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史版)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训练题: 板块十三 第1讲 两次工业革命与世界市场的形成练习

合集下载

2019届中考历史专题复习:两次工业革命及其对世界的影响习题_含答案

2019届中考历史专题复习:两次工业革命及其对世界的影响习题_含答案

两次工业革命及其对世界的影响专项练习一、单选题1. 查尔斯·P·金德尔伯格在《世界经济霸权1500~1990》一书中记录的英国每年申请专利数变化如下图。

图中反映的历史事实最可能是由以下哪一事件引起()A. 君主立宪制的形成B. 殖民霸权的确立C.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D. 工业革命的发展2. 哈格里夫斯制造的第一台真正近代意义上的机器是()A. 飞梭B. 水力纺纱机C. 珍妮机D. 蒸汽脱粒机3. 下列属于工业革命所带来的影响的一组选项是()①实现了人类生产方式的变革②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直接对立阶级③人类进入了“钢铁时代”④证明资本主义制度优越于封建制度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③④D. ①②④4. 与“普法战争”“五月流血周”“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国际歌》等关键语句相关的历史事件是()A. 新航路的开辟B.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C. 英国宪章运动D. 巴黎公社5. 下列不属于巴黎公社采取的措施的是()A. 没收逃亡资本家的工厂B. 实行义务教育C. 规定公社公职人员的工资D. 组织大陆军6. “像海绵一样从恒河边上吸取财富,又挤出来倒在泰晤士河中”。

此喻指英国()A. 垄断黑奴贸易B. 成为海上霸主C. 对印度的殖民掠夺D. 对拉丁美洲的殖民掠夺7. 英国的东印度公司成立于1600年,其目的是发展对远东和印度地区的贸易。

该公司的性质是()A. 商业组织B. 贸易组织C. 军事机构D. 殖民机构8. 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是()A. 宪章运动B. 《共产党宣言》C. 巴黎公社运动D. 共产主义同盟成立9. 下列历史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①美国南北战争②《共产党宣言》发表③巴黎公社建立④印度反英民族大起义A. ①②③④B. ①④②③C. ②④①③D. ②①③④10. 17-18世纪欧洲发生了许多重火的变化。

主要表现在()①启蒙运动②自然科学领域取得许多成就,牛顿力学体系形成,达尔文进化论诞生③法国火革命④工业革命开始A. ①③④B. ②③④C. ①②④D. ①②③二、解答题(简答题)11.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3月26日,巴黎公社被选出,3月28日正式宣告成立。

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第7单元-两次工业革命(含解析)

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第7单元-两次工业革命(含解析)

【金版教程】2016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7单元两次工业革命高考研析把握考向(含解析)[真题再现]1. [2014·课标全国卷Ⅱ]有人描述19世纪初英国的情景时说,妇女和女孩们曾从黎明到深夜整天不断地使用的嘤嘤作响的纺车,如今已被弃置屋隅,那些打着拍子砰然作响的手织机也多半闲置无闻。

这说明( )A. 生产领域出现革命性变化B. 工业革命推动妇女解放C. 重工业成为国民经济主导D. 家庭手工业已不复存在解析:本题考查工业革命的影响。

根据题干时间“19世纪初”和材料情景可知,英国的纺车和手织机被闲置起来,其主要原因是蒸汽机的使用使新式纺织机器出现,故A项为正确答案。

题干没有反映妇女政治地位的提高,因此不能体现工业革命推动妇女解放,故B项错误。

纺织业的发展反映的是轻工业的变化,不能说明重工业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导,而且这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故C项错误。

工业革命开始后,家庭手工业仍存在了很长时间,故D项说法过于绝对,应排除。

答案:A2. [2014·浙江高考]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指出,“尽管有这些(关税)保护措施,大工业仍使竞争普遍化了,大工业创造了交通工具……把所有的资本都变成为工业资本,从而使流通加速、资本集中”;“它首次开创了世界历史,因为它使每个文明国家以及这些国家中的每一个人需要的满足都依赖于整个世界”。

对此最恰当的理解是( )A. 关税保护阻碍不了资本主义竞争B. 工业革命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形成C. 交通工具扩大了工业文明的影响D. 自由竞争增强了工业资本的流通解析:本题考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题目中关键的信息包括“大工业”“交通工具”“工业资本”“首次开创了世界历史”“依赖于整个世界”,以上信息可以解读为:工业革命使手工生产发展为机器大生产;工业革命推动了交通工具的改变;世界的联系更加紧密,即世界市场基本形成,故选B项。

A、C、D三项都只是反映了材料的一个侧面,故排除。

2019年高考重点文综历史专项汇编两次工业革命解析版

2019年高考重点文综历史专项汇编两次工业革命解析版

2019年高考重点文综历史专项汇编两次工业革命解析版有学者专门研究过裙子与经济的关系,叫做〝裙子经济〞,结论是:裙子的长度与经济的发展成反比。

即裙子越长,经济就越落后;裙子越短,经济就越先进。

以19世纪中期的英国为例,此时英国女性一改中世纪拖地长裙、行不露脚的式样,裤装和短裙逐渐流行起来。

这一转变充分说明了A. 手工工场发展,妇女思想解放B. 民主政治进步,女权意识增强C. 工业时代到来,妇女角色改变D. 对外殖民扩张,妇女远离故乡C此题考查工业革命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

抓住材料时期〝19世纪中期〞。

19世纪中期英国完成工业革命,为适应机器工业生产的需要,许多妇女走出家庭,走进工厂,故C项正确;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手工工场已经被机器工厂取代,排除A;题干论及的是裙子与经济的关系,排除B;早在新航路开辟后,英国已经对外殖民扩张,排除D。

应选C。

A. 主要发生在轻工业领域B. 科学研究与生产紧密结合C. 重大发明来自传统工匠D. 英国的工业发展一枝独秀B19世纪30年代,女装流行面料有薄棉布、白麻布、薄纱、蝉翼纱、条纹毛织物,而19世纪晚期后,人造染料、人造纤维的发明改变了衣料,人造丝袜成为女性的时尚用品。

这一变化实质上反映了A. 女性社会地位不断提高B. 工业革命中棉纺织业的发展C. 科学与技术的密切结合D. 女性审美情趣发生重大变化C此题考查工业革命相关知识,旨在考查运用所学知识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

依据所学,第二次工业革命建立了新兴的化学工业,染料、塑料、人造纤维等多种化学合成材料,大大丰富了人类的生活,材料中女性的时尚用品变化就是科学与技术密切结合的产物,C正确;A在材料中没有表达,排除;B与〝人造染料、人造纤维的发明改变了衣料〞不符合,排除;D 是现象,表达不出本质,排除。

应选C。

英国历史学家哈德指出:〝当资本能用于为人民大众消费的商品的生产时,现代规模的资本主义制造业才有可能。

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江苏专版):(十六) 两次工业革命

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江苏专版):(十六) 两次工业革命

课时检测(十六)两次工业革命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有人描述19世纪初英国的情景时说,妇女和女孩们曾从黎明到深夜整天不断地使用的嘤嘤作响的纺车,如今已被弃置屋隅。

那些打着拍子砰然作响的手织机也多半闲置无闻。

这说明()A.生产领域出现革命性变化B.工业革命推动妇女解放C.重工业成为国民经济主导D.家庭手工业已不复存在解析:选A据材料时间可知,材料描述的现象发生于工业革命时期,纺车和手织机被弃之不用说明生产方式发生了变化,这是生产领域发生革命性变化的结果,A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生产方式的变化,而不是妇女社会地位等方面的变化,B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重工业的发展,且纺织业属于轻工业,C项错误;“手织机也多半闲置”说明仍有少量在使用,D项说法错误。

2.下图反映了18世纪中期以后英国小麦每夸特的价格波动情况。

影响图中小麦价格波动的主要原因是()A.1751年后英国农业工人工资的增加B.1767年后英国的殖民地数大量减少C.1800年前后工业革命增加小麦需求D.1821年后英国开始大规模资本输出解析:选C18世纪60年代,英国开始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瓦特的改良蒸汽机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强大的动力,导致“蒸汽时代”的到来,越来越多的人从农村进入城市做工,增加小麦需求导致涨价,故C项正确。

3.工业革命带来的巨大变革不止是技术上的,用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芝加哥大学卢卡斯教授的话说,历史上第一次人们开始无所畏惧,“人定胜天”、“人是自然界的主宰”的思想日益增强。

材料主要想说明工业革命()A.促进人们思想解放B.带来技术突飞猛进C.增强改造自然能力D.促使科学奖项设立解析:选A材料意在说明工业革命给思想界所带来的影响,故A项正确。

4.1829年卡莱尔在《爱丁堡评论》中指出:“在各个方面,有血有肉的工匠都被赶出他的作坊……梭子从织工的手指间掉落,落入穿梭更快的铁指当中。

”材料反映出() A.英国纺织业日益走向衰落B.纺织业生产方式发生改变C.纺织业的工业革命已完成D.纺织工匠的技能日益落后解析:选B材料中“梭子从织工的手指间掉落,落入穿梭更快的铁指当中”表明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故B项正确。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两次工业革命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两次工业革命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考点】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棉纺织技术的进步) 【解析】材料“普遍使用的原料都变成棉花,棉花,还是棉花”,说明棉花成为普遍的纺织原料,这和棉纺织技术的进 步有关,而棉纺织技术的革新又推动了工业的发展,故选C项;珍妮机的发明标志着工业革命的开始,故排除A项;阿克 莱特建立的第一座水力纺纱厂确立了新的生产组织形式,故排除B项;骡机的发明解决了棉纱产量与质量的冲突,故排 除D项。
【教材精读】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
1.工业革命最先兴起于英国的有利条件有哪些?概述工业革命的主要进程 并多角度分析其产生了哪些重大影响。 2. 试结合所学分析,19世纪中期英国成为“世界工厂”的原因与启示。 3.第二次工业革命兴起的条件有哪些?概述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成就并 多角度分析其产生了哪些重大影响。 4.两次工业革命有何异同?试列表说明。 5.两次工业革命对中国分别产生了哪些影响?结合历史背景分析中国未能 把握住发展机遇的原因? 6.中世纪以来西方工业(手工业)的生产组织形式是如何变化的?手工工 场与工厂有何异同点? 7.概述世界市场形成与发展的基本历程,并分析其主要原因和影响。
单元十三 近代工业文明的确立与纵深发展——18C中后期-20C初期的西方世界
§13-2 两次工业革命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18C中后期-20C初期的世界经济
考试说明
考查角度
1.(2019·全国Ⅰ卷,34) 第一次工业革命(瓦特改良蒸汽机)
2.(2018·全国Ⅰ卷,34)英国首先发生工业革命的原因
3.重大影响——(3)对世界:
①世界市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基本形成)。 ②世界格局: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初步形成,东方日益从属于西方 ;19世纪中期,英国成“世界工厂”。
概念阐释:世界市场

2019届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针对训练: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含解析)

2019届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针对训练: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含解析)

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针对训练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一、选择题1、某一历史时期“西欧国家在生产活动中的动力来源率先实现了从动植物向矿物的转变”,据此,与这一时期相符的生产组织形式是( )A.家庭作坊B.手工工场C.工厂制度D.垄断组织2、亚当•斯密说:“每一个人,在他不违反正义的法律时,都应听其完全自由,让他采用自己的方法,追求自己的利益,以其劳动及资本,和任何其他人或其他阶级相竞争”据此,亚当•斯密主张( )A.公正平等下的经济自由B.提高关税保护国内市场C.增加需求促进经济增长D.随货币量变动调整政策3、1893年,《哥伦比亚博览会指南》写道:“科学发现,工业应用,人类遵从。

科学发现,天才发明,工业应用。

人类则适应新事物或被其塑造。

”该宣传说明( )A.科研朝着综合性方向发展B.世界市场已经初步形成C.科学技术和生产紧密结合D.科技促进近代城市兴起4、1830年,英国正式启用第一条商业铁路,十年后公布火车时刻表。

因为火车比马车快太多,所以各地时间的微小差异就造成了巨大的困扰。

1880年,英国首次立法规定全国的时刻表都必须以格林尼治时间为准,这就要求人们依据人工的时钟而非依据当地日升日落周期来过生活。

这段材料重在说明( )A.工业革命带来社会生活的变化B.技术发展对人类生活有所制约C.时间的精确成为日常生活的必要D.统一的时间有利于国家管理5、某历史若作中主要有“汽船的发明”、“大清帝国的衰落”、“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逐渐缩小的世界”等章节。

此著作研究的主题最有可能是( )A.东西方的隔绝与冲突B.晚清政府的徘徊与挣扎C.社会主义从理想到现实D.工业文明下的世界6、1830年,英国正式启用第一条商业铁路,十年后公布火车时刻表。

因为火车比马车快太多,所以各地时间的微小差异就造成了巨大困扰。

1880年,英国首次立法规定全国的时刻表都须以格林尼治时间为准,这就要求人们依据人工的时钟而非依据当地日升日落周期来过生活。

高三一轮通史复习两次工业革命时期(1760-1917)+复习课件

高三一轮通史复习两次工业革命时期(1760-1917)+复习课件
【阶段特征】从工业革命到第一次世界大战(18世纪~1918年) 是资本主义的工业革命时期,人类历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资本主义在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向纵深方向发展。在工业 革命的影响下,欧美先进国家确立和完善了资本主义代议制, 社会主义运动兴起,大大推动了人类的政治民主化进程;工业 革命出现和逐步扩展,工业文明时代到来,将人类历史推进到 了“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随着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的 开展,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广泛确立,资本主义世界体 系最终形成;科学技术成为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主要动力,文 学艺术领域成就非凡。
核心突破四:国际工人运动的阶段特征
阶段
特点
早期(19世纪三 四十年代以前)
①自发的武装斗争②从破坏机器开始③主要是经济斗争
欧洲三大工人运 动(十九世纪三 四十年代)
①工人阶级开始独自进行政治和经济斗争,并把斗争的矛头指向资 本主义制度。②由于没有科学理论作指导,三大工人运动仍带有一 定的自发色彩,斗争目标还有一定的盲目性,工人斗争的口号大多 停留在过去资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所要求的水平上。③标志着无产 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解 析】据材料可知,19世纪工业革命期间,出现专职的 “叫醒工 ”,说明随着工 业革命的开展,社会分工日益细化,故选C项;工厂制度兴起于18世纪,排除A项; 【答 案】C
(2021·河南洛阳高三期中)1815年英国制订的《谷物法》
明确禁止谷物进口,1846年议会在社会压力和新兴阶
级的推动下终于废除了《谷物法》,3年后又废除了
A.源自劳动实践
B.依赖于科学理论的突破
A
C.取决于资金保障
D.得益于各阶层广泛参与
解析 由材料“1765年,修理过唧筒的瓦特发明了一种单动式蒸汽机……改进 制成‘万能蒸汽机’,并广泛使用到工业领域”可知,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生 产领域的主要发明创造源自于劳动实践,故选A项。

(通史版)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板块十三 第1讲 两次工业革命与世界市场的形成课件

(通史版)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板块十三 第1讲 两次工业革命与世界市场的形成课件

主干知识整合
整合知识·夯实基础
抓主干
一、工业革命
1.背景
(1)政治前提:英国资产阶Ev级a革l命u后at,资i本o主n 义o制n度l的y.确立和进一步发展。 ith(2)A经s济p条o件se.Slides for .NET 3.5 Client Profile
①劳C动o力p:圈yr地i运g动h提t 供2了0大0量4-的2自0由1劳1 动A力s。pose Pty Ltd.
初步形成。 (3)理论基础:19世纪中后期,自然科学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2.主要发源地和中心:美国和德国。 3.时间:19世纪60年代到20世纪初。
4.主要成就 (1)电力的广泛应用:1866年,德国人西门子研制发电机成功(第二次工业革 命开始的标志)。随后电灯、电车、电话、电影放映机等电器产品涌现。
(4)世界市场:欧美列强掀起了瓜分世界的狂潮,世界市场最终形成,以欧美 资本主义列强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确立起来。
7.垄断组织的出现 (1)条件 ①电力工业、石油工业和汽车工业等一系列新兴工业诞生。
②重化工业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成分,工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 ③工业规模扩大使生产社会化趋势加强。
等不同的角度客观地分析工业化对人类的 影响。(2)学习过程中注意对工业革命进行 综合概括,从纵向上,可以概括世界历史上的 两次工业革命,比较两次工业革命中科技扮 演的不同角色;从横向上,可以概括工业革命 的深刻影响,一般包括生产力的飞跃、生产
关系的变革、阶级关系的巨变、世界市场 的形成、国际关系的影响等角度,涉及政 治、经济、文化模块的知识,是学科内综合 的绝好题材。
Copyright 2004-2011 Aspose Pty Ltd.
考情备考分析
主干知识整合 Evaluation only. ith Aspose.Slides for要.点NE史T 料3.探5 究Client Profile Copyright 2004-2011 Aspose Pty Ltd.

[精品](通史版)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13-1 两次工业革命与世界市场的形成试题

[精品](通史版)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13-1 两次工业革命与世界市场的形成试题

13-1 两次工业革命与世界市场的形成一、选择题1.1623年英国议会通过了《垄断法》,截至1851年根据该法案共批准了13023项专利。

由此可见,该法案对英国最深远的影响是( )A.议会拥有立法权,体现“王在法下”B.保护了个人发明创造的积极性C.保护知识产权,有助于工业革命的发生D.推动了英国垄断组织的出现答案 C解析依据题干材料中“截至1851年根据该法案共批准了13023项专利”和所学知识可知,该法案推动了工业革命的发生及发展,故C项正确。

1689年《权利法案》颁布后,英国议会的立法权得到确立,故A项错误;“保护了个人发明创造的积极性”属于该法案的影响之一,但非最深远的影响,故B项与题意不符;英国垄断组织出现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故D项错误。

2.[2017·山东临沭月考]英国学者尼尔·弗格森认为:“如果没有以对廉价服装弹性需求趋于无限大为特征的动态消费社会的同步发展,‘工业革命’就不会在英国发端,更不会蔓延至西方世界的其他地区。

”其主要观点是( )A.人们对廉价商品的追求过于盲目B.英国工业革命始于棉纺织业C.市场扩大成为工业革命的推动力D.工业革命由英国扩展到世界答案 C解析由“如果没有以对廉价服装弹性需求趋于无限大为特征的动态消费社会的同步发展,‘工业革命’就不会在英国发端”可知,材料在强调消费需求的增加推动了工业革命的发生。

故C项为正确答案。

3.“工商业的发展导致了由平民出身、从事贸易或其他资本主义冒险事业的人组成的中产阶级的相应发展。

到19世纪末,资产阶级政治家在西欧很多国家中担任最高领导职务,同贵族分享权力,因为出身不再能保证贵族对国家政治权力和社会权力的垄断。

富有的资产阶级花钱买大地产,模仿贵族的习惯和爱好,成了遍及欧洲各地的寻常事。

”上述现象主要说明( )A.欧洲国家人民获得了自由、平等B.工业革命促进社会结构发生变化C.房地产事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D.世界经济格局逐渐发生变化答案 B解析据材料的描述可知,随着工业革命的进行,原来属于不同阶层的资产阶级与贵族的差距在缩小,体现了工业革命对社会结构的影响,故选B项。

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测试题:第20讲 两次工业革命与世界市场的形成

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测试题:第20讲 两次工业革命与世界市场的形成

第20讲两次工业革命与世界市场的形成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6·广西桂林模拟)某学者指出:“持续的工业进步背后是欧洲特有的文化条件的结果。

……工业革命从根本上说主要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而不是纯粹的技术现象。

”该学者强调的是,工业革命()A.与技术进步无关B.孕育于特定的历史条件C.只能发生于优秀文化传统的欧洲D.是偶然发生的文化现象解析工业革命首先表现为技术的进步,故A项错误;“持续的工业进步背后是欧洲特有的文化条件的结果”,即工业革命是在欧洲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发生的,故B项正确;随着工业革命的向外传播,工业革命也可以在落后地区发生,故C项错误;“工业革命从根本上说主要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并非偶然发生的,故D项错误。

答案 B2.(2016·河南洛阳模拟)在英语中,第一次出现“自由主义”是1819年,第一次出现“社会主义”是1832年,19世纪40年代则出现了“民族主义”“浪漫主义”。

与这一现象相关度最大的是()A.启蒙运动B.工业革命C.宪章运动D.“一票共和”答案 B3.(2017·山东潍坊调研)“爱情已从家庭关系的外沿变成它的首要的正当的核心”……相对于前工业化时代因经济关系,或为生存而组成的家庭来说,无疑是一种历史的进步。

据此说明工业革命后()A.社会分工渐趋细化B.平等观念日益加强C.社会分配日趋合理D.家庭稳定性逐渐提高解析据材料可知,工业革命前,家庭为生存而组成,说明维系家庭的是经济,工业革命后,维系家庭的纽带是情感,主要是因为工业革命为劳动妇女提供走出家庭机会,她们拥有和男子平等的经济地位,工业革命前后维系家庭纽带的变化反映了平等观念日益加强,故B项正确。

答案 B4.(2016·湖北武汉高三五月模拟)下表反映了19世纪英国的社会经济状况,据此可以合理推论出()A.B.19世纪早期的伦敦贫富差距日益扩大C.交通变革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习惯D.19世纪中期的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解析根据1800~1850年伦敦的人口增长了236%可知工业革命导致了城市规模的扩大,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收入情况,不能推断出贫富差距扩大,故B项错误;材料虽提到修建铁路,但只能说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无法直接得出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习惯,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英国对外殖民扩张的信息,故D项错误。

河南省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30讲《两次工业革命》

河南省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30讲《两次工业革命》

河南省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30讲《两次工业革命》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选题 (共30题;共60分)1. (2分)火车、汽车、轮船、飞机是当今人们出行时普遍使用的交通工具,其中属于第一次工业革命成果的是A . 火车、汽车B . 轮船、飞机C . 汽车、飞机D . 火车、轮船2. (2分) (2019高一下·嘉定期末) 下图反映的两大军事集团对峙发生在()A . 普法战争前夕B . 一战前夕C . 二战前夕D . 冷战后期3. (2分)第一次工业革命也被称作“黑金革命”。

这里的“黑金”是指()A . 煤炭B . 石油C . 铁D . 蒸汽机4. (2分) (2016高一下·株洲期末) “塑料”是人类利用科学技术创造出来的新的物质,它诞生于()A . 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B . 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C . 第三次科技革命时期D . 21世纪初期5. (2分) (2017高三上·双峰月考) 19世纪早期法国思想家傅立叶说:“任何一个劳动者都由于个人利益而与群众处于斗争状态,对群众不怀好意。

医生希望自己的同胞患寒热病,律师则希望每个家庭都发生诉讼。

”这种现象表明()A . 社会转型中人们精神的扭曲B . 经济危机中社会秩序的混乱C . 资本家对剩余价值无限追求D . 工业革命加剧人们私利观念6. (2分)(2019·沈阳模拟) 马克思认为生产与消费相互制约,消费在社会生产中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英国学者尼尔•麦肯德里克等人认为,18世纪晚期,英国开始迈向消费社会。

据此可知,英国进入消费社会的主要原因是()A . 工业革命促进生产力的迅猛增长B . 社会各阶层收入及消费水平提高C . 高效便利的交通网络提供了条件D . 殖民扩张与黑奴贸易的资本积累7. (2分) (2019高一下·辽阳期中) 下列关键词中,与第二次工业革命密切相关的是()A . 重商主义/朝贡贸易/手工工场B . 商品输出/殖民扩张/现代工厂C . 资本输出/全球扩张/垄断组织D . 自由放任/国家垄断/跨国企业8. (2分) (2017高一下·济南期中) 据《维多利亚地方史•白金汉郡志》记载,到1800年前后,“在这个郡中已找不到任何妇女为农业生产而劳动了”。

近年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板块十三第1讲两次工业革命与世界市场的形成练习(2021年整理)

近年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板块十三第1讲两次工业革命与世界市场的形成练习(2021年整理)

(通史版)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板块十三第1讲两次工业革命与世界市场的形成练习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通史版)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板块十三第1讲两次工业革命与世界市场的形成练习)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通史版)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板块十三第1讲两次工业革命与世界市场的形成练习的全部内容。

第1讲两次工业革命与世界市场的形成编者选题表考点角度题号工业革命圈地运动1工业革命前英国的贸易保护主义2对工业革命的反思3第二次工业革命教育体制的完善4经济发展改变人口分布5世界市场的形成世界市场联系日益紧密6综合7一、选择题1。

18世纪,按规定,英国申请圈地者若得到本区土地持有者五分之四的当事人同意,即可提交议会批准。

所谓五分之四的当事人同意,是以同意者的土地占该区土地面积或地价的五分之四为准。

材料反映出英国圈地运动( )A.直接导致工业革命开展B.并未伴有生产关系变革C。

合法掠夺了部分人权益D。

阻碍国内消费市场扩大解析:C 圈地运动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劳动力、原料、市场等条件,推动工业革命开展,但不能直接导致工业革命开展,故A项错误;圈地运动剥夺农民的土地使用权和所有权,把强占的土地圈占起来,变成私有的大牧场、大农场,改变了生产关系,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是以同意者的土地占该区土地面积或地价的五分之四为准”即以大土地所有者的意志为准,通过合法手段掠夺了部分人的权益,故C项正确;圈地运动导致大量农民失去土地,继而转化成产业工人,因而扩大了国内消费市场,故D项错误。

2.14~19世纪上半叶,英国规定,不准在海岸线五英里范围内剪羊毛,为的是遏制原料输出.1721年的禁令规定,凡使用或展示任何进口棉布的一律课以高额罚款。

(通史版)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13-1 两次工业革命与世界市场的形成习题课件

(通史版)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13-1 两次工业革命与世界市场的形成习题课件
他们的工作有其自身的尊严和回报;至于工作所带来的财
富,则是另一回事。E当va博lu斯a韦tio尔n在o伦nl敦y. 索霍区看到瓦特和 ted博w尔it顿h的As大p型os发e动.S机lid工e厂s 时fo,r .他N想ET起3了.5博C尔l顿ie的nt一P句ro话fil:e 5.2
“先生C,o我py们ri在gh卖t 全20世0界4-都20渴1望1 拥As有p的os东e西P—ty—L动td力. 。”
在英国C发o端py”r可ig知 ht,2材0料04在-强20调1消1 A费s需p求os的e增P加ty推L动td了. 工业
革命的发生。故 C 项为正确答案。
3.“工商业的发展导致了由平民出身、从事贸易或其 他资本主义冒险事业的人组成的中产阶级的相应发展。到
19 世纪末,资产阶级政治家在西欧很多国家中担任最高领 导职务,同贵族分享权力,因为出身不再能保证贵族对国
生变革C,o促py进r了ig世ht界2贸00易4额-2的01增1加A,sp③o正se确;Pt1y9 L世td纪.末 20
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确立,②排除;国际经济协
项。
二、非选择题
9.[2017·山东济E南va期lu末a]t步io入n 近on代ly,. 科学、技术在人类 ted社w会it的h 发As展p中os发e挥.S着lid愈e来s 愈fo重r .要N的ET作3用.5。C阅l读ie下nt列P材ro料fil,e 5.2
A.欧洲国家人民获得了自由、平等 B.工业革命促进社会结构发生变化 C.房地产事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D.世界经济格局逐渐发生变化
解析 据材料的描述可知,随着工业革命的进行,原来
属于不同阶层的资产E阶v级al与ua贵ti族on的o差n距ly.在缩小,体现了工业 ted with Aspose.Slides for .NET 3.5 Client Profile 5.2

2019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专题练习题:两次工业革命

2019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专题练习题:两次工业革命

2019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专题练习题:两次工业革命1 / 6两次工业革命一、单选题)1. 19世纪70年代,英国正在享受自由贸易、市场扩大带来的经济繁荣,这造成了英国对时代潮流认知的迟钝,最终丧失了工业领先的地位。

这一时期的“时代潮流”是( ) A. 欧洲社会主义运动蓬勃发展 B. 政府全面干预经济 C. 工业资本主义社会全面来临 D. 代议制确立和完善2. 伴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大众休闲文化在欧美出现,戏院如雨后春笋般建立起来,喜剧和音乐剧吸引了成千上万的观众,足球等大型体育赛事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这反映出当时欧美A. 城市化进展显著B. 贫富差距逐渐消除C. 工业化开始启动D. 工人福利得到保障3.一种观点将英国工业革命归因于市场的发展。

有学者研究发现:在工业革命前夕,中国和英国的市场发育程度不相上下,而在市场宽度(远距离商品贸易开展情况)和深度(不同地区价格差异的标准差)上,中国似乎更胜一筹。

上述论证过程能够说明( )A. 工业革命应该发生在英国,而不是中国B. 工业革命应该发生在中国,而不是英国C. 英国工业革命由多种复杂因素促成D. 政治制度是工业革命发生的必要条件4.1786年英国国王封水力纺妙机的发明者阿克莱特为爵士,并于1787年邀请他担任德比郡的部长。

这一举措( )A. 有效提升了工人的社会地位B. 开创了英国重视发明的传统C. 表明当时英国发明风气盛行D. 有利于推动工业革命的进行5.如果没有麦克斯韦在理论上证明无线电波的存在以及赫兹的实验验证,除了幻想家外,谁都不会 想到不要导线就可以传递信号。

材料可用于说明第二次工业革命中( ) A. 电报成为标志性成就 B. 科学与技术真正结合 C. 技术推动了科学理论进步 D. 电报发明具有偶然性6.下图反映了1913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生产占整个世界工业生产的比重。

据图可知( )A. 美国重视并采用了最新的科学技术B. 英国已经完全丧失了殖民霸主地位C. 英德争夺世界市场的矛盾日渐加剧D. 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呈现不平衡 7.据统计,英国小麦产量在1650-1800年间提高了77%、19世纪上半叶提高了79%;每英亩产量1650-1690年平均为18蒲式耳、1770-1780年为24蒲式耳、1830-1860年为27蒲式耳。

2019-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母题题源系列 两次工业革命

2019-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母题题源系列 两次工业革命

2019-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母题题源系列两次工业革命【母题来源】xx年全国新课标卷Ⅱ第33题【母题原题】33.有人描述19世纪初英国的情景时说,妇女和女孩们曾从黎明到深夜整天不断地使用的嘤嘤作响的纺车,如今已被弃置屋隅。

那些打着拍子砰然作响的手织机也多半闲置无闻。

这说明()A.生产领域出现革命性变化B.工业革命推动妇女解放C.重工业成为国民经济主导D.家庭手工业已不复存在【答案】A【试题解析】从题干中“纺车”与“手织机”多半闲置和19世纪初可知英国进行了第一次工业革命,A项正确;从题干中无法得出妇女解放的史实,B项错误;重工业成为国民经济主导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后,C项错误;工业革命后工厂取代了手工工场,但不能说家庭手工业不存在,D项错误。

【命题意图】以文字材料考查对工业革命的影响,难度不大。

【考试方向】以文字材料,考查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体现了获取和解读信息和说明历史现象的能力考查要求。

【得分要点】获取题干中的有效信息,“纺车,如今已被弃置”、“手织机也多半闲置”,反映出工业革命后,手工生产被机器生产所取代,生产领域出现革命性变化,答案为A。

1.(安徽省蚌埠市三县联谊校xx届高三第二次联考)《全球通史》中写道:“17世纪和18世纪初,西方人了解中国的历史、艺术、哲学和政治后,完全入迷了。

”然而,“18世纪末,欧洲人对中国的自然资源更感兴趣。

”导致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A.中国自然资源丰富B..工业革命的需求C.中西交流的加强D.世界市场的形成2.(北京市海淀区xx届高三第二学期适应性练习)有学者认为,公元14世纪到17世纪之间,在欧洲,空间的概念发生了一个革命性的变化。

下列事实能证明此变化的是①麦哲伦环球航行证实了地圆学说②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出版③绘画时强调捕捉光和色的“瞬间印象”④汽车和飞机便捷了地区间联系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新航路的开辟·新航路开辟的过程;近代科学技术·物理学的重大进展·经典力学;19世纪的世界文学艺术•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印象派绘画;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3.(山东省临沂市xx届高三教学质量验收)法国经济学家弗雷德里克·巴师夏(1801-1850)在《经济和谐》序言中写道:“政府话动基本限于保证秩序,安全和正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讲两次工业革命与世界市场的形成
编者选题表
1、18世纪,按规定,英国申请圈地者若得到本区土地持有者五分之四的当事人同意,即可提交议会批准.所谓五分之四的当事人同意,是以同意者的土地占该区土地面积或地价的五分之四为准.材料反映出英国圈地运动( )
A、直接导致工业革命开展
B、并未伴有生产关系变革
C、合法掠夺了部分人权益
D、阻碍国内消费市场扩大
解析:C 圈地运动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劳动力、原料、市场等条件,推动工业革命开展,但不能直接导致工业革命开展,故A项错误;圈地运动剥夺农民的土地使用权和所有权,把强占的土地圈占起来,变成私有的大牧场、大农场,改变了生产关系,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是以同意者的土地占该区土地面积或地价的五分之四为准”即以
大土地所有者的意志为准,通过合法手段掠夺了部分人的权益,故C 项正确;圈地运动导致大量农民失去土地,继而转化成产业工人,因而扩大了国内消费市场,故D项错误.
2、14~19世纪上半叶,英国规定,不准在海岸线五英里范围内剪羊毛,为的是遏制原料输出.1721年的禁令规定,凡使用或展示任何进口棉布的一律课以高额罚款.材料所能说明的贸易保护( )
A、是英国始终严格执行的经济政策
B、有利于英国工业革命的发生
C、解决了工业革命中原料不足的问题
D、是保护基础薄弱的民族产业
解析:B 材料反映了在工业革命前、工业革命中英国都实行了贸易保护主义,遏制原料出口和限制进口,为工业革命的发生提供了原料和国内市场,B项正确.英国工业革命完成后,实行自由主义贸易政策,A项错误,C项信息不全.D项材料仅体现棉布一项的进口限制,并不代表民族产业薄弱.
3、当摄政公园于1841年在伦敦开放时,许多市民涌入公园,因此《泰晤士报》对这个种满绿色植物的公园大加赞赏,说它是“通过娱乐方式救赎工人阶级的方法”.你认为当时许多市民涌入公园的原因是( )
A、这是当时唯一的娱乐方式
B、空气污染使市民备受困扰
C、工人阶级需要被救赎
D、工人阶级需要娱乐
解析:B 1841年是工业革命时期,工业革命改变人们生活方式,娱乐方式是多样化的,故A项错误;人们“对这个种满绿色植物的公园
大加赞赏”说明工业革命带来空气污染,人们向往清新空气,故B项正确;C、D两项与题意不符.
4、19世纪以前,教育主要是少数精英和富有阶级的特权.然而到了20世纪初,绝大多数欧洲国家都建立起义务教育体系,所有6~12岁的儿童都要上学.能够说明这一现象的是( )
A、民主政治对富有阶级的敌视心理
B、工业革命对技术工人的巨大需求
C、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激烈斗争
D、人文主义对个人素质的强烈关注
解析:B 材料体现了20世纪初,教育普及化,是民主政治进一步发展的结果,无法体现民主政治对富有阶级的敌视心理,故A项错误;教育普及化,提高社会成员的文化素质,适应了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对人才的需求,故B项正确;教育普及有利于无产阶级的利益,无法体现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斗争,故C项错误;人文主义自文艺复兴时期兴起,但材料现象出现于20世纪,故D项错误.
5、( 2017·辽宁抚顺一模)下图是美国1821~1920年新增欧洲移民示意图.这一期间移民反映了( )
A、美国本土不受战争困扰
B、法西斯大规模迫害犹太人
C、北美大陆政体优于欧洲
D、经济发展改变人口分布
解析:D 图中显示人口向美国迁移,1914年一战开始,不能作为1821~1920年欧洲人移民美国的主要原因,故A项错误;法西斯大规
模迫害犹太人是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故B项错误;19世纪末欧洲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大多建立了资产阶级代议制,美国政体并不优于欧洲,故C项错误;19世纪70年代第二次工业革命首先在美国和德国展开,美国经济快速发展吸引欧洲移民,故D项正确.
6、格林尼治时间由英国的格林尼治天文台制定,1840年以前英国各地城镇仍遵守地方时间,1884年,世界20多个国家的天文工作者在美国华盛顿召开会议,通过决议正式确定格林尼治时间为国际标准时间.该决议得以通过的最主要原因是( )
A、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
B、与会各国的妥协
C、钟表制造业的发展
D、世界市场日益紧密的需要
解析:D 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的时间是18世纪中期,与材料时间不符,A项错误;B项材料无体现,错误;“钟表制造业的发展”不是材料反映的主旨,C项错误;题干时间是1884年,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世界市场联系日益紧密,需要统一时间以促进更广泛紧密的交流,D项正确.
二、非选择题
7、(2018·河北唐山月考)阅读下列图表信息,回答问题:
中国和欧洲的生产总值在世界总产值中的份额
明清时期民众衣、食结构方面的变化,说明中国明清时期人口增长迅速的原因.
(2)比较图二、三,提取两项有关新旧航路历史变迁的信息.新、旧航路的变迁说明了什么?
(3)根据表格,分析中国、欧洲的生产总值在世界总产值中所占份额变化的原因.
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注意图中总体增长趋势、变化速度、重要拐点,如中国总体而言呈增长态势,康熙到嘉庆年间人口迅速膨胀;第二小问,根据设问提示,从衣食角度分别联系相关知识回答.第(2)问,第一小问,从新旧航路的范围、中心进行比较;第二小问,从全
球史观来看世界联系的程度.第(3)问,首先依据表格数据比较得出变化趋向,分析变化原因,然后结合中国近代的相关史实与时代背景对这种变化作出进一步解释.
答案:(1)趋势:中国和欧洲的人口都呈增长趋势;中国从清朝前期开始,人口增长迅速;欧洲从16世纪开始,人口较快增长.
原因:衣:广泛植棉,棉布成为人们的主要衣料.
食:水稻种植技术和产量提高,从国外引进和推广玉米、番薯等高产农作物.
(2)信息:旧航路的主导国是中国,以亚洲为核心;新航路开辟后商业贸易的主导国是欧洲国家,以欧洲为中心;传统商路是亚欧非三大洲之间的商贸往来;新航路开辟后商贸往来扩展至全球.说明:世界各地的联系加强,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
(3)原因:中国在1820年以前农耕经济发达,是当时世界经济和贸易的中心地区之一;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使欧洲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力得到巨大发展;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大门,中国自然经济日益解体,逐步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沦为列强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