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常见抒情方式
古诗鉴赏之几种常见的抒情方法及专项试题练习答案
古诗鉴赏之几种常见的抒情方法及专项试题练习答案1.常见的抒情方法古诗常见的抒情方法有两种:一种是直接抒情,一种是间接抒情。
间接抒情是考查重点,主要有:①借景抒情,②借物抒情(托物言志),③借事抒情,④借人抒情,⑤用典抒情,⑥借古讽今,⑦借议抒情(寓情于理)。
另外,像衬托对比、虚实结合、联想想象以及对写法、无理而怨等手法,也属于抒情方法。
应该说,它包括表达技巧中的几乎所有的表现手法。
但要注意:一些写景技巧,如动静结合、正侧结合、多感官结合,又如个别修辞手法,它们都与表达情感关联性不够紧密而直接,一般不在抒情方法的知识系列中。
边练边悟1指出下列诗句所用的抒情方法。
(1)猿啼客散暮江头,人自伤心水自流。
(借景抒情)(2)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托物言志)(3)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直接抒情)(4)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借事抒情/对写法)(5)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托物寓理/托物言志)(6)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用典抒情/对比)(7)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借事抒情/细节描写)(8)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用典抒情)(9)明月不谙离别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无理而怨)2.两类易混的抒情方法(1)借景抒情与借物抒情①借景抒情。
这是古诗最重要的表现手法,也是最重要的抒情方法。
虽说有借景抒情、触景生情、融情于景等几种形式,但从高中复习的实际看,都可叫借景抒情。
高考对它的考查,不只是在判断上,更是在景与情的关系和所要抒发的情感上。
借景抒情中的景与情的关系主要有三种:哀景哀情、乐景乐情、乐景哀情(这时多答成“反衬”)。
理清了关系,才有助于理解所要抒发的情感。
边练边悟2(2008·山东)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画堂春落红铺径水平池,弄晴小雨霏霏。
杏园憔悴杜鹃啼,无奈春归。
柳外画楼独上,凭栏手撚①花枝。
放花无语对斜晖,此恨谁知?注①撚(niǎn):持取,捻弄。
古诗常见的表现手法
古诗常见的表现手法
1、直接抒情:即不借外物、掩饰,直陈自己的喜怒哀乐。
2、间接抒情:即通过写景、叙事、描绘人物举动来表达情感,披露心迹。
3、借景抒情:古代诗词中,有些景物被诗人们赋予了一定的人文象征意义,如柳象征离别,梅象征高洁,月象征团聚,雁象征音信等等。
诗人们在描绘这些景物的同时,往往也寄寓了某种情怀。
4、融情于景:即诗人提笔之际内心已有既定的情感活动,将情感含蓄于笔下的景物之中,让读者去感受、体会。
5、因情造景:诗中的幻境、梦境是典型的因情造境。
如果诗人所描写的景物不是处于一时一地或并非写诗时所闻见,而诗人为了抒情的需要却将它们集聚到一首诗中进行描绘,可称之为“因情造景”。
6、虚实相生托物言志:借物喻人,借物(事)喻()理,是咏物诗的重要手法。
7、夸张:夸张是指夸大或缩小事物原有的形态、规模、程度,以增强诗歌的主观感情色彩。
(李白常用夸张)
8、象征:象征是指通过具体形象以表现与之相近似的思想情感。
9、用典:运用典故来抒情言志、表明心迹。
10、对比:对比就是使对比的双方的特征更加鲜明,如黑与白的对比,生与死的对比,对与错的对比,动与静的对比,通过鲜明的对比来强调、揭示某一种现象,阐释某一个道理。
古代诗歌中的抒情方式
古代诗歌中的抒情方式一、直接抒情(直抒胸臆)直接抒情也叫直抒胸臆,是直接对有关人物和事件表明爱憎态度的抒情方式。
《诗经》和后来的乐府民歌大都直抒胸臆。
如思慕所爱的姑娘便直抒“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周南·关雎》);“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王风·黍离》)直露而真率地抒发了诗人内心沉重而深广的忧伤;“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
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乐府诗集·鼓吹曲辞》)写一位女子对“君”剖白心迹, 直接表达了少女至真、至善、至烈的爱情,显得坦荡、真率而震憾人心。
如柳永《雨霖铃》:“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等,所写情景与此曲相似。
但此曲表情如此率真,语言如此质朴自然,与大多数委婉之作,截然有别。
再如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以慷慨悲凉的基调,通过登幽州台直接表达了诗人功业难就、空怀壮志的悲愤和失意苦闷的情怀。
二、间接抒情众所周知,中国古典诗歌的创作十分讲究含蓄、凝练。
诗人在处理情感时一般不是直接的抒情,而是言在此意在彼,叙事则因事缘情,写景则借景抒情,咏物则托物言志,记史则咏史抒怀。
1、因事缘情:如唐代张籍的《秋思》“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这首秋思寓情于事,借助日常生活中一个富于包孕的片断——寄家书时的思想活动和行动细节,非常真切细腻地表达了作客他乡的人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怀念。
又如白居易的《蓝桥驿见元九诗》“蓝桥春雪君归日,秦岭秋风我去时。
每到驿站先下马,循墙绕柱觅君诗。
”这首绝句,乍读只是平淡的征途纪事,顶多不过表现白与元交谊甚笃,爱其人而及其诗而已。
其实,这貌似平淡的二十八字,却暗含着诗人心底的万顷波涛。
可贵的友情,可泣的共同遭际,诗中一句不说,只是让读者自己去寻觅包含在春雪秋风中的人事深沉变化,去体会诗人那种沉痛凄怆的感情。
古诗词的十大表达方式
古诗词的十大表达方式
1.借物抒情:通过对一种事物的描写,表达出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2. 感叹自然:古诗词中经常出现对自然的感叹和赞美,反映了古人对自然的热爱和感慨。
3. 抒发思乡之情:许多古诗词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和对家乡的怀念。
4. 喜怒哀乐:古诗词可以表达出各种情感,包括喜悦、愤怒、悲哀、欢乐等。
5. 形容美景:许多古诗词都用美丽的词语描绘出了大自然中的美景,让人感受到美的力量。
6. 描写爱情:古诗词中经常出现对爱情的描写,通过诗人的笔触,表达出对爱情的赞美和思考。
7. 对历史的回忆:很多古诗词都是诗人对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回忆和纪念,反映出对历史的重视和关注。
8. 借助人物抒发情感:古诗词中常常通过描写某个具体的人物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9. 表达人生哲理:许多古诗词表达了对人生的思考和哲理,让人感受到诗人深刻的思想和智慧。
10. 通过对时间的感慨表达情感:古诗词中经常出现对时间的感慨和反思,表达了对生命和时光的珍视和思考。
- 1 -。
古代诗歌中常见抒情方式归类
古代诗歌中常见抒情方式归类古诗词鉴赏抒情方式:抒情方式叙事抒情:通过记叙人物的经历或事情的发生、发展、变化的过程,抒发作者的内心感受。
如“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陆游《书愤》)用叙述的方式写自己亲临抗金前线值得纪念的往事,暗示南宋人民有力量保卫自己的国家,表达抗金复国的决心。
直抒胸臆:表达诗人面对人、事、物所产生的富有哲理的爱憎分明的思想感情。
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前两句写景,后两句直接抒发在这样的环境里产生的情怀,天然的形势、阔大的气象与诗人在这景象面前产生的富有哲理的思想融合在一起。
如元稹的《菊花》:“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这是诗的后两句,点出了喜爱菊花的原因,抒发了对菊花历尽风霜而后凋的坚贞品格的讴歌和赞美之情。
如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全诗以慷慨悲凉的基调,通过登幽州台直接表达了诗人功业难就、空怀壮志的悲愤、失意和苦闷之情。
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景遇融会):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正面不着一字,全然寓于眼前的自然景象之中,借自然景物抒发感情。
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尽长江天际流。
”全诗没有一字说惜别,没有一字说伤怀,但伤怀惜别之情悠悠无尽,随水长流,滚滚江水有如对友人的不断思念。
可谓“不着一字,尽得风流”,意韵含蓄深远。
杜甫的《绝句》:“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全诗抒发了羁旅异乡的感慨,前两句诗人借对清新美好的春光景色的描写,透露出了思归的感伤,以乐景写哀情,别具韵致。
唐朝李华的《春行即兴》:“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花自落”“鸟空啼”,强调了春山一路山花烂漫、鸟语婉转的佳境却“无人”来欣赏,以乐写哀,以闹写寂,写出了诗人对时代的感慨。
古代诗歌常见的抒情方式
古代诗歌常见的抒情方式*******************古代诗歌常见的抒情方式1. 望物抒情古代诗人常以望物为媒介进行抒情表达。
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诗人表达自身的感情和思绪,以此凸显内心的喜悦、悲伤或者思考。
古代诗人通过描写花草、山水、星辰等自然元素,借物言志,表达自己的感受。
2. 思乡抒情思乡是古代诗歌中常见的抒情方式之一。
在离乡别井或者流浪他乡的时刻,诗人通过对故乡的怀念、对亲友的想念,抒发自己思乡的情感。
这种抒情方式往往包含着对家庭、亲情以及对故乡的留恋之情。
3. 怀古抒情怀古是古代诗歌中常见的抒情方式之一。
通过对古代历史、文化、伟人的追思和礼赞,诗人通过怀古之情,表达自身的思考和感受。
这种抒情方式往往反映了古代人对过去的怀念和对传统文化的珍视。
4. 才情抒发才情抒发是古代诗歌中常见的抒情方式之一。
诗人通过对自己才思的展示和抒发,表达自己的自豪和自信。
这种抒情方式往往反映了古代诗人对自己才情的赞美,同时也展示了古代诗人的个性和独特的艺术才华。
5. 婉约抒情婉约抒情是古代诗歌中常见的抒情方式之一。
通过委婉、含蓄的表达方式,诗人表达出内心的情感和思绪。
这种抒情方式往往通过典雅的语言和细腻的描写,使诗歌充满了温婉的情感。
6. 爱情抒情爱情抒情是古代诗歌中常见的抒情方式之一。
通过对爱情的赞美、痴迷、执着等情感的表达,诗人抒发出对爱情的向往和追求。
这种抒情方式往往以甜蜜、浪漫的语言和形象描写,让读者感受到爱情的美好和深情。
7. 忧国忧民抒情忧国忧民抒情是古代诗歌中常见的抒情方式之一。
通过对时代的痛苦、民众疾苦的描绘和表达,诗人表达出对社会和国家的关切和担忧。
这种抒情方式往往浓厚的爱国情怀和责任感,体现了古代诗人的社会良知与责任感。
8. 对人生的思考抒情对人生的思考抒情是古代诗歌中常见的抒情方式之一。
通过对生命的深思和对人生的感悟,诗人抒发出对人生的疑问、思考和追求。
这种抒情方式往往反映了古人对人生道理的探索和思索,以及对生命的强烈感悟。
古诗词的抒情方式
古诗词的抒情方式
古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它不仅具有高度的艺术价值,更是中华民族的文化遗产。
作为一种文学形式,古诗词通过抒情的方式,表达出作者的情感,传达出一种美的情感体验。
古诗词的抒情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描写自然景物抒情。
古诗词大量描写自然景物,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出作者的感情。
例如《登高》中“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通过对日和春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时光的感慨;《赋得古原草送别》中“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则通过对草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生命的感慨。
二、抒发个人情感。
古诗词中有很多表达个人情感的作品,如《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中的“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短暂的感慨;《静夜思》中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表达了诗人对孤独的感受。
三、抒发社会情感。
古诗词也常常抒发对社会的感受和对时代的思考,如《登高壮观天地间》中“昔日龙舟何处去?今宵短樯信满船”,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兴衰的思考;《江雪》中“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则表达了诗人对社会变革的期待。
总之,古诗词的抒情方式多种多样,但都能通过精炼的语言、生动的形象和深刻的情感,表达出作者的情感,传达出一种美的情感体验。
这些抒情方式不仅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审美享受,更为我们了解历史、文化、社会等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古诗词鉴赏:8种抒情手法(附例句+练习)
几种常见抒情手法抒情手法指的是抒发情感的方法,大致分为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
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学反映方式,抒情主要反映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并通过在意识中对现实的审美改造,达到心灵的自由。
抒情是个性与社会性的辩证统一,也是情感释放与情感构造、审美创造的辩证统一。
# 直接抒情#又称直抒胸臆,就是作者直接对有关人物、事件等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结尾“鸣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直截了当地抒发了诗人甘愿为天下人的幸福而牺牲自己的高尚情感。
# 间接抒情#间接抒情的特点是抒情含蓄婉转,富有韵味,感染力强。
①通过叙述抒情,作者在叙述时加上自己主观感情色彩,根据感情的流动来叙述,使读者在叙述的过程中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
②通过议论抒情,作者在议论中,表达强烈的爱憎、褒贬之情,这种记叙中的议论一般是利用判断来进行。
③通过描写来抒情,作者在描写的过程中,渗透自己的情感。
借景抒情借助客观景物的描写来抒发主观感情。
借景抒情,往往使情感含而不露,蕴藉悠远,深切动人。
具体可分为以乐景写哀情、以哀情写乐景、以哀景写哀情、以乐景写乐情等。
例: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借碧蓝的天空和茫茫的江水,抒发了对友人绵绵不尽的情谊。
寓情于景常常是情感先行,诗人将情注人所描写的景中,不同的情会给景物着上不同的感情色彩。
即作者在创作时把先前饱藏于胸中的某种感情,外射到所描写的景物之中,使所描写的景物渗透着某种主观感情色彩,从而生成意境。
如:欧阳修的《戏答元珍》:“春风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见花。
残雪压枝犹有橘,冻雷惊笋欲抽芽。
夜闻归雁生乡思,病入新年感物华。
曾是洛阳花下客,野芳虽晚不须嗟。
”诗中枝上的橘,欲抽芽的笋,都隐含一种新兴的萌发的希望,虽暂时受到压抑仍保持昂扬的胸襟。
这正是欧阳修这种政治家的远见,他的思想感情外射到山城早春的景物中,使景物着上温暖鲜明的色彩,读之使人精神振奋。
古诗常见抒情方式
咏物与抒怀合二
格的热情赞颂和高度
为一。
自信。
借助历 史人物 或事件 借 影射、 古 讽刺现 讽 实,抒 今 发诗人 自己的 情感。
台城 (刘禹锡) 台城六代竞豪华, 结绮临春事最奢。 万户千门成野草, 只缘一曲后庭花。
全诗以台城这一六朝 帝王起居临政的地方 为题,描写了六朝纵 情作乐的荒淫生活, 和野草丛生的凄凉景 象形成了鲜明对比, 把严肃的历史教训化 做了触目惊心的具体 形象,寄托了吊古伤 今的无限感慨。
的思想感 涕下。
想着天地悠悠之大
情。
而人之渺小,不禁
“独怆然而涕下”。
借助于客观景物
全诗抒发了羁旅异乡
借 的描写来抒发诗
绝句二首(其一)
的感慨,诗人借对清
景 人的主观感情,
(杜甫)
新美好的春光景色的
抒 往往使情感含而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描写,透露出思归的
情 不露,蕴藉悠远,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和个人愿望等。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 抗金的主张和恢复中原的决 典
用典有时增加 虎。②淮左名都,竹西 心。②“春风十里”引用杜 抒
了诗歌的容量,佳处,解鞍少驻初程。 牧的诗句,表现往日扬州十 情
使诗歌典雅耐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 里长街的繁荣景况,是虚写;
读,富于文采;青。自胡马窥江去后, “尽荠麦青青”是写词人今
2.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虢州后亭送李判官使赴晋绛 岑参
西原驿路挂城头,客散江亭雨未收。 君去试看汾水上,白云犹似汉时秋?①
送灵澈上人② 刘长卿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夕阳,青山独归远。 【注】 ①汉武帝刘彻曾坐船在汾水上游览、饮宴,做了一首《秋 风辞》,有“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的话。②灵 澈上人:中唐时期的一位著名诗僧。
古诗词手法
古诗词手法
古诗词的常用手法包括:
1.直抒胸臆:这是直接使用感情用语和景物来抒发内心的情感或思想表达的方式,是诗词中最为常见的手法。
2.借景抒情:通过描写景物来表达作者的情感,这种方式可以使读者通过景物的描写来感受到作者的情感。
3.托物言志:这种方式是作者通过描写事物或景象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常常采用象征、比喻等手法。
4.寓情于景:这种方式是作者将情感融入到景物描写中,通过景物的描写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5.触景生情:这种方式是作者因为看到某些景物而产生情感,进而通过这些景物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6.虚实结合:这种方式是通过虚实结合的手法来描写景物或表达情感,以达到更加生动形象的效果。
7.对比烘托:这种方式是通过对比和烘托的手法来突出事物的特点和形象,进而表达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8.用典故:这种方式是通过运用典故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常常采用历史典故或成语等。
9.意象运用:这种方式是通过运用意象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常见的意象有月、雨、花等。
10.白描手法:这种方式是通过简单的笔墨描写事物的形象和特点,不进行过多的渲染和修饰,以达到简洁明快的效果。
以上是古诗词中常用的几种手法,这些手法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结合使用,以表达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鉴赏古代诗歌的抒情方式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 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 月夜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杜甫《咏怀古迹(其三)》
(借古讽今)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题目。 • 金陵怀古 王珪
• • • •
怀乡访古事悠悠,独上江城满目秋。 一鸟带烟来别渚,数帆和雨下归舟。 萧萧暮吹惊红叶,惨惨寒云压旧楼。 故国凄凉谁与问,人心无复更风流。
御街行 范仲淹 纷纷坠叶飘香砌。夜寂静,寒声碎。真珠帘卷玉楼 空,天淡银河垂地。年年今夜,月华如练,长是人千里 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残灯明灭枕头 欹,谙尽孤眠滋味。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 2. 本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 其抒情手法
写秋夜离人相思之情。 ①借景抒情:词的上阕在秋夜寒冷寂静的画面中 寄寓了词人深切的怀人思念之情。 ②直抒胸臆。词的下阕“酒未到,先成泪”“谙 尽孤眠滋味”等,直接表达了主人公长期客居他乡 的忧愁。
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汴河亭① 许浑 广陵花盛帝东游, 先劈昆仑一派流。 百二禁兵辞 象阙, 三千宫女下龙舟。 凝云鼓震星辰动, 拂浪旗开日月浮。 四海义师归 有道, 迷楼还似景阳楼②。 【注】①隋炀帝为东游广陵(扬州),不惜民力开凿一 条运河。 ②迷楼:隋炀帝筑。 景阳楼:南陈后主筑。 这首诗歌表达了什么情感?是怎样表达的?请结合全诗 简要分析。(4分)
(直接抒情)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 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节选自杜甫《登高》
(借景抒情)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 日是归年”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乐景反衬哀情)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
古诗常见抒情方式
古诗常见抒情方式抒情性是诗歌的根本特征,“情”是联系作者和读者的重要纽带。
因此,把握诗歌的抒情方式是欣赏诗歌的一个重要途径。
抒情是诗歌鉴赏中常见的表现手法,包括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
1、直接抒情:直接抒情也叫直抒胸臆,由诗人直接对有关人物和事件等表明爱憎态度。
如《乐府诗集鼓吹曲辞》中“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
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写一位女子对“君”剖白心迹, 直接表达了少女至真、至善、至烈的爱情,显得坦荡、真率而震憾人心。
再如陈子昂《登幽州台歌》中“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诗人以慷慨悲凉的基调,把自己因怀才不遇而生出的一腔愤懑、抑郁之情通过诗句喷泻而出,直接表达了自己的感情。
2、间接抒情:诗人对某种景物有所感触时,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寄寓在景物中,通过描写景物予以抒发,这种抒情方式叫借景抒情。
一般情况下,是乐景写乐情,哀景抒哀情,但也有以乐景衬哀情或哀景写乐情的写法。
间接抒情主要有四种形式:⑴借景抒情,即诗人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情感、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景物之中,通过描写景物予以抒发。
例:"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柳永⑵场景描写之中,寄寓着诗人的无限离愁别恨。
⑶借物抒情(托物言志),诗人借日常生活或自然界中的某物自身具有的特征,来表达某种情感或志向。
例:“怜琴为弦直,爱棋因局方。
”——刘一止作者写琴棋二物是托物言志。
他以琴棋二物的“品”,来写自己的“志”。
⑷借古抒情,借历史上的事件来讽喻当朝。
⑸情景交融(寓情于景),即将感情融会在特定的自然景物或生活场景中,借对景物或场景的描摹刻画来抒发感情。
古诗鉴赏之抒情手法
借景抒情或情景交融:诗人对某种景象或某 种客观事物有所感触时,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 、 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通过描写此景此 物予以抒发,这种抒情方式叫借景或借物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情。 在我国古代诗歌中,松、竹、梅、兰、山石、溪 流、沙漠、古道、边关、落日、夜月、清风、细 雨和微草等,常常是诗人借以抒情的对象。
精品
课后练习《作业手册》P286
• 江行 (宋)严羽 • 暝色蒹葭(jiān jiā)外,苍茫旅眺情。 • 残雪和雁断,新月带潮生。 • 天到水中尽,舟随树杪(miǎo)行。 • 离家今几宿,厌听棹(zhào)歌声。 • 【注】棹歌:行船时船工所唱的歌。 • 请从“景”与“情”的角度,赏析本诗
的颔联。
高考真题(2011年江西卷)
• 清明① 黄庭坚 •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垅自生愁。 • 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 • 人乞祭余骄妾妇,士②甘焚死不公侯。 • 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 (1)这首诗首联写景抒情有什么特点? • 参考答案:运用拟人、对比的修辞手法,
描写清明时节两种不同的景色;前一句以 乐景写哀情,后一句以哀景衬哀情。
全诗以慷慨悲凉的基调,通过登幽州台 直接表达了诗人功业难就、空怀壮志的悲愤 和失意苦闷的情怀。
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精品
枫桥夜泊
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本诗是诗人张继在国家遭受战争、自己 赶考落榜,处于痛苦、彷徨、忧愁和无奈之 时,借景抒情之作。
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精品
一般情况下,是乐景写乐情,哀景抒哀情, 但也有以乐景衬哀情或哀景写乐情的写法。
精品
绝句二首(其二)
杜甫
古诗写作手法
古诗写作手法1、直接抒情:即作者在文中把内心强烈的感情不加掩饰地直接叙述出来,让强烈的感情激流直接倾泻而出。
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1)译文:先代的圣君,我见也没见到,后代的明主,要等到什么时候。
想到宇宙无限渺远,我深感人生短暂,独怆然而涕下。
(2)赏析:全诗以慷慨悲凉的基调,通过等幽州台直接表达了诗人功业难就、空怀壮志的悲愤和失意苦闷的情怀。
2、借景抒情:(杜牧《泊秦淮》)属间接抒情的一种,通过对实景的描写来抒写作者的感情。
如: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1)译文:烟雾笼罩着水面,月光笼罩着沙岸,小船夜泊秦淮,靠近岸边酒家。
酒楼里的人们还在寻欢作乐,那些卖笑的歌女浑然不知亡国之痛,隔江还唱《后庭花》。
(2)赏析:诗歌的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
所写景并非晴朗的月夜、万里无云的碧空,而是迷蒙的烟月,笼罩着寒水白沙。
景色是那么黯淡,氛围是那么冷寂,这就给后两句写作者的忧虑情绪增添了气氛,加浓了色泽,两者情景交融,浑然一体。
3、托物言志:属间接抒情的一种,托物言志就是把要抒发的感情、阐发的思想借助于对某种事物或物品的描摹议论表达出来。
如: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虞世南《咏蝉》)(1)译文:蝉居住在挺拔疏朗的梧桐上,与那些在腐草烂泥中打滚的虫类自然不同,因此它的声音能够流丽响亮。
蝉儿栖身高处,声音自然会传得很远,这并不是借助秋风的飞传。
(2)赏析:诗歌中所描写的蝉的形象是:蝉垂着触须在枝头吸饮清洁的露水,阵阵的蝉声从稀疏的梧桐上传出来。
身居高处,叫声自然传的很远,并非依靠风的力量。
而在诗歌中作者真正所要抒发的人生感怀是:凡是品格高尚的人,总是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地提高自身修养,因而美好的声名自可远扬,不需要依靠其他人的吹嘘。
由此可见,写蝉是依据,而抒怀言志才是真正目的的。
4、情景交融:在景物描写中融入了作者的主管感情,使诗歌达到“物我合一”分不清哪是“景”,哪是“情”的境界。
古诗中的抒情手法
古诗中的抒情手法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直接抒情——以第一人称“我”为抒情主体,直接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
也叫直抒胸臆。
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的中心句:“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作者在叙事描写的基础上,以火山喷发般的激情,大声疾呼,抒发了自己不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
再如陆游《示儿》一诗:“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开头两句,以议论开篇,表达诗人至死不忘恢复中原的爱国情怀。
间接抒情——诗人借助多种艺术技巧,委婉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分为情景交融、借景衬情、托物言志。
如李白的《赠汪伦》和刘禹锡的《竹枝词》,都是在叙事的基础上采用间接的抒情方式。
所不同的是:前者用“桃花潭水深千尺”来比喻“汪伦送我情”,后者巧用谐音双关“道是无晴却有晴”,将恋人之间若明若暗的爱情表现得真切动人。
1、借景抒情或情景交融:诗人对某种景象或某种客观事物有所感触时,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通过描写此景此物予以抒发,这种抒情方式叫借景或借物抒情。
情景交融:包括三种形式,一是景中寓情,二是以景结情,三是缘情写景。
在我国古代诗歌中,松竹梅兰、山石溪流、沙漠古道、边关落日、夜月清风、细雨微草、芭蕉残荷、梧桐细雨、飞蓬浮萍、鸿雁闲鹤、长亭短亭等等,常常是诗人藉以抒情的对象,这些景物也就不再是纯粹的自然之物了,而是承载传递了人们极为丰富复杂的思想情感。
如白居易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借“原上草”的形象,极为形象生动地表现了对顽强的生命力的赞美之情。
如柳永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场景描写之中,寄寓着诗人的无限离愁别恨。
一般情况下,是乐景写乐情,哀景抒哀情,但也有以乐景衬哀情或哀景写乐情的写法。
最典型的如《诗经·采薇》中:“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依依杨柳,美好春色留人沉醉,却是黯然离别之际;霏霏雨雪,冰天坼地的寒冷,竟是征夫回乡之时!以乐景写哀情或以哀景写乐情,可以起到一倍增其哀乐的效果。
用古诗常见抒情方式
Ⅰ古诗常见抒情方式一、读一读古诗常见抒情方式一览表抒情方式说明示例赏析直抒胸臆以第一人称“我”为抒情主体,直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登幽州台歌(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诗句开门见山,直叙登上高台后“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苍凉意境,这意境引发了诗人感时伤事的情怀,想着天地悠悠之大而人之渺小,不禁“独怆然而涕下”。
借景抒情借助于客观景物的描写来抒发诗人的主观感情,往往使情感含而不露,蕴藉悠远,深切动人。
绝句二首(其一)(杜甫)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全诗抒发了羁旅异乡的感慨,诗人借对清新美好的春光景色的描写,透露出思归的感伤,以乐景写哀情。
托物言志不直接表露思想、感情,而是采用象征、寄兴等手法,把某种理想、人格、观点寄托在描摹的事物上,咏物与抒怀合二为一。
蝉(虞世南)垂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三、四句借蝉声远传的独特感受,道出了蕴涵的真理——立身品格高洁的人,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借,自能声名远播,从而表达出对人的内在品格的热情赞颂和高度自信。
借古讽今借助历史人物或事件影射、讽刺现实,抒发诗人自己的情感。
台城(刘禹锡)台城六代竞豪华,结绮临春事最奢。
万户千门成野草,全诗以台城这一六朝帝王起居临政的地方为题,描写了六朝纵情作乐的荒淫生活,和野草丛生的凄凉景象形成了鲜明对比,把严肃的历史教训化只缘一曲后庭花。
用典抒情借用典故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包括对现实生活中某些问题的立场和个人愿望等。
用典有时增加了诗歌的容量,使诗歌典雅耐读,富于文采;有时则是为了怀古伤今,咏史言志。
①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②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①“想当年……如虎”写的是刘裕当年北伐抗敌的英雄气概。
用古诗常见抒情方式
Ⅰ古诗常见抒情方式一、读一读古诗常见抒情方式一览表注抒情方式与表现手法有交叉,也可以归到表现手法中。
二、练一练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城南行刘攽八月江湖秋水高,大堤夜坼声嘈嘈。
前村农家失几户,近郭扁舟屯百艘。
蛟龙蜿蜒水禽白,渡头老翁须雇直。
城南百姓多为鱼,买鱼欲烹辄凄恻。
结合全诗,说说后两联是如何表达“凄恻”之情的。
答: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李商隐竹坞①无尘水槛②清,相思迢递隔重城。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注①竹坞:竹林环抱荫蔽的船坞。
②水槛:傍水的有栏杆的亭轩。
试结合作者的感情体会本首诗的抒情特点。
答:Ⅱ古诗常用表现手法一、读一读古诗常用表现手法一览表注①描写是古诗最常用的表达方式之一,它有许多方法与表现手法有重合之处。
除这里介绍的“白描”“虚实结合”“动静结合”“正侧结合”“细节描写”外,描写还有“观察角度多变”“声形色描写”及“多种感官描写”等。
②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既是抒情方式,也是表现手法,两者重合,参见前面“古诗常见抒情方式”。
二、练一练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行舟忆永和兄弟周必大①一挂吴帆不计程,几回系缆几回行。
天寒有日云犹冻,江阔无风浪自生。
数点家山常在眼,一声寒雁正关情。
长年②忽得南来鲤,恐有音书作急烹!注①周必大:北宋诗人,江西庐陵人。
此诗写于作者乘舟北赴吴地(今江苏)途中。
②长年:古时对船工的称呼。
诗的后两联分别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表达出诗人怎样的情感?答:2.阅读下面这首散曲,然后回答问题。
[中吕]普天乐滕宾淡烟迷,遥山翠,秋天雁唳,夜月猿啼。
小径幽,茅檐僻,秋色南山独相对,傲西风菊绽东篱。
疏林鸟栖,残霞散绮[注],归去来兮。
注绮:锦缎。
此曲在景物描写方面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请指出其中一种并结合原曲作简要赏析。
答:Ⅲ古诗鉴赏答题常用术语古诗鉴赏答题常用术语一览表答案精析微专题二熟读古诗鉴赏核心知识Ⅰ古诗常见抒情方式二、练一练1.颈联是以点代面,表现幸存者生活的艰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常见抒情方式
古诗常见的抒情方式有以下几种:
1. 描写自然景色:通过描写自然景色的美丽和变化来表达诗人的感情,以达到抒情的目的。
比如杜牧的《秋夜将晓白玉关》,通过描写秋夜的寂静和园中的美景来表达诗人的思乡之情。
2. 抒发个人感受:诗人通过倾诉自己的心情、抒发内心的思绪和感受,来表达诗人的情感和情绪。
比如李白的《静夜思》,通过诗人对过往往事物的回忆,来表达思乡之情。
3. 描写人物形象:通过描写具体的人物形象,表达诗人对某个人物的喜爱、思念或者对他人的关爱。
比如白居易的《长恨歌》,通过描写武则天的形象,表达了诗人对她的爱慕之情。
4. 构思比兴:通过运用寓意和比喻的手法,将抽象的情感表达转化为具体的形象,以增强抒情的力度和表达的效果。
比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以登高的形象来表达对故国的思念之情。
5. 抒写心理感受:通过描写内心的矛盾、挣扎、痛苦等情感体验,表达诗人的心灵世界和情感体验,以引起读者的共鸣和共情。
比如杜甫的《月夜忆舍弟》,通过描写诗人对已故亲人的思念之情,表达了深沉的忧伤和哀思。
这些方式在古诗中常常同时运用,相互交织,以形成丰富的抒情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