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次工业革命的比较
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比较表格
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比较表格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对比表格如下:746*486
第一次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巩固了资本主义各国的统治地位。
随着资产阶级力量的日益壮大,他们希望进一步加强自身的经济和政治地位。
第一次工业革命要求进一步解除封建压迫,实行自由经营,自由竞争和自由贸易。
资产阶级通过革命和改革,逐渐建立第一次工业革命巩固里自己的统治。
第一次工业革命引起了社会的重大变革,是社会日益分裂成为两大对抗阶级即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
无产阶级辛勤劳动,直接创造财富,却相对日益贫困,他们为了改善自己的处境,同时在和资产阶级进行斗争,工人运动兴起。
工业革命还促进了近代城市化的兴起。
19世纪70年代以后,第二次工业革命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对人类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军事,科技、和生产力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生产力飞跃发展,使社会面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形成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的局面,资本主义逐步确立起对世界的统治。
两次工业革命的比较
侵略: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的英国向中国发动了鸦片战争,中国开始沦为两半社会;反抗:先进的中国人开始向西方学习科学技术,地主阶级开始了洋务运动;;农民阶级掀起太平天国运动。在洋务的诱导下,民资产生、发展
侵略: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先后发动了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国完全成为了两半社会;反抗:中国人民掀起了救亡图存的运动---农民阶级发动了义和团运动(反帝爱国);民族资产阶级先后发动了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客观上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和近代科技的进一步发展。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不同点
开始时间
18世纪60年代--19世纪上半期
19世纪70年代-20世纪初
标志
蒸汽机的广泛使用
电力的广泛应用
动力
蒸汽机
电力 内燃机
成果
生产:珍妮机的发明(哈格里夫斯)、改进蒸汽机(瓦特) 交通:汽船(1807,富尔顿,美国)火车(1825,史蒂芬孙,英国)
生活:电灯(爱迪生,美国),电话电报; 交通:汽车(1885,卡尔本茨,德)飞机(1903,莱特兄弟,美)
启示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是经济发展的决定因素,要加快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大力发展生产力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相同点
(1)都是生产力发展的产物,都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2)都推动社会发展变化。第一次工业革命导致了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出现,第二次工业革命促使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级
(3)都促使资本主义国家对外侵略扩张。第一次工业革命使资本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广大亚非拉地区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第二次工业革命使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世界被瓜分完毕,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
能源
煤
两次工业革命的比较(条件、特点、影响)
世界格局
加快殖民扩张,确立资产阶级对世界的统治,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东方逐步从属于西方,同时传播先进的技术、生产方式、制度、文化;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世界瓜分完毕,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形成欧、美两大工业带;国际分工明显:欧美工业国国家生产工业制成品,亚非拉农业国生产原料;资本主义经济政治不平衡加剧,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间矛盾尖锐,引发一战。
电力工业、电器制造业、石油、汽车、化学工业等
经济阶段、思想
自由资本主义、自由主义思想形成。
垄断资本主义、凯恩斯主义思想形成
经济侵略方式
商品输出为主
资本输出为主
政治
阶级关系
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对立阶级: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阶级矛盾日益突出。
通过议会经济政治改革,缓和了阶级矛盾
资本主义民主化进程
引发欧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改革运动,工业资产阶级取得统治地位。
开始城市化进程,出现火车、汽船等新交通工具;报纸等生活媒介;生活节奏加快;风俗习惯改变
城市化进程加快;出现飞机、汽车等新交通工具,电话、电报等新通讯工具;广播电影电视等生活媒介;电灯等照明工具;生活节奏加快;风俗习惯改变
两次工业革命的比较(条件、特点、影响)
项目
一工(1760年代-1860年代)
二工(1870年代-二战)
条件
前提
政权保障
资产阶级统治的确立
19世纪60、70年代资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
条件
市场
圈地运动(国内)殖民贸易和掠夺(国外)
改革统一国内市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技术
工场手工业积累
比较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
比较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一)相同点:1、都受到本国政府的重视,都促进了生产力发展;都引起人口的增加和社会关系的巨变;2、从经济上看,都加速了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发展;3、都对世界格局发生巨大影响。
都对中国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4、都有一个相对和平的社会环境;5、客观上都传播着生产技术和生产方式,猛烈冲击着旧思想和旧制度;6、都促使列强走上侵略扩张道路,但也都使得无产阶级受到压迫并加剧了亚非拉地区的落后与贫穷;7、从条件上看,自然科学的发展都为之提供了可能,殖民扩张为两次工业革命开拓了广阔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
市场的需要成为发生工业革命的推动力和促成因素;8、都使得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力量不断壮大。
(二)不同点:1、发明创造者成分不同:第一次工业革命以工人技师为主的劳动者是发明创造的成分,凭借经验或技能取得许多成果多为生产经验的总结和技术改进;第二次中绝大多数为科学家和工程师,发明是在精确的自然科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取得的。
2、发源地不同:第一次工业革命主要集中于英国,之后向其它国家扩展;第二次一开始就呈现出多元化局面,几乎在几个主要的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同时进行。
3、工业发展的重心不同:第一次开始于棉纺织业为主的轻工业;第二次则侧重于重工业和电力业、能源工业领域;4、第一次工业革命是从棉纺织工业开始,以蒸汽机的使用为标志,确立了资本主义工厂制度。
第二次是从重工业开始,以电力的应用为标志,以产业结构的巨大变化告终。
5、对世界的影响不同:(1)生产的动力方面: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创了蒸汽时代,第二次开辟了电气时代。
(2)社会结构方面:第一次工业革命使依附于落后生产方式的自耕农阶级消失了,使世界出现了两大对立阶级(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并开始了城市化进程;第二次使生产资本高度集中从而产生垄断经营方式,资本主义国家逐渐成为垄断组织的利益代表者。
(3)国际格局方面:第一次工业革命密切了世界的联系,确立了资本主义对世界的统治,使东方开始从属于西方;第二次使世界成为一个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整体,东西方经济联系更加密切,东西方差距扩大。
两次工业革命对比表(详细版)
★圈地运动提供了自由劳动力、市场和原料。
★殖民掠夺、海外贸易积累了大量资本。
★手工场时期积累了技术。
【表现】
★电的广泛使用,电灯、电话、发电机、电车的出现。
★内燃机和新的交通工具的创制与使用。
★化学工业、钢铁工业、通讯行业等等。
意
义
★提高了生产力,推动了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
★英国失去了世界经济霸主的地位。
★资本主义确立了对世界的统治,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东西方差距进一步拉大。
相同点
★都提高了社会生产力。
★都是人们对新能源、新材料、新技术的应用过程。
★都带来了生产关系的深刻变化,第一次:资本主义制度最终确立,进入自由资本主义。第二次:进入垄断资本主义。
★都推动了城市化的进程。
★产生了新的组织方式——工厂。
★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两个阶级的形成。
★推动了欧美资本主义国家进行社会改革——进一步巩固了资产阶级的统治。
★加速了资产阶级的殖民扩张与殖民掠夺。
★以欧美为主导的世界市场基本确立。
★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发展,诞生了一系列新兴工业。
★促成了工业生产结构的重大变化,
重化工业取代了轻棉纺织业,成为
工业生产的主要成分。
★进入垄断资本主义。
★促使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确立。
对中国的影响
★欧美列强对中国发动了两次鸦片战争,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中国被卷入世界市场,成为列强的原料产地与商品销售市场。
★列强入侵,迫使清政府探求救国之路(洋务运动)。
★列强入侵,外商企业在中国建立,客观上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引起了中国思想领域的变化,中国人开始向西方学习。
两次工业革命比较表
两次工业革命比较表一、帝国主义争霸世界﹡帝国主义产生的时间(19世纪末20世纪初)、原因(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
﹡战争的根本原因: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要求重新分割世界,争夺霸权。
具体原因:两大对立军事集团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的形成,帝国主义列强的疯狂扩军备战。
﹡战争的根本目的:重新分割世界,争夺世界霸权。
﹡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①三国同盟:德国(核心)、意大利、奥匈帝国;②三国协约:英国(核心)、法国、俄国。
5、形成后果:两大军事集团展开疯狂的扩军备战,世界大战一触即发。
二、大战的爆发﹡导火线:1914年6月28日,萨拉热窝事件。
﹡1914年7月28日,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概况:①1914年8月,日本加入协约国作战;②1915年3月,意大利宣布退出同盟国,加入协约国作战;③1917年4月,美国加入协约国作战;④1917年8月,中国加入协约国作战;⑤1917年11月,俄国宣布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
三、空前的灾难(坦克是一战中英国使用的新式武器)(战场由最初的欧洲扩大到非洲、亚洲和太平洋地区)﹡1916年的凡尔登战役,造成双方共七十多万人伤亡,被称为“凡尔登绞肉机”。
1916年的索姆河战役伤亡人数更多。
﹡战争结果:1918年11月,德国投降,历史四年多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同盟国的失败而告终。
﹡战争性质:一场帝国主义掠夺战争。
﹡特点:首次世界大战,规模大,时间长,波及范围广,十分残酷。
四、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A、第一次世界大战造成了极大损失和破坏。
B、第一次世界大战,使世界格局发生了变化,欧洲衰落,美日崛起。
C、第一次世界大战为社会主义革命创造了条件。
D、第一次世界大战还促进了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
E、第一次世界大战客观上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世界整体化进程。
五、一战期间,在中国发生的与这次大战有关的重要事件答:①日本怂恿中国政府对德宣战,出兵山东,抢占胶济铁路和青岛,并提出企图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②段祺瑞政府对德宣战;③新文化运动兴起,并最终导致了1919年的五四运动。
两次工业革命比较表
两次工业革命比较表次第项目时间背景条件第一次工业革命18世纪60年代开始——19世纪中期1、前提-资产阶级统治的确立;2、资本-海外贸易、奴隶贸易和殖民掠夺;3、劳动力-圈地运动;4、技术-工场手工业时期积累的技术;5、市场-日不落帝国拥有广阔的海外市场1、开始:棉纺织:哈格里夫斯-珍妮纺纱机第二次工业革命19世纪70年代开始——20世纪初1、前提-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2、资金-资本的积累和对殖民地的掠夺;条件3、劳动力——具备一定劳动知识和技能4、技术-自然科学取得突破性进展;5、市场——第一次工业革命促使世界市场基本形成1、电力的广泛应用:2、内燃机的创制和使用:(并引起交通领域的革新汽车、飞机)4、钢铁工业的进步主要成就2、动力:瓦特-改良蒸汽机(英)3、交通运输:1)、富尔顿-轮船(美、);2)、史蒂芬孙-蒸汽机车3、化学工业的发展:1、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许多发明来源于工匠的实践经济,科学与1、科学和技术紧密结合;2、同时发生在几个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发生(美德),百花齐放;3、特点技术尚未真正的结合;2、许多发明成就都出自英国,一枝独秀3、从重工业开始,从轻工业开始1、生产力——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人类进入“蒸汽时代”2、生产组织形式发生变化——出现工厂3、经济结构——推动工业化进程,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增加,4、生活方式——城市化进程加快;5、社会关系发生重大变革——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对立阶级;6思想——自由主义思想产生(亚当斯密的<国富论>)7、世界市场发生变化——世界市场基本形成(19世纪中后期)8、世界格局发生变化——东方从属于西方9、对中国的影响——发动侵华战争,中国开始沦为半殖半封,中国近代企业产生,先进的中国人开始走上向西方学习的历程1、生产力——生产力迅猛发展,人类进入“电气时代”2、生产组织形式发生变化——垄断与垄断组织形成,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帝国主义阶段;3、生产结构的变化——重工业取代轻纺工业,成为工业的主要成分,4、世界市场发生变化——世界市场最终形成(19世纪末20世纪初)5、世界格局发生变化——东西方的差距进一步拉大6、对中国的影响——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完全沦为半殖半封社会,中国掀起救亡图存的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影响。
两次工业革命的比较
扩张
商品输出、掠夺原料、全球扩张
加强资本输出、瓜分世界
世界
市场
使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使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城市化
进程
工业城市兴起
城市化进程加快,大城市兴起
城市化
进程
工业城市兴起
城市化进程加快,大城市兴起
人类生活方式
加速了整个社会流动的速度和规模
直接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
பைடு நூலகம்文学
艺术
浪漫主义文学(18C末~19C30s)
劳动力
英国圈地运动提供了劳动力
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削弱封建人身依附关系
自然
科学
科学与技术尚未真正结合
科学与技术的结合程度大大提高
社会
环境
英国社会环境相对稳定
国际环境相对稳定
工
业
成
就
工业
动力
蒸汽动力代替自然力
电力和内燃机动力代替蒸汽动力
动力
机器
蒸汽机
电动机、内燃机
工业
结构
纺织、机器制造、铁路运输、煤炭、钢铁等工业;以轻工业为主导,促进工业化进程
电力、电气、化学、石油、汽车、飞机等工业兴起,钢铁工业得以改进技术;开始由以轻工业为主导转化为以重工业为主导,欧美主要国家实现工业化
工业
布局
工厂由分散走向集中
世界工业带和工业城市群兴起
工业
生产
组织
形式
机器大工业代替工场手工业;工厂制度成为普遍的生产组织形式;中小企业占多数,规模小
大企业时代到来,实现了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企业日趋国际化,工厂规模扩大,生产和资本集中,生产的社会化趋势增强,形成垄断组织
现实主义文学(19C30s以后)
德国两次工业革命对比怎么样_德国两次工业革命比较
德国两次工业革命对比怎么样_德国两次工业革命比较早期德国大学以中世纪为源头,受文艺复兴、宗教改革与启蒙运动的影响,在“束缚”与“自由”的交替更迭中,今天给大家整理了德国两次工业革命比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两次工业革命的比较:相同点:两次工业革命都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壮大了资产阶级的力量,巩固了资产阶级在全世界的统治地位不同点:①规模不同:第一次工业革命从英国开始,第二次工业革命在几个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同时进行;②标志不同:第一次工业革命以蒸汽机的和使用为标志,第二次工业革命则以冶金、内燃机技术、发电机、电动机、合成化工为标志;③科学的作用不同: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大多来源于经验,科学与技术尚未真正结合,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科学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科学成为技术进步的最终动力;④部门不同: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就主要集中在轻工业部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就主要集中在重工业部门;⑤组织形式不同:第一次工业革命中工厂制度成为最普遍的生产组织形式,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了大企业时代的到来,出现了国际联合企业、跨国公司等新的经济组织形式。
时间第一次珍妮纺纱机的出现18世纪中叶第二次1870年主要国家第一次英国第二次,主要的几个资本主义国家发明第一次珍妮纺纱机(揭开了工业革命的序幕) 1779年克伦普敦走锤纺骡(骡机) 1807年富尔顿造出用蒸汽机做动力的轮船1825年斯蒂芬森发明的蒸汽机车试车成功第二次发电机汽车飞机内燃机新式炼钢法化学工业1、工业革命引起生产组织形式的变化,使用机器为主的工厂制取代了手工工场。
(第一次独有) 两次共有2、工业革命带来了城市化和人口向城市的转移。
3、工业革命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和思想观念带来了巨大的变化。
4、但是,工业化和城市化也产生了新的社会问题。
比如:贫富分化,城市人口膨胀,住房拥挤,环境污染等弊端。
5、工业革命同时引起社会结构的改变。
6、从根本上说,后来出现的波澜壮阔的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正是工业革命的直接产物。
两次工业革命比较表
两次工业革命比较表
要点阐释:
1、分析、比较两次科技革命的异同点,并从中得出基本理论认识。
相同点:
①都极大的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②都使生产关系发生了变化。
第一次工业革命为资本主义制度战胜封建制度奠定了基础,第二次工业革命促使了垄断和垄断组织的出现。
③第一次工业革命,列强的殖民扩张造成了东方从属于西方;第二次工业革命,形成了世界资本主义的殖民体系
不同点:
①从发明者看,第一次工业革命是劳动者凭借经验和技能,发明成果都是生产经验的总结;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先驱多是科学家和工程师,各种发明无一不是在精确的自然科学研究成果之上取得的。
②从发源地看,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于英国,约半个世纪后才在各国真正开展,第二次工业
革命则是多源的。
③从突破口来看,第一次工业革命以轻工业为突破口;第二次工业革命以重工业为突破口。
认识:
科技(工业)革命的后果表明,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要树立科教兴国的战略思想。
2、工业革命给人类带来了深远的影响,请举出一些事例加以说明?
答:生产力飞速发展,人类的财富大大增加。
工业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资产阶级统治在世界范围的确立,工业无产阶级的产生等。
还有人类生活质量大大提高,如火车、汽船、城市化等。
同时也带来了环境污染。
一工二工比较
两前提
原因
五条件
政治前提 社会环境
资本 市场 技术
劳动力
原料 国家
成就
两次工业革命比较 一工(1765-1840)英国 1688"光荣革命"资本主义制度建立
统一,稳定 早期殖民掠夺 国外殖民地(一工直接原因)国内圈地运动 手工工场技术的积累(工人)(科学技术分离)
圈地运动,奴隶(运往美洲)
二工(1866-20C初)多国
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
德意统一,稳定 一工后商品输出 一工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科学理论的突破(科学家)(科学技术紧
密结合) 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削弱封建人身依附关
系
充足 英国 开始标志:1765珍妮机 ↓ 棉纺织领域大量使用机器 ↓ 机器集中,工厂制(蒸汽时代到来) ↓ 城市化进程加快 ↓ 交通:火车 英 史蒂芬孙 汽船 美 富尔顿 ↓ 1840 机器制造业(一工完成) ↓拓展(19C40--60) 美国 机床工业 零部件标准化生产(推动机器普及)
影响
生产力 生产组织 殖民扩张 资本主义制度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推动,蒸汽时代(1851伦敦首届世博会) 工厂制
农业↓工业(轻)↑ 形成工业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对立
城市化进程加快
资产阶级:自由主义(亚当斯密《国富论》) 无产阶级:1848《共产党宣言》马克思主义
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美术) 商品输出为主
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 初步形成
推动,电气时代 垄断公司(生产、资本高度集中) 农业↓重工业、三产↑(二战后超一二) 垄断资产阶级开始控制国家政权 城市化进程更快(社会福利体系开始出
现) 资产阶级:凯恩斯主义产生(国家干预)
现代主义文学、印象派 资本输出、瓜分世界 资本主义制度完善成熟
历史必修二 两次工业革命的比较
一、不同点 第一次工业革命 动力 能源 特点 发明者 结构 中心 时间顺序 蒸汽机 煤 生产经验的总结 工人、技师 以轻工业为主 英国 第二次工业革命 电力 内燃机 电 石油 科学与技术结合 科学家 以重工业为主 欧美各国 各国同时进行 垄断组织 电气时代 世界市 场最终形成
从英国开始,然后向 外扩张 新的生产组织 工厂 影响 蒸汽时代 世界市场 初步形成
• 两次鸦片战争,使中国由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 封建社会,并且程度一步一步地加深。两次鸦片战争给 中国带来深重灾难,造成中国长期贫穷落后 • 2、中国人民英勇抗争 • 两次鸦片战争中。爱国官兵和中国人民不断抗争,农民 阶级掀起了太平天国运动 • 3、中国新思想萌发 • 魏源、林则徐等地主阶级开明知识分子,开始注目世界 萌发了一股向西方学习科学技术的思潮
• 3、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 • 《马关条约》,外国在华投资合法化,客观 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为 维护变法运动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提供了社 会基础和阶级基础,这是世界历史潮流必然 的。 • 4、中国近代科技进一步发展 • 西方列强的侵略,客观上也传播着进步和文 明,促进了中国近代科技的发展。
• 第一次工业革命代表性的产业是纺织 机,脱胎于传统的手工业行业,第二 次工业革命代表性的产业是以科学技 术为本的新兴产业部门,如电气、电 机制造、钢铁、汽车、化工等 • 第一次工业革命局限于少数国家,持 续时间长,进展缓慢,第二次工业革 命几乎同时在欧美诸国展开,见效快 • 第一次工业革命开辟的是“纺织时代” 和“蒸汽时代”,第二次工业革命迎 来的则是“电气时代”和“钢铁时代”
二、相同点
• 1、都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 2、都促进列强加强对外扩张 • 3、都带来了生产关系的变化
第一次工业革命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异同
第一次工业革命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异同第一次工业革命不仅是一次技术改革,更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那么你了解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不同之处吗?以下是为你整理的第一次工业革命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异同,让我们一起来了解。
很多人都喜欢将第一次工业革命与第二次工业革命比较,甚至关于这两次工业革命进行比较的考题,经常会出现在中学考试的试卷上。
将第一次工业革命与第二次工业革命比较其实并不难,其实主要就是从背景、时间、标志、影响等方面进行对比。
从第一次工业革命与第二次工业革命比较中发现,这两次工业革命后,整个世界都产生了新的格局变化。
这两次工业革命后,人们的思想领域、社会领域都出现了新的变化。
特别是思想领域,整个社会的思想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第一次工业革命后,出于对国家生产力发展的需要,各个国家开始重视生产技术的革新以及进步,在教育方面更是偏重于技术方面的培养。
第二次工业革命后,自然科学等学科得到西方各国的重视,对于青少年的教育也开始偏向于科学技术等学科。
然而,文化和精神方面的教育开始落后,这为后来西方国家那空前堕落的社会风气埋下了伏笔。
将第一次工业革命与第二次工业革命比较后发现,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各类产业开始出现了较大的垄断者。
每个国家之间的经济实力、军事实力、综合实力差距越来越大。
不过很多落后的国家,在认识到自身生产实力和军事力量的局限后,也加快了向西方学习的步伐。
无论是好的影响还是坏的影响,这两次工业革命都给人类社会的发展带来了极深的影响。
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第一次工业革命发生在18世纪下半叶。
第一次工业革命成果给整个世界带来了许多积极影响,尤其是用蒸汽动力代替人力,解放了劳动者的双手。
而以英国为代表的、最先开展工业革命的国家纷纷通过这次革命壮大国力,最终走在了世界的前列。
第一次工业革命成果中最具有代表的、也是最重要的发明成果是蒸汽机。
以往人们都是依靠人力来作为工厂的生产动力的。
随着世界对产品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传统的以人力为主的生产模式根本无法给资本阶级带来巨大的收益。
两次工业革命比较表
要点阐释:
1分析、比较两次科技革命的异同点,并从中得出基本理论认识。
相同点:
①都极大的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②都使生产关系发生了变化。
第一次工业革命为资本主义制度战胜封建制度奠定了基础,第二次工业革命促使了垄断和垄断组织的出现。
③第一次工业革命,列强的殖民扩张造成了东方从属于西方;第二次工业革命,形成了世界
资本主义的殖民体系
不同点:
①从发明者看,第一次工业革命是劳动者凭借经验和技能,发明成果都是生产经验的总结;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先驱多是科学家和工程师,各种发明无一不是在精确的自然科学研究成果
之上取得的。
②从发源地看,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于英国,约半个世纪后才在各国真正开展,第二次工业革
命则是多源的。
③从突破口来看,第一次工业革命以轻工业为突破口;第二次工业革命以重工业为突破口。
认识:
科技(工业)革命的后果表明,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要树立科教兴国的战略思想。
2、工业革命给人类带来了深远的影响,请举出一些事例加以说明?答:生产力飞速发展,人类的财富大大增加。
工业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资产阶级统治在世界范围的确立,工业无产阶级的产生等。
还有人类生活质量大大提高,如火车、汽船、城市化等。
同时也带来了环境污染。
比较第一次、第二次工业革命Book1
第一次(工业革命或产业革命) 时间 领先国家 重要发明 标志性成果 18世纪60年代至19世纪上半期 英国 珍妮纺纱机、瓦特改良蒸汽机轮船、火车机车 蒸汽机的改良和广泛运用(蒸汽时代) 第二次(电力革命) 19世纪70年代至19世纪末20初 美、德 电灯、汽车、飞机、电话、无线电报 电力的发明及广泛应用(电气时代) 电力工业、化学工业、汽车制造业、钢铁工业、造船业等。 电力、石油
产生的新兴 棉纺织业、金属冶炼业、交通运输业、煤炭工业、机器制造 产业 业 新能源 特点 煤炭
பைடு நூலகம்
1、以轻工业为主;2、英国率先进行; 1、侧重于重工业部门;2、欧美国家同时展开,有的两次交 3、主要由熟练技工发明,科技含量低,科学与技术尚未真正结 叉进行。 3、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最突出特点) 合 1、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2、促进了城市的兴盛和城市 1、大大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迅猛发展;2、丰富了人类物质 人口的增长;3、英法美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工业革命后成 、文化生活;3、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加剧,世界力量对比 了强大的工业国;4、世界格局发生变化 ,东方从属于西 格局发生改变。 方;(同时也产生了环境污染、资源浪费等负面影响。) ①列强继续发动一系列侵华战争,并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②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 步发展。③中国人民救亡图存运动高涨(如:维新变法、义 和团运动、辛亥革命)
影响
①发动两次鸦片战争,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② 科技革命对 近代工业产生(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③先进的中国人 中国的影响 开始向西方学习。
启示
(1)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2)、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经济发展的决定因素。(3)、我 国要加快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大力发展生产力,从根本上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4)青少年要发扬艰苦奋斗和创 新精神,立志知识报国,科技强国。
比较两次工业革命的异同
比较两次工业革命的异同一、相同点:1、从背景来看它们都是生产力发展的产物。
2、从过程来看它们都在动力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
3、从结果来看它们都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都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变化;都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起促进作用。
二、不同点:1、从背景来看发生在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同阶段。
2、从概况来看1开始部门:从棉纺织业轻工业开始/从重工业变革开始2开始地区:英国/几乎同时在几个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发生3发明者:主要是工匠/主要是科学家4重大发明成就:蒸汽机的使用/电力的应用3、从结果、影响来看1对社会结构的影响:农业在国民经济中比重下降,人类从农业文明走向工业文明/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居主导地位,工业化社会建立。
2对生产组织的影响:资本主义工厂制确立/各行业垄断组织形成3对经济思想的影响:自由主义盛行/凯恩斯主义形成4对生产力的影响:蒸汽时代/电气时代5对社会关系的影响:第一次工业革命,a近代两大对立阶级形成;b英国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最终确立;第二次工业革命a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产生垄断组织;b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6对世界市场的影响:世界市场初步形成/世界市场最终形成并向纵深发展最根本的原因就是18世纪时英国的一场手工业的生产已经不能满足市场的需要,这就对工场手工业提出了技术改革的要求。
在这种趋势下,工业革命就首先在英国发展起来了。
⑴主要原因/政治前提:资产阶级在英国的统治日益加强;⑵英国通过圈地运动,产生并聚集了大量劳动力,同时也扩大了英国国内市场;⑶多年的海外贸易和殖民扩张,为英国积累了原始资本,提供了广阔的原料地和海外市场;⑷工场手工劳动时积累的经验和生产技术的进步;这是后来的法国,德国等国都无法相比的⑸随着市场需求的增大,工厂手工生产已无法满足需求。
于是,一场机器生产革命必然爆发。
工业革命是由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所决定的:⑴资产阶级革命废除了封建制度,消除了不利于资本主义发展的种种束缚,为工业革命创造了重要的政治前提;⑵消除农业中的封建制度和小农经济,为资本主义大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和一定的国内市场;英国圈地运动⑶资本主义原始积累过程,提供了资本主义大工业所必需的大批自由劳动力和巨额的货币资本殖民掠夺;⑷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长期的发展,为大机器生产的出现准备了技术条件。
两次工业革命的比较
工人、技工劳动经验总结发明工具
以科技为基础
源于英国,各国多引进英国设备
各国都发明创造,美、德居多
以轻工业为主,棉纺织业等
以重工业为主,电力、交通、通讯等领域
世界格局发生变化:1、英国成为世界工厂,世界头号资本主义强国
2、东方从属于西方
世界格局: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世界力量对比发生变化:1、资本主义国家与亚非拉地区差距拉大
2、资本主义国家地量对比发生变化
三、两次工业革命有何区别和联系
联系:第一次工业革命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展创造了条件,有些国家是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
二、影响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
生产力迅猛发展
生产关系1、资本主义大工厂制代替手工工场
2、资本主义制度的巩固与广泛建立
生产关系:垄断组织形成,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自由资本主义发展起来,殖民侵略进入以商品输出为主时期
帝国主义加紧瓜分世界,殖民侵略进入以资本输出为主的时期
两次工业革命的比较
一、特点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首先开始于英国,从发明和使用机器开始到机器生产机器
同时在发生在几个国家(美、德),发展迅速
开始于轻工业(棉纺),发明机器者大多是具有实践经验的工人和技师
有坚实的科学基础,科学与工业紧密结合
大机器生产代替工场手工业
有许多国家与第一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
两次工业革命比较
两次工业革命比较一、相同点:1、(从背景来看)它们都是生产力发展的产物。
2、(从过程来看)它们都在动力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
3、(从结果来看)它们都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都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变化;都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起促进作用。
二、不同点:1、(从背景来看)发生在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同阶段。
2、(从概况来看)开始部门:从轻工业开始/从重工业变革开始开始地区:英国/几乎同时在几个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发明者:主要是工匠/主要是科学家重大发明成就:蒸汽机的使用/电力的应用3、(从结果、影响来看)对社会结构的影响:农业在国民经济中比重下降,人类从农业文明走向工业文明/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居主导地位,工业化社会建立。
对生产组织的影响:资本主义工厂制确立/各行业垄断组织形成对经济思想的影响:自由主义盛行/凯恩斯主义形成对生产力的影响:蒸汽时代/电气时代对社会关系的影响:第一次工业革命,近代两大对立阶级形成;英国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最终确立;第二次工业革命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产生垄断组织;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对世界市场的影响:世界市场初步形成/世界市场最终形成并向纵深发展郑和下西洋与新航路开辟的比较1、背景:(1)明朝时中央集权制度强化,封建制度衰落。
(2)西欧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的兴起。
2、目的:(1)政治目的:宣扬国威,加强与海外国家联系;满足统治者对海外奇珍异宝的需求(2)经济目的:海外殖民,掠夺财富,进行原始资本积累。
3、特点:(1)时间早:(2)规模大(3)次数多(4)贸易性质:前者是封建国家朝贡性的贸易,后者是掠夺性的贸易4、影响和后果:(1)郑和下西洋是中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主动外交,是世界航海史的伟大壮举,极大地加强了与亚非国家的友好关系,促进了与亚非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
但其不计经济效益的做法,违背了经济规律,对中国新的经济因素未产生直接作用,造成巨大经济负担,因此也不可能持久。
(2)西欧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成长和资本主义时代的到来,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联系,导致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开始了世界一体化的进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两次工业革命的比较
一、相同点
(一)背景:
1.都是在政权的建立和持续稳定的基础上开展起来的。 2.都是生产力发展的产物。 3.都有充分的自由劳动力。 4.都有必要的科技积累。 5.都具备雄厚的资金。 6.都有广阔的市场,市场的需求对科技提出新的革新要求。
(二)内容
都有许多科技创造发明
(三)本质
都是生产技术和社会关系的变革
(四)影响
1.都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2.都使社会结构作了相应的调整。 3.都推动资本主义列强对外侵略扩张,导致资本主义世界体 系最终得以确立,世界进一步联成一个整体。 4.都丰富和改善了人们日常的社会生活内容。
二、不同点
第一次工业革命
发明来源于工匠的实践经验, 科学和技术尚为真正结合。
首先发生在英国,其他国家的 工业革命发展进程和生产真正结合, 科学在推动生产力发展方面发 挥了更为重要的作用。
同时发生在几个先进的资本主 义国家,新的技术和发明超出 了一国的范围,发展迅速。
有些资本主义国家两次工业革 命交叉进行。
二次工业革命带来的启示
1.是在政权的建立和持续稳定的基础上开展起来的。 2.都是生产力发展的产物。 3.都有充分的自由劳动力。 4.都有必要的科技积累。 5.都具备雄厚的资金。 6.都有广阔的市场,市场的需求对科技提出新的革新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