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孟子选读全文翻译
《论语》原文及译文
《论语》原文及译文1. 原文: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译文:孔子说:“学习并按时复习,不也快乐吗?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来,不也令人高兴吗?别人不了解自己,却不生气,不也是君子的风度吗?”2. 原文: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译文:孔子说:“我每天都要三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出谋划策时,是否忠诚?与朋友交往时,是否诚实?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了?”3. 原文: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译文:孔子说:“弟子们在家里要孝顺父母,出门要尊敬兄长,谨慎而诚信,广泛地关爱众人,亲近有仁德的人。
在实践这些品德之后,如果还有余力,就去学习文化知识。
”4. 原文: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孔子说:“懂得知识的人不如喜爱知识的人,喜爱知识的人不如以知识为乐的人。
”5. 原文: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译文:孔子说:“三个人一起行走,必定有我的老师在其中。
选择他们的优点去学习,看到他们的缺点就改正。
”《论语》原文及译文6. 原文:子曰:“君子不器。
”译文:孔子说:“君子不应局限于某一方面的才能。
”7. 原文: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译文:孔子说:“不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担心的是自己不了解别人。
”8. 原文: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译文:孔子说:“犯了错误而不改正,这才是真正的错误。
”9. 原文:子曰:“民无信不立。
”孔子说:“一个国家如果没有信用,就无法立足。
”10. 原文:子曰:“仁者爱人,智者知人。
”译文:孔子说:“仁者关爱他人,智者了解他人。
”11. 原文: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译文:孔子说:“君子能够和谐相处,即使意见不同;小人虽然意见相同,却不能和谐相处。
”12. 原文: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孔子孟子文言文对话翻译
孔子曰:“孟啊,吾闻之,君子之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子以为然否?”孟子对曰:“夫子所言极是。
然则修身何如?”孔子曰:“修身者,自省也。
自省者,明己之过,正己之行也。
子能自省乎?”孟子曰:“能也。
吾尝有过,必能改之。
夫子教我,自省之道,吾将终身行之。
”孔子曰:“善哉!然则齐家如何?”孟子曰:“齐家者,以礼为本也。
礼者,所以正身也。
身正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
夫子教我,以礼齐家,吾将谨行之。
”孔子曰:“治国之道,子以为何如?”孟子曰:“治国者,以仁为本也。
仁者,所以爱人也。
爱人者,无怨无恨,天下归心。
夫子教我,以仁治国,吾将竭力行之。
”孔子曰:“善哉!平天下又当如何?”孟子曰:“平天下者,以义为本也。
义者,所以正道也。
道正而后天下平,天下平而后百姓安。
夫子教我,以义平天下,吾将尽忠竭智行之。
”孔子曰:“吾闻之,君子之学,以道为宗,以德为行,以仁为体,以义为用。
子能行之乎?”孟子对曰:“夫子之道,吾愿终身宗之。
道也者,德也;德也者,仁也;仁也者,义也;义也者,礼也。
夫子教我,以道为宗,以德为行,以仁为体,以义为用,吾将竭诚竭力行之。
”孔子曰:“善哉!吾与子言,心悦诚服。
子之志,吾知之矣。
吾闻之,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
子之才,足以配吾言,吾愿与子共图天下之治。
”孟子曰:“夫子之恩,孟子何敢当?然则吾将遵夫子之教,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以报夫子之恩。
”【翻译】孔子说:“孟子啊,我听说,君子之道,在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你认为这是对的吗?”孟子回答说:“先生说得非常正确。
那么,修身应该怎么做呢?”孔子说:“修身就是自我反省。
自我反省的人,能够明白自己的过错,端正自己的行为。
你能够自我反省吗?”孟子说:“可以。
我曾经犯过错误,一定会改正。
先生教导我,自我反省的方法,我将终身实践。
”孔子说:“好极了!那么,齐家又该如何呢?”孟子说:“齐家是以礼为基础。
礼,是用来端正自己的。
自身端正了,家庭才能和睦;家庭和睦了,国家才能治理。
《论语》《孟子》选读原文翻译 (人教版高二选修备课资料)
《论语》《孟子》选读原文翻译 (人教版高二选修备课资料)参考答案:李泽厚——主要观点:从三人的语言中概括各人的性格特点。
侧重点:从文学作品的欣赏角度谈自己的感受。
【阅读与探究】一.结合选文,谈谈孔子是怎样评价自己的?示例:孔子的一生是学习追求、不断进步的一生。
他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他的人生追求是“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他非常好学,“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之也,不如丘之好学也。
”他具有“智仁勇”的三种君子美德,“乐以忘忧”是他的最高人生境界;他鄙弃不义的富贵,说“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可见,孔子不是一个天生的圣人,而是通过学习、磨砺、修炼而成为贤人的,他是一个有感情、有性格、有抱负、有追求的真是的人。
【附】文天祥:“孔曰成仁,孟曰取义。
惟其义尽,所以仁至。
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
”天之未丧斯文也8、【原文】3•24仪封人请见,曰:“君子之至于斯也,吾未尝不得见也。
”从者见之。
出曰:“二三子何患于丧乎?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
”【注】(1)仪封人:仪为地名,在今河南兰考县境内。
封人,系镇守边疆的官。
(2)从者见之:随行的人见了他。
(3)丧:失去,这里指失去官职。
,(4)木铎:木舌的铜铃。
古代天子发布政令时摇它以召集听众。
【译】仪这个地方的长官请求见孔子,他说:“凡是君子到这里来,我从没有见不到的。
”孔子的随从学生引他去见了孔子。
他出来后(对孔子的学生们)说:“你们几位何必为没有官位而发愁呢?天下无道已经很久了,上天将以孔夫子为圣人来号令天下。
”【解】本章为时人对孔子所担当的文化责任的评价。
孔子在他所处的那个时代,已经是十分有影响的人,尤其是在礼制方面,信服孔子的人很多,仪封人便是其中之一。
他在见孔子之后,就认为上天将以孔夫子为圣人号令天下,可见对孔子是佩服至极了。
孟子全文及译文
孟子全文及译文《孟子》是记载孟子及其学生言行的一部书。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孟子全文及译文,希望对你有帮助。
一、梁惠王章句上【原文】孟子见梁惠王①。
王曰:“叟②!不员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③有仁义而已矣。
王曰,‘何以利吾国?’ 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土庶人④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⑤利而国危矣。
万乘之国,弑⑥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⑦。
万取千焉,千取百焉,不为不多矣。
苟⑧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⑨。
未有仁而遗⑩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
王亦曰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注释】①梁惠王:就是魏惠王(前400-前319),惠是他的谥号。
公元前370年继他父亲魏武侯即位,即位后九年由旧都安邑(今山西夏县北)迁都大梁(今河南开封西北),所以又叫梁惠王。
②叟:老人。
③亦:这里是“只”的意思。
④土庶人:土和庶人。
庶人即老百姓。
⑤交征:互相争夺。
征,取。
⑥弑:下杀上,卑杀尊,臣杀君叫弑。
⑦万乘、千乘、百乘:古代用四匹马拉的一辆兵车叫一乘,诸侯国的大小以兵车的多少来衡量。
据刘向《战国策。
序》说,战国末期的万乘之国有韩、赵、魏(梁)、燕、齐、楚、秦七国,千乘之国有宋、卫、中山以及东周、西周。
至于千乘、百乘之家的“家”,则是指拥有封邑的公卿大夫,公卿封邑大,有兵车千乘;大夫封邑小,有兵车百乘。
⑧苟:如果。
⑨餍(yan):满足。
遗:遗弃,抛弃。
【译文】孟子拜见梁惠王。
梁惠王说:“老先生,你不远千里而来,一定是有什麽对我的国家有利的高见吧?”孟子回答说:“大王!何必说利呢?只要说仁义就行了。
大王说‘怎样使我的国家有利?大夫说,‘怎样使我的家庭有利?’一般人士和老百姓说,‘怎样使我自己有利?’结果是上上下下互相争夺利益,国家就危险了啊!在一个拥有一万辆兵车的国家里,杀害它国君的人,一定是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大夫;在一个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里,杀害它国君的人,一定是拥有一百辆兵车的大夫。
《论语》原文及翻译
《论语》原文及翻译《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
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论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与《大学》《中庸》《孟子》《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并称“四书五经”。
通行本《论语》共二十篇。
下面小编为大家分享《论语》原文及翻译,欢迎大家参考借鉴。
第一篇:学而篇原文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
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
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
先王之道,斯为美。
小大由之,有所不行。
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
恭近于礼,远耻辱也。
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
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论语孟子选读背诵
论语孟子选读背诵一、从孔子到孟子1.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就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自立于世;四十岁能通达事理;五十岁的时候我懂得自然的规律和命运;六十岁时对各种言论能辨别是非真假,也能听之泰然;七十岁能随心所欲,却不逾越法度规矩。
”1.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译文】孔子说:“(我的志向是)让年老的安心,让朋友们信任我,让年轻的子弟们得到关怀。
“2.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译文】孔子说:“吃粗粮,喝白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
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3.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人将至云尔.”【译文】孔子(对子路)说:“你为什么不样说,他这个人,发奋用功,连吃饭都忘了,快乐得把一切忧虑都忘了,连自己快要老了都不知道,如此而已。
”4.子曰:‘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译文】孔子说:“聪明人不会迷惑,有仁德的人不会忧愁,勇敢的人不会畏惧。
”5.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6.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译文】楚国的狂人接舆唱着歌从孔子的车旁经过,他唱道:‘凤呀!凤呀!为什么你的德行竟如此衰败?已往的事情不可挽回,未来的事物还来得及。
7.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译文】平治天下这样的大任,如今这世上,除了我,还能有谁?二、人的起点1.子曰:“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
”【译文】孔子说:“一个人的生存是由于正直,而不正直的人也能生存,那只他侥幸地避免了灾祸。
”2.樊迟问仁。
子曰:“爱人。
”问知。
论语选读原文和翻译
《论语》选读原文和翻译一.仁 仁者爱人1.樊迟问仁。
子曰:“爱人。
”问知zh ì。
子曰:“知人。
”樊迟问老师什么是仁。
孔子说:“爱别人就叫仁。
”樊迟又问什么叫智。
孔子说:“了解别人就叫智慧。
”2.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小人反是” 君子通常成全他人的好事,不破坏别人的事,而小人却与之完全相反。
3.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 孔子说:“仁德难道离我们很远吗?我需要仁德,那仁德就来了。
”4.子曰:“里仁为美。
择不处仁,焉得知zh ì?”孔子说:“跟有仁德的人住在一起,才是好的。
如果你选择的住处不是跟有仁德的人在一起,怎么能说你是明智的呢?”5.樊迟问仁。
子曰:“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
虽之夷狄,不可弃也。
” 樊迟问怎样才是仁。
孔子说:“平常在家规规矩矩,办事严肃认真,待人忠心诚意。
即使到了夷狄之地,也不可背弃。
”6.子曰:“当仁,不让于师。
” 孔子说:“面对着仁德,就是老师,也不同他想让。
”7.子曰:“唯仁者能好h ào 人,能恶人。
”孔子说:“只有那些有仁德的人,才能爱人和恨人.”8.子曰:“巧言令色,鲜xi ǎn 矣仁!”孔子说:“满口说着讨人喜欢的话,满脸装着讨人喜欢的面色,那样的人仁心就很少了.”??????????????????????? 二.德 君之怀德9、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10.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 孔子说:“君子能够领悟的是道义,小人能够领悟的是利益.”11.子曰:“骥不称其力,称其德也。
” 孔子说:“千里马值得称赞的不是它的气力,而是称赞它的品德.12.子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
”孔子说:“中庸作为一种道德,该是最高的了吧!人们缺少这种道德已经为时很久了.”?13.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 孔子说:“品德不去修养,学问不去讲习,听到了义却不去做,对缺点错误不能改正,这些都是我所忧虑的.”?14.子曰:“乡愿,德之贼也。
孟子全文注释译文
孟子全文注释译文《孟子》是记载孟子及其学生言行的一部书。
是儒家的经典著作,战国中期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公孙丑等著。
下面小编收集了有关孟子全文注释译文,供大家参考。
《孟子》简介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战国中期皱国(今山东皱县东南人),离孔子的故乡曲阜不远。
是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学说的继承者,儒家的重要代表人物。
孟子的出生距孔子之死(前479)大约百年左右。
关于他的身世,流传下来的已很少,《韩诗外传》载有他母亲“断织”等故事,《列女传》载有他母亲“三迁”和“去齐”等故事,可见他得力于母亲的教育不少。
据《列女传》和赵岐《孟子题辞》说,孟子曾受教于孔子的孙子子思。
但从年代推算,似乎不可信。
《史记.孟子荀卿列传》说他“受业子思之门人”,这倒是有可能的。
无论是受业于子思也罢,孟子的学说都受到了子思的影响。
所以,荀子把子思和孟子列为一派,这就是后世所称儒家中的思孟学派。
和孔子一样,孟子也曾带领学生游历魏、齐、宋、鲁、滕、薛等国,并一度担任过齐宣王的客卿。
由于他的政治主张也与孔子的一样不被重用,所以便回到家乡聚徒讲学,与学生万章等人著书立说,“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
”(《史记.孟子荀卿列传》)今天我们所见的《孟子》七篇,每篇分为上下,约三万五千字,一共二百六十章。
但《汉书.艺文志》著录“孟子十一篇”,比现存的《孟子》多出四篇。
赵岐在为《孟子》作注时,对十一篇进行了鉴别,认为七篇为真,七篇以外的四篇为伪篇。
东汉以后,这几篇便相继亡佚了。
赵岐在《孟子题辞》中把《孟子》与《论语》相比,认为《孟子》是“拟圣而作”。
所以,尽管《汉书.文艺志》仅仅把《孟子》放在诸子略中,视为子书,但实际上在汉代人的心目中已经把它看作辅助“经书”的“传”书了。
汉文帝把《论语》、《孝经》、《孟子》、《尔雅》各置博士,便叫“传记博士”。
到五代后蜀时,后蜀主孟昶命令人楷书十一经刻石,其中包括了《孟子》,这可能是《孟子》列入“经书”的开始。
论语孟子的文言文翻译
一、《论语》翻译
1.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翻译:孔子说:“学习了知识并且按时温习,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自己,却不生气,不也是君子吗?”
2.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
翻译:孔子说:“了解学问的人不如喜爱学问的人,喜爱学问的人不如以学问为乐的人。
”
3. 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翻译:孔子说:“自己不愿意承受的,不要施加给别人。
”
二、《孟子》翻译
1. 孟子曰:“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
翻译:孟子说:“行得正道的人会得到众人的帮助,背离正道的人则会失去帮助。
失去帮助到了极点,连亲戚都会背叛他;得到帮助到了极点,天下的人都会顺从他。
”
2. 孟子曰:“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庶民去之,君子存之。
”
翻译:孟子说:“人与禽兽的区别几乎微乎其微,平民百姓丢弃了这些区别,君子则保留着这些区别。
”
3. 孟子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
翻译:孟子说:“天时的作用不如地利的帮助,地利的帮助不如人心的团结。
”
通过以上翻译,我们可以看出《论语》和《孟子》中的经典语句所蕴含的智慧。
这些语句至今仍具有很高的教育意义,对于我们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都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在现代社会,我们仍需学习和传承这些经典,以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和人生境界。
孟子文言文原文翻译
译:孟子说:“人从出生开始,本性是善良的。
人的本性是相近的,但后天的习惯却使得人与人之间产生了差距。
如果不进行教育,人的本性就会发生变化。
教育的方法,最重要的是专心致志。
”孟子又曰:“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教之道,必先正其身,然后能正人。
身正,不令而行;身不正,虽令不从。
”译:孟子又说:“教育的目的,在于发扬人的善良本性,纠正他们的过失。
教育的方法,必须先端正自己的身心,然后才能端正他人。
自身端正,即使不发布命令,人们也会自觉遵循;自身不端正,即使发布了命令,人们也不会服从。
”孟子曰:“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
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
”译:孟子说:“君子有三种快乐,而统治天下并不在其中。
父母健在,兄弟和睦,这是第一种快乐;抬头无愧于天,低头无愧于人,这是第二种快乐;得到天下英才并加以教育,这是第三种快乐。
君子有三种快乐,而统治天下并不在其中。
”孟子曰:“人之初,性本善。
方物皆备于我,反身而诚,乐莫大焉。
强恕而行,求仁得仁,又何怨?”译:孟子说:“人从出生开始,本性是善良的。
万物都为我所具备,反身自问,真诚无欺,这是最大的快乐。
努力实践宽容,追求仁德,得到仁德,又有什么可抱怨的呢?”孟子曰:“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
庶民去之,君子存之。
庶民之去之也,犹盗也;君子存之也,犹贤也。
”译:孟子说:“人与禽兽的区别只有一点点。
普通人舍弃这种区别,而君子则保留。
普通人舍弃这种区别,就像盗贼一样;君子保留这种区别,就像贤人一样。
”孟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译:孟子说:“学习并时常复习,不是很愉快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是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自己,却不生气,不是很君子吗?”。
孟子三章原文及翻译注释
孟子三章原文及翻译注释这一篇的文言文是我来说比较喜欢的一篇,对于学生来说文言文学习是必须课,现在我将这篇文言文进行全面的解释。
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孟子三章原文及翻译注释”,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孟子三章原文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2、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孟子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3、鱼我所欲也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孟子论语全文及翻译
孟子论语全文及翻译孟子论语原文孟子说:“学而时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孟子说:“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孟子说:“君子有三乐:以礼乐聊时,乐母父之言;以礼乐学,乐友之言;以礼乐问,乐先圣之言。
”孟子说:“身未动心未热,惟观于已成之功,盖未定之是与?”孟子说:“人生而知之者少,然而可教也;人未有完全无知者,亦未有完全无教者。
言教数,其道存。
”孟子说:“人之所以能,我而能者也。
”孟子说:“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吾从之。
”孟子说:“弟子问曰,‘大人有过而不改,可以为仁乎?’ 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孟子说:“不知生之乐者,寿之年也;不知老之苦者,夭之年也。
”孟子论语翻译孟子说:“研究并且及时复,不也是愉悦的吗?有朋友从远方过来,不也是快乐的吗?别人不了解而不生气,不也是君子吗?”孟子说:“君子应该有三个戒律:在年少时,要戒色欲;到了壮年时,要戒斗争冲动;到了老年时,要戒得失欲望。
”孟子说:“君子有三种乐趣:在适当的时候,以礼乐来康乐自己的父母;以礼乐来研究,乐于倾听朋友的言辞;以礼乐来提问,乐于追随先圣的言论。
”孟子说:“身体没有动,心不会热,只能观看已经完成的成就,岂不是没有确定的事情吗?”孟子说:“人生而具备一些知识的人很少,但他们是可以被教育的;人生中没有完全无知的人,也没有完全无法被教育的人。
只要授以教导,他们会有所成长。
”孟子说:“人能力有所表现,那是我发挥了人的潜能。
”孟子说:“言语忠诚诚实,行为真实尊敬,哪怕是蛮夷的国家,我也要追随。
”孟子说:“弟子问道:“如果大人有错误但不改正,可以称其为仁吗?” 子曰:“君子遇到困境时会坚持原则,小人在遇到困境时会骚乱。
”孟子说:“不懂得生命的乐趣,是指长寿的年岁;不懂得老年的痛苦,是指夭折的年岁。
”。
孟子三则原文及翻译
孟子原文及翻译孟子三则原文及翻译孟子,姬姓,孟氏,名轲,字子舆(待考,一说字子车、子居),战国时期邹城(今山东邹城市)人。
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并称“孔孟”。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孟子三则原文及翻译,希望能够对你有所帮助!《孟子》三则春秋孟子(一)鱼我所欲也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注释:(1)得兼:同时获得。
(2)苟得:苟且取得。
(3)患:祸患,灾难。
(4)辟:通“避”,躲避。
(5)如使:假如,假使。
(6)不为:不愿意这样做。
(7)勿丧:不丢掉。
(8)蹴:用脚踢。
(9)何加:有什么益处。
(10)奉:侍奉。
(11)本心:天性,天良。
导读:作者用面对鱼和熊掌之间的抉择,比喻面对生命和大义之间的选择,进而阐述了这样一种观点:每个人都有“本心”,无论在什么情况下,人都应该保有自己的“本心”,即使在生死关头,也要经受得住各种考验。
鱼,是我所想要的;熊掌,也是我所想要的。
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得到,舍弃鱼而选取熊掌。
生命也是我所想要的;道义也是我所想要的。
两样东西不能同时得到,舍弃生命而选取道义。
先秦诸子选读原文+翻译
《先秦诸子选读》第一单元《论语》选读一、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1仪封人请见,曰:“君子之至于斯也,吾未尝不得见也。
”从者见之。
出曰:“二三子何患于丧乎?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
”(《论语·八佾》2长沮、桀溺耦而耕。
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
长沮曰:“夫执舆者为谁?”子路曰:“为孔丘。
”曰:“是鲁孔丘与?”曰:“是也。
”曰:“是知津矣!”问于桀溺。
桀溺曰:“子为谁?”曰:“为仲由。
”曰:“是鲁孔丘之徒与?”对曰:“然。
”曰:“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耰而不辍。
子路行以告。
夫子怃然曰:“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论语·微子》)3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孔子下,欲与之言。
趋而辟之,不得与之言。
(《论语·微子》)4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蓧。
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植其杖而芸。
子路拱而立。
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
明曰,子路行以告。
子曰:“隐者也。
”使子路反见之。
至,则行矣。
子路曰:“不仕无义。
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
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
道之不行,已知之矣!”(《论语·微子》)5子路宿于石门。
晨门曰:“奚自?”子路曰:“自孔氏。
”曰:“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论语·宪问》)二、当仁,不让于师1叔孙武叔毁仲尼。
子贡曰:“无以为也!仲尼不可毁也。
他人之贤者,丘陵也,犹可逾也;仲尼,日月也,无得而逾焉。
人虽欲自绝,其何伤于日月乎?多见其不知量也!”(《论语·子张》)2陈子禽谓子贡曰:“子为恭也,仲尼岂贤于子乎?”子贡曰:“君子一言以为知,一言以为不知。
言不可不慎也!夫子之不可及也,犹天之不可阶而升也。
《孟子三则》原文及翻译鉴赏
《孟子》原文及翻译鉴赏《孟子三则》原文及翻译鉴赏《孟子》三则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成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注】①景春:人名,纵横家的信徒。
②公孙衍:著名的说客。
③张仪:纵横家。
④熄:指战火熄灭,天下太平。
⑤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古代男子到二十岁叫做成年,行加冠礼,父亲开导他。
(6)广居、正位、大道:广居,仁也;正位,礼也;大道,义也。
(1)请简要分析景春心目中的大丈夫形象。
(2分)(2)请对比分析孟子所说的“妾妇之道”和“大丈夫之道”的不同。
(4分)参考答案:(1)景春心目中的大丈夫,是像公孙衍、张仪那样的位高权重,令人望而生畏的当权者。
(2分,意到即可,酌情给分)(2)“妾妇之道”表现为顺从,其本质是在权利面前无原则,如张仪之流,只是顺从秦王的意思;“大丈夫之道”表现为“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其本质是对内心的仁义礼的坚守,一如儒家所倡导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4分,意到即可,酌情给分)二: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
①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②往之女家()2.将划线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3.上文中,孟子认为大丈夫应该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骨气,要坚守 _____.义和。
参考答案1.①的确,确实;②到.往2.富贵不能使他思想迷乱,贫贱不能使他节操改变。
威武不能使他意志屈服,这样才叫做大丈夫。
3.仁礼。
三:[注释] ①景春:战国时纵横家。
②公孙衍:魏国人,号犀首,当时著名的说客。
张仪:战国时纵横家的代表人物,主张连横,为秦扩张势力。
《孟子》原文及翻译完整版中(收藏)
《孟子》原文及翻译完整版中(收藏)尽心下(共三十八章)(一)孟子曰:“不仁哉梁惠王也!仁者以其所爱及其所不爱,不仁者以其所不爱及其所爱。
” 孟子说:“梁惠王真不仁啊!仁人把给予他所爱的人的恩德推及到他所不爱的人,不仁者把带给他所不爱的人的祸害推及到他所爱的人。
”公孙丑问曰:“何谓也?”公孙丑问道:“为什么这么说呢?”“梁惠王以土地之故,糜烂其民而战之,大败,将复之,恐不能胜,故驱其所爱子弟以殉之,是之谓以其所不爱及其所爱也。
” (孟子说:)“梁惠王因为土地的缘故,糟踏百姓的生命驱使他们去打仗,大败后准备再打,担心不能取胜,所以又驱使他所爱的子弟去为他送死,这就叫把带给他所不爱的人的祸害推及到他所爱的人。
”(二)孟子曰:“春秋无义战。
彼善于此,则有之矣。
征者,上伐下也,敌国不相征也。
” 孟子说:“春秋时代没有符合义的战争。
那一次(战争)比这一次好一点的情况,还是有的。
所谓征,是指天子讨伐诸侯,同等的诸侯国是不能相互征讨的。
”(三)孟子曰:“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吾于《武成》①,取二三策而已矣②。
仁人无敌于天下,以至仁伐至不仁,而何其血之流杵也?” 孟子说:“完全相信《尚书》,不如没有《尚书》。
我对于(《尚书》中的)《武成》篇,就只取其中二三处罢了。
仁人无敌于天下,凭(武王那样)最仁的人去讨伐(商纣那样)最不仁的人,怎么会血流得把舂米的木棒都漂起来呢?”[注释] ①《武成》:《尚书》篇名,早已亡佚。
东汉王充《论衡?艺增》上说:“夫《武成》之篇,言武王伐纣,血流浮杵,助战者多,故至血流如此。
”②策:竹简。
(四)孟子曰:“有人曰,‘我善为陈①,我善为战。
’大罪也。
国君好仁,天下无敌焉。
南面而征,北狄怨;东面而征,西夷怨,曰:‘奚为后我?’武王之伐殷也,革车三百两,虎贲三千人。
王曰:‘无畏!宁尔也,非敌百姓也。
’若崩厥角稽首。
征之为言正也,各欲正己也,焉用战?” 孟子说:“有人说,‘我善于布阵,我善于打仗。
孟子文言文翻译及译文
原文:孟子见梁惠王,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
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
夫仁者,爱人也;义者,正也。
仁者无不爱也,义者无不行也。
王如仁义,则天下归之,一国以仁,天下莫之能倾也;以义,天下莫之能害也。
故曰:‘仁者无敌。
’今也欲无敌于天下,不亦难乎?”王曰:“不违吾志也。
吾闻君子之教也,以忠信为宝,而以仁义为田。
吾愿夫子教吾,夫以忠信为宝者,不亡国;以仁义为田者,不亡身。
吾闻君子之教也,必以仁义为本,而后可以言政。
吾愿夫子教吾,夫以仁义为本者,必能安天下。
”孟子对曰:“王言乎?君子言乎?”王曰:“君子言乎?”孟子曰:“然则吾将言之。
夫君子之教也,必以仁义为本,而后可以言政。
政者,正也。
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是以君子必先正其身,而后可以正天下。
是以君子之教也,必以仁义为本,而后可以言政。
政者,正也。
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是以君子必先正其身,而后可以正天下。
是以君子之教也,必以仁义为本,而后可以言政。
政者,正也。
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是以君子必先正其身,而后可以正天下。
”译文:孟子拜见梁惠王,惠王说:“老先生不远千里而来,难道有什么对我国家有益的东西吗?”孟子回答说:“大王何必一定要说‘利’呢?仁义不就可以了吗?大王问如何使国家获利,大夫问如何使家族获利,士人和百姓问如何使个人获利,上下都追求利益,国家就危险了。
仁者,是爱护他人的人;义者,是正义的人。
仁者没有不爱的,义者没有不行的。
大王如果实行仁义,那么天下的人都会归附于您,一个国家实行仁义,天下就没有人能够颠覆它;实行正义,天下就没有人能够伤害它。
所以说:‘仁者无敌。
’现在想要在天下无敌,难道不是很难吗?”惠王说:“不违背我的意愿。
我听说君子教育人,把忠诚和诚信当作宝贝,把仁义当作田园。
《孟子》原文及翻译(通用5篇)
《孟子》原文及翻译《孟子》原文及翻译(通用5篇)《孟子》一书是孟子的言论汇编,由孟子及其弟子共同编写而成,记录了孟子的语言、政治观点(仁政、王霸之辨、民本、格君心之非,民贵君轻)和政治行动,属儒家经典著作。
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孟子》原文及翻译,希望大家喜欢。
《孟子》原文及翻译篇1原文孟子见齐宣王曰:“所谓故国者,非谓有乔木之谓也,有世臣之谓也。
王无亲臣矣。
昔者所进,今日不知其亡也。
”王曰:“吾何以识其不才而舍之?”曰:“国君任贤,如不得人,将使卑逾尊,疏逾戚,可不慎与?左右皆曰贤,未可也;诸大夫皆曰贤,未可也;国人皆曰贤,然后察之,见贤焉,然后用之。
左右皆曰不可,勿听;诸大夫皆曰不可,勿听;国人皆曰不可,然后察之,见不可焉,然后去之。
左右皆曰可杀,勿听;诸大夫皆曰可杀,勿听;国人皆曰可杀,然后察之,见可杀焉,然后杀之。
故曰国人杀之也。
如此,然后可以为民父母。
”齐宣王问曰:“汤放桀,武王伐纣,有诸?”孟子对曰:“于传有之。
”曰:“臣弑其君可乎?”曰:“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人,谓之一夫。
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
”齐人伐燕,胜之。
宣王问曰:“或谓寡人勿取,或谓寡人取之。
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五旬而举之。
人力不至于此,不取,必有天殃。
取之,何如?”孟子对曰:“取之而燕民悦,则取之。
古之人有行之者,武王是也。
取之而燕民不悦,则勿取。
古之人有行之者,文王是也。
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箪食壶浆,以迎王师,岂有他哉?避水火也。
”齐人将取燕,诸侯谋救之。
宣王曰:“诸侯多谋伐寡人者,何以待之?”孟子对曰:“臣闻以七十里为政于天下者,汤是也。
未闻以千里畏人者也。
书曰:‘汤一征,自葛①始。
’天下信之,东面而征,西夷怨,南面而征,北狄怨。
曰:‘奚为后我?’民望之若大旱之望云霓也。
使市者不止,耕者不变,诛其君而吊其民,若时雨降,民大悦。
书曰:‘后来其苏。
’今燕虐其民,王往而征之,民以为将拯己于水火之中也,箪食壶浆以迎王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译文孔子说:“学习并且不断温习;不是很愉快的事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是很高兴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这样的人不是君子吗”2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译文孔子说:“君子饮食不求满足;居处不求舒适;勤勉做事而说话谨慎;到有贤德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可以说是好学的了.”3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译文子贡说:“贫穷而不谄媚;富有却不骄傲自大;怎么样”孔子说:“可以了;但是还不如贫穷而乐于道;有钱却谦虚好礼的好.”子贡说:“诗经说:‘既像雕刻骨器;又像雕刻象牙;既像雕琢玉;又像雕刻石一样下功夫;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孔子曰:“子贡啊;现在可以和你讨论诗经了;提起学过的知识;你就知道将来要学的知识;并有所发挥.”4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译文孔子说:“不怕别人不了解我;就怕自己不了解别人.”5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矩.”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学习;三十岁立足于社会;四十掌握了各种知识;五十岁了解并顺应了自然规律;六十岁对耳闻的东西能融会贯通;七十岁可以随心所欲;又不超越礼的准则”6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译文孔子说:“君子普遍地团结人而不相互勾结;小人相互勾结而不能普遍地团结人.”7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译文孔子说:“只读书而不深入思考就会茫然无所知;只是空想而不读书就会产生疑惑.”8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译文孔子说:“看见贤德的人就要想着向他看齐;看见不贤德的人就要自己内反省是否有和他一样的行为.”9 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从我者;其由与”子路闻之喜.子曰:“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译文孔子说:“礼乐之道如果不能推行;我就乘竹筏漂浮到海外去.跟从我的人;就只有仲由了吧”子路听了很高兴.孔子又说:“仲由好勇超过了我;这就没有什么可取的了.”10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译文子贡问道:“卫国的大夫孔文子为什么称他的谥号为‘文’呢”孔子说:“他聪敏而又虚心好学;不以请教别人为耻;所以才称他为‘文’呀.”11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译文孔子说:“贤良啊;颜回一个竹筐盛饭;一个瓜瓢喝水;住在小巷子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贫困的忧患;颜回却不改变他自身的快乐.贤良啊;颜回.”12 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译文孔子说:“质朴多于文彩就会显得粗野;文彩多于质朴就会流于浮华.文彩与质朴搭配适中;才能成为君子.”13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译文孔子说:“对于任何事情了解它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不如以它为乐的人.”14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译文孔子说:“把所学的东西默默地记下来;不断学习而不厌烦;教导别人而不感到疲倦;这些我做得怎么样呢”15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译文孔子说:“教导学生;不到他自己百思不解时;不要开导他;不到他想说而又说不出来时;不要启发他.举出一个问题他不能因此而推举出其他三个问题;那就不要再教他了.”16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译文孔子说:“吃粗饭喝清水;弯起胳膊当枕头;快乐就在其中了.干不义的事得到了财富和地位;对我来说;就如同浮云一样.”17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译文孔子说:“三个人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值得我为师学习的人;我选择其中好的并且向他学习;看到其中不好的就改正过来.”18 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译文孔子说:“仁德难道离我们很远吗我需要仁德;那仁德就来了.”19 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译文孔子说:“君子胸怀宽广坦荡;小人永远局促忧愁.”20、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译文曾子说:“知识分子不能没有宽阔的胸怀和刚强的毅力;因为他担负着重大的历史使命而且道路遥远.以实现仁德作为自己的历史使命;不是很重大吗对这一理想的追求到死才可以停止;不是道路遥远吗”21 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末由也已.”译文颜渊感慨地叹息说:“老师的学问和人德、仰望它愈益觉得高深莫测;钻研它愈益觉得坚不可破.看看似乎在前面;忽然又觉得在后面.老师善于一步步引导我们;用文化典籍开阔我们;用礼仪制度来约束我们;想停止不学都不可能.我已经竭尽了我的能力;好像有所成就独立站立.虽然想象老师那样去做;可是又不知道从哪入手了.”22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译文孔子在河边感叹说:“时光的流逝就像这河水一样啊日夜不停地流淌.”23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周彡也.”译文孔子说:“天气寒冷了;然后才能知道松柏是最后才凋落的.”24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已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译文颜渊问仁是什么.孔子说:“克制自己的欲望;使自己的言行都符合礼就是仁.一天做到克制自己而言行符合礼的规范;天下的人就会称作为仁人.做到仁德要靠自己;难道还靠别人吗”颜渊说:“请问仁的纲领是什么.”孔子说:“不符合礼的不要看;不符合礼的不要听;不符合礼的话不说;不符合礼的事不做.”颜渊说:“我虽然不聪敏;也要遵照您的话去做.”25 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译文孔子说:“统治者自己要行得正;不用命令百姓也能照着做;自己身行不正;虽然发号施令;百姓也不会听从.”26 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译文孔子说:“君子讲遵循道的基础上的和谐;而不是盲目的随从;小人讲求无原则的盲目随人与附和而不是和谐.”27 子曰:“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译文孔子说:“君子平和大方而不骄恣;小人骄恣而不平和大方.”28 子曰:“刚、毅、木、讷近仁.”译文孔子说:“刚强、坚毅、质朴;不随便说话的人接近于仁.”29 子曰:“贫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译文孔子说:“贫穷而没有怨言很难做到;富有而不骄傲容易做到.”30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译文孔子说:“不怕别人不了解自己;只怕自己没有能力.”31 子曰:“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译文孔子说:“可以与他交谈的人却不与他交谈;这是失掉了人;不可以与他交谈的人却与他交谈了;这是失掉了语言.明智的人即不失掉人;也不失掉语言.”32 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译文孔子说:“志士仁人;不能为求生而损害仁德;只能牺牲自己来成全仁德.”33 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译文孔子说:“一个人如果没有长远打算;一定会有眼前的忧患.”34 子曰:“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译文孔子说:“君子事事严格要求自己;小人事事严格要求别人.”35 子曰:“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译文孔子说:“君子不单凭语言来荐举人;也不单凭人来废除他的言论.”36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怨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译文子贡问孔子说:“有一句可以终身奉行的话吗”孔子说:“那就是恕道吧自己所不喜欢的;不要强加给别人.”37 子曰:“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译文孔子说:“花言巧语能败坏德行.小事不能忍耐就会败坏大事情.”38 子曰:“有教无类.”译文孔子说:“教育人不分任何类别.”39 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译文孔子说:“主张不同;不能在一起相互谋事.”40 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译文孔子说:“有益的朋友有三种;有害的朋友有三种.结交正直的朋友;诚信的朋友;知识广博的朋友;是有益的.结交谄媚逢迎的人;结交表面奉承而背后诽谤人的人;结交善于花言巧语的人;是有害的.”41 孔子曰:“益者三乐;损者三乐.乐节礼乐;乐道人之善;乐多贤友;益矣.乐骄乐;乐佚游;乐晏乐;损矣.”译文孔子说:“有益的快乐有三种;有害的快乐也有三种.以节制礼乐为快乐;以宣扬别人的优点为快乐;以广交贤良的朋友为快乐;是有益的.以骄恣淫乐为快乐;以放荡无度为快乐;以宴玩荒淫为快乐;都是有害的.”42 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血气既衰;戒之在得.”译文孔子说:“君子有三戒:年轻时;血气未定;要戒女色;到了壮年;血气方刚;要戒争斗.到了老年;血气已经衰弱;要戒贪得.”43 孔子曰:“君子有九思:视思明;所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译文孔子说:“君子有九点要考虑的:看的要考虑是否明白;听的要考虑是否清楚;脸上的颜色要考虑是否温和;容止要考虑是否谦恭;语言要考虑是否忠诚;做事要考虑是否谨慎;疑问要考虑如何向人请教;心里不平时要考虑是否有所患;得到利益时要考虑不要忘义.”44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译文孔子说:“花言巧语;装模作样;这样的人很少有仁义之心.”45 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孔子下;欲与之言.趋而辟之;不得与之言.译文楚国的狂人接舆唱着歌从孔子车前走过;他唱道:“凤鸟啊凤鸟啊你的德行为什么衰退了呢过去的事情已经不能换回了;未来的事情还来得及呀.算了吧;算了吧如今那些从政的人都危险啊”孔子下车;想和他交谈.接舆赶快走开了;孔子无法和他交谈.46 子夏曰:“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译文子夏说:“做官有了余力就可以学习了;学习有了余力就可以做官了.”47 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译文子贡说:“君子的过错;就像日食和月食一样啊:有了过错;人人都看见了;改正的时候;人人都仰望着.”48 孔子曰:“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言;无以知人也.”译文孔子说:“不懂天命;不可以成为君子;不懂礼义;不能立足于社会;不懂得分辩言语是非;不能了解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