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与练】2018版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一试题:第八单元 检测试题(附答案)
【导与练】2018版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一试题:第八单元 检测试题 Word版含解析
检测试题(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编者选题表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1.一位美国学者这样描写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美苏关系:“每一方都像镜子里面看人一样,看到的都是反像,即把对方看成是世界上的恶霸。
每一方都指责对方表现出希特勒咄咄逼人的姿态。
”该学者认为“冷战”源于 ( )A.美苏失去战时同盟的基础B.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意识形态的对立C.美苏两国社会制度的根本对立D.美苏双方误把对方视为主要敌人解析:D 材料中“每一方……看到的都是反像,即把对方看成是世界上的恶霸”表明美苏关系恶化源于误把对方视为主要敌人,D项符合题意。
A、B、C三项不是材料中学者的观点,不合题意。
2.美苏“冷战”导致国际政治地图重绘,使得国际安全环境充满了更多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
但是,“冷战”也包含着强大的稳定因素。
其中“强大的稳定因素”主要是( )A.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B.第三世界的崛起C.美苏势均力敌,旗鼓相当D.雅尔塔体制的长期存在解析:C 根据所学可知,美苏“冷战”局面的出现,引发了美苏之间螺旋式上升的军备竞赛,两强相争使世界长期不得安宁。
但在“冷战”的大环境下,美苏双方势均力敌,在近半个世纪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
结合本题可知,“强大的稳定因素”主要是美苏势均力敌,旗鼓相当。
3.1947年,希腊面临着长期内战的前景。
杜鲁门总统为应付这一紧急情况宣布了以他名字命名的原则。
其主要内容是:“美国的外交政策,必须支持那些正在抵抗拥有武装的少数派集团或外来压力的征服企图的自由民族。
”在阐述这一原则时说,“希腊的生存如今正受到威胁。
”杜鲁门这段话实质上反映了( )A.大战后的美国积极谋求世界和平稳定B.希腊在美国全球战略中的地位得以提高C.美国对希腊实施援助,促进其经济的恢复D.美国试图通过援助欧洲,遏制共产主义解析:D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美国经济、军事实力急剧膨胀,成为头号资本主义强国,采取扩张政策,A项错误;美国借口“希腊的生存如今正受到威胁”干涉希腊内政,是对希腊主权的破坏,B项错误;分析材料内容可以看出美国对希腊实施援助的目的是防止希腊政权落入希腊共产党手里或被苏联控制,C项错误;美国支持抵抗“外来压力的征服企图”针对的是苏联,其援助希腊的目的是遏制共产主义在欧洲的扩张,D项正确。
历史必修1第八单元训练题.doc
历史必修一第八单元训练题单项选择题:1、二战后美苏山同盟关系列对立关系的主要原因是()A、美苏争霸的必然结果B、两极格局的实质决定的C、意识形态和国家利益的冲突D、苏联的壮大影响了美国争霸2、近年来,屡屡有这样的报道: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对伊拉克发动进攻或进行军事制裁,北约成立于哪一年()A、1949 年B、1945 年C、1955 年D、1991 年3、二战后,战时的同盟宣告瓦解,世界进入了以美国和苏联为首的两极格局,冷战开始的标志是()A、丘吉尔发表“铁幕”演说B、马歇尔计划的实施C、杜鲁门主义的出台D、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成立.4、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新格局的特点是()A、以欧洲为中心B、以美国为中心C^以欧美为中心D、以苏美两极为中心5、造成德国分裂的根本原因是()A、各占领国在占领区内实行不同的政策B、美苏矛盾、“冷战”加剧C、为了彻底消除法西斯势力D、为削弱和限制德国6、赫鲁晓夫在致肯尼迪的信中说:“除了前已下达的关于停止在设置武器的建筑工地上进一步施工的命令之外,苏联政府还下令拆除您称为进攻性武器的武器,并加以包装运回苏联。
”这封信反映的基本史实是()A、修筑“柏林墙”B、古巴导弹事件C、出兵阿富汗D、星球大战计划7、古巳导弹危机的结局表明()A、赫鲁晓夫在外交上推行冒险政策B、苏联与美国平起平坐C、当时的战略优势仍在美国方面D、美苏之间相互妥协8、1967欧洲经济共同体成立时,合并的三个机构是()欧洲煤钢共同体②欧洲经济共同体③经济货币联盟④欧洲原子能共同体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9、二战后II本经济获得快速发展,其客观的有利条件是()A、日本进行了社会改革B、发展教育,培养人才C、引进最先进的科学技术D、美国发动侵朝战争,向II本订货10、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和发展的重大作用不包括()A、加速了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的崩溃B、推动了民族解放运动的深入发展C、建立了国际经济新秩序D、推动了两极格局向多极化发展的趋势11、下列各项,正确反映了美国在二战后初期同西欧的关系的是()实施马歇尔计划,使西欧受援国纳入美国的势力范围建立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组织,使西欧各国在政治、经济、军事上都受到美国的控制美国同西欧组建欧共体,加强经济合作西欧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反对美国控制A、①②B、①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12、1945年12月,美国关于日本战争赔偿问题的文件规定:拆迁日本的工业设备,并把日本的工业生产能力维持在20年代后半期的水平,日本人的生活水平不高于亚洲的其他国家。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1第八单元测试试题及答案(2)
⼈教版⾼⼀历史必修1第⼋单元测试试题及答案(2) ⼆、⾮选择题(本题共3⼩题,第21题15分。
第22题15分,第23题20分,共50分) 2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 要使欧洲国家统⼀起来,必须结束长达百年之久法德之间的冲突……把法德的全部煤钢⽣产置于⼀个其他欧洲国家都可参加的⾼级联营机构的管制之下……这样结合起来的联营⽣产意味着将来在法德之间发⽣战争是不可能的,⽽且在物质上也不再可能。
──《舒曼计划》(1950年5⽉9 ⽇) 材料⼆ 第三条……共同体的活动应包括: (1)在各成员国之间取消商品进、出⼝的关税和定量限制,以及具有同等影响的⼀切其他措施。
(2)建⽴对待第三⽅国家的共同关税率和共同贸易政策。
(3)在各成员国之间,废除阻⽌⼈员、劳务和资本⾃由流动的各种障碍。
──《欧洲经济共同体条约》(1957年3⽉5⽇) 材料三 西欧……是美国⾮常强有⼒的竞争对⼿。
……他们正在与我们竞争。
在经济领导的问题上,他们在全世界同我们竞争得⾮常激烈。
……同我们在第⼆次世界⼤战结束的时候相⽐,美国遇到了我们甚⾄连做梦也没有想到过的那种挑战。
──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的⼀次演说 材料四 图中的12颗星代表 欧洲12个国家欧元 请回答: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长达百年之久法德之间的冲突”主要指哪些冲突?《舒曼计划》的主要⽬的和内容是什么?(3分) (2)根据材料⼆,从内、外两个⽅⾯归纳成⽴欧洲经济共同体的主要⽬标。
(4分) (3)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为什么材料三说美国遇到了“竞争”和“挑战”?(3分) (4)说出材料四展⽰的会旗和货币所代表的国际组织名称,上述四则材料体现了欧洲怎样的历史发展趋势?(5分) 22.法⾥德·扎卡⾥亚是美国《新闻周刊》有影响的国际版编辑,他的新作《后美国时代》成为全美各地讨论的热门话题。
阅读该⽂引⽂及相关材料: 材料⼀ 近500年来发⽣过三次结构性的权⼒转变……第⼀次是西⽅世界(欧洲)的崛起,此转变始于15世纪,在19世纪急剧加速;第⼆次转变发⽣在19世纪末美国的崛起……上个世纪的全球经济、科技、⽂化和理念,⼤半时问由美国主导;我们⽬前正在经历的则是现代史上的第三次权⼒转变,或可称为“群雄竞起”的时代。
2018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八单元检测试题含解析
2018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八单元检测试题含解析检测试题(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编者选题表知识点题号易中两极世界的形成1、2、3、4、5、6、78、9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10、11、13、1412、15、16、17、18、20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19综合21、22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1.一位美国学者这样描写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美苏关系:“每一方都像镜子里面看人一样,看到的都是反像,即把对方看成是世界上的恶霸。
每一方都指责对方表现出希特勒咄咄逼人的姿态。
”该学者认为“冷战”于 ( )A.美苏失去战时同盟的基础B.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意识形态的对立.美苏两国社会制度的根本对立D.美苏双方误把对方视为主要敌人解析:D 材料中“每一方……看到的都是反像,即把对方看成是世界上的恶霸”表明美苏关系恶化于误把对方视为主要敌人,D项符合题意。
A、B、三项不是材料中学者的观点,不合题意。
2.美苏“冷战”导致国际政治地图重绘,使得国际安全环境充满了更多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
但是,“冷战”也包含着强大的稳定因素。
其中“强大的稳定因素”主要是( )A.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B.第三世界的崛起.美苏势均力敌,旗鼓相当 D.雅尔塔体制的长期存在解析: 根据所学可知,美苏“冷战”局面的出现,引发了美苏之间螺旋式上升的军备竞赛,两强相争使世界长期不得安宁。
但在“冷战”的大环境下,美苏双方势均力敌,在近半个世纪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
结合本题可知,“强大的稳定因素”主要是美苏势均力敌,旗鼓相当。
3.1947年,希腊面临着长期内战的前景。
杜鲁门总统为应付这一紧急情况宣布了以他名字命名的原则。
其主要内容是:“美国的外交政策,必须支持那些正在抵抗拥有武装的少数派集团或外压力的征服企图的自由民族。
”在阐述这一原则时说,“希腊的生存如今正受到威胁。
”杜鲁门这段话实质上反映了( )A.大战后的美国积极谋求世界和平稳定B.希腊在美国全球战略中的地位得以提高.美国对希腊实施援助,促进其经济的恢复D.美国试图通过援助欧洲,遏制共产主义解析:D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美国经济、军事实力急剧膨胀,成为头号资本主义强国,采取扩张政策,A项错误;美国借口“希腊的生存如今正受到威胁”干涉希腊内政,是对希腊主权的破坏,B项错误;分析材料内容可以看出美国对希腊实施援助的目的是防止希腊政权落入希腊共产党手里或被苏联控制,项错误;美国支持抵抗“外压力的征服企图”针对的是苏联,其援助希腊的目的是遏制共产主义在欧洲的扩张,D项正确。
2018版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1同步练习题: 第8单元 第25课 学业分层测评.pptx
材料 “冷战”的起源一直是学术研究的重点和争论不休的课题,并引起国
际社会的关注……作为“冷战”一方的苏联,一直坚持认为是美国在战后推行的
学无 止 境 反共反苏政策导致了“冷战”。美国占据统治地位的观点是,苏联的扩张主义造
成了“冷战”,美国采取的行动是自由人民对共产主义的勇敢和基本的反击。
——刘金质《关于冷战的几点思考》 运用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选择材料中关于“冷战”起源的某一观点进 行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250 字左右) 【解析】 可以任选一个观点,选“美国应该负主要责任”可从美国发动
() A.德国 C.苏联
B.中国 D.英国
【解析】 二战后,社会主义超出一国范围在世界范围内进一步确立,这引
起了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恐惧。因此,西方国家采取对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
家实行“冷战”,而杜鲁门主义则是其标志,故选 C 项。
【答案】 C 8.“冷战”已经结束,但“冷战”思维在当代国际关系中依然存在。阅 读 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答案】 C 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美国总统杜鲁门指出:世界已分为“极权政体” 和“自由国家”两个敌对堡垒。杜鲁门把世界分为“两个敌对堡垒”的标准是
()
A.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B.国家社会制度的性质
学无 止 境
C.在国际舞台上的作用
D.是否推行霸权政策
【解析】 材料中杜鲁门说的“极权政体”是指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 ,
“冷战”的具体史实说明;选“苏联应该负主要责任”可从苏联对西方“冷战”
的应对措施来回答。 【答案】 第一种观点:美国应该负主要责任。理由:为遏制苏联、对抗共
产主义运动、稳定资本主义制度,美国对苏实行“冷战”政策。依据:1947 年 提出杜鲁门主义,“冷战”开始;1948 年实施马歇尔计划,是“冷战”在经济方 面的表现;1949 年分裂德国、建立北约军事集团,使“冷战”恶性发展。
历史新人教版必修1第八单元综合检测
人教历史必修1第八单元综合检测(测试时间:50分钟评价分值:100分)第I卷选择题(60分)本卷共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2008年某某学业水平测试)确立二战后世界两极格局基本框架的是()A.雅尔塔体制 B.杜鲁门主义C.马歇尔计划 D.北大西洋公约2.2007年,西方媒体纷纷指责中国“黑客”攻击美、德、英等国的政府或军方网络。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姜瑜表示,这些言论是冷战思维的表现。
“冷战思维”的核心内容是()A.打击 B.遏制C.合作D.共存3.(2010年西城区模拟)二战后,美国为“满足自己的经济需求,削弱欧洲人倒向苏联的趋势”而采取的措施是()A.提出杜鲁门主义 B.实施马歇尔计划C.召开布雷顿森林会议 D.组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4.(2009年某某某某模拟)二战以后,世界政治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
右图《对德国的分区占领》产生的主要背景是()A.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组织成立B.以苏联为首的华约组织成立C.美苏“冷战”局面逐步加剧D.德国分裂为某某德国和联邦德国5.1967年欧洲共同体正式成立,其主要目的正确的是()A.抗衡美苏,加强在世界上的政治经济地位B.建立自身军事安全体系C.促进西欧各国煤钢的联合生产D.促进战后欧洲的经济复兴6.从20世纪80年代,日本开始提出成为“政治大国”的目标;2004年1月19日,日本陆上自卫队进入伊拉克,这是二战以来日本陆上自卫队首次踏上处于战争状态的外国领土;2006年12月15日,日本参议院投票通过“防卫厅”升格为“防卫省”的法案。
其最主要原因是()A.美苏两极格局即将瓦解 B.日本开始奉行独立的外交政策C.日本加快谋求政治大国地位的步伐 D.日本逐渐成为经济大国7.(2010年某某某某模拟)图片是研究历史的重要素材之一。
右图所示图片最不适合研究的历史主题是A.民族解放运动的深入发展B.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C.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D.东欧剧变、苏联解体8.(2007年某某高考文基卷)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反映了A.第三世界国家的政治影响力扩大B.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平起平坐C.西方国家放弃了对第三世界国家的控制D.发展中国家放弃了彼此间的合作9.(2010年某某某某模拟)1961年9月,南斯拉夫总统铁托说:“当我们走上独立的道路而不同两个对立阵营的国家集团结盟的时候,当我们反对分裂世界的政策和拒绝这个政策所带来的一切时,我们选择了一条艰苦的道路。
2018版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模块检测试题(含解析)
2018版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模块检测试题(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中国大百科全书》中说:这种制度是“中国古代社会中凭借血缘关系对族人进行管辖和处置的制度”。
这种制度是( )A.分封制B.宗法制C.郡县制D.世袭制解析:B 宗法制是一种按照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政治权力的政治制度,故B项正确。
2.“秦廷有集议之制……君臣集议,犹与春秋列国贵族世卿之世略似……亦非一君权专制独伸之象。
”材料认为秦朝集议制度( )A.有利于皇帝决策时集思广益B.承继先秦的分封制度C.有效解决了皇权与相权的矛盾D.强化君主个人独裁解析:A 从“君臣集议……亦非一君权专制独伸之象”可知秦朝集议制度不是君主独裁,而是有利于皇帝决策时吸取他人意见,故A项正确。
3.比较下列甲、乙两图,由甲图到乙图所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中央官吏日益增多B.以分权实现集权C.尚书省权力最大D.太尉权力分到兵部解析:B 甲图反映的是秦汉的三公九卿制,乙图反映的是隋唐的三省六部制,三公九卿制下,丞相权力很大,威胁皇权;而三省六部制下三省长官均为丞相,三省之间相互制约,相权一分为三,从而保障了皇权的独尊,故B项正确。
4.《儒林外史》中有一则故事,讲到屡试不中的穷书生范进,得知中举后,竟高兴得发了疯。
这反映出作者认为科举制( )A.扼杀人才和压抑人性B.选拔人才注重德才兼备C.体现社会公平和正义D.考试程序繁杂试题艰涩解析:A 材料“得知中举后,竟高兴得发了疯”,表明科举制使士人的心理发生扭曲,人性得不到应有的伸张,故A项正确。
5.中英《南京条约》第十一款规定:“英国驻中国之总管大员,与中国大臣,无论京内京外者,文书来往,用‘照会’字样。
两属员往来,必当平行照会。
”这说明( )A.英国开始干涉中国的内政B.中国的行政主权遭到破坏C.清政府失去了外交自主权D.清朝天朝上国观念被打破解析:D 材料规定突出的是中英来往时人员的平等,打破了清朝的朝贡体系和天朝上国观念,故D项正确。
2018版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1同步练习题: 第8单元 第27课 学业分层测评
学业分层测评(建议用时:30分钟)[学业达标]1.1992年邓小平说:“从一定意义上说,某种暂时复辟也是难以避免的规律性现象。
一些国家出现严重挫折,社会主义好像被削弱了,但人民经受锻炼,从中吸取教训,将促进社会主义向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
”上述谈话的国际背景是()A.东欧剧变、苏联解体B.美苏“冷战”逐步升级C.多极化格局形成D.第三世界迅速崛起【解析】1989年的东欧剧变和1991年的苏联解体使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出现了暂时的低潮。
【答案】 A2.1992年9月,莫斯科的学生觉得历史课有点奇怪。
老师对他们说不用课本,因为历史课本是两年前修订的。
老师还说:“我不知道问什么问题,更不知道判什么答案是正确的。
”对此,合理的解释是()A.俄罗斯加强了思想文化控制B.苏联时期虚构捏造历史C.社会制度、意识形态发生剧变D.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解析】根据材料中“1992年9月”与“历史课本是两年前修订的”等信息,可知由于1991年苏联解体,社会制度、意识形态随之发生了剧变,人们对于历史人物、事件的观点也发生了变化。
【答案】 C3.叙利亚内战、美国等西方国家对伊朗实施制裁甚至扬言动武、中国周边部分国家多次在中国近海挑起事端、日本在中国钓鱼岛进行挑衅。
这些问题说明当今世界()【导学号:32700155】A.威胁和平的因素依然存在B.大战的危险日益临近C.地区冲突主导国际关系D.出现多极化的趋势【解析】“内战”“动武”“挑衅”等信息说明威胁和平的因素依然存在。
【答案】 A4.读右图,其中的⑤是指()A.中国B.美国C.日本D.俄罗斯【解析】注意图片中⑤所说的话语“都要听咱的”,说明“一超”是指美国,故选B项。
【答案】 B5.由欧洲煤钢共同体到欧洲经济共同体,再到欧洲联盟,反映了欧洲各国的合作()【导学号:32700156】①由单一的经济部门扩大到各经济领域②由经济一体化到政治一体化③由区域集团化到经济一体化④由追随美国到要求建立平等的伙伴关系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解析】欧洲煤钢共同体是某一经济部门的联合,欧共体主要是经济体;而欧洲联盟则是经济政治的联盟。
2018版高中历史人民版选修1专题综合测评8含解析
专题综合测评(八)(时间:45分钟分值:90分)本试卷共6个非选择题,每题15分,共90分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日本学者家永三郎指出:“扶植近代产业和近代军备是‘富国强兵’的手段,而接受近代科学又是扶植近代产业和近代军备的手段,这就自发地倾向于自然科学和应用技术的研究,而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研究难免就放任自流。
……认识到为了实现‘富国强兵’的目的就不可避免地要采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那么,在培植自上而下的资本主义所必须的限度内也得学习法律学、经济学等。
尽管如此,不符合能够为天皇制国家政治、军事发展服务这一条件的学科仍然难免遭到排斥。
"材料二日本以善于引进外来先进文化而著称,但诸多的外来文化并没有和传统文化融合,而是以独立的面貌并存于日本社会.……对待外来先进文化要么是极端地崇拜,要么是极端地排斥,顽固排斥西方精神文明,导致日本现代化初期对旧事物的批判和否定不彻底。
……这种极端态度已经融入日本的民族性,使得日本人成为世界上最为奇特的“矛盾"民族。
—-《“和魂洋身”的日本现代化》请回答:(1)根据上述材料,归纳日本学习先进文化的特点。
(6分)(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日本“对待外来先进文化要么是极端地崇拜,要么是极端地排斥"的具体表现及影响。
(9分)【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一中“接受近代科学又是扶植近代产业和近代军备的手段,这就自发地倾向于自然科学和应用技术的研究”“所必须的限度内也得学习法律学、经济学等”得出实用原则,“不符合能够为天皇制国家政治、军事发展服务这一条件的学科仍然难免遭到排斥”得出目的,根据材料二“要么是极端地崇拜,要么是极端地排斥"“这种极端态度已经融入日本的民族性”得出极端态度,根据材料二“日本以善于引进外来先进文化而著称,但诸多的外来文化并没有和传统文化融合”得出不能很好地同传统文化融合。
第(2)问的第一小问,结合所学知识从极端崇拜、极端排斥两个角度选择史实回答;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从正反两个角度回答即可。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8单元检测试卷(附答案)
单元检测卷(八)(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1.德黑兰会议期间的一天早晨,在例会开始前,丘吉尔说:“今天我做了一个梦,梦见我成为世界的主宰!”罗斯福说:“我梦见我成了宇宙的主宰!斯大林元帅,您梦见了什么?”斯大林说:“我梦见,我既没有批准丘吉尔先生您当世界主宰,也没有批准罗斯福先生您当宇宙主宰!”通过这段对话,我们可以看出( )A.苏联实力最强B.罗斯福野心最大C.美苏矛盾是主要矛盾D.三国争霸意图显现答案 D解析苏、美、英三国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抗击法西斯的主要国家,虽在反法西斯的基础上结成了同盟,但都有自己的战后野心。
通过对话,依照次序,下一个国家都在力图掌握上一个国家,获得最大的霸权,故答案为D项。
2.有学者如此评价二战后初期美国政府的一项举措:“美国统治当局似乎找到了一种途径,把‘遏制’共产主义的计谋与制造商、出口商的热情融为一体。
一箭双雕,成了真正的受益者。
”这项“一箭双雕”的举措是( )A.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B.提出“杜鲁门主义”C.实施马歇尔计划D.建立“北约”组织答案 C解析从“把‘遏制’共产主义的计谋与制造商、出口商的热情融为一体”等信息可以看出,题干材料指的是美国“冷战”政策在经济方面的表现。
A、B、D三项结论与题干材料含义不符。
3.观察下图,对图中“善意”的正确理解是( )①扶持进而控制西欧②援助欧洲发展③建立北约组织④遏制苏联力量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答案 A解析马歇尔计划是为了遏制苏联、扶持和控制西欧,故③应排除。
4.1949年初,苏联外交部长在联合国大会上发表声明:“美国现在正以经济方式向东欧国家渗透,因此,我们不得不采取必要的措施对其回击,以巩固我们的社会主义阵营。
”苏联和东欧国家采取的措施是( )A.成立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B.成立经互会C.成立华约组织D.支持民主德国成立答案 B解析题目的关键信息是“美国现在正以经济方式向东欧国家渗透”,据此判断美国正在实施马歇尔计划。
2017-2018学年人教版必修1历史习题:单元质量评估+第8单元+Word版含答案
第八单元单元质量评估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00分。
测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2017·锦州高一检测)1945年,美国国务院呈交总统专用秘密情报说:“自从雅尔塔会议以来,差不多在我国关系中发生的每一个重大问题,苏联政府都采取了强硬的、毫不妥协的立场。
”这实质上说明( B )A.美苏“冷战”已经开始B.美苏国家利益冲突加剧C.美苏同盟结束D.苏联比美国强大美苏“冷战”开始标志是1947年杜鲁门主义的提出,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美苏关系出现紧张,故B项正确;美苏同盟结束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从材料“自从雅尔塔会议以来”说明同盟关系还没有破裂,故C项错误;苏联是唯一能与美国抗衡的国家,但并不比美国强大,故D项错误。
2.(2017·合肥高一期末)“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硝烟刚刚散尽,一场新的没有硝烟的战争紧接着又拉开了序幕。
”这场战争开始的标志是( B )A.丘吉尔的“铁幕”演说B.杜鲁门主义的出台C.马歇尔计划的实施D.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建立题干材料反映的是美苏“冷战”局面的开始,其标志是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故选B 项。
丘吉尔的“铁幕”演说是“冷战”的最初信号,是序幕,排除A项;C、D两项是“冷战”的表现。
3.(2017·广西桂林中学高一月考)它“利用‘冷战’的阴影,把‘遏制’共产主义的计划与提高制造商、出口商的热情融为一体”。
这里的“它”是指( C ) A.“铁幕”演说B.杜鲁门主义C.马歇尔计划D.越南战争“把‘遏制’共产主义的计划与提高制造商、出口商的热情融为一体”就是利用经济手段达到“冷战”目的,故选C项。
其他三项均未含有经济措施,排除。
4.(2017·山西大学附中高一月考)“其目的不是同共产主义作斗争,而是同经济失调作斗争,因为经济失调很容易使一些极权主义运动在欧洲社会浑水摸鱼,现在俄国共产主义正要钻这个空子。
必修1历史第八单元综合测试卷(有解析人教版)
必修1历史第八单元综合测试卷(有解析人教版)单元综合检测(八)[学生用书单独成册](时间:4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6•长春外国语学校高一期中)下列史料中,不能用于探究“‘冷战’局面形成”这一题的是()A.欧洲联盟正式建立B.丘吉尔的“铁幕演说”.杜鲁门主义的出台D.华沙条约组织的建立解析:选A。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冷战”开始于1947年“杜鲁门主义”,结束于1991年底苏联解体,B、、D三项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可以排除。
欧盟正式建立是在1993年11月1日,与“冷战”时间不符,故选A。
2.(2016•江苏扬州高一期末考试)“二战”后初期,食品短缺成为了最为紧迫的问题。
情况在德国尤其严重,那里1946-1947年的人均热量摄入仅为每天1 800千卡,这个数值完全不能支持人体的长期健康。
威廉•克莱顿在给华盛顿的报告中说,“数百万人正在慢慢饿死。
”结合这段材料和图片指出美国为此采取了什么措施()A.实施全面“冷战”B.抛出杜鲁门主义.实施“马歇尔计划” D.建立北约组织解析:选。
全面“冷战”是指“二战”后美国针对苏联及东欧社会主义国家而采取的政治、经济、军事的全方位遏制战略,故A项错误;杜鲁门主义是指美国通过干涉别国内政,从政治上遏制苏联的战略,故B项错误;“马歇尔计划”是美国通过援助欧洲、恢复欧洲经济、稳定欧洲资本主义,进而进一步遏制苏联的战略,故项正确;北约组织是美国纠集西欧国家为遏制苏联而建立的政治军事集团,故D项错误。
3.(2016•甘肃民乐一中高一期末考试)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两国逐渐走向政治、经济、军事领域的全面对抗。
苏联在1949年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协调和促进社会主义阵营各成员国的经济发展。
此举主要针对的是()A.杜鲁门主义B.马歇尔计划.北约组织D.德意志联邦共和国解析:选B。
高中历史新课标人教版必修一第八单元检测试卷
高中历史新课标人教版必修一第八单元检测试卷一、选择题(共12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苏联的军事力量以及它在西方人中间引起的恐惧,长期地模糊了这两个争夺者之间根本的不对称性。
”这种“根本的不对称性”主要表现在( )A.军事力量的失衡B.意识形态的对立C.经济水平的差距D.同盟力量的差距2.下面是关于捷克斯洛伐克等四国对西方国家的贸易额占其对外贸易总额比重的数据表。
造成1952年各国数据与1948年数据差距较大的直接原因是( )A.杜鲁门主义的出台B.马歇尔计划的实施C.斯大林体制的影响D.经互会的成立3.1945年12月,美国关于日本战争赔偿问题的文件规定:拆迁日本的工业设备,并把日本的工业生产能力维持在19世纪20年代后半期的水平,日本人的生活水平不能高于亚洲的其他国家。
1949年美国政府决定大幅降低对日本的赔偿要求,并于1950年5月停止了战争赔偿计划。
美国对日政策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为了帮助日本恢复经济,推行民主改革B.“冷战”的加剧和中国政治形势的变化C.加紧孤立、封锁和威胁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需要D.扶植日本以稳定资本主义制度4.与杜鲁门主义相比,马歇尔计划“删掉”了“关于共产主义的明确提法”,强调“计划”的目标是“战胜饥饿、贫困和混乱”。
这表明“马歇尔计划”( )A.与杜鲁门主义手段相同B.是更隐蔽的杜鲁门主义C.彻底颠覆了杜鲁门主义D.与杜鲁门主义的目的不一致5.戴高乐曾经提出“欧洲是欧洲人的欧洲”“美国不是欧洲的一部分”。
体现这一声音的国际舞台上的历史事件有( )①雅尔塔体系的建立②欧洲煤钢共同体的成立③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建立④欧共体的成立A.①②B.②④C.①②③D.②③④6.1961年9月,南斯拉夫总统铁托说:“当我们走上独立的道路而不同两个对立阵营的国家集团结盟的时候,当我们反对分裂世界的政策和拒绝这个政策所带来的一切时,我们选择了一条艰苦的道路。
”这一番言论反映了( )A.美苏两极对峙局面的出现B.社会主义阵营的日趋瓦解C.不结盟运动正在逐渐兴起D.多极化世界格局开始形成7.1970年9月,在赞比亚首都卢萨卡的一次会议上通过了反对霸权主义的《关于和平、独立、发展、合作和国际关系民主化的卢萨卡宣言》。
人教版高一必修1历史第八单元综合测试卷
人教版高一必修1历史第八单元综合测试卷在考试之前做好每一个试卷的复习,对学生来说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份好的试题卷将能够有效的去检测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以下店铺整理的人教版高一必修1历史第八单元综合测试卷,希望对你有用。
人教版高一必修1历史第八单元综合测试卷及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6•长春外国语学校高一期中)下列史料中,不能用于探究“‘冷战’局面形成”这一课题的是( )A.欧洲联盟正式建立B.丘吉尔的“铁幕演说”C.杜鲁门主义的出台D.华沙条约组织的建立解析:选A。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冷战”开始于1947年“杜鲁门主义”,结束于1991年底苏联解体,B、C、D三项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可以排除。
欧盟正式建立是在1993年11月1日,与“冷战”时间不符,故选A。
2.(2016•江苏扬州高一期末考试)“二战”后初期,食品短缺成为了最为紧迫的问题。
情况在德国尤其严重,那里1946-1947年的人均热量摄入仅为每天1 800千卡,这个数值完全不能支持人体的长期健康。
威廉•克莱顿在给华盛顿的报告中说,“数百万人正在慢慢饿死。
”结合这段材料和图片指出美国为此采取了什么措施( )A.实施全面“冷战”B.抛出杜鲁门主义C.实施“马歇尔计划”D.建立北约组织解析:选C。
全面“冷战”是指“二战”后美国针对苏联及东欧社会主义国家而采取的政治、经济、军事的全方位遏制战略,故A项错误;杜鲁门主义是指美国通过干涉别国内政,从政治上遏制苏联的战略,故B项错误;“马歇尔计划”是美国通过援助欧洲、恢复欧洲经济、稳定欧洲资本主义,进而进一步遏制苏联的战略,故C项正确;北约组织是美国纠集西欧国家为遏制苏联而建立的政治军事集团,故D项错误。
3.(2016•甘肃民乐一中高一期末考试)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两国逐渐走向政治、经济、军事领域的全面对抗。
【高一历史试题精选】2018高一历史必修1第八单元练习题8份(人教版含答案)
2018高一历史必修1第八单元练习题8份(人教版含答案)
堂互动探究
探究重点难点知能优化提升
一、二战后初期美苏由盟友到对手的原因
1.美苏之间合作的基础消失二战期间,德日法西斯是世界各国人民共同的敌人,美苏之间的合作是建立在反对德日法西斯基础之上的。
随着德日法西斯先后被打垮,美苏之间合作的基础不复存在,两者的合作越越少,矛盾越越多。
2.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冲突苏联以社会主义理论的先进性自居,欲在东欧各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扩大在世界范围内社会主义的影响;美国则以自己雄厚的经济实力为后盾,夸耀资本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同时极力稳定西欧各国的资本主义制度。
3.国家利益的冲突这是美苏同盟关系破裂的根本原因。
美国凭借自己强大的经济、军事实力,推行称霸全球的战略;苏联不甘示弱,在稳定、控制东欧的同时,力图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的影响。
4.美苏政治、军事实力的均衡西欧的衰落,美苏战时军事实力的相对均势,奠定了两极格局的基础。
任何时期的国际关系都是建立在国家实力基础之上的,苏联正是凭借自己强大的军事实力与美国抗衡;而美国则以世界第一的实力图谋称霸世界,维护自己的全球战略利益。
[典例剖析]
例 1 二战期间美苏建立的同盟关系,在二战后破裂的主要原因是( )
A.美苏争霸世界必然导致双方对立
B.意识形态的分歧和国家利益的冲突
C.两极格局关系的实质是两强争霸
D.苏联为首的革命力量的壮大妨碍了美国称霸
[剖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检测试题(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1.一位美国学者这样描写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美苏关系:“每一方都像镜子里面看人一样,看到的都是反像,即把对方看成是世界上的恶霸。
每一方都指责对方表现出希特勒咄咄逼人的姿态。
”该学者认为“冷战”源于 ( )A.美苏失去战时同盟的基础B.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意识形态的对立C.美苏两国社会制度的根本对立D.美苏双方误把对方视为主要敌人解析:D 材料中“每一方……看到的都是反像,即把对方看成是世界上的恶霸”表明美苏关系恶化源于误把对方视为主要敌人,D项符合题意。
A、B、C三项不是材料中学者的观点,不合题意。
2.美苏“冷战”导致国际政治地图重绘,使得国际安全环境充满了更多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
但是,“冷战”也包含着强大的稳定因素。
其中“强大的稳定因素”主要是( )A.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B.第三世界的崛起C.美苏势均力敌,旗鼓相当D.雅尔塔体制的长期存在解析:C 根据所学可知,美苏“冷战”局面的出现,引发了美苏之间螺旋式上升的军备竞赛,两强相争使世界长期不得安宁。
但在“冷战”的大环境下,美苏双方势均力敌,在近半个世纪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
结合本题可知,“强大的稳定因素”主要是美苏势均力敌,旗鼓相当。
3.1947年,希腊面临着长期内战的前景。
杜鲁门总统为应付这一紧急情况宣布了以他名字命名的原则。
其主要内容是:“美国的外交政策,必须支持那些正在抵抗拥有武装的少数派集团或外来压力的征服企图的自由民族。
”在阐述这一原则时说,“希腊的生存如今正受到威胁。
”杜鲁门这段话实质上反映了( )A.大战后的美国积极谋求世界和平稳定B.希腊在美国全球战略中的地位得以提高C.美国对希腊实施援助,促进其经济的恢复D.美国试图通过援助欧洲,遏制共产主义解析:D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美国经济、军事实力急剧膨胀,成为头号资本主义强国,采取扩张政策,A项错误;美国借口“希腊的生存如今正受到威胁”干涉希腊内政,是对希腊主权的破坏,B项错误;分析材料内容可以看出美国对希腊实施援助的目的是防止希腊政权落入希腊共产党手里或被苏联控制,C项错误;美国支持抵抗“外来压力的征服企图”针对的是苏联,其援助希腊的目的是遏制共产主义在欧洲的扩张,D项正确。
4.下组图片反映了现代国际关系中一系列重大事件。
这些事件说明当时国际关系的突出特点是( )A.美苏两极对峙B.两极格局瓦解C.欧洲国家走向一体化D.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解析:A 图片涉及的重大事件都是美苏两极对峙的结果,故选A。
B、C、D三项与图片事件主题不符。
5.美国“政策的目的是恢复世界上行之有效的经济制度,从而使自由制度赖以存在的政治和社会条件能够出现——马歇尔”。
由此得出马歇尔计划的根本目的是( )A.恢复欧洲经济B.稳定资本主义制度C.实施杜鲁门主义D.稳定世界经济解析:B 据材料中“美国”“经济制度”“自由制度”等信息可判断马歇尔计划的根本目的是稳定资本主义制度,遏制共产主义势力,故选B 项。
6.1948年至1949年,美国飞行员霍尔沃森向西柏林运送生活物资时,都会给小孩空投巧克力,被称为“巧克力叔叔”。
与其相关的历史背景是( )A.第二次世界大战进行中B.冷战局面的形成C.两极格局正式形成D.两德的重新统一解析:B 1948年,美苏“冷战”出现第一次高潮,爆发柏林危机,苏联封锁西柏林,美国被迫向西柏林空运物资。
此题也可用排除法,A、C、D三项所列事件都不是发生在“1948年至1949年”。
7.图示法是学习历史的一种重要方法。
某高一学生在历史课后整理了一幅知识结构图,该学生整理的历史知识的主题是( )A.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B.新兴力量的崛起C.雅尔塔体系的瓦解D.多极化趋势的加强解析:A 图示主要反映了美苏在经济和军事政治方面的对抗,这是美苏“冷战”的具体表现。
北约和华约两大军事政治集团的建立,标志着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正式形成。
8.1961年,美国总统约翰·肯尼迪就职时向全世界宣告:“美国将不惜任何代价、承担任何重负、对付任何艰难困苦,去支持任何朋友,反对任何敌人,以确保自由的存继和胜利。
”这一言论付诸实施的影响是( )A.朝鲜战争的爆发B.使美苏争霸进入热战C.容易导致地区的动荡D.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解析:C 肯尼迪的言论实际上体现了美国的霸权主义政策,这容易造成地区乃至世界的动荡不安,C项正确,D项错误。
A项与材料时间不符,B项说法与史实不符,美苏并未进行“热战”。
故C项正确。
9.有学者指出,“冷战”中两个超级大国角逐、对峙,忽而剑拔弩张,忽而握手妥协,最紧张时似乎要把全世界拖入一场核浩劫,但是每次都及“热战”的边缘而返。
以下史实最能佐证此观点的是( ) A.越南战争 B.古巴导弹危机C.德国的统一D.9·11事件解析:B 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中美苏两国利用核威慑相互威胁,导致局势紧张,但最终双方妥协,避免了核大战的爆发,故B项正确。
10.下面是两幅国际政治讽刺漫画。
这两幅漫画可以反映出( )A.欧美间经济合作、政治对立B.世界政治多极化格局形成C.美国对欧洲从援助走向遏制D.欧洲由对美国依赖走向独立解析:D 从图一可知,战后欧洲依赖美国的经济援助;从图二可知,20世纪60年代欧洲通过联合使经济获得了迅速发展,在政治上趋于独立,提出了“欧洲人的欧洲”。
故正确选项是D。
11.1960年1月,英国首相麦克米伦在结束非洲之行后发表演讲:我看到了国家意识的觉醒,在过去的几个世纪里,这些国家的人们依赖着别的国家生存;十五年前这一运动风靡亚洲,今天非洲发生了同样的事情,变迁之风吹遍整个非洲大陆。
这股风靡亚非的“变迁之风”推动了( )A.万隆亚非会议的召开B.两极格局的逐渐巩固C.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和发展D.美苏关系的持续缓和解析:C 材料中“十五年前这一运动风靡亚洲”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掀起的民族解放运动,“变迁之风”体现了第三世界的崛起,推动了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和发展,一定程度上冲击了两极格局,C项正确。
12.2011年,德国和法国共同撰写的“讲述欧洲历史的教科书”历时五年终于完成,创造了编撰共同历史教科书的德法模式,即“双方一直磨合到彼此就大部分争议问题达成共识,再开始共同撰写教科书”。
这说明( )A.德国和法国的矛盾彻底消除B.德国和法国开始走向合作C.欧洲一体化程度逐步加深D.德法已经形成政治经济联盟解析:C 历史上法德有着尖锐的矛盾,但是2011年,法国和德国创造了共同编写历史教科书的模式,其前提是两国就大部分争议问题达成了共识,这反映了欧洲一体化程度进一步的加深。
13.1966年戴高乐宣布法国退出北约军事一体化组织,并要求美国和北约欧洲盟军司令部撤离法国。
这反映了( )A.世界的多极化趋势B.不结盟运动的发展C.北约走向瓦解D.法国抵制马歇尔计划解析:A 20世纪60年代法国退出北约军事一体化组织说明法国力图摆脱美国的控制,推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反映出世界的多极化趋势。
14.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初,日本企业迅速崛起并日趋强大,其国际竞争力赶超美国,并多年居于世界之首。
然而,90年代中后期以来,美日企业竞争力再次发生逆转,美国企业竞争力超过日本,重新成为世界第一。
上述变化产生的影响是( )A.世界多极化形成B.国际经济新秩序出现C.美国已无法再影响日本D.美国霸权地位受到冲击解析:D 材料体现了在国际经济领域内,日本与美国激烈竞争,并一度占据优势,这对美国的霸权地位造成了巨大冲击。
A、B、C三项不符合史实。
15.日本外务省次官粟山尚一曾在《动荡的90年代与日本外交的新展开》中写道:“当今世界20万亿美元的国民生产总值中,美欧各占5万亿美元,日本为3万亿美元……这也是共同分担国际责任的结构比例,要建立国际新秩序,就离不开5∶5∶3的合作。
”这最能表明日本的企图是( )A.积极谋求世界政治大国地位B.与美欧进行经济军事抗衡C.不愿意承担相应的国际责任D.确立美欧日三足鼎立格局解析:A 材料中日本本质上是要求与经济实力相对应的国际政治权利,改变其经济大国、政治小国的尴尬局面,A项正确。
16.到20世纪50年代后期,初步形成了三个世界理论。
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是第一世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是第二世界,而两大阵营之间是一大批刚获得独立的新国家,组成第三世界。
20世纪60年代,第三世界( )A.召开第一届亚非会议B.与中国广泛建交C.支持新中国重返联合国D.组建不结盟运动解析:D 1961年第三世界组建不结盟运动,反对美苏超级大国,故D 项正确。
17.1963年美国、英国和苏联签署了《禁止在大气层、外层空间和水下进行核武器试验条约》,但法国和中国拒绝签署。
这一事件反映了( )A.多极化趋势的出现B.冷战格局的加剧C.第三世界的崛起D.两极格局的形成解析:A 材料体现了法国力图摆脱美国的控制,中国也并没有与苏联保持外交的一致,说明两大阵营出现了分化,体现了世界格局多极化的趋势,A项正确。
18.下图是刊登在2007年《国际先驱导报》上的一幅讽刺漫画。
对其解读正确的是( )A.虚假的民主,真实的独裁B.顺美国者强,逆美国者弱C.强权政治,唯美国马首是瞻D.霸权衰落,多极化趋势加强解析:D 漫画中人物代表美国,从牛身上的世界地图可知其代表世界,“又不听我的话了”体现了美国称霸世界的地位受到了很大的挑战,世界不再受其摆布,说明其霸权衰落,D项正确。
19.有学者认为:“伴随着‘冷战’的结束,最直接、最明显的损失是两个前超级大国建立的联盟体系的消失。
……全球失去了对混乱和暴力的威慑,相应的,世界的未来少了一种确定性。
”对材料观点概括最准确的是( )A.结束美苏“冷战”不利于国际社会的稳定B.“冷战”结束后新的国际力量对比尚未定型C.动荡的国际局势需要建立单极霸权D.美苏联盟体系曾经维护了世界和平解析:B 结束美苏“冷战”总体上来说有利于国际社会的稳定,A项错误;美苏“冷战”结束后新的国际力量对比尚未定型,世界局部地区矛盾爆发,世界未来的发展不确定性因素增加,B项正确;材料未体现建立单极霸权的需要,C项错误;D项并非材料主旨。
20.有学者指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美苏为两极的世界格局因国际力量对比的不断变化而受到撼动,并且已受到逐步壮大起来的其他力量中心的挑战。
”该学者旨在揭示两极格局( )A.因美苏衰落而走向解体B.必将被多极格局所取代C.具有的稳定性和持续性D.渐变中逐步走向多极化解析:D 根据材料“受到逐步壮大起来的其他力量中心的挑战”,可知两极格局不断受到来自多极化趋势的冲击,故D项正确。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2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