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教案(通用9篇)
初中地理教案(优秀8篇)

初中地理教案(优秀8篇)初中地理教案篇一教学目标①通过对海陆变迁及大陆分离的若干证据的分析,培养学生观察、感知、分析、归纳、表达等认知能力;②通过对相连证据的找寻方向的探究,提高学生研究手段的科学性、指向性,形成科学的思维方法。
③通过从现象到本质的研究,提高学生对探究事物本质的科研兴趣;通过魏格纳的故事,激发学生勇于创新的精神。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利用大陆漂移假说解释一些现象。
难点:寻找大陆源移的证据。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设计一、海陆是变迁的导入:歌曲《东方之珠》引出“沧海桑田”这个成语。
提问:“沧海桑田”是什么意思?生:大海变成农田,农田变成大海。
比喻世事变化很大。
师:其实它的原意就是指海陆的变迁。
其实古人早就觉察到海陆是变迁的,因而在我国就有了“沧海桑田”的成语。
二、海陆变迁的方式师:海陆变迁的原因是什么呢?活动:(观察、分析、讨论)提示:1)喜马拉雅山上的岩石中发现了海洋生物的化石说明了什么问题?2)我国东部海底发现古河道及水井等人类活动的遗迹反映了该海域过去是状况?3)荷兰的国土面积在过去的百年中为什么在不断扩大?(总结)生:变迁方式有三种:1.地壳变动;2.海平面升降;3.人类活动。
师:海陆是变迁的,七大洲四大洋是否就是固定不变的呢?20世纪地理科学史上发生了激烈的争论。
机会总是垂青善于观察、思考的人。
正像牛顿坐在树下看到苹果落下建立了自由落体运动定律一样,这一次是一个躺在病床上的气象学家解决了这个问题。
下面我们来阅读一下《偶然的发现,伟大的假说》。
生:阅读。
(最好出示资料片)三、魏格纳创立大陆漂移假说过程师:魏格纳发现非洲大陆、美洲大陆轮廓吻合后能不能直接提出它们原先是连在一起的?为什么?同学们都学过剪纸能否用这种剪纸的办法证明一下你的观点。
生:讨论,用剪刀、白纸活动。
师:巡视,指导。
师:谁能把你们讨论的方法演示一下呢?生:上前演示。
师:结合学生演示评价。
事实表明不能看到轮廓吻合就主观认为二者是连接在一起的。
初中地理教案精选15篇

初中地理教案精选15篇初中地理教案精选15篇初中地理教案1 一、教学目的1.说出我国河湖众多的特点;找出中国内流区和外流区的分界限,分析^p 我国内、外流河的分布特征;运用地图和统计资料说明内、外流河的水文特征。
2.通过读图找出我国的主要河流,总结我国内、外流河的分布特征,进步读图析图才能。
3.加深对祖国的认识和热爱,提升对自然的热爱与保护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中国主要的内流河和外流河的分布及其特征。
【难点】内、外流河的水文特征。
三、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歌曲导入。
播放歌曲“黄河大合唱”,请同学们猜猜是哪一条河流,你还知道我国的哪些河流?接着进一步提问:我国的这些河流都分布在哪?它们又有怎样的特征呢?从而引入新课。
环节二:新课讲授1.总特征【老师活动】展示“中国主要河流和湖泊分布”图,谈一谈看完这张图的感受。
【学生答复】我国疆域辽阔,有许多大江巨川远流长,大小不一的天然湖泊星罗棋布,呈现河流湖泊众多的特点。
2.河流(1)分布特征【老师活动】展示中国水系分布图,学生在图上填出河流的名称,并找到他们的归宿。
【学生活动】注入太平洋:黑龙江、黄河、淮河、长江、珠江、澜沧江注入印度洋:怒江、雅鲁藏布江注入北冰洋:额尔齐斯河未注入海洋的河流:塔里木河【老师总结】我国众多的河流中,长江、黄河等最终流入海洋的河流,属于外流河。
外流河分布的区域,称之为外流区。
而塔里木河等最终没有流入海洋的河流,属于内流河,塔里木河是我国最大的内流河。
内流河分布的区域,称之为内流区。
【老师活动】提问:我国的内流河和外流河是相间分布吗?内流区和外流区的分布呈现出怎样的特征?【学生答复】我国内流区和外流区的界限与之前所学的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界限大致一样,即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一线。
外流河主要分布在气候较潮湿的东部季风区,内流河主要分布在干旱的西北内陆地区。
【老师总结】注意在西北地区也有外流河,如北部的额尔齐斯河;东部地区也有内流区,如大兴安岭以东地区就有部分为内流区。
关于初中地理教案(精选9篇)

关于初中地理教案(精选9篇)初中地理教案篇1【教学内容】第三节地图(地形图的判读)【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初步学会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地势高低起伏和坡度陡缓;学会绘制等高线图的方法;能在等高线图上识别山峰、山脊、山谷等;在地形图上识别高原、山地、盆地、丘陵、山谷等;初步学会绘制地形剖面图。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等高线图,学生识别常见的地形名称;通过动手制作地形模型,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小组的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等高线形态与地势高低、坡度陡缓的关系。
【教学难点】在等高线图上识别地形种类。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式、讨论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中国地形图【课时安排】三课时(第2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大屏幕播放高原、山地、平原等自然景观的画面。
同学们看到地球表面有高原、山地、平原等地理事物,而我们画的地图是平面的,如何在平面上表示地形的高低起伏呢?学生讨论,得出对这一问题的初步判断二、地形图的判读(板书)屏幕出示一幅等高线地形图,学生观察,教师说明:“地图上表示地面的高低起伏,就是用绘制等高线来表示的。
”那么,等高线是怎样绘制出来的呢?指导学生阅读课本图1.27,同学们观察图中甲点的高度有哪两个数据?单位?有什么区别?总结:甲点以海平面为标准计算为1500米,这叫海拔。
甲点以乙点为标准计算为1000米,这叫相对高度。
提问:那么,什么是海拔和相对高度?①海拔指地面某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②相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
1、海拔和相对高度(板书)指导学生观察课本中的图1.28“等高线示意图”及等高线的模型,讨论总结等高线的绘制方法。
讲述:以海平面为起点,测出地面上各个地点的海拔,把它们填注在地图上,然后在地图上把海拔相同的点连接成线,这就是等高线,每条等高线上都标有高度,单位是米。
拓展:由此而推,什么是等深线?(学生读书作答)2.等高线(板书)在等高线地图上,如何判读地面的高低和地形起伏?学生合作探究,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说出:只要填出地面各点海拔,就可比较各点的高低。
初中地理教案范文(通用16篇)

初中地理教案范文〔通用16篇〕初中地理教案范文〔通用16篇〕初中地理教案篇1【教学重点】1.我国南北方耕作制度的差异和农作物的分布规律。
2.抓紧粮食消费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我国南北方耕作制度的差异和农作物的分布规律。
【教学媒体】计算机课件【教学方法】讲述法、讨论法、谈话法。
【教学过程】〔引言〕上学期我们已经学习、研究了中国地理环境方面的有关知识,从这个学期开场我们将一起学习和研究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理解和熟悉我们利用环境、改造环境以及保护环境方面的知识。
在人类的所有活动中,人们最早从事的活动就是农业消费活动;中国作为历史悠久的古国,农业消费的地位至今都居各业之首。
下面,我们就一起学习、理解我国的农业消费。
〔板书〕第七章中国的农业〔提问〕1.农业消费为什么能成为人们最早从事的消费活动?两个原因,一是生存必需,即所谓的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件件都是农业消费的产品;二是消费技术相对简单,人们易创造和掌握。
〔提问〕什么是农业?我们首先要明确农业的概念及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广义上的农业或叫大农业,即通常所说的农、林、牧、副、渔五业。
〔展示〕农业的分类图片请学生一一读出各业的主要产品并分析^p 与人们消费生活之间的关系。
特别注意补充农业消费的内容,不仅种粮食,还种棉、菜、油、糖等作物。
启发学生得出结论:农业为人们的日常生活提供必需的吃、穿、用等物质资料。
请学生观察后答复以下问题。
〔展示〕分别展示纺织厂、陶坛储酒车间的图片。
〔提问〕图中展示的是什么消费?〔纺织工业〕这种工业消费的原料有什么?〔棉花〕棉花是农业产品。
这张图片展示的是什么消费?〔造酒,是酿造工业〕原料是什么?〔粮食,所以叫米酒〕〔展示〕农机作业图片〔提问〕图中的机械是农民自己制造的吗?〔答复〕〔不是,它们是工业产品〕启发学生得出结论:农业还给工业消费提供大量的原材料和消费市场。
所以,农业是国民经济的根底。
〔提问〕请同学们分析^p :大农业的五业当中,哪一业最重要?〔种植业。
初中地理教案精选9篇

初中地理教案精选9篇初中地理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理解高技术产业的主要特点。
2、通过举例让学生掌握高技术产业在工农业发展中所起的作用。
3、了解高技术产业的发展现状。
4、掌握高技术产业在地域上分布特点及未来变化趋势。
教学指导:高技术产业是最具活力的产业。
由于我国各地经济水平有较大的差异,城市与乡村,东部经济发达地区与西部贫困地区学生的学习设施,条件相差甚远,他们对高技术产业的了解和认识也不尽相同。
在教学中应根据各地学生的实际情况,多联系学生所熟知的典型事例,因材施教,不强求千篇一律。
新课导人:方案①:同学们,大约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电话在我们国家还是稀罕之物,连城市里也只有机关单位才有,乡村几乎不见其踪影。
人们大多通过书信联系。
现在,电话已进人我国寻常百姓家,城乡都已基本普及,移动电话也已成为普通消费品。
你们知道这一变化是由于什么带来的吗?(高技术产业的发展)对,下面就让我们来了解高技术产业。
方案②:用电脑播放多媒体教学课件,营造一种网络教学气氛。
同学们,我们现在的学习条件与过去相比真有翻天覆地的变化,多媒体电脑、投影仪、录像设备等都已进人教室,轻点鼠标一下,我们就可以纵览天下大事,深人知识的海洋,探索我们未知的世界;打开电子邮箱,就可以测览从异国他乡发来的电子邮件,信息沟通方便之极。
你知道这一切是什么带给我们的吗?对,是高技术产业的发展带给我们的。
讲述高技术产业的发展时,可按以下步骤进行:1.设问:同学们,高技术产业是如此神奇,如此独具魅力。
你们知道哪些高科技产业部门呢?(学生会答出多种,教师略作总结,使学生对主要高技术产业部门有个大致的了解。
)2.讨论:(1)高技术产业在工农业发展中所起的作用?举实例说明。
(2)说说我们身边有哪些高技术产品,它们对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产生了什么影响?3.布置学生从媒体上搜集有关材料,了解我国高技术产业的发展概况。
然后举行一次小型讨论会或出一期墙报。
讲述高技术产业的分布时,可按以下步骤进行:1.指导学生阅读教材P.18~P.19正文部分。
地理初中教案设计模板

地理初中教案设计模板地理初中教案设计模板【篇1】1.运用地图和资料归纳人口增长的特点。
2.运用地图和资料归纳人口分布的特点。
3.举例说明人口问题对环境及社会、经济的影响。
4.说出世界三大人种特点,并在地图上指出世界三大人种的主要分布地区。
1.归纳人口增长的特点。
2.归纳人口分布的特点及原因。
3.在地图上指出世界三大人种的主要分布地区。
创设情境法、问题探究法、读图分析法、总结归纳法、启发引导法、交流谈话法。
地图观察法、问题探究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
导入1:(播放交通拥挤录像)人们把地球亲切地称为“地球村”,而把自己称为“地球村的村民”。
在20世纪下半叶地球村的居民急剧增长,以致于录像中喊出了“别挤了”。
人口问题已成为举世瞩目的全球性问题。
我们的人口现状如何?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如何解决?导入2:同学们,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认识了地理环境的各个要素,如地形、气候等。
那么,地球上最活跃的最重要的成员是谁呢?(学生讨论,自由发言)对,这个成员确实就是我们人类自己。
从本节课开始,我们来学习探讨这方面的基本知识,看看我们人类自己在地理环境中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
活动探究,小组合作。
地理初中教案设计模板【篇2】今天我要为大家讲的课是XX。
首先,我对本节教材进行一些分析: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本节内容在全书及章节的地位是:xx是初中地理教材第XX册第XX章第XX节内容。
在此之前,学生已学习了XX基础上,这为过渡到本节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
本节内容是在XX中,占据XX的地位。
以及为其他学科和今后高中的地理学习打下基础。
2、教育教学目标:根据上述教材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2)能力目标:通过教学初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读图分析、收集处理信息、团结协作、语言表达的能力,以及通过师生双边活动,初步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初中地理教学案例精选9篇

初中地理教学案例精选9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演讲发言、策划方案、合同协议、心得体会、计划规划、应急预案、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speeches, planning plans, contract agreements, insights, planning, emergency plan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初中地理教学案例精选9篇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
地理开学第一课教案(精选9篇)

最新地理开学第一课教案〔精选9篇〕最新地理开学第一课教案〔精选9篇〕最新地理开学第一课教案篇1地理是初一学生刚接触的新学科,在教学中是通过大量的幻灯图片,从学生接触到的地理知识或地理现象入手,使学生直观的感知地理,引导学生认识地理,亲近地理,进而热爱地理。
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并初步知道学习的方法,就是我这节课的主要目的。
本节课分三大模块来进展:一、“什么是地理”。
“天有日月星辰谓之文,地有山川陵谷谓之理”我国东汉王允对天文、地理有深化的研究。
在西方,地理的意思是“大地的记述”。
教学中,我运用多媒体播放我们居住的地球以及学生感兴趣的图片,对地理的概念有了一定的印象。
地理学:是研究地球外表的地理环境中各种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以及它们之间互相关系的学科的科学。
它包括自然地理:如地貌、地质、天文、水文、气候、土壤等;人文地理:如人口、人种、宗教、城市、经济等合作探究:谈谈我们身边的地理二、“为什么要学地理”?〔一〕解开地理之“谜”运用图片展示学生熟悉的地理问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想一想:你还知道哪些地理问题?〔二〕地理与日常生活教学中从吃穿住行等方面入手,展示地理与生活息息相关,引导学生学习身边的地理知识。
合作探究:我国南方、北方居民的主食有何不同?为什么?〔三〕地理与消费建立主要从农业消费、工业消费等入手,重点列举了欧洲兴旺的国家“荷兰的风车”,让学生认识到地理环境对荷兰农牧业的影响。
想一想:建立服装厂、乳品加工厂该如何选址?〔四〕地理与风土人情展示大量的地理图片,从服饰、体育活动等入手观看不同地区的风俗活动。
在授课时,我以“阿拉伯服饰”为重点,分析^p 服饰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学生对千姿百态的风土人情非常感兴趣,老师引导学生学好地理能更好的做到“入乡随俗”。
三、“怎样学习地理”地理是初中阶段的一门重要学科,对学生提出必要的学习要求:1、课前:准备好《地理课本》、《地理填充图册》、《地理图册》。
初中地理教案

初中地理教案•相关推荐初中地理教案(精选20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初中地理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初中地理教案篇1一、亚细亚和欧罗巴(1)洲名的由来1、学生结合预习,讲述亚洲、欧洲洲名的由来2、结合挂图,教师指出亚欧大陆的位置并提问:亚欧两洲的洲界线是什么?引导学生在地图上说出(过渡)分析一个大洲,首先从分析一个大洲的地理位置入手3、分析讲述:地理位置包括其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4、师生共同阅读“亚欧地形图,引导学生从经纬度位置来分析亚洲的地理位置。
并突出从南北半球看、从东西半球的位置看亚洲的位置特征5、引导学生从海陆位置说明亚洲的地理位置特征(2)亚洲的地理位置6、学生讨论完成P3活动题,讨论回答欧洲的地理位置特征,而后结合挂图强化6、提问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认为怎样分析一个地区的地理位置特征[作业布置]见基础训练第二课时[复习提问]学生上台,结合挂图说出亚欧两洲的地理位置特征二、亚、欧两洲的地形(1)亚洲的地形特征1、结合P5活动向学生介绍分析地形特征的方法2、师生共同阅读“亚洲地形图”,从四方面分析亚洲的地形特征A 读“亚洲地形图”,观察亚洲地形图上主要以哪两种颜色为主?各代表了什么地形?并引导学生在地图上找出亚洲的青藏高原喜马拉雅山的,帕米尔高原的位置B 观察提问:亚洲海拔最高的地方海拔有多少米以上?占地面积广不广?说明了从大洲看,亚洲的海拔高吗?C 引导学生计算青藏高原与西西伯利亚平原,珠穆朗玛峰与死海的高度差,得出结论:地势高低悬殊,地面起伏大)D 继续观察:亚洲的高原、山地主要分布在亚洲的哪个部位?平原又分布在哪里?这说明了亚洲的地势哪里高,哪里低?E 引导学生找到亚欧大陆东侧、东南侧的弧形岛屿,并设问:为什么亚欧大陆东部会形成如此多的岛屿和群岛呢?(联系板块构造学说理论说明)3、通过刚才的分析,由学生小结亚洲地形的特征,教师指导学生在书本上找重点3、按上述思路,学生阅读欧洲地形图和P6活动1题的资料,讨论欧洲的地形特征,教师结合地图引导学生理解,并引导学生找出欧洲的主要平原:东欧平原、西欧平原、阿尔卑斯山的位置4、教师板书小结欧洲的地形特征:(1)平均海拔最低,仅340米(2)地形以平原丘陵为主(3)中部低平(4)山地主要分布在南北两测5、学生完成P6表格[作业布置]见填充图册第三课时(复习提问)1、分析一个大洲的地形特征应从哪些方面入手?2、欧洲的地形有何特征?亚洲的地形有何特征?三、亚洲的气候(一)气候负责多样1、学生观察“亚洲地形图”,数一数亚洲有哪些气候类型?并设问:世界13种气候类型中,只有哪种气候类型在亚洲没有?由此说明了亚洲气候具有怎样的基本特点?(复杂多样)2、引导学生结合地图,从纬度位置、五带的位置、地形的角度让学生理解亚洲气候负责多样的原因:跨寒、温、热三带,且地形复杂多样设问:亚洲气候复杂多样可以从哪些方面表现出来呢?(学生阅读P7-8文字,思考说明)(过渡)我们知道,气候的两个基本要素是气温和降水,因此,亚洲气候的复杂多样性可以从气温和降水的复杂性体现出来(5)结合教材P7第二段文字,通过马来群岛与奥伊米亚康的气温对比,理解亚洲气温差别大(6)设问:为什么亚洲的气温差别会这样大呢?(主要受纬度因素的影响,跨纬度广)(7)展示世界雨极“乞拉朋齐”和西亚的无流国资料,说明亚洲的降水差异大,干湿差异显著(8)讨论:为什么亚洲的降水差异会那么大?(主要受海陆位置、地形因素的影响,距海越远,降水越少)(二)大陆性强(9)展示同纬度的亚洲齐齐哈尔与欧洲巴黎的降水资料,并分析;同纬度的巴黎和齐齐哈尔相比,冬季谁最冷?夏季谁最热?谁的气温年较差大?这说明了亚洲气候具有显著的大陆性特征(过渡)亚洲的气候不但具有显著的大陆性特征,而且季风气候显著。
中图版七年级地理教案9篇

中图版七年级地理教案9篇中图版七年级地理教案1教学方法一、授课思路与方法1、首先让学生观察地球仪,比较海陆面积大小,让学生计算海陆面积和比例,通过对世界地图(东西两半球图)的阅读,引出大陆、大洲、半岛、岛屿的概念,教师可提出一些思考题,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或通过图片、录像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讲述大洲的概念后,重点要求学生熟记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轮廓和位置,可利用投影片或空白图,让学生当堂填写。
2、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先让学生在浩瀚的宇宙空间望望蔚蓝色的星球,镜头放大后让学生计算海陆面积的比例,用饼状图展现陆地和海洋的面积比例。
在大屏幕上用文字、声音和音乐匹配,来强化学生对概念的掌握。
二、课时安排本节共安排1课时。
教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了解地球是有七大洲、四大洋组成;2、学会在地图上确认七大洲、四大洋;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位置及形状。
2、教学难点:大陆、大洲、半岛、岛屿的概念及大洲的分界线,帮助学生记忆三个世界之最(第一大陆、第一岛屿、第一半岛)。
三、教学准备:世界地图、地球仪、投影片(从卫星上拍摄的地球照片、白令海峡、麦哲伦海峡图片,陆地和海洋面积比较图)四、教学过程:(含板书设计)(一)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1、陆地表面积:1、49亿平方千米,占全球面积的29%;2、海洋表面积:3.61亿平方千米,占全球面积的71%。
(二)七大洲:1、陆地:地球表面未被海水淹没的部分,分大陆、岛屿、半岛。
(全球共6块大陆)(1)亚欧大陆是世界上的大陆;(2)格陵兰岛为世界岛屿;(3)阿拉伯半岛为世界半岛。
2、大洲:大陆与它附近的岛屿合起来叫大洲。
(1)亚细亚洲(日出处):S=4400万平方千米,第一大洲,位于东半球;(2)阿非利加洲(灼热的阳光):S=3000万平方千米,第二大洲,位于东半球;(3)欧罗巴洲(日没处):S=1000万平方千米,第六大洲,位于东半球;(4)北亚美利加洲(新大陆):S=2400万平方千米,第三大洲,位于西半球;(5)南亚美利加洲:S=1800万平方千米,第四大洲,位于西半球;(6)南极洲:(冰雪大陆):S=1400万平方千米,第五大洲,位于东西半球;(7)大洋洲:(海洋中的陆地)S=900万平方千米,第七大洲,位于东西半球。
地理教案(9篇)

地理教案(9篇)初中地理教案篇一【过渡】图片中展现多种自然灾难,有一些是自然现象。
那么,从图中你可以得出哪些结论?自然灾难和自然现象之间有什么不同点?我们课本例举了哪些自然灾难?台风是我们生活的地方常常受到的一种自然灾难,为什么我们称它为一种自然灾难?下面,就教师提的这些问题,同学们通过阅读课本找到答案。
【阅读课本】P54【板书]】第四节,自然灾难【提问】什么是自然灾难?【学生答复】自然环境常常发生特别变化,其中有些会造成资源破坏、财产损失、人员伤亡等危害,这样的特别变化叫做自然灾难。
【多媒体】那么像图片中的太平洋海底发生火山喷发属于自然灾难吗?假如不是,如何来解释?【学生答复】不是(或是)【引导过渡】我们已经知道自然灾难,首先它必需是发生在自然界,自然存在的一种自然现象,其次,它必需是对我们人类造成损失或者资源破坏的这些自然现象,我们才可称之为灾难。
太平洋海底的火山喷发并未对人类造成伤亡或损失,因此它不属于自然灾难。
【提问】假如是化工厂因使用操作不当引发爆炸属于自然灾难吗?【学生答复】不是,由于它是人为缘由造成的,因此不属于自然灾难。
【活动】完成P55熟悉身边的自然灾难【过渡】我们已经了解并清晰地知道什么是自然灾难,那么我们的身边有没有自然灾难发生?或者你见过哪些自然灾难?它们造成了哪些危害?【学生答复】地震、台风、洪涝等【教师】同学们答复的各种自然灾难,这说明,在我国自然灾难的种类许多,在我国常见的自然灾难分为气象灾难和地质灾难,还有如海洋灾难(海啸等),但课本里不作描述。
我们福建地区常常患病台风的侵袭,台风是属于气象灾难还是地质灾难?【学生答复】气象灾难【提问】我国的气象灾难包括哪些?【阅读答复】气象灾难主要有干旱、洪涝、台风、寒潮等。
【多媒体】展现各种气象灾难的图片,学生欣赏并答复是哪些气象灾难。
【承接】通过观看各种气象灾难的图片,我们可以从中看出每一种气象灾难对我们的日常生产、生活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那么这些气象灾难是不是遍布全国各地,每一个地方是不是如我们沿海地区都受到台风攻击呢?请同学们依据课本P54,结合P56图2.48中国主要气象灾难的分布图思索我国台风、干旱、洪涝等主要分布在什么地区?为什么会造成这种分布特点?【活动】P58活动题1、2【学生归纳】从P56图2.48中可以看出台风主要是在东南沿海地区较多。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教案(优秀9篇)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教案(优秀9篇)七年级的地理教案篇一第三节印度(第一学时)教学目标:了解印度的地理位置,学会用文字和数字资料,说明印度人口增长的特点,以及人口过度增长与资源环境及经济发展的'关系。
教学重点:世界第二大人口国教学难点:人口过度增长与资源环境及经济发展的关系。
教学流程:一、课前预习:1、与我国邻近的大国有哪几个?其中与我国基本国情与经济发展状况极其相似的是哪一个国家?2、你了解印度的哪些情况?3、你是否能够概括出印度最突出的自然与人文特征?教师映示图片,创造氛围。
二、自学质疑:1、自读7.34图,讨论交流:a..印度位于我国的哪个方位?找出喜马拉雅山、恒河平原和得干高原,说说印度地形分布特点。
2、找出印度主要的陆上邻国巴基斯坦、中国、尼泊尔、孟加拉国、缅甸以及隔海相望的国家斯里兰卡,并说出这些国家分别位于印度的什么方位?三、交流展示:1、学生到黑板写出各组交流结果并讲解,教师出示印度地形图。
2、指导学生评价四、互动探索:1、读图7.35,了解印度人口的特点:a.从1951年到__年,印度人口大约增加了多少亿?b. 从1951年开始,每隔__年,印度人口增长数是越来越多还是越来越少?c. 由此你能总结出印度人口增长特点吗?五、精讲点拨:1、出示表格,讲解众多的人口对印度的资源、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压力项目耕地(公顷)水资源(立方米)粮食(千克)钢(千克)总量1.6亿21019亿2236亿一三6亿人均占有量0.一qi216723114与世界人均占有量的比值70%22%67%11%2、各组讨论并展示,教师评论讲解:六、迁移应用:讨论交流,谈谈你对印度未来人口增长趋势的看法七、课堂检测:1、印度的人口超过亿,仅次于,居世界第二位。
2、读图填空:(1)写出下列字母所在国家名称:a. b. cd. e. f.(2)写出字母表示的城市名称:g. h. i.(3)①是②是湾八、课堂反思:我学会了七年级地理教案篇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欧洲西部是世界上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最早,目前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
初中地理教案(优秀10篇)

初中地理教案(优秀10篇)初中地理教案篇一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够利用地形图说出亚洲地形的特点,知道亚洲河流的流向特点;2、能够推测地形与河流之间的关系;3、能基本掌握分析某一大洲的自然环境的基本方法。
【过程与方法】1、初步掌握使用地形图和地形解剖面图及相关资料的能力,学会总结归纳亚洲地形和河流特点;2、通过参与观察,分析,讨论,竞赛等课堂活动,提升的语言表达能力、团结协作精神和创新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养成热爱我们所居住的大洲——亚洲的良好情感,形成强烈的自豪感。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亚洲地形特点、河流特点。
【难点】亚洲地形与河流的关系。
三、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谚语导入。
通过谚语“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导入,首先让学生解释这句谚语的含义,之后点出其中包含了两个非常重要的地理要素:一个是地形、一个是河流。
由此引出本节课对亚洲的地形和河流的探讨。
环节二:新课讲授1、亚洲地形特点【活动一:知地形】①读“亚洲的地形”图,在三分钟内对照图例查找以下地形区,读取海拔信息,并尝试记忆它们在亚洲所处的`位置。
(高原:青藏高原,帕米尔高原,中西伯利亚高原,伊朗高原,德干高原;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印度河平原,恒河平原;山地:东西伯利亚山地,喜马拉雅山脉及其最高峰珠穆朗玛峰。
)②请大家一会根据老师的提示,我读出一个地形区,大家举手抢答,第一举手的同学,将代表该地形区的“名称条”和“高度条”标在大家右侧的地形图上,我们看看哪些同学记得最准,标的最快。
用珠穆朗玛的和死海的高差来讲解地势的概念。
【活动二:说见闻】前后四位同学为一小组,按照如下分工完成活动:组号为单号的按照情境1进行,双号的按照情境2进行。
请每一位同学记清楚自己的分工。
情境1:你们小组自北向南沿80°E经线在亚洲陆地上旅行;情境2:你们小组从西到东沿30°N纬线在亚洲陆地上旅行。
一路上你们会依次经过哪些地形区?它们海拔多少?请讨论后用流畅的语言与同学们分享你们在这条线上对地势变化的感受。
初二地理教案(通用10篇)

初二地理教案(通用10篇)初二地理教案篇1第五章世界的自然资源第三节森林资源教学目的:了解森林资源的重要性和环境意义;能在世界森林资源分布图上找出森林资源的主要分布地区;了解森林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合理利用和保护森林资源的方法。
教学重点:森林的环境作用,森林破坏情况及产生的严重生态问题。
教学难点:森林的环境作用。
教具:多媒体教学(漫画、图片、资料、实例)教学方法:运用电教手段,引入漫画、图片、资料、实例,引发学生思考,调动学生思维。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我们知道,人体皮肤上附着很多毫毛、头发等,它们的排汗和保温作用对维持人体的水分和体温起重要作用。
对于地球来讲,什么是她的“毛发”呢?那就是生长在地球表面上的森林。
今天,我们就了解有关森林的知识。
讲授新课:播放有关森林的纪录片,提问:森林在日常生产、生活中有什么样的作用?一、森林的作用(板书)1、森林的经济效益(板书):由于学生有大量的感性认识,可直接通过提问。
教师总结:森林除了刚才提到的经济作用,还对我们生活的环境起着重要的作用。
2、森林的环境效益(板书):通过多媒体显示一组森林作用的数据,以及森林对环境的作用,由学生填图。
森林作用的数据森林的环境作用每天每公顷阔叶林可吸收1000千克二氧化碳放出730千克氧气调节大气成份每年每公顷松林能滞留粉尘34吨净化空气夏季每天每公顷森林可以从地下汲取70~100吨水,化为水蒸气增加空气湿度通过上述的填图,使学生知道:森林具有调节大气成份,净化空气,增加空气湿度;因而,它被称为“环境的肺脏”。
显示多媒体动画示意图1:(护田林带防风动画示意图)注:图中沙尘应该和风画在一起,为表示清楚而画在上面,线的疏密表示风的强弱。
沙尘的多少受风力大小的制约。
教师问:图中的森林起什么作用?通过分析:由于森林带的阻挡,使强大的风变为微风前进,从而避免了大风对庄稼的危害;同时,风中的沙尘因风速降低而沉落。
初中地理教案二十篇

教案1:《世界地理概况》教学目标:1. 了解世界的地理位置、面积、人口和经济发展状况。
2. 掌握世界主要地理区域和地理特点。
3. 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和地理素养。
教学重点:1. 世界的地理位置、面积、人口和经济发展状况。
2. 世界主要地理区域和地理特点。
教学难点:1. 世界的地理位置、面积、人口和经济发展状况的理解和记忆。
2. 世界主要地理区域和地理特点的划分和理解。
教学准备:1. 教材《世界地理概况》。
2. 地图、图片等教学辅助材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教室墙上的世界地图,引起学生对世界地理的兴趣。
2. 提问:你们对世界地理有什么了解?世界地理有哪些特点?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讲解世界的地理位置,解释经纬度、时区等概念。
2. 介绍世界的面积、人口和经济发展状况,如人口分布、经济发展水平等。
3. 引导学生观察世界地图,分析世界主要地理区域和地理特点,如亚洲、欧洲、非洲、美洲等。
三、案例分析(15分钟)1. 以亚洲为例,讲解亚洲的地理位置、面积、人口和经济发展状况。
2. 分析亚洲的地理特点,如地形、气候、资源等。
3. 引导学生讨论亚洲的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之间的关系。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总结世界的地理位置、面积、人口和经济发展状况。
2. 强调世界主要地理区域和地理特点的重要性。
五、作业布置(5分钟)1. 请学生绘制一幅世界地图,标注出世界主要地理区域和地理特点。
2. 请学生写一篇关于亚洲地理的短文,内容包括亚洲的地理位置、面积、人口和经济发展状况等。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和案例分析,使学生了解了世界的地理位置、面积、人口和经济发展状况,掌握了世界主要地理区域和地理特点。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地图,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和地理素养。
同时,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认识到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关系,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初中地理教案10篇课文

教案1:《世界地理概况》教学目标:1. 了解世界的地理位置、面积、人口和语言等特点。
2. 掌握世界各大洲的位置、面积和主要国家。
3. 理解世界各国之间的地理关系和相互影响。
教学重点:1. 世界地理位置、面积和人口。
2. 世界各大洲的位置和主要国家。
3. 世界各国之间的地理关系和相互影响。
教学难点:1. 世界地理位置、面积和人口的理解和记忆。
2. 世界各大洲的位置和主要国家的记忆。
3. 世界各国之间的地理关系和相互影响的理解。
教学准备:1. 地图、地球仪等教具。
2. PPT或黑板等展示工具。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地球仪或地图,引导学生观察世界的地理位置、面积、人口和语言等特点,引发学生对世界地理的兴趣。
Step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世界地理概况的基本内容,引导学生关注世界各大洲的位置、面积和主要国家。
Step 3:课堂讲解1.讲解世界的地理位置、面积、人口和语言等特点,通过PPT或黑板展示相关数据和图表,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2.讲解世界各大洲的位置,引导学生通过地图和地球仪进行观察和理解。
3.讲解世界主要国家及其地理位置,引导学生通过地图进行记忆和理解。
4.讲解世界各国之间的地理关系和相互影响,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
Step 4:课堂练习设计一些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解答,巩固所学内容。
Step 5: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帮助学生梳理和记忆所学知识。
Step 6:作业布置布置一些相关的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应该能够了解世界的地理位置、面积、人口和语言等特点,掌握世界各大洲的位置、面积和主要国家。
同时,学生应该能够理解世界各国之间的地理关系和相互影响。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引导学生的观察和思考,通过地图和地球仪等教具,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同时,教师应该设计一些练习题和作业,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实际操作,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
初中地理课教案

初中地理课教案(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报告总结、合同协议、申报材料、规章制度、计划方案、条据书信、应急预案、心得体会、教学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texts for everyone, such as report summaries, contract agreements, application materials, rules and regulations, planning schemes, doctrine letters, emergency plans, experiences, teaching materials, other sample text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初中地理课教案初中地理课教案9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初中地理教案(通用18篇)

初中地理教案(通用18篇)初中地理教案(通用18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初中地理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初中地理教案篇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运用地图等资料简述某大洲地理位置。
2、能通过地图和其他资料,尝试从不同方面说明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
过程与方法1、通过大洲位置和范围的学习,引导学生探究发现简述某一地区位置和范围的方法。
2、通过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比较思维。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提高学生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亚洲的位置、濒临的大洋、相邻的大洲及分界线、范围大小。
2、教学难点初步掌握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说明某一地区地理位置特点的方法。
教学策略根据课标要求和知识特点,科学制定目标,准确指导学生学习方法,通过情景联想、资料搜集等感性知识的积累,逐步达到分析、比较、归纳的学习目的,形成区域地理的学习策略。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查询最新网络资料,多媒体课件。
2、学生准备根据教材的导学问题自学课文,课前搜集有关亚洲位置特点、亚洲范围和居民生活的图文资料。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用亚洲的景观图片激趣导入,用找同学启发引导,体现从地理事实和身边教起的教学新理念教师:课件播放亚洲的景观图片(如喜马拉雅山、长城、富士山、泰姬陵等)。
你知道这些景观在哪个大洲吗?学生:亚洲。
教师:同学们,我们提到亚洲的时候,你还能想到什么?学生回答预设:因为课前布置学生搜集了有关亚洲的资料,所以应该给他们在课堂上展示的机会,让学生充分发言,最后可以总结:同学们知道这么多有关亚洲的知识,可还有不少知识是大家不知道的,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有关亚洲的知识,看看会有哪些新的收获。
设计意图:心中有学生,了解学生的知识储备和学习能力是教学目标得以实现的重要基础,也是实际教学能够顺利进行的有力保障。
初中地理教案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初中地理教案(精选9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初中地理教案 篇1
东南亚是我国一衣带水的邻邦这一区域的学习结果不但影响到学生对本区知识的掌握还关系到学生今后区域地理的学习因此在节课的学习中不但要让学生学到关于东南亚的地理知识更重要的是使学生认识到学习区域地理的方法培养学生利用地图获取地理知识的能力所以对本区域的学习不但涉及到知识的掌握更关系到学习方法的养成因此在教材中的位置比较重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地理教案(通用9篇)初中地理教案篇1教材分析1、教材是我国邻近的国家和地区一章的第一节,教材设计能使学生比较充分地了解日本这一东亚岛国的自然地理特点和人文地理特点。
2、教材先对日本地理条件进行了分析,使学生了解日本的位置、地形、文化等方面的特点,进而达到理解日本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成功之处,即“加工贸易经济”这一经济发展的方式,并以此作为我们的借鉴。
3、本节教材另设阅读、图表、活动等,在说明日本地形和组成,经济发展方式,扩展学生知识面,使学生更好更全面地把握日本文化,经济状况等方面起到不容忽视的作用,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得到获取知识的乐趣,从而开阔了视野,将复杂的知识简单化,枯燥的知识趣味化。
学情分析农村学生视野相对狭窄,但对日本这个国家并不陌生,只是对日本的地理特征缺乏感性认识,因此学生对这节课应该存有较大的学习兴趣。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认识日本的自然环境,了解地震和防震的相关知识(2)结合日本的国情,分析其发达的加工贸易经济的发展特点,使学生能够说出日本工业带的分布并分析其原因(3)能举例说明日本与我国在经济贸易、文化等方面的联系密切。
2.过程与方法通过收集图片、查找文字资料、小组讨论、分析处理资料,逐步培养学生小组合作性学习、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防震意识和环保意识,初步建立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观念。
教学重点和难点1、日本的轮廓组成2、日本是一个多地震、多火山的国家。
教学过程;略初中地理教案篇2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培养学生学会运用地图和图片说明澳大利亚特有生物的生存原因。
2.培养学生运用地图说明澳大利亚的地理位置及人口的分布特点,并能够在地图上指出澳大利亚的首都和主要城市。
3.使学生学会运用地图和资料,说明澳大利亚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和特有的自然地理现象。
4.初步学会运用地图和资料分析说明澳大利亚的自然条件对其农牧业和工矿业发展的影响。
能力目标通过探究性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读取信息、分析信息,运用比较和综合的方法,概括总结某种地理事物规律的能力,判读和分析地图的能力,通过知识迁移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德育目标通过本节学习,培养学生因地制宜发展经济、人与环境协调发展的价值观念。
●教学重点1.澳大利亚特有的古生物及其生存环境。
2.澳大利亚经济发展特点。
3.澳大利亚人口和城市的分布。
●教学难点1.澳大利亚农牧业分布与地形、气候的关系。
2.澳大利亚工矿业发展与自然条件的关系。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比较综合、解说等方法。
●教具准备1.有关澳大利亚录像资料。
2.实例图片。
3.自制电脑课件。
●课时安排二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歌曲《浪迹地球》引入,展示澳大利亚人文和景观的特色图片。
教师出示《悉尼歌剧院》图,创设情境,引出澳大利亚之行。
板书:澳大利亚[讲授新课]过渡语:今天我们要去澳大利亚旅行,开始行程之前,首先要了解它在世界中的位置。
电脑展示:课本73页图8.35澳大利亚在世界中的位置学生活动:①学生在图上找出澳大利亚。
②以它为中心,找出与澳大利亚相邻的大洲和大洋。
提问学生:在我们开始澳大利亚之行之前,请你谈一谈,我们应该做好哪些方面的准备?学生回答:服装、饮食、语言、货币等方面做准备。
过渡语:第一站我们到悉尼去参观野生动物园。
教师提问:你知道澳大利亚有哪些特有生物吗?学生:袋鼠、鸭嘴兽、考拉等。
教师:这些动物长什么样,他们是如何生活的?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动物园。
电脑展示:动物的图片。
老师做简单介绍。
袋鼠:是澳大利亚的标志,是澳大利亚人生活中的一道重要风景。
你们看,前面那只袋鼠正拖着美丽的长尾巴,怀藏可爱的“小宝贝”,跳跃着前进在澳大利亚广袤的牧场上,整洁的城市里。
鸸鹋:是澳大利亚特有的动物—不过它比鸵鸟更高大,它是世界上最大的鸟类之一。
不过翅膀和尾巴已退化,所以不会飞翔,但善于奔跑,有“飞毛腿”之称,并能连续长跑,因此赢得了“长跑运动员”的声誉。
鸭嘴兽:它是哺乳类却会下蛋,它最主要的奇特之处在于它亦兽亦鱼,而又非兽非鱼。
它是水陆两栖动物,它通过下蛋繁殖后代,但它所孵出的小鸭嘴兽又是哺乳的,因此,生物学家经过多年的争论,才将鸭嘴兽列为世上稀有的“卵生哺乳动物”。
树袋熊:与我国大熊猫相媲美。
它长着一张胖乎乎的孩儿脸,一个黑黝黝的大鼻子,一双黑豆似的圆眼睛,两只毛茸茸的短耳朵,一身又厚又密的灰色毛,滑稽可爱、憨态可掬。
它们虽然属于走兽,但几乎从不下地行走,它们吃在树上,睡在树上,以树为家。
老师提问:澳大利亚的特有生物有什么共同特点?学生回答:很古老。
教师提问:为什么只有在澳大利亚才有如此多的古老生物?试着用大陆漂移说的观点解释一下。
电脑展示:大陆漂移的图片。
分段提问:1.澳大利亚大陆约在什么时候与其他大陆分离的?2.澳大利亚大陆长期孤独地存在于南半球的海洋,这对生物的进化会产生什么影响?3. 引申思考:实际上,长期处于孤立状态的大陆,不仅仅是澳大利亚大陆,还有南极大陆,为什么澳大利亚大陆有那么多特有动物,而南极大陆却很少呢?学生活动:讨论。
学生回答:1、6500万年前。
2、会减缓生物进化的速度。
如果这些动物又没有生存的天敌,就能够生存至今。
3、南极洲位于地球最南端,气候寒冷环境恶劣,不利于生物的生存和发展。
老师补充小结:由于澳大利亚远离其他大陆,海洋阻碍了各大陆间的动物迁徙与交流,使旧大陆上的高级食肉猛兽,如狮、豹、虎、狼等无法自己远涉重洋来到这里,也使这些古老动物得以保存至今。
所以独特位置是澳大利亚古老生物得以保存的一个重要原因。
板书:位置——孤立于南半球海洋上总结过渡:澳大利亚位于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四面环海,面积768万平方千米,是世界上唯一独占一个大陆的国家。
几千万年以前,澳大利亚大陆就同其他大陆分离,孤居一方,独立发展。
长期以来,自然条件比较单一,动物演化缓慢,又没有大型食肉天敌的侵扰,许多珍奇的原始动物生生不息,一直繁衍至今。
现在,我们一起来体会“世界活化石博物馆”的真实含义。
学生活动:一名学生模拟播音员给大家朗诵课本74页资料。
师生互动:老师提问,学生齐答来帮助学生抓住资料当中的关键词语。
老师提问:澳大利亚有多少种其他大洲没有的植物?学生齐答:9000种。
老师提问:澳大利亚有多少种其他大洲没有的鸟类?学生齐答:450种。
老师提问:全球有多少有袋类动物分布在这里?学生齐答:全球150种除了南美洲有几种外,大部分都分布在澳大利亚。
板书:种类繁多过渡:参观完悉尼动物园,下面我们去墨尔本,参观牧羊场。
电脑展示:墨尔本《牧羊场》的图片和视频。
教师讲述:这是澳大利亚墨尔本附近的牧羊场,澳大利亚是世界上绵羊数和出口羊毛最多的国家。
设置悬念:澳大利亚盛产羊和羊毛,这是世人皆知的事实。
①澳大利亚是从何时开始发展养羊业?②又是谁最先把羊这种澳大利亚大陆原本没有的动物引入这块乐土的?学生回答:18世纪后期,欧洲的殖民者随船带到澳大利亚29只绵羊。
教师提问:为什么澳大利亚非常适合绵羊的生长和繁殖呢?学生:气候、地形适宜。
草多,没有大型食肉动物。
电脑展示:展示《澳大利亚地形》空白图。
老师提问:澳大利亚的地形东部、中部西部有什么差异?学生回答:东部为山地,中部为平原,西部为高原。
电脑展示:视频,补充大自流盆地相关知识。
教师提问:如果你是一位澳大利亚牧场主的话,如果仅从地形的角度来考虑的话,你准备把你的牧羊场建在何处?学生活动:分组讨论。
学生回答:中部是大面积的平原,地下水丰富,牧草优良,没有大型野生食肉动物,可以一年四季露天围栏放牧。
电脑展示:《澳大利亚的气候》图片。
教师提问:说出澳大利亚有哪些气候类型?学生回答:热带沙漠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雨林气候、亚热带湿润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气候。
教师提问:如果你是一位澳大利亚的牧场主的话,如果仅从气候的角度来分析的话,你又准备把你的牧场分布在哪里呢?如果综合地形和气候因素,你又有什么打算?学生自由讨论。
学生回答:分布在中部、西部的热带草原气候区,东南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区,西南部的地中海气候区。
电脑展示:《澳大利亚农牧业的分布》图。
教师提问:澳大利亚的养羊业有几种方式?学生:两种。
一种粗放牧羊带,一种是绵羊与小麦混合经营带。
教师提问:如果你是澳大利亚对外贸易总公司的经理的话,如果你们公司主要出口羊毛和小麦的话,你觉得这些工业原料应来自于澳大利亚的哪些地区?学生回答:东南部和西南部。
因为那里是羊毛和小麦混合经营带。
过渡:同学们,我国的平均人口密度是多少呢?(120人/平方千米)你们知道澳大利亚的人口密度是多少吗?(学生看书了解2.5人/平方千米)是我国的1/45。
澳大利亚国土面积是多少?(768万平方千米)由此,可以看出澳大利亚是一个地广人稀的国家。
澳大利亚的农场规模很大,一般可以达到几千公顷。
这么少的人要管理这么大的农场,那是一种什么样的生产方式呢?学生结论:农牧业生产高度机械化。
老师:时间差不多,旅行快结束,请学生总结这节课主要学习的内容。
思维拓展:澳大利亚发展经验对中国的启示。
学生回答:1.发展特色农业。
2.农牧业机械化,提高粮食产量。
初中地理教案篇3课型:新授课课时安排:第2 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欧洲西部是世界上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最早,目前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
欧洲西部各国工业部门齐全,工业中心多;农业不占重要地位,但生产水平高,种植业和畜牧业结合较好。
2、能力目标:了解欧洲西部是世界上旅游业最繁荣的地区,能分析其原因,熟悉本区的主要旅游资源或旅游景点的分布。
3、教育目标:通过对旅游资源的学习,可以扩展学生严结合增加旅游地理知识。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欧洲西部各国工业部门齐全,工业中心多;农业不占重要地位,但生产水平高,种植业和畜牧业结合较好。
了解欧洲西部是世界上旅游业最繁荣的地区,能分析其原因,熟悉本区的主要旅游资源或旅游景点的分布教学难点:欧洲西部各国工业部门齐全,工业中心多;农业不占重要地位,但生产水平高,种植业和畜牧业结合较好。
教学方法:综合法、读图分析法、对比分析法、创设情境法、自学指导法教学用具:挂图、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上节课内容。
请同学说说欧洲的地理位置和轮廓、地形。
(学生回忆,并回答问题。
)二、导入新课:欧洲西部的各个国家所具有的自然地理特征简单易记,但是欧洲西部在世界上最突出的地位还在于欧洲西部的经济和旅游业。
学生活动:幻灯演示欧洲的特产和风景让学生说说。
三、教授新课:板书:一、雄厚的经济实力(对照书54页图简单介绍资本主义的发展史。
)1、欧洲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最早的大洲,目前经济发展水平仍居各大洲首位。
(指导学生读统计图。
)2、欧洲西部各国工业部门齐全。
3、农业不占重要地位,但生产水平高,种植业和畜牧业结合较好。
(简单介绍,结合幻灯让学生了解)法国、英国、荷兰、丹麦等国有发达的农牧业利用书55页阅读材料了解欧洲部分国家的特色产业瑞士——钟表瑞典——造船、汽车、机器制造业丹麦——畜产品“欧洲的牧场和食品库”挪威——水产品荷兰——鲜花(尤其是郁金香)板书二、繁荣的旅游业1、欧洲西部是世界上旅游业最繁荣的地区简单分析其原因,2、主要旅游资源或旅游景点(通过幻灯让学生欣赏)挪威——陡峻幽深的峡湾,午夜的太阳瑞士——“世界公园”的称号、冰雪皑皑的山峰、世界表都伯尔尼西班牙——阳光灿烂的海滩、精彩的斗牛表演法国——田园风光、“艺术之都”巴黎、埃菲尔铁塔、罗浮宫、巴黎圣母院意大利——“水城”威尼斯、“千年古都”罗马、庞贝古城、狂欢节奥地利——“音乐之都”维也纳德国——慕尼黑的啤酒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知识作业:目标检测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