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全民科学素质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改善措施
新时代大学生科学素质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实现路径
新时代大学生科学素质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实现路径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经济的快速发展,教育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领域。
在新时代,科学素质教育成为了一个热门话题。
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他们的科学素质教育尤为重要。
新时代大学生科学素质教育却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将对其存在的问题及实现路径进行分析。
一、存在的问题1. 教育理念不够先进。
在一些高校,教育理念依然停留在传统的教育方法上,过分注重功利性教育,忽视了全面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
2. 教学内容过于理论化。
在传统的大学教育中,教学内容往往过于理论化,缺乏与实际生活和未来发展需求相结合的实践性教学内容。
3. 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不足。
现在的大学生在面对问题时,更多的是依赖老师的指导和教导,缺乏自主学习的能力和积极性。
4. 缺乏跨学科综合能力。
现阶段学校教育对学科知识的独立性强,但缺乏对不同学科之间联系的梳理和训练,学生在面对现实问题时缺乏整体的解决能力。
5. 缺乏实践机会。
在学校中,学生的实践机会相对较少,老师们更多地注重课本知识的传授和理论研究,而忽视了学生的实践操作。
二、实现路径1. 推动教育理念的转变。
教育部门应该加大力度,推广先进的教育理念,提倡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倡导全面素质教育,鼓励学生发展多元化的个性与能力。
2. 优化教学内容与方法。
学校应该优化教学内容与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引导学生从理论课程转向实践课程,提高学生对于科学素质的理解和实践能力。
3. 强化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学校应该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开展学习小组,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学习兴趣。
4. 促进跨学科综合能力的培养。
学校应该鼓励教师间的合作和学科之间的交叉,引导学生进行跨学科的学习与实践,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
5. 加强实践机会。
学校应该增加学生的实践机会,引导学生参与科研项目、社会实践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全民科学素质的现状及对策
全民科学素质的现状及对策
根据中发[2012]6号《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意见》,到2020年全民科学素质达到发达国家21世纪初的水平,但就目前状况,我国科学素质面临许多的困难与挑战,现简要的分析面临的困难及对策。
一、新时期面临的的困难和挑战
1,我国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水平普遍较低,我县只有部分专业技术人员,农村少数科普带头人和从大中专院校毕业生具备。
2、科普资源建设发展极不平衡,我县没有一座科普资源馆。
3、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信息化和现代化严重滞后,科普服务能力难得提升。
4、公民科学素质的动员机制不完善。
5、公民科学素质建设保障条件不足,我县科普经费人均不足0.15元
二、对策---动员全社会力量大力提升公民科学素质水平
1、推动共建机制有效落实,健全全社会动员机制,不能仅靠科协这单一社会团体。
2、抓住大数据时代重要机遇,大力加强推进科普信息化和现代化。
3、面向基层夯实基础,切实加强重点人群科学素质建设。
4、着眼青少年科学素质的培养,推动提升科学教育水平。
5、促进科研和科普有机结合,加大科普资源开发与开放力度。
6、加强科普公共服务能力建设,不断拓宽公众提升自身科学素质的途径和渠道。
7、加强科普投入和人才队伍建设,为公民科学素质建设提供坚实的保障。
都昌县科协刘翔供稿。
落实全民科学素质行动工作总结
落实全民科学素质行动工作总结全民科学素质行动是指在全民范围内积极推动和提高科学素质的一系列工作。
对于一个发展中的国家而言,科学素质的提升能够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增强国家的综合实力,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因此,全民科学素质行动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对全民科学素质行动工作进行总结,旨在回顾过去的工作经验,发现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以推动全民科学素质行动取得更好的成效。
全民科学素质行动工作包括科普宣传教育、科学实践活动、科学人才培养等多个方面。
在科普宣传教育方面,过去的工作主要集中在学校教育和科技活动周的组织开展。
通过在学校设立科学实验室、开设科学课程等途径,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
同时,通过举办科技活动周等活动,提高公众对科学的兴趣和参与度。
在这方面,过去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科学素质教育的广度和深度还不够,学校的科学实验室设施和课程设置有限,无法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
其次,科技活动周等科普宣传形式比较单一,缺乏创新和趣味性,难以吸引更多的人参与。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进行改进。
一方面,加大对学校科学实验室设施的投入力度,提高实验条件和教学质量。
另一方面,丰富科技活动周的内容和形式,引入互动游戏、科技展览等多样化的形式,增加趣味性和参与度。
在科学实践活动方面,过去的工作主要包括科学创新竞赛、科技科幻小说写作等活动。
这些活动通过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提高他们的科学素质。
同时,这些活动也为广大参与者提供了展示自己才华和创造力的平台。
然而,目前存在的问题是科学实践活动的规模不够大,参与者的数量还比较有限。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可以考虑以下措施。
首先,扩大科学创新竞赛的范围和规模,鼓励更多的学生参与其中。
其次,举办科技发明创造大赛,为热爱科技创新的人士提供更大的展示机会。
最后,加强科幻小说写作的指导力度,为科幻爱好者提供更多的展示平台。
在科学人才培养方面,过去的工作主要包括科研人员培训、科技人才引进等活动。
2024年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工作总结范文
____年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工作总结范文一、背景和目标____年是我国科技创新的关键年,也是全民科学素质建设的重要节点。
在这一年,我国的科技水平将进一步提升,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全民科学素质建设的目标是培养更多的科学人才,提升全民的科学素质和创新能力,为我国科技创新发挥更大的作用。
二、工作重点和措施1. 提高科学教育质量科学教育是全民科学素质建设的基础,必须重视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我们将加大投入,提高教师的培训水平,改善教育设施和条件。
同时,鼓励学校加强实践教学和科学实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2. 加强科普宣传科普宣传是提高全民科学素质的有效手段,我们将加强对科普机构和科普作品的支持,引导更多的科普内容进入校园和社区。
同时,积极利用新媒体和互联网平台,提高科普宣传的覆盖面和影响力。
3. 发展科技社区和创客空间科技社区和创客空间是培养创新能力和科学精神的重要平台。
我们将加大对科技社区和创客空间的投入,提供必要的设施和资源支持。
同时,鼓励各级政府和企事业单位与社区合作,打造更多的创新创业孵化基地。
4. 推动产学研结合产学研结合是培养科技创新人才的关键环节,我们将加强高校与企业的合作,鼓励科研机构与企业之间的互动和合作。
同时,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科技成果转化,提升科技创新的实际效果。
5. 加强科学人才培养科学人才是科技创新的核心力量,我们将建立健全科学人才培养体系,加强科研人员的培训和职称评定,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学术水平。
同时,鼓励科学人才在国内外交流合作,吸引更多的优秀科技人才回国发展。
三、成效和问题在____年的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工作中,我们取得了一些成效。
教育质量得到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有所提高。
科普宣传的力度和影响力也有所增加,社会对科学的认知和支持度有所提升。
同时,创客空间和科技社区的建设也取得了一些进展,为创新创业提供了新的平台。
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
教育投入不足、师资队伍不均衡、实践教学不够紧密等问题仍然存在,需要进一步加以解决。
全民科学素质工作总结
全民科学素质工作总结引言:科学素质是指一国或一社会中其大多数公民对科学方法的认识和了解程度,以及对科学思维和科学知识的运用能力。
科学素质是现代社会的基本素质之一,对个人的发展、国家的进步以及全球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因此,全民科学素质工作成为一个国家重要的科学教育政策。
一、全民科学素质工作的目标与意义1.目标:提高公民的科学素质。
全民科学素质工作的目标是通过普及科学教育和促进科学思维能力的发展,提高公民的科学素质水平,增强大众的科学意识,培养创新人才,推动科技创新和社会进步。
2.意义:全民科学素质工作对个人、国家和全球都具有重要意义。
对个人而言,科学素质的提高能够开拓视野,提高思维能力,增加就业机会,促进个人发展。
对国家而言,全民科学素质的提高能够培养创新人才,提高科研水平,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对全球而言,全民科学素质的提高可以促进国际合作,解决共同问题,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
二、全民科学素质工作的主要内容与方法1.内容:全民科学素质工作的主要内容包括科学教育、科学普及和科学技能培养。
科学教育是指通过学校教育,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科学知识;科学普及是指通过各种渠道和方式传播科学知识,提高公众的科学素质水平;科学技能培养是指通过实践活动和科技创新,培养公众的科学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方法:全民科学素质工作的方法主要包括教育培训、科普宣传和科技创新。
教育培训是指通过学校教育和继续教育,提升公众的科学素质水平;科普宣传是指通过展览、讲座、媒体等方式,向公众传播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科技创新是指通过科研活动和实践经验,培养公众的科学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三、全民科学素质工作的现状与问题1.现状:在我国,全民科学素质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近年来,我国加大了对科学教育和科学普及的投入,全民科学素质得到了较大提升。
科学知识的覆盖面越来越广,科学思维的培养越来越受到重视,科技创新的推动力也逐渐增强。
2.问题:尽管全民科学素质工作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2022年全民科学素质工作总结及2023年工作计划
2022年全民科学素质工作总结及2023年工作计划2022年全民科学素质工作总结及2023年工作计划一、2022年全民科学素质工作总结2022年,我国全民科学素质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
在党中央和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各项工作得到了有效推进,全社会科学素质水平不断提升。
具体总结如下:1. 加强科学教育推广:针对全民科学素质教育的需求,开展了一系列科普活动,包括科学展览、科学讲座、科普培训等。
并且通过多种渠道宣传科学知识,提高了公众对科学的关注和参与度。
2. 提升科学文化传播力度:在传媒领域,加强了科学文化的传播,推动科学家和科普作家的科普著作刊发,加强科技类节目的制作和播出,使科学知识走进千家万户。
3. 强化科学素质培养:加强了科学教育在基础教育中的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推行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科学思维,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4. 推进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鼓励科研机构和企业增加科学研究投入,加强科研人员队伍建设,培养一批具有创新能力的科学家和工程技术人才。
5. 加大国际合作和交流:积极参与国际科技合作,引进外国优秀科学家和专家来华工作和交流,推动我国科学事业与世界接轨。
二、2023年工作计划在2023年,我们将继续深化全民科学素质工作,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具体计划如下:1. 加强科学教育宣传和推广:通过多种渠道,包括媒体、互联网等,宣传科学教育的重要性和科学的作用,提高公众对科学的认知和兴趣。
2. 拓宽科学文化传播渠道:加大科学著作出版和科技节目制作力度,丰富科学文化传播内容,使科学知识更好地传播给全社会。
3. 推进行业科技创新示范工程:加强与企业、科研院所的合作,支持创新型企业进行科学技术研发,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升级。
4. 提升科学素质教育水平:加强学校科学教育改革,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推广科学实践活动,增强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理解。
5. 拓宽国际科技合作:积极参与国际科技合作和交流,加强与国际科技组织和机构的合作,吸引海外优秀人才来华工作和学习。
2024年落实全民科学素质行动工作总结
2024年落实全民科学素质行动工作总结2024年,是我国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的重要一年。
在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全民科学素质行动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工作总体进展全国范围内,科学素质行动得到了广泛的推进和开展。
通过制定全国科学素质行动实施方案和年度工作计划,并落实责任机制和考核评估制度,确保工作的有序进行。
二、科学素质培养在全国范围内推广普及科学素质教育,提高广大民众的科学素质水平。
通过组织开展科普宣传活动、开展科学课堂的普及工作,使得广大民众对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三、科学素质教育创新创新全民科学素质教育模式,提高科学素质教育的实效性和趣味性。
通过开设创新科学素质教育课程,推广科学素质教育相关教材和教学资源,结合生活实际和新兴科技,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际动手能力。
四、科普场馆建设加大对科普场馆建设的支持力度,推动科普场馆在全国范围内普及和提升。
在城市、乡村建设一批与地方特色相关的科普场馆,提供更多的科普资源和科学展览,吸引更多的民众参观和学习。
五、科学素质网络传播利用网络平台和新媒体手段,加强科学知识的普及和传播。
通过建设科学素质教育相关的网站、微信公众号等,推广科学知识和科普资讯,打造科学素质教育的线上平台,让更多的人能够方便地获取科学知识。
六、科学人才培养加强对科学人才的培养和选拔,为科学素质行动提供人才支持。
通过加大对科研机构和高校的支持力度,鼓励优秀人才从事科学研究和科普工作,培养更多的科学家和科学普及专家。
七、国际交流与合作加强与国际科学素质行动相关组织和国际合作的交流,吸收国际先进的科学素质行动经验。
通过组织国际科学素质行动交流会议和合作项目,加强我国与其他国家在科学素质行动方面的交流与合作,推动全球范围内的科学素质提升。
八、评估与绩效管理建立科学素质行动评估和绩效管理体系,对各项工作进行评估和考核。
通过定期组织评估,监测工作进展情况和问题,及时调整工作策略和推进措施,确保科学素质行动工作取得实效。
全民科学素质工作自查报告
全民科学素质工作自查报告一、引言本报告旨在全面回顾和评估我们在全民科学素质工作方面的成效,并深入剖析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全民科学素质是国家发展的重要基石,也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推动力。
近年来,我们围绕提升全民科学素质的目标,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取得了一定成效。
然而,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全民科学素质工作仍然面临诸多挑战和困难。
因此,本报告将通过自查,发现问题,提出改进措施,为今后的工作提供有力支撑。
二、工作内容与成效1. 科普活动开展情况我们组织了一系列科普活动,包括科普讲座、科普展览、科普竞赛等,旨在普及科学知识,提高公众的科学素养。
这些活动吸引了大量公众参与,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2. 科学教育普及工作我们在学校、社区等场所开展了科学教育普及工作,通过开设科学课程、举办科学实践活动等方式,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和创新精神。
同时,我们还积极推广科学教育资源,为公众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
3. 媒体宣传与平台建设我们充分利用媒体平台,通过广播、电视、网络等渠道,传播科学知识,提升公众对科学的认知度。
同时,我们还建立了科学素质提升网络平台,为公众提供便捷的学习和交流渠道。
三、存在问题与不足1. 科普活动覆盖面有限尽管我们组织了一系列科普活动,但活动覆盖面仍然有限,许多偏远地区和弱势群体难以接触到这些活动。
2. 科学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在科学教育普及工作中,我们发现科学教育资源在不同地区和学校之间的分配存在不均衡现象,导致部分地区和学校科学教育水平较低。
3. 媒体宣传力度有待加强虽然我们在媒体宣传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宣传力度仍有待加强。
部分公众对科学的认知仍然停留在表面,缺乏深入了解和认识。
四、改进措施与建议1. 扩大科普活动覆盖面针对科普活动覆盖面有限的问题,我们将加大投入力度,扩大活动规模,特别是在偏远地区和弱势群体中开展更多形式的科普活动。
2. 优化科学教育资源分配我们将进一步完善科学教育资源分配机制,确保不同地区和学校能够享受到更加均衡的教育资源。
2024年市全民科学素质工作总结范文
2024年市全民科学素质工作总结范文一、工作概述2024年市全民科学素质工作以推动科学进步和创新发展为目标,致力于提升市民的科学素质和科学意识,促进科技与社会经济的融合发展,进一步推动全民科学素质水平不断提高。
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各级政府、教育部门、科研机构、企事业单位等广泛参与,广泛宣传科学知识,加强科学教育,推动科学活动的开展,为市民提供广阔的科学学习和实践的平台。
二、重要工作回顾1. 科学知识宣传普及:通过利用媒体、互联网、社区等多种途径,普及科学知识,提高市民对科学的认知和了解。
开展科普知识讲座、科普书籍发放等活动,提高市民的科学素质和科学意识水平。
2. 科学教育培训:加强对学校、教师和学生的科学教育培训。
组织开展科学实验、科学竞赛等活动,鼓励学生参与科学研究,培养创新能力和科学精神。
3. 科普活动推广:开展科普活动,如科学展览、科学实验室开放日、科技讲坛等,吸引市民参与,增加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热爱。
举办科技嘉年华等大型科普活动,提高市民对科学的认同感和参与度。
4. 科研机构合作推动:加强与科研机构的合作,通过开展科研项目和科技创新活动,推动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组织科学家、专家的交流讲座,提高市民对科学家和科研工作的理解和尊重。
5. 社会组织参与:鼓励社会组织参与全民科学素质工作。
建立科技创新基地,支持和激励社会组织和企事业单位开展科学教育、科普培训等活动,为市民提供更多的科学学习机会。
6. 网络科学素质提升:积极利用互联网资源,开展线上科学教育活动。
建设科学知识平台,提供科学课程、科普资料等,为市民提供便捷的科学学习和交流渠道。
三、取得的成绩经过一年的努力,我们取得了以下成绩:1. 科学知识宣传普及:通过各类媒体宣传,市民对科学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知。
科普知识讲座、书籍发放等活动得到了广泛参与和好评。
2. 科学教育培训:学校、教师和学生的科学教育培训得到了加强,学生的科学素质稳步提高。
全民科学素质专题情况汇报
全民科学素质专题情况汇报近年来,我国全民科学素质教育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各级各类学校和科普机构纷纷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科学素质教育活动,取得了显著成效。
下面,我将就全民科学素质专题情况进行汇报。
首先,我国在科学素质教育方面的政策支持力度不断加大。
国家对科学素质教育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政策,包括制定了《科学素质提升行动计划》,明确了科学素质教育的目标和任务,为科学素质教育提供了政策保障。
其次,全民科学素质教育的覆盖面不断扩大。
不仅在学校教育中开展了大量的科学素质教育活动,还有许多科普机构和社会组织积极参与,举办了各种形式多样的科学素质教育活动,如科普讲座、科学实验等,覆盖了更广泛的人群。
另外,科学素质教育的教学内容和方法不断创新。
传统的课堂教学已经不能满足科学素质教育的需求,因此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进行了大胆尝试和创新,引入了更多的实践性教学内容,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培养了更多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
再者,科学素质教育的社会影响力逐渐增强。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科学素质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越来越多的人重视科学素质教育,积极参与科学素质教育活动,使科学素质教育的社会影响力不断扩大。
最后,科学素质教育的评估和监督机制逐步完善。
为了确保科学素质教育的有效实施,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建立了科学素质教育的评估和监督机制,对科学素质教育的实施情况进行定期评估和监督,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
总的来说,全民科学素质教育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比如,科学素质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分布,科学素质教育内容的单一化等问题亟待解决。
我们将继续加大对科学素质教育的支持力度,不断完善科学素质教育的内容和方法,促进科学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更大的贡献。
2024年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工作总结(二篇)
2024年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工作总结全民科学素质建设是指提高全民对科学的认识、理解和运用能力,使全民具备科学思维和科学方法,培养全民对科学发展和科学成果的积极参与和创新能力的过程。
我国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工作始于20世纪80年代,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以下是全国科学素质建设工作的总结:一、政策支持政府高度重视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工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和法规,明确了全民科学素质建设的目标和任务,营造了浓厚的社会氛围。
二、教育体制改革教育体制改革是全民科学素质建设的基础,我国通过改革教育内容和方法,将科学教育纳入全民教育体系,从幼儿园到高等教育,全面推进综合素质教育。
三、科普教育推广科学普及是全民科学素质建设的重要手段,我国通过举办科普节、开展科技展览、举办科技竞赛等活动,推广科学知识,提高全民科学素质。
四、科学家和科技工作者的培养科学家和科技工作者是科学素质建设的主体,我国通过改革科研体制,提高科研人员待遇和科研环境,吸引和培养一批优秀的科学家和科技工作者。
五、科学传播渠道的建设科学传播渠道的建设是全民科学素质建设的重要保障,我国通过建设科学博物馆、科学图书馆、科技期刊、科学网站等载体,提供科学教育资源和信息。
六、科学文化氛围的营造科学文化氛围的营造是全民科学素质建设的重要环节,我国通过举办科学活动和科技展览、倡导科学创新和科学精神等,培养全民参与科学的兴趣和热情。
七、国际交流与合作国际交流与合作是全民科学素质建设的重要途径,我国积极参与国际科学组织和科学项目,与国际科学界交流合作,提高我国科学素质水平。
总结起来,我国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形成了政府主导、全民参与、多渠道的科普教育体系。
但是也需注意以下问题:一、教育资源不足我国地域广大、人口众多,基层教育资源相对匮乏,一些偏远地区的学校和教师科学素质较低,需要加大对这些地区的投入和支持。
二、科学教育内容有待深化目前,我国的科学教育还存在着内容单一、重理论轻实践等问题,需要加强科学教育内容的开发和优化,更好地满足人们的实际需求。
全民科学素质提升的建议
全民科学素质提升的建议全民科学素质提升的建议在当今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时代,科学素质已成为现代人不可或缺的一项基本素养。
科学素质是指个人能够掌握和运用科学知识进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有了这种能力,一个人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提高生活质量。
如何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呢?下面是几条建议:第一步:推动科学普及教育的开展科学普及教育是提高全民科学素质的重要途径之一。
政府应该在全国范围内大力推广基础科学课程的开展,使广大人民群众有机会接触和学习科学知识。
此外,还可以组织各种科学文化活动,为人们提供一个展示自己科学知识和领悟的平台,激发人们对科学的兴趣和热爱。
第二步:提高科学卫生意识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科学卫生常识极其重要。
政府和社会应该加强宣传,教育公众在饮食、环境保护、疾病预防等方面如何运用科学知识,从而避免一些疾病的发生、传播或加重。
比如,教育人们如何妥善处理废弃物和进行垃圾分类,保护环境资源,减少环境污染等。
第三步:充实教育课程内容学校教育是提高全民科学素质的重要途径。
当前,在许多中小学校中,学生的课业繁重,教育内容单一。
应该扩大教育内容,充实课程。
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多样化而有趣的科普知识,使科学知识得到深入学习和掌握。
第四步:倡导科学创新精神推进科学创新是提高全民科学素质的重要途径之一。
城市和乡村都应该在资源、资金、人才的支持下,加强科技创新和实验室建设,鼓励人们发挥创造力和想象力,积极投入科学研究和实践。
同时,应该注重知识产权保护,为创新者提供法律支持和保护。
倡导科学创新精神,将激励更多的人加入到科学创新中来。
全民科学素质的提高是现代社会发展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而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关注这个问题。
通过上述建议,我们可以为全民科学素质提升履行自己的社会责任,为实现科学强国的目标添砖加瓦。
年度全民科学素质工作总结
年度全民科学素质工作总结为了提高全民的科学素质,我们在过去的一年中开展了一系列的科学教育活动。
通过这些活动,我们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同时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下面是对我们今年的工作进行总结和评估。
一、活动开展情况今年我们组织了一系列的科普讲座、科学实验和科技竞赛活动。
讲座内容覆盖了物理、化学、生物、地理等多个学科领域,吸引了大量的参与者。
实验活动让参与者亲自动手进行科学实验,加深了他们对科学原理的理解。
科技竞赛活动的举办不仅增强了参与者的动手能力,也为他们提供了展示自己才华的舞台。
二、取得的成绩通过我们的努力,今年我们成功地提高了全民的科学素质水平。
参与科普讲座和实验的人数大幅增加,参与科技竞赛的人数也有所增加。
许多参与者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和热情,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我们也在社区、学校等场所布置了科学展览,向更多的人普及科学知识。
三、存在的问题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部分参与者对于科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不够深入,只是停留在表面,缺乏系统性的学习。
在活动组织方面,我们还需要进一步提高组织能力和专业知识水平,以确保活动的顺利进行。
科普活动的宣传力度还不够,导致一些潜在的参与者不了解我们的活动。
四、改进措施针对上述问题,我们计划采取以下措施进行改进。
我们将继续加强科学知识的普及和培训工作,组织更多深入的讲座和实验活动。
我们将建立一个科学学习交流平台,供参与者进行学习和互动。
在活动组织方面,我们将进一步提高组织能力,加强与相关机构合作,确保活动的顺利进行。
我们计划增加科普活动的宣传力度,通过多种渠道将活动信息传播给更多的人群。
五、展望未来在未来一年中,我们将继续致力于全民科学素质的提高,组织更多的科学教育活动,为参与者提供更广阔的科学学习和交流空间。
我们希望通过不断创新和改进,能够吸引更多的人参与科学教育活动,推动科学素质的全面提升。
全民科学素质工作总结及2024年工作计划
全民科学素质工作总结及2024年工作计划科学素质是一个社会发展和进步的基础。
全民科学素质工作旨在提高全社会居民的科学素质水平,培养科学思维,提升科学意识,推进科学文化的传播与普及。
以下是对全民科学素质工作的总结,并提出了未来2024年的工作计划。
一、总结1. 成绩回顾:在过去几年的全民科学素质工作中,我们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通过组织举办科学知识普及讲座、科技嘉年华、科普展览等活动,广大居民的科学素质得到了提升;设立科学教育基地,提供场地和机会,让人们能够亲身参与科学实验、科技创新活动,培养创新能力;加强对学校的科学教育支持,提高教师的科学教育水平,从小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和探索精神。
2. 亮点总结:在全民科学素质工作中,我们重点突出了以下几个方面的亮点:(1)创新手段:运用互联网和新媒体等新技术手段,推动科学知识的传播,打破了地域限制,让更多人能够接触到科学知识,激发兴趣;(2)多元活动:举办多种科普活动,如科学知识竞赛、科学实验展示、科技创新展览等,让人们能够亲身参与到科学活动中,提高科学素质;(3)构建合作机制:积极与科研机构、高校等单位进行合作,共同开展科学普及活动,提供专业支持和资源共享。
3. 存在问题:虽然我们在全民科学素质工作中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1)覆盖面不广:科学素质工作还没有深入到每个角落,部分地区和人群的科学素质仍然较低;(2)参与度不高:科普活动的参与度还不够,一些人对科学活动缺乏热情,科学意识和兴趣没有得到很好的激发;(3)专业性不足:科普人员和教师的科学知识和教育水平需要进一步提高,以更好地开展科学教育和科普工作。
二、2024年工作计划1. 提升科学素质:(1)开展全民科学素质普及活动:通过组织科学知识讲座、科技展览等方式,普及科学知识,提高广大居民的科学素质;(2)加强科学教育支持:加大对学校科学教育的支持力度,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和创新能力;(3)建立科学教育基地:设立科学教育基地,提供场地和机会,让人们能够亲身参与科学实验和创新活动。
2024年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工作总结
2024年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工作总结2024年是科学素质建设工作的关键一年,我国全民科学素质不断提升,科技创新取得了显著成就。
在这一年,我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科学发展理念,牢记“发展是硬道理”的指导思想,积极推动科学素质的全面提升。
一、加强科学教育宣传,培养科学素质1. 举办广泛的科普活动:通过开展科技活动周、科学大讲堂、科学展览等形式,增强广大人民群众对科学的兴趣和热爱。
2. 加强科普进校园工作:将科学知识融入学校教育课程,开设科学实验课,鼓励学生参与科技创新活动。
3. 利用互联网平台开展科学教育:借助网络宣传渠道,扩大科学知识的传播范围,提高科学素质的普及。
二、加强科研创新能力,提升科技水平1. 支持科研项目的开展:加大对科研项目的资金投入,提高科研人员的待遇,鼓励他们对科学问题进行深入研究。
2. 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加强科技成果的推广和应用,促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的融合,推动科技创新成果的转化和商业化。
3. 加强科技人才培养:加大对科研人员和创新团队的培养力度,提高科研人员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三、加强科学社会主义宣传教育,营造科学氛围1. 加强对科学社会主义的宣传教育:通过举办科学讲座、科学论坛等活动,深入解读科学社会主义的核心理念和重大战略部署,引导人民群众积极参与科学社会主义建设。
2. 加强科学理论研究:加强对科学发展观、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等科学理论的研究,提高人民群众的科学素养和科学素质。
3. 扩大科学文化宣传渠道: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加强科学文化的宣传和普及,提高人民群众的科学知识水平和科学素质。
总之,2024年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广大人民群众的科学素质不断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科学社会主义的宣传教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为我国科学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
然而,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在科学素质建设上还存在不少问题,需要我们继续努力。
2025年,我们将继续以科学为主导,以创新为动力,不断加强科学素质建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素质】全民科学素质存在困难和问题
【关键字】素质关于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过程中存在的问题2007年,我们按照市委、市政府《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工作方案》和区委、区政府《关于贯彻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的实施意见》的安排部署,紧紧围绕推进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工作要求,结合全区宣传科学发展观,重点倡导和普及节约资源、节能降耗、安全生产、健康生活等观念和知识,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科学文明健康生活方式的形成。
围绕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和发展现代服务业的需求,以学习能力、职业技能和技术创新能力为重点,全面提高第二、第三产业从业人员的科学素质,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和自身发展的要求。
围绕城镇化进程的要求,提高进城务工人员的职业技能水平和适应城市生活的能力。
进一步提高了全镇富余休息力的就业能力、创业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
积极协调镇属各单位,按照年度工作目标和任务,结合各自工作实际,采取有力措施狠抓落实、指导协调和督促,确保了各项目标任务的顺利完成。
但在取得成绩的同时,还存在如下的困难和问题:一是财政对科普经费的投入不完全到位。
根据区委发【2007】45号文规定,我镇科普经费年年都有预算,但经费不完全到位,从而影响了科普工作的顺利进行。
一是由于受经费制约,无法印制科普资料张贴宣传;二是我镇科普活动中心设施比较简陋。
二是各责任牵头站所协调牵头作用有待进一步强化,从制度层面还没有完全解决站所职责交叉,责任不明等问题,管理工作出现了新的矛盾,影响了群众科学知识的实施。
三是部分专职人员特别是农村和社区科协分会工作者的素质和能力还难以胜任本职工作,很需要业务培训。
上述困难和问题目前还没有很好地解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科学素质纲要》实施的整体推进。
科普工作专业人才还比较缺乏,科普工作的创新意识不够强。
表现在科技人员知识技能较单一,知识更新慢,缺乏复合型的科技人才。
农民对科学种养技术需求渴望很高,但有关部门缺少专业技术人才,加上深入基层指导也少,满足不了群众对科技的需求。
为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提出建议
为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提出建议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是当今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和重要任务。
科学素质的提高不仅可以加强人们对科学知识的了解和应用能力,还可以培养批判思维和创新能力,促进科学家的培养和科技创新的发展。
下面是一些建议:首先,加强对科学教育的投入。
政府部门应加大对科学教育的资金投入,提高教师的科学素养和教学水平,优化教育资源配置。
通过开展科学课程的和创新,使学生能够在学校期间接触到真实科学问题和实践,培养实践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其次,加强对公众科学意识的引导。
政府和媒体应加强科普宣传,提高公众对科学的认识和理解。
可以通过举办科普展览、开展科学讲座等形式,向公众普及科学知识,提高科学素养。
同时,要推动科学知识与社会实践结合,加强科技成果的普及和应用示范,激发公众的科学兴趣。
第三,建立良好的科学研究环境和文化氛围。
政府应加强科研经费的投入,提高科研人员的待遇和岗位稳定性,鼓励人才回归国内从事科学研究。
此外,要加强科研机构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推动科研成果的共享和转化。
同时,要鼓励科研人员积极参与国际学术交流和合作,提高国内科研水平。
第四,加强科学思维和方法的培养。
学校应将科学思维纳入学科教学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课程设计中要注重实验操作和实践探究的环节,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
同时,要加强逻辑思维和数学思维的培养,提高学生的推理和分析能力。
第五,加强科学道德和伦理的教育。
科学研究必须遵循科学道德和伦理,尊重人类的生命和尊严。
学校应将科学道德教育纳入学科课程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伦理观念和价值观。
同时,要加强对科研人员和科研机构的监督和管理,确保科研工作的诚信和规范。
最后,政府应加强对科学研究的支持与引导,加大对科技创新的资金投入和政策支持,鼓励企业和个人进行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
同时,要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为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机制。
总之,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任务,需要政府、学校、媒体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科学素质建设情况汇报
科学素质建设情况汇报近年来,我国科学素质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不仅在教育体系中得到了重视,也在社会各个领域展现出了良好的发展态势。
本文将就我国科学素质建设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进行汇报。
首先,我国在教育领域加大了对科学素质的培养力度。
学校课程设置中加入了更多的科学知识和实践教学,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能够掌握科学知识,还能够培养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
同时,教师们也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使他们能够主动探索和解决问题。
其次,社会各界也纷纷加入到科学素质建设中。
科技企业在招聘人才时更加注重应聘者的科学素质,鼓励员工参与科学研究和创新实践。
同时,科普活动也得到了广泛开展,人们通过参与科普活动,增强了对科学知识的了解和兴趣,提高了科学素质。
再者,政府部门也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来支持和推动科学素质建设。
加大对科学教育的投入,提高教师的科学素质和教学水平,建立健全科学素质评价体系,为科学素质的提升提供了有力保障。
同时,政府也加强了对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的支持,为科学素质的提高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
然而,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我国科学素质建设仍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一方面,一些学校和地区在科学素质教育方面仍存在不足,师资力量不足、教学资源不均衡等问题制约了科学素质的提升。
另一方面,一些人对科学知识的了解仍停留在表面,科学素质培养的深度和广度有待进一步加强。
因此,未来我国科学素质建设仍需在多个方面下功夫。
首先,加大对教师队伍的培训力度,提高他们的科学素质和教学水平,使他们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
其次,加强对学生的科学素质培养,注重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他们能够成为具有科学素质的优秀人才。
同时,加强对社会大众的科学知识普及,提高人们的科学素质,使科学素质建设能够落地生根,形成全社会共同关注和支持的良好氛围。
综上所述,我国科学素质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未来,我们将继续加大对科学素质建设的投入和支持,努力提高全民的科学素质,为我国科学技术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全民科学素质工作自查报告
全民科学素质工作自查报告自查报告一、工作目标全民科学素质工作的目标是提高全民的科学素质,培养全民的科学思维和科学精神,促进科学发展和创新能力的提升。
本次自查报告旨在对我国全民科学素质工作进行全面的自我检查和评估,找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提出改进和解决措施,以推动全民科学素质工作的健康发展。
二、自查内容1.科学教育体系建设情况自查-科学教育的政策支持和法律法规保障情况-科学教育课程的编制和推广情况-科学教育教材的质量和使用情况-科学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情况-科学实验室和实践基地的建设情况2.科学普及活动开展情况自查-科学普及活动的组织和推广情况-科学展览和科普讲座的开展情况-科普读物和科普影视作品的制作和推广情况-科普宣传平台和渠道的建设和使用情况3.科学精神培养情况自查-科学思维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情况-科学研究和实验的培养和支持情况-科学竞赛和科技创新的开展情况-科学教育活动的参与和反馈情况三、自查结果分析通过对以上内容的自查,我们发现存在以下问题和不足:1.科学教育体系建设方面,政策支持力度不够,科学教育课程的推广还有待提高,教材编制和质量存在一定问题,师资队伍建设亟待加强,实验室和实践基地建设不够完善。
2.科学普及活动开展方面,组织和推广力度不够,科学展览和讲座的数量和质量有待提高,科普读物和影视作品的制作和推广水平有待提高,科普宣传平台和渠道建设不够完善。
3.科学精神培养方面,科学思维和创新精神的培养还需加强,科学研究和实验活动的支持力度不够,科学竞赛和科技创新的参与面还需扩大,科学教育活动的参与度和反馈效果有待提高。
四、改进措施1.政府加大对科学教育的政策支持力度,完善法律法规的保障,推动科学教育课程的编制和推广工作。
2.加强教材编制和质量管理,确保教材内容的科学性和实用性,培养师资队伍的专业能力和创新意识。
3.加快实验室和实践基地建设,提高实验条件和设备的质量,扩大科学实验和实践活动的规模和参与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全民科学素质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改善措施孙诚【摘要】在实施公民科学素质建设行动的过程中,必须彻底转变观念和方式方法,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由原来惯用的行政强制性的命令式驱动力,转变为制度挖掘人类潜在力量的激发性,使公民逐步自觉地认识到对自身科学素质的培养和提高是提高自己生活质量和逐步改变自己生存状态的必须.只有实现了这一转变,全面科学素质建设才能真正成为社会全体公民终身学习和自我提高的行动.【期刊名称】《成人教育》【年(卷),期】2007(000)002【总页数】5页(P10-14)【关键词】公民;科学素质;机制;转变观念【作者】孙诚【作者单位】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教育与人力资源研究部,北京,10008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教科文艺2007/02 总第 241 期c”ENGRE” J’A。
YU文章编号: 1001 -8794(2007 )02 - 0010 - 04 阔的那©~自由市白白白自由自自由孙诚(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教育与人力资源研究部,北京 100088) 摘要;在实施公民科学素质建设行动的过程中,必须彻底转变观念和方式方法,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由原来惯用的行政强制性的命令式驱动力,转变为制度挖掘人类潜在力量的激发性,使公民逐步自觉地认识到对自身科学素质的培养和提高是提高自己生活质量和逐步改变自己生存状态的必须。
只有实现了这一转变,全面科学素质建设才能真正成为社会全体公民终身学习和自我提高的行动。
关键词:公民;科学素质;机制;转变观念中图分类号: G3文献标识码:A《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制定的第一部提高公民科学素质的纲领性文件,也是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和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的一项重大举措。
如何使《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落实到每个公民的行动中去,从而影响和促进公民科学素质的提升,是当前我国公民科学素质建设中需要认真探讨的重要课题。
为此,本文通过回顾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在公民科学素质建设体制中的认识属性、根本目的、运行机制、配置方式、组织形式、评价机制与运行平台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一下探讨。
1.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基本属性认识偏差建国伊始,科普教育就受到了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但由于受计划经济体制的约束,公民科学素质建设被确定为国家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即认为公民科学素质的基本属性具有完全的公共性,应由国家作为公共品来向社会供给。
因而,所有的科学活动和科普活动逐步被国家管理,且由国家的有关机构所领导和开展。
这在当时的情况下,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资源的约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尤其是有力于集中力量和资源办大事,成效显著。
但其负面作用也是显而易见的:一些重要的社会力量和社会资源被政府接管,有些甚至被排斥,如成功运作 30 年对我国科普事业的兴起和发展做出过突出贡献的中国科学社等民间力量被纳入国家整体事业范畴,市场在这方面的作用被完全排斥;一些杰出的科普人才也逐步退出了科普事业的行列,从而造成了我国公民科学素质建设供给的单一主体,显然不利于多元主收稿日期: 2006 -06 -26 作者简介:孙诚(1961 斗,女,北京人,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教育与人力资源研究部副研究员,博士,中国成人教育协会理事,主妥从事教育与人力资源研究工作。
体力量的发挥。
2.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根本目的偏差我国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目的从一开始就被界定为:“为党的事业服务”、“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从而使其成为了“党的事业”和国家整体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非作为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构成和人的生活质量及生存状态改变的要素加以提倡和建设,进而使其本身成了日的,具有明显的工具性取向。
这种抽象的目的显然遗弃了其应有的平民化色彩,“以人为本”的精神长期缺失。
同时,抽象的目的、目标与公民的现实生活和内在精神需求彼此疏离,不具亲和力,使得公民对科学素质建设的内驱力严重不足。
3.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运行机制偏差由于公民科学素质建设显著的工具性目的,使得其运行机制直接政治化,具有了直接的政治功利性质。
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号召和个人意志的影响,风风火火的群众运动的方式,集体主义精神的感召,行政部门的命令、组织和推动等,几乎是民期以来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重要运行机制,从而导致了其成为运动式而非经常性,忽冷忽热而非持续性的弊端,结果是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制度性约束长期缺失,发展极不平衡,供给形态单一,缺少现实的针对性和层次性。
4.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资源配置方式偏差我国的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资源配置的前提是将其作为公共品而由国家完全供给的,具有完全的计划性特征。
其运行经费和建设性经费由国家和各级政府以行政事业费和建设性经费的形式逐级分解和下拨,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基础设施建设、科教科仪产品的生产,包括报纸、图书、期刊、影像产品等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几乎所有物品的供给均被置于完全的计划体制的约束之下。
而且往往是配2007/02 总第 241 期c”ENGRE” J’A。
YU要;在实施公民科学素质建设行动的过程中,必须彻底转变观念和方式方法,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由原来惯用的行政强制性的命令式驱动力,转变为制度挖掘人类潜在力量的激发性,使公民逐步自觉地认识到对自身科学素质的培养和提高是提高自己生活质量和逐步改变自己生存状态的必须。
只有实现了这一转变,全面科学素质建设才能真正成为社会全体公民终身学习和自我提高的行动。
《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制定的第一部提高公民科学素质的纲领性文件,也是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和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的一项重大举措。
如何使《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落实到每个公民的行动中去,从而影响和促进公民科学素质的提升,是当前我国公民科学素质建设中需要认真探讨的重要课题。
为此,本文通过回顾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在公民科学素质建设体制中的认识属性、根本目的、运行机制、配置方式、组织形式、评价机制与运行平台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一下探讨。
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基本属性认识偏差建国伊始,科普教育就受到了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但由于受计划经济体制的约束,公民科学素质建设被确定为国家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即认为公民科学素质的基本属性具有完全的公共性,应由国家作为公共品来向社会供给。
因而,所有的科学活动和科普活动逐步被国家管理,且由国家的有关机构所领导和开展。
这在当时的情况下,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资源的约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尤其是有力于集中力量和资源办大事,成效显著。
但其负面作用也是显而易见的:一些重要的社会力量和社会资源被政府接管,有些甚至被排斥,如成功运作 30 年对我国科普事业的兴起和发展做出过突出贡献的中国科学社等民间力量被纳入国家整体事业范畴,市场在这方面的作用被完全排斥;一些杰出的科普人才也逐步退出了科普事业的行列,从而造成了我国公民科学素质建设供给的单一主体,显然不利于多元主作者简介:孙诚( 1961 斗,女,北京人,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教育与人力资源研究部副研究员,博士,中国成人教育协会理事,主妥从事教育与人力资源研究工作。
2.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根本目的偏差我国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目的从一开始就被界定为:“为党的事业服务”、“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从而使其成为了“党的事业”和国家整体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非作为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构成和人的生活质量及生存状态改变的要素加以提倡和建设,进而使其本身成了日的,具有明显的工具性取向这种抽象的目的显然遗弃了其应有的平民化色彩,“以人为本”的精神长期缺失。
同时,抽象的目的、目标与公民的现实生活和内在精神需求彼此疏离,不具亲和力,使得公民对科学素质建设的内驱力严重不足。
由于公民科学素质建设显著的工具性目的,使得其运行机制直接政治化,具有了直接的政治功利性质。
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号召和个人意志的影响,风风火火的群众运动的方式,集体主义精神的感召,行政部门的命令、组织和推动等,几乎是民期以来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重要运行机制,从而导致了其成为运动式而非经常性,忽冷忽热而非持续性的弊端,结果是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制度性约束长期缺失,发展极不平衡,供给形态单一,缺少现实的针对性和层次性。
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资源配置方式偏差我国的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资源配置的前提是将其作为公共品而由国家完全供给的,具有完全的计划性特征。
其运行经费和建设性经费由国家和各级政府以行政事业费和建设性经费的形式逐级分解和下拨,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基础设施建设、科教科仪产品的生产,包括报纸、图书、期刊、影像产品等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几乎所有物品的供给均被置于完全的计划体制的约束之下。
而且往往是配c”ENGREN J’A。
YU合某种形式的运动而生产并供给的,从而导致其受资源的约束性极强,其持续性、丰富性、层次性等也受到极大约束,发展和布局极不平衡,公平性也受到极大影响。
5.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组织形态偏差长期以来,我国公民科学素质培养的实现方式基本上是组织化的。
一般是有行政指令、政府文件的形式发动,以单位为单元,以组织化的方式组织学习的,学习内容整齐划一,其结果也是基本接近和相似。
而就其组织形式而言,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中国科协和地方科协均是作为组织实施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准行政部门来加以设计和构建的。
它隶属于相应的各级政府,受本级政府的直接领导和管理,其事业费和建设性经费等也是由相应的政府配置,人事任命和编制管理也分属各级政府,中央级的科协与地方各级科协之间只存在业务指导关系,而无直接的上下级关系,其间互不隶属。
他们往往受到预算资源、各地党和政府领导人重视程度的差异的限制,使得各地公民科学素质建设显得极度不平衡。
此外,教育行政部门及学校、共青团、少工委、妇联等机构也承担着一定的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使命,但其责任界限并不明确,重视程度和实施力度也千差万别,从而造成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在公民各阶层之间发展的不平衡。
同时,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工、农、商、学、兵等各系统之间“条块”分割,资源条件、重视程度各异,组织和实施情况也不尽相同,故其结果也就呈现出极度的不平衡。
6.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评价机制偏差由于受我国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体制约束和运行机制的限制,尤其基本采用的是阶段性大规模的群众运动为主要实施方式的单项目运作。
尽管就具体项目而言,在实施前和实施过程中,都制定过相对比较周延的实施策略、检查验收标准、结果评价等评估机制,但由于项目的特定性、条块分割、责任界限不明确、处罚和奖励机制缺失等各种主客观原因,使得评价体系难以形成有机的关联。
因而难以制度化,并进而导致科普教育活动开始时轰轰烈烈,但过程简单,操作不能落到实处,虎头蛇尾,草草收场,造成资源的严重浪费而实际收效甚微,形式主义泛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