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修)高二语文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自主赏析》诗歌学案(含答案)
2020-2021高中语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学案:第3课自主赏析拟行路难(其四)含解析
![2020-2021高中语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学案:第3课自主赏析拟行路难(其四)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30a428fe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a0d12d6.png)
2020-2021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学案:第3课自主赏析拟行路难(其四)含解析第3课自主赏析拟行路难(其四)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门阀制度,造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的局面。
门阀制度阻塞了寒士的进仕之路,一些才高的寒士自然心怀不平;寒士的不平反映在文学作品中,就成为这个时期文学的一个特色。
今天,就让我们走近这样一位作者:鲍照。
1.作家作品简介鲍照(约415-470),字明远,南朝宋著名作家,主要成就在诗歌创作方面,尤其是乐府诗。
他的作品在我国诗歌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被称为“上挽曹、刘之逸步,下开李、杜之先鞭”的诗人。
他的骈文亦佳。
鲍照担任过临海王刘子顼参军,在刘子顼举兵叛乱失败时,死于乱军中.世人因此称他为“鲍参军”。
代表作有《鲍参军集》传世。
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门阀制度,主要由数十个大家族(士族)统治当时的社会,士族制度下的门阀士族特别是高级士族凭借门第出身就可做官,世世代代控制高级官职。
他们造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局面。
门阀制度阻塞了寒士的进仕之路,他们即使才华横溢,也很难任高官。
一些才高的寒士自然心怀不平,寒士的不平反映在文学作品中,就成为这个时期文学的一个特色.3.文化常识【行路难】乐府《杂曲歌辞》调名,古乐府道路六曲之一,亦有变行路难,内容多写世路艰难及离别悲伤之意,多以“君不见"为首,后鲍照拟作为多。
1.字音识记①酌.酒(zhuó)②踯躅..(zhí)(zhú)③鲍.照(Bào)④拟.行路难(nǐ)2.辨形组词3.词语解释(1)泻.水置平地:倾、倒(2)举杯断绝..歌路难:停止(3)吞声..踯躅不敢言:声将发又止(4)吞声踯躅..不敢言:徘徊不前4.名句默写(1)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
(2)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3)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4)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1.这首诗中,诗人开篇写平地上的水向四面八方流淌的自然现象,写出了怎样的哲理?提示:诗人以泻水流淌这一自然现象起兴,引出下文对命运、社会人生的无限感慨,生动形象地揭示了现实社会里门阀制度的不合理性,像水是依照高下不同的地势流向各方一样,人的遭际也是被家庭门第的高低贵贱决定的,门第决定人生。
高中语文-4自主赏析1-庖丁解牛-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高中语文-4自主赏析1-庖丁解牛-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https://img.taocdn.com/s3/m/7333b19f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05a016d.png)
B.乃木中直.《中.经绳首》之会
C.良 莫庖辞岁更.更 坐.弹刀一曲
D.善 善. .刀 哉而 !藏 吾之 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
【答案】 B(两个“中”都是“符合”“合乎”的意思)
5. 下面对文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 技术好的厨师每年更换一把刀,(是用刀硬)割断筋肉; 一般的厨师每月(就得)更换一把刀,(是用刀)砍断骨头。 此句是庖丁用自己的技法高超来反衬“良庖”“族庖”技法 的拙劣。
二是庄子的这则寓言所提供的客观意义。这则寓言是庄 子用以说明自己观点的材料。这段材料给了我们这样一些启 示:
解牛,要掌握牛的内部结构;处理事情,要掌握事物的 本来规律。掌握了规律,“依乎天理”,就能适应这种规律, 进而妥善地把事情办好。
庖丁解牛之所以动作那么快,动作那么美,是因为他实 践得多。实践之初,见“全牛”;实践之后,“未尝见全 牛”。多方实践后,十九年屠刀锋利如初,游刃有余地驾驭 了事物。
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 养生:指,这里指难以剖解。)
2.与例句中加点词语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良庖岁.更刀,割也 A.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B.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C.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D.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答案】 A(A项与例句相同,均为名词作状语,B项, 王: 名词使动用法,让……做王。C项,舍: 名词活用为一般 动词,筑房定居。D项,宾客: 名词意动用法,把……当成 宾客。)
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奏刀 然,莫不中.音
中:合乎。
依乎天.理.,批大郤 天理:天然的结构。
B.始臣之解牛之时 始:起初。
技经肯.綮.之未尝 肯綮:筋骨结合的地方。
高中语文 人教版 选修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第3单元 自主赏析 1 阁夜 杜甫
![高中语文 人教版 选修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第3单元 自主赏析 1 阁夜 杜甫](https://img.taocdn.com/s3/m/73f9f8e8f61fb7360b4c6559.png)
品
1、你感受最深的是哪句,请 谈谈理由。
(曹操)闻衡善击鼓,召为鼓吏,因 大会宾客,阅试音节……次至衡,衡方为 《渔阳》参挝,蹀躞而前,容态有异,声 “悲壮的鼓角声”是国家失序、 节悲壮,听者莫不慷慨。 民有怨气的表现; ——《后汉书· 祢衡传》 元光(武帝年号)中,天星尽摇, “星河动摇”是百姓劳顿的反 上以问候星者,对曰:“星摇者,民劳 映。 也。”后伐四夷,百姓劳于兵革。 ——《汉书· 天文志》
民 间 疾 苦 笔 底 波 澜
世 上 疮 痍 书 中 圣 哲
民 间 疾 苦 笔 底 波 澜
世 上 疮 痍 书 中 圣 哲
杜甫
读
字音;
节奏; 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
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
写一写
写一副对联,表达你对杜甫的理解。
作业
请将此诗与《旅夜书怀》(参 见第二单元“推荐作品”)对读。 分析这两首诗在意境和章法上的不 同。
品
1、诗人在西阁之夜看到了一幅 怎样的景象?(结合具体诗句用 自己的话来描述)
个人:此时诗人已是54岁,生活
穷困潦倒、疾病缠身、客居天涯。
悟
一题不止为一事, 一诗不止了一题, 意中言外,怆然有无穷之思。
1、人生短促的感慨;
2、客居天涯的凄寒;
3、百姓因战争而劳顿的痛惜; 4、人生无常的无奈;
4、亲朋音信断绝的寂寥。
再读
阁 夜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成才之路】高二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练习 第4单元 自主赏析3 阿房宫赋(含答案)
![【成才之路】高二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练习 第4单元 自主赏析3 阿房宫赋(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2e40a82d43323968011c92d7.png)
第四单元 自主赏析一、课内双基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 .矗.立(chù) 伫.立(zhù) 剽.掠(biāo) 尽态极妍.(yán) B .椽.子(chuán) 囷.囷(qūn) 缦.立(màn) 在庾.之粟.(yǔ sù) C .椒.兰(jiāo) 妃嫔.(bīn) 辇.车(niǎn) 锱铢..必较(zī zhū) D .媵.嫱(yìng) 鼎铛.(dāng) 横槛.(jiàn) 逦迤..(lǐ yǐ) 【答案】 B(A 剽piāo ;C 嫔pín ;D 铛chēng)2.下列句中的“而”字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组是( )A.⎩⎪⎨⎪⎧ 骊山北构而.西折不敢言而.敢怒 B.⎩⎪⎨⎪⎧ 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C.⎩⎪⎨⎪⎧ 谁得而.族灭也吾尝终日而.思矣 D.⎩⎪⎨⎪⎧犹且从师而.问焉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答案】 A(顺承;转折。
B.转折;C.修饰;D.顺承)3.下列对“焉”的意义和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 ②积土成山,风雨兴焉.③焉.用亡郑以陪邻 ④且焉.置土石 ⑤则耻师焉.⑥或师焉.,或不焉 ⑦徐徐焉.实狼其中 A .①⑦/②⑤/⑥/③④B .①⑦/②/③④/⑤⑥C .①⑦/②③④/⑤/⑥D .①②⑦/③⑤/④⑥【答案】 B(词尾,……的样子/兼词,于之/疑问代词,怎么、哪里/句末语气助词,表陈述语气)4.下列“爱”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 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
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
B.⎩⎪⎨⎪⎧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
C.⎩⎪⎨⎪⎧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D.⎩⎪⎨⎪⎧晋陶渊明独爱.菊。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
【答案】 A(A 项中“爱”作“爱护”讲;B 项中“爱”①“疼爱”的意思,“爱”②“吝惜”的意思;C 项中“爱”①意为“疼爱”,“爱”②意为“喜爱”;D 项中“爱”①是“喜爱”的意思,“爱”②是“爱护”的意思)5.下列各句中“之”字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齐楚之精英 ②杳不知其所之③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④多于南亩之农夫⑤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⑥欲人之无惑也难矣⑦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⑧夫晋,何厌之有⑨公将鼓之 ⑩句读之不知A .①④/②⑤/⑥⑦/⑧⑩/③/⑨B .①④⑦/②⑤/③⑨/⑥⑧⑩C .①④/②⑤/⑥⑦/⑧⑩/③⑨D .①④⑦⑩/②③⑨/⑤/⑥⑧【答案】 A(①④助词,的;②⑤动词,往,到;⑥⑦取独;⑧⑩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③代词,代金玉珠宝等物;⑨助词,词尾,不译)6.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朝.歌夜.弦,为秦宫人 A .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B .朝歌夜弦.,为秦宫人 C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D .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E .辇.来于秦 【答案】 E(名词作状语。
高中语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习题:6 自主赏析项脊轩志 Word版含答案
![高中语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习题:6 自主赏析项脊轩志 Word版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2893956508a1284ac85043e3.png)
自主赏析 项脊轩志新提升·跟踪训练一、基础巩固1.下列对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三五..之夜,明月半墙 三五:农历每月十五 B .妪,先大母...婢也 先大母:去世的祖母 C .吾妻归宁..归宁:回来 D .余自束发..读书轩中 束发:十五岁,男孩成年 【解析】 归宁:出嫁的女子回娘家省亲。
【答案】 C2.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久之,能以.足音辨人娘以.指叩门扉曰 B.⎩⎪⎨⎪⎧ 庭中始为篱,已.为墙今已.亭亭如盖矣 C.⎩⎪⎨⎪⎧ 鸡栖于.厅室西连于.中闺 D.⎩⎪⎨⎪⎧凡.再变矣轩凡.四遭火,得不焚 【解析】 两个“凡”都是“共”。
A 项,介词,凭/介词,用。
B 项,已而,然后/已经。
C 项,介词,在/介词,引出动作涉及的地点,到。
【答案】 D3.下列加点词活用情况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雨泽下.注 ②东犬西.吠 ③乳.二世 ④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 ⑤执此以朝.⑥使不上.漏 A .①④⑤/②③⑥ B .①②④⑥/③⑤C .①③⑤/②④⑥D .①②⑥/③④⑤【解析】 ①②④⑥是名词作状语/③⑤为名词作动词。
【答案】 B4.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是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A .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 B .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 C .今已亭亭..如盖矣 D .余久卧病无聊..【解析】 往往:古义,到处;今义,副词,表示根据以往的经验,某种情况在一定条件下时常存在或经常发生。
【答案】 A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
”由“篱”到“墙”,变化的不仅是隔离的材料,更是一个大家族成员之间的心理距离。
B .选文对母亲和祖母的回忆,直接描写了她们的语言,都属于正面描写的方法,如:“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C .作者在文中采用了白描和细节描写的手法写了与母亲、祖母相关的日常琐事,用语清新淡雅,却自成一格。
高二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三单元 《自主赏析》诗歌学案
![高二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三单元 《自主赏析》诗歌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f4131207804d2b160b4ec091.png)
第三单元因声求气吟咏诗韵《阁夜》1此诗颔联“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上句写悲壮之战争现实,下句写壮美之三峡夜景,诗人将它们放在一起,创造了一种什么样的意境?答:上句透露出悲惨的战争现实,下句写壮美的三峡夜景,诗人将二者巧妙地放在一起,创造了一种悲壮雄浑的意境。
鼓角之声在星河包容天地的动荡之中显得越发萧瑟悲凉,星河波澜壮阔的动荡也仿佛是应和鼓角之声,二者所传达的动荡感是一致的,鼓角之声传播的空间更加广阔了,星河的摇动也具有了一种深邃的情致。
这两句诗所描绘的意境浑然融合在一起,表达出诗人深沉悲壮的情怀。
2请将此诗与《旅夜书怀》(参见第二单元“推荐作品”)对读,分析这两首诗在意境和章法上的不同。
答:《阁夜》和《旅夜抒怀》的意境都很雄阔,细细比较,二者又有不同。
《阁夜》的意境悲壮萧瑟,《旅夜抒怀》的意境高朗壮阔。
在《阁夜》中,短景、天涯、霜雪、寒宵等意象传达出来的是寒冷萧条的气氛,鼓角、星河传达出来的是征战和动荡的气息,全诗景象宏阔壮观,终究摆脱不了悲凉和萧瑟。
《旅夜抒怀》中,细草、微风、危樯、独夜舟描绘出风清气和的春夜,“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描绘出疏朗高远的广阔空间,两组意象形成微弱渺小和宏阔壮观的对比,表现了作者置身于天地之间的渺小和无助,但其中的悲慨之气不如《阁夜》浓重。
这两首诗在章法上也不同:《阁夜》前三联写景,尾联抒情,即使在写景当中也寄寓了作者丰富的人生感慨。
《旅夜抒怀》前两联是旅夜所见,后两联是抒怀,景和情互相对照,互相生发,非常和谐。
《李凭箜篌引》1,说说诗中是怎样表现“箜篌”演奏出来的优美音乐的。
答:①主要运用侧面烘托手法,通过描摹音乐效果来衬托音乐本身。
②运用化无形为有形的通感手法和夸张手法。
③运用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驰骋自由的想像力,通过瑰丽的神话世界来表现音乐的世界。
2清人方扶南把这首诗与白居易的《琵琶行》、韩愈的《听颖师弹琴》(参见“相关链接”)相提并论,推许为“摹写声音至文”(《李长吉诗集批注》)。
【成才之路】高二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练习 第4单元 自主赏析1 庖丁解牛(含答案)
![【成才之路】高二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练习 第4单元 自主赏析1 庖丁解牛(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280e10e50242a8956bece445.png)
第四单元自主赏析一、课内双基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正确的一项是()(gū)A.中.(zhōnɡ)音肯綮.(qìnɡ)大车瓜·B.更.(ɡēnɡ)刀发硎.(xínɡ) 怵.(cù)然(huò)然踌躇.(chú) 庖.(páo)丁C.讠桀·D.折.(zhē)也有间.(jiàn) 大郤.(xì)【答案】C(A中:zhòng;B怵:chù;D折:zhé)2.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砉然向然,奏刀然,莫不中音B.善哉!技盖至此乎!C.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
D.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答案】D(A向—响;B盖—盍;C善—缮)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庖丁释.刀对曰“释”是放下的意思,与成语“爱不释手”的“释”意思相同。
B.良.庖岁更刀“良”是好的意思,与“感我此言良久立”的“良”意思相同。
C.动刀甚微.“微”是轻微的意思,与成语“微言大义”的“微”意思相同。
D.得.养生焉“得”是得到的意思,与“此言得之”的“得”意思相同。
【答案】A(B“感我此言良久立”的“良”是很的意思;C“微言大义”的“微”是精深的意思;D“此言得之”的“得”是恰当的意思。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虽然,每至于..迟..族B.视为止,行为C.为之踌躇满志......D.吾见其难为【答案】 C5.下列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两项是()A.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B.道芷阳间.行C.侯生乃屏人间.语曰D.时时而间.进E.予在患难中,间.以诗记所遭【答案】DE(间或,断断续续地)6.下列句子中的虚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A.⎩⎪⎨⎪⎧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视为.止,行为迟 B.⎩⎪⎨⎪⎧ 提刀而.立善刀而.藏之 C.⎩⎪⎨⎪⎧ 而刀刃若新发于.硎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D.⎩⎪⎨⎪⎧以.无厚入有间每汲用,皆以.杏仁澄之 【答案】 D(两个“以”都当“拿”讲)7.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能表现庖丁所做的“进乎技”的一组是( )①所见无非牛者 ②未尝见全牛也 ③以神遇而不以目视 ④批大郤,导大窾 ⑤以无厚入有间 ⑥善刀而藏之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④⑤⑥D .③④⑥【答案】 B(①说的是此时庖丁还和一般人所见的一样,⑥说的是庖丁解牛之后的动作。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学案 自主赏析(2份打包) Word版含解析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学案 自主赏析(2份打包) Word版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41f72505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dbfcb6b.png)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学案自主赏析(2份打包) Word版含解析第32课自主赏析项脊轩志1.作家作品归有光(1506—1571),明代散文家,字熙甫,号震川。
昆山(今江苏昆山)人,世称震川先生。
在文学上,他和王慎中、茅坤、唐顺之合称唐宋派。
清朝姚鼐认为,归有光是唐宋八大家和桐城派之间的桥梁性人物,他承袭了唐宋古文运动,开启了清代的桐城派。
他的散文朴素简洁,自然真挚,以神味见长,尤善以家庭琐事寄托真情。
《项脊轩志》《先妣事略》《寒花葬志》为其代表作。
2.背景解读归有光的远祖曾在太仓(今江苏太仓)项脊泾居住,作者自号项脊生,又把自己的书斋题名为“项脊轩”,含有追宗怀远之意。
他35岁中举后,徙居嘉定安亭江上,授徒讲学,不复回故里。
由此可以推知,他18岁写此文,35岁左右可能在迁居前由于翻检书箧,触及旧稿,引起了对亡妻深深的怀念,因而补写了附记,其间相距十六七年,妻死之年手植的枇杷树也生长了约五六年。
这样,不仅枇杷树“亭亭如盖”比较符合实际情况,且“多在外,不常居”之语也有了着落。
志,名词,就是“记”的意思。
本文是一篇记叙性的抒情散文,是归有光散文的代表作。
1.字音识记①渗漉(shèn) ②修葺(qì) ③栏楯(shǔn)④偃仰(yǎn)⑤异爨(cuàn)⑥先妣(bǐ)⑦呱呱而泣(ɡū)⑧以手阖门(hé)⑨长号(háo)⑩扃牖(jiōnɡ)(yǒu)枇杷(pí)(pɑ)2.辨形组词①②③④3.通假字而母立于兹(通“尔”,你)4.一词多义(1)顾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动词,环顾)君臣相顾,不知所归(动词,看)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动词,拜访)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副词,反而) 子布、元表各顾妻子(动词,顾念)(2)稍余稍为修葺(副词,稍微)稍出近之(副词,逐渐)县官日有廪稍之供(名词,公家供给的粮食) (3)置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动词,安放)内外多置小门(动词,设置)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动词,放弃,丢下) 郑人有且置履者(动词,购买)(4)去比去,以手阖门(动词,离开)夫五人之死,去今之墓而葬焉(动词,距离) 去民之所恶,补民之不足(动词,除掉,去掉) (5)归后五年,吾妻来归(动词,女子出嫁)返璞归真(动词,返回)一年来归,妻跪问其故(动词,回来)江表英豪,咸归附之(动词,归顺)若水之归海(动词,归到一处)平惧诛,乃封其金与印,使使归项王(动词,归还)5.词类活用(1)雨泽下注(名词作状语,向下)(2)使不上漏(名词作状语,从上面)(3)前辟四窗(名词作状语,在前面)(4)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名词作状语,亲手)(5)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名词作动词,用乳汁喂养)(6)执此以朝(名词作动词,上朝)(7)垣墙周庭(名词作动词,砌上垣墙)6.古今异义(1)室仅方丈古义:一丈见方。
高中语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学案:第课自主赏析李凭箜篌引含解析
![高中语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学案:第课自主赏析李凭箜篌引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4aaf045a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375c7d6.png)
第15课自主赏析李凭箜篌引古诗词中对优美音乐曾有过无数的描写与赞叹-—余音绕梁,三日不绝。
声震林木,响遏行云。
瓠巴鼓瑟,而鸟舞鱼跃.座上美人心尽死,尊前旅客泪难收。
每一种情境,都让人流连忘返。
今天,让我们走近一种特殊的乐器,欣赏那箜篌中的优美的旋律。
1.作家作品李贺(791—817),字长吉,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人。
生于福昌(今河南宜阳)昌谷,后世称李昌谷。
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但家已没落。
青少年时,才华出众,名动京师。
父名晋肃,因避父讳(晋、进同音),终不得登第。
一生愁苦抑郁,体弱多病,只做过三年奉礼郎,卒时仅27岁,后人称其为“鬼才”。
李贺深受屈原、李白及汉乐府民歌的影响,多以乐府诗题材驰骋想象,具有极度浪漫主义的色彩。
他的诗造语奇特,想象怪异,意象虚幻巧妙,意境幽奇冷艳。
通过在遣词造句、修辞设色方面的惨淡经营,来创造视觉、听觉与味觉互通的艺术效果,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2.背景解读《李凭箜篌引》作于元和六年(811)至元和八年,当时,李贺在京城长安,任奉礼郎。
李凭是中唐著名乐师,因善弹箜篌名噪一时。
“天子一日一回见,王侯将相立马迎”,身价之高,似乎远远超过盛唐时期的著名歌手李龟年。
他的精湛技艺,受到诗人们的热情赞赏。
唐代有很多诗人都描写过李凭的演奏。
李贺此篇想象丰富,设色瑰丽,境界奇幻,浓墨重彩,艺术感染力很强.清人方扶南把它与白居易的《琵琶行》、韩愈的《听颖师弹琴》相提并论,推许为“摹写声音至文”。
3.文体知识歌、行、引歌、行、引:三者均为古代诗歌体裁,没有严格区别,特点是格式、节奏上没有严格要求,也不讲究平仄,字数以五、七言为主,可参差不齐,可变韵。
亦称古诗、古风。
“行"“引”都是歌行体的一种。
有代表性的常见作品有《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琵琶行》《李凭箜篌引》等。
1.字音识记①颓.不流(tuí)②弹箜篌(kōnɡ)(hóu)..③女娲.(wā)④神妪.(yù)2.辨形组词3.词语解释(1)吴丝蜀桐张.高秋(演奏)弹箜篌(即国中,国都长安之中)(2)李凭中国..(3)二十三丝动紫皇(天皇。
2020秋高二语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配套学案:第二单元 自主赏析梦游天姥吟留别含解析
![2020秋高二语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配套学案:第二单元 自主赏析梦游天姥吟留别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6d991125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36c31c1.png)
2020秋高二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配套学案:第二单元自主赏析梦游天姥吟留别含解析第二单元自主赏析梦游天姥吟留别错误!错误!错误!错误!1.进一步了解李白及其作品,熟读成诵,丰富积累。
2.鉴赏“梦游”的意境,体会李白浪漫主义创作方法的基本特点,即丰富的想象和大胆的夸张;培养古诗鉴赏能力。
3.学习诗人不与黑暗官场同流合污的高尚人格和追求个性自由的精神,培养对理想执着追求的精神。
课前预习(一)知人论世,开阔视野1.走近作者李白见第一单元《越中览古》作者介绍。
2.了解背景李白早年就有济世的抱负,但不屑于经由科举登上仕途,而希望由布衣一跃而卿相.因此他漫游全国各地,结交名流,以此广造声誉。
经朋友推荐,唐玄宗于天宝元年(742)召李白到长安.李白对这次长安之行抱有很大的希望,得意地给妻子赋诗预告:“归时倘佩黄金印,莫见苏秦不下机。
”很想借此施展才能,有所作为.初到长安,也曾有过短暂的得意,享受过“御手调羹”“金龟换酒”。
但不久就发现玄宗并不是重用他来治国安邦,只把他看作粉饰太平、调剂业余精神生活的词臣,所封的“翰林供奉"一职竟与斗鸡遛狗的“供奉"同一级别,其失落感可想而知.于是流连酒肆,“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尤其是他一身傲骨,不肯与权贵同流合污,居然醉中命玄宗的宠臣高力士为其脱靴,得罪了权贵,屡次受到排挤,连玄宗也对他不满,他在长安仅住了一年多,就被赐金放还。
第二年,饱含着政治理想破灭的愤懑,他由东鲁(今山东省南部)南游吴越(今浙江省一带),《梦游天姥吟留别》是他临行前向朋友们一泄激愤的告白。
(二)通读文本,疏通字词1.读准字音瀛.(yínɡ)洲天姥.(mǔ) 谢公屐.(jī)渌.(lù)水殷.(yǐn)岩泉訇.(hōnɡ)然鸾.(luán)鸟澹澹.(dàn)忽已暝.(mínɡ)石扉.(fēi) 青冥.(mínɡ)霓.(ní)为衣魂悸.(jì)长嗟.(jiē)剡.(shàn)溪2.一词多义(一)虚词(1)因错误!(2)或错误!(3)向错误!(二)实词(1)欲错误!(2)列错误!(3)信错误!(4)为错误!3.词类活用(1)对此欲倒东南..倾(名词作状语,向东南)(2)熊咆龙吟殷.岩泉(名词活用作动词,震响)(3)栗.深林兮惊.层巅(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战栗,使……震惊)(4)云青青兮欲雨.(名词活用作动词,下雨)(5)訇然中.开(名词作状语,从中间)(6)虎鼓.瑟兮鸾回车(名词活用作动词,弹奏)(7)古来万事东.流水(名词作状语,向东)(8)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名词活用作动词,侍奉)进入课堂(一)精读文本,质疑析疑1.既然题为“梦游天姥”,为何开篇要先“谈瀛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答:“烟涛微茫”的瀛洲与“云霞明灭”的天姥同样神秘而又美妙,然而瀛洲的“信难求”让人却步,而天姥的“或可睹"则成了一种强烈的诱惑.如此以瀛洲陪衬天姥,以虚衬实,不仅给天姥山蒙上了一层神秘美妙的面纱,而且勾起了诗人神游天姥的念头。
高中语文新课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习题:5 自主赏析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 Word版含答案.doc
![高中语文新课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习题:5 自主赏析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 Word版含答案.doc](https://img.taocdn.com/s3/m/447a2efed5bbfd0a795673ff.png)
自主赏析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新提升·跟踪训练一、基础巩固1.下列各句加点字中属于通假字的一项是( )A .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 B .与可无.以答 C .与可没.于陈州 D .少.纵则逝矣 【解析】 “少”通“稍”。
【答案】 D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袜材当萃.于子矣萃:聚集 B .发.函得诗发:发现 C .吾言妄.矣,世岂有万尺竹哉妄:荒谬 D .苏子辩.矣辩:能说会道 【解析】 发:打开。
【答案】 B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①自.蜩腹蛇蚹以至于剑拔十寻者②与可画竹,初不自.贵重 B.⎩⎪⎨⎪⎧ ①予不能然.也②平居自视了然.C.⎩⎪⎨⎪⎧ ①竹之.始生②与可之.教予如此 D.⎩⎪⎨⎪⎧①士大夫传之,以为.口实②今画者乃节节而为.之 【解析】 C 项均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A 项,①介词,“从”,②代词,“自己”;B 项,①代词,“这样”,②形容词词尾,“……的样子”;D 项,①动词,“当作”,②动词,“画”。
【答案】 C4.下列加点词没有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A .一寸之萌.耳B .乃见.其所欲画者 C .内外不一. D .余因而实.之 【解析】 A 项,动词作名词,幼芽;C 项,数词作动词,统一,一致;D 项,名词作动词,证实。
【答案】 B5.下列句子按句式特点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庖丁,解牛者也毫不尽其心,即为苟禄,获罪于天。
禁家人侵渔居官所以不能清白者,率由家人喜奢好侈使然也。
中既不给,其势必当取于人。
或营利以侵民,或因讼而纳贿,或名假贷,或托姻属,宴馈征逐,通室无禁,以致动相掣肘,威无所施。
己虽日昌,民则日瘁;己虽日欢,民则日怨。
由是而坐败辱者,盖骈首骊踵也。
呜呼!使为妻妾而为之,则妻妾不能我救也;使为子孙而为之,则子孙不能我救也;使为朋友而为之,则朋友不能我救也。
妻妾、子孙、朋友皆不能我救也,曷若廉勤乃职而自为之为愈.也哉!盖自为虽阖门恒淡泊,而安荣及子孙;为人虽欢然如可乐,而祸患生几席也。
人教版高二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二单元自主赏析
![人教版高二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二单元自主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ff4f9f016137ee06eef91802.png)
人教版高二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二单元自主赏析夜归鹿门歌梦游天姥吟留别登岳阳楼菩萨蛮(其二)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其他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岩扉.(_______)寂寥.(_______)天姥.(_______)瀛.洲(_______)渌.水(_______)谢公屐.(_______)殷.岩泉(_______)栗.深林(_______)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水澹.澹(_______)訇.然(_______)青鸾.(_______)觉.时之枕席(_______)东南坼.(_______)戎.马(_______)垆.边(_______)3.理解词义。
(1)吴楚东南坼.(2)烟涛微茫信.难求(3)栗.深林兮惊.层巅(4)失向来..之烟霞(5)熊咆龙吟殷.岩泉(6)岩扉..松径长寂寥4.翻译句子。
(1)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
(2)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5.在诗歌《夜归鹿门歌》中作者身居何处?选择了哪些基本意象?6.《梦游天姥吟留别》的中心句是哪两句?7.《登岳阳楼》中主要描绘了哪里的景象?景象是怎样的?8.《菩萨蛮(其二)》写了哪个地方的好?简要概括美在何处。
9.本诗描绘了江边和山中两个场景,表现了作者恬淡闲适的隐逸情怀。
那么诗歌是如何将这两个场景组成一个和谐统一的诗境的?请结合全诗加以分析。
(考点:内容、主题)10.阅读诗歌第三段,思考下面问题。
对于“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这三句诗,有人认为它与“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所表达的对人生的伤感情绪一样,体现了李白逃避现实的消极思想,对此你是如何理解的?11.首联运用了什么手法?写出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考点:艺术手法)12.诗的颔联历来为人传诵。
试分析诗句中“坼”“浮”的表达效果。
(考点:炼字)13.本词开头两句说:“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
高二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练习 第2单元 自主赏析4 菩萨蛮(其二)
![高二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练习 第2单元 自主赏析4 菩萨蛮(其二)](https://img.taocdn.com/s3/m/1c7b4a3e16fc700abb68fc7b.png)
第二单元自主赏析一、课内双基1.下列各组加点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A.天姥.(mǔ)木屐.(jī) 澹澹.(dàn) 石扉.(fēi)B.訇.(hōng)然渌.(lǜ)水战栗.(lì) 霓.(ní)裳C.嗟.(jiē)叹鸾.(luán)鸟青冥.(míng) 恍.(huǎng)然D.栖.(qī)隐东南坼.(chè) 涕泗.(sì) 垆.(lú)边【答案】B(渌:lù)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网络购物正在成为人们最习惯的购物方式,2015天猫双十一购物节24小时内销售额达到571亿,这一让人瞠目结舌....的数据,加速了一些实体店转投淘宝的步伐。
B.一些地方和部门热衷于甚至迷信评比考核、总结表彰,大有用“应试教育”思路搞“管理”的趋势,有了“应试”这个指挥棒,写材料搞总结自然就大行其道....了。
C.韩美启动2015年度“关键决断”联合演习。
朝鲜投桃报李....,于2日清晨从朝鲜半岛西部海域南浦地区向东部海域发射了2枚短程弹道导弹。
D.《中国好声音》一反有些选秀节目“泛娱乐化”的特点,以“好声音”为唯一评判标准,带给观众朴实无华的感动,赢得了溢美之词....。
【答案】B(B项大行其道:某种学术、道术正在盛行、流行。
现指某种新潮事物流行、盛行,成为一种风尚。
符合语境。
A项“瞠目结舌”,瞠:瞪着眼;结舌:说不出话来。
瞪着眼睛说不出话来。
形容窘困或惊呆的样子。
只看到了该词中包含的“惊讶”意味,而没有顾及词语的完整义;C项“投桃报李”意思是他送给我桃儿,我以李子回赠他。
比喻友好往来或互相赠送东西。
望文生义;D.“溢美之词”意思是“过分夸赞的话语”,多贬义。
此句褒贬失当。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调查显示,一些人之所以春节不愿回家,除了事业、经济等因素外,还有假期短和回农村不适应等原因,也使有些人患上了“春节恐归症”。
2020-2021高中语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学案:第14课自主赏析阁夜含解析
![2020-2021高中语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学案:第14课自主赏析阁夜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bcf05b61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a1a8d33.png)
2020-2021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学案:第14课自主赏析阁夜含解析第14课自主赏析阁夜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中,一个大唐足以让后人炫耀几千年。
大唐的资本不光在她的经济,还有那一位位或浪漫,或现实的诗人,因为有了诗界中一颗颗耀眼的明珠,才使大唐帝国的文化大放异彩。
上节课我们从《将进酒》中领略了李白的气度、气魄、气势;今天我们学习有七律千秋鼻祖之称的《阁夜》一诗,去领略杜甫的风格。
1.作家作品见第一单元《蜀相》相关部分.2.背景解读这首七言律诗是杜甫于大历元年(766)冬寓居夔州西阁时所作,是诗人感时、伤乱、忆旧、思乡心情的真实写照.当时,蜀中军阀连年混战,吐蕃也不断侵袭蜀地,加之杜甫的好友郑虔、苏源明、李白、严武、高适等相继亡故,所以他深感寂寞悲哀。
诗人流寓于荒僻的山城,在一个雪后的不眠之夜,面对三峡壮丽的夜景,听到悲壮的鼓角声,感慨万千。
他由眼前的情景想到国家的战乱,由历史人物想到自己的境遇,于是悲从中来,写下了这首悲壮慷慨的诗篇。
“阁夜”,即西阁之夜。
3.文化常识【跃马】指公孙述,字子阳,扶风人。
西汉末年,天下大乱,他凭蜀地险要,自立为天子,号“白帝”。
左思《蜀都赋》:“公孙跃马而称帝。
”例如: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
1.字音识记①雪霁.(jì)②夷.歌(yí)③渔樵.(qiáo)④跃.马(yuè)⑤寂寥.(liáo) ⑥短景.(yǐnɡ)2.辨形组词3.词语解释(1)岁暮阴阳催短景.(通“影”,日光)(2)天涯霜雪霁.寒宵(雪止)(3)三峡星河..影动摇(银河,这里泛指天上的群星)(4)卧龙..跃马终黄土(指诸葛亮)(5)人事音书漫.寂寥(徒然、白白地)1.全诗一共写了诗人的几种悲慨?从诗中哪些词句可看出来?提示:共写了五种:①对时光飞逝、人生短促的感慨,从“岁暮”“催”中可看出;②客居天涯的凄寒,从“天涯”“寒宵”中可看出;③对百姓因战争而劳顿的痛惜,从“野哭”“闻战伐”中可看出;④对宇宙永恒、人生无常的悲哀,从“终黄土”中可看出;⑤对自己老病孤独、亲朋音信断绝的寂寥和无奈,从诗的最后一句可看出。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学案第26课自主赏析祭十二郎文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学案第26课自主赏析祭十二郎文](https://img.taocdn.com/s3/m/4981559c3086bceb19e8b8f67c1cfad6195fe9de.png)
第26课自主赏析祭十二郎文“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一切最动人的文字都是从心底里流淌出来的。
韩愈的《祭十二郎文》就是一篇字字含泪、句句动情的抒情散文,是祭文中的“千古绝调”。
大家在读课文时要找出作者叙述亲情的语句,注意体会作者在文中所表达的深挚感情。
1.作家作品韩愈(768—824),字退之,谥号“文”,邓州南阳(今河南南阳)人,自谓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唐代著名文学家。
他生活在中唐时期,在文学方面影响很大,他的主要贡献是与柳宗元一起倡导了“古文运动”,主张恢复先秦、两汉的优秀散文传统,摒弃南北朝以来矫揉造作的骈体文,他主张文章要有充实的内容,力求“文从字顺”,这些主张是进步的、积极的,并对后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2.背景解读这是韩愈在贞元十九年(803)为悼念他的侄子老成而写的一篇“衔哀致诚”的祭文。
韩愈三岁丧父,一直依靠兄嫂抚养。
不久,哥哥又宦死于南方,寡嫂携带年幼的韩愈叔侄回到故乡南阳,艰难度日。
这时,兄弟辈只剩韩愈一人,子侄辈只有老成一人,“两世一身,形单影只”!韩愈视长嫂如母,和比自己小几岁的侄子情同手足。
后来,又一同移居宣州,孤苦伶仃,一家人相依为命。
韩愈19岁来到京师谋生,25岁中进士后便在朝廷和地方任职,而老成则一直羁留在南方,他们叔侄每隔数年才得相见一面。
韩愈本以为彼此都还年轻,指望着将来生活稳定后,便接侄子来同住。
没想到老成竟突然病死,他悲恸欲绝,为悼念老成写了这篇情真意切、感人至深的《祭十二郎文》。
3.相关知识古文运动:“古文”指的是上继三代两汉的质朴自由、以散行单句为主的散文,与六朝以来流行的“今文”,即骈文相对立。
韩愈及其追随者大力提倡这种文体,后又得柳宗元积极支持与配合,形成了一种社会风尚,即所谓的“古文运动”。
这个运动是在儒学旗帜下发展起来的,主张“文道合一”,以“道”作为文的内容,强调学古文应从实际出发,“因事陈词”“文从字顺”,自创新意新词。
4.文化常识【季父】叔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以意逆志知人论世湘夫人1.有人说,屈原在《湘夫人》中所表现的男女水神欢会难期、思而不见的爱情悲剧,实际上是他自己不为楚王所知的身世悲剧的曲折反映。
你同意这一说法吗?试查找有关资料,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欣赏方法阐述你的理由。
答:同意。
屈原是伟大的爱国者,他有崇高的理想。
为实现理想,他苦苦追求,尽管一再被楚王疏远、流放,还是坚持不懈,九死而未悔。
他的忧愤深广,富于悲剧精神。
这一切,都体现在《湘夫人》中。
这首诗写到湘君为追求理想和爱情,是多么执著,多么痴情,一再遭到挫折却决不退缩。
但在失望远多于希望的情况下,又透露出来不可抑制的哀怨、惆怅、焦虑之情。
这一切,不正折射出屈原的身世悲剧吗?2.第三段,详细描绘了湘君为湘夫人用各种香草装饰爱巢的过程和步骤,这表现了他怎样的心情?答:诗中详细描绘了湘君为湘夫人用各种香草装饰爱巢的过程,这表现了湘君对湘夫人的执著、深挚的爱情,共同过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望。
写得越铺张,越细致,就越能表现湘君对湘夫人的如海深情。
3.说说此诗开头所渲染的环境气氛,对于全诗所起的作用。
答:这首诗的开头四句,写湘君眺望洞庭,仿佛湘夫人飘然而降,但又倏忽不见,心中充满愁思。
以景物衬托情思,以幻境刻画痴情人的心理,尤其动人。
第三、四句写沅湘秋景,清丽如画。
开头四句渲染的环境气氛与人物心理交融在一起,这凄凉、冷落的景色,正衬托出人物的怅惆、幽怨之情。
这种环境气氛贯穿全诗,为全诗定下了感情的基调。
4.比兴是《诗经》等民歌体作品常用的艺术手法,此诗中也用了一些即景起兴的问句,如“鸟何萃兮中,罾何为兮木上?”“麋何食兮庭中?蛟何为兮水裔?”这些问句和此诗要表达的爱情有什么关系?答:这些问句都是用自然现象的错位、颠倒,比喻诗中主人公的爱情不顺利,愿望得不到实现。
拟行路难1背诵这篇作品。
体会“安能行叹复坐愁”“心非木石岂无感”这两个反问句,在表现诗人情感变化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答:“安能行叹复坐愁”一句,从字面上看,是说人生苦乐自有命,怎能行时叹息坐时愁呢?应该学会自我宽慰。
实际上,语言中蕴含着不平之气。
这个反问句,诗人含着不平,提出不言愁,感情基本上还比较平稳。
“心非木石岂无感”一句,是诗人思想感情的大转折。
上文中,以“人生亦有命”来宽慰,以不言愁来消愁,感情还能克制。
到借酒浇愁,其结果是愁更愁,情感之流开始奔涌。
到“心非木石岂无感”,感情沸腾,在这句达到了高潮。
2.诗开头两句用比喻的手法写出了怎样的哲理?第三句写“人生亦有命”,从诗歌本身看,作者对“命”有怎样的看法?答:这个比喻是说,像水是依照高下不同的地势流向各方一样,人的遭际是被家庭门第的贵贱决定的。
这是古代的血统论。
从诗歌本身看,作者所说的“命”,就是门第决定人生,有什么样的门第就有什么样的遭遇。
作者认为非常不公平,但没法改变,只能发出愤怒的控诉。
3.从思想内容和语言风格方面,说说此诗对李白的《行路难》(参见“相关链接”)有哪些影响。
答:作者的《拟行路难》对李白的《行路难》很有影响。
从思想内容看,都是写怀才不遇的悲愤不平的感情。
从语言风格看,都得力于汉乐府的影响。
语言质朴,用近乎口语的文字表现深邃的诗意。
全诗气势连贯,笔力酣畅淋漓、跳荡雄肆《蜀相》1.此诗写诗人在诸葛祠吊古,但题为“蜀相”而非“诸葛祠”,有何深意?答:诗人写这首诗,是为了追思、仰慕、钦敬诸葛亮。
写武侯祠,是因为“盖千古人物,莫可亲承;庙貌数楹,临风结想”,可以由祠写到诸葛亮。
写祠是为了写人,因此题为“蜀相”。
2.王国维说:“‘红杏枝头春意闹’,著一‘闹’字而境界全出。
”(《人间词话》)参考此说,说说“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这一联中,哪两个字与境界的关系最为密切,为什么?答:“自”“空”二字与境界的关系最为密切。
三、四两句中,“映阶碧草”“隔叶黄鹂”呈现了一幅春景,但对这盎然春意,作者却有独特的感受:祠庙寂寥冷清,只有诗人形单影只、孤寂伤怀。
这两句景中含情,情景交融,而得力于“自”“空”二字的巧妙运用。
3.杜甫用“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两句来概括诸葛亮一生的功业,你认为准确吗?你最佩服和崇敬诸葛亮的哪一方面?答:用这两句概括诸葛亮一生功业,十分准确。
诸葛亮为刘备制定统一天下的大计,辅助刘备开创基业、建立蜀汉,又辅佐后主刘禅,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一般说来,人们最崇敬和佩服诸葛亮的,是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以及他的神机妙算,大智大慧。
4.“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中的“英雄”指什么人答:“英雄”指那些壮志未酬而含恨终身的英雄人物。
也包括诗人自己,从小立志干一番事业,却郁郁不得志,一生坎坷。
5.三清人沈德潜说自古以来咏诸葛亮诗中以杨慎《升庵诗话》所引《武侯庙》(参见“相关链接”)诗“为最”,“情韵声律,无不合也”(《明诗别裁》),你同意他的看法吗?请将杨慎引诗与杜诗进行比较,说说二诗在表现内容、艺术手法上有何异同?答:不同意。
杨慎的引诗的确“情韵声律,无不合也”,似乎无可挑剔。
在内容上,也充分肯定、赞扬了诸葛亮的功绩。
在这些方面,似与杜诗并无多大不同。
但还是逊了一筹,它显得有些刻露浮薄,不及《蜀相》含蓄深厚。
这主要与杜甫、杨慎引诗作者的不同的身世遭遇和思想感情有关。
杜甫忧国忧民的博大胸怀、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是杨慎引诗作者不可企及的。
《书愤》1.《临安春雨初霁》(参见“相关链接”)与此诗作于同一年,诗中也有对“世事”的感慨,请结合诗歌的创作背景,谈谈这两首诗在表现重点和诗歌风格上的差异?答:这两首诗都写于1186年,陆游在被罢官六年后被重新起用,宋孝宗任命他权(代理)知严州(现在浙江建德)军州事。
《书愤》这首诗的内容,兼有追怀往事和重新立誓报国的双重感情。
全诗以“愤”为意脉,沉郁顿挫,深沉蕴藉。
陆游去严州赴任前,先到临安(现在杭州)去觐见皇帝,住在西湖边上的客栈里等候召见。
宋孝宗召见时对他说:“严陵山水胜处,职事之暇,可以赋咏自适。
”显然不想重用他。
他对这个职位不感兴趣,但迫于“圣命”,又为了维持生计,也只好接受下来。
《临安春雨初霁》这首诗就是在这种心情支配下在临安写的。
这首诗的首联表示对仕途的厌倦与失望,并透露客居京华的懊悔;颔联用明媚的春光作背景,表达自己的郁闷与惆怅;颈联呈现一个极闲适的境界,却在背后,藏着诗人壮志未酬的感慨与牢骚;尾联是自我解嘲,悲愤之情见于言外。
可见,在内容上,这首诗借写江南春雨和书斋的闲适生活,表达了诗人对京华生活的厌倦和不得志的悲愤与牢骚,在风格上,如果说《书愤》近似杜甫的话,这首诗更近似苏轼的一些作品,写得优美动人,富于情趣。
2.除了这首诗,陆游还在不少诗中述及诸葛亮的《出师表》,称颂诸葛亮的出师北伐(参见“相关链接”)。
联系历史背景,想一想,陆游为什么特别喜欢吟咏诸葛亮?答:南宋王朝一直在金人的侵略下苟延残喘,处于存亡危急之境地。
陆游生活在这样的时代,一生以抗金复国、建功立业为己任。
而诸葛亮为蜀汉丞相,“功盖三分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当然最为陆游所钦慕,陆游往往以诸葛亮自况,所以喜欢写咏诸葛亮的诗。
3.联系社会背景和作者身世,比较陆游此诗和杜甫《蜀相》,说说它们在歌咏诸葛亮功绩、抒发个人感情和表现手法等方面有哪些不同。
答:《书愤》和《蜀相》有相似之处,要说不同,在歌咏诸葛亮功绩方面,《蜀相》着重诸葛亮的“功盖三分国”,“天下计”和“老臣心”;《书愤》着重诸葛亮在《出师表》中表现出的精神品格,“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在抒发个人感情方面,杜甫主要是表达对诸葛亮的追慕、惋惜以及自己壮志未酬的痛苦;而陆游则以诸葛亮自况,渴望北征复国,建立功业。
在表现手法上,《蜀相》先写景,在景中融情,然后抒发感慨,全诗写祠堂与写人和谐结合,写景与抒情融合无间,凭吊古人与悲叹自己浑然一体,内涵丰富,感情真挚,格调沉雄。
而《书愤》先回忆自己过去,然后写自己现在,最后以诸葛亮自况,全诗着重写自己的“愤”,写得大气磅礴,笔力雄健。
可见,两诗风格有相似之处,但也有一些区别。
4.二短诗的起句、结句十分重要,往往跟诗的主旨和意境有关。
请你解释此诗起句和结句的意思,并说说它们好在哪里?答:《书愤》的起句,“世事艰”,暗指投降派把持朝政,为下文“空自许”作铺垫。
从章法上说,点明了诗题中的“愤”字,这“愤”是贯穿全诗的意脉。
结句是诗人以诸葛亮自况。
诗人以《出师表》中诸葛亮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自勉,表明至死也不放弃恢复中原的大志。
诗人悲愤而不绝望。
把全诗感情推向高潮。
5.三近人梁启超在《读陆放翁集》中称赞陆游:“集中什九从军乐,亘古男儿一放翁。
”又说:“辜负胸中十万兵,百无聊赖以诗鸣。
谁怜爱国千行泪,说到胡尘意不平。
”课外搜集陆游的爱国诗词,选择你喜欢的一两首推荐给大家。
答:陆游的爱国诗词很多,最为著名的,如《示儿》:“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又如《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选一):“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