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经济学 第十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模型
第十章国民收入决定理论(西方经济学教程温州大学,韩
![第十章国民收入决定理论(西方经济学教程温州大学,韩](https://img.taocdn.com/s3/m/1c66e856856a561253d36f05.png)
7 15000 13360 0.53 0.89
第十章国民收入决定理论(西方经济 学教程温州大学,韩
②边际消费倾向MPC marginal propensity to consume 每增减1元国民收入所引起的消费金额的变化。
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
边际消费倾向随着收入的 增加而呈现递减的趋势。
收入越高,消费占收入的比例 就越少;边际消费倾向递减,且 小于1。
3、消费函数 C=f(Y)= a + cY
自发消费 a:基本消费支
出。不随收入变化而变动, 是最低支出。
边际消费倾向MPC :c 引致消费cY:一定收入情
况下,引起的消费支出。
引致消费取决于() A.自发消费 B.平均消费倾向 C.收入 D.收入和边际消费倾向
在E的左边,C>Y,超支; 在E的右边,C<Y,储蓄。
=S/Y
收入100元中,80元 用于消费,其余20元 用于储蓄,平均储蓄 倾向 APS = S/Y =
0.2
收入由100元增加到120元,消 费由80元增加到94元。
边际储蓄倾向 MPS =S/Y = 26-20/120-100 = 0.3(=1-0.7)
第十章国民收入决定理论(西方经济 学教程温州大学,韩
反方向变动。
•移动: 增加开支:AD1→AD2。 紧缩开支:AD1→AD3。
•P •价格水平
•价格水平 与总需求
成反方向 变动。
• AD2
•AD1
•AD3
•Y
•国民收入
第十章国民收入决定理论(西方经济 学教程温州大学,韩
2、总供给曲线AS:Aggregate supply
向右上方倾斜,价格水平越高,整个社会 生产和销售的产品相应更多。
西方经济学之简单国民收入决定Y-E模型ppt(97张)
![西方经济学之简单国民收入决定Y-E模型ppt(97张)](https://img.taocdn.com/s3/m/ac08d08d49649b6648d747ef.png)
第一节 均衡产出
❖ 4、均衡产出的形成 ❖ 若产出大于支出,非意愿存货投资就大于零
,企业就要缩减生产,直至总收支相等,既达到 均衡收入;反之,若产出小于支出,非意愿存货 投资小于零,企业就要扩大生产,直至总收支相 等,既达到均衡收入。
第一节 均衡产出
第一节 均衡产出
三 投资等于储蓄 国民收入均衡的条件是:AD=AS。两部门经
对外贸易,只有家户部门和企业部门。 假设不论需求量为多少,经济制度均能以不
变的价格提供相应的供给量。 假设折旧和公司未分配利润未零。这样,
GDP、NDP、NI和PI都相等。
第一节 均衡产出
❖2、凯恩斯定律 一 假设不论需求量为多少,经济社会均能 以不变的价格提供相应的供给量。这就是 说,社会总需求变动时,只会引起产量和 收入的变动,使供求相等,而不会引起价 格的变动。
某家庭消(费1)函数 收入
(2) 消费
(3) 边际消费倾向
A B C D E F G
西方经济学之简单国民收入决定Y-E模 型(ppt 97页)
9000 10000 11000 12000 13000 14000 15000
9110 0.89
10000 第二节 凯恩斯的消费理0.论85 10850
0.75 11600
西方经济学之简单国民收入决定Y-E模 型(ppt 97页)
西方经济学之简单国民收入决定Y-E模 型(ppt 97页)
第二节
凯恩斯的消费理论
凯恩斯认为,影响消费的因素很多,收 入、价格水平、嗜好、利率、分配状况等 等,但其中对消费影响最具决定意义的是 居民户的收入。因此他把消费取决收入变 动的关系称为消费函数。
c = c (y)
西方经济学之简单国民收入决定Y-E模 型(ppt 97页)
《西方经济学》复习思考题参考答案
![《西方经济学》复习思考题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c139c35a240c844769eaeee3.png)
《西方经济学》复习思考题参考答案第1章导论一、基本概念⒈微观经济学:研究市场经济中个别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的理论。
p4⒉宏观经济学:从国民经济角度研究和分析市场经济的整体经济活动的行为的理论。
p4⒊规范分析:指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基础,提出一些分析和处理问题的标准,研究如何才能符合标准。
p16⒋实证分析:指基本排除价值判断,只对经济现象、经济行为或经济活动及其发展趋势进行客观分析,得出一些规律性结论。
p16⒌均衡分析:均衡主要指经济中各种对立的、变动着的力量处于一种力量相当、相对静止、不再变动的境界。
p17⒍非均衡分析:非均衡是与均衡相对而言的。
即在现实经济生活中,信息是不完备的,搜集信息是要花费成本的,在这种情况下,行为人的交易不可能完全是均衡的交易,非均衡现象是不可避免的。
p17⒎流量分析:指对流量总量指标的投入产出变化及对其他总量指标影响的分析。
p18⒏存量分析:指对存量总量指标的影响因素、变动趋势及对其他有关指标影响的分析。
p18二、思考题⒈什么是西方经济学?其研究对象是什么?p3~4答题要点:西方经济学是指流行于西欧北美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经济理论和政策主张。
⒉学习西方经济学的目的是什么?为什么它不是我们制定经济政策的主要理论依据?p5~6答题要点:学习西方经济学的目的:第一,分析和考察现代市场经济运行的规律和实施的经济政策,便于我们认识市场经济的发展状况、经济和存在的问题。
第二,加深对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理解,提高我们的经济理论水平,适应国际经济的发展。
第三,借鉴西方市场经济发展的成功经验,作为我国制定经济政策的参考依据,加速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设。
西方经济理论产生于西方经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与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在文化背景、经济基础等方面存在着差异。
⒊新古典经济学和新凯恩斯主义的主要区别是什么?p13~14答题要点:⒋微观和宏观经济学包括哪些基本问题?p14~15答题要点:微观经济学的基本理论:需求理论(包括供求理论和效用理论)、生产理论、成本理论、市场理论(又称厂商均衡理论)、分配理论和福利经济理论。
西方经济学课件-第10章2-2
![西方经济学课件-第10章2-2](https://img.taocdn.com/s3/m/526c6f66011ca300a6c39069.png)
第三节 短期国民收入的决定因素: 投资需求二、影响预期收益的因素•影响预期收益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一)对投资项目产品的需求预期•这也是对投资所生产的产品未来市场销路状况的估计。
未来的市场需求旺盛,预期收益就会比较高,比较有保证。
第三节 短期国民收入的决定因素:投资需求(二)产品成本:•如果工资等成本在投资实施后上升,就会最终导致预期收益下降。
(三)投资税抵免:该政策实际上是将政府对投资者应收的税额全部或部分归还给投资者。
这等于增加了企业的盈利。
收益投资税抵免政策会影响预期收益率。
第三节 短期国民收入的决定因素:投资需求(四)投资风险:•未来的不确定性会造成投资的风险。
投资风险一旦发生,就会减少预期收益。
(五)融资条件对投资需求的影响:•投资者能否顺利融资或能够融资的规模,将会影响到投资者是否进行投资和投资规模的大小。
第三节 短期国民收入的决定因素:投资需求三、投资和利率•主要从投资成本角度看利率•假定投资的预期收益率(资本边际效率)不变•投资决策主要取决于新投资的预期利润率和利率的比较•在决定投资的各种因素中,预期利润率既定时,利率就是首要因素名义利率名义利率是借贷者所支付的利率。
指实际利率实际利率大致上等于名义利率减去通货膨胀率。
投资是利率的减函数投资与利率之间的这种关系称为投资函数,可写作: I = I (r )投资函数曲线可参见P54图10 ▬ 12第三节 短期国民收入的决定因素: 投资需求第三节 短期国民收入的决定因素:投资需求四、托宾的q理论•托宾的q理论是在依托资本(证券)市场能够正确定价前提下,将资本市场(股票市场)价格决定的企业价值(或者说价格)与重新投资建立一家同样企业所需的资本(或重置资本)相比较,来说明在企业家选择条件下的投资行为。
第三节 短期国民收入的决定因素:投资需求1.托宾q理论的公式是:q = 企业的股票市场价值/新建造企业的成本(或重置成本)2 . q小于1时,买旧企业比新建企业更便宜,这时就不会有新投资。
西方经济学第十章习题答案
![西方经济学第十章习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1b37700abb68a98271feface.png)
第十章凯恩斯模型一、思考题1.凯恩斯怎样批判了新古典经济学?2.说明凯恩斯就业理论的基本内容。
3.简要分析影响消费的因素与消费函数理论的发展。
4.什么是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和资本边际效率递减规律?5.简单凯恩斯模型中均衡收入是怎样被决定的?6.什么是乘数理论和加速原理?7.什么是IS曲线和LM曲线,怎样推导?8.IS—LM模型怎样说明均衡国民收入与利息率同时决定?如出现不均衡说明调整与达到均衡的过程。
9.IS曲线和LM曲线的移动如何影响均衡收入与利息率?10.简述开放的IS—LM模型及怎样同时达到内部均衡与外部均衡。
11.对IS—LM模型的分析与借鉴。
二、计算题1.假定货币供给量为M,价格水平为P,货币需求L=ay-br,(1)求出LM 曲线的表达式;(2)试从表达式分析影响LM曲线斜率的因素。
2.假设一个经济社会的消费函数是C1=1000+0.8Y,I=500。
求出(1)均衡收入,消费和储蓄。
(2)若实际为8500,非自愿存货如何变动?(3)若投资增加500,收入增加多少?(4)若消费函数变成C2=1000+0.9Y,投资仍为500,收入、储蓄是多少?投资增加500,收入增加多少?(5)消费函数变动后,乘数有何变化?3.假定一个经济社会的四部门为:C=100+0.9(1-t)Y,I=200-500r,NX=100-0.12Y-500r,G=200,t=0.2,L=0.8Y-2000r,M S=800。
试求(1)IS曲线;(2)LM曲线;(3)双重均衡时r与Y;(4)双重均衡时,C、I和NX。
参考答案:一、思考题1.答:《通论》奠定了现代宏观经济学的理论基础。
凯恩斯认为传统理论不符合事实,只适用于特殊情况,只有他的宏观经济理论才是普遍适用的“一般理论”,强调《通论》中的“通”字。
凯恩斯指出:“如果正统经济学有错误的话,其病不会在其上层建筑,而在其前提之不够明白,不够普遍。
”凯恩斯批判了传统理论:首先,指出真实工资不等于现行就业量的边际负效用,因为在货币工资没有变动,真实工资随物价上涨而下降时,工人仍然愿意受雇而不退出劳动市场,这说明真实工资大于现行就业量的边际效用。
国民收入决定理论-简单的凯恩斯模型
![国民收入决定理论-简单的凯恩斯模型](https://img.taocdn.com/s3/m/a2b968871eb91a37f0115ce3.png)
家是合理的,可以促进资本循环,促进经
济发展。
3、还有一些西方学者认为,边际消费
倾向递减体现出经济制度的稳定性功
能。
经济衰退时人们收入水平较低,在增加的收入中
将较大的比例用于消费。
经济繁荣时人们收入水平较高,在增加的收入中
将较小的比例用于消费。
这样,该规律在衰退时有利于扩大总需求,在繁
企业没有出售出去的产品,作为企业不想持有
的存货。
If y>AD,IU>0,y↓
If y<AD,IU<0,y↑
In Conclusion
• 总需求,即计划的总需求,决定了
均衡的国民收入水平.
• 在国民收入达到均衡时,非意愿存
货投资为0.
• 国民收入的均衡是通过存货的调
节来实现的.
2、总需求变动时的国民收入的决定
一定时期内产生的无法售出的产品的市场价值总和 。
IU=实际产出(收入)- 支出
变动的AE如何决定国民收入(二部门)
包含两个层次:
1、AE如何变动的?
2、变动的AE如何决定NI?
一、总支出AE是如何变动的?
(凯恩斯消费理论和非凯恩斯消费理论)
AE=C+I+G+NX
我们首先分析消费如何决定。
一、消费和储蓄(Consumption and
(总支出)
总需求
E
收=支
供=求
AE=c(y)+i
c=c(y)
y*
总供给(总收入)y
3、均衡条件的另一种表述(I=S):
计划的投资等于储蓄
S、i
s=-α+(1-β)y
E
国民收入决定理论讲义
![国民收入决定理论讲义](https://img.taocdn.com/s3/m/a151e9e30242a8956bece492.png)
《西方经济学》 讲义 第10章 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5
1. 消费函数与储蓄函数
储蓄函数:Saving Function 平均储蓄倾向:Average Propensity to Save 边际储蓄倾向:Marginal Propensity to Save 全部的收入=消费+储蓄 增加的全部收入= 增加的消费+增加的储蓄
《西方经济学》 讲义 第10章 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9
10.2 总需求分析Ⅱ:IS-LM模型
说明利率与投资变动情况下的国民收入决定及 其关系; IS-LM模型:说明物品市场与货币市场同时达 到均衡时的国民收入与利息率决定的模型; I-投资;S-储蓄;L-货币需求;M-货币供给 特点:是对总需求分析的全面高度概括; 应用价值:可用来解释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 理论价值:整个宏观经济学的核心。
《西方经济学》 讲义 第10章 国民收入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
总需求=总供给,均衡的国民收入;不考虑总 供给时,总需求决定均衡的国民收入。
10.1.3 消费与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
1. 消费函数与储蓄函数 C f ( y) 消费函数: Consumption Function C 平均消费倾向:Average Propensity to Consume APC Y 边际消费倾向:Marginal Propensity to Consume MPC C
《西方经济学》 讲义 第10章 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11
10.2.2 LM曲线
含义:说明货币市场达到均衡,即L=M时,国 民收入与利息率之间存在着同方向变动的关系。 原理:用凯恩斯主义的货币理论来解释 曲线的移动:由货币供给量的变动引起
10.2.3 IS-LM模型
电大西方经济学本(宏观)期末复习
![电大西方经济学本(宏观)期末复习](https://img.taocdn.com/s3/m/4883beae804d2b160a4ec099.png)
宏微观经济学宏观部分重点辅导宏观经济学的核心问题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即以国民收入决定为核心的总量分析。
所以,宏观经济学也称为宏观经济分析。
为了考察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经济增长和周期,常常把国民收入和就业联系起来进行分析,宏观经济学又可称为收入和就业分析.宏观经济学的基本问题在教材中有一个图示,可以看出宏观经济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即:出发点是国民收入核算理论,核心内容是国民收入决定,包括三个主要模型—-简单国民收入决定模型、IS—LM 模型和总需求总供给模型.在国民收入决定理论的基础上研究最重要的四个宏观经济政策,即失业和通货膨胀、财政理论和政策、货币理论和政策和对外经济理论和政策。
而宏观经济政策的最重要目标是减缓经济波动保持经济增长.所以最后一章研究经济增长和波动问题.下面我们就宏观经济学各章重点掌握的内容做简要的讲解,供大家学习时参考.第九章国民收入核算1重点掌握以下内容:1.国内生产总值的构成及其经济特征。
2.实际国内生产总值与名义国内生产总值的异同。
3.国民收入核算五个总量指标的特点及其国内生产总值和国民生产总值的关系。
4.用三法计算国内生产总值、国内生产净值、国民收入.第一个问题“国内生产总值的构成及其经济特征”。
国内生产总值是宏观经济学的重要的基础概念,要对国内生产总值的基本含义有深刻的理解。
尤其要注意教材中强调的四点:注意以下四个问题:(1)GDP只包括最终产品价值,而不包括中间产品价值。
(2)计入GDP的最终产品中既包括物质产品,也包括非生产性劳务。
(3)国内生产总值中包含折旧费。
(4)计入一定时期的GDP的最终产品和劳务,必须是该期所生产的。
第二个问题“实际国内生产总值与名义国内生产总值的异同”。
名义GDP是指按当年市场价格计算的一年所生产的全部产品和劳务的价值。
实际GDP是指按不变价格计算的GDP。
联系:二者都是计算GDP的方法,商品和劳务实际产出量的变化是引起二者变化的一个因素。
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模型exef
![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模型exef](https://img.taocdn.com/s3/m/c25a0d32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307feea.png)
C3
A
C1 C2
C0
450
O
Y2
Y1
Y3
Y
消费曲线的平移
在微观经济学中曾经介绍过“消费量的变 化”和“消费的变化”的区别。 “沿着消费曲线的移动”和“消费曲线的 平移”的区别:
沿着消费曲线的移动是反映消费量和收入变化 之间的关系; 消费曲线的平移是指除国民收入因素以外的其 它因素的变化对消费量的影响。
平均消费倾向(APC)
平均消费倾向:消费总量(C)同可支配收 入总量( Y)的比值。 APC= C / Y
例题
设消费函数为C=200+0.8Y,Y=1000,请 问:自发性消费量、边际消费倾向和平均 消费倾向各是多少? 答:
自发性消费量:200 MPC: 0.8 APC:1
450图和消费曲线
C
投资曲线
I
I0
I=I0
O
Y
四、两部门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模型
均衡国民收入决定的分析方法
利用消费函数,即(C+I)分析法; 利用储蓄函数,即I=S分析法
两部门国民收入决定的均衡条件
利用消费函数得:Y=AE=C+I 利用储蓄函数得:I=S
(一)两部门国民收入决定的数学法
(利用消费函数)
均衡国民收入决定模型
• I
投资乘数:I= Y / I= 1 / 1-b
图解中的投资乘数
AE
I a+I0
a 450
O
B
AE2
A
AE1
C
Y
Y1 Y2
Y
注:增加自发投资
量会使消费曲线上
移至AE1,此时均 衡国民收入为Y1。 如果在原有的投资
I0的基础上增加投 资I, AE1曲线就 会上移到AE2的位 置,这时均衡国民
凯恩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的基本框架_西方经济学( 微课版 第2版)_[共2页]
![凯恩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的基本框架_西方经济学( 微课版 第2版)_[共2页]](https://img.taocdn.com/s3/m/23cc91fa2af90242a995e59f.png)
249 国民收入决定理论第10章减税双管齐下的扩张性财政政策,IS 曲线会向右移动至IS ′的位置,与LM 曲线相交于E ′点,均衡收入就增至y f ,从而实现充分就业的收入水平。
政府也可以运用扩张性货币政策,即增加货币供给量,LM 曲线会向右移动至LM ′的位置,与IS 曲线相交于E ″点,均衡收入也能增至y f ,同样可以达到充分就业的收入水平。
从图10-22中也可以看出,IS 曲线和LM 曲线的移动,会改变利率与收入水平。
比如,在LM 曲线不变的假定下,IS 曲线向右移动,会使利率上升、收入增加。
这是因为IS 曲线右移是或消费,或投资,或政府支出增加的结果,即总支出或总需求增加,这会使得生产与收入增加,从而增加对货币的交易需求。
在货币供给不变的情况下,人们只能通过出售有价证券获取货币,以用于交易。
这样,在有价证券供给增多的情况下,有价证券价格下降,亦即利率上升。
用同样的道理,也可以说明LM 曲线不变而IS 曲线向左移动时,收入减少、利率下降的状况。
当然,在IS 曲线不变时,LM 曲线的移动也会引起利率与收入的变化。
例如,假定IS 曲线不变,LM 曲线向右移动,利率会下降,收入会增加。
这是因为LM 曲线向右移动,或者是货币需求不变而货币供给增加的结果,或者是货币供给不变而货币需求减少的结果。
在IS 曲线不变,即产品市场供求不变的情况下,LM 曲线的向右移动,意味着货币供给大于货币需求,利率必然下降。
利率的下降,会刺激消费与投资的增加,从而使收入增加。
相反,IS 曲线不变、LM 曲线向左移动后,收入会减少,利率会上升。
另外,IS 曲线与LM 曲线同时移动时,收入与利率也会发生变化,其变化取决于两条曲线的最终交点。
10.2.6 凯恩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的基本框架凯恩斯宏观经济学的基本理论要点,可以分别用数学模型、图表、文字的形式进行概括与阐述。
1.凯恩斯宏观经济理论的数学模型表示(1)投资函数i =f (r ),即i =e -dr(2)储蓄函数s =f (y ),即(1)s y αβ=−+−(3)产品市场均衡条件i =s ,即1e dr y αβ+−=− 或1e r y d d αβ+−=− 这就是IS 曲线方程。
马工程《西方经济学(下册)》章节题库(国民收入的决定:收入-支出模型)【圣才出品】
![马工程《西方经济学(下册)》章节题库(国民收入的决定:收入-支出模型)【圣才出品】](https://img.taocdn.com/s3/m/2ae6fec825c52cc58ad6be38.png)
第10章国民收入的决定:收入-支出模型一、单项选择题1.边际消费倾向的值越大,则()。
A.总支出曲线就越平坦B.边际储蓄倾向的值越大C.乘数的值就越小D.总支出曲线就越陡峭【答案】D【解析】AD选项,在两部门经济中,总支出曲线可表示为:Y=C+I=C0+βY+I,化简可得:Y=(C0+I)/(1-β),因此边际消费倾向越大,则总支出曲线就越陡峭;B项,边际储蓄倾向的值越小;C项,乘数1/(1-β)的值越大。
2.根据平均消费倾向、平均储蓄倾向、边际消费倾向、边际储蓄倾向之间的关系,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如果MPC增加,则MPS也增加B.MPC+APC=1C.MPC+MPS=APC+APSD.MPC+MPS>APC+APS【答案】C【解析】平均消费倾向、平均储蓄倾向、边际消费倾向、边际储蓄倾向之间的关系为:MPC+MPS=APC+APS=1。
3.根据生命周期消费理论,退休期生活水平()。
A.提高B.下降C.不变D.不确定【答案】C【解析】生命周期理论强调人们会在更长时间范围内计划生活消费开支,平滑消费,以达到在整个生命周期内消费的最佳配置。
二、简答题1.现代宏观经济学关于总需求水平决定的收入是均衡国民收入的观点,是否可以理解为是唯一正确的看法?为什么?答:现代宏观经济学关于总需求水平决定的收入是均衡国民收入的观点不是唯一正确的看法。
因为市场上供给与需求不仅要在总量上相等,而且应该在数量和结构上都一致。
并且不同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决定均衡国民收入水平的各因素作用的权重比例及影响也不同。
2.消费倾向可以概括影响消费的全部因素吗?为什么?答:消费倾向包括平均消费倾向和边际消费倾向。
平均消费倾向是指消费支出额占可支配收入额的比例,边际消费倾向是指每增加的1单位可支配收入中用于增加消费的部分所占的比率(增加的消费额与增加的可支配收入额之比)。
消费倾向并不可以概括影响消费的全部因素。
它只是影响消费的一个方面因素。
西方经济学第十章凯恩斯模型
![西方经济学第十章凯恩斯模型](https://img.taocdn.com/s3/m/bc7e6d6483c4bb4cf6ecd12d.png)
4
1
Y
I
二、货币市场的均衡-LM曲线
1、货币需求的动机
第一,交易动机,指个人和企业需要货币是为了进行 日常的交易活动。出于交易动机而形成的货币需求量 主要决定于收入,收入越高,交易数量越大,因而货 币需求量就越大
第二、谨慎动机或称预防动机,指为预防意外支出而 持有一部分货币的动机。这一货币需求量大体也和收 入同方向变动。
结论
结论1: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之和等于收入。
结论2:边际消费倾向和平均消费倾向递减, 边际储蓄倾向和平均储蓄倾向递增。
结论3:APC和APS之和恒等于1,MPC和MPS 之和恒等于1
例题
某居民上个月收入为3000美元,取出500美元 储蓄使消费支出达2500美元。他本月收入为 3600美元,取出600美元储蓄使消费支出达 3000美元,试计算: (1)该居民上个月和本月的平均消费倾向、 平均储蓄倾向。 (2)该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和边际储蓄倾 向。
Y*
Y**
Y
三、乘数效应的形成机制
序号 投资
1
2
3
增加100
4
亿投资
5
┇
合计 100亿
国民收入 消费支出
储蓄
100亿
80亿
20亿
80亿
64亿
16亿
64亿 问题的5提1.2亿出:为1什2.8么亿
51.2亿 投资增4加0.9亿100亿美10元.3亿
40.9亿 时,国3民2.8亿收入会增8.1长亿
┇ 5倍? ┇
A
9 000
B 10 000
C 11 000
D 12 000
E 13 000
F 14 000
西方经济学(本科)课程典型考点解析(3)
![西方经济学(本科)课程典型考点解析(3)](https://img.taocdn.com/s3/m/c1ed0919227916888486d730.png)
《西方经济学》(本科)课程典型考点解析(3)考点解析共分4次对主观题部分进行讲解,前两次对微观部分的历年考题进行解析,后两次则对宏观部分考题进行解析。
下面对典型的考点进行解析。
典型考点1: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模型(一)考点扫描该考点是考查第十章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模型,知识点包括:消费函数,储蓄函数,投资乘数的含义、形成原因、计算公式及其作用,三部门均衡收入等。
(二)真题链接[1](2007-1)简述投资乘数定理及其成立的条件。
[2](2007-1)已经I =20+0.2Y ,C =40+0.6Y ,G =80。
试求:(1)边际消费倾向及边际储蓄倾向各为多少?(2)Y ,C ,I 的均衡值。
[3](2006-1)设有如下简单经济模型:800.75d C Y =+,d Y Y T =-,200.2T Y =-+,I=50+0.1Y ,G=200试求:收入、消费、投资与税收的均衡值及综合乘数。
(三)考点解析该考点是考查第十章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模型,包括:消费函数,储蓄函数,投资乘数的含义,投资乘数的形成原因,投资乘数的计算公式,投资乘数理论;三部门均衡收入等。
(1)一般把消费与收入之间的数量关系称为消费函数,即C =f (Y )。
边际消费倾向MPC 是指增加的消费听收入中所占的比例,即Y C MPC ∆∆=。
短期消费函数可表示为C =C 0+b Y ,则b YC MPC +∆=0。
一般把储蓄和收入之间的数量关系称为储蓄函数,即S =f (Y )。
边际储蓄倾向MPS 是指增加的储蓄占增加的收入的比例,即Y S MPS ∆∆=。
短期的储蓄函数可表示为S =S 0+s Y 。
一般认为收入为消费和储蓄之和,即Y =C+S ,而且存在以下关系:APC+APS =1MPC+MPS =1(2)假定一时期投资增加量为△I ,由该投资增加量所引致的国民收入增加量为△Y ,则投资乘数K I 定义的公式为:IY K I ∆∆=。
西方经济学(马工程)教案-第十章 短期国民收入的决定IS-LM
![西方经济学(马工程)教案-第十章 短期国民收入的决定IS-LM](https://img.taocdn.com/s3/m/35089676a8114431b90dd875.png)
第十章短期国民收入的决定:IS-LM模型
本章教学内容:IS-LM模型
本章教学重点:IS曲线、LM曲线、IS-LM模型
本章教学难点:资本的边际效率概念的理解、投机性货币需求与利率的关系、LM曲线的三个区域
本章教学目标:掌握投资函数与IS曲线方程的推导过程,掌握货币的需求函数与LM曲线方程的推导过程,理解影响IS曲线和LM曲线斜率的各种因素,理解IS-LM模型分析。
支撑课程目标
本章总课时:4
第十章第一节 IS曲线
一、教学内容:IS曲线
二、教学重点:IS曲线方程及其推导
三、教学难点:影响IS曲线斜率因素的分析
四、教学目标:1.理解IS曲线的含义
2.掌握IS曲线方程的推导过程
3.掌握IS曲线的斜率及IS曲线的移动。
五、学时分配:2
六、教学过程
七、板书设计
八、教学反思
第十章第二、三节 LM曲线、IS-LM模型
一、教学内容:LM曲线、IS-LM模型
二、教学重点:IS-LM模型均衡、IS-LM模型均衡的调整和变动
三、教学难点:LM曲线的含义及推导
四、教学目标:1.理解LM曲线的含义
2.掌握LM曲线方程的推导过程
3.掌握LM曲线的斜率及LM曲线的移动。
4.掌握IS-LM模型均衡及变动分析
五、学时分配:2
六、教学过程
七、板书设计
八、教学反思。
西方经济学 宏观部分 完整版
![西方经济学 宏观部分 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f744e285b9d528ea81c77915.png)
西方经济学(本)宏观部分网考练习题(含答案)第十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模型一、单项选择题1.如果国民收入为零,短期消费将(为基本的消费支出)2.一般情况下,居民消费倾向总是(总是小于1)3.边际储蓄倾向等于(1-边际消费倾向)4.凯恩斯提出的消费理论是(绝对收入假说)5.人们在工作期间储蓄是为了在退休时消费,同时消费受财产影响的观点被称为(生命周期理论)6.提出消费者的消费是由持久收入决定的是(弗里德曼)7.边际消费倾向与边际储蓄倾向之和(等于1)8.平均消费倾向与平均储蓄倾向之和(等于1)9.引致消费取决于(收入和边际消费倾向)10.根据储蓄函数,引起储蓄增加的因素是(收入增加)11.根据消费函数,引致消费增加的因素是(收入水平增加)12.在国民收入决定模型中,政府支出是指(政府购买各种产品和劳务的支出)13.两部门均衡的条件是(I=S)14.消费和投资的增加(国民经济总产出水平增加)15.均衡的国民收入是指(总需求等于总供给时的国民收入)16.根据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模型,引起国民收入减少的原因是(消费减少)17.投资乘数(投资引起收入增加量与投资增加量之间的比例)18.在以下情况中,乘数最大的是(边际消费倾向为0.64)19.在以下情况中,乘数最大的是(边际储蓄倾向为0.1)20.三部门均衡的条件是(I+G=S+T)二、多项选择题1.居民消费函数的构成是由(AB)A.初始消费支出B.边际消费倾向决定的引致消费2.居民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说明(ABCE)A.随着人们的收入增加消费的绝对数量也会增加B.消费增加的数量小于国民收入的增加量C.消费在收入中的比例将随着国民收入的上升而下降E.消费和收入之间的差额随收入的增加而越来越大3.消费函数与储蓄函数的关系是(ABCE)A.由消费和储蓄的关系决定的B.收入为消费和储蓄之和C.当收入一定时,消费增加储蓄减少E.当收入一定时,消费减少储蓄增加4.边际消费倾向与边际储蓄倾向的关系(ABD)A.MPC+MPS=1B.MPS=1-MPC D.MPC=1-MPSE5.西方经济学宏观消费理论包括(ACDE)A.杜森贝的相对收入理论C.凯恩斯的绝对收入理论D.弗里德曼的持久收入理论E.莫迪利安尼的生命周期理论6.乘数的效应可以理解为(ABCE)A.总需求的增加引起国民收入的成倍增加B.总需求的减少引起国民收入的成倍减少C.乘数发挥作用是在资源没有充分利用的情况下E.乘数的大小取决于边际消费倾向的大小7.投资乘数形成取决于(ABCE)A.投资增加就业增加国民收入增加B.就业增加国民的消费增加C.投资乘数的大小与国民收入同方向的变动E.最终收入的增加是最初投资增加的倍数8.三部门国民收入决定的一般规律是(ABCDE)A.边际消费倾向提高,国民收入增加B.边际税率倾向降低,国民收入增加C.初始消费增加,国民收入增加D.投资增加,国民收入增加E.政府支出增加,国民收入增加9.国民收入变动的一般规律是(ABCD)A.投资增加,国民收入增加B.投资减少,国民收入减少C.政府支出增加,国民收入增加D.政府支出减少,国民收入减少10.乘数的公式表明(BCE)B.边际消费倾向越低,乘数就越小C.边际消费倾向越高,乘数就越大E.乘数一定是不小于1的三、判断题1.在一般的情况下,随着国民收入的增加,国民消费倾向变的越来越小。
西方经济学第10章
![西方经济学第10章](https://img.taocdn.com/s3/m/d61014da941ea76e59fa040e.png)
第一节 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
• 均衡国民收入:总需求和总供给处于相等 (均衡)状态时的国民收入。 • 而宏观经济能否顺利达到均衡,不仅直接 取决于总供求的数量匹配,也取决于宏观 经济在各个环节上是否都能够顺利运行。 为此,就应该了解宏观经济的循环流程。
均衡国民收入表
消费 325 400 550 610 投资 50 50 50 50 储蓄 -25 0 50 70 总需求 375 450 600 660 总供 给 300 400 600 680 经济趋向 繁荣 繁荣 均衡 紧缩
• A企业错误估计形势,生产了1200万件产 品,但实际市场只需要1000万件 • B企业根据数据测算市场需求1000万件, 根据需求生产了1000万件 • 200 万 —— 存货投资,非计划非意愿,国民 国民收入核算:国民收入(产出)=计划支出+非计划存货投资 收入核算I而非国民收入决定i
国民收入决定:均衡产出=总需求=计划支出+0
第十章 短期经济波动模型: 产品市场的均衡
第十章 短期经济波动模型: 产品市场的均衡
第一节 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 第二节 短期国民收入的决定因素: 消费需求和储蓄 第三节短期国民收入的决定因素: 投资需求
第十章 短期经济波动模型: 产品市场的均衡
第四节 短期国民收入的决定因素: 政府需求 第五节 短期国民收入的决定因素: 国外需求 第六节 影响需求的重要因素: 乘数 第七节 本章评析
• 根据两部门均衡国民收入决定条件(公式)可以 推导出其另一种表达形式 ∵Y=C+I 而 Y=C+S 于是 , C + I = Y = C + S ∴ I=S • 这里需要注意:计划的均衡条件与已经实现的均 衡结果(恒等式)的区别。
简单国民经济收入模型
![简单国民经济收入模型](https://img.taocdn.com/s3/m/e16e45176bd97f192279e976.png)
c
其中 表示自发性消费支出,也就是说,即使没 有当期的收入来源时,通过动用积蓄或借款也要进 行的消费支出。 y 表示引致消费。
yd
表示边际消费倾向,表示消费曲线上点的斜率。
Yd 表示可支配收入。
第二 章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Slide 14
消费函数
5、消费函数c=f(y)具有如下特征:
模型基石:产出和支出之间存在相互依存性:支出决定 产出与收入,而产出和收入又决定支出。 基本思想:供给无限条件下,支出决定产出或总需求决 定均衡产出水平(总供给),即“需求决定论”。 思想来源:凯恩斯定律 : 社会总需求增加时,只会使闲 置资源得到利用,引起产量增加,使经济恢复均衡,达 到AD=AS状态,而不会引起价格变动。
第二 章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Slide 12
消费函数
3、用数学形式表示:
c c( y )
其中:C为消费,Y为可支配收入,消费函数是反映消 费需求与可支配收入之间关系的函数。
dC 0 且: dY
d 2C 0 2 dY
第二 章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Slide 13
消费函数
4、 凯恩斯绝对收入决定消费理论的线性数学 表达式(如图)
C APC Y
例:家庭消费函数:说明收入与消费间关系
收入(Y) A B C D E F G 9000 10000 11000 12000 13000 14000 15000 消费(C) 9110 10000 10850 11600 12240 12830 13360 890 850 750 600 570 530 0.89 0.85 0.75 0.64 0.59 0.53 ∆C MPC APC 1.01 1.00 0.99 0.97 0.94 0.92 0.89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章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模型
【教学目的】掌握消费函数理论和乘数理论
【教学重点】
1、投资乘数理论
2、三部门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教学难点】
消费函数理论和乘数计算
【学习思路】
本章是宏观经济学的核心章节,主要分析均衡国民收入决定。
根据凯恩斯主义观点,主要是从总需求角度考察国民收入。
主要问题有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理论、两部门经济和三部门经济均衡决定问题、投资乘数理论三个方面内容。
其中,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属专科层次问题,本科层次考核不会涉及到大型计算题目,但是其它消费函数理论作为问答题要给与必要关注;两部门经济均衡决定主要涉及到投资增加对均衡国内生产总值的影响(投资乘数),三部门经济均衡主要涉及到通过政府购买支出变化以实现均衡;而投资乘数主要涉及到计算问题,特别是与以后章节相联系,涉及到购买支出乘数、税收乘数、预算平衡乘数、外贸乘数等的计算问题。
【主要内容】
一.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
1、长短期消费函数
(1)长期消费函数
一般把消费与收入之间的数量关系称为消费函数,即C=f(Y)也可写成C=bY
从长期看,应该如此。
消费和收入的关系具体可用APC 和MPC 表示(※解释两个公式)
APC 与MPC 的含义
平均消费倾向简称APC 是指消费占收入的比例,即APC=b=C/Y
边际消费倾向是指增加的消费在增加的收入中所占比例,用MPC 表示,即:MPC=
Y
C ∆∆ (2)短期消费函数
从短期看,没有收入也应有消费,因为人类要生存就得有消费。
短期的消费函数如下式:C=C0+bY ,C0称为初始消费,亦称为自发性消费,bY为引致性消费。
短期消费函数如图10-2。
图10-2 短期消费函数
短期消费函数和长期消费函数的区别在于短期消费曲线不经过原点。
(3)根据短期消费函数分析APC和MPC的变化规律(凯恩斯绝对收入理论主要观点):
1)平均消费倾向APC和边际消费倾向MPC是递减的,即由于收入增加,消费也增加,但消费增长幅度要小于收入增长幅度。
这是凯恩斯的重要观点,APC和MPC递减是凯恩斯解释有效需求不足的三大心理规律之一。
2)MPC是消费曲线C= C0+bY的斜率,如图10-2中MPC就是直角三角形ABC中,两个直角边之比,消费曲线上每一点的斜率应相等。
3)APC>MPC,这是因为即使收入为零,也会有基本消费C0。
MPC应该小于1,但大于零。
4)消费和收入的关系,可有三种情况:
在图10-2中画一条45°线与消费曲线交点为E,则在该点上,C=Y,APC=1;在E点之左,C>Y,APC >1;在E点之右,C<Y,1>APC>0。
2、长短期储蓄函数
(1)长期储蓄函数
一般把储蓄和收入之间的数量关系称为储蓄函数,即:S=f(Y)也可写成S=sY。
消费和收入的关系具体可用APC和MPC表示(※解释两个公式)
平均储蓄倾向是指储蓄占收入的比例,即APS==S=S/Y
边际储蓄倾向是指增加的储蓄(△S)占增加的收入(△Y)的比例,式:MPS=△S/△Y
(2)短期储蓄函数
短期储蓄函数式为:S=S0+SY
式中,S0为初始储蓄,亦称为自主储蓄,sY 为引致储蓄,即由Y变化引起的储蓄。
可用坐标图表示,如图10-3所示。
图10-3 储蓄曲线
1)简单的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认为:消费和储蓄都决定于收入,而且是收入的增函数。
2)不考虑税收时消费函数:C=C0+bY,储蓄函数:S=S0+sY,Y=C+S
考虑税收时(税率为t)消费函数:C=C0+b(1-t)Y,储蓄函数:S=S0+s(1-t)Y, (1-t)Y=C+S
3)凯恩斯经济学关注短期,因此我们在宏观经济学中一般分析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都是指短期。
(3)平均储蓄倾向和边际储蓄倾向的关系
1)平均储蓄倾向APS和边际储蓄倾向MPS是递增的,这是由APC和MPC递减规律决定的。
2)MPS是储蓄曲线S=S0+ sY的斜率,也可以从图10-3中看出,MPS=△S/△Y,即为小三角形中两个直角边之比。
3)MPS>APS,从表中10-1第6列和第7列对比中可以看到这一点。
但是,一般来说,MPS应该小于1,但大于零。
4)储蓄和收入的关系有如下三种情况:
C=Y,S=0,则APS=0,图10-3中的E点;
C<Y,S>0,则APS>0,图10-3中居民可支配收入大于OE时;
C>Y,S<0,则APS<0,图10-3中居民可支配收入小于OE时。
3、消费函数与储蓄函数的关系
(1)边际消费倾向MPC和边际储蓄倾向MPS之和等于1,即MPC+MPS=1
(2)平均消费倾向APC和平均储蓄倾向APS之和等于1,即A PC+APS=1
二、其它消费函数理论
1.相对收入理论
是由杜森贝提出的,他认为消费并不取决于现期绝对收入水平,而是取决于相对收入水平,即相对于其他人的收入水平和相对于本人历史上最高的收入水平。
(1)在稳定的收入增长时期,平均储蓄倾向和平均消费倾向不取决于收入水平。
(2)从长期考虑,平均消费倾向和平均储蓄倾向是稳定的。
(3)短期考察,平均储蓄倾向和边际消费倾向取决于现期收入与高峰收入的比例,由此使短期消费
会有波动,但由于习惯效应的作用,收入减少对消费减少作用不大,而收入增加对消费增加作用较大。
(4)把长期和短期影响结合在一起,引起平均储蓄倾向或平均消费倾向变化的自变量为现期收入与高峰收入之比。
2.生命周期理论
是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美国经济学家F·莫迪利安尼等人提出的。
他认为消费不取决于现期收入,而取决于一生的收入和财产收入,其消费函数公式如下:
C=a·WR+b·YL
式中,WR为财产收入或称非劳动收入,a为财产收入的边际消费倾向,YL为劳动收入,b为劳动收入的边际消费倾向。
(1)消费和劳动收入的关系。
假定不考虑未成年期,人的一生可分为两个时期:工作时期和退休时期。
工作期的总储蓄和退休期的总消费应该相等。
(2)消费和财产的关系。
有财产收入后的年消费大于只有劳动收入时的年消费。
消费水平比没有财产时增加多少,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取得财产(WR)的数量;二是取得财产的年龄(T)。
3.持久收入理论
是由弗里德曼提出来的。
他认为居民消费不取决于现期收入的绝对水平,也不取决于现期收入的相对水平,而是取决于居民的持久收入。
持久收入理论将居民收入分为持久收入和暂时收入,持久收入是指在相当长时间里可以得到的收入,是一种长期平均的预期内得到的收入,一般用过去几年的平均收入来表示。
暂时收入是指在短期内得到的收入,是一种暂时性偶然的收入,可能是正值(如意外获得的奖金),也可能是负值(如被盗等)。
持久收入理论把消费分为持久消费和暂时消费,持久消费是指长期的确定的有规律的消费,暂时消费是指一时的偶然的消费,可能是正值,也可能是负值。
弗里德曼认为只有持久收入才能影响人们的消费,即消费是持久收入的稳定函数,如下式:C L=bY L
三、国民收入决定与调节
1.均衡国民收入和潜在国民收入
潜在国民收入是指充分就业时的国民收入均衡;均衡国民收入是指小于充分就业时的国民收入。
2.国民收入的决定
总供给:Y=C+S+T+M 总需求:Y=C+I+G+X ※此处要重点解释注入与漏出因素 (1)两部门经济均衡条件:S=I 国民收入决定公式:Y=1/(1-b )[C O +I] (2)三部门经济均衡条件:S+T=I+G
国民收入决定公式:Y=1/[1-b (1-t )][C O +I+G]
3.国民收入的调节
决定国民收入大小的主要方面在总需求,因此凡是使总需求增加的因素都会使国民收入增加,即投资增加(储蓄减少)、增加政府支出(减少税收)、扩大出口(减少进口)、增加消费都可以增加国民收入,反之亦然。
四.投资乘数
1.投资乘数定义
投资乘数是投资引起的收入增加量与投资增加量之间的比率。
投资增加1个单位,国民收入增加的倍数,I
Y k ∆∆=。
根据封闭经济情况下的国民收入均衡条件: G
I a Y t b G I Y t b a G I C Y ++=--++-+=++=)]1(1[)1( 投资乘数)
1(11t b dI dY k --== 如果不靠考虑税收,则投资乘数b k -=
11 2.投资乘数的作用:
投资乘数是从两个方面发生作用的。
一方面,当投资增加时,它所引起收入增加要大于所增加的投资;另一方面,当投资减少时,它所引起的收入的减少也要大于所减少的投资。
因此,经济学家常常将乘数称作一把“双刃的剑”。
乘数作用的发挥要受到一些基本条件和现实条件的限制。
一是:经济中存在没有得到充分利用的资源。
二是:经济中不存在“瓶颈部门”,或瓶颈约束程度较小。
【本章小结】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中要突出长短期消费函数的理解,同时要掌握绝对收入理论、相对收入理论、持久收入理论、生命周期理论的主要观点。
国民收入的决定和调节重点在于公式法的掌握上。
投资乘数要与以后章节的内容相结合加以把握。
【课后作业】完成第三次网上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