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对比手法的古诗

合集下载

古诗 对比 手法

古诗  对比   手法

三、 今昔盛衰的对比
诗歌内容的今与昔的对比,常常表现 在一些以古讽今的诗歌中,通过昔盛今衰 的对比,以形成强烈的表达效果,达到讽 劝的作用。如刘禹锡《台城》:“台城六 代竟豪华,结绮临春事最奢。万户前门成 野草,只缘一曲后庭花。”全诗以台城这 一元朝帝王起居临政的地方为题,描写了 六朝纵情作乐的荒淫生活,和野草丛生的 凄凉景象形成了明对比,把严肃的历史教 训化做了触目惊心的具体形象,寄托了吊 古伤今的无限感慨。
诗歌中虚景和实景的关系有时 是相反相成形成强烈的对比,从 而突出中心的。例如姜夔《扬州 慢》中的虚景是指“春风十里”, 写往日扬州城十里长街的繁荣景 象;实景是“尽荠麦青青”,写 词人今日所见的凄凉情形。由这 一虚一实两幅对比鲜明的图景, 寄寓着词人昔盛今衰的感慨。
虚景和实景的关系,有时则是相辅 相成形成渲染烘托,从而突出中心的。 如欧阳修的《踏莎行》:“候馆梅残, 溪桥柳细,草熏风暖摇征辔。离愁渐 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 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 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上阙写实,通过初春景象反衬“行人” 的离愁别绪。下阙实虚。通过设“行 人”想妻子凭栏远望,思念“行人” 的愁苦之象,来写愁思。妻思夫,夫 想妻。虚实相生,从而将离愁别绪抒
同类联想: 悯 农 (唐)李 绅 春 种 一 粒 粟, 秋 收 万 颗 子。 四 海 无 闲 田, 农 夫 犹 饿 死。 蚕妇 (宋) 张俞 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 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
这首诗前四句表现下层人民的饥 寒,后四句表现上层社会的奢糜; 两相对照,深刻地反映了封建社会与上层情况作了鲜明的一般性对照, 而且前半首与后半首又分别用了不 同的特殊对比手法,具体表现下层 和上层的情况:前半首用的是“推 理对比”,后半首用的是“转化对 比”。

诗歌表现手法之对比与反衬的区别

诗歌表现手法之对比与反衬的区别
• 在诗歌学习中,我们常常会接触 到诗歌的表现手法。“对比”和 “反衬”就是其中两个常用手法, 今天,我们就来分析这两种手法 的区别。
什么是对比?
所谓对比,就是在作品中把 两个相互对立的事物或同一 事物相互矛盾的两方面并举 出来的一种方法。 对比的作用就是为了比出二 者的不同点,使好的显得更 好,坏的显得更坏。
反衬是相对正衬而言的一种 表现手法,在作品中为了对 某事物的描写更清楚、突出 而采用相反的、相对立的事 物从旁陪衬的方法。反衬表 现手法的运用,主次是分明 的。具体有动衬静、乐衬哀 喜衬悲、丑衬美等。
例如: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草熏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
总之,在古诗鉴赏中,分清是 反衬还是对比,首先整体把握 然后从基本意象入手,具体分 析这些意象是平行并列还是有 主有次,这是区分对比与反衬 的基本做法。
• 练习巩固
《别滁》 欧阳修 花光浓烂柳轻明,酌酒花前送我行。 我亦且如常日醉,莫叫弦管作离声。 人们是在什么样的自然环境下为诗
人饯行的呢?你认为诗歌里有关饯行
此词既写出了情人的美丽和当日相恋时的 温馨甜蜜,又写出了今日伊人不见的怅惘 和忧伤。写法上,它采用了去年与今年的 对比性手法,使得今昔情景之间形成哀乐 迥异的鲜明对比,从而有效地表达了词人 所欲吐露的爱情遭遇上的伤感、苦痛体验。
谢谢
落任东风。” 的作用是什么?
• 【解析】 吕本中的《木芙蓉》诗中,
明确点出歌颂对象是小池南岸的 木芙蓉。诗中第二句指出木芙蓉 开放在严霜袭来的秋季,其鲜艳 的色泽显示出它不畏强暴的精神。
• 诗中后句,诗人将“无言” 和 “一生开落任春风”来比喻桃李 怯懦软弱,听任春风摆布而自 已无言,来衬托木芙蓉霜后 “着意红”的英勇气慨。将两种 花比喻成对立的两种不同品格 的代表,寓意极为深刻。

古诗词中的对比手法有哪些

古诗词中的对比手法有哪些

古诗词中的对比手法有哪些古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其中的对比手法被广泛运用,以突出事物间的对比差异,增加作品的艺术效果和表达力。

本文将探讨古诗词中常见的对比手法,并分析其在文学作品中的作用和效果。

一、生动对比生动对比是指通过对事物的外貌、性质、动作等方面的对比,使语言形象更加鲜明。

例如,杜甫的《赠卫八处士》中描绘了八个酣饮豪杰的形象:“斗酒相逢须酒力,人生几何能久住。

”通过写作左右八位豪杰的饮酒力量,营造了一种热烈、豪迈、豪放的氛围。

二、时间对比时间对比是通过对不同时间段的对比描述,凸显了时间的流逝和事物的变迁。

例如,白居易的《长恨歌》中写道:“早知如此绊人心,何如当初著短衫。

”通过对唐玄宗和杨贵妃的一生进行对比,表达了悔恨和遗憾之情。

三、空间对比空间对比通过描绘事物在空间上的差异,突显出事物之间的联系和对立。

例如,苏轼的《水调歌头》中写道:“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诗人通过对月亮和自己的对比,表达了对天地之间的遥远和人生的短暂的感慨。

四、情感对比情感对比是通过对不同情感状态的对比,表达诗人的内心感受和情感变化。

例如,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中写道:“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通过对人生和江月两种截然不同的追求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短暂和追求美好的思考。

综上所述,古诗词中的对比手法多种多样,从生动对比、时间对比、空间对比到情感对比,不同的对比方式都能营造独特的意境和情感。

古诗词中的对比手法能够运用灵活层次分明地表达诗人的感受、思想、意境和情感,并给读者带来艺术的美感和思考的空间。

通过对比手法的运用,诗人能够凸显事物的矛盾、独特和变化,使作品更加有趣、有力,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听觉和心灵的冲击。

因此,在欣赏和创作古诗词中,对比手法是一个极为重要且常见的修辞手法。

通过对比的差异,可以使作品更具艺术张力和张力,给人以深远的美感和思考的空间,使古诗词这一艺术形式在时间的洪流中更加持久和出色。

古诗衬托手法的例子(一)

古诗衬托手法的例子(一)

古诗衬托手法的例子(一)古诗衬托手法什么是古诗衬托手法?古诗衬托手法是指在古诗创作中,作者通过对比、对照或者衬托的手法,突出诗中某一事物或某一情感。

通过对不同事物的相互映衬,增加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和情感表达力。

例子及详细讲解•衬托对比法古诗中经常使用衬托对比法来突出诗歌中某个主题或情感。

通过对比两个事物的差异,衬托出其中一个事物的特点。

例子:《登鹳雀楼》 - 王之涣 >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在这首诗中,通过对比白日依山尽和黄河入海流,衬托出楼的高度,突出了登楼的壮丽景色。

•衬托烘托法古诗中的衬托烘托法通过对比烘托出诗中某个事物的情感或意义。

通过将事物与其背景相对比,突出事物的重要性或独特性。

例子:《劝君更尽一杯酒》 - 李白 >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诗中通过将黄河远上白云间的景色与孤城万仞山进行对比,突出了孤城的孤独、高峻与壮美。

•衬托象征法古诗中的衬托象征法通过对比事物的象征意义来衬托出诗中某个主题的重要性或意义。

例子:《鹿柴》 - 王之涣 >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这首诗通过将空山、深林、青苔等描绘出来的景象与人的活动进行对比,衬托出人类活动带来的繁忙与喧嚣与自然的宁静与安宁。

•衬托夸张法古诗中的衬托夸张法通过对事物进行夸大或夸张的描写,来突出事物的特点或情感。

例子:《望岳》 - 杜甫 >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这首诗中通过将登山的高度进行夸大描写,衬托出登山者所能获得的视角和情感上的升华。

通过以上的例子和详细讲解,我们可以看到古诗中的衬托手法有着丰富多样的表现形式,无论是衬托对比法、衬托烘托法、衬托象征法还是衬托夸张法,都能有效地增加诗歌的艺术感染力和情感表达力。

这些手法在古诗的创作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使诗歌更加生动、深入人心。

•衬托对照法古诗中的衬托对照法通过对比两个事物的相似或相反之处来突出其中一个事物的特点。

古诗 对比 手法

古诗  对比   手法
古典诗歌中
“对比”
手法的运用
董芮红 2013.4.18
对比是古典诗歌中常见 的一种表现手法,是指把两 个或两个以上相对或相反的 人、事、物、景、情放在一 起进行比较,或者是把同一 人、事、物、景、情等的不 同方面进行比较。
例如:
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 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 今惟有鹧鸪飞。”(李白 《越中览古》) 诗人用越王宫殿当年的繁华鼎 盛与如今的荒凉破败对比, 表现昔盛今衰的感慨。
三、 今昔盛衰的对比
诗歌内容的今与昔的对比,常常表现 在一些以古讽今的诗歌中,通过昔盛今衰 的对比,以形成强烈的表达效果,达到讽 劝的作用。如刘禹锡《台城》:“台城六 代竟豪华,结绮临春事最奢。万户前门成 野草,只缘一曲后庭花。”全诗以台城这 一元朝帝王起居临政的地方为题,描写了 六朝纵情作乐的荒淫生活,和野草丛生的 凄凉景象形成了明对比,把严肃的历史教 训化做了触目惊心的具体形象,寄托了吊 古伤今的无限感慨。
赏析对比手法的切入点或突 破口:一是找出对比的双方; 二是思考探究作者运用对比 所要表达的情感或深层意思, 即作者通过对比要突出什么, 要强调什么,作者的观点态 度是什么,感情倾向是什么 等。
按所说的分析步骤:一是找出对 比双方为“城里愁风畏雨的桃李” 和“乡间溪头迎春开放的荠菜花”; 二是结合词的创作背景和内容分析 探究,参照注释提供的信息可知作 者运用这一手法之目的是借景抒情, 表达自己解官归居后鄙弃官场,热 爱田园生活的感情,作者以荠菜花 自况,彰显的是自己独特的志趣和 人格。
推理对比,早就有此传统。《淮南子· 说林训》 说:“屠者藿羹,车者步行,陶者缺盆,匠者狭 庐,为者不得用,用者不肯为。”这里就包含了 推理对比。这手法在诗歌中普遍运用,如孟郊 《织妇辞》“如何织纨素,自着蓝缕衣”,杜荀 鹤《蚕妇》“年年道我蚕辛苦,底事浑身着苎 麻”,都是表现用者不肯为,为者不得用。宋张 俞《蚕妇》云:“昨日到城郭,归来泪满巾。遍 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这首诗历来脍炙人口。 它之所以能如此耐人寻味,也正在于采用了以理 服人、以情动人的推理对比手法。表现生活中衣、 食、住、行各方面的不合理现象,多用此法。 《辛苦吟》就用此法表现了食、衣两方面的不合 理情况。

运用了对比手法的古诗

运用了对比手法的古诗

运用了对比手法的古诗
1、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唐·杜甫《春望》
2、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唐·杜甫《春夜喜雨》
3、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唐·贺知章《回乡偶书二首·其一》
4、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唐·白居易《卖炭翁》
5、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魏晋·刘桢《赠从弟(其二)》
6、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唐·高适《燕歌行》
7、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唐·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
8、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唐·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其一)》
9、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魏晋·刘桢《赠从弟(其二)》
10、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

——明·夏完淳《别云间》。

运用对比手法的诗句

运用对比手法的诗句

对比手法诗句: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唐朝·杜甫《春夜喜雨》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唐代·李绅《悯农》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唐代·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唐代·陈陶《陇西行》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唐代·杜甫《春望》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唐代·罗隐《蜂》
两岸舟船各背驰,波痕交涉亦难为。

--唐代·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宋代·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唐代·李煜《虞美人》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唐代·李白《将进酒》。

高中运用对比的诗句

高中运用对比的诗句

高中运用对比手法的诗句:
1.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王之涣《登鹳雀楼》
2.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杜甫《春夜喜雨》
3.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龚自珍《己亥杂诗》
4.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赵翼《论诗五首·其
二》
5.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新凉?——苏轼《念奴娇·赤壁怀
古》
6.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李白《把酒问月》
7.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

——杜秋娘《金缕衣》
8.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白居易《赋得古原
草送别》
9.飒飒东风紧,人语涩如箭。

——李白《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
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
10.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
韵》。

互相映衬的写景古诗

互相映衬的写景古诗

互相映衬的写景古诗古诗是中国文学的瑰宝,以其简练、优美、意境深远而脍炙人口。

下面是一组描述互相映衬的写景古诗,通过对比的手法,展现出自然界的和谐之美。

这些诗歌选自唐代、宋代等时期,是中国文学的经典之作。

1. 唐代杜牧《秋夕》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这首诗以秋天的夜晚为背景,通过银烛、画屏、小扇等描绘细致的元素,表达了秋夕的清冷和宁静。

诗人巧妙地以“天阶夜色凉如水”为对比,使得织女星和牵牛星在夜空中的明亮成为画面的亮点,形成了明暗、冷暖的鲜明对比。

2. 唐代王之涣《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四行诗简洁而富有意境,通过白日、黄河、千里目、楼四个景物的层层叠加,表达了对壮丽山河的向往。

尤其是“更上一层楼”这句,形成了自然景物的上下层次感,使整个描绘充满了层次感和深度感。

3. 宋代辛弃疾《青玉案·元夕》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凤萧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这首诗以元夕之夜为背景,通过描绘东风夜放花、星雨、宝马雕车、凤萧声等瑰丽的景象,展现了元宵之夜的热闹喜庆。

诗中的花、星、车、舞等元素互相映衬,构成了一幅繁华瑞光的画面。

4. 宋代辛弃疾《青玉案·元夕二首》之一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这首诗以元夕之夜为背景,通过描绘云母屏风、烛影、长河、晓星等元素,表达了作者对于嫦娥奔月的怀念和思考。

夜晚的云母屏风和烛光形成明暗对比,长河与晓星的沉浮也构成了诗歌中的互相映衬。

5. 宋代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之一茅檐暗度破,斜风细雨寒。

野阴山晓钟,带箭春秋还。

这首诗通过描绘茅檐、斜风、细雨、山钟等景物,展现了秋夜将晓的清凉之感。

檐下的暗度破与斜风细雨相映衬,山钟的悠扬则在夜晚中形成了一种宁静和谐的氛围。

这些古诗通过对比、映衬,巧妙地表达了自然界的美妙和多彩,展现了中国古代诗人深邃的思考和对自然的敏感洞察。

古诗赏析的表现手法

古诗赏析的表现手法

古诗赏析的表现手法古诗赏析的表现手法1、对比(对照)钱起《暮春归故山草堂》:“谷口春残黄鸟稀,辛夷花尽杏花飞。

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

”该诗通过“春残”、“鸟稀”、“花尽”、“花飞”与“幽竹”的对比,突出幽竹的高尚精神。

刘禹锡《乌衣巷》“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今昔对比,抒发物是人非的沧桑变化之感。

张继《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霜天、残月是冷色,江枫、渔火是暖色,这是色彩的对照;霜天透明的明亮与渔火鲜艳的明亮是光质的对照。

通过对照写出作者的孤寂飘零之感。

2、虚实结合(联想和想象)王昌龄《送魏二》:“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一二两句实写眼前之景,三四两句通过联想和想象虚写朋友夜泊潇湘的情状,表现了作者的惆怅和依恋之情。

李贺《将发》:“东床卷席罢,护落将行去。

秋白遥遥空,日满门前路。

”前两句写收拾停当,即将登程,这是实写;后两句写出征后将会遇到的景色,这是虚笔。

3、正意反说(反语)宋之问《渡汉江》:“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写思乡之切,却正意反说,愈近家乡,愈不敢问及家乡,担心听到坏消息,从而更好地表达出作者的思乡之切。

陆游《秋思》“日长似岁闲方觉,事大如天醉亦休”,纵然是天大的事也一醉罢休,但真能“醉亦休”吗?诗人不过是正意反说,表面放达,实则抒发报国无门、难以释怀的愁苦。

岑参《寄左省杜拾遗》“圣朝无阙事,自觉谏书稀”,运用反语,揭露和讽刺了封建统治者的文过饰非、讳疾忌医,表达了诗人对唐王朝的失望之情。

4、反衬(有时与“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共用)沈佺期《独不见》“卢家少妇郁金堂,海燕双栖玳瑁梁”,用海燕双栖反衬少妇的孤独愁苦。

贾至《春思二首(其一)》“东风不为吹愁去,春日偏能惹恨长”,用春日美好之乐景反衬诗人内心之愁苦。

5、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声衬静)刘攽《雨后池上》:“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

回乡偶书第二首古诗

回乡偶书第二首古诗

回乡偶书第二首古诗
《回乡偶书》是唐代诗人贺知章所作,共两首。

其中第二首诗的原文如下:
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

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这首诗主要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其写作手法主要有以下几点:
1. 运用对比手法:诗中通过“离别家乡岁月多”和“近来人事半消磨”两句,形成了时间和人事的对比,突出了时间的无情和人事的变幻无常。

2. 运用象征手法:诗中的“门前镜湖水”象征着故乡的美好景色,而“春风不改旧时波”则象征着故乡的美好回忆和情感纽带。

3. 运用借景抒情手法:诗中通过对故乡的景物描写,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如“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等。

4. 运用平仄韵律手法:诗中采用了平仄相间的韵律,使整首诗的节奏感更加流畅自然。

这首古诗通过简洁明了的语言和深刻的意境,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深情厚谊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感染力。

古诗词中的对比和对照如何丰富文章的表达方式

古诗词中的对比和对照如何丰富文章的表达方式

古诗词中的对比和对照如何丰富文章的表达方式古代诗词作为中国文化的瑰宝,以其精湛的艺术表达和深邃的思想内涵而闻名于世。

而其中,对比和对照在古诗词创作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对比和对照能够在表达方式上丰富古诗词的意境,使读者更好地领略到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古诗词中对比和对照的用法以及其丰富文章表达方式的作用。

一、对比的使用-凸显事物特点对比,即通过将两个事物进行对照,突出它们之间的差异,以达到凸显事物特点的目的。

这在古诗词中被广泛运用。

例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就通过对比展现了江山与自然之间的辽阔之美。

又如杜甫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其一》中,通过对比农民的贫困与皇帝的奢华,凸显了社会的不平等与农民阶层的艰辛生活。

这些对比的使用,使得古诗词内容丰富多样,让读者对事物有更加全面深入的认识。

二、对照的运用-突显情感冲突对照,即通过将不同的情感、意境相互对照,以增强表达的效果。

古诗词中常常使用对照的手法来表达情感的冲突与矛盾。

例如李白的《静夜思》中,“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通过把明亮的月光和思乡之情进行对照,使得诗中的思乡之情更加深刻凄婉。

又如杜牧的《秋夜寄邱员外》中,“铅华销尽何犹有?西施梦断不须悲。

”通过对照美人的颜容和梦境的虚幻,表达了诗人对青春逝去的感慨与无奈之情。

这种对照的运用使得古诗词更富于情感,增添了读者的体验与共鸣。

三、对比与对照的结合-增加表达手法的丰富性同时对比和对照在古诗词中的运用,能够增加表达手法的丰富性。

例如杜甫的《春夜喜雨》中,“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这里既有对比的手法,通过比较泉水与荷叶的纯净和生命力,突出了春雨的喜悦与清新。

又有对照的手法,通过对比蜻蜓与荷叶的生态和和谐,使得春夜的景色更加生动绚丽。

这种对比与对照结合使用的手法,使古诗词的表达方式更加多样化,更能够引发读者的想象与思考。

运用反问手法 对比手法 借代手法 对偶手法 拟人手法 比喻手法的古诗佳句

运用反问手法 对比手法 借代手法 对偶手法 拟人手法 比喻手法的古诗佳句

运用反问手法对比手法借代手法对偶手法拟人手法比喻手法的古诗佳句运用反问手法的古诗佳句: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三国)曹植《七步诗》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唐)王翰《凉州词》田横五百人安在,难道归来尽列侯?——(清)龚自珍《咏史》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唐)杜甫《赠花卿》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唐)白居易《忆江南》运用对比手法的古诗佳句: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唐)高适《燕歌行》屋中男妇饥不餐,船上猎鹰饱食肉。

——(明)蒲松龄《挽船行》农夫心内如汤煮,公子王孙把扇摇。

——(明)施耐庵《水浒传》杂诗运用借代手法的古诗佳句:孤帆(船)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唐)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烽火(战争)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唐)杜甫《春望》知否,知否?应是绿(叶)肥红(花)瘦。

——(宋)李清照《如梦令》运用对偶手法的佳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正对)——(唐)杜甫《绝句》下药远求新熟酒,看山多上最高楼。

(宽对)——(唐)张籍《书怀寄王秘书》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反对)——鲁迅《自嘲》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宋)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运用拟人手法的古诗佳句: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唐)杜甫《春望》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唐)杜牧《赠别》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唐)崔护《题都城南庄》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唐)王之涣《凉州词》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唐)杜甫《江畔独步寻花》运用比喻手法的古诗佳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唐)李白《赠汪伦》巴山急如箭,巴船去若飞。

——(唐)李白《巴女词》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唐)李贺《马诗》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运用了对比手法的诗句

运用了对比手法的诗句

运用了对比手法的诗句
以下是一些运用了对比手法的诗句:
1.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苏轼《定风波》)
2.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苏轼《水调歌头》)
3.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过零丁洋》)
4. 将进酒,杯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李白《将进酒》)
5.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孟浩然《春晓》)
6.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杜甫《旅夜书怀》)
7.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王之涣《登鹳雀楼》)
8.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王之涣《登鹳雀楼》)
9.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李清照《如梦令》)
10. 井底之蛙,不可与谋。

(司马迁《史记》)
以上是一些运用了对比手法的诗句,希望能满足您的需求。

请注意,这些诗句并不一定按照题目顺序排列,但都是经典的对比手法运用。

含有对比的古诗

含有对比的古诗

静夜思- 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此诗以对比的手法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情感和思念之情。

在静夜中,作者看到床前明亮的月光,却感觉像是覆盖在大地上的霜。

这种明亮与寒冷的对比,突显了作者孤独和思乡之情。

然后,作者抬头仰望着明亮的月亮,思念着故乡和亲人。

通过对比明亮的月光和思乡的情感,这首诗道出了作者内心的孤寂和对家乡的眷恋之情。

登鹳雀楼- 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首诗通过对比自然景观的变化来表达人们追求进取的精神。

诗中描述了白天依山而落的太阳和黄河奔流入海的壮丽景象。

接着,诗人表达了自己的追求,希望能够突破千里目的限制,再攀登一层楼。

这里的对比是白天和夜晚、短暂和永恒、地平线和高楼,表达了对人生的追求和不断向上的决心。

这些对比的古诗通过鲜明的对比手法,生动地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和思考,使诗歌更加丰富和有趣。

六年级古诗运用了对比和对偶的修辞手法写的句子

六年级古诗运用了对比和对偶的修辞手法写的句子

六年级古诗运用了对比和对偶的修辞手法写的句子
1、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静夜思》
2、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洲。

——崔颢《黄鹤楼》
3、红旗卷起农奴戟,黑手高悬霸主鞭。

——《七律·到韶山》
4、海日生残月,春风入旧年。

——王湾《次北固山下》
5、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王之涣《登鹳雀楼》
6、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

——《七律·送瘟神二首》
7、冷眼向洋看世界,热风吹雨洒江天。

——《七律·登庐山》
8、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王勃《滕王阁》
9、茫茫九派流中国,沉沉一线穿南北。

——《菩萨蛮·黄鹤楼》
10、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杜甫《绝句》
11、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七律·长征》
12、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鲁迅《自嘲》
13、窗寒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杜甫《绝句》
14、四海翻腾云水怒,五洲震荡风雷激。

——《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
15、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孟浩然《过故人庄》。

古诗中的对比(1)(4)

古诗中的对比(1)(4)

古诗词之中的对比对比是古诗创作中常用手法之一,其作用是使经过艺术概括的客观事物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更为集中、鲜明。

任何一个构成对比的实例,都不能脱离具体的时间或空间的制约。

对比就是利用对立统一的法则,从时间、空间上对事物进行对照和比较,从而展现出鲜明深刻的生活画面。

一、空间对比空间对比,就是把处在不同空间的两种互相对立的事物放在同一时间内加以比较、对照。

如: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

(左思《咏史》之二)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杜甫《奉先咏怀》)战士军前半生死,美人帐下犹歌舞。

(高适《燕歌行》)或写阶级对立,贫富悬殊,或写政治黑暗,都是将处在同一时间内的两种事物集中在一起进行对比。

再看唐人陈陶的《陇西行》: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无定河边骨”与“春闺梦里人”,虚实相对,千里相隔,生与死,乐与悲,同时显现在屏幕上:一边是悲哀凄凉的白骨,一边是梦境中的英俊战士;一边是塞外战场的惨烈悲怆,一边是春闺梦境的缠绵温柔。

空间对比,惊心动魄,感慨深沉,令人魂悸魄动。

二、时间对比时间对比,就是把不同时间的同一事物加以对照、比较。

先看两首七绝:杨柳枝刘禹锡春江一曲柳千枝,二十年前旧板桥。

曾与美人桥上别,恨无消息到今朝。

题都城南庄崔护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二诗皆为时间对比,书写物是人非,今与昔异。

刘禹锡诗写“二十年前”于此处板桥与美人分别;崔护诗写“去年今日”于此处门中与美人邂逅;但此刻旧地重游,春光依旧,而美人杳然。

诗歌通过同一时间的对比,烘托出诗人无限的惆怅和凄凉。

诗人在暮年抒写人生遭际和感慨时,常用时间对比、今昔对照的手法,陆游的《书愤》(“早岁那知世事艰”),辛弃疾的《丑奴儿》(“少年不知愁滋味”)都是时间对比的名作。

南宋后期词人蒋捷的《虞美人》更为典型: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

壮年听雨客舟上,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鬂已星星也。

含有对比的诗句古诗

含有对比的诗句古诗

含有对比的诗句古诗
1、青山看不厌,流水趣何长。

——钱起《陪考功王员外城东池亭宴》
2、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白居易《忆江南》
3、目穷淮海满如银,万道虹光育蚌珍。

——米芾《中秋登楼望月》
4、长江春水绿堪染,莲叶出水大如钱。

——张籍《春别曲》
5、东风何时至,已绿湖上山。

——丘为《题农父庐舍》
6、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高骈《山亭夏日》
7、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贺知章《咏柳》
8、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杜甫《月夜忆舍弟》
9、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苹。

——杜审言《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10、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韩愈《春雪》
11、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桔绿时。

——苏轼《赠刘景文
12、春晚绿野秀,岩高白云屯。

——谢灵运《入彭蠡湖口》
13、春草如有情,山中尚含绿。

——李白《金门答苏秀才》
14、风弱知催柳,林青觉待花。

——卢僎《岁晚还交台望城阙成口号先赠交亲》
15、绿阴生昼静,孤花表春余。

——韦应物《游开元精舍》
16、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
1。

运用对比手法的诗句

运用对比手法的诗句

运用对比手法的诗句 1.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2.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3.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4.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5.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

6. 一番桃李花开尽,惟有青青草色齐。

7. 朱楼四面钩疏箔,卧看千山急雨来。

8.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9.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10. 花开红树乱莺啼,草长平湖白鹭飞。

11.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12.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13. 只见新人笑,那闻旧人哭。

14.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15. 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不相逢。

16.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17. 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18.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19. 宫女如花满春店,只今唯有鹧鸪飞。

20.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21. 世人皆欲杀,吾欲独怜才。

22.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23. 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运用对比手法的古诗篇一:常见古诗表现手法分析举例常见古诗表现手法分析举例⒈ 托物言志:特征:在描摹事物以尽其妙的基础上融入作者的感情,寄托作者的心志。

是作者借助物的象征义来表达个人胸怀心志的一种艺术手法,又叫感物抒怀。

例如:⑴“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黄金软于丝。

永丰西园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白居易《杨柳枝词》)⑵ 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王冕《墨梅》)分析表达作用:⑴托物言志,写柳树独出荒园无人观赏,抒发人才被埋没的感概。

⑵ 此诗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抒发了作者要像梅花那样的高洁、淡雅,不向世俗献媚的坚贞、纯洁的操守。

⒉ 用典:特征:用典有用事和引用前人诗句两种。

用事是借用历史故事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包括对现实生活中某些问题的立场和态度、个人的意绪和愿望等等,属于借古抒怀。

引用或化用前人诗句目的是加深诗词中的意境,促使人联想而寻意于言外。

例如:①“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②“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姜夔《扬州慢》)分析表达作用:①这首词除了回顾作者43年前南下经历一层外,全是用事。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写的是刘裕当年北伐抗敌的英雄气概。

作者借赞扬刘裕,讽刺南宋王朝主和派屈辱求和的无耻行径,表现出作者抗金的主张和恢复中原的决心。

②“春风十里”引用杜牧的诗句,表现往日扬州十里长街的繁荣景况,是虚写;“尽荠麦青青”,写词人今日所见的凄凉情形,是实写。

这两幅对比鲜明的图景寄寓着词人昔盛今衰的感慨。

⒊ 动静结合:特征:对事物、景物作动态、静态的描写,两者相互映衬,构成一种情趣。

例如:①沙头宿鸟联拳静,船尾跳鱼拔剌鸣。

(杜甫《漫成一首》)②“月落鸟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唐张继〈枫桥夜泊〉)分析表达作用:① 第四句鱼跳的“动”更衬托出前三句景物的“静”。

②诗中以声衬静,没有鸟啼、钟声难以反衬出静,更不能反映出诗人羁旅的乡愁。

⒋ 虚实结合:特征:虚与实是相对的,有者为实,无者为虚;有据为实,假托为虚;客观为实,主观为虚;具体为实,隐者为虚;有行为实,徒言为虚;当前为实,未来是虚;已知为实,未知为虚等等。

诗歌中的“实”是指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象、实事、实境。

具体说来,诗歌中的“虚”包括以下三类:①、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

诗人往往借助这类虚无的境界来反衬现实。

这就叫以虚象显实境。

②、已逝之景之境。

这类虚景是作者曾经经历过或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景象,但是现时却不在眼前。

③、设想的未来之境。

这类虚境是还没有发生的,它表现的情将一直延伸到未来而不断绝。

故写愁,将倍增其愁;写乐将倍增其乐。

“虚实相生”是指虚与实二者之间互相联系,互相渗透与互相转化,以达到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的境界,从而大大丰富诗中的意象,开拓诗中的意境,为读者提供广阔的审美空间,充实人们的审美趣味。

例如:①、《梦游天姥吟留别》仙境就是一个虚象。

诗云:“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诗歌中的“实”就是《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黑暗现实;李白描绘了一幅美好的图景,图景的美好反衬出现实的黑暗。

例如:②、李煜《虞美人》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句中“故国”的“雕栏玉砌”存在,但此时并不在眼前,也是虚象。

作者将“雕栏玉砌”与“朱颜”对照着写,颇有故国凄凉,物是人非之感。

再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云:“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再现了火烧赤壁这一史实。

显然不是发生在眼前,故也是虚景。

诗歌中的“实”就是《虞美人》中的“春花秋月何时了”;《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上阙的“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写赤壁险峻的形势例如:③、柳永《雨霖铃》中云:“今霄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这是设想的别后的景物:一舟离岸,词人酒醒梦回,只见习习晓风吹拂萧萧疏柳,一弯残月高挂柳梢。

诗歌中的“实”就是《雨霖铃》中上阙所写的两人分别的情形,如“寒蝉凄切,对长亭晚”“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等。

分析表达作用:如欧阳修的《踏莎行》:“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

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

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上阙写实,通过初春景象反衬“行人”的离愁别绪。

下阙实虚。

通过设“行人”想妻子凭栏远望,思念“行人”的愁苦之象,来写愁思。

妻思夫,夫想妻。

虚实相生,从而将离愁别绪抒发得淋漓尽致。

⒌ 借景抒情融情于景:特征: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正面不着一字,全然寓于眼前的自然景象之中,借自然景物抒发感情。

例如:“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分析表达作用:故人的身影越来越远,最后完全消失,滚滚的江水有如对友人的不断思念。

⒍ 正侧描写:特征:对描写对象进行正面的直接的描写是正面描写;描写对象周围的事物,使对象更鲜明、突出的是侧面描写。

例如:①“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黄金软于丝。

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白居易《杨柳枝词》② “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

”(王昌龄《从军行》)析表达作用:①白诗第一、二句运用正面描写的手法,描写了春天柳树的娇美形态。

例如:② 王诗第二句侧面描写战况,一方面诗风势很大,卷起红旗便于急行军,另一方面势高度戒备,不事张扬,把战事的紧张状态突现出来。

常见古诗表现手法分析举例⑵ ⒎ 借古讽今:特征:这在咏史、怀古诗中是最常见的。

特色也是托古讽今,借对历史上人、事的评价来讽喻时事,表达情感,向当权者提出忠告。

例如:①《赤壁》“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三乔。

”② 《泊秦淮》:“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分析表达作用:①语面对赤壁之战怀古,实则预感到唐朝将亡,发出慨叹。

诗中含一哲理:兴盛与衰亡,有着历史的必然,但是谁成谁败,何时成何时败,也有偶然性。

②这首诗寓托幽远,咏史与感发巧妙对接,情韵俱妙。

⒏ 抑扬:特征:把要贬抑否定的方面和要肯定的方面同时说出来,只突出强调其中一个方面,以达到抑此扬彼或抑彼扬此的目的。

有先扬后抑和先抑后扬之分。

[似贬实褒]:对值得歌颂的对象不正面褒扬,而寓褒于贬,正话反说,用贬抑的语气来褒扬,看似贬抑实为褒扬 [似褒实贬]:对应该贬抑的对象不直接贬抑,而寓贬于褒,反话正说,用褒扬的语气来贬抑,看似褒扬实为贬抑。

例如:①“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高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王昌龄《闺怨》)②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李商隐《贾生》分析表达作用:①这首诗采用先扬后抑的手法,先写少妇“不知愁”,后面才说她“悔”,通过对少妇情绪微妙变化的刻画,深刻表现了少妇因触景而产生的感伤和哀怨的情绪,突出了“闺怨”的主题。

②欲抑先扬,诗的前两句从正面着笔,丝毫不露贬意,仿佛热烈颂扬文帝求贤若渴,虚怀若谷,和对贾生的赞叹。

可是读了后面两句,才恍然大悟,原来郑重求贤,虚心垂询,推重叹服,乃至“夜半虚席”,不是为了寻求治国安民之道,却是为了“问鬼神”的本原问题!这究竟是什么样的求贤,对贤者又究竟意味着什么啊!讽刺辛辣,感慨深沉,非抑扬而不能达到此效果。

⒐ 想象:特征:人们在已有材料和观念基础上,经过联想、推断、分析、综合,创造出新的观念的思维过程。

例如:“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刘禹锡的《望洞庭》)分析表达作用:这首诗选择了月夜遥望的角度,通过极富想象力的描写,将洞庭的湖光山色别出心裁地再现于纸上。

⒑ 联想:特征:由一事物联系到与之有关的另一事物,或把事物中类似的特点联系起来造成一个典型。

例如:“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贺知章《咏柳》)分析表达作用:诗人由柳枝的纷披下垂、婀娜多姿联想到翠绿的丝带,运用巧妙的比喻,塑造出一个别具浪漫色彩的新颖形象,一改杨柳抒离情的象征义。

常见古诗表现手法分析举例[3]⒒ 渲染:特征:对环境、景物作多方面的描写形容,以突出形象,加强艺术效果。

例如:“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杜甫《登高》)分析表达作用:首联俯仰所见所闻,一连出现六个特写镜头,渲染秋江景物的特点。

⒓ 象征:特征: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表现与之相似或相近特点的概念、思想和感情。

其特点是利用象征物与被象征物之间的某种类似,使被象征物的某一内容得到含蓄而形象的表现。

在文学作品中,象征通常是以具体事物来暗示作者的思想、态度与感情的方式。

有些是某些诗句本身含有一定象征意义,有些是全诗常通过具体事物来说理,即说理诗或咏物诗。

如:以“梅”象征高洁、清秀、淡雅、素朴;以“菊”象征高洁、傲霜斗雪的坚强,被称为“隐逸之花”;以“兰芷”象征名贵、孤芳、清高;以“牡丹”象征富丽;等等。

例如:①“青山似欲留人住,百匝千遭绕郡城”(李德裕《登崖州城作》②于谦的〈石灰吟〉分析表达作用:主要作用是用物象征人的品德节操。

① 这两句描写青山环绕,层峦叠嶂,自己所处的郡城正在严密封锁,重重阻隔之中。

象征了自己被政敌迫害的景况,书写思归不得的忧伤。

②整首诗作者以石灰为喻,托物言志,表面看句句写石灰,实际是借助石灰象征自己为报效祖国,甘愿经受苦难和不怕牺牲、勇于献身的高尚情操。

篇二:古诗对比鉴赏练习题古诗对比鉴赏练习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龙标野宴王昌龄沅溪夏晚足凉风,春酒相携就竹丛。

莫道弦歌愁远谪,青山明月不曾空。

【注】龙标:古地名,今属湖南黔阳。

两首诗都有一“愁”字,但其在诗中的含义和所起的作用各不相同,请简要分析。

答:答案李白诗中的“愁”是怀人之愁;它是全诗的“诗眼”,作者以此统摄全诗。

王昌龄诗中的“愁”是远谪之愁;作者以“愁”衬托出自己不以远谪为念,寄情山水的旷达之情。

解析李诗写李白听到好友王昌龄遭受谗毁,被贬为龙标县尉的消息,写了这首诗。

诗以落花和子规悲鸣起兴,抒发怀念友人的感伤之情。

王诗写王昌龄被贬龙标,由于为治以宽,政善爱民,被誉为“仙尉”。

该诗充分表达了诗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博大胸怀。

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墨梅王冕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寒菊郑思肖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1)这两首诗在思想内容和表现手法方面有什么相似之处?(写出两点即可,4分)(2)在《寒菊》一诗的“宁可枝头抱香死”这句中,你认为哪个字用得最为传神?请简述理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