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知识归纳
中国文化要略第三章知识点总结归纳
中国文化要略第三章知识点总结归纳第一节:中国古代文化的起源与发展1. 中华文明的起源: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形成文明的国家之一,中华文明起源于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
2. 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中国古代文化经历了不同朝代的演变与发展,形成了丰富多样的文化传统。
第二节:儒家文化与儒家思想1. 儒家文化的特点:儒家文化强调人伦关系、尊师重道、崇尚礼仪等特点。
2. 儒家思想的核心观念:仁、义、礼、智、信是儒家思想的核心观念,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与道德修养。
第三节:道家文化与道家思想1. 道家文化的特点:道家文化注重个体的修养与自然的和谐,强调无为而治、追求自由与自然。
2. 道家思想的核心观念:道、阴阳、五行是道家思想的核心观念,强调人与自然的统一与平衡。
第四节:佛教文化与佛教思想1. 佛教文化的特点:佛教文化强调慈悲与智慧,崇尚修行与解脱。
2. 佛教思想的核心观念:四谛、八正道、因果报应是佛教思想的核心观念,强调人生的苦、空、无常与涅槃。
第五节:中国传统艺术与文学1. 中国传统艺术的特点:中国传统艺术包括绘画、音乐、舞蹈、戏剧等,注重表达情感与审美意境。
2. 中国传统文学的代表作品:《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等是中国传统文学的代表作品,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的风貌与人民的生活。
第六节:中国传统节日与习俗1. 中国传统节日的特点:中国传统节日包括春节、中秋节、端午节等,具有浓厚的民俗风情和文化内涵。
2. 中国传统节日的习俗:贴春联、包饺子、赏月、放鞭炮等是中国传统节日的典型习俗,反映了中国人民的生活习惯与文化传统。
第七节:中国传统医药与养生1. 中国传统医药的特点:中国传统医药包括中药、针灸、推拿等,注重整体观念和平衡调理。
2. 中国传统养生的方法:养生功法、饮食调理、起居调节等是中国传统养生的方法,强调身心健康与长寿。
第八节:中国古代建筑与园林1. 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中国古代建筑注重与自然环境的融合,具有独特的风格和造型。
新陈代谢知识点归纳
第三章《新陈代谢》知识点归纳第三章《新陈代谢》知识点归纳第三章、新陈代谢第一节新陈代谢与酶名词:1、酶:是活细胞(来源)所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功能)的一类有机物。
大多数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合成酶的场所主要是核糖体,水解酶的酶是蛋白酶),也有的是RNA。
2、酶促反应:酶所催化的反应。
3、底物:酶催化作用中的反应物叫做底物。
语句:1、酶的发现:①、1783年,意大利科学家斯巴兰让尼用实验证明:胃具有化学性消化的作用;②、1836年,德国科学家施旺从胃液中提取了胃蛋白酶;③、1926年,美国科学家萨姆纳通过化学实验证明脲酶是一种蛋白质;④20世纪80年代,美国科学家切赫和奥特曼发现少数RNA也具有生物催化作用。
2、酶的特点:在一定条件下,能使生物体内复杂的化学反应迅速地进行,而反应前后酶的性质和质量并不发生变化。
3、酶的特性:①高效性:催化效率比无机催化剂高许多。
②专一性:每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合物的化学反应。
③酶需要适宜的温度和pH值等条件:在最适宜的温度和pH下,酶的活性最高。
温度和pH偏高和偏低,酶的活性都会明显降低。
原因是过酸、过碱和高温,都能使酶分子结构遭到破坏而失去活性。
4、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在细胞内外都起作用,如消化酶就是在细胞外消化道内起作用的;酶对生物体内的化学反应起催化作用与调节人体新陈代谢的激素不同;虽然酶的催化效率很高,但它并不被消耗;酶大多数是蛋白质,它的合成受到遗传物质的控制,所以酶的决定因素是核酸。
5、既要除去细胞壁的同时不损伤细胞内部结构,正确的思路是: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酶具有专一性,去除细胞壁选用纤维素酶使其分解。
血液凝固是一系列酶促反应过程,温度、酸碱度都能影响酶的催化效率,对于动物体内酶催化的最适温度是动物的体温,动物的体温大都在35℃左右。
6、通常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主要在适宜条件下才有活性。
胃蛋白酶是在胃中对蛋白质的水解起催化作用的。
胃蛋白酶只有在酸性环境(最适PH=2左右)才有催化作用,随pH升高,其活性下降。
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三章)知识点全归纳
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三章)知识点全归纳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第一节金属的化学性质1.金属的物理通性有哪些?(1)金属在常温下的状态除汞是液体外,其他在常温下是固体。
(2)金属的颜色、光泽绝大多数金属都是银白色,具有金属光泽,少数金属是特殊颜色如铜是紫红色,金是金黄色。
(3)良好的导电、导热性。
(4)延展性延性:拉成细丝的性质。
展性:压成薄片的性质。
2.化学通性有哪些?(1)化合态金属元素只有正化合价(2)金属单质易失电子,表现还原性(3)易与氧气反应,得到氧化物(4)活动性排在氢前的金属元素与酸反应得到盐和氢气(5)与盐反应,置换出活动性弱的金属单质3.金属钠的性质有哪些?(1)物理性质有哪些?钠银白色、质软、熔点低、密度比水的小但比煤油的大。
★(2)化学性质有哪些?①很活泼,常温下:4Na + O2=2Na2O★(新切开的钠放在空气中容易变暗)②加热条件下:2Na+O2 Na2O2★(先熔化成小球,后燃烧产生黄色火焰,生成淡黄色固体Na2O2。
)钠在空气中的变化过程:Na―→Na2O―→NaOH―→Na2CO3·10H2O(结晶)―→Na2CO3(风化),最终得到是一种白色粉末。
一小块钠置露在空气中的现象:银白色的钠很快变暗(生成Na2O),跟着变成白色固体(NaOH),然后在固体表面出现小液滴(NaOH易潮解),最终变成白色粉未(最终产物是Na2CO3)。
③钠与水的反应与H2O反应2Na+2H2O=2NaOH+H2↑★离子方程式:2Na++2H2O=2Na++2OH-+H2↑(注意配平)实验现象:钠浮在水面上,熔成小球,在水面上游动,有哧哧的声音,最后消失,在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变红。
“浮——钠密度比水小;游——生成氢气;响——反应剧烈;熔——钠熔点低;红——生成的NaOH遇酚酞变红”。
知识拓展:a:将钠放入硫酸铜溶液中,能否置换出铜单质?不能,2Na + 2H2O = 2NaOH + H2↑2NaOH+CuSO4=Cu(OH)2↓+Na2SO4实验现象:钠熔成小球,在液面上四处游动,有蓝色沉淀生成,有气泡放出K、Ca、Na三种单质与盐溶液反应时,先与水反应生成相应的碱,碱再和盐溶液反应b:将钠放入盐酸中,钠将先和H2O反应,还是先和HCl反应?2Na+2HCl=2NaCl+H2↑钠与酸反应时,如酸过量则钠只与酸反应,如酸不足量则钠先与酸反应再与水反应。
第三章《光现象》知识点归纳
第三章《光现象》知识点归纳1、光源:能够自行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自然光源:太阳、恒星、萤火虫;人造光源:电灯,蜡烛等(月亮,钻石不是光源)2、光的色散: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可分解为红橙黄绿蓝靛紫七色光。
3、光的三原色:红绿蓝4、物体的颜色:我们看到的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的;我们看到的透明物体的颜色由透过它的色光决定的5、太阳能电池板:光能转化为电能植物光合作用: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太阳能热水器:光能转化为内能6、红外线:能使被照射的物体发热,具有热效应(红外微波炉)。
7、紫外线:能使荧光物质发光(验钞机)、灭菌(医用紫外线灯)9、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应用:小孔成像影子日食月食日食:月亮运行到了太阳和地球的中间月食:地球运行到了太阳和月亮中间小孔成像:①形成原因: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②成像的性质:倒立的实像;③小孔成像的像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光屏和物体到小孔的距离【光屏位置不变,物到孔的距离越近(远)像越小(大),物位置不变,光屏到孔的距离越远(近)像越大(小)】(简记:像定物远像变大;物定像远像变大)。
④小孔成像中像的形状取决于物体的形状,而与孔的形状无关。
(树阴下的光斑是太阳的像)10、用带有箭头的直线来分别表示光的传播方向和路径。
光线不是真实存在的,它只是一种模型,光是真实存在的。
这种方法叫建立模型法。
11、平面镜成像:(原理光的反射)①选择茶色玻璃板,在较暗的地方做实验的原因:便于确定像的位置②选用两个一样的棋子:为了比较像和物的大小关系③用薄点的玻璃板原因:防止成两个像④无论怎么移动物体,都不能与像重合原因:玻璃板没有与桌面垂直⑤成像特点:成正立的虚像物和像大小相等物和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像和物关于平面镜对称像和物的连线与玻璃板垂直⑥平面镜的作用:改变光路比如潜望镜、反光镜、后视镜、水中倒影等⑦平面镜成像画图:辅助线用虚线,垂直符号,像用虚线12、光的反射:光射到物体表面时,有一部分会被物体表面反射回来。
八上生物书归纳第三章知识点
八上生物书归纳第三章知识点第三章生物的多样性一、生物的分类生物的分类是按照生物的相似性和差异性进行的。
生物分类的基本单位是物种,同一物种的个体可以繁殖后代。
生物的分类体系包括类群的划分和命名。
1. 类群的划分生物可以根据其特征被划分为不同的类群,包括界、门、纲、目、科、属和种等。
这些类群可以根据共同的特征进行划分,从而反映出生物的亲缘关系。
2. 命名规则生物的命名是根据国际生物命名规则进行的。
生物的拉丁学名由属名和种加词组成,属名大写,种加词小写,两者之间用斜体或者下划线隔开。
拉丁学名是国际通用的,可以避免因语言差异而产生的歧义。
二、生物的多样性生物的多样性指的是地球上存在着大量不同种类的生物。
生物的多样性主要包括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和生态多样性。
1. 物种多样性物种多样性指的是生物种类的数量和多样性。
地球上目前已经发现并命名的物种约为170万种,但实际上物种的数量可能远远超过这个数字。
物种多样性的保护对于维持生态平衡和人类的生存都至关重要。
2. 遗传多样性遗传多样性是指物种内部的遗传变异。
不同的个体之间存在着遗传差异,这种差异可以保证物种的适应性和生存能力。
遗传多样性的保护对于物种的长期生存和进化具有重要意义。
3. 生态多样性生态多样性是指生物和生物之间、生物和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
生态多样性包括生物群落的种类和数量、生物群落之间的相互作用等。
生态多样性的保护对于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功能的完整性非常重要。
三、生物的进化生物的进化是指物种在漫长的时间里逐渐发生变化和演化的过程。
进化的基础是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
1. 遗传变异遗传变异是指个体之间存在的遗传差异。
这种差异可以通过基因突变、基因重组等方式产生。
遗传变异为进化提供了多样性的基础。
2. 自然选择自然选择是指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的过程。
在自然界中,只有适应环境的个体才能生存下来并繁殖后代,从而传递其有利的遗传特征。
这种适应性的积累导致了物种的逐渐进化。
高一物理书第三章知识点
高一物理书第三章知识点高一物理书第三章知识点总结高一物理书第三章主要介绍了物理学中的串联和并联电路、欧姆定律以及电功和功率。
这些内容是理解电路和电流、电压之间关系的重要基础知识。
本文将对这些知识点进行详细的介绍和解析,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高一物理书第三章的内容。
1. 串联和并联电路串联电路是指将多个电器或电子元件按照依次连接的方式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电路。
在串联电路中,电流只有一个路径可走,所以电流在各个电器或电子元件间是相等的。
而电压则在电器或电子元件间按比例分配。
也就是说,串联电路中的电压等于各个电器或电子元件的电压之和。
并联电路是指将多个电器或电子元件按照平行连接的方式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电路。
在并联电路中,每个电器或电子元件都有一个独立的路径供电流通过。
所以在并联电路中,电流分流,即总电流等于各个电器或电子元件电流之和。
而电压在各个电器或电子元件间相等。
2. 欧姆定律欧姆定律是电学中最基本的定律之一,它建立了电流、电压和电阻之间的关系。
欧姆定律可以表示为V=IR,其中V代表电压,I代表电流,R代表电阻。
该公式说明了当电流通过一个电阻时,电压与电流成正比,电阻与电压成反比。
根据欧姆定律,如果电压和电流已知,可以通过计算来确定电阻的大小。
同样地,如果电流和电阻已知,也可以通过计算来确定电压的大小。
欧姆定律对于理解和分析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非常重要。
3. 电功和功率电功是指电流通过电路时所做的功,可以用公式W=VIt来表示。
其中W代表电功,V代表电压,I代表电流,t代表时间。
电功是电流通过电路时所消耗或释放的能量。
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所做或消耗的功,可以用公式P=W/t来表示。
其中P代表功率,W代表电功,t代表时间。
功率是物体消耗或释放能量的效率和速度的度量。
通过电功和功率的概念,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电路中能量的转化和利用。
同时,了解功率的概念还可以帮助我们评估和选择电器设备的能效。
总结:高一物理书第三章的知识点涵盖了串联和并联电路、欧姆定律以及电功和功率等基本概念。
八年级上册地理知识归纳总结第三章
初中地理知识归纳总结八年级上册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一、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4月22日世界地球日)1、自然资源:在自然界中,对人类有利用价值的土地、阳光、矿产、森林、水和水能等。
2、分类:可再生资源——可以在较短时间内更新、再生,或能够循环使用,如土地、森林、水和水能等。
非可再生资源——用一些就少一些,如矿产资源。
3、特点:总量大,种类多,但人均不足,相对短缺。
二、土地资源(6月25日世界土地日)1、利用类型:耕地、林地、草地为农业用地,建设用地为非农业用地。
2、各类土地构成比例不合理:耕地、林地少,难以利用的土地多,后备土地资源不足。
3、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⑴优势:总量丰富、类型齐全,为我国因地制宜全面发展农林牧副渔生产提供了有利条件;⑵劣势:人均占有量少、比例结构不合理、分布不均、各种土地资源破坏严重。
4、分布地区⑴耕地和林地主要分布在气候湿润的东部季风区。
这里土地利用程度高,其中耕地主要分布在东部平原和低缓的丘陵地区;林地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南、东南的山地。
⑵草地主要分布在年平均降水量不足400毫米的西部内陆地区。
这里难利用土地多,土地资源的利用程度低,牧业在该地区的农业生产中占主要地位。
⑶北方旱地与南方水田的差异:北方地多水少,以旱地为主;南方水多地少,以水田为主。
5、存在的问题: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乱占耕地等。
6、基本国策: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
三、水资源(3月22日世界水日;3月22-28日中国水周)1、水是宝贵的资源⑴地球上的水97﹪是海洋水,淡水资源绝大部分为两极和高山的冰川,其余大部分是深层地下水。
目前,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江河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仅占全球淡水资源的0.3﹪。
⑵水危机的原因:用水量增加、水污染、水浪费。
2、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⑴时间分配不均:夏秋季多、冬春季少且年际变化大。
合理利用每一滴水:由于我国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平均,为了合理利用水资源,有必要兴建水库、跨流域调水等工程(如:引黄济青、南水北调)。
必修二数学第三章知识点归纳
必修二数学第三章知识点归纳必修二数学第三章的主要知识点归纳如下:1. 余弦定理:用于计算三角形的边长和角度。
余弦定理表示为:c^2 = a^2 + b^2 - 2ab*cosC,其中c是对边的边长,a和b是与对边夹角相邻的两边的边长,C是夹角。
2. 正弦定理:用于计算三角形的边长和角度。
正弦定理表示为:sinA/a = sinB/b = sinC/c,其中A、B、C分别为三角形的角度,a、b、c分别为对应的边长。
3. 合角公式:两角的和的正弦、余弦、正切关系公式。
例如:sin(A + B) = sinAcosB + cosAsinB,cos(A + B) = cosAcosB - sinAsinB,tan(A + B) = (tanA + tanB) / (1 - tanAtanB)。
4. 二次函数:函数的一种形式,表示为y = ax^2 + bx + c,其中a、b、c是常数,a 不等于0。
二次函数的图像是抛物线,开口方向取决于a的正负。
5. 判别式:二次函数的判别式用于判断二次方程的根的性质。
判别式表示为Δ = b^2 - 4ac,当Δ大于0时,方程有两个不等实根,当Δ等于0时,方程有一个重根,当Δ小于0时,方程无实根。
6. 因式分解:将二次函数拆解为两个一次函数的乘积。
根据二次函数形式及反推求解法,可以得到二次函数的因式分解形式。
7. 配方法:一种求解二次方程的方法,通过改变二次函数的形式,使其变为一个完全平方后进行因式分解。
该方法适用于二次方程的判别式大于0。
8. 平移变换:对函数图像进行水平或垂直方向的平移,改变函数的图像位置。
平移变换表达式为f(x + h) + k,其中h为水平方向平移量,k为垂直方向平移量。
9. 轴对称:函数图像以某条直线为对称轴,两边关于该轴对称。
二次函数的对称轴方程为x = -b/ 2a,其中a、b为二次函数的系数。
这些是必修二数学第三章的主要知识点,希望对你有帮助!。
《第三章 物质的简单运动》知识点归纳
北师大版物理《第三章 物质的简单运动》知识点归纳
一、机械运动和参照物
• 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叫做机械运动,通常称为运动。
• 参照物:说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要看以另外的哪个物体做标准,这个被选做标准的物体(假定为不动的)叫参照物
二、(1)匀速直线运动 速度
• 速度的公式:速度=路程/时间 v=s/t
• 速度的定义: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 速度的单位:米/秒(m/s);千米/时(km/h) 1m/s=3.6km/h
• 速度的物理意义: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程度的物理量
• 匀速直线运动:快慢不变,经过路线是直线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
(2)变速运动 平均速度
• 加速运动:运动越来越快,速度越来越大
• 减速运动:运动越来越慢,速度越来越小
• 加速运动和减速运动都叫做变速运动,与之相对的就是匀速运动。
• 平均速度:物体在一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与所用时间的比,叫做这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
平均速度的公式:v=s/t
(3)相对速度
两物体相对于地面的速度分别为v 1、v 2,当两物体向相反方向运动时,若选其中之一为参照物,则另一个物体相对于它的速度大小为原来各自相对地面的速度之和,即v = v 1+ v 2;两物体向相同方向运动时,若选其中之一为参照物,则另一个相对于它的速度大小为原来各自相对地面的速度之差,即
12v v v =-。
第三章 知识点归纳
第三章知识点归纳第一节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形成1.近代中国国情——社会性质“两半论”、★2.近代中国主要矛盾——最主要矛盾论、★3.近代中国革命的根本任务——推翻三座大山。
4.近代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帝国主义和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新民主主义革命,属于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
5.中国革命经验的概括和总结(1921-1949)教材p67-69第2-6自然段:(按历史时期划分)(1)1921-1926:党的一大到四大的理论探索,新民主主义革命思想的逐步形成;(2)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1927-1937):中国特点的民主革命道路理论初步形成(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3)抗日战争时期:三大法宝、基本纲领、人民军队建设、革命根据地建设、党的建设等理论。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成熟。
(4)解放战争时期: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思想,人民民主专政的思想。
第二节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和基本纲领6. 毛泽东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提出和表述的2篇重要历史文献。
7.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内容(教材p69-75)8. 关于阐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纲领2篇重要历史文献。
(p76)9.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纲领的内容(三大纲领:政治-经济-文化p776-78)★第三节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10.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相关知识点:(1)对中国革命道路的艰难探索红军长征前毛泽东的理论著述及其内容★红军长征后抗战初期毛泽东的理论著作及其内容。
★(2)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必要性和可能性(为什么中国革命只能取暴力革命方式?中国红色政权为什么能过存在?p80-81)★(3)在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实践中,如何正确处理土地革命、武装斗争、农村革命根据地建设三者之间的关系?(4)中国革命道路理论的意义是什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典型成功案例)★11.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p81-87)(1)毛泽东总结了“中国革命两次胜利和两次失败的经验教训”中两次胜利和两次失败指的是什么?★(2)什么是统一战线?其必要性、可能性是什么?(p82)(3)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统一战线中“两个联盟”及其作用(p83)★(4)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坚持的基本原则有哪些?★(5)新民主主义革命党领导统一战线最根本的经验是什么?12. 武装斗争相关知识点(1)军队建设的根本原则是什么?(2)军队的唯一宗旨是什么?(3)战略战术原则(4)武装斗争与其他战线斗争形式的关系13.党的建设(p84-87)(1)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显著标志是什么?(p 85)(2)么是党内的“城市中心论”,什么事“左”倾教条主义?其主要表现是什么?(3)三大法宝之间的辩证关系式什么?(p 86) ★14.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意义(p 86-87)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的主要理论成果★(1)近代中国革命实践的理论指导意义(2)马克思主义革命理论发展的意义(3)中国历史意义(4)国际历史意义。
第三章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知识点归纳
第三章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知识点归纳第三章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知识点归纳第三章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知识点归纳一、弱电解质的电离课标要求1、了解电解质和非电解质、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概念2、掌握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3、熟练掌握外界条件对电离平衡的影响要点精讲1、强弱电解质(1)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电解质是指溶于水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非电解质是指溶于水和熔融状态下都不导电的化合物。
注:①单质、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②化合物中属于电解质的有:活泼金属的氧化物、水、酸、碱和盐;于非电解质的有:非金属的氧化物。
(2)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①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能完全电离的电解质称为强电解质(如强酸、强碱和大部分的盐)②弱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只有部分电离为离子(如:弱酸、弱碱和少量盐)注:弱电解质特征:存在电离平衡,平衡时离子和电解质分子共存,而且大部分以分子形式存在。
(3)强电解质、弱电解质及非电解的判断2、弱电解质的电离(1)弱电解质电离平衡的建立(弱电解质的电离是一种可逆过程)(2 )电离平衡的特点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和化学平衡一样,同样具有“逆、等、动、定、变”的特征。
①逆:弱电解质的电离过程是可逆的。
②等:达电离平衡时,分子电离成离子的速率和离子结合成分子的速率相等③动:动态平衡,即达电离平衡时分子电离成离子和离子结合成分子的反应并没有停止。
④定:一定条件下达到电离平衡状态时,溶液中的离子浓度和分子浓度保持不变,溶液里既有离子存在,也有电解质分子存在。
且分子多,离子少。
⑤变:指电离平衡是一定条件下的平衡,外界条件改变,电离平衡会发生移动。
(3 )电离常数①概念:在一定条件下,弱电解质在达到电离平衡时,溶液中电离所生成的各种离子浓度的乘积跟溶液中未电离的分子浓度的比是一个常数。
这个常数叫做电离平衡常数,简称电离常数,用k来表示。
③意义:k值越大,表示该弱电解质越易电离,所对应的弱酸或弱碱相对较强。
八上地理第三章知识点总结归纳
八上地理第三章知识点总结归纳中国的气候:1、国气温的特点:冬季南北温差很大。
原因:南北纬度位置高低不同(纬度因素),南北受冬季风影响大小不同;夏季南北普遍高温,原因:太阳光直射北半球,北方白昼时间较长,接受太阳光不比南方少多少。
五个温度带: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
2、我国降水空间原产的特点:东多西少,南多北少;年降水量空间(地区)原产的总趋势就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增。
根据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关系分割四个和暖地区:湿润区、半湿润区、半干旱区、干旱区。
3、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划分是以夏季风能够影响的地区为标准划分的:其界线为: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
4、我国季风气候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雨冷同期(夏季高温多雨) 我国东部地区的降水主要就是由夏季风增添的。
降水类型:锋面雨,夏季风缓急规律反常就是引致我国水旱灾害频密的主要原因。
5、洪涝是我国发生频繁、损失严重的自然灾害。
干旱是对我国农业生产影响最大、最常见且分布范围最广的一种气候灾害。
2、我国冬季最热的地方就是黑龙江的漠河镇,夏季气温最高的地方发生在青藏高原地区。
3、我国年降水量的最高记录是:台湾的火烧寮。
我国汛期最久的河流就是珠江;结冰期最久的河流就是黑龙江;水量最小的河流就是长江;含沙量最少的河流就是黄河。
中国的土地资源:土地资源就是人类存活最基本的自然资源,我国面积位居世界第三,"人多地少"就是我国的基本国情。
1、我国各类土地资源齐全,形成了耕地、林地、草地等多种土地类型,这有利于因地制宜。
我国是一个少林的国家。
3、我国土地利用中的核心问题就是:维护非常有限的土地资源。
我国土地利用中的基本原则就是:因地制宜,合理布局。
4、基本国策: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
其他对策:依照政策法令管理;搞好开源与节流两项工作;强化土地资源的建设与维护1、国土地资源空间分布看,耕地主要分布在湿润、半湿润平原、盆地及低山丘陵,北方以旱地为主,南方以水田为主;林地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南的深山区和边远地区及东南山地;草地主要分布在内陆干旱、半干旱高原、山地及青藏高原。
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知识点归纳
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知识点归纳
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知识点归纳如下:
1. 确定物体的位置:用有顺序的数字来表示物体位置的确定。
可以用一组有序实数来描述物体的位置。
2. 数对表示位置:在平面内确定位置有两个条件,一是基本顺序,二是两个方向。
在确定一个点的位置时,我们把它的横坐标和纵坐标结合起来。
一个有序数对可以简称为记为($x$,$y$),$x$为横坐标,$y$为纵坐标。
3. 坐标的方法:为了简便,常把横坐标相同的点连成一条直线,叫做横轴或$x$轴;把纵坐标相同的点连成一条直线,叫做纵轴或$y$轴。
对于平面内任一点,过它可以画一条水平直线与一条铅垂线,这样就可以用两个有序实数来确定一个点。
4. 平面直角坐标系内的点的坐标:了解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x$,$y$)两点间的距离公式:
距离=√[($x_2 - x_1$)^2+($y_2 - y_1$)^2]
5. 图形上的特殊点到点的距离:了解在直角三角形中,30度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同时了解点到线的距离也用类似的方式进行描述。
以上内容供参考,请咨询老师获取更准确的信息。
高一生物必修1第三章知识点归纳
高一生物必修1第三章知识点梳理第三章细胞的基本结构第一节细胞膜------系统的边界一、细胞膜的成分:主要是脂质(约50%)和蛋白质(约40%),还有少量糖类(约2%--10%)二、细胞膜的功能:①、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②、控制物质进出细胞③、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三、植物细胞含有细胞壁,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对细胞有支持和保护作用;其性质是全透性的。
第二节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一、相关概念:细胞质:在细胞膜以内、细胞核以外的原生质,叫做细胞质。
细胞质主要包括细胞质基质和细胞器。
细胞质基质:细胞质内呈液态的部分是基质。
是细胞进行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
细胞器:细胞质中具有特定功能的各种亚细胞结构的总称。
二、八大细胞器的比较:1、线粒体:(呈粒状、棒状,具有双层膜,普遍存在于动、植物细胞中,内有少量DNA和RNA内膜突起形成嵴,内膜、基质和基粒中有许多种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线粒体是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大约95%来自线粒体,是细胞的“动力车间”2、叶绿体:(呈扁平的椭球形或球形,具有双层膜,主要存在绿色植物叶肉细胞里),叶绿体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器,是植物细胞的“养料制造车间”和“能量转换站”,(含有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还有少量DNA和RNA,叶绿素分布在基粒片层的膜上。
在片层结构的膜上和叶绿体内的基质中,含有光合作用需要的酶)。
3、核糖体:椭球形粒状小体,有些附着在内质网上,有些游离在细胞质基质中。
是细胞内将氨基酸合成蛋白质的场所。
4、内质网:由膜结构连接而成的网状物。
是细胞内蛋白质合成和加工,以及脂质合成的“车间”5、高尔基体:在植物细胞中与细胞壁的形成有关,在动物细胞中与蛋白质(分泌蛋白)的加工、分类运输有关。
6、中心体:每个中心体含两个中心粒,呈垂直排列,存在于动物细胞和低等植物细胞,与细胞的有丝分裂有关。
7、液泡:主要存在于成熟植物细胞中,液泡内有细胞液。
九年级科学第三章知识点归纳
第三章知识点归纳第一节1.雪崩时的能量转化:势能转化为动能2.人造卫星:太阳能转化为电能3.青蛙跃起扑食的过程:化学能转化为动能和势能4.胶片感光成像:光能转化为化学能5.特技跳伞:势能转化为动能和热能6.森林火灾:化学能转化为热能7.植物生长:光能转化为化学能8.水电站(工作时):机械能转化为电能第二节1.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一个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另一个是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2.功的计算公式:W=Fs=Pt 功的单位:焦3.功率(1)功率是反映物体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2)功率的定义:单位时间里完成的功叫功率(3)功率的计算公式:P=W/t P=Fv(4)功率的单位:瓦常用单位还有:千瓦、兆瓦(5)1千瓦=1000瓦1兆瓦=106瓦第三节一、杠杆1.杠杆:在力的作用下能绕固定点的硬棒叫做杠杆。
2.杠杆的五要素(1)支点:使杠杆绕着转动的固定点。
(2)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
(3)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4)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垂直距离。
(5)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垂直距离。
3、杠杆平衡:指杠杆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转动状态4、杠杆平衡原理: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即F1×L1=F2×L2二、杠杆的分类(1)L1>L2时,叫省力杠杆,其特点是省了力但费了距离。
如开瓶盖的起子、铡刀、老虎钳、道钉撬等。
(2)L1<L2时,叫费力杠杆,其特点是费了力但省了距离。
如钓鱼杆、筷子、镊子、缝纫机脚踏板等。
(3)L1=L2时,叫等臂杠杆,其特点是不省力也不费力,不省距离也不费距离。
如天平、定滑轮等。
三、滑轮(1)定滑轮是等臂杠杆,不省力,但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2)动滑轮是动力臂等于阻力臂二倍的杠杆,使用动滑轮可以省一半的力:F=G/2。
(3)滑轮组既能省力又能改变力的方向。
重物和动滑轮的总重力由几段绳子承担,提起重物所用的力就是总重力的几分之一:F=1/nG,拉力所通过的距离为物体上升距离的几倍。
高一上册化学第三章人教版知识总结
第一节原子结构1.1 原子的组成原子由电子、质子和中子组成。
电子绕着原子核运动,质子和中子则构成原子核。
1.2 原子模型根据不同的原子结构,化学家提出了不同的原子模型,如汤姆孙模型、卢瑟福模型和玻尔模型等。
1.3 原子序数和质量数原子序数指的是原子中质子的数量,质量数指的是原子核中质子和中子的总数。
第二节电子结构2.1 电子云和能级电子围绕原子核运动形成电子云,而能级则代表了电子在原子中的能量状态。
2.2 原子的能级排布根据能级的不同,原子的电子排布也会不同。
一般情况下,第一能级最多容纳2个电子,第二能级最多容纳8个电子,第三能级最多容纳18个电子。
2.3 原子的壳层关系原子中的电子会按照一定的规律分布在不同的能级上,形成壳层结构。
K层最多容纳2个电子,L层最多容纳8个电子,M层最多容纳18个电子。
第三节元素周期律3.1 元素周期表的构造元素周期表按照元素原子序数的大小排列,具有周期性规律。
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性质也会有一定的规律性。
3.2 周期表中元素的分类元素周期表中的元素按照不同的性质和结构被分为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和过渡金属元素等。
3.3 元素周期律的意义元素周期律的发现和应用对于化学研究和工业生产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帮助人们理解元素的性质和化合物的形成规律。
第四节原子的化学键和分子4.1 原子之间的化学结合原子之间会通过化学键结合在一起,形成分子或晶体结构。
4.2 化合价和离子键化合价是原子形成化合物时与其他原子结合的能力,而离子键是由正、负离子之间的静电作用形成的键。
4.3 共价键和共价分子共价键是通过原子间的电子共享形成的,形成的分子称为共价分子。
第五节反应速率和平衡5.1 反应速率化学反应的速率是反应物消耗或生成的物质的量与时间的比值,反映了化学反应进行的快慢。
5.2 平衡条件当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达到一定比例时,化学反应会达到平衡状态。
平衡状态下,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保持一定的比例。
《第三章整式及其加减》知识归纳
《第三章整式及其加减》知识归纳1)字母表示运算律.2)字母表示计算公式;字母可以表示任何数.1)概念:像4+3(x-1),x+x+(x+1),a+b,ab,2(m+n),s/t 等式子都是代数式,单独一个数或一个字母也是代数式,如-5,a,b等.2)书写要求:①字母与字母相乘时,乘号通常简写作“ ”或省略不写;数字与字母相乘时,数字在前;带分数与字母相乘时,应先把带分数化成假分数后再与字母相乘;数字与数字相乘仍用“×”.②除法一般写成分数形式③如果代数式是积或商的形式,单位直接写在后面;如果是和或差的形式,必须先把代数式用括号括起来再写单位。
1)单项式:表示数字和字母的积,单独的一个数或一个字母也是单项式.①系数:单项式中的数字因数(包括其前面的符号).②次数: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的和;单独的数字是0次单项式.注意:(1)单项式中数与字母之间都是乘积关系,凡字母出现在分母中的式子一定不是单项式,如1/x不是单项式;(2)单项式中不含加减运算;(3)π是常数,在单项式中相当于数字因数;(4)定义中的“数”可以是小数,也可以是分数、整数.2)多项式:几个单项式的和;在多项式中,每个单项式叫做多项式的项,不含字母的项叫常数项;一个多项式含有几项,就叫几项式;次数:多项式里,次数最高项的次数,是多项式的次数;注意:(1)确定多项式的项时,不要忽略它的符号;(2)关于某个字母的n次m项式,要求是合并同类项后的最简多项式.3) 整式:单项式和多项式统称为整式.4)同类项:①概念: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的项;与它们的系数大小无关,与字母顺序无关;几个常数也是同类项.②合并同类项法则:同类项的系数相加,所得结果作为系数,字母和字母的指数不变.4.整式的加减:1)整式加减是求几个整式的和或差的运算,其实质是去括号,合并同类项2)法则:几个整式相加减,用括号把每一个整式括起来,再用加减号连接,然后去括号,合并同类项.3)化简求值:一是相加减化简,二是用具体数值代替整式中的字母,三是按式子的运算关系计算,计算其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