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纪冰川期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4 6.3课文注释:第四纪冰川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4 6.3课文注释:第四纪冰川

课文注释:第四纪冰川
1921年李四光带领学生野外实习,在太行山东麓首次发现中国第四纪冰川,此后,在长江中下游、江西庐山、安徽黄山和华南其他地方,开展进一步调查,收集到更多冰川流行的证据,发表了一系列关于中国第四纪冰川的文章,其中《冰期之庐山》是其代表作之一。

经他根据调查的大量资料鉴定后,确定了鄱阳、大牯、庐山三次冰期和两次间冰期,后又提出鄱阳冰期之前还有更老的亚冰期存在。

1936年,李四光在黄山找到了冰磨条痕,发表了《安徽黄山之第四纪冰川》,至此,中国无第四纪冰川之谬论不攻自破。

中国第四纪冰川的确立,是我国第四纪地层学和气候学研究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它在生产实践上对寻找地下水资源、砂金矿床、选定工程建设场址,不仅是有益的,而且是有成效的。

第四纪冰川

第四纪冰川

第四纪冰川第四纪冰川,也被称为冰河期或冰川期,是地球历史上最近的一个冰川时期。

它发生在距今大约250万年到1.1万年之间的时间段内,对地球的地貌和生态系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以第四纪冰川为主题,探讨它的形成原因、对地球的影响以及冰川环境中的生物适应等方面。

第四纪冰川是由于地球气候变冷引起的。

几乎整个第四纪冰川时期都是在一个不稳定的气候环境下度过的,周期性的冰期和间冰期交替出现。

这些冰期是由于地球轨道的变化,导致太阳辐射分布发生变化而引起的。

我们所处的冰川时期是一个间冰期,即位于冰川时期之间的相对较暖的时期。

冰川是形成在高纬度地区或高山地区的巨大冰层。

其主要形成于极地地区和高山区域,但也可能出现在其他地方,如北美洲和欧洲北部。

冰川的形成主要是通过降雪的积累和压实而成。

当积雪经过多年的累积,逐渐堆积成厚厚的冰层。

巨大的重量使冰层向下移动,从而形成了冰川。

冰川具有雄伟壮丽的景观,同时也对周围的环境产生深远的影响。

首先,冰川的移动会改变地质形态。

冰川的冰层移动会侵蚀和改造地表地貌。

事实上,冰川是地球上最早的地质剥蚀力量之一。

冰川会利用其庞大的质量和冰层内的冰屑来破坏和改变地貌。

在冰川退缩时,由于冰川磨蚀而形成的山谷和冰川舌将成为地质遗迹留存下来。

其次,冰川时期会对气候和生态系统产生深远影响。

冰川的形成导致水分蓄积在冰层中,从而降低海平面。

此外,冰川还能够改变大气循环,导致气温下降。

这种气候变化对于许多生物来说是具有挑战性的,因为它们需要适应寒冷和干燥的环境。

生物在冰川环境中适应的方式多种多样。

一些动物选择冬眠以度过严寒的冰川时期。

它们通过减缓新陈代谢和降低体温来降低对能源的需求。

其他动物则选择迁徙,寻找更适宜的生存环境。

对于植物来说,一些能够抵御寒冷的植物会在冰川退缩后重新生长,而其他植物可能会选择根系在地下,以保护自己免受寒冷环境的侵害。

冰川期也对人类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在古代,冰川期会导致种植和放牧的困难,可能会导致人类的迁徙。

第四纪冰期

第四纪冰期

第四纪冰期地球表面覆盖有大规模冰川的地质时期,称为冰期,又称为冰川时期。

两次冰期之间为相对温暖时期,称为间冰期。

地球历史上曾发生过多次冰期,最近一次是第四纪冰期。

第四纪冰期约从距今200万年前开始直到现在。

一、第四纪大冰期气候第四纪初期的冰期环境波及全球,中期达到最盛,所以晚新生代大冰期主要指第四纪冰期。

当时,北半球有三个主要大陆冰川中心,即斯堪的纳维亚冰川中心:冰川曾向低纬伸展到51°N左右;北美冰川中心:冰川曾向低纬伸展到38°N 左右;西伯利亚冰川中心:冰层分布于北极圈附近60°—70°N之间,有时可能伸展到50°N的贝加尔湖附近。

此外,在中、低纬的一些高山区还发育了山麓冰川或小冰帽。

而在这次大冰期中气候变动很大,冰川有很多次进退。

根据对阿尔卑斯山区第四纪山岳冰川的研究,确定第四纪大冰期中有5个亚冰期。

在中国也发现不少第四纪冰川的遗迹,定出4次亚冰期。

在亚冰期内,平均气温约比现代低8°—12°C。

在两个亚冰期之间的亚间冰期比现代气温高。

据研究,在距今1.8万年前为第四纪冰川最盛时期,一直到1.65万年前,冰川开始融化,大约在1万年前大理亚冰期消退,北半球个大陆的气候带分布和气候条间基本上形成为现代气候的特点。

第四纪冰期的划分如下:二、世界的划分。

(1)阿尔卑斯山冰期划分第四纪冰期气候旋回的研究,最早开始于阿尔卑斯山。

1909年,A.Penck 和Bruckner研究阿尔卑斯山麓地貌和堆积物时,首先创立了4次冰期3次间冰期的论点。

其中冰期自老到新为:群智、民德、里斯和玉木。

在4个冰期之间和3个间冰期,分别为群智—民德、民德—里斯、里斯——玉木。

当时划分冰期、间冰期的主要依据,就是分布在阿尔卑斯山麓的4种不同的地貌类型及4种不同特征的沉积物。

其中群智冰期是与覆盖在古老夷平面上的老砾石层相对应;而民德、里斯和玉木等冰期,分别与老砾石层之上或洼地的新砾石层、高阶地上红、黄色砂砾层与低阶地上灰色沙砾层相对应。

第四纪冰期

第四纪冰期

第四纪冰期第四纪冰期编辑本段基本介绍冰期冰期是指地球表面覆盖有大规模冰川的地质时期,又称为冰川时期。

两次冰期之间为一相对温暖时期,称为间冰期。

地球历史上曾发生过多次冰期,最近一次是第四纪冰期。

标志冰期时期最重要的标志是全球性大幅度气温变冷,在中、高纬(包括极地)及高山区广泛形成大面积的冰盖和山岳冰川。

由于水分由海洋向冰盖区转移,大陆冰盖不断扩大增厚,引起海平面大幅度下降。

所以,冰期盛行时的气候表现为干冷。

冰盖的存在和海陆形势变化,气候带也相应移动,大气环流和洋流都发生变化,这均直接影响动植物生长、演化和分布。

划分的依据新生代以前的大冰期因时代古老,可辨认的冰川遗迹零散残缺,研究程度也较差,目前多依据地层中所含带冰川擦痕的混碛岩、页岩中的燧石结核和带冰川擦痕的基岩底盘等。

新生代大冰期的冰川遗迹保存普遍较为完整,尤以晚新生代冰期的研究较为深入,如沉积连续性好的深海沉积岩芯、黄土等,能较完整地记录全球气候和环境的变化。

20世纪70年代以来,各国学者用氧同位素分析、放射性年代测定及古地磁等方法力图恢复和重建晚新生代的全球气候变化和沉积环境,作为划分冰期的重要依据。

此外,包含海洋生物、哺乳动物、植物孢粉化石的生物地层学,地貌分析,沉积岩石学以及古土壤等方法也常作为研究晚新生代环境和冰期划分的依据。

编辑本段中国的划分和表现形式中国西部高山地区的冰期划分已为人们所公认,以研究较好的喜马拉雅山珠穆朗玛峰区北坡为例,第四纪冰期划分为:a.依据希夏邦马峰北坡附近的老冰碛平台确立的早更新世的希夏邦马冰期b.依据珠穆朗玛峰西侧聂聂雄拉高平台的冰水-冰碛沉积确立的中更新世的聂聂雄拉冰期。

c.在绒布河谷中基隆寺附近的残破漂砾群及上游绒布寺的终碛垅分别代表晚更新世早期的基隆寺阶段和较晚期的绒布寺阶段,这两个阶段构成了晚更新世的珠穆朗玛冰期,也有的学者将这两个阶段划为两个独立的冰期。

关于中国东部第四纪冰期的问题,目前仍在争论中。

第5章 第2节 第四纪冰期—间冰期变化

第5章 第2节  第四纪冰期—间冰期变化

北半球冰盖的发育按照这样的模式:冰雪积累形成冰盖的过程十分 缓慢,但冰川融化、冰盖退缩的过程却十分迅速,冰盖随冰期—间 冰期的转换发生大幅度的往复进退(以深海δ18O的变化为代表)。 珊瑚礁阶地所记录的海平面变化与深海氧同位素的变化大体同步 。 陆上的黄土记录显示,深海氧同位素记录的间冰期或间冰段对应于 形成古土壤的温暖湿润时期,冰期或冰段对应于黄土迅速堆积的冷 干时期; 冰芯记录也显示,冰期时极地降水减少,粉尘浓度增大,温室气体 CO2和CH4的含量减少;间冰期时降水增多,粉尘减少,温室气体含 量增加。
1988年,Heinrich发现末次冰期北大西洋深海沉积物岩 芯中常包含数6层陆源冰漂砾含量增多的沉积物,表明 末次冰期内曾发生过多次北极冰山向海里倾泻的事件, 代表大规模冰山涌进的气候效应而产生的快速变冷事件, 又称冰筏事件。
6次时间为:69000、36000aB.P、52000、27000、21000、 14300 a B.P.。 使大气温度又降低3~6℃,周期5000~10000a,持续时间 200~2000年,随后却突然升温,在短期内温度变幅可达 5℃。 可能是末次冰期北半球普遍的气候振荡事件,在湖泊沉积 物中以及中国的黄土有记录。
新仙女木事件最初发现于西北欧,曾被认为是局限在 欧洲的地区性事件。近年来,随着对快速变化事件的日益 关注,在地中海地区、以色列、中国、太平洋、北美洲、 澳大利亚、南美洲等世界的许多地区均发现与之相对应的 信号,表明该事件可能是一个全球尺度的事件。
上述快速变化事件也被称为亚轨道或“亚米兰柯维奇”事 件。尽管这些事件的成因机制尚不十分清楚,但它们的存在至 少说明了某些环境变化过程非常迅速,对这些事件的研究,为 认识全球气候快速变化的原因以及生物对变化的响应提供了线 索,因此受到普遍的关注。

第四纪冰川

第四纪冰川

第四纪冰川大冰体。

由降落在雪线以上的大量积雪,在重力和巨大压力下形成,冰川从源头处得到大量的冰补给,而这些冰融化得很慢,冰川本身就发育得又宽又深,往下流到高温处,冰补给少了,冰川也愈来愈小,直到冰的融化量和上游的补给量互相抵消。

一般冰川为舌状,冰川面往往高低不平,有的地方有深的裂口,即冰隙。

冰川可分为大陆冰川和山岳冰川两大类。

第四纪时欧洲阿尔卑斯山山岳冰川至少有5次扩张。

在我国,据李四光研究,相应地出现了鄱阳、大姑、庐山与大理4个亚冰期。

现代冰川覆盖总面积约为1630万平方公里,占地球陆地总面积的11%。

我国的现代冰川主要分布于喜马拉雅山(北坡)、昆仑山、天山、祁连山和横断山脉的一些高峰区,总面积约57069平方公里。

冰川期,这是指地球气候酷寒,高纬度地方的广阔区域为大陆冰川所覆盖的时期。

最近的冰川期在更新世,据在欧洲和北美研究的结果,认为共有六次冰川期,五次间冰川期。

在日本根据分析冰斗地形发现有两次冰川期。

最显著的冰川期是在石炭纪-二迭纪,冰川的遗迹残留于冈瓦纳大陆。

除上述两大冰川期外,在欧洲和美洲还发现有前寒武纪、中生代和第三纪的冰川遗迹,但都不太显著。

地球自诞生后,气候也一直在变迁中。

地质年代中地球的气候是温暖和寒冷交替著出现。

在数十万年以上的极长周期气候中,有大冰川气候周期和冰川时代气候周期。

在震旦纪(大约六亿年前)以前地球上的气候,我们目前并不清楚。

从六亿年前前古生代震旦纪起一直到一万年前新生代的第四纪止,地球上的气候共经历了三次大冰川气候。

第一次是震旦纪大冰川期,距今约六亿年;第二次是古生代后期的石炭—二叠纪大冰川期,距今约2~3亿年;第三次是新生代第四纪大冰川期,距今约200万年。

这三大冰川期气候的时间周期尺度大约是千万年至亿年左右。

在第四纪大冰川期气候中,目前我们已经确知其间气候仍是寒冷与温暖交替出现。

这段时间世界各地的冰川进退次数并不一致,不过大多数的学者都同意:第四纪北半球大部有四次冰期、三个间冰期和一个冰后期;在北欧则有五次冰期、四次间冰期和一个冰后期。

第四纪冰川活动与全球气候变化的关系研究

第四纪冰川活动与全球气候变化的关系研究

第四纪冰川活动与全球气候变化的关系研究第四纪冰川活动与全球气候变化一直是地球科学领域中备受关注的热点问题。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和对地球气候变化机制的深入研究,人们对于冰川活动与全球气候变化之间的关系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第四纪冰期是地球气候演变史上的重要时期,冰川的扩张和退缩对全球气候产生了深远影响。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科学家们通过对第四纪冰川的研究,发现了冰川活动与全球气候变化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

冰川的形成主要受到气候因素的影响,而气候又受到地球轨道参数、太阳辐射、大气成分等因素的共同影响。

冰川活动不仅受到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同时也对全球气候变化产生反馈作用。

第四纪冰川活动与全球气候变化之间存在着多种复杂的相互关系。

研究表明,冰川的扩张和退缩与全球气候的变化密切相关。

冰川活动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全球气候的长期趋势,进而影响地球的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的发展。

全球气候变化也会对冰川活动产生影响,加剧冰川的退缩和融化速度,从而引发更严重的气候灾害和自然灾害。

通过对第四纪冰川活动与全球气候变化的深入研究,科学家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地球气候系统的运行机制,为预测未来全球气候变化趋势和制定有效的气候变化应对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对于气候变化的研究也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只有深入研究冰川活动与全球气候变化之间的关系,才能更好地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

在未来的研究中,科学家们需要继续深入探讨第四纪冰川活动与全球气候变化之间的复杂关系,探索更多新的研究方法和技术手段,以更全面、系统地揭示冰川活动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机制。

只有不断提高研究水平,加强国际合作,才能更好地保护地球环境,促进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解决。

庐山第四纪冰川

庐山第四纪冰川

庐山第四纪冰川庐山第四纪冰川,在两三百万年前的第四纪冰期,周天寒彻,当时的气温比现在低3℃~7℃,巨大的冰川一路推进,山谷被硬生生割开,直径数十米的巨石随着冰川的搬运而翻山越岭。

李四光先生提出的作为冰碛物的泥砾混杂堆实际上是泥石流堆积,上世纪80年代施雅风与学术界几位同仁一道,明确对李四光先生的结论进行了质疑。

1 概述庐山第四纪冰川,在两三百万年前的第四纪冰期,周天寒彻,当时的气温比现在低3℃~7℃,巨大的冰川一路推进,山谷被硬生生割开,直径数十米的巨石随着冰川的搬运而翻山越岭。

1933年李四光先生发表《扬子江流域之第四纪冰期》,正式宣称在庐山发现了第四纪冰川遗迹,至1937年写成《庐山之冰期》。

凭借李四光先生的学术声望和社会地位,庐山第四纪冰川学说为许多研究者所拥护。

此后全国又有许多地方发现第四纪冰川遗迹的报道,据统计到上个世纪末,这样的地方一共有120多处。

上世纪80年代施雅风与学术界几位同仁一道,明确对李四光先生的结论进行了质疑,进一步明确指出,李四光先生提出的作为冰碛物的泥砾混杂堆实际上是泥石流堆积。

2 学术证据1、上世纪80年代施雅风与学术界几位同仁一道,明确对李四光先生的结论进行了质疑,并引起了对这个问题的长期争论。

在近日发表的上述论文中,施雅风进一步明确指出,李四光先生提出的作为冰碛物的泥砾混杂堆实际上是泥石流堆积。

2、庐山牯岭海拔1165米,从现代气候记录推测,7月气温必须下降20摄氏度,处此高度的庐山才具备积雪成冰的条件,而事实上,长江中下游地区在任一冰期均未降温达如此大的幅度,从而判断地处中纬度的庐山形成第四纪冰川绝无可能。

3、从砾石组成、砾径变化、沉积结构、擦痕等各种沉积物特征来分析,庐山较广泛分布的泥砾堆积均是因泥石流而非冰川所成。

4、包围砾石的网纹红土与孢粉(即植物的花粉)组成表明,沉积时期的暖温带-亚热带湿热环境,而并非寒冷冰川环境。

5、借助何培元先生古地磁测年法推算古温度,可推断李四光先生所定“庐山冰期”、“大姑冰期”、“鄱阳冰期”及何培元先生所定的大排冰期,恰恰在时间上相当于中国西部和北半球的间冰期时段,排除了具有积雪成冰川的可能性。

第四纪冰期地球化学记录与气候演变

第四纪冰期地球化学记录与气候演变

第四纪冰期地球化学记录与气候演变近几十年来,全球气候变化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人们对于气候变化背后的原因和影响展开了广泛的研究。

在这个过程中,地球化学的方法被广泛应用于探索过去的气候演变。

本文将介绍第四纪冰期地球化学记录与气候演变的关系,并讨论其意义和现有的研究成果。

第四纪冰期是指地球上最近的冰川时期,从约200万年前开始,直至今天。

在这个时期内,地球经历了多次冰期和间冰期的变化。

这些冰期和间冰期的周期性变化被记录在地球各地不同的地质和地球化学记录中。

地球化学的方法可以通过分析地层中的沉积物和化石来推测过去的气候条件。

比如,通过分析沉积物中的稳定同位素,可以推断出过去的降水量和温度变化。

地球化学记录还可以通过探究大气成分的变化来研究气候的演变。

例如,通过分析冰芯中的大气气体成分,可以了解过去的温室气体浓度以及它们与气候的关系。

研究表明,第四纪冰期的气候演变与多个因素相关。

其中,太阳活动的周期性变化被认为是冰期和间冰期的主要驱动力之一。

这种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通过其对太阳辐射的调节来实现。

太阳辐射的变化会导致地球的气候系统发生变化,从而引发冰期和间冰期的交替。

除了太阳活动,地球自身的变化也对气候演变起到了重要作用。

地球的轨道参数、海洋环流和陆地构造等因素都可以影响气候系统的稳定性。

通过对地球化学记录的研究,科学家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这些因素是如何相互作用并最终导致气候变化的。

在现有的研究成果中,通过对地球各地的地质和地球化学记录的分析,科学家们成功地重建了过去几十万年的气候变化图景。

这些记录揭示了冰期和间冰期的周期性变化模式,以及与之相关的气候响应。

例如,在最近一次冰期末期,地球经历了一次剧烈的气候变化,这导致了全球范围内的冰川退缩和海平面上升。

这些地球化学记录不仅有助于我们了解过去的气候变化,还可以为预测未来的气候变化提供重要参考。

通过对过去冰期和间冰期的气候响应的研究,科学家们可以了解不同驱动力下的气候系统的响应机制。

《中国中心论》之四:青藏高原的隆起和第四纪冰川期在人类进化史上的作用的分析和探讨

《中国中心论》之四:青藏高原的隆起和第四纪冰川期在人类进化史上的作用的分析和探讨

《中国中心论》之四:青藏高原的隆起和第四纪冰川期在人类进化史上的作用的分析和探讨青藏高原的隆起和第四纪冰川期在人类进化史上的作用的分析和探讨文|黄饮冰根据前面几篇文章的分析和探讨,我们已经明确,在世界各地都有猿类的祖先。

在人类产生前,与人类相似的生物——古猿已经大量繁衍后代,遍布亚、非、欧。

分布于每一个地区的猿类都可能产生基因突变,产生新的物种——人类。

在人类的进化史上,直立行走是至关重要的。

直立行走是手脚分工的基础,也是猿脑进化成人脑的基础,还是猿面进化成人面的基础。

没有直立行走,猿就依然是猿,而不会进化成人。

引起古猿到人猿的变化,全球的条件都是一样的,都是因为距今1200万年—500万年期间地球进入了极热期,引起地球表面的荒漠化,从而改变了一部分古猿的生活条件。

所以古猿进化成人猿,在全球是同步的。

人猿获得了直立行走的性状,自此人和猿揖首相别。

以后的关键环节就是猿脑进化成人脑了。

在人猿到猿人的变化期间,全球进入了第四纪冰川期。

第四纪冰川期在全球是一样的。

不一样在于,中国大西南青藏高原隆起了。

第四纪冰期的寒冻对人猿到猿人的进化是不利的,但中国大西南青藏高原的隆起造就了中国大西南独特的气候条件和独特的地理生态条件,在这里形成了一块有利于人猿向猿人的变化持续下去的“冰期避难所”。

其他的地方因为寒冻,人猿到猿人的变化停止了。

意思有两种可能,一种是人猿冻死了,一种是人猿进化出了猿人,但猿人也冻死了。

其实这个冻死的理论依据也是非洲起源说的基础之一,我在这里利用一下而已。

本文专门讨论青藏高原的隆起和第四纪冰川期在人类进化史上的决定性影响和作用。

各项知识都摆在那里,只是没有人去贯通罢了,我只起到一个贯通的作用。

中国地形图1一、青藏高原及周边地区地貌的形成(一)青藏高原未隆起之前,青藏高原本部及周边地区是平原地貌,有山、有水、有草原、有森林、也有小沙漠夹杂在草原中间青藏高原未隆起之前,青藏高原及周边地区(中国大西南、中国大西北、青藏西外大陆、中南半岛等)是平原地貌,平原上是山林、草地、间杂沙漠、湖泊和河流,与非洲的地貌相似。

第四纪冰川

第四纪冰川

第四纪冰川第四纪冰川是地球历史上发生在大约2500万年前至今的一个冰期,也是地球上最近一次的大规模冰川时期。

它的影响范围广泛,不仅改变了地貌,还对气候、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第四纪冰川的形成原因、地貌变化、气候影响以及对人类的作用等方面进行探讨。

第四纪冰川的形成原因可以追溯到全球气候的变化。

据科学家的研究,第四纪冰川时期主要是由于地球轨道参数的变化引起的。

这些参数包括地球与太阳之间的距离、地球自转轴的倾斜角度等。

这些参数的变化导致了地球上的气候变化,进而影响了冰川的形成与消退。

第四纪冰川对地球地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冰川的运动能够侵蚀岩石,形成各种地貌特征,如冰碛、冰碛湖、U型谷等。

在冰川融化过程中,它所携带的石块、砾石和泥沙堆积在一起,形成了冰碛。

冰碛湖是指冰川融化后形成的湖泊,它们通常位于冰川前缘。

而U型谷是冰川侵蚀形成的一种独特地貌,呈现出宽而深的U形谷地。

第四纪冰川的存在和变化对气候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冰川时期的气候是相对寒冷和干燥的,而冰川融化后的气候则相对温暖而湿润。

冰川的形成和消退对全球气候系统产生了重要的反馈作用。

其过程中释放的大量淡水会改变海洋环流和气候分布,进而对全球气候产生深远影响。

此外,冰川的存在还会降低地表温度,改变降水分布,形成特殊的气候环境。

第四纪冰川对人类社会也产生了重要影响。

冰川和依赖冰川带来的淡水资源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许多地区的冰川融化提供了大量的淡水资源,为农业和工业用水提供了保障。

此外,冰川融水还参与了地球的水循环,维持着水资源的平衡。

然而,随着全球气候的变暖,冰川融化速度加快,造成了淡水资源的流失和水资源短缺的问题。

此外,冰川也给旅游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许多地区的冰川景观吸引了大量的旅游者,推动了当地旅游产业的发展。

然而,冰川融化的加速,使得这些冰川景观面临着消失的风险,这对当地经济和旅游业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第四节 第四纪冰期

第四节  第四纪冰期

第四节第四纪冰期一、古冰川活动证据的确定在地质历史上,随着世界气候的巨大波动,曾发生过多次全球性的冰川作用。

在冰期时,冰川大规模地增长与扩展;而在间冰期时,冰川则发生大规模地退缩或消亡。

现在发现在前寒武纪、石炭纪、二叠纪和第四纪的地层中,存在着冰川活动的遗迹。

其中第四纪冰川作用直接影响了现代地貌的发育。

自新近纪中新世以后,全球气候由温暖转为寒冷,南极洲和格陵兰岛开始出现冰川。

由于第四纪气温继续下降,导致了全球性大冰期的来临,全世界发育了多次规模巨大的冰川作用。

冰期时的平均气温比目前下降达5℃以上,最大冰期时,世界大陆近1/3面积为冰川所覆盖。

当时北半球有三个主要的大陆冰川中心:①斯堪的纳维亚冰盖,面积667×10⁴km²,冰川最大厚度3000m,冰流向南伸展到北纬47°左右;②格陵兰与北美冰盖,面积1845×10⁴km²,冰川最大厚度3500m,冰流向南伸展可达北纬约38°;③亚洲北部冰盖,相对面积、厚度较小,冰流主要分布在北极圈附近,北纬60°以北地区。

第四纪冰川作用造成了丰富的地貌形态和沉积物,这正是恢复各地古冰川活动的有力证据。

自第四纪以来,全球不少地区曾经历了多次冰期和间冰期。

我国科学家李四光曾把我国境内划分出四个冰期:鄱阳、大姑、庐山和大理冰期,分别与欧洲阿尔卑斯山区的贡兹、民德、里斯和玉木冰期相当。

但由于古冰川作用遗迹往往受到后期外营力作用的改造与破坏,使原来的地貌形态和沉积物分布特征受到不同程度的变化,甚至面目全非,容易引起不同学者的意见分歧,如中国东部古冰川问题的争论仍在继续。

因而在考证古冰川活动的证据时,必须避免仅凭少数孤立的形态或物质标志就得出概括的结论;而要重视冰蚀、冰碛、冰水和冰缘地貌、沉积之间的配套和相关分析。

对于老冰期或冰川地貌形态受到严重破坏的地区,特别要重视对沉积地层的研究,注意冰川与类冰川堆积的辨认。

阿尔卑斯第四纪冰川研究历史

阿尔卑斯第四纪冰川研究历史

阿尔卑斯第四纪冰川研究历史第四纪冰川是指存在于地球上的最近一次冰期,也称为第四纪冰期。

阿尔卑斯山脉位于欧洲中部,是研究第四纪冰川的重要地区之一。

阿尔卑斯第四纪冰川研究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当时的地质学家开始对该地区的冰川进行观察和研究。

最早的阿尔卑斯第四纪冰川研究可以追溯到瑞士地质学家路易·阿格纽(Louis Agassiz)的工作。

他在19世纪40年代到50年代期间对阿尔卑斯山脉进行了广泛的地质调查,发现了大量的冰川遗迹和岩石堆积物,从而推断出该地区曾经存在过巨大的冰川。

他提出了冰川运动的理论,并将其应用于解释阿尔卑斯山脉的地貌特征。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对阿尔卑斯第四纪冰川的研究逐渐深入。

20世纪初,地质学家开始使用更先进的仪器和方法,包括地震勘探、卫星遥感和冰芯钻探等技术,来研究冰川的形成和演化过程。

在阿尔卑斯第四纪冰川研究中,冰川地貌是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

冰川地貌是指冰川运动和冰川融化所形成的地貌特征,包括冰川谷、冰碛、冰川湖等。

通过对这些地貌的观察和测量,科学家可以推断出冰川的历史演变过程。

另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是冰川沉积物的分析。

冰川沉积物是指冰川在运动过程中携带的岩石碎屑和土壤,它们在冰川融化后沉积在地表上。

通过对这些沉积物的分析,科学家可以了解冰川运动的速度、方向和规模。

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的加剧,阿尔卑斯第四纪冰川的研究变得更加重要。

科学家通过对现代冰川的观测和监测,发现冰川正在迅速消退。

这些观测结果与历史记录和模拟模型所预测的情况一致。

冰川消退不仅对阿尔卑斯山脉的生态系统和水资源产生影响,还对全球气候变化产生重要影响。

为了更好地研究阿尔卑斯第四纪冰川,科学家还开展了冰川模拟实验和数值模拟研究。

通过模拟实验,科学家可以模拟冰川的运动和变化过程,并预测未来的冰川消退趋势。

数值模拟研究则利用计算机模型来模拟冰川的形成和演化过程,从而更好地理解冰川的运动规律。

总的来说,阿尔卑斯第四纪冰川研究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科学家通过观察、测量和实验来研究冰川的形成和演化过程。

科学家说地球还处于第四纪大冰期,为什么我感觉天气还是这么热?

科学家说地球还处于第四纪大冰期,为什么我感觉天气还是这么热?

科学家说地球还处于第四纪大冰期,为什么我感觉天气还是这么热?我们确实还处于第四纪大冰期之中。

先简单介绍一下跟冰期有关的知识吧。

什么是第四纪大冰期冰期的定义是,地球上覆盖有大规模冰川的时期。

是的,地球上曾经有过温暖到两极没有冰盖的时期,而且还不止一次。

因为冰期会交替出现,广义上的冰期被叫做“大冰期”,可以持续几千万年的时间。

两个大冰期之间可能间隔几亿年。

大冰期中比较寒冷的时候称为“冰期”,相对温暖的时候称为“间冰期”。

在地质史的几十亿年中,全球至少出现过几次大冰期:前寒武纪中期大冰期:距今27~23.5亿年前。

是目前已知地球上最早的大冰期。

持续约4000万年。

震旦纪大冰期:又叫前寒武纪晚期大冰期,约距今9.5~6.15亿年前。

它的影响十分广泛,除南极大陆外,世界各大陆的许多地方都有它遗留下来的地质痕迹。

早古生代大冰期:约距今4.6~4.4亿年前,发生在奥陶纪晚期至志留纪早期的大冰期。

可能持续了8000万年。

晚古生代大冰期:又叫石炭纪-二叠纪大冰期,距今3.5亿~2.7亿年。

持续时间长达8000万年,是地球历史上影响最为深远的一次大冰期。

第四纪大冰期:始于距今200~300万年前,也是我们目前所处的冰期。

但目前并不是最寒冷的时候,在第四纪中期,那时北极的冰盖在欧洲能延伸到北纬50°,接近意大利北部,在北美延伸到了北纬38°,纽约都会被冰层覆盖。

在大约1万年前,地球进入了间冰期,气候转暖,冰盖融化,后退。

但如今南北两极仍然保有冰盖,我们仍然处于冰川时期。

为什么会有冰期?其实从地球的历史上来说,冰期持续的时间并不长,几次大冰期加起来时间也不过几亿年。

绝大多数时候,地球上是持续数亿年的无冰期,比现在要炎热的多。

所以,如果从持续时间上来看,冰期才是地球相对寒冷的“特殊时期”,比现在更热的气候才是地球的常态。

地球冰期的形成成因众说纷纭,目前还没有一个令人满意的答案。

总结起来,大概有天文成因和地质成因两种说法。

中国第四纪冰期划分与第四纪地层层位关系的探讨

中国第四纪冰期划分与第四纪地层层位关系的探讨

中国第四纪冰期划分与第四纪地层层位关系的探讨
中国第四纪冰期划分与第四纪地层层位关系的探讨
中国的第四纪冰期的划分一直是研究者们探讨的重要问题。

第四纪冰期指的是由于大气中温室气体含量比今天高出许多,使得全球变得更为寒冷,而地表直接体现这种状态的就是出现了冰川。

古冰期研究者们也一直在研究中国第四纪冰期的划分和第四纪地层层位关系。

根据目前已经研究出来的诸多科学数据,中国第四纪冰期的划分主要可以归纳为四个冰期:1、第四纪上旬;2、第四纪中旬;
3、第四纪下旬;
4、第四纪末期。

其中,第四纪上旬主要特点是北半球受到强冷冻活动的影响,有大量的冰河出现,其冰期期间大约持续了400万年;第四纪中旬主要期间全球温室气体比今天更多,整个冰期大约持续了250万年;第四纪下旬又称极冷期,特点是海洋表面受到萎缩,而冰原则有所扩大,总的持续时间大约是150万年;第四纪末期则是地球自然温度逐渐上升,冰原逐渐萎缩,大约持续100万年左右。

此外,第四纪冰期划分也会影响第四纪地层层位关系。

如在第四纪上旬,海的表面会受到削减,低洼的地方经常会因为低洼而受到冰原的覆盖,从而形成更为完整的第四纪地层层位关系;但在第四纪中旬和极冷期,海洋表面会进一步缩小,冰原则会相应扩大,从而在第四纪地层层位关系中形成新的不同;而第四纪末期,又会有变化,因为海洋表面上的水位会逐渐升高,冰原也逐渐消失,从而会在第四纪地层层位关系中形成新的变化。

综上所述,中国第四纪冰期的划分及第四纪地层层位关系的变化密切相关,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出我国地质变迁的历史过程。

希望未来研究者们可以进一步开展此方面的研究,以期更好地探讨我国第四纪冰期的变迁。

漫话地球冰期(2)

漫话地球冰期(2)

漫话地球冰期(2)胡经国六、第四纪大冰期㈠、第四纪大冰期概述大约在人类刚出现在地球上的200万年前,地质史上第四纪大冰期同时揭开序幕。

全球各地气温开始下降;北半球中纬度地区的欧洲、北美洲和格陵兰都被从北极一路延伸过来的大冰盖所复盖。

在这段期间,欧洲共出现了5次冰期;而北美洲及中国大陆则分别出现了4次冰期。

至于中国台湾,目前只确定雪山地区在大约7~1万年前的第四纪更新世晚期,曾经出现过冰川,学者们将其称之为“雪山冰期”。

著名的第四纪大冰期从大约250万年前开始,并且一直持续至今。

地球人类现在就生活在第四纪大冰期里。

在第四纪大冰期之初,冰川覆盖了整个北半球。

如前所述,现代地球处于第四纪大冰期(主要是第四纪更新世大冰期)。

其间,50万年来出现了5次冰期。

每次冰期平均持续7万多年;而每次间冰期则平均持续2万多年。

目前,地球正处于大约从1.2万年前开始的间冰期,这也是第四纪全新世的开始。

㈡、第四纪大冰期划分1、世界的划分⑴、概述①、世界各地的划分1901~1909年,德国A.彭克和E.布吕克纳陆续发表《冰川时期的阿尔卑斯山》(3卷)。

该书作者根据欧洲阿尔卑斯山北麓多瑙河上游几级砂砾阶地的发育,提出该山区有4次冰期和3次间冰期,由老到新分别命名为:古萨(Günz)、民德(Mindel)、里斯(Riss)和沃姆(Würm)冰期;以及古萨-民德、民德-里斯和里斯-沃姆间冰期。

后来,B.艾伯尔和I.谢弗又补充了较老的多瑙(Donau)冰期和更老的拜伯(Biber)冰期。

几十年来,阿尔卑斯冰期系统广为流传,为世界许多地区所采用,并且作为典型冰期模式与世界各地进行对比研究。

20世纪20年代,一些学者根据北欧斯堪的纳维亚冰盖边缘活动位置,将丹麦、荷兰、德国北部和波兰的冰期系列划分出4次冰期和3次间冰期,由老到新为:艾尔斯特(Elster)、萨勒(Saale)、瓦什(Warthe)、维塞尔(Weichsel)冰期,以及克罗默(Cromer)、霍尔斯坦(Holstein)和埃姆(Eem)间冰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节 第四纪冰川期
• 古冰川活动证据的确定 • 冰期的划分【3】 】
1、冰川在冰期时,冰川大规模的增长与扩张;在间冰期时,则大规模的退缩 、冰川在冰期时,冰川大规模的增长与扩张;在间冰期时, 或消亡 2、在新近纪中新世以后,全球气候由温暖转为寒冷,南极洲和格陵兰岛开始 、在新近纪中新世以后,全球气候由温暖转为寒冷, 出现冰川。由于第四纪气温继续下降,导致全球性大冰期的来临, 出现冰川。由于第四纪气温继续下降,导致全球性大冰期的来临,全世界 发育了多次规模巨大的冰川作用 3、a:斯堪地纳维亚冰盖 b:格陵兰与北美冰盖 c:亚洲北部冰盖 、 : : : 4、第四纪冰川作用造成了丰富的地貌形态和沉积物,这正是恢复各地冰川活 、第四纪冰川作用造成了丰富的地貌形态和沉积物, 动的有力证据。 动的有力证据。 5、但由于古冰川作用遗迹往往受到后期营力作用的改造与破坏。使原来的地 、但由于古冰川作用遗迹往往受到后期营力作用的改造与破坏。 貌形态和沉积物分布特征受到不同程度的变化。 貌形态和沉积物分布特征受到不同程度的变化。故在考证冰川活动的证据 凭少数孤立的形态或物质标志就得出概括的结论。 时,要注意避免仅 凭少数孤立的形态或物质标志就得出概括的结论。特别 要重视对沉积地层的研究,注意冰川与类冰川堆积的辨认。 】 要重视对沉积地层的研究,注意冰 堆积物特征的分析
划分方法
• • • • 冰碛物的岩性组合和风化程度 间冰期沉积 冰川堆积地貌 冰蚀地貌
第 四 纪 冰 川 遗 迹
挪 威 冰 川 峡 谷
中国第四纪冰川遗迹陈列馆
中国第四纪冰川遗迹陈列馆座落于北京西郊翠微 山下第四纪冰川擦痕处, 山下第四纪冰川擦痕处,是世界上唯一的以第四纪冰 川擦痕实物为基础建立的博物馆。 川擦痕实物为基础建立的博物馆。冰川擦痕是地质学 家李捷在勘测永定河引水渠地质、地貌时发现的, 家李捷在勘测永定河引水渠地质、地貌时发现的,并 经过了李四光等国内外专家学者鉴定, 经过了李四光等国内外专家学者鉴定,于1957年被确 年被确 定为北京市重点文物。 定为北京市重点文物。陈列馆的展陈分为冰川擦痕遗 迹和5米长的画廊 包括鸵鸟蛋、恐龙蛋、三叶虫、 米长的画廊, 迹和 米长的画廊,包括鸵鸟蛋、恐龙蛋、三叶虫、 猛犸象牙等化石及各种大小不同的冰渍石实物标本和 介绍冰川知识及冰川资源现状四部分内容。 介绍冰川知识及冰川资源现状四部分内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