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研体制中的弊端及建议
科研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科研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科研是推动社会发展和进步的重要驱动力之一,但在科研过程中也存在不少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从科研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这些问题的建议进行探讨。
一、科研中存在的问题1.资金问题科研项目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包括设备购置、实验材料、人员费用等。
然而,很多科研项目由于资金不足而难以开展,尤其是一些前沿领域的研究更是面临资源匮乏的问题。
2.人才问题科研人才是科研工作的核心力量,但在一些学科领域中,优秀的科研人才仍然不够,尤其是博士后和青年科研人才的培养存在不足。
此外,科研人才的留才和引进问题也是一个长期存在的挑战。
3.研究方向和主题的选择问题科研项目的选择直接决定了科研成果的重要性和实用性。
然而,在现实中,科研项目的选择过程中存在一定程度上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导致了一些项目的进展缓慢或者成果不尽人意的问题。
4.研究成果的评价问题科研成果的评价是科研工作的重要环节,但在现实中,一些原创性的研究成果往往因为无法满足某些评价标准而被淘汰,导致一些有价值的成果难以得到认可和应用。
5.学术环境问题学术环境包括科研机构、学术期刊、学术交流会议等方面,在实际中存在着一些由于非学术因素导致的学术不端行为,如学术造假、学术剽窃等问题,严重影响了科研工作的积极性和诚信度。
6.跨学科合作问题在一些前沿领域的研究中,需要跨学科合作,但由于学科之间的壁垒和合作机制不够完善,导致一些潜在的科研合作机会无法得到充分发挥。
7.知识产权问题科研成果的知识产权保护一直是一个重要的议题,但在现实中很多科研成果因为缺乏有效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而无法转化为实际生产力。
二、解决科研中存在的问题的建议1.加大科研资金投入政府部门应加大对科研项目的资金支持,鼓励科研人员对前沿领域的研究展开创新试验,提高科研项目的可持续发展性。
2.加强科研人才队伍建设学校和科研机构应该加大博士后和青年科研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力度,多渠道吸引和留住高水平科研人才,提高科研队伍的整体素质和创新能力。
科研方面的现状 、难处和建议
科研方面的现状、难处和建议科研方面的现状、难处和建议一、现状:1.科研竞争激烈:由于科研项目资源有限,导致科研人员之间的竞争非常激烈,争夺项目经费、论文发表权等成为科研人员的首要任务。
2.科研经费不足:科研经费是科研工作的基础,但许多科研项目由于经费不足而无法开展,限制了科研人员的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3.科研压力大:科研工作需要持续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加上竞争压力和项目要求,使科研人员承受着巨大的压力。
4.数据获取和处理困难:科研需要大量的数据支撑,但有时数据的获取和处理十分困难,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
5.科研成果评价体系不完善:科研人员的绩效评价主要以论文数量、SCI论文发表等为主,而忽视了创新能力、实用价值等因素,导致科研人员追求数量而忽视质量。
二、难处:1.创新困难:科研需要进行前沿的创新性研究,但由于科研项目的限制和科研经费的不足,使得科研人员在创新方面面临很大的困难。
2.合作难度大:科研往往需要多学科、多机构的合作,但不同学科之间的语言不通、合作难度大,使得科研合作变得十分困难。
3.实验条件不足:有些科研项目需要进行大规模的实验或者使用昂贵的设备,但由于实验条件的限制,科研人员很难开展相关研究。
4.文献查询困难:科研人员需要广泛阅读相关文献,但由于文献数量庞大且分散,使得文献查询变得十分困难。
5.科研资源不均衡:科研资源在不同地区和机构之间分布不均衡,一些地区和机构的科研资源充足,而另一些地区和机构则相对匮乏。
三、建议:1.加强科研人员培养:加强科研人员的培养和引进,提高他们的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更多的高水平科研人才。
2.增加科研经费投入:政府和科研机构应加大对科研经费的投入,提高科研项目的资金支持力度,为科研人员提供更好的研究条件。
3.建立科研成果评价体系:完善科研成果评价体系,除了考虑论文数量外,还应注重科研成果的创新性、实用价值等因素,鼓励科研人员进行高水平的原创研究。
4.加强学科交叉合作:鼓励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合作,提供相应的支持和奖励,促进科研合作的开展。
科研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科研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科研是指科学家们根据一定的科学理论和方法,对自然界和社会现象进行有目的的针对性的研究活动。
科研是推动人类社会不断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同时也是促进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进步与发展的重要手段。
然而,科研中存在着许多问题,这些问题影响了科研工作的进行和成果的质量。
本文将分析科研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建议。
一、科研中存在的问题1.1缺乏创新科研工作中缺乏创新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一些科研人员在开展科研工作时,只是重复以前的成果,缺乏创新思维和探索精神。
这种缺乏创新的状况严重影响了科研的质量和科研成果的价值。
1.2资源分配不合理在科研工作中,资源的分配问题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难题。
一些科研项目因为缺乏资源而导致研究无法进行,而其他一些研究项目由于资源过于丰富而导致浪费。
这种资源分配不合理的情况,严重影响了科研成果的效益。
1.3学术不端行为在科研工作中,学术不端行为时有发生,如抄袭、剽窃他人研究成果等。
这些不端行为严重违背了科研的基本道德规范,损害了科研领域的环境。
1.4缺乏国际合作科学研究是一个全球化的活动,缺乏国际合作会限制科研成果的产出。
一些科研人员由于种种原因,对国际合作持保留态度,导致科研成果无法融入国际科学界。
1.5盲目追求短期利益一些科研项目由于被要求追求短期利益,导致研究结果不够充分、不够深入。
这种追求短期利益的做法,不利于科研领域的长远发展。
1.6缺乏跨学科合作科学研究的发展越来越需要跨学科合作,但是在实际科研工作中,由于学科之间的壁垒等原因,跨学科合作并不是很顺畅。
这种情况对于科研成果的质量和深度都有一定的影响。
1.7环境保护与科研之间的矛盾科研活动过程中,往往会产生一定的环境污染,当前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科研与环境保护之间往往会产生一些矛盾。
二、科研中的解决建议2.1加强科研人员的创新意识科研工作需要不断创新,因此,科研人员应该加强自身的创新意识。
这包括主动学习新知识、保持好奇心和探索精神、勇于挑战常规等等。
科研方面的现状 、难处和建议
科研方面的现状、难处和建议科研方面的现状、难处和建议一、现状1. 学术竞争激烈:科研领域竞争激烈,高水平的科研成果难以取得,科研人员面临着巨大的压力。
2. 资金紧缺:科研项目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但是科研经费有限,导致许多有潜力的研究无法得到充分的支持。
3. 跨学科合作困难:科研问题往往涉及多个学科领域,但是不同学科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存在障碍,导致科研合作效果不佳。
4. 数据获取难度大:科研需要大量的数据支持,但是获取高质量的数据并不容易,特别是一些涉及个人隐私的数据。
5. 科研成果转化难: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是科研的最终目的,但是现实中很多科研成果难以转化为实际应用,造成了科研成果的浪费。
二、难处1. 学术论文发表困难:学术论文是科研成果的重要体现,但是由于期刊审稿过程严格、竞争激烈,导致很多科研人员发表论文困难。
2. 科研项目申请难度大:科研项目需要经过严格的评审和申请过程,很多有潜力的项目由于申请时缺乏经验或者其他原因,难以获得资金支持。
3. 教育资源不均衡:科研人员的科研能力和成果往往与其所在的学校、研究机构和教育资源有关,教育资源不均衡导致了科研人员之间的差距。
4. 学术不端问题:科研领域存在一些学术不端行为,如抄袭、篡改数据等,这些不端行为不仅损害了学术声誉,也对科研环境造成了负面影响。
5. 国际合作受限:科研成果的交流和合作是推动科学进步的关键,但是由于一些政治、经济和文化原因,国际科研合作存在一定的限制。
三、建议1. 加大对科研经费的投入:政府和相关机构应该加大对科研经费的投入,提供更多的资金支持,以促进科研工作的开展。
2. 加强跨学科合作:相关学科领域的科研人员应该加强交流与合作,共同解决科研问题,提高科研成果的质量和效益。
3. 加强科研基础设施建设:提供先进的实验设备和科研平台,为科研人员提供良好的科研环境和条件。
4. 加强科研伦理教育:加强对科研人员的科研伦理教育,引导科研人员遵守科研规范,减少学术不端行为的发生。
科研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科研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科研是一项需要长期投入和高度专业化的工作,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之一。
然而,科研工作也会面临各种问题和困难,需要及时解决和改进。
本文将从科研中存在的问题入手,提出一些建议,以期对科研工作的改进和发展有所帮助。
一、存在的问题1.资金问题科研项目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包括实验设备、耗材、人力成本等。
然而,目前很多科研项目都存在资金不足的问题,导致研究进展缓慢,甚至中途停滞。
一些优秀的研究者因为缺乏资金支持而无法继续深入研究,这对科研工作的发展是一个很大的阻碍。
2.人才流动问题科研人才的流动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
一方面,一些发达国家的研究机构和大学吸引了大量的优秀科研人才,而一些发展中国家的科研机构则面临人才匮乏的困境。
另一方面,一些高校和科研机构内部人才流动率过高,导致科研团队的不稳定和研究成果的流失。
3.学术不端问题学术不端行为,如数据造假、抄袭等,是目前科研领域面临的严重问题。
这些行为不仅伤害了专业道德和学术信誉,也严重影响了科研领域的发展和进步。
4.跨学科合作问题科研领域的发展离不开跨学科合作,但由于各学科之间的壁垒和沟通障碍,跨学科合作往往难以顺利进行,导致资源浪费和研究成果的质量不高。
5.科研成果转化问题目前科研成果的转化率很低,很多优秀的科研成果无法有效地转化为实际生产力,导致了科研成果的“边沿化”。
二、解决的建议1.加大资金投入政府和企业应该加大对科研项目的资金投入,提高科研人员的研究条件和待遇,鼓励他们进行更深入、更系统的研究。
同时,应加强对科研项目的资金使用监督,杜绝浪费和滥用。
2.建立人才流动机制政府和科研机构应制定相关政策,鼓励和支持科研人才的交流和流动,促进科研人才的交流与合作。
同时,应建立健全的人才培养和选拔机制,为科研人才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3.完善学术评价体系学术界应建立健全的学术评价体系,严格审查学术成果和学术论文,杜绝学术不端行为的发生。
中国科技创新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中国科技创新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近年来,随着国家加强对科技创新的投入,我国科技创新水平得到了明显提升。
然而,我们也不难看出,在科技创新发展过程中,仍然面临着一些问题,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探讨这些问题及可能的解决策略。
一、资金投入不足科技创新是一项资金密集型活动,需要大量的投入才能取得良好的成果。
但实际上,我国的科技创新投入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是显得不足。
此外,资金的流向也不够优化,政府投入比重较大,民间资金投入较少,科技创新主体偏向政府单位和高校。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政府应该制定更科学的科技创新投入计划,加大对企业创新的资金支持力度,吸引更多民间资本和社会资本,通过综合融资等措施,解决企业的短期流动性问题,提高科技创新的资金效率。
二、产学研配合不够协同产学研一体化是促进创新的重要手段,但是目前,我国的企业、高校和研究机构之间的合作仍然存在问题。
企业在科研中的投入和参与不够积极,高校的人才培养和科研成果转化也需要进一步加强。
政府可以制定更完善的产学研合作政策,支持企业参与科研项目,鼓励创新实践基地和企业实验室的合作,推进高校与企业之间的技术转移和人才流动,搭建科技创新平台,加强产学研合作。
三、知识产权保护不够完善知识产权是科技创新的重要保障,也是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升级的重要保障。
但目前,我国的知识产权保护还存在一些问题,如知识产权维权难度大、知识产权侵权现象严重等问题。
为了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政府应该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建立健全知识产权保护法律制度,加大执法力度和处罚力度,为知识产权持有人提供更好的保护。
同时,企业和研究机构也应该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在科技创新过程中加强对知识产权的申请和保护。
四、人才流失问题严重人才是科技创新的重要因素,但是目前,我国的高端人才流失问题比较严重。
高企缺少优秀人才,高校对于人才的吸纳和留存能力也需要进一步提高。
此外,我国还存在科研人员工资和待遇不高的问题,未能为科研工作者提供良好的创新环境。
科研领域的不足与改进措施建议
科研领域的不足与改进措施建议一、概述科学研究在推动社会发展和进步方面起着关键作用。
然而,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科研领域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
本文将针对这些问题提出改进措施建议,以期推动科学研究的可持续发展。
二、低效率的资源利用当前科研项目常常需要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投入,但结果往往令人失望。
造成这种低效率的原因有:1. 重复劳动:由于信息不畅通或通信不便,许多科学家进行了相同或类似的研究工作,导致资源浪费。
2. 缺乏协作:某些领域中,科学家们缺少合作精神和共享心态,导致知识碎片化和重复投入。
3. 不完善的评价体系:以发表论文数量为唯一衡量标准的评价体系忽视了实际创新质量,促使一些科学家从事低质量的工作。
为解决上述问题,我们提出以下改进措施:1. 提升科研信息共享:建立公开的科研平台,减少重复劳动,并确保科研成果可以被更多人发现和利用。
2. 加强科学家间的合作与交流:鼓励学术会议、研讨会等形式的交流,促进知识的广泛传播和综合利用。
3. 多元评价标准:除了论文数量外,应该引入其他衡量指标,如国际专利申请量、创新技术应用、重要奖项等。
三、缺乏前沿技术应用科学研究的目标之一是推动社会进步和解决现实问题,然而在部分领域中,我们发现一些不足之处:1. 技术转化难:由于缺乏工业界与学术界之间的紧密联系,许多前沿技术无法及时得到应用,造成潜在价值浪费。
2. 离实际需求偏离过大:某些科学项目的方向与社会现实需求相距甚远,将社会资源用于“拔苗助长”式探索。
为改善这种情况,我们建议:1. 加强产学研合作:政府、科研机构和工业界应加强沟通与合作,推动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2. 注重需求导向:进行科学研究时,要紧密关注社会经济发展的现实需求,确保科技创新与实际问题相结合。
四、缺乏公众参与科学研究是人类共同事业,而将公众纳入其中并使其获得更多参与感是尚未充分发挥的潜能:1. 科学普及不足:大众对于科学知识的了解仍然很有限,造成科研方向选择和资源投入的距离感。
科研单位工作中存在不足与改进
科研单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一、工作现状科研单位作为国家科技创新的重要载体,承担着推动科技进步、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使命。
然而,当前科研单位工作面临着诸多挑战,如竞争加剧、经费不足、成果转化困难等。
这些问题不仅制约了科研单位的发展,也影响了国家整体创新能力的提升。
二、不足之处1.研究方向不够聚焦:当前,许多科研单位在选题时过于追求热点,缺乏长期规划和系统性的研究。
这导致资源分散,难以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科研方向。
2.经费使用效率不高:科研经费的使用存在浪费现象,部分项目经费使用不符合预算要求,导致经费使用效率低下。
3.成果转化能力较弱:许多科研成果未能及时转化为生产力,无法对经济社会产生实质性影响。
4.创新动力不足:受制于现有管理体制,科研人员创新动力不足,缺乏自主创新的意识和能力。
三、政策及管理体制针对上述问题,政策及管理体制的改革是关键。
建议加大对基础研究的投入,引导科研单位聚焦核心研究方向,提高研究质量。
同时,完善科研评价体系,鼓励科研人员进行长期、深入的研究,避免短期行为和浮躁心态。
四、人员素质与培训提高人员素质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根本途径之一。
应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工作,建立完善的培训体系,提高科研人员的专业素养和创新能力。
同时,加强学术交流与合作,拓宽国际视野,提升国际竞争力。
五、技术创新与合作技术创新与合作是解决现有问题的有效手段。
应鼓励科研单位与产业界、高校等开展深度合作,实现产学研一体化。
同时,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共同攻克关键技术难题,提升我国科研水平和创新能力。
六、实施数字化转型数字化技术为科研单位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应加强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数据采集、处理和分析能力。
同时,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优化科研流程,提高研究效率和成果质量。
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还需注意保护知识产权和数据安全。
七、制定有效战略计划面对未来发展趋势,制定科学合理且可操作性强的战略计划至关重要。
我国在科技创新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在科技创新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一、问题概述1.1 科技水平仍需提升1.2 创新能力相对不足1.3 存在科技人才断层1.4 缺乏有效的科技管理机制二、问题分析2.1 科技水平仍需提升我国科技发展整体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特别是在一些关键核心技术上。
例如在芯片、人工智能、基因编辑等领域,我国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
2.2 创新能力相对不足创新能力是一个国家科技创新的核心。
我国在科技研发过程中,依然存在创新能力不足的问题。
一些重要技术和产品的研发和创新依然需要倚赖国外技术或者引进国外人才。
2.3 存在科技人才断层尽管我国培养了大量的科技人才,但是在高水平的科学家和工程师方面还存在不足。
一些高端人才更愿意选择海外或者在外资企业工作。
2.4 缺乏有效的科技管理机制在科技创新领域,科技管理是至关重要的。
但是很多科技管理机制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包括科技研究项目管理、成果转化机制等。
三、对策建议3.1 加强科技教育和人才培养加大对科技教育的支持力度,提高科技人才培养的质量,培养更多高水平的科技人才。
3.2 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增加对科技创新的资金投入,提高政府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鼓励企业加大科技创新投入。
3.3 加强国际合作加强与国外先进科技机构和企业的合作,吸引更多的国际科技人才,促进对国际科技资源的共享。
3.4 完善科技管理机制完善科技管理制度,建立科技评价机制和激励机制,推动科技研究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四、个人观点4.1 我认为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是我国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因此需要政府、企业和个人共同努力,充分发挥各自优势,才能加速推动我国的科技创新。
五、总结回顾5.1 通过分析和对策的提出,我们可以看到科技创新对于我国的发展至关重要,我们需要共同努力克服存在的问题,努力提高我国的科技创新能力。
六、加强科技教育和人才培养的具体措施6.1 加大对科技教育的支持力度,通过增加教育投入,提高教师待遇,改善教育设施,引进国外优秀教育资源,提高科技教育的质量和水平,培养更多高水平的科技人才。
我国科技创新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科技创新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科技创新是推动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然而,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我国科技创新仍存在一些主要问题。
本文将就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解决方案。
一、科研体制问题1.1 科研机构管理不够科学合理目前,我国科研机构普遍存在管理体制过于僵化、创新精神不够突出等问题。
一些科研院所以职称晋升为导向,忽视了原创性和创新性的评价,导致科研人员追求数量而牺牲质量。
此外,核心资源集中在少数高校和单位,其他科研机构缺乏资源支持和活力。
解决方案:加强对科研体制的改革和优化,建立以竞争为导向的激励机制。
鼓励更多高校和企事业单位参与科技创新,在资源分配上公平合理,并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激励人才进行原始创新。
二、科技成果转化问题2.1 科技成果转化率低虽然我国在基础研究上取得了一定的突破,但是科技成果的转化率却相对较低。
这主要是因为科研成果与产业需求脱节,科学家缺乏将研究成果转化为实际应用的能力。
解决方案:建立健全技术转移和转化机制,促进行业和科研机构之间的深度合作。
加强对中小企业的支持,鼓励其主动参与科技创新,并提供必要的政策、法律和资金等支持。
此外,还可以通过建设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培养更多懂技术、懂市场、注重实践的复合型人才。
三、人才引进与培养问题3.1 人才流失和引进难度大目前,我国在科技创新领域存在着一些问题,如高层次人才流失速度加快、优秀人才引进难度大等。
这严重影响了我国科技创新水平的提升。
解决方案:提高高层次人才待遇和发展空间,搭建更好的发展平台。
加大对回国留学生和海外优秀人才的吸引力度,为他们提供良好的科研环境和丰厚的回报。
同时,加快人才培养机制改革,建立更加灵活、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
四、科研经费投入不足问题4.1 科研经费占GDP比例低我国科研经费在整体GDP中的比例仍然较低,这导致了科技创新活动无法得到充分支持与发展。
解决方案:提高政府对科研经费的投入力度,并构建金融和税收等方面的支持政策。
我国在科技创新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在科技创新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我国在科技创新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近年来,我国在科技创新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然而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我们深入思考并采取有效对策。
本文将从深度和广度两方面对我国在科技创新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全面评估,并提出一些建设性的对策,以期为我国科技创新的健康发展做出贡献。
问题一:国家科技创新投入不足在我国科技创新发展过程中,国家投入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然而,在一些领域中,我国的科研经费相对较低,甚至不足以支持基础科学研究。
这导致了一些关键领域的技术进步缓慢,影响了整体科技创新水平的提升。
对策一:加大科研经费投入国家应该优先考虑提升科研经费,特别是加大对基础科学研究的投入。
建立一个长期稳定的科研经费支持机制,吸引更多的科学家从事基础研究,促进科技创新的良性循环。
问题二:科研机构运行机制有待改进目前,我国的科研机构存在一些问题,如创新能力不够强、科研成果转化率低等。
这限制了科技创新的速度和质量,影响了科技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
对策二:改革科研机构的管理体制国家应该加强对科研机构的管理,更加注重科研机构的创新能力和科研成果的转化。
提供更多的自主研发权和灵活的管理方式,激励科研人员积极投入创新活动,推动科研成果的转化,实现科技创新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有机结合。
问题三:科技人才培养不足科技人才是科技创新的核心和关键。
然而,我国的科技人才培养体系存在一些问题,如人才流失严重、人才培养不够全面等。
这制约了我国科技创新的潜力释放和创新能力的提升。
对策三:加强科技人才培养培养优秀的科技人才需要国家、教育机构和企业共同努力。
国家应该加大对科技人才培养的投入,提供更多的奖学金、资助计划和优惠政策,吸引更多的年轻人从事科技创新研究。
教育机构和企业需要加强协作,提供培训、实习和就业机会,培养全面发展的科技人才。
个人观点和理解科技创新是国家繁荣和发展的重要支撑,而我国在科技创新中面临的问题也是必须正视和解决的。
中国科研体制中的弊端及建议
中国科研体制中的弊端及解决方法思考经过多年的改革,我国科研体制上存在的诸多问题有所缓解,如在经费分配上打破平均主义、应用研究机构面向市场、应用研究与开发项目试行招标制等。
但一些深层次的问题并未得到根除,现行科研体制仍然存在一些严重的弊端。
一、存在的弊端(一)科研与经济脱节,科研成果供需失调我国科研与经济脱节由来已久,企业需求与科研界的供给不能较好地衔接起来。
一方面,每年产生的科研成果不少,但大多成了样品或展品,成果转化率远远低于发达国家;通过鉴定并宣布达到了国内领先或国际先进水平〃的成果不少,但真正在市场上产生效益或得到应用的极少。
另一方面,企业对科研的需求虽很迫切,但有问题有难点却找不到对应的解决办法。
当然这里讲到的〃以市场为导向〃是针对应用研究与开发的;而基础研究尤其是纯基础研究,需要突出的是创造性和自由探索,而不一定首先想到市场,更不应强调以市场为导向。
(二)行政干预代替科学决策,科研缺乏自主性导致科研缺乏自主性的两个根本原因是科研管理层次过多和专家管理体制的缺陷。
我国科研组织单元往往从属于一个或多个主管部门,从项目申请、经费拨款、经费匹配、组织论证、评审验收到鉴定评奖等,都需要经过主管部门的批准或〃协调〃管理。
随着现代科研日趋复杂化、大型化,管理层次增多虽难以避免,但是各层次之间必须相互协调、沟通,具有明晰的职能分工。
若某研究所欲争取国家项目,其面对的主管部门不仅包括上级机关,还有部、委中的相关司局;若是所谓〃跨局〃(即科研内容同时涉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职能局)的项目,还必须应对几个司、局。
目前的项目,哪怕是新立项的项目,大多数被要求经费来源多元化。
也就是说,如果再横向争取一些经费,横向合作单位又有主管部门,而这些主管部门对于项目管理又都各有一套自己的管理办法,并且管理办法处于频繁的变动之中(通常2〜3年一变), 结果是对同一个项目往往形成各主管部门〃今天你检查,明天我验收;今天你需要上报表格,明天我要求出阶段性成果〃等政出多门、多头干预、职责不清的现象,让基层科研组织应接不暇。
科研管理存在问题与对策
科研管理存在问题与对策科研管理作为推动科技创新、保障研究活动高效运行的重要环节,在我国科研体系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然而,在实际运行过程中,科研管理仍存在一些问题,制约了科研工作的深入开展。
本文旨在分析这些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科研管理存在的问题1. 管理体制僵化我国科研管理体制在一定程度上仍沿袭传统模式,导致管理层级繁多、决策流程繁琐。
这种体制使得科研人员在项目申报、经费使用等方面面临诸多困扰,影响了科研效率。
2. 资源配置不合理在科研资源配置方面,存在一定程度的失衡现象。
一方面,部分热门领域竞争激烈,资源过剩;另一方面,一些基础学科和冷门领域却面临经费不足、人才流失的困境。
3. 评价体系不完善当前,我国科研评价体系过于注重短期成果和量化指标,导致科研人员过分追求论文数量和影响因子,忽视了对原创性和实际贡献的评价。
这种评价体系容易导致科研浮躁和急功近利现象。
4. 科研诚信缺失近年来,科研诚信问题频发,如抄袭、剽窃、数据造假等。
这些行为严重损害了科研队伍的形象,降低了科研质量。
5. 科研与产业脱节在我国,科研与产业之间存在着一定程度的脱节现象。
科研成果转化率较低,许多优秀成果难以转化为实际生产力。
二、科研管理对策建议1. 深化体制改革优化科研管理体制,简化管理层级,提高决策效率。
赋予科研人员更多自主权,减少不必要的行政干预。
2. 优化资源配置合理分配科研资源,加大对基础学科和冷门领域的支持力度。
建立多元化、多渠道的科研经费投入体系,鼓励企业和社会力量参与科研创新。
3. 完善评价体系建立以质量、贡献、创新为导向的科研评价体系,注重长期效应和实际贡献。
减少对短期成果和量化指标的过度依赖,引导科研人员潜心研究。
4. 加强科研诚信建设加大对科研不端行为的查处力度,完善科研诚信管理制度。
加强科研伦理教育,提高科研人员的诚信意识。
5. 促进产学研结合推动科研与产业的深度融合,提高科研成果转化率。
鼓励企业参与科研活动,促进产学研一体化发展。
科研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科研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科研工作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但在科研中仍然存在许多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影响着科研成果的质量,也影响着科研工作者的工作效率和科研成果的传播和应用。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需要全面深入地分析这些问题的根源,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解决方案。
一、科研中存在的问题在科研工作中存在许多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科研经费不足在许多国家和地区,科研经费都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由于科研经费不足,许多科研项目无法得到足够的资金支持,从而影响到科研工作的进展。
此外,科研工作者也因为经费不足无法购买必要的实验设备和材料,导致科研工作的推进受到限制。
2.科研成果无法及时传播和应用科研成果的传播和应用是促进科研成果产生社会价值的重要途径,但在现实中,许多科研成果却无法及时传播和应用。
这主要是因为科研成果的发表受到各种限制,科研成果的传播受到各种障碍。
3.学术不端行为学术不端行为包括造假、抄袭等,严重影响了科研成果的可信度和科研工作的公正性。
学术不端行为不仅损害了科研工作者的个人声誉,也损害了整个科研领域的声誉,如果得不到有效监管和打击,将会对整个科研领域的健康发展带来严重影响。
4.科研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科研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是科研工作中的一个严重问题。
一方面,一些科研工作者缺乏足够的专业知识和科研技能,导致科研成果的质量不高;另一方面,一些科研工作者缺乏科研道德观念,从而导致学术不端行为的产生。
5.学科交叉不足学科交叉不足导致科研成果的应用受到限制。
在许多领域,科研工作仍然停留在各自的学科范畴中,缺乏不同学科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导致了许多科研成果无法得到充分的应用。
二、对于科研中存在的问题的建议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和政策来促进科研工作的健康发展。
1.加大科研经费投入政府应该加大对科研的投入,增加科研经费,提高科研资金的使用效率,确保科研项目能够得到充分的资金支持。
此外,科研机构和企业也应该增加对科研的投入,鼓励科研人员进行有益的科研实践。
科研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科研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科研工作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实践中往往会面临各种问题。
本文将探讨科研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以便更好地推动科研工作的发展。
一、科研中存在的问题1.资金匮乏科研工作需要大量资金支持,包括设备购置、人员培训、实验材料等方面。
由于科研成本高昂,政府和企业的资金支持往往难以满足科研需求。
尤其是针对基础科研项目,很难得到足够的资金投入。
这就制约了科研工作的开展和深入。
2.人才匮乏科研工作需要专业的人才支持,包括科学家、工程师、技术人员等。
由于高等教育体系的不完善,以及科研工作的压力和待遇不佳,人才流失严重。
尤其是在一些基础学科领域,年轻人对科研的兴趣不高,导致这些领域的人才匮乏,制约了科研工作的进展。
3.研究方向不明确科研工作需要明确的研究方向和目标。
一些科研项目缺乏清晰的目标和意义,导致科研成果的转化困难,反而成为“鸡肋”项目。
一些科研机构和企业缺乏正确的导向和规划,导致科研方向不明确。
4.成果转化难度大科研成果的转化是科研工作的重要环节,但往往面临较大的压力。
一方面是因为科研成果需要时间来验证和实践,需要坚持长远的投入和研究;另一方面,是因为科研成果的市场需求不明确,存在不确定性和风险。
因此,科研成果的转化难度较大。
5.学术不端行为在科研工作中,经常会出现学术不端行为,比如抄袭、伪造数据、操纵实验结果等。
这些行为不仅损害了科研的诚信度,也影响了科研成果的质量和可信度。
学术不端行为严重阻碍了科研工作的健康发展。
二、解决问题的建议1.加大资金投入为解决资金匮乏问题,政府部门应该加大对科研工作的资金投入,特别是对基础科研项目的支持。
可以通过设立专项资金,加强政策扶持,鼓励企业参与等方式来增加科研资金。
2.提高人才待遇为解决人才匮乏问题,可以采取多种方式,比如提高科研人员的待遇和福利,加强对科研人员的培训和激励,加强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的合作,构建更加开放的科研环境。
科研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科研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在科研领域中存在着各种问题,这些问题可能来源于研究方法、资源限制、伦理道德等方面。
科研工作者需要充分了解这些问题,并寻找相应的解决办法。
本文将围绕科研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一、资源限制资源限制是科研领域中常见的问题之一。
由于资金、设备、空间等资源的限制,科研工作者在进行研究时可能会遇到各种困难。
特别是在一些发展中国家或地区,资源限制更加显著。
解决办法:对于资源限制问题,政府和相关机构应当加大对科研领域的投入。
鼓励企业与科研院所合作,共同开展科研项目,实现资源共享。
此外,科研工作者也可以寻求国际合作,与其他国家或地区的科研机构合作开展研究,充分利用外部资源。
二、研究方法科研工作者在进行实验研究时,可能会遇到研究方法不当、实验设计不合理等问题,导致研究结果不准确,进而影响到研究结论的可信度。
解决办法:科研工作者应全面了解研究方法的原理和应用,选择合适的研究方法,并严格按照研究设计进行实验。
同时,加强与其他研究者的交流和合作,学习借鉴其他研究者的优秀研究方法和经验,提高研究水平和能力。
三、伦理道德科研工作者在进行研究时,应遵守伦理规范,确保研究过程和结果的科学性和可信度。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伦理道德问题仍然存在,有些研究者可能会违反科学研究的伦理道德规范,造成研究结果的失真。
解决办法:加强对科研伦理的宣传和教育,教育科研工作者遵守伦理规范,严格把关研究过程中的伦理问题,如隐私保护、动物实验伦理、数据处理等问题。
同时,也应加强科研监督,建立相关的伦理委员会和科研监督机构,对违反伦理规范的科研行为予以惩罚,维护科研领域的伦理规范和正常秩序。
四、知识产权保护在科研领域,知识产权保护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科研工作者在进行研究时,创造出来的新技术、新发现可能会受到知识产权侵权的风险,造成科研成果无法得到合理的保护和利用。
解决办法:政府和相关机构应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政策的制定和执行,建立相应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为科研成果提供合理的保护措施。
我国科技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我国科技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近几年来, 我国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断提高, 有力地推动了我国经济发展。
但目前我国科技发展中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 严重制约着我国科技进步和经济增长。
本文试图对我国科技进步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以寻求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
一、我国科技发展中存在的问题1. 科技进步主体错位在我国传统科技体制下, 政府是科技进步的唯一主体, 企业作为政府行政机关的附属物, 仅仅是科技成果的被动受体。
这种政府主导型科技进步机制的最大缺陷是, 企业技术创新的动力和能力严重不足, 科技进步缺乏充满活力的微观主体。
这是导致我国长期以来科技发展严重滞后的根本性原因。
80年代以来, 随着科技和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 企业开始向独立的经济主体和市场主体转化, 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的积极性有所增强。
但是, 迄今为止, 从总体上看, 政府主导型科技进步机制仍未发生根本改变, 企业作为科技进步主体的地位仍未真正确立。
第一、企业经营行为短期化, 科技创新的动力和压力不足。
在现行经济体制下, 国有企业技术水平落后并不必然导致其破产和倒闭, 企业进行技术投资和技术改造也未必得到多少实际利益, 相反, 还可能会损失一部分近期利益; 即使能够给企业带来利益, 也未必发生在现任经营者的任期内。
这样对现任企业经营者来说, 自然不愿意进行科技创新。
在推行承包制过程中, 虽然有的承包合同把/ 保技术进步0作为承包内容之一, 但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企业对技术创新动力不足问题。
企业承包者。
, 1994 年为 0. 48% , 1995年为 0. 49% , 1996 年为 0. 48% , 1997 年为 0. 47% 。
从 1990 年到 1997 年的国内生产总值是以每年平均10%以上的幅度上升, 而投资在科技上的数字却下跌了 45% 。
再看教育投入, 近些年来, 国家各级财政在依法保障和不断完善教育投入主渠道方面做了一些努力, 从教育经费投入总量或绝对量看, 有较大和较快增长, 但是自 1986 年以后, 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的增长速度却明显放慢, 1991)1996 年依次为 2. 85% 、2. 75% 、2.52% 、2. 52% 、2. 46% 、2. 44% , 呈逐年下降趋势。
科研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科研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科研是推动社会进步和科学发展的重要方式,然而在实践中,我们也会遇到一些问题。
以下是一些科研中常见的问题以及相应的建议。
问题1:科研经费不足科研经费不足是很多科研人员面临的问题。
缺乏经费会限制科研工作的开展,影响实验条件和研究进展。
建议:-积极申请科研项目,争取更多的科研经费。
-加强与企业和基金会的合作,寻找赞助和支持。
-提倡多学科交叉合作,共享资源和经费。
-提高研究机构和政府对科研项目的投入,增加科研经费的总量。
问题2:科研成果评价体系不完善科研成果评价的方法过于依赖于SCI论文发表数量和引用次数,忽视了其他类型的科研成果,如专利、软件和技术转化。
建议:-完善科研成果评价体系,包括不同类型科研成果的评估方法。
-鼓励科研人员参与创新和技术转化工作,提供相应的评价和奖励机制。
-引入学术社交网络和学科数据库,更全面地评价科研人员的学术影响力。
-建立科研成果开放共享的机制,提高科研成果的可见性和影响力。
问题3:科研诚信问题科研诚信问题包括数据造假、剽窃和不当竞争等。
这些行为不仅损害了个人和机构的声誉,也阻碍了科学研究的进展。
建议:-加强对科研诚信的教育和培训。
提高科研人员的道德素质和科研伦理意识。
-建立科研数据管理规范,包括数据采集、处理和存储的标准。
-推行开放科学原则,提供原始数据和实验过程的可追溯性。
-审查机构和学术期刊应建立严格的查重和审核机制,防止剽窃和重复发表现象。
问题4:科研人员压力大科研人员面临的工作压力大,包括竞争激烈、工作量大、任务紧迫等。
这些因素可能导致创新能力下降和科研人员的身心健康问题。
建议:-加强科研人员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培训。
提供心理辅导和咨询服务。
-提倡科研团队合作,共享工作压力和任务。
-改善科研人员的工作环境和福利待遇,减轻工作负担。
-加强家庭和工作的平衡,提供灵活的工作时间和休假机制。
问题5:科研成果转化不足科研成果转化率低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很多科研成果没有得到有效的应用,无法真正造福于社会。
中国科学体制的弊端及解决方法的思考
中国科学体制的弊端及解决方法的思考摘要:中国科学体制的发展与五四运动同时起步,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为我国积累了大量的人才队伍和科技成果。
然而随着时代的变化,我国科技体制暴露出许多问题,科技立法体系不完整、科技投入没有形成规律性的稳定增长机制、科技管理体系不足、科技投入方式不能有效促进成果转化、科学系统内部的组织管理的缺陷、科研人员激励制度不足。
重重壁垒已经阻碍了我国科技创新和进步,亟需对我国科学体制进行改革。
关键词:中国科学体制弊端解决方法一、科学体制化的涵义人类对自然力量的探索和利用由来已久,但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成为独立的社会活动领域则是近代以后的事。
这种科学技术组织制度及其对科学技术活动的社会规范从无到有并不断完善的过程,就是科学技术的社会体制化。
[1] 我国科学体制中国科学体制的发展与五四运动同时起步,1915年成立的中国科学社是我国对科学体制化的重要探索。
1928年成立的中央研究院是中国科学体制正式成立的开端。
[2]科学体制化是科学技术能够得以持续、健康和快速发展的前提条件,是影响一个国家科技与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的重要因素。
进入21世纪,我国科学发展既面临重要战略机遇,也面临严峻挑战。
必须在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上取得新的突破。
那中国科技体制存在哪些弊端,笔者认为如下:1、科技立法体系不完整中国自1985年实施科技体系改革以来,颁布了大量以促进科技进步的政策文件,但立法体系不完整。
譬如,关于科技投入标准的要求仅仅在1993年【科学技术进步法】中作出方向性的规定,对于具体的实施细节以及实现目标的责任落实却在立法体系中没有体现;中国支持科技创新的税收优惠政策多大数十件,但这些政策大多以通知、暂行条例等部门文件的形式出台,没有组股的法律地位;【合同法】、【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和【专利法】虽然都明确规定了科技成果权益的依据,但均没有明确规定如何评价科技成果价值,这就导致科技成果转化间的利益分配缺乏法律依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科研体制中的弊端及解决方法思考
经过多年的改革,我国科研体制上存在的诸多问题有所缓解,如在经费分配上打破平均主义、应用研究机构面向市场、应用研究与开发项目试行招标制等。
但一些深层次的问题并未得到根除, 现行科研体制仍然存在一些严重的弊端。
一、存在的弊端
(一)科研与经济脱节,科研成果供需失调
我国科研与经济脱节由来已久,企业需求与科研界的供给不能较好地衔接起来。
一方面,每年产生的科研成果不少, 但大多成了样品或展品,成果转化率远远低于发达国家;通过鉴定并宣布“达到了国内领先或国际先进水平”的成果不少,但真正在市场上产生效益或得到应用的极少。
另一方面,企业对科研的需求虽很迫切,但有问题有难点却找不到对应的解决办法。
当然这里讲到的“以市场为导向”是针对应用研究与开发的;而基础研究尤其是纯基础研究,需要突出的是创造性和自由探索,而不一定首先想到市场,更不应强调以市场为导向。
(二)行政干预代替科学决策,科研缺乏自主性
导致科研缺乏自主性的两个根本原因是科研管理层次过多和专家管理体制的缺陷。
我国科研组织单元往往从属于
一个或多个主管部门,从项目申请、经费拨款、经费匹配、组织论证、评审验收到鉴定评奖等,都需要经过主管部门的批准或“协调”管理。
随着现代科研日趋复杂化、大型化, 管理层次增多虽难以避免,但是各层次之间必须相互协调、沟通,具有明晰的职能分工。
若某研究所欲争取国家项目,其面对的主管部门不仅包括上级机关,还有部、委中的相关司局;若是所谓“跨局”(即科研内容同时涉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职能局)的项目,还必须应对几个司、局。
目前的项目,哪怕是新立项的项目,大多数被要求经费来源多元化。
也就是说,如果再横向争取一些经费,横向合作单位又有主管部门,而这些主管部门对于项目管理又都各有一套自己的管理办法,并且管理办法处于频繁的变动之中(通常2~3年一变),结果是对同一个项目往往形成各主管部门“今天你检查,明天我验收;今天你需要上报表格,明天我要求出阶段性成果”等政出多门、多头干预、职责不清的现象,让基层科研组织应接不暇。
科研管理部门一般都设立有层次不同的专家委员会或专家组,有的是正式的或长期性的,有的是短期或临时性的。
专家委员会或专家组的专家大多有自己的科研项目,一些专家同时是多个委员会或专家组成员,加之各种会议名目繁多,专家供不应求,因而就出现了专家“赶场”和“评审专业户”现象,乃至常常出现“走过场”、“搞形式”的评审会。
专家发挥作
用有限,势必影响主管部门业务管理人员的判断,也影响决策者的判断。
这些业务管理人员和决策者(通常或曾是科学家)虽然具有某一专业领域方面的知识,但一个人如何能够应付这种多种类项目的局面!何况随着现代科研的发展、学科的分化,一个人的专业知识终归十分有限。
于是,决策人员就有可能只听从某些专家甚至某一个项目负责人的一面之词,甚至仅从相对熟悉程度或关系出发来决定项目的取舍,增加了项目决策的随意性和人为因素。
由于存在这种专家体制的缺陷,在许多决策者的眼里行政干预就显得“理所当然”了。
(三)研究机构相对封闭,低水平重复研究严重
20 世纪60 年代以来形成的科研“五路大军”,除部委所属的研究机构因部分转制有所变化外, 其余的组织形式和运行机制变化不大。
长期以来,各路大军之间学科布局趋同,自成体系,合作与交流不够。
尤其是在大学研究机构和国家院所之间,由于职能定位和分工不明确,导致互争资源、不相往来。
研究机构之间的相互封闭实质上是一种体制性浪费资源的形式。
就单个研究所来讲,大部分研究所有相当一部分研究人员不了解本领域世界发展的最新进展。
这一方面固然是受制于信息设施不足、参加国际交流经费不够的限制,但更主要的方面是开放意识不强、研究水平不高,因而很难与国际同行以平起平坐、对等的“态势”进行合作和辩论。
研究机构国际化与其研究水平呈现正相关关系,二者相辅相成,而我国大部分研究机构很少雇用国际工作人员,这应是研究机构相对封闭、国际化程度不够的最直接表现。
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是研究水平不高,在国际化和研究水平之间没有形成良性的互动关系。
一方面,国际化程度不够, 影响了研究交流和水平的提高;另一方面,研究水平不高, 又抑制了国际化程度。
科研发达国家已形成了二者之间的良性循环。
如何扩大研究机构的开放程度、提高国际化水平,关键是提升自身的研究水平。
我国研究机构数量庞大、人员经费不足,是导致低水平重复研究现象严重的主要原因。
本来有限的经费大多数用在了人员消费(包括补充工资、资金、他用等)上, 真正用于科研的只有1/ 2 。
僧多粥少, 维持生存尚且不易, 谈何发展!于是只好涌向“短、平、快”的项目或挑选跟踪国外热点的风险性不大的题目。
结果是:对基础研究来讲,“修补性”成果多,而原创性成果少;对应用与开发研究来讲,跟踪性成果多,技术上往往“慢半拍”,或仅为用作某种“敲门砖”。
(四)评价体系不健全, 健康的科学共同体尚未形成
科研评价体系主要包括科研项目评价、研究机构评价和研究人员评价等系统。
评价体系不健全表现在以下方面:各评价系统内部的评价制度不规范,且缺少稳定性;评价系统之
间缺乏衔接和配套;对评价指标的机械理解和操作;过分追求短期效益和轰动效应。
如对科研项目的评价,立项前有条子,论证不过是拨款的过场;论证时有票子,大家都说好; 中评时有路子,旅游开会任逍遥; 验收时有法子,不是“国际先进”就是“填补国内空白”。
再如对研究机构的评价,先由主管部门找一些管理研究人员制定一个“指标体系”,搞定打分加权办法,每年再出一个“蓝皮书”。
据许多研究人员反映,这套操作的结果,往往“正面作用还不如负面效应”。
对研究人员的评价更是机械,一篇SCI 论文多少分,一本专著多少分,一份专利多少分⋯⋯且与职称、奖金挂钩,全没了科学道德的崇尚和科学精神的“斯文”。
当然,以上的例子不能概全, 例外的情况也有, 即使有例外, 那也已不占主流。
科研过多地与职称、津贴、地位(包括官位)直接挂钩, 科研基金、奖励和论文成为显示权利与成就的标志;奖励、评定、学术成果鉴定、评论审阅中不符合实际的“国际先进水平”、“国内领先”等评语、结论比比皆是, 缺乏实质性的意见和真正的学术批评;这些违背学术道德规范、弄虚作假的情况,致使大家不敢相信国内刊物上的结果,有人干脆不看国内刊物。
我国在科研评价体系上的弊端、局部精细而宏观混乱的原因,是由于健康的科学共同体尚未形成。
所谓科学共同体,也叫学术共同体,是指长期科学研究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由受
过专门训练、相互之间有较强信息联系的科学家组成的集团。
它不是具体指某一个法人组织,但在无形中形成了一整套共同约定的规范。
基础研究要做出前沿性原创成果,非得经过长时间的积累不可,但如果为了应付年年考核,谁还甘愿去碰“创新性强、风险性更大”的难题呢!
二、解决方法思考
(一)面向用户开展应用类研究所的项目。
将科研人员的价值观由以研究为导向转变为以市场为导向,即由“研究——市场”计划模式转向“市场——研究”的市场模式。
(二)立足创新促进基础研究项目。
基础研究尤其是纯基础研究,要充分发挥其创造性和自由探索精神,而不一定总是首先考虑效益,更不应该强调以市场为导向。
(三)在科研管理上,政府应大力加强科技中介服务体系建设,使政府与课题保持一定的距离,依靠科技中介机构完成课题的委托与评审。
(四)评价体系在局部可以做得很精细,但在宏观层次就应有所不同。
基础研究的评价应交由科学共同体去做,应用与开发研究则由投资方自己去做,再“不合评价指标”, 但只要投资方认可也无妨,反之,即使再符合指标体系, 如不符合投资方的要求, 也是个失败的项目。
(五)建立技术研究开发的风险制度和回报机制。
(六)规范经营环境和制度环境,加强知识产权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