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讲 食叶害虫防治三PPT课件

合集下载

第十七讲 食叶害虫防治三PPT课件

第十七讲 食叶害虫防治三PPT课件
3
1. 黄褐天幕毛虫
(1)分布与危害 又名天 幕毛虫、顶针虫。我国东 北、华北、西北等地均有 分布。危害杨、梅、桃、 李、杨、柳、榆、栎、苹、 梨、樱桃等多种阔叶树木。 该虫食性杂,以幼虫食叶, 严重时能将大面积阔叶林 全部吃光。
4
5
(2)生活习性
1年1代,以卵在小枝条上越冬。翌春孵化,初孵 幼虫吐丝作巢,群居生活。稍大以后,于枝杈间结 成大的丝网群居。白天潜伏,晚上外出取食。老龄 幼虫分散取食。6月末7月初幼虫老熟并在叶间做茧 化蛹。7月中、下旬羽化成虫。卵产于细枝上,呈 “顶针状”。成虫有趋光性。
8
栎黄枯叶蛾
9
竹黄枯叶蛾
10
3、松毛虫
主要取食松树类针叶,繁殖能力大,可爆 发成灾,突发性强,成灾迅速,短期内可 就大片松林吃光,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松毛虫在我国种类很多,松毛虫属有27个 种,为害严重的松毛虫有6种:马尾松毛虫, 落叶松毛虫、油松毛虫、赤松毛虫、云南 松毛虫和思茅松毛虫。
41
1.蔷薇三节叶蜂
(1)分布与危害 又名月 季叶蜂、田舍三节叶蜂。 分布于华北、华东、华 南等地。危害蔷薇、月 季、十姐妹、黄刺玫、 玫瑰等花卉,以幼虫食 叶,严重时可把叶片食
光。
42
(2)识别特征
在危害期主要通过检查寄主叶片被咬成缺刻或黄绿色的、群居危害的 幼虫来识别。成虫体长7.5~8.6mm。前翅黑色,半透明。头、胸、足 为黑色,腹部橙黄色。老熟幼虫体长23mm,头淡黄色,胴部黄绿色, 各节有3条横向黑点线,腹足6对。
27
危害:以幼虫取食叶片,大发生时能将整株叶 片吃光只余叶脉。还会引起软腐病的侵入和发 生。苗期为害严重时,则整株死亡,影响包心。 幼虫还可蛀入叶球里为害,不但暴食球心,而 且由于腐烂和粪便的污染,严重影响包心菜的 质量和产量。

《害虫综合治理》课件

《害虫综合治理》课件

类的健康和生活造成负
面影响。
常见的害虫防治方法
1
生物防治
利用天敌、寄生虫和病毒来控制害虫数量。
2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化学防治
使用杀虫剂等化学物质来消灭害虫。
3
物理防治
利用屏障和陷阱来限制害虫的进入和活动。
生态友好的害虫综合治理技术
有机农业
天敌利用
采用无化学农药和肥料的农业 方法,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利用天敌对害虫进行控制,保 持生态平衡。
《害虫综合治理》PPT课 件
《害虫综合治理》PPT课件将向你展示如何有效地控制和管理害虫。我们将探 讨种类和危害,共享常见的防治方法,并介绍生态友好的技术。
害虫的种类及危害
1 蚊虫类
2 害虫及害虫病
3 害虫对人类健康的
威胁
传播疾病,如疟疾和登
对农作物和植物造成破
革热。
坏,损害农业生产。
引发过敏和骚扰,对人
温室综合病虫害管理
结合生物、化学和物理方法, 最大限度地减少化学农药的使 用。
害虫综合治理的重要性
生态平衡
保护生态环境,维持生物多样性。
人类健康
减少疾病传播,保障公共卫生。
农作物保护
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质量,确保食品安全。
可持续发展
促进可持续农业和生态系统的健康。
害虫综合治理案例研究
案例1 案例2 案例3
使用生物防治方法控制农田害虫,实现农作物 高产高质。
通过改进农业管理措施,减少对化学农药的依 赖,保护生态环境。
采用综合病虫害管理技术,减少农作物病虫害 的发生,提高农业可持续性。
总结及展望
害虫综合治理是保护农业生产、人类健康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通过应 用生态友好的方法,我们可以实现更有效的害虫控制和管理。

《食叶害虫防治》课件

《食叶害虫防治》课件
避免长期使用同一种农药 ,应该轮换使用不同类型 的农药,以降低害虫的抗 药性。
03
食叶害虫防治案例分析
农业防治案例分析
农业防治
通过合理的农业管理措施,如轮作、深耕、施肥等,改善农田环境,降低食叶 害虫的种群数量。
农业防治案例
某地区采用轮作制度,减少食叶害虫的寄主植物,有效控制了害虫的繁殖。
生物防治案例分析
THANKS
感谢观看
食物选择
不同种类的食叶害虫对食 物的选择有偏好,如某些 种类只取散能力,可随气流、风 等传播到远方繁殖为害。
02
食叶害虫防治方法
农业防治
农业防治措施
通过合理的轮作、深耕、施肥等 农业管理措施,改善土壤条件, 增强植物的抗虫性,减少食叶害
生物防治
利用天敌、病原微生物等生物资源,对食叶害虫进行控制。
生物防治案例
引入食叶害虫的天敌昆虫,在实验条件下显著降低了食叶害 虫的数量。
化学防治案例分析
化学防治
使用化学农药对食叶害虫进行防治。
化学防治案例
在某茶园中,使用特定的杀虫剂对食叶害虫进行了有效防治,保护了茶叶的产量 和品质。
04
食叶害虫防治的未来展望
环境和生态的负面影响。
对食叶害虫防治工作的展望
1 2
建立完善的防治体系
加强科研、教学、推广等部门的合作,建立完善 的食叶害虫防治体系,提高防治效果和水平。
提高防治意识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农民对食叶害虫防治的认识 和意识,促进防治工作的有效开展。
3
推进防治技术创新
加强科研投入,推进食叶害虫防治技术创新,提 高防治效率和效果,为农业生产提供更好的保障 。
《食叶害虫防治 》PPT课件

食叶害虫防治PPT课件

食叶害虫防治PPT课件
14
(2)识别特征 成虫体翅黑色,翅半透明,无光泽。 雌蛾触角锯齿状,雄蛾触角羽毛状。初龄幼虫淡紫 色,老龄幼虫淡黄色,纺锤形。各节背面有黑斑一 对,每一体节有6个星状毛丛,故名星毛虫。
15
(3)生活习性 1年发生1代,个别地区1年2代,以 2~3龄幼虫在树干裂缝及粗老翘皮下、土块缝隙中 等处结茧越冬。翌年4月上旬梨树发芽时,幼虫出 蛰,咬食花蕾、嫩叶,展叶后将叶缀合成饺子状, 在其内啃食叶肉,幼虫有转叶危害习性。幼虫6月 上中旬老熟后在叶片内化蛹,6月下旬羽化成虫, 产卵于叶背。幼虫于7月下旬开始越冬。
幼虫孵化后可在囊内取食卵壳,约3-5d即蜂拥爬出, 在枝叶上爬行或吐丝下垂,随风扩散,降落在适宜的 寄主上后,以丝缀取叶子碎片或少量枝梗营囊护身。 幼虫共5龄,藏匿于囊内,取食迁移时均负囊活动。幼 虫喜光,故多聚于树枝梢头危害。
受环境影响大,冬季气温低,夏季多雨年份,不利于 幼虫越冬和孵化,发生量明显减少;干旱年份常爆发 成灾。
16
2.朱红毛斑蛾
(1)分布与危害 又名火红斑蛾、榕树斑蛾。分布于广东、云 南等省。危害榕树、高山榕、印度橡胶榕等各种榕属庭园树 木,危害相当严重。
(2)识别特征 成虫触角双栉齿状,黑色,端部灰白色。体及 翅红色,前翅和后翅的臀区有1个大的深蓝色斑。胸部背面 及腹部两侧红色的体毛较长。胸、腹部的腹面体毛为黑色。 卵扁椭圆形,呈鱼鳞状排列。初孵幼虫呈米黄色,老熟幼虫 体长17~19mm,每体节有4个白色毛突,每个毛突着生一根 棕色毛。蛹纺锤形,翅芽达第五腹节,腹末缺臀棘 。
32
(2)形态特征
与大袋蛾相似,比大袋蛾小。
茶袋蛾的识别特征为:护囊纺 锤形、丝质、枯褐色;幼时囊 外贴有叶屑、枝皮碎叶,稍大 则有许多断截小枝梗纵列于囊 外,排列非常整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
2、螟蛾类的防治措施
消灭越冬虫源,如秋季清理枯枝落叶及杂草,并集中烧毁。 在幼虫危害期,可人工摘虫苞。 发生面积大时,可于初龄幼虫期喷50%辛硫磷乳油1 000倍
液、敌敌畏1份+灭幼脲Ⅲ号1份稀释1000倍液、10%氯氰菊 酯乳油2 000~3 000倍液。 开展生物防治。卵期释放赤眼蜂,幼虫期施用白僵菌等。
等。
16
1. 黄杨绢野螟
(1)分布危害 又名黄杨黑缘螟蛾,属鳞翅目螟蛾 科。分布于陕西、河北、江苏、浙江、山东、上 海、湖北、湖南、广东、福建、江西、四川、贵 州、西藏等地。危害黄杨、雀舌黄杨、庐山黄杨、 朝鲜黄杨等。幼虫常以丝连接周围叶片作为临时 性巢穴,在其中取食,发生严重时,将叶片吃光, 造成整株枯死。
第十七讲 食叶害虫防治三
1
整体概述
概述一
点击此处输入
相关文本内容
概述二
点击此处输入
相关文本内容
概述三
点击此处输入
相关文本内容
2
十、枯叶蛾类
枯叶蛾属于鳞翅目, 枯叶蛾科,全世界已 知1300种以上。其成 虫体多粗壮,鳞片厚, 后翅肩角发达,静止 时呈枯叶状;幼虫食 叶,不少种类已在森 林中猖獗成灾,如松 毛虫类,是园林风景 林中的重要害虫。
11
(1)分布与危害
分布于广西、广东、 云南、贵州、福建、湖南、 湖北、四川、陕西、江西、 浙江、安徽、台湾等省。 幼虫主要危害马尾松,也 危害黑松、湿地松、火炬 松、加勒比松等,是我国 危害松林最严重的历史性 大害虫。大发生时,能在 短时间内将大面积松针吃 光,受害松林成片枯死, 如同火烧。
12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2)形态特征:
成虫 体色变化大,有灰白、灰褐、茶褐等色,花纹一般色浅。雄蛾 色深。雌蛾触角栉齿状,雄蛾羽状。前翅较宽。
幼虫 老熟幼虫体长47~61cm,头部黄褐色,中、后胸背面有明显的黄 黑色毒毛带。
13
(3)生活史及习性
发生代数因地而异,长江流域1年2~3代,福 建、台湾及珠江流域等省则1年3~4代。马尾松毛 虫以3~4龄幼虫在针叶丛中,树皮缝或地被物下越 冬。雄蛾羽化一般较雌蛾早。卵常成串球状或堆 状。成虫有趋光性。初孵幼虫有群集习性和吐丝 下垂借风传播习性。3龄后开始分散危害,可啃食 整条针叶。幼虫一般6龄,以5~6龄食量最大。
茧:老熟幼虫在茧中化蛹,茧由 丝缀合树叶构成,茧卵圆形,长 40mm。
18
(3)生活习性
1年发生3代,幼虫在寄主两张叶片构成的巢内越冬。 越冬代幼虫3月下旬开始活动取食。越冬代及第1、2代蛹 期分别为12~18天、6天和7~11天。幼虫一般6龄,少数5龄, 越冬代幼虫则为9~10龄。成虫羽化后,夜间交配,次日产 卵;卵多产于叶背,每雌产卵153~222粒。幼虫孵化后经 5~12小时后开始取食,一生取食80~100片叶,取食期间常 用丝连接周围叶片作临时性巢穴。越冬幼虫作巢后,即在 其中蜕皮化蛹。
20
十二、 灯蛾类
属鳞翅目,灯蛾科。成虫趋光性强, 幼虫体具密而长的次生刚毛,多为杂 食性,危害各种园林植物。全世界估 计3000余种,我国记载近150种。发生 较重的有星白雪灯蛾、人纹污灯蛾和 美国白蛾。
8
栎黄枯叶蛾
9
竹黄枯叶蛾
10
3、松毛虫
主要取食松树类针叶,繁殖能力大,可爆 发成灾,突发性强,成灾迅速,短期内可 就大片松林吃光,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松毛虫在我国种类很多,松毛虫属有27个 种,为害严重的松毛虫有6种:马尾松毛虫, 落叶松毛虫、油松毛虫、赤松毛虫、云南 松毛虫和思茅松毛虫。
17
(2)识别特征
成虫:全体被白色鳞毛,体长 20~30mm,翅展40~50mm。前胸, 前翅基部、前缘、外缘及后翅外缘, 腹部末端被黑褐色鳞毛,故称此虫 为黑缘螟蛾。触角丝状,褐色,有 百余节,其长可达腹部末端。翅面 半透明,有紫红色闪光。中室内有2 个白点,1个细小,1个呈新月形。
幼虫:圆筒形,老熟时全长 42mm,头部黑褐色,胸、腹部浓绿 色,表面有具光泽的毛瘤及稀疏毛 刺。
6
2、杨枯叶蛾
(1) 分布与危害:又名贴皮毛虫。东北、 华北、华中等地各城市的公园、绿地、 苗圃及行道树上均有发生,主要危害杨、 柳及樱花、桃花、梅花、李、杏等多种 花木。
(2)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24-30mm,翅展雌 蛾56-76mm,雄蛾40-59mm, 体黄褐色。翅面上散生不规 则的灰褐色斑点。
14
4、枯叶蛾类防治方法
做好虫情检测 物理防治:灯光诱杀。人工捕虫(摘卵、捕虫、采虫茧)。
人工树干刮粗皮绑塑料薄膜,阻止幼虫越冬后上树。 园林技术防治:造混交林,合理配置植物;封山育林 生物防治:天敌的保护利用如寄生蜂、寄生蝇、鸟类等。
Bt,白僵菌、 化学防治:灭幼脲、溴氰菊酯、杀灭菊酯、马拉松、敌百
3
1. 黄褐天幕毛虫
(1)分布与危害 又名天 幕毛虫、顶针虫。我国东 北、华北、西北等地均有 分布。危害杨、梅、桃、 李、杨、柳、榆、栎、苹、 梨、樱桃等多种阔叶树木。 该虫食性杂,以幼虫食叶, 严重时能将大面积阔叶林 全部吃光。
4
5
(2)生活习性
1年1代,以卵在小枝条上越冬。翌春孵化,初孵 幼虫吐丝作巢,群居生活。稍大以后,于枝杈间结 成大的丝网群居。白天潜伏,晚上外出取食。老龄 幼虫分散取食。6月末7月初幼虫老熟并在叶间做茧 化蛹。7月中、下旬羽化成虫。卵产于细枝上,呈 “顶针状”。成虫有趋光性。
虫、DDV、辛硫磷、久效磷、硫丹、巴丹。
15
十一、螟蛾类
螟蛾类属鳞翅目螟蛾科。在园林植物
较常见的有竹织叶野螟Algedonia coclesalis Walker、棉卷叶野螟Sylepta derogata Fabricius、樟瘤螟Orthaga achatina Butler、 黄杨绢野螟Diaphania perspectalis (Walker)
幼虫:老熟幼虫体长80-85mm, 灰绿色,全身周围具有细长 的灰色毛,胸部第2、3节背面 各具1黑色肉瘤,其上密布长 毛,腹部扁平,第8节背面具 有1个瘤状突起。
7
(3) 生活习性
1年发生1代,以小龄幼虫紧贴树皮凹陷处或在枯 叶中越冬。
翌年4月中旬幼虫活动,白天多栖伏在枝干上与树 皮紧贴一起,其颜色与树皮相似,夜间取食危害, 蚕食叶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