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0、凯恩斯还是哈耶克 南沙新区发展之辨

合集下载

凯恩斯与哈耶克两种观点比较及启示

凯恩斯与哈耶克两种观点比较及启示

凯恩斯与哈耶克两种观点比较及启示提要本文通过对比凯恩斯与哈耶克的理论特点及主要经济理论,剖析了二者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一、凯恩斯主义(一)凯恩斯的理论特点。

1、凯恩斯定律否定了萨伊定律及由此决定的就业理论。

用有效需求不足的理论代替了新古典经济学市场自动均衡的假定,注重制度因素和未来的不确定性对经济行为的影响,并得出失业和危机不可避免的结论。

2、否定了新古典经济学关于充分就业为正常状态的假说,断定资本主义经济体系不可能自动实现充分就业的均衡,而必须进行国家干预。

3、强调有效需求机制的决定作用,否认相对价格短期变动的重要意义,并提出收入——支出理论,与传统经济学的货币数量论相抗衡。

(二)凯恩斯的主要经济理论1、凯恩斯的就业理论。

(1)由于市场机制可以自动实现充分就业的均衡,因此,资本主义经济是一个不存在经济危机的充分就业的社会。

但是,充分就业并不排斥两种失业的存在:一是摩擦失业,二是自愿失业。

(2)有效需求原理是凯恩斯就业理论的基础。

凯恩斯从供给和需求两个方面来论述,把分析的重点由供给转移到需求,把总需求函数视为决定就业量和收入水平的关键因素,有效需求原理实际上是一种需求决定供给的理论。

2、工资和货币、物价理论。

(1)凯恩斯经济学主张,在货币工资不变,即采取刚性工资政策的条件下,通过提高价格水平来降低实际工资,以增加就业。

(2)凯恩斯把货币理论与价值理论结合起来,认为货币数量对物价水平的影响,实际上是货币数量对工资单位和就业量影响之和。

3、经济周期理论。

(1)投资乘数理论是凯恩斯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投资乘数公式,由于国民收入和就业量与边际消费倾向按同一方向变动,即消费倾向的数值越大,国民收入和就业量的增加越多。

(2)凯恩斯认为利息率的高低与流动偏好的强度成正比,与货币供给量成反比。

二、新自由主义——哈耶克(一)哈耶克的理论特点。

1、表现为极端的经济自由主义,主张个人自由高于一切,反对任何形式的国家干预,甚至主张货币的发行也要“非国家化”。

《制高点:世界经济之战》观后感

《制高点:世界经济之战》观后感

制高点·世界经济之战观后感------新自由主义与凯恩斯主义的兴衰及对我国经济的启示纪录片的第一集讲述了20世纪由两位经济学家哈耶克和凯恩斯的观点之争而引发的世界经济变革。

他们论战的主题主要是对于政府干预的态度。

哈耶克认为市场经济可以根据需要自动地进行调节,政府的过渡干预会导致资源配置扭曲,阻碍经济的发展;凯恩斯则主张采用积极的财政政策和政府干预来影响市场经济过程,他认为政府的干预能够减少市场经济的不稳定性,克服经济危机并改善经济预期。

一次世界大战前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把经济完全交给了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坚持政府的最小化干预,甘愿充当守夜人,短暂的繁荣却招致了大萧条。

随后凯恩斯政府干预理论在这次危机中获得了绝大多数国家的亲睐,哈耶克的思想逐渐被人们遗忘。

直到70年代的滞胀危机,凯恩斯主义逐渐暴露缺陷并开始失效。

高通货膨胀率和高失业率让新自由主义有了出头之日,在英美的引领下哈耶克的思想重回主流。

其实就我本人来说是倾向于哈耶克思想的,我相信哈耶克在《通往奴役之路》中表达的对于政府掌控经济制高点的担心不无道理,当初凯恩斯主义的兴起确实顺应了时事,面对大萧条,或许市场真的是失灵了,可是即便市场能够挽回一切,人们是否又有足够的勇气将一切都赌在市场上呢?答案不言而喻。

我想,这样的市场失灵并不能证明市场及其固有规律的失效,因为人本身便是市场的一部分,在混乱的时代中,统一有序的市场机制一旦被打破,那么便意味着人们依然不在信任市场并企图脱离,这种情况下,强有力的政府控制是必须的。

可是,当这一大的时代背景更换的时候,或许政府的强力已然不在那么的必要,同时市场的回归,也必将导致二者的冲突。

政府的意志不可能总是与市场的走向完美的切合,两者的偏离,也必将带来经济的动荡。

经济作为整个国家上层建筑的基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一旦有一种足以控制经济的力量出现,那么它将是对这个国家自由民主的极大威胁。

人们会在政府控制经济的体制下,沦为所谓的集体利益以及国家意志的奴隶。

凯恩斯与哈耶克

凯恩斯与哈耶克

凯恩斯与哈耶克是二十世纪的两位重要经济学家,两人在三十年代曾发生过一场理论论战。

经济学家韦森指出,这场论战推进了人类对具有越来越复杂的金融和货币市场体系的现代市场经济运行的认识,也实际上催生了经济学理论中的"凯恩斯革命",从而产生了现代宏观经济学。

凯恩斯主义凯恩斯生活在自由放任的私人企业制度向私人垄断过渡的英国。

当历史进入20世纪以后,作为自由放任的私人企业制度典范的英国,开始染上今天人们所说的“英国病”(英国病简单的说:有自我毁灭的民族怀疑悲观情绪)。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英国国运的转折点。

由于大战中政府开支剧增,英国被迫中止实行多年的金本位制(金本位制是以黄金为本位币的货币制度)。

在摆脱金锁链之后,通货出现迅速的膨胀。

大战之后,英国开始从殖民帝国、世界工厂的峰顶一步步衰退了下来。

对于英国这样一个国内市场不广阔的岛国来说,一旦在国际贸易的竞争中丧失了在产品构成和劳动生产率方面的优势,必然给国内经济造成不良影响。

所以从1920年开始,英国经济就陷入了停滞状态,煤炭、棉纺织品、造船工业等重要部门因国内市场狭窄和出口不顺利而无法恢复元气。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随着世界各国市场经济和国际贸易的迅速发展,尤其是在50年代后随着核能、航空、航天技术、造船和现代重化工工业发展推动下,加上西方大多数国家都采取过国家干预市场以减少失业的"凯恩斯主义的政策",西方主要发达国家经历了长达25年之久的"经济繁荣"。

结果,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在全世界大行其道。

在20世纪末和21世纪初,只要一些国家出现的经济衰退和不景气,各国政府就屡屡重试凯恩斯主义的宏观政策,因而可以认为,凯恩斯经济学思想的影响在当今世界仍始终存在着。

哈耶克与凯恩斯

哈耶克与凯恩斯

哈耶克与凯恩斯哈耶克与凯恩斯:经济学界的两位巨擘引言经济学是一门研究资源分配和决策制定的学科,而作为经济学界的两位巨擘,弗里德里希·哈耶克和约翰·梅纳德·凯恩斯在20世纪的经济思想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两位经济学家对于经济增长、政府干预和市场调节等问题提出了各自独特的观点和理论。

本文将重点介绍哈耶克与凯恩斯的经济思想,并对两位经济学家的观点进行比较与评析。

哈耶克的经济思想弗里德里希·哈耶克是奥地利经济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经济思想主要集中在市场和自由竞争的重要性上。

哈耶克认为,自由市场是经济繁荣和个人自由的基石。

他提出了知识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强调个人知识和信息在经济决策中的重要性。

哈耶克对中央计划经济持批评态度,认为自由市场和价格的竞争能够更有效地分配资源,并促进创新和经济发展。

他认为,市场机制能够自发地调整资源分配,而政府的干预只会带来不必要的干扰和歧视。

哈耶克主张小政府和限制政府干预,认为市场自由更能激发个体的创造力和潜能。

凯恩斯的经济思想约翰·梅纳德·凯恩斯是凯恩斯经济学派的创始人,他的经济思想主要关注宏观经济和经济周期。

凯恩斯认为,市场经济往往无法自己调整和恢复,需要政府通过干预来稳定经济。

他提出了“总需求决定总产出”的理论,主张政府应该通过货币和财政政策来管理经济,以消除失业和保持经济稳定。

凯恩斯的经济思想受到了大萧条和经济衰退的影响,他认为政府应该通过增加公共支出和降低利率来刺激消费和投资,从而提高经济增长和就业率。

他对市场经济的信心较弱,主张政府干预和调控经济活动,以防止经济过热或过冷。

哈耶克与凯恩斯的比较尽管哈耶克和凯恩斯的经济思想存在一定的冲突,但两位经济学家对于经济增长和政府干预的看法都有一定的合理性。

哈耶克的自由市场思想强调市场机制的作用,认为市场能够自发地调整资源分配。

但他在对政府干预的反对上有时过于绝对,忽视了市场失灵和公共物品的提供。

后危机时代的抉择:凯恩斯主义还是新自由主义

后危机时代的抉择:凯恩斯主义还是新自由主义

后危机时代的抉择:凯恩斯主义还是新自由主义作者:李菲雅邓翔来源:《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13年第06期摘要:2007年至今,资本主义国家陆续上演的两场危机让全球经济陷入低谷的同时,也引发了对当前资本主义世界主流指导思想的争论和思考。

在一定程度上讲,美国金融危机标志着新自由主义的失败,而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则标志着凯恩斯主义的失效。

而对目前由凯恩斯主义思想主导的危机救助方案进行评述,得出结论:后危机时代,无论是新自由主义还是凯恩斯主义都无法使经济政策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都无法对危机免疫。

关键词:后危机时代;新自由主义;凯恩斯主义;金融管制;美国金融危机;欧债危机中图分类号:F09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2101(2013)06-0021-05一、引言2007年伊始,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连续发生了两场声势浩大的危机,一场是由美国次级房贷危机(以下简称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另一场是发生在欧洲的欧洲主权债务危机(以下简称欧债危机)。

席卷美国的次贷危机最终演变成为一场肆掠全球的金融危机,标志着美国自前总统里根上台以来奉行的新自由主义失败;而受金融危机影响引发的欧债危机,则标志着凯恩斯主义在欧元区的穷途末路。

美国和欧元区都是当今世界上影响力较大的经济体,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不仅给全球经济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也颠覆了主流意识形态及其主导下的经济政策。

目前的焦点在于后危机时代①美国和欧元区,乃至整个世界经济的复苏,应该以哪一种思想作为指导(吴易风,2010)。

本文旨在厘清凯恩斯主义和新自由主义在理论和实践中的区别和联系,试图从后危机时代如何对危机进行防范和治理,以及如何促进经济发展的角度出发,分析凯恩斯主义还是新自由主义作为主流思想更有说服力。

二、凯恩斯主义和新自由主义产生的背景、内容以及交锋(一)凯恩斯主义的产生和发展20世纪30年代的世界性经济危机,给整个资本主义经济造成了前所未有的震撼,它全面否定了萨伊定律,从而颠覆了西方经济学长期坚持的古典自由主义的经济理论基础。

新自由主义的终结新凯恩斯主义的崛起

新自由主义的终结新凯恩斯主义的崛起

N改革探索ORTHERN ECONOMY AND TRADE42009年第 4 期文摘编号:1005-913X(2009)04-0004-CA摘要: 再一次面临经济危机,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采取了一系列的“救市”措施。

对于这一系列举措,有的学者说它将意味着美国当前的主流经济学——新自由主义的终结,也有的学者说它将意味着新凯恩斯主义的崛起。

关键词:经济危机;新自由主义;新凯恩斯主义中图分类号:F091.34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09)04-0004-02收稿日期:2009-02-27作者简介:朱丽娟(1984-),女,安徽金寨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西方经济学。

新凯恩斯主义的崛起新自由主义的终结朱丽娟(安徽大学 经济学院,合肥 230039)一、经济危机根源说1929年美国经济危机爆发后,凯恩斯说:“如果在暴风雨的季节,他们只能告诉我们,暴风雨在长期中就会过去,海洋必将回复平静,那么,经济学家给自己的任务就太过容易而无用了。

”今天,暴风雨又来了,这让我们又一次想起了凯恩斯。

凯恩斯在1936年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中指出:“投资市场的本性是……当幻想破灭的情绪降临到一个过度乐观、被过度买入的市场时,它就会以一种突兀的、甚至灾难性的力量打击在市场上”, “疑虑一旦出现,就会迅速蔓延”。

“今天的最高明的投资的私人目标却是被美国人表达得很恰当的‘起跑在枪响之前’,“一边在都知中胜过群众,从而把坏的和被磨损了的钱币脱手给他人”。

“信心和信用状态二者中的任何一个的低迷不振便足以导致股票价格的崩溃……造成经济崩溃。

”这些话极好的描述了我们最近所面临的情况:全球金融剧烈动荡,全球投资人由于恐慌心理,大量抛售手中金融资产,各国股票大幅下跌,贸易减少,失业增加……在《通论》中,凯恩斯以有效需求不足为逻辑起点,侧重从经济行为主体的心理角度分析经济危机的原因。

他认为,经济危机的根源是有效需求不足。

凯恩斯和哈耶克参考资料

凯恩斯和哈耶克参考资料

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和奥地利经济学家哈耶克,是20世纪经济学思想史中两位著名的人物。

他们的思想,不仅对过去的经济社会产生了巨大影响,在更有说服力的经济思想主导之前,仍将对现在乃至将来的经济社会发展产生巨大影响。

凯恩斯和哈耶克的论争,被称为“历史上最经典最著名的经济学决斗”。

曾在《伦敦时报》和《纽约太阳报》任资深编辑的美国著名记者尼古拉斯·韦普肖特,在《凯恩斯大战哈耶克》一书中,系统梳理了这一场论争,我们在重温那场经典学术盛宴的同时,也审思“政府对市场的干预应该保持在何种程度”这一严肃的经济问题。

今天,人们对凯恩斯和哈耶克几乎针锋相对的经济主张,已经不陌生了。

凯恩斯认为,经济危机的根源是资本家对投资预期没有信心而减少投资所造成的,主张政府对社会经济活动进行有效地干预和控制;哈耶克则认为,经济危机的根源是资本家的投资过度造成的,认为政府干预只会损害市场发展运行的机制,因而坚决捍卫自由市场秩序的理念。

凯恩斯认为政府可以通过财政赤字和公债,扩大政府支出,增加国家投资和消费,变相主张“货币国有化”;哈耶克则认为应把货币的发行权交给私营银行,私营银行基于自身利益而提供健全的、稳定的货币,主张“货币非国有化”。

凯恩斯主张实行通货膨胀政策,以提高企业利润,刺激投资,扩大就业,实现经济稳定发展;哈耶克则认为通货膨胀会造成社会收入差距拉大,资产价格暴涨,最终导致更大规模的失业和经济恶性循环,商业循环会自动恢复到充分就业。

凯恩斯认为政府要加强对公共事业的投资,改善社会福利,对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的人实行福利开支救济;哈耶克则认为公共产品并不是对任何特定的需求的直接满足,而是对某些条件的保障,从而使个人和较小的群体在这些条件下得以享有较有利的机会以满足彼此的需求。

凯恩斯和哈耶克的论争,在观点上隔着一道巨大的鸿沟,终其余生,两人始终都无法认同对方的观点,后又通过他们热心的弟子约翰·肯尼思·加尔布雷思和米尔顿·弗里德曼代为辩论。

哈耶克与凯恩斯到底论战了什么

哈耶克与凯恩斯到底论战了什么

哈耶克与凯恩斯到底论战了什么?韦森──哈耶克逝世二十周年纪念专论之四上一篇专栏《哈耶克与弗里德曼:货币主义错在哪里?》中,我们粗略地介绍了哈耶克与弗里德曼在货币理论上的分歧。

如果说哈耶克对弗里德曼货币主义理论的商榷还是学理上的和比较友善的话,他与凯恩斯的理论论战,尤其是在通胀问题上的论战,就多少有点情绪化了。

当然,这样说并不否认他与凯恩斯的论战,主要还是学理和政策主张导向上的。

从源头上来看,最早哈耶克在1929年撰写了《储蓄的“悖论”》一文,英文稿在发表在伦敦经济学院的《经济学人》杂志上。

在这篇文章中,哈耶克并没有提到凯恩斯的名字,但他的观点却被罗宾斯认为可能是对凯恩斯正在形成的理论进行反击的最有力武器。

凯恩斯曾认为,过度的储蓄是商业周期的根源,照他看来,英国当时的问题就是储蓄太多,而消费不足,导致英国经济多年萧条。

哈耶克在《储蓄的“悖论”》一文中则提出,商业周期的根源在于资本的过度投资拉长了生产的周期,而不是储蓄过多。

从凯恩斯的思想渊源来看,他的货币理论同米塞斯和哈耶克一样,都曾受过瑞典经济学家魏克塞尔的影响,因而开始他对米塞斯和哈耶克的观点还是蛮欣赏的。

譬如,在1926年出版的《货币论》中,凯恩斯就曾两次提到哈耶克,说“在德国和奥地利正在形成一个思想流派,这个学派可以被称作为魏克塞尔学派。

他们提出的银行利率对储蓄与投资之间均衡的关系,以及这种均衡对信用周期的重要性,和本书的理论相当近似”。

在一个注脚中,凯恩斯还友善地说:“可惜,当这些学者(指米塞斯和哈耶克)的著作到我手里的时候,我已经写完这本书要去付印了。

如果这些学者的书能够在我思想发展的较早时期到我手中,同时如果我的德文不是如此差,我会更多地参考这些学者的研究。

”尽管凯恩斯一开始对米塞斯和哈耶克的货币和商业周期理论比较欣赏,但是在1931年《经济学人》秋季号杂志上发表的一篇题为“对凯恩斯先生的货币纯理论的反思”的书评中,哈耶克却较强烈地批评了凯恩斯的《货币论》,指责凯恩斯“完全忽略了魏克塞尔理论的一般理论基础”。

新老凯恩斯主义的比较

新老凯恩斯主义的比较

新老凯恩斯主义的比较自80年代以来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在西方经济学界崭露头角,颇有重振凯恩斯主义昔日雄风之势。

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既不同于沉缅于非真实世界抽象思辩的新古典宏观经济学,也不同于“空中楼阁”式的传统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它试图把宏观经济学建立于坚实的微观基础之上,并在经济当事人最大化原则和理性预期的假设前提下,以不完全竞争、信息不完全和相对价格刚性等实际市场的不完全性来解释宏观经济波动。

新老凯恩斯主义本属一脉相承,但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更为强调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基础,尤其是把实际市场的不完全性作为解释宏观经济波动的关键,这就导致新老凯恩斯主义在宏观经济政策的理论和实践方面也必然存在着许多不同之外。

本文将从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收入政策、人力政策、对外贸易政策等方面对新老凯恩斯主义作一比较分析。

一、财政政策的比较财政政策是凯恩斯主义国家干预和调节经济的主要手段之一,在新老凯恩斯主义那里都占有重要地位。

新凯恩斯主义继承了老凯恩斯主义基本的财政思想,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发展和完善,财政政策已经从单纯的扩大公共开支、克服经济危机发展到对经济进行深度和广度的调节、以维持长期发展。

这在财政理论、政策主张等方面都有体现。

1.新老凯恩斯主义基本财政思想的差异新老凯恩斯主义都信奉国家干预经济的理论,在财政政策方面就体现为希望借助财政收入、支出的变化调节总需求水平、使经济达到充分就业,这是其内在逻辑一致之处。

但是,新老凯恩斯主义的基本理论前提、研究方法和面临的经济问题不同,他们的财政思想也存在着较大差异。

老凯恩斯主义的财政思想集中地体现在“需求管理”上,也就是说通过财政政策调节总需求水平进而影响产出水平。

大萧条使凯恩斯经济学登上了历史舞台,《通论》为治愈危机开出了一剂良方,那就是通过扩大政府开支、举债花费、赤字预算为内容的财政政策来增加总需求,改变因三大心理规律造成的有效需求不足的情况,从而使经济恢复充分就业。

汉森、萨缪尔森等新古典综合派针对战后的经济情况,提出了补偿性的财政政策,即“逆风向”调节。

哈耶克对战凯恩斯

哈耶克对战凯恩斯

哈耶克对战凯恩斯哈耶克曾提出货币投资过度理论,他认为经济周期的根源在于信贷变动引起的投资变动。

银行信贷的扩大刺激了投资,一旦银行停止信贷扩张,经济就会由于缺乏资本而爆发危机。

他相信资本主义经济本身有一种自行趋于稳定的机能,反对国家对于经济生活的干预。

他把70年代资本主义滞胀的出现归罪于凯恩斯主义的理论和政策。

哈耶克甚至一直反对社会主义,反对计划经济,认为社会目标是个人目标的总和,社会目标不能抑制个人目标。

他认为社会主义贬低人的个人目标,而遵从于社会的目标,限制了利己的动力,计划经济中的集中决策没有市场经济中的分散决策灵活,所以社会主义不可能有高效率;而且社会主义违背人性,计划经济导致政府集权,是“通向奴役的道路”。

他还反对西欧社会民主党和英国工党的社会改良措施。

他的自由主义思想在西方国家学术界有重要影响。

凯恩斯于1936年出版代表作《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强调贸易差额对国民收入的影响,相信保护政策如能带来贸易顺差,必将有利于提高投资水平和扩大就业,最终导致经济繁荣。

凯恩斯认为,传统贸易理论以各项生产要素,包括劳动力已经充分就业为前提,宣扬按照比较成本原理进行贸易,既有充分就业,又享分工之利。

但现实生活中并不存在这一前提,而却经常存在大量非自愿失业,如果一国按照传统理论自由贸易,虽可从事有比较优势部门的专业化生产,取得某些分工之利,但放弃或缩小比较优势不大或无比优势部门的和平,则必然使失业更趋严重。

他认为就一国而言,后者较前者更重要,因为顺差能增加收入,使资金流入,利率降低,投资提高,就业扩大;反之,"若为逆差,则可能很快就会产生顽固的经济衰退。

"由此,凯恩斯赞成贸易顺差,并重新推崇起重商主义。

不过在肯定重商主义某些观点的同时,他也承认"实行重商主义所能取得的好处,只仅限一国,不会泽及全世界"。

在《通论》中,凯恩斯由投资乘数原理出发,对贸易差额与国民经济盛衰的关系作了进一步阐述并极力鼓吹贸易顺差,并提出应尽力扩大出口,同时藉助保护关税和鼓励"购买英国货物"以限制进口的政策主张。

《哈耶克传》读书笔记:凯恩斯大战哈耶克

《哈耶克传》读书笔记:凯恩斯大战哈耶克

《哈耶克传》读书笔记:凯恩斯大战哈耶克【财新网】(专栏作家周文渊)人生若只如初见凯恩斯是一位绅士,他们不是一代人,在哈耶克面前,凯恩斯更像一位富有魅力的长者。

特别是在巴黎和会之后,《凡尔赛合约》签订的短短几个月之后,凯恩斯很快地写出了《和平的经济后果》,睿智地预言对于德国苛刻的赔款将会造成经济的崩溃和政治的不稳定,很快带来新的战争。

这是相当一针见血的批评,并且很快得到了应验。

这本书为凯恩斯带来了世界声誉,哈耶克回忆说,凯恩斯是“我们中欧人的英雄”,哈耶克和他那一代年轻的维也纳人都称赞“这本书(《和平的经济后果》)文采斐然,因为它直言不讳,思想独立”。

这是很高的评价,思想的独立和原创性是对学者的工作能力的最高赞誉。

两位思想大师的最初联系实际上颇有戏剧性,1927年,年轻的哈耶克写信给英国剑桥国王学院的约翰·梅纳德·凯恩斯,借一本写于50年前的经济学教科书,埃奇沃斯名字怪怪的《数理心理学原理》,至于哈耶克为何会向素未平生又举世闻名的凯恩斯借书,一个可信的解释是因为维特根斯坦。

哲学家维特根斯坦是凯恩斯在剑桥的朋友,而哈耶克是维特根斯坦的远亲,他们在1910年前后认识。

维特根斯坦曾经在奥地利军队服役,一战期间驻扎在意大利前线,当时他写信给凯恩斯让他帮忙寄一本剑桥哲学家罗兰·罗素的新书,凯恩斯及时照办了。

远亲的经历无疑给青年哈耶克一种错觉,以至于他提出了这一个有失分寸的请求。

虽然这一次凯恩斯没有照办,但是他还是礼貌地回信给哈耶克:“很抱歉,我也没有多余的《数理心理学原理》”。

虽不免有些失望,但哈耶克依然把凯恩斯平淡的回复视若珍宝,当成私人纪念品和事业奖杯般保存了整整65年。

在1927年的信件往来之后,他们很快就见面了。

1928年凯恩斯受邀参加伦敦剑桥经济服务中心召开的会议,在会议快要结束前,两人见面了。

高大有力的矜持人物哈耶克迅速地赢得了凯恩斯的注意,“我一提出严肃的反对论点,他就认真对待我,而且自此以后都尊重我。

关于凯恩斯主义和新自由主义

关于凯恩斯主义和新自由主义
这就是我们不可忽略的任何事情都需要有一个适当的平衡。不仅仅对于中国,即便美国在这条路上也走得坎坷,也逐渐走向衰弱。
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凯恩斯经济学主张稳定景气是政府的工作,既然是这样,那么在景气好的时候,政府就不应该介入,而应转到观望的立场上去。如果景气变得过热,则必须采取紧缩政策。然而在很多时候,政府并不是这么做的,特别是伟大的总统们,为了收买选民,不仅不实行“紧缩”,议员们还要抛出人人都乐意见到的推进公共事业和福利政策的计划。对议员们来说,这个时候凯恩斯经济学成为他们最方便实用的理论支柱。这样一来,凯恩斯经济学“控制过热”的功能就失效了。相反,还进一步造成了景气过热以及公共部门的膨胀,产生了许多副作用。实际上,美国经济由于“过热”而染上了通货膨胀、财政赤字巨大、公共部门机构臃肿等一系列“发达国家病”。
而这两种极端意识其实实质并没有那么相抵触。这只是两个不同时代所衍生的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形态的不同表现,其目的都在于维护资本主义经济,并这两者都还是利于资本主义政府的统治,所以也可以理解他们所
存在的缘由。
这两者或许在处理经济的有些问题上是有一定效果的,但都注定不能真正解决经济深沉的矛盾。也注定将在经济发展的进程中逐渐暗淡下来。
他的内容和中心主要在于:
1、市场是完全自由的竞争
2、倡导个人主义
3、提倡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
4、崇拜“看不见的手”的力量:
5、反对国家干预经济
6、主张私有化
自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随着高新科技革命兴起,生产力巨大发展,资本主义由国家垄断向国际垄断发展。适应这种需要,新自由主义开始由理论、学术而政治化、国家意识形态化、范式化,成为美英国际垄断资本推行全球一体化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关于凯恩斯主义和新民主的异同

《凯恩斯大战哈耶克》精华解读

《凯恩斯大战哈耶克》精华解读

《凯恩斯大战哈耶克》精华解读凯恩斯与哈耶克关于政府与市场的争论已经持续了80年,但至今我们对于经济学及其政策的解读依然无法跳脱他们所设立的框架。

如果你想了解媒体上那些喋喋不休的争论及其背后所蕴含的理念,那么就非常有必要回到那场“世纪大辩论”,去深入了解两位经济学大师的核心观点。

本周为大家推荐一本《凯恩斯大战哈耶克》,编者花了很长一段时间将其中的观点和争论逐条列出,希望对大家理解该书有所助益。

1 序幕,不走极端任何一种理论如果推向极致那都会是一种灾难,正如拉罗什福科说过:“大多数虔信者让我们对虔诚感到厌恶”。

作为开篇,引两句话,不同时期的人用不同角度来对待凯恩斯主义。

《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杂志》Journal of Keynesian Economics ——JOKE(玩笑)正如加尔布雷斯曾经说过的,只需要再来一场衰退,凯恩斯主义就会复活。

2 凯恩斯的成名作,惊人的预见性。

过重的债务负担以及席卷全球的经济大萧条使得魏玛共和国的经济彻底崩溃了,民众的痛苦使得极端主义思潮找到了生存的空间,最终在希特勒的上台后酿成了悲剧。

凯恩斯在《和平的经济后果》就预见了这样的情景,这本书有惊人的预见性。

凯恩斯的一本畅销书《和平的经济后果》,以冷静、全面、无情地略带打趣的口吻,揭露了战胜国索赔主张危险至极的荒唐。

他的整体观点是,和谈与和平无关。

贪婪地复仇,渴望看到德国永远臣服脚下,有可能会唤起另一场导致世界冲突的“欧洲内战”。

这本书在英国卖出18500册,美国售出70000册,它被译成了法语、荷兰语、意大利语及俄语、罗马尼亚语、西班牙语、日语和中文。

全球畅销超过10万册。

它还被翻译成了的德语,在维也纳大受欢迎。

正如哈耶克所说的,“他的《和平的经济后果》让他在欧洲大陆比在英国还出名。

”3 凯恩斯对于通货膨胀的警告凯恩斯主义所推崇的政府支出、放松流动性,在今天看来都是引起通货膨胀的肇因,这给了人们一种误解,认为凯恩斯支持通货膨胀,并且凯恩斯主义必然会导致通胀,其实这些都是对凯恩斯的误读。

“商业周期”理论家熊彼特、哈耶克、凯恩斯

“商业周期”理论家熊彼特、哈耶克、凯恩斯

商业周期”理论家熊彼特、哈耶克、凯恩斯奥地利学派的领导成员路德维希?冯?米塞斯( Ludwigvon Mises)就曾这样描述自由经济的运行:哪里的生产是完全平衡的,哪里就不会出现失业。

失业是经济变化的结果,哪里的生产不受主管当局和工会的干预的妨碍,它就永远只能是一种过渡的现象,是工资率改变倾向于消除的现象。

①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的50 年,是经济稳定增长、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50 年。

但是,在那个时期也存在着经济周期。

经济周期是资本主义发展的一个状态,在一次又次繁荣、衰退、萧条和复苏中不断前进和发展。

因此曾经有很多经济学家研究为何会出现这一周期现象。

英国著名的经济学家威廉姆?斯坦利?杰文斯 ( William Stanley Jevons) 试图以太阳黑子的频率为基础,建构一种对周期的解释,这种周期转而会影响农业产出和价格,进而影响整个经济。

还有一些人认为,周期是由剩余或缺乏银行信用引起的,并为此而责备犹太人。

这些解释周期的理论在现在看来显然不够科学,直到瑞典经济学家克努特?维克塞尔观点的出现。

他曾认为导致工人阶级贫困的主要原因是人口的过剩,因而主张计划生育。

后来他将焦点放在利率,提出了与货币利率相对应的自然利率概念,并指出后者居主要地位,是影响价格变动的主要原因。

人们将自己的积蓄存入银行,获得相应的利息,银行固定自己的借款利率,以稳定储户资金,用以开展积极的投资活动。

投入到自然利率回报的项目中,如果自然利率超过了借款利率,企业家就会受到激励去借款。

出现新的工厂、商店或者铁路,增加就业。

这些特别的活动本身会在需求方面产生积极的效果,其他人将会发现,他们可以借钱和赚钱。

这是一种将成为一种积累性动态过程的繁荣。

经济不景气时,则一切相反,对于企业家来说,银行借款成本上升,获得自然利率回报的风险增高。

因此,周期是投资者或企业家与他们对于回报率的预期和保守的银行家之间的一种相互作用,这些银行家在心中想稳当地固定利率,而投资者则期待市场繁荣,这也正是自由主义者责备管理的因素之一。

《哈耶克舌战凯恩斯:思想的巅峰对决》

《哈耶克舌战凯恩斯:思想的巅峰对决》

《哈耶克舌战凯恩斯:思想的巅峰对决》
作者:
来源:《领导文萃》2020年第13期
托馬斯·霍伯著
新华出版社 2020年2月出版
在这本书里,作者托马斯·霍伯对这两位伟大学者的现代经济学思想进行了清晰的历史性考察,认真研读了两位学者的代表作,凯恩斯的《通论》和哈耶克的《通往奴役之路》。

作者认为,理解这两本著作写作的历史背景,有助于我们认识当前的经济与政治现象。

本书向读者展示了凯恩斯是如何通过货币与财政政策将重点放在政府监管上的,以及哈耶克对肇始于中央计划的专制主义的谨慎与忧虑,最终形成了与凯恩斯不同的经济思想。

本书视角广阔,观点鲜明,通过将经典经济学理论通俗化并采用了定性研究的方法,作者呈现了一幅清晰的图景:历史是如何影响并形成当前的经济环境和经济气候的。

南怀瑾著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9年7月出版
本书选编自南怀瑾的《论语别裁》《孟子旁通》《老子他说》《历史的经验》等著作,其中《谈领导的艺术》分为“领导者的智慧”“领导者的器度”“领导者要能识人”三部分33题;《谈说话的艺术》分为“义利之辨”等四十四题。

本书每篇的篇幅短小精悍,主题明确,引经据典又深入浅出,读来十分有趣味。

并可在处理与亲友、同事等人与人之间的各种关系方面给到读者以些许启示和经验,读者可从中感悟为人处世的精要,提高社会交往能力。

凯恩斯与哈耶克之争--制高点观后感

凯恩斯与哈耶克之争--制高点观后感

哈耶克与凯恩斯之争——新自由主义与凯恩斯主义的兴衰及对我国经济的启示[摘要] 20 世纪经济学思想史中有两位著名的人物哈耶克和凯恩斯,他们之间的论战不仅对过去,更对现在乃至将来的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

哈耶克与凯恩斯论战的主题主要是对于政府干预的态度。

哈耶克认为市场经济可以根据需要自动地进行调节,政府的过渡干预会导致资源配置扭曲,阻碍经济的发展; 凯恩斯则主张采用积极的财政政策和政府干预来影响市场经济过程,他认为政府的干预能够减少市场经济的不稳定性,克服经济危机并改善经济预期。

二者的论战虽然至今仍未有结论,但以史为镜,可以知兴衰,我们可以通过借鉴历史得到经验和启示,以此来解决我们今天现实经济社会发展所面临的问题,找到适合我国国情发展需要的道路。

[关键词]新自由主义;凯恩斯主义;制高点;哈耶克;凯恩斯;中国;现实问题经济的发展从来不是一帆风顺的,坦途和坎坷相伴,繁荣和危机相随。

在人类历史的演进过程中,经济的兴衰是决定人民的生活水平的最重要标准,经济发展水平决定金融发展程度,一国的经济、金融条件与发展状况又决定该国的货币政策体系框架。

货币政策体系框架——目标、工具、传导机制——内在的有机联系及其协调状态直接关系到货币政策的实施效果。

能否在正确的时期采用适当的经济政策是对一国至关重要的事情。

在看完十集纪录片《制高点:世界经济之战》之后,我回想起年老的哈耶克在接受采访时说:“当我年轻时,我会说只有年老的人才相信自由经济;当我中年的时候我发现差不多只有我自己相信自由市场理论;现在我年老了,我很高兴看到新一代年轻人又开始相信自由经济。

”众所周知,日益发展的全球化让世界所有市场经济国家的货币政策体系框架大同小异,但就个性而言,不同国家、不同时期,甚至是同一国家的不同时期,其货币政策体系也是各具特色,有时甚至是差异巨大。

然而遗憾的是,实践中人们往往忽略、甚至完全忘记了这点,盲目照搬照抄、简单的复制和嫁接,其结果可想而知。

哈耶克vs凯恩斯

哈耶克vs凯恩斯

哈耶克vs凯恩斯:解读中国货币史魏格林(Susanne Weigelin-Schwiedrzik)我和朱嘉明博士在维也纳大学同事八年有余。

在他撰写《从自由到垄断:中国货币经济两千年》(上下卷)的过程中,我们就这本书的思想、架构和理论基础进行过多次交流。

我也是这本书最早的读者。

这部著作非常出色的一个特点在于作者提供了一个奇特的理论基础,把哈耶克经济思想和凯恩斯主义这两种截然对立的经济学派结合起来。

作者将中国货币经济划分为传统货币经济和现代货币经济两个阶段。

前者历史悠久,后者时间很短。

从大的方面看,他试图用哈耶克解释传统货币经济,用凯恩斯解释现代货币经济,同时又以哈耶克作为批判现代中国货币国家化的一个理论基础,而凯恩斯则是他解释中国传统经济不足之处的一种理论工具。

这是一次有意思又有意义的尝试。

中国传统货币经济体系是放任的。

不论是宋代的纸币还是明朝的白银化,都来自民间的创造,而非政府的设计。

也就是说,中国的传统货币系统不是一个依赖国家的系统。

各种货币同时存在,同时流通,保障了经济顺畅运行,发展出一个包容性很强、灵活性很大,容许远距离区域贸易的可持续性的经济体系。

这非常接近哈耶克所追求的自发秩序理论和货币非国家化理想。

哈耶克没有直接影响中国的货币经济,但是中国货币经济却为哈耶克思想提供了一个近乎完美的经验证明。

这是本书的一个很重要的发明。

到现在为止,哈耶克的货币非国家化的思想被认为是空洞、没有实际基础的,遑论有学者试图用哈耶克的思想来解释中国传统货币经济。

哈耶克的思想之所以进入有关中国传统货币史的研究,实际上是因为他的思想在反思和批判毛泽东时代的计划经济,以及当下国家发动现代化的过程中,是极为有力的思想和理论资源。

朱嘉明是在这个脉络下选择以哈耶克来解释何以中国传统货币经济有那么巨大的活力,以及毛泽东时代中央计划失败的原因,还有中国在不远的将来可能面临的问题。

凯恩斯主义从一开始就带有“教义”的特征,对中国的影响远远超过人们的想象。

巅峰对决--《凯恩斯大战哈耶克》

巅峰对决--《凯恩斯大战哈耶克》

巅峰对决--《凯恩斯大战哈耶克》
银华基金
【期刊名称】《广东经济》
【年(卷),期】2013(000)012
【总页数】1页(P87-87)
【作者】银华基金
【作者单位】银华基金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哈耶克、凯恩斯之争谁赢了?——评新自由主义与凯恩斯主义的兴衰及对我国经济的启示 [J], 韦伟强
2.《凯恩斯大战哈耶克》没有输赢的大师对决 [J],
3.凯恩斯大战哈耶克 [J],
4.《凯恩斯大战哈耶克》:一场经济学史上最著名的决斗 [J],
5.两手协同并用——哈耶克与凯恩斯的经济学公案评析 [J], 洪迪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哈耶克政治哲学的若干矛盾之处

哈耶克政治哲学的若干矛盾之处

哈耶克是“狭义自由主义”哲学的典型代表。

他对市场性经济规范的大力提倡和极力支持,有着无庸置疑的历史进步意义,也正是因为这一点,他在当今中国受到高度评价,他为当今中国的变革提供了极重要而又强有力的思想资源。

当今中国尚处于国民之间开始建立横向联系的阶段,这种横向联系以经济为主体,在社会生活其他方面的横向联系还不丰厚,哈耶克的思想正切合于处于这一阶段的中国的社会演进需要。

可是,当我们从人类社会前行的总体维度看,他固执于市场经济规范的纯粹性,不愿意接受来自民主政制对这一规范的制约,这时,他又是保守和偏狭的;当他为自己的立场作哲学辩护时,他的论证是勉强的,有着诸多矛盾之处。

本文正是对此作一些分析。

一、哈耶克“自发秩序”观的矛盾之处:传统自发的还是理性设计的?市场经济规范在社会上被普遍接受,有一个由点到面、由少数人接受到多数人接受的逐渐演进的过程,如何理解这个过程?我们认为:人们在共同的生产生活实践中,运用自己的亲身感受、体会和理性思考,经过无数次的摸索、试错、纠正和总结经验,不断接受竞争、自然选择的考验,逐渐形成了市场经济规范,并以此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

这就造成了它的两个本质特性。

一个是可变性。

这一规范是在分工协作相互交换的互利性博弈处境下形成的。

和任何社会规范一样,市场经济规范也是人们运用自己的智慧理性发明制造出来的,人们之所以要把它设计制造出来,只是因为,在这种经济上的互利性博弈处境下,它是最能促成博弈各方利益最大化的社会工具。

换句话说,如果博弈处境发生了变化,人们就要运用智慧理性,修改以及改进它。

不变的是人们的需求、博弈中的利益安排、智慧理性;而随着现实的生产生活处境发生变化,社会规范的内容也会、而且也应该发生相应的变化。

从根本的意义上说,亘古不变的社会规范是没有的。

另一个是工具性。

市场经济规范是人们为了经济合作的需要而制造出来的,人是它的主人而不是相反。

可是,哈耶克就是要坚持市场经济规范的绝对性,他是市场经济规范的忠贞不二的拥护者,为此,他就要取消以上两个本质特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凯恩斯还是哈耶克——南沙新区发展之辨许世光摘要:南沙新区在经历了高速发展之后,近期出现了短暂“低速”发展的迹象。

在经济学的视野下分析南沙城市建设和发展情况,认为之前南沙新区发展迅猛发展的模式接近凯恩斯主义:政府强力的支持和干预是上一阶段迅猛发展的主因,但也造成了经济结构失衡,社会发展不健全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分析认为当前是南沙新区发展的关键期,倡导市场自由的哈耶克自由主义思想是南沙新区下一阶段的选择:政府应坚守发展的红线、克制干预的冲动,同时提升公共服务供给的水平和质量,减少人口管理政策壁垒,尊重居民发展的选择,减少各层次人才集聚的壁垒,力图建设完整的社会体系。

关键词:南沙新区;国家级新区;凯恩斯主义;哈耶克;自由主义;1南沙新区发展困惑南沙新区以其珠三角几何中心的区位、国家级新区的战略地位和建设用地资源丰富、生态资源禀赋优越等基础优势,成为珠三角本轮社会、经济发展的新亮点,但是南沙新区在经济、社会、政治、文化和生态等方面都存在一定问题,制约了新区整体发展,尤其是2008年两大特大企业未能如期落户之后,经历了短暂的“低速”增长。

针对这些问题,南沙新区在发展路径、发展模式等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呈现多元化的特征:高端化、时尚化和快速化与平民化、本土化、从容建设两种发展倾向同时存在,构成了这个阶段南沙新区发展的困惑(许世光等,2013b)。

针对发展的困惑,有必要通过分析南沙新区上一阶段城市发展路径,厘清发展模式的基本特征,借此探索下一阶段城市发展路径。

根据许世光等人的分析南沙新区上一阶段发展是政府强力主导下的产物(许世光等,2013b),带有强烈的凯恩斯主义的色彩,针对现状表现出的问题,政府与市场关系的关系进一步调节可能是下一阶段发展的路径。

在经济学语境下,借助凯恩斯主义与哈耶克自由主义思想在政府与市场关系中不同的观点辨析,试图厘清上一阶段发展路劲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下一阶段发展的路径。

2凯恩斯主义与哈耶克思想理论辨析文章重点在于借助凯恩斯主义与哈耶克自由主义在政府与市场关系中近乎对立的观点分析南沙新区发展路径,因此全面细致分析两位经济学家思想体系既不是文章的重点也非笔者所能胜任的工作,甚至更像邓正来语境下标题式地解读两个伟大的经济学家。

2.1凯恩斯主义一般认为凯恩斯主义指的是其著作《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中提出的政府应该通过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和对外扩张政策,强力地干预国民经济的运行,以此解决投资和就业问题的观点,具体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财政政策方面,增加国家的投资和消费,以此扩张财政赤字、扩大政府的开支,例如大量承当社会基础设施的建设、提供广泛的社会保障,同时加大对私人企业的贷款。

而支持政府大量开支的基础是发债和保持赤字。

(2)货币政策方面,主张通过压低利率鼓励社会投资,同时保持一定程度的通货膨胀,借此保证压低实际工资,保证工业企业的利润水平。

据此被认为是通过隐蔽方式,在避免劳资冲突的前提下,提高企业利润水平,进而提升就业率。

(3)对外扩张方面,主张通过各种方面保持贸易顺差,同时扩大资本输出,达到扩大产品有效需求,提升就业率的目的。

凯恩斯主义是二战后西方国家发展的主要理论,给战后的西方世界带来持续的繁荣。

2.2哈耶克的自由主义哈耶克通过《货币理论与商业循环》(1929)、《物价与生产》(1931)、《资本纯理论》(1940)、《个人主义和经济秩序》(1949)、《货币的非国家化:共存货币理论与实践的分析》(1976)等著作阐述了自由主义的观点:(1)就业和通货通货膨胀的态度,他认为自由是市场运行的基本特征,如果充分自由,那么私人经济会按照需求进行交易,以此构成的市场交换体系健康而高效;如果政府干预则影响市场机制发挥作用,后果就是形成大规模失业,并且出现通货膨胀。

(2)反对国家干预,他认为国家干预不尊重市场机制,使微观经济层面失去积极性和责任心,导致交易的低效、官僚主义和资源的无谓消耗,他认为“国家干预只能传递错误的信号,导致资源配置扭曲。

实行资源有效配置的唯一途径,是使个人接受市场信号对其作出反应的自由最大化,从而能够利用知识的分工,就像斯密的劳动分工一样。

”(拉齐恩·萨丽,2003)哈耶克的自由主义一直没有得到充分的应用,直到1970年代英国的撒切尔夫人执政英国的时候才开始得到重视。

2.3凯恩斯主义与哈耶克自由主义思想的辨析凯恩斯与哈耶克在1930年代进行了话题广泛的论战,从货币政策到国家对外政策,从对待工会态度到对待通货膨胀态度,进行了针锋相对的辩论。

文章重点关注他们对政府与市场关系的处理,如前文所述,凯恩斯主张政府强力介入国家经济运行,而哈耶克则信奉自由主义,认为政府的干预是错误的。

如果将两位经济学院的观点类比到南沙新区建设方面,可以认为政府借助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资金等措施筹措资金,包揽基础设施建设,同时通过优惠财税政策和土地政策强力推进重大项目的建设,这一系列举措带有浓烈的凯恩斯主义色彩;而政府克制地尊重市场运营的规律,减少直接干预新区建设则可以认为是哈耶克的自由主义。

3凯恩斯主义是南沙新区第一阶段发展的原型3.1政府主导了上一阶段的新区建设3.1.1在政府的强力支持下,南沙新区发展迅猛1993年国务院批准成立南沙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吸引了众多外资的进驻,1994年带动南沙地区外商投资企业的总产值75亿元,占当时番禺市工业产值的40%;2002年《广州城市建设总体战略概念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南拓、北优、东进、西联”的空间发展战略,南沙成为了广州城市南拓轴线上的重要增长极和空间战略节点,使得当年南沙地区生产总值快速增长(如图1)。

2010年,南沙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85.68亿元,是2002年的7.87倍,年均增长30%;税收总额达234.85亿元,是2002年的25.57倍,年均增长49.96%;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5.29亿元,是2002年的12.67倍,年均增长37.36%。

从2002年到2010年,在全国原54个国家级开发区中,南沙的地区生产总值由第25位提升到第13位,综合经济实力从第 30位提升到第13位,税收收入由第20位提升到第5位。

2012年9月,广州南沙新区成为第6个国家级新区,为南沙发展提供更强大的动力(根据南沙统计局统计公报整理)。

(根据南沙统计局统计公报整理)从南沙新区之前各个发展时段可以判定,南沙新区从设立之日起就是政府强力主导下的建设行为,政府通过主动投资道路交通设施、市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吸引重大项目落户,创造巨量的GDP和税收,继而弥补政府前期的开支,并且为后续的商业、住宅土地出让创造良好的经济条件,基于土地出让的收益和税收,政府继续提供全面的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

在这个过程中,政府强力地导演了整个新区的发展。

3.1.2重特大型项目建设驱动经济发展上一阶段南沙新区的发展更多依赖于政府强力引进的汽车、造船、钢铁和重型装备等大型重化企业,这些大型项目对南沙经济发展的贡献率超过50%,规模以上工业成为南沙经济主体,支撑着南沙的经济发展(许世光等,2013)。

重大项目牵引、产业链条离散化、空间布局分散化是南沙经济发展主要的特点。

2002年,广州市确立南拓的城市发展战略,在《南沙地区发展规划(2001-2010)》中提出了“大工业“的发展策略。

据统计,近年来广州市对南沙地区在重大项目与基础设施建设投资额达548.7亿元,是广州市产业区中最多的(如图2)。

此外,南沙还吸引了如广汽丰田、广钢JFE等众多世界500强企业的落户与投产,大项目对南沙经济发展的贡献率超过50%,成为了经济的主体。

2008年以后,南沙地区先后承受了金融海啸与中科石油迁址的冲击,大工业作为地区发展的动力受阻,因此引入“大交通”作为新的动力:加快龙穴港的建设,推动保税港区的成立,2011年南沙港区实现货物吞吐量1.47亿吨,同比增长18.84%,集装箱吞吐量892万标箱,同比增长23.01%。

保税港区获批为省级首批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实现进出区货值285亿美元,同比增长48%。

(根据南沙统计信息网资料整理)大项目带动发展的模式推动了南沙新区在南拓初期的发展,但由于重大项目的不确定性以及排他性等特征,2008年中科一体化炼油项目与广钢等迁址为代表的事件使得南沙新区进入了阶段性短缺,发展停滞的阶段。

3.1.3 超级政府主导区域社会发展在社会公共服务方面,南沙新区的发展体现了超级政府的模型。

尤其是前期的开发,政府在公共服务方面几乎包揽了所有方面的建设和运营,其中包括医院、卫生站、学校、体育馆、文化馆、图书馆和敬老院等等设施,将原来农村层次的公共服务水平迅速提升到中等城市水平,一大批诸如南沙中心医院、南沙图书馆、南沙第一中学、外国语学院等一些大型公共服务设施在极短时间内建成投入使用,这体现了超级政府的优势。

3.2 南沙前期的快速发展体现了凯恩斯主义的优势凯恩斯主义的精髓在于政府强力地投资基础设施,同时利用财政赤字带动地方经济的发展。

这种发展模式可以在短时间内集中巨大的经济力量,迅速地启动该区域经济的高速发展,因此较适合于新区的开发。

南沙新区前期的发展是凯恩斯主义典型的案例。

新区建设之初,政府借助地方融资平台注入大量的资金,通过道路、港口、轨道交通、公共服务设施等方面的建设,结合政府主导下的招商引资,引入了大型产业项目,以此牵引南沙新区的发展,赢得了高达15%的经济增利率,在荒凉偏僻的广州南端迅速地建立了滨海新城,这体现了凯恩斯主义的优势。

4凯恩斯主义的后遗症凯恩斯主义给南沙新区的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力量,使新区发展在短短的是10年中取得了跨越式发展的效果,但是凯恩斯主义的语境中,政府强力介入社会经济领域,主导了整个开发活动,这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市场的力量,留下了产业结构失衡、社会发展不健全的“后遗症”。

4.1经济结构失衡正如前文所述,在政府强力支持重大产业项目建设的背景中,南沙新区在近十年的发展下呈现“第一产业日渐萎缩、第二产业发展迅猛、第三产业发展滞后”的产业发展格局。

4.1.1第二产业独大,产业结构失衡技术产业为重点、以造船、钢铁、汽车工业为骨干的重型化产业发展导向。

根据这一产业定位,南沙大规模投入港口建设,引进造船、汽车、重型装备等大型重化企业,这些大型过50%济主体,支撑着南沙的经济发展。

但不均衡的产业发展策略,使得地区产业发展风险较大,如近年来大工业阶段性短缺使地区发展动力不足。

4.1.2第三产业发展滞后,难以支撑城市发展在第二产业迅猛发展的背景下,南沙新区第三产业的发展并没有沿着既定的目标发展,第三产业的发展规律决定了政府强力地支持并不能保证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

近10年的发展数据显示,南沙新区第三产业比重整体呈下降趋势,一直到2011年,第三产业比例均在20%以下徘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