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与一氧化碳课件(九年级化学)
合集下载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6.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课件(共20张PPT)
能 助 燃 ,
无 色 味
又 可 燃 。
,
谜底:
一氧化碳
CO
谢谢!
•
A、剧毒性 D
B、氧化性
•
C、还原性
D、可燃性
• 3.吸烟有害健康,其原因是吸烟时会产生多种有害物质,污染环境,害人害己。香烟燃烧产 生的烟气中,最容易与人体血红蛋白结合的物质是( )
• •
AC、、一二氧氧化化碳硫A
B、尼古丁 D、二氧化碳
• 4.下列做法能防止煤气中毒的是( )
• A、在炉子上放一壶水 B、注意闻煤气的气味 • C、关闭门窗,注意保暖 D、安装烟囱,改善D炉子排气状况
一氧化碳 无色 无味 气体
密度 比空气大 比空气略小
溶解性 能溶于水 难溶于水
1.一氧化碳的可燃性
现象:能 燃烧,产 生蓝色火 焰。
2CO+O2点燃 2CO2
燃烧的煤炉
点燃
CO+O2 === CO2
高温
CO2+C === 2CO
点燃
C+O2(不充足) ===CO
点燃
C+O2(充足) === CO2
2.一氧化碳的还原性
现象:黑色 的粉末变成 红色;澄清 的石灰水变 浑浊。
CO+CuO △ Cu+CO2
一氧化碳的还原机理
CO+CuO △ Cu+CO2
3.一氧化碳的毒性
一氧化碳有剧毒。这是因为一氧化碳吸进肺里很 容易跟血液里的血红蛋白结合,使血红蛋白不能很好 地跟氧气结合,人体就缺少氧气。如果吸入较多的一 氧化碳,会因缺少氧气而死亡。
C
•
A.点火燃烧
B.通过灼热的氧化铜粉末
•
C.通入石灰水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化学《一氧化碳》精品教学课件
故我们不能被表面现象所迷惑,应学会透过现象 看本质,即看是否生成了新物质。
课堂小结
物 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理 物变 质 化 只是形状、状态的变化 的
变 化
化 有其他物质生成的变化 学
变 常伴随有颜色的改变、 化 放出其他、生产沉淀等
现象,还有能量的变化
随堂训练
1.人类生活需要能量,下列能量主要由化学变化产生 的是( D ) A.电熨斗通电产生的能量 B.电灯通电发出的光 C.水电站利用水力产生的电 D.液化石油气燃烧放出的能量
× 么变化?
甲同学:有发光放热的现象,所以是化学变化。
√ 乙同学:没有生成新的物质,所以是物理变化。
【总结】此类现象可帮助我们判断是否发生了化学 变化,但不能作为判断依据。 判断物质变化类型的标准是:“是否生成新物质”。
讲授新课
例2 分析蜡烛燃烧的过程:
蜡烛熔化 蜡烛燃烧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同时 发生
新物质生成
有水蒸气放出, 液态的水 玻璃片上出现小
无
水珠
(2) 块状的胆矾 块状变成粉末 粉末状的胆矾
无
(3)蓝色的硫酸铜 有蓝色沉淀生成 蓝色的氢氧化
溶液
铜沉淀
有
(4)颗粒状石灰石 有气泡放出,澄 二氧化碳气体
有
(或大理石) 清石灰水变浑浊 等
讲授新课
归纳与小结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概念 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①作燃料:如管道煤气 2CO+O2 点燃
2CO2
②冶炼金属:如炼铁等 CO+CuO △ Cu+CO2
讲授新课
5.一氧化碳的来源 大量CO的会造成大气的污染 ,主要来源:
汽车排放的尾气,其余来自煤等含碳燃料的燃烧和石油 的炼制等。
课堂小结
物 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理 物变 质 化 只是形状、状态的变化 的
变 化
化 有其他物质生成的变化 学
变 常伴随有颜色的改变、 化 放出其他、生产沉淀等
现象,还有能量的变化
随堂训练
1.人类生活需要能量,下列能量主要由化学变化产生 的是( D ) A.电熨斗通电产生的能量 B.电灯通电发出的光 C.水电站利用水力产生的电 D.液化石油气燃烧放出的能量
× 么变化?
甲同学:有发光放热的现象,所以是化学变化。
√ 乙同学:没有生成新的物质,所以是物理变化。
【总结】此类现象可帮助我们判断是否发生了化学 变化,但不能作为判断依据。 判断物质变化类型的标准是:“是否生成新物质”。
讲授新课
例2 分析蜡烛燃烧的过程:
蜡烛熔化 蜡烛燃烧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同时 发生
新物质生成
有水蒸气放出, 液态的水 玻璃片上出现小
无
水珠
(2) 块状的胆矾 块状变成粉末 粉末状的胆矾
无
(3)蓝色的硫酸铜 有蓝色沉淀生成 蓝色的氢氧化
溶液
铜沉淀
有
(4)颗粒状石灰石 有气泡放出,澄 二氧化碳气体
有
(或大理石) 清石灰水变浑浊 等
讲授新课
归纳与小结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概念 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①作燃料:如管道煤气 2CO+O2 点燃
2CO2
②冶炼金属:如炼铁等 CO+CuO △ Cu+CO2
讲授新课
5.一氧化碳的来源 大量CO的会造成大气的污染 ,主要来源:
汽车排放的尾气,其余来自煤等含碳燃料的燃烧和石油 的炼制等。
第六单元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新课教学课件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
结论:
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使紫 色石蕊变红
一、二氧化碳
1、二氧化碳的性质 ②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实验6-5 】探究CO2能否与H2O反应
(6)将第四朵纸花取出,小心地用吹风机烘干,观察纸花 颜色的变化;
现象: 纸花由红变紫
结论: 碳酸不稳定,容易分解
一、二氧化碳
1、二氧化碳的性质
②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1、在使用燃气热水器时,若通风不畅,易使人中
毒,造成中毒的气体是( D )
A、氧气 B、氮气 C、二氧化碳 D、一氧化碳
2、氢气和一氧化碳有相似的物理性质,它们都是
__没__有__颜色,_没__有__气味的气体,_难____溶于水。相 似的化学性质是都有_可___燃___性和__还__原___性。工业 上常用它们冶炼金属,主要是利用它们的__还__原__性, 还常用作气体燃料,是利用它们的_可__燃___性。
3、选择题
(1).CO与H2在性质上的主要区别是( D ) A 溶解性 B 可燃性 C 还原性 D 毒性
(2).鉴别H2与CO应选择的合理方法是( C )
A 闻气味试验毒性
B 点燃看火焰的颜色
C 检验燃烧的产物
D 看能否还原灼热的CuO
(3).水煤气的主要成分是CO与H2的混合气体,下列有关水 煤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D )
【实验6-5 】探究CO2能否与H2O反应 (1)取四朵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的纸花;
温馨提示: 紫色石蕊是一种天然色素,遇酸变红色。
一、二氧化碳
1、二氧化碳的性质 ②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实验6-5 】探究CO2能否与H2O反应
(2)在第一朵纸花上喷上稀醋酸,观察纸花颜色的变化;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6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教学课件
(Ⅱ)喷水
(Ⅲ)直接放入二氧化碳中 (Ⅳ)喷水后放入二氧化碳中
Ⅰ 向小花上喷稀醋酸
Ⅱ 向小花上喷水
结论:水不能使 紫色纸花变红色; 醋酸溶液能使紫 色纸花变红色。
Ⅲ 直接放入二氧化碳 Ⅳ 向二氧化碳中放入喷水后的小花
将第四朵红花取出放在阳光下照射一段时间
现象与分析
Ⅰ
Ⅱ
Ⅲ
Ⅳ
现象
变红
不变
不变
变红
A
B
C
D
E
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
1.反应原理 CaCO3+2HCl=CaCl2+H2O+CO
二
2↑
氧
2.实验装置
化
碳
制
取
的 研 究
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②加入药品(先固后液)
③收集气体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3.实验步骤 ④验满
⑤检验气体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
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学习目标
1.能说出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并能根据相 关性质、应用解决实际问题。
剂。
焦炭主要用于高炉炼铁和用 于铜、铅、锌、钛、锑、汞 等有色金属的鼓风炉冶炼
净化多种气体和液体,用于 防毒面具,作吸附剂
制造油墨、油漆、鞋油和颜 料等,橡胶制品的填料
4. 神奇的碳单质—— C60
(1)C60是一种分子。 (2)每个C60的分子是由60个碳原子构成。 (3)C60分子的结构形似足球,性质很稳定。
【B、D】
三、实验室制取CO2的步骤
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②加入药品(先固后液) ③收集气体 ④验满 ⑤检验气体
木条熄灭
澄清石灰水 变浑浊
初中化学人教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一氧化碳PPT
当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的含量占到0.02%时,人在2h~ 3h后就会出现头晕恶心的症状;当一氧化碳的含量达 到0.08%时,2h即昏迷;含量再高,将危及生命。
发生煤气泄漏应立即关闭煤气阀门并开窗通风。此时千万不 能开灯检查泄漏源,因为开灯时会产生电火花引爆煤气。轻 微中毒者应呼吸大量新鲜空气即可,病情严重者要立即送医 救治。
例 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的少量一氧化碳,应采用的 方法是( D ) × A.将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焦炭 × B.把混合气体点燃 × C.把混合气体通过澄清石灰水 √ D.将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解析:一氧化碳可与氧化铜反应,而二氧化碳则不 反应。同时,此反应生成二氧化碳,而不增加新杂 质,符合除杂原则。
课后反馈总结 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是学习一氧化碳的性质,首先根据一氧化 碳与二氧化碳在组成上不同来认识,然后分别介绍一氧化 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在这些学习过程中注重紧密联 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注重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和人类生存环 境的情感,让学生从中得到启示并把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
本节课结束后要注意加强相关化学方程式的巩固与练 习,对个别学生应加强督促与辅导。通过有关碳及碳的氧 化物的化学方程式的练习,可以引导学生“发现”含碳物 质间的转化规律,提升学习的效率,扩大知识的结构。
(3)还原性: 3.CO的用途 (1)作气体燃料(可燃性) (2)冶炼金属(还原性)
课堂教学展示 课堂小结
物理
性质
一
氧
化 碳
化学 性质
无色无味、气体,难溶于水 密度比空气略小
可燃性: 还原性: 毒性:与血红蛋白结合,使机体缺氧。
用途
作燃料,冶炼金属
课后反馈总结 课后作业
1.从课后习题中选取; 2.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
发生煤气泄漏应立即关闭煤气阀门并开窗通风。此时千万不 能开灯检查泄漏源,因为开灯时会产生电火花引爆煤气。轻 微中毒者应呼吸大量新鲜空气即可,病情严重者要立即送医 救治。
例 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的少量一氧化碳,应采用的 方法是( D ) × A.将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焦炭 × B.把混合气体点燃 × C.把混合气体通过澄清石灰水 √ D.将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解析:一氧化碳可与氧化铜反应,而二氧化碳则不 反应。同时,此反应生成二氧化碳,而不增加新杂 质,符合除杂原则。
课后反馈总结 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是学习一氧化碳的性质,首先根据一氧化 碳与二氧化碳在组成上不同来认识,然后分别介绍一氧化 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在这些学习过程中注重紧密联 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注重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和人类生存环 境的情感,让学生从中得到启示并把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
本节课结束后要注意加强相关化学方程式的巩固与练 习,对个别学生应加强督促与辅导。通过有关碳及碳的氧 化物的化学方程式的练习,可以引导学生“发现”含碳物 质间的转化规律,提升学习的效率,扩大知识的结构。
(3)还原性: 3.CO的用途 (1)作气体燃料(可燃性) (2)冶炼金属(还原性)
课堂教学展示 课堂小结
物理
性质
一
氧
化 碳
化学 性质
无色无味、气体,难溶于水 密度比空气略小
可燃性: 还原性: 毒性:与血红蛋白结合,使机体缺氧。
用途
作燃料,冶炼金属
课后反馈总结 课后作业
1.从课后习题中选取; 2.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
2024年秋新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教学课件 第六单元 课题2 碳的氧化物(第二课时)
不行,因为一氧化碳难溶于水。
(2)有人说他身强力壮,不会煤气中毒,等到一闻到 煤气味就把煤炉搬出去,这样做行吗?
不行,因为一氧化碳没有气味。
(3)CO有剧毒,那么冬天房间里用煤或木炭取暖时应 该怎样做,才能防止发生煤气中毒事件?
应该保持室内的空气流通,烟囱经常清理
(4)我们的家用煤气中常常会添加一些具有难闻气味 的气体(如乙硫醇),你知道为什么吗? 为了让人们易于察觉一氧化碳泄漏,以免一氧化碳中毒
无毒
燃料、冶炼金属 灭火、温室肥料、化工原料
2CO+O2 点==燃=2CO2
高温
CO2+ C === 2CO
典例1 燃气热水器中的燃气不充分燃烧易产生CO气体, 下列关于CO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D ) A.CO气体有毒,可危害人体健康 B.CO可用于冶炼金属 C.CO可以燃烧,可作燃料 D.在煤炉上放一壶水就能防止CO中毒 解析:CO难溶于水,在煤炉上放一壶水无法吸收CO, 不能防止CO中毒。
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可燃性
一氧化碳能在空气里燃烧生成
CO 是可燃性气体,二与氧空化气碳,或燃氧烧气时混放合出点大燃量的 会爆炸。因此,点燃热前,,火焰一呈定蓝要色验,纯生。成能使澄
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2CO + O2 点燃 2CO2
煤炉中的化学反应
煤炉口 2CO + O2 煤炉中部CO2 + C
CO2
可燃性
点燃
2CO + O2 === 2CO2
CO 还原性?
CO + 2CuO?
CO2
实验探究:一氧化碳与氧化铜反应
CO
CuO
CO有毒, 需尾气处理
反应物:固体 反应条件:高温
(2)有人说他身强力壮,不会煤气中毒,等到一闻到 煤气味就把煤炉搬出去,这样做行吗?
不行,因为一氧化碳没有气味。
(3)CO有剧毒,那么冬天房间里用煤或木炭取暖时应 该怎样做,才能防止发生煤气中毒事件?
应该保持室内的空气流通,烟囱经常清理
(4)我们的家用煤气中常常会添加一些具有难闻气味 的气体(如乙硫醇),你知道为什么吗? 为了让人们易于察觉一氧化碳泄漏,以免一氧化碳中毒
无毒
燃料、冶炼金属 灭火、温室肥料、化工原料
2CO+O2 点==燃=2CO2
高温
CO2+ C === 2CO
典例1 燃气热水器中的燃气不充分燃烧易产生CO气体, 下列关于CO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D ) A.CO气体有毒,可危害人体健康 B.CO可用于冶炼金属 C.CO可以燃烧,可作燃料 D.在煤炉上放一壶水就能防止CO中毒 解析:CO难溶于水,在煤炉上放一壶水无法吸收CO, 不能防止CO中毒。
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可燃性
一氧化碳能在空气里燃烧生成
CO 是可燃性气体,二与氧空化气碳,或燃氧烧气时混放合出点大燃量的 会爆炸。因此,点燃热前,,火焰一呈定蓝要色验,纯生。成能使澄
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2CO + O2 点燃 2CO2
煤炉中的化学反应
煤炉口 2CO + O2 煤炉中部CO2 + C
CO2
可燃性
点燃
2CO + O2 === 2CO2
CO 还原性?
CO + 2CuO?
CO2
实验探究:一氧化碳与氧化铜反应
CO
CuO
CO有毒, 需尾气处理
反应物:固体 反应条件:高温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碳和碳的氧化物PPT课件(第1课时)
风能
19
减少使用含碳燃料的使用
煤燃烧
燃气公交车
20
利用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
核电站
风力发电
21
太阳能飞机
植树造林,严禁乱砍滥伐
பைடு நூலகம்22
不使用一次性筷子
23
节约纸张,双面使用纸张
24
课堂小结
学完本课你应该知道: 1.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二氧化
碳能与水反应。 2.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这个反
29
5.如右图所示,点燃两支短蜡烛,分别放在白铁 皮架的两个阶梯上,把铁皮架放在烧杯里,沿烧杯 壁倾倒二氧化碳。在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____蜡___烛__由__上__至__下___依__次__熄__灭_____;说明二氧化碳具有 不___能__燃__烧__,___也__不__支__持__燃___烧__,__密__度___比__空__气__大__的性质。
37
注意: (1)CO有毒,为防止污染空气,尾气要点燃处理。 (2)实验开始时,要先通CO后加热(排净空气,防止 爆炸);结束时,要先停止加热冷却后停止通气(防止生 成的Cu重新被氧化)。
38
(1)在什么条件下容易发生煤气中毒?
含碳物质在氧气不充足的条件下燃烧容易发生煤气中毒。
(2)有人用煤炉取暖,又担心煤气中毒,于是在临睡前在
二氧化碳灭火器
13
气体肥料
汽水
14
干冰
人工降雨
15
干冰美食
舞台云雾
16
4.温室效应 (1)自然界中CO2循环 来源:人和动植物的呼吸、煤等化石燃料的燃烧。 去处: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大气中CO2含量升高的原因: (2)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 化石燃料的燃烧和森林面积的减少。 CO2、O3、CH4、氟利昂。
19
减少使用含碳燃料的使用
煤燃烧
燃气公交车
20
利用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
核电站
风力发电
21
太阳能飞机
植树造林,严禁乱砍滥伐
பைடு நூலகம்22
不使用一次性筷子
23
节约纸张,双面使用纸张
24
课堂小结
学完本课你应该知道: 1.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二氧化
碳能与水反应。 2.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这个反
29
5.如右图所示,点燃两支短蜡烛,分别放在白铁 皮架的两个阶梯上,把铁皮架放在烧杯里,沿烧杯 壁倾倒二氧化碳。在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____蜡___烛__由__上__至__下___依__次__熄__灭_____;说明二氧化碳具有 不___能__燃__烧__,___也__不__支__持__燃___烧__,__密__度___比__空__气__大__的性质。
37
注意: (1)CO有毒,为防止污染空气,尾气要点燃处理。 (2)实验开始时,要先通CO后加热(排净空气,防止 爆炸);结束时,要先停止加热冷却后停止通气(防止生 成的Cu重新被氧化)。
38
(1)在什么条件下容易发生煤气中毒?
含碳物质在氧气不充足的条件下燃烧容易发生煤气中毒。
(2)有人用煤炉取暖,又担心煤气中毒,于是在临睡前在
二氧化碳灭火器
13
气体肥料
汽水
14
干冰
人工降雨
15
干冰美食
舞台云雾
16
4.温室效应 (1)自然界中CO2循环 来源:人和动植物的呼吸、煤等化石燃料的燃烧。 去处: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大气中CO2含量升高的原因: (2)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 化石燃料的燃烧和森林面积的减少。 CO2、O3、CH4、氟利昂。
5.2 组成燃料的主要元素——碳 课件-科粤版九年级上册化学(共25张PPT)
一氧化碳
一氧化碳是无色、无味、难溶于水的气体。 一氧化碳易燃,燃烧时,产生浅蓝色火焰。一 氧化碳是有毒的气体,它跟血液中血红蛋白结 合的能力很强,使血液失去输氧能力,发生煤 气中毒。
感谢聆听
碳单质
无定形碳(混合物)
由石墨的细小晶体与少量杂质形成的多种无定形碳, 如焦炭、木炭、活性炭和炭黑。它们是冶金和生活的常用 燃料。活性炭疏松多孔,有很强的吸附能力,可作防毒口 罩的滤毒层,或作防毒面具的滤毒罐、净水过滤器的吸附 材料。炭黑在常温时非常稳定,用炭黑墨汁所绘的画和书 写的字经久不变色。
碳单质
常见碳单质的结构
下图从左往右依次为金刚石、石墨、足球烯 和碳纳米管的分子结构图。
在晶体学中,金刚石结构又称为金刚石立方 晶体结构。金刚石结构中的每个原子与相邻的4 个原子形成正四面体结构,故单胞内原子数为5。
碳单质
常见碳单质的结构
石墨是碳质元素结晶矿物,它的结晶格架为 六边形层状结构。
C60是一种碳原子簇。它有确定的组成,60个 碳原子构成像足球一样的32面体,包括20个六 形,12个五边形。
碳燃烧
碳完全燃烧
碳在氧气 充足的条件下, 会完全燃烧, 产物为Leabharlann 氧化碳燃烧碳完全燃烧
点燃
反应方程式:C+O2=====CO2
碳燃烧
碳的不完全燃烧
碳在氧气不足的条件 下,燃烧会产生一氧化碳。
碳燃烧
碳的不完全燃烧
点燃
反应方程式:2C+O2(不足)=====2CO
碳燃烧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相互转化
5.2 组成燃料的主要元素 ——碳
目录 Content
1 碳的单质 2 碳燃烧 3 一氧化碳
6.3.2一氧化碳课件—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3)反应③在工业上常用于_____炼__铁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进行一段时间后,A装置中观察到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021·威海模拟】用“W”形玻璃管进行如图所示的微型实验,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C2O3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 C.③可通过与澄清石灰水反应实现 (3)反应③在工业上常用于____________。 6.【2021·营口】下列关于二氧化碳与一氧化碳用途的说法,错误的是( ) (提示:氧化铁为红色固体) 【点拨】CO不能与澄清石灰水反应,三氧化二碳化学性质与一氧化碳相似,可判断C2O3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故D选项说法错误 。 9.【2020·甘孜】CO、CO2和CaCO3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 (提示:氧化铁为红色固体) 实验开始时应先________(填“Ⅰ”或“Ⅱ”),然后________(填“Ⅰ”或“Ⅱ”)。 【点拨】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在加热的条件下,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即①可通过物质的还原性实现,选项A正确 ;
11.实验室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装置如图所示,试回答下列问题。
(提示:氧化铁为红C色.固体将) CO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澄清石灰水会变浑浊
D.高温下,CO气体可与Fe2O3等含铁氧化物反应
【点拨】将CO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CO与澄清 石灰水不反应,澄清石灰水不会变浑浊,故C选项 错误。
【答案】C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生煤炉取暖时容易发生中毒,有人说在煤炉上放一盆 水可以防止煤气中毒,你认为这种说法对吗?_不__对___, 理由是_____C__O_难__溶__于__水_________。
(3)反应③在工业上常用于_____炼__铁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进行一段时间后,A装置中观察到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021·威海模拟】用“W”形玻璃管进行如图所示的微型实验,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C2O3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 C.③可通过与澄清石灰水反应实现 (3)反应③在工业上常用于____________。 6.【2021·营口】下列关于二氧化碳与一氧化碳用途的说法,错误的是( ) (提示:氧化铁为红色固体) 【点拨】CO不能与澄清石灰水反应,三氧化二碳化学性质与一氧化碳相似,可判断C2O3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故D选项说法错误 。 9.【2020·甘孜】CO、CO2和CaCO3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 (提示:氧化铁为红色固体) 实验开始时应先________(填“Ⅰ”或“Ⅱ”),然后________(填“Ⅰ”或“Ⅱ”)。 【点拨】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在加热的条件下,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即①可通过物质的还原性实现,选项A正确 ;
11.实验室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装置如图所示,试回答下列问题。
(提示:氧化铁为红C色.固体将) CO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澄清石灰水会变浑浊
D.高温下,CO气体可与Fe2O3等含铁氧化物反应
【点拨】将CO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CO与澄清 石灰水不反应,澄清石灰水不会变浑浊,故C选项 错误。
【答案】C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生煤炉取暖时容易发生中毒,有人说在煤炉上放一盆 水可以防止煤气中毒,你认为这种说法对吗?_不__对___, 理由是_____C__O_难__溶__于__水_________。
中考化学课件碳与一氧化碳
考点突破1 碳单质
2.碳单质的化学性质 不活泼 。但在高温下,碳 (1)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________ 能够跟很多物质发生反应。 (2)碳在点燃的条件下,可以跟氧气发生氧化反应,具 可燃 性。氧气充足时生成________ 二氧化碳 有________ ,化学方程式 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氧气不充足 一氧化碳 时生成________ ,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吸 两个反应都为________( 填“吸”或“放”)热反应。
考点梳理2 一氧化碳 1.物理性质 无色 ,气味:______ 无味 ,溶解性:_________ 难溶于水 颜色:________ 略小 ,密度:比空气 ____。 2.化学性质 (1)可燃性:纯净的CO在空气中点燃时,能产生 淡蓝色 火焰,放出大量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还原性: CO还原Cu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第十节 碳与一氧化碳
碳与一氧化碳
中考导航
知识网络
目录 contents
考点梳理
考点一 考点二
课前过关
考点突破
考点一 考点二
实验突破
考点一 考点二
五年广东中考
目录 contents
考点梳理
考点一 碳单质
考点二
一氧化碳
考点突破1 碳单质
1.碳单质的物理性质 石墨 和C60 金刚石、_________ (1)碳单质存在形式主要有_______ (2)纯净的金刚石是一种无色透明的、正八面体形状的 硬度大 是其最重要的物理性质,利用这个 固体,___________ 性质,可作玻璃刀或安装到钻头上。金刚石还可作装 饰品。 (3)石墨是一种深灰色的,有金属光泽而不透明的细鳞 能 片状固体。石墨具有________( 填“能”或“不能”)导 电、熔点高、润滑性等物理性质。石墨的用途:作 铅笔芯 电极 、作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作______ 。 高温润滑剂
碳和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1、黑色粉末变成红色 (----有铜生成)
2、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方程式:
(---有二氧化碳生成)
高温
C+2CuO == 2Cu+CO2↑
碳 还原性 单质碳与氧化铜的反应
1.为什么要网罩?
答:酒精灯加网罩的目的是使火焰集中, 提高火焰温度
2.为什么要先撤出导气管?
答:防止水倒吸,使试管炸- 裂
还原剂+金属氧化物高==温金单+对应氧化物
C H2 CO
CuO Fe2O3
Cu
CO2
Fe
H2O CO2
现象:
黑变红(反应物为氧化铜)
红变黑(反应物为三氧化二铁)
1、碳具有稳定性
决定 体现
利用碳素墨水书写档案材料
2、碳具有可燃性
做燃料
氧气: C + O2 点燃 CO2
氧气不足:2C + O2 点燃 2CO
01
氧气充足
现象:发出白光,放出热量, 生成一 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点燃
化学方程式: C+O2===CO2
02 点燃
氧气不足 化学方程式: 2C+O2===2CO
哈! 真香啊
有趣图片2
哦哦嗬嗬! ! 栽了
碳 还原性 单质C的还原性实验
实验视频
碳 还原性 单质C的还原性实验
现象:
碳 还原性
高温
3C+2Fe2O3===4Fe+3CO2
牛 刀
1.氧化铁失去 氧变成 Fe,
小
2. 碳 得到氧,变成_二___氧___化___碳__.
试
3.Fe2O3作_氧__化_____剂,发生__还___原_____反
2、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方程式:
(---有二氧化碳生成)
高温
C+2CuO == 2Cu+CO2↑
碳 还原性 单质碳与氧化铜的反应
1.为什么要网罩?
答:酒精灯加网罩的目的是使火焰集中, 提高火焰温度
2.为什么要先撤出导气管?
答:防止水倒吸,使试管炸- 裂
还原剂+金属氧化物高==温金单+对应氧化物
C H2 CO
CuO Fe2O3
Cu
CO2
Fe
H2O CO2
现象:
黑变红(反应物为氧化铜)
红变黑(反应物为三氧化二铁)
1、碳具有稳定性
决定 体现
利用碳素墨水书写档案材料
2、碳具有可燃性
做燃料
氧气: C + O2 点燃 CO2
氧气不足:2C + O2 点燃 2CO
01
氧气充足
现象:发出白光,放出热量, 生成一 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点燃
化学方程式: C+O2===CO2
02 点燃
氧气不足 化学方程式: 2C+O2===2CO
哈! 真香啊
有趣图片2
哦哦嗬嗬! ! 栽了
碳 还原性 单质C的还原性实验
实验视频
碳 还原性 单质C的还原性实验
现象:
碳 还原性
高温
3C+2Fe2O3===4Fe+3CO2
牛 刀
1.氧化铁失去 氧变成 Fe,
小
2. 碳 得到氧,变成_二___氧___化___碳__.
试
3.Fe2O3作_氧__化_____剂,发生__还___原_____反
第3课时一氧化碳的性质及用途-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精品课件
A、在室内放一盆冷水或经常洒水 (8)铜在空气中受热:2Cu+O2 2CuO(红色固体变为黑色固体)
(26)铝和稀硫酸:2Al+3H2SO4 Al2(SO4)3+3H2↑[现象同(25)]
B、在室内点盆火 13.小于 用干净的玻璃棒蘸取待测溶液并滴在pH试纸上,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对照,读出pH
、3H是同位素,电解质和非电解质都是化合物,区别是在熔融状态或水溶液中是否导电,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是分子晶体,是非
电解质,液氯是单质,不是非电解质,③错;明矾、冰醋酸、纯碱都是电解质,同素异形体是同种元素的不同种单质,C60、金刚石、
石墨是同素异形体,④正确;分散系根据分散质粒子大小分为溶液、胶体、浊液,⑤错。
3.实验结束后往往先熄灭酒精灯,待冷却后在停止通入一 氧化碳,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
答:防止石灰水倒流使玻璃管炸裂; 防止铜被重新氧化。
探究2:一氧化碳与氧化铜的反应
3. 具有_还__原__ 性
微观解释:
一氧化碳夺取了氧化铜中的__氧__,一氧化碳发生 了_氧__化__反应,氧化铜失去了__氧___,氧化铜发生了
3.(1)Ag、Cu
2
(5)先加氢氧化钠溶液时,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瓶内气压减小,气球膨胀;再加盐酸时,碳石酸钠灰和水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
、水和二氧化碳,气球缩小,因此气球的变化是先变大再变小直到恢复原状。
(三)置换反应
(4)试管中液面上升
实验结论 2NaOH+CO2 Na2CO3+H2O
生活启示
蓝色火焰
煤
我们常常在煤炉里 煤层的上方看到蓝色 的火焰,这是为什么?
2. 具有毒性
CO与血红蛋白的结合能力比 O2强200-300倍
(26)铝和稀硫酸:2Al+3H2SO4 Al2(SO4)3+3H2↑[现象同(25)]
B、在室内点盆火 13.小于 用干净的玻璃棒蘸取待测溶液并滴在pH试纸上,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对照,读出pH
、3H是同位素,电解质和非电解质都是化合物,区别是在熔融状态或水溶液中是否导电,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是分子晶体,是非
电解质,液氯是单质,不是非电解质,③错;明矾、冰醋酸、纯碱都是电解质,同素异形体是同种元素的不同种单质,C60、金刚石、
石墨是同素异形体,④正确;分散系根据分散质粒子大小分为溶液、胶体、浊液,⑤错。
3.实验结束后往往先熄灭酒精灯,待冷却后在停止通入一 氧化碳,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
答:防止石灰水倒流使玻璃管炸裂; 防止铜被重新氧化。
探究2:一氧化碳与氧化铜的反应
3. 具有_还__原__ 性
微观解释:
一氧化碳夺取了氧化铜中的__氧__,一氧化碳发生 了_氧__化__反应,氧化铜失去了__氧___,氧化铜发生了
3.(1)Ag、Cu
2
(5)先加氢氧化钠溶液时,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瓶内气压减小,气球膨胀;再加盐酸时,碳石酸钠灰和水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
、水和二氧化碳,气球缩小,因此气球的变化是先变大再变小直到恢复原状。
(三)置换反应
(4)试管中液面上升
实验结论 2NaOH+CO2 Na2CO3+H2O
生活启示
蓝色火焰
煤
我们常常在煤炉里 煤层的上方看到蓝色 的火焰,这是为什么?
2. 具有毒性
CO与血红蛋白的结合能力比 O2强200-300倍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中考复习专题三 碳和碳的氧化物 (共46张PPT)
C、CO、H2还原氧化铜实验的对比 【突破指南】 C、CO、H2还原氧化铜实验的对比
C
CO
H2
装 置
试管口略向下倾 试管口略向下 多余的CO,要 操作 斜,灯焰上要加 倾斜,先验纯 进行尾气处理 网罩 再加热
黑色粉末变红 黑色粉末变红 现象 色,澄清石灰水 色,澄清石灰 变浑浊 水变浑浊 黑色粉末变红 色,试管口有 水滴生成
则从B进A出;若想测出被收集气体的体积,则由A口
出的水可直接导入量筒中,测得水的体积即为收集到 气体的体积。
2.检验气体
当用它检验气体时,必须根据气体的性质选择合适的 实验试剂,装在瓶中,气体由A端进入,二者反应,产 生明显现象,以证明导入气体的存在。例如,瓶中装 有澄清的石灰水,可用来检验二氧化碳气体的存在。
【方法指导】
碳及其化合物相互转化
二氧化碳的制法
【温馨提示】
“多用瓶”(又称“万能瓶”)的使用方法
如下图所示,“多功能瓶”在实验中有很多用途:
1.收集气体
若瓶内是空气,收集比空气密度大的气体,应该从A
进,从B出;收集比空气密度小的气体,应该B进A 出;若瓶内是水,则可以收集不溶于水的气体,气体
木炭可以还原氧化铜外,反应生成的________也可以还
原氧化铜,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 要排除环境对该反应的影响,你认为应采取何种措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你推测,进入试管B的气体,除二氧化碳外,还可 能有________。要想使进入试管B中的二氧化碳全部被 吸收,应采取什么措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年级化学一氧化碳课件(xiu)
CO还原氧化铜操作注意事项:
验纯以后再通气 实验开始: 先通CO以后点灯 实验完毕: 先撤灯继续通CO直到冷 (CO早到晚归)
总
CO的性质。 ⒈CO的物理性质:
结
通常CO是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于 水,密度比空气略小。 ⒉CO的化学性质: ⑴ CO有剧毒。 点燃 ⑵ CO具有可燃性。 2CO + O2 2CO2
高温
物 理 性 质
色态味 密度 水溶性 可燃性
2CO+O2
△
CO2
化 学 性 质
还原性 氧化性 与水反应 与石灰水反应
CO+Cu ====Cu+CO2
无
无 无 剧毒 燃料 冶炼金属
点燃
毒性
主要用途 联系
无 灭火 制汽水 温室肥 料 化工原料等
高温
相互转化 2CO+O2 === CO2
CO2+ C ==== 2CO
如果发生煤气泄漏,首先应立即闭煤气总阀门;然后用湿 毛巾捂住口、鼻等,迅速打开门窗;同时到室外空气新鲜 的地方打电话给煤气公司。如果情况严重,要及时报警。 注意:发生煤气泄漏时,绝对禁止一切能引起火花的行为; 不能开灯,不能打开抽油烟机和排风扇,不能点火,不能 在室内拨打电话等。
居 巢 黄 麓 谢 玉 荣
检测
1、一氧化碳与二氧化碳相比较,性质上有很大的差异的原因是( ) A.原子排列不同 B.分子构成不同 C.最外层电子数不同 D.含碳量不同 2、不能用来鉴别CO和CO2两种气体的方法是( ) A.通入澄清的石灰水 B.观察颜色 C.通入紫色的石蕊试液 D.点燃 3、煤气的主要成分是,下列说法中不属于性质的是( ) A.煤气有可燃性 B.煤气有还原性 C. 煤气有毒 D. 煤气有特殊气味 4、以下几种物质中,能够用来还原氧化铜的是( ) A.H2 B.C C. CO D.CO2 5、除去CO中混入的少量CO2,可采用的方法是( );除去CO2中 少量CO的方法是( ) A.把混合气体点燃 B、把混合气体通过澄清的石灰水 C.把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D.把混合气体从一个容器倾倒到另一 个容器中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化学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15张幻灯片)
一氧化碳的可燃性 现象:
燃烧时发出蓝色的火焰, 放出大量的热, 生成一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 浑浊的气体。 点燃CO前,一定要检验其纯 度。
•
•
CO的化学性质
一氧化碳的还原性
现象: 黑色的氧化铜变成光亮的红色物质,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化学反应方程式: CO+CuOCu+CO2
•
△
CO和CO2的化学性质比较
•
思考与讨论
3、大气中一氧化碳的来源有哪些?
煤石油等含碳物质不充分燃烧 动植物腐烂
管道煤气泄漏
森林火灾
1
工厂冶炼
•
汽车尾气
思考与讨论
4、生活中如何预防煤气中毒?
(1)有人说他嗅觉灵敏不会煤气中毒,一闻到煤气 味就把煤炉搬出去,这样做行吗?
(2)有人用炉火取暖,为防止煤气中毒,在火炉 上放一盆水,这样做行吗?
一氧化碳 可燃性 还原性 二氧化碳
不燃烧,不支持燃烧
2CO+O2===2CO2
△
点燃
CO+CuOCu+CO2 无 无
无
CO2+H2O==H2CO3
CO2+Ca(OH)2==CaCO3+H2O
与水反应
与石灰水反应 毒性
有毒
•
无毒
CO的功与过
•
思考与讨论
为什么一氧化碳与二氧化碳组 成相同性质却有很大的不同。
CO分子结构模型
CO2分子结构模型
•
•
•
思考与讨论
4、生活中如何预防煤气中毒?
冬天用煤炉取暖时,一定要 安装烟囱,并注意室内通风
5、如果发生一氧化碳中毒,轻度 的怎么办?严重的又该怎么办?
•
CO和CO2的物理性质比较
燃烧时发出蓝色的火焰, 放出大量的热, 生成一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 浑浊的气体。 点燃CO前,一定要检验其纯 度。
•
•
CO的化学性质
一氧化碳的还原性
现象: 黑色的氧化铜变成光亮的红色物质,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化学反应方程式: CO+CuOCu+CO2
•
△
CO和CO2的化学性质比较
•
思考与讨论
3、大气中一氧化碳的来源有哪些?
煤石油等含碳物质不充分燃烧 动植物腐烂
管道煤气泄漏
森林火灾
1
工厂冶炼
•
汽车尾气
思考与讨论
4、生活中如何预防煤气中毒?
(1)有人说他嗅觉灵敏不会煤气中毒,一闻到煤气 味就把煤炉搬出去,这样做行吗?
(2)有人用炉火取暖,为防止煤气中毒,在火炉 上放一盆水,这样做行吗?
一氧化碳 可燃性 还原性 二氧化碳
不燃烧,不支持燃烧
2CO+O2===2CO2
△
点燃
CO+CuOCu+CO2 无 无
无
CO2+H2O==H2CO3
CO2+Ca(OH)2==CaCO3+H2O
与水反应
与石灰水反应 毒性
有毒
•
无毒
CO的功与过
•
思考与讨论
为什么一氧化碳与二氧化碳组 成相同性质却有很大的不同。
CO分子结构模型
CO2分子结构模型
•
•
•
思考与讨论
4、生活中如何预防煤气中毒?
冬天用煤炉取暖时,一定要 安装烟囱,并注意室内通风
5、如果发生一氧化碳中毒,轻度 的怎么办?严重的又该怎么办?
•
CO和CO2的物理性质比较
九年级化学上册《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课件
高温
C + 2CuO == 2Cu + CO2↑
不能增加新杂质 一、除杂原则:不增不减
不能减少被提纯物
除去法 二、除杂方法:
转化法
除杂应用
1.如何除去CO中混有的少量CO2? CO (CO2)
除去CO中混有的少量CO2:通入石灰水 或氢氧化钠溶液或通入灼热的碳粉。
CO CO2
CO
?
CO2 + Ca(OH)2 = CaCO3 ↓+ H2O CO2 + 2NaOH = Na2CO3 + H2O
如何预防一氧化碳中毒:
定期检查,注意室内通风,如果发生 一氧化碳中毒,轻度的应呼吸大量新鲜空 气,严重的要立即到医院进行治疗。
交流讨论:煤气厂为什么常在家用煤气中掺入微量难闻 气味的气体?如发生煤气泄漏应怎么办?
因为一氧化碳无色、无味, 加入微量具有难闻气味的气体是 便于在煤气泄漏时被人及时察觉。
点燃
2CO+O2 2CO2 CO+CuO △ Cu+CO2
误区1:室内没有煤烟就不会发生中毒,其在室内 放盆清水防中毒
错误:一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一氧 化碳中毒往往是在不知不觉中发生的。
误区2:家中取暖,用湿煤封火就不会发生中毒。 错误:一氧化碳极难溶于水,且水和煤气在高
温下容易形成水煤气混合气,增加中毒风险。
质( D )
A、剧毒性
B、氧化性 C、还原性
D、可燃性
3.吸烟有害健康,其原因是吸烟时会产生多种有害物质,污染环境,
害人害己。香烟燃烧产生的烟气中,最容易与人体血红蛋白结合的物
质是( A )
A、一氧化碳
B、尼古丁C、二氧化硫 NhomakorabeaD、二氧化碳
4、要除去混在一氧化碳中的少量二氧化碳,可采用的最
C + 2CuO == 2Cu + CO2↑
不能增加新杂质 一、除杂原则:不增不减
不能减少被提纯物
除去法 二、除杂方法:
转化法
除杂应用
1.如何除去CO中混有的少量CO2? CO (CO2)
除去CO中混有的少量CO2:通入石灰水 或氢氧化钠溶液或通入灼热的碳粉。
CO CO2
CO
?
CO2 + Ca(OH)2 = CaCO3 ↓+ H2O CO2 + 2NaOH = Na2CO3 + H2O
如何预防一氧化碳中毒:
定期检查,注意室内通风,如果发生 一氧化碳中毒,轻度的应呼吸大量新鲜空 气,严重的要立即到医院进行治疗。
交流讨论:煤气厂为什么常在家用煤气中掺入微量难闻 气味的气体?如发生煤气泄漏应怎么办?
因为一氧化碳无色、无味, 加入微量具有难闻气味的气体是 便于在煤气泄漏时被人及时察觉。
点燃
2CO+O2 2CO2 CO+CuO △ Cu+CO2
误区1:室内没有煤烟就不会发生中毒,其在室内 放盆清水防中毒
错误:一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一氧 化碳中毒往往是在不知不觉中发生的。
误区2:家中取暖,用湿煤封火就不会发生中毒。 错误:一氧化碳极难溶于水,且水和煤气在高
温下容易形成水煤气混合气,增加中毒风险。
质( D )
A、剧毒性
B、氧化性 C、还原性
D、可燃性
3.吸烟有害健康,其原因是吸烟时会产生多种有害物质,污染环境,
害人害己。香烟燃烧产生的烟气中,最容易与人体血红蛋白结合的物
质是( A )
A、一氧化碳
B、尼古丁C、二氧化硫 NhomakorabeaD、二氧化碳
4、要除去混在一氧化碳中的少量二氧化碳,可采用的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9讲 碳与一氧化碳
【探究与结论】
(6)上图C装置的作用是
。
(7)要证明煤中含有碳元素和硫元素的现象是:丙同学的实验中
。
【思路点拨】
(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变,就可推出X的化学式,(2)因
为“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一样,也能使澄清石 灰水变浑浊。”所以把二氧化碳与石灰水
的反应方程式迁移就行。(4)读懂“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一样,也能使澄清石 灰水变浑
2CO + O2 点燃 2CO2
淡蓝色火焰
(1)可燃性______________C,O+ 现CuO象加热是Cu + CO2
___________
黑色粉末逐渐变为红色,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2)还原性:否①炼铜 (写化学方程
式)3_C_O_+_F_e2_O_3 高_温_2_F_e_+_3C_O_2____ ,
(6)除去过多的二氧化硫或排除二氧化硫的干扰
(7)B中的溶液褪色, C中的溶液不完全褪色,D中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初中化学课件
第9讲 碳与一氧化碳
强化训练: A组
1.(2013.广州市)下列关于碳及其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B )
A.CO和CO2都可将氧化铜还原成铜 B.CO2的排放不是导致酸雨的原因 C.在室内放一盆澄清石灰水可防止CO中毒
红色固体变黑色,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CO与氧化铜反应的实验现象为
血红蛋白
缺氧
_____________燃_料_________,是否置换反
应?______。冶炼金属
②炼铁:用氧化铁与CO反应(写初化中化学学方课件程
第9讲 碳与一氧化碳
我们学过的3种还原剂是__氢__气__、__一__氧__化_碳__、__碳_____。氢气、一氧化碳、氮气都是无 色、 无 味 的气体, 不 溶于水;其中,密度最小的是 氢气 ,密度与空气接近的是 一氧化碳 ,不能直接 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的气体是一_氧_化_ 碳_与_氮__气 。 [例题分析] [例1]: (2011.湛江市) (8分)近几年我国某些城市酸雨污染较为严重,主要是因为大量燃烧含 硫量高的煤而形成的,此外,各种机动车排放的尾气也是形成酸雨的重要原因。 【提出问题】通过实验证明煤中含有碳元素和硫元素。 【查阅资料】(1)“二氧化硫能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由紫红色变为无色),该反应的化 学方程式为:5SO2 + 2KMnO4 + 2H2O = K2SO4 + 2MnSO4 + 2 X ”。这个化学方程式中最后一种 物质X的化学式是: 。 (2)“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一样,也能使澄清石 灰水变浑浊。”请写出二氧化硫与澄清石 灰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根据上述资料,甲同学、乙同学和丙同学分别设计实验方案进行探究。 【实验探究】(3)甲同学: “实验操作”:甲同学进行了如下图所示A、B两步实验:
末 浑逐浊 渐 变 为
性
试管
色 ,冶澄炼金清属 石 灰 水
酒精灯
倒吸
变________,
注后熄意灭:停止_反__应__时__先__移_、开防止,用途__________ 初中化学课件
第9讲 碳与一氧化碳
三、一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
CO的物理性质 CO的化学性质
(1)密度比空略小气____。
(2)不______溶于水(能否用排空气法收集?)
3.【2014年四川省雅安市】下列物质的用途与性质不对应的是( B )
A.食品包装中充氮气以防腐——常温下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化学
第三部分 身边的化学物 质
初中化学课件
第9讲 碳与一氧化碳
[考试要求]
1.了解碳的几种常见的单质及其用途 2.掌握碳的化学性质 3.掌握一氧化碳、氢气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及用途
[知识整理]
一、1.碳的单质主要包括:金__刚_石__、、石__墨___、C60. 金刚石(C)、石墨(C)、足球烯(C60)都是由 碳 元素组成的 单质 ,它们的 化学 性质相似, 而 物理 性质差异较大,原因是 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
浊。”这句话就可得出结论。(6)(7)B、C高锰酸钾溶液浓度不同,且题目中说“二
氧化硫能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由紫红色变为无色)” ,“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一样,
也能使澄清石 灰水变浑浊。”可知C的作用和丙同学的现象。
【解答】(1)H2SO4 (2)SO2+Ca(OH)2 = CaSO3↓+H2O (4)二氧化硫也会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无法证明煤中含有碳元素
D.铅笔字迹易变模糊是因为常温下石墨化学性质活泼
2. 【2014年重庆市A】“碳海绵”是已知最轻的固体材料,主要成分是石墨烯和碳纳米管
(两者都是碳单质),具有疏松多孔结构。下列关于“碳海绵”性质的推测一定有错误的
是(C )
A.碳海绵有吸附作用
B.碳海绵是灰黑色固体
C.碳海绵易溶解于水
D.碳海 绵燃烧会产生二氧化碳
初中化学课件
第9讲 碳与一氧化碳
二、碳的化学性质和用途
常温下
化学性质_稳_定____
用途__做_墨_汁____
1.可燃 C+O2 ---2CO
性
CO2
C+O2 ---
(氧气充足) 用途___作_为_燃_料_____
(氧气不足)
C + 2CuO 2-C-u -+ CO2↑
现象:黑_____色粉 红
2.还原
2.几种常见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1)金刚石:自然界中 硬度 最大,能作钻探机钻头和裁玻璃。 (2)石 墨:①具有优良的 导电 ,可作电池的电极或电刷; ②具有金属光泽且质地 柔软 ,可作铅笔芯的原料; ③具有 滑腻 感,可用作润滑剂。 (3)木炭和活性炭一样,具有疏松多孔结构,有 吸附性,它属于 物理 性质(填“物理” 或“化学”)。 (4)C60能常用作 超导 体(每个C60分子是由__6_0_个_碳__原__子___成) (5)炭黑能制成 墨汁 用来写字作画外,还添加在汽车轮胎中,以增强其_耐__磨__ 性。
初中化学课件
第9讲 碳与一氧化碳
“实验现象”: A中稀高锰酸钾溶液褪色,B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得出结论”:煤燃烧生成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证明煤中含有碳元素和硫元素。
(4)乙同学认为甲同学的实验方案不合理,其理由是:
。
(5)丙同学:
“实验操作”:丙同学进行了如下图所示实验(部分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