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力商品和一般商品在使用价值方面有什么不同

合集下载

《政治经济学》历年论述与简答试题集

《政治经济学》历年论述与简答试题集

《政治经济学》历年论述与简答试题集《政治经济学》历年论述与简答试题集简答题(每题5分)1、劳动力商品的价值是怎样决定的? 2、简述垄断价格出现后,并不意味着垄断可以废除价值规律? 3、应该怎样全面认识我国现阶段公有制经济的意义? 4、社会主义企业进行成本核算的主要任务是什么?论述题(每题10分)1、试论述决定资本周转速度的主要因素以及周转速度对剩余价值的生产的影响?2、试论述转变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意义?99年4月简答题1、简述资本积累的实质?2、简述产业资本连续循环的条件?3、简述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特征?4、简述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经济发展与经济效益的关系?论述题1、试论述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持续迅速发展的原因?2、试论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纲领中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的具体内容?99年10月简答题1、简述价值规律在简单商品经济中的作用?2、简述劳动力商品与一般商品在使用价值方面有什么不同?3、应该怎样全面认识我国现阶段公有制经济中的含义?4、简述社会主义企业经济核算的客观必然性?论述题1、试述资本主义级差地租产生的条件、原因、实质。

2、为什么说增强国有大中型企业的活力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中心环节?4月简答题1、区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依据与意义是什么?2、银行信用的特点与作用是什么?3、什么是经济全球化?它包括哪些主要内容?4、社会主义消费有什么重要作用?5、为什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有效运行需要加强宏观调控?论述题1、论述优化和调整我国产业结构的重要性与原则方向。

2、什么是价格?影响价格的因素有哪些?3、什么是产业资本循环?为什么说资本的循环既是流通过程的统一,又是产业资本三种循环形式的统一? 1月简答题1、简述经济规律具有客观性的原因及认识经济规律客观性的意义。

2、简述资本有机构成的含义及资本有机构成不断提高的原因。

3、简述资产阶级国家对私人垄断资本进行宏观经济管理与调节的方式。

自考2017年10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真题

自考2017年10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真题

2017年10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真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理论联系实际是()。

A.马克思主义理论特征B.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目的C.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D.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方法【答案】D【解析】A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特征是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B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目的:①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②掌握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伟大工具;③全面提高人的素质;④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C.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D理论联系实际是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

2.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区别在于如何回答()。

A.世界的本质是什么的问题B.世界可否被认识的问题C.世界的存在是怎样的问题D.世界有否统一性的问题【答案】C【解析】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是两种根本对立的发展观,是关于世界如何存在的两种根本不同的观点。

3.时间和空间既是绝对的、无限的,又是相对的、有限的。

这是一种()。

A.诡辩论的观点B.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C.实用主义的观点D.形而上学的观点【答案】B【解析】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方式。

时间是物质运动的持续性、顺序性;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广延性和伸张性。

时间和空间既是绝对的、无限的,又是相对的、有限的,是绝对和相对、无限和有限的统一,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4.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这说明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是()。

A.事物的内部矛盾B.事物的特殊矛盾C.事物的外部矛盾D.事物的主要矛盾【答案】A【解析】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这说明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是事物的内部矛盾。

同时事物的外部条件对事物发展也有重要影响作用。

5.在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中,内容和形式反映了()。

A.事物之间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B.事物的内在要素和结构方式间的关系C.事物过去、现在和将来的关系D.事物的根本性质和表面特征间的关系【答案】B【解析】唯物辩证法的五对基本范畴是:现象和本质、内容和形式、原因和结果、可能性和现实性、偶然性和必然性。

马克思论述题答案

马克思论述题答案

论述题五.如何正确认识当代资本主义发展进程中出现的新变化?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资本主义私有制与生产社会化的矛盾,促进了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增长和社会稳定,也提高了当代资本主义国家的人民生活水平。

但这些变化是在资本主义制度基本框架内的变化,并不意味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根本性质发生了变化。

把资本主义的部分变化夸大为资本主义的质的根本变化的认识是片面的。

而完全否定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意义也是错误的。

正确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可以帮助我们实事求是地分析和借鉴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符合社会化大生产要求的积极因素,进一步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

五.如何理解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双重作用?“二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新发展,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积极作用:(1)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社会生产力发展。

资本主义国家政府利用掌握的巨额资本兴办私人资本无力兴办的投资规模巨大新兴工业企业,部分地克服了社会化大生产与私人垄断资本之间的矛盾。

(2)资产阶级国家代表整个资产阶级利益调节经济,在一定范围内突破了私人垄断资本的狭隘界限,适应了社会化大生产的要求,有利于缓解资本主义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促进社会经济协调发展。

(3)国家的收入再分配使劳动人民生活水平有所改善和提高,缓和了资本主义国家的内部矛盾,为经济发展创造了条件。

(4)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参与和干预下,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农业、工业、商业、通信及交通运输业的现代化水平迅速提高,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的面貌改观,加快了这些国家国民经济的现代化进程。

但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出现并没有根本改变垄断资本主义的性质。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在本质上是资产阶级国家力量同垄断组织力量结合在一起的垄断资本主义,它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同时,也加强了对劳动人民的剥削和掠夺,更好地保证垄断资产阶级获得高额垄断利润,维护了资本主义制度,是资产阶级国家在直接参与社会资本的再生产过程中,代表资产阶级总利益并凌驾于个别垄断资本之上,对社会经济进行调节的一种形式。

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是价值的源泉

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是价值的源泉

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是价值的源泉你好,可以这么理解,通过劳动消耗(劳动力)创造价值和剩余价值的能力。

与一般商品相比,劳动力的使用价值有其特殊性。

通过一般商品的使用,其价值会随着使用价值的消失而逐渐消失,或逐渐转移到新产品上,无法增加任何价值。

劳动力的使用价值是劳动能力的实际体现。

在它的消费过程,即劳动过程中,它可以创造新的价值。

这个新价值不仅是劳动本身的价值,还包括大于劳动本身价值的剩余价值。

它是价值和剩余价值的源泉,是资本增殖的秘密。

拓展资料:1、劳动力是指具有就业潜力的社会群体。

他们包括已经有工作和暂时失业但正在寻找工作的人(注意经济学中的失业是指在社会经济中,工人处于无工作状态。

这些人有工作能力并且愿意工作,但他们没有工作或正在找工作。

如果一个人没有工作,但不愿意工作或不找工作,他就不是失业者。

一个社会的劳动力是就业者和失业者的总和。

那些失业但不寻找工作的人称为非经济活动人员。

)2、劳力与劳力的区别如下:概念不同,劳动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主要是指生产物料的过程。

通常是指能够输出劳动量或劳动价值的人的运动。

劳动是人们维持自我生存和自我发展的唯一手段。

劳动力可分为广义和狭义。

广义的劳动力是指全体人口。

狭义的劳动力是指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口。

在实际统计中,综合考虑劳动年龄和劳动能力两个因素的指标包括劳动年龄人口和社会劳动力资源总量。

3、不同的能力,劳动力是指人的劳动能力,是人的体力和脑力的总和,即人以自己的脑力和体力从事某种特定工作的能力,即创造价值的能力。

劳动是这种能力的支出和消耗,即在价值创造过程中对劳动力的使用。

价值不同劳动是实际利用人类生产力来改变商品的使用价值,增加商品的价值。

劳动是从事有用劳动以增加商品价值的能力。

工人卖给资本家以换取货币工资的是劳动。

4、劳动不同于劳动。

劳动是人类生产力的实际使用,以改变商品的使用价值和增加商品的使用价值。

劳动产品可以作为商品进行交易。

政治经济学简答题2019

政治经济学简答题2019

政治经济学简答题2019简答题1.试述⽣产与分配的关系⽣产决定分配。

第⼀,被分配的产品只是⽣产的成果,因⽽⽣产的发展⽔平决定了可分配的产品的数量;第⼆,⽣产的社会性质决定了分配的社会形式。

分配对⽣产具有反作⽤。

合理的分配制度可以动员劳动者的积极性,提⾼劳动效率,也有利于商品的价值实现。

不公平的分配制度则对⽣产要素起到负⾯的激励作⽤,引导资源误配置。

2.试述⽣产与消费的关系⽣产决定消费。

表现在:第⼀,⽣产为消费提供对象,⽽且决定消费的⽅式和消费的性质。

第⼆,⽣产最终是为了消费,企业的竞争⼒取决于其能否⽣产出更多质优价廉的产品,满⾜⼈民的消费需求。

消费对⽣产也具有反作⽤。

第⼀,消费使产品的价值得到了实现,保证了⽣产过程的连续性;第⼆,消费为⽣产提供了⽬的和动⼒;第三,消费本⾝是劳动⼒在⽣产的过程,它为再⽣产准备了要素条件;第四,在⽣产能⼒过剩的条件下,消费会带动⽣产规模的扩⼤。

3.简要回答政治经济学和西⽅经济学在研究对象上的主要分歧在研究对象上,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西⽅经济学的根本分歧不在于要不要研究资源配置,⽽是在于:(1)要不要研究⽣产⽅式;(2)要不要研究和⽣产⽅式相适应的⽣产关系;(3)要不要区分抽象的⼀般的资源配置和⼀定历史条件决定的特定⽣产⽅式的资源配置。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对此都做出了肯定的回答。

4.如何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产⼒”科学技术可以影响⽣产⼒中的三个实体性因素,尤其在科学技术⾰命条件下,它成为⽣产⼒⽔平提⾼的重要源泉。

⾸先、科学技术的发展提⾼了劳动者素质。

其次、科学技术的发展可以改进⽣产⼯具的质量和效能。

最后,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了劳动对象质量的提⾼和劳动对象范围的拓展。

5.提⾼劳动⽣产率的现实意义是什么⾸先,对于⼀个企业来说,率先提⾼劳动⽣产率意味着企业可以降低单位产品的价值,⼤⼤提⾼企业的竞争⼒,在同类产品中获得竞争优势。

其次,对于社会来说,劳动⽣产率的提⾼不仅可以更好地满⾜社会的消费需求,⽽且可以实现经济增长最后,对于劳动者来说,单位时间内⽣产了更多的使⽤价值,创造了更多的社会财富,劳动者的报酬会相应提⾼,有利于提⾼劳动者的实际⼯资⽔平;劳动者会有更多的休闲时间以满⾜个⼈全⾯发展的要求。

劳动力商品不同于普通商品辨析题

劳动力商品不同于普通商品辨析题

劳动力商品不同于普通商品辨析题一、引言在现代社会,劳动力商品与普通商品的辨析成为理解市场经济运作和劳动力市场机制的关键。

劳动力商品不同于普通商品,其特殊性表现在交易对象、价值来源、交易方式和权益保障等方面。

本文将对劳动力商品的特点和与普通商品的区别进行详细阐述,以期加深对劳动力市场的理解。

二、劳动力商品的特点1.人的劳动能力成为商品劳动力商品的特殊性首先体现在其交易对象上。

普通商品的交易对象是物质产品,而劳动力商品的交易对象则是人的劳动能力。

在劳动力市场中,劳动者将自己的劳动能力作为一种商品进行交易,以满足企业和市场的需求。

2.劳动力商品的价值由生产劳动所创造劳动力商品的价值来源不同于普通商品。

普通商品的价值来源于生产过程中对原材料、设备等物质资源的消耗,而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则来源于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所创造的剩余价值。

因此,劳动力商品的价值体现了劳动者对社会财富的贡献。

3.劳动力商品的交易具有特殊性劳动力商品的交易方式也不同于普通商品。

在劳动力市场中,劳动者与企业之间并非直接进行物质交换,而是通过签订劳动合同,以劳动者的劳动时间为计量单位进行交易。

这种交易方式使得劳动力商品的市场价格受到劳动生产率、市场需求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三、劳动力商品与普通商品的区别1.交易对象的不同劳动力商品的交易对象是人的劳动能力,而普通商品的交易对象是物质产品。

这使得劳动力商品的交易更具特殊性,涉及到人的尊严、权益保障等问题。

2.价值来源的不同劳动力商品的价值来源于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创造的剩余价值,而普通商品的价值来源于生产过程中对物质资源的消耗。

这意味着劳动力商品的价值体现了劳动者对社会财富的贡献。

3.交易方式的不同劳动力商品的交易方式是通过签订劳动合同,以劳动者的劳动时间为计量单位进行交易;普通商品的交易则是直接进行物质交换。

这种不同使得劳动力商品的市场价格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4.权益保障的不同由于劳动力商品的特殊性,劳动者在劳动力市场中的权益保障问题尤为重要。

马克思答案

马克思答案

一多项选择1. 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理解马克思主义,包括(ABCD)A. 从创始人的认识成果讲,是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基本方法B. 从阶级属性讲,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C. 从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讲,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资本主义灭亡、社会主义胜利的科学理论D. 从主要构成讲,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2. 马克思主义诞生于19世纪40年代,到那时资本主义的发展已经经历过(ABC)A. 14世纪末至15世纪初,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西欧封建社会内部孕育B. 18世纪60年代至19世纪30年代末,资本主义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发展C. 多次经济危机,给资本主义世界造成极大破坏D. 十月革命胜利,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3.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缺陷是(ABCD)A. 它试图以机械力学的原理揭示世界万物的存在和变化B. 它只是从客体的直观的方面去认识对象和事物C. 它用孤立的、片面的观点去解释世界和万物D. 它没有将唯物主义贯彻到历史领域4. 作为客观实在的物质主要包括(ABC)A. 自然事物B. 天然自然C. 人工自然D. 思维的活动5. 下列说法体现矛盾特殊性原理的有(AB)A. 对症下药量体裁衣B. 因地制宜因材施教C. 物极必反相辅相成D.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6. 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的关系表现在(CD)A. 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B. 客观规律限制了主观能动性的发挥C. 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认识客观规律D. 尊重客观规律才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7.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与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区别主要体现在(BCD)A. 是否承认认识是主观对客观世界的反应B. 是否承认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C. 是否承认认识是摹写与创造的统一D. 是否承认认识是一个辩证发展的过程8. 辨别一种认识是不是真理,就看(CD)A. 它是否有用B.它是否被公认C. 它是否反映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D. 它是否经得起实践的检验9. 生产关系客观性的表现(ABCD)A. 人们总是生活在一定的生产关系中不能随意选择B. 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着生产关系的产生和发展C. 生产关系本质上是人与人之间的物质利益关系D. 生产关系的诸方面之间互相联系互相制约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10. 资本原始积累的主要途径(BCD)A. 资本家靠自身勤劳致富,兴办资本主义企业B. 用暴力手段剥削农民的土地C. 用暴力手段掠夺货币财富D. 资本家用经济手段诱使农民脱离土地成为雇佣劳动者11. 马克思理论体系由哪三个部分构成(BCD)A. 马克思主义政治学B.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C. 科学社会主义D. 马克思主义哲学12. 属于主观唯心主义的是(BC)A. 世界是绝对观念的外化B. 存在就是被感知C. 心外无物D. 现实世界是理念世界的影子13. 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不同有(ABD)A. 联系的观点和孤立的观点B. 发展的观点和静止的观点C. 承认规律的客观性和承认规律的主观性D. 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与否认矛盾的观点14. 如何才能正确发挥意识的能动性(ABC)A. 认识规律B. 尊重规律C. 利用规律D. 改变规律15. “批判的武器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的力量只能用物质的力量来摧毁,理论一经群众掌握也会变成物质力量”马克思这段话说明了(ABD)A. 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B. 理论不能替代实践C. 理论本身是物质力量D. 理论的作用可以通过实践体现出来16. 真理的客观性是指(CD)A. 真理不依赖于意识独立存在B. 真理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C. 真理包含着不依赖于人的客观内容D. 真理的检验标准是客观的社会实践17.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意味着(BCD)A. 它是直接生产力B. 它是知识形态生产力C. 它是潜在生产力D. 它渗透到生产力基本要素可转化为生产力18. 属于唯物史观基本原理的是(ABCD)A. 人类社会发展是自然的历史进程B. 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C.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D.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19. 关于价值和使用价值的表述,正确的选项有(ABCD)A. 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B. 使用价值是具体劳动创造的,价值是由抽象劳动形成的C. 使用价值和价值既相互依存互为条件,又相互对应相互排斥D. 使用价值是永恒范畴,价值是历史范畴20. 社会主义发展历史上的几次飞跃是(ABC)A. 19世纪中叶,社会主义从空想发展到实践B. 20世纪初,社会主义从理论发展到制度建立的实践C. 社会主义从一国实践发展到多国实践D. 推动社会进步的力量21. 作为马克思主义产生阶级基础的19世纪三大工人起义是(BCD)A. 巴黎公社B. 1831年和134年法国里昂工人两次起义C. 1838年英国爆发的延续十余年的宪章运动D. 1844年德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22. “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脑并在人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说明(BC)A. 人脑是意识的源泉B. 在意识中体现了主观和客观的统一C. 观念的东西和物质的东西是具有同一性的D. 反映者与被反映者是完全同一的23.公孙龙的“白马非马”的命题错误在于割裂事务的(ABD)A. 共性和个性的关系B. 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C. 整体和部分的关系D. 一般和个别的关系24. 生产资料所有制是整个生产关系的基础是因为(ABD)A. 它决定了整个生产关系的性质B. 它决定了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C. 它决定了生产力水平的高低D. 它决定了产品的分配方式25.“时势造英雄”和“英雄造时势”表明(ACD)A. 两种根本对立的历史观B. 两种观点互相补充C. 前者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后者是历史唯心主义的D. 前者是科学历史观,后者是唯心史观26.王夫之人为“静者静动,非不动也”“静即含动,动不舍静”这个观点说明(ABCD)A. 运动和静止都是物质的固有属性 B. 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是不显着的运动C. 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D. 静止和运动是相互包含的27.矛盾分析的方法体现为下列具体方法(ABCD)A. 分析矛盾的特殊性的方法B. 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结合的方法C. 在对立中把握同一,在同一中把握对立D. 批判与继承相统一的方法28. “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更深刻地感觉它”(ABCD)A. 感性认识对于认识事物的本质没有任何帮助B. 感性认识有局限性,有待于上升为理性认识C. 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D.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相互依存相互渗透29. 人们创造自己的历史,这个观点说明(BCD)A. 社会中每个人都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力量B. 人是社会的主体C. 历史是由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构成的D. 历史规律实现于人的自觉活动中30. 一切商品都包含价值和使用价值这是因为(ABC)A. 凡是没有使用价值的商品就不会有价值B. 没有价值的商品虽有使用价值也不能成为商品C. 使用价值是商品价值的物质承担者D. 有使用价值的商品就必然有价值二.辨析题1. 指导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马克思主义。

如何理解劳动力价值和使用价值

如何理解劳动力价值和使用价值

4.如何理解劳动力价值和使用价值?劳动力商品同其他商品一样,也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

劳动力商品的价值也是由生产和再生产劳动力所必需的劳动时间决定的。

但是,劳动力商品与一般商品相比,又有着许多特殊性。

这种特殊性可以从价值和使用价值两个方面来理解。

1崩投力商品价值上的特点(1)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可以转化为劳动者本人及其家属所需要的生活资料的价值,以及劳动者需要的教育和训练费用。

劳动力存在于活的人体中,劳动力的生产就是维持人们生存的生活过程,所以,生产劳动力所需要的劳动时间可化为生产劳动者生活资料的劳动时间,或者说,化为维护劳动力所有者生存所需要的生活资料的价值。

(2)劳动力价值的决定包含历史的和道德的因素,即劳动者所需要的生活资料的构成和数量因各国社会经济文化发展水平和自然历史条件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2崩投力商品使用价值上的特点劳动力的使用就是劳动,而劳动凝结在商品中则形成新的价值。

因此,劳动力使用价值的特点在于:它是价值的源泉,而且是能够创造出比它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的源泉。

正是劳动力商品使用价值上的这个特点,使得雇佣工人在进入生产过程后,不仅再生产出自身劳动力的价值,而且再生产出超过自身劳动力价值以上的剩余价值,从而使得资本家投入的货币发生了价值增殖,变成了资本。

因此,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

剩余价值的来源及生产的两种方法是?生产剩余价值有两种方法,一种是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另一种是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是通过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情况下,延长工作日来增加剩余价值;相对剩余价值就是通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来相对增加剩余劳动时间。

绝对剩余价值是相对剩余价值的出发点,因为只有在工作日已分割为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的基础上,资本家才能提高劳动生产率来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生产出更多的剩余价值。

资本积累的源泉、本质及历史趋势是?产业资本运动的三个阶段及其职能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如何理解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及实质?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是生产相对过剩。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资料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资料

简答题论述题1、简述马克思主义物质瞧的重要意义。

1、坚持了物质客瞧存在性的原那么,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界限。

2、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的批判了不可知论。

3、表达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

4、表达了唯物主义自然瞧和唯物主义历史瞧的统一,为完全的为物质以奠定了根底。

2、如何样理解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1、世界是物质的,而物质是运动的。

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全然属性。

2、物质和运动是不可不离的。

一方面,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全然属性,物质是运动着的物质,脱离运动着的物质是不存在的。

设想不运动的物质,将导致形而上学。

另一方面,物质是一切运动变化和开展过程的实在根底和担当者,世界上没有离开物质的运动。

任何形式的运动,都有它的物质主体。

设想无物质的运动,将导致唯心主义。

3、简述熟悉和实践的辩证关系。

1、实践是熟悉的根底,对熟悉有决定作用。

实践对熟悉有决定作用表现在:a,实践产生了熟悉的需要;b,实践为熟悉提供了可能;c,实践使熟悉得以产生和开展;d,实践是检验熟悉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2、熟悉对实践具有能动作用。

熟悉一旦形成,便具有指导人们实践的功能。

其中正确的熟悉和理论能够指导实践采取正确的方法,从而使实践获得成功;错误的熟悉和理论会引导实践采取错误的方法,从而导致实践失败。

3、实践、熟悉、再实践、再熟悉,循环反复,以至无穷,是熟悉的辩证开展过程,也是熟悉和实践相互作用的过程。

其中,实践和熟悉的每一次循环,都使熟悉到达更高级的程度。

4、试述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及其在事物开展中的作用。

关系:矛盾的斗争性矛盾的同一性在事物开展过程中是相互结合共同发生作用的。

但在不同条件下,二者所处的地位会有所不同。

在一定的条件下,矛盾的斗争性可能处于要紧的方面,而在另外的条件下,矛盾的同一性又可能处于要紧的方面。

同一性的作用:1、同一性是事物存在和开展的前提,在矛盾双方中一方的开展以另一方的开展为条件。

马政经问答题复习资料

马政经问答题复习资料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问答题第一章1、什么是商品的二因素和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它们的相互关系是怎样的?商品二因素:使用价值和价值劳动二重性: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二者关系:劳动的二重性决定了商品的二因素。

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与此同时转移了原材料、机器等的旧价值。

具体劳动只有同生产资料相结合才能成为创造使用价值的源泉。

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

而且抽象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

2怎样认识劳动是商品价值的唯一源泉?如何认识商品价值的构成与创造的关系?(价值创造与财富生产的关系)(1)撇开了具体形式的一般人类劳动就叫抽象劳动。

商品交换的比例,就是以凝结在商品中的抽象劳动的多少来确定的。

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它体现着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生产关系,是劳动的社会属性。

所以抽象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

(2)二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由于价值的创造不是孤立地进行,而总是与财富的创造过程结合在一起的,离开一定的财富创造过程,也说不上价值创造。

但实际上,价值创造与财富创造并不完全是一回事。

3结合现实思考价值量的变化与劳动生产率变化的关系。

社会劳动生产率越高,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商品数量越多,生产每件商品所需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越少,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也就越小。

反之,就越大。

所以,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生产商品所消耗的劳动时间成正比,和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4为什么劳动二重性学说是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枢纽?(1)劳动二重性理论为劳动价值理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马克思第一次把生产商品的劳动区分为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提出了劳动二重性理论,明确提出是抽象劳动创造价值,从而把劳动价值理论建立在完全科学的基础上。

(2)劳动二重性理论为剩余价值理论奠定了理论基础。

马克思正是运用了劳动二重性理论,揭示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源泉,从而创立了剩余价值理论。

(3)劳动二重性理论还为其他一系列理论提供了理论基础。

从科学的角度出发,在剩余价值理论的基础上,马克思进而创造了资本有机构成理论、资本积累理论、资本主义再生产理论等等。

(完整版)-2017年全国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真题及答案汇总

(完整版)-2017年全国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真题及答案汇总

(完整版)2010-2017年全国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真题及答案汇总2017.10简述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及其内在联系。

答: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三个主要组成部门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的各个组成部分,是一个具有内在逻辑联系的科学体系,其中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政治经济学士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处于和兴地位的则是科明是指用已有的真理认识,通过合乎逻辑规则的推理,去证实或证伪另一种认识。

一种认识、一种科学假说,一个重大的理论不能贸然直接付诸实践。

在付诸实践之前,先要经过逻辑证明对之进行筛选,对被证伪的认识、假设、理论就不必付诸实践,这样可以减少损失。

②承认逻辑证明的作用,并不是说逻辑证是检验真理的标准,不能用逻辑证明代替实践标准,这是因为逻辑证明不具有最终性。

首先,逻辑证明所依赖的前提是否正常,它自身不能保证,需要经过实践的检验。

其次,被逻辑证明证实或证伪了的东西,最终还要靠实践检验,实践才具价值的源泉,它不仅可以创造出能够弥补自身价值的价值(一般商品仅能弥补价值,而无法创造新的价值),而且可以创造出新的剩余价值,这是劳动力这种商品区别与一般商品的本质原因,主义国家的发展道路具有不同的特点;(2)各国的历史传统、文化习俗及具体国情各不相同,这是各国的发展道路不同的另一原因;(3)在社会主义的实践中,各国都在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时代在前进,实践在发展,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因此而更具多样性;(4)必须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如果偏离了这一原理,就会导致失败;如果不坚持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会的条件,只能在社会主义阶段的长期发展建设过程中逐渐形成。

依据工厂主义社会发展两阶段原理。

人类社会的发展,只能从资本主义社会首先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而不能超越社会主义这个历史阶段。

社会主义社会是共产主义社会的低级阶段,是走向共产主义高级阶段的必由之路。

马克思复习资料答案~~

马克思复习资料答案~~

简答题1、简述马克思主义物质观的重要意义。

(1)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

(2)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批判了不可知论。

(3)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克服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缺陷。

(4)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

2、简述认识和实践的辩证关系。

(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对认识有决定作用。

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表现在:第一,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第二,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第三,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第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2)认识对实践具有能动作用。

认识一旦形成,便具有指导人们实践的功能。

其中,正确的认识和理论可以指导实践采取正确的方法,从而使实践获得成功;错误的认识和理论会引导实践采取错误的方法,从而导致实践失败。

(3)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是认识的辩证发展过程,也是认识和实践相互作用的过程。

其中实践和认识的每一次循环,都使认识达到更高级的程度。

3、发挥主观能动性应该注意哪些问题?(1) 从实际出发,努力认识和把握事物的发展的规律。

只有这样,才能获得正确的认识,并在正确认识指导下采取符合客观规律的正确行动,从而实现预期的目标。

(2) 实践是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作用的基本途径。

人的意识是一种精神的力量,要使它得到实现,变为现实的物质力量,就必须通过物质的活动——实践才能达到。

(3) 主观能动性作用的发挥,还依赖于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

一般说来,作为认识器官之延长的科学观测设备越是先进,人们的认识水平也就越高。

至于改造世界活动需要一定的物质手段,更是不言而喻的。

4、怎样理解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的关系。

改造客观世界,就是改造自然和社会;改造主观世界,就是改造认识自己认识世界的能力、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关系,其核心是改造世界观,即改造观察和处理问题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最新)西南财经试题

(最新)西南财经试题

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一和二历年真题2002-2011年西南财经大学2011年研究生考试经济学( 二)一、辨析题:用于劳动力的流动资本和其他原材料、燃料辅助材料等生产资料一样,是一次性转移到新产品中的!二、简答:1.产业资本正常循环的实现条件。

2.我国目前的对外贸易战略。

三、论述:1.利用马克思的资本再生产理论分析资本主义的经济周期过程?2.如何看待我国国有企业的退出和产权改革?试分析国企产权改革的历程、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发展的方向?西方经济学:四、相对于私人图书而言,图书馆的图书坏的更快,请利用相关知识加以解释,并提出解决方案五、河蚌相争。

渔翁得利的故事,利用博弈论的知识给予解释,并举出现实生活中的例子加以说明六、招聘单位在招聘时,会收到求职者的简历及求职信,从中获取求职者的相关信息,如果招聘单位从这些信号中获得的信息不真实,会发生什么?招聘单位和求职者如何更好的解决这种问题七、CPI是什么?CPI的构成步骤有哪些?CPI于GDP平减指数有何区别?八、利用凯恩斯的线性消费函数说明为什么MPC总是小于APC?并画图说明随着收入的提高,APC逐渐趋向于MPC九、通货膨胀如何影响居民的实际收入水平?居民应该怎样减少通货膨胀的影响?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研究生考试经济学( 二)政治经济学部分一、辨析题相对剩余价值和超额剩余价值都是企业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获得的,因此二者没有什么不同。

二、简答题1、分析资本积累对资本构成的影响。

2、一大段关于新农保的材料。

分析新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对刺激当前农村需求的意义。

三、论述题1、运用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分析“提高劳动报酬占国民收入比重”的意义。

2、理解对非公有制经济“非禁止即自由”的新思路。

西方经济学部分四、图形分析P—价格 AS—总供给 Y—收入1、AS的意思。

2、图形1与图形2的AS为什么不同?五、经济体有三个不同的收入阶层A、B、C。

其中Y代表收入,C代表消费,1代表第一个时期,2代表第二个时期,且Y (A1)>Y(B 1) >Y (C 1),Y (A2)>Y (A1),Y(B 2) =Y (B 1),Y(C 2)< Y (C 1),b=MPC=△C/△Y,且b (A1)>b(A2)),b(B 1) =b (B 2),b(C 1)= b(C 2)。

马原第四章复习题答案

马原第四章复习题答案

第四章一、单项选择题1.与一般劳动产品相比较,商品的主要特点在于A.它是用来满足自己需要的劳动产品B.它是用来馈赠他人的劳动产品C.它是为交换而生产的有用劳动产品D.它是为自己消费而生产的有用劳动产品2.一切商品对于商品生产者而言,最重要的是商品的A.价值B.使用价值C.剩余价值D.超额剩余价值3.商品的自然属性是指A. 交换价值B. 价值C. 使用价值D. 抽象劳动4.商品的价值量取决于A.必要劳动时间 B.剩余劳动时间C.个别劳动时间 D.社会必要劳动时间5.区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依据是资本的不同部分A.在生产中位置是否移动 B.在运动中职能是否变化C.在价值增殖中的作用不同 D.根据价值周转方式不同6.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A.生产与需要的矛盾B.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C.生产力和上层建筑的矛盾D.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的矛盾7.资本周转速度A.与周转时间成正比,与周转次数成反比B.与周转时间成反比,与周转次数成正比C.与周转时间和周转次数都成正比D.与周转时间和周转次数都成反比8.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在于A.货币的流通手段职能 B.货币的支付手段职能C.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D.人口过剩与资本过剩的矛盾9.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决定性条件A.货币是一般等价物 B.劳动力成为商品C.生产资料可以买卖 D.货币是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10.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不同于普通商品使用价值的特点在于A.它被消费时,使用价值消失,价值也消失B.它被使用时,使用价值消失,价值会转移到产品中去C.它被消费时,使用价值不变,价值也不变D.它被使用时,能创造大于自身价值的价值11.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都是依靠A.延长工作日获得的B.提高劳动生产率获得的C.减少工人的必要劳动时间获得的D.增加工人的剩余劳动时间获得的12.单个商品生产者劳动生产率提高的结果是商品A.个别价值降低B.个别价值提高C.社会价值降低D.社会价值提高13. 剩余价值率是剩余价值与A.可变资本之比B.不变资本之比C.固定资本之比D.流动资本之比14.资本家不断进行资本积累的客观必然性在于A.资本家为了社会进步而实行节欲B.受两极分化的价值规律的作用所支配C.追求剩余价值的内在动力和竞争的外在压力D.资本家为了实现自己省吃俭用的美德15.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A.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B.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C.价值转移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D.价值转移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16.价值增殖过程是超过一定点而延长了的价值形成过程,这个一定点是指A.具体劳动转移生产资料价值的时间B.劳动者再生产自身劳动力价值的时间C.劳动者创造生产资料价值的时间D.劳动者创造剩余价值的时间17.剩余价值来源于A.不等价交换 B.工人工资的扣除C.工人的剩余劳动 D.劳动力的价值18.能准确反映资本家对工人剥削程度的因素是A.工人工资的高低 B.工人劳动时间的长短C.工人劳动强度的大小 D.剩余价值率的高低19.商品内在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其完备的外在形式是A.商品和商品的对立B.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对立C.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对立D.商品和货币的对立20.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枢纽是A.剩余价值学说 B.生产价格理论C.劳动二重性学说 D.劳动力商品理论二、多项选择题1.商品的二因素是A.使用价值 B.交换价值 C.价值 D.价格2.商品是A.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 B.有使用价值但没有价值的劳动产品C.有价值但没有使用价值的劳动产品 D.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3.劳动力的价值包括A.维护自身生存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B.劳动者家属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C.劳动者掌握一定技术必需的教育和训练费用D.劳动者实际需要的生活资料的价值4.价值规律对私有制社会生产的调节作用表现为A.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各部门之间的分配比例B.自发地刺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C.自发地调节社会收入的分配D.自发地集中资源办大事5.商品经济得以产生的历史条件是A.自给自足的家庭生产为基础B.社会分工的出现C.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D.以使用价值为生产目的6.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具体表现在A.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的矛盾B.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矛盾的矛盾C.个别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的矛盾D.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7.产业资本运动必须具备的两个基本前提条件是A.产业资本有机构成要高B.产业资本周转要快C.产业资本的三种职能形式在空间上同时并存D.产业资本的三种职能形式在时间上继起8.从马克思的经济危机理论中得知A.经济危机的实质是生产相对过剩B.经济危机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C.只有当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激化时才会爆发经济危机D.资本主义每时每刻都处在经济危机中9.下列关于资本积累的叙述正确的有A.资本积累的源泉是剩余价值B.资本积累规模的大小取决于对工人的剥削程度C.资本积累就是依靠剥削工人所创造的剩余价值而实现的D.随着资本积累和生产规模的扩大,社会财富日益集中到资产阶级手中10.货币的基本职能有A.价值尺度 B.流通手段C.贮藏手段 D.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11.影响资本周转速度的关键因素有A.资本周转的时间 B.产品的使用价值C.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构成 D.产品的价值12.关于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意义叙述正确的有A.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扬弃了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观点B.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为剩余价值的创立奠定了基础C.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揭示了商品经济的一般规律D.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13.下列关于劳动二重性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B.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C.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是同一劳动过程的两个方面D.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是两个劳动过程14.商品的价值量与A.生产商品所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B.生产商品所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反比C.生产该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成正比D.生产该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成反比15.下列对资本主义意识形态认识正确的有A. 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是资本主义社会条件下的观念上层建筑B. 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是为资本主义社会形态的经济基础服务的C. 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是资产阶级阶级意识的集中体现D. 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是人类文化发展的特定形式和环节之一三、判断题1.决定商品价值量的是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

2017年10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2017年10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2017年10月份全国马原真题一、单选题1.理论联系实际是 DA.马克想主义理论特证B.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目的C.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D.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解析:绪论55页。

理论联系实际是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

2.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区别在于如何回答 CA.世界的本质是什么的问题B.世界可否被认识的问题C.世界的存在是怎样的问题D.世界有否统一性的问题解析:第1章第61页。

世界如何存在的问题,即世界上的万事万物是以联系、发展的状态存在,还是以孤立、静止的状态存在的问题。

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区分为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3.时间和空间既是绝对的、无限的,又是相对的、有限的。

这是一种BA诡辩论的观点 B.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C.实用主义的观点D.行而上学的观点解析:第1章66页。

时间和空间既是绝对的、无限的,又是相对的、有限的,是绝对和相对、无限和有限的统一。

这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4.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这说明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是 AA.事物的内部矛盾B.事物的特殊矛盾C.事物的外部矛盾D.事物的主要矛盾解析:第1章77页。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说明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是事物的内部矛盾。

同时,事物的外部条件对事物的发展也有重要影响作用。

5.在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中,内容和形式反映了 BA.事物之间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B.事物的内在要素和结构方式间的关系C.事物过去、现在和将来的关系D.事物的根本性质和表面特征间的关系解析:第1章第87页。

任何现实事物都是内容和形式的统一体。

内容是指构成事物一切要素的总和,即事物的各种内在矛盾以及由这些矛盾所决定的事物的特性、成分、运动过程和发展的趋势等等的总和。

形式是指把内容诸要素统一起来的结构或表现内容的方式。

6.下列强调认识来源于实践的是 DA.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B.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C.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D.近水知鱼性,近山知鸟舞解析:2章98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认识来源于实践。

四、马克思主义简答题

四、马克思主义简答题

四、简答题绪论1.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2.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3.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是什么?4,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实践基础?5,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思想渊源是什么?6.怎样理解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开放的体系?7.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8.怎么理解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9.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10.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是什么?11.马克思主义崇高的社会理想是什么?12.大学生为什么要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13.大学生应如何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14.大学生如何做到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行动的指南?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1.为什么说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2.唯心主义的两种形态是什么,各自有什么特点?3.对于“思维与存在是否具有同一性”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形成了哪两种观点?4.怎样理解意识的起源和本质?5.怎样理解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6.怎样理解运动与静止的辩证关系?7.什么是时间和空间?怎样理解时间和空间与物质运动的关系?8.怎样理解时间和空间的绝对性与相对性?9.怎样理解时间和空间的有限性和无限性?10.关于物质定义,恩格斯、列宁有哪些经典论述?11.实践具有哪些特征?12.实践的基本形式是哪些?13.为什么说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14.实践内在地包含哪三种关系?15.唯物辩证法的基本特征、三大规律以及主要范畴是什么?16.怎样理解唯物辩证法关于“联系”及联系的客观性原理?17.怎样理解唯物辩证法关于联系的普遍性原理?18.唯物辩证法关于联系的多样性包括哪些内容?19.怎样理解事物相互联系和永恒发展的关系?发展的实质是什么?20.为什么说新生事物是不可战胜的?21.怎样理解唯物辩证法关于“事物的发展是一个过程”的思想?22.为什么说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23.什么是矛盾?矛盾的基本属性是什么?24.怎样理解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及其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25.什么是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26.怎样理解根本矛盾和非根本矛盾、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非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27.怎样理解矛盾问题的精髓?28.什么是质、量、度?29.什么是质变与量变?怎样理解质变与量变的辩证关系?30.什么是肯定与否定?31.怎样理解辩证的否定观?32.怎样理解否定之否定规律?33.什么是客观辩证法和主观辩证法?怎样理解二者的关系?34.怎样理解原因与结果及其关系?35.怎样理解必然性和偶然性及其关系?36.怎样理解可能性与现实性及其关系?37.怎样理解本质与现象及其关系?38.怎样理解形式与内容及其关系?39,辩证思维方法主要有哪些?怎样理解辩证思维方法与科学思维方法的关系?40,怎样理解归纳与演绎及其关系?41.怎样理解分析与综合及其关系?42. 怎样理解抽象与具体及其关系?43. 怎样理解逻辑与历史相统一?44.怎样理解规律(举例说明)?45.怎样理解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的区别与联系?46.意识的能动作用的含义是什么?47.意识的能动作用有哪些表现?48.怎样理解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的关系?49.发挥主观能动性应该注意哪些问题?50.怎样理解历史趋向与主体选择的关系?第二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1.简述认识的主体和客体的含义、属性及其相互关系。

劳动力商品不同于普通商品辨析题

劳动力商品不同于普通商品辨析题

劳动力商品不同于普通商品辨析引言在现代社会中,商品交换是经济活动的基础。

一般来说,商品是指可以通过市场交换的物品或服务。

然而,在商品范畴中,劳动力商品与普通商品存在一些明显的区别。

本文将从劳动力商品的定义、特点、交换方式以及对社会关系的影响等方面进行辨析。

劳动力商品的定义劳动力商品是指人们将自身的劳动能力作为一种可交换的经济资源,并通过市场交换来获得报酬的现象。

在这个过程中,个体将自己作为一种“货物”出售给雇主,以获取生计所需。

劳动力商品与普通商品的区别1.使用价值和价值普通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方面。

使用价值是指产品或服务能够满足人们实际需求的能力;而价值则是指产品或服务在市场上能够被交换成其他物品或货币的能力。

然而,劳动力商品仅具有使用价值,因为劳动力本身并不能被直接交换成其他物品。

2.可再生性普通商品可以通过生产过程进行再生产,而劳动力商品则不具备这种可再生性。

劳动力是有限的,每个人的劳动能力都是有限的,无法像普通商品一样通过生产过程进行再生产。

3.自主性普通商品在交换中是被动的,而劳动力商品则具有一定的主动性。

劳动者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是否出售自己的劳动力,并且可以根据市场需求和报酬水平来决定是否参与劳动力市场。

4.非物质性普通商品一般是物质实体,而劳动力是一种非物质实体。

劳动力不是可以触摸和感知的物品,它存在于个体内部,并通过个体与外界进行交互才能发挥作用。

劳动力商品的特点1.不可分割性劳动力是一个整体,无法被分割成若干部分进行交换。

雇主只能雇佣整个人的劳动能力,而不能只购买其中某个部分。

2.异质性每个人的劳动能力都是独特且不同的,因此每个人出售自己的劳动力时所获得的报酬也会有所差异。

这种异质性使得劳动力市场具有一定的竞争性。

3.时间维度劳动力商品具有时间维度,即劳动者需要在一定的时间内提供劳动。

与普通商品不同,劳动力商品的交换是在一段时间内进行的,而不是瞬间完成。

劳动力商品的交换方式劳动力商品的交换方式主要包括直接雇佣和间接雇佣两种形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劳动力商品和一般商品在使用价值方面有什么不同?(P154)
劳动力商品在使用价值上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它的使用价值是价值的源泉,它在消费过程中能够创造新的价值,而且这个心的价值比劳动力本身的价值更大。

正式由于这一点,货币所有者购买到劳动力以后,在消费它的过程中,不仅能够收回它在购买这种商品时支付的价值,还能得到一个增殖的价值即剩余价值。

而一旦货币购买的劳动力带来剩余价值,货币也就成了资本。

为什么空想社会主义提供启发了工人的觉悟的宝贵材料,但却不是科学的思想体系?(P213) 空想社会主义学说在理论上致力于社会制度的分析。

他们认为资本主义社会制度是一种“历史谬误”、“人世间的祸害”,必须尽快代之以最好的社会制度。

他们对资本主义旧制度的辛辣批判,包含着许多击中要害的见解;对社会主义新制度的描绘,闪烁着诸多天才的火花。

但空想社会主义者只看到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命运,却未能揭示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经济根源;要求埋葬资本主义,却看不到埋葬资本主义的力量;憧憬取代资本主义的理想社会,却找不到通往理想社会的现实道路。

这种时代的局限性说明,空想社会主义的不成熟的理论,是同当时不成熟的资本主义生产状况、不成熟的阶级状况相适应。

空想社会主义提供了启发工人觉悟的极为宝贵的材料,但不是科学的思想体系。

为什么说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P36)
实践是人们实现某种主观目的的活动。

通过实践,达到使客体被人认识、改造、掌握和占有的目的,从而在实践中体现了主观能动性:实践中包含着人的精神因素和意识的能动作用;实践能动地推动认识的产生和发展;实践能动地改造世界。

实践不同于生物对外界的消极适应和本能活动。

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是说实践规定了人的本质,人只有通过实践才称其为人,才表现为人,才能生存和发展。

具体表现在:
(1)实践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前提。

人类生存的第一个前提就是必须能够生活,所以人类的第一个历史活动,就是“生产物质生活本身”。

正是这种实践活动不断地创造着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根本条件。

(2)人的意识是在实践中生成、实现和确证的。

正是在实践过程中产生了人的意识,使人的生命活动成为有意识的生命活动,人成为有意识的社会存在物。

(3)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而人类活动方式的一切社会关系都是在实践活动中生成的。

人在实践活动中“创造、生产人的社会关系、社会本质”,从而使自己成为社会存在物。

(4)人在实践活动中把自己从动物界提升出来,创造出了人之为人的一切特征。

所以,实践构成人类的特殊生命形式。

为什么说人的思维是至上的,又是非至上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