别的:表示的是一个元素,表示的是只有一个a {}a a {}a 元素的集合.二者具有从属关系,及.a a A ∈ 列举法常用来表示有限集或有规律的无限集.描述法定义 用集合所含元素的共同特征表示集合的方法叫做描述法.记作,(){}x P I x ∈其中为集合的代表元素,I 表示元素的取值范围,表示集合的元素所具有x x ()x P 的共同特征.第二定义 用确定的条件表示某些对象属于一个集合的方法,称为描述法.注意:“共同特征”或“确定的条件”可以说是方程,也可以是不等式(组)等.如集合,集合.{}0322=--=x x x A {}062<-=x x B 用描述法表示集合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写清集合中的代表元素,如实数或有序实数对,从而正确表示数集和点集;(2)用简洁准确的语言表示集合中元素的共同特征;(3)不能出现未被说明的字母,如集合中的未被说明,应正确表示{}n x Z x 2=∈n 为或;{}Z n n x Z x ∈=∈,2{}Z x n x x ∈=,2(4)元素的取值范围,从上、下文来看,如果是明确的,可以省略.如集合,也可以写作.{}02=+∈x x R x {}02=+x x x (5)出现多层描述时,应正确使用“或”、“且”、“非”等逻辑联结词;(6)所有描述的内容都要写在大括号内;(7)识别描述法表示的集合时,要看清代表元素,正确区分数集和点集.当集合所含元素较多或元素的共同特征不明显时,适合用描述法来表示集合.例1. 用两种方法表示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152y x y x 注意: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是有序实数对,所以在表示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时,要表示为点集的形式.解:解二元一次方程组得: ⎩⎨⎧=-=+152y x y x ⎩⎨⎧==12y x 用列举法表示为,用描述法表示为. (){}1,2()⎭⎬⎫⎩⎨⎧⎩⎨⎧==12,y x y x 提示:与表示的是两个不同的集合.(){}1,2(){}2,1例2. 指出集合与集合的区别.{}12-=x y x (){}12,-=x y y x 注意:区分数集和点集的关键在于代表元素.用描述法表示集合时记作,其(){}x P I x ∈中表示的就是代表元素,它可以是一个数字(数集),也可以是有序实数对(点x 集).解:集合表示的是一个数集,它表示函数解析式中自变量的{}12-=x y x 12-=x y 取值范围,所以R ;{}=-=12x y x 集合表示的是一个点集,它表示函数的图象上所有(){}12,-=x y y x 12-=x y 点的坐标.例3. 用合适的方法表示下列集合:(1)文房四宝;(2)2019年9月3日,新乡市平原示范区所辖乡镇;(3)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第二象限的点构成的集合.注意:在用描述法表示集合时,元素之间必须用逗号隔开,不要用错标点符号.点集的代表元素为有序实数对.解:(1);{}砚纸墨笔,,,(2);{}师寨镇桥北乡原武镇韩董庄乡祝楼乡,,,,(3).(){}0,0,><y x y x 且例4. 分别用列举法和描述法表示下列集合:(1)方程的所有实数根组成的集合;022=-x (2)由大于10小于15的所有整数组成的集合.注意:在用描述法表示集合时,代表元素的取值范围,如果从上、下文来看是明确的,可以省略.解:(1)列举法:;{}2,2-描述法:或.{}022=-∈x R x {}022=-x x (2)列举法:﹛11 , 12 , 13 , 14﹜;描述法:.{}1511<<∈x Z x 八、集合的分类集合按所含元素个数的多少可以分为有限集、无限集和空集含有有限个元素的集合叫做有限集.含无限个元素的集合叫做无限集. 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记作.∅ 如方程的实数根组成的集合就是一个空集,即012=+x {}012=+∈x R x .{}∅==+∈012x R x 九、重要结论:判断形如的方程的实数根的个数的方法是:02=++c bx ax (1)当时,方程可化为的形式:0=a 0=+c bx①当时,方程有唯一一个实数根; 0≠b bc x -=②当时,方程有无数个实数根;0,0==c b ③当时,方程没有实数根;0,0≠=c b (2)当时,原方程为关于的一元二次方程:0≠a x ①若,则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042>-=∆ac b ②若,则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此种情况下表示方程的实数042=-=∆ac b 根组成的集合时,集合只有一个元素);③若,则方程没有实数根.042<-=∆ac b 提示:在讨论集合元素的个数时,一定要注意分类讨论.例4. 已知集合.{}R a x ax R x A ∈=++∈=,0122(1)若A 中只有一个元素,求的值;a (2)若A 中至多有一个元素,求的取值范围.a 分析:先弄清楚集合A 的本质.集合A 是由方程的实数根组成的集0122=++x ax 合,该方程中含有参数,为含参方程.a (1)集合A 中只有一个元素,指的是方程只有一个实数根,该方0122=++x ax 程可以说一次方程,也可以是二次方程,注意分类讨论;()0=a ()0≠a (2)集合A 中至多有一个元素,指的是方程只有一个实数根或没0122=++x ax 有实数根.解:(1)当时,原方程可化为:,解之得:,集合,符合0=a 012=+x 21-=x ⎭⎬⎫⎩⎨⎧-=21A 题意;当时,∵只有一个实数根0≠a 0122=++x ax ∴,解之得:044=-=∆a 1=a 综上,当或时, A 中只有一个元素;0=a 1=a (2)当A 中只有一个元素时,由(1)可知:或;0=a 1=a 当A 中没有元素时,即方程没有实数根0122=++x ax ∴,解之得:044<-=∆a 1>a 综上,当或≥1时,A 中至多有一个元素.0=a a例5. 实数集A 满足条件:,若,则. A ∉1A a ∈A a∈-11(1)若,求A ; A ∈2(2)集合A 能否为单元素集合?若能,求出A ;若不能,请说明理由;(3)求证:. A a∈-11分析:本题重点考查集合元素的三个基本性质:确定性、互异性和无序性. (1)解:∵, ∴ A ∈212≠A ∈-=-1211∵ ∴ 11,1≠-∈-A ()A ∈=--21111∵ ∴ 121,21≠∈A A ∈=-22111∴﹛2 , , ﹜; =A 1-21(2)解:A 不能为单元素集合.理由如下:若A 为单元素集合,则有,整理得: aa -=11012=+-a a ∵ ()031412<-=⨯--=∆∴方程没有实数根012=+-a a ∴A 不能为单元素集合;(3)证明:若,则 A a ∈A a ∈-11∴. A aa a a ∈-=-=--1111111习题1. 已知集合.{{}0232=+-=x ax x A (1)若A 为空集,求的取值范围;a (2)若A 中只有一个元素,求的值;a (3)若A 中至多有一个元素,求的取值范围.a。

集合概念和表示方法义

集合概念和表示方法义

集合一.集合的概念:集合没有确切定义,是一个基本概念。

对其描述:某些具有共同属性的对象集在一起就成为一个集合。

符号表示为{},表示的意思为全体。

这些对象我们称之为元素。

集合通常用大括号{ }或大写的拉丁字母A,B,C…表示,集合的元素常用小写的拉丁字母来表示。

如a、b、c、p、q…… 例如A={1,3,a,c,a+b}注意:(1)集合是数学中原始的、不定义的概念,只作描述.(2)集合是一个“整体.(3)构成集合的对象必须是“确定的”且“不同”的例如:指出下列对象是否构成集合,如果是,指出该集合的元素。

(1)我国的直辖市;(2)五中高一(1)班全体学生;(3)较大的数(4)young 中的字母;(5)大于100的数;(6)小于0的正数。

【典例分析】:1.下列各组对象中,不能组成集合的是()A 所有的正六边形B《数学》必修1中的所有习题C 所有的数学容易题D 所有的有理数2.由下列对象组成的集体属于集合的是()(1)不超过π的正整数;(2)高一数学课本中所有的难题;(3)中国的大城市(4)平方后等于自身的数;(5)某校高一(2)班中考成绩在500分以上的学生.A.(1)(2)(3)B.(3)(4)(5)C.(1)(4)(5)D. (1)(2)(4)二.元素的特性a、确定性(有一个确定的衡量标准)b、互异性(集合里的元素都不一样)c、无序性(没有顺序)(确定性)例题1:下列各组对象能否构成一个集合(1)著名的数学家(2)某校2006年在校的所有高个子同学(3)不超过10的非负数(4)方程240x-=在实数范围内的解(5)2的近似值的全体例题2:下列各对象不能够成集合的是()A 某校大于50岁的教师B 某校30岁的教师C 某校的年轻教师D 某校的女教师(互异性)例题3:已知集合S 中的元素是a,b,c,其中a,b,c 为△ABC 的三边长,则△ABC 一定不是( )A. 锐角三角形B.直角三角形C.钝角三角形D.等腰三角形例题4:若-3∈{a-3,2a-1,a 2+4},求实数a 的值,并求此时的实数集。

集合的含义与表示教案

集合的含义与表示教案

集合的含义与表示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集合的含义和特点;2. 学会使用集合的表示方法;3. 能够运用集合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第一章:集合的概念1.1 集合的定义1.2 集合的元素1.3 集合的特点第二章:集合的表示方法2.1 列举法2.2 描述法2.3 图像法第三章:集合之间的关系3.1 子集的概念3.2 真子集与非真子集3.3 集合的相等第四章:集合的运算4.1 并集的定义及运算4.2 交集的定义及运算4.3 补集的定义及运算第五章:集合的实际应用5.1 集合在数学中的应用5.2 集合在生活中的应用5.3 集合在其他学科中的应用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系统地介绍集合的概念、特点、表示方法、关系和运算;2. 利用例题和练习题,让学生巩固集合的基本知识;3. 结合生活实例,让学生了解集合在实际中的应用。

教学步骤:第一章:集合的概念1.1 集合的定义1. 引入集合的概念,讲解集合的定义;2. 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集合的元素和特点。

1.2 集合的元素1. 讲解集合元素的特点;2. 分析集合元素的属性。

1.3 集合的特点1. 总结集合的特点;2. 通过练习题让学生巩固集合的特点。

第二章:集合的表示方法2.1 列举法1. 讲解列举法的概念和用法;2. 让学生通过练习题学会使用列举法表示集合。

2.2 描述法1. 讲解描述法的概念和用法;2. 让学生通过练习题学会使用描述法表示集合。

2.3 图像法1. 讲解图像法的概念和用法;2. 让学生通过练习题学会使用图像法表示集合。

第三章:集合之间的关系3.1 子集的概念1. 讲解子集的概念;2. 让学生通过练习题学会判断子集关系。

3.2 真子集与非真子集1. 讲解真子集与非真子集的概念;2. 让学生通过练习题学会判断真子集与非真子集关系。

3.3 集合的相等1. 讲解集合的相等概念;2. 让学生通过练习题学会判断集合的相等关系。

第四章:集合的运算4.1 并集的定义及运算1. 讲解并集的定义和运算方法;2. 让学生通过练习题学会计算并集。

高考数学复习《集合》知识点

高考数学复习《集合》知识点

集合考试内容:集合、子集、补集、交集、并集.逻辑联结词.四种命题.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 考试要求:(1)理解集合、子集、补集、交集、并集的概念;了解空集和全集的意义;了解属于、包含、相等关系的意义;掌握有关的术语和符号,并会用它们正确表示一些简单的集合. (2)理解逻辑联结词“或”、“且”、“非”的含义理解四种命题及其相互关系;掌握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及充要条件的意义.§01. 集合与简易逻辑 知识要点一、知识结构:本章知识主要分为集合、简单不等式的解法(集合化简)、简易逻辑三部分:二、知识回顾: (一) 集合1. 基本概念:集合、元素;有限集、无限集;空集、全集;符号的使用.2. 集合的表示法:列举法、描述法、图形表示法. 集合元素的特征: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集合的性质:①任何一个集合是它本身的子集,记为A A ⊆; ②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记为A ⊆φ; ③空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如果B A ⊆,同时A B ⊆,那么A = B. 如果C A C B B A ⊆⊆⊆,那么,.[注]:①Z = {整数}(√) Z ={全体整数} (×)②已知集合S 中A 的补集是一个有限集,则集合A 也是有限集.(×)(例:S=N ; A=+N ,则C s A= {0}) ③ 空集的补集是全集.④若集合A =集合B ,则C B A = ∅, C A B = ∅ C S (C A B )= D ( 注 :C A B = ∅). 3. ①{(x ,y )|xy =0,x ∈R ,y ∈R }坐标轴上的点集.②{(x ,y )|xy <0,x ∈R ,y ∈R}二、四象限的点集.③{(x ,y )|xy >0,x ∈R ,y ∈R } 一、三象限的点集. [注]:①对方程组解的集合应是点集. 例: ⎩⎨⎧=-=+1323y x y x 解的集合{(2,1)}.②点集与数集的交集是φ. (例:A ={(x ,y )| y =x +1} B={y |y =x 2+1} 则A ∩B =∅) 4. ①n 个元素的子集有2n个. ②n 个元素的真子集有2n-1个. ③n 个元素的非空真子集有2n-2个.5. ⑴①一个命题的否命题为真,它的逆命题一定为真. 否命题⇔逆命题. ②一个命题为真,则它的逆否命题一定为真. 原命题⇔逆否命题. 例:①若325≠≠≠+b a b a 或,则应是真命题.解:逆否:a = 2且 b = 3,则a+b = 5,成立,所以此命题为真. ②且21≠≠y x 3≠+y . 解:逆否:x + y =3x = 1或y = 2.21≠≠∴y x 且3≠+y x ,故3≠+y x 是21≠≠y x 且的既不是充分,又不是必要条件.⑵小范围推出大范围;大范围推不出小范围. 3. 例:若255 x x x 或,⇒. 4. 集合运算:交、并、补.{|,}{|}{,}A B x x A x B A B x x A x B A x U x A ⇔∈∈⇔∈∈⇔∈∉U 交:且并:或补:且C 5. 主要性质和运算律 (1) 包含关系:,,,,,;,;,.U A A A A U A U A B B C A C A B A A B B A B A A B B ⊆Φ⊆⊆⊆⊆⊆⇒⊆⊆⊆⊇⊇C(2) 等价关系:U A B A B A A B B AB U ⊆⇔=⇔=⇔=C (3) 集合的运算律:交换律:.;A B B A A B B A ==结合律:)()();()(C B A C B A C B A C B A == 分配律:.)()()();()()(C A B A C B A C A B A C B A == 0-1律:,,,A A A U A A U A U Φ=ΦΦ===等幂律:.,A A A A A A ==求补律:A ∩C U A =φ A ∪C U A =U C U U =φ C U φ=U反演律:C U (A ∩B)= (C U A )∪(C U B ) C U (A ∪B)= (C U A )∩(C U B )6. 有限集的元素个数定义:有限集A 的元素的个数叫做集合A 的基数,记为card( A)规定 card(φ) =0.基本公式:(1)()()()()(2)()()()()()()()()card A B card A card B card A B card A B C card A card B card C card A B card B C card C A card A B C =+-=++---+(3) card ( U A )= card(U)- card(A)(二)含绝对值不等式、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及延伸 1.整式不等式的解法 根轴法(零点分段法)①将不等式化为a 0(x-x 1)(x-x 2)…(x-x m )>0(<0)形式,并将各因式x 的系数化“+”;(为了统一方便)②求根,并在数轴上表示出来;③由右上方穿线,经过数轴上表示各根的点(为什么?);④若不等式(x 的系数化“+”后)是“>0”,则找“线”在x 轴上方的区间;若不等式是“<0”,则找“线”在x 轴下方的区间.x(自右向左正负相间) 则不等式)0)(0(0022110><>++++--a a x a xa x a n n n n的解可以根据各区间的符号确定.特例① 一元一次不等式ax>b 解的讨论;2原命题若p 则q 否命题若┐p 则┐q 逆命题若q 则p逆否命题若┐q 则┐p 互为逆否互逆否互为逆否互互逆否互2.分式不等式的解法 (1)标准化:移项通分化为)()(x g x f >0(或)()(x g x f <0);)()(x g x f ≥0(或)()(x g x f ≤0)的形式, (2)转化为整式不等式(组)⎩⎨⎧≠≥⇔≥>⇔>0)(0)()(0)()(;0)()(0)()(x g x g x f x g x f x g x f x g x f3.含绝对值不等式的解法(1)公式法:c b ax <+,与)0(>>+c c b ax 型的不等式的解法.(2)定义法:用“零点分区间法”分类讨论.(3)几何法:根据绝对值的几何意义用数形结合思想方法解题. 4.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分布一元二次方程ax 2+bx+c=0(a ≠0) (1)根的“零分布”:根据判别式和韦达定理分析列式解之. (2)根的“非零分布”:作二次函数图象,用数形结合思想分析列式解之. (三)简易逻辑1、命题的定义:可以判断真假的语句叫做命题。

人教版高中数学目录(详细)

人教版高中数学目录(详细)

§1数列的概念和表示
必 修
第二 章
数列
§2等差数列 §3等差数列前n项和
§4等比数列
12

§5等比数列前n项和
§1不等关系与不等式
§2一元二次不等式
第三 章
不等式
及其解法 §3一元二次不等式 (组)与简单线性规

一元二次不等式(组)与平面区域 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
16
§4基本不等式
命题
§1命题及其关系
向量加法运算及其几何意义 向量减法运算及其几何意义
第二 章
平面向量
12


§2平面向量的线性运


向量数乘运算及其几何意义
第二 章
平面向量
§3平面向量的基本定 理
及坐标表示
平面向量基本定理 平面向量的正交分解及坐标表示
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
12
平面向量共线坐标表示
§4平面向量的数量积
平面向量数量积的物理背景及意义 平面向量数量积的坐标表示、模、夹
§3离散型随机变量
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均值
的均值与方差
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方差
§4正态分布 §1回归分析的基本思
第三 章
统计案例
想 §2独及立其性初检步验应的用基本
思想及其初步应用
§1合情推理与演绎推
合情推理
第二 章

推理与证明 §2直接证明与间接证 明
演绎推理 综合法与分析法
反证法
§3数学归纳法
§1数系的扩充和
数系的扩充和复数的概念
第三 章
数系的扩充 与复数的引入
复数的概念
§2复数代数形式的 四则运算
复数的几何意义 复数代数形式的加减运算及其几何意

集合的概念及运算

集合的概念及运算

集合的概念及运算【知识要点】一、集合的含义及表示1、元素与集合:一般地,我们把研究对象称为元素,把一些元素组成的总体叫做集合。

2、集合及其表示:用大括号或大写字母表示。

3、常见数集:N 、N *、Z 、Q 、R ,奇数集{}Z n n x x ∈+=,12,或{}Z n n x x ∈=,1-2,偶数集{}Z n n x x ∈=,24、元素及其表示:集合中的每个对象叫做这个集合的元素,通常用小写字母表示。

5、集合中元素的三个特性: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6、集合的表示方法:(1)列举法:把集合中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的方法,其基本形式是{}n x x x x ⋅⋅⋅,,,321(2)描述法:用确定的条件表示某些对象是否属于这个集合的方法,其基本形式是()}(x p x 。

(3)图示法:划一条封闭的曲线,用它的内部表示一个集合。

(4)区间表示法。

【例题1—1】 下列命题正确的有( )①很小的实数可以构成集合; ②集合{}12-=x y y 与集合(){}12-=x y y x ,是同一个集合 ③5.021-46231,,,,这些数组成的集合有5个元素; ④集合(){}R y x xy y x ∈≤,,,0是指第二象限和第四象限的点集。

A 、0个B 、1个C 、2个D 、3个【例题1—2】 已知{}{},则,若,,,,,B A y x B y x xy x A ==-=0( )A 、⎩⎨⎧==11y xB 、⎩⎨⎧=-=11y xC 、⎩⎨⎧-==11y xD 、⎩⎨⎧-=-=11y x 二、子集及其性质1、子集:一般地,对于两个集合A ,B ,如果集合A 的每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 中的元素,则集合A 是集合B 的子集,记作()A B B A ⊇⊆,读作A 包含于B (B 包含A );A 不是B 的子集记作 ,读作A 不包含于B (B 不包含A )。

2、真子集:对于集合A 与B ,如果B A ⊆,并且B A ≠,则集合A 是集合B 的真子集,记作B A ≠⊂(A B ≠⊃),读作A 真包含于B (B 不真包含A )。

北师大版高中数学必修1-知识点总结

北师大版高中数学必修1-知识点总结

北师大版高中数学必修1-知识点总结高中数学必修1知识点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 【1.1.1】集合的含义与表示(1)集合的概念把某些特定的对象集在一起就叫做集合. (2)常用数集及其记法N 表示自然数集,N *或N +表示正整数集,Z 表示整数集,Q 表示有理数集,R 表示实数集.(3)集合与元素间的关系对象a 与集合M 的关系是a M ∈,或者a M ∉,两者必居其一. (4)集合的表示法①自然语言法:用文字叙述的形式来描述集合.②列举法:把集合中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写在大括号内表示集合. ③描述法:{x |x 具有的性质},其中x 为集合的代表元素. ④图示法:用数轴或韦恩图来表示集合. (5)集合的分类①含有有限个元素的集合叫做有限集.②含有无限个元素的集合叫做无限集.③不含有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1.1.2】集合间的基本关系(6)子集、真子集、集合相等(7)已知集合A 有(1)n n ≥个元素,则它有2n 个子集,它有21n -个真子集,它有21n -个非空子集,它有22n -非空真子集.【1.1.3】集合的基本运算(8)交集、并集、补集B{|x xx∈A A=∅=∅B A⊆A B B⊆B{|x xx∈A A=A∅=B A⊇B B⊇⑼集合的运算律:交换律:.;ABBAABBA==结合律:)()();()(CBACBACBACBA==分配律:)()()();()()(CABACBACABACBA==0-1律:,,,A A A U A A U A UΦ=ΦΦ===等幂律:.,A A A A A A ==求补律:A ∩ A ∪=U 反演律:(A ∩B)=(A)∪(B)(A ∪B)=(A)∩(B)第二章函数§1函数的概念及其表示一、映射1.映射:设A 、B 是两个集合,如果按照某种对应关系f ,对于集合A 中的 元素,在集合B 中都有 元素和它对应,这样的对应叫做 到 的映射,记作 .2.象与原象:如果f :A →B 是一个A 到B 的映射,那么和A 中的元素a 对应的 叫做象, 叫做原象。

集合的定义及其表示知识点总结及练习

集合的定义及其表示知识点总结及练习

集合的定义及其表示知识点总结及练习(总6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集合的含义及其表示学习目标:1.通过实例了解集合的含义,理解元素与集合之间的关系;并记住几种常见数集的表示;2.理解并掌握用列举法和描述法表示集合的方法,理解集合相等的概念;3.了解集合的分类.重点难点:元素与集合之间的关系和集合的表示方法.授课内容:一、知识要点1.集合的含义:一定范围内某些确定的、不同的对象的全体构成一个集合.集合中的每一个对象称为集合的元素.(1)元素与集合的关系a∈;若a是集合A的元素,记作Ab∉.若b不是集合A的元素,记作A(2)集合中的元素必须满足:确定性、互异性与无序性.确定性:设A是一个给定的集合,x是某一个具体对象,则或者是A的元素,或者不是A 的元素,两种情况必有一种且只有一种成立.互异性:一个给定集合中的元素,指属于这个集合的互不相同的个体(对象),因此,同一集合中不应重复出现同一元素.无序性:集合中不同的元素之间没有地位差异,集合不同于元素的排列顺序无关.(3)常用数集及其记法:自然数集,记作 N;;正整数集,记作 N*或N+整数集,记作Z;有理数集,记作 Q;实数集,记作 R.2.集合的表示方法:表示一个集合可用列举法、描述法或图示法.列举法:把集合中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写在大括号内;描述法:把集合中的元素的公共属性描述出来,写在大括号{ }内即:{x∣p(x)}.图示法:用一条封闭曲线的内部(或数轴)表示一集合的方法.包括:维恩图和数轴法3.集合的分类:根据元素个数的多少可分为:有限集合、无限集;特别地,我们把不含有任何元素的集合叫空集,记作.相等集合:.二、典型例题知识点1:集合的含义1.判断下列每组对象能否构成一个集合(1)所有3的倍数(2)很大的数的全体(3)中国的直辖市(4)young中的字母(5)平面上到点O的距离等于5的点的全体(6)所有的偶数(7)所有直角三角形(8)满足3x-2>x+3的全体实数(9)方程210x x++=的实数解(10)π的近似值(11)世界上最高的山峰(12)高一数学课本中的难题2.用符合“∈”或“?”填空(1)设A为所有亚洲国家组成的集合,则:中国 A;美国 A;印度 A;英国 A.(2)0_______N* π________R 227_______Q cos300_______Z(3)集合A 中的元素由∈Z,b ∈Z)组成,判断下列元素与集合A 的关系.○10 23知识点2:集合中元素的性质3.若方程x 2-5x +6=0和方程x 2-x -2=0的解为元素的集合为M ,则M 中元素的个数为 .4.由2,2,4a a -组成一个集合A ,A 中含有3个元素,则a 的取值可以是 .5.只有三个元素的集合1,a ,b a ,也可表示为0,a 2,a+b ,求a 2005+ b 2006的值.6.不包含-1,0,1的实数集A 满足条件a ∈A ,则11a a+-∈A ,如果2∈A,求A 中的元素.7.定义集合运算:},),({B y A x y x xy z z B A ∈∈+==Θ,设集合}3,2{},1,0{==B A ,求集合B A Θ.8.关于x 的方程20(0)ax bx c a ++=≠,当,,a b c 分别满足什么条件时,解集为空集、含一个元素、含两个元素.知识点3:集合的表示9.用列举法表示下列集合:(1)中国国旗的颜色的集合;(2)单词mathematics 中的字母的集合;(3)自然数中不大于10的质数的集合;(4)同时满足240121x x x +>⎧⎨+≥-⎩的整数解的集合;(5)由||||(,)a b a b R a b+∈所确定的实数集合; (6){(x,y)|3x+2y=16,x ∈N ,y ∈N }.10.用描述法表示下列集合:(1)所有被3整除的整数的集合;(2)使y =有意义的x 的集合; (3)方程x 2+x+1=0所有实数解的集合;(4)抛物线y=-x 2+3x-6上所有点的集合;11.下列语句中,正确的是 (填序号).(1)0与{0}表示同一个集合;(2)由1,2,3组成的集合可表示为{1,2,3}或{3,1,2};(3)方程0)2()1(22=--x x 的所有解的集合可表示为{1,1,2,2}(4)集合}54{<<x x 可以用列举法表示.12.下列集合中表示同一集合的是` (填序号).(1)M ={3,2},N ={2,3} (2)M ={(3,2)},N ={(2,3)}(3)M ={(,)1},{(,)1}x y x y N y x x y +==+= (4) M ={1,2},N ={(1,2)}13.下列可以作为方程组⎩⎨⎧-=-=+13y x y x 的解集的是 (填序号).(1){1,2},x y == (2){1,2}(3){(1,2)} (4){(,)12}(5){(,)12}x y x y x y x y ====且或 (6)}0)2()1(),{(22=-+-y x y x14.设元素为正整数的集合A 满足“若x A ∈,则10x A -∈”.(1)试写出只有一个元素的集合A ;(2)试写出只有两个元素的集合A ;(3)这样的集合A 至多有多少个元素;(4)满足条件的集合A 共有多少个.三、课堂练习1.下面有四个命题:①集合N 中最小的数是1;②若-a 不属于N ,则a 属于N ;③若a ∈N ,b ∈N ,则a +b 的最小值为2;④x 2+1=2x 的解集可以表示为{1,1}.其中正确命题的个数为________.2.集合A ={x 2,3x +2,5y 3-x},B ={周长等于20 cm 的三角形},C ={x | x -3<2,x ∈R},D ={(x ,y)|y =x 2-x -1},其中用描述法表示集合的有________.3.已知集合A 中含有三个元素2,4,6,且当a ∈A 时,有6-a ∈A ,那么a 为________.4.设P 、Q 是两个非空集合,定义P*Q ={ab|a ∈P ,b ∈Q},若P ={0,1,2},Q ={1,2,3},则P*Q 中元素的个数是________.5.已知集合M ={x|x =7n +1,n ∈N},则2010________M ,2011________M . (填∈或?).6.已知x ,y 为非零实数,则集合M ={m|m =x |x|+y |y|+xy |xy|}为________. 7.已知集合A ={(x ,y)|y =2x +1},B ={(x ,y)|y =x +3},若a ∈A ,a ∈B ,则a 的值为________.8.已知集合A ={0,2,3},定义集合运算A ※A ={x|x =a +b ,a ∈A ,b ∈A},则A ※A =________.9.由下列对象组成的集体属于集合的是________.①不超过π的正整数;②高一数学课本中所有的难题;③中国的大城市;④平方后等于自身的数;⑤某校高一(2)班中考成绩在500分以上的学生.10.用符号“∈”或“?””填空(1)0________N ,5________N ,16________N ;(2)-12________Q ,π________Q; (3) 2-3+2+3________{x|x =a +6b ,a ∈Q ,b ∈Q}.11.方程组⎩⎪⎨⎪⎧ x +y =3x -y =1的解集用集合表示为__________.12.集合{1,3,5,7,9}用描述法表示是____________.13.用适当的方法表示下列集合,并指出它是有限集还是无限集.(1)由所有小于10的既是奇数又是质数的自然数组成的集合;(2)由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所有第三象限内的点组成的集合;(3)由方程x 2+x +1=0的实数根组成的集合;(4)由所有周长等于10 cm 的三角形组成的集合.14.已知集合A={x|126-x∈N,x∈N},试用列举法表示集合A.15.已知集合A={a-3,2a-1,a2+1},a∈R.(1)若-3∈A,求实数a的值;(2)当a为何值时,集合A的表示不正确.。

「集合的概念与表示方法」

「集合的概念与表示方法」

⑺{x∈R|x2+5x-14=0}.⑻{(x,y)}|x∈N,且1≤x<4,y-2x=0}.⑼{(x,y)|x+y=6,x∈N,y∈N}.⒉描述法:用集合所含元素的共同特征表示集合的方法,称为描述法。

方法:在花括号内先写上表示这个集合元素的一般符号及取值(或变化)范围,再画一条竖线,在竖线后写出这个集合中元素所具有的共同特征。

一般格式:{}()∈其中x代表元素,A是集合,P是集合A的一个特征性质。

.x A p x如:{x|x-3>2},{(x,y)|y=x2+1},{x|直角三角形},…;说明:①描述法表示集合时,应特别注意集合的代表元素,如2=-与2{(,)|1}x y y x=-不同.y y x{|1}②只要不引起误解,集合的代表元素也可省略,例如{|1}=∈.x x>,{|3,}x x k k Z③集合的{ }已包含“所有”的意思,例如:{整数},即代表整数集Z,所以不必写{全体整数}.下列写法{实数集},{R}也是错误的.例2用描述法表示下列集合:⑴方程2x+y=5的解集. ⑵小于10的所有非负整数的集合.⑶方程ax+by=0(ab≠0)的解. ⑷大于3的全体偶数组成的集合.⑸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第Ⅱ、Ⅲ象限点的集合.⑹方程组错误!的解的集合. ⑺{1,3,5,7,…}.说明:列举法与描述法各有优点,应该根据具体问题确定采用哪种表示法,要注意, 一般集合中元素较多或有无限个元素时,不宜采用列举法。

变式练习用描述法表示下列集合:①x轴上所有点的集合.②非负偶数.③能被3整除的整数..3、veen(韦恩)图集合的表示除了上述两种方法以外,还有韦恩图法,即画一条封闭的曲线,用它的内部来表示一个集合,如下图所示:1、集合论是德国著名数学家康托尔于19世纪末创立的. 1874年康托尔提出“集合”的概念:把若干确定的有区别的(不论是具体的或抽象的)事物合并起来,看作一个整体,就称为一个集合,其中各事物称为该集合的元素. 人们把康托尔于1873年12月7日给戴德金的信中最早提出集合论思想的那一天定为集合论诞生日.2、所谓质数或称素数,就是一个正整数,除了本身和 1 以外并没有任何其他因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定 义 {x| a≤x≤b} {x| a<x<b} {x| a≤x<b} {x| a<x≤b} 符 号 名 称 数轴表示 a a a b x b x b x
[a, b] (a, b) [a, b) (a, b]
闭区间 开区间
左闭右开区间 左开右闭区间
a
b x
常用的描述法
(需背诵)
Ex2.集合的表示方法: 1.符号语言:
Ex2.集合的表示方法: 1.符号语言:
(1).单字母法: (2).列举法:
把集合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 并用花括号“{ }”括起来表示集合的方法
①有限集: 课本 P:3 例1 ②无限集: 自然数集 N ={0,1,2,3,4,„ } 整数集 Z ={„ -2,- 1,0,1,2,„ } ③ φ 与{φ}
区间
[a,b] (a,b) [a,b)
数轴
{x| a<x≤b }
R {x| x≥a } {x| x>a } {x| x≤b }
(a,b]
(−∞ ,+∞) [a,+∞) (a,+∞) (−∞ , b]
0
x
{x| x<b }
(−∞ , b)
Ex2.集合的表示方法: 1.符号语言: 区间 2.图象语言: 线性规划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2.按照元素的属性分类
四、集合的表示方法:
文字语言
符号语言
文字 语言
符号 语言
图象 语言
图象语言
三大语言的互译 是学好数学的基本功
四、集合的表示方法:
文字语言
单字母法 符号语言 描述法
列举法 图象语言 区间 线性规划 韦恩图
Ex2.集合的表示方法: 1.符号语言:
(1).单字母法: 通常用一个大写的拉丁字母表示集合 常用集合的记法: (需背诵) ①自然数集:N ②正整数集:N* 或 N+ ③整数集:Z 详参课本 P:3 ④有理数集:Q ⑤实数集:R ⑥复数集:C ⑦空集:φ ⑧全集:U
韦恩图
定 义 符 号 名 称 数轴表示 a a a a b x b x b x b x
{x| a≤x≤b}
{x| a<x<b} {x| a≤x<b} {x| a<x≤b}
[a, b] (a, b) [a, b) (a, b]
闭区间 开区间
左闭右开区间
左开右闭区间
集合
{x| a≤x≤b} {x| a<x<b } {x| a≤x<b }
什么叫集合? 哪怎样判定某个东东是否为集合? 课本上给出的只是一种描述,并不是严格的定义
——判定某个东东是否为集合的标尺 二、集合的性质:
1.无序性 2.互异性 3.确定性
详参课本 P:2~3
Ex1.集合的性质:
(1).{1,2,3}与{3,2,1}是两个不同的集合吗? 答:不是. 虽然研究的是无序集,但尽量按有序集处理 (2).方程 x2-2x+1=0的解集是【C】 A. x1=x2=1 B.{1,1} C. {1} D.{x=1}
韦恩图 (2).线性规划:课本 P:21 函数 y =|x|的图象 不等式 y ≥|x| 表示的区域 例5
作业:
课本P:12 A组 Ex3 Ex4
注:①拴绳子 ②打通作 ③甲乙本
预习:
元素与集合,集合与集合的关系
换个“高大上”的名称:元素与集合
高中数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数数关系: 代数
确定关系
数形关系:解析几何 形形关系:立体几何
函数 方程 不等式 解析式
关系
随机关系
概率与统计
一、元素与集合的含义:
1.元素: 一般的,把研究对象称为元素 2.集合: 一般的,把一些元素组成的总体叫做集合
为何起名为“集合”? 顾名思义,“集合”是拟人化的名称 前一阶段同学们的军训,教官喊:“集合”„„ “集合”,来源是日本 早期,我国学习的西方数学 是从日本传过来的二手货„„
(3).{咱们班的帅哥美女}是集合吗? 答:不是. 中学研究的集合是确定集,而非模糊集 (4). 课本 P:3 思考
一、元素与集合的含义: 二、集合的性质:
1.无序性 2.互异性 3.确定性
三、集合的分类:
1.按照元素的个数分类 有限集: 空集 φ, 单元集 无限集: 数 集: 区间 点 集: 线性规划 其他集: 韦恩图
Ex2.集合的表示方法: 1.符号语言:
(1).单字母法: (2).列举法: (3).描述法:
{元素|元素所具有的属性}
注:在不引起混淆的前提下,可省略成 {元素所具有的属性} 将 课本 P:17 区间定义中„„中的集合 “翻译”成文字语言
将 课本 P:17 区间定义中„„中的集合 “翻译”成文字语言
(1).单字母法: (2).列举法: (3).描述法:{元素|元素所以具有的性质}
(2013年江西)若集合A={x∈R|ax2+ax+1=0}其中 只有一个元素,则 a = 【A】
A.4 课本 P:5 B.2 练习2 C.0 D.0或4
Ex2.集合的表示方法: 1.符号语言: 区间: 参课本 P:17 2.图象语言: 线性规划
§2 集合的含义、性质、分类及表示方法
一、元素与集合的含义: 二、集合的性质:
1.无序性 2.互异性 3.确定性
三、集合的分类:
1.按照元素的个数分类 2.按照元素的属性分类
四、集合的表示方法:
文字语言
符号语言
图象语言
高中数学的第一课,为何是学习元素与集合?
既然要研究关系,当然少不了研究的对象及团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