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学实验技术重点
病理实验 (2)
![病理实验 (2)](https://img.taocdn.com/s3/m/42c9da87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1869336.png)
病理实验 (2)
在病理实验中,通常有很多不同的实验方法和技术可以用来研究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机制。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病理实验方法和技术:
1. 组织固定和切片:首先,病理学家会从患者或动物体内获取组织样本,并使用适当的固定剂进行组织固定。
然后,固定的组织样本会被嵌入在蜡块中,并切成非常薄的切片。
这些切片可以用来进行各种病理学研究,如组织形态学观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等。
2. 组织染色:组织染色是用来区分和鉴定组织中不同细胞类型和结构的方法。
常见的组织染色方法包括血液染色(如血片染色和淋巴细胞分类染色)、肿瘤染色(如HE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缔组织染色(如马尔科姆三色染色)等。
1
3. 免疫组织化学和免疫荧光染色:这是一种检测组织中特定蛋白质表达和定位的方法。
通过使用特定的抗体标记目标蛋白质,研究人员可以观察到蛋白质在组织中的分布情况,从而了解其功能和异常表达。
4. 基因表达分析:基因表达分析方法可以帮助研究人员了解疾病发生和发展的分子机制。
这些方法包括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DNA芯片技术和次世代测序等。
5. 细胞培养实验:在细胞培养实验中,研究人员将细胞分离和培养在细胞培养皿中,并通过添加不同的试剂或患者血清来模拟疾病状态。
研究人员可以对细胞进行各种实验,如细胞增殖和凋亡分析、蛋白质表达分析等。
以上只是一些常见的病理实验方法和技术,实际上还有很多其他的实验方法和技术可以用来研究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机制。
病理实验通
2
常是多学科、综合性的研究领域,需要研究人员具备各种实验技术和分析方法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3。
病理学实验报告
![病理学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8fac536a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c36c547.png)
病理学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病理学是研究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和转归的医学基础学科。
本次病理学实验旨在通过对病理组织切片的观察和分析,巩固和加深对病理学理论知识的理解,掌握常见疾病的病理形态学特点,提高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材料1、病理组织切片:包括正常组织切片和各种病变组织切片,如炎症、肿瘤、心血管疾病等。
2、显微镜:双目显微镜。
3、实验教材和图谱:用于对照和参考。
三、实验方法1、首先,在显微镜下选择低倍镜观察切片的整体结构,了解组织的大致形态和分布。
2、然后,转换到高倍镜,仔细观察细胞的形态、结构、排列方式以及细胞核、细胞质的变化。
3、对照实验教材和图谱,对观察到的病理变化进行识别和分析。
4、记录观察结果,包括病变的部位、范围、性质以及细胞的特征等。
四、实验结果(一)炎症1、急性化脓性阑尾炎肉眼观察:阑尾肿胀、充血,表面附有脓性渗出物。
镜下观察:阑尾壁各层均有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黏膜上皮部分坏死脱落,腔内有脓性渗出物。
2、慢性胆囊炎肉眼观察:胆囊壁增厚,粗糙,胆囊与周围组织粘连。
镜下观察:胆囊壁纤维组织增生,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部分黏膜上皮化生。
(二)肿瘤1、鳞状细胞癌肉眼观察:肿块呈菜花状,表面粗糙,有溃疡形成。
镜下观察:癌细胞呈巢状排列,细胞间桥明显,角化珠形成,核大、深染,有异形性。
2、腺癌肉眼观察:肿块呈结节状,质地较硬,切面灰白色。
镜下观察:癌细胞形成腺管状结构,细胞异型性明显,核分裂象多见。
(三)心血管疾病1、动脉粥样硬化肉眼观察:主动脉内膜可见黄色斑块,向管腔内突出,使管腔狭窄。
镜下观察:内膜下有大量泡沫细胞聚集,形成脂质条纹,中膜平滑肌细胞增生,纤维组织增生。
2、心肌梗死肉眼观察:心肌梗死灶呈不规则地图状,颜色淡黄,质地较软。
镜下观察:梗死灶心肌细胞坏死,细胞核消失,周围有充血、出血带,后期有肉芽组织形成。
五、结果分析(一)炎症炎症是机体对损伤因子的防御性反应。
病理学实验技术
![病理学实验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dfe8e1b7bb0d4a7302768e9951e79b8968026816.png)
病理学实验技术病理学实验技术是一门关注疾病诊断的学科,是疾病诊断的基础。
它涉及到多种实验技术,如组织学、免疫组织化学、分子生物学等。
这些技术都是通过研究组织和细胞的形态学、生物化学及分子遗传学特征,来揭示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一、组织学技术1. 组织标本的制备组织标本制备是病理学诊断的基础。
在组织标本制备的过程中,病理学家需要对组织进行取材、固定、脱水、包埋、切片、染色等多个步骤。
其中,固定至关重要,因为只有对组织进行固定,才能保持组织在形态、结构和染色上的稳定性。
2. 组织切片的制备组织切片制备是组织学技术中的另一个关键步骤。
在这个过程中,病理学家会将固定的组织样本切成薄片,使其可以在显微镜下进行观察。
需要注意的是,切片必须足够薄,通常在3-4 μm之间,以确保显微镜下的观察到位。
3. 组织染色技术组织染色技术是通过对组织进行染色来增加组织样本的对比度,以便观察细胞和组织之间的区别。
在组织染色技术中,常用的染色剂包括血液学染色剂,如H&E染色剂及Immunohistochemistry染色技术等。
其中,Immunohistochemistry染色技术可根据抗原-抗体之间的特异性来判断组织和细胞是否存在特定的蛋白质。
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是利用单克隆或多克隆抗体专门识别和检测组织中存在的化学物质的技术。
这些物质包括细胞表面受体、cytokines、细胞分子、肿瘤抗原等。
该技术可对某种特定的抗原进行定量和定位,从而为诊断和治疗疾病提供帮助。
三、分子生物学技术分子生物学技术是一种应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和技术来研究疾病发生和发展的学科。
该技术通过研究DNA、RNA和蛋白质的结构、功能和相互作用,来了解疾病的致病机制,并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更好的方法。
在分子生物学技术中,PCR技术是一种常用的方法。
PCR技术能够通过对DNA进行放大,从而扩增少量DNA,使得对DNA的分析得以进行。
结论综上所述,病理学实验技术涉及到多种技术,包括组织学技术、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和分子生物学技术。
病理学实验技术
![病理学实验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d0a9cc14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1c70865.png)
一、非组织制片方法有哪些?组织分离标本、组织活体标本、组织涂片标本、磨片标本、整体封存(压片)标本、组织铺片标本、组织印片标本等。
二、组织切片法的种类(根据所使用支持物质不同)1.石蜡切片法2.火棉胶切片法3.冰冻切片法4.超薄切片法(电镜技术)5.树脂切片6.碳蜡切片三、组织切片的重要程序取材、固定—脱水—透明、浸渍—包埋、切片—贴片、染色—浸洗—脱水—透明—封固四、标本重要来源及取材重要注意事项标本重要来源:临床活体检查,手术切除,病理解剖,实验动物等。
组织取材注意事项:1、材料保持新鲜。
2、标本大小适宜。
3、勿使组织块受挤压。
4、尽量保持组织的原有形态。
5、选好标本切面。
6、保持材料的清洁。
7、切除不需要部分。
8、明确编号,登记。
五、何谓固定,常用固定方法及固定液有哪些标本(组织)固定:是指从人体内或动物体内取下的材料立即浸泡在化学试剂中,借助化学试剂的作用,将组织细胞结构保存起来,使其形态结构近似生活状态的一种手段。
固定方法:蒸汽固定法,标本固定(浸泡固定),灌流固定(局部固定——心脏、睾丸、肺,全身固定(灌注量和灌注压使全身灌注过最重要的两个因素)——合用于缺氧敏感的组织)、涂片固定(浸泡固定、滴液固定)、散在细胞固定、微波固定。
固定液:1、单纯固定剂:甲醛、多聚甲醛、乙醇、醋酸、苦味酸、锇酸、丙酮、重铬酸钾、戊二醛等。
2、混合固定液:Karnoversy’s改良液、Bouin液、Zenker 液、A-F液(乙醇-甲醛液)、Carnoy液、Zamboni′s液、PLP液。
六、何谓脱水,常用脱水剂。
脱水:运用某种化学试剂逐步将标本内部吸取的水分臵换出来,以使标本处在无水状态,这一过程叫脱水。
常用脱水剂:1.单纯脱水剂:如乙醇、丙酮和甲醇。
其组织在脱水后必须再经二甲苯透明才可浸蜡。
常用乙醇2.脱水兼透明剂:如正丁醇、叔丁醇等,组织在脱水后即可直接透蜡,不必通过中间溶剂如二甲苯之类的试剂。
七、石蜡包埋程序1)组织取材3mm厚度,固定于福尔马林数小时后再换以新鲜福尔马林固定数小时。
病理检验知识点归纳总结
![病理检验知识点归纳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bf193d5a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8d3158e.png)
病理检验知识点归纳总结病理检验是一种通过对动物或人体组织、细胞、体液等的检测与分析,以判断疾病性质、病情发展方向及治疗效果等的一门诊断技术。
病理检验的结果对于医生诊断疾病、制定治疗方案以及评估治疗效果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
病理检验是临床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涉及到多种技术和方法,需要专业的技术人员和设备来完成。
本文将从细胞学、组织学、免疫组化、分子病理学等方面对病理检验的相关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以帮助读者更全面地了解病理检验。
一、细胞学细胞学是病理检验中重要的一部分,其主要任务是通过对细胞形态、结构和功能的观察,以判断细胞的是否发生异常变化,并对疾病类型进行初步鉴别。
细胞学检验包括液基细胞学检查(例如宫颈细胞学检查)、各种组织液(例如腹水、胸水、脑脊液)的细胞学检查等。
常用的细胞学检查技术包括涂片染色技术、细胞培养等,主要应用于肿瘤的早期诊断、炎症性疾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等。
二、组织学组织学是病理检验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它主要是通过对组织形态、构造和结构等进行研究,以确定组织是否发生病变,进而诊断疾病的性质和阶段。
组织学检验的常用技术包括组织标本切片染色技术、电镜检查等。
组织学检验在外科手术、肿瘤诊断、器官移植等方面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三、免疫组化免疫组化是一种利用抗体与抗原特异性反应的原理,通过对组织或细胞中抗原的定位、分布及表达水平进行检测的技术。
免疫组化常用于诊断某些具有特殊免疫组化标记的肿瘤(如肿瘤的组织来源、分化程度等)、特定的免疫性疾病等。
四、分子病理学分子病理学是一门研究疾病发生、发展与转化过程中基因或蛋白的变化,以及疾病相关分子机制的学科。
分子病理学技术包括PCR、DNA测序、基因芯片技术等,这些技术常用于肿瘤分子标记的检测、疾病基因突变的筛查以及预后判断等。
五、常用检验方法1. 组织切片染色技术:包括HE染色、免疫组化染色、特殊染色等,主要用于观察组织形态结构和某些特定抗原的表达情况。
病理实验重点 (2)
![病理实验重点 (2)](https://img.taocdn.com/s3/m/604c6aedb8f67c1cfad6b8a8.png)
病理实验重点
肉芽组织:1.大量新生的毛细血管相互平行;
2.成纤维细胞分布于毛细血管之间;
3.有数量不等的炎症细胞浸润。
慢性肺淤血:1.肺泡壁增厚,肺泡壁中毛细血管充分扩张;
2.肺泡腔有水肿液,红细胞渗出;
3.肺泡腔有心衰细胞。
淋巴结结核:1.有红染的干酪样坏死;
2.可见朗汉斯巨细胞,胞浆丰富,胞核排列于边缘成花环状;
3.周围环绕着内上皮细胞。
皮肤鳞癌: 1.实质与间质分界清楚;
2.癌细胞成巢状排列,癌细胞胞浆丰富,核大深染,核浆比增大;
3.可见层状红染角化物和细胞间桥。
风湿性心肌炎:1.心肌间质可见风湿小体,有纤维样坏死物;
2.有风湿细胞,核成枭眼状和毛毛虫样;
3.有少量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
胃溃疡由里到外:1.渗出层:大量中性粒细胞渗出;
2.坏死层:少量中性粒细胞和坏死组织;
3.肉芽组织:大量毛细血管、成纤维细胞和炎症细胞;
4.瘢痕层:大量胶原纤维,可见增值的动脉内膜炎。
慢性肾炎:1.有玻璃样肾小球,周围肾小管萎缩、消失,有炎症细胞浸润;
2.残存肾小球代偿性增大,肾小管代偿扩张,见管型尿。
病理检验知识点归纳总结
![病理检验知识点归纳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5acf2aac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77d9401.png)
病理检验知识点归纳总结病理检验是临床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病体组织、细胞等进行检测、分析和鉴定,为临床诊断提供有力的依据。
本文将对病理检验常见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掌握相关内容。
I. 病理学基础知识A. 细胞学基础1. 细胞结构和功能2. 细胞增殖和分化3. 细胞凋亡和坏死B. 组织学基础1. 基本组织结构2. 常见组织和器官特点3. 组织修复与再生II. 病理标本处理与检验方法A. 病理标本处理1. 原位活检和切除标本的获取2. 标本固定与处理3. 特殊染色技术的应用B. 常用病理检验方法1. 组织切片与镜下观察2. 免疫组织化学3. 基因检测与分子生物学技术III. 常见疾病的病理检验A. 肿瘤与肿瘤标志物1. 肿瘤形态学分类与鉴定2. 肿瘤标志物的检测与临床应用B. 炎症与感染性疾病1. 炎症的特征与病理变化2. 细菌和病毒感染的病理检验方法C. 免疫相关疾病1. 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免疫组织学检测2. 免疫荧光与免疫组织化学染色D. 代谢性疾病与遗传性疾病1. 代谢产物与代谢性疾病的检测方法2. 遗传性疾病的遗传学检测IV. 病理学与临床意义A. 病理诊断与鉴定1. 病理报告的基本格式与内容要求2. 病理诊断的分类与表达方式B. 病理学在临床中的应用1. 病理学与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2. 病理学与预后评估的关系V. 质量控制与质量保证A. 病理标本的质量控制1. 标本收集与保存的规范操作2. 标本运输和储存的注意事项B. 病理技术的质量控制1. 病理设备的保养和校准2. 病理实验室的清洁与消毒VI. 新技术在病理学中的应用A. 数字病理学与远程诊断B. 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在病理学中的应用C. 人工智能技术在病理学中的发展结语:病理检验是临床医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对于疾病的早期发现、确诊和治疗方案的制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学习和掌握病理检验的基础知识、方法和应用,医学工作者能够全面、准确地评估和诊断患者的病情,为患者的治疗和康复提供有力的支持。
病理学重点整理
![病理学重点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24c9b98cb0717fd5360cdc60.png)
病理学一、主要任务:研究疾病的原因、发病机制及疾病过程中机体的病理变化和疾病的转归,并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认识疾病的本质,为防治疾病提供依据。
二、研究方法1.人体病理学研究:①尸体解剖(最主要);②活体组织检查(最可靠最常用,明确);③细胞学检查(不明确)2.实验病理学研究:①动物实验;②组织和细胞培养解剖病理学观察方法:肉眼观察法、镜下观察法和分子检测法第一章疾病的概论一、【健康】不仅没有疾病或病痛,也没有衰弱状态,而且是人的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能力上所处的一种良好状态。
【疾病】是在一定病因和条件作用下,机体的稳态破坏而发生损伤和抗损伤反应的异常生命活动,表现为组织和细胞功能代谢和形态结构的变化,可引起临床上出现各种症状、体征和异常社会行为。
(症状:主观体征:客观)【病理过程】在不同疾病中共有的、具有内在联系的功能代谢和形态结构变化的综合过程。
【病理状态】是发展缓慢或相对稳定的局部形态变化,常为病理过程的结果。
二、疾病发生的原因【病因】疾病发生的原因,是指能引起疾病发生的特异性因素,决定疾病特异性。
1、生物性因素2、物理性因素3、化学性因素4、营养性因素5、免疫性因素6、心理和社会因素7、遗传因素(白化病、唐氏综合征、血友病、恶性肿瘤、糖尿病、高血压病)8、先天性因素(先天性心脏病、胎儿脊柱裂)三、疾病发生的条件【条件】在病因的作用下,能影响疾病发生的其他因素。
条件不能决定疾病的特异性,仅能促进或延缓疾病的发生、发展。
条件中能促进疾病发生的因素是诱因。
分类:1、内部条件:年龄、性别、免疫状态等机体自身因素;2、外部条件:气候、生活环境、工作环境等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
四、疾病发展的三大基本规律:1、疾病过程中的损伤和抗损伤2、疾病过程中的因果转化3、疾病过程中局部与整体疾病发展的四大基本机制:1、神经机制2、体液机制3、组织细胞机制4、分子机制五、疾病的过程:1、潜伏期;2、前驱期;3、临床症状明显期3、转归期(康复和死亡)康复:1、完全康复:疾病的损伤性变化完全消失,结构改变全面修复,功能代谢恢复正常,又称痊愈。
病理学实验报告
![病理学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376b82be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b351bf9.png)
病理学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病理学是研究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和转归的一门医学基础学科。
本次病理学实验的目的是通过对各种病理标本的观察和分析,加深对病理学理论知识的理解,掌握常见疾病的病理变化特点,培养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材料1、病理切片:包括各种组织器官的炎症、肿瘤、变性、坏死等病理切片。
2、显微镜:用于观察病理切片。
3、相关教材和参考书籍。
三、实验方法1、首先,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习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2、然后,领取病理切片,将其放置在显微镜载物台上,调整焦距和光线,进行观察。
3、观察过程中,结合教材和老师的讲解,认真辨认病理切片中的各种组织结构和病理变化。
4、对于观察到的病理变化,做好记录和描述,包括细胞形态、组织结构、病变分布等方面。
四、实验结果(一)炎症1、急性阑尾炎在切片中,可以看到阑尾壁明显增厚,血管扩张充血,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
黏膜上皮部分坏死脱落,形成溃疡。
阑尾腔内充满脓性渗出物。
2、慢性胆囊炎胆囊壁明显增厚,纤维组织增生,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
黏膜上皮部分增生,胆囊腔内可见胆色素沉积。
(二)肿瘤1、鳞状细胞癌癌组织呈巢状分布,癌细胞呈多边形,核大深染,可见病理性核分裂象。
癌巢中央可见角化珠形成。
2、腺癌癌细胞形成腺样结构,排列不规则,细胞大小不一,核异型性明显。
(三)变性1、肝细胞脂肪变性肝细胞体积增大,胞浆内出现大量大小不等的脂滴空泡,细胞核被挤向一侧。
2、肾小管上皮细胞水样变性肾小管上皮细胞肿胀,胞浆疏松淡染,细胞核形态正常。
(四)坏死1、凝固性坏死坏死组织呈灰白或灰黄色,质地干燥,与周围健康组织界限清楚。
2、液化性坏死坏死组织呈液态,可见多核巨细胞和泡沫细胞。
五、实验分析与讨论(一)炎症的病理变化炎症是机体对损伤因子的防御反应。
急性炎症以渗出性病变为主,表现为血管扩张、充血,白细胞渗出等。
慢性炎症则以增生性病变为主,伴有淋巴细胞、浆细胞等慢性炎细胞浸润。
实验诊断学重点
![实验诊断学重点](https://img.taocdn.com/s3/m/48f6c74d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0666591.png)
实验诊断学重点实验诊断学是病理学的一部分,通常被称为实验病理学。
它是通过各种实验方法获取组织、细胞和生物体的病理学信息的科学,旨在通过分析这些信息来诊断病理学结果。
本文将介绍实验诊断学的一些重点和关键概念。
组织学组织学是实验诊断学的基础,它是通过对组织和细胞进行染色和观察而获得的。
组织学研究是通过在微观和宏观层面对组织和细胞进行观察和分析来探索疾病的本质和发展过程。
这种技术是通过在试管或显微镜下对组织样本进行分析和研究来实现的。
免疫组化免疫组化是一种实验诊断学方法,用于检测组织中的特定蛋白质、细胞因子和抗原。
这种技术是通过将组织样本与特定抗体反应来实现的。
免疫组化技术可以用于检测蛋白质表达情况,进而得出诊断。
免疫组化是实验诊断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种技术,它可以提供很多有关疾病发生和发展的信息。
分子生物学分子生物学是一种应用在实验诊断学中的基础科学技术,用于研究疾病发展和治疗。
它是通过研究疾病相关基因和蛋白质来实现的。
分子生物学技术主要包括PCR、RT-PCR、基因芯片等。
分子诊疗是实验诊断学中的一大突破,在疾病诊断和治疗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活检活检是一种实验诊断学的技术,它是通过从人体或动物体内取出略小于一厘米的组织,并进行病理组织切片,然后用显微镜进行观察。
活检的种类有很多,包括皮肤活检、骨髓活检、腹腔镜等。
活检在诊断各种疾病和监测治疗效果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
实验诊断学是病理学中的重要分支之一,它是通过各种实验方法获取组织、细胞和生物体的病理学信息的科学技术,旨在通过分析这些信息来诊断病理学结果。
本文介绍了实验诊断学中的一些重点和关键概念,包括组织学、免疫组化、分子生物学和活检。
这些技术是实验诊断学的基础和核心。
在临床医学中,实验诊断学技术的运用将为疾病的早期发现和防治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病理实验技术
![病理实验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1eda460079563c1ec5da7169.png)
1.图像的定性分析:指用肉眼、显微镜、电镜等观察图像结构后对图像的结构特点和含意所作的描述、分析、推理和判断。
2.图像的定量分析:是指用量化的方法、以数字的表达形式对图像中各种结构信息的定量描述,及在此基础上对图像含意所作的定量分析、推理、判断和概括。
3.数值图像:是指把图像画面划分成由数字化的像素集所构成的图像。
各像素像的灰度值用整数值来表示。
因此所谓数值图像就是像素灰度值的二维数组。
4.形态测量学:也称形态测试学,是指定量测试和分析组织宏观或微观水平的二维和三维的形状与结构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的一门科学,它通过有关量化指标反映组织的结构特点。
包括平面测量学与体视学。
6.几何校正:是将一标准尺度输入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计算机根据该尺度就可确定出在该标准尺度输入的条件下有关图像的尺度单位,即图像中每一像素所代表的实际尺寸,这一过程通常称为标定。
标准尺度主要有以下三种形式,宏观标准尺度、显微标准尺度和超微标准尺度。
7.光密度校正:也称光密度标定,它是将一套标准的光密度片通过显微镜和(或)摄像机输人图像分析系统并以此为标准对光密度参数进行校正。
8.计算机图像分析:指用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对图像结构的定量测试,以及在此基础上对图像的定量描述、理解、识别和分类。
9.吸光度 A(曾称光密度OD)是指光线通过溶液或某一物质前的人射光强度与该光线通过溶液或物质后的透射光强度几比值的对数,即:A=㏒(I0/ Ib)10.积分吸光度(IA)就是指一定范围内(如核内)各像素吸光度值之和11流式细胞术(flowcytomertry, FCM):流式细胞术是利用流式细胞仪进行的一种单细胞定量分析和分选技术;是单克隆抗体及免疫细胞化学技术、激光和电子计算机科学等高度发展及综合利用的高技术产物;具有速度快、精度高、准确性好等优点,成为当代最先进的细胞定量分析技术。
12.基因芯片:又称DNA芯片(DNAcMp),是指固着在固相载体上的高密度的DNA 微点阵。
医学临床病理学实验技术
![医学临床病理学实验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854d0143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242a8aa.png)
应用领域及前景展望
应用领域
病理学实验技术广泛应用于医学各个领域,包括肿瘤学、神经病学、心血管病学、感染 病学等。在临床诊断中,病理学实验技术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如术中冰冻切片
诊断、免疫组化染色等。
前景展望
随着精准医疗和个性化治疗等理念的提出,病理学实验技术将面临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和挑战。未来,病理学实验技术将更加注重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形成更加综合和全 面的技术体系,为医学研究和临床诊断提供更加精准和有力的支持。同时,新技术的不
临床表现分析
结合患者临床表现和体格检查,初步判断可 能的遗传性疾病类型。
遗传咨询与干预
根据诊断结果,为患者提供遗传咨询和生育 指导,降低遗传性疾病的发生风险。
07
CATALOGUE
自动化与智能化发展趋势
自动化实验设备介绍自动化染色机 Nhomakorabea可自动完成组织切片的染色流程,提 高染色质量和效率。
自动化样本处理系统
实现样本的自动化前处理、制片和存 储,减少人工操作误差。
自动化显微镜
配备高分辨率摄像头和图像处理系统 ,可自动获取和分析病理切片图像。
人工智能在病理学实验中应用
图像识别与分析
利用深度学习算法对病理 切片图像进行自动识别和 分类,辅助医生诊断。
数据挖掘与预测
分析大量病理数据和临床 信息,挖掘潜在关联和规 律,为疾病预测和治疗提 供决策支持。
暗视野显微镜检查
通过特殊装置使背景变暗,增 加被检物体的亮度和对比度。
相差显微镜检查
利用光的相位差,观察未染色 透明标本的细微结构。
荧光显微镜检查
利用荧光物质标记细胞或组织 中的特定成分,观察其在特定 波长激发光下的荧光现象。
医院重点学科建设:病理学与实验病理学
![医院重点学科建设:病理学与实验病理学](https://img.taocdn.com/s3/m/1badd808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447a1ce.png)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新技术新方法不断涌现
免疫组化、分子病理学等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将为病理学发展带来 新的机遇。
学科交叉融合创造更多可能性
病理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将产生更多新的研究方向和应用领域。
标准化和规范化水平持续提高
随着实验病理学标准化和规范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其实验结果将更加 准确可靠,为临床诊疗提供更有力支持。
对其他医学领域支撑作用
病理学为其他医学领域提供疾病发生 发展的理论基础,促进医学科学的整 体发展。
病理学为法医学提供技术支持,为司 法鉴定提供依据。
病理学在新药研发和临床试验中发挥 重要作用,评估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 性。
03 实验病理学技术与方法进 展
传统实验技术回顾与总结
组织学染色技术
如苏木精-伊红(H&E)染色等, 是病理学基础技术,广泛应用于 组织形态学观察。
科研项目
包括国家级、省部级和医院自筹的各 类科研项目,涉及肿瘤病理学、分子 病理学、免疫病理学等多个研究方向 。
科研成果
发表了一系列高质量的学术论文,获 得了多项专利和科技奖励,为医院的 学科建设和学术地位提升做出了重要 贡献。
学术交流活动回顾与展望
回顾
近年来,团队积极参加国内外各类学术交流活动,包括学术 会议、研讨会和实验室互访等,与国内外同行建立了广泛的 合作关系。
精准、个性化
多组学联合分析等技术能够从分子层面揭示疾病机制,为精准医疗和个性化治疗提供有力 支持。
无创或微创
液体活检等技术实现了无创或微创检测,减轻了患者痛苦,提高了检测可接受性。同时, 这些技术还有助于实时监测疾病进展和治疗效果,为临床决策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
病理生理学实验技巧总结
![病理生理学实验技巧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d21bdb15ce84b9d528ea81c758f5f61fb7362830.png)
病理生理学实验技巧总结病理生理学是一门研究疾病发生、发展规律和机制的学科,实验是其重要的研究手段之一。
在进行病理生理学实验时,掌握一定的技巧可以提高实验的成功率和准确性,获得更有价值的实验结果。
以下是对一些常见病理生理学实验技巧的总结。
一、实验前的准备(一)熟悉实验原理和目的在进行实验之前,要对实验所涉及的病理生理学原理有清晰的理解,明确实验的目的是什么。
这有助于在实验过程中把握关键环节,对实验结果做出合理的预期和解释。
(二)预习实验步骤认真阅读实验指导书,了解实验的具体操作流程、所需试剂和仪器设备等。
可以提前在脑海中模拟实验过程,思考可能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三)准备实验材料和仪器确保所需的实验动物、试剂、耗材等齐全且质量合格。
仪器设备要提前调试和校准,保证其正常运行。
二、实验动物的选择与处理(一)选择合适的动物根据实验目的和要求选择相应的动物种类、品系和年龄。
例如,研究心血管疾病常用大鼠或小鼠,而研究神经系统疾病可能会选择兔子或豚鼠。
(二)动物的饲养和管理实验动物在实验前要给予适宜的饲养环境,保证饮食、饮水和卫生条件。
同时要注意动物的适应性饲养,让其适应新环境,减少应激反应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三)动物的麻醉与固定正确的麻醉方法可以减少动物的痛苦,保证实验的顺利进行。
常用的麻醉剂有戊巴比妥钠、乙醚等,要根据动物的种类和体重控制好麻醉剂的剂量。
麻醉后的动物要妥善固定,以便进行后续的操作。
三、实验操作中的技巧(一)样本采集在采集血液、组织等样本时,要注意操作的规范性和准确性。
例如,采血时要选择合适的采血部位和采血方法,避免溶血和凝血;采集组织样本时要迅速、准确,尽量减少对组织的损伤。
(二)指标检测在进行各项指标的检测时,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控制好实验条件。
比如,在进行生化指标检测时,要保证试剂的新鲜度和准确性,仪器的校准和维护要到位。
(三)实验记录实验过程中要及时、准确地记录各项数据和观察结果,包括实验条件、动物的反应、检测指标的数值等。
医学临床病理学实验技术
![医学临床病理学实验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80588d06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9eb9fc6.png)
基因编辑技术:CRISPRCas9等
单细胞测序技术:单细胞 RNA测序等
观察与分析:在显微镜下 观察染色后的切片,分析 细胞形态、结构和功能等 方面的变化
结果记录与报告:将观察 和分析结果记录下来,撰 写实验报告,以便于交流 和参考
实验前准备: 确保实验器材、 试剂和样本齐 全,并检查其
质量
实验操作:严 格按照实验步 骤进行,避免
操作失误
实验记录:详 细记录实验过 程和结果,便 于后续分析和
组织病理学技术: 包括切片、染色、 显微镜观察等
分子病理学技术: 包括基因测序、 PCR、免疫组化 等
细胞病理学技术: 包括细胞培养、 细胞分离、细胞 功能检测等
生化病理学技术: 包括酶活性测定、 激素测定、代谢 产物测定等
早期:主要依赖肉眼观察和经验判断 19世纪:显微镜的发明和应用,使病理学实验技术有了质的飞跃 20世纪初:组织化学技术的发展,为病理学实验技术提供了新的手段 20世纪中叶: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的出现,使病理学实验技术更加精准和高效 21世纪: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为病理学实验技术带来了革命性的变革
实验成本较高,包括设备、试剂、 人力等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实验结果可能受到多种因素影响, 如样本质量、实验条件等
实验结果可能存在误差,需要多次 重复实验以验证结果
样本量有限:实验中可 能无法获得足够的样本
进行验证
病理相关的技巧
![病理相关的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be39d137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06665dd.png)
病理相关的技巧
1. 组织取样技巧:在病理学中,组织取样是非常重要的步骤,它决定了后续的病理检查和诊断。
取样时应尽量获取代表性的组织,避免损伤或污染,并注意取得足够数量的组织,以确保准确的诊断。
2. 切片技巧:对组织标本进行切片时需要掌握合适的技巧。
切片要求薄且均匀,同时避免产生伪影或变形。
切片技巧包括切片角度、切片速度、切片厚度等。
3. 染色技巧:染色是病理学中常用的技术,可以增强组织的对比度,使细胞和组织结构更易观察。
常用的染色方法包括组织切片染色、免疫组化染色、特殊染色等。
在染色时需要严格控制染色时间和染色剂浓度,以获得清晰、准确的染色效果。
4. 镜检技巧:镜检是病理学中的核心步骤,需要使用显微镜对切片进行观察和分析。
在进行镜检时,要注意镜片的清洁和调焦,同时要有较强的观察能力和判断力,以准确识别和描述组织变化。
5. 技术质量控制:在病理学实验室中,要保持良好的技术质量控制。
包括对仪器设备的日常维护和校准,对实验操作的标准化和规范化,以及对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进行评估。
6. 细胞学技巧:细胞学是病理学中研究细胞形态和功能的科学,细胞学技巧包
括细胞采集技术、细胞染色技术、细胞形态观察和分析等。
在进行细胞学检查时,要注意采集样本的技巧,染色方法的选择和操作,以及对细胞形态的准确描述。
7. 数据分析和解释技巧:病理学技巧还包括对病理学数据的分析和解释。
病理学家需要准确解读并描述组织和细胞的变化,与临床医生和其他专家交流,并提供准确的诊断和建议。
因此,良好的数据分析和解释技巧对病理学家来说至关重要。
2-病理学实验技术
![2-病理学实验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8739462fb90d6c85ec3ac643.png)
第二节 透明·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1 第三节 浸蜡·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2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2 第四节 包埋· 第三章 切片技术 第一节 切片刀·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5 第二节 切片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7 第三节 石蜡切片的制作·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7 · · · · · · · · · · · 29 第四节 特殊组织石蜡切片的制作· · · · · · · · · · · · · · · · · 第五节 石蜡切片的异常及处理·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9 第四章 染色与染色剂 第一节 染色的基本原理·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1 第二节 染色剂染色的化学基础·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3 第三节 染色剂的分类·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4 第四节 常用染色剂及配制·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5 第五节 苏木素—伊红染色法·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9 第六节 封固剂·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1 第五章 特殊染色技术 第一节 结缔组织染色法·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3 第二节 脂类染色法·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7 第三节 糖原及粘液染色法·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8 第四节 色素染色法·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0 第五节 神经组织染色法·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2 第六节 核酸及核蛋白染色法·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2 第七节 肌肉组织染色法·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3 第八节 病原微生物染色法·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4 第九节 特殊染色技术的应用·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7 第二篇 免疫组织化学和亲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 第一章 免疫组织化学技术 第一节 基本原理·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62 第二节 染色步骤·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67 第三节 常用试剂的配制·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72 第二章 亲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 · · · · · · · · · · 77 第一节 基本原理·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第二节 染色步骤·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80 第三篇 分子生物学技术 第一章 核酸原位杂交技术 第一节 核酸原位杂交的基本原理·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83 第二节 核酸原位杂交的主要过程·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84 第三节 核酸原位杂交的基本操作步骤· · · · · · · · · · · · · · · · · · · · · · · · 86 第四节 常用试剂的配制·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87 第五节 核酸原位杂交的应用·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89 第二章 原位 PCR 技术 第一节 基本原理·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91 · · · · · · · · · · · · · · · · · · · 91 第二节 基本类型·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什么是病理学技术?病理学技术(组织标本切片和染色技术)是组织学、病理学等学科用于观察和研究组织与细胞的正常形态及病理变化的常用方法。
2.组织制片的目的。
生物学标本在生活状态下多为无色透明,而且组织一旦离开机体后很快就会死亡,其结构就会失去正常状态,必须对组织采取固定、切片和染色措施!3.何谓组织制片技术?组织经过固定、切片和染色后,光波通过被检组织成分时,波长和振幅发生改变,在显微镜下能清晰的观察其组织结构,称之为光镜标本的基本制作方法或称为组织制片技术。
4.组织制片种类及其各类方法的分类。
(一)组织非切片制作方法:组织分离标本组织活体标本组织涂片标本磨片标本整体封存(压片)标本组织铺片标本组织印片标本等(二)组织切片法:1.石蜡切片法 2.火棉胶切片法 3.冰冻切片法4.超薄切片法(电镜技术) 5.树脂切片 6.碳蜡切片5.组织制片的主要程序。
取材、固定----脱水-----透明、浸渍-----包埋、切片----贴片、染色---浸洗----脱水----透明----封固6.实验动物处死常用方法及优缺点。
1)挥发性麻醉剂(吸入麻醉)包括:乙醚、氯仿等。
优点:乙醚吸入麻醉适用于各种动物,安全度亦大,动物麻醉深度容易掌握。
缺点:是对局部刺激作用大,可引起上呼吸道粘膜液体分泌增多、肺部充血,再通过神经反射可影响呼吸、血压和心跳活动,并且容易引起窒息,故在乙醚吸入麻醚时必需有人照看,以防麻醉过深而致动物死亡。
2)非挥发性麻醉剂(注射麻醉)这类麻醉剂种类较多,包括10%苯巴比妥钠、4%戊巴比妥、5%硫喷妥钠等巴比妥类的衍生物,20%氨基甲酸乙脂(乌拉坦)和1%水合氯醛、氯胺酮等,可通过肌肉注射、静脉注射、腹腔注射。
优点:这些麻醉剂使用方便,一次给药可维持较长的麻醉时间,麻醉过程较平衡,动物无明显挣扎现象。
3)断髓(脱臼)法动物处死过程中动作要迅速,尽量避免其长时间处于痛苦或濒于死亡状态,以免机体内组织或细胞结构发生改变引起人工假象。
4)空气栓塞法适用于较大的动物,如兔、猴、犬等。
迅速方便,但可使内脏器官或多或少的呈现瘀血,如心内膜下瘀血、肝血窦扩张7.组织取材注意事项。
1.材料保持新鲜:2.标本大小适宜:3.勿使组织块受挤压:4.尽量保持组织的原有形态:5.选好标本切面:6.保持材料的清洁:7.切除不需要部分8.明确编号,登记8.什么是固定,其意义及目的?固定:是指从人体内或动物体内取下的材料立即浸泡在化学试剂中,借助化学试剂的作用,将组织细胞结构保存起来,使其形态结构近似生活状态的一种手段。
意义保持细胞、组织的固有形态和结构目的(1)防止标本的自溶与腐败,以保持组织细胞的固有形态。
(2)使组织细胞内的蛋白质、脂肪、糖和酶等各种物质成份沉淀或凝固成不溶性物质,以保持它原有的结构与生活时相仿。
(3)可增强染色的作用。
使组织中的各种物质沉淀凝固而产生不同的折射率,造成光学上的差异,以便染色后易于鉴别和观察。
(4)固定剂兼有硬化作用,使组织硬化,增加组织硬度,便于制片。
(5)防止细胞过度收缩或膨胀而失去其原有形态结构。
另外,对某些具有传染性的标本,能防止疾病的扩散。
固定的作用:防止组织的自溶与腐败使细胞内蛋白质凝固保持组织的固有形态和结构保持组织或细胞的抗原性9.常用的固定方法。
蒸汽固定法、标本固定(侵泡固定)、灌流固定(局部固定---心脏、睾丸、肺,全身固定(灌注量和灌注压是全身灌注过程最重要的两个因素。
)---适用于缺氧敏感的组织)、涂片固定(侵泡固定、滴液固定)、散在细胞固定、微波固定10.影响固定的因素及注意事项?1 .组织固定必须新鲜:无论取人体或动物组织,都必须立即投入固定剂。
2.防止组织因固定剂的作用而发生变形: 3.标本大小:在保证形态结构完整性的同时,厚度不超过5mm。
4.固定液的量:一般为组织块体积的20-30倍(不得少于标本体积的5倍)。
5.固定时间:根据组织的种类、大小,固定剂种类、性质、渗透力的强弱而定。
6.固定温度:室温(20-25℃)或低温(如4℃),一般不应超过40-45 ℃。
7.选择适当的固定液:8.促使固定:11.常用的固定剂有哪些?1、单纯固定剂甲醛37℅-40℅的甲醛水溶液,即市售福尔马林、37℅ -40℅甲醛当做100%福尔马林10mL+蒸馏水90mL此液实际上为4℅甲醛水溶液、多聚甲醛、乙醇、醋酸、苦味酸、锇酸、丙酮、重铬酸钾、戊二醛等2、混合固定液Karnoversy’s改良液、Bouin液、Zenker液、A-F液(乙醇-甲醛液)、Carnoy液、Zamboni’s液、PLP液12.什么是脱水?常用脱水剂利用某种化学试剂逐步将标本内部吸收的水分置换出来,以使标本处于无水状态,这一过程叫脱水。
脱水剂的种类1.单纯脱水剂:如乙醇、丙酮和甲醇。
其组织在脱水后必须再经二甲苯透明才可浸蜡。
常用乙醇2.脱水兼透明剂:如正丁醇、叔丁醇等,组织在脱水后即可直接透蜡,不必经过中间溶剂如二甲苯之类的试剂。
13定义:透明、浸透、普通染色、特殊染色、单一染色、复染色、多种染色透明:组织块中的脱水剂被有机溶剂取代,其折射指数接近于组织蛋白的折光指数,组织块变得透亮,因此称之为透明。
透明剂有:二甲苯、苯、甲苯、氯仿等。
浸透:用浸透剂(如石蜡、火棉胶、碳蜡和明胶等)渗入组织内部的过程。
普通染色:最广泛应用的是苏木精和伊红染色,又称常规染色。
特殊染色:为显示特定的组织结构或其他的特殊成分。
单一染色:选用一种染料对组织或细胞中的某一种结构或成分的染色。
复染色:衬托主染色所进行的染色。
多种染色:如荧光染色,可用不同颜色的荧光染料标记不同的成分。
14石蜡包埋程序。
1)组织取材,于固定剂固定。
2)组织洗涤6-12h。
3)脱水:70%酒精1-3h 80%酒精1-3h。
90%酒精1-3h。
95%酒精(Ⅰ、Ⅱ)1-3h。
100%酒精(Ⅰ、Ⅱ、Ⅲ)1-2h。
4)透明:二甲苯(Ⅰ)5-30min。
(二甲苯(Ⅱ)5-30min)。
5)浸蜡(Ⅰ、Ⅱ)2h。
6)组织包埋15冰冻切片步骤(切片前/后固定)。
固定过的组织-------切片前固定1、新鲜组织取材2、4%甲醛固定2h或以上3、入15%、20%、30%蔗糖溶液(0.1M PBS,pH7.4),浸泡至组织块沉底4、冰冻切片机切片5、贴片,风干,冰箱保存备用6、染色切片后固定:1、新鲜组织取材2、(立即置入超低温冰箱/液氮冷冻2min (锡箔纸包裹后冷冻,用于组织的保存))3、用OCT包埋在冰冻头子上4、切片0.5~30微米,附于载(盖)玻片上5、冷风吹干/固定①冷固定液(-4℃),固定2-10min.②室温固定30-60sec.固定液:丙酮、Carnoy液、甲醛-乙醇、4%中性甲醛等16石蜡切片HE染色步骤。
(2)苏木精染色:① 苏木精1-10min 。
② 自来水流水冲洗。
③ 0.5%盐酸-乙醇分色,数秒-数十秒。
自来水快洗。
④ 0.5%氨水蓝化,30sec-1min ,自来水冲洗⑤ 光镜下镜检细胞核分色程度。
⑥ 自来水流水冲洗3min 。
(3)伊红染色:① 1%伊红1-10min 。
② 蒸馏水快洗。
1.常规石蜡切片(1) 脱蜡至水:二甲苯Ⅰ 二甲苯Ⅱ 100%乙醇95%乙醇 90%乙醇80%乙醇70%乙醇蒸馏水浸洗各5-10min(5~10)min ×2或3次各5~10min2~5min5.脱水、透明和封固:① 70%、80%、90%乙醇速洗,每级数秒-数十秒。
② 95%30sec-1min.光镜下监控细胞核与细胞质颜色对比。
③ 100%乙醇,3-5min ,2次。
④ 二甲苯Ⅰ、Ⅱ,各5-10min 。
⑤ 封片:中性树胶17冰冻切片HE 染色步骤。
(3)伊红染色:① 1%伊红1-5min 。
2.冰冻切片(1) 冰冻切片10%甲醛固定流水冲洗 蒸馏水浸洗1-5min 2min3min(2)苏木精染色:•Harris 苏木精1-5min 。
自来水快洗。
•0.5%盐酸-乙醇分色,1-2sec 。
自来水快洗。
•0.25%-0.5%氨水蓝化,几秒-十几秒,自来水冲洗。
• 光镜下镜检细胞核分色程度。
②蒸馏水快洗。
5.脱水、透明和封固:①70%、80%、90%乙醇速洗,每级数秒-数十秒。
②95%30sec-1min.光镜下监控细胞核与细胞质颜色对比。
③100%乙醇,3-5min,2次。
④二甲苯Ⅰ、Ⅱ,各3-5min。
⑤封片:中性树胶18、组织化学定义及特征。
是基于已知的化学反应,在组织或细胞原位上显示出组织或细胞中的化学物质,并研究其化学性质及功能关系的一门技术。
组织化学的特征:➢应用物理的和化学的方法来查明细胞或组织的化学成分;➢用组织学、化学、物理学原理,研究细胞或组织的结构、功能与化学的关系;➢对细胞或组织成分的定位、定性、定量的特征进行研究,来认识细胞或组织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具有较强的特异性。
19、组织化学基本步骤及基本要求。
基本要求(1)保存组织(细胞)在生活状态下的结构;(2)保存组织(细胞)内的生前化学成分、酶活性及检测目的物;(3)所使用的染色方法是按照已知的化学或物理反应原理进行。
(4)反应产物应在组织结构上形成稳定的有色沉淀物质。
(5)检测手段要有高度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可重复性。
(6)生成物的反应产物必须在原位沉淀,保证定位的精确性及稳定性。
基本步骤冰冻切片或石蜡切片等常规处理(同普通制片)进行组织(细胞)化学染色在光镜下观察20、组织化学染色方法分类。
纯化学方法:Schiff反应法、偶氮偶联法、金属沉淀法、联苯胺反应、四唑盐反应类化学反应:属某些特殊染色技术,如:Best洋红染色显示糖原Baker酸性苏木精染色显示磷脂Mayer黏洋红与黏苏木素显示黏蛋白物理学:脂融染色法、荧光分析、放射自显影21、显示核酸、糖原、脂类物质常用的方法。
糖类物质的显示方法:PAS显示法(Periodic Acid Schiff)、阿利新蓝法(Alcian Blue)阿利新蓝-PAS复合法(Alcian Blue-PAS)、胭脂卡红法(Carmine method)、甲苯胺蓝法、硫堇法等核酸显示法1、显示DNA: Feulgen法试剂:Schiff试剂、盐酸、亚硫酸氢钠2、核仁组成区和酸性粘多糖复合显示法:试剂:2%的甲酸、2%的明胶、50%的硝酸银、阿申蓝(8GX)、醋酸溶液3、粘多糖和核仁组成区双染法试剂:Schiff氏试剂、胶性银液4、RNA和DNA的甲绿-派若宁显示法试剂:甲绿、派若宁脂类显示1、单纯脂质:如中性脂肪,油及蜡等,苏丹染料可染为黑色或红色。
2、复合物质:如醇类,脂肪酸,磷酸和含氮的碱基等。
复合脂质分为磷脂和糖脂。
①磷脂:卵磷脂,脑磷脂和神经鞘磷脂。
苏丹黑染色为阳性,PAS反应为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