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届高考化学新情景中的高考化学实验专题教案
高中化学学生实验课教案
高中化学学生实验课教案
实验名称:溶解度的测定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测定不同溶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并掌握溶解度的影响因素。
实验原理: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条件下溶质在溶剂中的最大溶解量。
在实验中,我们将利用饱和溶液的制备方法,测定不同温度下氢氧化钠在水中的溶解度。
实验器材:氢氧化钠固体、水浴锅、玻璃棒、温度计、玻璃棒、烧杯、滴管等。
实验步骤:
1. 准备一定质量的氢氧化钠固体,并称量。
2. 将称量好的氢氧化钠固体加入到烧杯中,加入适量蒸馏水,用玻璃棒搅拌均匀。
3. 将烧杯放入水浴锅中,控制水浴锅的温度,使其缓慢升温。
4. 每隔一段时间用玻璃棒搅拌一下,直至溶解度达到平衡。
5. 记录每个温度下溶解度的数据,并绘制出实验数据图表。
6. 根据数据分析,总结氢氧化钠在水中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规律。
实验注意事项:
1. 操作时要小心,避免溶液溅到皮肤或眼睛等敏感部位。
2. 温度控制要准确,不要超过溶解度实验的温度范围。
3. 实验后要及时清洗实验器材,保持实验台整洁。
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了解了氢氧化钠在水中的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掌握了测定溶解度的方法和技巧,为进一步学习溶解度相关知识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走进高中化学实验教案人教版
走进高中化学实验教案人教版
教学目标:
1. 了解化学实验的基本原理和规范操作流程。
2. 掌握一些常见化学实验的操作方法和实验步骤。
3. 提高实验操作的安全意识和实验技能。
4. 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能力。
教学准备:
1. 实验器材和试剂:试管、试管夹、量筒、烧杯、玻璃棒、酒精灯等。
2. 安全设施:安全镜、实验服、手套、护目镜等。
3. 实验指导手册和教学辅助资料。
教学流程:
1. 介绍化学实验的基本原理和实验规范,包括实验前的准备工作、实验操作步骤、实验中
的安全注意事项等。
2. 示范一些常见实验的操作方法,如溶液配制、酸碱中和、气体收集等。
3. 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强调实验中的安全操作和团队合作。
4. 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数据,并进行数据分析和实验结果讨论。
5. 总结实验过程中的问题和经验教训,提出改进意见,并对实验结果进行评价和总结。
教学反思:
本次实验教学活动通过实践操作和理论学习相结合,提高了学生的化学实验技能和认识水平,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力和实验设计能力。
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安全意识和实验操作规范,为他们今后的化学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在今后的实验教学中,将进一步注重实验设计
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创新能力。
高中化学新课程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策略研究
高中化学新课程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策略研究一、高中化学新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1. 客观性知识: 高中化学新课程的理论性知识较多,学生很难直接感受到知识的客观性,因此对于一些抽象的概念很难形成深刻的理解。
2. 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高中化学新课程更加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但是很多学校的实验条件不足,导致学生缺乏实际操作能力。
3. 学习兴趣: 传统的教学方式往往缺乏趣味性,缺乏挑战性,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1.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情境创设,可以设计各种有趣的场景,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他们对化学知识的学习兴趣。
2.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通过情境创设,可以设计与现实生活相关的化学实验,让学生亲身参与,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操作技能。
3. 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 通过情境创设,可以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进行思考和探索,锻炼他们的思维能力,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高中化学新课程情境创设策略1. 设计真实情境: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化学理论知识,设计模拟真实情境,让学生在其中进行实际操作和探究。
可以设计与日常生活相关的实验情境,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探究化学知识。
2. 引发学生兴趣: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设计有趣的情境,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可以设计一些化学反应的趣味实验,吸引学生的注意。
3. 提供挑战性任务: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具有挑战性的任务情境,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和掌握化学知识。
可以设计一些需要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化学实验任务。
4. 创设合作情境: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创设合作情境,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学习和发现。
可以设计一些小组合作的实验任务,让学生在实验中相互合作,共同完成任务。
高中化学综合实践教案
高中化学综合实践教案
主题:化学实验中的酸碱中和反应
教学目标:
1. 了解酸碱中和反应的基本原理;
2. 学会观察并描述中和反应过程;
3. 掌握酸碱指示剂的使用方法;
4. 培养实验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内容:
1. 酸碱中和反应的基本原理;
2. 酸碱指示剂的种类和使用方法;
3. 中和反应实验的操作步骤。
实验材料:
1. 直口烧杯;
2. 紫色菊蓝溶液;
3. 酚酞指示剂;
4. 硫酸、氢氧化钠溶液。
教学过程:
1. 实验前的准备工作:将紫色菊蓝溶液和酚酞指示剂分别倒入两个小烧杯中。
2. 实验操作步骤:
(1)将一定量的硫酸溶液倒入直口烧杯中;
(2)加入少量氢氧化钠溶液,观察反应过程;
(3)在观察的过程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直至颜色发生改变。
3. 实验结论:
根据观察结果,酸碱中和反应中,硫酸与氢氧化钠达到中和状态时,颜色会发生变化,可以用酚酞指示剂观察中和反应的终点。
教学总结和评价:
通过本次实验,学生对酸碱中和反应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掌握了酸碱指示剂的使用方法。
同时,实验也培养了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希望学生能在今后的学习中进
一步加深对化学实验的理解和应用。
高考化学复习教案压强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2012届高考化学复习教案:压强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在分析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时要注意:①增加反应物的量并不一定能改变速率,由于固体、纯液体在反应中可视为浓度不变,故增加其量并不能改变反应速率。
如:对于反应3A(g)+B(s)�鸠�C(g),增大A的浓度,正反应速率增大,如果增大B的量,对反应速率没有影响。
②要注意反应的实质,如例4中反应的实质是金属与H+反应。
五、压强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压强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是通过改变气体的浓度来实现的,故一般意义上的增大压强是指压缩气体的体积。
对于气体反应体系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一般情况下改变压强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只要有气体参加的反应,当增大压强时,速率增大,当降低压强时,速率减小。
当增大压强时,气体体积之和大的一侧的反应速率增大的倍数大于气体体积之和小的一侧的反应速率增大的倍数,故加压化学平衡向气体体积之和小的一侧移动;当减小压强时,气体体积之和大的一侧的反应速率减小的倍数大于气体体积之和小的一侧的反应速率减小的倍数,故减压时化学平衡向气体体积之和大的一侧移动。
如对于反应A(g)+2B(s)�鸠�3C(g),如果在t1时增大压强,在t2时减小压强,其vt图像如图④所示:图④ 如对于等体积反应3A(g)+2B(s) 3C(g),如果在t1时增大压强,在t2时减小压强,其vt图像如图⑤所示:图⑤ 2.恒温时改变压强增大压强�D�D→引起容器容积缩小�D�D→引起气体浓度增大�D�D→引起反应速率增大。
3.恒容时改变压强 (1)充入气体反应物�D�D→引起气体浓度增大(气体总压增大)�D�D→引起反应速率增大。
(2)充入惰性气体�D�D→引起容器内气体总压增大,但反应物浓度不变,反应速率不变。
4.恒压时改变容器容积充入惰性气体�D�D→引起容器容积增大�D�D→引起气体反应物浓度减小�D�D→引起反应速率减小。
【例5】对于反应N2+O2�鸠�2NO,在密闭容器中进行,下列条件中能使该反应的逆反应速率加快的是( )。
教学情景设计化学5篇
教学情景设计化学5篇教学情景设计化学1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SO2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理解酸雨的形成的原因。
【过程与方法】运用实验观察获取信息,通过归纳对信息进行加工。
体会通过实验来研究物质及其变化的科学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对化学现象与化学本质的辩证认识,热爱科学,树立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SO2的漂白性、还原性和氧化性。
【难点】通过探究实验,归纳SO2的化学性质。
三、教学用具投影仪四、教学过程第一环节:导入新课教师:同学们好,我们知道在干燥的季节里大家都希望有一些雨水降临,那么除了正常的雨水之外,还有一种雨水被称作酸雨,大家了解它么今天老师就给大家带来了一段有关酸雨的视频,请看大屏幕。
教师:播放酸雨视频,酸雨视频展示酸雨对我们环境,动物生存,建筑物及人类生活生产的影响以及酸雨知识。
组织学生认真观看并思考问题酸雨危害有哪些,酸雨的主要成分有什么学生活动:回答危害方面并说出酸雨主要成分有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氮等。
教师展示:大家请再看看大屏幕上展示的图片,酸雨对空气污染的报告,SO2中毒现象,被SO2漂白过的食物,大家说这些现象中都免不了一个始作俑者,是什么呀学生回答:SO2,(由此引出本节课学习的内容)教师语言: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一下SO2。
【板书】课题3硫和氮的氧化物第二环节:新课教学1.SO2的物理性质研究教师多媒体呈现并讲授:二氧化硫中重要的是硫元素的存在,硫的物理性质如下:淡_晶体,脆,不溶于水,微溶于酒精,易溶于CS2。
硫或者含硫化合物在空气中燃烧首先生成二氧化硫。
化学方程式为:S+O2====SO2,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的火焰,在纯氧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教师提问:经过前面的学习,大家思考下我们从哪些方面可以确定SO2的物理性质呢教师引导:回忆上节课研究氯气的性质的方法,思考从哪些方面去研究SO2的性质。
教师学生共同活动:说出从颜色、状态气味、密度、毒性、溶解性方面去研究物质的物理性质。
高中化学实验新版教案全册
高中化学实验新版教案全册
实验名称:酸碱中和实验
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使学生了解酸碱中和反应的特点,并掌握酸和碱的性质。
实验材料:
- 硷性试纸
- 盐酸
- 红色墨水
- 氢氧化钠溶液
- 玻璃棒
- 烧杯
实验步骤:
1. 取一只烧杯,分别倒入等量的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
2. 用玻璃棒将红色墨水滴在溶液中。
3. 用硷性试纸分别测试溶液的酸碱性。
4. 在盐酸中滴入适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将溶液搅拌均匀,观察是否发生颜色变化。
实验原理:
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是酸碱中和反应的典型试剂,盐酸为酸性物质,氢氧化钠为碱性物质。
当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按化学计量比混合后,反应生成盐和水,实验中的红色墨水用于标
记酸碱中和反应发生的地点。
硷性试纸用于测试溶液的酸碱性。
实验注意事项:
1. 实验中要注意安全,佩戴实验室服装和手套。
2. 实验结束后要注意及时清理实验台和器材,不能将废弃液体随意倒入下水道。
3. 实验过程中如有不懂,应及时向老师请教。
教师评价:
这个实验旨在让学生了解酸碱中和反应,掌握酸碱性质的方法。
通过实验操作,帮助学生理解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增强对酸碱中和反应的认识。
实验内容简单易操作,能够有效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观察力。
2012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课件: 第一章 从实验学化学 第5讲 学科思想——化学计算中的几种常见数学思想
用差量法解题是先把化学方程式中的对应差量(理论差量 跟 用差量法解题是先把化学方程式中的对应差量 理论差量)跟 理论差量 差量(实际差量 列成比例 然后求解。 差量 实际差量)列成比例,然后求解。如: 实际差量 列成比例, =-221 kJ/mol 2C(s)+O2(g)===2CO(g) ∆H=- + =- 2 mol ∆V(气) 气 1 mol 2 mol ∆n(气) 气 221 kJ ∆m(固), 固, 24 g
4.平均值规律及应用 . (1)依据:若 XA>XB ,则 XA>X>XB,X 代表平均相 依据: 依据 对原子(或分子 质量 平均浓度、平均含量、 对原子 或分子)质量、平均浓度、平均含量、平均 或分子 质量、 生成量、平均消耗量等。 生成量、平均消耗量等。 的范围; (2)应用:已知 X 可以确定 XA、XB 的范围;或已知 应用: 应用 XA、XB 可以确定 X 的范围。 的范围。 解题的关键是要通过平均值确定范围, 解题的关键是要通过平均值确定范围,很多考题的 平均值需要根据条件先确定下来再作出判断。 平均值需要根据条件先确定下来再作出判断。
解析 N2+3H2 1L 3L 2NH3 2L ∆V 2L
取平衡时混合气体 100 L,其中含 20 L NH3。生成 2 L NH3, 原气体总体积减少 2 L, 则生成 20 L NH3 时原气体总体积减 少 20 L。所以,原始氮气和氢气总体积为 120 L,反应后体 积缩小的百分率为 20 L/120 L×100%=16.7%。
高温
C+2H2O(g) 高温 CO2+2H2 N2+3H2 2NH3
CO2+H2
由木炭、 的关系为: ~ 由木炭、水蒸气制取 NH3 的关系为:3C~4NH3。
新情景下陌生方程式书写说课稿
新情景下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说课稿一、教学内容分析:化学方程式作为一种专用的学科语言,在高考中题型灵活多变,考查方式稳中求新,其重要性毋庸置疑。
在近几年全国各地高考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不再是课本上内容的简单重复再现,而是要求在新情境条件下写出相应的方程式,难度加大不少。
特设计本节高三化学复习课,推陈出新,展示新情境,给出新条件,让学生书写陌生的化学方程式帮助考生提高学科能力,考出高分。
二、教学目标:结合考试说明中对化学学科能力要求部分的解读,可理解为如下两点:1.通过探讨新情境下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加强对元素化合物性质的理解与掌握,重在考查学生分析和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
2.使学生能够快速、准确地获取实质性内容及相关信息,并与已知化学方程式知识整合,在分析解答的基础上提高学生应用新信息的能力,激发其思维的广度和深度,全面提升学科素养。
三、教学重难点:①能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
②能书写电极反应式和电池反应方程式。
四、教学思路:1.了解高考题中出现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形式2.题型一:以课本为基础,对课本方程式的迁移3.题型二:给出部分反应物和生成物4.题型三:从流程中寻找反应物和生成物5.题型四:陌生电化学方程式的书写6.巩固练习五、教学活动:【活动一】赏题:(2015年全国新课标Ⅱ)实验室用NH4Cl、盐酸、NaClO2(亚氯酸钠)为原料,通过以下过程制备ClO2:①电解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活动二】审题、析题:题型一、课本方程式的迁移——立根源在课本中【例1】(14年课标卷Ⅱ)PbO2与浓盐酸共热生成黄绿色气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例2】将SO2气体通入BaCl2溶液中无明显现象,再通入少量氯气后有白色沉淀生成。
该过程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题型二、给出部分反应物和生成物【例3】(2012全国课标卷Ⅰ)高铁酸钾(K2FeO4)是一种强氧化剂,可作为水处理剂和高容量电池材料。
FeCl3和KClO在强碱性条件下反应可制取K2FeO4,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例4】(2016全国新课标Ⅱ)联氨(又称肼,N2H4,无色液体),可用作火箭燃料。
化学高中综合实践活动教案
化学高中综合实践活动教案主题:探索化学世界目标:通过本次实践活动,学生将能够:1. 理解化学实验的原理和操作步骤;2. 掌握一些基本的化学实验技巧;3. 培养观察、实验设计和分析问题的能力;4. 提高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活动一:酸碱中和反应的观察实验材料:盐酸、氢氧化钠溶液、酚酞指示剂、玻璃棒。
实验步骤:1. 取一小量盐酸倒入试管中,加入少量酚酞指示剂;2. 用滴管缓缓滴入氢氧化钠溶液,观察颜色变化。
实验过程:当氢氧化钠溶液滴入盐酸中时,溶液会发生颜色变化,由无色变为粉红色,这是由于酚酞指示剂在酸性条件下呈现无色,在碱性条件下呈现粉红色。
这是酸碱中和反应的现象。
活动二:气体实验——氢气的制备实验材料:氢氧化钠固体、锌粉、烧杯、试管、氢氧化钠溶液。
实验步骤:1. 取适量氢氧化钠固体和锌粉放入瓶中;2. 加入适量氢氧化钠溶液,用试管接收气体。
实验过程:在氢氧化钠溶液的作用下,锌粉会和水反应生成氢气,氢气会通过试管进入水中,生成氢气泡。
学生可以用火柴点燃氢气,观察氢气燃烧。
活动三:实验报告撰写要求学生根据实验过程,撰写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原理、材料、步骤、结果及结论等内容。
要求学生对实验过程进行详细描述,分析实验中可能出现的误差及改进措施。
评价方式:1. 实验操作规范性;2. 实验结果准确性;3. 实验报告内容完整性;4. 团队合作与沟通能力。
通过本次综合实践活动,学生将更好地理解化学实验原理与操作技能,提高观察能力与实验设计能力。
希望本次实践活动能够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激发学生对化学学习的积极性。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化学情境教学的设计策略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化学情境教学的设计策略随着新课程的推进,化学教育也面临着新的挑战。
情境教学被认为是一种创新的教学方式,它强调学生在真实环境下进行学习,通过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本文将探讨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设计高中化学情境教学的策略。
1. 选取有意义的情境
情境教学的关键是选取有意义的情境。
在化学教学中,可以选择与学生日常生活相关的情境进行教学,比如化学反应在烹饪、清洁等方面的应用。
2. 强调学生自主探究
情境教学的核心是让学生自主探究。
教师可以通过引导问题、提供实验材料等方式,让学生在情境中进行探究和实验,从而激发他们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意识
情境教学也强调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小组活动,让学生在小组中合作探究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4. 引导学生思考和反思
情境教学强调学生的思考和反思。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思考题目,引导学生思考问题的原因、结果和解决方法,并让学生在反思中深化学习。
5. 教师作为学习的引导者
在情境教学中,教师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知识传授者,而是学习的引导者。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在情境中自主学习和探究,并与学生一起探讨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结语
高中化学情境教学是一种创新的教学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应该选取有意义的情境,强调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引导学生思考和反思,成为学习的引导者,从而更好地开展情境教学。
高中化学实验实操教案模板
高中化学实验实操教案模板
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让学生了解酸碱中和反应的基本原理,掌握物质的溶解、溶液的酸碱度的测定方法,以及简单的滴定操作技巧。
实验器材:硫酸、氢氧化钠、酚酞指示剂、滴定管、坩埚、量筒、烧杯、玻璃棒等。
实验步骤:
1. 将氢氧化钠称取0.1mol/L的溶液20ml放入烧杯中
2. 装入坩埚中,精确称取1g的硫酸,加入烧杯中
3. 用酚酞指示剂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直到出现红色终点
4. 记录消耗的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V1
5. 测量玻璃棒上的硫酸溶液,准确记录下来
6. 按照滴定的数据,可以计算出硫酸与氢氧化钠之间的化学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实验注意事项:
1. 在实验中要注意安全,尽量避免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溅到皮肤上
2. 操作过程中要注意滴加液体的速度,以免溶液喷溅造成伤害
3. 在滴定时要小心谨慎,避免过量滴加
4. 实验后要及时清洗实验器材,保持实验台面整洁
实验总结:通过实验的操作,学生可以学习到化学中酸碱中和反应的基本原理,掌握滴定操作的技巧,提高化学实验的操作能力,为今后的实验工作打下基础。
新高考下的化学教学实践(3篇)
第1篇随着新高考改革的深入推进,化学教学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
新高考强调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注重考查学生的化学素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因此,化学教师需要转变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方法,以适应新高考的要求。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新高考下的化学教学实践。
一、更新教学观念1. 从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引导者在新高考背景下,教师应从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引导者,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 注重化学素养的培养化学素养是化学教学的核心目标,包括化学知识、化学思维、化学方法、化学价值观等方面。
教师要关注学生化学素养的培养,将化学知识融入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关注化学与社会的联系。
3. 强化实践能力培养新高考强调实践能力,化学教师应注重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实验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
通过实验,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化学知识,提高化学素养。
二、创新教学方法1. 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以案例为载体,引导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教学方法。
化学教师可以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化学案例,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分析问题,培养学生的化学思维。
2. 项目式学习项目式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引导的教学方法。
化学教师可以设计具有挑战性的项目,让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掌握化学知识,提高实践能力。
3. 情境教学法情境教学法是一种以情境为载体,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的教学方法。
化学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4. 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是一种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完成任务的教学方法。
化学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沟通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优化教学评价1. 过程性评价新高考强调过程性评价,化学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包括课堂表现、实验操作、作业完成情况等。
通过过程性评价,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调整教学策略。
高中化学小实验教案怎么写
高中化学小实验教案怎么写
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让学生了解氯气对亚硫酸钠的氧化作用,探究氯气的氧化性质。
实验器材:氯气气罐、试管、试管夹、玻璃棒、亚硫酸钠固体、水、酒精灯
实验步骤:
1. 取一根试管,将亚硫酸钠固体倒入试管中,并加入适量水溶解。
2. 取另一根试管,将亚硫酸钠溶液倒入试管中。
3. 将试管架好,用试管夹夹住试管,加热试管底部。
4. 当试管底部冒出白烟时停止加热,迅速将试管底部放入水中冷却。
5. 向冷却后的试管底部通入氯气气体,观察是否发生颜色变化。
实验现象:在试管底部冒出白烟时停止加热,冷却后底部呈现橙黄色结晶状物。
实验结论:氯气对亚硫酸钠发生氧化作用,在试管底部生成橙黄色结晶物质。
说明氯气具有较强的氧化性质。
注意事项:
1. 实验过程中需小心操作,避免产生危险。
2. 加热试管时要注意火候,避免试管爆裂。
3. 手部需佩戴手套,眼睛需佩戴护目镜,注意安全防护。
拓展实验:学生可自主设计拓展实验,探究不同浓度的亚硫酸钠与氯气的反应情况,并探究氯气氧化性质与反应物浓度之间的关系。
人教版新课标2012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课件: 第一章 从实验学化学 第2讲 物质的分离和提纯
从所用试剂和粗盐中的杂质可知: 解析 从所用试剂和粗盐中的杂质可知:用 BaCl2 可沉淀
2 SO4-,Na2CO3 可沉淀 Ca2+,NaOH 可沉淀 Mg2+,但由于
所加试剂过量,因此,最后必须除去所加的多余试剂。 所加试剂过量,因此,最后必须除去所加的多余试剂。从 所用试剂看, 可用盐酸除去, 所用试剂看,多余的 Na2CO3 和 NaOH 可用盐酸除去,多 沉淀来除去, 余的 BaCl2 可用 Na2CO3 生成 BaCO3 沉淀来除去,因此在 加入试剂时, 溶液以前加入, 加入试剂时,BaCl2 必须在加 Na2CO3 溶液以前加入,盐酸 NaOH, CaCO3 用来除去 Na2CO3 和 NaOH, 但又会溶解 Mg(OH)2、 沉淀,故必须在过滤后加入到滤液中。从以上分析知: 沉淀,故必须在过滤后加入到滤液中。从以上分析知:粗 盐提纯的关键是① 必须在最后, 必须在④的前面。 盐提纯的关键是①、③必须在最后,⑤必须在④的前面。 因此正确的答案是 D。 。
+ + 新生成 Fe3 和 Al3 。注意转化过程中尽量减少被分离 + +
物质的损失,而且转化物质要易恢复为原物质。 物质的损失,而且转化物质要易恢复为原物质。
(4)酸碱法 酸碱法 被提纯物质不与酸碱反应, 而杂质可与酸碱发生反应, 用 被提纯物质不与酸碱反应, 而杂质可与酸碱发生反应, 酸碱作除杂试剂。例如: 中的石灰石, 酸碱作除杂试剂。例如:用盐酸除去 SiO2 中的石灰石, 用氢氧化钠溶液除去铁粉中的铝粉等。 用氢氧化钠溶液除去铁粉中的铝粉等。 (5)氧化还原法 氧化还原法 ①对混合物中混有的还原性杂质, 对混合物中混有的还原性杂质, 可加入适当的氧化剂使 其被氧化为被提纯物质。例如: 其被氧化为被提纯物质 。 例如: 将氯水滴入混有 FeCl2 溶液中, 杂质。 的 FeCl3 溶液中,除去 FeCl2 杂质。 ②对混合物中混有的氧化性杂质, 对混合物中混有的氧化性杂质, 可加入适当还原剂将其 还原为被提纯物质。例如: 还原为被提纯物质 。例如 : 将过量铁粉加入混有 FeCl3 溶液中,振荡过滤, 杂质。 的 FeCl2 溶液中,振荡过滤,可除去 FeCl3 杂质。
高中化学试题的情境要点分析
高中化学试题的情境要点分析摘要:现阶段,伴随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推进,高中化学情境试题已逐渐成为我国化学高考中的重点题型,通过此类题型的完成,能够有效考察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及化学核心素养。
经调查,情境化学试题在近几年以来的高考中,所占比例持续增加。
因此,为了能够让学生在高考中取得理想成绩,化学教师在课堂教学环节,应明确掌握化学试题的情境要点,对化学情境教学方法进行科学应用,从而让学生在解答化学情境试题时,能够快速、正确的解答,如此便可为学生考入理想大学奠定坚实基础。
关键词:高中阶段;化学试题;情境要点引言现如今,虽然新课改在我国教学体系中得以有序推进,但部分教师受到以往应试育人观念的严重束缚,仍旧将提高学生考试成绩作为首要教学目标,在日常教学开展阶段,常常运用滞后的灌输式、题海战术来对学生讲解知识,在此种教学形式下,不但会严重降低学生知识学习的积极性,甚至还会使学生对化学学习萌生抗拒心理,尤其是高中阶段,受高考压力的影响,此现象最为严重。
鉴于此,高中化学教师应积极创新自身教学手段,以及学生知识掌握情况,应用有效的教学手段来对学生实施知识传授,以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提升学生习题解答水平,从而促使我国高中化学教学的高品质开展。
一、高中化学情境试题功能研究(一)丰富学生化学知识储备量在高中阶段的化学学科中,命题者所编排出的情境类化学试题,具备立意新颖、创设视野较广等一系列特征,在试题中,不仅可以全面呈现出化学课程的研究成果及将来发展趋势,而且还可以把化学理论知识和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展开密切联系,从而让学生运用所学习过的化学知识来解决问题,使高中生的化学试题解决能力得以显著提升[1]。
与此同时,就目前我国高中阶段的教学体系来看,受到来自于高考压力的直接影响,大多数学生都把自身的注意力全部放到文化知识学习中,在此情况下,则对其实际生活中的热点问题或者是新闻事件概不知晓。
而通过情境类化学试题的编排,可以把高中化学习题和学生的日常生活间进行有机结合,不但可以考察高中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并且还可以为学生带来耳目一新的感受,充分调动学生习题解答兴趣,让学生可以经由情境类化学试题学习与掌握有关的化学理论知识,从而更好地提高学生化学核心素养。
情境教学高中化学教案课件
情境教学高中化学教案课件
教学目标:了解金属的反应活性规律,学会判断金属之间的反应性顺序。
教学重点:金属的反应活性规律、金属反应性顺序的判断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金属之间的反应性顺序,准确判断金属离子之间的反应性。
教学步骤:
一、导入(5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金属活动性的相关知识,介绍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目标,激发学生对金属反应活动性理论的兴趣。
二、理论讲解(15分钟)
1. 金属的反应活性规律:介绍金属的反应活性顺序,说明金属离子之间的反应机理。
2. 判断金属的反应性顺序:通过示例演示和分析,教授学生如何根据金属的反应性顺序判断其反应能力。
三、实验操作(20分钟)
1. 安排学生进行金属反应性实验:让学生根据实验现象,判断金属之间的反应性顺序。
2. 学生讨论实验结果,总结金属反应性规律。
四、梳理巩固(10分钟)
教师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金属反应活性理论的重要性,并让学生对金属反应性进行梳理和巩固。
五、课堂小结(5分钟)
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来检验对金属反应活性理论的理解程度,帮助学生巩固知识。
六、课后作业(5分钟)
布置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金属之间的反应活性规律,提高金属反应性顺序的判断能力,有利于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综合应用。
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化学情境化试题的教学策略
Teachingseafaring 教海探航Cutting Edge Education 教育前沿 281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化学情境化试题的教学策略文/王平军摘要:核心素养通常涵盖了多方面,相较于单一的技能、知识、价值观,核心素养主要是将其进行结合而形成的综合体。
核心素养的发展通常就是为了实现更好的生活,更好的应对种种挑战,属于学生必备的一种稳定、综合的品格和能力。
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不仅是高中生发展的组成部分,而且还是新课程改革考试招生制度当中提出的化学学科学业水平考试测试,也就是以核心素养作为导向的高考命题标准。
新一轮的考试改革中,高考的化学命题逐渐趋向于对学生化学学科素养的考查与评价。
鉴于此,本文对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化学情境化试题的教学策略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核心素养视域;高中化学;情景化试题;教学策略新课改强调化学核心素养导向,彰显化学学科特质,倡导“教、学、评”一体化。
其中,“情境”成为高频关键词,“教学与评价建议”中“建议教师在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过程中重视情境的创设,让学生获得在实际情境中解决化学问题的大量经验,形成把情境与知识相关联的意识和能力”。
“学业水平考试与命题建议”中提出“评价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应尽量创设类型多样的、具有一定复杂程度的、开放性的真实情境作为试题的任务情境”。
1 试题“情境”和教学“情境”的联系与区别新课的标准指出“创设情境进行教学,对培养学生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具有关键作用”。
教学中的“情境化”旨在帮助学生形成感性认识,为知识的意义建构提供感性经验,还原知识情境,帮助学生“形成把情境与知识相关联的意识和能力”。
试题中的情境与教学情境有联系又有区别,试题情境可以选用与教学类似甚至相同的情境,但试题情境侧重测评功能,要求学生在其中对已学过的若干知识和技能进行联接整合,把问题中的实际情境转化成解决问题的化学情境,建立相应的化学模型,通过实际问题解决促进学生化学核心素养的达成,核心素养本位的试题情境是核心素养测评的重要途径。
高中化学实验课教案怎么写
高中化学实验课教案怎么写
课题:酸碱中和反应实验
一、实验目的:
1. 了解酸碱中和反应的基本原理;
2. 学习如何控制反应条件,观察反应过程。
二、实验器材与试剂:
1. 烧杯、试管、滴管等实验器材;
2. 盐酸、氢氧化钠溶液;
三、实验步骤:
1. 取一定量的盐酸溶液倒入烧杯中;
2. 利用滴管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观察反应过程;
3. 当出现中和反应终点时,停止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并记录所需的氢氧化钠溶液数量。
四、实验现象:
1. 随着氢氧化钠溶液的加入,盐酸的酸性逐渐减弱,溶液呈现中性pH值;
2. 反应放热,烧杯外壁会感觉温热。
五、实验注意事项:
1. 实验中要佩戴实验眼镜,注意安全;
2. 操作时要小心加入氢氧化钠溶液,避免溅出;
3. 注意控制反应条件,避免过量反应。
六、实验总结:
通过本实验的实验操作,学生可以加深对酸碱中和反应的理解,掌握实验技巧,并能观察到反应现象,培养实验操作能力和实验观察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届高考化学新情景中的高考化学实验专题教案专题十九新情景中的高考化学实验一、考情分析在2010,2011年普通高考考试说明中都有如下的描述:学会实验探究,(1)了解并初步实践化学实验研究的一般过程,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2)具有较强的问题意识,能够在给定情境中通过分析、判断提出有探究价值化学问题的能力。
(3)能设计解决简单化学问题的探究方案,能运用观察、实验、阅读资料等多种手段收集证据,能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形成探究结论。
(4)能对探究方案、探究过程、探究结论等进行分析和评价,能准确地表述探究结果,并应用探究结果解决相关问题。
从2009年高考试题看,实验题目的宽基础,厚实践,重能力体现的更加的充分,自主命题的省份不约而同在题型上设计了选择题和填空题两种类型,选择题考察实验的基本操作和基本技能,非选择题考察的则是在基本实验技能的基础上对能力的综合检验。
从试题看实验题的形式有所创新,化工流程框图应经作为实验题的考察载体,从思维复杂度上看,有所加大,这是近年实验题设计的新动向。
二、新题型展示1、(18分)海水是巨大的资宝库,在海水淡化及综合利用方面,天津市位居全国前列。
从海水中提取食盐和溴的过程如下:(1)请列举海水淡化的两种方法:、。
(2)将Nal溶液进行电解,在电解槽中可直接得到的产品有H2、、、或H2、。
(3)步骤Ⅰ中已获得Br2,步骤Ⅱ中又将Br2还原为Br,其目的为。
(4)步骤Ⅱ用S2水溶液吸收Br2,吸收率可达9%,有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由此反应可知,除环境保护外,在工业生产中应解决的主要问题是。
()某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为了解从工业溴中提纯溴的方法,查阅了有关资料,Br2的沸点为9℃。
微溶于水,有毒性和强腐蚀性。
他们参观生产过程后,了如下装置简图:请你参与分析讨论:①图中仪器B的名称:。
②整套实验装置中仪器连接均不能用橡胶塞和橡胶管,其原因是。
③实验装置气密性良好,要达到提纯溴的目的,操作中如何控制关键条:。
④中液体产生颜色为。
为除去该产物中仍残留的少量l2,可向其中加入NaBr溶液,充分反应后,再进行的分离操作是。
解析:(1)常规识记问题;(2)根据2Nal+2H2=2NaH+H2↑+l2↑,以及l2+2NaH= Nal+ Nal+ H2可得到答案。
(3)根据框图可知先前得到的溴浓度较低,这样做是使溴富集。
(4)Br2+S2+2H2=4H++S42-+2Br-,反应产生大量的酸,问题就出在此,会腐蚀设备。
()只要掌握蒸馏的知识,此问应该不会出问题。
点评:本题注重理论和生产生活的实际结合,起点高,但题目平易近人。
答案:(1)蒸馏法、电渗析法、离子交换法及其其他合理答案中的任意两种(2)l2 NaH Nal(3)富集溴元素(4)Br2+S2+2H2=4H++S42-+2Br-强酸对设备的严重腐蚀()①冷凝管②Br2腐蚀橡胶③控制温度计b的温度,并收集9℃的馏分④深红棕色分液(或蒸馏)2、实验室用大理石等原料制取安全无毒的杀菌剂过氧化钙。
大理石的主要杂质是氧化铁,以下是提纯大理石的实验步骤:(1)溶解大理石时,用硝酸而不同硫酸的原因是。
(2)操作Ⅱ的目的是,溶液A(溶质是共价化合物)是。
(3)写出检验滤液中是否含铁离子方程式:。
(4)写出加入碳酸铵所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写出滤液B的一种用途:。
()a2中一般含a。
试按下列提示完成a2含量分析的实验设计。
试剂:氢氧化钠标准溶液、盐酸标准溶液、酚酞仪器:电子天平、锥形瓶、滴定管实验步骤:①;②加入;③加入酚酞,用氢氧化钠标准溶液滴定。
(6)若理论上滴定时耗用标准溶液20.00L恰好完全反应,实际操作中过量半滴(1L溶液为2滴),则相对误差为。
答案:(本题共12分)(1)硫酸钙微溶于水(2)除去溶液中Fe3+氨水(3)取少量滤液,向其中加入硫氰化钾溶液,溶液不变红色,说明滤液中不含Fe3+;或取少量滤液,向其中加入硫氰化钾溶液,溶液变红色,说明滤液中含Fe3+(4)a2++32-=a3↓ 作化肥(合理即给分)()称量过量的标准盐酸(6)0.1%3、(10分)医用氯化钙可用于生产补钙、抗过敏和消炎等药物。
以工业碳酸钙(含有少量Na+、Al3+、Fe3+等杂志)生产医药级二水合氯化钙(al2•2H2的质量分数为97.0%~103.0%)的主要流程如下:(1)除杂操作是加入氢氧化钙,调节溶液的pH为8.0~8.,以出去溶液中的少量Al3+、Fe3+。
检验Fe(H)3是否沉淀完全的试验操作是。
(2)酸化操作是加入盐酸,调节溶液的pH约为4.0,其目的有:①将溶液中的少量a(H)2转化为al2;②防止a2+在蒸发时水解;③。
(3)测定样品中l-含量的方法是:a.称取0.700g样品,溶解,在20L容量瓶中定容;b.量取2.00L待测溶液于锥形瓶中;.用0.0000l•L-1AgN3溶液滴定至终点,消耗AgN3溶液体积的平均值为20.39L。
①上述测定过程中需要溶液润洗的仪器有。
②计算上述样品中al2•2H2的质量分数为。
③若用上述办法测定的样品中al2•2H2的质量分数偏高(测定过程中产生的误差可忽略),其可能原因有;。
答案:(1)取少量上层清液,滴加SN溶液,,若不出现血红色,则表明Fe(H)3 沉淀完全。
(2)防止溶液吸收空气中2;(3)①酸式滴定管;②99.9%;③样品中存在少量的Nal;少量的al2•2H2失水。
4、(16分)孔雀石主要含u2(H)23,还含少量Fe、S1的化合物,实验室以孔雀石为原料制备uS4•H2及a3,步骤如下:请回答下列问题:(1)溶液A的金属离子有u2+、Fe2+、Fe3+。
从下列所给试剂中选择:实验步骤中试剂①为(填代号),检验溶液A中Fe3+的最试剂为(填代号)。
a.n4b.(NH4)2S.H22d.SN(2)由溶液获得uS4•H2,需要经过加热蒸发,。
过滤等操作。
除烧杯、漏斗外,过滤操作还用到另一玻璃仪器,该仪器在此操作中的主要作用是。
(3)制备a3时,应向al2溶液中选通入(或先加入)(填化学式)。
若实验过程中有氨气逸出、应选用下列装置回收(填代号)。
(4)欲测定溶液A中Fe2+的浓度,需要用容量瓶配制某标准溶液,定容时视线应,直到。
用n4标准溶液滴定时应选用滴定管(填“酸式”或“碱式”)。
答案:(1)d(2)冷却结晶引流(3)NH3•H2 b(4)注视凹页面的最低处与刻度线凹页面的最低处与刻度线相平酸式总结与反思:从这几个题目设置看,化工生产框图作为实验考查的载体,形式多样,但考察的内容仍然是基本仪器的使用,基本操作,基本技能以及基本原理。
重点放在对化学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认识和理解上,而不是放在对知识的记忆和重现上;重视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单是强化解答习题的技能;注意选择有真实情境的综合性、开放性的问题,而不是孤立地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进行测试。
第一,在实验原理、实验仪器和实验操作三条“线”的基础上,向“原理+仪器”、“仪器+技能”、“原理+技”三个交叉、综合的层面甚至向“原理+仪器+技能”三维立体结构发展,实现化学实验知识与技能的综合考查;第二,化学实验与元素化合物、有机化学、化学计算、化学概念和原理等各个板块中相关知识综合在一起进行考查;第三,将化学实验与化学相关知识、其他学科(如物理、生物等)的相关知识与方法融合在一起进行综合考查。
三、经典例题1、以考察原理为主的综合试题化学实验原理是高中化学比较难的内容,本身学生在学习这部分内容时就很难融合会贯通,以实验题为载体,重点考察化学原理就显得难上加难。
从题目分析,仍有规律可循。
例1、(12分)某工厂生产硼砂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料,主要含有g3、gSi3、ag(3)2、Al23和Fe23等,回收其中镁的工艺流程如下:沉淀物Fe(H)3Al(H)3g(H)2PH3.2.212.4部分阳离子以氢氧化物形式完全深沉时溶液的pH由见上表,请回答下列问题:(1)“浸出”步骤中,为提高镁的浸出率,可采取的措施有(要求写出两条)。
(2)滤渣I的主要成分有。
(3)从滤渣Ⅱ中可回收利用的主要物质有。
(4)g(l3)2在农业上可用作脱叶剂、催熟剂,可采用复分解反应制备:gl2+2Nal3===g(l3)2+2Nal已知四种化合物的溶解度(S)随温度(T)变化曲线如下图所示:①将反应物按化学反应方程式计量数比混合制备g(l3)2。
简述可制备g(l3)2的原因:。
②按①中条进行制备实验。
在冷却降温析出g(l3)2过程中,常伴有Nal析出,原因是:。
除去产品中该杂质的方法是:。
答案:(1)升高温度、搅拌、过滤后再向滤渣中加入硫酸(多次浸取)(2)Fe(H)3 Al(H)3(3)Na2S4(4)①在某一时Nal最先达到饱和析出;g(l3)2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最大;Nal 的溶解度与其他物质的溶解度有一定的差别。
②降温前溶液中Nal以达饱和;降低过程中Nal溶解度会降低,会少量析出。
重结晶。
解析:浸出步骤硫酸同固体废料中主要成份反应,从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看,可通过升高温度提高硫酸镁的溶解度,或通过搅拌使反应物充分接触反应,或通过过滤后滤渣多次浸取以提高转化率。
硫酸浸出液经过滤,滤液中主要溶质是gS4、Al2(S4)3和Fe2(S4)3,根据阳离子以氢氧化物形式完全沉淀时溶液的pH,在调节pH 至.时,Fe3+和Al3+已经完全沉淀,滤渣I的主要成分是Fe(H)3 Al(H)3,此时滤液中阴离子主要是S42-,加入NaH后g2+完全沉淀,溶质主要成分是Na2S4;反应gl2+2Nal3===g(l3)2+2Nal 类似于侯德榜制碱法生成NaH3的原理,因为Nal溶解度小而从溶液中析出,使反应向生成g(l3)2的方向进行;同样是依据①的原理,在降温的过程中,g(l3)2的溶解度不断减小,从溶液中析出,在生成g(l3)2的过程中Nal也不断生成,但因溶解度没有增加,所以也伴随g(l3)2析出;相同温度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最小,因此在冷却降温析出g(l3)2过程中一定会析出氯化钠。
由于氯酸镁和氯化钠均溶于水,溶于水的可溶性物质一般用结晶和重结晶的方法分离。
总结:本题以提取镁为背景,考察化学反应速率,溶解度等相关内容,明确了考察考察内容,就容易入手。
变式训练:二氧化氯(l2)是一种在水处理等方面有广泛应用的高效安全消毒剂。
与l2相比,l2不但具有更显著的杀菌能力,而且不会产生对人体有潜在危害的有机氯代物。
⑴在l2的制备方法中,有下列两种制备方法:方法一:Nal3+4Hl=2l2↑+l2↑+Nal+2H2方法二:2Nal3+H2 2+H2S4=2l2↑+Na2S4+2↑+2H2用方法二制备的l2更适合用于饮用水消毒,其主要原因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