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三化学下册《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学案西宁市第十中学柴兆栋
九年级化学下册 第九单元 溶液 课题2 第1课时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
课题2 溶解度第一课时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学习目标】1.能根据实验现象区分物质的溶解情况,知道物质不能无限制的溶解在一定量的水里。
2.能通过思考、分析得出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
3.了解结晶现象。
【学习重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
【学习难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转化方法;结晶的方法。
学习过程一、课前学习阅读教材,回答以下问题:一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1.在________下,向一定量________里加入某种溶质,当溶质____________时,所得到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还能________________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2.一般情况下,饱和溶液可以通过________________的方法转化为不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可以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方法转化为饱和溶液。
二结晶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过程叫结晶,结晶有两种方法:一是________,二是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一定温度溶剂不能继续溶解继续溶解这种溶质 2.升温或增加溶剂增加溶质、蒸发溶剂或降温 3.溶液中溶质以晶体形式析出蒸发溶剂冷却热饱和溶液我的疑惑:(请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写下来,供课堂解决。
二、课内学习,合作探究,展示汇报:目标1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活动探究I】阅读P33,小组讨论,提出假设:NaCl操作现象分析加入5g氯化钠,搅拌固体全部溶解20mL水可以完全溶解5g氯化钠再加5g氯化钠,搅拌氯化钠溶解一部分,但有剩余20mL水不能把10g氯化钠全部溶解再加15ml水,搅拌原来没有溶解的氯化钠又溶解改变水的质量,氯化钠的最大溶解量可以改变操作现象分析20mL水中加入5g硝酸钾,搅拌溶解①溶解的最大量与溶质的性质有关②溶解的最大量与温度有关再加入5g硝酸钾,搅拌部分溶解,有硝酸钾固体剩余加热剩余的硝酸钾固体溶【形成概念】1.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的溶剂里加入某种溶质,当溶质不能继续溶解时,所得到的溶液。
2021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教案与反思
第1课时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诗经·大雅·抑》翰辰学校李道友组长三维目标要求知识与技能1.理解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含义。
2.通过实验探究建立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
3.了解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的方法。
4.了解结晶现象。
过程与方法运用科学探究的方法理解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含义,并通过实验探究了解“饱和”与“不饱和”的相对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实验条件的改变,让学生感受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存在和转化是有条件的,逐步建立用辩证的、发展的思想观点来看待事物的变化,和逐步培养由具体到一般认识过程的能力,并培养学生互相协作、友好相处的健康心态。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理解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及相互转化的方法。
2.分析溶液的饱和、不饱和与溶液浓、稀的关系。
教学难点理解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及相互转化的方法。
情境导入冲糖水的故事女孩:“妈妈,我要喝糖水。
”(妈妈将一玻璃杯放在桌上,向玻璃杯中倒水,然后向其中加两勺糖,搅拌,糖全部溶解后,又取了一勺糖放入杯中,搅拌,杯底有糖剩余。
)女孩:“妈妈,再加点糖吧!”妈妈:“已经很甜了,再加也不会更甜了。
”女孩:“为什么呀?”合作探究探究点饱和溶液提出问题1.在一定的条件下,糖能不能无限地溶解在水里?2.糖在什么情况下能继续溶解,在什么情况下不能继续溶解?讨论交流阅读教材结合生活经验讨论相关知识。
探究实验【实验探究1】【实验探究2】归纳总结 (以投影形式展现,可配适当图片或视频。
) 1.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概念。
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某溶质的溶液叫作这溶质的饱和溶液;还能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作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2.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之间的相互转化(大多数情况下)。
不饱和溶液—————————①增加溶质②蒸发溶剂③降温①增加溶剂②升温饱和溶液 3.结晶:溶质从溶液中以晶体的形式析出的过程。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初中九年级化学教案教学设计课后反思 人教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能说出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含义。
1
﹙﹚理解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间相互转化的方法。
2
2.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通过实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突出的是要培养学生在实验基础1
上的分析能力和思维能力。
﹙﹚利用实验和数据的结合,培养学生区分不同概念的比较能力和分析思维2
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实验的分析研究,培养学生沿着“问题—实验—分析—结论”的思路,以科学的方法去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间相互转化的方法。
2.教学难点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间相互转化的方法。
同步练习:
1、下列关于饱和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饱和溶液就是不能再继续溶解溶质的溶液 B.同一溶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浓C.热的饱和溶液降低温度时,一定会析出晶体 D.饱和溶液在一定条件下可转化为不饱和溶液
2、在t℃时,要使一接近饱和的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分别采取以下措施:
(1)降低温度;(2)升高温度;(3)增加溶质;(4)加水。
其中一定能达到目的的是:( )
A.(1)(3)
B.(2)(4)
C. 只有(3)
D. 只有(4)。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第1课时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教案与反思)
课题2 溶解度满招损,谦受益。
《尚书》原创不容易,【关注】店铺,不迷路!本课题分为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与溶解度两部分。
第一部分通过实验导入饱和溶液的概念,并由学生讨论分析理解饱和溶液的两个条件,判断某物质的溶液是否饱和,最后分析总结出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的条件。
第二部分通过讨论与探究导入溶解度的概念,理解溶解度的相对大小,再以活动与探究绘制溶解度曲线,巩固和应用溶解度概念,最后又讨论引出了气体溶解度的概念。
第1课时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含义。
(2)通过实验探究,建立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
(3)了解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的方法。
(4)了解结晶现象。
2.过程与方法运用科学探究的方法理解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含义,并通过实验探究了解“饱和”与“不饱和”的相对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实验条件的改变,让学生感受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存在和转化是有条件的,逐步建立用辨证的、发展的思想观点来看待事物的变化,和逐步培养由具体到一般认识过程的能力,并培养学生互相协作、友好相处的健康心态。
【教学重点】1.理解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概念。
2.理解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的方法。
【教学难点】1.理解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概念。
2.正确理解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的方法。
【教具准备】水、氯化钠固体、硝酸钾固体、烧杯(若干)、多媒体课件、玻璃棒、酒精灯、铁架台、石棉网等。
【复习提问】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不同物质在同一溶剂中,溶解性不同;同一物质在不同溶剂中,溶解性也不同。
那么一种物质在一种溶剂中能否无限溶解下去呢?【活动与探究1】请同学们按教材P33实验9-5进行实验,并记录实验现象。
【交流现象】由一组同学描述现象、结论,其他各组提出异议。
【分析小结】实验现象:第一次的5g氯化钠都溶解了;第二次的5g氯化钠不能全部溶解;加人15mL水后剩余的氯化钠固体又溶解了。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导学案
课题2 溶解度(第一课时)学案一、学习目标1、建立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理解饱和溶液的两个要素;2、学会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方法;3、了解结晶概念及方法。
二、学习过程探究1:氯化钠、硝酸钾能不能无限制的溶解在一定量的水中?讨论:A和B两试管中的溶液是一样的吗?探究2:加水探究1中的剩余氯化钠还能继续溶解吗?探究3:升高温度探究1中剩余的硝酸钾还能继续溶解吗?继续向热的硝酸钾溶液中加硝酸钾固体能继续溶解吗?冷却到室温后有什么现象?课堂练习:判断下列是否正确1、饱和溶液是指在任何时候都不可能再溶解物质的溶液()2、在一定温度下,向饱和 KNO3 溶液中加入KNO3晶体,溶液质量变大()3、在一定温度下,饱和的 NaCl溶液中不能再溶解 KNO3 晶体()讨论:1、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的方法有:2、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的方法有:探究4:等探究3中热的硝酸钾溶液冷却下来以后,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
三、巩固练习1、下面关于饱和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含有溶质很多的溶液B.还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C.不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D.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2、把室温下的不饱和食盐水变成饱和溶液,最好的方法是()A.蒸发水B.加食盐C.给溶液降温D.给溶液升温3、某温度下,将5 g氯化钠放入1 10g水中,得到13.6 g氯化钠溶液,该溶液一定是()A.饱和溶液B.不饱和溶液C.稀溶液D.无法判断4、在室温下,向一定量的 NaCl溶液中加入10gNaCl固体,充分搅拌后,还有部分固体未溶解;加入10g水后,固体全部溶解。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加水前,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B.加水前,溶液可能是饱和溶液C.加水后,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D.加水后,溶液是不饱和溶液5、下列关于海水晒盐原理的分析,正确的是()A.利用阳光照射使海水升温得到食盐B.利用机械动力搅拌得到食盐C.利用阳光和风力将水分蒸发得到食盐D.利用海水在阳光下发生分解反应制得食盐。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教案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概念。
2. 让学生掌握判断溶液是否饱和的方法。
3. 让学生学会通过实验探究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转化。
二、教学内容:1.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定义。
2. 判断溶液是否饱和的方法。
3.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转化实验。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概念,判断溶液是否饱和的方法,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转化实验。
2. 教学难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转化过程。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性质。
2. 利用实验法,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转化过程。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五、教学准备:1. 实验室用具:烧杯、试管、滴定管、称量仪等。
2. 实验试剂:硝酸钾、硫酸铜、氢氧化钠等。
3. 课件和教学素材。
4. 小组讨论记录表。
六、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讲解生活中常见的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例子,如食盐水、糖水等,引出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概念。
2. 讲解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定义:饱和溶液指在一定温度下,溶质已经溶解到最大限度,无法再溶解更多的溶质的溶液;不饱和溶液指在一定温度下,溶质还可以继续溶解的溶液。
3. 讲解判断溶液是否饱和的方法:通过实验,向已经溶解了较多溶质的溶液中继续加入少量溶质,观察是否还能继续溶解,若能继续溶解,则为不饱和溶液;若不能继续溶解,则为饱和溶液。
4. 进行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转化实验: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
实验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改变温度、增加溶质或蒸发溶剂等方法,使饱和溶液转化为不饱和溶液,或使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
5. 总结实验结果:通过实验现象,引导学生总结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转化规律。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和实验,使学生了解了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概念,掌握了判断溶液是否饱和的方法,并学会了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转化实验。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1课时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导学案)》
【课件展示】课题2 溶解度第1课时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四、海水晒盐本节课我们探究了饱和溶液的概念,理解了饱和溶液只有在一定条件下才能规律总结:结晶方法:(1)蒸发结晶(蒸发溶剂):适用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不大的物质,如氯化钠;(2)降温结晶(冷却热饱和溶液):适用于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明显增大的物质,如硝酸钾。
规律总结:判断溶液是饱和溶液的方法:一是溶液中有未溶解完的溶质,且溶质质量不再减少;二是加入原溶液中的溶质,加入的溶质不再继续溶解。
课堂析疑解难8)上图中①是池(填“蒸发”或“冷却”)。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填序号)。
海水进入贮水池,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基本不变在①的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不改变海洋中蕴藏着丰富的资源析出晶体后的母液是食盐的不饱和溶液(1)从海水中提取食盐的过程如下:海水引入蓄水池,经过蒸发池蒸发水分,再经过结晶池结晶析出氯化钠,此时的母液对于氯化钠来说是饱和溶)海水进入贮水池,溶质和溶剂基本没有发生任何变化,故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基本不变,故A正确;在蒸发池中溶剂质量减少而溶质质量不变,故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增大,故B错误;根据题意,可以看出海洋中蕴藏着丰富的资源能为知识拓展: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与浓溶液、稀溶液的联系:(1)溶液的饱和与否与溶液的浓稀与否没有必然的关系。
(2)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浓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稀溶液不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3)在一定温度下,同种溶质、同种溶剂的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浓。
课后反馈总结课后达标检测布置作业: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并提醒学生预习下一节的内容。
课后教学反思。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下册9.2.1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优秀教学案例
3.运用溶解度曲线,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设置探究性任务,让学生自主探究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转化关系,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索未知、追求真理的热情。
2.实施多元化评价,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过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等方式,对学生的知识掌握、实验操作、团队协作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
教学策略的设计,旨在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通过本章节的教学,使学生在情境中感受化学的魅力,在问题引导下深入探究,在小组合作中锻炼能力,在反思与评价中不断成长。为学生营造一个富有挑战性、趣味性、实践性的学习环境,全面提升学生的化学素养。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布置讨论任务:“根据所学知识,分析生活中哪些因素会影响溶液的饱和与不饱和状态?”
2.学生分组讨论,鼓励每个小组成员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3.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总结归纳
1.针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巩固所学知识。
2.通过思维导图或板书,总结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关系,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
本节课作为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下册9.2.1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优秀教学案例,具有以下五个亮点:
1.生活实例导入:以生活中常见的溶液实例为导入,使学生能够快速关注并理解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通过提问和分享,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后续新知识的讲解奠定基础。
2.问题导向:本节课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思考并探究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差异、溶解度与溶液饱和度的关系等核心问题。通过问题驱动,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人教版初中初三年级九年级化学下册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精品导学案(1)
第1课时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学习目标】1.理解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概念。
2.了解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的方法。
3.了解结晶现象。
【学习重点、难点】1.理解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概念。
2.理解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的方法。
【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1.下,向一定量溶剂里加入某种溶质,当溶质时,所得到的溶液叫作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还能的溶液,叫作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2.一般情况下,饱和溶液可以通过的方法转化为不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可以通过的方法转化为饱和溶液。
3.结晶:溶液中的溶质以的形式从溶液中析出的过程。
二、新知导学知识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合作探究1】完成敎材P33的“实验9-5”:室温下,向盛有20 mL水的烧杯中,加入5 g氯化钠,充分搅拌,等溶解后再加入5 g氯化钠,然后再加入15mL的水,搅拌,观察现象。
【合作探究2】完成敎材P33的“实验9-6”:在盛有20 mL水的烧杯中,加入5 g硝酸钾,充分搅拌,观察现象,不断加入硝酸钾。
【小组讨论】上述实验中NaCl和KNO3能不能无限地溶解在一定量的水中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归纳总结】1.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1)饱和溶液:在一定下,向一定量里加入某种溶质,当溶质不能继续溶解时,所得到的溶液叫作的饱和溶液;(2)不饱和溶液:在一定下,向一定量里加入某种溶质,当溶质还能继续溶解的溶液,叫作的不饱和溶液。
2.判断溶液是否饱和的方法:(1)“看”:含有未溶解的固体的溶液为该温度下该固体物质的溶液。
(2)“加”:往溶液中加入原溶质,若不继续溶解,则为溶液;若能继续溶解,则为溶液。
课题2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导学案
初三化学导学案编号()课题2: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主备人:备课组长审核:班级:姓名:【学习目标】1、了解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概念,理解它们之间在一定条件下的相互转化关系。
2、了解溶液的“饱和”与“不饱和”跟溶液“浓”与“稀”的联系和区别。
【课前导学】1、阅读课本P33-35,从课文中找到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概念,并研读这两个概念,回答下列问题。
⑴在说溶液饱和与不饱和时,必须要指明哪两个“一定”?为什么?⑵20℃时,NaCl的饱和溶液中只是不能继续溶解NaCl,还是不能溶解任何物质?为什么?⑶20℃时,KNO3的饱和溶液可用哪两种方法使它成为不饱和溶液?⑷一般情况下,如何确定溶液是否饱和?2、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一定是稀溶液,对吗?举例说明。
【课堂反馈】1、在一定温度下,某物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是()A、浓溶液B、稀溶液C、不能溶解该物质的溶液D、不能溶解任何物质的溶液2、某温度时,往KNO3饱和溶液中投入KNO3晶体,则晶体的质量A、变大B、变小C、不变D、无法确定()3、把40℃时的A物质饱和溶液冷却到20℃,有A物质的晶体析出,则剩余溶液一定是该物质的()A、浓溶液B、稀溶液C、饱和溶液D、不饱和溶液4、某KCl和NaCl的混合溶液在20℃时,不能继续溶解KCl,则溶液为KCl_____溶液,若向其中加入NaCl固体,还能继续溶解,则该溶液为NaCl_______溶液。
5、欲使某一接近饱和的NaCl溶液成为饱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有___ 、__ ___。
【巩固练习】1、20℃时,向ag食盐水中加入bg食盐,充分搅拌后,得mg食盐水溶液,则a、b、m之间的关系为()A、a+b=mB、a+b≤mC、a+b≥m D 、a+b<m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室温下,食盐的饱和溶液比熟石灰的饱和溶液要浓B、室温下,熟石灰的饱和溶液是浓溶液C、食盐的浓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D、高温时的KNO3饱和溶液比低温时的饱和溶液所含的溶质多3、把某密闭容器内的20℃时饱和KNO3溶液的温度升到80℃,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溶质质量不变B、溶液仍饱和C、溶液质量不变D、变成不饱和溶液4、室温时,将一个新鲜的大萝卜挖一个洞,往洞中倒入饱和的食盐水,过一会儿,将食盐水倒出,则倒出的食盐水是否饱和?为什么?5、在许多情况下,人们希望能够较快地溶解某些固体物质。
[初中化学]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探究教案 人教版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探究》教案宾阳县宾州二中彭晓燕[课题]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九单元课题2 第1课时[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饱和溶液的含义,明确饱和溶液与不饱溶液的转化关系。
2、知道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之间的转化方法。
3、了解溶液饱和与不饱和跟溶液浓稀之间的关系。
能力目标:1、通过实验理解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
2、初步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
情感目标1、通过小组合作交流的方式探究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之间的转化,体验合作交流的重要性。
2、认识实验在学习化学概念中的意义。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饱和溶液的概念。
2、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之间的相互转化。
教学难点:溶质和溶剂的量发生改变后,溶液饱和与否的判断。
[教学方法]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情境引导[教学媒体] 电脑、投影仪[教学过程]总评:本节课有以下几个突出特点:1、本课用学生熟悉的事物设置情境,采用动画的形式将化学知识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不仅使课堂变得生动有趣,还大大的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在讲课过程中,注意反复使用情境,使课程内容有了真实的背景,反复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改变了传统教学中只注重学科知识的系统讲授,忽视与实际相结合的弊端。
3、传统概念教学通常是开门见山,教师直接给出定义,归纳注意事项,举例,然后让学生反复练习。
本课中,教师创造性采用了新颖的方式,创设情境,通过动画,质疑、猜想,动手实验验证猜想,让学生参与概念的形成过程,最终从本质上理解和撑握了概念。
4、整节课中,老师都只充当着一个组织者和参与者,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去寻找和发现,组织学生去讨论,交流和通过实验验证猜想、归纳总结。
使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多方面发展,同时也体验到了科学的严谨性,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最后祝大家身体健康,万事如意,一帆风顺,合家幸福!。
九年级化学下册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教案人教新课标版
第七节溶液第二节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一、教学目的1.使学生理解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
2.了解溶液的饱和与不饱和跟溶液的“浓”“稀”的关系不同。
二、教学重点1.建立饱和溶液的概念。
2.了解溶液的“浓”、“稀”和溶液是否饱和这两组概念之间的关系和区别。
三、教学过程[复习提问]溶液跟一般混合物有何不同,溶液的特征是什么?[引入新课]一般混合物里各部分的量没有固定,但大多数物质溶解于水中,在一定条件下是有限量的。
例如,一杯水里是不能无限量的溶解蔗糖的,今天就学习物质溶解时的量的问题。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演示实验7-3]在各盛有10ml水的两支试管里,分别缓缓地加入氯化钠和硝酸钾的固体。
边加入边振荡,一直到试管里剩固体,不能再溶解为止。
分析:开始溶液里能不断溶解硝酸钾或食盐(这时称为硝酸钾或食盐的不饱和溶液),但是当硝酸钾或食盐溶解到一定量时,就不能再溶了(称为硝酸钾或食盐的饱和溶液)。
通过实验说明,在一定温度下,食盐和硝酸钾在一定量的水中溶解的量是一定的。
[演示实验7-4]给[实验7-3]里盛有硝酸钾溶液和剩余硝酸钾固体的试管缓缓加热,边加热边振荡,观察试管里剩余的硝酸钾固体有什么变化?[演示实验7-5]给[实验7-7]里盛有氯化钠溶液和剩余氯化钠固体的试管缓缓加入少量水,边加热边振荡,观察试管里剩余的氯化钠固体有什么变化,再加水振荡,直到氯化钠晶体完全溶解。
[思考]两个实验中的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讨论并得到初步结论:增加溶剂量或升高温度时,饱和溶液可以变成不饱和溶液;只有指明“一定温度”和“一定量的溶剂”里,饱和溶液才有确定的意义。
让学生找到书上P134页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定义、并且把关键地方画上标记(“一定温度”“一定量溶剂”“还能再溶解”“不能再溶解”是关键)[板书]1.定义2.条件:一定温度、一定量溶剂[提问]20℃时5gNaCl溶解在水中饱和与5gNaCl溶解在一杯水中饱和,对吗?[讲解]不对,要讲饱和或不饱和一定要指明两个条件,否则就没有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学案
【学习目标】
1.知道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概念及判断;
2.能进行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间的相互转化。
3.了解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和稀溶液、浓溶液的关系
一、情境导入:
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一种物质能否溶解在另一种物质里,与这两种物质的性质都有关,比如说碘能溶解在汽油中但是不能溶解在水中,高锰酸钾能溶解在水中但不能溶解在汽油中,那么像蔗糖和食盐这种能溶解在水中的物质,是不是可以无限制地溶解在水中呢?
二、自主探究:
一、饱和溶液概念
【实验探究I】课本P
,NaCl能(不能)无限制溶解在一定量的水中?
【实验探究II】课本P
,温度改变,杯底没溶的硝酸钾固体能否继续溶解?
【思考】
同学们在实验过程中发现了什么?这个实验事实说明了什么?
【小结】
1. 概念:
★.饱和溶液:在下,在里,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称为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在下,在里,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称为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思考】通过实验探究,思考下列问题。
1.在饱和溶液中,为什么要指明“一定温度”和“一定量溶剂”呢?
2.一种溶质的饱和溶液还能溶解其它溶质吗。
即概念中为何强调“这种溶质的饱溶液”?★.如何判断某一溶液是否饱和?
二、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
【讨论】根据实验探究分析,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之间如何转化?
三、探究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与浓溶液、稀溶液间的关系
1.对于同一种溶质来说,在相同温度时饱和溶液比不饱和溶液要。
(填“浓”或“稀”)
2.对于不同种溶质来说,饱和溶液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是稀溶液。
(填“一定”
或“不一定”)
★溶液是否饱和与溶液的“浓”“稀”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不能根据溶液的“浓”“稀”来判断溶液是
否饱和。
【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收获了什么?
(一)我学到的知识
1.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概念
2.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
3.溶液饱和、不饱和与溶液浓、稀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
【回顾反思】
想想你有哪些疑惑?还有什么知识想进一步探究?
【练习】
1.能证明20℃时某一硝酸钾溶液已达到饱和的方法是
A.向20℃时该溶液中加入少量水,溶液变稀
B.取少量溶液降温,有固体析出
C.向20℃时该溶液中加入少量硝酸钾,硝酸钾不再溶解
D.取少量溶液升高温度,无固体析出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相同温度下,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浓
B.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
C.不饱和溶液降温不一定会变成饱和溶液
D.对同种溶质来说,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浓
3.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画“×”。
①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一定是稀溶液()
②溶液底部存在固体溶质,该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③溶质相同的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比较,前者浓度大,后者浓度小。
()
4. 60℃时,某硝酸钾溶液中加入少量硝酸钾晶体,搅拌后,晶体消失,则原硝酸钾溶液一定是
(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将该溶液降温至25 ℃,溶液中少量晶体析出,此时的溶液一定是溶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