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利率的决定(货币银行学-广东商学院,麦元勋)总结
2017年中国人民大学金融专硕《货币银行学》考研重点
2017年中国人民大学金融专硕《货币银行学》考研重点第十二章利率的决定第一节总体利率水平的决定,介绍几种利率理论第二节利用所学理论分析经济变量变动对利率的影响第三节各种金融工具之间利率差异的决定因素第一节利率决定理论一、古典利率理论主要倡导者有:庞巴维克;奥地利经济学家,曾对马克思的《资本论》提出过批评。
此外还有马歇尔和欧文*费雪。
古典利率理论的基本特点是:从实物因素来讨论利率的决定。
利息是资金时间价值的补偿或是延期消费的补偿,这就是古典利率理论者的观点。
他们认为人们本性是偏好于现在消费的,而不偏好于未来消费。
由于对未来消费评价低,为了保证交换的等价性,所以在贷款归还时必须加一定量的额外补偿,而利息就是这部分补偿。
那么当利率高的时候,减少当期消费所得到的补偿就多,所以人们就愿意减少当期的消费。
当减少当期消费时就意味着储蓄增加,因此利率越高储蓄就越高,所以利率和储蓄成正向关系。
贷款者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投资,而投资取决于投资预期报酬率和利率的比较,只有预期报酬率大于利率的投资才有利可图。
投资和储蓄分别都跟利率联系在一起,但一个是正向关系一个是反向关系。
如果利率水平高于均衡点,产品市场表现为供大于求。
如果利率水平低于均衡点,投资就会大于储蓄,促使利率上升直到投资和储蓄相等。
注意:在作投资和储蓄决策时所考虑的是实际利率,而不是名义利率。
二、流动性偏好利率理论首先、凯恩斯认为,将利息看成是等待或者延期消费的报酬是根本错误的,因为等待或者延期消费本身并不一定能够带来利息收入。
利息不是等待或者延期消费的报酬,而是丧失周转灵活性或者流动性的报酬。
其次、凯恩斯认为,根据储蓄和投资曲线并不能得出均衡的利率水平,因为它们都是和实际收入相关的,因而不可能独立地变动。
得出这样一个推论的原因是,经济中存在着非充分的就业。
因此古典利率理论在充分就业的条件下是没有问题的。
凯恩斯认为,既然利息是牺牲流动性的报酬,那么利率便是人们对流动性偏好——即不愿将货币贷放出去的程度的度量。
货币银行学——利率
(一)利率的职能
1、纽带职能; 2、分配职能; 3、调节职能; 4、平衡职能; 5、激励职能; 6、控制职能。
(二)利率的效应
1、成本效应 (1)投资成本效应; (2)产品成本效应; (3)持有货币的成本效应; 2、利率的资产组合调整效应; 3、利率的预期效应; 4、利率的汇率效应。
若干基本概念的识记
▲名义利率(nominal interest rate)是指包括了通
货膨胀因素的利率,通常金融机构公布或采用的 利率都是名义利率. ▲实际利率(real interest rate)是指货币购买力 不变条件下的利率,通常用名义利率减去通货膨 胀率即为实际利率. 正利率和负利率:当名义利率高于通货膨胀率、 实际利率大于0时,即为正利率;反之则为负利率.
可贷资金论 图示
i ΔMd1
Δ
Md0
ΔMs I
S1 F d
`
Fs
S0 E
ie
i `
0
M
如何看待我国的利率管理体制?
★我国自1949年以来基本上属于管制利率体制. ★注意我国管制利率体制的形成与存在的历史背景、 体制要求、经济原因、思想认识. ★现行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必要性和进程: 利率水平浮动→利率种类增加→市场化改革的推 进.
若干基本概念的识记
▲以借贷期内利率是否调整为标准来划分的。 ▲固定利率(fixed rate)是指在整个借贷期 间内按事先约定的利率计息而不作调整的 利率. ▲浮动利率(floating rate)是指在借贷期 间内随市场利率的变化而定期进行调整的 利率.
若干基本概念的识记
▲存款利率是指客户在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 存款所得的利息与其存款本金的比率。 ▲贷款利率是指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发放贷 款所收利息与贷款本金的比率。 ▲贷款利率与存款利率之差即为存贷利益, 这是银行收益的主要来源。
16货币银行学:利率决定
i i* E
Ms
Md Ms , Md
• 利率是货币现象,取决于货币的供给与需求 • 非均衡利率向均衡利率i*趋近的过程,是通 过公众买卖债券实现。 • 流动性偏好理论,提供一条货币传导机制。 货币供给增加,导致利率下降,并进一步影 响到投资和实际收入。
三、可贷资金利率理论(罗伯逊)
• 试图将实际因素与货币因素对利率的影响综合起来进行考虑。 • 继承古典利率理论采用的流量分析法,可贷资金利率理论使用的投资、 储蓄以及货币供给和需求的变动额。 • 可贷资金的供求函数:
• 边际消费倾向
• 边际消费倾向提高,储蓄下降,可贷资金供给下降,利率上升
• 投资预期回报率
• 投资回报率增加,投资增加,可贷资金需求增加,利率上升
• 政府预算赤字(可贷资金需求中多了一项:G-T)
• 政府向公众发行债券,可贷资金需求增加,利率上升
i i* E
Ls
i i* E
Ls
Ld Ls,Ld
Ld Ls,Ld
给和需求,结合起来决定利率,利率是资本的租用价格。
i i* E
S
• E为均衡利率和储蓄投资水平。 • 只要利率灵活变动,可使资本供求均衡。 如投资大于储蓄,利率上升,储蓄增加, 投资下降,最终两者趋于一致,反之亦然
I S, I
二、流动性偏好理论(凯恩斯)
• 利率非延期消费报酬,而是丧失周转灵活性,或称流动性的报酬 • 储蓄和投资不能决定均衡利率,都和实际收入相关,不能独立变动 • 利率并不是使投资和储蓄趋于均衡的价格,而是使公众愿意以货币
二、利率期限结构
两个现象:各种期限债券的利率往往同向变动;长期债券利率往往高于短期 • 分割市场理论 • 假设各种债券之间毫无替代,债券利率仅仅取决于该种债券的供求 • 人们一般更愿意持有短期债券,而不持有长期债券,所以短期债券利率相对较 低 • 无法解释不同期限债券利率往往同向变动
第十二章 .利率的决定及作用
利息的计算
复利计算基本公式:
P现值、F终值、A等额年值、i利率、n计息期数 1.一次支付复利公式 F = P(1+i)^n 2.一次支付现值公式 P = F[1/(1+i)^n] 3.等额支付系列复利公式 F = A[(1+i)^n-1]/i 4.等额支付系列积累基金公式 A = F[i/(1+i)^n-1] 5.等额支付系列资金恢复公式 A = P[i(1+i)^n/(1+i)^n-1] 6.等额支付系列现值公式 P = A[(1+i)^n-1/i(1+i)^n]
金融学
2015-1-28
年利率(annual interest):以年为单位计算利息时的利 率,通常%表示. 月利率(monthly interest):以月为单位计算利息时的利 率,通常‰表示. 日利率(daily interest):以日为单位计算利息时的利率, 通常以‰0 表示. 中国的“厘”:率1厘,1%;月率1厘,1 ‰ ;日拆 1厘,0.1‰。
金融学
2015-1-28
利率管制的基本特征是由政府有关部门直接制 定利率或利率变动的界限。 利率管制的实施均有其历史背景。 管制利率与提高资金效率存在矛盾。 中国的利率管制和利率管理体制的改革
金融学
2015-1-28
金融学
2015-1-28
在市场经济中,利率的作用相当广泛: 从微观角度说,对个人收入在消费与储蓄之间的分配, 对企业的经营管理和投资决策,利率的影响非常直接; 从宏观角度说,对货币需求与供给,对市场总供给与 总需求,对物价水平,对国民收入分配,对汇率和资 本的国际流动,进而对经济成长和就业等,利率都是 重要的经济杠杆。 在经济学中,无论是微观经济学部分还是宏观经济学部 分,在基本模型中,利率几乎都是最主要的、不可缺少 的变量之一。
货币银行学(广东商学院)
二、货币的定义及其扩展
(一)弗里德曼与施瓦兹的货币定义
(二)拉德克利夫报告中的货币定义 三、货币层次划分及其标准 M1=通货M0+银行体系的活期存款 M2=M1+商业银行的定期存款和储蓄存款
M3=M2+其他金融机构的储蓄存款和定期存款
M4=M3+其他短期流动资产
第五节 货币制度
一、货币制度及其形成 二、货币制度的构成要素
(一)货币金属(币材)
(二)货币单位(价格标准)
(三)本位币和辅币的铸造发行和流通程序
(四)规定准备制度
三、货币制度的类型与演变 (一)银本位制 (二)金银复本位制 (三)金本位制 1、金币本位制 2、金块本位制 3、金汇兑本位制 (四)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 四、我国的货币制度
第六节 货币与经济的关系 (一)货币中性论与非中性论
第一节 信用的本质、产生与历史 形态
一、信用的本质范畴 (一)信用本质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 1、信用是以还本付息为条件的借贷行为 2、信用是一种债权债务关系。 3、信用是价值运动的特殊形式。 4、信用是与商品经济紧密相联的经济范畴 (二)信用与信贷、金融 1、信用与信贷。“信贷”和“信用”,二者既 有联系 也有区别 2、信用与金融。信用与金融是两个既有联系又 有区别的概念。
10、什么是金铸币本位、金块本位、金汇兑本 位? 11、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有哪些特点? 12、我国现行货币制度包括哪些内容? 13、在国际货币制度中有哪些问题值得探讨? 14、什么是货币中性论与非中性论?二者有何区 别? 15、货币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有哪几种不同的观 点?
参考书 王广谦:《20世纪西方货币金融理论研究:进展与述评》 经 济科学出版社2003年4月版 王光伟:《货币、利率与汇率经济学》清华大学出版社 胡庆康等:《货币银行学》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胡海鸥等:《货币理论与货币政策》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 版 曹龙骐:《金融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黄正新等:《金融学》中山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第十二章 利率的决定及作用50页PPT
2020/6/1
安阳师院人文管理学院
LOGO
▪ 2. 凯恩斯的理论: 利率决定于货币供求数量, 而货币需求量又取决于人们 的流动性偏好:流动性的偏 好强,愿意持有货币,当货 币需求大于货币供给,利率 上升;反之,利率下降。
L=L1+L2
r1 r2 O
凯恩斯的理论,基本上
是货币理论。
2020/6/1
I’ I
r2 r0 r1
S
S’
O
S S’
I’ I
2020/6/1
安阳师院人文管理学院
LOGO
2.凯恩斯的流动性偏好理论
▪ 凯恩斯认为,货币供给(Ms)是外生变量,由中央银行直接 控制。因此,货币供给独立于利率的变动。货币需求(L) 则是内生变量,取决于公众的流动性偏好。
2020/6/1
安阳师院人文管理学院
安阳师院人文管理学院
M1
M2
M1
M2
LOGO
图示 凯恩斯的货币供求均衡与均衡利率的决定
2020/6/1
安阳师院人文管理学院
LOGO
“流动性陷阱”
▪ 当利率下降到某一水平时,市场就会产生未来利率上升的预 期,这样,货币的投机需求就会达到无穷大,这时,无论中 央银行供应多少货币,都会被相应的投机需求所吸收,从而 使利率不能继续下降而“锁定”在这一水平。
LOGO
第一节 利率及其种类
一、利率 现实生活中的利息率都是以某种具体形式存在的,形形色色 、种类繁多。经济著述中谈及的利率及利率理论,通常则是 综合而言的一种泛指的概念。 1. 利率,利息率的简称,指借贷期满所形成的利息额与所 贷出的本金额的比率。
2. 基本形式——年率% 、月率%、日率%。
利率决定理论ppt
利率决定理论ppt【篇一:利率理论】理论基础西方早期利率理论一、利率决定理论作为利率理论核心的利率决定理论拥有颇多学派,而利率水平的决定因素通常是他们争论的焦点。
通常表现为以下两种观点:其一,认为借贷资金的供求决定利率水平;其二,认为货币的供求决定利率水平。
在此基础上便形成了对立的两派理论,即新古典学派的借贷资金理论和凯恩斯学派的流动性偏好理论。
在讨论这两个学派的理论之前需要先对新古典学派理论的基础理论古典学派的储蓄投资理论进行介绍。
1. 古典学派的储蓄投资理论古典理论是指开始于18世纪中期经历了19世纪的发展甚至还包括20世纪30年代相关内容的各经济学家综合理论。
其中古典学派利率理论是从萨伊法则和货币数量论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并且该理论认为为使社会达到充分就业状态可采取让工资和价格自由伸缩的办法,而该状态通常会导致储蓄和投资的真实数量成为关于利率的一个函数。
该理论认为社会上存在一个不被任何货币数量的变动影响且能使经济体系处于充分就业均衡状态的单一利率水平,故该理论又被认为是直接由储蓄和投资相互作用而得到的“真实的利率理论”(real interest rate theory)。
维克塞尔被认为是将储蓄与投资相联系的第一人,他将洛桑学派瓦尔拉斯的一般均衡论结合奥地利学派庞巴维克的资本理论,同时用储蓄代表借贷资本供给而用投资代表借贷资本需求而提出储蓄等于投资且货币利率等于自然利率的货币均衡方法。
该方法将货币利率和自然利率区分开来,认为货币利率即实际或市场利率,它出于资本家或银行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目的由银行部门决定,市场来实现,以货币的形式来表现的借贷资本利率。
而自然利率实际上就是资本边际生产力或预期收益率,产生于生产过程但随市场储蓄与投资即资本供求变动而变化。
货币利率和自然利率相等时资本处于供求相等的均衡状态,此时生产和价格均保持不变,同时货币中性。
该理论认为储蓄s是关于利率的增函数s(r),投资i则是关于利率的减函数i(r)。
2017金融考研货币银行学核心考点之利率
2015金融考研货币银行学核心考点之利率一、利率决定理论(一)利率决定理论综述利率决定理论中的利率是指名义的,由市场自发供求力量决定的,均衡的利率水平。
现实生活中的市场利率不止一种,也经常不等于均衡利率,但是如果考虑到供求力量和套利的作用,名义利率会逐渐向均衡利率水平趋近。
利率决定理论就是研究什么决定了一个经济体中均衡利率的大小。
除了研究均衡利率的数值之外,还有其他理论研究了利率的风险结构和期限结构,这是我们后面要分别研究的问题。
从应试角度看,我们需要掌握四种利率决定理论。
1、古典利率理论,本质上是储蓄投资决定论,从产品市场研究利率决定,流量模型。
2、流动性偏好理论,本质上是货币供求决定论,从货币市场研究利率决定,存量模型。
3、可贷资金理论,本质上是可贷资金供求决定论,同时考虑了实际因素(产品市场)和货币因素(货币市场)对利率的决定作用,但没有考虑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各自的均衡问题,和古典利率理论一样,属于流量模型。
模型,同时考虑了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是最成功4、IS LM的名义利率决定理论。
产品市场流量均衡,货币市场存量均衡,这是该模型一个弱点。
考试对这四种理论的考法可以是选择题,让你选出表述正确或者错误的一项,实质上是考这四种理论的内容。
还有一种考法如2014年真题,以论述的形式考其中某一种理论,例如流动性偏好理论。
不论如何,掌握讲义上关于这四种理论的阐述。
(二)古典利率理论1、储蓄是利率的增函数,投资是利率的减函数,当储蓄等于投资时,均衡的利率水平就被决定了。
数学形式是:(),0dS S S i di =>,(),0dI I I i di=<,当且仅当I S =时,*i 被决定。
2、对该理论的描述这个理论完全从产品市场角度来考虑利率的决定理论,而忽视了货币因素,例如货币市场上的货币供给、货币需求对利率的决定作用,因而是不全面的。
凯恩斯尤其指出,储蓄固然是利率的函数,但储蓄的来源是收入,不知道收入无法确定储蓄,而要是想知道收入大小,就必须知道投资,而投资又被利率决定,这是个循环悖论——利率决定投资决定收入决定储蓄决定利率。
第12章 利率的决定及作用 (《金融学》PPT课件)
基准利率必须是市场化的利率
基准利率的概念在实际生活也有另一种用法, 如中国人民银行将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存贷 利率称为基准利率。
第十二章利率的决定及作用 第一节 利率及其种类 实际利率与名义利率
实际利率,是指物价水平不变,从而货币 购买力不变条件下的利息率。
名义利率,是指包括补偿通货膨胀(包括 通货紧缩)风险的利率。 通俗定义:银行挂牌利率及证券票面利率。
第十二章利率的决定及作用
第一节 利率及其种类
第十二章利率的决定及作用 第一节 利率及其种类
10.00 8.00 6.00 4.00 2.00 0.00 -2.00 -4.00 -6.00
2007年1月-2010年2月我国实际利率(%)
CPI
CPI
一年期存款利率
实际利率
人民银行希望实际利率为正值 —— 行长 周小川
S——边际储蓄倾向 I——边际投资倾向
第十二章利率的决定及作用 第二节 利率的决定 3.凯恩斯理论的利率决定
和传统的利率理论相反,凯恩斯完全抛弃了实际 因素对利率水平的影响,其利率决定理论基本上 是货币理论。
凯恩斯认为,利率决定于货币供求数量,而货币 需求量又基本取决于人们的流动性偏好。如果人 们对流动性的偏好强,愿意持有的货币数量就增 加,当货币的需求大于货币的供给时,利率上升; 反之,当人们的流动性偏好转弱时,对货币的需 求下降,利率下降。因此,利率是由流动性偏好 曲线与货币供给曲线共同决定的,
两条线的交点所确定的利率r0为均衡利 率。如果有些因素引起边际储蓄倾向提 高,则SS曲线向右平移,形成S′S′曲线, 后者与II曲线的交点所确定的利率r1,即 为新的均衡利率。
显然,在投资不变的情况下,储蓄的增 加会使利率水平下降。如果有些因素引 起边际投资倾向提高,II曲线向右平移, 形成I′I′曲线,则I′I′曲线与SS曲线的交点 确定新的利率均衡点r2。显然,若储蓄 不变,投资增加,则均衡利率会上升
货币银行学
(二)西方经济学的利率决定理论1、古典利率理论19世纪80年代以前,西方古典经济学家对利率的决定问题进行了大量研究,其中利率由资本供求关系决定的思想已广为接受。
但究资本的供求和需求是由哪些因素决定的,还未取得较为一致的意见。
19世纪八九十年代,奥地利经济学家庞巴维克、英国经济学家马歇尔、瑞典经济学家威克塞尔和美国经济学家费雪等人对决定资本供给、需求的因素进行了研究,认为资本供给来源于储蓄,资本的需求来源于投资,从而建立了利率由储蓄、投资共同决定的理论。
因为该理论严格秉承古典学派重视实物因素的传统,从而被称为“古典利率理论”。
古典的利率理论认为,利率取决于边际储蓄曲线与边际投资曲线的均衡点。
投资是利率的递减函数,投资流量随利率的提高而减少;即利率提高,投资额下降;利率降低,投资额上升。
投资额利率成反相关关系。
储蓄是利率的递增函数,储蓄流量随利率的提高而增加;即利率越高,储蓄额越大;利率越低,储蓄额越少。
储蓄额与利率成正相关关系。
古典的利率理论可以用图2-5来表示。
●Ⅱ曲线是投资曲线,Ⅱ曲线向下倾斜,表示投资与利率负相关。
●SS是储蓄曲线,SS曲线向上倾斜,表示储蓄与利率正相关。
●Ⅱ曲线与SS曲线的相交点A点对应的利率r0表示均衡利率。
图2-5 古典利率理论●若边际投资倾向不变,边际储蓄倾向提高,SS曲线向右平移,与Ⅱ曲线形成新的均衡利率,r1,r1<r0,说明在投资不变的前提下,储蓄提高导致利率下降。
(A与B比较)●若边际储蓄倾向不变,边际投资倾向提高,Ⅱ曲线向右平移,与SS曲线形成新的均衡利率r2,r2>r0,说明在储蓄不变的前提下,投资的增加导致利率上升。
(A与C比较)2、流动偏好利率理论流动偏好理论是凯恩斯的利率理论。
凯恩斯认为,利率取决于货币的供求状况,而货币的供给量取决于货币当局;货币的需求量主要取决于人们对现金的流动偏好。
人们可以用其收入购买债券,从而获得利息;人们也可以持有货币,从而满足其交易的需求、谨慎的去迎合投机的需求。
第12章--利率的决定(货币银行学-广东商学院-麦元勋)总结
❖ 价格水平: 价格水平↑→名义货币需求↑→利率↑。
❖ 边际消费倾向: 边际消费倾向↑→储蓄↓→可贷资金供给↓→利率↑
❖ 投资的预期报酬率: 投资的预期报酬率↑→可贷资金需求↑→利率↑
❖ 政府预算赤字: 政府预算赤字↑→可贷资金需求↑→利率↑
❖ 财富: 若是债券财富↑→人们出售债券↑→债券供给↑→利率↑ 若是除债券之资产价值↑→债券需求↑→利率↓
❖ 当利率高于均衡利率i*(也就是债券价格低于均衡价格P*)时, 债券的需求将大于其供给,供小于求的结果必然是债券价格 的上扬,利率的下降;当利率低于均衡利率i*(也就是债券 价格高于均衡价格P*)时,债券的供给大于需求,这又会促 使债券价格下跌,利率上扬。
12.2 利率的变动
一、影响利率的因素:一般性的描述
❖ 交易越是活跃的债券,其买卖价差越小,变现成本越小, 流动性也就越大。
3、税收因素
❖ 债券持有人真正关心的是税后的实际利率。因此,如果债 券利息收入的税收待遇视债券种类不同而存在着差异,这 种差异就必然要反映到税前利率上来。
❖ 税率越高的债券,其税前利率也应该越高。
❖ 假定有债券A和债券B,它们的违约风险和流动性均相同, 但是债券A利息收入的所得税率为tA,而债券B利息收入的所 得税率则为tB。那么,债券A的税后利率就等于rA(1- tA), 债券B的税后利率就等于rB(1- tB),其中rA和rB分别为债券A 和债券B的税前利率。因此,要使这两种债券的税后利宰相 等,就必须有:
❖ 货币供给是利率的增函数,即 ❖ 货币的需求是和利率成反向关系,即
❖ 非均衡利率会自动向均衡利率趋近。
❖ 只有使得货币供给和货币需求相等的利率才是均衡 利率。这就是凯恩斯的观点,他是从货币市场的角 度来研究利率是如何决定的,而不是从产品市场的 角度来研究的。
宏观经济学之利率的决定(2024版)
当利率极低时,人们会认为这时利率 不大可能再下降,或者说有价证券市 场不大可能再上升而只会跌落,因而 人们会将所持有的有价证券全部换成 货币。人们不管有多少货币都愿意持 有手中,这种情况称为“凯恩斯陷阱” 或“流动偏好陷阱”。
四、货币需求函数
❖货币总需求函数
对货币的总需求是人们对货币的交易需求、 预防需求和投机需求的总和。其中交易需求 和预防需求决定于收入,投机需求决定于利 率,因此货币总需求函数可表示为:
说明
当人们对货币的交易需求或 投机需求增加时,货币需求曲 线会向右上方移动,如图中曲 线L移动到曲线L′。
(%) L L′ m m′
当政府增加货币供给量时, 货币供给曲线会向右方移动,
如图中m直线移动到m′直线的
位置。
当货币供给不变,货币需求
E′ r1
r0
E
r2
曲线从L移动到L′时,均衡利
率由原来的r0 上升到r2。 当货币需求不变,货币供给
L=L1+L2=L1(y)+L2(r)= ky-hr
注意:上式中的L、L1、L2都是代表对货币
的实际需求量,即具有不变购买力的实际货 币需求量,是剔除了价格因素的货币需求量。
四、货币需求函数
❖名义货币量、实际货币量和价格指数
M-名义货币量 m-实际货币量 P-价格指数 则有: m M 或 M Pm
第三节 利率的决定
学习内容
❖利率是由什么决定的 ❖影响货币需求的因素 ❖什么是流动偏好陷阱 ❖货币需求函数 ❖货币供求均衡和利率的决定
一、利率的决定因素
❖凯恩斯认为:
利率不是由储蓄与投资决定,而是由货币的 供给和货币需求共同决定。
货币的实际供给量一般由国家加以控制,是 一个外生变量,货币需求是内生变量,需要 着重进行分析。
第12章利率的决定
6% 5 4 3 2 1 0
年限 年利率
银行定期存款 06国债(8) 06国债(4) 06国债(3) 国家电网企业债 杭城建企业债
宁夏煤业债 三峡企业债
(2)不同期限的同种金融资产也有不同的利率
❖ 如图所示,不同期限的国债的利率是不同的,不同期限的银行存款的利
活期
定期 6个月
定期 3年
(3)相同期限的同种金融资产在不同时间也有不同 的利率
❖ 各种期限的银行存款利率都随时间变动而变动。
16 14 12 10 8 6 4 2 0
1990.04.15 1990.08.21 1991.04.21 1993.05.15 1993.07.11 1996.05.01 1996.08.23 1997.10.23 1998.03.25 1998.07.01 1998.12.07 1999.06.10 2002.02.21 2004.10.29 2006.08.19
❖ (2)企业的信贷资金需求,一般比消费者借 款具有更高的利率弹性。
❖ (3)政府对信贷资金的需求,受利率的影响 较小。
❖ (4)外国对信贷资金的需求,与本国和外国 的利差有较明显的关系,本国利率的上升通常 会减少外国的本国资金的需求,反之亦然。
❖ 假定货币的回报率为零,债券是货币惟一的替代资 产,它的预期回报率等于利率i。在其他条件不变 的情况下,利率上升,持有货币的机会成本上升, 货币需求减少。货币需求和利率负相关的。
❖ 在收入和价格水平等其他经济变量都 不变的情形下,货币需求曲线Md向右 下方倾斜,表明货币需求与利率负相 关。
❖ 凯恩斯假定货币供给由中央银行决定 ,货币供给曲线Ms是条不受利率影响 的垂线。
❖ 在经济扩张时期,收入增加带 动货币需求增加,从图12-8可
银行招聘考试复习要点:利率的决定
银行招聘考试复习要点:利率的决定利率理论主要研究的是利率受哪些因素决定以及怎样决定的问题。
1、古典的利率理论2、基本观点:利率是由储蓄和投资决定的。
利率决定于储蓄与投资相均衡的那一点。
该理论的代表人物主要有奥地利经济学家庞巴维克(Bohm-Bawerk)、美国经济学家欧文·费雪(IrvingFisher)和英国经济学家马歇尔(AlfredMarshall)一方面储蓄和投资作为资本的供给和需求,二者的变动和均衡过程影响和决定利率;另一方面,利率的变动可以自动调节储蓄和投资,利率降低,人们的储蓄报酬减少,投资的成本降低,就会导致储蓄减少,投资增加;相反,利率提高则会刺激人们增加储蓄,减少投资。
2、新古典的利率理论(可贷资金供求决定论)可贷资金的需求包括两个部分:--投资需求--货币储藏的需求(当年货币储藏的增加额)DL=I+腍可贷资金的供给由两部分组成:--储蓄--货币当局新增发的货币数量SL=S+腗可贷资金学说认为,腍与I一样,也是利率的递减函数;腗却不同于S,腗是货币当局调节货币流通的工具,是关于利率的外生变量,与利率无关所谓外生变量又称为政策性变量,是指在经济机制中易受外部因素影响,由非经济因素所决定的变量,中央银行能够按照自身的意图运用货币政策手段对之进行控。
所谓内生变量,又叫非政策性变量,是指在经济机制内部由纯粹的经济因素所决定的变量,不为政策所左右。
可贷资金学说认为储蓄和投资决定自然利率即:r0决定于I=S市场利率由可贷资金的供求来决定即:r1决定于DL=SLI+腍=S+腗均衡利率由I=S,腍=腗同时成立来决定,这时,自然利率与市场利率相等。
若自然利率低于市场利率,说明发生了超额储蓄,投资小于储蓄。
投资减少导致产量和收入减少,结果储蓄减少,使自然利率上升,最终与市场利率相一致。
若自然利率高于市场利率,表明发生超额投资。
在非充分就业的情况下,这会使产量和收入增加,结果储蓄增加,使自然利率下降,最终与市场利率相一致。
11.利率的决定
货币供应量增长的影响(教材303): 1. 流动性效应(短期) 2. 收入效应(长期):货币供给增加能提高 国民收入,从而增加对货币的需求。 3. 价格水平效应(长期):货币供给增加使 价格水平上升,从而增加对货币的需求。 4. 通货膨胀预期效应:利率因货币供给增加 带来的通胀预期的上升而上升。 后三种效应会导致利率水平的上升。
11.3.1 预期假说
预期假说:长期债券的利率等于长期债券到期之 前人们对短期利率预期的平均值。 关键假设:债券购买者对某种期限的债券并无特 殊的偏好,他是否持有该债券,完全取决于该债 券相对于其它债券的相对回报率,因此,当某种 债券的预期回报率低于期限不同的另一债券的回 报率时,人们将不再持有这种债券,会立即购买 回报率较高的债券,因此,这些债券就是可以完 全替代的。
11.3.2 分割市场理论
分割市场理论:不同期限的债券市场是完全独立 和分割的,因此,每种债券的利率只受自身供求 状况的影响,其他期限债券回报率的变化不会影 响对该种债券的需求。 不同期限的债券之间之所以不会相互替代,原因 在于,投资者对一种期限的债券具有强烈的偏好, 而对其他期限的债券根本不喜欢,所以,投资者 一般只会关心他所喜欢的期限债券的预期回报率。
11.1.4 可贷资金分析
可贷资金分析将实质因素和货币因素综合 起来分析利率的决定。 可贷资金供给来源: 当前储蓄; 开放经济中国外资本的流入; 银行体系创造的新增货币; 固定资本折旧或出售所得; 窖藏现金的启用。
当前投资; 固定资本的重置及折旧的补偿; 新增的货币需求。
利率由可贷资金的总需求与总供给共同决 定。
11.1.1马克思的利率决定理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rA rB (1 tB ) /(1 t A )
二、利率的期限结构
不同期限的同种债券的利率之间的关系,叫利率的 期限结构。 收益曲线:又称收益率曲线,描述的是不同期限的 同种债券之间利率的关系,或者说是债券的期限与 利率之间的关系。
可能存在的关系: 1)各种期限的同种债券,它们的利率相同。即利率 与期限无关,叫水平收益曲线。 2)债券的期限越长,债券的利率越高,称为向上倾 斜的收益曲线。(这种情况在现实中最常见) 3)债券的期限越长,债券的利率越低,称为向下倾 斜的收益曲线。
二、流动性偏好利率理论
凯恩斯认为,利息不是等待或延期消费的报酬,而是丧失 周转灵活性,或称流动性的报酬。 根据储蓄和投资曲线并不能得出均衡的利率水平,因为它们 部是和实际收入相关的,因而不可能独立地变动。 利率便是人们对流动性偏好——即不愿将货币贷放出去的程 度的度量。 利率是使公众愿意以货币的形式持有的财富量(即货币需求) 恰等于现有货币存量(即货币供给)的价格。当利率过低时, 人们愿意持有的货币量将超过现有的货币供给量;反之,利 率若高于均衡水平,则有一部分货币会成为多余,没有人会 愿意持有它。所以,利率纯粹是一种货币现象,: 若是债券财富↑→人们出售债券↑→债券供给↑→利率↑ 若是除债券之资产价值↑→债券需求↑→利率↓ 债券的风险: 债券的风险↑→对风险规避者的吸引力↓→债券需求↓→ 利率↑ 预期利率(利率的自我实现) : 预期利率↑→债券需求↓→利率↑ 预期利率↑→债券供给↑→利率↑ 预期通货膨胀率: 预期通货膨胀率↑→预期借款成本↓→债券供给↑→利率↑ 预期通货膨胀率↑→实物资产的预期报酬率↑→债券需求 ↓→利率↑
第12章 利率的决定
12.1 利率决定理论
一、古典利率理论 在凯恩斯理论出现之前流行的利率决定理论被称为古典利率 理论,其主要的倡导者有庞巴维克、马歇尔和费雪。 古典利率理论的基本特点是: 从实物因素来讨论利率的决定, 并且认为通过利率的变动,能够使储蓄和投资自动地达到一 致,从而使经济始终维持在充分就业水平。 利息是对人们“等待”或者“延期消费”行为进行的补偿, 利率越高,意味着这种补偿越大,人们也就越愿意延迟其消 费,即增加储蓄。因此储蓄是利率的增函数,即
货币供给的这几种效应发生的时间的不同的 流动性性效应的作用是很快的 收入效应和价格效应往往有一定的滞后性 预期通货膨胀效应的快慢则取决于人们的预期 在适应性预期的条件下,货币供给的增加将先通过 流动性效应使利率下降,然后再通过收入效应、价 格水平效应、及预期通货膨胀效应使利率缓慢上升, 并有可能使利率高于原先的水平。 但是,随着人们金融经验纳增长,货币供给增加使 利率下降的时间可能越来越短,甚至可能根本不导 致利率的下降,而直接导致利率的上升。 从经验事实看,货币供给增加倾向于使名义利率上 升而实际利率下降。
2、分割市场理论 分割市场理论假定,各种期限的债券之间毫无替代 性,它们的市场是相互分割、彼此独立的,因而每 种债券的利率仅仅取决于该种债券的供给相需求。 市场分割理论对收益曲线通常向上倾斜,即长期利 率高于短期利率的经验事实提供了一种直截了当的 解释,那就是人们一般更愿意持有短期债券,而不 愿持有长期债券,因而短期利率相对较低。但是由 于这种理论将不同期限的债券市场看成是分割的, 所以它无法解释为什么不同期限的债券利率往往是 同向波动。
2、流动性 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流动性越高的债券利率将越 低。 一种资产的流动性可以用它的变现成本宋加以衡量。债 券的变现成本主要包括两个方而:一是交易佣金,一是 债券的买卖差价(spread)。 在任一交易时点上,债券市场上都有两个价格,一个是 债券出售者报出的债券卖出价(ask price),一个是债 券购买者报出的买入价(bid price)(债券自营商则同时 报出其卖出价和买入价),并且前音总是高于后者。投 资者买入债券时,支付的是卖出价,但是当他将手中的 债券变观时,得到的却是买入价。 交易越是活跃的债券,其买卖价差越小,变现成本越小, 流动性也就越大。
“费雪效应”——利率随预期通货膨胀率的上升而 上升的现象。
i rP
e
i代表名义利率,r代表实际利率,也就是在没有通 货膨胀预期的情况下借贷双方愿意接受的利率,P e 则代表预期通货膨胀率。
二、货币供给与利率
货币供给的流动性效应 货币供给↑→利率↓ 货币供给的收入效应(达到充分就业之前) 货币供给↑→总需求↑→实际国民收入↑→货币交易 需求↑→利率↑ 货币供给的价格效应(接近充分就业) 货币供给↑→价格水平↑→名义货币需求↑→利率↑ 货币供给的预期通货膨胀效应 货币供给↑→价格水平↑→预期通货膨胀↑→利率↑
货币供给是利率的增函数,即
货币的需求是和利率成反向关系,即
非均衡利率会自动向均衡利率趋近。 只有使得货币供给和货币需求相等的利率才是均衡 利率。这就是凯恩斯的观点,他是从货币市场的角 度来研究利率是如何决定的,而不是从产品市场的 角度来研究的。 货币供给的增加(MS曲线的右移)将导致利率的下降, 并进而影响到投资及实际收入。事实上,在凯思斯 主义的理论体系中.利率始终是联接货币市场和产 品市场的最重要的纽带。
三、新古典学派的可贷资金利率论
利率是由可用于贷放的资金的供给与需求决定 可贷资金的需求包括:(1)投资I(i),与利率负相关; (2)货币的窖藏H(i),即把一部分储蓄以货币形式放 在手上,与利率负相关。 可贷资金的供给包括: (1)储蓄S(i),与利率正相 关;(2)货币供给增加额ΔMS(i),与利率 正相关; (3)货币的反窖藏DH(i),即把上一期窖藏的货币用于 贷放或购买债券,与利率正相关。
四、可贷资金理论的另一种表述方式
假定可贷资金供求双方之间的借贷都采取发
行债券的形式来进行,那么一定时期内可贷 资金的需求就等于该时期内新增的债券供给 BS,可贷资金的供给就等于该时期内新增的 债券需求Bd。
当利率高于均衡利率i*(也就是债券价格低于均衡价格P*)时, 债券的需求将大于其供给,供小于求的结果必然是债券价格 的上扬,利率的下降;当利率低于均衡利率i*(也就是债券 价格高于均衡价格P*)时,债券的供给大于需求,这又会促 使债券价格下跌,利率上扬。
可贷资金利率理论实际上是试图在古典利率理论的框架内, 将货币供求的变动额等货币因素对利率的影响考虑进来,以 弥补古典利率理论只关注储蓄、投资等实物因素的不足。所 以它被称为新古典利率理论。
可货资金利率理论采取的是流量分析的方法。 可贷资金利率理论可以说是对古典利率理论和流动 性偏好利率理论的一种综合,即考虑了实物因素 (如投资和储蓄)对利率的影响,也考虑了货币因 素(如货币供求的变动)对利率的影响。 如果假定产品市场(即实物市场)始终是均衡的(投资 等于储蓄),那么对可贷资金供求的分析就等同于对 货币供求的分析;相反,如果假定货币市场始终是 均衡的(货币供给等于货币需求),那么可贷资金利 率理论就等价于古典利率理论。
3、优先聚集地理论 优先聚集地理论可以被看成是上面两种期限结构理 论的综合。 它考虑到了投资者对不同债券期限的偏好.也就是 说,投资者有一个优先的聚集地,但是它认为这种 偏好并不是绝对的。当不同期限的债券之间预期收 益率达到一定临界值后,投资者就可能放弃他所偏 好的那种债券,转而投资于顶期收益宰较高的债券。 由于投资者偏好的存在,不同期限的债券不可能是 完全相互替代的,因而各种债券的预期收益率不会 完全相等;但是当这种不等达到一定程度时,替代 就会发生。这一假定显然较预期理论的完全替代性 和分割市场理论的完全分割假定部更为现实。
投资量的大小则取决于投资预期报酬率和利率的比 较,只有预期报酬宰大于利率的投资才是有利可图 的。显然,当利率降低时,预期报酬率大于利率的 投资机会将增多,从而投资需求将增大,所以投资 是利率的减函数,即
储蓄就代表资本的供给,投资使代表对资本的需求。利率则 是资本的租用价格。正如商品的供求决定均衡价格一样,资 本的供求决定了均衡利率。当投资大于储蓄时,利率就会上 升,从而使储蓄增加,投资下降,两者最终趋于一致;反之 亦然。因此经济不会出现长期的供求失衡,它将自动趋于充 分就业水平。
在关于利率的期限结构方面,有两个现象特别值得注意:(1) 各种期限债券的利率往往是同向波动的;(2)长期债券的利率往往 高了短期债券。对于这两个现象,有三种较为流行的解释。 1、预期理论 预期理论假定整个债券市场是统一的,不同期限的债券之间具有 完全的替代性,也就是说.债券的购买者在不同期限的债券之间 没有任何特殊的嫡好。在此基础上,预期理论断言,利率的期限 结构是由人们对未来短期利率的预期决定的。 当人们预期未来的短期利率将上升时,长期利率就高于短期利率, 即收益曲线向上倾斜;反之,若人们预期未来的短期利率将下降, 则长期利率低于短期利率,即收益曲线向下倾斜;只有当人们预 期未来的短期利率将保持不变时,收益曲线才是水平的。 预期理论将不同期限的债券视为一个密切联系的统一体,从而为 债券市场上不同期限债券利率的同向波动提供了解释,但也面 对—个重要的经验事实的挑战,那就是市场上长期债券的利率一 般要高于短期债券。
3、税收因素 债券持有人真正关心的是税后的实际利率。因此,如果债 券利息收入的税收待遇视债券种类不同而存在着差异,这 种差异就必然要反映到税前利率上来。 税率越高的债券,其税前利率也应该越高。 假定有债券A和债券B,它们的违约风险和流动性均相同, 但是债券A利息收入的所得税率为tA,而债券B利息收入的所 得税率则为tB。那么,债券A的税后利率就等于rA(1- tA), 债券B的税后利率就等于rB(1- tB),其中rA和rB分别为债券A 和债券B的税前利率。因此,要使这两种债券的税后利宰相 等,就必须有:
12.2 利率的变动
一、影响利率的因素:一般性的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