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奖励条件对儿童诚实和说谎行为的影响
幼儿表演说谎案例分析
幼儿表演说谎案例分析标题:幼儿表演说谎案例分析引言:在儿童成长的过程中,他们常常逐渐学会与人交流和表达自己的思想。
然而,有时候他们也会使用谎言来达到某种目的。
幼儿表演说谎行为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它具有不同的原因和影响。
本文将通过分析几个幼儿表演说谎案例,深入探讨幼儿表演说谎的背后动机以及家庭、社会环境对幼儿行为的影响。
第一部分:幼儿表演说谎的常见动机一、逃避惩罚:幼儿常常会因为害怕受到父母或老师的指责而说谎。
这是他们试图规避责任和后果的一种方式。
二、获得注意:有些幼儿觉得通过编造故事或说谎话能够引起他人的关注,获得别人的重视和关心。
三、满足自我利益:幼儿可能会在满足自己的需要或获取某种利益时说谎,比如偷吃零食却否认或指责其他人。
第二部分:家庭环境对幼儿表演说谎的影响一、父母教养方式:父母对于孩子的教育方式和态度会对其说谎行为产生深远的影响。
譬如,严厉的父母常常会导致孩子恐惧并说谎逃避惩罚。
二、家庭沟通氛围:家庭中是否有良好的沟通氛围也会影响幼儿表演说谎的频率。
若家庭中缺乏真实、坦诚和互相尊重的交流,孩子可能更容易选择撒谎来掩饰自己。
三、角色建模:身边的人对于幼儿行为的示范和引导也是决定他们说谎行为的重要因素。
如果孩子周围的成年人经常说谎或者鼓励孩子说谎,这样的行为模式可能会被幼儿所接受和复制。
第三部分:教育与幼儿说谎行为的应对一、建立信任:培养幼儿对父母和老师的信任感,让他们知道说真话是值得赞赏和尊重的行为。
二、沟通与倾听:提供一个良好的沟通环境,鼓励幼儿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同时也要学会倾听他们的声音,理解他们的需求。
三、角色榜样:成年人应该做一个良好的榜样,以真诚、诚实的态度面对生活中的各种情境,这将有助于引导幼儿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模式。
结论:幼儿表演说谎是一个复杂而普遍的现象,其动机和影响涉及到家庭和社会等多方面因素。
了解幼儿表演说谎的背后动机和原因,探究家庭环境以及教育对幼儿行为的影响,才能更好地引导幼儿形成诚实守信的品德。
家庭教育中的奖励与惩罚正确引导孩子的行为
家庭教育中的奖励与惩罚正确引导孩子的行为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
在家庭教育中,奖励与惩罚是两种常见的行为引导方式。
正确运用奖励与惩罚,可以帮助孩子明确行为准则,培养积极的行为习惯,塑造优秀的人格品质。
本文将探讨在家庭教育中,如何正确引导孩子的行为,使他们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
一、奖励的重要性及正确运用奖励是一种积极的行为引导方式,通过给予孩子奖励,可以鼓励他们表现出积极的行为。
奖励有助于孩子建立自信心、增强动力和积极性。
在奖励中,父母可以采用以下方法:1.物质奖励:给予孩子一定的经济或实物奖励,以激励他们表现出良好的行为。
例如,孩子完成作业后,可以给予一定的零花钱或小礼物。
2.口头表扬:积极的言语肯定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奖励方式。
当孩子取得进步或遵守规则时,父母可以通过口头表扬来鼓励他们。
例如,当孩子努力学习并取得好成绩时,父母可以对他们说:“你非常努力,真棒!”3.时间奖励:给予孩子额外的休闲时间或参与他们喜欢的活动,作为奖励。
这种奖励方式可以让孩子感受到自己的付出所换来的快乐和满足感。
二、惩罚的意义与正确运用惩罚是一种消极的行为引导方式,通过对孩子的不当行为进行制裁,以示警示和教育的目的。
然而,惩罚也需要正确运用,避免过度和不合理的惩罚。
以下是一些正确运用惩罚的方法:1.时间限制:对于孩子的不当行为,可以采取限制他们的时间来反思和反省。
例如,当孩子在家里捣乱时,可以限制他们一段时间不能玩手机或与朋友出去玩。
2.责任扣除:对于孩子的过错行为,可以让他们承担相应的责任。
例如,孩子破坏家里的物品,可以要求他们用自己的零花钱来赔偿。
3.反思讨论:在一些情况下,父母可以与孩子进行反思讨论,让他们深入理解自己的错误,并提供正确的解决方法。
通过这种方式,孩子可以从错误中吸取教训,避免再犯同样的错误。
三、奖励与惩罚的辩证统一在家庭教育中,奖励与惩罚并不是完全对立的两种方式,而是应该辩证地运用。
教师的表扬和批评对幼儿的影响-2019年精选文档
教师的表扬和批评对幼儿的影响想要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仅有爱心和责任心是远远不够的。
在幼儿教育工作中,表扬和批评是教师教育的重要手段。
不适的表扬和批评会对幼儿的情绪、情感、心理、行为等产生直接的影响。
只有适时、适度、有效的表扬和批评,才能起到鼓励先进、鞭策落后的作用,从而达到既定的教育目的。
表扬和批评的动机和出发点应当是对幼儿的鼓励和关切,应当是关心幼儿身心健康,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一、表扬和批评对幼儿的积极影响(一)正确的表扬和批评能激发幼儿的上进心、责任感和自信心人的上进心和责任感并不是先天就有的,而是后天的环境和教育影响下逐渐形成的。
当幼儿在进步的时候给予及时表扬,就会增强幼儿的上进心,想要通过取得更大的进步来获得老师的更多表扬。
出现退步时给予及时批评,就会激发幼儿的上进心,用实际行动来提高自我,争取下次获得表扬。
对做事积极负责者给予大力表扬,对做事敷衍塞责者给予严肃批评,都会增加幼儿的责任感。
幼儿的发展存在个别差异,所以每个幼儿的发展水平都不一样,对于那些发展水平比较弱的孩子应该给予更多的鼓励。
我们班的昊昊小朋友,个子矮小,性格怯懦,讲话口齿不清不善于跟人交往,为了培养他的语言能力,我就经常喊他回答问题,不管他的答案对不对都给予鼓励,渐渐地他自信起来了,也愿意跟别人交流了。
所以实践表明,教师通过对幼儿表现出的优点和进步给予适当的言语激励,尤其是对那些自信水平相对较低的幼儿给予相对偏高的表扬,可以提高他们的自我效能感,增强其自信。
当然,不能一味地单方面鼓励,对完成容易任务的幼儿给予过高表扬或对失败者采取中性评价而不给予任何批评,也会传递给幼儿能力低或老师对其根本不关心的信息。
因此,对于幼儿的不足,教师也要给予一定的批评,从而促使他们进行自我规劝,提高自我效能感,增强自信。
(二)正确的表扬和批评可以激发幼儿积极的情感和良好的动机赫洛克效应指出,及时对工作结果进行评价,能强化工作动机,对工作起促进作用,适当表扬的效果明显优于批评,而批评的效果比不予任何评价的好。
惩罚和说实话的诉求对儿童诚实方面的影响
惩罚和说实话的诉求对儿童诚实方面的影响期刊:实验儿童心理学杂志作者:Victoria Talwar , Cindy Arruda, Sarah Yachison文章关键词:谎话,诚实,社会化,期望惩罚,实话诉求,真实提升,欺骗摘要:该研究通过对372名儿童(4~8岁)在出现错误行为时诉求(内部和外部的激励因素)和期望惩罚两种类型的变量对讲实话的有效性。
讲实话的外部诉求,强调社会支持,即儿童如果讲实话实验者将会开心。
讲实话的内在诉求,强调行为的内在标准,即如果儿童讲实话他们自身将会很开心。
结果显示,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更容易说谎并在后续的提问中维持他们的谎言。
总体,儿童在外部诉求的情况下,说实话的情况明显比没有诉求的儿童多。
有内部诉求以及没有预期惩罚的儿童相比较有内部诉求以及预期惩罚的儿童撒谎的可能小。
该研究结果在社会化对儿童诚实方面对的影响的和提升儿童诚实的应用情况是儿童诚信的关键有重要意义。
引言:诚实是人类言语交际的基础。
我们假设和希望别人是可信的。
在社会上,说谎是不鼓励的而且对人际关系可能产生消极影响,说谎可以说是“严重损害我们的道德品质的基础,特别是我们道德成长的能力”((Mertz, 2004, p. 171)民间传说和宗教充斥着用“邪恶”的方法惩罚说谎者,例如狼来了的故事。
总而言之,说谎被视为一种不恰当的行为,而且习惯性的说谎的儿童倾向于和反社会和犯罪“问题”行为有关(Bok, 1978; Gervais, Tremblay,Desmarais-Gervais, & Vitaro, 2000).因此,研究提升儿童诚实方面的因素对回答儿童道德的发展和如何鼓励孩子的真实性至关重要。
当前研究的目的是检查说实话的诉求是怎样影响儿童诚实的和期望惩罚是否会减弱这种诉求的影响。
促进儿童诚实:虽然研究发现,儿童的说谎行为在学龄前儿童的出现,并随着年龄的增长迅速发展,大多数研究都考察了儿童说谎与儿童认知发展的关系。
幼儿的说谎行为
幼儿的说谎行为幼儿的言行往往充满了单纯和天真,然而在成长的过程中,一些幼儿会发展出说谎的行为。
这种行为可能令人困惑和担忧,但我们需要理解幼儿说谎的原因以及采取适当的方式来应对。
本文将探讨幼儿说谎的原因、应对方法以及如何培养他们的诚实品质。
幼儿说谎的原因幼儿说谎的原因可能是多种多样的,下面列举了一些常见的原因:1. 掩饰错误:幼儿可能会说谎来掩饰自己的错误或行为不端。
2. 获取注意力:有些幼儿可能通过说谎来吸引大人的关注和关心。
3. 想要逃避责任:面对责备或不喜欢的任务,幼儿可能会说谎来逃避责任。
4. 想要满足欲望:为了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或满足某种欲望,幼儿可能会说谎。
5. 想要获得认可:有时幼儿会说谎来展示自己,获取同伴或大人的认可。
应对幼儿说谎的方法面对幼儿的说谎行为,家长和教师可以采取以下方法进行应对:1. 保持冷静:在发现幼儿说谎时,保持冷静并进行适当的反应。
避免过度惩罚或指责幼儿,这可能会导致他们更加沮丧和封闭。
2. 沟通交流:与幼儿进行有效和开放的沟通交流,帮助他们理解说谎的后果以及诚实的重要性。
当他们感到被尊重和理解时,他们更有可能坦诚相对。
3. 建立信任:通过提供安全和支持的环境来建立与幼儿之间的信任关系。
让他们知道即使犯错或说谎,你仍然是他们的支持者和指导者。
4. 明确规则:为幼儿制定明确的规则和界限,让他们明白你对诚实和说真话的期望。
同时,也要教导他们正确认识和表达自己的情感。
培养幼儿的诚实品质除了应对幼儿说谎的行为,我们还应该帮助幼儿培养诚实品质。
以下是一些建议:1. 以身作则:作为家长和教师,我们应该做出诚实、正直的榜样。
幼儿会模仿我们的行为,所以我们要始终保持诚实。
2. 赞扬诚实:当幼儿展示出诚实的行为时,给予积极的反馈和奖励。
这鼓励他们继续遵循这种诚实的行为。
3. 培养自尊:通过建立幼儿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帮助他们更容易面对错误和困难。
这样他们就能够更加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需求。
家庭育儿的奖励制度
家庭育儿的奖励制度
在家庭育儿中,建立奖励制度是一种有效的激励方式,可以帮助孩子培养积极
的行为和习惯。
奖励不仅可以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和自我意识,还可以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心和责任感。
首先,制定家庭育儿奖励制度需要明确目标和规则。
家长应该与孩子一起制定
明确的目标和规则,让孩子清楚自己需要达到的标准,以及如何获得奖励。
这样可以增强孩子的参与感和责任感,让他们更加积极地去完成任务。
其次,奖励制度需要有适当的奖励措施和奖励方式。
奖励不一定要物质性的,
可以是口头表扬、写一个表扬卡、一起做孩子喜欢的活动等。
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喜好和需求,设计出合适的奖励方式,让孩子感受到家庭育儿的快乐和意义。
另外,奖励制度也需要有明确的奖励标准和评定方法。
家长应该给孩子明确的
奖励标准,让孩子清楚自己表现好的具体表现是什么,以及如何评定自己的表现。
这样可以让孩子更容易获得奖励,也能够帮助孩子建立自我认知,提高自我调控能力。
最后,家庭育儿的奖励制度也需要有适当的奖励频率和奖励内容。
奖励不应该
过于频繁,应该根据孩子的表现和需要,灵活调整奖励的频率和内容。
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奖励方式和奖励内容,让孩子感受到关爱和认可。
总的来说,建立家庭育儿的奖励制度是一种重要的激励方式,可以帮助孩子养
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自我管理能力。
家长应该与孩子一起制定明确的目标和规则,设计出适当的奖励方式和标准,让孩子在快乐和认可中成长。
通过奖励制度的建立,家庭育儿可以更加和谐和快乐,孩子也能够更好地发展自己的潜力和能力。
儿童说谎现象心理分析及教育对策
儿童说谎现象心理分析及教育对策儿童说谎现象心理分析及教育对策引言:儿童说谎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普遍存在的现象之一。
在儿童的认知发展和心理成长过程中,说谎是他们探索和理解社会世界的一种方式。
然而,过多和频繁的说谎行为可能对儿童的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理解儿童说谎的心理原因并制定相应的教育对策是非常重要的。
一、儿童说谎的心理原因1. 测试边界:儿童通过说谎来观察和测试成人的反应。
这是他们探索行为边界和社会规则的一种尝试。
2. 避免惩罚:儿童有时会说谎以避免承担责任和惩罚。
他们担心父母或老师会对自己的行为感到愤怒或失望。
3. 寻求赞扬:有些儿童会说谎以获得成人的赞赏和关注。
他们希望通过虚构的故事来吸引他人的注意。
4. 考验信任:儿童可能通过说谎来测试他人是否相信自己。
这是他们在建立人际关系和互相信任的过程中的一种尝试。
二、儿童说谎的影响1. 信任问题:频繁的说谎会破坏儿童与他人之间的信任关系,包括父母、老师和同伴。
他们可能因为一直不被相信而感到孤立和不愉快。
2. 发展问题:过多的说谎行为可能影响儿童的道德发展和认知能力。
他们可能因为无法区分事实和欺骗而感到困惑,甚至开始形成不诚实的习惯。
三、教育对策1. 建立坦诚与信任的关系:与儿童建立坦诚和信任的关系是防止他们说谎的关键。
父母和教育者应该给予儿童足够的关注和理解,让他们知道无论发生什么事,他们都可以诚实地与成人交流。
2. 建立明确的规则:制定明确的规则和责任是培养儿童诚实行为的重要一环。
父母和教育者应该与儿童一起制定家庭和学校规则,并明确表达对诚实行为的重视。
3. 培养良好的价值观:通过教育和培养良好的道德价值观,可以帮助儿童树立正确的行为准则和判断力。
父母和教育者应该以身作则,成为儿童道德发展的榜样。
4. 赞赏诚实行为:当儿童表现出诚实行为时,父母和教育者应该给予积极的赞扬和奖励。
这样可以增强儿童的自信心,让他们了解诚实行为是受欢迎和受尊重的。
5. 教授处理问题的技巧:父母和教育者应该教导儿童如何应对问题和面对困难。
家庭教育中的合理奖励与惩罚机制
家庭教育中的合理奖励与惩罚机制在家庭教育中,合理的奖励与惩罚机制是一种有效的教育手段。
通过适当的奖励,可以激励孩子的积极行为和努力,培养他们的自律能力和责任感。
而合理的惩罚则可以帮助孩子认识到错误的后果,引导他们改正错误,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习惯。
本文将就家庭教育中的合理奖励与惩罚机制进行探讨。
一、奖励机制1. 实物奖励实物奖励是指给予孩子物质上的奖励,如玩具、书籍、游戏等。
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兴趣爱好和努力程度,给予相应的实物奖励,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例如,当孩子取得优秀成绩时,可以给予他们喜欢的书籍作为奖励,这不仅可以增加孩子的学习材料,还可以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
2. 赞扬和鼓励赞扬和鼓励是一种精神上的奖励,可以给予孩子积极的反馈和正面的评价。
当孩子表现出良好的行为或取得进步时,家长应该及时给予赞扬和鼓励,让孩子感受到成就感和满足感。
例如,当孩子完成作业或任务时,家长可以称赞他们的努力和成绩,鼓励他们继续保持好的行为。
3. 机会和特权家长可以给予孩子一些特殊的机会和特权作为奖励。
比如,允许孩子选择家庭活动的内容,让他们有更多的参与感和决策权。
此外,还可以给予孩子一些额外的自由时间或活动时间,以作为奖励来激励他们的良好行为。
二、惩罚机制1. 约束和限制约束和限制是一种常见的家庭教育惩罚机制。
当孩子违反家庭规定或者做出不恰当的行为时,家长可以采取一定的约束和限制措施,让孩子意识到他们的错误和行为的后果。
例如,当孩子不按时完成作业时,可以限制他们使用电子设备的时间,让他们明白没有完成作业的后果。
2. 扣除权益或特权当孩子做出严重的错误行为时,家长可以采取扣除权益或特权的方式进行惩罚。
比如,取消孩子的游戏时间、不给予额外的奖励或特殊机会等。
通过这样的惩罚,可以让孩子明白自己的错误并承担相应的后果。
3. 反思和引导惩罚并不只是简单地惩罚孩子,更重要的是引导他们认识错误并改正。
在惩罚的同时,家长应该与孩子进行反思和交流,引导他们思考自己的行为为何错了,并教育他们正确的行为方式和价值观。
儿童说谎行为的类型与研究范式
究范式》2023-10-30CATALOGUE目录•引言•儿童说谎行为概述•儿童说谎行为的理论模型•儿童说谎行为的研究范式•儿童说谎行为的影响因素•儿童说谎行为的干预措施•结论与展望01引言在日常生活中,儿童说谎行为普遍存在,它可能影响儿童的道德品质和社会适应能力。
因此,对儿童说谎行为的研究具有重要实践意义。
尽管如此,儿童说谎行为的研究仍然是一个相对薄弱的领域,需要更多的研究来深入探讨。
研究背景与意义本研究旨在通过对儿童说谎行为的类型分析,探究儿童说谎行为的特征、原因和影响,为儿童教育和心理健康提供理论依据。
研究问题包括:儿童说谎行为的类型有哪些?这些类型的说谎行为有何特点?儿童说谎行为的原因和影响因素是什么?如何有效干预和预防儿童说谎行为?研究目的与问题本研究采用文献法、观察法和实验法等多种研究方法,对儿童说谎行为的类型进行深入研究。
研究结构包括:引言、文献综述、研究方法、研究结果与讨论、结论与展望等部分。
研究方法与结构02儿童说谎行为概述儿童说谎行为的定义定义儿童说谎行为是指儿童有意地、故意地、有目的地传递虚假信息,以达到某种目的或逃避某种不愉快的情境或惩罚。
理解儿童说谎行为是一种复杂的心理和行为现象,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研究和探讨。
儿童因想象力丰富而无法区分现实和想象,常常会编造故事或谎言。
想象性谎言儿童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或自尊心,可能会故意歪曲事实或编造谎言。
虚荣性谎言儿童为了达到某种目的或逃避惩罚,可能会故意欺骗或编造谎言。
欺骗性谎言儿童有时可能因为语言表达不准确或理解错误而无意中说出谎言。
无意识谎言儿童说谎行为的类型儿童说谎行为的研究现状研究方法目前研究儿童说谎行为主要采用观察法、实验法、问卷法等多种方法。
研究主题研究主题包括儿童说谎行为的认知机制、发展历程、影响因素以及教育干预等。
03儿童说谎行为的理论模型理论概述:心理理论模型认为儿童说谎是由于对心理状态和他人认知的理解不足。
随着年龄增长,儿童逐渐完善对他人心理状态的认知,从而减少说谎行为。
浅谈小学生诚信承诺与不诚信行为的实验
浅谈小学生诚信承诺与不诚信行为的实验诚信是人类社会一贯倡导的道德原则,与诚信相对的一种典型表现就是不诚信行为。
在发展心理学中,不诚信行为的研究也是比较早的课题。
而目前对于不诚信行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说谎行为的发生、发生率、说谎的技能水平以及说谎所涉及到的一些相关因素上,几乎无人从经济学角度研究青少年的诚信和说谎行为。
而奖励作为一种可以满足学生社会心理需要的外部诱因,可以唤起个体的外部动机,改变青少年的行为方式,那么当奖励变成利益损失时,不愿损失自己利益的心理是否也会改变青少年的行为。
因此,本实验通过研究在利益损失的情境下小学生说谎和诚信行为的抉择,揭示诚信承诺条件下与无诚信承诺条件下不诚信行为的变化特征,考察小学生在诚信承诺的条件下的不诚信行为的变化,据此对小学生进行适当的诚信教育,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一、文献综述1.不诚信行为的研究Nina Mazar(2008)从Thomas Hobbes等人的标准经济学模型出发探讨了人类为什么会表现出诚信行为和不诚信行为。
他们认为人类之所以会做出不诚信行为或诚信行为取决于他们对中心利益,环境,奖惩等相关条件的权衡,而这种权衡最终会使人类得到最大的利益。
而从心理学角度看,除了经济利益外另一个重要的决定因素是内部回报。
儿童道德发展水平,虽然揭示了儿童的认知发展能力,但很少能够预测在日常生活或者实验情境中儿童的道德行为。
王红梅(1998)的研究中指出,小学生不诚信行为产生的原因主要有:逃避心理,逢迎心理和虚荣心导致的。
陈孟流(1998)指出,学生说谎的现象十分普遍,其心理原因主要有:自我保护,打击报复,追求虚荣,反抗叛逆,嬉戏模仿,满足兴趣。
以上两个学者都指出虚荣心会导致儿童做出不诚信行为,这说明儿童的不诚信行为多能为其赢得更多的利益,而这种利益越能吸引儿童则越能引导儿童做出更多的不诚信行为。
2. 有关利益和诚信承诺的研究王丽(2007)等人指出儿童的保证可以减少说谎行为的出现。
奖罚制度对宝宝的影响
奖罚制度对宝宝的影响
奖罚制度对宝宝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行为规范的建立:奖罚制度能够帮助宝宝理解哪些行为是被鼓励的,哪些是不被接受的。
通过奖励正面行为,宝宝能够更快地学习到社会
规范。
2. 自我激励的形成:奖励机制可以激发宝宝的内在动力,让他们为了
获得奖励而努力,从而培养自我激励的习惯。
3. 责任感的培养:通过奖罚制度,宝宝可以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明白行为后果的重要性。
4. 情绪管理能力的提升:面对奖励和惩罚,宝宝需要学会控制自己的
情绪,这有助于他们情绪管理能力的发展。
5. 社会适应能力的增强:奖罚制度是社会规则的一种体现,宝宝通过
奖罚制度的学习,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环境。
6. 公平感的培养:一个公正的奖罚制度能够让宝宝感受到公平,这对
他们形成公平感和正义感至关重要。
7. 自我效能感的增强:当宝宝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奖励时,他们的自
我效能感会得到提升,这有助于他们建立自信心。
8. 学习动机的激发:奖励可以作为一种外部动机,激发宝宝对学习或
新事物的兴趣。
9. 合作精神的培养:在集体活动中,奖罚制度可以鼓励宝宝与他人合作,共同完成任务。
10. 道德观念的形成:通过奖罚制度,宝宝可以逐渐理解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形成基本的道德观念。
奖罚制度对宝宝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关键在于制度的设计要合理、公正,并且与宝宝的发展阶段相适应。
儿童教育中的有效奖励机制总结
儿童教育中的有效奖励机制总结在儿童教育中,有效的奖励机制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儿童的学习和发展需要积极的激励和激励。
通过奖励,我们可以增强儿童的自信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
本文将总结并介绍几种在儿童教育中常用的有效奖励机制。
一、物质奖励物质奖励是最为常见的奖励机制之一。
这种奖励方式通过给予儿童实际的奖品或礼物,来激励和鼓励他们的学习和行为表现。
例如,在考试成绩优秀的学生可以得到小礼物,或者完成作业的儿童可以获得一些小红花来鼓励他们。
物质奖励可以直接满足儿童的欲望和需求,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他们的学习动力和表现。
然而,物质奖励也存在其限制性。
如果只依赖物质奖励,儿童可能过度依赖外在的奖励,而忽视自身的内在动机。
此外,物质奖励也容易导致儿童对物质的过度追求,而忽视其他的价值观。
因此,在运用物质奖励时,教育者需要慎重权衡其利弊。
二、声誉奖励声誉奖励强调通过赞扬和肯定儿童的行为和学习表现。
儿童通过得到他人的赞许和认可来获得精神上的满足和自豪感。
通过对儿童在学习和行为方面的良好表现给予赞赏和肯定,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例如,在集体活动中,教师可以表扬那些表现优异的儿童,给予他们更多的荣誉和机会。
声誉奖励对儿童的积极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得到他人的认可和赞赏,会增强儿童对自我能力和价值的信心,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
然而,声誉奖励也需要注意方式和频率的掌握。
如果赞扬过于频繁或者不够准确,可能会导致赞赏失去效应,甚至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教育者需要在使用声誉奖励时具备适度和准确度。
三、成就奖励成就奖励强调儿童在学习过程中所取得的成就和进步。
这种奖励方式通过设置目标、评估学习成果以及为其提供反馈,来激励儿童积极学习和取得优异成绩。
例如,教师可以制定学习计划,帮助儿童设定学习目标,并在达到目标时给予认可和奖励。
成就奖励注重培养儿童的自我评价和自我激励能力。
通过自我感受到的进步和成就,儿童可以建立起积极的学习态度和习惯。
儿童良好行为的奖励和惩罚机制
儿童良好行为的奖励和惩罚机制良好的行为对于儿童的成长和发展非常重要,而家庭和学校是孩子们行为养成的重要场所。
为了培养儿童的良好行为,奖励和惩罚机制被广泛应用。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奖励和惩罚机制在儿童行为塑造中的作用,以及如何设计适当的奖励和惩罚策略。
一、奖励机制奖励机制是通过给予儿童正向激励来强化良好行为。
奖励可以是物质的或非物质的,比如小礼物、夸奖、表扬和特别待遇等。
以下是一些有效的奖励机制。
1. 夸奖和表扬:肯定儿童的行为可以增加他们的自尊心和积极性。
家长和老师应该及时发现和赞扬孩子们的努力和好行为。
2. 物质奖励:奖励物品可以是小玩具、书籍、游戏或者特殊活动。
这不仅是对好行为的认可,也是给予儿童一些实际的回报。
3. 特殊待遇:有时,儿童对于特殊待遇更有兴趣,比如可以选择晚一点睡觉、多看一会儿电视或者获得更多亲子时间等。
二、惩罚机制惩罚机制是通过给予儿童负面刺激来减少不良行为。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惩罚应该是合理和适度的,过度的惩罚可能会产生负面的影响。
以下是一些有效的惩罚机制。
1. 足够的思考时间:将儿童禁闭在一个安静的地方,让他们反思自己的错误,并找出改进的方法。
这样的惩罚不会对身体造成伤害,同时也不会过于严厉。
2. 失去某些特权:暂时取消儿童的一些特权,比如限制他们使用电子设备的时间、减少户外活动的机会等。
这样的惩罚可以让儿童意识到自己不当行为的后果。
3. 增加额外任务:让儿童完成一些额外的任务,如帮忙打扫房间、整理书包等。
这样的惩罚能够教育他们明白良好行为的重要性,并理解不良行为会带来额外的负担。
三、奖励和惩罚的注意事项在设计奖励和惩罚机制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公平和一致:奖励和惩罚应该公平和一致,不偏袒任何一个孩子。
这样可以避免产生嫉妒和不公平的情绪。
2. 明确和可行的目标:设定明确和可行的行为目标,并与儿童一起制定。
这样可以让孩子们意识到自己的进步,并更好地理解奖励和惩罚与行为之间的关系。
如何通过奖励和惩罚培养儿童良好行为习惯
如何通过奖励和惩罚培养儿童良好行为习惯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家庭和社会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
而奖励和惩罚是培养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常用方法。
本文将探讨如何通过奖励和惩罚来培养儿童良好行为习惯,帮助家长们更好地引导孩子的成长。
1.了解奖励和惩罚的作用奖励和惩罚是两种不同的激励手段,对于培养儿童良好行为习惯都起到重要作用。
奖励能够增强儿童积极的行为,使他们乐于接受新的行为规范;而惩罚则通过对不良行为的制裁和惩处来促使儿童纠正错误,形成正确的行为模式。
因此,在使用奖励和惩罚的过程中,家长需要明确两者的作用和效果。
2.制定明确的行为规范在培养儿童良好行为习惯时,首先需要制定明确的行为规范,让孩子清楚知道哪些行为是被奖励的,哪些行为是被惩罚的。
行为规范应当简明易懂,具体明确,避免模糊性,以降低误解和争议的发生。
例如,规定儿童不许说脏话、不许打架等。
3.奖励的方式和时机选择在奖励儿童良好行为时,家长需要选择适当的方式和时机。
奖励可以是赞许的话语、拥抱、表扬信、小礼物等,通过积极的鼓励和认可来增强儿童的自信心和动力。
同时,奖励的时机要及时,让孩子能够准确地将奖励与具体的行为联系起来,增强记忆和联想。
4.惩罚的方式和原则在惩罚儿童不良行为时,家长同样需要选择适当的方式和原则。
惩罚应该是有针对性的,不过度、不严厉,要注意避免过度伤害儿童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常见的惩罚方式包括口头批评、限制活动、时间驱赶等。
家长在实施惩罚时应保持冷静,语言要准确明了,以避免冲突的产生。
5.奖励和惩罚的搭配运用奖励和惩罚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需要搭配运用,形成有效的教育措施。
当孩子表现良好时,家长及时给予适当的奖励和鼓励;当孩子出现不良行为时,要及时加以惩罚和制约。
家长应把握好奖励和惩罚的比例和间隔,避免滥用和偏废,以达到培养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目的。
6.倡导积极教育方式除了奖励和惩罚,还应倡导积极的教育方式。
家长应以身作则,树立儿童良好行为榜样,通过言传身教来引导孩子。
培养好习惯:小学生行为举止奖励的积极影响和效果
培养好习惯:小学生行为举止奖励的积极影响和效果2023年,作为小学生的孩子们,学习知识之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那就是培养好的习惯。
好的习惯不仅能够让我们具备高尚的思想和行为举止,还能够帮助我们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因此,对于小学生的行为举止,奖励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培养方式。
首先,行为举止奖励的积极影响在于能够增强小学生的自信心。
在学校中,老师经常通过表扬和奖励的方式来鼓励学生。
当一个学生得到了奖励,他会感到自己有所作为,并且相信自己是有能力做好事情的。
这种自信心的提高,有助于小学生积极面对挑战和新的学习任务,从而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潜能。
其次,行为举止奖励还能够激发小学生的学习热情。
作为一名小学生,学习内容繁多,有时候学生难免会感到枯燥乏味。
但如果学生知道他们的努力和行为举止会得到老师的认可,并且有可能得到奖励,孩子们就会更加努力和积极地学习。
这种积极性的提高,有助于小学生更好地理解学习内容,提高学习成绩。
除了以上两个方面,行为举止奖励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好处,那就是能够促进小学生的社交交往和团队合作。
在学校中,老师通常会将一些表现良好的学生组成一个团队,进行一些活动和比赛。
在这个过程中,每个人都需要相互合作,配合完成任务。
如果某个学生表现良好并得到奖励,其他伙伴也会对他产生敬意和认同,从而建立一种相互尊重和彼此信任的氛围。
这种氛围对于小学生的成长和发展非常有利。
在行为举止奖励的过程中,有一点需要注意,那就是奖励一定要体现公正和公平。
不管是好成绩、遵纪守规、助人为乐等表现,都应该受到认可和赞扬。
要让每个同学都有机会获得奖励,不要只关注一部分学生。
总之,行为举止奖励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培养好习惯的方式。
它可以增强小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习热情,促进社交交往和团队合作。
而这些品质,不仅能够帮助小学生在学校中取得优异的成绩,还能够让他们成为未来社会的有用之才。
因此,作为一名小学生,我们一定要珍惜这样的机会,努力去做好每一份工作,每一种行为举止。
幼儿培养的惩罚与奖励
幼儿培养的惩罚与奖励在幼儿教育中,惩罚与奖励是培养孩子行为习惯、道德素养和学习能力的重要手段。
正确地运用惩罚与奖励,可以帮助孩子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模式,促进其全面发展。
本文将探讨幼儿培养的惩罚与奖励的重要性及正确运用。
一、惩罚的作用与限度1. 惩罚的作用惩罚是指对幼儿不良行为给予一定程度的制约和惩戒,以达到改变其不良行为的目的。
适度的惩罚可以引导孩子认识到错误,并承担相应的责任,培养他们遵守规则和法律的意识。
2. 惩罚的限度然而,惩罚也需要注意度的把握。
过度的惩罚可能严重伤害幼儿的自尊心,导致消极情绪的产生,甚至带来逆反心理。
因此,在运用惩罚时,应注意选择适度的方式和程度,避免使用过于严厉或羞辱、侮辱的方式,同时要与孩子进行有效沟通,让他们明白不良行为的后果。
二、奖励的意义与方法1. 奖励的意义奖励是对幼儿良好行为的肯定和激励,能够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积极性,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模式。
奖励可以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促进他们的认知发展和社交能力的提升。
2. 奖励的方法奖励的方法多种多样,可以是实物奖励,如小礼物、图书、游戏时间等;也可以是口头表扬,积极鼓励和赞扬孩子的努力和优秀表现。
此外,家长和教师还可以以示范和榜样的方式激励幼儿,让他们看到良好行为的效果,并激发自身的改进动力。
三、惩罚与奖励的结合运用1. 惩罚与奖励的平衡幼儿培养中,惩罚与奖励应该相互结合,平衡运用。
通过惩罚引导幼儿认识到错误行为的后果,同时通过奖励激励幼儿保持良好行为和正确的价值观念。
这有助于孩子塑造积极向上的人格特质,并建立起科学的行为习惯。
2. 鼓励自主性与独立性在应用惩罚与奖励的过程中,要注意给予孩子一定的自主性和独立性。
让他们参与规则的制定和行为标准的讨论,培养他们自我约束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要鼓励孩子在自我评价和反思中寻找改进的动力,让他们明白良好行为的重要性,并逐渐形成自觉自愿的行为习惯。
四、情境中的惩罚与奖励1. 惩罚与奖励在家庭中的运用在家庭教育中,惩罚与奖励可以通过与孩子的沟通、约束和约定形式展开。
心理学告诉你:用错奖励,会害了孩子。(家长必修课)
心理学告诉你:用错奖励,会害了孩子。
(家长必修课)激励孩子是个技术活,那么基本的原则是啥?为什么有的激励会起作用,而有的就没用呢?今天的文章,就从心理学上一个很有名的、关于奖励的故事讲起。
从前有位老人生活中一个娴静的村庄里。
老人很喜欢恬静的独处时间。
但不知何时起,他家门前的空地开始喧闹起来。
空地中央有一块向日葵田地,村里的孩子们都喜欢拿向日葵玩耍。
于是,那里就变成了孩子们的游乐场。
为此,老人发过火,撵过孩子们,但每每只能得来一时的清静,没过多久,孩子们又聚众嬉闹起来。
百般无奈的老人左思右想终于想出来一个好主意。
老人把玩耍的孩子们招呼过来,向他们提出一个建议:“看到你们玩得这么开心,我也很高兴。
以后你们每来玩一次,我都给你们每人发一块钱。
”孩子们听到原本凶巴巴的爷爷突然变得和蔼,都犯晕了,但真的得到一块钱以后,就高兴得不得了,每天都来空地里玩。
几天后,老人又向在院子里玩耍的孩子们说了这样一句话:“孩子们,我手头的钱不多了,以后每天只能给每人发五毛钱。
”这样一来,孩子们都一脸不高兴地说:“五毛钱?我们才不会为那点钱来这里玩呢!”从此以后,孩子们再也没到空地里玩,老人也得以怡然自得地安享晚年。
为什么孩子们原来在院子里玩得那么开心,可后来再也不来了呢?原因在于,孩子们所获得激励,因为老人的智慧,悄悄发生了转变。
从心理学角度分析是这样的:产生激励的途径可分为内部和外部两种,内部激励是指活动本身就能带来满足感和乐趣,所以从内心里产生自觉的主动性的驱动力,驱使我们做出相应的行动。
而外部激励则是指外在的奖励(表扬、金钱、荣誉等)促使我们做出被动的行动。
外部奖励如果使用得当,能进一步调动人的积极性,激发人的自我完善,如果使用不当,反而会压制人的内部激励。
心理学家曾对两组喜欢画画的学生进行过研究。
一组在画好画以后可以得到一张证书,而另一组却只画画而没有证书。
两组孩子都很高兴地画画。
不过,几天后当实验者再让两组孩子画画时,第一组孩子明显比没有另一组孩子积极,而且没有得到奖励的孩子对画画变得更感兴趣了。
幼儿教师不当奖励方式对幼儿的负面影响
幼儿教师不当奖励方式对幼儿的负面影响奖励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经常用到的一种教育手段,奖励可以激发幼儿的兴趣,强化幼儿好的行为习惯和表现。
可笔者发现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不当的奖励方式往往会引发幼儿的负面行为,对幼儿成长造成不良的影响。
本文从四个案例进行分析,找出其成因,并提出相应对策。
标签:不当奖励幼儿负面影响一、幼儿园中不当奖励后的现象在幼儿园的实际教学中,幼儿教师不可避免的会用到奖励手段。
奖励这一教育手段本来是用以激发幼儿的兴趣、强化幼儿好的行为习惯和表现。
可是在下面的几个实例中,我们发现在幼儿老师的奖励行为发生后,幼儿们并没有向幼儿老师所期望的方向发展而是背道而驰,有些幼儿会对教师的奖励感到心理不平衡,有些幼儿则会因为目标的高不可攀对自己丧失信心,产生自卑心理,这些都会导致幼儿人格的偏态发展。
对于幼儿园中奖励后的一些怪像,笔者认为奖励的作用不能简单的归结为奖励本身,奖励不能作为一个独立的方法无条件地发挥作用,它要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因此,要想充分发挥奖励在幼儿园中的积极作用,就需要我们的幼儿老师在教育实践中不断地摸索,不断地学习。
我们认为的是通过奖励去激发幼儿的内在动机,同时让幼儿在接受奖励的过程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丰富幼儿的内心情感,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所以奖励的内容和目标应该是多元的,而不是简单的为了奖励而奖励。
二、幼儿园中不当奖励后的现象分析实例一分析中幼儿因为没有拿到小红花便嘀咕“又是王某拿了小红花”。
对于这中现象笔者认为一方面可能是幼儿老师奖励不公,但是重要的原因是这名幼儿应为没有拿到小红花便产生了嫉妒心理。
幼儿对事物的认识有着明显的主观性,他们只会从自己的利益点出发,任何事物只以自己的兴趣意向为标准。
他们不会考虑别的幼儿的意愿,当他们发现别的幼儿比自己强、别的幼儿得到了老师的奖励而自己没有得到,甚至别的幼儿拥有自己所没有的东西,就会应为外界发生的一切事物不能满足自己的意向而造成他们心理上的不舒服。
幼儿园奖惩制度
幼儿园奖惩制度引言概述:幼儿园奖惩制度是一种管理手段,旨在引导幼儿树立正确的行为观念和价值观,培养良好的品德和习惯。
本文将从四个方面详细阐述幼儿园奖惩制度的重要性和实施方法。
一、奖励的重要性及实施方法:1.1 奖励对幼儿的积极影响:奖励能够激励幼儿展现优秀行为,增强自信心和自尊心。
1.2 奖励的形式:可以通过表扬、奖状、小礼物等方式来奖励幼儿,以增加他们的积极性和参与度。
1.3 奖励的实施方法:奖励应当公平公正,根据幼儿的不同表现和需求设立奖项,鼓励他们在各个方面的努力。
二、惩罚的重要性及实施方法:2.1 惩罚对幼儿的教育意义:适当的惩罚能够让幼儿认识到错误行为的后果,培养他们的自控力和责任感。
2.2 惩罚的形式:可以采用口头警告、时间限制、禁止某项活动等方式进行惩罚。
2.3 惩罚的原则:惩罚应当适度,不能过度严厉,同时要与幼儿进行沟通,让他们理解为什么会受到惩罚,并引导他们改正错误。
三、奖惩制度的建立与管理:3.1 建立奖惩制度的目的:奖惩制度的建立是为了规范幼儿的行为,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3.2 制定奖惩规则: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需求,制定明确的奖惩规则,让幼儿能够理解和遵守。
3.3 管理奖惩制度的实施:幼儿园教师应当严格执行奖惩制度,及时记录幼儿的表现,并与家长进行及时沟通,共同促进幼儿的成长。
四、奖惩制度的效果评估与调整:4.1 效果评估的方法:可以通过观察幼儿的行为变化、与家长的反馈等方式来评估奖惩制度的效果。
4.2 调整奖惩制度的原则:根据评估结果,及时对奖惩制度进行调整,使其更加符合幼儿的实际需求。
4.3 奖惩制度与其他教育手段的结合:奖惩制度应与其他教育手段相结合,如游戏教育、情感教育等,形成综合的教育体系。
总结:幼儿园奖惩制度在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和品德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通过适当的奖励和惩罚,能够引导幼儿树立正确的行为观念和价值观,培养他们的自控力和责任感。
然而,奖惩制度的实施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和方法,并与其他教育手段相结合,以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幼儿教师的奖励行为研究
幼儿教师的奖励行为研究幼儿教育是培养孩子全面发展的重要阶段,而教师的奖励行为对幼儿的学习和成长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合理的奖励,幼儿教师可以激发幼儿学习的动力,增强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提升他们的学习成绩和品行素质。
本文将浅谈关于幼儿教师的奖励行为研究,探讨奖励对幼儿发展的影响和如何有效地进行奖励行为。
一、奖励对幼儿发展的影响1. 激发学习动力奖励是一种外部激励,当幼儿得到老师的表扬和奖励时,会感受到成功和满足,形成积极的学习动力。
通过适时的奖励,教师可以帮助幼儿明确学习目标,并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使幼儿对学习充满热情。
2. 增强自尊心和自信心适当的奖励可以增强幼儿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让他们感到被重视。
当幼儿取得进步或有出色表现时,老师的奖励和赞扬会让幼儿感到自豪和自信,从而提升自我形象和价值感。
3. 提升学习成绩和品行素质研究发现,合理的奖励行为对幼儿的学习成绩和品行素质有积极的影响。
通过奖励鼓励幼儿的积极行为,对于形成良好的学习、社交和行为习惯具有重要意义。
二、如何有效地进行奖励行为1. 充分了解幼儿要想有效地进行奖励行为,首先需要充分了解幼儿的个性特点、兴趣爱好、学习能力等方面的信息。
只有了解了幼儿,才能更好地进行个性化的奖励,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2. 设置明确的学习目标奖励行为应该与学习目标相一致,通过设定明确的学习目标来引导幼儿努力学习。
当幼儿完成学习目标时,及时给予奖励和表扬,以强化他们的学习动力。
3. 多样化的奖励方式奖励方式要多样化,既可以是口头赞扬、鼓励,也可以是实物奖励、奖状等。
不同的幼儿对奖励的偏好也不同,教师需要根据幼儿的个体差异,选择适合的奖励方式,以达到奖励的效果。
4. 持续鼓励与赞扬持续的鼓励和赞扬能够增强幼儿的学习动力和成就感,教师应当及时发现和表扬幼儿的优点和努力,引导幼儿坚持不懈地学习。
5. 奖励行为的公正性奖励行为应该公正、公平,不能偏袒某些幼儿。
教师需要遵循公平原则,在给予奖励时要客观公正,尊重幼儿的个别差异,并避免对幼儿产生不良心理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不同奖励条件对儿童诚实和说谎行为的影响
作者:傅根跃, 王丽, Fu Genyue, Wang Li
作者单位:浙江师范大学心理系,金华,321004
刊名:
幼儿教育·教育科学
英文刊名: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年,卷(期):2007,(7)
被引用次数:0次
1.NEWTON P.REDDY V.BULL R Children's everyday deception and performance on false-belief tasks 2000
2.WILSON A E.SMITH M D.ROSS H S The nature and effects of young children's lies 2003(01)
3.徐芬.王卫星.张文静幼儿说谎行为的特点及其与心理理论水平的关系[期刊论文]-心理学报 2005(01)
4.LONDON K.NUNEZ N Examining the efficacy of truth/lie discussions in predicting and increasing the veracity of children's reports 2002
5.王平学前儿童对说谎的理解与评价及与实际行为的相关研究[学位论文] 2005
6.TALWAR V.LEE K Development of lying to conceal a transgression:Children's control of expressive behavior during verbal deception 2002(05)
7.张文新3~6岁儿童二级错误信念认知的发展[期刊论文]-心理学报 2004(03)
8.傅根跃.孙永珍幼儿面子谎行为与面子意识研究[期刊论文]-心理科学 2003(06)
1.学位论文荆春燕不同榜样呈现模式对5岁儿童说谎行为的影响2002
说谎虽然从某种角度讲是一种适应性行为(白谎),但大部分说谎(黑谎)始终是不道德的,被每个社会所不接受的。
5岁的儿童已经能清楚地理解谎言并对其做出负性的评价,但他们还是会在一些场合进行策略性地说谎,因此对他们进行说谎行为进行教育,帮助其改进不良行为是非常有必要的。
我们的实验主要研究,在“抵制诱惑”的实验情境中不同的榜样呈现模式(符号性榜样和真实榜样)对5岁儿童说谎行为的影响。
通过本研究的实施,一方面可以丰富说谎研究领域的内容,体现说谎研究对于教育的意义;一方面也可以为老师、父母训练儿童诚实行为提供心理学上的理论依据,从而有助于儿童社会性方面的良好发展。
根据本研究四个系列实验的结果,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大部分5岁儿童在“抵制诱惑”的实验情境中表现出说谎行为,儿童的这种说谎行为不存在性别差异。
(2)通过讲故事向儿童提供的符号性榜样不能对儿童的说谎行为产生有效的影响。
(3)通过讲故事向儿童提供符号性榜样并让儿童对自己的诚实品质做出承诺,也不能有效地影响儿童的说谎行为。
(4)真实榜样对儿童说谎行为的影响作用是显著的,它使得超过半数(54.8%)的儿童坦白了自己偷看行为。
而且它对于男、女孩的影响作用是一致的,即他们说谎人数都有明显地减少。
2.学位论文王丽奖励对儿童诚实和说谎行为的影响——从经济学角度审视儿童的道德行为2007
随着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一些学者也开始从经济学角度阐释广泛的精神文化现象,而人类的道德行为更加成为经济学感兴趣的话题。
研究从经济学视野探讨了儿童的道德行为。
采用研究儿童说谎行为的“抵制诱惑”实验范式的“猜玩具”游戏任务,以810名平均年龄是6.47岁的儿童为有效被试,探讨在不同的奖励条件下,儿童诚实和说谎行为人数的变化特点、原因分析以及行为变化的内在心理加工机制等问题。
研究共分为三个实验,实验一主要探讨在物质和精神两种不同奖励类型下儿童诚实和说谎行为的变化特征,以及儿童诚实行为的心理归因状况;实验二则在以猜对奖励2元为参照的前提下,以诚实奖励的钱币数量作为自变量,重点考察儿童在不同的经济利益诱惑面前,其诚实和说谎行为人数变化的特点。
实验三探讨了儿童是否根据某种心理运算法则权衡猜对奖励和诚实奖励的利益得失,并由此作出道德行为抉择,进而从经济学角度揭示儿童诚实和说谎行为变化的内在心理加工机制。
研究得出以下结论:
(1)在猜对有奖励的诱惑下,大多数儿童发生了偷看行为。
(2)精神奖励对儿童诚实和说谎行为的抉择有显著的影响。
精神奖励对诚实行为的作用要显著大于物质奖励的作用。
(3)在不同的奖励条件下,儿童诚实行为的归因方式是不同的。
当猜对奖励的利益大于等于诚实奖励的利益时,坦白的儿童中多数是受诚实原则的驱使,而当诚实奖励的利益超出猜对奖励的利益时,坦白的儿童多数承认其诚实行为主要受奖励的驱使。
但无论哪种奖励条件下,总有一部分儿童会出于诚实原则而坦白。
(4)奖励的钱币数量对儿童诚实和说谎行为的变化有显著影响。
随着钱币奖励数值的逐渐增多,儿童诚实人数不断上升,说谎人数不断下降。
儿童诚实人数呈曲线式上升,这种“曲线式的不均速上升趋势”具体表现为:在猜对奖励2元固定不变的前提下,从诚实无奖励到诚实奖励l元再到2元(即猜对奖励和诚实奖励等值)这一过程中,儿童诚实人数缓慢上升,但在等值条件下也只有33.3%的儿童发生诚实行为;从等值到诚实奖励3元(即诚实奖励币值大于猜对奖励时),诚实人数的比率上升幅度最大;之后,随着诚实奖励币值的继续增大,上升幅度逐渐减弱,但是儿童的诚实人数一直保持上升趋势。
钱币奖励的数值与儿童诚实行为人数的比率接近于对数方程模型。
(5)儿童诚实行为的变化本质上取决于猜对奖励和诚实奖励钱币数值关系,这种变化关系遵循比例法则,但又不受数学运算能力的影响。
研究的创新之处:通过实证研究从经济学角度探讨儿童在不同的利益诱惑面前,其道德行为抉择的变化特点。
儿童会根据利益的得失作出相应的行为决策,儿童的说谎不是因为一时冲动而产生的行为,
而是有其内在心理加工机制在起作用的结果。
研究结论一定程度上支持了“经济人”假设的理论以及效用理论的观点。
在不同的钱币奖励数值下
,儿童能够无意识根据比例运算法则权衡猜对奖励和诚实奖励的利益得失,从而作出诚实和说谎行为的决策,这种内隐的“经济计算能力”则不受数学运算水平的影响。
根据这一结果推测,儿童可能具有一种天生、朴素的经济本能,这种与生俱来的心理潜能有可能就是成人经济决策能力的起源。
同时,研究从经济学角度出发,为儿童道德行为的发生提供了一种可能的经济学解释。
本文链接:/Periodical_yejy-jykx200707020.aspx
下载时间:2011年3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