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节冰川地貌
新高中地理高考第7讲 常见地貌
第三章地表形态及其变化第7讲常见地貌新课标·内容要求新课程·素养要求新教材·对应节次2020年新高考·命题统计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视频、图像,识别3~4种地貌,描述其景观的主要特点。
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必修1]4.1;4.2浙江卷第17、18题一、常见地貌类型1.喀斯特地貌类型地貌景观及演变景观特点地表喀斯特地貌溶沟↓洼地(坝子)呈长条形或网格状,地面高低不平底部平坦峰丛→峰林→孤峰→残丘呈锥状耸立地下喀斯特地貌以溶洞为主呈层状分布石钟乳、石幔或石帘溶洞顶部,向下发育石笋溶洞底部,向上发育石柱连接洞顶和洞底[填图]在喀斯特地貌景观图中填出景观的名称。
提示自左向右,左图:孤峰、峰丛、峰林;右图:石钟乳、石笋、石柱。
2.河流地貌(见第10讲)3.风沙地貌类型成因地貌景观景观特点风蚀地貌风及其携带的沙粒冲击和摩擦岩石风蚀柱突起的孤立岩石,呈柱状风蚀蘑菇上部宽大、下部窄小的蘑菇状雅丹地貌不规则的沟槽和垄脊相间,沟槽内常有沙子堆积风积地貌当风速减小或遇到地形阻挡,风携带的沙粒降落地面固定沙丘沙丘上生长植物流动沙丘新月形沙丘:状如新月,有陡坡(迎风坡)和缓坡(背风坡)[填图]在风沙地貌示意图中填写风沙地貌名称。
提示左向右:风蚀蘑菇、雅丹、新月形沙丘。
4.海岸地貌类型地貌景观景观特点侵蚀地貌海蚀崖→海蚀平台海蚀崖:高出海面的陡崖海蚀穴、海蚀拱桥、海蚀柱海蚀平台:向海倾斜的平台堆积地貌海滩(砾滩、沙滩、泥滩)海滩:地势平坦,滩面广阔沙坝、沙嘴、潟湖等沙坝:伸入海中的长条形沙垄[填图]在海岸地貌示意图中填写地貌名称。
提示上部自左向右:海蚀穴、海蚀拱桥、海蚀柱;下部自上而下:海滩、海蚀崖、海蚀平台。
5.冰川地貌[易误辨析]槽形河谷和U形冰蚀谷有何区别?提示河流进入平原地区,河谷呈宽而浅的槽形,谷中分布着阶地(台地)与河漫滩。
冰川在山谷中刨蚀(磨蚀)谷底,形成平直宽阔,两壁陡立的U形谷,常有磨光面及冰川擦痕。
地理学习课件:喀斯特、海岸和冰川地貌
桂林伏波山
地下溶洞:富含CO₂的水在地下沿裂隙流动时,将石灰岩溶解后随水带走,形成溶洞。
溶斗(喀斯特漏斗):喀斯特地区一种口大底小的圆锥形洼地,
平面轮廓为圆形或椭圆形。
塌陷的喀斯特漏斗 又称为天坑。
重庆奉节小寨天坑
溶斗下部常有落水洞通往地下,塌陷的喀斯特漏斗称为天坑。
喀斯特堆积地貌 钙华:在合适的条件下,当富含Ca(HCO₃)₂的地下热水接近或出露于地表时,因 CO₂大量逸出,导致CaCO₃沉积,形成钙华。常形成钙华坝、钙华湖等。
二、喀斯特地貌的分类
喀斯特溶蚀地貌
溶沟、石芽、峰林、峰丛、 孤峰、溶洞、溶斗等
喀斯特堆积地貌
石钟乳、石笋、 石柱、钙华等
地表水沿岩石表面和裂隙流动过程中不断对岩石溶蚀和侵蚀,从而形成
的石质沟槽,称为溶沟;溶沟之间的突出部分,称为石芽。其实它是溶
沟形成过程中的残余物。
水流沿着岩石表面流动,溶蚀出凹槽;凹槽愈溶愈深,中间突出的部分愈发 尖削高大,如同30-40米的微型山峰,“峰”就这样诞生了。万千“峰”群 铺天盖地,又好似一片岩石森林,因此得名石林。
课堂检测一
读某区“喀斯特地貌”剖面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该类型地貌发育典型的山区( ) A.岩石类型是花岗岩 B.土壤肥沃且深厚 C.气候湿热 D.地表径流多且水量大
2.图中各部位由化学沉积作用形成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课堂检测二
2020年1月11日,坐落在贵州平塘喀斯特洼地“大窝凼”中被誉为 “中国天眼”的全球最大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通过国 家验收,投入正式运行。2021年3月31日起,中国天眼向全世界天文 学家征集观测申请。图示为射电望远镜及周围景观图,完成下面小题。
地貌学:第七章 冰川与冰缘地貌
3、冰碛物的矿物 成分与冰川源头和冰 床基岩的性质一致。
4、冰碛物一般缺 乏层理构造。
三、冰碛地貌
(一)冰碛丘陵
在冰川消融后,原来随冰川运行的表碛、中碛和 内碛等都坠落在底碛之上,形成低矮而波状起伏的冰 碛丘陵。
山岭的相对两坡发育的冰斗后壁相互靠拢所形成 的十分尖锐的锯齿状山脊
3、角峰
山峰四周发育的冰斗后壁相互靠拢形成的金字塔形 的山峰。
冰斗、刃脊、角峰
(二)冰川谷和峡湾
1、冰川谷
冰川谷又称U形谷或槽谷,它的前身大部分是山 地上升前的河谷,以后由冰川侵蚀改造而成,但两者 的地貌特征却显然不同。
第一,冰川槽谷都有 一个落差很大的槽谷头, 就像河流溯源侵蚀的裂点 一样,但其形成原因则是 在于那里冰川最厚,底部 剪切应力大,处于压融点 状态,冰川冰可塑性强, 侵蚀力强。
海拔6740米的梅里雪山 主峰-卡瓦格博峰
玉龙雪山的冰川
冰舌融水
高大的冰塔林
绒布冰塔林
南极冰川融水
(三)冰川的演化
第二节 冰蚀作用与冰蚀地貌
一、冰蚀作用
冰川对地面的侵蚀破坏作用,比河流强约5~20倍
(一)冰川的挖蚀作用
主要因冰川自身的重量和冰体的运动,致使底床基 岩破碎,冰雪融水渗入节理裂隙,时冻时融,从而使裂 隙扩大,岩体不断破碎,冰川就像铁犁铲土一样,把松 动的石块挖起带走。
地球表面不同纬度雪线的分布高度
我 国 现 代 雪 线 高 度 分 布 图
(二)成冰作用
新雪的积累阶段(积雪阶段) 粒雪化阶段
成冰作用阶段 冰川
二、冰川的运动
(一)冰川运动的机制
冰川地貌景观和分类
冰川地貌景观和分类
冰川地貌是由冰川运动和侵蚀作用形成的地貌特征,通常包括
山谷、冰川蚀平原、冰碛、冰川谷地、冰川融水河谷等。
冰川地貌
可以根据其形成过程和特征进行分类。
首先,根据冰川的类型,冰川地貌可以分为山地冰川地貌和冰
帽冰川地貌。
山地冰川地貌是指位于山脉之间的冰川,其侵蚀作用
明显,形成山谷、冰川悬崖、冰川谷地等地貌特征;而冰帽冰川地
貌则是指分布在高原或者山地平顶上的冰川,形成冰川蚀平原、冰
碛等特征。
其次,根据冰川运动的特点,冰川地貌可以分为冰川侵蚀地貌
和冰川堆积地貌。
冰川侵蚀地貌是指冰川对地表的侵蚀作用形成的
地貌,如冰川谷地、U型谷、V型谷等;而冰川堆积地貌是指冰川在
运动过程中堆积的冰碛、冰川融水河谷、冰川冲积扇等地貌特征。
此外,冰川地貌还可以根据地貌形态进行分类,例如冰川山地
地貌、冰川平原地貌、冰川河谷地貌等。
总的来说,冰川地貌景观丰富多样,其分类可以根据冰川类型、
运动特点和地貌形态等多个角度进行综合分类,这些不同类型的冰川地貌在地球上形成了独特壮丽的景观。
第7章-冰川地貌
称为峡湾。
(三)羊背石 羊背石是由冰蚀作用形成的石质小丘,特别在
大陆冰川作用区,石质小丘往往与石质洼地、湖
盆相伴分布,犹如羊群伏于地面,故称羊背石。 羊背石平面呈椭圆形,两坡不对称,迎冰面以 磨蚀为主,坡度平缓,常倾向上游,表面许多擦 痕;背冰面以冻融风化、挖蚀作用为主,形成表 面参差不齐的陡坡。羊背石的长轴方向与冰川运 动方向一致。
冰川运动方向
砾石
羊背石
羊背石的发育
羊 背 石
第三节
冰川搬运、堆积作用与 冰川堆积地貌
一、冰川的搬运与堆积
冰川不仅具有很大的侵蚀力,还具有强 大的搬运能力。被冰川搬运的、不加分选 的碎屑物质,统称为冰碛物。冰碛物中的 巨大石块叫漂砾。
运动中的冰碛物,根据它们在冰川中分布的位置不同, 可有不同名称。
雪线分布的高度各地不同,主要取决于气候和地
貌的综合作用。
气候的影响表现在:a.温度越高,雪线越高;温
度降低,雪线也降低(夏季高于冬季,低纬区高于高
纬区)。b.雪线位置还与降水量有关,一般固体降
水量越多,雪线越低;固体降水量越少,雪线越高
(因此,全球最高的雪线不在赤道,而在亚热带高
压带)。
最有利于冰雪积累的是海洋性气候。因为它有丰 富的降水量,可以获得足够的补给;夏季凉爽,不 利于冰雪融化。反之,干燥大陆性气候就不利于冰 雪的堆积。由于南半球气候的海洋性程度较北半球 为强,所以雪线高度比相应纬度的北半球要低。
(二)成冰作用
固态降水落到雪线以上的地区,在一定的条件 下得到保存,形成雪盖。与此同时,在结构上会 发生一系列的复杂变化过程,才能产生冰川冰。
(1)新雪降落地表后,在升华再结晶作用下,
雪花棱角很快消失、变圆,成为雪粒,并使粒雪
浙教版科学 七年级上 第三章 第7节 地形和地形图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第三章第7节地形和地形图一、单选题(共10题;共20分)1.沙丘能在眼前缓缓移动的现象,是小科同学在新疆旅游时最难忘的沙漠风光。
若从引起地形变化的角度分析,产生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 气温变化的影响B. 风力的作用C. 流水的作用D. 生物的影响2.黄土高原的地表形态千沟万壑的特征,主要成因是( )A. 风力侵蚀作用B. 风力搬运堆积作用C. 流水侵蚀搬运作用D. 流水搬运堆积作用3.如图是我国西北沙漠地区常见的一种地貌,形成该地貌的主要外力因素是( )A. 风力B. 冰川C. 流水D. 生物4.浙江省的地形主要是( )A. 高原、山地B. 高原、平原C. 平原、丘陵D. 丘陵、盆地5.下列等高线地形图中,点P表示山谷的是()A. B.C. D.6.构成我国地形分布骨架的是()A. 河流B. 山脉C. 高原D. 盆地7.在等高线图中,说法错误的是()A. 等高线重叠部分表示峭壁B. 等高线凸向高处的地方是山谷C. 同一条等高线上的两点,海拔肯定相同D. 等高线凸向低处的地方是山顶8.在等高线地形图上,位于两个山顶之间的部位表示的地形是()A. 山脊B. 山谷C. 鞍部D. 盆地9.下列表示盆地的是()A. B.C. D.10.当几条等高线重合成一条线时,则表示的地形是()A. 盆地B. 山顶C. 山脊D. 陡崖二、填空题(共5题;共19分)11.地表形态的改变,是地球内力和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内力作用使地表________,而外力作用使地表________。
12.在干旱地区,对地表影响最大的外力因素是________作用;在湿润地区,________作用对地表形态影响最大。
13.地球表面各种各样的形态,总称________,常见的地形类型有平原、________、山地、________、盆地。
14.陆地地形主要有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和________ 五种类型。
第六章冰川地貌
地表形态进行塑造,形成的三面陡峭、一端开口的围椅状洼地。
形成过程:积雪浅洼地 寒冻风化 积雪洼地 气候变冷 粒雪盆地 重 力+压力
重力+流水
作用加强
粒雪→冰川冰
冰斗冰川 冰川冰运动 冰斗 冰蚀作用
冰斗的位置:冰斗盆地的底部高度大致相当与雪线的高度,同一时期形
成的冰斗其高度大体一致。层状冰斗的出现说明该地区发 生过构造运动或气候变迁。
三、冻土地貌
1.雪蚀洼地与山原阶地 2.寒冻风化----重力地貌
石 海: 在寒冻风化作用下,岩石遭受崩解破坏,形成大 片 巨石角砾,堆积在平坦的地面上。
石 河:寒冻风化崩解的砾石,滚落到沟谷里,堆积厚度不 断加大,在重力作用下发生整体运动。
石 冰 川:是由尖角岩屑组成,当冰川退缩后在冰斗和U形谷 中的冰碛物,在冻融作用下,顺谷下移的现象。
冰期分级 冰 期 与 间 冰 期:105年
副冰期与副间冰期:104年
寒 冷期与温 暖 期:102-3年
2.第四纪冰期划分
阿尔卑斯山区
Q4 Würm 玉木
Q3 Riss
里斯
Q2 Mindel 民德
Q1 Günz 贡兹
Donau 多瑙
Biber 拜伯
中国
大理 庐山 大姑 鄱阳
3.冰期划分的依据
冻融扰动:因受冻胀挤压而引起的一种土层结构 的塑性变形现象。
冻融泥流:解冻时,融化的水使松散土层具有一 定的可塑性,在重力的作用下而缓慢移动的现象。
二、多年冻土的结构和类型
1.多年冻土的结构
衔 接 多 年 冻土: 不衔接多年冻土: 季 节 冻 土:
2.多年冻土的类型
连片分布的多年冻土: 岛状融区 多年冻土: 岛状分布 多年冻土:
7冰川与冰缘地貌
• 泥质构造土(多边形土) • 由细粒粘土组成的,坡度平缓的冰缘地区,当 冻土活动层冻结后,若温度继续下降或土层干 缩,因冻裂作用而产生裂隙,形成了呗裂隙所 环绕的中间略有突出的多边形土。 • 其规模大小不等。
• 石质构造土(石环) • 石环是指以细粒土或碎石为中心,边缘为粗砾 所环绕的石质多边形土。 • 由松散的沉积物组成的冻土上层,频繁的冻裂 作用和冻融分选作用,使土层中的砾石不断被 抬举,渐渐挤向地面,由于土地微拱,块砾便 向边缘的裂隙移动、集中,从而形成了网格状 或环状的石质构造土。
• 石河:山坡冻融崩解产生的大量碎屑充塞、滚 落到沟谷中,由于厚度加大,在重力作用下沿 湿润土层表面发生整体运动,这种运动的石块 群体即称为石河。其运动速率较低。
• 二、构造土 • 由松散沉积物组合的地表因冻裂作用和冻融分选作用 形成的网格形成的地貌形态。按其组成成分和作用性 质的差异,可分为两类:泥质构造土、石质构造土。 • 其形成过程:垂直分选作用、水平分选作用,形成地 区一般比较水平。由于大小砾石抬升快慢不同,可形 成大石环内有小石环的现象。 • 形成条件:有一定比例的细粒土、充足的水分。 • 形成时间:大雪山的观测表明,砾土埋下2cm,一个 月即被抬出,侧向移动2-5cm。
第七章 冰川与冰缘地 貌
冰川近景
§1 冰川地貌
• 一、冰川作用 • (一)冰川的形成 • ⑴雪线:多年积雪区的下界称为雪线,雪线是纯 物质的平衡线,在雪线上雪的积累量与消耗量相等, 所以有人有成雪线为零物质平衡线。只有在雪线以上, 雪的积累量大于消耗量,雪才能积累形成冰川,因此 雪线是冰川的生命线。 • 影响雪线的因素主要有三个:①温度;②降雪量; ③地形条件。 •
• 1、石海和石河 • 石海:基岩经剧烈的冻融风化破坏产生大量的巨 石、角砾,它们就地堆积在平坦的地面上所形成 的满布石块的地形。富有节理、硬度较大的块状 基岩是形成石海的物质基础。严寒而温差较大是 其形成的气候条件。石海形成后,很少移动。有 人认为石海是多年冻土的村志。有研究认为石海 的分布高度总比雪线低200~500m。
总结冰川地貌知识点
总结冰川地貌知识点冰川地貌的形成主要受到气候、地形和地质等影响。
冰川的形成需要大量的降水和低温环境,而地形的高低不平则决定了冰川的形态和规模。
地质构造也对冰川地貌的形成起到重要作用,冰川运动过程中所受到的地质构造压力和磨蚀作用会对地表地貌产生显著的影响。
在冰川地貌中,冰川是最为重要的地貌要素。
冰川是由厚厚的冰雪层堆积而成的,并且在冰川中还包括了冰川的各种特征,如冰川舌、冰川湖、异斑岩堰和冰川岩冰等。
冰川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地推移、冰川先锋袭击和冰川的融化,从而形成了独特的地貌景观。
除了山地冰川外,极地冰川也是冰川地貌中的一大特色。
南极冰盖和北极冰盖都是世界上最大的冰川覆盖区,这些冰川不仅对全球气候产生巨大的影响,同时也是极地地区独特的地貌景观之一。
冰川地貌中的冰川遗迹是指冰川运动过程中留下的冰川地貌残留物,如松散碎石和堆积物。
冰川遗迹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古冰川运动的历史和速度,同时也可以揭示出冰川地貌的变迁和演化。
冰川遗迹中包括了冰川遗迹湖、冰后地貌和冰川泉。
冰川地貌的形成与演化也和人类活动息息相关,是人类地学研究的重要领域。
人类可以利用冰川地貌中的冰川和冰川遗迹等自然资源进行科学研究和开发利用,同时也要注意保护和维护冰川地貌自然环境,以防止人类活动对冰川地貌的破坏和影响。
综上所述,冰川地貌是地球上独特而丰富的自然地貌之一,它的形成和演化受到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
冰川地貌中的冰川、冰川遗迹和冰川形成的地貌景观,为我们认识地球的历史和特征提供了宝贵的信息。
在未来的科学研究和地质勘探中,冰川地貌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为地球科学的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同时,我们也需要加强对冰川地貌自然环境的保护和管理,促进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
冰川
终碛堤:终碛堤所反应出的是冰川后退时的暂时停顿阶段,若冰川的补给和消融处于平衡状态,则冰川的末 端可略作停留于某一位置,这时由冰川搬运来的物质,将可在冰川尾端堆积成弧状的堤,称为终碛堤。
我国的冰川都属于山岳冰川。就是在第四纪冰川最盛的冰河时代,冰川规模大大扩大,也没有发育为大陆冰 盖。以前有很多专家认为,青藏高原在第四纪的时候曾经被一个大的冰盖所覆盖,即使国外有些专家仍持这种观 点。但是经过考察和论证,我国的冰川学者基本上否定了这种观点。
地貌
南极洲半岛冰川雪线:一个地方的雪线位置不是固定不变的。季节变化就能引起雪线的升降,这种临时现象 叫做季节雪线。只有夏天雪线位置比较稳定,每年都回复到比较固定的高度,由于这个缘故,测定雪线高度都在 夏天最热月进行。就世界范围来说,雪线是由赤道向两极降低的。珠穆朗玛峰北坡雪线高度在6000米左右,而在 南北极,雪线就降低在海平面上。雪线是冰川学上一个重要的标志,它控制着冰川的发育和分布。只有山体高度 超过该地的雪线,每年才会有多余的雪积累起来。年深日久,才能成为永久积雪和冰川发育的地区。
冰川运动速度总的来说十分缓慢。但是,有些冰川的脾气却很古怪,它们会在长期缓慢运动或退缩之后,突 然爆发式地向前推进。
美国阿拉斯加州安克雷奇和瓦尔迪兹之间的哥伦比亚冰川长54千米,宽4.8千米,最高点为910米。1999年它 平均移动速度为35米/天,在过去的20年中它的移动速度加快了一倍。
爆发式推进在这类冰川上是周期性发生的,是冰川运动的一种特殊方式。人们把这种现象叫做冰川的“波 动”,具有波动性质的冰川叫做“动冰川”。
冰川携带的砂石,常沿途抛出,故在冰川消融以后,不同形式搬运的物质,堆积下来便形成相应的各种冰碛 物。所谓冰碛物,是指由冰川直接造成的不成层冰积物。而冰积物,就是指直接由冰川沉积的物质,或由于冰水 作用的沉积物,及因为冰川作用而沉积在河流湖泊海洋中的物质。冰积物可分为不成层的冰积物和成层的冰积物 两者:
2022年初中科学同步讲义(浙教版) 七年级上册 第3章 第7节 地形和地形图(教师版)
第7节 地形和地形图课程标准 课标解读 1.知道主要的地形类型,能说出主要地形类型的特点。
2.了解外力作用对地形的影响,能根据当地情况说出一至两种在外力作用下形成的地形特点。
3.能根据等高线的特点判读简单的等高线地形图,能举例说明等高线地形图在生产和生活中的用途。
4.知道绘制等高线地形图的方法,并能绘制一幅简单的等高线地形图。
解读1:五种陆地地形的形态特征,常以选择题形式出现,难度较小。
解读2:等高线的特点,简单的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常以选择题、解答题形式出现,难度中等。
解读3:外力作用对地形的影响,常以选择题、填空题形式出现,难度不大。
知识点01 地形的类型地球的陆地:表面有的雄伟高大、错落有致;有的广阔平坦起伏和缓;还有的四周群山环抱、中间低平,形态各异。
(一)地形的类型人们根据海拔和形态特征的差别,将地形分为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五种基本类型。
(二)各种地形的特点地形类型主要特征 海拔 地面起伏 平原低(一般在200米以下) 广阔平坦,起伏很小 高原较高(一般在 500米以上) 起伏不大,边缘陡峻,顶面平坦宽广 山地较高(一般在500米以上) 坡度较陡 ,沟谷较深,相对高度超过200米 丘陵较低(一般在200~ 500米) 坡度和缓,相对高度一般在100米以下 盆地 四周高,中间低平【即学即练1】有关高原和盆地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高原的海拔都比盆地高,盆地内部的相对高度都比高原内部小B.高原和盆地内部的相对高度不大,盆地外围与内部相对高度大目标导航知识精讲C.高原的海拔都比盆地低,盆地外围的相对高度都比高原内部大D.高原和盆地外围的海拔很高,高原内部的相对高度都比外缘大【答案】B【解析】A C、盆地的海拔有的比高原高;故A C错误;B、高原和盆地内部的地势相对平缓,而盆地是内部相对外部要低;故B正确;D、高原的外围海拔没有内部海拔高;故D错误;【即学即练2】读图,完成(1)(2)题。
2020年导游证考试《基础知识考点》考点(5)
2020年导游证考试《基础知识考点》考点(5) 山地旅游景观一、常见地貌类型1、花岗岩地貌:中国是世界上花岗岩地貌景区最多的国家之一。
花岗岩属于岩浆岩中的深层侵入岩,岩柱坚硬,岩体造型丰富。
花岗岩地貌景观:山东泰山、崂山,安徽黄山、九华山,陕西华山,江西三清山、浙江普陀山、福建鼓浪屿等。
2、丹霞地貌:在巨厚的砂砾岩层上,由内外力作用下形成的顶平、身陡、蔑缓的方山、石墙、石峰、石柱等奇特的地貌形态,这种地貌以广东丹霞山最为典型,因此得名。
丹霞山地貌代表:广东丹霞山、福建武夷山、江西龙虎山、浙江江郎山、安徽齐云山、湖南、贵州赤水、甘肃张掖等。
3、岩溶地貌:又称喀斯特地貌,是指地下水和地表水对以碳酸岩为代表的可溶性岩石进行破坏和改造而形成的地貌。
分地表和地下喀斯特两种景观。
中国是世界上喀斯特地貌分布最广泛、发育最充分、类型最齐全的国家。
代表景观:桂林山水,云南石林,贵州织金洞,重庆奉节天坑-地缝景观;四川九寨沟、黄龙,湖南张家界黄龙洞,北京石花洞。
4、流纹岩地貌:火山喷发出的岩浆、火山灰等在流动冷却过程中形成的流纹岩构造。
代表景观:浙江雁荡山,神仙居,仙都峰,杭州西湖宝石山等。
5、石英砂岩峰林地貌:是夹有薄层砂质页岩的石英砂岩地层中,由于地壳稳定上升,岩石垂直节理发育,经长期风化和重力作用而发生断裂的崩塌,充沛的地表流水又对其进行强烈作用,从而形成的密度和规模很大、千姿百态的砂岩石峰。
代表景观:湖南张家界市世界上最典型的石英砂岩峰林峡谷景观。
6、海岸景观:指海岸地带受波浪、潮汐、海流以及生物等作用形成的地貌。
代表景观:台湾野柳、海南东寨港红树林、山东成山头、河北昌黎黄金海岸。
7、荒漠地貌:形成于环境Elva的极端干旱地区,风力作用是塑造其形态的最主要地质营力。
代表景观:新疆乌尔禾、甘肃鸣沙山、宁夏沙坡头。
8、冰川地貌:主要指冰川侵蚀和堆积作用形成的地貌景观,是高山和高纬度地区具有的特殊形态特征的地貌景观,分为冰川侵蚀地貌景观和冰川堆积地貌景观。
冰川沉积作用形成的地貌类型
冰川沉积作用形成的地貌类型
1. 冰川终碛堤:当冰川消融后退时,冰川携带的物质在冰川终端堆积形成的堤坝状地貌。
终碛堤的高度和规模取决于冰川的大小和消融速度,常呈弧形或直线形,是冰川活动的重要标志之一。
2. 侧碛堤:冰川两侧的物质在冰川消融过程中堆积形成的堤坝状地貌。
侧碛堤通常平行于冰川流动方向,高度较终碛堤低,是冰川侧向侵蚀和沉积作用的结果。
3. 鼓丘:是一种流线型的丘陵,主要由冰川沉积的砾石和砂土组成。
鼓丘的形成是由于冰川在运动过程中,底部的冰流遇到障碍物(如岩石、山包等)而发生转向,形成的沉积体。
4. 冰水沉积平原:在冰川消融区,冰水携带的物质沉积形成的平坦地貌。
冰水沉积平原通常由砾石、砂和粘土等物质组成,是冰川作用和水流作用共同作用的结果。
5. 冰碛湖:冰川消融后,终碛堤或侧碛堤阻塞山谷或河谷形成的湖泊。
冰碛湖的大小和形状各异,湖水通常呈浅蓝色或深蓝色,是高山地区的重要水资源。
这些地貌类型是冰川作用的结果,它们不仅为地质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线索,也为人们了解地球的演化历史和自然环境变迁提供了依据。
同时,这些地貌类型也具有独特的美学价值,吸引着众多游客和探险家前来观赏和探索。
大学选修课程旅游地理-试举例说明地貌旅游资源的类型及特点
试举例说明地貌旅游资源的类型及特点1、火山岩地貌1)花岗岩地貌景观花岗岩是地表最常见的酸性侵入岩。
南岳衡山主体由燕山期花岗岩构成,包括南岳岩体(东部)和白石峰岩体(西部)两大岩体,为一座断块垒形中山,发育着典型的群峰——条形岭脊花岗岩地貌,地貌类型多样,景观丰富,花岗岩山峰岭脊地貌奇特,阶梯状地貌典型,断层构造地貌明显,水蚀地貌、崩积地貌及石蛋地貌富有特色,可以作为同类花岗岩地貌类型的典型代表。
2)流纹岩地貌景观流纹岩作为酸性喷出岩,在其流出地表后的冷凝成岩过程中,形成了具有不同颜色流纹状构造。
这种岩体多节理和裂隙,经过构造上升,河流下切,重力崩塌,常常造成造型奇特的微地貌。
像奇峰、异洞、幽谷、峭壁、石柱和石礅等。
这些造型不仅丰富逼真,而且同一景物从不同时间、不同角度观看,还会步移景换,呈现多种不同的形态特征。
比如浙江雁荡山的著名造型峰岩灵峰,在不同时间不同角度,可变幻成双手相合、雄鹰展翅、夫妻幽会等形象,因此又有合掌峰、雄鹰峰和夫妻峰等名称。
2)火山与熔岩地貌景观火山喷发过后,便会遗留下各种不同类型的熔岩地貌,主要有:火山锥、熔岩台地、火口湖、堰塞湖等。
2、沉积岩地貌1)岩溶地貌(喀斯特地貌)喀斯特地貌是碳酸盐类岩石分布地区或存在流经石灰岩的地下水所特有的地貌现象。
当雨水或者地下水与地面碳酸盐类岩石接触时,就会有少量碳酸盐溶于水中。
经过长时期的溶解侵蚀,形成了以地表岩层千沟万壑为标志的地表特征。
在喀斯特地貌下往往存在地下河、溶洞等景象。
代表景点有广西桂林山水,路南石林,广东肇庆七星岩,四川兴文石林洞乡。
其中以“山青,水秀,洞奇,石美”为特色的桂林山水最为有名。
2)丹霞地貌丹霞地貌最突出的物点是“赤壁丹崖”广泛发育,形成了顶平、身陡、麓缓的方山、石墙、石峰、石柱等奇险的地貌形态,各异的山石形成一种观赏价值很高的风景地貌,是名副其实的“红石公园”。
这种地貌以粤北地区韶关市内的丹霞山最为典型。
3、侵蚀堆积地貌1)石英砂岩峰林地貌景观以张家界为主要代表。
冰川的地质作用
3.被冰川搬运的碎屑物统称为冰碛石, 按其在冰体中的部位分为:
冰 川 的 搬 运 与 沉 积 作 用
( 冰 碛 石 )
7.3
A-底碛;B-侧碛;C-内碛;D-中碛;E-表碛
表碛;底碛;侧碛;内碛;中碛;
冰 川 的 搬 运 与 沉 积 作 用
( 冰 碛 物 及 地 貌 )
7.3
二、冰川的堆积作用与冰碛物 由冰川搬运并堆积下来的物质称为冰碛物。 冰碛物的主要特征是: ①全由碎屑物质组成。 ②大小混杂,无分选性,砾石与粘土共存。 ③绝大部分碎屑棱角分明。 ④有的冰碛砾石表面具有磨光面和擦痕,冰 擦痕常有平行的或交叉的钉头鼠尾形。具有擦 痕的冰碛石称为条痕石。 ⑤不具层理构造。
冰斗、刃脊
冰 川 的 剥 蚀 作 用 与 冰 蚀 地 貌 7.2
冰蚀谷 冰 川 的 剥 蚀 作 用 与 冰 蚀 地 貌 7.2
冰川擦痕
冰 川 的 剥 蚀 作 用 与 冰 蚀 地 貌
7.2
羊背石
冰 川 的 剥 蚀 作 用 与 冰 蚀 地 貌
7.2
第三节 冰川的搬运与沉积作用
冰 川 的 搬 运 与 沉 积 作 用
7.2
第二节 冰川的剥蚀作用与冰蚀地貌
二、冰蚀地貌
冰 川 的 剥 蚀 作 用 与 冰 蚀 地 貌
7.2
①冰斗、刃脊和角峰 ②冰蚀谷(“U”型谷)、冰蚀洼地、羊背石、悬谷。
切割山嘴
悬谷
U型谷
羊背石
冰蚀地貌的形成原理
冰 川 的 剥 蚀 作 用 与 冰 蚀 地 貌 7.2
冰斗
7.2 冰 川 的 剥 蚀 作 用 与 冰 蚀 地 貌
二、我国第四纪冰川
7.4
第四纪冰期在北美、欧洲属大陆冰川,在我国都属于 山岳冰川类型,我国的第四纪冰川作用一般划为四次冰期 和三次间冰期,由新到老为:
冰川地貌教案
冰川地貌教案冰川地貌教案一、教学目标1. 学生要明白冰川地貌的形成原因及其普遍地貌特征;2. 了解冰川地貌的发育过程;3. 理解不同地貌形态的特征及作用;4. 掌握冰川地貌的类型及地貌发育科学思想;二、教学重点掌握冰川地貌普遍性地貌特征,了解冰川地貌的发育过程以及不同地貌形态的特征及作用,掌握冰川地貌的类型及地貌发育科学思想。
三、教学难点掌握冰川地貌的发育过程,不同地貌形态的特征及作用,掌握冰川地貌的类型及地貌发育科学思想。
四、教学内容1. 冰川地貌的形成原因2. 冰川地貌的普遍地貌特征3. 冰川地貌的发育过程4. 冰川地貌不同地貌形态的特征及作用5. 冰川地貌的类型及地貌发育科学思想五、教学过程1.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来谈谈他们对冰川地貌的了解;2. 课件介绍冰川地貌的形成原因,普遍特征等内容;3. 案例分析法:让学生现场考察冰川地貌的地貌形态对冰川地貌形成有着重要的作用;4. 引导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设计相关情景;5. 通过学生小组的讨论活动来探讨冰川地貌的发育科学思想;6. 学生完成冰川地貌的类型及地貌发育科学思想的习题;7. 将学生小组的习题结果做出总结,归纳出冰川地貌的发育科学思想;六、学情调查学生的学习状态:1. 一般学生:对冰川地貌有初步的了解,但缺乏对其发育过程的深入理解;2. 能力较强的学生:对冰川地貌有较为全面的了解,能够正确掌握其发育过程;3. 能力较弱的学生:对冰川地貌缺乏了解,缺乏深入理解其发育过程的思维能力。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教学过程中,学生对冰川地貌发育过程有了一定的认识,但由于教材的内容太过繁复,导致学生理解的效率不如预期,教学效果并不理想,我需要调整教学内容,重点放在冰川地貌的发育过程,加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上。
冰川侵蚀作用形成的地貌_冰川侵蚀地貌的成因
冰川侵蚀作用形成的地貌_冰川侵蚀地貌的成因侵蚀作用冰川有很强的侵蚀力,大部分为机械的侵蚀作用,其侵蚀方式可分为几种:1拔蚀作用:当冰床底部或冰斗后背的基岩,沿节理反复冻融而松动,若这些松动的岩石和冰川冻结在一起,则当冰川运动时就把岩块拔起带走,这称为拔蚀作用。
经拔蚀作用后的冰川河谷其坡度曲线是崎岖不平的,形成了梯形的坡度剖面曲线。
2磨蚀作用:当冰川运动时,冻结在冰川或冰层底部的岩石碎片,因受上面冰川的压力,对冰川底床进行削磨和刻蚀,称为磨蚀作用。
磨蚀作用可在基岩上形成带有擦痕的磨光面,而擦痕或刻槽是冰川作用的一种良好证据,其方向可以用来指示冰川行进的方向。
3冰楔作用:在岩石裂缝内所含的冰融水,经反复冻融作用,体积时涨时缩,而造成岩层破碎,成为碎块,或从两侧山坡坠落到冰川中向前移动。
4其他:当融冰之水进入河流,其常夹有大体积之冰块,会产生强大撞击力破坏下游的两岸岩石。
冰川侵蚀力的强弱受到下列因素的影响:1冰层的厚度和重量。
重厚者侵蚀力强。
2冰层移动的速度。
速度大者侵蚀力强。
3携带石块的数量。
携带数量越多越重者,侵蚀力越强。
4地面岩石之粗糙或光滑。
粗糙地面较易受冰川之侵蚀。
5底岩的性质,底岩松软者较易受侵蚀。
6岩层之倾斜方向与冰川移动方向一致者,易遭侵蚀。
1冰斗:为山谷冰川重要冰蚀地貌之一,形成于雪线附近,在平缓的山地或低洼处积雪最多,由于积雪的反复冻融,造成岩石的崩解,在重力和融雪水的共同作用下,将岩石侵蚀成半碗状或马蹄形的洼地,典型的冰斗于是形成。
冰斗的三面是陡峭岩壁,向下坡有一口,若冰川消退后,洼地水成湖,即冰斗湖。
2刃脊、角峰、冰哑:若冰斗因为挖蚀和冻裂的侵蚀作用而不断的扩大,冰斗壁后退,相邻冰斗间的山脊逐渐被削薄而形成刀刃状,称为刃脊。
而几个冰斗所交汇的山峰,形状很尖,则称为角峰。
在刃脊之间的低下鞍部处,则为冰哑。
3削断山嘴、U型谷、石洼地:当山谷冰川自高地向低处移动,山嘴被削平成三角形,称为削断山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悬谷1
U 形谷1
U 形谷2
U 形谷3
★峡湾1
峡湾分布在高纬度沿海地区。在冰期 时,这里沿冰期前的河谷发育了山谷 冰川;而冰后期之后,原来的冰川谷 被上升的海水部分淹没,形成了两侧 平直、崖壁峭拔、谷底宽阔、深度很 大的海湾,称为峡湾或峡江。
挪威
峡湾2
挪威
峡湾3
新西兰
冰斗与峡湾
澳洲
★羊背石
珠穆朗玛峰下的终碛垄
—— 2005年9月
★冰碛丘陵
在冰川消融后,原来随冰川运行 的表碛、中碛和内碛等都坠落在 底碛之上,形成低矮而波状起伏 的冰碛丘陵。冰碛丘陵广泛分布 于大陆冰川作用区,高度可达数 十米或数百米。
★终碛垄(堤)
当冰川末端补给与消融处于平衡时,冰碛物 就会在冰舌前端堆积成弧形长堤,称为终碛 垄(堤)。山岳冰川终碛垄高度常达百米以 上,但延伸长度较短;大陆冰川终碛垄高度 较低,约数十米,但延伸长度可达数百千米。 终碛垄的横剖面不对称,即外坡陡、内坡缓; 终碛垄的高度不对称,即内低外高。
2、冰川冰
◆降雪→粒雪(一般粒径<1mm,由升华再 结晶作用形成)→ 冰川冰(致密块状,密度 为 0.9 左右,由重压下的重结晶作用生成)。 ◆冰川可成冰、水、汽三相并存状态。在重 力和压力的作用下,冰体向雪线以下地区缓 慢流动,伸出冰舌,形成冰川。 ◆冰川运动的速度为每年几十到几百米不等 (速度大小主要取决于冰床或冰面坡度与冰 川厚度)。
冰斗、刃脊、角峰
角峰与刃脊
角峰(喜马拉雅山)
海螺沟冰川
★冰川谷
冰川谷又称U形谷或槽谷,其前身大 部分是山地上升前的V形河谷,后由 冰川切割而成。槽谷在纵剖面上常呈 阶梯状下降,每一阶梯均由前方高起 的岩坎和后方冰蚀盆组成;在平面图 上,槽谷的显著特征是它的贯通性, 冰川前的山咀大多数被削平,因而十 分顺直;同时,冰川谷平面上是上游 宽下游窄。
冰 斗 地 形 图
冰斗的形态
冰斗(天山,8月)
古冰斗(太白山太白池)
★冰斗与刃脊
当山岭两坡发育了冰斗,随着冰斗的 进一步扩大,斗壁后退,岭脊不断变 窄,最后形成刀刃状的锯齿形山脊, 称为刃脊。由三个以上的冰斗发展所 夹峙的尖锐山峰,叫做角峰。
A角峰;B刃脊;C冰斗湖;
角
角峰
峰
冰斗
的
形
成
一、雪线与冰川冰
★ 全球85%的淡水资源以冰川的形式贮 存,其分布面积约占陆地面积的10%, 总体积达 2.6 × 107 km3,若全部融化可 使海平面上升 66 m 。
1、雪线是固态降水的零平衡面,即常年 积雪区的下界。
在雪线处:年降雪量=年消融量; 雪线以上:年降雪量>年消融量; 雪线以下:年降雪量<年消融量。
二、冰川的类型
按照冰川的形态和规模,可分为大陆 冰川和山岳冰川两大类。
1、大陆冰川又叫大陆冰盖,也称极地 冰盖,简称冰盖,是不受地形约束而 发育的冰川。习惯上把超过50000km2 面积的冰川才当作冰盖。 主要有:南极冰盖(1380万km2);
格陵兰冰盖(170万km2 )。
2、山岳冰川
山岳冰川是完全受地形约束而发育的冰川。主 要分布于中低纬高山地带,在亚洲山区尤其发 育。山岳冰川发育于雪线以上的常年积雪区, 沿山坡或槽谷呈线状向下游缓慢流动。
平顶冰川
冰碛物类型
侧碛
侧碛
中碛
底碛
终碛
冰舌 终碛
冰川的搬运
明永冰川
表碛(细)
明永冰川
表碛(粗)
明永冰川
表碛与侧碛
侧碛与终碛
漂砾
冰川融水与冰碛物
冰碛物
明永冰川
杂乱堆积的冰碛物
明永冰川
★冰斗
冰斗是由冰斗壁、盆底和冰斗出口处 的冰坎(冰斗槛)所组成。冰斗三面 为陡壁所围,朝向坡下的一面有个开 口,外形呈围椅状。 冰斗多发育于雪线附近,因此冰斗具 有指示雪线的意义,即可以根据古冰 斗底部的高度来推断当时雪线的位置。
◆根据冰川形态、发育阶段和地貌特征的差异, 山岳冰川可再分为:悬冰川(<1km2)、冰斗 冰川(数km2)、山谷冰川、山麓冰川(极地 或高纬)、平顶冰川(是山岳冰川与大陆冰盖 的一种过渡类型,发育在起伏和缓的高原和高 山夷平面上,故又名高原冰川或高山冰帽)。
三、冰川作用与冰川地貌
(一)冰川作用 1、冰蚀作用:挖蚀与磨蚀; 2、搬运作用: ◆被冰川搬运的碎屑物统称为冰碛物,巨大 的砾石称为漂砾。 ◆冰碛物分为 6 种:表碛、侧碛、中碛、底 碛、里碛、终碛。大陆冰川只有底碛和终碛 两种。 3、堆积作用:冰碛物结构疏松,堆积杂乱, 无层理,磨圆度极差。
★雪线的分布高度
雪线的分布高度取决于气温高低与降雪量大 小,还受地形因素的影响。 ◆受气温分布控制,全球雪线高度最高不在赤道, 而是在亚热带高压带,如南美安第斯山雪线高达 6400m(世界最高)。在赤道非洲为 4500 —— 5200m,阿尔卑斯山降低至 2400 —— 3200m,而 北极则只有100 —— 300m。 ◆受降雪量控制,喜马拉雅山南坡的雪线高度约 4600m,其北坡则升高至约 5500m; ◆受坡向影响,天山北坡雪线高度为 3500 —— 3900m,南坡为 3900 —— 4200 m。
(二)冰川地貌
1、冰蚀地貌: 冰斗、刃脊、角峰、 冰川谷(槽谷、U形谷)、羊背石;
2、冰碛地貌: 冰碛丘陵、终碛垄、鼓丘;
结束
雪线
天山雪莲1
天山雪莲2
雪 花
积雪
冰川冰的密度
冰川冰
冰舌
海螺沟冰川冰瀑
冰舌融水
冰舌融水(七一冰川)
高大的冰塔林
珠峰绒布冰川的冰塔林
绒布冰塔林
冰川融水
南极
冰川冰与冰塔林
南极冰盖的移动
蓝色表示<10m/a,红色>1km/a
南极冰盖1
南极冰盖2
南极冰盖3
格陵兰冰盖
南极冰盖边缘
南极冰盖边缘融化崩塌
冰山的形成
2002年3月
南极冰山
破冰航行
悬冰川
冰斗冰川
横断山脉
山谷冰川
祁连山七一冰川
天山一号冰川
云南梅里雪山的明永冰川
山麓冰川
羊背石是冰床上由冰蚀作用形成的 石质小丘,常成群分布,远望犹如 匍匐的羊群,故称羊背石。羊背石 平面上呈椭圆形,剖面形态两坡不 对称;迎冰流面以磨蚀作用为主, 坡度平缓作流线形,表面留下许多 擦痕刻槽、磨光面等痕迹;背流面 则在冻融风化和冰川挖蚀作用下, 形成表面坎坷不平作锯齿状的陡坡。
冰臼1
冰臼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