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_汉字与书法

合集下载

第7课 汉字与书法(最终)

第7课 汉字与书法(最终)

A、适应了政治统一的需要; B、用隶书取代其他文字 用隶书取代其他文字; A、适应了政治统一的需要; B、用隶书取代其他文字; 适应了政治统一的需要 C、导致秦朝实行文化专制; D、成为后人批判秦始皇的把柄 成为后人批判秦始皇的把柄。 C、导致秦朝实行文化专制; D、成为后人批判秦始皇的把柄。 导致秦朝实行文化专制 3、书法艺术形成的历史条件有 、 ( B ) ①字形丰富、数量庞大的单体汉字为富于个性化的艺术再创造,准 字形丰富、数量庞大的单体汉字为富于个性化的艺术再创造, 知识群体的形成, 备了很好的材料 ②知识群体的形成,是将汉字发展为书法艺 术的动力 ③西方书法艺术传播到中国起了推动作用 东方审美情趣喜以笔墨黑白空间和线条刚柔枯润来抒情达意, ④东方审美情趣喜以笔墨黑白空间和线条刚柔枯润来抒情达意,为 书法艺术提供了丰富的社会土壤 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②③;D、②③④。 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②③;D、②③④。 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②③;D、②③④
D

A、宋代重文轻武,出现一批著名书法家;B、市民阶层兴起, A、宋代重文轻武,出现一批著名书法家;B、市民阶层兴起,社 宋代重文轻武 ;B、市民阶层兴起 会生活丰富,使书法个性化趋向明显;C、推崇魏晋书法风范, ;C、推崇魏晋书法风范 会生活丰富,使书法个性化趋向明显;C、推崇魏晋书法风范,追 求个性而忽略法度,倡导有意无法;D、国家一统, ;D、国家一统 求个性而忽略法度,倡导有意无法;D、国家一统,注重规范法度
4、我国文字演变的先后顺序是 、

C

①甲骨文 ②小篆 ③隶书 ④楷书 A、③①②④B、①③②④C、①②③④ D、①④②③ A、③①②④B、①③②④C、①②③④ D、①④②③ ③①②④B、①③②④C、

第7课汉字与书法

第7课汉字与书法
行书 介于草书与楷书之间,字形灵活,书写便利
三、印宗秦汉(书法艺术的姊妹---篆刻艺 术)
1、秦汉:篆刻艺术的标志性时代 特点:秦印—— 雍容大度,精致不苟
汉印—— 方正质朴,端庄豪放 2、明中叶以后:成为独立艺术 代表:文彭
用刀“写”的汉字:篆刻
篆刻,就是镌刻印章,也就是用刀在硬质材 料上“写”汉字,是中国传统的汉字造型艺 术。
课堂小结
一.汉字的起源与发展历程 刻画符号-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 楷书繁体-简体
二、书法艺术:原因、历程、特征 补充:篆刻艺术
1、在考古中,发现了一批甲骨文之前的刻 符或早期文字,如舞阳刻符、半坡陶文、大 汶口文字等,对它们正确的表达是
A、是国家形成的首要标志;
B、与后来的成熟文字有一定渊源关系; C、已经全部识读; D、具有相通性,起加强各地联系作用。
图画文字“旦”
二里头遗址出土 陶器上的刻划符号
一、汉字的起源及演变过程
1、汉字的起源—新石器时代的刻画符号
2、演变过程 商、周: 甲骨文、金文
秦: 秦末,盛 行于汉: 魏晋:
小篆
隶书
楷书、草书、行书
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繁体--简体
汉字形体演变 的总趋势:
由繁到简
二、书艺历程
A、①②③④ C、①②③ B、①②④ D、②③④。
4、我国文字演变的先后顺序是 ①甲骨文 ②小篆 ③隶书 ④楷书 A、③①②④ B、①③②④ C、①②③④ D、①④②③
5、下列哪一项不属于中国古代艺术的 重要组成部分
A、书法; C、篆刻; B、绘画; D、京剧
6、汉字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发展成为自觉 的书法艺术的原因:①汉末社会危机激发 社会进行深刻反思 ②一个特立独行的士 人群体逐渐形成 ③书法成为士人表 达自我对意境、神韵、风骨追求的理想 形式 ④笔墨纸张等文具的改进,也为 这一时期的书法技巧创新提供了条件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 D.①②③④

文化史第7课 汉字与书法

文化史第7课 汉字与书法
第7课汉字与书法
课程标准:
1、汉字的起源演变
2、书法艺术的发展












小篆
隶书
一、汉字的发展历程
刻画符号 甲骨文 金文
新石器时代
隶书 秦朝
商代
小篆
商周
广泛频繁
秦朝
楷书、行书、草书
秦朝
春秋战国
演变规律:由繁到简;越来越规范 演变主要原因:更加便于书写和交流
二、书法艺术的发展历程
阶段一:秦汉——自发阶段 阶段二:自觉阶段 (1)魏晋——成为自觉的书法 艺术
原因:社会危机(国家分裂,社会动荡)
士人群体形成,以书法表达个性追求 笔墨纸张的改进
东晋“书圣”王羲之,名作“天下第一行书” 《兰亭序》
(2)隋唐——新的高峰
原因:国家一统、政治稳定 经济繁盛 表现: 草书——张旭、怀素狂放不羁 楷书——注重规范法度(欧阳询、颜筋柳骨)
(4)明代——呈现个性化趋势
原因:商品经济发展,社会进一步平民化、 世俗化
明 祝枝山 明· 唐寅
时代发展对书法艺术的影响
社会危机 魏晋 士人群体形成 南北朝 文具改进
朝代
社会状况
书法名家
艺术风格
王羲之
虚玄灵动
隋唐
张旭、怀素 狂放不羁 草 国家统一; 经济文化繁荣 欧阳/颜/柳 规范法度 楷 重文;市民 阶层;社会 生活丰富 追求个性 (苏、黄、 忽略法度 米、蔡) 有意无法 平民化世俗化 祝枝山等 强调个性化 四大家


商品经济 生活丰富
练习一
1、(2011广东学业)据目前所知,商朝 出现的成熟文字有 A .甲骨文 B.小篆 C.隶书 D.原始

第七课汉字与书法

第七课汉字与书法

第二单元
中国古代文艺长廊
书 法 绘 画 诗 歌 小 说
戏 曲
第七课 汉字与书法
【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熟悉汉字的演变及书法、篆刻艺术的发展 历程,记忆“六书”理论、书家姓名,学会欣赏汉字 独特的特征。 (2).掌握“书同文”“印宗秦汉”的史实依据。 (3).认识时代风貌对书法艺术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教师讲析为主,师生讨论为辅。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欣赏汉字的基本特 征,书法、篆刻艺术的独特性、时代性,领悟民族文 化的丰富底蕴,认识祖国历史文化的独特魅力。
东汉《曹全碑》(隶书)雄健、给人以疏阔 大度之感的独特字体
二、书法艺术的发展(特点)
(一)过渡: 秦小篆、汉隶 (二)自觉的书法艺术: 魏晋南北朝
1、原因(1)(2)(3) 2、代表:
(三)新高峰: 隋唐
1、代表及其特点: 2、书法理论的成熟
(四)各具情态的宋四家:
1、代表及其特点: 2、时代背景:
9、篆刻与书法、绘画一起开始成为中国古代 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
A、两汉时期 B、魏晋南北朝 C、明中叶以后 D、西周晚期
10、对中国古代印章艺术发展表述不准确的是: A、有了文字,就形成了印章艺术
B、明代中期,思想活跃、文化自由,篆刻成为中 国古代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C、在篆刻艺术上,秦汉时代是一个标志性的时期 D、其创制以汉字为前提,与书法并称为姊妹艺术
5.观察下列图片:
图一 秦始皇二六年诏铭
图二 柳公权《玄秘塔碑》 图三 王羲之《兰亭序》
请回答:⑴指出上面三副图片所示汉字各是什么书体? ⑵指出上面图片所示那些是实用性文字?那些是自觉的书 法艺术? 答案: ⑴图一是小篆、图二是楷书、图三是行书 ⑵图一是实用性文字;图二、图三是自觉的书法艺术。

第7课文字与书法

第7课文字与书法

书法的发展脉络
①秦汉时期
②魏晋时期
自发阶段 魏晋南北朝 自觉阶段
实用性
李 斯 《 泰 山 刻 石 》
艺术性
魏晋时期书法艺术性出 现的原因??
1.士人表达自我情意; 2.文具的发展改进。
汉 隶
(三)发展历程:
1、自发阶段——秦汉时期:小篆、汉隶具美 感、多为实用性文字
2、自觉阶段——魏晋南北朝时期
(裘锡圭《文字学概要》)。
二、书法艺术的发展:
什么是书法?
所谓书法,从字面上看是书写的规则、法度,写字 的艺术,准确地来说书法是以汉字为基础的线条艺术, 是中国文化乃至东方文化的一种典型的表现形式。
“写字最容易泄露一个人的个性,所谓“字如其人”,大抵不 诬。如果每个字都方方正正,其人大都拘谨。如果伸胳膊拉腿 的,都逸出格外,其人必定豪放,字瘦如柴,其人必定排骨。 字如墨猪,其人必定“五百斤油”。所以郑板桥的字就应该是 那样倾斜古怪,才和他吃狗肉傲公卿的气概相称。颜鲁公的字 就应该是端庄凝重,才和他临难不苟的品格相合,其间无丝毫 勉强。”
文字)、金文(籀文) 4、春秋战国:文字紊乱 5、秦:“书同文字” 小篆(官)、隶书
秦朝统一文字(以“马” 、“安”两字为例
文字发展到小篆已经是相当规范,偏旁有统一 的样式,后人认为秦小篆笔画委婉曲折,圆润 纤细,布局匀称,具有书法的美感。
秦 李斯 峄山石刻
泰山石刻
一、汉字的发展演变
1、文字起源传说:“仓颉造字” 2、新石器时代:陶器上的刻画符号 3、商周:甲骨文(目前所知最早的成熟
柳公权所写楷书,体势劲媚, 骨力道健。较之颜体,柳字 则稍清瘦,故有“颜筋柳骨” 之称。
欧阳询《化度寺碑》 颜真卿《多宝塔碑》 柳公权《玄秘塔碑》

课程资料:复习第7课 汉字与书法我的定稿

课程资料:复习第7课  汉字与书法我的定稿
课标内容 概述汉字起源、演变的过程,了解 中国书法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一、从汉字起源到“书同文”
1、渊源:新石器时代,陶器上出现( 刻画符号 ) 2、商代(甲骨文 )是目前所知最早的成熟汉字 3、商周时期: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称( 金文 )。
4、春秋战国:对文字做有益尝试,但对汉字任意
减省笔画、紊乱偏旁,造成异体杂出、一字多形
C.艺术水平与时代选择的共同作用
D.朝代更替影响艺术评判标准
A
B
C
D
11.《楹联续话》卷一:“书道入神明落纸云烟 今古竞传八法,酒狂称圣草满堂风雨岁时宜奠三 杯”。下列作品与楹联描述的书法风格—致的是
12(2016年全国2卷).下图为三国曹魏《三 体石经》的残片,经文中的每个字均用先秦 古文,小篆等三种字体刻写。这三种字体反 映了 A.当时统一文字的努力 B.汉字演变的历史过程 C.当时字体流行的实际情况 D.汉字尚未形成完整的体系
等混乱状况,削弱了汉字的( 交流功能 )。 5、秦始皇时:推行“ 书同文字 ”,把(小篆 ) 作为统一的文字,后来更简便的(隶书 )也得到
推广。
6、魏晋后,由隶书衍生出来的(楷书行书草书 )
通过众多书法家的努力实践,臻于成熟。
◆汉字的演变脉络:
古文字阶段---隶楷阶段 古文字阶段:甲骨文、大篆(金
1、秦汉以前主要实用性文字。
2、魏晋南北朝成为自觉书法艺术
3、隋唐时,书法达到新的高峰,书 法理论日趋成熟。
(1)代表人物
草书大家:张旭、怀素 楷书名家:欧阳询、“颜筋柳骨” (2)风格:或狂放不羁;或注重 规范法度。 (3)背景:国家统一,政治安定, 经济繁荣,思想开放,民族融合, 对外交流。法度和规范成为普遍的 社会需要。

第7课 汉字与书法

第7课 汉字与书法

B
A、是国家形成的首要标志;B、与后来的成熟文字有一定渊源关 系;C、已经全部识读;D、具有相通性,起加强各地联系作用。 2、秦始皇推行“书同文”的措施 (A )
A、适应了政治统一的需要; B、用隶书取代其他文字;
C、导致秦朝实行文化专制; D、成为后人批判秦始皇的把柄。 3、书法艺术形成的历史条件有 ( B ) ①字形丰富、数量庞大的单体汉字为富于个性化的艺术再创造,准 备了很好的材料 ②知识群体的形成,是将汉字发展为书法艺 术的动力 ③西方书法艺术传播到中国起了推动作用 ④东方审美情趣喜以笔墨黑白空间和线条刚柔枯润来抒情达意,为 书法艺术提供了丰富的社会土壤 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②③;D、②③④。
成熟:商代甲骨文是目前所知最早的成熟的汉字。 甲骨文是一种象形文字。 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商朝开始的。
根据自己的属相,学写甲骨文












பைடு நூலகம்
金文
大盂鼎铭文 大盂鼎,三足圆鼎,西周康王时制器,清 道光初年出土于陕西。鼎腹内壁有铭文19行 291字,记载周康王册命贵族盂的史实。
大盂鼎
③这一时期笔墨纸张等文具的改进,也为书法技 巧创新提供了条件。
二、艺术性——作为书法和篆刻艺术的汉字 2、汉字书法艺术的发展历程: (1)秦汉:从后人的眼光看,美感;大 多是实用性文字; 自发 (2)魏晋南北朝:汉字发展为自觉的艺术 ①原因和条件: ②代表: ③特点
(3)隋唐时期 ——达到新的高度 ①条件:经济发达;政治统一;文化繁荣;
8、下列哪一项不属于中国古代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A、书法;B、绘画;C、篆刻;D、京剧 9、下列对中国古代书法艺术发展的认识,错误的一项( (

《汉字与书法》教案与反思

《汉字与书法》教案与反思

第7课汉字与书法教学立意:汉字与书法作为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在几千年的发展历程中深刻蕴含着古人的创造智慧与自我价值追求,这也是当今弘扬传统文化想要给学生传递的重要精神内涵。

结合历史学科特点与本课具体知识以及高一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心理特点,为学生创设参观博物馆的情景线索来探究汉字产生与发展历程,理清书法艺术与时代之间的关系,在此过程中体会古人的创造与自我价值的追求,进一步理解汉字书法作为优秀中华文化的特殊意义与地位,在学习过程中,加深对中国文化的认同感、自豪感和责任担当,从多个维度进行核心素养目标的培养。

教学目标:掌握汉字出现的原因及发演变展历程;理解书法作为自觉艺术出现的原因,通过书艺的发展历程理解时代与书法风格的关系;通过对书法与篆刻的欣赏理解其作为中国独有艺术形式的特殊魅力,以及其中蕴含的文化价值与人文内涵,从而感悟中华民族文化的丰富底蕴以及当代人的责任担当。

核心素养及达成:【唯物史观】通过汉字和书法的发展历程梳理体现事物从产生到发展的一般规律。

理解文字产生发展与政治、经济的关系,如文字产生的根源的生产力的发展,体会生产力是历史发展的决定因素;通过“书同文”认识文化与政治、经济之间的密切关系;通过对书法艺术发展历程的探究,认识到艺术与时代的关系——艺术是时代的产物,而艺术又能反映时代风貌;在汉字书法过程探究中,通过一系列人物形象体现人的创造和价值追求,突出人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时空观念】本课时间跨度大,在时空观上,利用时间轴等形式帮助学生建立起不同时期汉字的发展的基本脉络,理清汉字起源发展的来龙去脉。

在分析书法发展历程时,通过典型材料帮助学生将书法特点和具体的时代特征予以对应,加深对历史发展时序的理解性认识,能够把握不同时期书法艺术与相应时间、空间的关系。

【史料实证】在探究过程中,充分运用历史文献、学术研究成果、文物史料、口述传说等多种类型的史料突出史料在历史研究中的重要地位,引导学生认识到传说、文物史料对历史研究的不同价值,给学生强化史料实证、论从史出的意识。

第7课 汉字与书法

第7课  汉字与书法

第7课汉字与书法
1、秦朝统一文字历史意义:克服了广阔帝国文化交流中的语言障碍和文字障碍,增强了民族的认同感和凝聚力,对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魏晋书法成为艺术的条件
①字型丰富数量庞大的单体汉字是书法艺术形成的前提条件;
②魏晋时期士人群体形成是把汉字发展为书法艺术的内在
动力;
③笔墨纸张等文具的改进提供了基本条件。

3、时代特征与书风的形成
①唐代国家统一,繁荣强盛,开拓奔放,书法达到新高峰:张旭、怀素的草书狂放洒脱;颜真卿、柳公权的楷书注重法度规范,雍容遒劲;
②宋代重文轻武,商品经济繁盛,市民阶层兴起,社会生活丰富,书法追求个性与韵味,忽略法度与规范,尚意轻法;
③明朝商品经济繁盛,市民文化发展,书法艺术进一步世俗化、平民化;。

岳麓版高二历史必修3_《汉字与书法》参考学案2

岳麓版高二历史必修3_《汉字与书法》参考学案2

第7课汉字与书法【课程标准】概述汉字起源、演变的过程,了解中国书法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课标解读】掌握汉字和绘画艺术的产生和发展历程:原始的刻画符号;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秦汉刻石;王羲之、张旭、怀素、欧阳询、柳公权、宋代四大家。

【考试大纲】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A级基础知识一、从汉字起源到“书同文”1.汉字的起源与发展历程(1)新石器时代:陶器上就出现了一些___________,这与后来的成熟文字有一定的渊源关系。

(2)商周时期:商代的是目前所知最早的成熟的汉字,商周时期出现铸在青铜器上的文字,被称为。

(3)春秋战国:汉字的使用更为广泛和频繁,人们对文字的丰富、发展做了有益的尝试。

(4)秦朝时期:秦始皇推行“”,以小篆为基础,统一全国的文字,后推广书写简便的,对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意义:它将人们的思维、语言、经验以及复杂的社会现象记录下来,使文化得以传播交流、世代传承。

二、书艺历程1.形成条件(1)材料:____________________为富于个性化的艺术创造准备了很好的材料。

(2)动力:____________________的形成。

(3)文具:____________________等文具的改进。

2.书法特点:以________________空间和_____________刚柔枯润来抒情达意,显现了_____________审美情趣。

3.发展历程(1)实用性文字:①秦小篆_______________②汉隶_________________(2)自觉的书法艺术:魏晋南北朝原因:①社会动荡、政治混乱,士人将自己的道德情操和理想融入绘画之中。

②佛道发展,文化多元。

③造纸术的传播,笔墨纸张等文具的改进。

代表:东晋___________,其书法理论是。

(3)新的高峰:隋唐原因:唐代国家的统一,国势强盛,经济繁荣,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空前兴盛,文化全面辉煌。

特点:既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也出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______,书法_________日趋成熟。

最全岳麓版必修三第二单元第七课汉字与书法课件

最全岳麓版必修三第二单元第七课汉字与书法课件

一.从汉字起源到“书同文”
(二)汉字的演变
5.秦代:小篆(秦篆)
思考 秦始皇统一文字的意义
意义:
①文字的统一,克服了广阔疆域中人们言语异声的交往障 碍,有利于不同地区之间的经济贸易和文化交流。 ②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管理。 ③用一种字体写字,用一种声音说话,有利于形成国家的向心力 ,凝聚力和共同的民族文化心理。
王羲之
张旭 怀素 草书 颜真卿 楷书 柳公权 欧阳询 苏轼 米芾 黄庭坚 蔡襄
市民阶层兴 起 文征明 祝枝山
商品经济 平民化世俗化
四.总结
(二)书艺历程
答案
书法作品与社会环境之间是否存在联系√ 一定时期的文化是一定时期社会存在的反映。
书如也,如其字,如其才, 如其志,如其人也。
——清·刘熙
■■■ 印书从 宗艺汉 秦历字 汉程起 源 到 “ 书 同 文 ”
看我和柳公权像不?
4.宋代
代表人物: “宋四家”—— 苏(苏轼)、黄(黄庭 坚)、米(米芾)、蔡(蔡襄)
苏轼——豪放逸丽,追求自然 黄庭坚——入古出新,用笔锋利,给人以强烈的节奏感 米芾——善写行书,笔力爽利而沉着 蔡襄——落笔精丽,使人心醉
特点: 他们推崇魏晋书法风范,追求个性而忽 略法度,倡导有意无法。
《自叙帖》
二.
书艺历程
(二)书法发展历程
3.隋唐时期:草书和楷书 狂放不羁和规范法度
②楷书:颜真卿(中唐)和柳公权(晚唐)
创建“颜体”
创建“柳体”
“颜筋柳骨”
特点: 结字端庄,宽润疏朗,气 势雄强,骨架开阔,方形 外拓,用笔苍劲有力,横 细竖粗非常鲜明,方圆转 折的笔法清晰。
颜真卿楷书《颜勤礼碑》
第七课汉字与书法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7课汉字和书法复习与练习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7课汉字和书法复习与练习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7课汉字和书法复习与练习1 汉字起源和演变:商甲骨文-商周金文-西周籀文(大篆)-秦统一小篆-汉隶书-三国楷书(钟繇)2、书法艺术发展①秦汉小篆、隶书②魏晋南北朝时期形成书法艺术:王羲之《兰亭序》③唐达到新高峰:张旭、怀素狂草;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楷书;书法理论④两宋: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四大家各具情态⑤明代平民化、世俗化,强调个性:祝枝山、文徵明3印宗秦汉:中国印章的刻制,常以篆体入印,故称篆刻。

秦汉是标志性时期,明中后叶发展到高潮——文彭4举例说明“六书”造字法。

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5、汉字的演变趋势。

汉字的演变总趋势是由繁到简,汉字字形字体逐步规范化、稳定化。

6书法特点①用性---以笔墨黑白空间和线条刚柔枯润来抒情达意。

②术性---体现了东方审美情趣7行书。

特点:兼具楷书的规矩和草书的放纵,是一种最活跃的字体。

既有审美价值,又有实用价值。

经过东汉至西晋约两个多世纪的演变,书体完全成熟8草书。

特点:笔画简约,钩连不断;线条流畅,任情纵性。

虽实用性不强,但却是诸书体中艺术性最强的一种。

起源于汉初,成熟于东晋。

代表人物有东晋的王羲之、王献之,盛唐的张旭、怀素等。

9楷书。

特点:笔画详备,结构严整,是规范化、标准化、楷模化的字体。

发展:①始于东汉。

②魏晋楷书有定鼎之功,代表作有钟繇的《宣示表》和王羲之的《乐毅论》。

③唐代步入盛世,名家群起。

初唐的欧阳询、盛唐的颜真卿、晚唐的柳公权是这一时期的代表。

④唐代以后,渐趋衰弱,但也不乏能手。

如宋代黄庭坚、元代赵孟,明代文徵明。

10篆刻是一种特有的传统艺术,从古至今已有二、三千年的历史。

篆刻,顾名思义,即是用篆书刻成的印章,是一种实用艺术品。

它又称为“玺印”、“印”或“印章”等,这些称呼都因时而异。

早在殷商时代,人们就用刀在龟甲上刻“字”(即我们现在称为甲骨文)。

这些文字刀锋挺锐,笔意劲秀,具有较高的“刻字”水平。

在春秋战国至秦以前,篆刻印章称为“玺”。

第7课 汉字与书法

第7课  汉字与书法

第7课汉字与书法班级: 姓名: 学号:编者:韩孝圣审核:孟娇时间:12\9\ 19 编号:007 【课标要求】概述汉字的起源、演变的过程,了解中国书法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课前预习案】知识梳理课内探究案一、汉字的起源、演变1.新石器时代(渊源):2.商代(成熟汉字):3.周代(刻在青铜器):4.春秋战国时期:文字混乱5.秦朝:“书同文字”⑴政治条件:⑵标准文字:⑶政治意义:二、书艺历程1.汉字成为书法艺术的条件:(1)材料角度:(2)动力角度:(3)时代背景:(4)文具角度:(5)书法功能:实用功能和审美功能1.秦始皇推行“书同文”的措施()A.用隶书取代其他文B.适应了政治统一的需要C.导致秦朝实行焚书坑儒D.成为后人批判秦始皇的原因2.汉字的演变(以“鱼”字为例)2. 书法艺术发展历程⑴自发阶段——秦汉书法⑵自觉阶段——魏晋以后【表1】阶段时期字体特点自觉阶段秦汉具有书法美感;大多还是实用性文字;小篆:圆润纤细,而已均匀隶书:雄放洒脱,浑厚深沉自发阶段魏晋介于楷书与草书之间;虚玄灵动;既工整清晰,又飞洒活泼隋唐狂放不羁;笔画简约,勾连不断;变化丰富,奔放跃进,最能表达和抒发感情;注生规范法度;笔画详备,结构形体严整;字形方正,规矩严整;【表2】朝代代表人时代背景书法特征自发阶段宋代明代无⑴结合图片及所学知识,概述汉字演变历程?(4分)⑵从图片中你可以看出汉字演变的规律?(4分)3.书法作品与社会环境之间的关系——一定时期的文化总是一定时期社会存在的反映。

4.1975年,在湖北云梦县秦墓出土了《秦律》,竹简上的文字应该是A.小篆 B.隶书C.金文 D.楷书5.汉字形体演变的总趋势是()A. 由大到小B. 由繁到简C. 由象形到会意D. 逐步稳定化、规范化3.书法的特点⑴笔墨黑白空间⑵线条刚柔枯润、自由变化⑶布局疏密得宜⑷具有实用功能和审美功能三、篆刻艺术的发展1.篆刻与书画并称姊妹艺术2.明中期,一起相得益彰的姊妹艺术6.被称之天下“第一行书”的是王羲之的()A.《兰亭序》B.《九成宫醴泉铭》C.《宣示表》D.《乐毅论》【课堂检测案】1.汉字发展成为书法艺术的原因,不包括A.汉字自身的特点 B.知识群体的形成C.书法工具的改进 D.统治阶级政治的需要2.颜真卿的书法与当时的社会需要密切相关,其最突出的特征是:A.体现了开拓奔放的时代精神 B.讲究法度与规范C.遒劲森严,新意盎然 D.具有平民化、世俗化特征3.宋代书法的特征是:A.潇洒风流,如斜风细雨 B.温柔婉约,如春意柳莺C.讲究法度与规范 D.追求个性,倡导有意无法4.中国古代书法进一步平民化、世俗化,并且强调个性化创造是在A.魏晋南北朝 B.唐朝 C.元朝 D.明代5.下列关于书艺发展历程的叙述,错误的是:A.秦小篆和汉隶已经是自觉的书法艺术B.书法显现了东方审美情趣C.东晋王羲之的《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D.明代书法强调个性化创造6.下图所示中国古代书体中,艺术性最强的一种是()A. 篆书B. 隶书C. 楷书D. 草书【课后巩固案】7.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汉字是由笔画构成的方块状字,经历了约7000年的发展,至今仍充满活力。

7汉字与书法

7汉字与书法

法都很完美,是他三十三岁时的得意之作。历 代书家都推《兰亭序》为“行书第一” 。
王羲之《平安帖》拍出3.08亿天价
张旭《古诗四帖》
怀素《自叙帖》(之一)
盛唐:
颜真卿
《自书告身》
晚年的名作。
此件为1861年英法联
军攻入圆明园之后散 出宫外的。今藏日本 中村不折氏书道博物 馆。 其书法苍劲谨严,沉 稳厚重,字里行间可 体会出颜书行笔的气 韵和结体的微妙变化。
以文学著称,尤以 书法为世所重。为 宋四家之一。黄庭 坚书法的最大特点 是重“韵”,持重 风度,写来疏朗有 致,如郎月清风, 书韵自高。
蔡襄(1012-1067)宋四家中,喜欢写规规矩矩的 楷书。他的书法学习王羲之、颜真卿、柳公权, 浑厚 端庄,雄伟遒丽。蔡襄为人忠厚正直,字识渊博,他 的字“端劲高古,容德兼备”。
中国汉字博物馆
中国国家文字博物馆
文字博物馆前的字屏
第7课 汉字与书法
一、汉字演变
1、新石器时代:刻画符号 2、商朝: 3、商周: 甲骨文 金文
4、春秋战国: 字体混乱 5、秦朝: 小篆、隶书
二、书法艺术的发展:
1、书法成为艺术的原因: 汉字结构:字形丰富,容易用笔墨的黑白空间和 线条的刚柔枯润来抒情达意。 知识群体:借书法追求意境、神韵、风骨。 书写材料:笔墨纸张的改进。
宋四家: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
《黄州寒食诗贴》:共25 行,129字,是苏轼行书的代表作。 这是一首遣兴的诗作,是苏轼被贬黄州第三年的寒食节所发的人 生之叹。诗写得苍凉多情,表达了苏轼此时惆怅孤独的心情。此 诗的书法也正是在这种心情和境况下,有感而出的。
黄庭坚 (1045--1105)
柳公权 玄秘塔碑

第7课 汉字与书法

第7课 汉字与书法

泰山石刻
峄山石刻
秦小篆特点:圆润纤细,布局均匀。
隶书
汉隶特点:雄放洒脱,浑厚深沉。
一 汉字形体的演变过程。
刻画符号 甲骨文
金文 籀文 小篆 隶书
二、书艺历程
1.魏晋以前:注重书法的实用功能。秦篆、汉隶特点? 2.魏晋南北朝时期,汉字成为自觉的书法艺术。条件?
①字形丰富、数量庞大的单体汉字为其准备了材料; ②知识群体的形成是将汉字发展为书法的动力; ③魏晋社会危机加深,特立独行的士人群体逐渐形成,他 们通过书法表达自我理想; ④笔墨纸张等文具的改进为书法技巧创新提供了条件。
4、什么时候书画家开始用印章给书画作品加印?什么 时候篆刻才与书法、绘画一起成为中国古代艺术的重要 组成部分? 宋元以后;明中叶以后
浏览历代书法,“晋人尚韵,唐人尚法, 宋人尚意,元、明尚态”为精辟的总结, 对此 当如何理解?
(1)晋人尚韵——晋代书法流美妍媚,风流潇洒,反映了士大夫阶 层的清闲雅逸,流露出一种娴静的美。 (2)唐人尚法——唐代书法法度严谨、气魄雄伟,表现出封建鼎盛 时期国力富强的气派和勇于开拓的精神,具有力度美。 (3)宋人尚意——宋代书法纵横跌宕、沉着痛快的书风,正是在 “国家多难而文运不衰”的局面下,文人墨客不满现实的个性书 法,以书达意,表达一种心境。 (4)元、明以来,中国封建社会停滞不前,江河日下,反映在书法 上则是崇尚摹古,平庸无奇。 (5)至于明末书坛“反流俗”的狂飚,以及清代后期崇尚碑版金石 之风的兴起,正如地下奔突的岩浆,黑夜中闪掣的电光或是火石, 折射出一个社会巨大变动的征兆。真所谓“披图幽对,思接千 载”。
使文化得以传播交流、世代传承,促进社会的进步, 有利于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的进步和发展。
一、 文字的发展历程

第7课汉字与书法教学反思

第7课汉字与书法教学反思

第7课《汉字与书法》(岳麓版)教学反思我感觉《汉字与书法》这节课比较成功地达到了预设的教学目的,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学生的探究能力和主观能动性得到了一定的发挥。

现就本课的教学过程及效果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反思。

一、教学中的成功之处(1)创设历史情境,引发动机。

《中国印·舞动的北京》,将现代与传统勾联,展示中国篆刻艺术;汉字的起源,通过讲述神话传说故事,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增进对汉字的理解;通过展示《兰亭序》等传统书法中的极品之作,在审美情趣中感受古人才智并受到强烈的震撼,领悟中国传统文化的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2)突显历史学科特色。

《汉字与书法》是岳麓版历史中的一节文化课,从知识层面看,与语文学科有紧密的联系,教学设计关键不要变成语文、历史学科“你我不分”,要做到“我中有你”、“你中有我”。

如讲述书艺历程时,结合时代背景谈书法的基本特征,突显学科特色,史味充足。

(3)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本节课的作用。

这是一节展示中国的文字与书法的文化课,通过学习,学生要感悟到中国深厚的文化底蕴,从而产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树立自觉传承中华文化的意识。

这样的教学内容,决定了学习过程要经历欣赏—品味—内化—感悟,如果单靠文本素材,难以展示中国汉字与书法的异彩纷呈,绚丽多姿的历史画卷,因而在设计中,搜集了丰富的、多样化的素材,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让学生在美的熏陶中感悟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4)在教学结构的设计上,发掘教材知识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将教学内容整合成汉字的前天、昨天与今天三个环节,增加了书法命运的思考,通过学生的辩论,让学生在情感上达到升华。

二、教学中的困惑与不足(1)赏析作品环节,学生的审美经验有限,因此,虽然少数同学有精彩的发言,但整体上,课堂发言的气氛不够热烈。

怎样更好地调动学生,引导学生找到更好的知识交叉点和学生兴奋点,使内容丰富不乏味,新颖不老套,有待提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7课汉字与书法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能记住汉字起源、演变的过程,说出中国书法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2、过程与方法:分析时代变迁对书法风格的影响,理解书法、篆刻作为艺术的特征、审美情趣和民族风格。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欣赏书法和篆刻作品,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重点、难点】
1、能记住汉字起源、演变的过程
2、中国书法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知识链接(导入)】
1、中国古代领先于世界的科技成就有哪些?
2、中国的四大发明对西方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假如我们现在生活在一个没有文字的社会,那么你觉得自己的生活会发生什么变化呢?【学法指导】
1、自主探究我汉字起源、演变的相关史实。

2、组内合作探究时代变迁对书法风格的影响。

【学习内容】
(A级)(自主学习)学生阅读课本独立完成以下内容
一、从汉字起源到“书同文”
1.汉字的起源与发展历程
(1)新石器时代:陶器上就出现了一些___________,这与后来的成熟文字有一定的渊源关系。

(2)商周时期:商代的是目前所知最早的成熟的汉字,商周时期出现铸在青铜器上的文字,被称为。

(3)春秋战国:汉字的使用更为广泛和频繁,人们对文字的丰富、发展做了有益的尝试。

(4)秦朝时期:秦始皇推行“”,以小篆为基础,统一全国的文字,后推广书写简便的,对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意义:它将人们的思维、语言、经验以及复杂的社会现象记录下来,使文化得以传播交流、世代传承。

(A级)(自主学习)学生阅读课本独立完成以下内容
二、书艺历程
1.形成条件
(1)材料:____________________为富于个性化的艺术创造准备了很好的材料。

(2)动力:____________________的形成。

(3)文具:____________________等文具的改进。

2.书法特点:以________________空间和_____________刚柔枯润来抒情达意,显现了
_____________审美情趣。

3.发展历程
(1)实用性文字:①秦小篆_______________
②汉隶_________________
(2)自觉的书法艺术:魏晋南北朝
原因:①社会动荡、政治混乱,士人将自己的道德情操和理想融入绘画之中。

②佛道发展,文化多元。

③造纸术的传播,笔墨纸张等文具的改进。

代表:东晋___________,其书法理论是。

(3)新的高峰:隋唐
原因:唐代国家的统一,国势强盛,经济繁荣,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空前兴盛,文化全面辉煌。

特点:既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也出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______,书法_________日趋成熟。

(4)宋代:
原因:①政治:________________ ②经济:________________ ③思想:_________________
代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明代:原因:书法进一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更加强调个性化创造。

(6)印章艺术:秦印雍容大度,精致不苟;汉印方正质朴,端庄豪放;明中叶以后,篆刻发展成与书法、绘画一起相得益彰的姊妹艺术。

【学习小结】
(B 级)(合作探究):主要书法家及其艺术成就
汉字发展
书艺历程
【达标检测】
A级识记:.
1.秦始皇统一全国推行“书同文字”,其统一的字体是
A.金文 B.籀文 C.小篆 D.隶书
2.关于隋唐书法艺术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A.随着隋唐盛世的出现,书法艺术达到新高峰
B.隋唐书法艺术在风格上呈现多样性
C.柳公权、颜真卿的书法为狂放不羁的草书
D.注重法度和规范是此时期书法的特征之一
3.汉字发展为自发的书法艺术应该是在
A春秋战国 B秦朝 C汉朝 D魏晋南北朝
4.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的书法艺术作品是
A王羲之的《兰亭序》 B颜真卿《多宝塔碑》
D柳公权的《玄秘塔碑》 D怀素的《自叙贴》
5.“伏如虎卧,起如龙跳,顿如山峙,控如泉流”对唐代哪位书法家的评价
A怀素 B张旭 C颜真卿 D柳公权
6.书法艺术领域的“宋四家”是指
A欧阳询、苏轼、米芾、蔡襄 B苏轼、黄庭坚、米芾、祝枝山
C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 D黄庭坚、米芾、蔡襄、赵佶
7.篆刻成为中国古代艺术重要组成部分是在
A秦汉时期 B隋唐时期 C明朝 D清朝
8.下列字体出现的先后顺序是①甲骨文②小篆③籀书④楷书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③①②④ D.③②①④
9.文字发明的最大意义是
A.丰富了人类文化 B.使人类文化得以传播交流 C.新创了一种艺术形式 D.其过程具有神秘色彩
10.秦始皇推行“书同文”的措施
A.适应了政治统一的需要 B.用隶书取代其它文字
C.导致秦朝实行焚书坑儒 D.成为后人批判秦始皇的原因
(B级)(合作探究)
11.下列关于汉字演变历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A.商周时期铸在青铜器上的文字为“金文”
B.秦始皇将统一的“小篆”作为官方规范文字
C.秦始皇推行的“书同文”削弱了汉字的交流功能
D.东汉文学家许慎对汉字的组字方法及规律做出过重要的理论探究
12.关于魏晋南北朝时期书法特点成因不正确的是
A.当时社会政治黑暗 B.士人群体的形成
C.笔墨纸张等文具的改进 D.社会进一步平民化、世俗化
13.宋代书法的特征是
A.潇洒风流,如斜风细雨 B.温柔婉约,如春意柳莺
C.讲究法度与规范 D.追求个性,倡导有意无法
14.宋代书法艺术出现各具情态的苏、黄、米、蔡四大家,他们追求个性而忽略法度,倡导有意无法。

与上述书法风格有关的时代背景是
A.经济发展,社会走向正轨 B.国家统一,盛世气象
C.市民阶层兴起,社会生活丰富多彩 D.社会危机,世人反省
15.篆刻成为独立的艺术门类是在
A.秦汉之前 B.宋元之后 C.明代中叶以后 D.清代
16.下列有关书法的表述正确的是①宋代书法出现苏、黄、米、蔡四大家②魏晋时期汉字发展为自觉的书法艺术③秦篆汉隶大多是实用性文字④唐代开始出现法度规范的楷书A.①②③ B.①③②④ C.①②④ D.①④③
17、魏晋南北朝时期书法技巧创新的条件包括①汉末社会危机引起士人的深刻反省②士人群体的形成③书法是士人表达自我的理想形式④笔墨纸张等文具的改进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②④
18、下列“颜体”书法的贴切评价是
A“飘若浮云,矫若惊龙” B“惊蛇走虺,骤雨狂风”
C“端庄浑厚,刚正坚毅” D“遒劲森严,方折峻丽”
C级应用:
19、材料一:自古以来,我国就有许多关于文字起源的学说。

古人常说:“上古结绳而治。

”古书上说:“古者无文字。

其有约誓之事,大其绳;事小,小其绳。


材料二:惟殷先人,有册有典。

——《尚书·多士》
材料三:普天之下,专心揖志,器械一量,书同文字。

——《秦琅邪台刻石》
请回答:
⑴材料一中对中国文字起源的看法有无道理?为什么?
⑵材料二的说法有道理吗?为什么?
⑶简述秦朝“书同文”的原因及其产生的影响。

【学教反思】
1、今天课堂上你认真听了吗?整理笔记了吗?
2、老师布置的作用是否完成?
3、还有没有未解决的问题?
4、今天学习态度认真否?
【错题更正】
答案
选择
1-3 CCD 4-8 ABCCB 9-13 BACDD 14-18 CCAAC
19 材料分析
(1)没有。

因为结绳只是一种记事方法,中国文字的真正起源是新石器时代陶器上的刻划符号
(2)有。

因为商朝已经有了较成熟的文字-甲骨文
(3)国家统一、加强统治的需要。

结束了中国战国时期汉子使用的混乱状态,有利于文化的传播和人与人之间、地区之间的交流;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和统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