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阅读答案(附翻译)-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

合集下载

朱熹论语集注翻译_论语集注原文及翻译

朱熹论语集注翻译_论语集注原文及翻译

朱熹论语集注翻译_论语集注原文及翻译【--经典手机短信】《论语集注》是朱熹经过40多年的用心“理会”,并“逐字称等”后才最终写定的经典之作。

下面是论语集注原文及翻译,欢迎阅读。

朱熹原文| 论语集注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之与之与,平声,下同。

子禽,姓陈,名亢。

子贡,姓端木,名赐。

皆孔子弟子。

或曰:“亢,子贡弟子。

”未知孰是。

抑,反语辞。

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

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温,和厚也。

良,易直也。

恭,庄敬也。

俭,节制也。

让,谦逊也。

五者,夫子之盛德光辉接于人者也。

其诸,语辞也。

人,他人也。

言夫子未尝求之,但其德容如是,故时君敬信,自以其政就而问之耳,非若他人必求之而后得也。

圣人过化存神之妙,未易窥测,然即此而观,则其德盛礼恭而不愿乎外,亦可见矣。

学者所当潜心而勉学也。

谢氏曰:“学者观于圣人威仪之间,亦可以进德矣。

若子贡亦可谓善观圣人矣,亦可谓善言德行矣。

今去圣人千五百年,以此五者想见其形容,尚能使人兴起,而况于亲炙之者乎?”张敬夫曰:“夫子至是邦必闻其政,而未有能委国而授之以政者。

盖见圣人之仪刑而乐告之者,秉彝好德之良心也,而私欲害之,是以终不能用耳。

”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行,去声。

○父在,子不得自专,而志则可知。

父没,然后其行可见。

故观此足以知其人之善恶,然又必能三年无改于父之道,乃见其孝,不然,则所行虽善,亦不得为孝矣。

○尹氏曰:“如其道,虽终身无改可也。

如其非道,何待三年。

然则三年无改者,孝子之心有所不忍故也。

”游氏曰:“三年无改,亦谓在所当改而可以未改者耳。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

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

礼者,天理之节文,人事之仪则也。

和者,从容不迫之意。

盖礼之为体虽严,而皆出于自然之理,故其为用,必从容而不迫,乃为可贵。

先王之道,此其所以为美,而小事大事无不由之也。

2021-2022学年-有答案-安徽省淮北市某校初一(上)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2021-2022学年-有答案-安徽省淮北市某校初一(上)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2021-2022年安徽省淮北市某校初一(上)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一、默写题1. 默写。

(1)乡书何处达?_______________。

(王湾《次北固山下》)(2)_______________,影入平羌江水流。

(李白《峨眉山月歌》)(3)正是江南好风景,_______________。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4)_______________,受降城外月如霜。

(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5)《〈论语〉十二章》中,阐述“学”和“思”辩证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曹操的《观沧海》一诗中,描写草木生长茂盛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中点明主旨,写游子孤寂、愁苦的思乡之情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综合读写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红色基因,xīn 火相传。

一处处旧址,一件件实物,一座座纪念馆,一个个故事,承载着坚如pán 石的信念信仰,彰显着历久弥新的初心使命,是110年近代史、99年党史、71年共和国史、42年改革开放史的见证。

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

革命博物馆、纪念馆是党和国家的红色基因库,我们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

(1)给画线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xīn()火相传坚如 pán()石承载()彰显()(2)“历久弥新”中“弥”的意思是()A.满,遍B.填满,遮掩C.更加D.久,远(3)画线句子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

(4)请把下面的句子改为反问句。

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

某年级(1)班围绕“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请你参与。

(1)下面是王勇同学在活动中搜集的一段文字,请你按要求完成后面的题目。

《学而篇》1.15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

《学而篇》1.15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

《学而篇》1.15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1.15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

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注释】▲贫而乐:安贫乐道。

(安,处于。

处于贫困之中仍然以坚守自己的信念为乐趣)。

物质生活是精神追求的基础,但是要做到“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这八个字是讲做玉石的方法。

切:剖开石头叫切。

磋:用矬子把石头部分锉去,留下玉。

琢:雕琢成各种形状。

磨:磨光,抛光,使玉发出美丽的光彩。

《礼记·大学》:“如切如磋”者,道学也;“如琢如磨”者,自修也。

(“如切如磋”是说君子研究学问;“如琢如磨”,是说君子的自身修养。

)▲诗:《诗经》在先秦称为《诗》,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又称《诗三百》。

▲赐:端木赐,复姓端木,字子贡,孔子的得意门生,孔门十哲之一,孔子称其为“瑚琏之器”。

子贡遗留下来经商要讲诚信的风气,被后世商界所推崇,后人称为“端木遗风”。

【译文】子贡问:“贫穷而不谄媚,富有而不骄奢,怎么样?”孔子回答说:“还算可以吧。

但还是比不上贫困却以坚持自己的信仰为乐,富贵还能不断提升自身修养的人。

”子贡说:“《诗经》上说'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孔子说:“赐啊,我们可以一同研讨《诗经》了,你做到了触类旁通。

”【知识扩展】“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出自于《诗经·卫风·淇奥》,意思是形容一个青年男子修饰得像切磋琢磨过的象牙、玉石那样美丽而有文采,也有另一个层面的精神意义:要求对于高尚的道德情操要反复切磋琢磨,才能收到修养身心的目的。

《诗经·卫风·淇奥》瞻彼淇奥,绿竹猗猗。

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瑟兮僴兮,赫兮咺兮。

有匪君子,终不可谖兮。

瞻彼淇奥,绿竹青青。

有匪君子,充耳琇莹,会弁如星。

高考必背 《论语》82则(含译文)

高考必背  《论语》82则(含译文)

高考必背《论语》82则(附译文)0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译文】孔子说:“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02、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译文】孔子说:“花言巧语,伪善的面貌,这种人,‘仁德是不会多的’。

”03、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译文】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否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否信实呢?老师传授给我的学业是否复习了呢?”04、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译文】孔子说:“君子,饮食不求饱足,居住不要求舒适,对工作勤劳敏捷,说话却小心谨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样可以说是好学了。

”05、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译文】子贡说:贫穷时不谄媚,富有时也不骄纵,这种表现如何?孔子说:还可以,可是比起能做到贫穷而仍能长保其乐,富有而能崇尚礼仪的人,就还差一点了。

06、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译文】子贡说:“诗经上说处理骨角玉石时,要不断地切磋琢磨,精益求精,是否正是老师现在的意思呢?”07、子曰:“不患人之不己之,患不知人也。

”【译文】孔子说: “不要怕别人不知道自己,怕的是自己不知道别人。

”08、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译文】孔子说:“《诗经》三百篇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思无邪’( 思想纯正)。

”09、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学习,三十岁学成自立,四十岁能不再迷惑,五十岁能领悟天命,六十岁能听到忠言逆言都不觉得不顺,七十岁能随心所欲却都不会越出规矩。

《论语·学而第一》原文、注释、翻译与解读

《论语·学而第一》原文、注释、翻译与解读

《论语·学而第一》原文、注释、翻译与解读本文是关于《论语·学而第一》原文、注释、翻译与解读,感谢您的阅读!《学而》专门论述了学的问题。

古人之学与今人之学有着很大的不同,古人之学涵盖了全部的人生,是以做人为基、为本、为核心来展开的。

故而把《学而》放在了《论语》开篇的位置,重点强调学的重要。

大家可以看看,我的解读是否有道理。

钱穆老先生评价《论语》时说,“是孔门师弟子教训皆主为青年发”。

“《论语》即一部青年宝训也。

”足见《论语》在教育和文化上的历史低位和价值之高。

【译文】孔子说:“学习知识并能经常践习,不是很高兴吗?能有共同志向的知心友人从远方来,不是很快乐的事吗?别人不理解也不怨恨,这样的人不也是君子吗?”【译文】有子说:“为人孝悌却好犯上的人,不多;不好犯上却好作乱的人,从来没有。

君子注重(做人的)根本,根本确立了,人道也就有了。

好好的侍奉父母兄弟,就是仁的根本吧!”【译文】孔子说:“花言巧语,伪善的容貌的人,是很少有仁慈的。

”【译文】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做事是否尽心竭力了,和朋友交往是否忠实守信了?教给学生的知识我实践了吗?(老师传授给我的知识我践习了吗?)”【译文】孔子说:“治理国家,行政要严肃认真,恭敬而守信用,节约使用财力、爱护人民,役使民众要在农闲时节”。

【译文】孔子说:“年轻人在家要孝敬父母,在外要尊敬师长,谨慎忠信,要热爱世上的每一个人,亲近有仁德的人。

做这些有余力的时候,再去学习书本知识。

”【说明】强调做人是第一要务,对书本知识的学习还在其次。

这一点对现今的教育单纯强调知识忽视做人有着很大的启示。

【原文】1.7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译文】子夏说:“重视德行替代重视容貌;为父母做事,能够竭尽全力;为领导做事,能豁出性命;和朋友交往,说了要做到。

(能够做到这些)即使他说没有学习过,我也一定要说他已经学习过了。

《论语.学而篇》原文及翻译

《论语.学而篇》原文及翻译

《学而》是《论语》第一篇的篇名。

《论语》中各篇一般都是以第一章的前二三个字作为该篇的篇名。

《学而》一篇包括16章,内容涉及诸多方面。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2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孝弟也者,其为人之本与?”有子说:”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而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这样的人是很少见的。

不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而喜好造反的人是没有的。

君子专心致力于根本的事务,根本建立了,治国做人的原则也就有了。

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这就是仁的根本啊!”3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孔子说:“花言巧语,装出和颜悦色的样子,这种人的仁心就很少了。

”4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

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5 子曰:“道千乘之国(2),敬事而言,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孔子说:“治理一个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就要严谨认真地办理国家大事而又恪守信用,诚实无欺,节约财政开支而又爱护官吏臣僚,役使百姓要不误农时”。

6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孔子说:“弟子们在父母跟前,就孝顺父母;出门在外,要顺从师长,言行要谨慎,要诚实可信,寡言少语,要广泛地去爱众人,亲近那些有仁德的人。

这样躬行实践之后,还有余力的话,就再去学习文献知识。

”7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子夏说:“一个人能够看重贤德而不以女色为重;侍奉父母,能够竭尽全力;服侍君主,能够献出自己的生命;同朋友交往,说话诚实恪守信用。

这样的人,尽管他自己说没有学习过,我一定说他已经学习过了。

”8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

主忠信。

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孔子说:“君子,不庄重就没有威严;学习可以使人不闭塞;要以忠信为主,不要同与自己不同道的人交朋友;有了过错,就不要怕改正。

文言文翻译及字词

文言文翻译及字词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子曰:“刚毅木讷近仁。

”子曰:“赐也,女以予为多学而识之者与?”对曰:“然,非与?”曰:“非也,予一以贯之。

”子曰:“君子不器。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

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子贡曰:“不曰‘学而优则仕’与?”子曰:“学而优则仕,仕而优则学。

”子曰:“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字词解释:1. 子贡:孔子弟子,姓端木,名赐,字子贡。

2. 一言:一句话。

3. 行:实践,做。

4. 恕:宽恕,宽容。

5. 施:施加,给予。

6. 于:对,向。

7. 刚毅:刚强坚毅。

8. 木讷:朴实无华。

9. 仁:仁爱,仁德。

10. 赐也:赐啊,孔子对子贡的称呼。

11. 女:你。

12. 以:认为。

13. 多学:广泛学习。

14. 识之:记住。

15. 一以贯之:用一条原则贯穿始终。

16. 君子:有道德的人。

17. 不器:不成为某种器具,指不拘泥于某一专门技能。

18. 贫:贫穷。

19. 谄:谄媚,巴结。

20. 骄:骄傲,傲慢。

21. 乐:快乐。

22. 优:优秀,优秀的人才。

23. 仕:做官。

24. 文:文化,学问。

25. 会:聚会,结交。

26. 辅:辅助,帮助。

27. 仁:仁爱,仁德。

翻译:子贡问孔子说:“有没有一句话可以终身去实践的呢?”孔子回答说:“大概是‘宽恕’吧!自己不想要的,不要施加给别人。

”孔子说:“刚强坚毅,朴实无华,这些都是接近仁德的表现。

”孔子问子贡说:“你以为我是那种广泛学习并且能记住的人吗?”子贡回答说:“是的,难道不是吗?”孔子说:“不是的,我是用一条原则贯穿始终。

”孔子说:“君子不拘泥于某一专门技能。

”子贡说:“贫穷却不谄媚,富有却不骄傲,怎么样?”孔子说:“可以啊。

但还不如贫穷而快乐,富有而喜好礼仪的人。

”子贡说:“不是说过‘学习优秀了就去做官’吗?”孔子说:“学习优秀了就去做官,做官优秀了再去学习。

有教无类原文《有教无类》的全篇翻译

有教无类原文《有教无类》的全篇翻译

有教无类原文《有教无类》的全篇翻译有教无类原文1子曰:“有教无类。

”孔子说:“人人都可以接受教育,不分族类。

”孔子的教育对象、教学内容和培养目标都有自己的独特性。

他办教育,反映了当时文化下移的现实,学在官府的局面得到改变,除了出身贵族的子弟可以受教育外,其他各阶级、阶层都有了受教育的可能性和某种机会。

他广招门徒,不分种族、氏族,都可以到他的门下受教育。

所以,我们说,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开创了中国古代私学的先例,奠定了中国传统教育的基本思想。

2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孔子说:“具有中等以上才智的人,可以给他讲授高深的学问,在中等水平以下的人,不可以给他讲高深的学问。

”孔子向来认为,人的智力从出生就有聪明和愚笨的差别,即上智、下愚与中人。

既然人有这么多的差距,那么,孔子在教学过程中,就提出“因才施教”的原则,这是他教育思想的一个重要内容,即根据学生智力水平的高低来决定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这对我国教育学的形成和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3子路问:“闻斯行诸(1)?”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

”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

赤也惑,敢问。

”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2),故退之。

”(1)诸:“之乎”二字的合音。

(2)兼人:好勇过人。

子路问:“听到了就行动起来吗?”孔子说:“有父兄在,怎么能听到就行动起来呢?”冉有问:“听到了就行动起来吗?”孔子说:“听到了就行动起来。

”公西华说:“仲由问‘听到了就行动起来吗?’你回答说‘有父兄健在’,冉求问‘听到了就行动起来吗?’你回答‘听到了就行动起来’。

我被弄糊涂了,敢再问个明白。

”孔子说:“冉求总是退缩,所以我鼓励他;仲由好勇过人,所以我约束他。

”这是孔子把中庸思想贯穿于教育实践中的一个具体事例。

在这里,他要自己的学生不要退缩,也不要过头冒进,要进退适中。

论语(选录)详细注解、翻译

论语(选录)详细注解、翻译

精心整理论语(选录)【原文】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

未若贫而乐②,富而好礼者也。

”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③其斯之谓与?”子曰:“赐④也。

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学而》)子曰:“《诗》三百⑤,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⑥。

”(《为政》)【注释】①孔丘(前忧苦。

”(见《笺》:在《诗《史【原文】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

’⑦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

”⑧曰:“礼后乎?”子曰:“起⑨予者商⑩也!始可与言诗已矣。

”(《八佾》)子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八佾》)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

(《八佾》)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雍也》)【注释】⑦“巧笑倩兮”三句———“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语出《诗经·卫风·硕人》。

倩,美好,笑貌妩媚动人;盼,顾盼时目光流转。

刘勰《文心雕龙·情采》:“盼倩生于淑姿”。

“素以为绚兮”可能是《硕人》诗逸句或出于其他逸诗。

素,粉白色的质地;绚,绚丽的采饰。

朱熹《四书章句集注·论语集注》:“言人有此盼倩之美质,而又加以华采之饰,如有素地而加采色也。

”⑧绘事后素———绘事,绘画之事;后素,后于素。

即绘画时先要打好白色的底子,然后再涂上各种色彩。

犹如人需先有美的质地,而后加以美容化妆。

⑨起———启发,启迪。

⑩商———子夏姓卜名商。

?《关雎》———《国风·周南》首篇,也是《诗经》中第一首诗歌。

《毛诗序》称其咏“后妃之德”,实为?“盖其???“未尽善也”。

?”《韩非考。

?【原文】子曰:子曰:“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子路》) 子曰:“辞达?而已矣。

”(《卫灵公》)陈亢问于伯鱼?曰:“子亦有异闻乎?”对曰:“未也。

论语中论诗的章节

论语中论诗的章节

1.15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⑴?”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⑵,富而好礼者也。

”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⑶’其斯之谓与?”子曰:“赐⑷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⑸。

”【译文】子贡说:“贫穷却不巴结奉承,有钱却不骄傲自大,怎么样?”孔子说:“可以了;但是还不如虽贫穷却乐于道,纵有钱却谦虚好礼哩。

”子贡说:“《诗经》上说:‘要像对待骨、角、象牙、玉石一样,先开料,再糙锉,细刻,然后磨光。

’那就是这样的意思吧?”孔子道:“赐呀,现在可以同你讨论《诗经》了,告诉你一件,你能有所发挥,举一反三了。

”【注释】⑴何如——《论语》中的“何如”,都可以译为“怎么样”。

⑵贫而乐——皇侃本“乐”下有“道”字。

郑玄注云:“乐谓志于道,不以贫为忧苦。

”所以译文增“于道”两字。

⑶如切如磋,如琢如磨——两语见于《诗经·卫风·淇奥篇》。

⑷赐——子贡名。

孔子对学生都称名。

⑸告诸往而知来者——“诸”,在这里用法同“之”一样。

“往”,过去的事,这里譬为已知的事;“来者”,未来的事,这里譬为未知的事。

译文用意译法。

孔子赞美子贡能运用《诗经》作譬,表示学问道德都要提高一步看。

2.2子曰:“诗三百⑴,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⑵’。

”【译文】孔子说:“《诗经》三百篇,用一句话来概括它,就是‘思想纯正’。

”【注释】⑴诗三百——《诗经》实有三百五篇,“三百”只是举其整数。

⑵思无邪——“思无邪”一语本是《诗经·鲁颂·駉篇》之文,孔子借它来评论所有诗篇。

思字在《駉篇》本是无义的语首词,孔子引用它却当思想解,自是断章取义。

俞樾《曲园杂纂》说项说这也是语辞,恐不合孔子原意。

3.2三家⑴者以《雍》⑵彻。

子曰:“‘相⑶维辟公,天子穆穆’,奚取于三家之堂?”【译文】仲孙、叔孙、季孙三家,当他们祭祀祖先时候,[也用天子的礼,]唱着雍这篇诗来撤除祭品。

孔子说:“[《雍》诗上有这样的话]‘助祭的是诸侯,天子严肃静穆地在那儿主祭。

《诗经》子贡曰(古文、翻译、英译)

《诗经》子贡曰(古文、翻译、英译)

The disciple Zigong said,"Sir,what do you think of the poor man who does not flatter and the rich man who is not arrogant? "The Master said, "They are all right,I suppose,but not equal to the poor man who is happy and the rich manwho loves the Rites "Zigong rejoined,"Isn’t that what The Book of Songs is referring to in that passage‘As you cut and then file,as you carve and then polish’?”The Master said," Ci (Zigong's given name), you are the one I can begin to discussThe Book of Songs with:I tell you one point,and you can deduce the rest.”子禽问于子贡曰: “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 恭、俭、让以得之。

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 翻译:子禽向子贡问道:“孔子到了这些诸侯国,一定会听到国君们来问政事, 是孔子向他们提出了请求呢?还是他们向孔子提出了请求呢?” 子贡回答说: “孔子具有温、良、恭、俭、让五种美德,所以赢y íng得国君们的敬重,向他问政. 孔子的请求,是不是与别人的请求不一样呢?Zi qin asked his fellow disciple Zigong:" When our Master visits another state, he never fails to learn about its government; does he seek out the information,or is it offered to him?”Zigong said,"Our Master is mild, upright, courteous,temperate and accommodating_and that is how he gets his information.Isn't his way of getting it different from that of other men?。

【高中文言文阅读】《论语学而》《孟子尽心上》比较阅读及答案翻译

【高中文言文阅读】《论语学而》《孟子尽心上》比较阅读及答案翻译

【高中文言文阅读】《论语学而》《孟子尽心上》比较阅读及答案翻译【高中文言文阅读】《论语?学而》《孟子?尽心上》比较阅读及答案翻译文化经典阅读(6分)9、写作下面两段文言文,回答问题。

(6分)(一)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文化经典阅读(6分)9、写作下面两段文言文,提问问题。

(6分后)(一)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告诸往而知来者。

始可与言诗已矣!”(《论语·学而》)(二)孟子曰:“孔子尼里东山而小鲁,尼里泰山而小天下。

故观于海者奇怪的是水。

神思圣人之门者难为言。

观水有术.必观其澜。

日月存有明,容光必照曝光矣。

流水之为物也,不盈科没用;君子之志于道也,未成章不超过。

”(《孟子·尽心上》)(1)子贡引用《诗》中“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诗句,意在说明什么道理?(3分)(2)恳请分别表示“宣告诸往而言来者”和“君子之志于道也,未成章不超过”所涵盖的自学道理。

(3分后)参考答案:中小学作文写作答案网整理9.(1)旨在表明人(君子)巴格莱切磋琢磨器物(骨、角、象牙、玉石)那样,坚持不懈崇尚自身健全。

(2)“告诸往而知来者”:学习要举一反三,融会贯通。

“君子之志于道也,不成章不达”:学习应当积累,积累到一定程度才能由此及彼,通达事理。

【参照译文】(1)子贡说:“贫穷而能不谄媚,富有而能不骄傲自大,怎么样?”孔子说:“这也算可以了。

但是还不如虽贫穷却乐于道,虽富裕而又好礼之人。

”子贡说:“《诗》上说,‘要像对待骨、角、象牙、玉石一样,切磋它,琢磨它’,就是讲的这个意思吧?”孔子说:“赐呀,你能从我已经讲过的话中领会到我还没有说到的意思,举一反三,我可以同你谈论《诗》了。

”(2)孟子说道:“孔子荣登了东山,真的鲁国变大了,荣登了泰山,真的天下变大了。

2020届北京市西城区高三统一测试语文试题(含解析)

2020届北京市西城区高三统一测试语文试题(含解析)

西城区高三统一测试语文一、本大题共 5 小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疫病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可以追溯到世界上最早的英雄史诗当中。

有研究表明,书中提到的一部分灾难,从所描述的特征或影响来看,应该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由有害细菌和病毒等病原微生物的传播而导致的疫病。

根据研究,大约从公元前500年开始,因病原微生物而起的疫病,就开始影响到欧洲文明的发展进程。

而1347-1353年间在欧洲流行的黑死病,更是欧洲历史上最具毁灭性的疫病,它的爆发竟然使欧洲人口减少了将近三分之一。

当时,民众的恐慌情绪急剧增长,以至于要用相当长的时间,才能抚平与此相关的痛苦记忆。

由于大量人口死亡、劳动力分布严重不均,社会结构开始出现变化,农奴从此消失,取而代之的是自由劳动者。

应该说,黑死病、麻风病等疫病从多方面影响了欧洲社会和中世纪的西方文明。

如果说欧亚之间的疫病传播最初还受到距离限制的话,那么当历史进入到欧洲向外扩张的殖民主义时期,病原微生物才真正开始了全球传播的旅程。

1519年,西班牙人试图征服位于美洲的阿兹特克帝国。

阿兹特克人最初抵挡住了西班牙人的攻势,但战争形势随着感染过天花病毒的西班牙人的到来而发生改变。

不久,肆虐的天花就杀死了阿兹特克帝国的大量人口,这也成为阿兹特克文明灭亡的重要原因。

当然,在与肆虐的疫病作斗争的过程中,人类的医学事业也在不断进步。

16世纪解剖学的发展,17世纪生理学的进步,18世纪病理解剖学的创立,加上19世纪细胞学、细菌学等学科的建树,以及20世纪初临床医学的巨大飞跃,共同成就了现代医学。

而现代医学发展、科学技术进步以及政府职能改善等因素,共同推动了卫生防疫工作在全球的普遍开展。

可以说,人类正在以不懈的努力和执着的追求捍卫着自身的安全与幸福。

(取材于张大庆等的文章)材料二中国古代文献中的“疾疫”,“疾”指的是比较普通的一般性疾病,“疫”指的是比较严重的传染性疾病,这种分法与现代医学的主张也比较吻合。

贫而无谄,富而无骄。未若贫而乐,...

贫而无谄,富而无骄。未若贫而乐,...

贫而无谄,富而无骄。

未若贫而乐,...学而篇第一15-16⑮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

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⑯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这是子贡和老师孔夫子之间的对话,子贡问老师,如果一个人贫穷但是不谄媚,富贵却不骄纵,这样的人怎么样?我们去观察会发现,通常日子过得不太好的人,总是多求多怨,总是要求别人要对自己好,要求别人要对自己付出,要求社会帮助自己,所以贫穷的人多求多怨是一种人性的规律;而富贵的人通常容易骄傲傲慢,这也是人性的规律。

所以子贡这里问老师,如果一个贫穷的人却不去谄媚,富贵的人却不骄傲自满,这样的人怎么样?子曰:“可也。

”孔夫子说这样的人还不错,接下来又说:“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说能做到贫穷而不谄媚,富贵而不傲慢的人,不如能做到贫穷却乐在其中,富贵同时还好礼节的人。

贫穷却还能乐在其中,这就是我们所讲的安贫乐道,只有内心富足的人才会安贫乐道。

如果我们只是做到了贫穷不谄媚,不代表内心没有怨恨,不代表内心富足,只能算还不错,但还不够。

要想一个人的内在变得富足,就要懂得安贫乐道。

我们很多朋友一起学习,一起修行,已有将近一年时间,我们再来回顾这一年,现在的自己是不是比一年前更自信了。

比如我们原先穿得不好,看到穿得好的人可能就会觉得自卑;比如我们原先没有别人有学识,看到更有学识的人就会产生自卑;再比如在企业中工作,领导赞美了其他人而没赞美我们,可能我们就会有一种自卑的想法和感受。

可是随着我们不断地学习,不断地修行,当我们内在变得富足的时候,我们就会变得淡定自若,这就是安贫乐道的一种体现。

之前引用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居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不改其乐,贤哉回也,”这就是安贫乐道的状态。

为何其他人都认为这样的生活贫困,而颜回不这样认为呢?因为颜回是安贫乐道的,他享受在其中,他内心是富足的。

《论语》片段阅读答案及译文

《论语》片段阅读答案及译文

《论语》片段阅读答案及译文阅读下面《论语》片段,按要求答复下列问题。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

未假设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1)子贡引用“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是为了说明什么道理?(2)为什么孔子认为可以同子贡谈论《诗》?【答案】(1)说明道德品行的修炼需要像雕琢玉器一样,精益求精。

(2)因为在对话中孔子认为,子贡已经具备了“告诸往而知来者”的能力,即举一反三的能力。

【解析】【详解】(1)试题分析:此题主要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及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子贡引用“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是为了说明什么道理,联系上下文内容理解。

子贡受到老师的启发,认为就像《诗经》所说的,完善人格要像玉石器物的磨制一样,精雕细刻,精益求精。

(2)试题分析:此题主要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及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孔子认为可以同子贡谈论《诗》的原因,结合后面内容“告诸往而知来者”分析可知,子贡能够举一反三了。

【点睛】无论何种句子,都不能脱离语境去理解。

理解中国古典文化经典的文章都有一定的难度,考生平时必须多阅读,了解诸子百家的思想,了解经典名著的思想,这样积少成多,有助于理解文段内容。

此题也意在引导学生多读经典。

参考译文:子贡说:“而能不谄媚,富有而能不骄傲自大,怎么样?”孔子说:“这也算可以了。

但是不如而仍快乐,富有而又好礼的人。

”子贡说:“《诗经》上说:‘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讲的就是这个意思吧?”孔子说:“子贡呀,我现在可以同你谈论《诗》了,因为告诉你这一点,你就可以知道另一点。

”。

《论语》阅读理解翻译和答案

《论语》阅读理解翻译和答案

《论语》阅读理解翻译和答案《论语》阅读理解翻译和答案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

(6分)①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

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①,其斯之谓与?子曰:赐②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②孔子说: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

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注] ①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出自《诗经·卫风·淇澳》。

切磋琢磨,有两种解释:一说切磋琢磨分别指对骨、象牙、玉、石四种不同材料的加工;一说加工象牙和骨,切了还要磋,加工玉石,琢了还要磨。

②赐:子贡名。

⑴下列对选段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孔子希望他的弟子以及所有的人们,都能够达到贫而乐、富而好礼这样的理想境界。

B.孔子对子贡所说的贫穷能保持骨气,富贵能不骄横的人,持否定态度。

C.子贡的'回答说明他悟到人要由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上升到贫而乐、富而好礼的理想境界像加工象牙和骨等材料要精益求精一样。

D.在孔子的启发下,子贡能告诸往而知来者,做到举一反三,这体现了孔子启发诱导式的教育。

⑵结合①②选段,谈谈孔子对贫富的看法。

(3分)参考答案:9.(6分)⑴(3分)B(没有持否定态度)⑵(3分)示例:孔子认为贫穷是人人厌恶的,贫者追求富贵无可厚非,但必须通过正当的手段和途径获取,否则宁守清贫而不去享受富贵;而富者,不可因为拥有财富便目空一切,要努力当个富而好礼者。

【参考译文】子贡说:贫穷而能不谄媚,富有而能不骄傲自大,怎么样?孔子说:这也算可以了。

但是还不如虽贫穷却乐于道,虽富裕而又好礼之人。

子贡说:《诗》上说,要像对待骨、角、象牙、玉石一样,切磋它,琢磨它,就是讲的这个意思吧?孔子说:赐呀,你能从我已经讲过的话中领会到我还没有说到的意思,举一反三,我可以同你谈论《诗》了。

孔子说:富裕和显贵是人人都想要得到的,但不用正当的方法得到它,就不会去享受的;贫穷与低贱是人人都厌恶的,但不用正当的方法去摆脱它,就不会摆脱的。

子贡曰贫而无谄全文解读

子贡曰贫而无谄全文解读

子贡曰贫而无谄一、引言子贡是孔子的学生之一,他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

”这句话意味着,一个人在贫穷时不应该低头谄媚,而在富有时也不应该变得骄傲自大。

这句话中蕴含着深刻的道德观念,值得我们深入探讨。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子贡曰贫而无谄”进行解读。

二、理解“贫而无谄”2.1 贫穷的定义贫穷是指一种物质上的困难和缺乏。

一个人在贫穷时,通常会面临生活的艰难和压力,但这并不应该成为低头谄媚他人的理由。

2.2 无谄的意义“谄”是指对他人恭维和奉承,无谄则代表不去低头媚骨。

在贫穷时,人们往往会因为需要帮助而对他人奉承,然而子贡告诫人们不要沦为这样的人。

三、贫穷时无谄的重要性3.1 保持自尊与自信无论贫穷或富有,一个人都应该保持自己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贫穷并不代表一个人的能力或者价值,因此在困境中坚持自己的原则和尊严,不低头谄媚是非常重要的。

3.2 坚守道德底线无论贫富,一个人都应该坚守道德底线。

贫困并不是一个人为了满足物质欲望而做出无底线行为的借口。

因此,在贫穷的时候,更应该坚守自己的道德底线,不去谄媚和追逐虚荣。

3.3 培养真实的人际关系贫困的时候,很容易受到他人的影响,为了获取利益而对他人谄媚。

然而,这种谄媚往往是虚伪的,只会带来短暂的利益而损害真实的人际关系。

贫穷时不谄媚,可以培养真实的人际关系,建立基于信任和尊重的友谊。

四、富有时不骄傲的意义4.1 对他人的尊重富有时,不应该骄傲自大以免对他人产生不尊重的态度。

作为富有者,应该以谦逊的姿态对待他人,尊重他人的努力和价值。

4.2 感恩与回报社会富有时,更应该保持感恩之心,并回报社会。

过于骄傲自大的人往往忽视了他人的贡献和帮助,没有正确对待财富。

因此,富有者应该将财富用于造福社会,回馈给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4.3 避免自身的腐化富有时,如果骄傲自大,容易使自身迷失,产生腐化的倾向。

因此,富有者应该保持谦虚和纯洁的心态,以免失去自己的根基和道德底线。

五、结语从“子贡曰贫而无谄”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看出子贡对人们的要求是很高的。

“贫而无谄富而无骄”是什么意思

“贫而无谄富而无骄”是什么意思

“贫而无谄富而无骄”是什么意思曰:“贫①而无谄②,富③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道,富而好礼者也。

”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④’,其斯之禅举谓欤?”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①贫:会意字,因财物分散而少。

在古时经济困窘为“贫”,地位低下为“贱”,贫与贱虽然义近,但还是有显著区启袭悄别。

②谄:献媚、奉承。

③富:多。

钱财多为“富”,社会地位高为“贵”。

④切、磋、琢、磨:古时要把骨头、象牙、玉石、石头等加工成器物所经历的四种工序,意思是要精益求精,追求完美。

【译文】子贡问:“贫穷却不谄媚,富有却不骄傲,这样的人,老师认为怎么样啊?”说:“可以了。

但不如贫穷而乐道,富贵而好礼的人。

”子贡说:“诗说‘要像加工玉石象牙一样,切磋它,琢磨它’,讲的就是这个意思吧。

”孔子说:“赐啊,现在开始可以和你谈《诗》了,告诉你已往的,你就能推知未来的。

”【解读】古时候一个人有名有字,名是供先生长辈称呼或自己谦称时使用,而字是供平辈或他人来尊称的。

比如,字。

在中常见到别人称呼诸葛亮为“孔明先生”,几乎没有“亮先生”,诸葛亮只有自己称呼自己的时候,才称“亮”。

这里“赐”是子贡的名。

子贡家资千悄渣金,据说孔子周游列国的经费大多都是子贡提供的,也许子贡当时还是一个不大不小的商业家。

本章记录的内容是既富且贵的子贡与老师讨论起人生追求。

子贡问:“贫困之时不巴结权贵,富贵之后不骄傲看不起人,做到这样怎么样啊?”如果这是一个电影场景,不难发现有这样一个特写,子贡为自己的观点有些洋洋自得。

论语 学而篇 阅读题

论语 学而篇 阅读题

《论语》(学而篇)阅读练习题班级姓名座号一、阅读《论语》中的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子①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②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③乎?人不知而不愠④,不亦君子⑤乎?? (《论语·学而第一》)【注】①子:中国古代对有地位、有学问的男子的尊称,有时也泛指男子。

②说:通“悦”。

③乐:快乐。

④愠:怨恨,生气。

⑤君子:指有道德的人,有时也指有地位的人。

(1)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章提出以学习为乐事,做到“人不知而不愠”。

B.反映下列各项是对上面选段内容的理解出孔子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注重修养、严格要求的主张。

C.“有朋自远方来”之所以“乐”,是因为会友既有益于切磋学问,又有益于健康。

D.孔子认为,君子学习是为了充实自己,小人学习是为了显示自己,因此只有君子才能做到“人不知而不愠”。

(2)结合上面的选段,你认为这几段都体现了孔子的什么思想??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 (《论语·学而第一》)?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

? (《论语·宪问第十四》)?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

? (《论语·卫灵公第十五》)二、阅读《论语》中的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有子(1)曰:?其为人也孝弟(2),而好犯上者(3),鲜(4)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5)。

君子务本(6),本立而道生(7)。

孝弟也者,其为人之本与(8)??曾子曰:?吾日三省乎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注释】《论语学而》(1)有子:孔子的学生,姓有,名若,比孔子小13岁,一说小33岁。

后一说较为可信。

1.下列各项中,对上面《论语》选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善事父母曰孝,善事兄长曰悌。

孝、悌是孔子和儒家特别提倡的两个基本道德规范。

B.孔子认为孝悌是仁的根本,君子应该专心致力于这个根本,根本建立了,治国做人的原则也就有了。

C.孔子认为忠是以孝悌为前提,孝悌以忠为目的。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阅读答案(附翻译):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阅读答案(附翻译)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阅读答案(附翻译)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

6 分①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

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①’,其斯之谓与”子曰“赐②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②孔子说“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
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

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
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 [注 ]①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出自诗经卫风淇澳。

切磋琢磨,有两种解释一说切磋琢磨分别指对骨、象牙、玉、石四种不同材料的加工;
一说加工象牙和骨,切了还要磋,加工玉石,琢了还要磨。

②赐子贡名。

⑴下列对选段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孔子希望他的弟子以及所有的人们,都能够达到贫而乐、富而好礼这样的理想境界。

B.孔子对子贡所说的贫穷能保持骨气,富贵能不骄横的人,持否定态度。

C.子贡的回答说明他悟到人要由“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上升到贫而乐、富而好礼的理想境界像加工象牙和骨等材料要精益求精一样。

D.在孔子的启发下,子贡能“告诸往而知来者”,做到举一反三,这体现了孔子启发诱导式的教育。

⑵结合①②选段,谈谈孔子对“贫富”的看法。

( 3 分)参考答案 9.( 6 分)⑴( 3 分) B(没有持否定态度)⑵( 3 分)示例孔子认为贫穷是人人厌恶的,贫者追求富贵无可厚非,但必须通过正当的手段和途径获取,否则宁守清贫而不去享受富贵;
而富者,不可因为拥有财富便目空一切,要努力当个“富而好礼者”。

【参考译文】子贡说“贫穷而能不谄媚,富有而能不骄傲自大,怎么样”孔子说“这也算可以了。

但是还不如虽贫穷却乐于道,虽富裕而又好礼之人。

”子贡说“诗上说,‘要像对待骨、角、象牙、玉石一样,切磋它,琢磨它’,就是讲的这个意思吧”孔子说“赐呀,你能从我已经讲过的话中领会到我还没有说到的意思,举一反三,我可以同你谈论诗了。

”孔子说“富裕和显贵是人人都想要得到的,但不用正当的方法得到它,就不会去享受的;
贫穷与低贱是人人都厌恶的,但不用正当的方法去摆脱它,就不会摆脱的。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