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力成为商品的基本条件

合集下载

劳动力成为商品

劳动力成为商品

1、劳动力成为商品的基本条件:(1)劳动者是自由人,能够把自己的劳动力当做自己的商品来支配;(2)劳动者没有别的商品可以出卖,自由到一无所有,没有任何实现自己的劳动力所必需的物质条件。

劳动力成为商品,标志着简单商品生产发展到资本主义商品生产的新阶段。

劳动力商品也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

但是,劳动力是特殊的商品,它的价值和使用价值具有不同于普通商品的特点2、劳动力成为商品的根源在于市场经济环境下的劳动分工。

1)因为某个劳动者的劳动技能都是特定的,一般掌握一种技能,最多几种而已,不可能是全能劳动者;2)每个劳动者只能生产一种或几种产品,甚至只生产一道或几道工序,即单个劳动者的劳动只是社会化大生产劳动的一部分;3)劳动者的生活却需要消费各种各样的产品。

所以,劳动者需要先通过自己的劳动能力参与大生产劳动换回工资,然后再用工资去交换各种消费品。

4)因此,市场经济环境下,劳动者的劳动力自然地成为一种特殊的商品(注意,不是整个自然人全部变成商品)。

关键问题是劳动者要拿到足额的工薪(一般要占劳动总价值的六成左右),同时通过社会制度维护劳动者的劳动权益,这样才能避免遭到剥削。

只要存在剥削(不当剩余价值),劳动者的工薪福利就肯定是不足额的。

3、劳动力商品价值决定上的特点:1)同其他商品一样,劳动力商品也有价值。

2)但不能直接用劳动时间计量。

3)可以间接用供养劳动者的生活资料的价值(即生产这些生活资料所需的劳动时间来衡量。

4)“劳动力的价值,是由生产、发展、维持和延续劳动力所必需的生活必需品的价值决定的。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76-77页。

)4、劳动力价值包括:(1)维持劳动者自身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用以再生产他的劳动力;(2)为养育子女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用以延续劳动力的供给;(3)为提高和发展劳动力所必需的教育和训练的费用。

此外,还包含历史和道德的因素。

在不同的国家或在同一国家的不同历史时期,劳动者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数量和构成是有区别的。

马原第四章第二节

马原第四章第二节
危机周期的长短不规则
周期进程中的各阶段特征不明显 危机阶段的破坏程度大为减弱 危机与通胀相结合的经济滞胀
从一次危机爆发到下一次危机爆发 所经历的时期,就是一个再生产周期
危机
萧条
复苏
高涨
第二节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
一、劳动力成为商品与货币转化为资本 二、生产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 三、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与经济危机
一、劳动力成为商品的基本条件及其劳动力商品的特点
(一)劳动力成为商品的基本条件 劳动力:人的劳动能力,是存在于人体内部的脑力和体力的总和。 劳动者有人身自由 劳动力成为商品条件


流动资本是以原材料、燃料和辅助材料等劳动
对象形式存在的资本和购买劳动力的那部分资本。
这部分资本的价值在一次生产过程中全部转移 到新产品中去,并随着商品的出售以货币形式回到 资本家手中。
可见,要获得更多的剩余价值,就必须缩
短资本周转时间,加快流动资本的周转速度。
(四)资本的本质和划分与剩余价值率 1、资本的本质
不变资本
原有价值 转移 ,价 值量 没有变化 k
可变资本
使原有价值 增殖 , 产 生 剩余价值。
1、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生产资本按其在剩余价值生 产中的作用不同,区分为不变资 本和可变资本。
用于购买生产资料的那部分资本,在生产 过程中价值量没有发生变化,不会带来剩余价 值和资本的增值,叫做不变资本(C)。 用于购买劳动力的那部分资本,在生产过 程中创造了剩余价值,使预付资本的价值发生 了变化(增值),叫做可变资本(V)。
劳动者须一无所有
(二)劳动力商品的特点
劳动力 商 品


使用价值
(二)劳动力商品的特点 1、劳动力商品价值的三个部分

2009-2013年考研政治真题分类汇编马原(五)(六)解析版

2009-2013年考研政治真题分类汇编马原(五)(六)解析版

就可以计算今年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

首先,根据已知的条件:商品价格总额(24万亿元)和流通需要的货币量(3亿元),可以得知货币的流通速度是:24万亿元/3亿元=8万次。

今年的商品价格总额增长了10%,则总额为:24×(1+10%)=26.4万亿元。

据此,就可以求出今年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即26.4万亿元/8万次=3.3亿元。

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是C,故排除其他选项。

2\(2011年考研3.)【解析】在以货币为媒介交换的过程中,商品--货币--商品,商品生产者只有顺利实现商品到货币的跳跃,把商品换成可以和其他一切商品相交换的货币,商品生产者才能生存下去。

即通过商品交换,使用价值才能转化为价值,具体劳动才能转化为抽象劳动,私人劳动才能转化为社会劳动.因此正确答案是选项D。

3\(2012年19.多选)【解析】此题考查价值问题。

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

使用价值是指商品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反映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关系,是商品的自然属性,使用价值构成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

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即人类脑力和体力的耗费。

价值是商品特有的社会属性。

使用价值不同的商品之所以能按一定比例相交换,就是因为它们都有价值。

商品价值在质的规定性上是相同的,因而彼此可以比较。

商品的价值实体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它本质上体现生产者之间的一定社会关系。

交换价值首先表现为一种使用价值同另一种使用价值交换的量的关系或比例。

决定商品交换比例的,不是商品的使用价值,而是价值。

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答案】CD4\(2013年3.)【解析】资本论中的表述说裁缝和他的顾客,无论谁穿这个上衣都是一样的,指的就是上衣的使用价值在起作用的时候的无差异性。

A、B两项表述不同,但含义一致,当顾客穿着上衣时,上衣就起着价值的作用,但是如果裁缝穿着上衣时,上衣就没有价值可言了,故A、B都是错误的。

马原试题及答案

马原试题及答案

马原试题及答案一、单选题在本题的每一小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请把你认为正确的答案填入附表一.多选不给分.每题1分,共30分.1.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指 A .A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D列宁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2.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是 D .A工人运动得到了“农民的合唱” B工人罢工和起义C资本主义的剥削和压迫 D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3.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是C .A消灭阶级、消灭国家 B实现人权 C实现共产主义 D实现个人的绝对自由4.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 B 的基本问题.A唯心主义哲学 B全部哲学 C唯物主义哲学D一部分哲学5.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D .A实践性B运动性C客观性D物质性6物质的唯一特性是A .A客观实在性B实物性C结构性D可分性7.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发展的规律是D .A思维对事物本质的概括和反映 B用来整理感性材料的思维形式C事物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 D事物运动发展中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8.印度一位教授曾对一棵树算了两笔不同的账:一棵正常生长50年的树,按市场上的木材价格计算,最多值300多美元;但从它产生的氧气、减少大气污染、涵养水源、可以为鸟类与其他动物提供栖息环境的生态效益看,则值20万美元.这种算账方法强调了CA事物存在的客观性 B人类认识的主观性 C事物联系的多样性 D 事物运动的规律性9.时间是指C .A物质运动的广延性 B物质运动的绝对性 C物质运动的持续性 D 物质运动的规律性10.商品最本质的因素是 CA使用价值B交换价值 C价值D价格11.货币的五种职能中最基本的是D .A世界货币和贮藏手段 B贮藏手段和支付手段 C价值尺度与价格标准 D 价值尺度与流通手段12.马克思主义认为,从实践的活动机制看,实践是C .A生活、行为、现实、事实等感性活动 B科学实验 C主体与客体通过中介相互作用的过程13.“社会上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这说明D .A自然界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B科学进步是实践的目的 C技术推动了科学的发展 D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14.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统一的基础是D .A客观世界B感觉C思维D实践15.真理与谬误之间的相互关系是C .A在任何情况下都是绝对对立的 B没有相互转化的可能性C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D两者之间没有原则区别16.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是C .A社会意识B地理条件C生产方式D人口因素17.划分生产关系类型的基本标志是BA产品的分配形式 B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C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 D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矛盾性质18.上层建筑系统由两大部分组成,这两大部分是CA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 B国体和政体C政治上层建筑和观念上层建筑 D政治法律制度和政治法律思想19.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CA阶级斗争B改革开放C社会基本矛盾D科学技术革命20.私有制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B 的矛盾.A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B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 C简单劳动和抽象劳动 D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21.商品内在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其完备的外在表现是B 之间的对立.A商品与商品 B商品与货币 C资本与雇佣劳动 D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22.某资本家工厂有不变资本200万元,可变资本40万元,剩余价值率为100%,该工厂的利润率为DA 150%B 25%C 37%D 17%23.资本循环的三种职能形式是 CA产业资本、商业资本、借贷资本 B固定资本、流动资本、生产资本C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 D不变资本、可变资本、流通资本24.社会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B .A社会总产品的构成问题 B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C社会资本的循环问题 D社会资本的周转问题25.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是 A .A工人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 B工人劳动的价值或价格C工人劳动创造的价值 D工人劳动的报酬26.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本质特征是CA生产相对不足 B生产严重不足 C生产相对过剩D生产绝对过剩27..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占统治地位的资本是AA金融资本 B银行资本 C工业资本D商业资本28.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生产力的根本目的是D .A建立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形式 B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方式C消灭剥削和消除两极分化 D实现社会成员的共同富裕和全面发展29.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的主要依据是C .A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斗争尖锐化B现代无产阶级的日益壮大C生产的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D个别企业有组织的生产与整个社会生产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30.无产阶级解放斗争的最终目标是DA夺取政权,消灭资产阶级 B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 C实行按劳分配D实现共产主义二、多选题在本题的每一小题的备选答案中,至少有两个以上正确答案,请把你认为正确的答案填入附表二.少选、多选、错选不给分.每小题2分,共10分.1.作为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是BCD . A马克思主义政治学 B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C科学社会主义D马克思主义哲学 E马克思主义伦理学2.下列选项中,属于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有ACD .A人口因素 B民族构成 C地理环境D生产方式 E风俗习惯3.在资本主义制度下,下列属于剩余价值转化形式的是 ABCDE .A产业利润 B商业利润 C银行利润 D借贷利息E地租4.劳动力成为商品的基本条件是AB .A劳动者拥有人身自由 B劳动者没有实现自己的劳动力所必需的生产资料C劳动者被雇佣 D劳动者失业了 E劳动者以劳动为乐5.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揭示的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是ABCDE .A物质财富极大丰富,消费资料按需分配 B劳动成为人生快乐的巨大源泉C社会关系高度和谐,人们精神境界极大提高 D阶级消灭、国家消亡E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人类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飞跃三、简答题下列4小题,每题必作.每小题6分,共24分.1.简述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答:1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对程的始终.矛盾的特殊性是指具体事物的矛盾及每一矛盾的各个方面都有其特点.3分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辩证的统一.第一,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联结的.普遍性存在于特殊性之中,特殊性中包含着普遍性.第二,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3分2.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答:实践之所以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是由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决定的.2分首先,从真理的本性看,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其本性在于主观和客观相符合.而单从主观方面或客观方面都无法判明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只能通过一种能够把主观同客观联系、沟通起来的桥梁,这就是人们的社会实践,舍此别无它路.2分其次,从实践的特点看,实践是人们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性活动,是联结主观和客观的“桥梁”,它不仅具有普遍性,而且具有直接现实性,可以使主观与客观相对照而直接检验出主观认识是否与客观相符合以及符合的程度.这就决定了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2分3.什么是经济全球化其内容是什么答:经济全球化指在生产不断发展、科技加速进步、社会分工和国际分工不断深化、生产的社会化和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的情况下,世界各国、各地区的经济活动超越来越超出一国和地区的范围而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一体过程.2分经济全球化的表现是多样性的:一是生产的全球化.以跨国界组织生产为核心,以全球化生产体系的形成和建立为标志,使世界各国的生产活动不再孤立地进行,而是成为全球生产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1分二是贸易的全球化.国际贸易迅速扩大,服务贸易发展迅速,参与贸易的国家急剧增加.国际贸易增长率大大高于世界经济增长率.1分三是金融的全球化.国际债券市场融资规模迅速扩大;基金市场迅速成长;金融市场高度一体化.1分四是企业经营全球化.跨国公司成为世界经济的主体.1分4.简述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多样性的原因.答:第一,各个国家的生产力发展状况和社会发展阶段决定了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具有不同的特点.2分第二,历史文化传统的差异是造成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多样性的重要条件.2分第三,时代和实践的不断发展,是造成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多样性的现实原因.2分四、辨析题下列3小题,每题必作.每小题6分,共18分1.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答:这种说法是正确的.2分因为人类社会与“动物社会”的本质区别就在于实践,社会生活各项内容也归根结底在于实践.第一,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实践内在地包含着三重关系,即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以及人与其意识的关系,而这些关系又构成了基本的社会关系,即物质的社会关系和思想的社会关系.实践以浓缩的形式包含着全部社会关系,它构成了社会关系的发源地.2分第二,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实践有三种基本类型,即创造物质生活资料的实践、创立和发生社会关系的实践以及创造精神文化的实践.这三种实践构成了社会的物质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等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1分第三,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社会发展不过是人的实践活动在时间中的展开.物质生产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改造社会的实践推动着社会历史的变迁和进步.实践的发展也就推动着社会的发展.1分2.英雄是历史的剧作者,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剧中人.答:这种说法是错误的.2分1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社会物质财富,都是人民群众创造出来的.1分2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的生产活动为精神财富的创造活动提供了物质前提;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是精神财富的创造活动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人民群众也以直接或间接的不同方式从事了精神生产的创造活动.2分3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无论是社会的质变还是量变革命还是改革,都是人民群众斗争的结果.1分这种说法夸大了英雄人物的作用,贬低了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3.贱买贵卖是资本家获得剩余价值的源泉.答:这种说法是错误的.2分剩余价值的本质是雇佣工人创造的价值中超过劳动力价值以上的而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部分,它的源泉是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2分资本家是因为购买到了劳动力这种特殊商品,才能获得剩余价值的.因为劳动力这种商品具有特殊的使用价值,它的使用和消费就是劳动,而劳动能形成价值,因而劳动力在使用的过程中能创造出大于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能为其购买者创造剩余价值.因此,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才是剩余价值的源泉.资本家获得剩余价值的源泉不是在贱买卖贵的商品流通过程中,而是在购买到劳动力这种特殊商品后的使用劳动力的过程中.2分五、论述题2小题可任选一题.若每题都作,只评阅前一题.每小题13分,共13分1.试用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的原理,说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答: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因此,它没有绝对独立性只具有相对独立性.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表现:7分①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巨大的能动的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起着促进和推动的作用,落后反动的社会意识阻碍社会存在的发展.②社会意识和社会存在变化和发展的不完全同步性:社会意识的变化有时落后于社会存在的变化;先进的社会意识在不同程度上预见社会存在变化发展的趋势和未来.③社会意识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性:经济上先进的国家,意识形态的发展却可能后;经济上落后的国家,意识形态发展可能先进.④社会意识各种形式之间能互相作用,其中政治思想居于主导地位,对其他意识形式有巨大影响.⑤社会意识具有历史继承性,后人总要继承前人的思想材料,并加以改造和发展.2重要性:6分①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战略任务,它能推动社会主义社会存在的发展.它为社会主义生产方式、经济制度的发展提供了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及思想保证,也是改革开放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保证.②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又是抵制封建主义、资产阶级腐朽思想的重要武器,是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重要武器.③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不仅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方向和道路,而且是关系到我国整个社会生活精神面貌的大问题.因此搞好它是极为重要的.2.试述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形成和发展的原因、主要形式及其主要作用.答:A 5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和发展不是偶然的,它是科技进步和生产社会化程度进一步提高的产物,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进一步尖锐化的必然结果.首先,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资本主义生产资料在更大范围内被支配,从而促进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其次,经济波动和经济危机的深化,要求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最后,缓和社会矛盾,协调利益关系,要求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B5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主要形式有四种:1国家所有并直接经营的企业,包括:满足国家机构自身需要的国有企业,提供公共产品的国有企业,高科技、高风险新兴工业部门中的国有企业和一般工业部门中的国有企业.2国家与私人共有、合营企业,包括:国有企业将一部分股份出售给私人,国家和私人共同投资开办合营企业,国有企业和私人企业合并,国有企业对私人企业进行参股和国有企业转由私人租赁或承包经营.3国家通过多种形式参与私人垄断资本的再生产过程,包括:国家作为商品和劳务的采购者,向私人垄断企业大量订货,为私人垄断企业提供有保证的国家市场;国家通过各种形式的津贴和补助,直接间接地资助私人垄断企业;国家通过社会福利开支,提高社会购买力,扩大消费需求,为私人垄断企业创造市场条件.4宏观调节与微观规制.宏观调节主要是国家运用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等经济手段,对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进行调节,以实现经济快速增长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和国际收支平衡的基本目标.微观规制则主要是国家运用法律手段规范市场秩序,限制垄断,保护竞争,维护公众的合法权益.如:反托拉斯法;公共事业规制;社会经济规制等. C3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新发展,它对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作用.它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缓解资本主义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促进社会经济较为协调地发展:有利于改善人民生活和加快国民经济的现代化进程.但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出现并没有根本改变垄断资本主义的性质.它在本质上是资产阶级国家力量同垄断组织力量结合在一起的垄断资本主义.它是更有利于维护资本主义制度和资产阶级总利益的.六、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5分爱因斯坦1939年在获悉铀核裂变及其链式反应的发现后,曾上书美国总统罗斯福,建议研制原子弹,以防止德国占先.然而,让他感到意外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夕,美国向日本的广岛和长崎投下了两颗原子弹,悍然将它用于战争.爱因斯坦震动很大,从此开始投身反对核战争的运动.请回答:这段材料蕴涵了什么哲学道理答:上述材料主要蕴涵了真理与价值在实践中的辩证统一关系的原理.2分真理和价值在实践中的辩证统一关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首先,成功的实践必然是以真理和价值的辩证统一为前提的.任何成功的实践都必然既遵循真理尺度,又符合价值尺度,并将二者有机地统一起来的结果.其次,价值的形成和实现以坚持真理为前提,而真理又必然是具有价值的.最后,真理和价值在实践和认识活动中是相互制约、相互引导、相互促进的.坚持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的辩证统一,要求我们在实践中必须坚持和弘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科学精神要求我们必须坚持以科学的实事求是精神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人文精神要求把人民的利益和人的发展看作是一切认识和实践活动的出发点,贯彻“以人为本”的原则.从人民的利益和发展要求出发,把美好的追求作为认识和实践活动的重要目标.爱因斯坦作为一个伟大的科学家就是这么做的.也可以从其他方面分析。

政治经济学第三章习题

政治经济学第三章习题

第三章一、名词解释1.劳动2.劳动力3.剩余价值4.必要劳动时间5.剩余劳动时间6.不变资本7.可变资本8.剩余价值率9.绝对剩余价值10.相对剩余价值11.超额剩余价值12.工资13.计时工资14.计件工资15.名义工资16.实际工资二、单项选择题1.资本的最初表现形式是()①生产资料②劳动资料③劳动力④货币2.资本的本质在于它是()①资本家手中的纸币②资本家手中的生产资料③价值的代表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体现3.解决资本总公式矛盾的条件是剩余价值()①不能从流通中产生②能从流通中产生③不能离开流通产生④不在流通中产生又不能离开流通领域而产生4.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决定性条件是()①货币是一般等价物②生产资料可以买卖③劳动力成为商品④资本主义市场已经形成5.劳动力转化为资本是因为()①它具有使用价值②它是为别人提供的使用价值③它耗费了人类劳动④这是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一种生产关系6.促使资本家竞相改进技术的直接动因是()①降低劳动的价值②追逐超额剩余价值③获取绝对剩余价值④获取相对剩余价值7.绝对剩余价值生产是()①个别资本家首先改进技术的结果②全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结果③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时延长工作日的结果④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应地延长剩余劳动时间的结果8.相对剩余价值的获得是()①绝对延长工作日②个别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结果③提高工人劳动强度的结果④整个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结果9.资本主义工作日是指()①工人全部必要劳动时间的总和②工人全部剩余劳动时间的总和③工人全部必要劳动时间和全部剩余劳动时间的总和④工人生产全部剩余价值和剩余产品的时间总和10.马克思经济理论的基石是()①生产力决定论②劳动价值论③剩余价值论④人口论11.二战后,资本家提高对工人的剥削程度主要是靠()①延长劳动时间②提高劳动强度③压低工人工资④提高劳动生产率12.超额剩余价值的源泉是()①工人的必要劳动②工人的剩余劳动③绝对价值④相对剩余价值13.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①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②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③价值形成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④工人必要劳动过程和剩余劳动过程的统一14.资本主义商品价值中的C是()①工人具体劳动转移的生产资料价值②工人必要劳动创造的价值③工人劳动新创造的价值④工人剩余劳动创造的价值15.剩余价值率是剩余价值与()①不变资本的比率②可变资本的比率③预付总资本的比率④所费资本的比率16.机器的出现说明了()①剩余价值不再是由雇佣工人创造的②机器人能比雇佣工人创造更多的剩余价值③机器人和雇佣工人共同创造剩余价值④雇佣工人的生产效率能够提高,可以创造出更多的剩余价值17.假定工人劳动力日价值为6元,每小时劳动创造价值为1元,工作日为12小时,当劳动力日价值下降为3元时,剩余价值率的变化是()①从100%下降至50% ②从100%上升至200%③从100%上升至300% ④从100%上升至400%18.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是()①工人劳动的报酬②工人劳动的价值或价格③工人劳动创造的价值④工人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19.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是()①供求规律②价值规律③竞争规律④剩余价值规律20.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是()①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②生产社会性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有制的矛盾③有效需求不足和生产过剩的矛盾④需求过旺和生产不足的矛盾21.资本主义工资之所以掩盖了剥削是因为它()①表现为劳动的价值②是劳动力的价值③是劳动力的价格④是劳动者必要劳动创造的价值22.雇佣工人出卖劳动力是()①劳动力所有权的完全放弃②劳动力所有权在一定期限内的放弃③劳动力使用权的完全放弃④劳动力使用权在一定期限内的让渡23.能准确反映资本家对工人剥削程度的因素是()①工人工资的高低②工人劳动时间的长短③工人劳动强度的大小④剩余价值率的高低三、多项选择题1.作为资本货币的流通()①形式是先买后卖②内容是货币与货币相交换③目的是为了交换价值④是无限的⑤反映资本主义剥削关系2.劳动力成为商品的基本条件是()①劳动力具有使用价值②劳动者必须是小商品生产者③劳动者有人身自由④劳动力具有价值⑤劳动者没有生产资料和其他生活来源3.劳动力的价值包括()①维持自身生存必须的生活资料的价值②劳动者家属必须的生活资料的价值③劳动者全面发展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④劳动者实际需要的生活资料的价值⑤劳动者掌握一定技术必须的教育和训练费用4.劳动力的使用价值()①是大于自身价值的源泉②是资本积累的直接源泉③是扩大再生产的直接源泉④是价值的源泉⑤对货币转化为资本有决定意义5.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有重要特点,它能够()①转移生产资料的价值②转移自身的价值③生产新的使用价值④创造出新价值⑤创造出比劳动力自身更大的价值6.资本主义劳动过程的特点是()①劳动属于资本家②工人在资本家监督下劳动③劳动产品属于资本家④劳动产品由资本家,工人支配⑤劳动产品由资本家和工人共同所有7.资本主义生产过程能够()①生产出使用价值②再生产出已耗费的原材料价值③再生产出劳动力的价值④生产出剩余价值⑤转移生产资料的价值8.货币()①本身不是资本②作为剥削工人的手段时是资本③作为生产要素时才是资本④作为带来剩余价值的必要条件时才是资本⑤作为活劳动的“吸收器”,为资本家带来剩余价值时才是资本9.剩余价值率是()①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之比②可变资本与剩余价值之比③必要劳动与剩余劳动之比④剩余劳动与必要劳动之比⑤剩余劳动时间与必要劳动时间之比10.根据在价值增殖过程中的作用,资本可分为()①不变资本②固定资本③可变资本④流动资本⑤流通资本11.商品流通过程与资本流通过程的区别表现为()①运动的目的不同②运动的限度不同③运动的起点与终点不同④运动过程中反映的经济关系不同⑤运动过程中的媒介物不同12.在等价交换的基础上要生产相对剩余价值就必须()①缩短必要劳动时间②降低劳动者所需要的生活资料的价值③降低劳动力价值④提高生产生活资料部门的劳动生产率⑤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13.固定资本包括()①厂房②机器设备③工具④原材料⑤辅助材料14.决定剩余价值的因素有()①剩余价值率的高低②生产资料数量的多少③工人人数的多少④可变资本总量的多少⑤生产的产品品种的多少15.超额剩余价值()①是商品的个别价值与社会价值之间的差额②是个别企业采用新生技术产生的③当新技术普及后就消失④采用更新技术的企业才能获得⑤是暂时的16.资本家增加剩余价值总量的方法有()①增加工人人数②压低工人工资③延长工作日④提高劳动强度⑤提高劳动生产率17.劳动不是商品,没有价值或价格,因为()①它的价值无法确定②它在出卖之前不能独立存在③它不是劳动力的支出④劳动属于资本家而工人无权支配⑤如果说它是商品就违背价值规律或剩余价值规律18.区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意义在于()①揭示了价值的真正来源②揭示了资本周转速度对剩余价值的影响③揭示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④揭示了整个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对立⑤为揭示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提供了前提19.考察计时工资必须联系()①工作日长度②工人的实际生活③名义工资④实际工资⑤计件工资20.战后资本主义剥削的新特点主要是()①劳动力构成发生变化②劳动力再生产的条件发生变化③工作日缩短④工人实际生活水平提高⑤工人的社会地位没有得到改变21.剩余价值率反映着()①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②工人创造的价值多少为资本家所占有③所费资本的增殖程度④所用资本的增殖程度⑤工人创造的价值在资本家与工人之间的分配比例22.工人工作日的最高界限取决于()①生理因素②心理因素③经济因素④资本家的愿望⑤道德和社会因素四、简述题1.资本总公式及其矛盾是什么?2.为什么说剩余价值不能在流通中产生,但又不能离开流通产生?3.劳动力成为商品的条件是什么?4.劳动力商品的价值是由什么决定的?5.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有什么特点?6.简述资本主义榨取剩余价值的两种基本方法。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第四、五章练习题及参考答案文档 (3)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第四、五章练习题及参考答案文档 (3)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第四、五章练习题及参考答案耿伍群 2013.11.21第四章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习题练习)(一)单项选择题1.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条件是( )。

A. 自然经济的存在和发展B.社会化大生产和资本主义私有制C. 社会化大生产和社会主义公有制D.社会分工以及生产资料和产品属于不同所有者2.商品经济是( )。

A. 以自给自足为特征的经济形式B. 为他人而生产的经济形式C. 直接以交换为目的的经济形式D.存在于一切社会的经济形式3.资本原始积累的实质是( )。

A. 资本家靠自身勤劳致富,兴办资本主义企业B. 劳动者自愿脱离土地到城市做工,为资本家进行积累C. 资本家用经济手段诱使农民脱离土地成为雇佣劳动者D.通过暴力手段迫使劳动者与生产资料分离,把大量财富集中在资本家手中4.马克思指出:如果物没有用,那么其中包含的劳动也就没有用,不能算作劳动,因此不形成价值。

这句话说明( )。

A. 价值的存在以物的有用性为前提B.价值的存在与物的有用性互为前提C. 只要物是有用的,它就有价值D.物越是有用就越有价值5.两种商品可以按一定比例相互交换的原因,在于它们( )。

A.有不同的使用价值B.都是具体劳动的产物C. 对人们有共同的效应D. 在生产中都耗费了一般的人类劳动6.价值的实体是( )。

A. 具体劳动 B.抽象劳动C.私人劳动 D. 社会劳动7.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 )。

A. 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矛盾B.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C.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的矛盾D.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8.与一般劳动产品相比较,商品的主要特点在于( )。

A. 它是用来满足生产者自己需要的劳动产品B. 它是用来馈赠他人的劳动产品C. 它是为交换而生产的有用劳动产品D.它是为生产者自己消费而生产的有用劳动产品9.两种商品相互交换的量的关系或比例就是商品的( )。

A. 使用价值B. 交换价值C. 价值D. 价格10.劳动力商品使用价值的重要特点是,随着其使用价值的消费( )。

马克思基本原理第四章第二节

马克思基本原理第四章第二节

第四章 资本主义的形成与本质
工 作 日(小时)
0
4
8
4小时 m' = 4小时 = 100%
必要劳动时间 剩余劳动时间
0
2
4
剩余劳动时间
8
m' = 2小时 = 300%
6小时
必要劳 动时间
第四章 资本主义的形成与本质
为什么说相对剩余价值
生产是榨取血汗的艺术
进步
第四章 资本主义的形成与本质
相对剩余价值的形成
第四章 资本主义的形成与本质
为什么剩余价值的产 生既不在流通领域, 又离不开流通领域
第四章 资本主义的形成与本质
马克思在《资本论》 第一卷中指出“原来的货 币所有者成了资本家,昂 首前行;劳动力所有者成 了他的工人,尾随于后。 一个笑容满面,雄心勃勃;一个战战兢兢,畏 缩不前,象在市场上出卖了自己的皮一样,只 有一个前途——让人家来鞣。”
第四章 资本主义的形成与本质
(四)资本的再生产和流通
1、资本循 环和周转
第四章 资本主义的形成与本质
是资本从一种形式出发,经过一 系列形式的变化,又回到原来出发点的运动。
资本循环
G
W
Pm … P … W´ A
生产阶段(P 资本发挥职能 作用)

购买阶段 (G资本发挥 职能作用)
售卖阶段 (W资本发 挥职能作用)
的、社会的、属于一定历史 社会形态的生产关系,后者 体现在一个物上,并赋予这 个物以独特的社会性质。”
第四章 资本主义的形成与本质
3、不变资本、可变资本
不变 资本
资 本
只发生价 值转移
可变 资本
能使价 值增殖
第四章 资本主义的形成与本质

自考“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串讲(3)

自考“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串讲(3)

第三章 ⼀、选择 1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劳动⼒成为商品。

2劳动⼒成为商品有两个条件:第⼀,劳动⼒的所有者必须是法律上的⾃由⼈,他必须有权⽀配⾃⼰的劳动⼒;第⼆,劳动者丧失了⼀切⽣产资料和⽣活资料,除了⾃⼰的劳动⼒以外⼀⽆所有,必须*出卖劳动⼒为⽣。

3 劳动⼒商品价值的三个部分:1、维持劳动者⾃⾝⽣存必需的⽣活资料的价值,⽤以再⽣产他的劳动⼒;2、劳动⼒繁衍后代所必需的⽣活资料的价值,⽤以延续劳动⼒的供给;3、劳动者接受教育和训练所⽀出的费⽤,⽤以培训适合资本主义再⽣产需要的劳动⼒。

4劳动⼒的价值决定还有⼀个重要的特点,就是它包括历史和道德的因素。

5劳动⼒商品的使⽤价值的特殊性在于它是价值的源泉,并且是⼤于⾃⾝价值的价值源泉。

6价值增殖过程不外是超过⼀定点⽽延长了的价值形成过程 7马克思说:资本不是⼀种物,⽽是⼀种以物为媒介的⼈和⼈之间的社会关系。

8根据资本的不同部分在剩余价值⽣产中的不同作⽤,把资本划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资本在⽣产过程中采取⽣产资料和劳动⼒两种不同的形态。

以⽣产资料形式存在的那部分资本,在⽣产过程中被消耗,⽣产出新的产品,其价值被转移到新产品中去,不会发⽣量的变化。

由于以⽣产资料形式存在的资本,在⽣产过程中不改变⾃⼰的价值量,所以叫不变资本(c)。

以劳动⼒形式存在的资本,它的价值在⽣产过程中不会转移到产品中去。

由于在⽣产过程中,⼯⼈所创造的新价值,不仅包括了等价的劳动⼒价值,⽽且还包括了⼀定量的剩余价值,因⽽这部分资本价值是⼀个可变的量,所以叫可变资本(v)。

9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但仍按社会价值出售,企业就能获得更多的剩余价值,即超额剩余价值。

10相对剩余价值⽣产是在各个资本家追求超额剩余价值的过程中实现的。

11超额剩余价值实际上仍然是由该企业的⼯⼈创造的。

12超额剩余价值的⽣产也是缩短⼯⼈必要劳动时间和相应延长了剩余劳动时间的结果。

13资本主义⼯资的本质是劳动⼒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

马原35个简答题参考答案

马原35个简答题参考答案
(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统一的原理,是坚持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这一基本思想原则的理论基础。我国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的理论成果。
(3)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一方面,我们必须坚持社会主义的根本制度和基本原则;另一方面,我们又必须从中国的国情出发,注意中国的特点。中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大国,又是一个穷国,人口多,底子薄,生产力水平低,即我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就是把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结果。只有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走自己的路,我们才能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上不断取得胜利。
实践标准的确定性,即真理标准的绝对
性,指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只能由社会实践来检验,实
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而只要是经过实践检验证明
为真理性的认识,就具有不可推翻的性质。即使在一定条
件下的实践不能证明某一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但随着
实践的发展,最终一定能判明它是否是真理。实践标准的
不确定性,即真理标准的相对性,指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的
单击添加文本
1.简述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及其关系。(参看教材第36页)
答: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是同一性和斗争性。
(1) 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互相吸引、互相联结的性质和趋势。同一性有两层含义:一是矛盾双方互相依存、互为存在的的前提;二是矛盾双方互相渗透、互相贯通,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转化。
(2)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互相排斥、互相分离的的性质和趋势。
? 但是,劳动力是特殊的商品,它的价值和使用价值具有不同于普通商品的特点
18.述是私有制基础上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考试试题+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考试试题+答案

1.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

⑴马克思主义产生于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成为主导趋势,资本主义社会内部各种社会矛盾和阶级矛盾充分显露,无产阶级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争取自身和人类解放的斗争的历史时代⑵资本主义的发展及其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和各种社会矛盾的尖锐化为马克思主义产生提供了客观条件.无产阶级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进行反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斗争,为了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准备了阶级基础⑶无产阶级肩负着资本主义的掘墓人、社会主义的建设者的历史使命。

马克思、恩格斯正是适应无产阶级解放斗争的需要和时代的要求,创立马克思主义。

2.简述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1)根本理论特征是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2)革命性:集中表现为它彻底的批判精神。

(3)科学性:表现为它力求按照世界本来的面目去如实的认识世界,不带任何偏见。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还在于它的深刻性,对任何一个领域都不是浅尝辄止.3。

哲学的基本问题。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是哲学基本问题,也可以表述为意识或精神与物质的关系,它有两方面的内容:1。

思维和存在谁是本原,谁是第一性的问题,谁决定谁的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2. 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是划分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标准。

4.实践的定义、基本特征。

(1)含义: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客观性(2)实践的基本特点1。

客观性:实践是客观的感性物质活动。

2。

自觉能动性:实践是主体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

3。

社会历史性:实践是社会性的、历史性的活动.5.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

人类的产生,生存和活动,是以实践为基本方式和标志的。

首先,实践是人所独有的活动。

其次,实践集中表现了人的本质社会性。

人不仅在实践活动中把自己从自然中提升出来,使自然界成为自己的对象,而且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人发展着多方面的社会需要,也就有了丰富多彩的社会活动。

最后,实践对物质世界的改造是对象性的活动。

人类必须依赖于自然界才能生存和发展,但自然界的天然状态并不完全适合于人,人类通过改造自然的实践来满足自身生存和发展的需要.6.实践的环节。

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知识点总结(四)

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知识点总结(四)

第⼀节资本主义的形成及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盾⼀、资本主义⽣产关系的产⽣和资本主义⽣产⽅式的形成1、资本主义⽣产关系的产⽣⼀是从⼩商品经济分化出来;⼆是从商⼈和⾼利贷者转化⽽成。

2、资本的原始积累①所谓资本原始积累,就是⽣产者与⽣产资料相分离,劳动⼒成为商品;货币资本迅速集中于少数⼈⼿中的历史过程。

②实现资本原始积累的主要途径是:⼀是⽤暴⼒⼿段剥夺农民的⼟地;⼆是⽤暴⼒⼿段掠夺货币财富。

⼆、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盾1、商品经济产⽣的历史条件商品经济是以交换为⽬的⽽进⾏⽣产的经济形式。

商品经济产⽣的历史条件有两个:⼀是社会分⼯的出现;⼆是⽣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私有制)。

2、商品的⼆因素和⽣产商品的劳动⼆重性①商品是⽤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商品的两因素是使⽤价值和价值的统⼀,体现⼀定的社会⽣产关系,也就是⼈与⼈之间的物质利益关系。

②使⽤价值是指商品的有⽤性。

使⽤价值是商品的价值或者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③交换价值和价值第⼀,这种凝结在商品中的⽆差别的⼈类劳动,就是商品的价值。

第⼆,交换价值表现为⼀种使⽤价值同另⼀种使⽤价值相交换的量的关系或⽐例。

价值和交换价值的关系是: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价值是本质,是内容;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④劳动⼆重性: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具体劳动⽣产商品的使⽤价值,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劳动者同⼀劳动过程中表现在两个不同的⽅⾯,3、价值量与价值规律①商品的价值和价值量的决定第⼀,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在现有社会正常的⽣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决定的。

第⼆,商品的价值量是部门内部⽣产同类商品的⽣产者在竞争中实现的。

②商品价值量和劳动⽣产率的关系商品的价值量与体现在商品中的劳动量变化(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

劳动的⽣产率和单个商品的价值量变化成反⽐,和使⽤价值量的变化成正⽐。

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

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

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专题⼗马克思的剩余价值论⼀、剩余价值的⽣产过程(⼀)剩余价值⽣产的前提 (劳动⼒成为商品)1.劳动⼒成为商品的基本条件劳动⼒: 是指⼈的劳动能⼒,是⼈的体⼒和脑⼒的总和。

劳动⼒成为商品,要具备两个基本条件:第⼀.劳动者是⾃由⼈,能够把⾃已的劳动⼒当做⾃已的商品来⽀配;第⼆.劳动者没有别的商品可以出卖,⾃由得⼀⽆所有,没有任何实现⾃已的劳动⼒所必需的物质条件。

2.劳动⼒商品的特点与货币转化为资本劳动⼒商品也具有价值和使⽤价值。

劳动⼒商品的价值包括三个部分:维持劳动者本⼈⽣存所必需的⽣活资料的价值;为维持劳动者家属的⽣存所必需的⽣活资料的价值;劳动者接受教育和训练所⽀出的费⽤。

劳动⼒商品的使⽤价值的特殊性劳动⼒商品的使⽤价值就是劳动它是价值的源泉,它在消费过程中能够创造新的价值(v+m ),⽽且这个新的价值⽐劳动⼒本⾝的价值v 更⼤m(剩余价值)⼯作⽇12⼩时,必要劳动时间1-6⼩时,剩余劳动时间6-12⼩时剩余价值:就是雇佣劳动者在剩余劳动时间内创造的、被资本家⽆偿占有的超过劳动⼒价值的那部分新价值。

劳动⼒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剩余价值的⽣产过程(剩余价值是资本家通过贱买贵卖得来的吗,为什么?)1.资本主义的⽣产过程:价值形成与价值增殖过程的统⼀G--W P A P W m' (三)增加剩余价值⽣产的基本⽅法1.绝对剩余价值的⽣产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通过绝对延长⼯作⽇,从⽽绝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来⽣产剩余价值的⽅法。

M’=剩余劳动时间/必要劳动时间*100%2.相对剩余价值的⽣产在⼯作⽇长度不变的条件下,通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来⽣产剩余价值的⽅法。

相对剩余价值⽣产的条件是全社会劳动⽣产率的提⾼。

(四)剩余价值被⽣产出来后,资本主义⽣产就⼀劳永逸了吗?1.马克思的资本积累理论到底说了些什么?(资本积累的含义、原因、实质、结果)把剩余价值再转化为资本,或者说剩余价值的资本化,就叫资本积累。

第二节__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

第二节__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


三、生产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
(一)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和资本的不同部分在剩余 价值生产中的作用 2、可变资本与不变资本
资本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采取生产资料和劳 动力两种形态,根据这两部分资本在剩余价值 生产中所起的不同作用,可将资本区分为不变 资本与可变资本。
三、生产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
2、资本总公式的矛盾:
商品与货币的交换是以等价方式进行的,因 而不能产生价值的增殖。但资本的运动结果却产 生了价值增殖。 因此,所谓资本总公式的矛盾就是资本 的价值增殖与价值规律的矛盾。 流通中的不等价交换也不能产生价值增 殖;流通以外的生产中,生产者只能创造价值, 不能得到除所创造以外的额外价值。
一、劳动力成为资本与货币转化为资本
(三)资本总公式及其矛盾
3、对资本总公式的分析
要解释总公式的矛盾不能只着眼于流通, 也不能脱离流通单纯研究生产,必须将两方面结 合起来。 G—W—G’分为两个阶段: G—W和W—G’ (1)价值增殖不可能发生在W—G’阶段上, 只能发生在G—W上; (2)价值增殖不能发生在W的价值上,只 能发生在W的使用价值上。
三、生产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
(二)生产剩余价值的两种基本方法
2、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在工作日长度不变情况下,通过必要劳动时 间的缩短,剩余劳动时间相对延长而增加剩余 价值生产的方法,叫做相对剩余价值生产。 必要劳动时间 剩余劳动时间
三、生产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
(二)生产剩余价值的两种基本方法 2、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一)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和资本的不同部分在剩余 价值生产中的作用 剩余价值:
就是雇佣工人创造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 超过劳动力价值以上的价值,体现了资本家剥削 雇佣工人的经济关系。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就是 剩余价值的生产。 资本是能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资本的本质 不是物,而是在物掩盖下的一定的社会生产关系。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2018版)期末要点 第四章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2018版)期末要点 第四章

第四章1.商品经济及其产生的历史条件商品经济是以交换为目的二进行生产的经济形式,它是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

商品经济得以产生的历史条件有两个:一是社会分工的出现,二是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

2.商品的二因素及其关系商品是用来交换的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是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

(使用价值是指商品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即商品的有用性,反映的是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关系,是商品的自然属性是一切劳动产品所共有的属性。

使用价值构成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

交换价值首先表现为一种使用价值同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关系或比例。

决定商品交换的比例的,不是商品的使用价值,而是价值。

价值是商品所特有的社会属性。

)关系: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之间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其对立性表现在: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是相互排斥的,二者不可兼得。

其统一性表现在:作为商品,必须同时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

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价值寓于使用价值之中。

3.劳动的二重性及其关系任何一种劳动,一方面是特殊的具体劳动,另一方面又是一般的抽象劳动,这就是劳动的二重性。

(具体劳动是指生产一定使用价值的具体形式的劳动,马克思也称之为有用劳动。

抽象劳动是指撇开一切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即人的体力和脑力消耗。

生产商品的具体劳动形成商品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实体。

)关系: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也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一方面,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不是各自独立存在的两种劳动或两次劳动,它们在时间上和空间上是统一的,是商品生产者的同一劳动过程中的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另一方面,具体劳动所反映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它是劳动的自然属性,二抽象劳动所反映的是商品生产者的社会关系,它是劳动的社会属性。

4.价值量与价值规律价值的量的规定回答价值的大小由什么决定和怎样决定。

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量决定的。

关于劳动力成为商品所需条件的若干问题思考

关于劳动力成为商品所需条件的若干问题思考

关于劳动力成为商品所需条件的若干问题思考作者:徐士兵来源:《商业时代》2011年第29期内容摘要:我们不应把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论述的劳动力成为商品的条件绝对化,应当历史地、用发展的眼光对待马克思关于劳动力成为商品的条件。

当代一些特殊的劳动者支配自己劳动力的权利受到一定程度的制约,具有劳动能力的劳动者拥有生产资料并不意味着他可以不出卖劳动力,也并不意味着他一定选择不出卖劳动力。

关键词:劳动者劳动力商品条件劳动力,又称劳动能力,总是存在于活的人体中,是人们在劳动过程中所运用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

劳动力不是在任何社会都能成为商品,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分析了劳动力成为商品的两个前提条件:第一,“劳动力所有者要把劳动力当作商品出卖,他就必须能够支配它,从而必须是自己的劳动能力、自己人身的自由的所有者”;第二,“劳动力所有者没有可能出卖自己的劳动物化在内的商品,而不得不把只存在于他的活的身体中的劳动力本身当作商品来出卖”。

对于劳动力成为商品的条件,不能把它绝对化,既不能简单地认为劳动力成为商品只有这两个基本条件,不具备这两个条件劳动力就不会成为商品,又不能错误地认为劳动力成为商品的这两个条件适用于任何社会。

事实上马克思在论述资本主义下劳动力最初成为商品的两个基本条件时,就明确指出了“货币所有者要在市场上找到作为商品的劳动力,必须存在各种条件”。

马克思指出的是各种条件,而不只是这两个条件,这为我们继续深化和发展马克思关于劳动力成为商品条件的理论留下了很大的余地。

劳动者的劳动能力劳动者有人身自由不等于劳动者是自己劳动能力的完全所有者,并不意味着劳动者对自己的劳动能力具有完全的支配权。

有人认为,现代社会,无论是社会主义社会,还是资本主义社会,劳动者都具有完全的人身自由,而劳动力总是依附于劳动者,所以劳动者有权把自己拥有的劳动力买给自己所选择的任意劳动力购买者。

但是实践已经证明这种说法是有问题的。

资本家购买的不是劳动者本身,购买的是劳动力,之所以要购买劳动力是因为资本家看中了劳动力商品有一种特殊的使用价值,能够创造价值且能创造比本身价值更大的价值。

劳动力成为商品的基本条件

劳动力成为商品的基本条件

劳动力成为商品的基本条件
劳动力作为商品时,和其他商品一样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

劳动力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和再生产劳动力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
时间决定的。

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包括三部分:维持劳动者自身生存必须的生活资料的价值,用以再生产他的劳动力;劳动者繁衍后代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用以延续劳动力的供给;劳动者接受教育和训练所支出的费用,用以培训适合资本主义再生产需要的劳动力。

劳动力商品的价值还受历史和道德因素的影响。

劳动力成为商品的条件
1、劳动力所有者必须有人身自由,可以自由地支配自己的劳动力。

2、劳动力所有者丧失了一切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除了自己的劳动力以外一无所有,只能靠出卖劳动力为生。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
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具有两重性,一方面是物质 资料的生产过程,另一方面是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 即价值增殖过程。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 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价值增殖过程 劳动过程 • 定义 • 定义 • 基本要素:劳动者、劳 • 区分:单纯的价值形成 过程和价值增值过程 动对象和劳动资料 • 马克思指出:“作为劳 • 特点:其一,工人在资 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 本家的监督下劳动,他 们的劳动隶属于资本家; 的统一,生产过程是商 品生产过程;作为劳动 其二,劳动的成果或者 产品全部归资本家所有。 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 统一,生产过程是资本 主义生产过程,是商品 生产的资本主义形式。 ”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
人力0902班 班 人力
内容构成
劳动力成为商品与货币转化为资本
内容构成
资本主义所有制 生产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的绝对规律 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与经济危机
(一)劳动力成为商品与货币转化 劳动力成为商品与货币转化 为资本
劳动力成为商品的基本条件 • 劳动者是自由人能够把自己的劳动力当做 自己的商品来支配 • 劳动者没有别的商品可以出卖,自由得一 劳动者没有别的商品可以出卖, 无所有, 无所有,没有任何实现自己的劳动力所必 需的物质条件
• 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 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在 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同阶段起着不同的作用 作用。 作用 在资本主义发展的初期,资本家主要依靠 绝对剩余价值生产来提高剥削程度。随着 生产技术条件的不断改进和工人阶级反抗 资本家延长劳动日的斗争力量的增强,相 对剩余价值生产的作用就日益突出了。
• 相对过剩人口 相对过剩人口,就是劳动力供给超过了资 本对它的需要。 • 在资本主义的发展过程中,相对过剩人口 相对过剩人口 基本上有三种形式,第一种形式是流动的 基本上有三种形式 过剩人口;第二种是潜伏的过剩人口;第 三种是停滞的过剩人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劳动力成为商品的基本条件
劳动力成为商品具备两个条件:
一、劳动力所有者是“自由人”,能自由支配自己的劳动力;
二是他除了自己的劳动力外,必须一无所有,不得不靠出卖劳动力来维持生活。

凡是商品都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

作为商品的价值,都是人类一般劳动的凝结,都是人类抽象劳动的体现。

正因为如此,他们才能在量上进行比较,使商品交换成为可能。

而每一种具体商品的使用价值都是不同的,他们能够满足人们的不同需要,正因为如此,才使商品的交换成为必要。

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包括三部分:
一、维持劳动者自身生存必须的生活资料的价值,用以再生产他的劳动力;
二、劳动者繁衍后代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用以延续劳动力的供给;
三、劳动者接受教育和训练所支出的费用,用以培训适合资本主义再生产需要的劳动力。

劳动力商品的价值还受历史和道德因素的影响。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劳动力商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