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实验版)八年级上 第六章 第3节 测量物质的密度 课时练 -教育文档
双基掌握情况
双基掌握情况:从本学期开始,八年级学生要增加一门新学科——物理。
因为是新课程,学生都有非常浓厚的兴趣和较强烈的好奇心,期待学习这门新鲜的学科。
同时,物理是一门自然科学,跟平时的实际生活比较接近,因而学生对物理研究的基本内容和现象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和初步印象,通过引导也能挖掘一些学生潜在的探究既能和方法。
相信本着“生活中的物理”这一思想来进行教学,必能让学生在形象生动中体会到物理的乐趣,也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教育教学目标(1)德育目标:通过一学期的教育教学,使学生能进入物理的世界里来,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对周围的自然世界有一个重新的,更加科学的认识。
让充分理解学好物理对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在社会生产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科学技术的热情。
(2)智育目标:期评及格率达到优秀率达到。
(3)双基教学要求:1、积极探索开展物理实践活动,强化学生的实践环节。
要尽可能地扩大物理教学空间,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发展他们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长,发挥他们的主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
物理实践活动要以问题为中心,初步训练一些科学工作方法,如社会调查、参观访问、资料查询、科技制作、科学实验等。
物理科普讲座的内容,主要是介绍与物理相关的现代科技常识2、加强物理观察、实验教学。
教学中教师要多做演示实验或随堂实验;落实学生实验,认真思考和操作;并适当增加探索性和设计性实验;鼓励学生在课外做一些观察和小实验。
加强实验意识和操作训练。
3、突出应用物理知识教学,树立知识与应用并重并举的观念。
物理教学要“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注重培养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4、必须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把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认识和分析社会生活的能力放在重要地位。
单纯地掌握知识,不是教学的最终目的。
“教是为了不教”。
通过教学使学生在掌握基本知识的前提下,使其能力和情感尤其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获得充分地发展,并运用已经发展起来的能力和情感去积极主动地探求未知,获取新知,使知识、能力和情感相辅相成、协调发展。
2017-2018学年最新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套精品教案(表格版)
目录科学之旅 ..................................................................................... 2第一章机械运动.............................................................................. 5第一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5第二节运动的描述............................................................................. 9第三节运动的快慢........................................................................... 13第四节测量平均速度......................................................................... 17第二章声现象.............................................................................. 20第一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20第二节声音的特性.......................................................................... 30第三节声的利用............................................................................ 37第四节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40复习课复习和应用.......................................................................... 45第三章物态变化............................................................................ 48第一节温度................................................................................ 48第二节熔化和凝固.......................................................................... 54第三节汽化和液化.......................................................................... 59第四节升华和凝华.......................................................................... 66复习课复习和应用.......................................................................... 69第四章光现象.............................................................................. 72第一节光的直线传播........................................................................ 72第二节光的反射............................................................................ 77第三节平面镜成像.......................................................................... 84第四节光的折射............................................................................ 92第五节光的色散............................................................................ 97复习课复习和应用........................................................................ 105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 112第一节透镜.............................................................................. 112第二节生活中的透镜...................................................................... 117第三节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22第四节眼睛和眼镜........................................................................ 128第五节显微镜和望远镜.................................................................... 133复习课复习和应用........................................................................ 138第六章质量与密度......................................................................... 140第一节质量............................................................................ 140第三节密度............................................................................... 143第四节测量物质的密度..................................................................... 146第四节密度与社会生活.................................................................... 148复习课质量与密度复习..................................................................... 151科学之旅教学目标知识技能1.初步了解一些物理现象2.对教师讲解的内容有所理解过程与方法通过讲解和实验,让学生初步了解学习物理知识和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
《密度》说课稿范文模板10篇 密度说课稿范文模板教学重难点
《密度》说课稿范文模板10篇密度说课稿范文模板教学重难点下面是整理的《密度》说课稿10篇密度说课稿教学重难点,以供借鉴。
《密度》说课稿1各位老师好:我是阳光中学的一名物理教师宁二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物质的密度》。
说的下面我对本课题进行分析:一、说教材(地位与作用)本节课是这一章的重点,一是密度的概念、公式及应用,是将来学习浮力和液体压强的基础;二是科学探究方法的学习。
实验探究是本节的重要内容,通过让学生体验探究的过程,加深对密度知识的理解。
密度公式是学生在初中接触到的第一个物理公式,应注意强调公式在计算过程中的应用和变形。
在实际生产生活中密度知识有着广泛的应用,应注意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知道可以根据密度鉴别物质,计算质量和体积。
二、说教学目标本节课教学内容难度较大,确定的教学目标不宜过高,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密度的概念、公式和单位,尝试用密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
(2)会查密度表,知道水的密度。
(3)会用天平和量筒测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2.过程与方法(1)通过探究实验,归纳出物体的质量、体积和密度三个物理量之间的数学关系,初步体验用控制变量法研究物理问题。
(2)初步了解科学探究的七个基本环节。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密度知识的探究与测量,培养学生严谨细致、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团结合作的精神。
(2)通过密度知识的广泛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善于应用物理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良好品质。
三、说教学的重难点重点:(1)理解密度的概念,知道水的密度和物理含义。
(2)运用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会公式变形和单位换算。
难点:(1)控制变量法的应用。
(2)灵活运用密度计算公式,将密度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的解决中。
四、说教法。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使学生充分地动手、动脑,并更好地把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结合起来,我采纳了科学探究的方法来形成科学概念。
《第六章第2节密度》作业设计方案-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第2节密度》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1. 理解密度的概念,能描述密度的基本特征;2. 掌握密度计算公式并能进行简单的计算;3. 通过实际测量活动,熟悉并学会用密度来衡量物质的属性;4.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动手实践和小组合作的能力。
二、作业内容(一)预习准备1. 学生应在家提前阅读课本第X章节内容,掌握密度的基本概念。
2. 查阅与密度相关的日常生活应用案例,例如:水与油的密度比较等。
(二)课堂作业1. 理论学习:教师讲解密度的定义、单位及计算公式,并举例说明。
2.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密度的实际意义及在生活中的应用,并由每组提出一个实际问题进行分析。
3. 实践操作:教师演示密度计的使用方法及物质的密度测量步骤,学生操作实践。
(操作内容包括选择不同物品(如石头、木头、塑料等)、用密度计测量其密度,并记录数据。
)(三)课后作业1. 书面作业:完成课本上的习题,包括密度的概念填空题、计算题等。
2. 实验报告:根据课上所学的知识,结合生活中的实例,撰写一篇关于物质密度的实验报告。
要求有实验目的、材料准备、实验步骤、实验数据及结论。
三、作业要求1. 学生应独立完成预习及书面作业内容;2. 在课堂上积极参与小组讨论和实践操作,记录数据要准确;3. 实验报告中要使用规范的实验术语和表述;4. 注意保护好所使用的器材和物品;5. 在小组内积极与同学交流学习,相互帮助解决问题。
四、作业评价1. 作业质量:评估学生对密度的理解程度和密度公式的运用能力;2. 实践操作:评价学生在测量过程中的操作是否规范,数据记录是否准确;3. 团队合作: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和操作中的表现及合作能力;4. 创新性:鼓励学生在实验报告中提出自己的见解和创新思路。
五、作业反馈1. 教师需对每份书面作业和实验报告进行批改和评价,指出存在的问题及不足;2. 及时在课堂上反馈学生普遍出现的问题和难点,并进行针对性讲解;3. 对表现优秀的学生给予表扬和鼓励,树立学习榜样;4. 根据学生完成情况调整教学计划,加强薄弱环节的辅导。
《测量物质的密度》说课稿
《测量物质的密度》说课稿《测量物质的密度》说课稿1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通过实验进一步巩固物质密度的概念.2.尝试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能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3.学会量简的使用方法,即用量简测量液体体积的办法,以及用量筒测不规则形状的物体体积的办法.4.通过使用天平,加深对某些题目的理解.二、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对正确使用天平、量筒能做到尽量周全.2.培养学生的科学世界观,并且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尽量做到仔细、客观、认真,这对学生以后的学习是大有好处的三、德育目标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教学重点:1.用量筒测固体、液体的体积.2.用天平和量筒测固体、液体的密度.教学难点:用天平和量筒测物质的密度.教学方法:1.实验法:会通过实验,间接地利用公式测量物体.2.观察法:用正确的方法给天平和量筒读数.教具准备天平、砝码、量筒、水、铁块、铜块、铝块、细线、花岗岩、刻度尺、三角板.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师]前面我们学习了密度的计算公式,如何用实验的方法测量?用什么仪器可以测量密度?[生]可以先用天平测出物体的质量,然后用量简测出液体的体积,根据密度的公式,就可以求出物体的密度.[师]回答得非常好.这节课我们具体学习一下测量物体的密度的方法.二、新课教学[师]今天,我们来动手做一个实验,测物体的密度.同学们先分组(三人一组).[师]大家看自己的实验台上,有这样一些实验器材:天平一架,砝码一盒,量筒一只,烧杯中装有水、铁块、铜块、铝块各一个,另外还有一根细线,一块花岗岩,一副三角板,刻度尺.[师]今天我们重点解决以下三个问题:[投影]一、测铝块、铁块、铜块的密度.二、测水的密度.三、测不规则物体――花岗岩矿石的密度.[师]根据我们上节课学习的知识,同学们会测吗?[生]测三种金属圆柱体的密度分为几步:(1)先用天平测出铜、铁、铝各自的质量.(2)接下来测三个物体的体积.即上节课讲过的,采用体积差的方法测它的体积:即先用量简量取一定量的水,记下示数V1,将物块全部浸入水中,再记下这时的示数V2.所以囱块的体积即为V2-V1.[师]讲得非常好.下面提一个问题:能不能先测体积后测质量?[生]这要看怎样测体积了,如果是采用第一种方法测体积,则先测体积还是先测质量都无所谓,如果是采用第二种方法测体积,则必须先测质量,后测体积.[师]为什么呢?[生]因为如果采用后一种方法测体积,则物块要沾上水,我们知道,天平在使用时是不能沾上水的,同时物块沾上水后质量有可能会变大,因此应测质量后测体积,[师]总结得非常精彩.通过大家群策群力,我们已经找到了测铁块、铜块、铝块密度的方法.需要大家注意的是:在测量中.由于仪器、操作方法及操作人的因素影响,必定会产生一些误差.如何来减小这些误差呢?[生]减小误差的方法有很多,比如改进测量工具、完善测量手段等,但我认为最有效.也是最容易办到的还是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方法,这种方法简单、易行、最有效.[师]说得很好,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方法在我们的实验过程中是一种有效地减小误差的方法.多次测量,测几次好呢?[生]三次为宜.[师]对,咱们做本实验时三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有效地减小误差.[生]今后的实验过程中是不是都要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呢?[师]对于一些产生数据的实验,最好是这样做,一些伟大的科学家正是从误差微小的变化中找到很多科学知识.[师]接下来大家思考一下如何来测不规则物体(如花岗岩)的密度呢?[生]基本上与测铜、铁、铝的方法一样,只不过在测岩石的体积时应采用浸入法,即第二种方法.因为岩石是不规则物体,用三角板和直尺法测量时,由于形状不规则,所以很难测出它的体积,因此用第一种方法不合适.[师]如何来测水的密度?[生]测水的密度以及测液体的密度都要用量筒.[师]具体如何来测呢?[生]先测出一定量的水的体积,将水倒进量简中,观察示数.[师]观察示数时应注意什么问题呢?[生]应使视线与液面的凹面相平,这样可以减小误差,如右图.测出体积后,接下来测水的质量.由于测质量时水不能与天平相接触,因此应间接测水的质量.[师]怎样测呢?[生]可以先测一个空烧杯的质量M1,然后将量筒中的水倒入烧杯,测出烧杯和水的总质量M2,那么水的质量M=M2-M1.这样水的质量和体积已全部测出来了,二者一除即可得密度.[师]大家想想还有没有别的办法.[生]有.[师]怎么测呢?[生]可以把上面的烧杯换成量筒.[师]换成量简?能不能具体说一下.[生]取一只量筒,先测出它的质量M1,然后往量筒中装水,测出量筒和水的总质量M2.那么水的质量M=M2-M1同时,由量简中液面的示数直接把水的体积读出来,两者相除即得水的密度.[师]大家总结得很好.接下来请同学们自己动手,测一下以下几种物质的密度.(学生自己动手实验,教师巡回指导,不时指点学生遇到的问题)参考实验数据:ρ铁:7.9_103kg/m3ρ铝:2.7_103kg/m3ρ铜:8.9_103kg/m3 ρ花岗岩:2.6~2.8_103kg/m3ρ水:1.0_103kg/m3《测量物质的密度》说课稿2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本节是沪粤版教材八年级物理上册,是力学的基础部分,与前几章的“简单现象”相比,知识的讲述深入了一步,本节既是质量的深化和延伸,又是对物质世界认识的进一步探索,同时也为九年级的液体压强、阿基米德原理以及浮沉条件的学习奠定基础。
人教版(2024新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六章6.3《测量液体和固体的密度》教案
人教版(2024新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六章6.3《测量液体和固体的课题名 6.3测量液体和固体的密度核心素养教学目标一、物理观念1.深入理解密度,特别是对公式的理解与计算。
2.掌握测量不规则物体的体积以及使用量杯(量筒)测量体积的方法。
二、科学思维通过量筒或量杯的使用,间接测固体的体积,学会等量替换的科学思维。
三、科学探究学会测量物质的密度方法。
提高实验操作能力,提高科学探究的能力。
四、科学态度与责任1.通过实验探究活动,使学生对物质属性和密度的概念有深刻的认识养成乐于探究的意识。
2.通过学生亲自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品质。
教学重点掌握测量液体和固体的密度的方法。
教学难点测量不同状态物质的密度的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天平、量筒、食盐、小石块、烧杯、水。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你能判断苗族姑娘所佩戴的银色饰物是什么物质吗?生产、生活中常要知道某种物质的密度,那么如何进行测量呢?只要测出物质的质量和体积,就能算出物质的密度。
二、新课教学(一)量筒的使用教师展示一个量筒(或量杯),告诉学生用这个量筒(或量杯)就可以测量水和塑料块的体积,然后引导学生观察量筒(或量杯)的结构.生:量筒(或量杯)上有单位毫升(mL)、刻度值.教师提醒:1mL=1cm3.不同量筒(或量杯)的最小刻度值可能不同,大家在使用之前,先要看清楚,以免读数时弄错了.教师用多媒体播放课件“量筒和量杯的使用方法”量筒和量杯的使用方法(多媒体课件)量筒和量杯是用来测液体体积的工具.量筒或量杯的壁上均有刻度,相邻的两条刻度线之间的距离为分度值,表示量筒或量杯的精确程度.通常情况下,还标有100mL、200mL或500mL等字样,这些字样均表示量筒或量杯的最大量程,即最多能测量的体积是多少毫升.在使用量筒测液体体积时,无论液面下凹还是上凸,测量者读数时其视线都应与凹面的底部或凸面的顶部在同一水平线上.好,下面请大家思考,如何用量筒量取体积为50mL的水.请几位同学上台给大家演示.学生上台操作演示,教师和学生评判.教师及时指出存在的问题,并纠正.同时用多媒体课件演示正确和错误的读法让学生判断.读数时,视线必须与液面的凹液面相平齐(注:如果是凸液面,则视线与凸液面相平齐).下面请同学们思考乙、丙图错在哪里?会对测量结果有何影响?教师请三位学生演示乙、丙两种操作,并引导学生分析,然后作出总结:乙图读数导致测量结果偏大,丙图读数导致测量结果偏小.既然量筒可以测量出液体的体积,那么不妨由乌鸦喝水想到利用固体排开液体的方法间接测量出排开液体的体积便知道固体的体积.下面请大家思考如何利用量筒测量出这个不规则小固体(塑料块)的体积.学生思考和讨论.教师用多媒体播放课件“如何用量筒测量固体的体积”.如何用量筒测量固体的体积(多媒体课件)利用量筒或量杯测量不规则小固体(塑料块)的体积(排水法):①用烧杯将适量的水倒入量筒内,正确读出水的体积V1;(如图甲)。
《第六章 第3节 测量物质的密度》作业设计方案-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第3节测量物质的密度》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1. 掌握密度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
2. 学会使用天平、量筒等工具测量物质的密度。
3. 培养观察、实验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增强科学探究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二、作业内容1. 基础练习题设计一些选择题、填空题和计算题,考察学生对密度概念的理解和计算能力。
题目应涉及不同物质之间的密度比较、密度与质量体积的关系等。
2. 实验操作实践学生需使用天平、量筒等工具,按照教材中的实验步骤和方法,实际操作测量物质的密度。
需要记录实验数据,并进行分析和总结。
3. 观察与思考提供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物质,要求学生通过观察和判断,确定它们的密度大小。
同时,也可以让学生思考密度与物质特性之间的关系。
4. 合作学习任务布置小组合作学习的作业,要求学生通过调查、探究等方式,了解生活中常见物质的密度,并制作成PPT进行展示和讲解。
三、作业要求1. 按时完成,认真思考和操作。
2. 注重实验操作过程,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真实性。
3. 积极思考,勇于探究,发现问题并及时记录。
4. 小组合作学习任务需分工明确,确保每个成员都有参与和贡献。
四、作业评价1. 基础练习题:评价学生对密度概念和计算的掌握情况。
2. 实验操作实践:评价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数据记录分析能力。
3. 观察与思考:评价学生观察和思考的能力,以及是否能够发现和理解密度与物质特性的关系。
4. 合作学习任务:评价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包括成员之间的协作、成果展示和讲解等。
五、作业反馈1. 学生提交作业后,教师需要及时批改和反馈,指出学生的错误和不足,提出改进建议。
2. 对于实验操作实践和合作学习任务等需要现场完成或小组合作的作业,教师还需要进行现场评价和反馈。
3. 根据作业反馈,教师需要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内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密度相关知识。
4. 对于普遍存在的问题,教师还需要在课堂中进行讲解和强调,确保所有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指导和帮助。
2024年秋学期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教学计划教学进度表
2024年秋学期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教学计划教学进度表一、学情分析本学期由我担任八年级(1)班初中物理教育教学工作。
本班共47人,其中男生23人,女生24人。
本班学生学习兴趣高涨,有着强烈的探究欲望,对物理世界充满好奇,喜欢动手动作,善于发现新知。
但学习方法难免有些不足。
在本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教师要注意抓住学生的好奇心,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趣。
注重学法指导。
在实验课要及时指导、提醒学生。
注重通过资料分析、画思维导图和问题讨论等方式深化概念教学。
注重以一些感性认识为依托,借助灵活适用的教学方法深化认知、提升物理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与教材分析本册教材内容包括:“机械运动”、“声现象”、“物态变化”、“光现象”、“透镜及其应用”、“质量与密度”6个单元。
“机械运动”单元从学生已有知识出发学习长度的单位、长度的测量、时间的测量和误差;然后认识机械运动,学习用参照物描述物体的运动;在此基础上通过百米赛跑引入运动的快慢,用比值法建立速度的概念,根据速度是否变化引出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最后用刻度尺和停表测量平均速度。
通过本章知识的学习为学生后续学习运动和力打下基础。
“声现象”单元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对声音有个初步的物理认识,学会提出有关声音现象的问题。
知道声音的特性。
知道声的利用和噪声的危害与控制。
能分别将声音在生活中的利弊列举出来,获得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能力,能结合实际解决生活中的相关问题。
“物态变化”单元主要介绍了温度、物质的三态以及三种物态之间的变化过程。
通过本章的学习可以使学生了解温度,会正确使用常用的温度计测量温度,知道熔化和凝固、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等自然现象中蕴含的物理知识。
温度是物理学的一个基本概念。
作为热学的基本测量工具,温度计在本章的各个实验中是不可或缺的。
在认识温度的基础上,教材介绍了固态、液态和气态这三种常见的物质状态,并指出随着温度的变化,物质会在各种状态之间发生变化。
密度与社会生活
教育部参赛_密度与社会生活_宋秀婷
现象:罩上塑料瓶后蜡焰变弯。
说明:有风形成。
教师分析:为什么会形成风?
请同学分析:教材120页,风车为什么会转动?
、请学生解释:冬天自来水管为什么容易被冻裂?
原因:水结冰时体积变大。
分析:水结冰的过程中温度降低,根据热胀冷缩的性质,水结冰后体积应该减小,但为什么反而增大了呢?(引出矛盾,增强求知欲)
、水的特殊性质
>请学生阅读教材:120页最后一段文字。
总结水有那些特点?
°C时水的密度最大。
~4°C的水反常膨胀。
>水的反常膨胀的利与弊。
不利:水管容易被冻裂,放在冰箱里水瓶容易被冻裂。
有利:深水中的鱼儿可以存活。
【随堂小练习】。
八年级物理上册6.3测量物质的密度教学设计(新版)新人教版
(3)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和讨论,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教师在小组间进行巡视,提供指导和支持。
2.教学活动设计
(1)实验演示:教师首先进行实验演示,讲解实验步骤、操作技巧和注意事项。学生观看演示,并跟随教师一起进行实验操作。
此外,在作业布置和反馈环节,我发现部分学生的作业质量不高,存在计算错误和实验数据处理不当等问题。为了提高学生的作业质量,我计划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作业指导,及时发现并纠正学生的错误,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板书设计
1.密度概念
-密度的定义:质量与体积的比值
-密度公式:ρ = m/V
2.密度的单位
-密度的单位是千克每立方米(kg/m³)
(2)实验数据的处理与分析: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可能对实验数据的处理与分析存在困难,不知道如何利用密度公式进行计算。教师应引导学生掌握实验数据的处理方法,如如何求平均值、如何判断数据的可靠性等,并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熟悉这些方法。
(3)实验操作技能的掌握:学生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可能存在技能不足的问题,如使用天平、量筒等实验仪器的操作不熟练。教师应通过示范、讲解和练习,帮助学生掌握实验操作技能,提高实验的准确性。
(3)实验操作技巧:学生需要掌握测量物质质量和体积的方法,包括使用天平、量筒等实验仪器。教师应重点讲解实验操作的注意事项,如如何准确测量物体的质量、如何正确读取体积值等。
2.教学难点
(1)密度公式的理解与应用:学生可能对密度公式ρ = m/V的理解不够深入,不清楚各个量之间的关系。为了帮助学生突破这一难点,教师可以采用实际例子进行分析,如不同物体密度的计算,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加深对公式的理解。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六章第三节测量物质的密度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一)教学特色创新
1.引入多媒体资源:在教学中引入图片、图表、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密度概念和实验操作,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采用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实验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
3.实践操作与理论结合:在教学中注重实践操作与理论知识的结合,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密度概念和计算方法,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实验报告:评价学生的实验报告,包括实验数据的准确性和处理能力,以及学生对实验结果的分析能力。
5.教师评价与反馈: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小组讨论成果展示、随堂测试和实验报告,教师进行综合评价,给出具体的反馈意见,包括学生的优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提高。
教学资源准备
1.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有《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六章第三节“测量物质的密度”的教材或学习资料,以便学生能够跟随教学进度进行学习和复习。
2.辅助材料:准备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图片、图表、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如密度的定义图解、密度公式示意图、实验操作步骤图等,以便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提供直观的视觉辅助,增强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
(三)改进措施
1.加强密度概念的讲解和练习:通过举例、讲解、练习等方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密度概念,避免混淆。
2.提高实验操作的准确性和规范性:通过示范、讲解、练习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减少实验误差。
3.增加课堂互动和参与度:通过提问、讨论、小组活动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活动:
-自主阅读预习资料:学生按照预习要求,自主阅读预习资料,理解测量物质的密度的知识点。
-思考预习问题:学生针对预习问题,进行独立思考,记录自己的理解和疑问。
《第六章第2节密度》作业设计方案-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第2节密度》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节作业的目标是巩固学生对密度的理解,掌握密度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并能够运用密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作业练习,提高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作业内容本节作业内容主要围绕密度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展开。
1. 基础知识练习:要求学生掌握密度的定义、单位及换算方法,并能够正确使用密度公式进行计算。
2. 实际应用题:设计一系列与生活实际相关的密度问题,如物体质量与体积的关系、不同物质密度的比较等,以检验学生运用密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实验报告撰写:要求学生完成一个简单的密度实验,如测量不同物体的密度,并撰写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步骤、数据记录与分析等。
4. 拓展延伸题:设计一些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如涉及密度与浮力关系的题目,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和拓展思维。
三、作业要求1. 基础练习部分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记密度的定义、单位及换算方法,并能够熟练运用密度公式进行计算。
2. 实际应用题要求学生认真审题,明确题目要求,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解答。
3. 实验报告撰写要求实验步骤清晰、数据记录准确、分析合理,体现学生的实验能力和科学素养。
4. 拓展延伸题要求学生独立思考,尝试多种解题方法,拓展思维深度和广度。
四、作业评价1. 评价标准:以正确性、完整性、条理性为主要评价标准,对学生的作业进行综合评价。
2. 评价方式:采取教师评价、同学互评、自我评价等多种方式,以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3. 反馈形式:通过批改作业、课堂讲解、个别辅导等方式,及时向学生反馈学习情况,指导学生改正错误,提高学习效果。
五、作业反馈1. 对于学生在作业中出现的共性问题,教师将在课堂上进行集中讲解,帮助学生澄清疑惑。
2. 对于个别学生的问题,教师将通过个别辅导的方式,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提高学习效果。
3. 鼓励学生之间互相交流学习心得和解题方法,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能力。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六章第二节密度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题目:一个瓶子装满水后的总质量是200g,倒出一半水后,瓶子的质量变为150g。将瓶子放入水中,瓶子会沉下去。求瓶子的密度。
解答:设瓶子质量为m,水的密度为1g/cm³,水的体积为V。则m + 1g/cm³ * V = 200g,m + 1g/cm³ * (V/2) = 150g。解得m = 100g。因为瓶子在水中会沉下去,所以瓶子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即m/V > 1g/cm³。代入m = 100g得到V < 100cm³。因此瓶子的密度ρ = m/V > 1g/cm³。
【课堂讲解】(15分钟)
1. 详细讲解密度公式的应用,如何计算物体的密度。
2. 强调单位换算,1g/cm³=1000kg/m³。
3. 分析密度的测量方法及实验注意事项。
【课堂互动】(10分钟)
1. 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利用已知密度的物体测量未知物体的密度?
2. 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实验演示】(5分钟)
题型三:密度鉴别题
题目:一个物体在空气中的质量是10g,在水中的质量是8g。求这个物体的密度。
解答:物体在空气中的密度ρ = m/V,物体在水中的密度ρ' = m'/V'。因为物体体积不变,所以V = V'。代入数值得到ρ = 10g/V,ρ' = 8g/V。因为ρ < ρ',所以物体在水中会浮起来。
肯定学生的表现,鼓励他们继续努力。
布置作业:
根据本节课学习的密度内容,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巩固学习效果。
提醒学生注意作业要求和时间安排,确保作业质量。
六、学生学习效果
1. 知识与技能:
- 学生能够理解密度的概念,掌握密度公式及其应用。
《第六章第3节测量物质的密度》作业设计方案-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第3节测量物质的密度》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作业旨在巩固学生对密度概念的理解,熟悉实验器材使用方法,并掌握使用天平、量筒等工具测量物质密度的基本操作。
通过实践操作,提高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作业内容1. 理论学习:学生需预习本节课程中的密度概念、密度公式及密度测量的基本原理。
2. 实验准备:学生需准备实验器材,包括天平、量筒、水、待测物质等,并熟悉器材的使用方法。
3. 实验操作:学生需按照教师指导的步骤,独立完成以下实验操作:(1)使用天平测量待测物质的质量;(2)使用量筒测量待测物质的体积;(3)根据密度公式计算并记录物质的密度;(4)整理实验器材,清理实验台面。
4. 实验报告:学生需根据实验过程和结果,撰写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实验步骤、数据记录与分析、实验结论等。
三、作业要求1. 理论学习要求:学生需认真预习,理解密度的概念及测量原理,掌握密度公式。
2. 实验准备要求:学生需按照教师要求准备实验器材,确保器材完好无损,熟悉使用方法。
3. 实验操作要求:学生需按照教师指导的步骤进行操作,确保操作规范、准确。
在操作过程中,注意安全,避免器材损坏或发生意外事故。
4. 实验报告要求:实验报告需字迹工整,数据准确,分析深入,结论明确。
实验过程中如遇到问题,需在报告中说明并尝试给出解决方案。
四、作业评价1. 教师将根据学生的理论学习情况、实验准备、实验操作及实验报告的完成情况进行评价。
2. 评价标准包括:理论学习理解程度、实验操作规范性、数据记录准确性、实验报告的完整性与分析深度。
3. 评价结果将作为学生本节课程学习成果的重要依据,优秀者可给予表扬与鼓励。
五、作业反馈1. 教师将根据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给予相应的反馈与指导。
对于操作不规范或理解有误的学生,教师将进行指导与纠正。
2. 对于优秀的学生作品,教师将在课堂上进行展示与分享,以激励学生继续努力。
3. 教师将根据学生的作业情况,调整教学计划与教学方法,以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知识。
(人教实验版)八年级上 第六章 第3节 测量物质的密度 课时练
(人教实验版)八年级上第六章第3节测量物质的密度课时练(人教实验版)八年级上第六章第3节测量物质的密度课时练(武邑中学)学校:姓名:班级:考号:评卷人得分一、单选题1. 某同学用托盘天平和量筒测量一小石块的密度。
图甲是调节天平横梁平衡时的情形,图乙和图丙分别是测量石块质量和体积时的情形,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甲图中应将平衡螺母向左调,使横梁平衡B. 乙图中测石块质量时,天平的读数是44 gC. 由丙图量筒的示数测得石块的体积是20 cm3D. 计算出石块的密度是2.2×103 kg/m32. 用天平和量筒测石块密度的实验中,应往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适量”的含义是指 ( )A. 水的体积不小于量筒的分度值B. 水的体积不大于量筒的最大测量值C. 水的体积能使石块完全浸没并且水面不超过量筒的最大刻度D. 以上说法都不正确7. 下面列举的语句都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如果从物理学角度来解决,也别有生趣,其中分析不正确的是( )A. “只要工夫深,铁棒磨成针”,此过程中铁棒的质量减小B. “蜡炬成灰泪始干”,蜡烛燃烧时的体积减小C.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镂后金石的密度不变D.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水流动的过程中密度减小8. 以下各组器材中,不能测出长方体金属块密度的是( )A. 刻度尺,水、细线,烧杯B. 天平和砝码、量筒、水、细线C. 弹簧测力计、刻度尺、细线D. 刻度尺、天平和砝码9. 在用量筒与天平测量一不规则小石块的密度时,为了测量更准确,我们先测量它的体积还是质量 ( )A. 先测体积B. 先测质量C. 无所谓D. 同时测量10. 某实验小组的同学在实验室中,用天平和量筒测量一块体积不规则的金属块的密度,进行了如下的实验操作:a.将金属块浸没在量筒内的水中,测出金属块和水的总体积b.用天平称出金属块的质量c.将适量的水倒入量筒中,测出水的体积d.计算出金属块的密度正确的实验操作顺序是()A. adbcB. bcadC. abdcD. abcd11. 小洋利用天平和量杯测量某种液体的密度,得到的数据如下表,根据数据绘出的图象如图所示,则量杯的质量与液体的密度是 ( )液体与量杯的507090110质量m/g液体的255075100体积V/cm3A. 3B.50 g、1.0×103 kg/m3C. 30 g、0.8×103 kg/m3D.50 g、0.8×103 kg/m312. 仅使用以下各组器材中,不能测出长方体金属块密度的是( )A. 刻度尺、天平和砝码B. 天平和砝码、量筒、水、细线C. 弹簧测力计、刻度尺、细线D. 刻度尺、水、细线、烧杯评卷人得分二、填空题13. (2分)在密度知识应用交流会上,同学们想知道一个质量是14.4 kg的课桌的体积。
密度概念及公式-【经典教育教学资料】
实验探究指导分析讲解释疑归纳总结金属块的质量与体积之间存在什么关系。
五、总结结论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
六、课堂检测1.某同学为了“探究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他先选用某种液体进行实验,用________测出液体的质量,并用__________测出液体的体积,为了进行探究,他需要改变这种液体的____________________进行多次实验。
为了进一步研究物质的特性,他还需要选用__________(选填“不同”或“相同)种类的物质重复进行实验。
六、课后作业请思考不同种类物体的质量和体积的比值是否相同?根据实验探究学生归纳总结。
通过练习巩固本节内容。
培养学生通过实验现象总结知识。
板书设计:第二节密度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
课后反思数学教学中的语言艺术论文语言是人类交际的重要工具。
作为课堂教学,主要是运用语言的形式向学生传道、授业、解惑。
因此,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直接影响着教学的效果。
要提高教学质量,就必须研究教学语言的艺术性。
下面就数学教学语言艺术问题谈点粗浅的看法和体会。
一、语言亲切,富有情感教学语言是师生双方传递信息和交流思想感情的载体,亲切、感人的教学语言最能使学生保持积极舒畅的学习心境,最能唤起学生的热情,从而产生不可低估的力量。
正如古人讲的“感人心者,莫先乎情”。
教师在教学中,无论是讲授知识,还是对待学生,语言都应亲切,富有情感。
特别是对待差生,更应做到这一点,以此维护他们的自尊心,激励他们的上进心,应细心寻找他们的“闪光点”,从而给予“表扬和鼓励”,使他们感到自己的进步,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
即使错了,也用委婉的话语指出其不足。
当然,表扬、激励、鼓舞都必须有的放矢,不失分寸。
相反,教师如果对学生的错误过多地批评、指责、甚至讽刺、挖苦,那就会使学生失掉学习数学的信心,由厌恶数学老师到厌恶数学学科,这不能不说是教学的失败。
著名数学教育家波利亚非常注意这一点,有时他一眼就看出学生的计算是错误的,但却还是喜欢以温和的态度、亲切的语调、慈样的目光和学生一行一行地查看。
三门峡市第七中学八年级物理上册6.2密度课堂学习课件新版新人教版
入到物镜中 ; B.力求把物镜的口径加大 ; C.采用焦距很大的凸透镜作 物镜 ; D.增大观察的视角
5 ★课堂小结
看视频
5 ★课堂小结
6 ★课后作业
1.显微镜的物镜相当于 幻灯 机的镜头 , 望远镜的物镜相当于 照相机的镜头 , 显微镜和望远镜的目镜 都相当于一个 放大。镜用望远镜观察远处物体时 , 物体通过物镜成的是 缩的小实像 , 这个像通过靠近眼 睛的目镜成 的放虚大像。〔选填〞放大”或〞缩小”〕 2.望远镜物镜的作用是使远处的物体成___实___像 , 目镜的作用相当于___放__大_ ,镜把这个像放大。 3.关于望远镜的说法准确的选项C是哪一项:( )。 A.所有的望远镜都是由两个凸透镜组成的 ; B.望远镜都是由一个凸透镜和一个凹透镜构成的 ; C.除了凸透镜外 , 天文望远镜也常用凹面镜做物镜 ; D.只有用透镜才能做望远镜
目录
01 知识梳理 02 课堂演练 03 课堂检测
第六章 质量和密度
第2节 密度
1.知道密度的定义
课程要求 2.了解密度在日常生活和生产实践中的用途 探究实验 探究同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之间的关系
理解密度的物理意义,知道密度的公式并能用密度公式进
课时重点 行计算 课时难点 利用密度公式的计算及密度单位的换算
视角
物体対眼睛所成视角的大小不仅和物体本身的大小有关 , 还和物体到眼睛的距 离有关
3 ★课堂活动
(一)望远镜
视角与物体大小有关 视角大
a
视角小
a
距离相等时 , 大物体的视角大 , 小物体的视角小
3 ★课堂活动
(一)望远镜 视角与物体远近有关
基础训练八年级第六章物理答案
与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配套基础训练(含单元评价卷)物理八年级上册参考答案课时练习部分参考答案第六章质量与密度第1节质量1.物体物质2.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m kg t g mg3.(1)3×1023×108(2)25 2.5×1074.属性形状状态位置5.水平台上零刻度线平衡螺母中央刻线左镊子右6.kg g t mg7. 0.1 100 8. 70kg 9.水平右52.4 10.B 11.C12.C 13.质量14.偏大偏小15.左增加78.4g16.A 17.D 18.C 19.A 20.右 3.221.(1)游码归零,将平衡螺母向右调节(2)①用手拿砝码②物体和砝码放反了托盘(3)应向右盘内增加砝码或向右移动游码(4)47.422.(2)细棍两端能平衡。
在热水中浸过的瓶子中的空气受热膨胀,使气球鼓起来,但质量不变。
(3)细棍两端不能平衡。
因为扎破气球放走了一部分空气。
(4)这个实验说明空气有质量。
第2节密度1.体积物质比值 2.物体的质量与它的体积之比特性3.ρ=m/V kg/m3g/cm34. 1.0×103 1.0 0.9×103千克每立方米体积为1立方米的冰的质量是0.9×103 kg5.铁的密度比棉花大(或单位体积的铁比单位体积的棉花质量大) 铁和棉花的质量一样6.体积质量密度7. 4.6 8. 1.67×1039.C 10.D 11.C12. 8kg 0.8×103kg/m313. 7 不是14. 150 250cm315.C16.A 17.A 18.D19.B 解析:氧气瓶使用前,氧气质量m=ρV=10 dm3×2.5 kg/m3=10×10-3m3×2.5 kg/m3=2.5×10-2 kg=25 g 氧气瓶使用后,剩余氧气质量m2=m-m1=25 g-5 g=20 g 剩余氧气密度ρ′=m2V=20 g10 dm3=20×10-3kg10×10-3m3=2 kg/m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 1 页(人教实验版)八年级上 第六章 第3节 测量物质的密度 课时练 (武邑中学)学校: 姓名: 班级: 考号:一、单选题,图乙和图丙分别是测量石块质量和体积时的情形,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甲图中应将平衡螺母向左调,使横梁平衡B. 乙图中测石块质量时,天平的读数是44 gC. 由丙图量筒的示数测得石块的体积是20 cm 3D. 计算出石块的密度是2.2×103 kg/m 32. 用天平和量筒测石块密度的实验中,应往量筒中倒 入适量的水,“适量”的含义是指 ( ) A. 水的体积不小于量筒的分度值 B. 水的体积不大于量筒的最大测量值C. 水的体积能使石块完全浸没并且水面不超过量筒的最大刻度D. 以上说法都不正确3. 现有同一种材料做成的四个正方体,其中有一个是空心的,它们的边长和质量如图所示,空心的是( )A. B. C. D.4. 实验室有下列四种量筒,分别标有最大测量值和分度值,要一次准确地量出100 g 密度为0.8×103 kg/m 3的酒精,则应选用的量筒是 ( )A. 500 mL 、10 mLB. 100 mL 、2 mLC. 250 mL 、5 mLD. 50 mL 、1 mL5. 用量筒取一定体积的液体时仰视刻度读数,则量取的液体将 ( )A. 偏多B. 偏少C. 不变D. 无法确定 6. 要测量蜡块的密度,下列步骤中不必要的是 ( ) A. 在量筒中盛适量的水,记下体积V B. 用天平测出蜡块的质量mC. 将铁块挂在蜡块的下面,让铁块完全浸入量筒的水中,记下此时水面所对的刻度V 1D. 再把蜡块也完全浸入水中,记下此时水面所对的刻度V 27. 下面列举的语句都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如果从物理学角度来解决,也别有生趣,其中分析不正确的是( )A. “只要工夫深,铁棒磨成针”,此过程中铁棒的质量减小B. “蜡炬成灰泪始干”,蜡烛燃烧时的体积减小C.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镂后金石的密度不变D.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水流动的过程中密度减小8. 以下各组器材中,不能测出长方体金属块密度的是( )A. 刻度尺,水、细线,烧杯B. 天平和砝码、量筒、水、细线C. 弹簧测力计、刻度尺、细线D. 刻度尺、天平和砝码9. 在用量筒与天平测量一不规则小石块的密度时,为了测量更准确,我们先测量它的体积还是质量 ( )A. 先测体积B. 先测质量C. 无所谓D. 同时测量10. 某实验小组的同学在实验室中,用天平和量筒测量一块体积不规则的金属块的密度,进行了如下的实验操作:a.将金属块浸没在量筒内的水中,测出金属块和水的总体积b.用天平称出金属块的质量c.将适量的水倒入量筒中,测出水的体积d.计算出金属块的密度正确的实验操作顺序是()A. adbcB. bcadC. abdcD. abcd11. 小洋利用天平和量杯测量某种液体的密度,得到的数据如下表,根据数据绘出的图象如图所示,则量杯的质量与液体的密度是 ( )30 g、1.0×103 kg/mC. 30 g、0.8×103 kg/m3D. 50 g、0.8×103 kg/m312. 仅使用以下各组器材中,不能测出长方体金属块密度的是( )A. 刻度尺、天平和砝码B. 天平和砝码、量筒、水、细线D. 刻度尺、水、细线、烧杯二、填空题,同学们想知道一个质量是14.4 kg的课桌的体积。
于是找来和课桌相同材质的木料作样本,测得其质量是14.4 g,体积为20 cm3 ,则样本的密度为g/cm3;课桌的体积为m3。
14. 为测定某种液体的密度,先用弹簧测力计测出一个塑料块的重量,如图甲所示,然后将其放入装有60 mL该液体的量筒中,静止时液面如图乙所示,则塑料块受到的浮力为______N,液体的密度为______kg/m3。
若想测定塑料块的密度,还需要测出________,请写第 3 页出测量该物理量的下一步操作:________________。
15. 某同学用天平和量筒多次测量某种液体的质量和体积,并把测得的数据绘制成如图所示的图象,通过图象可知,这种液体的密度是。
16. 测量大米密度时,小华发现米粒间有空隙,若把空隙的体积也算为大米的体积将使密度的测量结果偏 。
于是,她用一个饮料瓶装满水,拧上盖子,用天平测出总质量为143 g 。
又测出48 g 大米,放 入瓶中,擦干溢出的水,再测这时的总质量。
天平平衡时,右盘中的砝码和游码位置如图所示,则总质量为 g 。
由此可以算出这种大米的密度为 kg/m 3。
17. 小京利用铝块、细线、量筒和适量的水测量一个形状不规则的小蜡块的密度。
如图所示是小京正确测量过程的四个示意图,图中V 0、V 1、V 2、V 3分别是量筒中水面所对应的示数。
已知水的密度为ρ水,利用图中测量出的物理量和ρ水计算小蜡块的密度,写出小蜡块的密度的表达式:ρ蜡 。
18. 某同学利用一定质量的水,研究水的体积和温度的关系,并根据实验数据作出V -t 图象。
请根据图所示的图象回答以下问题:(1)图象中AB 段反映的物理现是 ,BC 段反映的物理现象是 ;(2)以上现象揭示了水的反常膨胀规律,由此可进一步得出的推论是:水在4 ℃时 。
三、计算题,小明称出石头和一个盛满水的容器的质量分别为0.56kg 、2kg,然后将石头轻轻放入容器中,又测出了容器的总质量为2.36kg。
(石头吸水不计,g取10N/kg)求:(1)石头的体积。
(2)石头的密度。
(3)若石头吸水,所测石头的密度是偏大还是偏小,为什么?四、实验题=1.0 g/cm3, g取10 N/kg)(ρ水(1)用细线将石块挂在弹簧测力计上,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如图甲所示,石块重G= N。
(2)将石块浸没在水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 石块受到的浮力F= N。
浮(3)石块的体积V= cm3。
(4)石块的密度ρ= g/cm3。
石块【拓展】完成上述实验后,小明又将挂在弹簧测力计下的石块浸没在不同液体中,收集了下表中的数据。
(1)将表格补充完整。
(2)分析上表,小明得出此装置可作“密度计”,此“密度计”的分度值是。
21. 小明妈妈为家里自酿了很多红葡萄酒,小明想知道自酿葡萄酒的密度。
于是和学习小组的同学们一起利用平天、量筒进行测量。
他们的操作如下:(1)将天平放在上,游码拨至标尺左端处,并调节天平平衡。
(2)用天平测量空烧杯的质量,如图甲是小明测量过程中的情景,他的错误是。
纠正错误后,测得空烧杯的质量是41.6 g。
第 5 页(3)取适量的葡萄酒倒入烧杯中,用天平测葡萄酒和烧杯的总质量,天平平衡时,右盘中砝码及游码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其总质量为 g 。
(4)将烧杯中的葡萄酒全部倒入量筒中(如图丙所示),则量筒中葡萄酒的体积是 cm 3。
根据测量数据计算出葡萄酒的密度是 g/cm 3。
(5)分析上述方法,测出葡萄酒的密度会偏 (填“大”或“小”)。
22. 科学家发现从空气中取得的氮的密度是1.257 2 kg/m 3,从氨中取得的氮的密度是1.250 5 kg/m 3。
(1)数据的细微差异引起了科学家的注意,进一步研究中发现了新的气体——氩。
这一实验说明密度是物质的一种________,应用密度可以________物质。
(2)小姬同学像科学家一样去探索水的密度。
【设计实验与进行实验】(1)用调节好的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m 1;(2)向烧杯中倒人适量的水,测出它们的总质量m 2,则这些水的质量为________; (3)再将烧杯中的水倒入图中所示的量杯中,测出水的体积V ; (4)计算出水的密度ρ。
(3)【评估】请找出实验中的两个不足之处:(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提出问题】改进实验后,小姬同学测得这些水的密度为1 g/cm 3水常见的形态有固态、液态、气态。
她想水在固态和液态时的密度是一样的吗? 【设计实验与进行实验】将这些水凝固成冰进行实验,所获得的实验数据如下表:【分析与论证】分析数据得到的结论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 (7分)在“利用天平和量筒测量铜块密度实验”中,所需测量的物理量如表所示: (1)根据设计好的实验记录表格,请将有关数据填入表内并计算出铜块的密度。
甲乙丙(2)另一同学用已调好的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时,操作情况如图丙所示,其中错误之处是①;②。
(3)如果用带有铁锈的砝码,则使测量密度结果(填“偏大”或“偏小”)。
参考答案1. 【答案】A 【解析】由图甲知,指针左偏,应将平衡螺母向右调使横梁平衡,A说法错误;由图乙知,标尺的分度值为0.2 g,石块的质量m=20 g+20 g+4 g=44 g,B说法正确;由图丙知,水的体积为60 mL,水和石块的总体积为80 mL,则石块的体积V=80 mL-60 mL=20 mL=20 cm3,C说法正确;石块的密度ρ=m/V=44 g/20 cm3=2.2 g/cm3=2.2×103 kg/m3,D说法正确。
2. 【答案】C【解析】测量石块体积的方法是先测出量筒内水的体积,再将石块浸没在水中读出总体积,两者相减就是石块的体积。
因此将石块放入水中后,水要能将石块浸没,同时水面不能超过量筒的最大刻度,否则读不出总体积,故选C。
3. 【答案】C【解析】根据ρ=求出四个正方体的密度分别为:5 g/cm3、5 g/cm3、3.89 g/cm3、5 g/cm3。
4. 【答案】C【解析】利用公式ρ=求出这些酒精的体积为 125 mL,则所选量筒的最大刻度要大于125 mL,且分度值尽量小,故C选项正确。
5. 【答案】A【解析】在正确读数时量筒应平放在实验桌上,视线与量筒内凹液面的最低处相平。
小结:仰视读数偏小,俯视读数偏大。
6. 【答案】A【解析】测量密度比水小且不溶于水的物的体密度常用方法有两种:(1)针压法——用体积忽略不计的细针将物体压入并浸没在装有一定体积水的量筒中,量筒读数即为蜡块体积。
(2)沉坠法——将铁块、蜡块用细线系在一起(有一定间隔),铁块在下,蜡块在上。
先将铁块浸没水中,示数为V1,再将细线慢慢下放,当蜡块全部浸没时,示数为V2,则蜡块体积为V2-V1。
7. 【答案】D【解析】水在流动的过程中,密度并不发生改变。
8. 【答案】A【解析】刻度尺能测金属块的体积,但不能测出它的质量或重力,不能测出金属块密度,A错;天平能测金属块质量,量筒水细线能测体积,故能测金属块密度,B对;弹簧测力计能测金属块重力,从而得到质量,刻度尺能测出体积,故能测出金属块密度,C 对;天平砝码能测出金属块的质量,刻度尺能测出体积,故能测出金属块密度,D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