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产事故上报时限和具体内容

合集下载

安全事故补报规定(3篇)

安全事故补报规定(3篇)

第1篇第一条为规范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工作,及时、准确地掌握事故情况,防止事故扩大,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和《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发生的各类生产安全事故,包括但不限于工矿商贸、交通运输、建筑施工、农业机械、渔业船舶、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民用爆炸物品等领域的生产安全事故。

第三条生产安全事故补报是指事故发生单位在事故发生后,根据事故伤亡人数变化、直接经济损失变化等情况,对已报告事故信息进行补充或修正的行为。

第二章补报时限第四条事故发生单位应在事故发生后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采取措施控制事故发展,并按照下列时限要求进行补报:1. 一般事故:自事故发生之日起30日内,事故造成的伤亡人数发生变化的,应当及时补报。

2. 较大事故:自事故发生之日起30日内,事故造成的伤亡人数发生变化的,应当及时补报。

3. 重大事故:自事故发生之日起7日内,事故造成的伤亡人数发生变化的,应当及时补报。

4. 特别重大事故:自事故发生之日起7日内,事故造成的伤亡人数发生变化的,应当及时补报。

第五条道路交通事故、火灾事故自发生之日起7日内,事故造成的伤亡人数发生变化的,应当及时补报。

第三章补报内容第六条事故发生单位补报事故信息时,应当包括以下内容:1. 事故发生单位概况:包括单位名称、法定代表人、单位性质、单位地址等。

2. 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及事故现场情况:包括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事故现场基本情况等。

3. 事故简要经过:包括事故发生的原因、过程、事故类型、事故造成的初步损失等。

4. 事故造成的伤亡人数变化情况:包括新增伤亡人数、失踪人数、受伤人数等。

5. 事故直接经济损失变化情况:包括新增经济损失、直接经济损失总额等。

6. 已采取的措施:包括事故现场处置、救援、善后处理等措施。

7. 其他应当报告的情况:包括事故原因分析、事故责任认定、事故防范和整改措施等。

安全事故报告、统计与处理制度

安全事故报告、统计与处理制度

安全事故报告、统计与处理制度一、引言安全事故是指在生产、工作和生活中发生的意外事件,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或环境污染等不良后果。

为了保障员工和财产的安全,及时处理和统计安全事故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安全事故报告、统计与处理制度。

二、安全事故报告制度1.报告范围安全事故报告制度适用于所有部门、所有员工。

任何一起事故,不论大小,都应该及时报告。

2.报告程序当发生安全事故时,责任人应立即向上级汇报。

同时,在事故现场应该尽可能采取紧急措施,以最大限度减少伤害和财产损失。

3.报告内容安全事故报告应包含以下内容:(1)事故的基本情况,包括时间、地点、人员伤亡情况等。

(2)事故原因的初步判断,例如设备故障、操作失误等。

(3)事故现场处理情况,包括事故处理的紧急措施和处理结果。

4.报告的时限安全事故应该在发生后尽快报告,通常不得超过24小时。

三、安全事故统计制度1.统计范围安全事故统计制度适用于所有部门、所有员工。

所有发生的安全事故都应该进行统计。

2.统计方式统计工作由专门的统计人员负责,统计内容包括事故类型、发生频率、损失程度等。

3.统计分析通过对安全事故的统计分析,可以找出事故的规律性和共性,从而制定相应的安全措施,预防类似事故的再次发生。

四、安全事故处理制度1.处理目的安全事故处理的目的是降低事故对员工和财产造成的伤害和损失,促进事故的及时解决。

2.处理程序安全事故处理应按照以下程序进行:(1)事故现场安全:首先确保现场的安全,在保护现场和处理人员的情况下采取措施降低损失。

(2)责任追究:对事故责任人进行追究,根据事故的性质和情况进行相应的纪律处分。

(3)事故调查:对事故进行调查分析,找出事故发生的原因,以避免类似事故的再次发生。

(4)事故处理结果:对事故进行处理并记录处理结果,以备日后参考。

五、总结安全事故报告、统计与处理制度是企业确保员工和财产安全的重要制度。

通过及时报告、准确统计和有效处理安全事故,可以提高事故的处理效率,减少事故造成的损失。

安全生产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管理制度

安全生产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管理制度

安全生产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管理制度一、引言安全生产是企业发展中的重要一环,为了确保员工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每一起安全生产事故都需要得到及时的报告、调查和处理。

本文旨在制定一套安全生产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管理制度,以便规范企业内部的相关行为,并提高对安全事故的处理效率和准确性。

二、报告制度1. 报告对象任何员工在发现安全生产事故时,应立即报告给直接上级。

2. 报告内容报告内容应包括: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员伤亡情况、事故原因的初步判断以及紧急处理措施等相关信息。

3. 报告渠道员工可以通过直接口头报告、书面报告或通过企业内部的报告平台进行报告。

4. 报告时限员工应在事故发生后的15分钟内完成报告。

5. 报告追踪上级部门应建立报告追踪机制,对所有报告进行记录和管理,及时跟进事故处理进展。

三、调查处理制度1. 调查组织上级部门应组织专门的调查小组,并邀请相关专业人员参与调查。

2. 调查范围调查范围包括:事故现场勘察、采集相关证据、听取目击者和相关当事人的陈述等。

3. 调查报告调查小组应在事故发生后的72小时内完成调查报告,报告内容包括:事故的详细经过、初步分析事故原因、给出相应的处理建议等。

4. 调查报告审核调查报告应由专业人员进行审核,并提出意见和改进建议。

5. 调查报告通报调查报告应及时通报给相关部门和相关人员,并提出要求和整改措施。

四、处理制度1. 处理流程根据事故的严重程度和责任认定,制定相应的处理措施和流程,并及时执行。

2. 处理措施处理措施包括但不限于:责令停工整顿、追究责任人的法律责任、组织员工进行紧急培训和安全意识的加强等。

3. 处理结果通报处理结果应及时通报给相关部门和相关人员,以便监督和改进。

五、落实与监督1. 落实措施相关部门应及时将调查报告中的处理建议转化为具体的措施,并落实到实际工作中。

2. 监督制度建立监督制度,定期对安全事故的报告和处理情况进行复查和评估,以确保制度的有效执行。

安全生产事故报告处理制度

安全生产事故报告处理制度

安全生产事故报告处理制度一、概述安全生产事故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因违反安全规定、不合理的工艺流程或其他原因导致的人身伤亡、财产损失和环境破坏等不良后果。

为了及时有效地处理安全生产事故,降低损失,维护生产秩序和员工的生命安全,公司特制定了《安全生产事故报告处理制度》。

二、报告的内容1. 事故发生的基本信息:包括事故发生时间、地点、事故类型、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情况和财产损失情况等。

2. 事故的原因分析:对事故发生的原因进行详细分析,包括人的原因、物的原因和管理原因等,以及存在的不合理操作、设备故障或安全管理不到位等问题。

3. 应急措施及处理情况:描述事故发生后采取的紧急措施,包括人员疏散、伤员救治、事故现场处理等。

同时,还需描述相关责任部门的处理情况和结果。

4. 事故教训及改善措施:总结事故发生的教训,分析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相应的改善和预防措施。

5. 相关人员的责任追究:根据事故的责任划分,对相关责任人进行追究,并根据公司规定进行相应的处罚。

三、报告的程序1. 事故发生后立即组织人员进行现场处置,并及时禀报上级领导和安全管理部门。

2. 安全管理部门根据事故的情况,成立事故调查组进行事故原因的深入调查和分析。

3. 事故调查组完成调查后,撰写《安全生产事故报告》,并上报上级领导和安全管理部门审批。

4. 上级领导和安全管理部门对报告进行审核,并根据报告的内容作出相应的处理意见和决定。

5. 处理意见和决定经过批准后,通知相关责任部门执行,并抄送相关部门备案。

四、报告的责任划分1. 事故调查组负责撰写事故报告,明确事故责任。

2. 安全管理部门负责审核事故报告,提出处理意见和改善措施。

3. 上级领导负责审批事故报告,并根据报告作出相应的处理决定。

4. 相关责任部门负责执行处理决定,并在规定时间内报告执行情况。

五、报告的效果与改进1. 事故报告的撰写和处理过程规范化,提高了事故处理的效率和准确性。

2. 通过对事故的分析和总结,可以及时发现和纠正存在的问题,提出预防措施,减少类似事故的发生。

2024年安全生产事故处理及报告制度范例(五篇)

2024年安全生产事故处理及报告制度范例(五篇)

2024年安全生产事故处理及报告制度范例安全生产事故报告、抢救、保护现场及处理制度一、事故应对与现场保护1. 事故报告与抢救:一旦发生事故,当事人及现场工作人员须立即向事故发生部门、安全管理部门或相关领导报告,并立即采取措施控制事故蔓延,同时积极抢救伤员。

2. 现场保护:事故发生后,应立即封锁并保护现场,除抢救工作需要外,严禁无关人员进入,以防止人为或自然因素破坏现场。

未经安全管理部门或事故调查组现场勘查同意,任何个人或单位不得擅自清理现场。

3. 抢救组织:接到事故报告后,相关领导及部门应立即组织抢救工作,对于重大事故,应迅速成立临时抢救领导小组,统一指挥救援行动。

二、事故报告程序1. 报告流程:事故发生后,当事人或现场人员应首先向事故单位报告,单位再向安全管理部门报告;对于重大事故,可直接报告给领导。

2. 报告时限:一般事故应在事故发生后当日内报告到有关部门,重、特大事故应立即报告。

3. 政府报告:如需向地方政府部门报告,应按国家有关规定,由安全管理部门负责执行。

4. 严禁谎报瞒报: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谎报、瞒报事故情况。

三、事故调查与处理1. 调查分工:设备事故由技术部门负责调查,人员伤亡及其他事故由安全管理部门负责组织。

具体分工为:一般及较大事故由事故单位组织调查,安全管理部门可派人参加;重大事故由安全管理部门组织调查;特大事故按国家有关规定进行。

2. 调查权利与职责:事故调查组及调查人员在事故调查中,有权向事故发生单位相关部门、人员了解相关情况并索取有关资料,各部门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绝。

调查组负责搜集资料、查明事故经过、性质、原因、人员伤亡及经济损失情况,分析事故责任,确定主要责任者,并提出处理意见和防范措施,编写事故调查报告。

3. 报告内容与提交:事故调查报告应包含事故经过、基本事实、原因分析、证人证言、结论、处理意见、改进措施等,并需经全体调查组人员签名后,提交事故单位、上级主管部门和主管领导。

安全生产事故报告制度及调查处理制度(5篇)

安全生产事故报告制度及调查处理制度(5篇)

安全生产事故报告制度及调查处理制度安全生产事故报告制度是指企业建立和实施的一套报告事故的制度。

其主要内容包括事故报告的机制、流程和责任分工等。

1. 机制:企业应建立健全事故报告的机制,明确报告的渠道和方式。

一般来说,可以通过书面报告、口头报告、电话报告、电子邮件等多种方式向上级主管部门或责任人报告事故。

2. 流程:事故报告的流程应清晰明确,包括以下环节:发现事故、立即采取措施控制事故,同时通知相关责任人,责任人收到报告后迅速组织应急处置和调查,形成事故报告,并将报告上报给相关部门。

3. 责任分工:企业应明确事故报告的责任人,并明确其报告的权限和责任。

一般来说,事故报告的责任人应为安全管理部门的负责人或相关责任人。

调查处理制度是指企业建立的一套调查和处理事故的制度。

其主要内容包括事故调查的程序和方法、责任追究等。

1. 程序和方法:事故调查应遵循科学、客观、公正的原则,通过现场勘查、证据收集、目击者证言等方式,全面、准确地调查事故的原因和责任。

2. 责任追究:根据事故调查结果,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企业制度,对事故责任人进行责任追究,采取相应的纪律处分措施或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3. 教训总结:对事故调查结果进行总结和分析,提出改进措施,以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并向全体员工进行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安全意识和技能。

总之,安全生产事故报告制度及调查处理制度是企业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建立并落实这些制度,可以提高事故报告和调查的效率,保障员工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

安全生产事故报告制度及调查处理制度(二)安全生产事故报告制度是指企事业单位在发生安全生产事故后,按照一定的程序和要求对事故进行报告的制度。

其主要目的是及时、准确地报告事故信息,为相关部门和管理人员提供决策依据,促进事故的调查和处理工作。

安全生产事故报告制度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报告的时限:规定事故发生后,应该在多长时间内完成事故报告。

安全生产事故报告制度及调查处理制度范文(5篇)

安全生产事故报告制度及调查处理制度范文(5篇)

安全生产事故报告制度及调查处理制度范文一、安全生产事故报告制度1. 目的和依据为了及时发现、报告、登记、核实和评估企业内部发生的各类安全生产事故,确保安全生产事故的及时报告和处置,有效防范和减少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保障人员生命安全与财产安全,制定本报告制度。

本制度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安全生产事故报告制度》等法律法规以及企业自身情况进行制定。

2. 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本企业内部发生的所有安全生产事故的报告、调查和处理。

3. 内容和要求(1)事故报告要求在发生安全生产事故后,相关责任人必须立即向上级汇报,并按照以下要求进行报告:a. 详细描述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结果等情况;b. 提供相关证据材料,包括事故现场照片、视频等;c. 分析事故发生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d. 填写事故报告表格,报告内容包括上述内容,必要时可以补充其他信息。

(2)报告流程事故报告流程包括:a. 事故发生后,责任人立即向上级汇报,并保留相关证据材料;b. 上级收到汇报后,组织人员现场核实,并对事故进行初步评估;c. 上级对事故进行公示通报,并将事故报告上报企业内部相关部门;d. 相关部门根据事故情况进行进一步调查和处理;e. 按照调查结果,确定责任人,并对相关责任人进行相应处理。

(7)报告评估和学习总结对每起事故报告进行评估和学习总结,主要包括:a. 对报告的及时性、准确性进行评估;b. 分析事故发生的原因和责任;c. 总结经验教训,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二、调查处理制度1. 目的和依据为了深入调查和处理安全生产事故,查清事故原因,追究责任,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制定本调查处理制度。

本制度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等法律法规以及企业自身情况进行制定。

2. 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各类安全生产事故的调查和处理。

3. 内容和要求(1)调查人员的指派和要求调查人员由企业内部选派,需要具备以下条件:a. 具有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b. 独立、公正、客观,不受其他人员或组织的干扰;c. 调查期间不允许参与与调查事故有关的其他工作。

安全生产事故处理及报告制度(五篇)

安全生产事故处理及报告制度(五篇)

安全生产事故处理及报告制度1、安全生产事故的报告、统计、调查和处理工作必须坚持实事求是、尊重科学的原则。

2、安全生产事故发生后,负伤者或者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立即直接向部门领导报告,部门领导应在第一时间内报告公司主管领导。

3、公司主管领导接到重伤、死亡、重大死亡事故报告后,应当立即赶赴事故现场,领导研究采取进一步措施。

4、对于死亡、重大死亡事故,公司主管部门应当立即按系统逐级上报。

事故报告应当包括以下内容:(1)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单位;(2)事故的简要经过、伤亡人数,直接经济损失的初步估计;(3)事故发生原因的初步判断;(4)事故发生后采取的措施及事故控制情况;(5)事故报告单位。

5、发生死亡、重大死亡事故的公司应当保护事故现场,并迅速采取必要措施抢救人员和财产,防止事故扩大。

6、轻伤、重伤事故,由各部门领导负责人____成立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死亡事故,由公司组成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

7、事故调查组有权向发生事故的有关部门、有关人员了解有关情况和索取有关资料,任何部门和个人不得拒绝。

8、事故调查组提出的事故处理意见和防范措施经公司主管领导同意后,由发生事故的主管部门负责处理。

9、因违章指挥、违章作业、玩忽职守或者发生事故隐患、危害情况而不采取有效措施以致造成安全生产事故的,或者事故发生后隐瞒不报、谎报、故意延迟不报、故意破坏事故现场,或者无正当理由,拒绝____调查以及拒绝提供有关情况和资料的,由公司主管部门或者公司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对相应部门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员给予经济处罚或开除;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10、在调查、处理伤亡事故中玩忽职守、徇私舞弊或者打击报复的,公司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经济处罚或开除;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安全生产事故处理及报告制度(二)是企业为了保障员工的安全和生命财产安全,规范安全生产工作而制定的一套制度。

下面是一个常见的安全生产事故处理及报告制度的要点:1. 事故处理流程:规定事故发生后的应急措施和处理程序,包括报警、抢救伤员、隔离危险源等。

事故上报的时限和部门

事故上报的时限和部门

事故上报的时限和部门事故报告应当及时、准确、完整,任何单位和个人对事故不得迟报、漏报、谎报或者瞒报。

事故发生后,及时、准确、完整地报告事故,对于及时、有效地组织事故救援,减少事故损失,顺利开展事故调查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生产安全事故发生后,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立即向本单位负责人报告;单位负责人接到报告后,应当1h内向事故发生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报告。

情况紧急时,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可以直接向事故发生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报告。

如果事故现场条件特别复杂,难以准确判定事故等级,情况十分危急,上一级部门没有足够能力开展应急救援工作,或者事故性质特殊、社会影响特别重大时,就应当允许越级上报事故。

发生事故后及时向单位负责人和有关主管部门报告,对于及时采取应急救援措施,防止事故扩大,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接到事故报告后,应当依照下列规定上报事故情况,并通知公安机关、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工会和人民检察院;(1)特别重大事故、重大事故逐级上报至国务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

(2)较大事故逐级上报至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

(3)一般事故上报至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逐级上报事故情况,每级上报的时间不得超过2h。

事故报告后出现新情况的,应当及时补报。

自事故发生之日起30日内,事故造成的伤亡人数发生变化的,应当及时补报。

道路交通事故、火灾事故自发生之日起7日内,事故造成的伤亡人数发生变化的,应当及时补报。

上报事故的首要原则是及时。

所谓2h起点是指接到下级部门报告的时间。

安全生产信息及安全生产事故上报制度(4篇)

安全生产信息及安全生产事故上报制度(4篇)

安全生产信息及安全生产事故上报制度安全生产是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举措,也是保障社会稳定和经济持续发展的基础。

为了加强对安全生产的管理和监督,制定安全生产信息及安全生产事故上报制度是必不可少的。

本文将详细介绍安全生产信息的内容和上报制度的要求,以及如何提升安全生产管理效果。

一、安全生产信息的内容1. 安全生产基本情况:包括企事业单位的名称、所属行业、主要生产工艺、危险品种类和数量等基本信息。

2. 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包括安全生产组织机构、责任分工、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安全生产培训等信息。

3. 安全生产设施设备情况:包括各类安全生产设施设备的数量、状况、维护情况等信息。

4. 安全生产风险评估:包括企事业单位的主要危险源、风险等级评估结果等信息。

5. 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情况:包括企事业单位的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工作开展情况,以及已经发现的隐患整改情况。

6. 安全生产事故:包括事故的发生时间、地点、原因、损失等信息。

二、安全生产信息的上报制度要求1. 上报主体和责任:企事业单位负责上报本单位的安全生产信息。

相关责任人应按时、按要求上报信息。

2. 上报时间和频率:安全生产信息应按月、按季度、按年度进行上报,具体时间和频率由上级部门或监管机构规定。

3. 上报方式和形式:安全生产信息可以通过纸质报告、电子报告、在线填报等形式进行上报。

具体上报方式由上级部门或监管机构规定。

4. 上报内容的准确性和真实性:安全生产信息应准确、真实,不得有虚假信息。

上报内容应根据实际情况填写,不能敷衍塞责。

5. 上报信息的保密性和安全性:上报的安全生产信息应被严格保密,防止泄露。

上报信息时应注意网络安全,防止信息被黑客攻击或篡改。

三、如何提升安全生产管理效果1. 加强安全生产培训:企事业单位应定期组织安全生产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生产意识和技能,增强其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2. 完善内部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明确责任人和责任范围,保证制度有效实施。

生产安全事故上报制度范文

生产安全事故上报制度范文

生产安全事故上报制度范文一、背景介绍为了加强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确保员工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维护企业的正常运营和社会的和谐稳定,我公司决定制定并完善生产安全事故上报制度。

本制度的目的是规范和加强对生产安全事故的及时上报、调查和处理,以最大程度地减少事故损失和危害。

二、制度内容1. 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我公司所有员工和与我公司有业务往来的合作单位,包括但不限于供应商、承包商等。

2. 定义(1)生产安全事故:指在工作过程中发生的,因违反相关安全规定或存在安全隐患而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或环境污染等的不良事件。

(2)生产安全事故上报:指对发生的安全事故进行及时、准确上报。

3. 上报程序(1)发现事故:任何员工或合作单位在工作中发现生产安全事故或存在安全隐患时,应立即向所在部门的负责人报告,并采取措施确保人员的安全和事故的扩散。

(2)责任人报告:部门负责人在接到员工上报后,应立即与安全生产部门联系,并将情况向安全生产部门进行详细报告。

(3)安全生产部门报告:安全生产部门接到报告后,应立即组织人员赶赴事故现场进行初步调查,并上报公司领导层。

(4)公司领导层决策:公司领导层接到报告后,应立即召开紧急会议,分析事故原因和危害程度,制定应对措施,并通知相关部门和责任人执行。

4. 上报要求(1)及时上报:生产安全事故发生后,相关人员应立即上报,不能进行任何隐瞒和拖延。

(2)准确上报:上报人员应提供准确的事故发生时间、地点、人员伤亡情况、财产损失情况等相关信息,并按要求填写事故报告表。

(3)保密上报:上报人员应妥善保管事故信息,确保信息的安全和保密。

5. 调查与处理(1)调查程序:公司安全生产部门应在事故发生后立即组织人员进行调查,采集证据和现场勘查,并形成调查报告。

(2)责任追究:对于由于违反安全规定或存在安全隐患导致的事故,应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并依法进行处理。

(3)改进措施:根据调查报告的分析和总结,公司应及时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保障类似事故不再发生。

注册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管理知识》教材讲义:事故调查时限和事故报告的主要内容

注册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管理知识》教材讲义:事故调查时限和事故报告的主要内容

注册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管理知识》教材讲义:事故调查时限和事故报告的主要内容
事故调查时限和事故报告的主要内容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第二十九条和第三十条明确规定了提出事故报告的时限和事故调查报告应当包括的内容。

(一)事故调查时限
原则上,事故调查组应当自事故发生之日起60日内提交事故调查报告;特殊情况下,提交事故调查报告的期限经负责事故调查的人民政府批准可以适当延长,但延长的期限最长不超过60日。

事故调查报告报送负责事故调查的人民政府后,事故调查工作即告结束,事故调查的有关资料应当归档保存。

(二)事故调查报告的主要内容
1.事故调查报告正文的内容
事故调查报告正文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1)事故发生单位概况;
(2)事故发生经过和事故救援情况;
(3)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直接经济损失;
(4)事故发生的原因和事故性质;
(5)事故责任的认定以及对事故责任者的处理建议;
(6)事故防范和整改措施。

2.事故调查报告附件应当包括的内容
事故调查报告应当附具有关证据材料和事故调查组成员在事故调查报告上的签名页。

事故调查报告附具的有关证据材料是事故调查报告的重要部分,应作为事故调查报告的附件一并提交。

事故调查报告附具的有关证据材料应当具有真实性,并作为事故调查报告的附件予以详细登记,必要时有关当事人及获得该证据材料的事故调查组成员应当在证据材料上签名。

事故调查组成员在事故调查报告上
的签名页是事故调查报告的必备内容,没有事故调查组成员签名的事故调查报告,可以不予批复。

《安全生产事故统计报告制度》

《安全生产事故统计报告制度》

《安全生产事故统计报告制度》为了及时报告统计、调查处理安全生产事故,积极采取预防措施,防止伤亡,特制定本制度。

一、事故统计报告(一)发生重伤事故后,受伤者或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立即直接或逐级报告企业负责人,或企业安全生产领导小组,应当立即用最快的速度报告企业主管部门。

(二)发生一般死亡事故,即一次事故中死亡职工1-2人的事故后,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立即直接报告企业负责人,企业负责人接到报告后,立即报告企业主管部门、园区安监部门和区安监局、公安、监察、工会等部门。

(三)发生伤亡事故不得以任何理由不报、虚报、瞒报或故意拖延报告,任何单位和个人也不得阻碍和干预企业执行报告。

(四)发生重伤、死亡事故,应积极抢救伤员和财产,保护现场,任何人不得擅自移动和取走现场物件,因抢救受伤人员和国家财产,防止事故扩大而需要一定物件时,必须无条件提供。

同时对事故现场必须做好标识、记录、拍照或摄像。

死亡事故的现场需经事故调查组同意后方可进行清理。

二、事故调查:(一)1至2人的重伤事故,由企业和企业主管部门,园区综治办、安监部门负责组织有关人员组成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

(二)一般死亡事故,由企业和企业主管部门、园区综治办、园区安监部门会同区安监局、公安、监察、工会组织调查,企业的主管部门牵头负责。

(三)事故调查组在调查过程中,必要时,也可以邀请其他部门的人员和有关专家参加,事故调查组成员与发生事故有直接利害关系者,应予以回避。

(四)事故调查组应查明事故原因,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情况,确定事故责任者,提出事故处理意见和防范建议。

(五)发生伤亡事故的企业主管部门应根据事故调查组提出的处理意见和防范措施建议,写出事故调查报告,并分送到发生事故的企业和调查组成成员单位及有关部门。

事故调查报告应当包括下列内容:1、事故发生的经过及人员伤亡、财产损失情况;2、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间接原因,事故的性质及认定依据;3、对事故有关责任人员的责任追究及处理意见;4、事故的教训及采取的防范措施;5、其他需要报告的问题;6、事故调查工作应当于事故发生之日起30天内完成,遇有特殊情况,可以适当延长,但不得超过60天。

安全事故逐级上报规定(3篇)

安全事故逐级上报规定(3篇)

第1篇一、总则第一条为加强生产安全事故的管理,确保事故信息的及时、准确、完整上报,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各类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单位发生生产安全事故的逐级上报。

第三条生产安全事故逐级上报工作应当遵循及时、准确、完整、有序的原则,确保事故信息畅通,为事故调查处理提供依据。

二、事故报告主体及程序第四条事故报告主体1. 事故现场有关人员;2. 事故单位负责人;3. 事故发生单位安全生产管理机构;4. 事故发生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

第五条事故报告程序(一)事故发生后,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立即向本单位负责人报告。

(二)单位负责人接到事故报告后,应当在1小时内向事故发生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报告。

(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接到事故报告后,应当立即进行调查核实,并按照事故级别和性质,逐级上报事故情况。

第六条事故报告内容1. 事故发生单位的基本情况;2. 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单位;3. 事故发生的原因及简要经过;4. 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情况;5. 事故发生单位已采取的措施及下一步工作安排;6. 其他需要报告的事项。

三、事故逐级上报时限及要求第七条事故逐级上报时限1. 特别重大事故、重大事故逐级上报至国务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2. 较大事故逐级上报至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3. 一般事故上报至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

第八条事故逐级上报要求1. 每级上报时间不得超过2小时;2. 上报事故情况应当及时、准确、完整;3. 事故报告应当经事故单位负责人签字确认;4. 上报事故情况应当同时报告同级人民政府,并通知公安机关、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工会和人民检察院。

安全生产事故的上报规定(3篇)

安全生产事故的上报规定(3篇)

第1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安全生产事故的管理,及时、准确地上报事故信息,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及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各类企事业单位、个体工商户以及其他生产经营单位(以下简称单位)发生的安全生产事故的上报。

第三条安全生产事故上报工作应当遵循以下原则:(一)及时性:事故发生后,单位应当立即上报,不得迟报、漏报、谎报。

(二)准确性:上报的事故信息应当真实、准确、完整。

(三)保密性:对事故信息应当保密,未经批准不得对外公布。

(四)分级管理:根据事故的严重程度,实行分级上报、分级处理。

第二章事故分类及上报时限第四条安全生产事故分为以下类别:(一)特别重大事故: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者100人以上重伤(包括急性工业中毒),或者1亿元以上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二)重大事故: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者50人以上100人以下重伤(包括急性工业中毒),或者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三)较大事故: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上50人以下重伤(包括急性工业中毒),或者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四)一般事故: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下重伤(包括急性工业中毒),或者100万元以上1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第五条事故上报时限:(一)特别重大事故、重大事故、较大事故发生后,单位应当在1小时内上报至所在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二)一般事故发生后,单位应当在2小时内上报至所在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第六条事故上报内容包括:(一)事故发生单位的基本情况。

(二)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经过、原因。

(三)事故造成的伤亡人数、经济损失。

(四)事故发生的原因分析。

(五)事故处理措施及效果。

(六)事故责任人处理情况。

(七)其他需要说明的情况。

第三章事故上报程序第七条事故发生后,单位应当立即启动事故上报程序,按照下列顺序进行:(一)事故现场负责人组织现场人员开展自救互救,同时报告事故发生单位负责人。

安全生产事故报告时间

安全生产事故报告时间

安全生产事故报告时间
:2021年6月15日
安全生产事故报告
2021年6月15日,本公司发生一起安全生产事故。

经初步调查,事故原因为人员操作不当。

事件发生在6月15日上午9点左右,工地内一名工人在进行高空作业时,因未佩戴防护帽和安全绳,不慎从高处坠落,导致严重头部受伤。

经紧急送医救治,目前伤者已经脱离生命危险,但仍需长时间的康复治疗。

为了全面了解事故情况,本公司组织召开了紧急会议。

在会议上,大家深刻反思了事故原因,并决定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安全生产管理:
1、工人应当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佩戴好防护器材,并且按照要求接受培训,熟知操作流程和安全注意事项;
2、对于高空作业等危险性较大的作业,应当增派专门人员进行监管,确保操作的安全性;
3、定期组织安全生产培训,加强对工人的安全意识和防范意识的教育。

对于此次事故,本公司深表歉意,并将全力配合有关部门做好善后处理工作,并为伤者全力提供治疗和赔偿。

此次事件的发生,再一次提醒我们,安全无小事,不可有丝毫懈怠。

我们将更加认真地对待安全生产工作,确保公司的员工和客户的生命财产安全。

安全生产事故上报时限和具体内容

安全生产事故上报时限和具体内容

安全生产事‎故上报时限‎和具体内容‎‎国务院日‎前颁布了《‎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

根据条‎例,事故划‎分为特别重‎大事故、重‎大事故、较‎大事故和一‎般事故4个‎等级。

同时‎,条例对事‎故发生后的‎上报时限和‎具体内容要‎求进行了明‎确的规定。

‎‎条例规定‎,事故发生‎后,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立即向‎本单位负责‎人报告;单‎位负责人接‎到报告后,‎应当于1小‎时内向事故‎发生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报‎告。

‎情况‎紧急时,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可以直‎接向事故发‎生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报告‎。

‎条例规‎定,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接到事故报‎告后,应当‎依照下列规‎定上报事故‎情况,并通‎知公安机关‎、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工会和人民‎检察院:‎‎(一)特别‎重大事故、‎重大事故逐‎级上报至国‎务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 (二)‎较大事故逐‎级上报至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 (三)‎一般事故上‎报至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

‎‎条例规定‎,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依‎照前款规定‎上报事故情‎况,应当同‎时报告本级‎人民政府。

‎国务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以及省级‎人民政府接‎到发生特别‎重大事故、‎重大事故的‎报告后,应‎当立即报告‎国务院。

‎‎必要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可以越‎级上报事故‎情况。

安全事故限时报告制度模版

安全事故限时报告制度模版

安全事故限时报告制度模版一、背景和目的为了及时、准确、全面地报告公司内部发生的安全事故,加强对事故的分析和研究,提高事故预防和应对能力,特制定本安全事故限时报告制度。

本制度的目的是确保安全事故报告的及时性和可靠性,为公司的安全管理提供有力的支撑。

二、报告内容1. 事故基本情况在报告中,应包括事故的基本情况,包括事故发生地点、时间、伤亡人数、财产损失等。

同时,还需提供事故的类别和级别,并简要说明事故的原因和责任。

2. 事故影响及后果报告中必须详细描述事故的影响范围及后果,包括对公司业务、生产和客户的影响以及对员工安全的威胁。

对于可能引发连锁反应和其他次生事故的事故,也应进行合理的预测和分析。

3. 应急响应和处理情况报告中要详细描述事故发生后的应急响应和处理情况,包括各级管理人员和各相关部门的行动和措施。

同时,还需说明在事故处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4. 教训和经验总结对于发生的事故,应从中吸取教训和总结经验,报告中应明确写出从事故中学到的有关安全管理和应急响应方面的经验和教训,以提供给公司的其他部门参考借鉴。

三、报告要求1. 报告的时间限制事故发生后,相关部门和人员应在事故发生的24小时内完成事故报告,并报送给相应的管理层。

在事故报告中,应清晰地写明报告的起草和审查人员,以及报告的审核和批准人员。

2. 报告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报告应准确地反映事故的真实情况,避免夸大或隐瞒事故的性质和后果。

报告所提供的数据和信息必须经过核实和确认,以确保其可靠性和可信度。

3. 报告的表达清晰简洁报告中的语言要简洁明了,避免使用复杂的专业术语和词汇。

对于重要内容和结论,应使用简明扼要的语言进行阐述,以便于各级管理人员和其他相关人员的理解和掌握。

四、报告的评审和追踪1. 报告的评审和检查公司应指定专人进行报告的评审和检查,确保报告符合制度要求,内容完整、准确、可靠。

评审人员应对报告的问题和不足进行及时的反馈,以便报告的各项内容进行修订和完善。

安全事故限时报告制度

安全事故限时报告制度

安全事故限时报告制度1. 引言安全事故是指由于人为或自然原因导致的意外事件,造成人身伤亡、财产损失等不良后果。

为了及时掌握和处理各类安全事故,减少其对企事业单位以及公众带来的损失,建立了安全事故限时报告制度。

本文将对安全事故限时报告制度进行探讨,分析其背景、重要性以及实施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2. 背景安全事故限时报告制度的出台,是为了解决事故信息传递不及时、责任不明确、救援行动滞后等问题。

在过去的实践中,很多安全事故发生后,事故处理单位往往无法及时获取相关信息,从而导致救援行动延迟,事故后果扩大。

安全事故限时报告制度的出台,旨在加强事故信息的采集、传递和处理,提高事故应急救援的效率和科学性。

3. 重要性3.1 提高事故处理效率安全事故限时报告制度的最大优势在于能够提高事故处理的效率。

通过制度的规定,各级事故处理单位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事故信息,以便及时采取救援行动。

这样一来,不仅可以缩短救援行动的响应时间,减少事故后果,还可以更好地配合其他相关单位进行事故处理。

3.2 明确责任分工限时报告制度的实施可以明确事故处理单位的责任分工。

根据制度规定,各级事故处理单位需要按照明确的报告时间节点履行报告职责。

这将帮助上级主管部门及时了解事故信息,制定相应的救援方案,并对事故处理单位的报告工作进行监督。

通过明确责任分工,可以确保事故信息的快速传递,提高整个事故处理过程的效果。

4. 实施中可能遇到的问题4.1 信息采集不及时在实施安全事故限时报告制度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信息采集不及时的问题。

由于事故发生地点和时间的不确定性,事故处理单位可能无法第一时间获取到相关信息。

这就需要建立健全的信息采集机制,加强与相关单位之间的联动合作,确保事故信息的及时传递。

4.2 报告流程复杂制定一套合理的报告流程是推行安全事故限时报告制度的前提条件。

然而,由于各级事故处理单位的不同以及区域差异,可能会导致报告流程过于复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条例还规定,事故发生后,有关单位和人员应当妥善保护事故现场以及相关证据,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破坏事故现场、毁灭相关证据。
因抢救人员、防止事故扩大以及疏通交通等原因,需要移动事故现场物件的,应当做出标志,绘制现场简图并做出书面记录,妥善保存现场重要痕迹、物证。
事故发生地公安机关根据事故的情况,对涉嫌犯罪的,应当依法立案侦查,采取强制措施和侦查措施。犯罪嫌疑人逃匿的,公安机关应当迅速追捕归案。
条例规定,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依照前款规定上报事故情况,应当同时报告本级人民政府。国务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以及省级人民政府接到发生特别重大事故、重大事故的报告后,应当立即报告国务院。
必要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可以越级上报事故情况。
(一)特别重大事故、重大事故逐级上报至国务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
(二)较大事故逐级上报至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
(三)一般事故上报至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
安全生产事故上报时限和具体内容
国务院日前颁布了《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根据条例,事故划分为特别重大事故、重大事故、较大事故和一般事故4个等级。同时,条例对事故发生后的上报时限和具体内容要求进行了明确的规定。
条例规定,事故发生后,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立即向本单位负责人报告;单位负责人接到报告后,应当于1小时内向事故发生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报告。
条例同时规定,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逐级上报事故情况,每级上报的时间不得超过2小时。
条例明确,报告事故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事故发生单位概况;
(二)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事故现场情况;
(三)事故的简要经过;
情况紧急时,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可以直接向事故发生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报告。
条例规定,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接到事故报告后,应当依照下列规定上报事故情况,并通知公安机关、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工会和人民检察院:
(四)事故已经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的伤亡人数(包括下落不明的人数)和初步估计的直接经济损失;
条例还规定,事故报告后出现新情况的,应当及时补报。
自事故发生之日起30日内,事故造成的伤亡人数发生变化的,应当及时补报。道路交通事故、火灾事故自发生之日起7日内,事故造成的伤亡人数发生变化的,应当及时补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