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学《论语》1.15学而篇——贫而无谄
《论语》全文带拼音有注释(完整版)之欧阳歌谷创编
论语全文欧阳歌谷(2021.02.01)目录xuéérdìyī学而第一wéi zhèng dìèr为政第二bāyìdìsān八佾第三lǐ réndìsì里仁第四gōng yě cháng dìwǔ公冶长第五yōng yědìliù雍也第六shùérdìqī述而第七tài bódìbā泰伯第八zǐhǎn dì jiǔ子罕第九xiāng dǎng dìshí乡党第十xiānjìn dìshíyī先进第十一yán yuān dìshíèr颜渊第十二zǐlùdì shí sān 子路第十三xiàn wèn dìshísì宪问第十四wèi línggōng dìshíwǔ 卫灵公第十五jìshì dìshí liù季氏第十六yáng huòdìshí qī 阳货第十七wēi zǐdìshíbā微子第十八zǐzhāng dìshíjiǔ子张第十九yáoyuēdìèrshí尧曰第二十第一章论语学而篇zǐyuēxuéér shíxízhībùyì yuèhūyǒu péng zìyuǎn fāng子曰: 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
《论语》学而篇第一之翻译及自我赏析
《论语》学而篇第一翻译及自我赏析————————————————————————————————【原文】1·1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译文】孔子说:“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另译】自己的学说,要是被社会采用了,那就太高兴了;退一步说,要是没有被社会所采用,可是很多朋友赞同我的学说,纷纷到我这里来讨论问题,我也感到快乐;再退一步说,即使社会不采用,人们也不理解我,我也不怨恨,这样做,不也就是君子吗?【自我赏析】这三句话是我们非常熟悉的。
宋代著名学者朱熹说它是“入道之门,积德之基”,对此章评价极高。
本章提出以学习为乐事,做到人不知而不愠,反映出孔子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注重修养、严格要求自己的主张。
这些思想主张贯穿《论语》始终,是孔子思想中的核心部分。
我们也应该学习这种乐观向上的精神。
【原文】1·2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译文】有子说:”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而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这样的人是很少见的。
不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而喜好造反的人是没有的。
君子专心致力于根本的事务,根本建立了,治国做人的原则也就有了。
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这就是仁的根本啊!”【自我赏析】此章中所提的孝悌是仁的根本,是孔子以仁为本的哲学、伦理思想的核心。
在春秋时代,周天子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其余庶子则分封为诸侯,诸侯以下也是如此。
整个社会从天子、诸侯到大夫这样一种政治结构,其基础是封建的宗法血缘关系。
孔子看到了这一点,所以他的全部思想主张都是由此出发的,他从为人孝悌就不会发生犯上作乱之事这点上,说明孝悌即为仁的根本这个道理。
而孝、悌说正反映了当时宗法制社会的道德要求。
论语名句:贫而无谄 富而无骄 何如 可也
论语名句: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可也【原文】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
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子贡曰:“贫而无谄(1),富而无骄,何如(2)?”子曰:“可也。
未若贫而乐(3),富而好礼者也。
”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4)’,其斯之谓与?”子曰:“赐(5)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6)。
”【注释】(1)谄:音chǎn,意为巴结、奉承。
(2)何如:《论语》书中的“何如”,都可以译为“怎么样”。
(3)贫而乐:一本作“贫而乐道”。
(4)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此二句见《诗经·卫风·淇澳》。
有两种解释:一说切磋琢磨分别指对骨、象牙、玉、石四种不同材料的加工,否则不能成器;一说加工象牙和骨,切了还要磋,加工玉石,琢了还要磨,有精益求精之意。
(5)赐:子贡名,孔子对学生都称其名。
(6)告诸往而知来者:诸,同之;往,过去的事情;来,未来的事情。
【解释翻译】子贡说:“贫穷而能不谄媚,富有而能不骄傲自大,怎么样?”孔子说:“这也算可以了。
但是还不如虽贫穷却乐于道,虽富裕而又好礼之人。
”子贡说:“《诗》上说,‘要像对待骨、角、象牙、玉石一样,切磋它,琢磨它’,就是讲的这个意思吧?”孔子说:“赐呀,你能从我已经讲过的话中领会到我还没有说到的意思,举一反三,我可以同你谈论《诗》了。
”这一章是子贡跟孔子的一段对话,是学生向老师请教问题,同时也是一个学习心得的汇报,老师也是非常善巧的帮助学生提升。
从这里我们看到,师生之间那种学不厌,教不倦,师资道合这种情形。
我们来看朱子的解释,他讲到『贫而无谄』,谄就是卑屈的意思,我们讲谄媚巴结。
『富而无骄』这个骄,是矜肆的意思,矜是骄傲,肆是放肆。
朱子讲,「常人溺于贫富之中,而不知所以自守,故必有二者之病。
」常人就是平常人,一般普通人在贫或者富这两种境界当中都不知道去自守。
论语1一5章原文
论语1一5章原文《论语》第一章:学而篇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
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
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
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
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
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
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
可谓好学也已。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
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第二章为政篇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
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论语·学而第一》原文、注释、翻译与解读
《论语·学而第一》原文、注释、翻译与解读本文是关于《论语·学而第一》原文、注释、翻译与解读,感谢您的阅读!《学而》专门论述了学的问题。
古人之学与今人之学有着很大的不同,古人之学涵盖了全部的人生,是以做人为基、为本、为核心来展开的。
故而把《学而》放在了《论语》开篇的位置,重点强调学的重要。
大家可以看看,我的解读是否有道理。
钱穆老先生评价《论语》时说,“是孔门师弟子教训皆主为青年发”。
“《论语》即一部青年宝训也。
”足见《论语》在教育和文化上的历史低位和价值之高。
【译文】孔子说:“学习知识并能经常践习,不是很高兴吗?能有共同志向的知心友人从远方来,不是很快乐的事吗?别人不理解也不怨恨,这样的人不也是君子吗?”【译文】有子说:“为人孝悌却好犯上的人,不多;不好犯上却好作乱的人,从来没有。
君子注重(做人的)根本,根本确立了,人道也就有了。
好好的侍奉父母兄弟,就是仁的根本吧!”【译文】孔子说:“花言巧语,伪善的容貌的人,是很少有仁慈的。
”【译文】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做事是否尽心竭力了,和朋友交往是否忠实守信了?教给学生的知识我实践了吗?(老师传授给我的知识我践习了吗?)”【译文】孔子说:“治理国家,行政要严肃认真,恭敬而守信用,节约使用财力、爱护人民,役使民众要在农闲时节”。
【译文】孔子说:“年轻人在家要孝敬父母,在外要尊敬师长,谨慎忠信,要热爱世上的每一个人,亲近有仁德的人。
做这些有余力的时候,再去学习书本知识。
”【说明】强调做人是第一要务,对书本知识的学习还在其次。
这一点对现今的教育单纯强调知识忽视做人有着很大的启示。
【原文】1.7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译文】子夏说:“重视德行替代重视容貌;为父母做事,能够竭尽全力;为领导做事,能豁出性命;和朋友交往,说了要做到。
(能够做到这些)即使他说没有学习过,我也一定要说他已经学习过了。
《论语》学而篇原文、译文及感悟
《论语》学而篇原文、译文及感悟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译文:孔子说:〃不断地学习新的东西,并按时去练习和实践,不也是非常高兴的事情吗?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从很远的地方来,不也是非常快乐的事情吗?别人不了解自己,自己也不去怨恨别人,不也是一位有修养的君子吗?"感悟:孔子在这里提出了在精神层面上对人生至关重要的三件事情,一是学习,二是交友,三是自处。
这三件事处理好了,人生就会快乐。
先说学习。
孔子最看重学习,对学习的重要性反复强调。
学习可以带给你终身的持续不断地快乐。
孔子所说的"学",主要指道德修养、立身处世方面的学问。
学习了之后,一定要不断地练习和实践,这样才能真正理解掌握,才能让道德修养成为自己的习惯,才能让学到的道理在实践中发挥作用。
再说交友。
人生之成功常常得益于几个或一群好友,人生之快乐也常常来自一两个知己或一群好友。
要多向先辈,向有成就的人去请教,去学习。
再说处世。
当别人不了解自己,不欣赏自己的时候,不能怨天尤人,要多找找自己的原因,并且努力坚持下去。
自己是否幸福,取决于自己,不在外人如何评价,更不能奢求于外。
2.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译文:有子说:"那种孝顺父母、敬爱兄长的人,却喜欢触犯上级,是很少见的;不喜欢触犯上级却喜欢作乱的人,更是从来没有的。
有德行的人总是力求抓住这个根本,根本建立了便产生了仁道。
孝敬父母、敬爱兄长,大概便是仁道的根本吧!”感悟:父母疼爱子女是物种延绵的生物本能,而孝顺父母需要提倡和教育。
孝悌是"为仁”的基础,求"仁"应该从孝悌做起。
孝悌之于社会和人生的双重意义,是一个硬币的两面,它们最终合二为一。
当更多的人成为品行高尚的君子,社会必然会形成良风美俗。
《论语》全文带拼音,有注释
《论语》全文带拼音,有注释第一篇:《论语》全文带拼音,有注释论语xuã ãr dì yī学而第一wãi zhâng dì âr 为政第二bā yì dì sān八佾第三lǐ rãn dì sì里仁第四gōng yě cháng dì wǔ公冶长第五yōng yě dì liù雍也第六shù ãr dìqī述而第七tài bï dì bā泰伯第八zǐ hǎn dì jiǔ子罕第九xiāng dǎng dì shí乡党第十录xiān jìn dì shí yī先进第十一yán yuān dì shí âr颜渊第十二zǐ lù dì shí sān子路第十三xiàn wân dì shí sì宪问第十四wâi líng gōng dì shí wǔ卫灵公第十五jì shì dì shí liù季氏第十六yáng huî dì shí qī阳货第十七wēi zǐ dì shí bā微子第十八zǐ zhāng dì shí jiǔ子张第十九yáo yuē dì âr shí尧曰第二十目第一章论语学而篇zǐ yuē xuã ãr shí xí zhī bù yì yuâ hū yǒu pãng zì yuǎn fāng子曰: 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
《论语.学而篇》原文及翻译
《学而》是《论语》第一篇的篇名。
《论语》中各篇一般都是以第一章的前二三个字作为该篇的篇名。
《学而》一篇包括16章,内容涉及诸多方面。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2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孝弟也者,其为人之本与?”有子说:”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而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这样的人是很少见的。
不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而喜好造反的人是没有的。
君子专心致力于根本的事务,根本建立了,治国做人的原则也就有了。
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这就是仁的根本啊!”3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孔子说:“花言巧语,装出和颜悦色的样子,这种人的仁心就很少了。
”4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
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5 子曰:“道千乘之国(2),敬事而言,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孔子说:“治理一个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就要严谨认真地办理国家大事而又恪守信用,诚实无欺,节约财政开支而又爱护官吏臣僚,役使百姓要不误农时”。
6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孔子说:“弟子们在父母跟前,就孝顺父母;出门在外,要顺从师长,言行要谨慎,要诚实可信,寡言少语,要广泛地去爱众人,亲近那些有仁德的人。
这样躬行实践之后,还有余力的话,就再去学习文献知识。
”7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子夏说:“一个人能够看重贤德而不以女色为重;侍奉父母,能够竭尽全力;服侍君主,能够献出自己的生命;同朋友交往,说话诚实恪守信用。
这样的人,尽管他自己说没有学习过,我一定说他已经学习过了。
”8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
主忠信。
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孔子说:“君子,不庄重就没有威严;学习可以使人不闭塞;要以忠信为主,不要同与自己不同道的人交朋友;有了过错,就不要怕改正。
中小学必学经典国学《论语》第二篇之学而篇原文及翻译
论语学而篇1.1 子曰(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2)?有朋自远方来(3),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4),不亦君子乎?”【注释】(1)子:《论语》中“子曰”的“子”皆指孔子。
(2)说:同“悦”,高兴,喜悦。
(3)朋:在同一师门受学者。
这里指志同道合的朋友。
(4)愠(yùn):怨恨,恼怒。
【译文】孔子说:“学习中时时加以温习,不是很愉悦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是很快乐吗?别人虽不了解我,但我不怨恨,这不正是君子吗?”1.2 有子曰(1):“其为人也孝弟(2),而好犯上者,鲜矣(3);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4)!”【注释】(1)有子:孔子的学生。
姓有,名若。
(2)弟:同“悌”,敬顺兄长。
(3)鲜(xiǎn):少。
(4)与:同“欤(yú)”,语气词。
【译文】有子说:“一个人孝顺父母,敬爱兄长,却喜欢触犯在上位的人,这种人是很少的;不喜欢犯上却喜欢作乱,这种人是不会有的。
君子行事致力于根本,确立了根本,道也就产生了。
孝悌就是仁道的根本吧!”1.3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译文】孔子说:“花言巧语,容色伪善,这样的人很少有仁德。
”1.4 曾子曰(1):“吾日三省吾身(2):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3)?”【注释】(1)曾子:孔子学生。
名参,字子舆。
(2)三:泛指多次。
省(xǐng):反省检查。
(3)传(chuán):传授,指老师传授的学业。
【译文】曾子说:“我每天数次自我反省:为别人办事是否尽心尽力了?与朋友交往是否真诚守信了?对老师传授的学业是否认真复习了?”1.5 子曰:“道千乘之国(1),敬事而信(2),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3)。
”【注释】(1)道:治理。
乘(shèng):古代以四匹马拉的兵车。
(2)敬事:指严肃的治事态度。
(3)时:这里指农时。
【译文】孔子说:“治理一个具有千辆兵车的国家,要严肃治事并有诚信,要节约财用并爱护百姓,要根据农时来使用民力。
论语学而篇带拼音和译文
《论语》学而篇1.子z ǐ 曰yu ē :“学xu é 而ér 时sh í 习x í 之zh ī ,不b ú 亦y ì 说yu è 乎h ū ?有y ǒu 朋 p éng 自z ì 远yu ǎn 方f āng 来l ái,不b ú 亦y ì 乐l è 乎h ū ?人r én 不b ù 知zh ī ,而ér 不b ú 愠y ùn ,不b ú 亦y ì 君j ūn 子z ǐ 乎h ū?” 孔子说:“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2.有y ǒu 子z ǐ 曰yu ē :“其q í 为w éi 人r én 也y ě 孝xi ào 弟t ì ,而ér 好h ào 犯f àn 上sh àng 者zh ě ,鲜xi ǎn 矣y ǐ ;不b ú 好h ào 犯f àn 上sh àng ,而ér 好h ào 作zu ó 乱lu àn 者zh ě ,未w èi 之zh ī 有y ǒu 也y ě 。
君j ūn 子z ǐ 务w ù 本b ěn ,本b ěn 立l ì 而ér 道d ào 生sh ēng 。
孝xi ào 弟t ì 也y ě 者zh ě ,其q í 为w éi 人r én 之zh ī 本b ěn 与y ǔ ?”有子说:“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而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这样的人是很少见的。
中华经典名著:《论语》1~10篇
读书人的精神家园:中华经典名著每日读。
《论语》1-10篇学而篇第一1、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1、2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1、3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1、4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1. 5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1.6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行有馀力,则以学文。
”1.7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1.8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
主忠信,无友不如已者。
过则勿惮改。
” 1.9 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1.10 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
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1.11 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1.12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
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
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1.13有子曰:“信近於义,言可复也。
恭近於礼,远耻辱也。
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1.14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 1.15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
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1.16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为政篇第二2.1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2.2 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贫而无谄,富而无骄。未若贫而乐,...
贫而无谄,富而无骄。
未若贫而乐,...学而篇第一15-16⑮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
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⑯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这是子贡和老师孔夫子之间的对话,子贡问老师,如果一个人贫穷但是不谄媚,富贵却不骄纵,这样的人怎么样?我们去观察会发现,通常日子过得不太好的人,总是多求多怨,总是要求别人要对自己好,要求别人要对自己付出,要求社会帮助自己,所以贫穷的人多求多怨是一种人性的规律;而富贵的人通常容易骄傲傲慢,这也是人性的规律。
所以子贡这里问老师,如果一个贫穷的人却不去谄媚,富贵的人却不骄傲自满,这样的人怎么样?子曰:“可也。
”孔夫子说这样的人还不错,接下来又说:“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说能做到贫穷而不谄媚,富贵而不傲慢的人,不如能做到贫穷却乐在其中,富贵同时还好礼节的人。
贫穷却还能乐在其中,这就是我们所讲的安贫乐道,只有内心富足的人才会安贫乐道。
如果我们只是做到了贫穷不谄媚,不代表内心没有怨恨,不代表内心富足,只能算还不错,但还不够。
要想一个人的内在变得富足,就要懂得安贫乐道。
我们很多朋友一起学习,一起修行,已有将近一年时间,我们再来回顾这一年,现在的自己是不是比一年前更自信了。
比如我们原先穿得不好,看到穿得好的人可能就会觉得自卑;比如我们原先没有别人有学识,看到更有学识的人就会产生自卑;再比如在企业中工作,领导赞美了其他人而没赞美我们,可能我们就会有一种自卑的想法和感受。
可是随着我们不断地学习,不断地修行,当我们内在变得富足的时候,我们就会变得淡定自若,这就是安贫乐道的一种体现。
之前引用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居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不改其乐,贤哉回也,”这就是安贫乐道的状态。
为何其他人都认为这样的生活贫困,而颜回不这样认为呢?因为颜回是安贫乐道的,他享受在其中,他内心是富足的。
《论语》学而篇原文及翻译
《论语》学而篇原文及翻译《论语》学而篇原文及翻译《论语》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至汉代成书。
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论语》学而篇原文及翻译,希望能够帮到大家!原文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
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
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
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
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
恭近于礼,远耻辱也。
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
可谓好学也已。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
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翻译孔子说:“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有子说:”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而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这样的人是很少见的。
《学而篇》1.15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
《学而篇》1.15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1.15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
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注释】▲贫而乐:安贫乐道。
(安,处于。
处于贫困之中仍然以坚守自己的信念为乐趣)。
物质生活是精神追求的基础,但是要做到“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这八个字是讲做玉石的方法。
切:剖开石头叫切。
磋:用矬子把石头部分锉去,留下玉。
琢:雕琢成各种形状。
磨:磨光,抛光,使玉发出美丽的光彩。
《礼记·大学》:“如切如磋”者,道学也;“如琢如磨”者,自修也。
(“如切如磋”是说君子研究学问;“如琢如磨”,是说君子的自身修养。
)▲诗:《诗经》在先秦称为《诗》,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又称《诗三百》。
▲赐:端木赐,复姓端木,字子贡,孔子的得意门生,孔门十哲之一,孔子称其为“瑚琏之器”。
子贡遗留下来经商要讲诚信的风气,被后世商界所推崇,后人称为“端木遗风”。
【译文】子贡问:“贫穷而不谄媚,富有而不骄奢,怎么样?”孔子回答说:“还算可以吧。
但还是比不上贫困却以坚持自己的信仰为乐,富贵还能不断提升自身修养的人。
”子贡说:“《诗经》上说'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孔子说:“赐啊,我们可以一同研讨《诗经》了,你做到了触类旁通。
”【知识扩展】“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出自于《诗经·卫风·淇奥》,意思是形容一个青年男子修饰得像切磋琢磨过的象牙、玉石那样美丽而有文采,也有另一个层面的精神意义:要求对于高尚的道德情操要反复切磋琢磨,才能收到修养身心的目的。
《诗经·卫风·淇奥》瞻彼淇奥,绿竹猗猗。
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瑟兮僴兮,赫兮咺兮。
有匪君子,终不可谖兮。
瞻彼淇奥,绿竹青青。
有匪君子,充耳琇莹,会弁如星。
《论语》原文 (白文)
《论语》原文【学而篇第一】共十六章1.1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1.2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1.3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1.4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1.5 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1.6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1.7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1.8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
主忠信。
无友不如己者。
过,则勿惮改。
”1.9 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1.10 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
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1.11 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1.12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
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
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1.13 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
恭近于礼,远耻辱也。
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1.14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1.15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 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1.16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为政篇第二】共二十四章2.1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2.2 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论语学而原文及翻译
论语学⽽原⽂及翻译论语学⽽原⽂及翻译 《论语》中各⼀般都是以第⼀章的前⼆三个字作为该的名。
《学⽽》⼀包括16章,内容涉及诸多⽅⾯。
下⾯⼩编为⼤家分享论语学⽽原⽂及翻译,欢迎⼤家参考借鉴。
论语学⽽原⽂及翻译1 ⼦⽈:“学⽽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远⽅来,不亦乐乎?⼈不知⽽不愠,不亦君⼦乎?” 【译⽂】孔⼦说:“学了⼜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从远⽅来,不是很令⼈⾼兴的吗?⼈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个有德的君⼦吗?” 有⼦⽈:“其为⼈也孝弟,⽽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君⼦务本,本⽴⽽道⽣。
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译⽂】有⼦说:”孝顺⽗母,顺从兄长,⽽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这样的⼈是很少见的。
不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喜好造反的⼈是没有的。
君⼦专⼼致⼒于根本的事务,根本建⽴了,治国做⼈的原则也就有了。
孝顺⽗母、顺从兄长,这就是仁的根本啊!” ⼦⽈:“巧⾔令⾊,鲜矣仁!” 【译⽂】孔⼦说:“花⾔巧语,装出和颜悦⾊的样⼦,这种⼈的仁⼼就很少了。
” 曾⼦⽈:“吾⽇三省吾⾝:为⼈谋⽽不忠乎?与朋友交⽽不信乎?传不习乎?” 【译⽂】曾⼦说:“我每天多次反省⾃⼰,为别⼈办事是不是尽⼼竭⼒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做到诚实可信了呢?⽼师传授给我的学业是不是复习了呢?” ⼦⽈:“道千乘之国,敬事⽽信,节⽤⽽爱⼈,使民以时。
” 【译⽂】孔⼦说:“治理⼀个拥有⼀千辆兵车的国家,就要严谨认真地办理国家⼤事⽽⼜恪守信⽤,诚实⽆欺,节约财政开⽀⽽⼜爱护官吏⾂僚,役使百姓要不误农时”。
⼦⽈:“弟⼦⼊则孝,出则弟,谨⽽信,泛爱众,⽽亲仁,⾏有余⼒,则以学⽂。
” 【译⽂】孔⼦说:“弟⼦们在⽗母跟前,就孝顺⽗母;出门在外,要顺从师长,⾔⾏要谨慎,要诚实可信,寡⾔少语,要⼴泛地去爱众⼈,亲近那些有仁德的⼈。
这样躬⾏实践之后,还有余⼒的话,就再去学习⽂献知识。
” ⼦夏⽈:“贤贤易⾊;事⽗母,能竭其⼒;事君,能致其⾝;与朋友交,⾔⽽有信。
《论语·学而篇》原文及译文
《论语》学而篇本文简介《学而》是《论语》第一篇的篇名。
《论语》中各篇一般都是以第一章的前二三个字作为该篇的篇名。
《学而》一篇包括16章,内容涉及诸多方面。
其中重点是“吾日三省吾身”;“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礼之用,和为贵”以及仁、孝、信等道德范畴。
经典原文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2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3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4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5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6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7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8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
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9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10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
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11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12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
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
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13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
恭近于礼,远耻辱也。
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14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
可谓好学也已。
”15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
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16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起学《论语》1.15学而篇——贫而无谄
一起学《论语》1.15
学而篇——贫而无谄
【原文】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
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
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
【白话】
子贡说:“贫穷却不谄媚,富有却不骄慢,怎么样呢?”孔子说:“可以啊。
但是还比不上贫穷而能乐道,富有而能好礼的人啊。
”
子贡说:“《诗》上说‘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就是说的这个意思吗?”孔子说:“赐啊,从现在开始可
以和你谈论《诗》了,告诉你已知的,你能推出未知的。
”
【释词】
谄:谄媚,卑躬屈膝。
范宁曰:不以正道求人为谄也。
骄:骄慢,傲慢。
贫多求,故易谄;富有恃,故易骄。
何如:怎么样。
可:可以。
仅仅是许可而已,仍有未尽。
无谄无骄,则知自守矣,故曰“可”,而未能超乎贫富之外也。
未若:不如,比不上。
乐:乐道之意。
心能乐道,则忘乎贫富穷通;心能好礼,则安于处善循理。
德日进,而明明德。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出自《诗·卫风·淇奥》。
治骨曰切,治象曰磋,治玉曰琢,治石曰磨。
切磋琢磨以
成宝器。
不加切磋琢磨之功,则骨象玉石不能成器,此言治学问之功。
言诗:谈论诗,讨论诗。
《毛诗序》云: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
其斯之谓与:骨象玉石虽有其材质,但不切磋琢磨则不能成器;人能贫无谄、富无骄,生质虽美,如果不经学问之功,就不能达到乐道好礼,成贤成圣。
乐道好礼,则必经学问之功;骨象玉石之器,必经切磋琢磨之功。
“学不可以已”,不可安于小成而不自勉于益求精进。
往:以往的,已知的,其所已言的。
如“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来:未到的,未知的,其所未言的。
如“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子贡受夫子启发,由已知推出未知。
【先贤精义】
《论语注疏》曰:此章言贫之与富皆当乐道自修也。
……子贡知师励己,故引《诗》以成之。
此《卫风·淇奥》之篇,美武公之德也。
治骨曰切,象曰磋,玉曰琢,石曰磨,道其学而成也,听其规谏以自修,如玉石之见琢磨。
郑康成曰:乐谓志于道,不以贫为忧苦。
孔安国曰:子贡知引《诗》以成孔子义,善取类,故然之。
往告之以贫而乐道,来答以切磋琢磨。
朱子曰:子贡货殖,盖先贫后富,而尝用力于自守者,故以此为问。
而夫子答之如此,盖许其所已能,而勉其所未至也。
《诗·卫风·淇澳》之篇,言治骨角者,既切之而复磋之;治玉石者,既琢之而复磨之;治之已精,而益求其精也。
子贡自以无谄无骄为至矣,闻夫子之言,又知义理之无穷,虽有得焉,而未可遽自足也,故引是诗以明之。
朱子按:不切则磋无所施,不琢则磨无所措。
故学者虽不可安于小成,而不求造道之极致;亦不可骛于虚远,而不察切己之实病也。
李炳南曰:子贡领悟,无谄无骄,还是不足,须能贫而乐道,富而好礼,始能成德。
犹如骨象玉石经过切磋琢磨,始能成器。
诗须悟性,会诗则能鉴往知来。
盛衰兴亡之事,皆能预知。
子贡悟性好,所以可与言诗。
《论语正义》曰:《坊记》子云:“贫而好乐,富而好礼,众而以宁者,天下其几矣。
”是乐道好礼,为人所难能,故无谄无骄者不能及之也。
张栻曰:若夫乐与好礼,则进于善道,有日新之功,其意味盖无穷矣。
子贡知其为道学自修者之事,故引“切磋琢磨”之诗以对,谓有其质必学以成之也,可谓告往而知来者矣。
郑汝谐曰:切磋琢磨,学问之事也。
苟非学问,则所乐者何事?所好者何礼?此子贡能知其所自来也。
《论语后案》曰:切磋者,必判其分理之细,道学似之;琢磨者,必去其瑕玷之微,自修似之也。
无谄无骄,质美而自守者能之;乐与好礼,非道学自修不能及此。
《吕氏春秋》曰:古之得道者,穷亦乐,达亦乐。
所乐非穷达也,道得于此,则穷达一也,如寒暑风雨之节矣。
《论语述何》:董子曰,安处善,乐循礼,然后谓之君子。
颜子居陋巷而乐道帝王之道,周公相成王而思兼三王之礼,贫富不同,其揆一也。
孙绰曰:颜氏之子,一箪一瓢,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也。
《论语骈枝》曰:无谄无骄者,生质之美;乐道好礼者,学问之功。
夫子言“十室之邑,必有忠信,不如某之好学”。
而七十子之徒独称颜子为好学。
颜子而下,颖悟莫如子贡,故夫子进之以此。
然语意浑融,而又引而不发,子贡能识此意,而引诗以证明之,所以为告往知来。
范宁曰:切磋琢磨,所以成器;训诱学徒,义同乎兹。
《笔麈》曰:人之为境所动者,以见心外有境故也。
贫而谄,富而骄,陋矣,故以“无谄、无骄”为可。
然无谄、无骄者,特不为境所动耳。
能了心外无境否乎?不能了心外无境,而能保其真,不为境所动乎?故曰“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朱子曰:子贡已能无谄无骄,故夫子以乐与好礼进之。
今之学者,于谄骄未尝用力,乃贪说乐与好礼,恐从此处遂生病痛。
《论语疏证》曰:刘宝楠云,无谄无骄者,生质之美;乐道好礼者,学问之功。
树达按,无谄无骄,止于有守而已;乐道好礼,则进而有为矣。
【附录】
苍(东平宪王刘苍)少好经书,有智思,显宗甚爱重之。
是时中兴三十余年,四方无虞,苍以天下化平,宜修礼乐,乃与公卿共议定南北郊冠冕、车服制度及光武庙登歌、八佾舞数,语在《礼乐》《舆服志》。
四年春,车驾近出,观览城第,寻闻当遂校猎河内,苍即上书谏曰:“臣闻时令,盛春农事,不聚众兴功。
动不以礼,非所以示四方也。
”帝览奏,即还宫。
苍在朝数载,多所隆益,而自以至亲辅政,声望日重,意不自安。
上疏归职,帝不听。
其后数陈乞,辞甚恳切。
五年,乃许还国。
肃宗即位,尊重恩礼逾于前世,诸王莫与为比。
后帝欲为原陵起县邑,苍闻之,遽上疏谏,帝从而止。
自是朝廷每有疑政,辄驿使咨问。
苍悉心以对,皆见纳用。
六年冬,苍上疏求朝。
帝以苍冒涉寒露,遣谒者赐貂裘,使大鸿胪窦固持节郊迎。
帝乃亲自循行邸第,豫设帷床。
苍以受恩过礼,上疏辞曰:“臣闻卑高列序,上下以理。
陛下亲屈至尊,降礼下臣,每赐宴见,中宫亲拜,事过典故,臣惶怖战栗,诚不自安。
此非所以示群下、安臣子也。
”帝省奏叹息,愈褒贵焉。
苍还国,疾病,帝驰遣名医,使者冠盖不绝于道。
明年正月薨。
元和三年,幸东平宫,帝追感念苍,谓其诸子曰:“思其人,至其乡;其处在,其人亡。
”因泣下沾襟。
初,苍归国,骠骑时吏丁牧、周栩以苍敬贤下士,不忍去之,遂为王家大夫,数十年事祖及孙。
帝
闻,皆引见于前,既愍其淹滞,且欲扬苍德美,即皆擢拜议郎。
论曰:孔子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若东平宪王,可谓好礼者也。
若其辞至戚、去母后,岂欲苟立名行而忘亲遗义哉?盖位疑则隙生,累近则丧大,斯盖明哲之所为叹息。
呜呼!远隙以全忠,释累以成孝,夫岂宪王之志哉!(《后汉书》)
【本章参考书目】
《诗经》、《礼记》、《毛诗序》、《吕氏春秋》、《论语集解》、《论语义疏》、《论语注疏》、《论语集注》、《论语正义》、《论语新解》、《论语讲要》、《论语骈枝》、《论语意原》、《癸巳论语解》、《论语述何》、《论语后案》、《论语会笺》、《论语疏证》、《笔麈》、《后汉书》
一起学《论语》课程公告
我们倡导的学习方法:述而不作,信而好古,学而时习;尊重文化道统(荐读《论语》的文化传统系列文章);多措并举,解悟经典,感应圣贤气质:诵读原文、抄写原文、了解基础字意词意、领会先贤精义、品味原文并尝试自己解读、了解相关故事、旁通相关经典、与学友交流讨论、学以致用举一反三、也可以制定自己的日课,就近参加线下活动……
道德经 | 易经 | 论语| 管子四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