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学习的评价方式应充满人文关怀

合集下载

语文教育的人文关怀

语文教育的人文关怀

语文教学的人文关怀文学院09级10班肖燕200902141027摘要:新课标对语文的定义的是: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其中人文性是语文教育的灵魂。

“爱满天下”是陶行知思想的核心。

我们的学生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个体,学习语文的能力也会有差异,语文水平也会有很大的差异。

教师必须要有“爱满天下”的胸怀,热爱每一个学生。

关键词:人文性关爱语文教学陶行知说“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动心灵的深处。

”“语文”是表情达意的工具,是与人的生命共存的。

“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文心雕龙。

知音》)著文读书,不能没有感情的参与,“以情语文”正式学习语文的一条特殊规律。

遗憾的是由于应试教育机制的影响,长期以来,一直存在重说教、轻感情,重情商、轻智商,重理性分析、轻情绪体验的倾向,使我们的语文教学逐步走进一味追求知识结论、乃至完全“习题化”的误区。

学生是有着完整的人的生命形态、处于发展中的、以学习为义务的人。

“学生”一词可以从“人”是自然的存在、社会的存在、精神的存在三个层面来解读:学生学习——掌握生存的常识和技能,以便独立地面对世界;学生学习——遵从生活的律则与规范,以便和谐地与人相处;学生学习——探索生命的价值与意义,以便有尊严地立于天地之间。

教育必须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语文教学应当让学生尝受到学语文、用语文,主动获取知识、提高文化素养、提升人生品位的快乐。

人的生命具有整体性。

促进人生命的整体生成,才是“以人为目的”的教育,才是全面发展的教育。

从学生个体的生命发展来看,真正的学习不仅是知识的获取和技能的增强,它应该是参与生命的整体生成。

《课标》将语文教学由“认知(知识)领域”调整到“生命全域”,这是语文教学观念的一场深刻变革。

传统的课程实施认为教学是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教学目的过于强调对知识的认知,忽视了认知以外的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等其他目的,忽视了人的生命发展的多种需要,致使原本应该充满生机与活力的课堂教学变得机械、沉闷和程式化。

简析语文教学中的人文关怀

简析语文教学中的人文关怀

简析语文教学中的人文关怀1、引导学生的情绪生活、强化学生的情感体验英国教育家斯宾基有这样一段话如果能给学生带来精神上的满足和快乐,即使无人督促也能自学不辍。

这也就是在强调教学活动应当作为学生的一种积极的情感体验和愉悦的情绪生活。

语文的教学,应当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或弥漫着温馨的至亲至爱,或渗透着美好的人性,,或闪耀着真理的光芒,或揭示了深刻的人生哲理。

语文的教学意义不仅仅是教给学生特定的书面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每一篇凝聚作者思想、激情以及灵感的文字,潜移默化中影响到一个人的情操、情趣以及情感,甚至影响一个人对于个人生活的体验、对整个世界的感受。

语文的教学,不仅需要将文情、诗情传达到学生的心中,还需要提供给学生一个能够评价情感、表达情感的条件。

大胆自由的让学生对文中的幽默美、图画美、形象美、人情美进行评价,从美好的事物当中找到想要的情趣,从而能够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化景设情,借文移情,借诗移情,充分表达自己内心的体验与情义。

在此同时,教师应当积极主动的参与到与学生的情感互动中来,共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创设平等、民主、友好的教学氛围,以情激情、以心施教,真正实现师生之间心与心的交流,让学生的学习激情始终处于振奋活跃的积极状态。

师生之间只有产生了情感的共鸣,才能在教与学的过程中达到默契的配合,学者乐学、教者乐教,也就更加容易激发中等以下学习水平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更好的实现教学的目标。

缺乏情感的文章没有生命力,缺少感情的教学课堂也就没有活力,没有活力的教学课堂就更难以使得学生得到良好的学习体验、激起心灵的涟漪。

所以,语文的教学不能缺少情感的加温,有了情感的加温就会有强烈的催化力和感染力。

2、关注学生人性与个性的健康发展语文教师不仅仅教授课本上的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育人。

通过人性的需求培育一代新人。

人的需求分有多重层次,较低层次的需求就是要满足衣食住行的生存需求;生命安全的需求;较高层次的爱情、友情以及亲情等的情感需求;有创造、学习、劳动等的发展需求;最高层次是对进步、文明的追求,对社会责任的承担,自我价值的实现需求。

浅谈语文课堂教学评价中的人文关怀

浅谈语文课堂教学评价中的人文关怀
教 师 形 象 的 重 塑 上 。 重 塑形 象 ,无 疑 得 学 会 转 换 角 色 。
又 如精 美文 章 “ 情 法 ” 的操 作 : 煽
笔 者 教 过 这 样 一 届 学 生 , 独 生 子 女 居 多 , 惟 我 独
尊 ,对 自己 讲 “ 文 ”,而 对 他 人 ( 人 当然 包 括 父 母 ) “ 感恩 ” 此类 的 词语 在 他 们 的心 目中几 乎 为零 ,有 “ 智 商” ,无 “ 感 ” 情 。很 显 然 这样 的情 况 ,单 就 几节 语 文 似 乎 难 以改 变 。 于是 笔 者 就 在 每 周 挤 出一 节 课 ,利 用 周 五 的时 间 ,开 设 了美 文 诵 读 课 。从 笔 者 订 阅 的 《 读
[ 责任 编 辑 : 雷艳 萍】
[ 者 简 介】杨 凤 云 ,河 北 省秦 皇 岛市 山海 关 第三 中学教 师 , 中教 一 级 ( 北 秦 皇 岛 作 河
060 ) 6 2 0
・ ‘ 《 ・ ; 参 ,
● 21 0 1年 第 3期
( 学研究) 教 ●
自 南 的追 求 等 ”;马 克 思 主 义 哲 学 的 基 本 原 理 中这 样 说 ,人 文 关 怀 就 是 对 人 的 生 存 状况 的 关 怀 、对 人 的 尊 严 与 符 合 人 性 的 生 活 条 件 的 肯 定 ,对 人类 的 解 放 与 自
创 造 能 力
养 了 学生 的 实 践 操 作 能 力 和 创 耘 能 力 。学 生 自己选 择
学 习 内容 , 自我 实 践 ,这 样 的 教 学 设 计 为 学 生 提 供 了
自我 表 现 的 机会 ,增 加 了 个 体 独 立 学 习 的 空 间 ,促 使 学 生 积 极 参 与语 文 实 践 ,正 如 苏 霍 姆 林 斯 基 说 的 “ 人

语文教学中的人文关怀

语文教学中的人文关怀

语文教学中的人文关怀人文关怀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理念之一,也是语文教学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它是指教师对学生的关怀和爱护,不仅仅是注意到他们的学习进展,更是关注他们的情感和心理需求,提高他们的个人价值和人际关系,使他们成为有责任感、有社会意识的人。

本文将着重探讨语文教学中的人文关怀。

首先,人文关怀的重要性需要我们认识。

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仅仅要关注学生的语文学习,还要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情感氛围,在认真听取和理解学生对生活、学习的各种疑问和困惑的基础上,帮助学生解决他们的问题,支持和鼓励学生,帮助学生成长。

然而,对于学生来说,他们更需要感受教师对他们的关怀和鼓励。

这种关怀是一种沟通和关心,而不是“教育工具”的使用。

其次,人文关怀的实践需要我们思考。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一方面要通过问题引导方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针对问题发表观点,同时,更需要认真聆听学生的回答,因为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和表达能力,教师应该尊重这种多样性,给予学生发言的权利和空间,不应立即推翻或者批判他们的答案。

另一方面,教师还应根据各个学生的心理和行为表现,适度给予表扬,让学生感到“被重视”的心理状态,这将对学生的成长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总之,教师需要从独特的角度思考如何体验和理解学生的生活和情感需求,如何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情感氛围,如何用关怀和爱心响应学生在成长和学习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最后,人文关怀需要教师营造共情体验。

共情是一种心理学的概念,指的是在认知和情感上同时理解他人的感受和状况,这种状况常常出现在教师和学生之间。

教师要努力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共情和关怀,而不是简单地把学生贴上标签,这样会给他们带来很大的伤害和阻碍。

同时,教师还应该体验学生的世界,去了解他们的想法和感受,这种体验不仅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学生,也可以促进教师不断地改进自己的教育方式和方法。

语文课堂教学评价呼唤人文关怀

语文课堂教学评价呼唤人文关怀

课堂新探教学不只是课程的执行和传递,更是课程内容持续生存和转化的过程,是教师帮助每一个学生进行有效学习、共同发展的过程。

教师作为教学的引领者,不但要有快速捕捉教学过程中各种信息的能力,而且要能够灵活果断地采用恰当有效的策略,顺应学生的思维,积极有效地推进教学发展的进程:要善于驾驭课堂,作学生学习的导航者,确保学生的开放思维、开放讨论、开放交流始终围绕教师设计的轴心展开。

这一切都有赖于教师充满人文性的课堂评价。

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的评价常常是“盖棺论定”“一锤定音”,无视学生学习的发展态势,告诉学生“船已到岸”,或强拉学生“回头是岸”,容易挫伤学生深入探究的积极性而助长学习上的依赖性。

语文课堂呼唤教师合理的、充满人文性的言语评价,以保护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对学习的自信心,让学生体会到成功,享受到尊重。

笔者以为,在我们的课堂评价中应尽可能做到:一、用真诚创设和谐平等的课堂氛围学生需要的是有心理安全、情感安全的课堂,不用随时担心教师的教鞭、同伴的嘲笑,能够保持愉悦的状态,全身心地投入学习活动,因此,教师应注意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

如五年级<江雪》教学片段:创设情境,揭示课题后,教师提出:“你能正确地读读这首诗吗?请试一试吧。

”学生读完后,教师又说:“愿意读给你的同桌听听吗?”让同桌互读互听,教师在一旁察言观色听读音。

然后,教师又点拨学生:“你觉得这首诗中,有没有需要提醒别人注意的比较难读或容易读错的字7”从而引出“蓑、笠、翁、径”等字进行正音,很自然地用“这个蓑笠翁在干什么呢?让挽面筹箫群篆罴h口金姝娟们到诗句中去寻找答案吧”一句,引入下一环节的学习。

在理解诗句的过程中,教师又说:“怎样才能弄懂诗句的意思,大家有什么建议?”这时,学生思维活跃,各抒己见。

有的说可以边读边想;有的说可以画图;有的说可以吟诵;还有的说可以看课后的注解,先理解字词,再连起来想想诗句的意思等等。

教师满意地说:“你们学习古诗的方法真多,而且非常有用。

语文课堂教学要创设和充满人文关怀

语文课堂教学要创设和充满人文关怀

语文课堂教学要创设和充满人文关怀摘要:在中学语文教学特别是职业技术教育学生的语文教学中,不仅要传授知识,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而且要高度重视人文性,在课堂教学中应渗透人文关怀,在潜移默化中熏陶学生,使其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高雅的精神气质、仁爱的情怀和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并能在个人自由生活的同时承担不可推卸的对他人、对社会、对自然的责任,成为具有健全人格的高素质人才。

关键词:语文教学;职业技术教育学生;课堂教学;人文关怀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8631(2012)06-0080-01语文教学是一门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学科。

作为学科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学科特点,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高扬人文旗帜,教学中强化主体意识,注重文本的人文因素,优化课堂教学方法,增强语文教学的人文魅力,还要从学生需要出发,正本清源,除尽铅华,简化头绪,突出重点,从而把人文教育落实到实处。

《新课标》将语文学科的性质界定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和很强的实践性。

可见“丰富的人文内涵”是语文的首要特点。

这就要求教师在语文教学中,不仅要传授知识,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而且要高度重视人文性,在课堂教学中应渗透一种人文关怀,在潜移默化中熏陶学生,使其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高雅的精神气质、仁爱的情怀和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并能在个人自由生活的同时承担不可推卸的对他人、对社会、对自然的责任,成为具有健全人格的高素质人才。

那么如何才能使语文教学充满人文关怀呢?一、用教师自身的人文气质去影响学生语文教育的目的一是给学生真善美的熏陶和教育,二是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三是让学生掌握语文能力和知识。

但语文教材创设至今,“文”“道”很难统一,作为语文教学的两条腿总是一瘸一拐。

甚至教材中为了顺应时代需要本着“与时俱进”原则而出现错误的例子,而且,很多教材教参中的答案带有个人感情和主观色彩,教师往往把存在差异的学习的情感体验和理解“大一统”于教师的“标准答案”中。

语文教学中的人文关怀

语文教学中的人文关怀

语文教学中的人文关怀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科优势,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从学生自身需要出发,关注学生的个性、情感和道德,使之充满人文关怀。

标签:语文教学人文关怀学生要成为学习的主人,就必须自觉地发展自己人性的成份,发展自己心灵深处真善美的成份,由自在的人变为自为的人。

语文教师不仅要教书,而且要育人,要育人,就要研究人性需要。

人的需要有多种层次,低层次的有衣食住行等生存的需要;安全的需要;高层次的有亲情、友情和爱情等情感的需要;有劳动、学习、创造等发展的需要;最高层次是追求文明、进步,承担社会责任,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

这些正是人性正常的需要,语文教学要从学生的需要出发,特别是对那些高层次的需要,我们应尽力创造条件,使其有满足的可能,这样我们的思想道德教育就不再是外在的口号,而成为源自学生内心的需要。

学生心中那些真诚、善良、美好、尊重人、关怀人、为别人尽义务、为社会尽义务,以至为人类的文明与进步而奋斗的需要强烈起来时,他才会充满了做人的自豪感和幸福感。

作为语文教师,要着重发展学生心灵中需要劳动、需要学习、需要创造的那部分人性。

对即使看起来这方面需要不强烈的同学,也一定要坚信他的心灵是一个广阔的世界,坚信这个世界中一定存在着劳动、学习、创造的需要,千方百计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找寻出这种需要,使其成为学生进步的动力。

同时,教师还要带领学生体验课文中传递出的人性。

如《边城》为人类的”爱”字作了一度恰如其分的说明,通过教师的引导赏析,使学生领略一种”优美、健康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变形记》用荒诞的手法记叙了格里高尔变为大甲虫的故事,教师通过引导学生探究其变形的根源,使学生了解认识现代西方社会人的异化,人性的异化,人际关系的异化,由此引发学生对人性的理性思考。

另外要注重发展学生的个性。

生命存在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丰富多彩的世界培育了人们多种多样的个性,丰富多彩的世界又需要人们具有多种多样的个性。

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

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

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教育的本质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培养具有健全人格和人文关怀的个体。

在当今社会,科技飞速发展,竞争日益激烈,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显得尤为重要。

那么,如何在教学中实现这一目标呢?首先,教师自身要具备深厚的人文素养。

教师是学生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其言传身教对学生有着深远的影响。

一个富有人文关怀的教师,会以尊重、理解和包容的态度对待每一位学生。

他们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更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

教师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人文知识储备,广泛阅读文学、历史、哲学等方面的书籍,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在教学中,能够旁征博引,将人文知识自然地融入到课程内容中,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

其次,营造充满人文关怀的教学氛围。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一个温暖、和谐、充满关爱的课堂环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尊重每个学生的观点和想法,不论对错都给予肯定和鼓励。

对于学生的提问和疑惑,要耐心解答,给予及时的反馈。

同时,教师还可以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互助意识。

在小组合作中,学生们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共同解决问题,增进彼此之间的了解和信任。

再者,教学内容的选择要体现人文关怀。

在各学科的教学中,都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素材。

例如,语文教材中的经典文学作品,能够让学生感受到人性的美好与丑恶,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道德判断能力;历史学科可以让学生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认识到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从而培养学生的全球视野和文化包容意识;科学课程可以引导学生关注科技发展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思考如何利用科技造福人类,避免其带来的负面影响。

教师要善于挖掘这些素材,将人文关怀的教育渗透到教学的各个环节。

此外,开展多样化的实践活动也是培养学生人文关怀的重要途径。

比如,组织学生参加志愿者服务活动,让他们走进社区、敬老院、孤儿院等地,为需要帮助的人们提供关爱和支持。

语文教学中的人文关怀

语文教学中的人文关怀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人文关怀——鄂天门市横林初级中学孟天华教书二十多年,有一种非常强烈的感觉,语文教师越来越难当。

刚刚参加工作的时候,语文教学所承载的责任仅仅是停留在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者几个方面,教师的眼里只有教案,没有学生,只要一节课把该讲的全部到位,那么这一节课算是成功了。

我记得刚师范毕业那会,但凡有新老师分下来,如果没有其他学科特长,学校总是会分配其带语文。

可以想见,那个时候对语文教学的要求是多么的低。

可如今,凡在第一线的老师都感到语文难教。

难在哪里?也许不在于一篇课文,一节课;难就难在要学生对语文像对数学等其它科一样保持浓厚的兴趣,乃至自发地去学习、去探究。

学生们总说,做数学题可以换来成就感和自豪感,这恐怕就是他们喜欢理科的理由。

这话不假,也给了我启迪。

如何让学生也从语文课中体会到一种自信和自豪,从而不经意间就喜欢上了语文。

我想,最关键的便是要让语文课堂充满人文关怀,从而让语文课堂鲜活起来。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能力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语文教育应该而且能够为造就现代社会所需要的一代新人发挥重要的作用。

”注意,这里是把人文素养放在科学素养前面的。

当然,在这里抠字眼可能没什么意义,但是也从另一方面可以看出国家对于培养一个健全的完整的人的重视。

而不仅仅是要一个只会考试的高分低能儿。

新课改已推行多年,可又有多少学校多少教师在真正落实?有的老师在课堂上只知眼中有教案,而眼中没有学生;只知道抛出问题,而忽视学生的情感心理;只知道对问题的解析,而吝啬对学生欣赏评价;只重视阅读方法技巧的展示,而忘记了深入文章深入灵魂的感动。

我们的阅读教学往往重视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的培养,忽视情感和价值观的培养,即使培养也只是程式化的、口号式的、割裂的分步实现。

语文学习评价

语文学习评价

语文学习评价语文学习是中小学生的基础学科之一,对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和文化素养具有重要作用。

为了更好地评价学生的语文学习情况,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教育部门和学校制定了一系列语文学习评价标准和方法。

本文将就语文学习的评价体系、评价内容和评价方法进行探讨。

一、语文学习评价体系语文学习评价体系应包括对学生语文知识、语言能力、思维方法和文化素养等方面进行评价。

具体来说,可分为知识性评价、能力性评价和素养性评价三个维度。

1. 知识性评价知识性评价主要针对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评价,包括识字量、词义辨析、语法知识、古代文学知识等。

可以通过课堂测验、作业、考试等形式进行评价,注重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理解。

2. 能力性评价能力性评价主要考察学生运用语言表达、阅读理解、写作能力等方面的综合能力。

可以通过语文课堂讨论、阅读活动、写作任务等形式进行评价,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和思维能力。

3. 素养性评价素养性评价着重评价学生的文化素养、审美能力、人文关怀等方面的综合素质。

可以通过开展文学欣赏、文化活动、作品鉴赏等形式进行评价,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审美情趣。

二、语文学习评价内容语文学习评价的内容应围绕语文学科的核心内容展开,重点关注学生成绩和学习过程两个方面。

1. 学生成绩评价学生成绩评价主要是对学生学习成绩的综合评价,包括考试成绩、课堂表现成绩等。

应注重对学生的学科知识、能力和素养的全面评价,同时要注重定性和定量相结合,准确反映学生的学习水平。

2. 学习过程评价学习过程评价主要是对学生学习过程中表现的评价,注重学生的学习态度、思维方法、合作能力等方面。

可以通过观察、访谈、问卷等方式进行评价,注重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和能动性。

三、语文学习评价方法语文学习评价方法应综合运用多种评价工具和形式,包括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的方法。

1. 定性评价定性评价主要通过观察、访谈、作品展示等方式进行,能够全面深入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语文教学中的人文关怀

语文教学中的人文关怀

语文教学中的人文关怀语文是一门涵盖了文字、阅读、写作、口语等多个方面的学科,而语文教学中的人文关怀则是对学生的思想、情感、价值观等方面进行关注与培养,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人文精神。

语文教学中的人文关怀对学生成长有着重要的影响,并且在教学实践中体现着其独特的价值和作用。

语文教学中的人文关怀能够激发学生对文字的热爱和兴趣。

学生是具有感知能力和情感维度的个体,他们需要通过情感的参与和体验来理解和接受知识。

而对于语文这门文字学科而言,学生对文字的感知和体验尤为重要。

通过教师的人文关怀,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尊重学生的感受和情绪,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学生会感受到被理解和被关心的温暖,从而产生对语文的热爱和兴趣。

教师还可以通过生活实例、文学作品等方式向学生传递对文字和语言的热爱,激发学生对于语文学科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

语文教学中的人文关怀能够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人文素养是指一个人在情感、心理、道德、审美等多个方面的综合素养。

在语文教学中,通过对文学作品、经典课文等内容的教学,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生命的意义、自然与人的关系、道德价值等人文问题,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己和世界。

还可以通过对历史人物的研究和讨论,让学生了解伟人的事迹和精神,激发学生的崇高情感和责任感。

通过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可以更好地引导他们塑造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提高自身的修养和素质。

语文教学中的人文关怀能够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兴趣、特长和个性。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关注并尊重学生的个性需求,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学习和表达方式。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使用多种形式的语言表达,如口头表达、书写、艺术创作等,让学生在多样化的学习环境中展现自己的个性和才华,培养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

教师还应该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鼓励他们积极发展自己的爱好和特长,培养自信心和自主学习能力。

语文教学中的人文关怀对学生成长有着重要的影响。

核心素养理念下的语文课堂评价标准

核心素养理念下的语文课堂评价标准

核心素养理念下的语文课堂评价标准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需掌握的基本素养,包括了批判性思维、创造力、沟通能力、合作能力、情感智慧和文化意识等多方面的能力。

在语文课堂中,评价学生的表现需要综合考虑这些核心素养的表现。

以下是基于核心素养理念的语文课堂评价标准。

一、批判性思维:1. 阅读理解能力:学生是否能够准确理解文本的含义,包括表面含义和深层含义,对文本中的事实和观点进行分析和评价。

2. 逻辑思维能力:学生是否能够进行逻辑思维,进行推理和归纳,理清文本之间的因果关系和逻辑关系。

3. 批判性评价:学生是否能够对文本进行批判性思考,提出自己的见解,对不同观点进行分析和评价。

二、创造力:1. 文字表达能力:学生是否能够在语文学习中展现个人的创造力,能否用生动、富有想象力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

2. 创新思维:学生是否能够在语文学习中展现创新思维,能否独立构思新颖有趣的文章或作品。

3. 文学鉴赏: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是否能够理解作者的艺术表达手法,欣赏文学作品的美感。

三、沟通能力:3. 阅读理解能力:学生对他人言语和文字的理解能力,能否准确理解他人的意图和观点。

四、合作能力:1. 小组合作:学生是否能够在小组合作中有效地分工合作,共同完成任务,协调彼此的工作,达到团队目标。

2. 合作交流:学生是否能够尊重他人、倾听他人的意见,表达自己的观点,并进行有效的合作交流,达成共识。

3. 课堂表现:学生是否能够在课堂上主动积极地与他人进行合作,参与讨论、互相学习。

五、情感智慧:1. 情感交流:学生是否能够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包括喜怒哀乐,能否理解并尊重他人的情感。

2. 人文关怀:学生对文学作品和人文知识的理解和关怀,如对历史、地理、宗教等人文知识的理解。

3. 文化自觉:学生是否具有对语言文字的尊重和热爱,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自信。

六、文化意识:1. 文化传承:学生是否理解和尊重中国传统文化,对古诗词、古典文学、传统戏曲等具有了解和鉴赏能力。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教育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教育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教育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它旨在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人文情怀和人文精神。

在语文教学中,通过文学作品的学习和阅读,学生可以认识和理解人类的文化、历史、价值观和情感表达,培养学生对文学艺术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人文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具体实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阅读经典文学作品:通过阅读经典文学作品,如童话、寓言、诗歌、小说等,学生可以感受到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情世故、生活智慧和情感体验,从而提升语言运用能力和文学素养。

学习文化知识:通过介绍和学习各个时期的文化知识,如历史、传统节日、名人事迹等,帮助学生理解社会和人文背景,使他们具备一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意识。

培养情感表达能力:通过诗、词、曲、画等艺术形式的学习和创作,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鼓励他们用语言表达内心的情感和体验,增强情感共鸣和情感交流的能力。

培养人文情怀:通过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和他人,培养关爱他人、尊重他人和感恩的态度,使他们具备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感。

人文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人格,使他们具备批判思维、人际交往、情感表达和价值观判断的能力。

通过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教育,可以促使学生积极投身社会
并做出有益的贡献。

语文教学中的人文关怀

语文教学中的人文关怀

语文教学中的人文关怀1.人文关怀的定义:人文关怀是指关注人的精神世界、关注人的全面发展,以及对人的尊重、关爱和呵护。

2.语文教学中的人文关怀意义:语文教学不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培养学生的思想品质、审美情感和人文素养。

通过人文关怀,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精神上的满足和成长。

3.关注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因材施教,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4.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批判性思维。

5.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通过文学作品的学习,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鉴赏和创造能力。

6.塑造学生的道德观念:通过文学作品中的道德观念,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7.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让学生了解、热爱和传承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

8.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心理变化,及时发现和解决心理问题。

三、语文教学中的人文关怀实施策略1.创设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

2.注重启发式教学:教师要善于提问,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丰富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网络等现代教育技术,提高教学质量。

4.开展课外活动:组织阅读、写作、演讲等课外活动,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5.强化实践环节: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6.教师自身素养的提升:教师要具备丰富的人文素养,以身作则,引导学生成长。

7.学生满意度:关注学生对教学过程和教学内容的满意度,不断调整教学策略。

8.学生成长记录:记录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成长变化,评价人文关怀的效果。

9.教学质量评估:对教师的教学质量进行评价,促进教师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10.社会反馈:关注社会对学校语文教学的评价,了解人文关怀的实际效果。

通过以上措施,将人文关怀融入到语文教学中,培养具有全面素质和创新精神的中学生。

习题及方法:1.习题:请简述语文教学中的人文关怀的定义及其在教学中的重要性。

让习作评价充满人文关怀

让习作评价充满人文关怀

让习作评价充满人文关怀摘要:在小学语文作文评价中应刻意加强人文关怀意识,教师可以通过评鉴欣赏的方式,培养学生勇于表达的自信心,并可通过有针对性且形式多样的习作评价方式来指导学生进行写作。

结合作文教学实践,提出提高小学生作文水平的有效办法。

关键词: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人文关怀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过:“教育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

”作文评价是作文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对学生阶段性学习成果的一种认定,是习作指导的继续和深化,所以其目的也应在于“唤醒和激励”,在于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在于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这就要求我们应注重习作评价中的人文内涵,使评中含情,评中生情,把真情注入学生心田,把人文精神注入习作评价中,来唤醒学生沉睡的潜能,拨亮他们希望的火花,品尝成功的喜悦。

一、评鉴欣赏,注重兴趣性《新课程标准》指出:“习作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和自信心。

” “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表达,乐于动笔,应指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苏霍姆林斯基曾以生动的比喻来说明情感的作用,他说:“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地,知识的种子就播种在这个土壤上。

” 写作是一种受情感影响和控制的语言文字表达活动。

小学生的情感丰富、多元、外露,只要稍稍触碰,必将荡起阵阵涟漪。

因此,作为教师,在教学中绝不能忽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情感效应,应该重视进行“写作情感诱导”,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唤起学生表达的欲望。

每次作文,笔者总要花很长时间去点评,选出一些较佳习作,在班上让学生自己念,并张贴在学习园地中。

同时笔者总是细心地去挖掘较差学生作文中的闪光点,如一个好的开头、很自然的结尾,一个好的句子,哪怕是一个精彩的词语,都给予表扬和鼓励,使学生深切地感受到自己的“成功”。

请别吝啬我们的宽容,别停住我们的赞扬。

抓住学生细小的闪光点大夸特夸,在夸奖的时候一定要夸得十分具体,让学生能明白好在何处。

这样,既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又对全班的学生做了一次有效的指导。

课堂教学评价需要人文关怀

课堂教学评价需要人文关怀


4- &
认识 自我 、树立 自信 的 良好 空
间 形 成发展 的 内在 动 力 , 为学

生的可持 续发展奠基。为 了实现

课 堂教 学评价 的人文 关怀 , 者 笔 认为可以从 以下五4 方面4 虑。 " - -
样 的语 言来评价 :你说 得真好 , 自己的观 点!” 你说 “ 有 “
新 一 轮 课 程 改 革 推 行 已 有 好 几 个 年 头 , 程 改 革 给 我 们 的 课 堂 教 学 课 带 来 了勃 勃 生 机 与 活 力 。过 去 一 问一 答 的 传 统 教 学 形 式 大 有 改 观 , 堂 不 课 再 是 惟 “ ” 尊 , 生 们 也变 得 爱 提 师 独 学 问 、 交 流 , 新 思 维 的 火 花 在 课 堂 爱 创
接近正确答案 了, 想想 , 再 你一定行 !” 当一个学生回答 问题有 困难 , 说话结 结巴巴 , 其他 学生都跃跃欲试举手
争着回答时 ,教 师不应该 为了完成教 学任务 而请 另一
个 同学代 为回答 , 而应 适时对该 生加 以鼓 励 , 别 紧 像“
张 , 师 相 信 你 能 说 好 的 ” “ 关 系 , 来 一 次 , 定 行 老 、没 再 一
潜 能 生 的 评 价 , 师 可 以这 样 说 : 你读 书很 认 真 , 准 教 “ 只
学提 问或发表 自己的看法。针对其 中关键 的问题 , 师 教
适时组织 学生展开讨论 。在此过程 中, 师依 据学生的 教
备 了一会儿就 能把课 文完整地读 出来。如 果这样认真
地 再 多练 几遍 , 一 定读 得 更好 !” 这道 题 你 虽然做 错 你 “
维普资讯
课改纵横

教师的语言评价

教师的语言评价

教师的语言评价1.12.23.3下面是我在教学识字二比一比时的一个片段我们一起来赏析,生自由拼读后一个个举起了小手,数学课堂教师即时评价语言的运用,我认为恰如其分地运用好体态语言进行即时评价效果也很好。

教师的语言评价2017-07-27 23:30:00 | #1楼课堂教学是情感、经验的交流、合作和碰撞的过程,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个有丰富情感和个性的人。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个性化、灵活化、多样化的评价语言,是激发学生个体潜能发挥的重要因素。

在新课堂中,教学评价语言应该充满激励,充满人文关怀。

教师要及时把握和利用课堂动态生成因素,对学生发表的不同意见,在采取宽容态度的前提下,或者延迟评价,或者恰如其分地进行分析评判,或者顺势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错误、改正错误充满爱心、智慧的牵引和评价,有助于营造愉悦、宽松的学习气氛,给学生创造出一个认识自我、建立自信的良好空间,激发其内在发展的动力,看到自己努力的方向,产生争取进步的信心,更好地激发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浓厚兴趣。

因此,教师千万别吝啬自己对学生的表扬,同时对学生的表扬也需要真诚,让学生听着舒服,感觉老师这话是对我一个人说的。

下面是我在教学识字二《比一比》时的一个片段,我们一起来赏析。

师:(课件出示隐去情境图的带拼音的词语)你最喜欢哪种动物或水果,挑一个拼给大家听。

(生自由拼读后,一个个举起了小手。

)师:(学生拼读后,教师相机插入评价语)瞧!你那么准确地叫出苹果的名字,它高兴地出来跳舞给你看了!(点击后相关水果闪现)你是不是正确地叫出了花猫的名字呢?听听它快活的叫声,像是在表扬你呢!(点击播放相关动物叫声的录音。

)如果学生拼得不正确,则说:唉呀,杏子不愿意和你见面,是不是你叫错了?哪位小朋友帮帮忙,提醒他哪儿错了?或是黄牛一声不吭,是不是你拼错了它的名字,它生气了?(课堂上出现了踊跃发言、积极拼读的场面,有学生拼读错误时,“小老师”热心地帮助纠正。

)我的感悟: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在心理上及态度上产生的反应,积极的情感能够使语文课堂充满人文魅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学习的评价方式应充满人文关怀
作者:乐殷南
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2006年第09期
语文学习评价是语文教学改革的重要环节,是语文教学改革向纵深发展的重要保证,在语文教学改革中具有重要的导向功能、教学信息反馈功能和鉴定功能。

要保证语文教学活动优质高效,不断提高素质教育目标,必须充分运用语文学习评价的功能和作用,构建一个适应素质教育要求、促进学生语文素养不断提高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关注学生的主体发展,使全体学生都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这就体现了以生为本的思想。

根据这一思想,我们语文老师在对学生进行语文学习评价时应有正确的评价取向,即必须坚持以学生的终生、全面的发展为根本。

语文课程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察学生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进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因此,语文老师只有真正树立起以生为本的思想理念,才能实现促进学生能力的培养,进而更大程度上促进学生的发展的目标。

每个人的智能存在于多个方面,每个人的优势智能又不尽相同。

因此,语文教师必须充满人文关怀而采用恰当的评价方式去评价你的学生,以利于促进他们的发展。

怎样才算是充满人文关怀的语文学习评价方式呢?在此,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和体会谈谈这种以生为本的人文关怀。

一、人文关怀的评价方式体现在关注学生的差异性。

这种评价方式不仅关注教师,更关注学生,使全体学生都能得到更大的发展。

我们在课堂上,要看学生的目光是否追随教师或发言者,学生的回答是否针对所问,倾听是否全神贯注;要通过捕捉学生细微的表情变化去分析、评判此时学生的用心程度;要看学生是否全员、全程参与学习,是否积极投入思考或踊跃发言,是否参与教学,是否自觉地进行练习。

这样的评价关注了学生的个性差异,是以生为本的评价方式,能让学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

美国发展心理学家加德纳提出:人的智能是多元的,而不是单一的,他们都有语言、数理逻辑、音乐、空间、身体运动、人际交往、自我认识、自然观察和存在等九种智能,有的人的智能在较早的时候表现出来,有的人的智能在较晚些时候才表现出来。

这种理论为我们确立语文学习评价方式提供了理论依据。

我们的学生同样有这九种智能,只是这九种智能在每个人身上以不同的方式、不同的程度组合存在,使得每个人的智能都有特色。

因此,学校里无所谓“差生”的存在,真可谓“没有差生,只有差异”。

智能作为一种心理潜能,总是与一定的文化背景相联系的,这种潜能多在自身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内化为或是自动转化为技能。

也就是说每个学生的发展是不平衡的,学生中存在智能强项与智能弱项,学生是有差异的。

教师的责任就是使每个学生的优势智能得到充分的展示,将其优势智能迁移到弱势智能中去,从而促使弱势智
能得到尽快的发展。

既然如此,对学生语文学习的评价也应随科学的发展而更加合理、恰当、甚至科学。

由原来的只关注语文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到关注班里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发展。

教师在组织语文教学时,要用科学的发展观关注每一个学生的个体差异,看重学生的优势智能的表现,对于优势表现突出的学生要极时给予评价,如:有的善书面表达;有的善口头表达;有的爱读课文;有的会作笔记;有的善于观察;有的分析能力强;有的书写认真——老师应用欣赏的眼光去发现每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用热情的语言去评价,去激发学生的潜能,让每一个学生都感到自己是好样的,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成就感。

在这种充满成就感的环境中学习学生会信心十足,兴趣大增。

可见,以人为本的评价方式能全面促进学生的发展。

二、人文关怀的评价方式体现在关注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性。

学生的语文能力千差万别,语文素养却有整体性特点,因此,我们对学生语文学习水平的评价应注意整体性。

不能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以往我们对学生的评价重书面能力,轻口头能力,缺乏对学生实践能力、学习兴趣以及积极的情感体验等方面的关注;过去我们习惯地只从“知识与能力”上评价学生的语文学习,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上的评价是“虚”的。

其实这些都是非常片面的。

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无论他们从事听、说、读、写什么样的言语实践活动,他们总得借助一定的方法,伴随一定的情感态度,具有一定的价值取向,这是一种客观存在。

所以对学生的评价也应是客观的,不光要看结果,更要关注他们的学习过程。

比如说布置一个背诵任务,过去我对学生的评价只看结果,打一个分数。

背得流利的打满分,背得结结巴巴的打80分;背得有错误的打60分;不能背完的打40分。

如果光看分数并不能真正反映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努力程度。

也许得40分的学生为背这篇文章下了很大的功夫,他已读了20多遍,只是方法不对头;而得满分的学生也许只读了几遍。

看来这一种简单的评分评价容易对差生产生负面影响,导致丧失自信心,他们会一味埋怨自己笨,因而不会从学习方法上去找原因。

同样,那个得满分的同学,也许他在学习方法上有独到之处,但光看这个分数也得不到正确的反映。

所以,我们在对学生评价时要关注学生的整体性,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认识学生,发现学生的长处,做到取长补短,实现语文教学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目标。

三、人文关怀的评价方式体现在关注学生成长的实效性。

语文新课程认为识字、写作、阅读、口语交际是基本能力,要求四大能力整体推进,协调发展,只有将这几种能力协调发展,才有语文学习的实效性。

我认为这四种能力从文字的表述形式看是并列关系,但从内部联系看,实则是一个金字塔式的递进关系:写字能力是基础,口语能力是塔尖,口语能力是其他三种能力的终结点,是三种能力的较高境界,是三种能力综合检测的有效手段,阅读又能促进写作和口语交际。

因此,语文老师对学生的评价要有意识地强调几种能力的协调发展。

我在教学中常常这样做,对不同的作业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对学生四种能力进行评价:课堂作业从书写的字迹看态度,从组织答案看条理性,从答题正误看学习过程。

每一次作业都有这三种能力的三个评分,并将每次在三个方面都好的学生进行表扬,树立这样的学习氛围,激励学生注意这几方面的协调发展。

作文是我们教学的重中之重,它与阅读分不开,因此,我将二者结合起来训练,绑起来评价。

在鼓励写得好的学生时,不但强调写作功夫,还特地指出其阅读功劳。

这样学生在听我讲作文时,由于评价时的有意倾向,重点强调,他们听出了门道,暗自较起劲来,作文写得好的学生越来越多了。

经过这样的有意评价,推动了学习的进程,调动了积极性,学生能自觉注意多种能力的协调发展了。

四、人文关怀的评价方式体现在关注评价主体的多样性。

从单一教师评价转向自评、互评、师评、家长评四结合,逐步强化学生的自评和互评,突出评价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

要利用各种因素,激发评价对象在内心中产生向上的要求。

要关注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改进学习方法,使他们尝到成功的喜悦和快乐,教师在课堂上抓住学生细微的表现,给予肯定,发挥激励效应,学生在评价中品尝到了成功的快乐,明确了努力的方向。

教师饱含激情的评语,可使学生兴奋,拉近学生和教师的距离。

例如,为了更好地评价学生,我设制了学生成长档案,每个学生语文学习中突出的表现,如作业得表扬、批评;考试得高分;成绩有进步等都由语文课代表记载入档;同时建立家庭联系档案,将学生在家学习语文的表现由家长记录下来;我上课时也有一个课堂记载档案记载课堂表现。

每周一小结,每月一总结。

这个档案的使用,既加强了管理,又保证了评价主体的多样性,还能使评价公正、客观、逐渐科学化,也促进了语文学习的进步。

实践证明,这样的评价促进了课堂教学的优化,促进了优良师资队伍的建设,更促进了学生的发展。

教师给学生创设了一个民主、宽松、和谐的人文环境,使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充满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气氛;教师给学生提供了足够的机会,给学生的“学”更多的自由学习空间和学习主动权,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地研究学习内容,独立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学生在课堂上成为学习的主人,成为学习的参与者,主动读书、主动思考、主动质疑、主动讨论。

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活动中,激发了学生的主体探索精神,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的发展。

总之,合理的语文学习评价可以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全面促进学生的发展。

因此,我们应该根据学生的独特性,树立以人为本的语文学习评价理念,使语文学习的过程评价充满人文关怀,从而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推进我们的语文教学进程,使我们教师更好地实践新课标所提倡的学生学习评价,实现新课程理想的目标,为语文教学展示出一个美好的前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