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八年级语文下册《天净沙·秋思》学案设计 苏教版

合集下载

《天净沙·秋思》教案设计

《天净沙·秋思》教案设计

《天净沙·秋思》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天净沙·秋思》。

(2)理解《天净沙·秋思》的背景、作者生平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3)分析《天净沙·秋思》的艺术特色,如韵律、意象、修辞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天净沙·秋思》。

(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2)学会在生活中发现美好,激发对古典诗词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熟练朗读和背诵《天净沙·秋思》。

(2)理解《天净沙·秋思》的意境和主题。

2. 教学难点:(1)分析《天净沙·秋思》的艺术特色。

(2)联系作者生平及创作背景,深入解读诗歌。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马致远及其创作背景。

(2)提问:同学们对秋天的印象是什么?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天净沙·秋思》,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歌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天净沙·秋思》的艺术特色。

4. 情感体验:(1)让学生发挥想象,描绘诗歌中的画面。

(2)分享自己的感悟,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

5. 拓展延伸:(1)让学生搜集其他描写秋天的诗词,进行比较阅读。

(2)邀请家长参与,举办家庭诗词朗诵会。

四、课后作业:1. 背诵《天净沙·秋思》。

2. 写一篇关于《天净沙·秋思》的读后感。

3. 完成练习题:(1)选出下列诗句中韵律错误的一项:()A. 枯藤老树昏鸦B. 小桥流水人家C. 古道西风瘦马D. 断肠人在天涯A. 枯藤B. 昏鸦C. 瘦马D. 天涯五、教学评价:1. 学生朗读、背诵情况的评价。

2. 学生对诗歌内容、意境的理解程度。

《天净沙秋思》教案

《天净沙秋思》教案

《天净沙·秋思》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天净沙·秋思》。

(2)理解并掌握诗词中的关键词语和意象。

(3)分析并领会作者的情感表达和艺术特色。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词内容。

(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3)引导学生关注人生、关注自然,培养人文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朗读和背诵《天净沙·秋思》。

(2)理解诗词的意象和作者的情感表达。

难点:(1)分析诗词的艺术特色。

(2)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天净沙·秋思》全文及其注释、译文。

2. 学生准备:预习《天净沙·秋思》,了解作者马致远及其创作背景。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作者马致远及其创作背景。

(2)引导学生关注诗词的题目《天净沙·秋思》,提问:“天净沙”是什么?“秋思”表达了什么情感?2. 自主学习:(1)让学生朗读诗词,感受韵律美。

(2)让学生结合注释和译文,理解诗词内容。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诗词中的关键词语和意象。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情感体验:(1)引导学生深入体会作者的情感表达。

(2)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和体会。

5. 艺术鉴赏:(1)分析诗词的艺术特色,如韵律、对仗、意象等。

(2)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6. 课堂小结:五、课后作业:1. 背诵《天净沙·秋思》。

2. 写一篇关于《天净沙·秋思》的赏析文章。

3. 推荐一篇马致远的其他作品,进行自主学习。

六、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参与度、理解程度和反馈。

《天净沙·秋思》教案设计

《天净沙·秋思》教案设计

《天净沙·秋思》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天净沙·秋思》。

(2)理解并掌握诗歌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3)分析并欣赏诗歌中的意象和情感。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和背诵,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表达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和分享,提高学生的合作和表达能力。

(3)通过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情感,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热爱。

(2)培养学生对自然和人生的感悟和欣赏。

二、教学重点:1. 诗歌的朗读和背诵。

2. 诗歌中关键词语和句子的理解。

3. 诗歌中意象和情感的分析。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古代文化背景的理解。

2. 诗歌中意象和情感的深入分析。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诗歌的原文和翻译。

2. 教师准备相关的背景资料和图片。

3. 学生准备笔记本和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1)教师播放《天净沙·秋思》的朗读录音,让学生初步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情感。

(2)教师引导学生朗读诗歌,注意语音和语调的把握。

2. 诗歌内容理解(10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逐句理解诗歌的内容,解释关键词语的含义。

(2)学生分享对诗句的理解和感悟。

3. 意象分析(10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如“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等。

(2)学生分享对意象的感知和联想。

4. 情感分析(10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中的情感,如孤寂、凄凉等。

(2)学生分享对情感的感知和联想。

(2)学生背诵诗歌,并完成相关的作业。

六、教学延伸活动(10分钟)1.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天净沙·秋思》中所表达的情感与现代生活的关联,鼓励学生分享个人的感受和体验。

2. 创作练习:让学生尝试创作以“秋”为主题的短诗或画作,将他们对秋天的感悟用文字或色彩表达出来。

七、教学评价(10分钟)1. 课堂参与度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积极性,评估他们的参与度和合作能力。

初中语文《天净沙秋思》教案

初中语文《天净沙秋思》教案

初中语文《天净沙秋思》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天净沙秋思》。

(2)理解诗歌中的意象、意境和表达技巧。

(3)分析诗人的情感和创作背景。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分析等方法,深入理解诗歌内容。

(2)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高审美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2)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家庭观念。

二、教学重点1. 诗歌的意象和意境。

2. 诗人的情感和创作背景。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的一些生僻字词的理解。

2. 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四、教学准备1. 教师课件。

2. 诗歌全文及相关背景资料。

3. 朗读录音(可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展示《天净沙秋思》的风景画,引导学生欣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简要介绍诗人马致远及其创作背景。

2. 朗读诗歌教师示范朗读,学生跟随朗读,体会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3. 解析诗歌(1)分析诗歌的意象:如“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等,引导学生描绘出诗歌中的画面。

(2)探讨诗歌的意境:孤寂、凄凉、思乡等,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情感。

(3)解析诗人的情感:思念家乡、亲人,抒发漂泊异乡的愁绪。

4. 讨论交流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各组汇报交流成果。

5. 作业布置(1)背诵诗歌。

(2)写一篇关于《天净沙秋思》的感悟文章。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歌的意象、意境和诗人的情感。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欣赏、多品味古典诗歌,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

六、教学延伸1. 对比欣赏:展示其他描写秋思的诗歌,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杜甫的《月夜忆舍弟》等,引导学生欣赏不同诗人对秋思的描绘,提高学生的比较鉴赏能力。

2. 创作练习:以“秋思”为主题,让学生尝试自己创作一首小诗,鼓励学生发挥想象,锻炼学生的诗歌创作能力。

七、课程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讨论交流的表现等,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合作精神。

天净沙·秋思教案

天净沙·秋思教案

天净沙·秋思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天净沙·秋思》使学生了解晚唐诗的特点及其在历史文化中的地位;2.培养学生欣赏古典诗歌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3.锻炼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文学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天净沙·秋思》的课文理解和分析;2.欣赏《天净沙·秋思》的意境描写和诗情抒发。

【教学难点】1.《天净沙·秋思》的词意理解;2.《天净沙·秋思》的意境与诗情。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引入话题:天净沙是什么地方?2.欣赏《天净沙·秋思》的音乐曲目,让学生了解一下这首词的音乐。

二、指导阅读(10分钟)1.导入:师生一起读一读这首词,初步了解词中的人物、情景。

2.鼓励学生提问:词中的人物有什么感受?他为什么对景物和事物产生了情感?3.解读词义:解释“净沙”、“秋思”等词语的意义。

三、诗意解读(15分钟)1.学生自由朗读整首词,并思考如何把握歌词的意境;2.学生分成小组,相互讨论理解的结果;3.学生代表小组发言,表达自己的理解。

四、欣赏词曲(10分钟)1.播放唐嫣演唱的《天净沙·秋思》,学生欣赏音乐的同时,聆听歌曲的意境。

2.师生共同发现音乐中与词曲一致的地方。

五、课文分析(15分钟)1.师生分析词曲结构和语言特点;2.探讨词曲的情感表达和意境描写。

六、体验与表达(15分钟)1.学生结合自己的经历,写一篇关于秋天的文章或诗歌;2.学生交流和展示自己的作品;3.学生讨论书写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体会。

【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对《天净沙·秋思》的词意和意境有一个较为清晰的认识,学会了欣赏古典诗歌的方法和技巧。

在课堂互动中,学生也获得了一定的表达和交流的机会,提高了自己的语言表达和文学鉴赏能力。

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深入分析诗歌的情感表达和意境描绘,培养其独立思考和创造力。

2021年《秋思》说课稿

2021年《秋思》说课稿

2021年《秋思》说课稿2021年《秋思》说课稿1尊敬的各位评委专家,你们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天净沙·秋思》。

下面我将从教材、学情、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及板书设计六个方面来谈谈我的课堂教学设想:来谈谈我的课堂教学设想一、说教材第一点、本课的地位与作用:《天净沙·秋思》是属于苏教版版8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诵读欣赏诗词曲三首里面的内容,学习了元代散曲家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读懂了一位漂泊天涯游子的孤寂愁苦之情,一起领略了景中融情,情景交融的高妙写作技巧,还感受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真正是收获巨大!教育同学们在以后的生活中,读今古群书,写绚烂华章。

做少年雅士,竞时代风流!第二点、教学目标与重难点(1)教学目标①每句曲句的含义。

②曲的主题思想。

(2)重点:①朗读本曲。

②理解本曲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体会意境。

(3)难点:理解本曲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体会意境。

二、学情分析①我班学生的语文基础较差②学习语文的观念、方式、方法较落后③学习语文的能力较弱,语文的素养较低三、说教法古典诗文是我国历代诗人词家经过千锤百炼出来的完美的艺术精品。

它具有优美的语言,淳美的形象,挚美的情感,泛美的彩画等,是其他任何艺术无与伦比的。

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这首散曲中的小令更是堪称艺术成就很高之佳作。

教学这首散曲必须先调动学生学习曲的主动性。

使学生既能扎扎实实地掌握基本功,以能提高学生的情趣,使学生受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的感染。

所以,我采用的主要教法是渗透式教学法。

即在朗读、背诵中渗透音乐美,在意境中渗透绘画美,引导学生动脑又动笔,激发深长伯创造性思维,使在审美享受中,潜移默化,启迪艺术灵感。

四、说学法文言文与现代汉语一脉相承,两者同源异流,所以不难学,要树立信心。

学好文言文的关键在于培养语感。

培养语感的方法有“三要”:(1)要熟读背诵课文,熟悉文言文诉表达方式和语言习惯;(2)要自己用心领悟,把“言”和“意”融为一体,(3)要主动积累词汇。

天净沙秋思课堂教学教案设计

天净沙秋思课堂教学教案设计

天净沙·秋思课堂教学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天净沙·秋思》这首诗;(2)了解作者马致远及其创作背景;(3)分析并掌握古典诗词中的意象、意境和表现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天净沙·秋思》;(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的美,提高审美情趣;(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家乡、祖国的热爱之情;(2)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3)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

二、教学重点:1. 《天净沙·秋思》的诗意和艺术特色;2. 古典诗词鉴赏方法。

三、教学难点:1. 古典诗词中的意象和意境的理解;2. 诗词表现手法的把握。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天净沙·秋思》的原文及其注释;2. 相关背景资料;3. 教学课件或黑板。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介绍作者马致远及其创作背景;(2)引导学生关注《天净沙·秋思》的题目,激发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由朗读《天净沙·秋思》,感受诗的节奏和韵律;(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讨论诗的意象和意境。

3. 课堂讲解(1)解析诗中的关键字词,如“枯藤”、“老树”、“昏鸦”等;(2)分析诗中的意象和意境,引导学生体验作者的情感;(3)讲解诗词的表现手法,如寓情于景、动静结合等。

4.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让学生深入理解诗的意义和艺术特色;(2)每组选取一名代表进行分享,总结讨论成果。

5. 情感体验(1)让学生发挥想象,描绘诗中的画面,感受秋日的萧瑟;(2)分享自己的情感体验,与作者产生共鸣。

6.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2)强调背诵和默写《天净沙·秋思》。

7. 作业布置(1)根据课堂学习,编写一篇关于《天净沙·秋思》的鉴赏文章;(2)背诵并默写《天净沙·秋思》。

八年级语文下册《天净沙·秋思》的教学设计 苏教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天净沙·秋思》的教学设计 苏教版

《天净沙·秋思》的教学设计●设计理念:1.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发展。

2.注意营造音乐的氛围,采取角色诵读,通过富有感情地朗读来体会课文的意境,培养美的情趣,体验优美、充满韵味的语感。

3.以学生为主体,尝试自主、合作、探究、体验的学习方法,实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的整合。

●教学目标:1.了解小令的有关知识。

2.品味语言,体味诗词意境。

3.有感情地反复诵读并熟练地背诵。

4.启发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他们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教学流程:一、导入新课播放音乐(低声地)“不要问我从哪里来,我的故乡在远方,为什么流浪,流浪远方?流浪……”在音乐的节奏中,教师絮语般地导入“七百多年来,人们说起‘乡愁’就会想到《天净沙·秋思》这篇作品。

因为它极其出色地运用了景物烘托的写法,将抒情主人公置于特定氛围中,使他的主观意识和客观环境达到了高度的统一。

这是一篇抒情作品,仅用28个字就生动地表现出一个长期漂泊他乡的游子的悲哀。

”(以乐曲《橄榄树》为引子,激发学生兴趣,导入学习主题。

)二、感知内容1.配乐朗读:播放陈星演唱的《流浪歌》。

“流浪的人在外想念你,亲爱的妈妈,流浪的脚步走遍天涯,没有一个家,冬天的风呀夹着雪花,把我的泪吹下……”教师X读,学生仿读。

(乐曲播放与诗歌朗读同时进行,激发学生的情感,引起学生的联想,学生也许会联想起远在异地的亲人和流浪天涯的羁旅之人没有什么两样,从而产生共鸣。

)2.老师用语言描述这幅画面:深秋的黄昏,一个风尘仆仆的游子,骑着一匹瘦马,迎着一阵阵冷飕飕的西风,在古道上踽踽独行。

他走过缠满枯藤的老树,看到“小桥流水人家”,炊烟缕缕,是一派清雅、安适的景象。

这时太阳就要下山回家了,自己却还没有找到投宿的地方,迎接他的又将是一个漫漫难熬的长夜。

唉,自己有家难归,令人心碎肠断,更添悲愁。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3.要求学生交流自己想象的画面及作者所表达的浓重的思乡之情,并要求学生根据作品提供的情境和自己的创意作简笔画,加深思考。

《天净沙·秋思》教学教案

《天净沙·秋思》教学教案

《天净沙·秋思》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天净沙·秋思》的诗意和情感。

2. 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兴趣和鉴赏能力。

3. 提高学生对文学语言的感悟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诗词背景介绍:《天净沙·秋思》的作者、时代背景和诗词地位。

2. 诗词文本解析:字词句的意境、修辞手法和文化内涵。

3. 诗词鉴赏指导:如何欣赏古典诗词、分析诗词情感和意境。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或音乐引导学生进入秋天的氛围,激发兴趣。

2. 诗词朗诵:学生齐读或分组朗读,感受诗词的韵律和节奏。

3. 诗词解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词的意象、情感和修辞手法。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诗词的理解和感悟。

5. 分享展示:学生代表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悟,进行互动交流。

6. 作业布置:要求学生回家后进行诗词朗诵和背诵,加强记忆。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诗词朗诵和背诵的完成质量。

3.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反馈和建议,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五、教学资源1. 诗词文本:《天净沙·秋思》的打印文本或电子文档。

2. 参考资料:有关《天净沙·秋思》的解析、赏析和相关文学作品。

3. 教学工具:投影仪、音响设备、白板等。

六、教学拓展1. 比较学习:引导学生比较《天净沙·秋思》与其他秋天的诗词,如《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等,分析不同诗人的创作风格和情感表达。

2. 艺术创作:鼓励学生以《天净沙·秋思》为灵感,进行绘画、音乐或舞蹈等艺术创作,表达自己对诗词的理解和感受。

七、教学策略1. 互动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思维能力。

2. 情境教学:利用图片、音乐等资源,营造适合诗词意境的教学氛围,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和理解诗词。

3. 差异化教学: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兴趣,提供不同难度的学习材料和活动,满足个体需求。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天净沙秋思》教案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天净沙秋思》教案

《天净沙秋思》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本文作者,记住关于作者的知识点2、有感情地朗读,直至背诵3、体味词句,揣摩作者的感情,体会作品中景物描写的作用。

教学难点:体味词句,揣摩作者的感情,体会作品中景物描写的作用。

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同学们,在你们眼中,秋天是一个怎样的季节?也许是丰收的,也许是浪漫的,也许是多愁善感的。

那么,在一个游子的心中,秋天是什么样的呢?今天,我们一起走进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中去体会体会。

2、活动一:了解作者及本文写作背景(学生展示课前预习时准备的内容——其他小组补充——将重点内容背下来,比一比谁背得快)马致远,元代著名散曲家,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并称“元曲四大家”。

早年热衷于功名,却屡不得志,经历了漂泊生涯20余载,本曲是这种漂泊生涯体验的结晶,是作者用血和泪写成的,是元曲中的“绝唱”,元人誉之为“秋思之祖”。

3、活动二:朗读诗歌注意朗读节奏,要读出诗中感情。

(师范读——生自读——小组展示)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4、活动三:思考古诗中景物描写的作用,体会诗中情感。

(1)仔细体味这首诗歌中出现的三句景物描写各有什么作用;(2)最后一句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3)试举出与这首诗中景物描写作用相似的诗歌来。

(小组选择一句——独立思考——组内讨论——小组展示)①第一句三种景物写出一片萧飒秋景,造成一种黯淡凄凉的气氛,衬出了这个旅人内心的悲哀。

②第二句三种景物则明净,安谧,就连那户人家的欢声笑语也似听见,对比自己的奔波不定,更感到羁旅之苦。

③第三句景物古老、凄凉、羸弱,衬托出天涯游子的内心孤独凄苦之情。

由此可见古诗中的景物描写大多起衬托作者感情的作用,更有助于表现作者的感情。

例如《泊秦淮》、《春望》等。

5、活动四:检测反馈(1)本文作者是_________,_____朝人。

(2)默写本诗。

比一比哪一组默得好。

语文教案:《天净沙·秋思》

语文教案:《天净沙·秋思》

《天净沙·秋思》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天净沙·秋思》的背景和作者马致远。

2. 让学生能够朗读并背诵《天净沙·秋思》。

3. 让学生理解并欣赏《天净沙·秋思》中的意象和意境。

4. 让学生掌握古典诗词的基本鉴赏方法。

二、教学重点:1. 《天净沙·秋思》的意象和意境。

2. 古典诗词的鉴赏方法。

三、教学难点:1. 《天净沙·秋思》的深层含义。

2. 古典诗词的鉴赏方法的应用。

四、教学准备:1. 《天净沙·秋思》的文本。

2. 关于马致远的简介。

3. 古典诗词鉴赏方法的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马致远和《天净沙·秋思》的背景。

2. 朗读《天净沙·秋思》:让学生朗读诗歌,感受其韵律和节奏。

3. 解析意象:分析诗中的意象,如“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等,理解其寓意和情感。

4. 深入探讨:引导学生思考诗的深层含义,如作者的心情和主旨。

5. 鉴赏方法:教授古典诗词的鉴赏方法,如关注意象、炼字、韵律等。

6. 练习鉴赏: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方法,对其他古典诗词进行鉴赏。

7. 背诵诗歌:鼓励学生背诵《天净沙·秋思》,加深理解和记忆。

9. 作业:让学生写一篇关于《天净沙·秋思》的鉴赏短文。

10. 拓展阅读:推荐学生阅读其他有关马致远的诗作,加深对其诗歌风格的理解。

六、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包括提问、讨论和练习。

2. 检查学生的作业,包括背诵和鉴赏短文的质量。

3. 进行课堂小测,检验学生对《天净沙·秋思》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七、教学反馈:1. 根据学生的表现,给予及时的反馈和鼓励,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 对于学生的错误和困惑,进行个别辅导和解释,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3. 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了解教学效果,不断调整和改进教学方法。

八、教学延伸:1. 组织一次关于古典诗词的朗诵会,让学生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天净沙·秋思》教案设计

《天净沙·秋思》教案设计

《天净沙·秋思》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天净沙·秋思》的背景知识,包括作者马致远和元曲的基本概念。

学生能够分析并解读《天净沙·秋思》的文学特色,如意象、意境、韵律等。

1.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朗读、讨论等方法,深入理解《天净沙·秋思》的情感内涵。

学生学会通过诗歌表达自己的情感,尝试创作类似的诗词。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感受《天净沙·秋思》中的秋天意象,体会作者的情感。

学生培养对古典文学的兴趣,提高文化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天净沙·秋思》。

学生掌握元曲的基本知识,理解《天净沙·秋思》的文学特色。

2.2 教学难点:学生深入理解《天净沙·秋思》中的意象和意境,感受作者的情感。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创作类似的诗词。

三、教学准备3.1 教师准备:教师熟悉《天净沙·秋思》的内容,了解作者马致远的背景。

教师准备相关的教学材料,如PPT、诗词鉴赏指导等。

3.2 学生准备:学生预习《天净沙·秋思》,了解作者和背景知识。

学生阅读相关的诗词,了解元曲的基本特点。

四、教学过程4.1 导入:教师通过引入秋天的景象,引起学生对《天净沙·秋思》的兴趣。

教师简要介绍作者马致远和元曲的概念。

4.2 朗读与理解:学生齐读《天净沙·秋思》,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意境。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中的意象,如“枯藤”“老树”“西风”“瘦马”等。

4.3 深入探讨:学生分组讨论,探讨诗中的情感内涵,如孤独、凄凉等。

教师引导学生联系作者的生平背景,理解诗中的情感。

4.4 应用拓展: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诗中景象和情感的理解。

教师鼓励学生尝试创作类似的诗词,展示自己的才华。

五、教学评价5.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积极参与程度,如朗读、讨论等。

5.2 理解与表达能力:评估学生对《天净沙·秋思》的理解程度,如意象分析、情感探讨等。

《天净沙·秋思》教案设计

《天净沙·秋思》教案设计

《天净沙·秋思》教案设计第一章:课程导入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了解《天净沙·秋思》的作者马致远及其创作背景。

2. 激发学生对古代诗歌的兴趣,培养审美情趣。

教学内容:1. 介绍作者马致远:年代、生平、文学地位等。

2. 简介《天净沙·秋思》的创作背景。

3. 引导学生关注古代诗歌的形式和特点。

教学活动:1. 图片展示:展示作者马致远的画像,引导学生了解作者。

2. 提问:请问同学们听说过哪些古代诗歌?它们有什么特点?3. 教师讲解:《天净沙·秋思》的创作背景及作者的情感表达。

4. 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古代诗歌及原因。

第二章:诗歌解析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天净沙·秋思》的意象和意境。

2.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内容:1. 分析《天净沙·秋思》的意象: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2. 解读意象背后的意境:孤独、凄凉、思乡、哀愁。

3. 引导学生感受作者的情感。

教学活动:1. 教师讲解: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及其背后的意境。

2. 学生朗读:分组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情感。

3. 小组讨论:讨论诗歌中的意象和意境,分享自己的感悟。

4. 分享展示:每组选取一名代表分享讨论成果。

第三章:诗歌翻译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天净沙·秋思》的词义。

2. 提高学生的古文翻译能力。

教学内容:1. 逐句解释诗歌中的重点词语。

2. 翻译诗歌,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教学活动:1. 教师讲解:解释诗歌中的重点词语,引导学生理解词义。

2. 学生翻译:分组翻译诗歌,讨论翻译中的问题。

3. 分享展示:每组选取一名代表分享翻译成果。

第四章:诗歌创作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古代诗歌的兴趣,激发创作热情。

2. 提高学生的诗歌创作能力。

教学内容:1. 以《天净沙·秋思》为模板,创作一首小令。

2. 引导学生运用意象和意境,表达自己的情感。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天净沙秋思教案苏教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天净沙秋思教案苏教版

天净沙秋思教学目标:一、通过反复朗诵,能正确说出作者寄寓在小曲中的思想情感。

二、通过画面的赏析,准确描述小曲表现的形象,体会形象中蕴涵的意境。

3、通过对比阅读,学习用具体的意象表达抽象的情感的方式。

4、背诵并默写课文,积累古代描述“愁”的诗文。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理解《天净沙•秋思》所描述的意象和表达的思想情感。

难点:体会意象并列的益处。

教学方式:讲读法,小组合作探讨法。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进程:一、创设情境,引领入诗相信许多同窗都十分熟悉这首脍炙人口的小诗,咱们一路来试着背诵一下。

那么,古代的作品很多,但流传下来的却只是其中的一小部份。

什么样的作品会让人记住呢?提问,归纳:①作者用心体验与写出来的作品;②语言朴实不华超级优美的作品;③通俗的老少偕宜的作品;④境界高,内容丰硕思想健康;⑤表达必然的思想,反映现实生活的作品……能达到以上境界的作品就是杰作。

咱们再来深切学习这首诗,探讨一下它是如何一种境界。

展示张晓枫的《不朽的失眠》,同时重点指出这首古诗之所以能够千古流传是因为:“咱们的某一种心情,就没有人为咱们一语道破”。

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就是如此一首一语道破“某一种心情”的作品。

也正因如此,这首小令被称为“秋思之祖”。

二、走进作者,了解常识一、马致远(1250?一1321?),字千里,号东篱,多数(今北京市)人,元朝戏曲作家、散曲家。

有“曲状元”之称。

他的散曲描述景物意境优美,语言凝炼,流畅自然。

后人把他和关汉卿、白朴、郑光祖并提,称为“元曲四大家”。

元末明初的贾仲更称他是“战文场,曲状元,姓名香贯满梨园”([凌波仙·吊词])。

所作杂剧现知有十五种,存世的仅六种。

他的散曲意境优美,语言清峻流畅,近人辑为《东篱乐府》一卷。

马致远年轻时热衷功名,但由于元统治者实行民族高压政策,因此一直未能得志。

他几乎一生都过着漂泊无定的生活。

他也因之而郁郁不志,困窘潦倒一生。

于是在一次羁旅途中,写下了《天净沙•秋思》。

天净沙秋思教案设计

天净沙秋思教案设计

天净沙秋思教案设计教案标题:《天净沙秋思》教案设计教案目标:1. 通过学习《天净沙秋思》,学生能够理解并解读诗歌中的意象与情感。

2.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学素养。

3. 提高学生的阅读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 学习《天净沙秋思》的基本情节和主题。

2. 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情感。

3. 运用适当的表达方式来描述和解读诗歌。

教学准备:1. 《天净沙秋思》的诗歌原文和翻译。

2. PPT或黑板等教学工具。

3. 学生课前阅读的相关材料。

教学过程:引入:1. 利用图片或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引发学生对秋天的思考和联想。

2. 提问学生对秋天的感受和印象,引导他们进入诗歌学习的氛围。

探究:1. 分发《天净沙秋思》的诗歌原文和翻译,让学生自主阅读。

2. 分组讨论,学生之间交流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3. 整合学生的意见和观点,引导他们发现诗歌中的意象和情感。

4. 引导学生通过具体的诗句和词语,解读诗歌中所表达的主题和情感。

拓展:1. 分组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创作一段类似的诗句或小段落。

2. 学生展示自己的创作,并互相评论和分享。

3.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天净沙秋思》被誉为中国古代诗歌的经典之作。

总结:1. 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和总结,鼓励他们对诗歌有更深入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2. 引导学生思考,诗歌对我们的生活和情感有何影响。

作业:1. 要求学生写一篇读后感,表达对《天净沙秋思》的理解和感受。

2. 鼓励学生继续阅读其他古代或现代的诗歌作品,并写下自己的感想和解读。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参加诗歌朗诵或创作比赛,提高他们的诗歌表达能力。

2. 组织学生参观相关的文学展览或活动,拓宽他们的文学视野。

教学评估:1. 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讨论质量。

2. 学生的课后作业完成情况和表达能力。

3. 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解读能力的提高。

教学反思: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反馈,对教案进行调整和改进,以提高教学效果。

《天净沙秋思》优秀教案设计

《天净沙秋思》优秀教案设计

《天净沙・秋思》教案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马致远的生平及作品,掌握元曲的基本知识。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天净沙・秋思》,理解曲的内容和意境。

(3)品味曲中的意象,赏析曲的语言,体会作者的情感。

(4)学习曲中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反复朗读,感受曲的韵律美和节奏美。

(2)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深入理解曲的内涵。

(3)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增强学生对曲意境的直观感受。

(4)通过互动环节,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兴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和孤独之感,培养学生的情感共鸣和人文素养。

(2)激发学生对古代文学作品的热爱之情,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理解曲的内容,赏析曲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情感。

(2)学习曲中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

教学难点(1)理解曲中意象的象征意义,体会作者的复杂情感。

(2)引导学生将曲的学习与自己的生活体验相结合,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方法】朗读法: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体会曲的韵律美和节奏美,加深对曲内容的理解。

讲授法:讲解曲的背景知识、字词含义、写作手法等,帮助学生掌握曲的要点。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曲的内容、意境、情感等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赏析法:引导学生赏析曲的语言、意象、情感等方面,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互动法:通过互动环节,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兴趣。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播放一段关于秋天的音乐或视频,让学生感受秋天的氛围。

2.提问学生:秋天给你带来了哪些感受?你能想到哪些与秋天有关的诗句或词语?引出课文《天净沙・秋思》。

(二)作者及作品介绍1.作者简介马致远,字千里,号东篱,大都(今北京)人,元代著名戏曲作家、散曲家。

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并称“元曲四大家”。

马致远年轻时热衷功名,但由于元朝统治者实行民族高压政策,因而一直未能得志。

他几乎一生都过着漂泊无定的生活,在羁旅途中,他写下了许多反映羁旅之苦和思乡之情的作品,《天净沙・秋思》就是其中的代表作之一。

初中八年级语文教案-天净沙秋思【省一等奖】

初中八年级语文教案-天净沙秋思【省一等奖】
②投影展示马致远曾经走过的京西古道,并赋上陆游的“古道迢迢人迹稀”一句诗来体会古道独行的孤独之感。
③分析西风之凄凉
④分析“瘦马”因何而瘦。
总结:有人说,品诗咀文就是咬文嚼字,越咀嚼这秋意也就越浓了。虽然这是一首小令,但它会有画面之感,一个断肠人在古道中,也许那个背景是枯藤老树昏鸦,也许他看到那个枯藤老树昏鸦,更见凄凉之感,我们会在眼前想象出这样一幅画面来。
①秋思-------枯藤老树昏鸦
借助不同时代诗人笔下的乌鸦形象体会昏鸦的悲凉之感。
饥啅空篱雀,寒栖满树鸦。
荒凉池馆内,不似有人家。
-------《景申秋八首》【唐】【元稹】
昏鸦何处落,野渡少人行。
黄叶声在地,青山影入城。
江湖行客梦,风雨故乡情。
试问南来信,梅花三两英。
--------《翠玉楼》【宋】【文天祥】
再=%BE%A9%CE%F7%B9%C5%B5%C0&in=12745&cl=2&lm=-1&st=-1&pn=20&rn=1&di=&ln=1859&fr=&fm=result&fmq=_R&ic=0&s=0&se=1&sme=0&tab=&width=&height=&face=0&is=&istype=2
内容分析:
整首小令以“枯藤”“老树”“昏鸦”等秋天特有的意象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秋景图,又将断肠人的秋思蕴含于景物之中,情景交融,实乃描绘秋景之最。
学情分析:
《天净沙·秋思》出现在“诵读欣赏”这一部分,重在培养学生的赏析能力和审美情操。所以诗歌鉴赏的教学,应该要充分尊重学生的感知体验,从此来培养文化的感悟能力,形成素养。因此,我认为诗歌鉴赏的教学要充分尊重审美心理的形成规律,从术语、文化知识的抽象的植入转变到文化感悟的培养,展开合理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有关诗句的意象、意境,这就是一个很好的起点。也符合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年八年级语文下册《天净沙·秋思》学案设计苏教版
学习目标:(有目标就有方向,同学们,加油!)
1、能了解元散曲中小令的特点
2、借助品读、想象,领会小令凄婉萧瑟的意境与悲秋思乡的思想感情。

3、能朗读、背诵《天净沙·秋思》
导学设计:(相信自己一定行,完成它们是你们的拿手好戏)
1、认识作者:
马致远(1250?一1321?):字,号,大都(今北京市)人,代戏曲作家、散曲家。

有“曲状元”之称。

他的散曲描写景物意境优美,语言凝炼,流畅自然。

2、理解字词,并给加点字注音。

昏鸦:依依:秋思.()
3、朗读、体味、理解(提示:学习千法读为先”,同学们可以采用“抓诗眼、寻景物、悟诗情”并发挥自己的想象来理解这首小令。


A、作者描绘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何特点?
实用文档
B、从这些景物的描写中,你品读出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C、纵观这首小令,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来给这幅图画拟一个恰当的名称。

D、作者的思想感情,从哪一关键词句体现出来?表现了他怎样的情感?
4、朗读背诵。

默写《天净沙秋思》。

课堂盘点:(这课你学得怎么样,试试看吧!)
对这首曲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前三句十八个字,写了九种景物,有静有动、有声有色,而加在名词前的定语则体现了诗人对那些景物的独特感受。

B.这首小令,写景由近到远,感情抒发由浅入深,开头一句“枯藤老树昏鸦”是诗眼。

C.这是一幅秋景图,又是一幅绝妙的秋思图。

图中有景有人,人和景都是经过作者精心选择的,最能表现“秋思”。

D.这首小令用极有限的字句,塑造了极丰富的意象;人与物结合,情与景交融,有一种动人心魄的力量。

训练提升:(更上一层楼)
实用文档
1、《天净沙·秋思》是一首散曲中的___ ___。

天净沙是__ __,秋思是散曲的____ __。

2、《天净沙·秋思》作者___ ___,是______代著名___ ___作家、___ ___家。

他与____、____ _、_ _被称为“杂剧四大家”。

他的《天净沙·秋思》被称为“___________”。

3、本文的主旨句是:
4、下列加点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秋思.(思绪)
B.枯藤老树昏.鸦(黄昏)
C.古道西.风瘦马(西边吹来的风)
D.断肠人在天涯
..(天边,指极遥远的地方)
5、对《天净沙·秋思》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此曲的前三句选取了富有特征的九种事物组成了一幅深秋的景色图。

B.第二句描写诗人所见异乡的幽美、恬静的景象,越发使人感到孤独。

C.从整个构图来看,前四句写景,末一句写人。

景物是背景,人是主体。

写景是为了烘托人。

D.从此曲的题目来看,作者所要表达的是对秋的伤感,而并无思乡之情。

6、了解、体味《天净沙·秋思》前三句九个独特景物并列的好处。

用相关词语
实用文档
把它们联成句子,如改为“枯藤老树相缠,枝头立定昏鸦”为什么不如原句好?
7、“小桥流水人家”的情景与“断肠人”的愁情是否一致?请你作一点分析。

8、积累句子。

○1中国古代关于清明、七夕、重阳的诗词很多,请你选择其中一个节日,写出相关的诗句或词句。

○2积累两句以“思乡”为主题的诗句。

学习后记:9&30616 7798 瞘30893 78AD 碭RXP29107 71B3 熳k35358 8A1E 訞40270 9D4E 鵎27321 6AB9 檹20346 4F7A 佺31871 7C7F 籿
实用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