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舌诊冲任督人体经络循行规律
十二正经以及任督二脉经络歌诀
十二正经以及任督二脉经络歌诀1. 心经歌诀一手少阳是心经,止于少冲起极泉。
神志血病痛痒疮,烦热悸汗皆有关。
极泉腋窝动脉览,青灵肘上三寸牵。
少海肘后五分连,灵道掌后一寸半。
通里腕后一寸同,阴郄腕后半寸间。
神门掌后锐骨端,尺屈肌腱挠侧缘。
少府四五掌骨后,少冲小指内侧边。
2. 心包经歌诀二手厥阴心包经,起于天池中冲尽。
心胸肺胃效皆好,吐泻痒疮亦可寻。
天池乳外旁一寸,天泉腋下二寸循。
曲泽肘内横纹上,郄门去腕五寸寻。
间使腕后方三寸,内关掌后二寸停。
掌后纹中大陵在,两条肌腱标准明。
劳宫屈指掌心取,中指末端是中冲。
3. 肺经歌诀三手太阴是肺经,起于中府少商停。
胸肺疾患咳嗽喘,咳血发热咽喉痛。
中府云门下一寸,云门锁骨下窝寻。
二穴相差隔一肋,距胸中线六寸平。
天府腋下三寸取,侠白肘上五寸擒。
尺泽肘中横纹处,孔最腕上七寸凭。
列缺交叉食指尽,经渠一寸突脉中。
太渊纹上动脉动,鱼际大鱼骨边中。
少商指甲根外角,去指甲角韭叶明。
4. 肝经歌诀四足厥阴是肝经,行间纹端趾缝寻。
膝关阴陵后一寸,急脉阴旁二五分。
5. 胆经歌诀五足少阳是胆经,神志热妇运动恙。
悬颅悬厘在下方,浮白率后一寸乡。
入发五分头临泣,粗隆上缘外两旁。
辄筋腋前横一寸,略下五分维道见。
阳关阳陵上三寸,悬钟三寸骨前缘。
四指外端足窍阴,6. 肾经歌诀六足少阴肾经属,舟骨之下是然谷。
复溜踝上二寸取,横骨平取曲骨沿。
幽门适当巨阙侧,神封灵墟神藏间。
起于大敦期门终。
太冲关节后凹陷,曲泉屈膝尽横纹。
十一肋端章门是,从头走足行身旁。
外眦五分童子髎,相距半寸君莫忘。
头窍阴穴乳突上,庭维之间取之良。
风池耳后发际陷,日月乳下三肋现。
居髎膈前转子取,腓头前下阳陵泉。
外踝前下丘墟寻,四十四穴仔细吟。
起于涌泉止腧府。
太溪内踝跟腱间,交信溜前胫骨后。
大赫气穴井四满,诸穴相距一寸连。
或中愈府平璇玑,前阴生殖肠胆病,踝前筋内取中封。
阴包膝上方四寸,乳下二肋寻期门。
起于外眦童子髎,听会耳前珠陷祥。
曲鬓耳前发迹边,完骨乳突后下方。
任督二脉循行规律
经络是运行全身气血,联络脏腑肢节,沟通上下内外,调节体内各部分的通路。
十二经脉与任督二脉为其重要的构成部分,内容主要见于《灵枢•经脉》、〈〈素问•骨空论》、《灵枢•逆顺肥瘦》等篇。
现将二者的循行规律及为病特点分别论述如下。
循行规律十二经脉循行规律十二经脉有一定的起止、一定的循行部位和交接顺序,在肢体的分布及走向有一定的规律,与脏腑有直接的络属关系。
走向规律手三阴经,从胸腔内脏走向手指端,与手三阳经交会:手三阳经,从手指走向头面部,与足三阳经相交会:足三阳—从头面部走向足趾端,与足三阴经交会:足三阴经,从足趾走向腹部和胸部,在胸部内脏与手三阴经交会。
交接规律相为表里的阴经与阳经在四肢末端交接。
手三阴经与手三阳经交接在上肢末端,足三阳经和足三阴经交接在下肢末端。
同名手足阳经在头面部交接。
如手阳明大肠经与足阳明胃经交接于鼻翼旁,手太阳小肠经与足太阳膀胱经交接于目内眦,手少阳三焦经与足少阳胆经交接于目外眦。
足手阴经在胸部交接。
在体表的分布规律头面部的分布:手足六阳经均行经头面部。
阳明经主要行于面部,其中足阳明经行于额部;少阳经主要行于侧头部;手太阳经主要行于面颊部,足太阳经行于头顶和头后部。
手_ 少阴心经、足厥阴肝经均上达目系,足厥阴肝经与督脉会于头顶部,足少阴肾经上抵舌根,足太阴脾经连舌本、散舌下,均行达头面之深部或巅顶。
四肢部的分布:阴经行于内侧面,阳经行于外侧面。
躯干部的分布:手三阴经均从胸部行于腋下,手三阳经行于肩部和肩胛部。
足三阳经则阳明经行于前(胸腹面),太阳经行于后(背面),少阳经行于侧面。
足三阴经均行于腹胸面。
循行于腹胸面的经脉,自内向外依次为足少阴肾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和足厥阴肝经。
十二经脉循行于躯干胸腹面、背面及头面、四肢,均是左右对称地分布于人体两侧,每侧十二条。
其分布基本上是纵行的。
左右两侧经脉除特殊情况外(如手阳明大肠经在头面部走向对侧),一般不走向对侧。
流注次序十二经脉是气血运行的主要通道,它们首尾相贯,从手太阴肺经开始,依次流注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手少阴心经、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阴肾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最后传至足厥阴肝经,复再回到手太阴肺经,如环无端。
中医舌诊口诀!建议收藏!
中医舌诊口诀!建议收藏!中医看病讲究“望闻问切”,更是看重舌苔的改变。
舌诊,也是诊断疾病的重要依据之一,中医诊断时常会看看患者的舌头,从舌苔及颜色等,透过舌象的观察来了解和认识疾病的本质,千万不能轻视。
一、脏腑经络与舌象形成的联系【歌诀】心肝脾肾系舌本,经脉经别经筋通,三焦膀胱胃三腑,经脉经筋连舌中。
苔乃胃气熏蒸成,五脏六腑与胃通,并与肾气不分离,先天后天两作用。
脏腑精气营于舌,病变也可观舌容。
二、舌面的脏腑部位划分【歌诀】舌尖心肺脾胃中,两边肝胆根肾踪,上以候上中候中,下以候下脏腑同。
【解析】脏腑病变反映于舌面,有一定的分布规律。
舌尖——属心肺。
舌中——属脾胃。
舌边——属肝胆。
舌根——属肾。
三、舌诊的临床意义【歌诀】舌诊意义要记住,正气盛衰观舌质,病位深浅察厚薄,病邪性质重苔色,病势进退多方察,立法处方遵舌象。
综合舌诊的临床意义,可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1)判断正气的盛衰舌质由脏腑气血所主,察舌质重点在于了解脏腑气血的盛衰。
所以判断正气的盛衰主要在于观察舌质的神、色、形态各方面的变化。
如舌质红润,为气血旺盛;舌质淡白,为气血衰虚;舌色晦暗,枯槁无华,是为失神,提示脏气衰败,正气大伤,预后不良。
此外,舌苔的有无,又可反映胃气的存亡,故舌光无苔,表示胃气衰败或胃阴枯竭,正气已衰。
(2)判别病位的深浅外邪入侵机体,随邪气侵犯部位的浅深,舌苔、舌质会出现有规律的变化。
薄苔多为疾病初期,病位尚浅,病邪在表;厚苔多为病邪入里,病位已深。
随着病邪由表入里,苔色也由白转黄或灰黑。
舌质的颜色也反映着热邪入侵的层次,红舌者邪尚在气分,绛紫者则邪已深入营血。
(3)辨别病邪的性质不同性质的病邪,舌象出现不同的反映。
舌苔黄色或灰黑干燥多属热,苔白或灰黑滑腻多属寒;舌苔腐腻常为湿浊痰食内阻;舌质紫暗或紫斑,为瘀血之征。
(4)推断病势之进退由于舌苔的变化反映着正邪消长和病位的深浅,所以,观察舌苔的变化可以推断病势的进退。
这在急性热病中尤有特殊意义,如舌苔由白转黄、变黑,多见病邪由表入里,由轻变重,由寒化热,说明病进。
舌诊及舌下脉络图解
目录2望舌质 (2)一 . 舌神 (2)( 二 ) 无神 ( 枯舌 ) (2)〔二〕淡白舌 (3)〔四〕绛舌 (3)〔五〕青紫舌 (4)三 . 舌形 (4)〔一〕老、嫩 (5)〔二〕胖、瘦 (6)〔三〕点、刺 (7)〔四〕裂纹 (7)〔五〕齿痕舌 (7)四 . 舌态 (8)〔一〕痿软舌 (8)〔二〕强硬舌 (8)〔三〕歪斜舌 (8)〔四〕颤抖舌 (9)〔五〕吐弄舌 (9)〔六〕短缩舌 (9)五 . 舌下络脉 (10)1.舌下络脉青紫 10正常人舌脉隐现可见,直径不超过2.7厘米,其长度不超过舌尖至舌下肉阜连线的五分之三。
颜色暗红。
脉络无怒、紧束、弯曲、增生,排列有序。
绝大多数为单支.极少有双支出现。
望舌下络脉主要观察其长度、形态、色泽、粗细、舌下小血络等变化。
2.舌下络脉的观察方法:10先让病人口,将舌体向上腭方向翘起,舌尖可轻抵上腭,勿用力太过,使舌体保持自然松弛,舌下络脉充分显露。
首先观察舌系带两侧的大络脉粗细、颜色,有否怒、弯曲等异常改变。
然后再查看周围细小络脉的颜色、形态以及有无紫暗的珠状结节和紫色血络。
3.舌下络脉异常及其临床意义: (10)目录望舌质舌质,即舌的本体,故又称舌体,是舌的肌肉和脉络组织。
望舌体主要观察舌神、舌色、舌形、舌态以及舌下络脉几个局部。
一 . 舌神( 一 ) 有神 ( 荣舌 )【舌象特征】舌色红活、润泽,运动灵敏自如。
【临床意义】荣舌是谓有神,虽病亦属善候。
【机理分析】荣舌主要反映津液充足,气血充盈,精神健旺。
"察舌指南·辨舌之神气"曰:"凡舌质有光有体,不管黄白灰黑,刮之而里面红润,神气荣华者,诸病皆吉。
〞( 二 ) 无神 ( 枯舌 )【舌象特征】舌色枯槁而晦暗无光、死板而毫无生气,运动失灵。
【临床意义】枯舌是谓无神,属凶险恶候。
【机理分析】枯舌主要反映津液匮乏,气血大亏,精神衰败。
"察舌指南·辨舌之神气"说:"假设舌质无光无体,不拘有苔无苔,视之里面枯晦,神气全无者,诸病皆凶。
【针灸学考点】十二经脉的循行分布规律
【针灸学考点】十二经脉的循行分布规律编者按十二经脉的走向、交接规律和流注次序,作为是历年中医确有专长、执业助理、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的热门考点,但此考点却容易成为非针灸推拿专业考生的失分点,为此我们为大家归纳总结十二经的命名方法、循行分布规律等以便记忆考点。
经络系统由经脉和络脉组成,其中经脉包括十二经脉、奇经八脉,以及附属于十二经脉的十二经別、十二经筋、十ニ皮部;络脉包括十五络脉和难以数计的浮络、孙络等。
十二经脉系指十二脏腑所属的经脉,是经络系统的主体,故又称为“十二正经”。
十二经脉的命名十二经脉的名称是根据手足、阴阳、脏腑来命名。
首先用手、足将十二经脉分成于手六经和足六经;凡属六脏及循于肢体内侧的经脉为阴经,属六腑及循于肢体外侧的经脉为阳经。
再根据阴阳消长变化的规律,阴阳又划分为三阴三阳,三阴为太阴、少阴、厥阴,三阳为阳明、太阳、少阳。
按照上述命名规律,十二经脉的名称分别为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手少阴心经、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阴肾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足厥阴肝经。
十二经脉的属络表里关系十二经脉在体内与脏腑相连属,并具有明确的属络表里关系。
阴经属脏络腑;阳经属腑络脏:脏为阴主里,腑为阳主表,脏腑相表里。
一经配一脏(腑),一脏配一腑,阴阳配对,这样就形成了脏腑阴阳经脉的属络表里关系。
如手太阴肺经属肺络大肠,与手阳明大肠经相表里:手阳明大肠经属大肠络肺,与手太阴肺经相表里。
余皆仿此。
具有属络关系的脏腑与经脉以及互为表里的经脉在生理上相互联系,病理上相互影响,治疗上相互为用。
十二经脉与脏腑器官的联络在体内,十二经脉除与六脏六腑有特定配属关系外,还与相关脏腑有联系;在头身,十二经脉还与其循行分布部位的组织器官有着密切的联络。
临床上辨证分经、循经取穴,以此为依据。
十二经脉的分布规律十二经脉左右对称地分布于头面、躯干和四肢,纵贯全身。
与六脏相配属的六条阴经(六阴经),分布于四肢内侧和胸腹,上肢内侧为手三阴经,下肢内侧为足三阴经;与六腑相配属的六条阳经(六阳经),分布于四肢外侧和头面、躯干,上肢外侧为手三阳经,下肢外侧为足三阳。
中医舌诊 脉诊歌诀
舌诊★舌形舌形嫩老辨虚实,舌形胖大水湿停。
瘦薄舌因舌失养,点刺脏腑阳热亢。
裂纹见于精血亏,齿痕当主脾湿盛。
★舌色舌色淡白气血虚(阳虚),舌红主热降入营。
舌紫气血行不畅,各种血瘀是病机。
★舌态舌强伤津热入心。
风痰阻络亦可引。
痿软伤阴气血虚。
颤动见于肝风动。
吐弄舌属心脾热,危时吐舌心气绝。
痰瘀阻络舌歪斜,肝风夹痰亦不正。
★舌质厚薄邪正盛与衰。
润燥津液亏与盈。
腐腻阳湿消与长。
胃气匮乏剥落舌,或主气血两虚证。
临床运用要辨清。
★舌苔白苔可谓正常苔,病时主表也主寒。
黄主热证主里证。
灰黑主见寒热极。
★脉学七言诀濒湖脉学明李时珍■浮脉体状诗:浮脉惟从肉上行,如循榆荚似毛轻,三秋得令知无恙,久病逢之却可惊。
相类诗:浮如木在水中浮,浮大中空乃是芤,拍拍而浮是洪脉,来时虽盛去悠悠。
浮脉轻平似捻葱,虚来迟大豁然空,浮而柔细方为濡,散似杨花无定踪。
主病诗:浮脉为阳表病居,迟风数热紧寒拘,浮而有力多风热,无力而浮是血虚。
分部诗:寸浮头痛眩生风,或有风痰聚在胸,关上土衰兼木旺,尺中溲便不流通。
■沉脉体状诗:水行润下脉来沉,筋骨之间软滑匀,女子寸兮男子尺,四时如此号为平。
相类诗:沉帮筋骨自调匀,伏则推筋着骨寻,沉细如绵真弱脉,弦长实大是牢形。
主病诗:沉潜水蓄阴经病,数热迟寒滑有痰,无力而沉虚与气,沉而有力积并寒。
分部诗:寸沉痰郁水停胸,关主中寒痛不通,尺部浊遗并泻痢,肾虚腰及下元痛。
■迟脉体状诗:迟来一息至惟三,阳不胜阴气血寒,但把浮沉分表里,消阴须益火之原。
相类诗:脉来三至号为迟,小快于迟作缓持,迟细而难知是涩,浮而迟大以虚推。
主病诗:迟司脏病或多痰,沉痼症瘕仔细看,有力而迟为冷痛,迟而无力定虚寒。
分部诗:寸迟必是上焦寒,关主中寒痛不堪,尺是肾虚腰脚重,溲便不禁疝牵丸。
■数脉体状诗:数脉息间常六至,阴微阳盛必狂烦,浮沉表里分虚实,惟有儿童作吉看。
相类诗:数比平人多一至,紧来如数似弹绳,数而时止名为促,数在关中动脉形。
主病诗:数脉为阳热可知,只将君相火来医,实宜凉泻虚温补,肺病秋深却畏之。
十二正经以及任督二脉经络歌诀
十二正经以及任督二脉经络歌诀之蔡仲巾千创作一手少阳是心经, 止于少冲起极泉.神志血病痛痒疮, 烦热悸汗皆有关.极泉腋窝动脉览, 青灵肘上三寸牵.少海肘后五分连, 灵道掌后一寸半.通里腕后一寸同, 阴郄腕后半寸间.神门掌后锐骨端, 尺屈肌腱挠侧缘.少府四五掌骨后, 少冲小指内侧边.二手厥阴心包经, 起于天池中冲尽.心胸肺胃效皆好, 吐泻痒疮亦可寻.天池乳外旁一寸, 天泉腋下二寸循.曲泽肘内横纹上, 郄门去腕五寸寻.间使腕后方三寸, 内关掌后二寸停.掌后纹中年夜陵在, 两条肌腱标准明.劳宫屈指掌心取, 中指末端是中冲.三手太阴是肺经, 起于中府少商停.胸肺疾患咳嗽喘, 咳血发热咽喉痛.中府云门下一寸, 云门锁骨下窝寻.二穴相差隔一肋, 距胸中线六寸平.天府腋下三寸取, 侠白肘上五寸擒.尺泽肘中横纹处, 孔最腕上七寸凭.列缺交叉食指尽, 经渠一寸突脉中.太渊纹上动脉动, 鱼际年夜鱼骨边中.少商指甲根外角, 去指甲角韭叶明.四足厥阴是肝经, 起于年夜敦期门终.前阴生殖肠胆病, 气血五脏治最灵.年夜敦拇趾外甲角, 行间纹端趾缝寻.太冲关节后凹陷, 踝前筋内取中封.踝上五寸蠡沟穴, 中都踝上七寸擒.膝关阴陵后一寸, 曲泉屈膝尽横纹.阴包膝上方四寸, 五里气冲下三寸.阴廉气下二寸中, 急脉阴旁二五分.十一肋端章门是, 乳下二肋寻期门.五足少阳是胆经, 从头走足行身旁.起于外眦童子髎, 止于足部窍阴上.头侧耳目咽喉病, 神志热妇运动恙.外眦五分童子髎, 听会耳前珠陷祥.上关颧弓上缘取, 内斜曲角颌厌当.悬颅悬厘在下方, 相距半寸君莫忘.曲鬓耳前发迹边, 率谷入发半寸量.天冲率后斜五分, 浮白率后一寸乡.头窍阴穴乳突上, 完骨乳突后下方.本神神庭三寸旁, 阳白眉上一寸量.入发五分头临泣, 庭维之间取之良.目窗正营及承灵, 相距寸寸寸半量.脑空池上平脑户, 粗隆上缘外两旁.风池耳后发际陷, 颅底筋外有陷凹.肩井年夜椎肩峰间, 渊液腋下三寸见.辄筋腋前横一寸, 日月乳下三肋现.京门十二肋骨端, 带脉章下平脐看.五枢骼前上棘前, 略下五分维道见.居髎膈前转子取, 环跳髀枢陷中间.风市垂手中指尽, 其下二寸中渎陈.阳关阳陵上三寸, 腓头前下阳陵泉.阳交外丘骨前后, 踝上七寸丘在前.光明踝五阳辅四, 悬钟三寸骨前缘.外踝前下丘墟寻, 临泣四趾本节扪.侠溪穴与地五会, 跖趾关节前后寻.四指外端足窍阴, 四十四穴仔细吟.六足少阴肾经属, 起于涌泉止腧府.肝心脾肺膀胱肾, 肠腹泌尿生殖喉.足心凹陷为涌泉, 舟骨之下是然谷.太溪内踝跟腱间, 年夜钟溪泉稍后主.水泉太溪下一寸, 照海踝下四分处.复溜踝上二寸取, 交信溜前胫骨后.踝上五寸寻筑宾, 膝内两筋取阴谷.从腹中线开半寸, 横骨平取曲骨沿.年夜赫气穴井四满, 中柱肓腧平脐看.商曲又凭下脘取, 石关阴都通谷言.幽门适当巨阙侧, 诸穴相距一寸连.再从中线开二寸, 穴穴均在肋隙间.步廊却近中庭穴, 神封灵墟神藏间.或中愈府平璇玑, 都隔一肋仔细研.七足阳明是胃经, 起于承泣厉兑停.胃肠血病与神志, 头面热病皮肤病.承泣下眶边缘上, 四白穴在眶下孔.巨髎鼻旁直瞳子, 地仓唇旁四分灵.太迎颌前寸三陷, 颊车咬肌高处迎.下关张口骨支起, 头维四五旁神庭.人迎结喉旁动脉, 水突迎下打筋凭.气舍锁胸两头间, 缺盆锁骨上窝中.气户锁下一肋上, 相去中线四寸平.库车屋翳鹰窗接, 都膈一肋乳中停.乳根乳下一肋处, 胸部诸穴君要明.不容巨厥旁二寸, 其下承满与梁门.关门太乙滑肉门, 天枢脐旁二寸平.外陵年夜巨水道穴, 归来气冲曲骨邻.髀关髂下平会阴, 伏兔膝上六寸中.阴市膝上方三寸, 梁丘膝上二寸呈.膝外下陷是犊鼻, 膝下三寸三里迎.膝下六寸上巨虚, 膝下八寸条口行.再下一寸下巨虚, 条外一指是丰隆.解溪跗上系鞋处, 冲阳跗上动脉凭.陷谷跖跗关节后, 次中趾缝寻内庭.厉兑次趾外甲角, 四十五穴要记清.八足太阴是脾经, 起于隐白年夜包终.遍织五脏和生殖, 血舌肠腹及尿频.年夜指内角隐白注, 年夜都节前陷中寻.太白节后白肉际, 基底前下是公孙.商丘内踝前下找, 踝上六寸漏谷是.踝上三寸三阴交, 陵下三寸地机朝.膝内辅下阴陵泉, 血海股内肌头间.箕门鱼腹年夜筋内, 冲门耻骨上边缘.冲上斜七是府舍, 再上三寸腹结连.脐旁四寸年夜横穴, 年夜横正在脐两边.腹哀建里旁四寸, 中庭旁六食窦全.天溪胸乡周荣上, 四肋三肋二肋间.年夜包腋下方六寸, 腋中线上六肋间.九手太阳小肠经, 少泽听宫起止祥.耳目神志及头项, 液病痛肿热痒疮.少泽小指内甲角, 前谷泽后节前方.后溪握拳节后取, 腕骨腕前骨陷当.阳谷三角骨后取, 养老转手髁空藏.支正腕后上五寸, 小海二骨之中央.肩贞纹头上一寸, 臑腧贞上骨下方.天宗岗下窝中取, 秉风胛上骨边量.曲垣胛岗内上缘, 陶道旁三外腧章.年夜椎旁二中腧穴, 天窗扶后年夜筋旁.天容耳下曲颊后, 歡髎歡骨下廉乡.听宫之穴归何处, 耳平中前线中央.十手阳明年夜肠经, 起于商阳止迎香.头面眼鼻口齿喉, 皮肤神热与胃肠.商阳食指挠侧取, 二间握拳节前方.三间握拳节后取, 合谷虎口岐骨当.阳溪腕上两筋陷, 偏历腕上三寸良.温溜腕后上五寸, 池前四寸下廉乡.池下三寸上廉穴, 三里池下二寸长.曲池屈肘纹头是, 肘髎肱骨内廉旁.肘上三寸寻五里, 臂髎三角肌下方.肩腧肩峰举臂取, 巨骨肩尖骨陷旁.天鼎扶下一寸取, 扶突肌中喉结旁.禾髎口外平水沟, 鼻旁唇沟取迎香.十一三焦手少阳, 起关冲止丝竹空.头侧耳目热神志, 腹胀水肿遗尿癃.关冲无名指甲内, 液门握拳指缝讨.中渚液门上一寸, 阳池腕表有陷凹.腕上二寸取外关, 支沟腕上三寸安.会宗三寸尺骨缘, 三阳络在四寸间.肘下五寸寻四渎, 肘上一寸天井见.肘上二寸清冷渊, 消砾渊濡正中间.臑会肩端下三寸, 肩髎肩峰后凹陷.天髎肩井后一寸, 天牖平颌肌后缘.乳突颌角取翳风, 忍脉耳后青络找.颅息亦在青络上, 角孙耳上发际标.耳门耳前缺陷处, 和髎耳根动脉要.欲寻丝竹空何在, 眼眶外缘上眉梢.十二膀胱是太阳, 起于睛明终至阴.脏腑神志皮肤病, 表症头腰筋痔凭.内眦稍上是睛明, 眉头陷中攒竹停.眉冲竹上旁神庭, 曲差眉冲边上行.五处紧紧跟曲差, 直后正对上星平.承光通天络却跟, 相距俱是半寸程.玉枕夹脑一寸三, 入发三寸枕骨凭.天柱筋外发际陷, 再下脊旁寸半循.第一年夜柕二风门, 三椎肺腧四厥阴.心五督六膈腧七, 九肝十胆仔细寻.十一脾腧十二胃, 十三三焦十四肾.气海十五年夜肠六, 七八关元小肠分.十九旁观廿膂 , 廿一椎旁百环生.上次中下四髎穴, 骶骨两旁骨陷中.尾骨之旁会阳穴, 第二侧线要分清.旁开三寸二侧线, 第二椎下为附分.三椎魂户四膏肓, 五椎神堂六譩譆.七椎膈关九魂门, 第十平胆阳纲临.十一意舍之穴存, 十二胃仓穴已分.十三肓门四志室, 十九胞肓廿秩边.承扶臀下平横纹, 承下六寸是殷门.浮郗委阳上一寸, 委阳腘窝外延行.委中腘窝横纹里, 纹下二寸寻合阳.承筋合下腓肠中, 承山腘下分肉寻.飞扬外踝上七寸, 附阳踝上三寸寻.昆仑外踝骨后陷, 仆参跟骨外下中.踝下五分申脉是, 踝前骰陷金门中.年夜骨外侧寻京骨, 关节之后束骨邻.通谷节前陷中是, 小指外甲角至阴.六十七穴分三段, 头后中外次序递次行.十三任脉二四呈, 起于会阴承浆停.泌尿生殖肠腹病, 宽胸理气强壮能.会阴两阴中间取, 曲骨耻骨联合从.中极关元石门穴, 每寸相距一寸均.气海脐下一寸半, 脐下一寸晷交明.肚脐中央名神阙, 脐上诸穴一寸匀.水分下脘与建里, 中脘上脘巨阙行.鸠尾岐骨下一寸, 中庭胸剑结合从.膻中正在两乳间, 玉堂紫宫华盖重.再上一肋璇玑穴, 胸骨上缘天突通.廉泉颌下喉结上, 承浆正在唇沟中.十四督脉二九良, 止于龈交起长强.脑病为主次分段, 急热肛鼻脊柱肠.尾骨之端是长强, 骶管裂孔腰腧当.十六阳关凭髋量, 十四命门平肋旁.十一椎下脊中藏, 第十椎下中枢长.第九椎下是筋缩, 第七椎下为至阳.六是灵台五神道, 三椎之下身柱藏.陶道一椎之下取, 年夜椎就在一椎上.哑门入发五分处, 风府一寸宛中当.粗隆上缘寻脑户, 强间户上半寸量.后项再上一寸半, 百会七寸顶中央.前顶囟会俱五寸, 上星入发一寸量.神庭五分入发际, 两眉中间取印堂.素髎鼻尖准头乡, 水沟鼻居沟上取.兑端唇上尖端藏, 龈交系带齿龈交.经行背头居中行.。
《舌诊》ppt课件
肺系辨证
舌苔薄白而润,多为风寒袭肺 ;舌苔黄腻,多为肺热壅盛。
心系辨证
舌尖红赤或破碎,多为心火上 炎;舌质紫暗或有瘀斑,多为 心血瘀阻。
2024/1/24
脾系辨证
舌苔厚腻,多为脾虚湿困;舌 质淡胖有齿痕,多为脾虚气弱 。
肾系辨证
舌根苔白厚腻,多为肾阳虚衰 ;舌红少苔或无苔,多为肾阴 虚损。
21
六经辨证和卫气营血辨证在舌诊中价值
舌部生理功能
现代医学认为,舌具有味觉、搅拌食 物、辅助吞咽、参与发音等功能,同 时舌部血管丰富,可反映全身血液循 环状况。
2024/1/24
24
现代医学对舌诊客观化研究
舌诊仪器研发
随着科技的发展,现代医学已经 研发出多种舌诊仪器,如舌色仪 、舌苔仪等,这些仪器可以对舌 象进行客观化、定量化的测量和
05
现代医学对舌诊认识和研 究进展
2024/1/24
23
现代医学对舌象生理基础探讨
舌部解剖结构
舌象形成机制
现代医学通过解剖学手段,对舌的内 部结构进行了深入研究,揭示了舌乳 头、舌肌、舌血管、舌神经等组成部 分及其功能。
现代医学从生理学角度探讨了舌象的 形成机制,认为舌象变化与机体代谢 、免疫、神经调节等多种因素密切相 关。
29
实践操作演示:如何正确进行舌诊检查
检查前准备
嘱患者避免饮食、刷牙等 影响舌象的行为,保持自 然伸舌姿势。
2024/1/24
观察内容
依次观察舌质、舌苔、舌 下络脉等舌象特征,注意 辨别异常表现。
记录与分析
详细记录观察到的舌象特 征,结合患者症状、体征 等信息进行综合分析,为 辨证施治提供依据。
30
《舌诊》ppt课件
中医基础知识掌握中医的十四经脉运行规律
中医基础知识掌握中医的十四经脉运行规律中医学是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经络理论为基础,将人体视为一个能源循环的整体系统。
经络是中医理论中的重要概念,十四经脉是其中最为重要的经络系统之一。
本文将介绍中医十四经脉的运行规律,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中医基础知识。
1. 手太阴肺经手太阴肺经起于大指之内侧,沿着手臂内侧上行,最后连接于胸部。
其运行规律与呼吸有关,肺经主管气机运行。
2. 手阳明大肠经手阳明大肠经起于食指指尖,沿着手臂外侧上行,最后连接于鼻孔周围。
其运行规律与排泄和呼吸有关,大肠经主管排泄功能。
3. 足阳明胃经足阳明胃经起于人体足部,沿着腿部外侧上行,最后连接于下颌骨下缘。
其运行规律与消化系统有关,胃经主管消化功能。
4. 足太阴脾经足太阴脾经起于足部,沿着腿部内侧上行,最后连接于胸部。
其运行规律与消化吸收有关,脾经主管水湿代谢。
5. 手少阴心经手少阴心经起于小指指尖,沿着手臂内侧上行,最后连接于心脏。
其运行规律与心脏活动有关,心经主管血液循环。
6. 手太阳小肠经手太阳小肠经起于食指指尖,沿着手臂外侧上行,最后连接于耳部周围。
其运行规律与液体代谢有关,小肠经主管食物消化吸收。
7. 足太阳膀胱经足太阳膀胱经起于足部,沿着腿部背侧上行,最后连接于头部。
其运行规律与排泄和神经系统有关,膀胱经主管排泄功能。
8. 足少阴肾经足少阴肾经起于足部,沿着腿部内侧上行,最后连接于胸部。
其运行规律与水液代谢和生殖系统有关,肾经主管生殖和泌尿功能。
9. 手太阴心包经手太阴心包经起于手指之间,沿着手臂内侧上行,最后连接于心脏周围。
其运行规律与心脏活动和情绪有关,心包经主管情绪调节。
10. 手阳明三焦经手阳明三焦经起于无名指指尖,沿着手臂外侧上行,最后连接于耳部周围。
其运行规律与水液代谢和新陈代谢有关,三焦经主管气体和液体运行。
11. 足阳明胆经足阳明胆经起于足部,沿着腿部外侧上行,最后连接于头部。
其运行规律与消化和代谢有关,胆经主管胆汁的分泌和排泄。
人体任督二脉与十二条经络运行图解
人体任督二脉与十二条经络运行图解《黄帝内经》灵枢.经脉篇说:'’经脉者,所以决生死,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者也!'’这段话的意思就是说,生命之是否存在,决定于经络;疾病之所以发生,是由于经络活动出了问题;疾病之所以能得到治疗,也是由于经络的作用。
可以说,一切疾病产生的根本原因就是经络的失控,所以一切疾病都可以通过激发经络的潜能,使其恢复调控和修复人体的治疗的作用。
《黄帝内经》阐述了经络的功能,即运行气血、平衡阴阳、濡养筋骨、滑利关节、联络脏腑和表里上下以及传递病邪等。
人身总体上有12条正经与奇经八脉中的任督2脉,409个穴位;人体的经脉隐含着众多的玄机,是人生老病死、起死回生的开关…… 有中医、经络基础者望能学习,以帮助众生找根原、解除病苦为美德也!所有的病,源于二个字,堵和毒!而养生的精髓,源于一个字,通!经络不通,吃再好,再贵的保健品都没用大家都知道,路上堵车的时候,无论你开的100万的车,还是10万的车,一样过不去!因为路不通。
养生也一样!经络通,百病消!经络不通,百病缠绕!健康的基本条件是肠道通,血管通,经络通,脊柱正。
身体出现症状找经络:疲劳透支找脾经精力不足找肾经容易感冒拍肺经人要无病肠要净求生必须通胃经心烦心痛找心经吸收不好小肠经颈肩腰背膀胱经失眠多梦找心包奇难杂症找三焦废物积滞找胆经情志抑郁找肝经人生关键任督通三焦通,百脉通,经络通,全身通,疾病去无踪!人体内像一座宝藏一样,隐藏着许多令人惊奇的神奇宝贝,我们对人体生命深层的了解,实际上比对月球表面的了解还要少;迄今为止,仍不知生命还有多少秘密等待着我们探索呢!经络为了解人体生命的深层开启了一扇大门,困扰传统中医数千年的谜团就隐藏在这里,经络是了解活体生命实质的唯一通路或捷径,也是人们一直企图驾驭生老病死的核心所在,正是它,打破了现代医学思维独行天下的格局,将中医真传引向了无比寻常的结果,经络所载的秘密就像一部天书,现代之人从未能阅读和理解过,这些内容具有破解人类疾病的重要价值,并打开了研究人体生命深层次奥秘的大门,生命的秘密就隐藏在里面,人们应该费力去挖掘、研究经络,因为这是开启和通向生命科学宝藏的唯一钥匙与通道,它的至关重要是毋庸置疑的。
中医舌诊诊断学考点总结
中医诊断学——第三单元舌诊细目一舌诊原理1.舌与脏腑、经络的联系(1)舌为心之苗,心主神明。
(2)足太阴脾经连舌本、散舌下。
(3)足厥阴肝经络舌本。
(4)足少阴肾经循喉咙、夹舌本。
(5)足太阳膀胱经经筋结于舌本。
(6)肺系上达咽喉,与舌根相连。
2.脏腑的病变反映于舌,具有一定的规律(1)舌质多候五脏病变,侧重血分。
(2)舌苔多候六腑病变,侧重气分。
(3)舌尖多反映上焦心肺的病变。
(4)舌中多反映中焦脾胃的病变。
(5)舌根多反映下焦肾的病变。
(6)舌两侧多反映肝胆的病变。
细目二正常舌象正常舌象的主要特征为:舌色淡红鲜明,舌质滋润,舌体大小适中,柔软灵活,舌苔均匀薄白而润。
简称“淡红舌,薄白苔”。
细目三望舌质要点一舌色异常的表现特征及临床意义要点二舌形异常的表现特征及临床意义1.老舌:舌质纹理粗糙或皱缩,坚敛而不柔软,舌色较暗者,为苍老舌。
临床意义:实证。
2.嫩舌:舌质纹理细腻,浮胖娇嫩,舌色浅淡者,为娇嫩舌。
临床意义:虚证。
3.胖舌:主水湿内停、痰湿热毒上泛。
①舌淡胖大:多为脾肾阳虚,水湿内停。
②舌红胖大:多属脾胃湿热或痰热内蕴。
③肿胀舌:舌红绛肿胀者,多心脾热盛。
4.瘦舌:主气血阴液不足。
①舌体痩薄而色淡:多是气血两虚。
②舌体瘦薄而色红绛干燥:多为阴虚火旺,津液耗伤。
5.点、刺舌:(1)临床意义:脏腑热极,或血分热盛。
6.裂纹舌:阴血亏损。
①舌红绛而有裂纹:多是热盛伤津,或阴液虚损。
②舌淡白而有裂纹:多为血虚不润。
③舌淡白胖嫩,边有齿痕而又有裂纹:属脾虚湿侵。
7.齿痕舌:主脾虚、水湿内停证。
①舌淡胖大,润而有齿痕:多属寒湿壅盛,或阳虚水湿内停。
②舌淡红而有齿痕:多是脾虚或气虚。
③舌红肿胀而有齿痕:为内有湿热痰浊壅滞。
④舌淡红而嫩,舌体不大而边有轻微齿痕:可为先天性齿痕。
小结舌形异常的表现特征及临床意义要点三舌态异常的表现特征及临床意义1.痿软舌:伤阴,或气血倶虚。
①舌淡白而痿软:多是气血俱虚。
②新病舌干红而痿软:多是热灼津伤。
舌诊与八纲辨证 六经辩证 脊诊的对应方法
舌诊与八纲辨证一、舌诊的基本原理1. 舌诊是中医诊断的重要方法之一,通过观察舌体的形态、颜色、苔衣等情况,可以了解病情的基本情况和病机变化。
2. 舌诊是根据中医八纲辨证的理论进行的,八纲包括表里、寒热、虚实、浮沉四对病理状态,通过舌诊可以辨别出病情的八纲类型,从而进行相应的治疗。
二、舌诊的观察要点1. 舌体的形态:观察舌头的大小、形状、舌尖的倾斜方向等情况。
2. 舌体的颜色:观察舌体的颜色,包括舌质的颜色和舌苔的颜色。
3. 舌体的苔衣:观察舌苔的厚薄、颜色、湿润度等情况。
三、舌诊与八纲辨证的应用1. 若舌头大而胖,苔白腻厚,常见于痰饮停滞,湿浊内蕴,常见于寒湿重证。
2. 若舌头红而瘦,苔黄少腻,常见于热毒亢盛,心火炽盛,大多是由于热毒内盛,心火上炎。
3. 若舌头胖大、苔白而腻,胃气下降,湿浊内停,典型的湿浊重证。
四、舌诊在临床的应用1. 舌诊可以帮助中医医生辨别疾病的病机,从而确定治疗方案。
2. 通过舌诊,可以了解病情的变化和病程的进展,为疾病的预后评估提供依据。
3. 舌诊还可以辅助其他检查,如脉诊、体格检查等,共同印证病情。
舌诊是中医诊断中重要的辅助手段,通过观察舌体的形态和颜色,可以辨别出病情的八纲类型,为临床诊疗提供重要信息,应用广泛而且方便。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学习舌诊的基本知识,加强对自己及家人的日常健康观察,及时发现异常,有助于早期预防和治疗疾病。
接上文续写:五、六经辨证与舌诊1. 经络是中医六经辩证的核心理论,根据六经辩证体系,舌诊可以反映出人体经络的阴阳虚实、寒热盛衰等情况。
2. 根据六经辩证理论,舌体的颜色、苔衣情况可以对应经络的阴阳虚实,如舌苔薄白对应肺经的虚寒,舌苔黄腻对应脾经湿热等。
六、脊诊的对应方法1. 脊诊是中医诊断中的另一种重要方法,通过观察患者的脊椎部位,可以了解其相关脏腑的病理变化。
2. 根据脊椎部位的异常,可以对应相关脏腑的病证,如颈椎部位异常可以对应肝胆疾病,腰椎部位异常可以对应肾脏疾病。
(古图)任督二脉高清图与十二经络图解
(古图)任督二脉高清图与十二经络图解文字详解十二正经一、十二正经运行方向及规律:1、运行方向。
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阳三焦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阴肾经足少阳胆经足厥阴肝经手阳明大肠经手太阴肺经手太阳小肠经手少阴心经2、循行规律:手之三阴胸走手,手之三阳手走头,足之三阳头走足,足之三阴足走腹。
阳经会于头,阴经会胸腹。
手阳、阴经会于手,足阳、阴经会于足。
3、阴经,阳经在手、臂、足、腿上的运行规律是:内侧:手、足太阳在前(大指向前),少阴在后,厥阳在中间。
外侧:手、足阳明在前,太阳在后,少阳在中间。
4、阳经中只有胃经在腹部有其经络,因胃经是脾的作用之所在,把营养贯通前后。
二、十二正经运行顺序、流注、表里及其属性(一)、十二正经的运行顺序及经络起始1、十二正经的运行顺序及经络,起始于手太阴肺经。
是十二经第一个开始运行的经络。
其原因是:1)在十二经中,只有肺经是起自于上、中、下三焦,走至大拇指少商穴,是全身之气集中起来开始运转的。
2)肺经运行时间是寅时(3~5时),3~4时是一天中最黑暗的时候,4~5点是光明即将到来的时候。
古人把寅时当作一天的开始,十二经的运行是从寅时手太阴肺经开始的。
手太阴肺经于手阳明大肠经同属金,大肠经属阳金,肺经属阴金,这两经相互表里,相互制约。
从治病的角度来说若肺上有火,要泻大肠以治肺,若大肠非常软弱、滑肠不留谷、泄泻、便溏就要泻肺阴,点列缺、合谷,从阴上治阴,从阳上治阳。
一天最好的时辰是四个:子、午、卯、酉。
2、手阳明大肠经卯时(5~7时)开始运行,卯时是生时,起于商阳终于迎香。
肺滋润了大肠,大肠生肾水,从大肠补肾水,这是中医的理论。
老年人体虚血压高不能补人参,补不进去,要想强肾,怎么补?从大肠经补,大肠是阳金,金生水,阴金生阳水,治疗膀胱的病要从肺经去治。
3、足阳明胃经辰时(7~9时)运行,大家看上面的运行表:太阳对太阳,阳明对阳明,少阴对少阴,厥阳对厥阳,太阳对太阳,少阴对少阴,是非常规律的。
十二经脉循行方向和交接的规律
十二经脉循行方向和交接的规律十二经脉循行方向和交接的规律通过前面几节《经络》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有十二条经脉循行于人体的四肢、头部和躯干,并且知道了如何将“手足”、“阴阳”和“脏腑”这三要素按一定规律组合起来,给这十二条经脉命名。
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这十二条经脉循行方向的规律和它们交接的规律。
“十二经脉循行方向的规律”《黄帝内经》中的《灵枢·逆顺肥瘦》有这样一段话,清晰描述了十二经脉在人体循行方向:“手之三阴,从脏走手;手之三阳,从手走头;足之三阳,从头走足;足之三阴,从足走腹。
”原文中的“脏”指的是“胸”,这段话阐述了十二经脉循行方向的四条规律:(1)手三阴经分别起于胸中,走向手指末端,交于手三阳经;胸中的脏有肺、心和心包,对应的三条阴经分别是手太阴肺经、手少阴心经和手厥阴心包经。
手三阴经从胸,沿着手臂的内侧循行到手指末端。
(2)手三阳经均起于手指末端,走向头面部,交于足三阳经;手的三条阳经,是从手指的末端向头面部循行。
因为手三阴经从胸走手,到了手指端要终止,下接的是手三阳经,手三阳经分别为手阳明大肠经、手太阳小肠经、手少阳三焦经,都是从手指末端沿着手臂的外侧,向头面部循行的,此处的头指的是头面部,而到了头面部,手三阳经也要终止。
(3)足三阳经分别起于头面部,走向足趾末端,交于足三阴经;足的三条阳经分别是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足太阳膀经。
这三条阳经从头面部向足趾末端循行,此处的足指的是足趾端,到了足趾端之后,足三阳经也要终止,终止以后向下相交的是足的三条阴经。
(4)足三阴经分別起于足趾,走向腹腔、胸腔,交于手三阴经。
足的三条阴经分别为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
足的三条阴经需要从足向腹部循行,最后,足三阴经再向上行,从腹到胸,到胸中去与手三阴经相交。
这样,就构成了一个“阴阳相贯,如环无端”(《灵枢·营卫生会》)的循环路径。
我们可以把十二经脉循行方向的规律总结为四句容易记住的话,结合下面这张十二经脉循行方向示意图,就比较容易记住了。
十四经络循行图示及病症歌诀
十四经循行、穴位歌1:任脉循行:任脉者,起于中极之下,以上毛际,循腹里,上关元,至咽喉,上颐,循面,入目。
穴位:任脉穴行二十四,会阴潜伏两阴间。
曲骨之前中极在,关元石门气海边。
阴交神阙水分处,下脘建里中脘前。
上脘巨阙连鸠尾,中庭膻中玉堂里。
紫宫华盖循璇玑,天突廉泉承浆止。
2:督脉循行:脉起下极之腧,并于脊里,上至风府,入脑上巅,循额至鼻柱,属阳脉之海。
穴位:督脉行背之中行,二十八穴始长强。
腰俞阳关入命门,悬枢脊中上中枢。
筋缩至阳归灵台,神道身柱陶道周。
大椎哑门连风府,脑户强间后顶排。
百会前顶通囟会,上星神庭素髎对。
水沟兑端在唇上,龈交上齿缝之内。
13:手太阴肺经循行:肺手太阴之脉,起于中焦,下络大肠,还循胃口,上膈属肺。
从肺系,横出腋下,下循臑内,行少阴、心主之前,下肘中,循臂内上骨下廉,入寸口,上鱼,循鱼际,出大指之端。
其支者,从腕后,直出次指内廉,出其端。
穴位:手太阴肺十一穴,中府云门天府列。
侠白尺泽孔最存,列缺经渠太渊涉。
鱼际拇指白肉际,抵指少商如韭叶。
4:手阳明大肠经循行:大肠手阳明之脉,起于大指次指之端,循指上廉,出合谷两骨之间,上入两筋之中,循臂上廉,入肘外廉,上臑外前廉,上肩,出髃骨之前廉,上出于柱骨之会上,下入缺盆,络肺,下膈,属大肠。
其支者,从缺盆上颈,贯颊,入下齿中;还出挟口,交人中,左之右,右之左,上挟鼻孔。
穴位:手阳明穴起商阳,二间三间合谷藏。
阳溪偏历温溜济,下廉上廉三里长。
曲池肘髎五里近,臂臑肩髃巨骨当。
天鼎扶突禾髎接,鼻旁五分迎香列。
2循行:胃足阳明之脉,起于鼻之交頞中,旁约太阳之脉,下循鼻外,上入齿中,还出挟口环唇,下交承浆,却循颐后下廉,出大迎,循颊车,上耳前,过客主人,循发际,至额颅;其支者,从大迎前下人迎,循喉咙,入缺盆,下膈,属胃,络脾;其直者,从缺盆下乳内廉,下挟脐,入气街中;其支者,起于胃口,下循腹里,下至气街中而合,以下髀关,抵伏兔,下膝膑中,下循胫外廉,下足跗,入中指内间;其支者,下廉叁寸而别,下入中指外间;其支者,别跗上,入大趾间,出其端。
奇效舌诊秘传心法!一学就会!
奇效舌诊秘传心法!一学就会!中医的诊断方法主要为“望、闻、问、切”四种诊查方法,统称为中医四诊。
《难经·六十一难》曰:望而知之谓之神,闻而知之谓之圣,问而知之谓之工,切而知之谓之巧。
在《伤寒论》中也曾说:“上工望而知之,中工问而知之,下工脉而知之”。
中医四诊以望诊为首,绝非偶然,而是别有深意的,正如上面所说。
今天我们学习望诊之中最重要的,也是我们最独特的知识,李氏奇效舌诊及望舌用药法。
为什么通过舌相就能诊查获知全身各处的疾病症状呢?中医学认为舌通过经络的循行,直接或间接的与五脏六腑相通,又与人体的四肢百骸相连。
脏腑的精气上荣于舌,脏腑的病变也必然影响精气的变化而反应在舌象上,所谓“有诸内者,必形于诸外”(出自《丹溪心法》)。
《黄帝内经》中也说“视其外应,以知其内者,当以观外乎诊于外者,斯以知其内,盖有诸内者,必形诸外”。
清·杨云峰《临证验舌法》论:“即凡内外杂证,也无一不呈其形著其色于舌。
据舌以分虚实,而虚实不爽焉;据舌以分阴阳,而阴阳不谬焉;据舌以分脏腑,配主方,而脏腑不差,主方不误焉。
危急疑难之顷,往往证无可参,脉无可按,而惟以舌为凭。
妇女幼稚之病,往往闻之无息,问之无声,而惟有舌可验。
”又说:“舌者,心之苗也。
五脏六腑之大主,其气通于此,其窍开于此者也。
查诸脏腑图,脾、肺、肝、肾,无不系根于心。
核诸经络,考手足阴阳,无脉不通于舌,则知经络脏腑之病,不独伤寒发热,有苔可验,即凡内外杂症,亦无一不呈其形、着其色于舌,是以验舌一法,临症者不可不讲也”。
清·吴坤安《伤寒指掌》也说:“病之经络、脏腑、营卫、气血、表里、阴阳、寒热、虚实,必形于舌,故辨症以舌为主,而以脉症兼参之。
此要法也”。
近代曹炳章《辨舌指南》说“辨舌质可辩五脏之虚实,视舌苔可察六淫之深浅。
”可见舌诊是中医学最独特、最有价值的诊断方法之一,从古至今,我国医学家都十分重视舌诊的临床应用。
《黄帝内经》中记载,心、肝、脾、肾等脏及膀胱、三焦、胃等腑均通过经脉、经别、经筋与舌直接联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舌诊冲任督人体经络循行规律冲任督人体经络循行规律非常好啊,看来新时代的神农尝百草的精神还是存在的非常不错。
那我们还没有喝的同学,我们要抓紧。
我们今天的课,会比较复杂一点点。
那复杂的目的,都是为了后面的简单。
包括我们前两期的前两次的课,也稍微会有点烧脑子,但是都是为了后面的简单,我们越学会越简单。
那前面的课程,大家不要纠结。
今天的课,如果大家没有学过中医的话还是会烧脑子,大家平时找到的资料里面可能不像我这么来给大家解释这些问题,这是一个新的东西,不能说是全新的东西,至少说是经过我的理解和整理的东西。
那中医的成长,首先也是基于古代的《内经》学说。
你看像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的序言里面,就讲到。
《伤寒杂病论》并不是他创造的,而是从《伊尹汤液经》、《胎胪药录》来。
《胎胪药录》这本书没有了,实际上还是一个古人通过内景来观察。
就像我们今天这些同学去尝百草一样啊,去喝我们这个小方子。
喝,它就会有感受。
那一个经过纯粹的修炼的人来说,像道士,那他们的认识,就会比我们要高。
所以我们要从古代的这些传统文化里面去寻找灵感。
当然,也包括像现在的郭老先生这样的人物那里寻找灵感。
那这些灵感,不能直接被我们所用,为什么呢?因为我们体会不到,而每一个人的认识又会不尽相同。
我们去查好多的书,我们会发现,各个本草对药物的理解都会不尽相同,所以,我们要尽量的寻找它们之间共通的地方,只有找到共通的地方,那才会是最核心的东西,才是大道至简的东西。
那我的学习过程和整体过程,可能是基于这么一个目的来进行的。
➢真火与野火那我们接着昨天的东西来讲。
昨天我们说气化的动力来源于压力,也就生的动力其实来源于克。
如果没有克,它就没有那么大的穿透力。
没有压力就没有动力,就像什么呀?图片源于网络就像弹簧一样,就像我们煮水的水壶一样。
这个水壶无盖子,就没有推力,水很快就被烤干了;那有了盖子,它就有了压力。
图片源于网络瓦特就因为看见这个水壶盖子的震动发明了蒸汽机,而我们人体的物质和能量的转化,就是阴阳之间的气化运动。
肾阳推动肾阴,水气上升,受土的约束,而走两边乘肝气,这就是水生木。
有约束的,我们就叫真火,就是阳气,要是没有约束、没有克制,就会是野火了,就会漫无边际的烧出来。
那我们平时说的上火,就是火不受约束。
我们之前在五运六气课里讲。
人是一个相对能量守恒的单位,出入基本平衡,那你这里长了个疙瘩,就说明你这个地方的火不受约束了。
要从这地方冒出来了,顶出来了。
比如说女性下焦有热。
下焦有热以后怎么样?月经就停不下来了,这叫什么?这叫迫血妄行。
这就是下焦的热不受约束了。
下焦的热应该怎么样?应该往上走,它没往上走,往下走了,那血就从阴道里出来了。
在农村房子里的厨房都要造一个烟囱,没有烟囱,烟就会倒灌了,火就点不着了。
我记得我们小学的时候组织过一次野炊。
这个野炊,就是找几块石头加上一个锅,就开始煮个玉米,煮个什么米饭竹筒饭。
那时候烧也有煮的,我们还准备了一个锅,那个炉子做的非常好,非常的密,结果那个烟倒灌,把同学们都熏得眼泪直流。
后来老师说你把后面那个石头给拿掉他就没事了。
因为这样火就往两边走了,就往上走了,烟就不会熏到自己了。
所以,火要怎么样?要往上走,上面必须有向上走的空间,有通道。
如果没有空间,没有通道会怎么样?要么就会像刚才那个水壶一样,盖子蹦蹦蹦蹦跳起来了。
当然我们发明不了蒸汽机,我们只会上火。
也可能会像烟花爆竹一样,嘭一声,火星四射,到处乱窜。
所以,从现在开始学的内容都和空间有关系。
我们要让我们的元气,沿着正常的道路运行,如果有阻碍,我们就打开这个阻碍。
我们要打开一个能量的整个的循环,让气机能够顺畅地运行下去。
➢复习:五行相生我们把昨天的内容稍微复习一下。
火气上升,煮的是壶,因为有这个壶存在,所以火不能直接烧到壶里面去。
火会往两边走,即土克水。
火往两边走以后,那我们现在这个时候不能说壶了。
这个时候就说受到横膈肌的遮挡,在胸腔和腹腔之间有一道膈肌。
我们平常打嗝就是膈肌的痉挛,有受到这个膈肌的阻挡。
它的上面是什么?是肺,金能克木,给它挡住了。
挡住以后它上不去了,往中间走。
中间我们的食管气管这个地方有一个孔,热气就顺着这个孔往中间走。
因为这里有空间,有空间它就往中间走,中间就到了心脏。
那如果这个木气太旺了,火太旺了,会怎么样呢?肺金克制不了这个木了,就会木火刑金。
木火刑金的话,肺就热了。
肺热会出现精液被蒸发掉,会干咳。
木在哪里?在两胁,那就会胸胁疼痛,乳房胀痛心烦,口苦。
因为它是肝火,所以它往上窜,窜到眼睛上,眼睛会红,肺被烤了就会咳。
正常的走,就是沿着横膈往中间走,刚才我说的那个孔(食管气管的孔)。
这个孔就像这个水壶的壶嘴一样,最后这个热气都会集中在那里。
所以这个地方叫什么呢?叫君火。
心火是我们人体最热的地方。
一颗滚烫的心,心是最热的地方,一腔热血就在这里。
这个位置,心和胃的交界的地方。
古代就把心和胃放在一起讲,这个位置是属于心胃相关的位置。
那这个火是用来干什么的呢?火能生土,把脾胃运化的水谷精微(脾主运化,胃主受纳)。
把这个水谷,也就我们吃下去的米饭化成精微,水谷精微不能自己上去。
这个时候,这个水气,这个火热之气,也就是这个心火下降。
要把运化而来的水谷精微打成水雾一样,使这些水雾精微上归于肺。
所以这叫土能生金。
肺的能量用来干什么呢?肺朝百脉,主宣发肃降,往全身走。
那剩下的一部分要绕到肩胛骨,沿着脊柱归于肾,这就是这就是金生水。
这是一个能量的循环过程。
那这个东西,后面我们不再重复了,那今天呢,我们再深入一点点。
之前我讲五运六气的时候一直想找这么一个视频,结果无意当中在万能的抖音里面发现了这么一个东西图片源于网络那这个里面呢,我们可以看到什么?我们地球绕着太阳转,太阳绕着银河系统。
地球有自转,还有绕着太阳的公转。
所以,我们学五运六气也好,学五行的相生相克也好,还是学经络的循行也好。
其实都是在一个公转和自转里面,不是平面的,是立体的。
所以我们以前一直讲“肝起于右升于左”是什么意思?我们说双螺旋结构什么意思?通过这么一个视频,其实大家就看得很清楚。
左右是一直在变化的,升降是螺旋形的。
➢人体能量运行通道我们人体的能量运行通道有两条:1、 12经脉的运行通道。
第一条,就是我们知道的12经脉的运行,这是一个环,如环无端,周流不息,这是我们脏腑和肢体联络的通道,绕着我们身体的外面,通向身体的里面的脏腑器官。
这相当于什么?相当于自转;十二经脉的循行次序2、冲、任、督为主的能量运行通道。
第二条,是我们人体的能量运行的通道。
这条主干道,是冲脉、任脉、督脉为主的一条能量运行通道。
那联系的是什么呢?我们人体的四海,也就是道家说的上中下,三个丹田和后面的尾闾关、夹脊关和玉枕关。
图片源于网络这两个图,不用特意去记。
那我问大家一个问题。
大家觉得任督二脉是连在一起成一个圈儿的吗?那认为任督二脉就是一个圈儿的同学,肯定是受到了小周天理论的影响。
道家小周天,要把任督二脉连成一个环。
这个环从尾闾向上,从督脉向上,从任脉向下,连成一个圈。
那实际上是不是这样的呢?实际上是这样,也不是这样,(一源三岐)。
我们冲脉、任脉、督脉,这三条脉叫一源三岐,一个源头都在那里,都起于胞宫。
也就是说,他们都从子宫,女子的子宫这个位置出发。
3、能量由下往上。
大家想象一下,都从这里出发,那只能往哪走啊?我们刚才说了,能量是由下往上走的,所以这三条经络都是从下往上走的。
图片源于网络这部分的内容我给大家讲一下,但是大家不用去记,我们讲的目的就是为了后面给出一个结论,所以大家不用特别纠结这个冲、任、督三脉的循行路线。
大家只要听我把这个内容讲完,然后明白怎么成的一个圈儿。
那道家的这个小周天它有一个词,叫“顺成人,逆成仙,玄妙只在颠倒间”。
什么意思啊?因为我们刚才说了,冲、任、督这三条经脉是都由下而上的,这是顺。
顺成人,人是这样的。
就像我们的长江和黄河一样,都是从青海,西藏流过来的,源头是一个。
那最后都到海里去了,两条经络,两条河流没有贯通一气。
那我们的冲、任、督三脉实际上也这样,没有从主干上贯通一气。
4、人体气机运行就像温度计的工作原理那人的气机运行是怎么运行的呢?我给大家发了一个温度计。
温度计最下面这个水银球,道家叫炼丹术内丹术,把这个真元之气叫汞。
汞是什么?是水银。
所以,这个温度计是特别符合我们冲、任、督三脉的运行规律。
我们想象一下,长江、黄河中间会不会断流啊?会。
什么时候断流?源头的水源地,也就是唐古拉山,青海西藏这一块的冰川融化的量不够的时候,总水量不够的时候,山东这边就没水了。
所以,黄河是经常出现断流的,长江好一些。
那我们的体温计也是一样的,怎么才能让它上升啊?真元之气要足,也就是肾阳要足,元气要足,才能够推动肾阴,也就是汞往上走。
那一路畅通无阻,直接就可以奔42度去了,当然这是温度计,而不是人。
那我们冲、任、督三条经络,也是如此。
➢冲、任、督循行规律那简单的给大家说一下它的循行规律——冲、任、督循行规律1、督脉循行大家先看一眼督脉的这个图,注意,除了后背的这条红线以外,看他的绿色的这一部分。
图片源于网络今天的课程不要求大家记,听懂了就行。
我们看到这一张督脉图的时候会发现,我们跟原来的督脉图是不一样的。
我们平常认为的都是后背的这条正中线。
那我们看到的是绿色部分是什么?是别络、支络,也就是它的分支。
然后会发现,督脉主干起于少腹,女的在子宫这里,男的在丹田这里,下出会阴。
从会阴穴穿过来,通过尾骨长强行,行于后背的正中线到风府穴。
到后脑勺的这个正中,然后到大脑,然后从前额到鼻梁骨。
到鼻梁骨以后,从鼻尖儿到人中穴。
从人中穴穿进去到龈交,龈交就是我们的上齿龈的正中间。
这是我们的正线,也就是我们的主干道,就是我们平时认识的督脉。
督脉是阳脉之海,总督一身之阳气。
那总督一身之阳气怎么体现出来?它走在后背的正中央。
那这里面还有一个支脉,看这个绿色的部分。
从小腹到肚脐的中心,然后往上走到心脏、咽喉,还到下颌,绕了嘴唇一圈,走到两个眼睛的下面。
图片源于网络刚才这张图描绘的还不够准确,还有一部分络脉。
络脉从长强开始,沿着膀胱经的这条络脉经络,也就是我们的两侧的竖脊肌。
上到后头,到头上,然后散于头,分布在整个脑袋中去。
中间沿着肩胛骨和两边的膀胱经相连,叫别走太阳。
那这里注意了!!注意了!督脉主干是由下而上的,它的支脉:前面,和任脉走到了一起,也就是它们能连上了。
那后面有三个特别重要的地方:第一个,是在项部,风府穴风池穴这个附近这个位置。
第二个,在肩胛骨这个位置别走太阳,和太阳膀胱经一起走了。
第三个,到下面还跟肾连在一起。
有一个重点,这个阳气往上走了以后,自己不能形成一个圈。
如果这个热量,从下面一直往上走到脑袋了,如果下不来,这个热量一直往上走,一直往上走,下不来会怎么样?就会高血压、脑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