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二轮专题情感
2024届高考专题复习:古代诗歌鉴赏专题(2)形象情感题
(3)请指出词人借梅花寄托了怎样的理想人格。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形象与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这首词首先 描写梅花在群芳中保持“真香纯白”,只有姑射山头的仙人能与之为伍,并说 梅花高洁,品质与生俱来,与风霜冰雪无关,写出了梅花的天性高洁;再写梅 花“真心自保,邈与尘缘隔”,为了保持自己的高洁本心,宁可远远离开尘世, 与那污浊的尘世保持距离,写出梅花的保持本心、不同流俗。然后用“俗李粗 桃”衬托梅花的高洁,那些俗艳的花朵争奇斗艳、招蜂引蝶,而梅花却在明月 的陪伴下、在清澈的溪水中映照芳姿,写出了梅花的保持本心、特立独行、不 同流俗。梅花的品格就是诗人的理想品格。
切分层次 是因为读自己仰慕的“楚客”屈原的《橘颂》引起了雅兴,而不是像三国时丹阳太守李衡那
样,想通过种橘来发家致富,给子孙留点财产。第三层,诗人从幼小的柑树,远想到它的开
花结实。第四层,尾联诗人仍以平缓的语调作达观语:“若教坐待成林日,滋味还堪养老
夫。”意思是说:如果让我等到柑树成林的时候,它的果实滋味还能够供养我这个老人的
诗歌的形象分为人物形象、景物形象、事物形象三类。 高考对形象的考查重点为分析形象的特点、品味形象的深刻内涵、体会作 者在具体形象中寄托的思想情感,以此为基础,进而概括形象的象征意义或社 会意义。
解题策略
借助诗题、正文、注释等信息,大致了解他是何人、有何事,为“解人”做铺垫。尤其 1.看标题注释 是诗歌标题,往往有极强的暗示性,对于形象、情感都有提示。如诗题中常见的“怀
即事 感怀诗
①忧国忧民②反映离乱③渴望建功立业④仕途失意⑤讴歌山河(注:即事感怀,指的是诗人就 某件事抒发自己的感慨,还有一类诗叫“即景感怀”,指诗人因所见景物而引起的某种感触的 一类诗歌。不论是即事感怀还是即景感怀,都没有严格的题材界定,许多其他题材的作品,如 赠友送别诗、羁旅思乡诗、边塞征战诗、山水田园诗等,都可能是即事感怀或即景感怀,一般 把那些无法归入以上类别的由眼前之事或眼前之景而触发感慨的作品归入即事感怀或即景感怀 之作。)
2023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教案:诗歌鉴赏知识点及答题方法
高中语文备考-诗歌鉴赏知识点及答题方法一、诗歌体裁及情感1、山水田园诗内容情感溪水、山石、松林、野老、柴门、桑麻、南亩、五柳、明月、渔歌①寄情山水,赞美山河,热爱自然。
②表达对自由的向往及厌倦官场的超脱之情。
③憎恶黑暗,寄托恬淡静雅的隐逸之乐。
④以恬淡之心抒写山水清幽,表达闲适淡泊、悠然自得之情。
⑤对现实不满和怀才不遇的苦闷。
2、边塞军旅诗内容情感高适、岑参、李颀、王昌龄、王之涣、①保家卫国、建立功名的壮志豪情。
②奋勇杀敌、英勇无畏的英雄气概。
③雄奇瑰丽、奇异独特的边塞风光。
④征人思乡、闺妇盼归的两地情愁。
⑤凄苦哀怨的怨战情绪,凄厉沉痛的反战思考。
⑥对和平安宁的边疆生活、和睦友好的民族往来的喜悦。
3、怀古咏史诗内容情感①寄寓作者的理想抱负,或实现个人理想,或报效国家。
②寄寓高尚的节操,或表达怀才不遇与命途多舛的伤感,或抒发年华易逝与理想破灭的哀愁。
③托物讽世,或忧国忧民,或感时伤世,或愤世嫉俗,或针砭时弊,或冷嘲热讽。
5、羁旅思乡诗内容情感①天涯漂泊羁旅愁。
叙写客居他乡的艰难,抒发漂泊无定的孤苦。
②望尽天涯怀人愁。
感念亲情之深,表达对亲人的思念。
③羁旅他乡的幽怨之情。
或表达人生感叹,流露年华易逝的苦闷;或抒发独居他乡,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孤独寂寞、幽怨愤慨之情。
6、送别怀人诗内容情感标题中有送别赠酬等“柳”“酒”“月”“水”四大意象,“长亭”“短亭”“阳关”“舟”“灞桥”等意象①依依惜别的不舍与伤感。
②离别后的思念与牵挂。
③对友人的安慰与勉励。
④借送别友人表明自己的心态。
⑤抒发对人生的感慨。
要注意,每首诗表达的情感往往不是单一的,而是多种情感交杂在一起的集合体,它丰富复杂却不杂乱无章7、爱情闺怨诗内容情感①表现夫妻之间相濡以沫的深厚感情。
②孤苦幽寂的命运之悲,此类情感主要体现在宫怨诗中。
③思妇空闺、思念亲人、盼夫早归、渴望团聚的哀伤之情。
④情梦难圆的遗憾与怅惘之情。
⑤阴阳两隔的悼亡之痛。
8、即事(景)抒怀诗①寄情山水,表达对和平宁静生活的热爱。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情感题答题技巧
[点迷津·创高分] 情感准确判断3技巧 1.整体感知、把握 情感分析题有的立足于全诗(词),有的立足于某一句或某 一联(片)等,无论哪种情况,都要着眼于整体理解,全面把 握,绝不可孤立地看某一句或某一联(片),“只见树木,不见 森林”。 2.打破思维定势 考生在回答情感题时往往自觉不自觉地受思维定势的影 响,如见“独”就答孤独寂寞;见“景”就答热爱自然;见 “贬官”就答郁闷不得志、怀才不遇、壮志未酬等等。这样 的套板反应、思维定势要不得,必须结合具体的诗句,深入 作品内部和诗人内心,个性化答题。
2021/3/11
[参考答案] 诗人看似旷达、恬淡,实则无奈、落寞、 惆怅。首联即说“了不为秋悲”,抒发了诗人对现状不可改 变的无奈之叹;中间两联寒山、落叶、霜风、残菊等意象的 悲苦色调,透露出内心深处的忧伤与落寞;尾联烛光下饮酒 的情景,流露出终老山林的惆怅。(心境2分,分析4分)
2021/3/11
2021/3/11
一、情感题因判断不准而失分 [典例1] 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回答问题。
秋暮吟望 赵执信
小阁高栖老一枝[注],闲吟了不为秋悲。 寒山常带斜阳色,新月偏明落叶时。 烟水极天鸿有影,霜风卷地菊无姿。 二更短烛三升酒,北斗低横未拟窥。 [注] “一枝”语出《庄子·逍遥游》“鹪鹩巢于深林,不过 一枝”。“老一枝”意为终老山林。
2021/3/11
2.多方联系 情感题所给的语言材料,从本身看自然有情感内涵,若与 诗人生平、写作背景等联系起来,往往会有另一层情感内涵; 若与全篇联系起来,还会有一层情感内涵。答题时,多方开 掘,内外勾连,才能全面分析,答全情感。 3.注意双向 古代诗歌中有不少词语、句子,其蕴含的情感具有双向 性,答题时不能只答出“一向”。就整篇而言,咏物诗、怀古 诗的情感双向较明显;“风雨”“春天”等词语往往具有双关 义(象征义),托物言志的句子(联、片)、用典抒情的句子(联、 片)往往具有双向性:前者一物一志,后者分典中情与典外情。
诗歌鉴赏题专练之思想情感-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诗歌鉴赏题专练之思想情感古代诗歌中的艺术形象都渗透着作者对社会生活的认识和评价,体现着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观点态度。
在高考中,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主要考查角度是分析诗歌的内容,把握作者寄寓的感情,并且有时会和表达技巧、形象鉴赏结合在一起。
一、分析古代诗歌的思想感情答题步骤(1)准确判断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如忧国忧民之感慨、国破家亡之痛楚、游子迁客之凄凉、征夫思妇之幽怨、怀才不遇之失落等。
(2)结合诗歌具体内容进行阐释分析二、专题练习:(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满江红·题冷泉亭①辛弃疾直节堂堂,看夹道、冠缨拱立。
渐翠谷、群仙东下,珮环声急。
谁信天峰飞堕地,傍湖千丈开青壁。
是当年、玉斧削方壶,无人误。
山木润,琅玕②湿。
秋露下,琼珠滴。
向危亭横跨,玉渊澄碧。
醉舞且摇鸾凤影,浩歌莫遣鱼龙泣。
恨此中、风物本吾家③,今为客。
【注】①冷泉亭:亭在西湖灵隐寺西南飞来峰下的深水潭中,为西湖名胜之一。
②琅玕(lánggān):原指青色美玉,此指绿竹。
③吾家,指作者的家乡历城(今济南),素有“泉城”美誉。
1.下列对这首词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此词借景抒情。
上片写冷泉亭附近的风景,下片写游亭的活动及由此生发的感情。
B.开头两句,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山路两旁树木整齐挺立的雄伟之势。
C.“谁信”四句,运用了设问和想象,表达了对大自然鬼斧神工的赞美。
D.整首词托物言志,借“翠竹”“鸾凤”等意象表达词人高洁的情操、美好的理想。
2.此词的词眼为“恨”,词中体现了哪些“恨”的情感?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
堂成杜甫①背郭堂成荫白茅,缘江路熟俯青郊。
桤林②碍日吟风叶,笼竹和烟滴露梢。
暂止飞乌将数子,频来语燕定新巢。
旁人错比扬雄宅,懒惰无心作《解嘲》③【注释】①杜甫于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年底来到成都,第二年春末,草堂落成。
此诗便是那时所作。
②桤林:桤木林。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10诗歌鉴赏之形象与感情讲含解析 教案
诗歌鉴赏之形象与感情(讲)考向一鉴赏形象之人物形象1.讲高考(1)考纲要求能够鉴赏诗歌中塑造的形象或抒情主人公形象。
(2)命题规律鉴赏诗歌的形象是高考诗歌鉴赏考查的热点,设问方式一般为“诗中塑造了一位怎样的抒情主人公形象”“诗中刻划了的某形象有怎样的特征”等,题型以主观题为主,少数省市也有客观选择题的形式。
例:【2018年高考某某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0—11题。
寄和州X使君①X籍别离已久犹为郡,闲向春风倒酒瓶。
送客特过沙口堰,看花多上水心亭。
晓来江气连城白,雨后山光满郭青。
到此诗情应更远,醉中高咏有谁听?【注】①X使君,指唐代诗人X禹锡,时任和州刺史。
诗中沙口堰、水心亭,均在和州。
10.根据前两联,概括X禹锡“闲”的表现,并分析他如此表现的原因。
(5分)11.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6分)【答案】10.表现:把酒当春,绕道送客,常去赏花。
原因:长期得不到升迁,怀才不遇;喜欢自然山水。
11.对X禹锡诗歌艺术的钦佩之情;对X禹锡目前境况的同情之感;对自己能感知对方心意的知音之许。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试题点评】分析近三年的某某高考试题中诗歌鉴赏的第一题,可以发现,其实这几年在第一题的设置上一直很稳定,2015年“联系全诗,概括作者‘开颜’的原因”,2016年“本词上阙选取了李广的哪些事迹?这样选材有什么表达效果”,2017年“根据中间两联,概况作者‘愁’的原因”,2018年“根据前两联,概括X禹锡‘闲’的表现,并分析他如此表现的原因”,都是针对人物形象考查学生的概括理解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先圈出题干中的引文,如今年的“闲”,理解其意思,即“闲适”或“没事干”,然后圈出诗句中所写的人物的活动,概括表现并分析具体的原因。
【考点定位】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试题点评】解答诗歌情感的答题方法如下:①从题材入手,同一类题材往往都表达这类似的情感。
2024届中考语文第二轮专题复习——古诗词赏析 教学PPT课件
2.咏物言志诗 咏物言志诗在内容上以某一物象为描写对象,抓住其某些特征着意描摹; 往往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其精神品格;常 用比喻、象征、拟人等修辞方法。 (1)形式标志:以物象为题,或“咏”“题”“赠”“赞”后加相关物象。 (2)内容特点:托物言志,借所咏之物表达自己的志向或品质,或表达 自己对生活的思考,对人、事的评价。 (3)结构章法:物——人——情。
10.白描 本是国画的一种技法,指纯用线条勾画,不加色彩渲染。后借用于文学 写作,指使用简练的笔墨,不加渲染烘托而描画出鲜明生动的形象的一 种描写方法。如: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温庭筠《商山 早行》)第二联两句诗,就是六个名词,即六种景物的组合,没有任何 修饰语,集中地表现了早行的辛苦。在鸡鸣声起,残月未落之时,冒着 寒霜上路,可见早行辛苦。
8.借古讽今 这是咏史诗中常见的表现手法,借历史上的事件来讽喻当朝。如:折戟 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杜牧《赤壁》)此诗借一件古物兴起对历史的慨叹,以两个美女象征 国家的命运,借古讽今,告诫统治者不要寄希望于侥幸。
9.渲染 我国传统画技之一,后借用来指文艺创作中突出人物形象和环境所采用 的强调、反复等多方面着意铺叙的写作技法。如:爷娘闻女来,出郭相 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木兰诗》)这些诗句写花木兰替父从军凯旋后返回故居的情景,充 分渲染了花府一家老小迎接木兰还家的热闹气氛。
二、古代诗歌常用的艺术手法
1.直接抒情 即作者在文中把内心强烈的感情不加掩饰地直接叙述出来,让强烈的感 情直接倾泻而出。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 然而涕下!(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全诗以慷慨悲凉的基调,通过登 幽州台直接表达了诗人功业难就、空怀壮志的悲愤和失意苦闷的情怀。
2024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诗歌鉴赏专题三:精做文本印证分析题提升练(原卷版+解析版)
2024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诗歌鉴赏专题二:精做写景抒情题提升练(解析版)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9分)梦李白二首①(其一)杜甫死别已吞声,生别常恻恻。
江南瘴疠地,逐客无消息。
故人入我梦,明我长相忆。
君今在罗网,何以有羽翼?恐非平生魂,路远不可测。
魂来枫林②青,魂返关塞③黑。
落月满屋梁,犹疑照颜色。
水深波浪阔,无使蛟龙得!【注】①乾元元年(758),李白流放夜郎,二年春遇赦。
杜甫远在北方,只闻李白流放,不知被赦,仍为其忧思。
②枫林:指李白所在地。
③关塞:指杜甫所居秦陇地带。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开头要写梦,先言别;未言别,先说死,“死别”与“生别”对比,便如阴风骤起,吹来一片弥漫全诗的悲怆气氛。
B.诗人使用“对写法”,不说梦见故人,而说故人入梦,不直接描述,而从对方下笔,抒发了深挚的情感。
C.本诗写出了诗人半梦半醒的状态,说“梦”是诗人看到了李白,说“醒”是诗人意识到李白不可能来此地。
D.本诗通过梦境写对李白的思念,语言温柔敦厚,诗人对自己梦幻心理的刻画十分细腻逼真,感人肺腑,引发读者共鸣。
A [A项,“对比”错误,应是以死别衬生别,极写李白流放绝域久无音讯,在诗人心中造成的苦痛。
](2)这首诗写得极有层次,请简要分析。
(6分)[答案] ①前四句写梦前。
写诗人与李白生离的伤悲之情和李白流放远地、久无音讯在诗人心中造成的苦痛。
②中间八句写梦中。
写诗人在梦中看到李白从流放之所来诗人所居之地与诗人相会,表现了诗人乍见故人的喜悦和欣慰,又想到李白本在江南身陷罗网,不可能千里迢迢来到这里,继而生出深深的忧虑和恐惧。
③最后四句写梦后。
诗人梦醒之后,看到月满屋梁,想到梦境,迷离中见到李白容貌在月光下似乎隐约可见,表现了对李白的思念;最后写诗人对李白的惴惴不安的祈祷,体现着诗人对故人命运的隐忧。
[解析] 前四句写梦前。
“死别已吞声,生别常恻恻”,开篇以死别衬生别,表现诗人内心的苦痛。
高考二轮诗歌鉴赏小专题(4)——比较题型
近几年高考古诗词鉴赏题出现了一种新题型——比较阅读。
这种比较鉴赏题型,信息容量大,综合检测性强,能更准确地考查学生的古典诗词鉴赏能力。
2005年有4套高考试卷(上海卷、浙江卷、湖南卷、辽宁卷),2006年有3套高考卷(重庆卷、湖南卷、湖北卷),2007年有5套高考卷(重庆卷、湖北卷、江西卷、浙江卷、辽宁卷)采用了这种新题型。
本类题型一般是两首诗词的比较阅读鉴赏,而2007年高考浙江卷则是3篇作品的比较阅读。
一、内容、情感比较【方法指津】理解内容、把握情感,前提是读懂诗词,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①读诗的题目,题目往往点明了诗的主要内容,定下了感情基调。
②了解作者身世及所处的朝代,即知人论世。
同样的景物,因诗人境遇、心情的不同,会寓含截然不同的情感。
③注意诗中的意象,诗歌要借助意象来表情达意。
④注意诗的最后两句,古人写诗常常卒章显志,点明主旨。
【典型例题】(2007年辽宁卷)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秋夜独坐(节选)唐•王维独坐悲双鬓,空堂欲二更。
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
夜深宋•周弼虚堂人静不闻更,独坐书床对夜灯。
门外不知春雪霁,半峰残月一溪冰。
(1)两诗中均写了夜景,又有所不同。
请具体说明。
(4分)(2)两诗中均有“独坐”,而作者心境不同。
试简要分析。
(4分)【参考答案】(1)王诗写的是“秋夜”,写了山中果落、等前虫鸣的现象;(1分)周诗写的是“春夜”,写了春雪初停、残月挂山、溪水成冰的景象。
(1分)王诗描写的是动景,(1分)周诗描写的是静景。
(1分)(2)王诗写的是悲哀孤独的心境。
(1分)一、二句写是人独坐的孤寂和岁月流逝的悲凉;三、四句写草木昆虫零落哀鸣,更添悲哀。
(1分)周诗写的是宁静安适的心境。
(1分)一、二句写是人独坐灯下苦读,不觉夜深;三、四句用“不知”室外景色的变化衬托了是人夜读时的投入和专注。
(1分)二、意象、意境比较【方法指津】意象就是物象与情意的组合。
象即诗中的形象,不仅包含人物形象,也包括景和物,意就是作者的情思。
2019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 专题专项增分练七 古代诗歌阅读“情感”强化练 含答案
专题专项增分练(七)古代诗歌阅读(“情感”强化练)(时间:40分钟满分:88分)1.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11分)秋望(明)高启霜后芙蓉落远洲,雁行初过客登楼.荒烟平楚苍茫处,极目江南总是秋.(1)“雁行初过客登楼”中,“雁”这个意象起到什么作用?(5分)答:★(2)这首诗的结语中“总是秋”三字是怎样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的?(6分)答: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11分)念奴娇登建康①赏心亭,呈史留守致道辛弃疾我来吊古,上危楼,赢得闲愁千斛.虎踞龙蟠何处是?只有兴亡满目.柳外斜阳,水边归鸟,陇上吹乔木.片帆西去,一声谁喷霜竹?却忆安石②风流,东山岁晚,泪落哀筝曲.儿辈功名都付与,长日惟消棋局.宝镜难寻,碧云将暮,谁劝杯中绿?江头风怒,朝来波浪翻屋.[注]①建康:今南京,为六朝古都,历来登临者多有咏叹.②安石:即谢安,早年寓居会稽,晋孝武帝时任宰相,“淝水之战”大败前秦苻坚,后遭谗被疏.(1)请对“虎踞龙蟠何处是?只有兴亡满目”两句进行赏析.(5分)答:★(2)这首词蕴涵着丰富的情感,请简要概括.(6分)答:3.阅读下面的这首诗,完成(1)~(2)题.(11分)渡太湖登马迹山(清)赵翼[注]元气混茫间,雄观上碧孱.无边天作岸,有力浪攻山.村暗杨梅树,津开苦竹湾.离家才廿里,垂老始跻攀.[注]赵翼,清代文学家、史学家.其诗以五言古诗最有特色,即便是一景一咏也往往具有深邃的哲理,颇有新颖思想.(1)说说这首诗的构思脉络.(5分)答:★(2)尾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对我们有什么启发?(6分)答: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11分)忆秦娥刘辰翁中斋①上元客散感旧,赋《忆秦娥》见属,读凄然.随韵寄情,不觉悲甚.烧灯节②,朝京道上风和雪.风和雪,江山如旧,朝京人绝.百年短短兴亡别,与君犹对当时月.当时月,照人烛泪,照人梅髮③.[注]①中斋:邓剡的号.邓剡,和刘辰翁同乡,曾入文天祥幕府,参加抗元斗争,宋亡后不仕.②烧灯节:即上元节(俗名元宵节).③梅髮:白发.(1)“风和雪,江山如旧,朝京人绝”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5分)答:★(2)“当时月,照人烛泪,照人梅髮”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6分) 答:5.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11分)龙潭夜坐(明)王守仁①何处花香入夜清,石林茅屋隔溪声.幽人月出每孤往,栖鸟山空时一鸣.草露不辞芒屦湿,松风偏与葛衣轻.临流欲写猗兰②意,江北江南无限情.[注]①此诗作于王守仁由贬所龙场驿起任南京太仆寺少卿的次年游滁州之时.②猗兰:即《猗兰操》,琴曲名.传为孔子所作,说孔子自卫返鲁,见到隐谷之中,香兰独茂,与众草为伍,因而感伤自己生不逢时.★(1)诗中描摹了龙潭夜怎样的景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5分)答:(2)本诗采用了多种艺术手法,请指出三种并结合诗句简要赏析.(6分)答:6.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11分)浪淘沙①欧阳修把酒祝东风,且共从容②.垂杨紫陌③洛城东.总是当时携手处,游遍芳丛.聚散苦匆匆,此恨无穷.今年花胜去年红.可惜明年花更好,知与谁同?[注]①本词是词人春日与友人旧地重游而作的游宴诗歌.②从容:悠闲舒缓.③紫陌:京城郊外的道路.(1)本词是一首游宴之作,但作者在上阕中并未直接描写宴饮的场面,请结合词句分析词人为什么要这样处理.(5分)答:★(2)结合词句“今年花胜去年红.可惜明年花更好,知与谁同?”分析作者所表达的情感.(6分)答:7.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11分)空囊杜甫翠柏苦犹食,明霞高可餐.世人共卤莽①,吾道属艰难.不爨②井晨冻,无衣床夜寒.囊空恐羞涩,留得一钱看.[注]①卤莽:通“鲁莽”,苟且偷安.②爨(cuàn):烧火做饭.(1)首联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这两句诗有何深层含意?(5分)答:★(2)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怀?请简要概括.(6分)答:8.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11分)登原州城呈张贲从事魏野异乡何处最牵愁?独上边城城上楼.日暮北来惟有雁,地寒西去更无州.数声塞角高还咽,一派泾河冻不流.君作贫官我为客,此中离恨共难收.(1)颈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简要分析.(5分)答:★(2)本诗表达了作者哪些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答:答案1.解析:(1)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的能力.“雁”字在诗中的作用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一是从结构上说,照应题目;二是从内容上说,引出作者的思乡之情.(2)本题考查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诗人在诗中没有直接流露感情,而是用“总是秋”说自己看到的都是秋,并没有明说“秋”是什么,而“秋”这一具体意象使诗人的情感含蓄地表达出来.参考答案:(1)诗人登上高楼,一行大雁掠过.雁远离家乡南徙,既切诗题“秋”字,又自然引出了远离家乡的游子登楼时的怀乡之情,为全诗奠定了浓浓的思乡之情的基调.(2)结句以“总是秋”三字把自己的感情融入“秋”中,诗人没有明说“秋”是什么,但诗人已经借所写秋景将“秋”对诗人而言意味着的怀乡之情抒写出来,借景抒情.“总是秋”三字含蓄而又伤感地抒写出了诗人的思乡之情.2.解析:(1)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综合赏析应该从内容、形式两个方面进行,首先从内容上看“虎踞龙盘”说明地势之险要,通过设问的方式,暗含对统治者的谴责、质问,表现出一个忧国忧民的诗人形象.(2)本题考查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这是一道探究题,探究情感要结合诗歌的标题、注释和文中表情达意的词语进行,通过注释可以看出作者暗含一种渴望建功立业的情感.词中“赢得闲愁千斛”“东山岁晚”“长日惟消棋局”可以看出词人报国无门的苦闷.参考答案:(1)这两句运用了设问手法.作者采用自问自答的方式,从建康的险要形势入手,对比六朝兴亡的历史遗迹,隐含着对南宋朝廷软弱的谴责.勾画出大声疾呼、痛苦欲绝、义愤填膺的词人形象.(2)①对国家前途的忧虑;②对成就伟业的渴望;③对报国无门的苦闷;④对议和派排斥爱国志士的激愤.(答出任意三点即可)3.解析:(1)本题考查分析古代诗歌的结构的能力.分析诗人的写作思路,可以在概括诗歌各诗句的内容的基础上进行.(2)本题考查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尾联阐述了离家仅有廿里的马迹山,直到自己老了才开始攀登.其中的关键词“才”“始”“廿里”“垂老”,表现了作者没有及早去攀登的遗憾之情.参考答案:(1)首联写渡湖登山;中间两联写登山所见,写景由远而近;尾联含蓄地抒发了意味深长的感叹.(2)尾联写马迹山离家很近,但作者直到老了才来攀登,流露出未能及早攀登的遗憾之情.启发:①生活中并不缺少美,缺少的只是发现美的眼睛.②贵远贱近,有可能会错过周围值得珍惜的东西.③人生如怪圈,年轻时苦苦追求,远走高飞,到老又回到起点.4.(1)描绘了一幅风雪载途、朝京人绝的画面,(1分)渲染了悲凉的氛围,(1分)与昔日元宵节的繁盛景象形成对比,(1分)烘托了词人对物是人非的感慨和对故国的眷恋之情,(1分)为下文情感的抒发奠定了基调.(1分)(2)“当时月”表达了国破家亡、物是人非的兴亡之痛;(2分)“烛泪”表达了一位孤臣义士内心的亡国之悲和对故国的忠心;(2分)词人借“梅髮”表达了容颜渐老、年华已逝的悲苦,也表达了凛然不移的节操.(2分)5.解析:(1)本题考查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的能力.前三联写野外之景,多清凄,表现作者不得志的心境,也反映当时时政的萧条不如意,但是最后一联的“无限情”则表现作者的积极态势,并不会因失意而消沉,会继续努力,因为这片山河寄托着他太多的感情.(2)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首先要列举本诗中出现的表现手法有哪些,然后分条讲述,要结合诗句的内容,点出这一手法使用的特点和表达效果等.参考答案:(1)诗中前三联着意描写夜里山中澄澈寂静的景象.通过描写夜色中清幽淡雅的花香、潺潺的溪水声、鸟儿的鸣叫声以及草上露水、松林之风,渲染了月夜的静谧氛围,凸显了诗人月下独行的落寞心境.结句诗人笔锋陡转,以“无限情”直接抒发了自己不因失意而消沉的情怀.(2)①衬托.首联以深夜在茅屋里听到溪声,反衬出山间的寂静.(或:颔联以人往的动态、鸟鸣之声衬空山之静.)②拟人.颈联中的“不辞”“偏与”赋予“草露”“松风”以人的情感,表达出与自然默契合一的快乐.③用典.尾联运用《猗兰操》一典,表达诗人感伤自己生不逢时的情感.④综合运用多种感官描写.嗅觉:夜色中清幽淡雅的花香;听觉:潺潺的溪水声、鸟儿的鸣叫声、松林之风;视觉:草上露水.(任选三种即可)6.解析:(1)本题考查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开头二句出自司空图《酒泉子》“黄昏把酒祝东风,且从容”,添一“共”字,便有了新意.“共从容”是兼风与人而言.对东风言,不仅是爱惜好风,且有留住光景,以便游赏之意;对人而言,希望人们慢慢游赏,尽兴方归.第三句中的“洛城东”点出地点,说明此行是故地重游.“垂杨”和“东风”合看,可想见其暖风吹拂,垂杨飞舞,天气宜人,景色迷人,正是游赏的好时节.这为下文抒情做好了充分的铺垫.(2)本题考查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今年花胜去年红”有两层意思:一是说今年的花比去年开得更加繁盛,看上去更加鲜艳,当然希望同友人尽情观赏;二是与上阕“当时”相呼应,这里包含着对过去的美好回忆,也说明分别已经一年,这次是久别重逢.末两句更进一层,写想象之景:明年这花还将比今年开得更加繁盛,可惜的是,自己和友人分居两地,天各一方.此词意在惜别,把别情熔铸于赏花中,将三年的花加以比较,层层推进,以惜花写惜别,构思新颖,富有诗意.而别情之重,亦说明同友人的情谊之深.参考答案:(1)词人不写酒筵之盛,也不写宴饮之欢乐,而是述说举酒向东风祝祷,希望东风不要匆匆离去,停留下来,一同欣赏大好风光;也是希望人们慢慢游赏,尽兴而归;同时也以游宴的地点指出此行是故地重游,回忆了往昔的游赏之乐,同时为下文抒怀铺垫.(2)“今年花胜去年红”既有希望友人尽情赏玩之意,又与上阕“当时”句呼应,道出了对过去美好的回忆及久别重逢的喜悦;“可惜明年花更好,知与谁同?”虚笔想象,明年此处花朵将更加繁盛,但自己与友人又将天各一方,突显出了好友相逢,不能久聚的痛苦;此二句呼应前文“当时”句,将三年之花加以比较,层层推进,用惜花来写别情,以新颖的构思,抒发好友难得聚首,见面旋即离别的伤感.7.解析:(1)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的能力.首联“翠柏苦犹食,明霞高可餐”,诗人紧扣诗题,意在言外,写出两层意思.一层是说穷困潦倒,只得餐霞食柏,权且充饥,这是明意.除此之外,还有另一层言外之意.在古人看来,明霞翠柏均非凡俗之物,杜甫此语出自《列仙传》“赤松子好食柏实”和司马相如《大人赋》“呼吸沆瀣餐朝霞”.这表现杜甫虽生于乱世,饥寒交迫,但仍不同流俗.(2)本题考查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结合杜甫的身世及其时代背景可知,杜甫生活的时代战乱频繁,百姓生活艰难.作者通过这首诗,写自己的空囊,以小见大,反映当时的社会境况和诗人自身的思想、遭遇.参考答案:(1)双关手法(象征或托物言志).这两句诗具有两层意思:一层是说诗人穷困潦倒,只得餐霞食柏,权且充饥;另一层意思是说,明霞翠柏非凡俗之物,诗人借此表现自己虽生于乱世,饥寒交迫,但仍不同流俗,品节高尚的志向.(2)前四句表达了世道艰难,诗人穷困潦倒,无以为继的惆怅与无奈,也表达了诗人虽身处乱世,贫寒至极,但仍持道守节,绝不苟且偷安的坚定信念.后四句诗人以幽默诙谐之笔,具体写自己一贫如洗的生活状况,貌似轻松的言语背后,实则难以掩饰自己沉重悲苦的情绪.8.解析:(1)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和表达技巧的能力.在这首诗中,诗人展现了“暮日”“雁”“塞角”“泾河”等意象,表现了一幅西北边陲天寒地冻、塞角呜咽的荒凉图景.分析意象可以从感官和动静两个角度来入手.(2)本题考查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抓住诗中的关键词即可分析出诗人的情感.如“异乡”“独上”“惟有雁”“更无州”“冻不流”“贫官”“客”“离恨”分别表现了诗人的孤独、凄苦、人生不如意的愁绪.参考答案:(1)颈联描绘的是一幅萧瑟的边塞风光图.临近傍晚,荒芜的边城传来角声,有时高昂,有时呜咽,由原州城楼向外望去,泾河早已结冰,不再流淌.采用了视听结合(动静结合)的手法.“塞角高咽”是听觉和动态描写,“泾河不流”是视觉和静态描写.(2)“异乡”“独上”表达了诗人身处异乡的孤独、凄凉;“惟有雁”“更无州”“冻不流”表达了生活在边塞艰苦环境中的凄苦;“贫官”“客”“离恨”表达了人生不如意的郁闷、无奈.。
古诗鉴赏(情感)
【问】(2)简析“大江东去水悠悠”与苏东坡“大江东 简析“大江东去水悠悠”与苏东坡“ 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表达的不同情感。 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表达的不同情感。 指向东望, 揣词语:悠悠, 1、揣词语:悠悠,远、指向东望,江水东去远无尽头而 不可回,喻国家衰亡不可挽救。 不可回,喻国家衰亡不可挽救。 译句子:如此平实的句子可不译。 2、译句子:如此平实的句子可不译。 拟答案:结合背景和内容思考。 3、拟答案:结合背景和内容思考。 大江东去水悠悠” “大江东去水悠悠”抒发了作者身处国家衰亡不可挽 救之时的悲痛心情,侧重现实,伤国运。 救之时的悲痛心情,侧重现实,伤国运。 苏轼的诗句表达了对历史流转、英雄不在的感慨之情, 苏轼的诗句表达了对历史流转、英雄不在的感慨之情, 侧重怀古,感人生。 侧重怀古,感人生。
• 题干形状: 题干形状: • 简析……与……表达的不同情感。(两诗两句) 与 表达的不同情感。 两诗两句) 简析 表达的不同情感 • 请你谈谈对 请你谈谈对……一联寓意的理解。(一诗一联) 一联寓意的理解。 一诗一联) 一联寓意的理解 • 两首诗在抒发 两首诗在抒发……之情的同时,还表达了什么共同(不 之情的同时, 之情的同时 还表达了什么共同( 的情感? 两诗整体) 同)的情感?(两诗整体) • 其他省市: 其他省市: • 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所蕴含的思想情感。(一句) 所蕴含的思想情感。 一句) 所蕴含的思想情感 • 两首送别诗都写到 两首送别诗都写到……,各有什么寓意?请作简要说明。 ,各有什么寓意?请作简要说明。 共同意象) (共同意象) • ……《……》认为此诗“……,……”。请结合这首诗 《 》认为此诗“ , 。 所表达的情感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印证性理解分析) 所表达的情感内容,谈谈你的理解。(印证性理解分析) • 答题规范:(依然:揣词语、译句子、拟答案) 答题规范:(依然:揣词语、译句子、拟答案) :(依然 • 问两句分别说,问一联直接说,问全诗对应说 问两句分别说,问一联直接说,
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1、诗词赏析之分析意象型
例题一
十五夜望月(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问:此诗描画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
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明亮的月光静静地泻在庭院中,地上好像铺
上了一层银霜,聒噪了一天的鸦鹊悄悄地隐栖在
树上,好像不忍惊扰这静谧的夜色,夜慢慢深了,
清冷的秋露润湿了庭中的桂花,散发着氤氲的馨
法、表现手法)方法,写出了……(意象) 的……特点,表现了(突出了……思想(感 情),起到了……作用。
表达方式有:叙述、描写、抒情、议论。 (说明)
意象:作品中具体的人、物、景等。 思想感情有:迷恋、忧愁、惆怅、寂寞、 伤感、孤独、烦闷、恬淡、闲适、欢乐、 敬慕、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 作用:深化意境, 深化主旨, 意境深远, 意境优美 ,意味深长,耐人寻味,言近 旨远等。 注意:答案必须有针对性、指向性。一定 要问什么,答什么,要什么,给什么。必 须结合原诗内容、词语作答,不能空泛的 阐述概念。
常考考点: 1.理解课内古诗的内容及蕴含的感情。 2.揣摩诗词的意思,理解诗词的大意。 3.品味古诗词中富有表现力的字词,鉴赏经典的 名句。 4.理解诗歌的主要表现手法。 5.想象作品所描画的意境,感受领会作品所抒发 的情感以及所负载的思想意蕴。
古诗鉴赏答题基本格式: 这首诗采用了……(表达方式、修辞手
山坡羊·潼关怀古 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意犹豫,伤心秦汉经行处, 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 百姓苦。 7.曲中“犹豫”一词用的好,请说说好 在哪里。(2分)
参考答案
诗人在经过潼关的时候,看到阿房宫 变成一片废墟,不禁大发感慨,联想到 国家,不禁悲从中来,回首长安,心情 止不住的忧伤。“犹豫”一词,意为 “犹豫不决”,抒发了作者对物是人 非的感叹,表达了心中情绪激动,作 者怀古伤今。
重难点16 鉴赏诗歌思想情感价值观-2023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项讲与练(新高考附答案和解析)
重难点16 鉴赏诗歌思想情感价值观理解诗歌的思想情感:一、读题目,明范围文章的题目是文章的眼睛。
有的题目直接揭示了文章的主旨,有的则暗含文章的主旨,有的形象地表现中心,有的标明文章的内容。
二、读作者,知背景在欣赏诗歌时,一般要事先了解作家的思想、生活经历、创作风格等等。
作家的思想往往通过作品流露出来。
例如孟浩然积极入世的思想通过《临洞庭湖赠张丞相》表露出来。
作家的思想和经历往往又是密不可分的。
例如李白本想积极入世,却又鄙弃世俗、蔑视权贵,在政治仕途受挫后抑郁不平而又感到茫然,有时又因之流露出人生短暂、及时行乐的消极思想。
了解了他的这些思想和经历后,我们才能准确地解读他的《行路难》《将进酒》等作品的思想内涵。
又如李清照的作品南渡前后判若两样的风格与思想,就和她在这前后的经历和遭遇直接有关。
三.读注释,解难点注释一般是解释原文中的写作背景、典故出处等等较难懂的地方,是帮助我们读懂诗句,理解作者思想的重要环节,不可不看。
四.读诗句,解诗意要进行诗歌鉴赏,首先要弄懂诗的语句,才能把握诗的内容,进而进行评价赏析,因而先解诗句才能读懂诗。
五、找诗眼,明中心能准确找出并分析诗眼,是古诗阅读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能力。
什么是诗眼?诗眼就是一首诗或某联、某句中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情感态度的,具有概括性、生动性、或情趣性的能笼罩全篇、全联或全句的词语。
六、分类别,明方向诗歌从内容上可以分为抒情诗、叙事诗。
但是叙事诗篇幅过长,不便于考核。
因而考核的诗歌主要是抒情诗。
七.理结构,明思路古诗的层次结构,主是从诗歌的景(境)与情、事与情、事与志、景(境)与人、时间与空间等角度来考虑一般来说,诗歌鉴赏思想情感价值观的试题,出在简答题上,也就是6分的简答题,有时候也会直接提出“这首诗(或某一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也有的时候会换一些词语来提问,比如:“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境”,“本诗(词)意蕴丰富,请加以赏析(分析)”,或者用比较阅读的方式:同是写“(某种情感),有什么不同?”等,提问起来比较含蓄。
二轮复习--诗歌鉴赏之突破情感把握不准
• 【参考答案】颈联中,诗人从视觉、听觉两 方面写出友人乘船赴任途中的情景。 船家一边行船,一边出售自己编织的 草鞋,对岸传来织帛的机梭声。草鞋 、布衣和绫梭等都是百姓生产、生活 的象征,诗人言外之意是希望县宰朋 友到任之后能够注重恢复发展当地的 生产,使百姓安居乐业,幸福生活。
《春日五门西望》
情感题准确判断“3技巧”
(2)品隐性情语。 所谓“隐性情语”,是指传达情感、意图时较为含蓄、间接的词语。 它主要有三类: ①摹景、物、人特征的词语; ②运用典故的词语; ③表情态、语气的虚词,如“但”“惟”“空”“又”等。
《送人宰吴县》
• 【解析】本题要答出颈联的表层意和象征意。
• 读懂全诗,根据颈联中的具体内容分析。“草履 随船卖,绫梭隔岸鸣”,诗人从视觉、听觉两方 面写出友人乘船赴任途中的情景。船家一边行船 ,一边出售自己编织的草鞋,对岸传来织帛的机 梭声。其中的草鞋、布衣和绫梭等都是百姓生产 、生活的象征。诗人的言外之意是希望县宰朋友 到任之后能够注重恢复发展当地的生产,使百姓 安居乐业,幸福生活。
——因思维定式而导致情感把握不准
教学目标
通过典型案例,解析诗歌鉴赏中因思维定式 而导致情感把握不准的失分原因,把握情感题的 增分技巧,从而能准确分析概括诗歌的情感。
一、要点解读 答题中存在的常见的思维定式
1.题材定式:看到送别就认为伤感。 2.风格定式:看到李白就认为他傲视权贵,不能看到他政治上的理 想;看到辛弃疾就认为要抒发报国之志或怀才不遇,不能看到他对 闲适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3.技巧定式:看到乐景就以为是乐情。 4.背景定式:看到注释中提到“此诗作于诗人被贬”等背景文字时, 就认定抒发怀才不遇、哀怨凄伤的情感。 ……
• 7.C. 应该是“以今之景同 昔之事对比,郁郁葱葱的馆 松御柳,同已经逝去的玄宗 的生活,形成巨大的反差” 。
中考语文二轮复习:诗歌鉴赏主观题新角度
诗歌鉴赏主观题新角度【原因题】1. 逐句分析情感2. 概括情感的原因事件诗歌的立意一.注意诗歌种类及其情感一般来说,按内容可以把诗歌分为:咏史诗、咏物诗、写景诗、送别诗等,在评价思想感情时要注意区别。
二.古诗中常见的思想感情忧国忧民建功报国怀古伤今蔑视权贵愤世嫉俗怀才不遇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登高览胜惜春悲秋思乡怀人长亭送别思乡念亲相知相思别恨离愁三、评价作品思想内容在注意的问题1、了解作家的生平、思想、创作风格,有助于对其作品内容的理解和把握。
如辛弃疾曾经在抗金斗争的最前线出生入死,南归之后又遭到投降派的排挤和打击,所以其词多为回忆过去如火如荼的战斗生活,或者表达报国无门的愤懑情绪,风格豪放悲慨。
2、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特点,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学,适当了解某个时代的风貌,同样有助准确把握这个时代的文学作品。
比如,唐代国力强盛,投笔从戎的知识分子大多精神昂扬,情感豪迈,在他们的诗,尤其是边塞诗,虽有塞外环境的恶劣,也有对故乡、亲人的深切的思念,但更多的是同仇敌忾的愤慨,保家卫国的决心,因而格调高亢,情绪激荡。
而宋代则大不相同,积贫积弱、国力衰微的大宋朝,已没有了大唐的气象,在知识分子的笔下,豪迈之气少了,悲凉之气多了,雄伟气魄少了,家国之愁多了。
3、许多古代诗词的前面都有一个不长的“序”,有的交代了创作的年代,有的交代了创作的缘由,有的交代了创作的经过,有的交代了创作的背景,有的又为整个作品奠定了情感基调,它对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也是至关重要的,因而不能忽视。
4、大多数作品的思想感情不是单一的,其中可能交织着许许多多非常复杂的情感,这一点要特别注意,当然,读者有时也可以在原作的基础之上发挥想象,进行二度创作。
另外,一个作家的整体创作趣向和风格要般是固定的,但也不排除个别作品的特例存在。
如李清照、辛弃疾等,都有其固有风格之外的创作。
【课堂练习】【青竹湖第三次月考】秋日题窦员外崇德里新居刘禹锡长爱街西风景闲,到君居处暂开颜。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讲练测 专题13 鉴赏诗歌的感情或思想内容(测)(解析版)
2015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讲练测专题13 鉴赏诗歌的感情或思想内容(测)(解析版)(时间:120分钟,分值:120分)班级学号得分1.(15届湖北黄冈中学高三上期中)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后边的题目。
(8分)感遇(其二)陈子昂①兰若②生春夏,芊蔚③何青青!幽独空林色,朱蕤④冒⑤紫茎。
迟迟白日晚,袅袅秋风生。
岁华尽摇落,芳意竟何成?【注释】①陈子昂:唐代诗人,有政治抱负却屡遭排挤。
②兰、若,指兰花和杜若,皆是草本植物。
③芊蔚,草木茂盛。
④朱蕤,红色的花。
⑤冒,覆盖。
⑴前四句中,作者笔下的兰若有怎样的特点?(4分)是比喻自己像兰花一样的品质与才华。
“白日晚”“秋风生”写年华岁月的无情流逝,表现了作者的感伤;“岁华”“芳意”自然是借助兰花的凋零,来感伤自己青春年华的逝、壮志难酬的苦闷心情。
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15届河北唐山一中高三上期中)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问题。
(8分)唐多令惜别吴文英①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
纵芭蕉不雨也飕飕。
都道晚凉天气好;有明月,怕登楼。
年事梦中休,花空烟水流。
燕辞归、客尚淹留。
垂柳不萦裙带住,漫②长是、系行舟。
【注】①吴文英,号梦窗,唐代诗人。
一生未第,游幕终身,晚年困踬以死。
②漫:空,徒劳。
⑴“燕辞归、客尚淹留”这一句主要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请具体分析。
(4分)3.(15届浙江重点中学协作体高三摸底)阅读下面词,完成后面题。
(8分)清平乐冯延巳雨晴烟晚,绿水新池满。
双燕飞来垂柳院,小阁画帘高卷。
黄昏独倚朱栏,西南新月眉弯。
砌下落花风起,罗衣特地①春寒。
【注】①特地:特别。
⑴词的上片是怎样写景的?(4分)【答案】上片采用由远及近的顺序写景。
(1分)先写傍晚时分雨过天晴,池塘溢满了雨水。
这是远望的景观。
(1分)再写柳院之中燕子双双归来。
这是近观的景象。
(1分)接着写楼阁之中画帘高卷。
这是身边的景致。
(1分)上片描绘了一幅傍晚时分的雨后春景图。
专题15 诗歌鉴赏(情感与炼字)(讲练)-2024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讲练测(全国通用)(解析版)
专题15 诗歌鉴赏—情感与炼字 (2)【课标要求】 (2)【主要题型】 (2)【选材特点】 (2)【命题趋势】 (2) (2)考点一诗歌鉴赏内容与情感 (3) (4)考法一诗歌内容理解 (4)考法二诗歌的情感理解 (5) (6)知识点一理解诗歌内容的方法 (6)知识点二诗歌鉴赏情感探究 (8)常考的八类古诗词情感鉴赏 (8) (11)考点二诗歌的炼字 (16) (16)考法一炼字角度赏析诗句 (16)考法二体会加点字的妙处 (17) (19)知识点诗歌鉴赏的炼字技巧 (19) (20)【课标要求】2022版课标中对于古代诗歌的考查,有如下要求。
阅读表现人与自然的优秀文学作品,包括古诗文名篇,体会作者通过语言和形象构建的艺术世界,借鉴其中的写作手法,表达自己对自然的观察和思考,抒发自己的情感。
阅读古代诗文名篇,考查文意理解、写法探究等。
阅读表现人与自然的优秀文学作品,包括古诗文名篇,体会作者通过语言和形象构建的艺术世界,借鉴其中的写作手法,表达自己对自然的观察和思考,抒发自己的情感。
【主要题型】1.在考查形式上,主要有两种,一是选择题;二是主观题。
其中,以主观题诗歌鉴赏为主。
2.在考查内容上,既有对课内诗歌鉴赏的考查,又有对课外诗词的考查,同时还有部分地区课内外诗歌进行对比鉴赏。
【选材特点】1. 从体裁来看:以诗为主,兼顾考词。
2. 从朝代来看:以唐宋诗词为主,兼顾其他朝代。
3. 从作者来看:以熟悉的作者为主,兼顾陌生作者。
近三年的试卷中,我们熟悉的作者有:李白、欧阳修、王勃、陆游、辛弃疾、王安石、杜甫等。
4. 从选题来看:课内诗歌鉴赏主要考查名篇,课外诗歌鉴赏主要选熟悉作者的陌生作品,或者选陌生作者的代表作,以保持试题的陌生度。
5. 从内容来看:贴近生活,弘扬正能量,培养家国情怀。
【命题趋势】近年来,在全国各地中考语文试卷中,对诗歌鉴赏的考查均为必考题,一般设置2-3个小题,第1题通常侧重考查诗歌的基本内容及情感,第2题通常考查对诗句的赏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宋】晁冲之① 潇洒江梅,向竹梢稀处,横两三枝。东君②也不爱惜,雪压霜欺。无 情燕子,怕春寒、轻失花期。惟是有、南来归雁,年年常见开时。
清浅小溪如练,问玉堂③何似,茅舍疏篱?伤心故人去后,冷落新 诗。微云淡月,对孤芳、分付他谁。空自倚、清香未减,风流不在人 知。 【注】 ①晁冲之:北宋词人,因朝廷党争遭贬,后隐居阳翟(今河南 禹县)具茨山。 ②东君:司春之神。 ③玉堂:华贵的宫殿。 问:下片借梅花寄寓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词句作简要分析。 (4分) 【参考示例】 “问玉堂何似,茅舍疏篱”表达了对官场的厌倦以及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伤心故人去后,冷落新诗”表达了对林逋的仰慕和追思; “对孤芳、分付他谁”,借林逋去世之后无人欣赏梅的孤芳,表达了对无 人赏识自己的忧愤; “空自倚,清香未减,风流不在人知”表达了坚守自己高洁品格的情怀。
折桂令·九日 张可久
对青山强整乌纱。归雁横秋,倦客思家。翠袖殷勤,金杯 错落,玉手琵琶。人老去西风白发,蝶愁来明日黄花。回首天 涯,一抺斜阳,数点寒鸦。
【注解】①整乌纱:整冠。《晋书 孟嘉传》:“九月九日, 温宴龙山,僚佐毕集。有风至,吹嘉帽堕落,嘉不之觉。”东 晋大将军桓温于九月九日在龙山宴客,参军孟嘉帽因风吹落, 他处之泰然,后从容整冠。 (2)简析曲中作者比较复杂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重阳节时登高,已是秋天,看大雁南归,触动诗人 这一困倦的游子思归之情。一个“倦”字,写尽此时诗人心中的 感慨:我已厌倦官场的倾轧,厌倦了在外的漂泊。一 个“思”字,道出诗人仕途生倦,天涯思归之情。 “人老去西风白发,蝶愁来明日黄花”,诗人发出了深沉感慨: 西风吹着满头白发,突然省悟到,人终有衰老之时,花亦有凋 败之日,面对已凋谢的黄花,连蜂蝶都要发愁,何况人呢?人 生易老,好景不常的感伤就在这深深的感慨之中。
结尾以景结情,“一抺咸阳,数点寒鸦”苍凉微茫的景色反 映出诗人漂无依的情怀,倦客之心、思乡之情溢于笔端。
四、温馨提示。 把握情感分析的原则 1、紧扣主旨,分析有据,不可任意拔高或转移,更不可一知半解,就 句论句。 2、紧紧扣住语言作具体分析,不可空泛、笼统,套用一两个术语。 理解古诗词情感的5把“钥匙” 1、知人论世——洞察作者情感的窗口。 2、情语——观照作者情感的镜子。 3、景语——抒发作者情感的氛围。 4、叙事典故语——激发作者情感的事由。 5、肢体动作语——折射作者情感的细节。 五、巩固训练。
诗歌鉴赏二轮专题——做好情感分析
一、读诗的一般方法。 ①借助题目、作者、注释、背景。
②借助诗歌的分类,从内容方面入手,抓住特点,仔细分析。 ③借助身临其境的方法,从作者的角度思考问题,注意作者的“逻辑 思维”。 ④借助诗歌鉴赏试题,分析鉴赏设题角度,直奔鉴赏中心话题。 二、明确复习目标。
熟悉古典诗词鉴赏常用的格式和术语;培养严谨的解题习惯,学会 审题、看赋分,并且能分点、分步、完整、明确、规范地表述答案。 三、合作探究
孤舟相访至天涯,万转云山路更赊。欲扫柴门迎远客,青苔黄叶满贫 家。
问:三、四句蕴含了怎样的感情?请作简要分析。(4分) 【我来评卷】 示例: ”欲扫柴门“,描写了诗人想拿起扫帚打扫庭院,表现了对友人不远千里 拜访自己的欣慰、喜悦之情,好客之情。”青苔黄叶满贫家“,一 个”贫“字,写出了诗人处境困苦,表达了对招待友人的无奈之情。 【参考示例】 打扫柴门迎接远方的来客,既有对访客的盼望,又流露出有客来访的欣 喜,还体现了好客之情。“青苔黄叶满贫家”表明贫居无人登门,颇有寂 寞之感,从而为客至而喜。 小结:情感定位不准确——只抓住了诗人表面的情感却忽略了其实际的 心境,没有透过意象、语言等准确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