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癌
子宫内膜癌
3.改变生活习惯,节制饮食,加强锻炼,通过控制高血压、糖尿病、肥胖等“富贵病”的发生减少子宫内膜 癌的发病率。
风险
澳大利亚科研人员的一项新研究发现,怀孕有助于降低女性患子宫内膜癌的风险,怀孕次数越多,患这种癌 的风险越小。
2.相关检查
结合B超、宫腔镜检查、细胞学检查及MRI等辅助检查进行诊断。
鉴别诊断
子宫内膜癌最常见的症状是绝经后出血或围绝经期出血,因此需与其他引起阴道出血的疾病相鉴别:
1.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
围绝经期功血以经期延长、经量增多或阴道不规则出血为特点,与子宫内膜癌症状相同,因此对于此类患者, 即使妇科检查无阳性发现,亦应行分段诊刮病理学检查排除内膜癌变方可对症治疗。对于存在阴道不规则出血的 年轻女性,特别是合并不孕、月经稀发或多囊卵巢综合症的患者亦应谨慎,如B超子宫内膜增厚或回声不均,亦应 行分段诊刮排除子宫内膜癌或癌前病变。
研究人员认为,这一研究意味着怀孕后期较高的孕酮水平,以及未足月怀孕女性在怀孕初期的某些生理变化, 都可能有助降低她们患子宫内膜癌的风险。
韦布表示,有必要对这项研究反映出的保护效应做进一步探究,从中甄别出降低子宫内膜癌风险的关键因素, 助力攻克这一癌症。
谢谢观看
1.手术
手术是子宫内膜癌最主要的治疗方法。对于早期患者,手术目的为手术-病理分期,准确判断病变范围及预后 相关,切除病变的子宫和可能存在的转移病灶,决定术后辅助治疗的选择。手术步骤一般包括腹腔冲洗液检查、 筋膜外全子宫切除、双侧卵巢和输卵管切除、盆腔淋巴结清扫+/-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术。对于低危组(Ia期, G1-2)的患者是否需行淋巴结清扫术尚有争议,支持者认为术前、术后病理类型和分化程度可能不一致,且术中 冰冻对肌层浸润判断也可能有误差;反对者认为早期癌淋巴结转移率低,不行淋巴结清扫可以避免更多手术并发 症。手术可采用开腹或腹腔镜来完成。对II期患者,术式应为改良子宫广泛切除(子宫颈癌子宫切除术II类术 式),应行盆腔淋巴结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术。术后根据复发因素再选择放疗。III期或IV期亦应尽量缩瘤, 为术后放化疗创造条件。相当一部分早期子宫内膜癌患者可仅通过规范的手术即得以治愈,但对经手术-病理分期 具有复发高危因素的或者晚期患者,术后需要给予一定的辅助治疗。由于子宫内膜癌患者常年纪较大,且有较多 合并症,如高血压、糖尿病、肥胖以及其他心脑血管疾病等,因此对于具体患者需要详细评估其身体耐受情况, 给予个体化治疗。
子宫内膜癌PPT课件
根据每个患者的基因组、表型和临床特征,制定 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以提高疗效和减少副作用。
跨学科合作
加强医学、生物学、化学、物理学等多学科的合 作,以加速新药研发和临床试验的进程。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调有关。
病理学诊断
组织病理学诊断
通过子宫内膜组织病理切片,观察肿 瘤细胞的形态、大小、染色深浅等特 征,确定肿瘤的性质和分化程度。
免疫组织化学诊断
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肿瘤细 胞表面的抗原标志物,有助于鉴别肿 瘤的类型和来源。
分期与分级
分期
子宫内膜癌的分期是根据肿瘤侵犯的深度和范围来划分的,通常采用国际妇产 科联盟(FIGO)分期标准。
子宫内膜癌的病因
内分泌失调
遗传因素
长期无排卵或稀发排卵,以及雌激素水平 过高,是子宫内膜癌的主要危险因素。
部分子宫内膜癌患者存在家族聚集现象, 可能与遗传有关。
炎症与感染
其他因素
长期慢性炎症刺激、宫颈糜烂、宫颈息肉 等慢性宫颈炎,以及阴道滴虫、真菌等感 染可能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有关。
肥胖、高血压、糖尿病等也是子宫内膜癌 的高危因素。
子宫内膜癌PPT课件
目录
• 子宫内膜癌概述 • 子宫内膜癌的诊断 • 子宫内膜癌的治疗 • 子宫内膜癌的预防与护理 • 子宫内膜癌的科研进展
01 子宫内膜癌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子宫内膜癌是发生在子宫内膜的 一组上皮性恶性肿瘤,是女性生 殖道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分类
根据组织学类型,子宫内膜癌可 分为腺癌、腺鳞癌、透明细胞癌 等。
放疗与化疗
放疗
放疗与化疗的副作用
通过放射线杀死癌细胞,适用于晚期 或局部复发的患者。
什么是子宫内膜癌?有哪些检查方式?
什么是子宫内膜癌?有哪些检查方式?
1. 什么是子宫内膜癌?
子宫内膜癌发生在子宫体内膜上皮,又称宫体癌,主要为腺癌,是仅次于子宫颈癌的女性生殖道肿瘤。
子宫内膜癌多见于50岁以上的妇女。
其病因尚不明,可能与体内长期受高雌激素影响相关,另外,与肥胖、糖尿病、等代谢病相关。
也有与遗传等因素有关。
2. 子宫内膜癌有哪些检查方式?
子宫内膜癌的主要症状是阴道不规则出血,但因其他疾病也可以有阴道出血,所以仅依据阴道出血,不能确定是否有子宫内膜癌。
可以经过经阴道超声检查,观察子宫内膜厚度及血流;也可以进行血肿瘤标记物CA125检查。
最后确诊须根据分段诊断性刮宫病理检查的结果确诊。
本病应与可以引起阴道出血的其他疾病鉴别,如更年期功血、老年性阴道炎、子宫粘膜下肌瘤或内膜息肉等鉴别。
3. 子宫内膜癌有哪些临床表现?
主要是阴道流血,常在绝经后有不规则阴道流血,血量一般不多。
未绝经者表现为经量增多,经期延长或经间期出血。
另外可以有阴道排液,早期多为浆液性或浆液血性白带。
晚期合并感染为脓性或脓血性排液,伴恶臭。
晚期可以出现疼痛症状,多为癌肿扩散压迫神经时可引起疼痛。
4. 子宫内膜癌有哪些治疗方式?
早期以手术治疗为主,手术与放疗、或化疗结合。
早期的未生育的年轻女性还可以行保守治疗,以保留生育宫能。
无论采取何种治疗,要根据医生的意见而行。
子宫内膜癌优秀课件
变可见。只是在晚期侵犯子宫颈时,可见癌组织自宫颈口突出。宫旁有浸
润系宫颈受累后所致。
(三)转移病灶(bìngzào):晚期患者可于腹股沟处触及肿大变硬或融全
成块的淋巴结,或有肺、肝等处转移体征。
子宫内膜癌优秀
第九页,共二十八页。
辅助检查 1. 临床 检查 (lín chuánɡ)
2.细胞学检查 3.B超检查 4.诊断性刮宫 5.宫腔镜检查 6.腹膜后淋巴造影 7.CT扫描图象与磁共振成象
子宫内膜癌(carcinoma of the endometrium), 又称为子宫体癌(carcinoma of the corpus uteri), 是妇科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病率仅次于子宫颈癌。 镜下可分为腺癌(xiàn ái)、腺角化癌、鳞腺癌(xiàn ái)、透明 细胞癌。
子宫内膜癌优秀
第二页,共二十八页。
消化道准备 一般病人手术前10-12小时禁食,4-6小时禁止饮水,防止麻醉 或手术中呕吐而引起窒息或吸入性肺炎.我科一般是用甘露醇灌肠,并观察灌 肠情况。
3、阴道准备:术前3日做阴道准备,阴道灌洗,上药,手术当日艾力克擦洗
4、其他:进行交叉配血,药物过敏等常规准备,此外,术前应留置尿管,使膀胱处于 空虚状态,以免术中受伤.手术日晨测量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如有发热,血压升 高,女病人月经来潮或其他病情变化,应及时通知医生。去手术室前,查对患者的姓 名,床号,有无活动性假牙,及贵重物品等应取下,交由患者家属保管。
2.体位的变换,人体如果持续保持同一体位,会感到痛 苦和疲劳,体位的变换的频度以0.5-2小时一次为宜, 那么,在翻身(fān shēn)前,应评估患者接受的手术方式, 切口疼痛程度,引流管的位置及固定情况,指导其有效 咳嗽,排痰,并做好解释,在翻身(fān shēn)过程中,要注 意患者生命体征,如发现呼吸,循环系统有变化,应立 即停止。
子宫内膜癌诊断与治疗指南
子宫内膜癌诊断与治疗指南一、本文概述《子宫内膜癌诊断与治疗指南》旨在为医疗专业人士提供关于子宫内膜癌的最新诊断与治疗策略的全面指南。
子宫内膜癌是一种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其早期诊断和恰当治疗对于提高患者生存率和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本指南将结合最新的临床研究和医学进展,对子宫内膜癌的流行病学、病理生理学、临床表现、诊断方法、治疗策略以及预后评估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本指南还将强调多学科协作在子宫内膜癌诊疗中的重要性,以推动子宫内膜癌的个体化、精准化治疗。
通过本指南的学习和应用,期望医疗专业人士能够提升对子宫内膜癌的诊疗水平,为患者提供更为优质的医疗服务。
二、子宫内膜癌的诊断子宫内膜癌的诊断通常涉及临床评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以及组织病理学检查等多个方面。
临床评估:医生会对患者进行详细的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包括月经史、生育史、家族史等,以及观察是否存在异常阴道出血、腹部肿块、疼痛等症状。
实验室检查:血液检查可能包括全血计数、肝肾功能、肿瘤标志物等,以帮助评估患者的整体状况。
子宫内膜活检是诊断子宫内膜癌的关键步骤,可以通过刮宫术或宫腔镜检查获取子宫内膜组织样本。
影像学检查:超声检查是最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可以帮助确定肿瘤的大小、位置和浸润深度。
其他可能的影像学检查包括CT扫描、MRI和PET-CT等,这些检查可以提供更详细的肿瘤信息和评估疾病的分期。
组织病理学检查:这是确诊子宫内膜癌的金标准。
通过显微镜检查子宫内膜组织样本,病理学家可以观察到细胞的异常增生和恶性转化的证据。
免疫组化染色等技术还可以帮助进一步了解肿瘤的分子特征和预后。
子宫内膜癌的诊断需要综合临床评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和组织病理学检查等多个方面的信息。
正确的诊断是制定有效治疗方案的关键。
三、子宫内膜癌的分期与评估子宫内膜癌的分期是评估病情严重程度、制定治疗方案以及预测预后的重要依据。
根据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的分期系统,子宫内膜癌分为四期,即Ⅰ期、Ⅱ期、Ⅲ期和Ⅳ期。
子宫内膜癌护理PPT课件
提供情感支持,倾听患者的感受,减少焦虑 情绪。
可以组织患者参与支持小组,分享经验和感 受,增强归属感。
如何护理子宫内膜癌患者?
随访管理
定期随访,监测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护理方 案。
有效的随访能够帮助患者更好地管理病情, 降低复发风险。
何种治疗方法可供选择?
何种治疗方法可供选择? 手术治疗
对于早期患者,手术切除是主要治疗方法。
手术后需进行术后随访,以监测恢复情况。
何种治疗方法可供选择?
放疗与化疗
对于晚期患者,可能需要放疗或化疗等辅助治疗 。
这些疗法可能伴随一定的副作用,需做好相应的 护理。
何种治疗方法可供选择?
靶向治疗
近年来,靶向治疗逐渐成为子宫内膜癌的新兴治 疗选择。
靶向治疗的副作用相对较小,患者可耐受性较好 。
何时就医?
心理支持
患者在就医过程中需重视心理健康,寻求专业心 理咨询。
心理支持可以帮助患者积极面对疾病,增强治疗 信心。
如何护理子宫内膜癌患者?
如何护理子宫内膜癌患者?
身体护理
关注患者的身体变化,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饮食健康。
适当的运动和均衡饮食有助于提高患者的免 疫力。
如何护理子宫内膜癌患者?
谢谢观看
高风险人群
绝经后女性、肥胖者、糖尿病患者及有家族 史的人群。
定期健康检查和泌尿生殖系统评估对于高风 险人群尤为重要。
谁需要关注子宫内膜癌?
症状表现
主要症状包括不规则阴道出血、盆腔痛、排 尿困难等。
及时就医可提高早期诊断率,降低病情恶化 。
谁需要关注子宫内膜癌? 早期筛查
通过超声波、宫腔镜等检查手段进行筛查。
子宫内膜癌护理
子宫内膜癌医学PPT
04 子宫内膜癌的预防和筛查
预防策略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合理饮食、规律作息、适度运动,避 免过度肥胖和长期精神压力。
控制慢性疾病
积极治疗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疾病, 控制病情发展。
避免长期使用激素类药物
尤其是含有大量雌激素的药物,如有 必要,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遗传咨询和基因检测
有子宫内膜癌家族史的人群,建议进 行遗传咨询和基因检测,以便早期发 现和治疗。
如CA125等,可以辅助诊断子宫内膜癌, 但特异性不高,需要结合其他检查结果进 行综合判断。
提高公众对子宫内膜癌的认识和意识
宣传教育
通过各种渠道宣传子宫内膜癌的预防和筛查知识,提高公众的认 知度和重视程度。
健康讲座和义诊
组织专家进行健康讲座和义诊活动,为公众提供专业的咨询和指导。
建立子宫内膜癌防治联盟
子宫内膜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发病率
子宫内膜癌在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发病 率较高,近年来在我国也有上升趋势 。
死亡率
子宫内膜癌的死亡率相对较低,但仍 然对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威胁。
子宫内膜癌的病因和风险因素
病因
子宫内膜癌的确切病因尚未完全明确,但与遗传、内分泌、炎症等多种因素有 关。
风险因素
肥胖、长期无排卵、长期应用雌激素治疗、绝经后延迟等是子宫内膜癌的主要 风险因素。
分级
子宫内膜癌的分级是根据癌细胞的分化程度来划分的,一般分为G1、G2、G3三 级,分化程度越低,恶性程度越高。
03 子宫内膜癌的治疗
手术治疗
手术切除
通过手术将肿瘤及其周围组织切 除,以达到根治的目的。手术方 式包括全子宫切除术、卵巢切除
术等。
手术范围
根据肿瘤分期和患者年龄等因素, 手术范围可能有所不同。早期子 宫内膜癌患者通常仅需切除子宫 和卵巢,而晚期患者可能需要更
子宫内膜癌(1)
切口的护理:
1.术后24小时内密切观察切口有无渗血,如
有渗血,告知医生,及时更换。 2.如伤口有红肿,遵医嘱予以红外 线照射,同时每日更换敷料。 3.若术后体温持续偏高,切口局部 红肿,发热,疼痛,应遵医嘱给予 抗炎治疗,同时每日监测6次体温。 4.观察阴道有无流血留液。
留置导产、 未产、不孕症者较多。
七、多囊卵巢综合征 表现为不排卵,而 使子宫内膜处于高水平的、持续的雌激素作 用之下,缺乏孕激素的调节和周期性的子宫 内膜剥脱,而发生增生改变。 八、卵巢肿瘤 分泌较高水平雌激素的颗 粒细胞癌、卵泡膜细胞瘤等,可致月经不调, 绝经后出血及子宫内膜增生和内膜癌。
疼痛的护理:
1.伤口疼痛,首先用调整体位,肢体位置等,必要
时遵医嘱使用镇痛剂。 2.合理的正确使用镇痛泵。 3.避免感冒咳嗽,若咳嗽应将手撑开按压伤口,以 减轻振动造成伤口疼痛,并减少发生伤口裂开而并 发出血或致再次施术。 4.排尿痛,就是患者拔出尿管后,极大部分患者不 会由此症状,少部分可能排尿时小腹部放射性疼痛, 可能是手术引起的,因为子宫与膀胱相邻,则切除 子宫是与膀胱分离,可能稍稍有擦伤,数日后自行 好转,平素多喝开水,自觉排尿时立即排尽,不要 憋尿时间太长,如排尿时尿道口疼痛,有可能是泌 尿道感染,轻者每天多喝白开水就行,严重者遵医 嘱予以抗炎治疗。
体征
(一)全身表现:相当一部分患者有糖尿病、高血压或 肥胖。贫血而发生于出血时间较长的患者。病人晚期因癌肿 消耗、疼痛、食欲减退、发热等,出现恶病质。 (二)妇科检查所见:早期盆腔生殖器官多无明显变化, 子宫正常者占40%左右,合并肌瘤或病变至晚期,则子宫增 大。绝经后妇女子宫不显萎缩反而饱满、变硬,尤应提高警 惕。卵巢可正常或增大或伴有女性化肿瘤的可能。双合诊时 如因患者肥胖、疼痛或者缺乏合作而触诊不清,不必坚持非 要查明,因诊断的依据并不在于子宫的大小。患者的子宫颈 多无病变可见。只是在晚期侵犯子宫颈时,可见癌组织自宫 颈口突出。宫旁有浸润系宫颈受累后所致。 (三)转移病灶:晚期患者可于腹股沟处触及肿大变硬 或融全成块的淋巴结,或有肺、肝等处转移体征。
子宫内膜癌
.
5
内膜增生与内膜癌
单纯增生、复合增生为良性病变,绝大部分预后 好,仅有少部分可在10 年左右发展为癌 单纯增生 随访15年1%可发展为癌
80%病变可自然消退 复合增生 随访13年,3%可发展为癌,
83% 消退,经孕激素治疗85% 可逆转
非典型增生的病理分级与癌: 轻-15%;中-24%;重-45% 对孕激素治疗反应
子宫内膜鳞状细胞癌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
23
子宫内膜透明细胞癌
Clear cell carcinoma
子宫内膜粘液腺癌
Mucinous carcinoma
.
24
子宫内膜癌分期的意义
子宫内膜癌临床分期 (FIGO,1971) (Clinical staging) 用于单纯放疗/术前 15%-20%不能准确符合真实分期。
.
39
手术分期(Stating laparouomy)
开腹、腹腔冲洗液细胞学检查探查盆腹腔 对子宫外可疑播散处活检(冰冻检查)
单用雌激素一年,20%子宫内膜增生;
内膜增生以腺体病变为主、伴有少量间质病变,少 数可以发展成癌。其特征为腺体形状、大小不规则, 腺体/间质比例升高。
伴有细胞学不典型性的内膜增生常可发展为子宫内 膜癌。
.
4
内膜增生与内膜癌
不伴有不典型增生的单纯增生极少进展为 子宫内膜癌。
伴不典型增生复杂性增生容易进展为癌。 核异形性的存在是最值得注意的特征。 不典型增生进展为癌比无不典型增生高10
只能试用大剂量孕激素保守治疗、于治疗后周期 性取内膜,
用孕激素治疗后又复发者
不能耐受孕激素副作用者行子宫切除
子宫内膜癌(1).
九、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 可为内膜癌发展 的一个阶段或无此阶段。而重度不典型增生, 可视为子宫内膜原位癌。 十、外源性雌激素 服用雌激素的妇女具有 高度发生子宫内膜癌的危险,其危险与剂量大 小、服用时间长短,及是否合用孕激素、中间 是否停药,以及病人特点等有关。目前,雌激 素与内膜癌极早期患者可无明显症状,仅在普查或其他原因作妇科 检查时偶然发现。一旦出现症状,则多表现为: (一)子宫出血:绝经期前后的不规则阴道出血是子宫 内膜癌的主要症状,常为少量至中等量出血,很少为大量出 血。不仅较年轻或近绝经期患者易误认为月经不调,不及时 就诊,即使医生亦往往疏忽。个别也有月经周期延迟者,但 表现不规律。在绝经后患者多表现为持续或间断性阴道出血。 子宫内膜癌患者一般无接触性出血。晚期出血中可杂有烂肉 样组织。 (二)阴道排液:因腺癌生长于宫腔内,感染机会较宫 颈癌少,故在初期可能仅有少量血性白带,但后期发生感染、 坏死,则有大量恶臭的脓血样液体排出。有时排液可夹杂癌 组织的小碎片。倘若宫颈腔积脓,引起发烧、腹痛、白细胞 增多。一般情况也迅速恶化。
(三)疼痛:由于癌肿及其出血与排液的瘀积, 刺激子宫不规则收缩而引起阵发性疼痛,约占10~ 46%。这种症状多半发生在晚期。如癌组织穿透浆 膜或侵蚀宫旁结缔组织、膀胱、或压迫其他组织也 可引起疼痛,往往呈顽固性和进行性加重;且多从 腰骶部、下腹向大腿及膝放射。 (四)其他:晚期患者自己可触及下腹部增大 的子宫或/及邻近组织器官可致该侧下肢肿痛,或压 迫输尿管引起该侧肾盂输尿管积水或致肾脏萎缩; 或出现贫血、消瘦、发热、恶液质等全身衰竭表现。
三、高血压 内膜癌伴高血压者较多。
肥胖、糖尿病与高血压三者并存于子宫 内膜癌患者,称为“宫内膜的三联征”或 “宫内膜癌综合征”。三者可能与高脂饮食 有关,而高脂饮食与子宫内膜癌有直接关系。 四、月经失调 宫内膜癌患者,月经紊乱、 量多者,比正常妇女高3倍。 五、初潮早与绝经迟 12岁以前比12岁以 后初潮者,宫内膜癌的发生率多60%。宫内 膜癌的绝经年龄较正常妇女迟6年。
《2023版CSCO子宫内膜癌诊疗指南》解读PPT课件
制定个性化的营养支持计划, 改善患者营养状况。
运动康复
推荐患者进行适当的运动康复 ,提高身体素质和免疫力。
健康教育
开展健康教育活动,提高患者 对子宫内膜癌的认识和自我管
理能力。
03 手术治疗原则及技巧探讨
手术适应症与禁忌症分析
适应症
包括早期子宫内膜癌、部分晚期或复发性疾病患者,以及经过充分评估和术前准 备后适合手术的患者。
注意事项
注意药物间的相互作用和不良反应,及时调整用药方案。
不良反应监测与处理建议
不良反应监测
定期监测患者血常规、肝肾功能等指 标,及时发现和处理不良反应。
处理建议
根据不良反应的严重程度和类型,采 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如停药、减量、 对症治疗等。
耐药问题应对策略
耐药机制研究
深入研究子宫内膜癌的耐药机制,为开发新的治疗药物提供理论 依据。
ABCD
疼痛管理
对于疼痛患者,采取药物治疗、物理治疗等多模 式镇痛措施,以缓解疼痛症状。
社会支持
鼓励患者参加子宫内膜癌患者互助组织,与病友 交流经验,互相鼓励支持。
THANKS
定义与发病率
定义
子宫内膜癌是指发生在子宫内膜 上皮的恶性肿瘤,是女性生殖道 三大恶性肿瘤之一。
发病率
子宫内膜癌的发病率逐年上升, 尤其在发达国家和地区,已成为 女性健康的重要威胁。
病因及危险因素
雌激素过度刺激
长期无孕激素拮抗的雌激素刺激可能 是子宫内膜癌发生的重要原因。
肥胖、高血压、糖尿病
被称为子宫内膜癌三联征,这些因素 可能增加子宫内膜癌的发病风险。
子宫内膜癌发病率上升
近年来,子宫内膜癌的发病率不断上 升,成为女性生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 瘤之一。
子宫内膜癌
(2)宫腔镜检查(hysteroscopy):宫腔镜 可直接窥视宫腔情况,准确地采取标本作组织 学检查。
(3)放射学诊断: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子 宫碘油造影、盆腔充气造影、盆腔动脉造影。
3.病理检查:子宫内膜的病理组织学检查是确诊 内膜癌的依据,并可了解肿瘤细胞的分化程度。20% 的早期子宫内膜癌患者无症状,是由细胞学及组织学 检查而发现的。
病理组织学检查中,子宫内膜标本采取方法有:
①子宫内膜活检;
②诊断性刮宫;
③分段诊断性刮宫。诊断性刮宫的正确率,一般在 80%~95%。
4.辅助诊断:
Ⅱ期 癌已侵犯宫颈。
Ⅲ期 癌扩散至子宫以外,但未超过真骨盆。
Ⅳ期 癌超出真骨盆或明显侵犯癌有远处转移
临床分期有些不足之处,主要是肌层浸润 的深度及子宫外播散的程度在术前无法作出准 确判断,宫腔深度可受其他因素影响,而前两 者又是判断预后的重要因素,故有人提倡用国 际抗癌联盟(UICC)的分期标准,以手术一 病理检查结果分期。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EIN)EIN可分为I、II、III 级。
3.体质因素:子宫内膜癌常伴肥胖、 高血压、糖尿病、未婚、少产等。“宫体癌 综合征”。
【发病因素 】
确切病因尚不清楚,研究发现与下列 因素有关:
1.雌激素对子宫内膜长期持续刺激: 雌激素用于家兔,可发生子宫内膜癌;接 受外源性雌激素妇女,内膜癌发病率增加 6~12倍;颗粒细胞瘤、卵泡膜细胞瘤并发 子宫内膜癌者高;多囊卵巢综合症者内膜 癌发性率高。
4.不育与未婚:内膜癌患者中不育占 15%~20%。
子宫内膜癌
临床Ⅰ-- Ⅳ期5年生存率
75%,51%,30%,10.6% 手术-病理分期5年生存率 I B期 Ⅱ 期 94% 84% IC期 Ⅲ 期 87% 40%—60%
十、随访 75%--95%术后2—3年内复发 随访时间: 术后 2年内,每3个月 1次 术后3~5年, 每6个月 1次 术后5年后, 每年1次 随访内容: 妇科三合诊检查 阴道细胞学涂片检查 胸片(6个月至1年) CA125检查, 必要时CT、MRI等。
辅助诊断方法 4、宫腔镜检查: 可直接观察有无病变,病变大小、部位, 或直视下取材,减少漏诊。 5、细胞学检查: 子宫内膜抽吸活检。 6、 CA125、 CT、MRI、淋巴造影
七、鉴别诊断: 绝经后及围绝经期阴 道流血为子宫内膜癌最常 见的主要症状,也是许多 疾病的共有症状。需鉴别: ⑴ ⑵ ⑶ ⑷ 功血 萎缩性阴道炎 子宫粘膜下肌瘤或内膜息肉 原发性输卵管癌:阴道排液(流
4、孕激素治疗: 晚期或复发者,不能手术切除 或年轻、极早期、要求保留生育功能者。 以高效、大剂量、长期应用为宜。 孕激素受体阳性者有效率达80%。 醋酸甲羟孕酮 已酸孕酮
九、预后 影响预后的因素主要有三方面: 1.癌瘤生物学恶性程度及病变范围。 2.患者全身状况。 3.治疗方案、并发症及严重程度。
高发年龄为50-60岁。
绝经后妇女占70%--75%,围绝经期妇女占 15%--20%,40岁以下仅占5%--10%。
占女性癌症总数7%, 占女性生殖道恶性肿瘤20%-30%。
一、发病相关因素
• Ⅰ型 雌激素依赖型(estrogen-dependent):单一雌 激素长期作用下,发生子宫内膜增生症 (单纯型或复 杂型,伴或不伴不典型增生),继而癌变。 无排卵性疾病(无排卵性功血,多囊卵巢综合 征)、长期服用雌激素的绝经后妇女。 占大多数,均为子宫内膜样腺癌,肿瘤分化好, 雌孕激素受体阳性率高,预后好。 患者较年轻,常伴有肥胖、高血压、糖尿病、不 孕、不育及绝经延迟。
子宫内膜癌的诊断金标准_概述及解释说明
子宫内膜癌的诊断金标准概述及解释说明1. 引言1.1 概述:子宫内膜癌是一种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主要起源于子宫内膜组织。
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与进步,人们对于子宫内膜癌的诊断和治疗方法也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准确和及时地进行子宫内膜癌的诊断非常重要,可以为患者提供早期治疗和更好的预后。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首先阐述子宫内膜癌的定义、背景及其在临床中的重要性,然后介绍经典的子宫内膜癌诊断标准,并详细探讨最新的子宫内膜癌诊断金标准。
接着,我们将重点讲解诊断子宫内膜癌的主要要点,包括病史与临床表现评估、影像学检查以及病理学特征和组织学检查方法。
此外,我们还会介绍相关检测技术和进展,如基因检测在子宫内膜癌中的应用、血液生物标志物在诊断中的价值以及非侵入性监测技术在子宫内膜癌筛查中的前景研究进展。
最后,我们将总结子宫内膜癌的诊断金标准,并展望未来的发展方向。
此外,我们还会提及研究的局限性,并给出一些建议以供未来研究参考。
1.3 目的:本篇文章的目的是全面介绍子宫内膜癌的诊断金标准。
通过对经典和最新诊断标准的解释和阐述,希望读者能够了解子宫内膜癌的背景、定义和现有诊断方法,并掌握诊断子宫内膜癌时所需重点关注的要点。
此外,我们还会介绍一些相关检测技术和最新进展,以期为临床提供更准确、灵敏且非侵入性的判断手段。
最后,我们将总结当前子宫内膜癌诊断金标准并探讨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以促进该领域的治疗与科研进步。
以上是“1. 引言”部分内容,请继续进行下一部分“2. 子宫内膜癌的诊断金标准”。
2. 子宫内膜癌的诊断金标准2.1 子宫内膜癌的定义和背景子宫内膜癌是一种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在女性生殖系统肿瘤中占比较高。
它通常指的是起源于子宫内膜(子宫壁内部覆盖层)的癌症,也被称为子宫体癌。
子宫内膜癌主要发生在更年期后的女性,并且随着年龄增长,患病风险也会增加。
2.2 经典的子宫内膜癌诊断标准经典的子宫内膜癌诊断标准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病理检查:通过活组织切片,使用显微镜观察组织形态学变化,确定是否存在恶性细胞。
子宫内膜癌的分级标准_概述说明
子宫内膜癌的分级标准概述说明1. 引言1.1 概述子宫内膜癌是一种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主要发生在子宫内膜组织中。
随着人口老龄化和环境因素的变化,子宫内膜癌的发病率逐年增加。
为了更好地进行诊断和治疗,分级标准被广泛应用于确定子宫内膜癌的严重程度以及制定适当的治疗方案。
1.2 文章结构本文首先将介绍子宫内膜癌的基本概念以及其在肿瘤学领域中的重要性。
接着,我们将详细探讨现有子宫内膜癌分级标准,并对各个标准进行概述和比较。
在此基础上,我们将着重阐述分级标准的要点,包括对不同分级标准的解释、判断依据和相关临床应用。
最后,在结论部分,我们将总结子宫内膜癌分级标准在临床实践中的重要性,并展望未来可能的研究和发展方向。
1.3 目的本文旨在全面概述子宫内膜癌分级标准的基本概念、应用场景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通过对现有分级标准的比较和分析,我们希望能够为临床医生提供决策支持,并促进相关研究在子宫内膜癌领域中的进一步发展。
同时,对于患者和公众来说,本文也将提供一个全面了解子宫内膜癌分级标准的机会,以便更好地了解和关注自身健康。
2. 子宫内膜癌的分级标准:2.1 什么是子宫内膜癌子宫内膜癌是一种最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通常起源于子宫内膜(子宫壁内膜组织)。
该肿瘤主要发生在更年期后的女性身上,但也有可能在更年期前或更年期时发展。
2.2 分级标准的重要性对于治疗和预后评估而言,了解肿瘤的严重程度和侵袭性至关重要。
因此,对子宫内膜癌进行准确分级十分必要。
分级标准为医生提供了评估该癌变的指导依据,并帮助制定最佳治疗方案。
2.3 现有分级标准的概述目前,世界上广泛采用的子宫内膜癌分级系统是根据国际联合抗癌联盟(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Gynecology and Obstetrics, FIGO)所制定的系统。
该系统将子宫内膜癌分为3个不同等级:G1、G2和G3。
- G1:低度恶性G1级别表示肿瘤较小且较少侵入子宫肌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子宫内膜癌子宫内膜癌是什么?子宫内膜癌(carcinoma of the endometrium),又称为子宫体癌(carcinoma of the corpus uteri),是妇科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病率仅次于子宫颈癌。
镜下可分为腺癌、腺角化癌、鳞腺癌、透明细胞癌。
子宫内膜癌是怎么引发的?在如此美好的时代,要享受着幸福时光,必须要有一个健康的身体。
对于疾病,我们要积极的面对,了解疾病才能更好治疗它,不要等到医生都束手无策时再来追悔。
今天要讲讲的疾病是子宫内膜癌的发病机制,看看专家怎么介绍:子宫内膜癌是怎么引发的?(二)发病机制子宫内膜癌由米勒管上皮发生而来。
肿瘤组织多数形成类似子宫内膜腺上皮的腺癌结构,但亦可形成米勒管上皮多向分化的其他组织类型的结构。
病理组织学上表现出女性生殖道各种不同部位的组织类型的形态特征,并依此而分型命名。
1.肉眼表现子宫内膜癌的组织学类型虽然很多,但各种不同组织类型的癌大体表现没有明显差别。
癌组织在子宫内膜呈局限性生长或弥漫侵犯子宫内膜大部或全部。
局限型病变多位于子宫底部和宫角附近,后壁较前壁多见。
早期局部内膜表面粗糙,无肿块形成,此时检查子宫标本时要特别注意宫角,因病变不明显,诊刮时不易刮到此处。
当肿瘤向宫腔内生长时,形成息肉状或菜花状肿块。
肿瘤向肌层生长浸润时,形成坚实的肿块,浸润深浅不一,肿瘤与肌层间界限清楚。
子宫体积增大或不增大。
癌组织灰白色,粗糙质脆或鱼肉状,可伴有灶状出血,分化好的癌肉眼不见坏死,但分化差的癌较常见坏死。
有的肿瘤表面形成坚实平面,有时伴有溃疡形成。
少数病例癌可沿黏膜表面浸入宫颈管,甚至深达宫颈间质层,也可侵入输卵管。
2.组织发生学和组织学类型(1)组织发生学:女性生殖道器官和组织是由胚胎时期的米勒管发育、演变、分化而来,米勒管乃由体腔上皮内陷而形成。
因此,米勒管上皮具有分化形成输卵管、子宫、宫颈及阴道穹隆上皮的多向分化能力。
出生后,这些胚胎时期的未分化细胞仍保留在成熟机体的生发层组织内,具有增生及多向分化潜能。
正常生理情况下,生发层细胞只显现单向分化,维持该组织细胞的新生与衰亡的替代。
病理条件下,如向肿瘤分化时,生发层未分化细胞可显示增生、分化不良和多向分化潜能,形成与原该处组织不同类型的米勒管上皮分化的组织。
因此在女性生殖道器官或组织发生癌时,不但可形成与原组织相同类型的癌组织,即子宫内膜样腺癌,而且可以出现米勒管上皮分化为其他部位组织类型的癌,如浆液性腺癌、透明细胞腺癌、黏液性腺癌、鳞状细胞癌、混合性癌及未分化癌等。
(2)组织学类型:由于子宫内膜癌保留有米勒管多向分化潜能,因此癌的发生常出现多种分化的组织成分。
各种成分出现几率很不一致,大多数癌组织只有一种与子宫内膜腺体相似的腺癌成分,称子宫内膜样腺癌,或完全由米勒管向子宫内膜以外的女性生殖道其他部位分化的另一种组织类型的癌细胞构成,以致出现与子宫内膜腺体不同组织类型的癌,如浆液性腺癌、透明细胞腺癌、黏液性腺癌、鳞状细胞癌等。
有时在子宫内膜样腺癌中可以出现不同比例类型的癌成分。
当第二种类型癌的成分超过10%时,则称为子宫内膜混合性癌。
当癌细胞处于完全未分化阶段,没有向任何组织类型分化的癌时称为未分化癌。
现分述如下:①子宫内膜样腺癌(endometrioid carcinoma):A.子宫内膜样腺癌(endometrioid adenocarcinoma):是最常见的一型,占子宫内膜癌的3/4,子宫内膜腺癌的80%~97%。
癌组织分化好时,其组织结构与增生期的宫内膜腺体相似,但细胞及腺体结构均有一定的非典型性。
细胞呈柱状或矮柱状,核长圆形,染色质较粗较深染,胞浆少,核仁明显,排列紧密,呈假复层;腺体大小不等,形态不规则,或背靠背,或腺腔共壁,或呈筛状腺腔结构,向间质浸润。
癌组织分化差时,细胞异型性较大,呈实性条索状或弥散片状排列,构成非鳞状的实性区。
子宫内膜样腺癌的组织学分级:依上述癌的分化程度分为3级,在各级子宫内膜样腺癌中,以高分化型最常见,Ⅰ、Ⅱ、Ⅲ级癌的发生率分别为50%、35%和15%。
约1/4癌内可见细长或短的乳头状或绒毛腺状结构,则应根据癌细胞的形态特征,与下述浆液性乳头状腺癌和透明细胞乳头状腺癌鉴别。
后两种癌更具侵袭性,预后更差。
子宫内膜样腺癌有两个变异型:a.分泌型(secretory type):少见,占宫内膜样腺癌的1%~2%。
此型子宫内膜样腺癌的组织结构和形态与分泌早期的宫内膜腺体相似,其发生可能为孕激素刺激的结果。
b.纤毛细胞型(ciliated cell type):此型子宫内膜样腺癌的癌细胞大多数都有纤毛。
B.子宫内膜样腺癌伴鳞状分化(endometrioid adeno-carcinoma with squamous differentiation):依子宫内膜样腺癌中鳞状成分的分化程度不同分为:a.子宫内膜样腺癌伴鳞状化生:指癌内的扁平上皮成分是良性者,过去称子宫内膜腺棘皮癌,但WHO肿瘤国际组织学分类第二版建议不再用此名称。
b.子宫内膜样腺癌伴鳞状分化:指癌内的扁平上皮成分是恶性者,过去称子宫内膜腺鳞癌,WHO第二版分类中也建议不用;若用子宫内膜样腺癌伴鳞癌分化,也是很明确的。
“透明细胞癌”归属于子宫内膜腺癌伴鳞状分化的亚型(WHO,1994,第二版)。
此型子宫内膜样腺癌伴鳞状分化的癌的分级,是根据腺癌成分的分级标准来确定的,并依此判断其预后。
过去曾有报道,子宫内膜样腺癌伴鳞状化生者,预后较单一的宫内膜样腺癌好。
但据Pekin(2001)报道,子宫内膜样腺癌240例无论伴鳞状化生或鳞癌分化,对预后无影响。
②浆液性腺癌(serous adenocarcinoma):子宫内膜的浆液性腺癌,很少见,不到子宫内膜腺癌的10%。
其形态特征与输卵管腺癌和卵巢浆液性腺癌十分相似,癌组织常呈复杂的乳头状分支,故常称浆液性乳头状腺癌。
其乳头结构突向大小囊腔,乳头中心为纤维组织和血管组成的轴心,轴心宽窄不一,常有水肿或玻璃样变;表面被覆细胞层次不等,分化较差的为立方状或矮柱状细胞,细胞核常呈高度非典型性,约半数病例有多核、巨核或畸形核,核分裂多,常见灶性坏死,约1/3的病例有沙粒体形成。
分化好的癌乳头分支明显,可见次级分支或细胞性芽或簇;分化差的癌乳头融合,或排列成实性片状。
此癌侵袭性强,常浸润肌层及其中的淋巴管或血管,易转移到脊柱内,确诊时常已广泛播散。
此型癌即使细胞分化好,其侵袭力也强,约有一半病例,在临床Ⅰ期,手术时已有盆腹腔的播散。
③透明细胞腺癌(clear cell adenocarcinoma):少见,约占子宫内膜癌的1.5%~5%。
此腺癌的形态特征是由胞浆透明、富含糖原的透明细胞和鞋钉样细胞构成;透明细胞经组织化学PAS-酶消化后仍阳性,电镜观察细胞质内有大量糖原聚积,证明癌细胞之所以透明,系因含大量糖原所致;鞋钉细胞的特征是细胞基底部细长,顶端膨大,内含1~2个大而深染的核,突起于上皮层表面,或突向腺腔。
癌细胞的排列结构,可呈实性片状、管囊状、乳头状,或这些结构的混合。
透明细胞腺癌也常有早期播散的倾向。
当透明细胞腺癌呈乳头状结构时,应注意与浆液性乳头状腺癌区别,其要点在于上面所述癌细胞的形态特征。
透明细胞腺癌也可发生在阴道、宫颈和卵巢。
发生在阴道或宫颈者,常与其母使用己烯雌酚(diethylstilbestrol)有关,但发生在子宫者未见其有相关性。
若宫颈和宫体同时均有透明细胞腺癌,很难判断何处为原发癌。
④黏液性腺癌(mucinous adenocarcinoma):此腺癌细胞为高柱状或杯状,胞浆富含黏液,核位于基底部;细胞单层或复层构成大小、形状不一的弯曲腺体,有的癌细胞向腔内生长,形成折叠突起的乳头样结构,有的腺腔扩张呈囊状,癌细胞向间质浸润。
组织化学用阿尔辛兰、黏液卡红及PAS-酶消化,可见癌细胞胞浆和腺腔内黏液物质均呈阳性反应。
此型腺癌的形态特征与宫颈黏液腺癌和卵巢黏液腺癌十分相似,故在诊断子宫内膜原发的黏液性腺癌之前,必须排除由宫颈管黏膜或卵巢的黏液性腺癌扩散到子宫内膜的可能性。
要排除宫颈是否为原发部位,主要靠分段刮宫诊断。
也要与子宫内膜腺体的黏液化生相区别,化生是良性病变,而黏液性腺癌的细胞有非典型性,细胞复层化,并向间质浸润。
“黏液表皮样癌”属子宫内膜黏液性腺癌的变异型(WHO,1994,第二版)。
黏液性腺癌常属高分化癌,其预后较浆液性腺癌和透明细胞腺癌好。
⑤鳞状细胞癌(squamous cell carcinoma):此癌由不同分化程度的鳞状细胞组成。
原发于子宫内膜的鳞状细胞癌罕见。
肿瘤多发生在子宫内膜的柱状上皮发生扁平上皮化生的基础上。
多见于老年妇女,因绝经后萎缩的子宫内膜常发生老年性子宫内膜炎,或因老年妇女宫颈阻塞,子宫腔积脓及慢性发炎伴扁平上皮化生。
少数严重的病例整个子宫内膜被扁平上皮替代,即所谓的子宫鱼鳞癣。
在诊断子宫内膜鳞状细胞癌时,必须具备以下两点:A.癌内没有腺癌成分,否则为子宫内膜腺癌伴鳞癌分化。
B.子宫内膜鳞状细胞癌不是转移性癌;即宫颈内没有鳞状细胞癌存在,或即使宫颈有鳞状细胞癌,也必须与子宫内膜的鳞状细胞癌没有任何相连关系,与宫颈扁平上皮也无关连。
鳞状细胞癌的亚型中有“疣状癌”(WHO,1994,第二版)。
⑥混合性癌(mixed carcinoma):子宫内膜癌中有两种或更多上述组织类型的癌同时存在,并且其中一种癌至少要占全肿瘤的10%时,称为子宫内膜混合性癌。
分类和分级则根据占优势的成分而定,次要成分的类型、分级及所占比例均应在病理诊断中注明。
前面所列的子宫内膜腺样癌伴鳞状分化的癌,曾称为腺鳞癌(或鳞腺癌),不属混合性癌(WHO,1994,第二版)。
混合性癌的确诊应根据子宫切除标本的检查作出,但若是活检小标本,只要出现第二种类型的癌,无论数量的多寡也足够做出混合性癌的诊断(WHO,1994,第二版)。
⑦未分化癌(undifferentiated carcinoma):此癌十分少见。
其特点是不具备或只有轻度分化成上述的任何一种细胞类型或结构的癌。
此癌几乎全由实性结构组成,癌细胞的非典型性显著,核分裂数多,恶性程度高。
未分化癌包括小细胞、大细胞、巨细胞及梭形细胞型,它们也可以不同比例混合存在。
小细胞型未分化癌:含有嗜银细胞。
电镜下见癌细胞呈腺上皮分化。
诊断小细胞未分化癌应除外:A.神经内分泌癌:其组织化学染色黏液阴性;免疫组化轴突素(Syn)、嗜铬颗粒蛋白(CgA)及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均呈阳性;电镜下细胞内有神经内分泌颗粒。
B.上述的各型子宫内膜腺癌内可有数量不等的嗜银细胞,仍应诊断为原来类型的子宫内膜癌,但应将其中所含嗜银细胞的数量加以说明,而不能用“嗜银细胞癌”一词(WHO,1994,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