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层活动协调比计算方法的改进及震例分析
浅谈煤矿掘进过断层技术分析与改进措施
![浅谈煤矿掘进过断层技术分析与改进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a1681067561252d380eb6e8b.png)
C h i n a s c i e n c e a n d T e e h n o l o g y R e v i e w
l 、 自营渠 道 : 加强营业 前台沟通 学 习, 提高营 业前 台的推荐 力度 。 对于操 作 过程 简单 的新业务 , 可 以让 营业 员在用 户入 网 时就开展 面对 面 的营销 , 这 样就 有效的缩短了营销时间和用户接受的时间, 比较直观, 用户易于接受。 这样的效 果 比用户 入 网后 , 我们 再大 面积 的宣 传效 果要 好得 多 。 2 、 代 办渠道 : 目前代 办渠道 放号 仍 占放 号 的很大 比例 , 新 业务 的推广 同样 离 不开代 办渠道 , 要通过 代办 费的 方式提 高代 办商 的积极 性 , 引导 代办 商代办 新 业务 。 在 新业 务的推 广 上 自办厅要 起 到示 范作 用 。 五 实施情 感 式体 验蕾 销
1、 服务 差 异 化策 略 移动 通信行 业是 最典 型的服务 行业 , 服 务差异 化策 略是必 须坚 持的 。 中国 移动 已经形成 自己的服 务优势 和品牌 , 取得 绝对 的服务领先 优势 。 但是 , 中国移 动仍需 本着 为广 大客 户创造 价值 的经营 理念 , 发挥 服务 领先 和差 异化优 势 , 实 现对 新业 务产 品和 应用的 有 效拉动 。 2、 产 品 差 异化 策 略 中国移动 的新业务 与竞争对 手存在一 定程度 的相似性 , 存在 同质化市场 竞 争。 这就 要求 中 国移 动作 为主导 移动 运营 商 , 必 须从 客户 需求 出发 , 发挥 资金 、 人员 和 渠道 等各 方面 差异 化 优势 , 立 足 自身 , 创 新开 发诸 如手 机游 戏 、 手机 支 付、 无线音 乐 、 手 机证 券等杀手 级产品 和应用 , 引导 合作伙伴 开 发与其它运 营商 相 比 同样具有 差 异化 的产 品 三. 加叠 员 工新 业务培 训
丽江7.0级地震前后断层活动协调比及离散度分析
![丽江7.0级地震前后断层活动协调比及离散度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03776f4f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3d43c95.png)
丽江7.0级地震前后断层活动协调比及离散度分析
李瑞莎;武艳强;黎凯武;张希
【期刊名称】《国际地震动态》
【年(卷),期】2012(000)006
【摘要】跨断层流动形变观测能直接反映观测场地所在断层的活动情况,张超等(1987)采用断层刚体模型推导了利用跨断层基线、水准测量数据计算断层的水平扭动和垂直位移公式,并且经公式推导分析得出计算结果对监测断层现今活动非常有利,张晶等对利用跨断层基线和水准测量资料推算断层活动参数公式进行了改进,采用断层三维立体模型计算了断层三维运动参数,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断层活动协调比的概念。
【总页数】1页(P102)
【作者】李瑞莎;武艳强;黎凯武;张希
【作者单位】中国地震局第二监测中心,西安710054;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北京100036;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北京100036;中国地震局第二监测中心,西安710054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断层活动协调比在地震预测中的应用 [J], 张晶;黎凯武;武艳强;李春光
2.禄丰武定丽江诸地震的相互关系--兼论丽江地震的预报 [J], 刘正荣
3.丽江7.0级地震丽江县城房屋震害分析 [J], 王锡财;李康龙
4.大尺度断层活动性数值模拟及地震学类比 [J], 薛霆虓;傅容珊;陈宇卫;邵志刚
5.1996年丽江M_(s)7.0地震的断层活动位移协调比分析 [J], 张立成;薄万举;陈长云;余敏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断层活动对地下结构的影响分析和抗震设计技术研究
![断层活动对地下结构的影响分析和抗震设计技术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2dcfaa09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01cf46b.png)
断层活动对地下结构的影响分析和抗震设计技术研究地震是自然界一种破坏力极强的地质灾害事件,而断层活动是地震产生的主要原因之一。
在地震中,断层活动引起的地面破裂、地震波传播等一系列变化对地下结构造成了巨大的不利影响。
因此,对断层活动对地下结构的影响进行分析和研究,并在抗震设计中应用相关技术成为了极为重要的课题。
首先,断层活动会造成地表的破裂与位移,从而引发地震波的传播。
这些地震波在传播过程中会对地下结构造成动力荷载,导致地下结构的震动响应。
在地震波中,水平地震波会导致地下结构产生水平位移和摩擦力,垂直地震波则会引起地下结构的垂直位移和挤压力。
这些位移和力对地下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造成了很大的威胁。
其次,断层活动还会导致地下水系统发生改变,进而对地下结构产生一系列的影响。
地下水是构筑物周围存在的一种重要力学环境。
在地震中,地下水的流动受到断层活动的干扰,可能会引发地下水位的变化、水压的增加等情况。
这些变化会对地下结构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产生直接影响,增加了地下结构的风险。
为了对断层活动对地下结构的影响进行分析和研究,以及提高地下结构的抗震能力,需要开展抗震设计技术的研究。
首先,需要进行地震活动潜能评估,以确定地下结构所处地区可能的地震威胁。
这需要收集相关的地震活动和断层活动的数据,并进行地震活动性评估和预测。
通过将断层活动的数据与地下结构的设计参数相结合,可以对地下结构的抗震需求进行合理评估。
其次,需要开展地震作用下地下结构的数值模拟及动力响应分析。
通过使用现代计算机软件和数值模拟方法,可以对地震波荷载传递过程进行模拟,从而预测地下结构在地震事件中的响应。
这些分析包括地下结构的位移、应力、变形、振动频率等方面的研究,可以为抗震设计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此外,还需要进行地下结构抗震设计的优化研究。
优化设计可以通过改进结构的几何形状、材料选择、连接方式、结构布局等方面,提高地下结构的抗震能力。
例如,采用合适的基础形式和处理地表沉降的方案可以减少地震波对地下结构的影响。
地质断层活动研究报告
![地质断层活动研究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e039b9e7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b351b02.png)
地质断层活动研究报告摘要:本研究报告旨在探讨地质断层活动的相关问题,包括断层的形成机制、活动性质以及对地质环境和人类社会的影响。
通过对现有研究成果的分析和总结,我们得出了一些重要结论,并提出了未来研究的方向和建议。
1. 引言地质断层是地壳中发生断裂的地质构造,通常由于地壳板块的运动而形成。
断层活动是地壳变形和地震活动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对地球科学和人类社会都具有重要意义。
2. 断层的形成机制地质断层的形成机制主要包括构造应力、地壳板块运动和地质构造的相互作用等因素。
构造应力是断层形成的基础,地壳板块的运动会导致构造应力的积累和释放,而地质构造的相互作用则会影响断层的形态和运动方式。
3. 断层的活动性质地质断层的活动性质主要包括断层的滑动方式、滑动速率和滑动方向等。
根据断层滑动方式的不同,可以将断层分为正断层、逆断层和走滑断层等类型。
断层的滑动速率和滑动方向与地壳板块的运动速率和方向有关,可以通过地震监测和地质测量等方法进行研究。
4. 断层活动对地质环境的影响断层活动对地质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地壳变形、地震和地质灾害等方面。
断层的滑动会导致地壳的变形,进而影响地表地貌和地下水等地质要素。
地震是断层活动的重要表现形式,其能量释放会引发地震波,对地表和建筑物造成破坏。
此外,断层活动还可能引发地质灾害,如滑坡、地面塌陷等。
5. 断层活动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断层活动对人类社会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地震灾害和地质灾害方面。
地震灾害是由断层活动引发的,其破坏力对人类社会造成严重影响,包括人员伤亡、建筑物倒塌和经济损失等。
地质灾害也会对人类社会造成不可忽视的影响,如土地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破坏等。
6. 结论地质断层活动是地球科学研究的重要课题,对地质环境和人类社会都具有重要影响。
通过对断层的形成机制、活动性质以及对地质环境和人类社会的影响进行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和预测地震和地质灾害等自然灾害,为地质灾害防治和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地震应急演练问题及改进方案分析
![地震应急演练问题及改进方案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0cef3e39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0127468.png)
地震应急演练问题及改进方案分析地震应急演练问题及改进方案分析地震是一种自然灾害,其发生突然、破坏力强的特点使得应急演练成为保障人们生命安全的重要措施。
然而,目前地震应急演练存在着一些问题,因此需要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改进方案。
在本文中,我将从多个方面对地震应急演练进行评估,并提出一些有价值的高质量观点和改进措施,旨在提升地震应急的准备和应对能力。
问题一:缺乏真实感在当前的地震应急演练中,往往难以真实模拟地震灾害的情况,导致参与者对于真实应急场景的应对能力不足。
这是因为现有的地震应急演练通常只是简单地在安全场所进行模拟,缺乏真实的紧急情况、紧迫感和心理压力。
改进方案一:增加真实性为了增加地震应急演练的真实感,可以考虑模拟真实地震场景和紧急情况。
可以在演练中使用虚拟现实技术,通过模拟地震灾害的画面、声音和震感,让参与者更真实地感受到地震情况的紧急性。
可以邀请专业的演员扮演受灾民众,增加参与者在应急情境下的心理逼真感。
问题二:应急演练内容单一当前的地震应急演练内容常常局限于简单的逃生指示和避难场所的选择,缺乏全面、多元化的内容。
这使得参与者无法全面了解地震发生后的各种紧急情况和应对措施。
改进方案二:拓展演练内容为了提升地震应急演练的效果,应该拓展演练内容,涵盖更多方面的应对能力。
除了逃生和避难,还可以考虑救援行动、伤员处理、临时生活条件等内容。
这样可以让参与者对于地震灾害的各种可能情况都有一定的了解和准备,提高他们的综合应急能力。
问题三:缺乏持续性目前地震应急演练往往是一次性的活动,缺乏持续性的训练和反馈机制。
这使得参与者容易忘记所学知识和技能,导致在真正的地震发生时无法有效应对。
改进方案三:建立持续性训练机制为了解决地震应急演练持续性不足的问题,可以考虑建立长期的培训和训练机制。
可以定期组织地震应急演练课程,让参与者持续学习地震应急知识和技能。
还可以通过模拟演练、案例分析和知识测试等形式,对参与者进行反馈和评估,以不断提高他们的应急能力并加深对地震应急的理解。
断层实际工程及解决方案
![断层实际工程及解决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e021b543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64bd3b2.png)
断层实际工程及解决方案一般来说,断层对工程造成的主要影响有以下几个方面:1. 地基工程在地基工程中,断层的存在会导致地基土层的不均匀性,从而影响地基的承载能力和变形性能。
此外,断层还可能导致地基沉降不均匀,造成建筑物的倾斜和破坏。
2. 地下水工程断层的存在会改变地下水的流动路径和压力分布,可能导致地下水的涌出和水质的污染。
此外,断层还可能对地下管道和井筒的稳定性产生影响。
3. 土木工程在土木工程中,断层会导致地基土的非均匀性,从而对桥梁、隧道、堤坝等土木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造成影响。
针对断层带来的工程问题,工程师们需要采取相应的解决方案来减轻其潜在影响。
以下将分别从地基工程、地下水工程和土木工程的角度出发,介绍断层实际工程中的解决方案。
地基工程解决方案1. 断层勘察和评估在地基工程设计阶段,需要对工程区域内的断层进行充分的勘察和评估。
包括对断层的位置、性质、规模、活动性等进行详细的调查和分析,以便为后续的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重要的信息。
2. 地基处理技术针对断层存在的地基处理技术主要有以下几种:(1)断层隔离:采用隔离带等技术来有效隔离断层对地基土的影响,保证地基土的均匀性和稳定性。
(2)刚性加固:对断层附近的地基采用刚性加固技术,如加固桩、梁式加固等,以增加地基的承载能力和抗震性能。
(3)地基加固:通过地基改良技术,如灌浆、预压增强等,提高地基土的承载能力和变形性能,以减少断层带来的不均匀性。
(4)局部加固:对工程中最可能受到断层影响的地段,采用局部加固措施,如增大基础尺寸、增加地基承载面积等,以提高地基的稳定性。
3. 结构设计和施工防护在建筑物结构设计和施工中,需要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来减轻断层带来的影响。
包括采用抗震设计和加固技术、设置伸缩缝等,以减少断层活动对建筑物的影响。
地下水工程解决方案1. 地下水管理和监测在地下水工程中,需要采取相应的地下水管理和监测措施来减轻断层对地下水的影响。
包括采用井场管理技术提高地下水利用效率,利用监测技术及时发现地下水的涌出和污染现象,及时采取措施予以控制和治理。
活动断层避让问题探讨与建议
![活动断层避让问题探讨与建议](https://img.taocdn.com/s3/m/97bf801f5fbfc77da369b12f.png)
活动断层避让问题探讨与建议作者:暂无来源:《城市与减灾》 2018年第1期徐锡伟陈桂华引言人类的历史,就是发展与灾难共存的历史,地震灾害是人类面临的主要自然灾害之一。
地震是活动断层错动的直接结果,造成地震灾害的两个主要因素是近断层强地面运动和活动断层地表断错,前者是由于积累在活动断层附近岩石中的弹性应变能,通过断层突发性滑动释放引起的。
根据大量地震现场调查、断层扩展实验和地震破裂机制研究表明,震级大于 6.5 级的地震通常会在地表形成数千米至数百千米长的地表破裂带,产生数十厘米至数米的地表错动。
例如,1999 年台湾集集 7.6 级地震,发震断层为车笼埔断层,形成一系列地表破裂和陡坎,其地表破裂带长度达 100 千米,断层上盘抬升了数十厘米至十米不等,横跨车笼埔断层的所有道路、房屋、工程设施均被严重损毁(见图 1)。
我国地处欧亚板块、印度板块、菲律宾海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相互作用的交接部位,是世界地震多发国家和地震灾害十分严重的国家之一,已知的活动断层超过 495 条,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天山地区、阿尔泰地区、华北地区和台湾地区,东北地区和华南沿海也存在少量活动断层。
目前的工程抗震措施还难以抵御断层错动对地面建 ( 构 ) 筑物的直接毁坏,吸收和总结国内外活动断层避让的经验和教训,避开活动断层则可避免因断层活动造成的损失,有效地解决建设工程的抗断问题。
活动断层避让的理论依据震后地震断层考察、地震破裂机制研究与实验结果表明,在大多数情况下地震是沿地壳中已有的活动断层破裂成核、滑动扩展和终止的产物;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则是地壳岩石受力沿应变集中带破裂成核、滑动扩展形成新生断层的结果。
其中,已有断层面闭锁引起弹性应变能或应力的积累,并达到摩擦强度时发生突然滑动是地壳内发生地震的主流观点。
活动断层避让是基于上述地质构造原理来确定避让对象。
从上述原理衍生的重要假设是,未来的地震地表破裂最有可能沿以前发生过地震破裂的活动断层发生。
北京及邻区断层相互作用及强震活动的数值分析
![北京及邻区断层相互作用及强震活动的数值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0bde5a196c85ec3a86c2c501.png)
北京及邻区断层相互作用及强震活动的数值分析李红1,2)陈连旺3)詹自敏4)邢成起1)朱红彬1)武安绪1)武敏捷1)岳晓媛1)1)北京市地震局,北京 1000802)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北京 1000293)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北京 1000854)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北京 100840北京及邻区处于华北地区张渤带与华北平原带、汾渭带相汇区域,历史上曾发生过多次强震。
为探索该区在构造应力作用下,断层相互作用及强震活动的影响,在多学科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建立了北京及邻区(38. 5°~41.7°N,114.0°~119.0°E)三维黏弹性有限元模型,模型深60 km,分为上(分上下两层)、中下地壳及地幔层,涉及了NE、NW、近EW向等不同切割深度的断裂近30条(其中7 km 2条,15 km 21条,22 km4条,39 km 3条),断层处理为遵从库仑摩擦的间断面。
有限元模型节点数为98 316,单元数为133 406。
华北地区晚第三纪以来主要处于NNE—SWW向、近水平的统一构造应力场作用下。
依据GPS观测,华北地区平原以北的区域内地壳运动速率总体较小(小于2.5mm/a),中部平原以及南部地区,速度由北向南逐渐增大,大约在2~7 mm/a,运动方向总体为南东向。
将GPS观测数据经插值处理作为模型的边界位移约束(假定其随深度不变),考虑重力,经过千年构造应力作用得到区域背景应力场,在此基础上考虑研究区内3组7级以上历史强震,以断层同震错动模拟强震发生,得到综合应力应变场,结果如下:(1)背景应力场。
①模拟显示,区域内复杂活动断裂对应力应变场分布有较强的控制作用,切割越深,控制作用越强,断裂端点与断裂交汇区域为应力易集中区。
②地表与15 km深度的应力场分布特征不同。
地表,在NNE向的黄庄-高丽营与顺义-良乡断裂之间以及夏垫断裂北段的邻近区域最大主压应力值明显高于其他区域,此外,唐山断裂及其以东区域最大主压应力值较高,这两个高值区域正是1679年三河-平谷8.0级地震和1976年唐山7.8级地震所在范围。
断层活动协调比在地震预测中的应用
![断层活动协调比在地震预测中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efa6b50a0740be1e650e9ab5.png)
A 分别 为 这 两 条 基 线测 得 的断 层 走 滑 距 离层 的斜 交角 。
这种 滑 动特征 可 描述 为两 条 基线 长度 变 化 的 比值 为 常数 ,其 值 等 于 斜 交 角 的 余 弦 之
比。在 实际测 量 中有 不少 该模 型 的近似 例子 ,如鲜 水河 断裂 带上 的侏倭 测段 两条 基线 变化
经历了至少有 1 O多 年 的断 层 闭锁 阶段 , 同观 测 场 地 协 调 比 变化 的 时 空 差 异 性 特 征 可 能 反 映 不
了 震 源 区 以及 外 围 的 异 常 演 化 特 征 }② 断 层 活 动 协 调 比参 数 可 帮 助 判 识 断 层 活 动 的 性 质 ,当 基 线 、水 准 原 始 观 测 曲线 出现 显 著 的变 化 , 协 调 比处 于正 常水 平 时 ,断 层 活 动 即为 无 应 变 积 而 累 的 自由 蠕 滑 ; 断 层 活 动 协 调 比在 大部 分 地 震 前 都 出 现 一 定 的 离 散 性 变 化 , 分 析 强 震 前 ③ 对 的 断层 活 动 性 质 和 应 变 积 累 状 态 以及 地 震 中长 期 预测 具 有 一定 的参 考 价 值 。
非 稳
*
收 稿 日期 : 0 01—7 1 -22 ;修 改 回 日期 :2 1-12 2 0 10 —0 基 金 项 目 : 十一五” “ 国家 科 技 计 划 支 撑 项 目 (0 6 AC 1 0 —20 ) 中 国大 陆 7 8级 地 震 危 险 性 中长 期 预 测 2 0 B 0 B 20 —5 和 ~ 专 项 资 助
摘 要 : 了有 效 捕 获潜 在震 源 区 前 兆 变 化 信 息 与 断 层 应 变 积 累状 态 ,本 文 应 用 断 层 活 动 协 调 比 为 概 念 , 川 滇 地 区和 首 都 圈地 区 断 层 活 动 进 行 了 分 析 。 果 表 明 : 丽 江 7 0级 地 震 前 震 源 区 对 结 ① .
活动断层对地震灾害风险的评估
![活动断层对地震灾害风险的评估](https://img.taocdn.com/s3/m/2906e098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b351b3a.png)
活动断层对地震灾害风险的评估地震作为自然灾害中最具破坏性的一种,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带来巨大的威胁。
活动断层是地震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对地震灾害风险的评估成为防灾减灾工作中重要的一环。
本文将从活动断层与地震相关性、活动断层分类、对活动断层进行地震风险评估等方面进行论述和分析。
活动断层与地震的相关性是研究地震灾害风险评估的重要前提。
地壳作为地球较薄的壳层,由众多的板块构成。
这些板块在地壳活动和相互碰撞中,会形成断层。
当断层埋藏在地壳深处,因板块运动而产生应力积累,最终释放能量引发地震。
因此,活动断层是地震发生的必要条件之一。
根据活动断层的性质和演化特征,可以对其进行分类。
常见的分类方法包括正断层、逆断层、走滑断层和逆转断层等。
正断层和逆断层是最常见的两种类型。
正断层是指断层两侧的岩块相对运动,一个块体上升,一个块体下降;而逆断层则是块体相对运动时上升的一侧位于下降的一侧上面。
走滑断层是指沿断层面滑动运动;逆转断层则是指沿断层面旋转而产生的扭曲。
在活动断层的分类上,了解其类型对地震灾害风险评估至关重要,不同类型的断层会有不同的地震效应。
对活动断层进行地震风险评估是减灾工作中的关键环节。
地震风险评估是指通过收集和分析地震历史数据、构造活动特征、地震震级等信息,对特定区域地震灾害发生的可能性和破坏程度进行评估。
评估结果可以用于开展应急预案制定、城市规划布局等工作,以降低地震灾害风险。
在进行地震风险评估时,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
首先是地震历史数据,通过长期地震活动的记录,可以推测活动断层的规律和周期,从而对特定区域的地震风险进行分析。
其次是构造活动特征,通过研究地壳构造特点,可以了解地震造成的破坏范围和可能性。
再次是地震震级,震级的大小与地震引发的破坏程度有密切关系,通过对震级的评估可以预测地震灾害风险。
除了以上因素外,还需要考虑地震孕育过程中的能量释放和传播机制。
在活动断层断裂瞬间,引发的能量释放会以地震波的形式向周边传播,造成破坏。
断层地震灾害风险评估与应对策略研究
![断层地震灾害风险评估与应对策略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b81224973086bceb19e8b8f67c1cfad6185fe948.png)
断层地震灾害风险评估与应对策略研究断层地震是全球性的自然灾害之一,具有具有危害大、预测难、防御复杂等特点。
为了加强对断层地震灾害的风险评估与应对,应通过建立地震监测系统、完善地震应急救援体系、增强公众安全意识等措施,以提高社会的应对能力,并减少灾害造成的损失。
一、断层地震的危害性地震是地球内部物质运动的结果,而断层是地震发生的地质条件之一。
断层地震具有持续时间短、地震波频率高、地面位移大等特点,可对城市、乡村、水库、大坝等设施造成严重的破坏,对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巨大压力。
例如,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的地震就是一次严重的断层地震,造成了至少68,000人失踪或死亡,326,000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达到845亿元。
二、断层地震的评估方法断层地震的风险评估是预防和抵御地震灾害的重要手段。
通过断层地震的历史数据、地震地质学研究、断层监测等多种手段,可以对断层地震的概率、地震等级、危害范围等进行定量评估。
在实际操作中,断层地震的评估方法可以分为“事件驱动型”和“概率型”两类。
事件驱动型的评估方法主要是通过解析已发生的地震事件过程,来预测未来地震的概率;概率型的评估方法则是基于统计学原理,根据时间序列预测,推断断层地震的概率。
三、断层地震的应对策略断层地震防范及应急管理是顺应人民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重大民生工程。
为提高社会的防范能力,对于断层地震的应对策略,应做到以下几点:(1)建立地震监测系统地震监测系统是预测地震的重要手段。
通过全国地震自动台网络等现代化监测设备,实时监测地震活动和构造变形,精确预测地震危险性,为政府和公众提供及时信息和警报。
(2)加强地震应急救援体系建立完善的地震应急救援体系,提高应急救援的效率和水平,对于减轻地震灾害损失,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至关重要。
(3)加强公众安全意识地震预防是全民工程,公众安全意识的提高至关重要。
通过加强安全教育、开展社会宣传活动等途径,提高人民群众的地震安全意识,增强地震自救和互救能力。
活动断层特征和地震危险性评估
![活动断层特征和地震危险性评估](https://img.taocdn.com/s3/m/2944d555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d5155d2.png)
活动断层特征和地震危险性评估活动断层是指地壳中发生运动并释放能量的地质结构。
活动断层是地震发生的主要地质背景,它们是引起地震的关键组成部分。
了解活动断层的特征,并对其地震危险性进行评估,对于减少地震灾害具有重要意义。
一、活动断层的特征活动断层主要表现为地壳中的断裂带,沿地壳的某一或某几个方向延伸。
活动断层的形态多种多样,可以是斜错断层、逆断层、走滑断层等,不同类型的断层对地震活动的性质和危险程度有着不同的影响。
活动断层的构造特征主要包括断层面、断层带和断集。
断层面是指断裂面或滑动层面,是断层运动的主要部位;断层带是指多个断层面连续分布的区域;断集是指多个断层带在空间上相互交叉或平行的组合。
二、地震危险性评估地震危险性评估是通过对活动断层进行综合研究和分析,对地震可能造成的破坏程度和危险性进行评估和预测。
地震危险性评估是地震减灾工作的基础,对于制定地震防灾减灾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地震危险性评估主要包括地震烈度评价、断层活动性评估和地震风险评估等内容。
地震烈度评价是对地震造成的破坏程度进行评估,包括人员伤亡、建筑物损坏等方面的指标。
断层活动性评估是对活动断层的运动状况进行评估,包括滑动速率、活动周期等指标。
地震风险评估是综合考虑地震烈度和断层活动性等因素,对地震灾害潜在风险进行评估。
三、活动断层与地震危险性的关系活动断层与地震的发生有着密切的关系。
地震是指由活动断层的滑动运动引起的地壳震动,活动断层是地震的能量来源。
断层的运动会导致地壳的应力积累,当积累的应力超过岩石的强度极限时,就会引发地震。
活动断层的特征对地震危险性有着重要影响。
断层的长度、滑动速率以及活动周期等因素,都会影响地震的规模和破坏程度。
长断层和高滑动速率的活动断层往往会引发大规模的地震,造成严重的地震灾害。
同时,活动断层的活动周期也是确定地震危险性的重要参数,长周期的断层活动往往意味着长时间的积累应力,从而增加了地震的危险性。
四、活动断层的研究方法活动断层的研究是地震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地震危险性评估的基础。
煤矿掘进过断层技术的问题分析及策略
![煤矿掘进过断层技术的问题分析及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70e662d10b4e767f5bcfce76.png)
煤矿掘进过断层技术的问题分析及策略摘要:在煤炭开采的过程中,要确保煤炭开采时的安全,这是保证煤炭开采正常进行的基础。
遇到断层煤矿的时候,传统煤炭开采技术无法达到预期效果。
对煤矿掘进过断层技术的研究及应用,解决了煤矿出现断层的大部分问题,但是,在使用这项技术时还是经常会出现各种问题,给煤炭开采带来困扰。
因此,要找出针对这些问题的措施,只有这样煤矿掘进过断层技术才能得到更好的实施,煤炭开采也才能顺利进行。
本文重点对煤矿掘进过断层技术在使用的时候出现的问题以及问题的解决方法开展了分析。
在开展煤矿开采工作的时候,出现断层这种情况会很危险,所以需要对煤矿掘进过断层技术应用,保证施工的安全。
通过对上述内容分析,以期将煤矿掘进过断层的技术水平不断提高。
关键词:煤矿掘进;过断层技术;问题与对策1煤矿掘进过断层技术的有关概述煤炭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在很多领域都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但是目前,我国的煤炭资源越来越少,为了将更多的煤炭开采出来,将当前社会发展的需求满足,就需要将煤炭开采效率不断提高,将各种困难以及问题解决,主要研究的对象就是出现断面的煤矿。
对出现断面的煤矿开采,需要对煤矿掘进过断层技术应用,对这项技术应用,可以将煤矿开采的效率以及质量不断提高。
1.1断层煤矿掘进过断层的原因在开展煤矿开采工程的时候,有一些岩石的受力已经超出了自身所能够承受的范围,所以就会将断裂的情况引发,这样就会导致一系列的裂缝出现,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就形成了断裂面。
那么断裂面之间相互错动,就将断层形成,传统的开采技术很难在断层这种地质应用。
目前,我国具有越来越大的煤炭需求量,需要对各种煤矿开采,但是,在煤矿里经常会出现断层,所以需要将这些困难克服,对煤矿掘进过断层技术应用,对断层地质开采。
对这项技术应用,将煤炭的开采效率以及煤炭开采数量在很大的程度上提高。
1.2煤矿掘进中过断层技术的重要意义煤矿掘进过断层技术的广泛应用,在煤矿挖掘工作中体现了及其重要的意义。
断层活动速率计算
![断层活动速率计算](https://img.taocdn.com/s3/m/fcfaa529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9dc44ad.png)
断层活动速率计算
断层活动速率计算是地震预测中的重要步骤之一。
计算断层活动速率可以帮助科学家评估地震风险,为地震灾害防范提供重要依据。
断层活动速率是指在一定时间内,断层所发生的平均滑动速度。
测量断层活动速率需要使用地震学、地质学和地球物理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
通常采用的方法是通过测量地表变形、地震波传播速度和地震震级等参数,来推断断层活动速率。
断层活动速率的计算对于研究地震机制、预测地震灾害以及制定灾害应对措施都具有重要意义。
特别是在地震预测中,科学家可以通过分析历史地震数据和地质构造特征等信息,推断出未来地震可能的发生时间、地点和震级等信息,从而提前做好预防准备。
总之,断层活动速率计算是地震预测研究中不可或缺的一步。
随着科技和学科交叉发展的不断深入,我们相信在未来,断层活动速率的计算方法和技术将会越来越精细和准确,为我们提供更好的地震预测和灾害防范服务。
- 1 -。
近断层地震动作用下隔震结构的优化设计
![近断层地震动作用下隔震结构的优化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454f56eb9b89680203d825e7.png)
2
世 界 地 震 工 程 22卷
的特性参数 ,比较可知 ,近断层地震动的 PGV / PGA、速度脉冲持时都大于远场地震动的相应值 。图 2为台站
TCU052东西方向 (几乎垂直于断层 )的典型近震 (左图 ) 、远震 (右图 )记录的加速度 、速度时程曲线 ,可见与
远震相比近断层地震动记录具有明显的长周期速度脉冲 ,它与软土效应或盆地效应引起的其它长周期运动
本文讨论并考虑近断层脉冲型地震动作用的特点 ,输入台湾集集地震实际脉冲型近震记录 ,应用含潜在 约束策略的序列二次规划算法 ,对隔震结构隔震器参数和上部结构构件截面几何尺寸进行一体化优化设计 , 然后对优化后的结构输入 El Centro (1940) 、Taft(1952)地震波进行计算 。结果表明 ,对考虑脉冲型近震作用 的隔震结构进行参数优化设计后 ,该隔震结构能同时满足脉冲型和普通非脉冲型近震作用的结构设计需求 。
征 , PGV / PGA > 0. 2 s,近震对结构的效应明显 。近断层地震动另外的特征包括对破裂的方向性效应 、上盘效
应和较大的地表永久位移 。
M alhotra ( 1999 ) [ 2 ] 研 究 了 三 个 脉 冲 型 近 震
表 1 近断层地震动记录的 PGV / PGA、PGD / PGV 值
层脉冲效应对结构物产生的严重破坏引起了地震工程界的关注 。这几次地震的最显著特点之一是 ,地震发 生地点距离城市市区很近 ,而且这种近断层地震动具有明显的长周期速度和位移脉冲运动 ,这是城区地震烈 度很高的原因之一 [ 1~3 ] 。基础隔震作为一种有效的抗震设计手段在一些大震中表现出良好的性能 ,已经越 来越多地应用于地震区的结构抗震设计与加固维修中 。隔震结构在远场地震减震效果良好 ,但是近断层地 震动的明显的长周期脉冲运动可能对隔震建筑等长周期结构的抗震性能和设计带来不利影响 [ 4, 5 ] ,需要深 入探讨 。
断层活动方案
![断层活动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3949b4b5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af9a9c4.png)
断层活动方案1. 引言断层是地球地壳中的一种重要构造,它形成于地壳运动和板块运动的过程中。
断层活动是指沿断层面发生的地震、地表破裂、地面变形等现象。
断层活动对于地质灾害的发生有重要影响,同时也对区域经济和人类安全构成威胁。
因此,制定科学合理的断层活动方案对于地质灾害防治具有关键意义。
本文将介绍断层活动方案的制定过程和内容,以帮助相关岗位人员了解如何有效应对和处理断层活动。
2. 断层活动方案的制定过程制定断层活动方案需要经过以下几个关键步骤:2.1 数据搜集与分析在制定断层活动方案之前,首先需要搜集和分析相关的地质、地震、地表变形等数据。
这些数据的获取可以通过地质调查、测量、监测等手段进行。
数据搜集和分析的目的是了解断层的性质、活动特征、历史活动情况等,为后续方案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2.2 风险评估在收集和分析完相关数据后,需要进行风险评估。
风险评估旨在判断断层活动可能带来的地质灾害风险,包括地震烈度、地表破裂范围、地面变形程度等。
通过风险评估,可以确定断层活动的严重程度,为后续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
2.3 目标制定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制定断层活动方案的目标。
目标制定应包括减轻地质灾害风险、保护人类安全、维护区域经济稳定等方面的考虑。
目标明确后,可以根据目标制定相应的方案措施。
2.4 方案制定根据目标制定断层活动方案的具体措施。
方案制定应充分考虑地方实际情况、人力物力的可行性、技术可行性等因素。
方案应包括预警系统建设、疏散计划制定、变形监测与预测等方面的内容。
3. 断层活动方案的内容根据制定过程,断层活动方案的内容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3.1 预警系统建设预警系统是断层活动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
预警系统的建设可以通过地震仪、变形仪、监测设备等手段实现。
预警系统的功能包括实时监测断层活动情况,发出预警信号,提供预警时间窗口等。
预警系统的建设需要充分考虑技术可行性和经济可行性。
3.2 疏散计划制定针对断层活动可能带来的地质灾害风险,制定疏散计划是必要的。
试析煤矿掘进过断层技术中常见的问题与对策
![试析煤矿掘进过断层技术中常见的问题与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31a2c25f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3c4b593.png)
试析煤矿掘进过断层技术中常见的问题与对策发布时间:2021-10-15T01:56:42.019Z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1年17期作者:曹善军[导读] 随着社会进步与科学技术的不断提升,我国煤炭行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然而在煤矿掘进过断层期间一直都存在着较大安全隐患,无法充分保障技术人员生命安全,曹善军平凉新安煤业有限责任公司甘肃省平凉市 744200摘要:随着社会进步与科学技术的不断提升,我国煤炭行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然而在煤矿掘进过断层期间一直都存在着较大安全隐患,无法充分保障技术人员生命安全,这时完善煤矿掘进过断层技术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基于此,本文首先讲述了断层形成的原理以及影响,随后讲述了煤矿掘进过断层技术的重要性,再论述了掘进过程中存在的常见问题,最后列举出了两个个针对此问题等解决方案,以此来供相关人士参考交流。
关键词:煤矿掘进;过断层;问题;对策引言:我国煤矿资源分布集中、储量大、矿井深、开采难度高,而且大部分煤矿企业都是在地下进行作业,由于开采煤矿资源的不稳定性和地质的复杂性,煤炭在开采的过程中,会经常碰到断层的情况,这就对我们的正常开采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影响,所以我们一定要采取相关的技术来解决由于断层造成的一系列问题,继而保证煤矿开采工作的安全有序进行。
确保在推动我国煤炭开采行业不断向前发展的同时,也为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动力。
一、断层的形成原理以及影响(一)断层的形成原理断层是一种地质结构发育较为广泛的结构,当一个地质构造运动的位置和作用力,比较于煤岩层自身的受到影响能力更强时,煤岩层就可能会出现列错的情况,使得煤岩层沿着其破裂表面而下,煤矿层之间就会产生相互运动。
如果是上盘下降,下盘快速上升的话,形成的断层就是正断层,与之相反形成的断层就是逆断层,如果只有沿着破裂面方向进行水平位移,形成的断层就是平推断层。
(二)断层对煤矿掘进的影响首先,断层的大小会直接影响到巷道挖掘时的工作量。
断层治理经验总结汇报
![断层治理经验总结汇报](https://img.taocdn.com/s3/m/5318f40d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b1a8d4f.png)
断层治理经验总结汇报断层治理是一项重要的任务,是为了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各国都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实践,总结出了一些重要的经验和教训。
本文将结合我国的实践,总结出断层治理的经验和教训。
一、加强科学研究和监测断层治理的第一步是对断层进行科学研究和监测。
只有了解断层的分布、活动情况和影响范围,才能做出合理的决策和规划。
因此,政府应加大对断层的科学研究力度,建立完善的监测体系,及时获取数据和信息。
二、严格规划和建设在城市规划和建设过程中,应严格遵守断层带的相关规定和要求。
合理划定建设禁区和限制流动区,禁止高风险建筑的建设,确保市民的生命安全。
此外,应加强对已有建筑的检测和加固工作,提高其抗震能力。
三、加强宣传教育和公众参与断层治理不仅仅是政府的责任,也需要公众的参与。
政府应加强宣传教育工作,向市民普及地震和断层的相关知识,提高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同时,政府应建立起与市民的沟通机制,及时倾听他们的声音和需求,保障他们的参与权益。
四、加强应急管理和救援在断层活动导致地震等灾害发生时,应做好应急管理和救援工作。
政府应制定完善的应急预案,提前组织演练和培训,加强救援能力和队伍建设。
同时,应建立起与周边地区的合作机制,共同应对灾害。
五、加强国际合作和经验交流断层治理是全球性的问题,需要各国之间加强合作和共享经验。
政府应加强与国际组织和其他国家的合作,共同开展科学研究、技术交流和人员培训。
通过吸取其他国家的经验教训,可以更好地改进自己的工作。
六、加大投入和支持断层治理需要大量的投入和支持。
政府应加大对断层治理的投入,提供充足的资金和技术支持。
同时,也应鼓励企业和社会组织参与,形成多方共同参与的机制。
只有充分发挥各方的力量,才能更好地推动断层治理工作。
七、完善法律法规和监管机制断层治理需要法律法规的支持和监管机制的建立。
政府应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明确各方的责任和义务。
同时,也应建立起监管机制,加强对断层治理工作的监督和检查。
断层实际工程及解决方案
![断层实际工程及解决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e1d07d4b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242a83f.png)
断层实际工程及解决方案断层在地质学中指的是地壳或板块中的一种结构,是指在地球表面或结壳内部,由于地质构造、变形或地震等作用所造成的岩层、岩石等断裂现象。
断层的存在对于工程建设和社会稳定都有一定的影响,本文将介绍一些断层实际工程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实际工程案例1. 深圳滨海大道断层深圳是一个地震活跃区域,因此城市计划时就应该考虑到断层的存在。
滨海大道东段,刚好横穿了罗湖-港京断裂带,该断裂带是深圳市内流动性最大的断裂带之一。
港京断裂带的线路与滨海大道的道路平行,这就导致了在该地区建设时需要特别的注意断层对于工程的影响。
因此,在设计滨海大道时,城市规划部门采取了一些应对措施,例如采用了跨越断裂的特殊桥梁结构,以及采用了高清图像拍摄来进一步了解该断层的走向和裂缝情况。
另外,该地区还采用了特殊的基础调查技术,以确保建设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2. 韩国地铁5号线断层支护韩国地铁5号线在釜山市的建设遇到了断层的问题。
山体中存在一个基本上横穿地铁路线的断层带,这就导致地铁建设需要进行支护工程,以确保地铁的稳定性。
在支护方案上,工程团队采取的是钢筋混凝土支护结构,以及防水和防震措施。
这些措施旨在在保证支撑足够的强度和刚度的情况下,最大程度地减小对环境和地下水的污染。
解决方案以下为一些解决断层问题的实用方法。
1. 通过科技手段进行勘探断层勘探可以通过遥感技术、光学显微镜检查、地震观测、地球物理勘探等科技手段进行。
最常用的勘探技术仍然是采用地震勘探,这可以帮助水平测量出断层的深度、宽度和角度。
2. 建设中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在工程建设中,可以采用挖掘机、钻机和爆炸工具等技术来协助施工,并配合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
这些措施可以包括在建筑物基础中加入特殊支持框架或大坝结构、采用适当的挖掘方式和加强预防性的建设措施等。
3. 优化工程设计在设计工程时,应该针对可能出现的断层问题,采用合理的设计方法,选择适当的建设材料,充分考虑平衡建设成本和工程质量等因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 文根据 断层 活动 协调 比的 概念 , 对 协调 比计 算 的起始 点 影 响 、 定量 评 定 指标 、 离 散度
[ 收 稿 日期 ] 2 0 1 2 - - 0 9 — 1 4 ; [ 修 定 日期 ] 2 0 1 2 . 1 0 — 1 8 [ 项 目 类别 】 中 国地 震 局 2 0 1 2年 度 青 年 震 情 跟 踪 课 题 ( 2 0 1 2 0 2 0 2 0 3 ) 、 2 0 1 1年 度 青 年 震 情 跟 踪 课 题 ( 2 0 1 1 0 2 0 2 0 7) 、
析 了华北 和川 滇地 区 的断裂 活 动 变 化 特征 及 其 与 地震 的关 系 ; 李杰等( 2 0 1 0 a 、 2 0 1 0 b ) 对比 分析 了跨 断层 形变不 同 观测方法 的变化特 点 、 干扰 特 征并 由全 国 断层 形 变资 料 分析 得 到 了
断裂 活动特 征 。此外 , 利 用跨 断层 资料模 拟断 层活 动 、 反 演 地壳 应 力场 特 征 、 提取 断 层形 变
“ 十二五” 国家 科 技 支 撑 计 划 项 目( 2 0 1 2 B AK 1 9 B O 1 - 0 6 ) 共 同资 助
[ 作者 简 介 ] 李 瑞 莎 , 女, 1 9 8 2年 生 , 硕士 , 工程师 , 主要 从 事 地 壳 形 变 研 究 与 地震 预 测 工 作 。
E. ma i l :r s l i 9 2 @ 1 6 3. c o n r
了 在 孕 震 阶 段 断 层 的 应 变 积 累 以及 由其 引 起 的 3分 量 运 动 相互 协 调 性较 差 ; 震 后 断 层 处 于 自由 活动状态 , 积 累 的应 变 能 得 到 释 放 , 3分 量 运 动 相 互 协 调 一 致 。 目前 丽 江 场 地 断 层 活 动 协 调 比
数值离散度处于低值 , 断 层 应 变 积 累处 于较 低 水 平 。
关 键词 : 丽 江 地 震 断 层 活 动 协 调 比 跨 断 层 测 量 离 散 度
[ 文章编号 ]1 0 0 1 — 4 6 8 3 ( 2 0 1 3 ) O 1 — 0 0 7 5 — 0 6
[ 中图分类号]P 3 1 5
窗 计 算 断 层 活 动 协 调 比 的方 法 以及 离 散 度 评 定 指 标 。震 例 分 析 结 果 表 明 , 丽江 7 . 0级 地 震 前 丽 江 场 地 断 层 活 动 协 调 比数 值 变 化 范 围较 大 , 分 布 较离 散 ; 震后数值相对稳定 , 离 散 度 较 低 。反 映
的公 式 , 并指 出计 算结果 对监 测断 层现 今活 动非 常有利 。之 后 , 利 用跨 断层 流动观 测资料 分
析跨 断 层位移 变化 特征 、 研究 断层 构造 运动及 其 与地 震 活 动关 系 等 方 面的 研究 取 得很 大 进
展( 周硕 愚 , 1 9 9 4 ; 薄 万举 等 , 1 9 9 7 ; 焦青 等 , 1 9 9 8 、 2 0 0 5 、 2 0 0 7 ; 李瑞 莎 等 , 2 0 0 9 ; 李杰等 , 2 0 1 0 a 、
断层 活 动 协调 比计 算 方 法 的 改进 及 震 例 分 析
李瑞 莎 张 希 贾 晓东 唐 红 涛
7 1 0 0 5 4 1 )中国地震局第二监测 中心 , 西安市西影路 3 1 6号
2 ) 辽宁省地震局 , 沈 阳 1 1 0 0 3 1
摘要
根 据 断 层 活 动 协 调 比 的概 念 , 讨 论 了起 算 点 对 协 调 比计 算 结 果 的 影 响 , 提 出 了移 动
2 0 1 0 b ) 。薄万举 等 ( 1 9 9 7 ) 利 用信 息合 成 方 法提 取 了断层 中期 趋 势变 化 及 短 期快 速 变 化信 息; 焦青 等 ( 1 9 9 8 、 2 0 0 5 、 2 0 0 7 ) 、 李瑞莎等( 2 0 0 9 ) 和 贾鹏 等 ( 2 0 1 2 ) 分 别 利用 跨 断层 等 资 料 分
[ 文献标识码]A
0 引 言
跨 断层 流动形 变观 测 能直 接 反 映 观测 场 地 所 在 断层 的活 动情 况 , 张超 等 ( 1 9 8 1 、 1 9 8 7 ) 采 用断 层 刚体 模 型推导 了利 用跨 断层基 线 、 水准 测量 数 据 计算 断 层 的水 平 扭 动和 垂 直位 移
异常进 行地震 预 测等 方面 的研究 也取 得 了较 大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展 ( 张晁 军 等 , 2 0 0 8 ; 张红 艳 等 , 2 0 0 7 ; 施 顺
英等 , 2 0 0 7 ) 。张 晶等 ( 2 0 1 1 ) 对利 用 跨 断层 基线 和水 准 测量 资料 推 算 断层 活动 参数 的公 式 进 行 了改进 , 采用 断层 三维 立体模 型计 算 了断层 三维运 动参 数 , 并 进 而提 出了断层 活动 协调
第2 9卷
第 1期 ( 7 5~8 0 )
中 国 地 震
E ART HQU AKE R ES E ARC H I N C HI NA
V0 1 . 2 9 No .1 Ma r .2 0l 3
2 0 1 3年 3月
李瑞莎 、 张希 、 贾晓东等 , 2 0 1 3 , 断 层 活 动 协 调 比计 算 方法 的 改进 及 震 例 分 析 , 中 国 地震 , 2 9 ( 1 ), 7 5—8 0。
7 6
中 国
地
震
分 析等进 行 了讨 论 。结果 表 明采 用 固定窗长 为 间隔 进 行协 调 比计 算 、 采用 离 散 度作 为评 价
指 标 的协 调 比分析 方法较 传统 的计算 方法更 能反 映断 层 运 动是 否 协调 的特 征 。最 后 , 以 丽
江7 . 0级 地震 为例进 行 了分析 , 结 果表 明地震 前 后 丽江 断裂 的活 动协 调 比数 值 变化 范 围 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