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古诗文源远流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华古诗文源远流长,是民族文化的根基和典范,是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最好的资源。
为了陶冶学生的情操和审美情趣,培养学生“与经典同在,与圣贤同行”的人文素养。
借助创建书香校园的契机,张满明德小学积极开展了“中华经典诵读”比赛活动。
通过诵读比赛,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质,激发了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和中华优秀文化的热爱,增强了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进一步加深了对民族精神和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在背诵中亲近中华经典诗文,在亲近中热爱中国文化,在热爱中弘扬中华文明,在弘扬中整合创新。
同时,此次经典诗文诵读活动也进一步丰富了校园生活,提升了学校的文化内涵。
诵读经典丰富小学生语言积累
语言是一个民族睿智的积淀,也是一个民族文化的积淀。
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汉语言成为世界文化的瑰宝,是我们炎黄子孙值得骄傲的一笔宝贵财富。
可是,纵观目前我国小学生语言积累的现状,不由令人担忧:课堂教学中老师大量的分析讲解与问答交流替代了儿童朗朗的读书声;现代化传媒手段的运用及动漫的介入,替代了学生大量感知书面语言的实践;生活节奏加快、课外学习特长,使得学生用于读书、感受书面语言的时间少了……学生的语言积累严重不足,语言营养堪称不良。
为了让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代代传承,作为语文教师有责任引导学生从小诵读中华经典诗文,丰富语言积累,培育文化底蕴。
要有目的、有计划地把丰富语言积累落实在语文教学和学生生活的全方位、全过程中。
一、熟读背诵加强语言积累
长期以来,我们的语文教学,注重的是对篇章结构的分析、语法知识的传授、基础知识的灌输,造成学生普遍语言积累不足、文化底蕴单薄。
语文教学要重视语言训练,语言训练的重点是培养语感,良好的语感应该从诵读中培养。
汉语词汇丰富,运用灵活,要使自己对语言的运用不假思索、得心应手,必须掌握语言文字的含义、情味及运用规律。
通过熟读和背诵不仅可以强化语言,还可以帮助学生大量积累语言。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解放思想,更新教学理念,应减少一些对课文的分析讲解,以引导学生多读书为主旨,多背诵教材中的优秀范文,使学生读书的意识增强,对语言的积累加大,由少而多,聚沙成塔,为培育文化底蕴打下坚实的基础。
语文教学实践也证明,大量阅读和积极背诵能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不断积淀。
为了落实《语文课标》提出的“积累”理念、实现《语文课标》确立的“积累”目标,北师大版语文课标教材在设计上极富创意且便于教师操作落实。
例如在加强课内阅读积累这方面,教材编排不仅注意适当地加大了课内阅读积累的量,更注重对学生阅读兴趣的激发、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和基本阅读能力的培养,努力使学生尽早喜欢阅读、学会阅读。
这对于激发学生阅读积累的兴趣、发展他们的情感和思维、培养良好阅读的习惯,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大量阅读丰富语言积累
由于社会、学校、家庭诸方面的原因,现在的学生自主阅读的时间很少。
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林语堂先生曾批评现代不少学校是“所读非书”、“无书可读”、“不许读书”、“读不好书”。
而另一个严峻的现实问题是,由于受诸多现代媒体的冲击,大多孩子不喜欢阅读课外书籍。
因此,对于小学生来说,我们的阅读教学首先应当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要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扩大阅读量,丰富语言积累。
《语文课程标准》对各年级的阅读已经提出了明确要求: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应背诵优秀诗文240篇,课外阅读总量达到400万字。
一、二年级要求是“在阅读中积累词语,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
”对三、四年级则提出“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
”由此看来,要完成《语文课标》规定的阅读积累量、切实增强学生的文化底蕴,仅仅靠课内阅读是不够的,必须把课外阅读指导纳入到语文教学实践当中。
小学阶段正是培养小学生阅读兴趣的关键时期,大量阅读是学生丰富语言积累的有效途径。
在我们历年所教的学生中,都能发现,一些平常有着良好阅读习惯,会经常进行课外阅读的孩子,他们无论是语言表达能力,还是习作能力,往往都比平常不爱阅读、少阅读的孩子更强。
作为语文教师,更应该树立新的阅读教学观:阅读是为了帮助学生增加文学修养,提高文学素养,在阅读与写作的实践中学会学习。
因此,教师要指导学生将课内阅读积累与课外阅读积累有机地结合起来,实现课内阅读积累向课外阅读积累的有效迁移,使阅读积累能够不断延伸、逐步增量,进而实现学生文化底蕴、语文素养的提升。
三、品读经典升华语言积累
“腹有诗书气自华”, 一个人读书多了就会有学问,有一种非凡的气度,这也是说要有丰厚的语言积累。
大量阅读保证了学生阅读的量,为积累丰富的语言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此基础上,教师还要引导学生积累一些经典语言,尤其是积累那些经过时间证明了的优秀典范的言语作品,例如蕴蓄着中华民族精神和品格的古典诗词文赋,不仅要阅读,还要学会品读。
江泽民同志曾说:“中国的古典诗词,博大精深,内涵深刻,意存高远,也包含很多哲理。
学一点古典诗文,有利于陶冶情操,加强修养,丰富思想……有助于弘扬祖国的优秀传统文化。
”我们要让那些凝聚着智慧、映射着丰富情感、蕴涵着优美意境的古诗文陶冶学生的情趣,培养文化底蕴,使他们成为有良好修养的人。
在教学活动中以诵读为基础,以大量阅读为保证,在品读经典中升华,这样才能逐步达到培育学生文化底蕴的目的。
沁园春·雪 <毛泽东>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
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