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的临床不良反应

合集下载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的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的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

中国医疗前沿China Healthcare InnovationMay ,2008Vol ,3N o.102008年05月第3卷第10期(上接第115页)人作为社会生物其生命活动除了表现为生理活动外还表现为极其复杂的心理活动,心里活动是生命活动不可分割的主要部分,它区别于生理活动,有密切依赖于生理活动而心理活动反过来亦可以影响各器官各系统的生理活动。

3心理护理人的心理活动与生理活动是密切相关的,现代医学证明,心里疾病是通过人的中枢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这些中介来作用的。

不良的心理刺激影响中枢系统使内分泌系统功能紊乱,并降低免疫系统作用,从而引起心身疾病,在实际护理过程中实施心理护理,对消除不良因素增强病人治病信心取得最佳治疗效果的确非常重要。

为了适应现代医学的发展,心里护理已成为新的医学模式的重要组织部分。

由于医学模式的转变使互利学注重了的完整性,即重视技术护理,强调心里护理,从而使护理事业有新的发展。

4护患关系病人生病后,不但有躯体症状,同时平衡的心里状态也发生了变化,从而产生与疾病相联系的各种复杂的心里问题,病人心里状态变化必然导致生理变化,可以影响医疗和护理的正常运行,要使病人的身心尽可能处于接受护理康复的最佳状态,心理护理是必不可少的。

新的医学模式要求医疗服务必须由偏重个体防治转向,更加重视群体健康防护,由单纯治疗转向防治结合,右偏重于考虑人的躯体方面的病变转向同时注意病人的心理损伤等反应,由着眼于影响健康的生理性因素分析转向重视社会因素作用,由只开药物处方发展为开社会处方。

由于医学模式的转变,使其在概念和内容实质上都有了新的变化,护理工作已由单纯护理疾病转向护理以“人”为中心的全面护理。

不只是帮助病人解除痛苦,还应帮助人们增进与维持健康,从而使护理工作范围由以医院为中心转向社会、家庭,无论在何处,护士与病人的关系比医生更密切,病人整天在护士的监护下生活,护士与病人接触比医生多,病情变化及新的心理问题的出现也是护士先发现。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的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的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的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卡托普利,第二代依拉普利、赖诺普利、西拉普利、雷米普利、培哚普利、福辛普利等是治疗心血管疾病的重要药物,有许多独特而广泛的作用和广阔的应用前途。

该类药与血管紧张素转化酶作用,减弱或消除了血管紧张素Ⅱ的缩血管与升高血压的作用,该类药物又能抑制缓激肽的降解,延长并增强了缓激肽的舒血管作用,该类药物还能减少醛固酮的释放与生成,降低抗利尿激素水平,减轻了水、钠潴留与心脏的负荷,又能通过降低交感神经兴奋性及去甲肾上腺素释放,增加前列环素的释放与生成而增加其扩血管作用。

近年来随着对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调节体内神经、内分泌及对血压作用的影响认识的深入,ACEI应用指征逐渐扩大,除对高血压、心衰有确切的疗效外还能减缓动脉硬化的发展,逆转高血压诱导的左心室肥大,及改善肾血流动力学而引入肾脏疾病领域的治疗。

1 其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介绍如下1.1 治疗高血压。

肾缺血时刺激肾小球入球动脉上的球旁细胞分泌肾素,肾素对肝脏合成的血管紧张素原起作用形成血管紧张素Ⅰ,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的作用下,形成血管紧张素Ⅱ,血管紧张素Ⅱ有强烈的收缩血管作用,其收缩血管作用是肾上腺素的10~20倍。

血管紧张素Ⅱ还可使肾上腺皮质球状带分泌醛固酮,促使水、钠潴留,最终产生高血压。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对高血压的发生、发展作用是多方面的。

ACEI用药后外周血管扩张,总外周阻力降低,血压下降,在降压同时不减少心、脑、肾等重要器官的血流量,不干扰交感神经反射功能,不引起体位性低血压,对高肾素及正常肾素高血压的降压效果显著,对低肾素高血压也有降压效果,长期应用可使左心室肥厚退缩,一般用药15min见效,1~2h达高峰。

1.2 治疗心衰:引起心衰的原因很多,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激活,使血管收缩,心肌正性肌力作用增强,促交感神经末梢释放去甲肾上腺素,促交感神经末梢释放去甲肾上腺素,促醛固酮和血管加压素分泌增加,促肾上腺产生去氧皮质酮,促缓激肽释放降解,使潴钠排钾,水、钠潴留,这些结果使心肌肥厚伴心肌细胞凋亡,血管收缩,循环血容量增加使心衰发生并逐渐加重,ACEI通过降低血管紧张素Ⅱ和醛固酮等作用使心脏前后负荷减轻,使外周血管和冠状血管阻力降低,增加冠脉血供,使心肌纤维化减少,心肌细胞凋亡减慢。

卡托普利临床应用的不良反应

卡托普利临床应用的不良反应

卡托普利临床应用的不良反应【摘要】卡托普利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它对于高血压、心力衰竭、心肌肥大和心肌梗死等都有着非常好的疗效,此外它也成为了治疗上述疾病相对比较理想的药物。

卡托普利当前在临床上得到了十分广泛的应用,而在这样的情况下也出现了很多有关卡托普利不良反应的报道,本文主要分析了卡托普利临床应用的不良反应,以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卡托普利;临床应用;不良反应【中图分类号】TQ421.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6-0867(2016)-06-137-02卡托普利是第一代临床上比较常见和常用的降压药,它对很多疾病都有非常好的治疗效果,但是CTP临床应用的增加也出现了很多关于其应用中不良反应的报道,而不良反应会对该药物的广泛应用产生非常明显的不利影响,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必须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对其进行研究和分析。

1、剧咳研究人员报道的3例患者当中,有1例是女性,44岁,患有风湿性关节炎,服用了琉甲丙脯酸25mg,每天3次,服药之后的第二天出现了单声的干咳现象,第四天咳嗽加剧,夜间咳嗽最为严重。

还有研究人员报道了两例剧咳的患者,1例患者是50岁女性冠心病患者,另外一名是55岁的女性高血压患者,服用了琉甲丙脯酸之后,出现了刺激性的干咳,夜间咳嗽尤为严重,停用该药物两天以后干咳的症状消失。

2、严重心律失常研究人员报道1例严重心律失常的患者,该患者为男性,68岁,为冠心病和心衰III度的病人,服用了琉甲丙脯酸25mg,每天服用3次,在服药的时候,突然出现了很多相对较为严重的心律失常和心房纤颤的问题,同时还出现了房颤伴I度房室传导阻滞的问题,室上性心动出现了速度过快的问题。

在停药之后,这种症状立刻消失,在再次应用之后又发生了心律失常的问题,而在停药之后,心律失常的现象逐渐消失,这样也就证明心律失常和这种药物的使用有直接的关系。

琉甲丙脯酸在服用的过程中有非常显著的降压作用,长期服用之后病人经常会处于压的状态,这样也就使得冠状动脉出现供血不足的现象,在这样的情况下也就产生了较为明显的心律失常问题。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适应症】⑴各期慢性高血压,尤其是合并冠心病、糖尿病、心功能不全、肾功能不全与蛋白尿的高血压患者。

⑵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无症状性心功能不全患者可改善症状、缩小心脏、延长生命。

⑶急性心肌梗死特别是合并心功能不全的患者,可改善心肌重构、预防心肌梗死复发、改善生存率。

⑷慢性肾病合并蛋白尿者,可延缓肾功能不全进展,减轻蛋白尿。

⑸主动脉关闭不全的患者可降低心脏后负荷,延缓心力衰竭的发生。

⑹肺动脉高压的患者,可降低肺动脉压力。

⑺对确诊冠心病或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危患者,长期使用ACEI可减少各种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与死亡率。

【禁忌症】⑴严重双侧肾动脉狭窄:可使肾血流急剧下降,导致急性肾衰竭。

⑵严重主动脉狭窄。

⑶肥厚型或限制型心肌病。

⑷严重颈动脉狭窄。

⑸缩窄性心包炎。

⑹严重肾功能不全,可诱发急性肾功能不全与高钾血症。

⑺严重贫血。

⑻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可诱发骨髓抑制。

⑼妊娠、哺乳妇女严禁使用。

⑽高尿酸性肾结石。

【副作用】⑴低血压。

⑵肾功能衰竭。

⑶高钾血症。

⑷干咳。

⑸味觉减退,口腔溃疡。

⑹血管神经性水肿:罕见,易出现在用药的早期,部分患者可有先兆表现即眼睑水肿或面部单侧或双侧水肿,一旦出现立即停药。

⑺发疹。

⑻蛋白尿,多见于大量使用卡托普利后。

⑼中性粒细胞减少或缺乏症。

⑽轻度呼吸困难和(或)哮喘。

⑾其他:偶有头痛、眩晕、疲乏、恶心、脱发、急性胰腺炎、抗核抗体阳性等。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代表药物】1.卡托普利(Captopril,开博通)【药理与机制】①能竞争性抑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减少血管紧张素Ⅱ的生成,从而抑制血管收缩,并减少醛固酮的分泌、水钠潴留作用减轻。

交感神经系统活性受抑制、心血管重构改善②抑制激肽酶,使激肽积聚,以及增加前列腺素及其代谢产物的生成,促使血管扩张,血压下降。

③减轻心脏负荷,在心力衰竭时扩张动、静脉,降低前、后负荷,从而改善心排血量,提高患者的运动耐量。

④作用于周围血管,降低血管阻力,使肾血流量增加,但不影响肾小球滤过滤。

ACEI类药物致不良反应分析及临床合理用药

ACEI类药物致不良反应分析及临床合理用药

ACEI类药物致不良反应分析及临床合理用药任晓蕾;杨乐;李玉珍【摘要】目的:通过对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引起不良反应的分析,提高对其不良反应的认识,以便更好地发挥ACEI的治疗作用.方法:收集国内发表的医药学期刊中报道的ACEI类药物的ADR个案(不包括综述)进行分析.结果:ACEI引起不良反应的常见类型有刺激性咳嗽、味觉异常及胃肠道不适、皮疹及皮肤瘙痒、头痛及眩晕、血尿与血管神经性水肿等.ACEI中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的为卡托普利.结论:ACEI引起的不良反应大多停药或对症治疗后可消失,部分患者再次用药出现相同症状,提示患者在服用本类药物时要注意过敏史,防止误诊的发生.【期刊名称】《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年(卷),期】2010(010)009【总页数】3页(P837-839)【关键词】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不良反应;分析;合理用药【作者】任晓蕾;杨乐;李玉珍【作者单位】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药剂科,北京100044;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药剂科,北京100044;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药剂科,北京10004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969.3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可以温和、持久地降压,同时对靶器官有很好的保护作用,被世界卫生组织和我国《高血压治疗指南》列为一线抗高血压药。

近年来,随着对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调节体内神经、内分泌及对血压作用的影响认识的深入,ACEI应用指征逐渐扩大,除对高血压、心力衰竭有确切的疗效外,还能减缓动脉硬化的发展,逆转高血压诱导的左心室肥大及改善对肾血流动力学而引入肾脏疾病领域的治疗[1]。

因此,为加强临床用药的安全性,现对1998—2009年国内有关ACEI类药物ADR的报道进行综合分析,了解ADR临床表现,以期进一步提高对此类药物ADR的认识,加强临床合理用药,预防ADR的发生。

1 资料与方法1.1 资料来源选择1998—2009年CNKI数据库为检索来源,收集国内发表的医药学期刊中报道的 ACEI类药物的 ADR个案(不包括综述),并逐篇查阅原文。

服用降压药警惕不良反应

服用降压药警惕不良反应

服用降压药警惕不良反应作者:于兴娟来源:《家庭医学·下半月》2020年第04期目前,降血压药物有五大类:第一类是钙拮抗剂;第二类是β受体阻滞剂;第三类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第四类为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第五类为利尿剂。

各类降压药都有相应的适应症,在临床上发挥了重要作用,使许多高血压患者得到救治。

然而,是药三分毒,降压药亦会引起或轻或重的不良反应。

了解并积极预防降压药的不良反应,对于有效控制血压非常重要。

首剂反应首剂反应是指病人在首次服用常规剂量的某一药物时,少数病人意外发生的严重反应。

其表现为相继出现的眩晕、心悸、出汗、面色潮红、虚弱、倦怠、恶心、视力模糊等症状。

反应严重的病人可出现血压迅速下降、意识丧失、心动过缓、心力衰竭等症状。

如果抢救不及时,可引起病人死亡。

可能原因是病人对药物一时的不适应、药物固有的不良反應,同时还可能存在一定的心理作用。

尤其是老年人,以及基础血压较高、长期高血压未经治疗的患者,会对压力反射不敏感,或者脑血管自动调节功能下降,更容易出现上述情况。

预防首剂用药的剂量要小,可为常规剂量的1/4~1/2。

以后可根据病情的需要,再逐渐增加剂量。

同时,未经医师允许,不得擅自加大剂量,否则易引起血压骤降。

另外,为了避免出现上述症状,也可选用长效降压药,较小的剂量即可达到与大剂量的普通制剂相同的效果,降压更为平稳,血压的昼夜变异小,还可以避免清晨血压的突然升高。

而且由于用药次数少,还能避免漏服药物。

对于血压较高的患者,还可在医生指导下采用不同机制的药物联合用药,既能保证降压的效果,又不增加副作用。

一旦发生了首剂反应,患者应立即停药并卧床休息。

如果病的症状不严重,经过一段时间的休息、静养、护理后,可逐渐自愈,不需特殊治疗。

如果病人的症状严重,则应立即送往医院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男性性功能障碍不同类别的降压药对性功能的影响不同。

其中,利尿剂类氢氯噻嗪等可引起男性勃起障碍、性欲下降、射精障碍;β受体阻滞剂类普萘洛尔、美托洛尔、阿替洛尔、卡维地洛等主要影响性欲;钙拮抗剂类非洛地平、硝苯地平、氨氯地平等则主要引起性欲下降、射精障碍。

常用抗高血压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处理

常用抗高血压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处理

常用抗高血压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处理高血压为临床上常见的严重危害着人类健康的病症,将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在正常或理想水平,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目前推荐用于降血压的一线药物有: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钙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及α1受体阻滞剂。

本文收集了这6类降血压药物的常见不良反应及处理方法,供临床参考。

1利尿剂利尿剂应用于治疗高血压已有30余年历史,由于其作用温和、价廉,目前仍广泛应用于临床,尤其是老年患者,其肾素活性低,血浆容量相对较多,因此对老年患者比年轻患者更为有效。

国内常用的药物有氢氯噻嗪、吲哒帕胺、螺内酯、氨苯蝶啶。

其常见的不良反应及处理如下:1.1低钾血症氢氯噻嗪、吲哒帕胺常见的不良反应为低钾血症,且氢氯噻嗪比吲哒帕胺发生率更高。

国内报道此副作用发生率门诊患者为28.1%,住院患者为15.7%。

老年患者的此种不良反应更为明显。

处理:减少剂量、进食含有充足钾的食物、常规补钾或改用其他降压药,或与保钾降血压药物合用可减少此种不良反应。

还有学者比较了吲哒帕胺小剂量(1.25mg)与常规剂量(2.5mg)对老年高血压的疗效,发现降压作用相同,而不良反应小剂量组比常规剂量组更少、更轻微。

李丽等应用咪哒普利与氢氯噻嗪合用治疗高血压,可相互预防单用两药时所发生的电解质紊乱,咪达普利的干咳副作用无加重迹象。

另有报道应用吲哒帕胺与苯那普利联合治疗高血压心功能不全患者21例,仅1例出现低血钾。

结果表明,联合用药可使各药的剂量减小,低血钾副作用明显减少。

1.2血尿酸增高噻嗪类利尿剂及吲哒帕胺在使用中可发生血尿酸升高,由于它们与尿酸竞争有机酸排泄通道,减少尿酸排泄,故可引起血尿酸升高。

有报道应用吲哒帕胺治疗182例高血压,观察发现有引起血尿酸升高的现象,同时伴有血肌酐升高,当血肌酐达250μmol·L-1时,停服吲哒帕胺1~2月后血肌酐及尿酸均下降,说明此现象是可逆的,当血肌酐升高>250μmol·L-1时则较难逆转。

探讨卡托普利导致心血管方面的不良反应及其预防措施

探讨卡托普利导致心血管方面的不良反应及其预防措施

探讨卡托普利导致心血管方面的不良反应及其预防措施发表时间:2016-04-13T16:48:58.200Z 来源:《健康世界》2015年30期供稿作者:彭光伟[导读] 湖南省永州市道县人民医院在使用卡托普利药物期间,需明确适应症,控制药物剂量;若有不良反应状况发生,需采取有针对性的处理措施,以此使患者身心健康得到有效保障。

湖南省永州市道县人民医院 425300摘要:目的分析卡托普利导致心血管方面的不良反应,进一步制定并落实相关预防措施。

方法将72例因卡托普利导致心血管方面的不良反应的患者纳入本次研究,对其出现的不良反应类型进行分析,并总结不良反应发生的时间,进而对预防措施进行总结。

结果(1)不良反应类型:低血压36例、窦性心动过速18例、窦性心动过缓8例、下壁心肌梗死4例、I度房室传导阻滞4例、血压升高2例。

(2)不良反应发生的时间:使用卡托普利0.5h内出现不良反应者24例、0.5h至1h出现不良反应者39例、>1h出现不良反应者9例。

(3)处理效果:21例住院进行观察、治疗,进而心电图水平、血压水平均恢复正常,复查无异后出院;51例采取停止使用卡托普利药物或减少卡托普利药物剂量后,心电图水平、血压水平均恢复正常。

结论在使用卡托普利药物期间,需明确适应症,控制药物剂量;若有不良反应状况发生,需采取有针对性的处理措施,以此使患者身心健康得到有效保障。

关键词:卡托普利;心血管;不良反应;预防措施卡托普利是一类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针对高血压患者使用卡托普利能够起到降压的效果,进而使患者的心功能得到有效改善[1]。

但与此同时,卡托普利的使用也会导致心血管方面的不良反应,从而使患者的身心健康受到威胁。

本次重点探讨了卡托普利导致心血管方面的不良反应及预防措施,现将研究成果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次入选的72例因卡托普利导致心血管方面的不良反应的患者于2013年2月—2014年2月收治我院,所有患者均自愿纳入本次研究。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不良反应及其预防研究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不良反应及其预防研究

均年龄 ( 0±1 ) ; 6 3 岁 依那普利组 ( 5~1m / ) 1 0 g d 15例 : 6 、 男 5 女 5 0例 , 平均 年龄 (0±1 ) 和贝多普利 组 ( 6 2岁 4—8 / ) 1 : mgd 15例 男 6、 5 2 女 3例 , 平均 年龄 ( 0±1 ) , 6 2 岁 平均 用药 时 间 4周。高
血压 和心脏 病 的诊断均符合 WHO的诊 断标 准。
的历史 , 目前临床上用 于治疗 心血 管疾 病 的 主要药 物之 一 , 是
但 因其 常引起不 良反应 , 严重地 制约 着在 临 床上 的广 泛应 用。
本文 通过对 3 6例 因服 A E 发生 不 良反 应 的患 者进 行分 析 , 4 CI 探讨其 发生机理 , 以便更好地指导 临床用 药 。
足, 诱发心 律失常 , 故应从小剂 量开 始。 34 肾功能损 害 因 A E 类药 物能 降低 肾小球 小动 脉 的张 . CI 力, 引起 肾功能 损害 , 特别 是 。 脉狭窄者 , A E 绝 对禁 用 肾动 故 CI
随机 分为卡托普利组 ( 5~10 g d 16例 : 6 、 5 2 5 m / )1 男 4 女 2例 , 平
不 良反 应 发生 的情 况
例 ) 生不 良反 应 达 2 . %、 那 普利 组 ( 1 发 32 依 1 5例 ) 1 . % 、 达 56 贝多普利组 ( 1 I5例 ) 1. % , 达 65 多发生在服药 1~ 4周 内, 女性
于 白天 , 减量或对症 处理 , 症状可减轻或 消失。结论 口服 A E 类药物 , 良反应发 生率 高, 若及 时发现给 予对症 处理 , CI 不 但 多可耐
受。 不影 响 用 药 。

常用心血管疾病治疗药物讲解

常用心血管疾病治疗药物讲解

常用心血管疾病治疗药物虽然目前治疗心血管疾病的方法越来越多,但是药物治疗仍然是基础治疗、最为重要和首选的方法之一。

不仅仅要求医生,患者本人以及家属也要熟悉常用的心血管疾病用药的知识,如药理作用、适应症、禁忌症、毒副作用及应用注意事项等。

一、血管扩张剂血管扩张剂是现代心血管病治疗学的基础,该类药物通过各种机制最终导致动脉和/或静脉扩张,降低体、肺循环血管阻力,降低心脏负荷,改善血流动力学效应,不仅广泛用于治疗原发性或继发性高血压和肺动脉高压,也是治疗心力衰竭、休克和改善脏器微循环的重要措施。

不少血管扩张剂能直接扩张冠脉,增加冠脉血流量,改善心肌供氧,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和心肌梗死的良药。

根据其作用机制不同,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①直接作用的血管扩张剂;②α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③影响肾素一血管紧张素一醛固酮系统(RAAS)的药物。

④其他具有扩张血管作用的药物如钙离子拮抗剂、β-阻滞剂等。

●直接作用的血管扩张剂常用制剂有以下几种:1.硝酸甘油(nitrog1ycerin):治疗心绞痛可立即舌下含服0.3—0.6mg,若无效,隔5—10min可重复剂量;治疗心肌梗死为5—25mg加于5%葡萄糖液250—500m1内缓慢静滴,一般滴速为10—30ug/min。

预防心绞痛可用缓释剂和药膜胸前贴敷,如硝酸甘油缓释片2.5mg,每日2次;硝酸甘油贴敷5-10mg贴胸,每日1次。

其他尚有硝酸甘油喷雾剂、2%硝酸甘油软膏等多种剂型供临床不同情况使用。

不良反应:常见有眩晕、头晕、昏厥、面颊和颈部潮红;严重时可出现持续的头痛、恶心、呕吐、心动过速、烦躁;而皮疹、视力模糊、口干则少。

过量时口唇指甲青紫。

眩晕欲倒,高度乏力,心跳快而弱,发热甚至抽搐。

下列情况应慎用或禁用:①脑出血或头颅外伤,因本品可升高颅内压;②严重贫血患者;③青光眼,因本品可升高眼内压;④梗阻性心肌病时可加重心绞痛;⑤严重肝、肾功能损害患者。

服本品时要防止体位性降压。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摘要: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通过抑制血管紧张素转化酶减少血管紧张素Ⅱ,使血管阻力降低,抑制激肽酶Ⅱ,使激肽灭活降解受阻,激肽积聚,使血管扩张,ACEI能降低心功能不全病人的死亡率,改善心衰症状,降低严重左室功能紊乱的发生,增加成活率,降低再梗塞率。

有相当一部分患者接受长期治疗时出现药物副作用。

关键词: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临床应用;不良反应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制剂能明显地改善心功能分级,降低总死亡率。

ACEI制剂不仅有血管扩张作用,尚有拮抗神经内分泌激活的作用。

应用时从小剂量开始,逐步增量,严密观察,为求达到治疗目的的合适剂量。

ACEI制剂常引起低血压,在并发应用利尿剂时降压作用更明显[1]。

可以将这两种药物均减为半量,在血压稳定后再增加剂量。

ACEI制剂对依赖血管紧张素Ⅱ来维持肾小球滤过率的患者可诱发肾功能障碍。

在用药期间要定期测定血尿素氮与肌酐水平。

对严重低血压患者要慎用或禁用。

1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作用机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活性增强,使血管紧张素Ⅰ(AngⅠ)转化成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增多,后者是强力缩血管物质,引起周围血管收缩,增加心脏后负荷;此外,AngⅡ还可激活原癌基因,促使心肌增生肥大,有致心肌肥厚、引起心肌重构的作用。

ACEI有抑制AngⅠ转化为AngⅡ的作用,从而减少心脏后负荷及抑制心肌肥厚及心肌重构,对难治性慢性心力衰竭有独特的疗效。

2 ACEI在心力衰竭时的应用2.1ACEI治疗适应患者许多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在ACEI长期治疗时获得症状改善,但在短期治疗较难有此效应。

治疗前血流动力学状况、肾素活性都不能预测,只有肾脏功能和平均右房压能预测。

当平均右房压高于12mmHg(1.6kPa)以及血清肌酐>132.6μmol/L(1.5mg/dl),只有35%的病人症状获改善;二者均低于此值的患者可有85%获得症状改善[2]。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临床应用不良反应注意事项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临床应用不良反应注意事项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临床应用不良反应注意事项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是一类通过抑制循环系统和组织局部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而发挥一系列重要功能的药物。

该类药物早期被应用于高血压的治疗,后由于逐渐认识到其对心、脑、肾等重要脏器的保护作用,故近年来对其的研究和开发力度明显加大。

ACEI的临床应用综述如下:①治疗高血压:ACEI具有醛固酮拮抗剂、R-受体阻滞剂、利尿剂、钙离子拮抗剂及血管扩张剂所不能完全代替的降压作用,其作用机制是抑制血管紧张素I 转化酶(催化无活性的AngI转化为有活性的Ang Ⅱ)。

与其他类型的药物相比,ACEI对中枢神经系统和植物神经系统均无影响,对内分泌系统亦无不良作用(如血糖、血脂与性激素调节),并且具有多器官保护作用,特别适合于危重病人的降压治疗。

②抗动脉粥样硬化:日本学者利用冠状动脉阻塞-再灌注的方法构造兔心肌梗死模型,饲以高胆固醇饲料或普通饲料10周后观察到,胆固醇组的梗死面积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增加(P<0.05)。

若在给予高脂饲料的同时给予依那普利(Enalapril)3mg/(kg·日)则可有效抑制其梗死面积的增长。

③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是心脏功能代偿失调的综合征。

ACE治疗CHF 的根本机制在于直接降低心脏负荷,改善血液循环,降低心肌耗氧量,并抑制神经内分泌激素和AngI介导的进行性左心室肥大和扩张,预防醛固酮分泌过多引起的水钠潴留,从而使心衰症状减轻,运动耐受量增加,预期寿命延长。

因此ACEI被看作是治疗心力衰竭的基础药物,同时也是研究治疗CHF的重大突破。

SOLVD、AIRE、、V-HFTII、Hy-C和CONSENSUS等重要临床试验均表明使用ACEI的实验组病人其病死率和住院率均明显要低于对照组,是目前治疗CHF 的一线药物。

④治疗糖尿病和糖尿病肾病:糖尿病和糖尿病肾病:ACEI具有降低血糖,增加糖耐受量的作用,现已证实,ACEI 能够改善肾内血流动力学,抑制有害因子的产生,改善滤过膜通透性,减少蛋白尿排出等而对糖尿病肾病患者有益,即使在血压正常的情况下也可产生肾脏保护作用,保护的机制在于ACEI 能够抑制AngII功能,扩张出球动脉,降低球内压,既不影响葡萄糖耐量,也不会掩盖低血糖症状。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的不良反应及防治对策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的不良反应及防治对策
甘油三酯水平 的影响. 中华医学杂志,0 5 8 (9 :3 914 . 2 0 ,5 1 ) 13 .3 3
WimpHH,y jrH ne See snR,t 1 Muai si t t T bag a snA,tf ne e . f a t o tn n
t e lp p o e n l a e g n s o i t d wih i c e c h a td s a e h i o r t i i s e e a s c ae t s h mi e r ie s p i n:t e c r e h g n c t e r su y r ei o c e r mb n me h o p n a e i h a t t d .A t rs s l rTh o y
酸酯类 的耐药性 , 与硝酸 酯类有协 同作 用 ; 羧基类 以依那 ② 普利为代表 ; ③磷 酰基类 以福辛普 利为代表 。后两类 因不含
巯 基 , 因此 而 产 生 的不 良反 应 , 咳 嗽 、 血 压 、 律 失 常 无 如 低 心
等。
1 根据作用 时间及半衰期长短分类 : . 2 可分为长 效类( 普 诺
效类 ( 诺普顿 、 贝钠普利 ) 的作 用时 间可维持 2 , 4h 半衰期 为 1 ; 2h 中效类 ( 依那普利 ) 的作用时间可维持 l ~ 2h 半 衰期 0 1 ,
为 l ; l 短效类( h 卡托普利) 的作用时间可维持 6 8h 半衰期 ~ .
为 4 6h ~ 。
i ce rm acBo 2 o ,0 1 )2 1—2 9 f slr ho bV s i ,O 0 2 (0 :2 22 1. o T l
Va c , mme ma n R, o t n E k M Zi r n Gr o PH, ta .Roe o e o h g — e 1 l fma r p a e d rv d lp p o en lp s i l o r t i me a o im a d e e i o r ti i a e n i p oe n i p tb l s n

常用降压类药的不良反应与合理应用

常用降压类药的不良反应与合理应用

的不 良反应 : 出现 恶心 、 吐 、 疹 、 可 呕 皮 紫癜 、 血糖 升高 、 异 常 、 血脂 血 氨升 高 、 血尿 酸增 高 , 血 钾过 低 , 能增 加心 肌梗 死 的病 死 率 。 引起 并
因此 , 有糖 尿 病 、 伴 痛风 、 肌梗 死 、 心 心律 失 常 、 肝功 、 肾功不 良的患 者及孕 妇应 不用 或慎用 。
【 关键词】 常用 降压类药 不 良 反应 合理应 用 【 中图分类号】K92 7 【 文献标识码】A 【 文章编号 】17- 7220 )0 c- 06 0 64 04(08 1()0 2- 2
目前降 压类 药 物品种 繁 多 , 就常 用降 压类 药的 不 良反应 与合 现
理应用 方法 作一综 述
利尿剂 常是联 合用 药方 案 中最基 本 的降压 药 , 目前很 多复方 降 压 制剂 , 如复 方 降 压 片 、 京 降 压 0号 , 至 中药 制剂 中也 含 利 尿 北 甚 剂, 如珍菊 降压 片 , 罗布 麻片 等 , 长期 使用 也会 出 现上述 不 良 服 1 ,4 次 2h平稳 降压 , 患者 胃肠 道功 能 但
管平 滑肌 张力 , 动脉 粥样 硬化 , 抗 可增加 肾排钠 , 对血脂 血糖 无不 良 影响 , 长期 应用对 血钾 无变化 。
利 尿剂 中被用 于治疗 高血 压病 的一 般 以氢氯 噻 嗪为代 表 , 系排
钠利 尿剂 , 压效 果 明显 , 1 高 血压 患者 的首选 药物 【 降 是 级 l 】 主要 。其
此类 药 的不 良反 应 : 如硝 苯地 平 可产 生面 部 潮红 , 痛 、 头 头晕 , 心率 加 快 , 部 水肿 ; 拉帕 米 和地尔 硫 卓 由于对 心脏 传 导及 及 窦 踝 维 房结 功能有 抑制 , 不宜用 于心 动过缓 和房室传 导阻滞 者 。 因此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的临床不良反应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的临床不良反应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的临床不良反应标签: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不良反应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L)1977年问世,80年代用于临床,30余年来发展迅速,由第一代已经发展至第二代,由单纯治疗高血压,已扩展到治疗充血性心衰竭、肺心病、肾功能不全导致的肾衰竭,是一个很有前途的药物。

随着临床广泛应用,也暴露了一些缺点即不良反应,有的不良反应对某些患者比较明显,直至被迫停药,现将这些不良反应报道如下。

1剧咳该不良反应报道颇多,但其发生率相差较多,一般认为约0.9%~13.0%,女性多于男性,多表现为刺激性干咳,以夜间为甚,少数可伴有哮鸣音。

在治疗心肺疾患时易与原发病相混淆。

故凡服用ACEI的患者出现咳嗽比原有的症状加重,应想到有无该药的不良反应。

其发病机制可能与ACEI致缓激肽积累、前列腺素含量增高、咽部感受器敏感性增加及变态反应有关。

这种咳嗽与剂量关系不大,原有气道反应性高的患者服药后更易发生,通常在服药几日后发病,一般停药后2周内症状明显减轻或消失。

吴敏[1]报道1例,女,56岁高血压患者服CPT(卡托普利)75 mg/d,第8天出现阵发性干咳,夜间加重,有时尿失禁,第10天停CPT,第2天后咳止,2个月后再服CPT又出现干咳,停药后缓解。

2低血压ACEI造成低血压的发生率约占2%,也有报道首剂低血压发生率,如喹那普利为6.4%,首剂低血压反应和剂量无关,若联合应用利尿剂,其发生率明显增加。

各家报道指出首剂低血压反应发生率较高,若患者原先周围血管阻力较高,血容量不足,血钠偏低更易发生,严重者可致晕厥,甚至发生脑血管意外,若无治疗需要,应尽量避免与利尿药合用,对于发生低血压者可减量或停用,酌情补充含钠液,对症治疗。

3肾毒性对肾功能正常的患者单独应用ACEI,肾功能无明显变化,有李洪波[2]报道赖诺普利(Lisinopril)因尿素氮及肌酐增高而停药者为0.4%。

有文献报道,1例68岁女性糖尿病肾功能衰竭患者,服CPT 37.5 mg/d,第3天尿量仅120 ml,静注速尿,尿量不增,血尿素氮12.6 mmol/L肌酐257.8 umol/l,血清钾7.01 mmol/L,经抢救无效死亡。

ACEI引起的肾功能损害

ACEI引起的肾功能损害

ACEI引起的肾损害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现已广泛用于治疗高血压、充血性心力衰竭及某些慢性肾病,临床应用较广。

通常对于大多数病人来说,ACEI是安全、有效、可以耐受的,然而有些病人,由于本身存在某些影响肾功能的潜在因素,如肾动脉狭窄、高血压性肾硬化、多囊肾、糖尿病、移植肾等,当使用ACEI后可出现急性肾衰,也可并发肾小管—间质损害或肾小球病变。

此类药物主要包括:Captopril、Enalapril、Quinapril、Perindopril、Lisinopril等。

1 发病机理ACEI所致的肾脏损害,其病理改变可分为血液动力学变化、肾小管—间质损害及肾小球病变三类。

它们均可出现急性肾衰。

其中以肾脏血液动力学急剧变化所致的急性肾衰最为常见。

(1)急性肾衰可表现为急性肾灌注不足或过敏性急性间质性肾炎。

ACEI使血液动力学改变引起急性肾灌注不足而导致急性肾衰的发病机理,与肾小球局部血管紧张素Ⅱ不足有关。

一般认为,肾内血管紧张素Ⅱ可影响肾血管紧张度,引起入球及出球小动脉收缩,导致肾小球血流量减少,滤过系数降低,保证循环血量及维持血压。

对于肾动脉狭窄病人来说,病变本身造成了肾小球血流量降低,此时血管紧张素Ⅱ的效应对维持有效肾小球滤过压和滤过率起着重要作用,它主要是通过加强出球小动脉的收缩实现的。

而ACEI阻断血管紧张素Ⅱ形成后,与入球小动脉相比,出球小动脉阻力降低更为明显,使肾小球毛细血管压力减少,灌注压显著降低,加之全身血压的下降,使肾小球血流量更为减少,其结果导致肾小球滤过率明显下降,产生急性肾功能衰竭,常可出现少尿或无尿。

患者存在潜在的肾前及肾性因素是发生急性肾衰重要的前提条件。

ACEI引起血液动力学改变所致急性肾衰的常见危险因素有:肾动脉狭窄、肾动脉血栓、高血压肾硬化、糖尿病、多囊肾、充血性心力衰竭、移植肾、孤立肾。

特别是严重的双侧肾动脉狭窄、孤立肾、移植肾肾动脉狭窄。

在上述情况下,应用ACEI 则肾功能损害较为多见,其发生率可达19%~25%。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的临床用药分析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的临床用药分析
制缓 激肽 的讲 解作 用 ,均可 以扩 张血 管让 血压 降低 。血 管紧 张素 转
依 那普利等 ,膦 酸基类 的如福 辛普利 。其 临床作用机 制主要包括 以下

换酶抑制剂 对于临床 中的各型高血压 均有一 定作用 ,长期的使用不 会 产生耐药性 ,而且 可以保持重要 的脏器 的血 液供应 ,对 于轻 中度 的原 发性高血压 和伴 随心力 衰竭 、左心 室肥大及 心肌梗死或糖 尿病 。 肾 病引 发的蛋 白尿等合 并症均有 较好 的临床治疗 效果 】 。临床上第一 个开始 口服的血管 紧张素转换 酶抑制剂是 卡托普利 ,近几年在 临床上较为 常 用 的有依那普 利 、培 哚普 利 、福辛普 利 、雷 米普 利等等 , 本 研究选择 2 0 0 6 年至2 0 0 9 年 、2 0 1 0 / , 1 z 至2 0 1 2 年 间我 院血 管紧张素转 换酶 抑制剂 的 应用情 况分析及不 良 反应 发生 情况 ,现报道如 下。 1资料 与 方法
潴 留减少 ,同时增 加了 肾脏血 流量 。其次血 管紧张素转 换酶抑制剂类 药物 可以减少缓激 肽的降解 ,增加了缓激 肽的局部蓄积 发挥 活性 的作 用 。第三 ,可 以减轻 血管与心 脏的肥厚程度 和细胞外 的基质 增生 ,减
轻心 肌梗死发生后 的心室重构 ,预防 由于压力 及负荷 的过重造成 的心 肌 细胞发生凋亡 。最 后 ,血管 紧张素转换酶抑 制剂类药物 可以降低 肾
年至 2 0 1 2年 用 药频 数平 均 值 4 0 2 8 7 , 日均 费 用为 3 . 4 2 。我 院血 管 紧张素 转换 酶抑 制 剂 类药物 的 日均 费用逐 渐 下 降 ,用 药频数 的平 均值逐
年 上升 。期 间共 发生不 良反 应 2 1 8例 ,不 良反应 发 生率 1 0 . 9 7 %,其 中常 见的不 良反 应 为低 血压 首剂反 应和 咳嗽 。结 论 血 管 紧张素转 换 酶 抑 制剂是 ・ 晦床 中常 用 的药物 , 为 了有 效避 免不 良反 应 的发 生 ,・ 晦床 中应 注意安 全 、合理 、有 效 的应 用此 类药物 。 【 关键 词 】血 管 紧张素 转换 酶 抑制 剂 ; ・ 临 床 用 药 ;分析 中 图分类 号 :R 9 6 9 . 3 文献标 识码 :B 文章 编 号 :1 6 7 1 - 8 1 9 4( 2 0 1 3 )2 0 - 0 6 1 3 - 0 2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常见不良反应是什么?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常见不良反应是什么?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常见不良反应是什么?
佚名
【期刊名称】《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年(卷),期】2022(19)3
【摘要】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是一类抗高血压药,通过抑制血管收缩达到扩张血管降低血压的作用,适用于中重度高血压的治疗,包括卡托普利、依那普利等。

干咳及血管神经性水肿是这类药常见的不良反应,一些患者因不耐受而停药。

与之作用机制相似的另一类降压药是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也是通过抑制血管收缩达到降压的目的,包括氯沙坦、缬沙坦、厄贝沙坦、替米沙坦等。

这类药最常见不良反应为头晕、头痛、血管神经性水肿等。

【总页数】1页(P99-99)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4
【相关文献】
1.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致不良反应 102例分析
2.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的不良反应
3.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的临床常见不良反应
4.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类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分析
5.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常见不良反应是什么?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的临床不良反应
作者:郑桢邢爱华
来源:《中外医学研究》2011年第19期
【关键词】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不良反应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L)1977年问世,80年代用于临床,30余年来发展迅速,由第一代已经发展至第二代,由单纯治疗高血压,已扩展到治疗充血性心衰竭、肺心病、肾功能不全导致的肾衰竭,是一个很有前途的药物。

随着临床广泛应用,也暴露了一些缺点即不良反应,有的不良反应对某些患者比较明显,直至被迫停药,现将这些不良反应报道如下。

1剧咳
该不良反应报道颇多,但其发生率相差较多,一般认为约0.9%~13.0%,女性多于男性,多表现为刺激性干咳,以夜间为甚,少数可伴有哮鸣音。

在治疗心肺疾患时易与原发病相混淆。

故凡服用ACEI的患者出现咳嗽比原有的症状加重,应想到有无该药的不良反应。

其发病机制可能与ACEI致缓激肽积累、前列腺素含量增高、咽部感受器敏感性增加及变态反应有关。

这种咳嗽与剂量关系不大,原有气道反应性高的患者服药后更易发生,通常在服药几日后发病,一般停药后2周内症状明显减轻或消失。

吴敏[1]报道1例,女,56岁高血压患者服CPT(卡托普利)75 mg/d,第8天出现阵发性干咳,夜间加重,有时尿失禁,第10天停CPT,第2天后咳止,2个月后再服CPT又出现干咳,停药后缓解。

2低血压
ACEI造成低血压的发生率约占2%,也有报道首剂低血压发生率,如喹那普利为6.4%,首剂低血压反应和剂量无关,若联合应用利尿剂,其发生率明显增加。

各家报道指出首剂低血压反应发生率较高,若患者原先周围血管阻力较高,血容量不足,血钠偏低更易发生,严重者可致晕厥,甚至发生脑血管意外,若无治疗需要,应尽量避免与利尿药合用,对于发生低血压者可减量或停用,酌情补充含钠液,对症治疗。

3肾毒性
对肾功能正常的患者单独应用ACEI,肾功能无明显变化,有李洪波[2]报道赖诺普利(Lisinopril)因尿素氮及肌酐增高而停药者为0.4%。

有文献报道, 1例68岁女性糖尿病肾功能衰竭患者,服CPT 37.5 mg/d,第3天尿量仅120 ml,静注速尿,尿量不增,血尿素氮12.6 mmol/L肌酐257.8 umol/l,血清钾7.01 mmol/L,经抢救无效死亡。

8例心衰患者,用药量12.5~100 mg/d,2~4周后12例患者出现蛋白尿,尿蛋白(+~+++),其中4例伴肾功能损害,停用CPT,一周内蛋白尿消失,肾功能恢复正常。

有文献报道,1例61岁男性高血压患者服CPT 150 mg/d,第3天出现无痛性肉眼血尿,血尿素氨正常,肾脏输尿管、膀胱B超无异常发
现,肉眼血尿持续22 d,将CPT减至75 mg/d,2 d后血尿消失,镜检无红细胞。

患者出院后自加量150 mg/d,3 d后血尿复现,停药后消失,其机制尚不清楚。

4血液系统
主要表现为中性粒细胞减少,发生的概率极低,非巯基ACEI则更少,对于接收Quinapril 治疗的患者,只有0.4%白细胞略下降。

但在治疗期间可恢复正常,在一项研究中.长期应用Penndopnld 623名患者中0.16%出现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ACEI可导致一定程度的贫血,在一组试验中苯那普利组患者的血红蛋白浓度比安慰剂组低0.3 g/d。

贫血这一不良反应可能是ACEI治疗初期影响肾脏分泌促红细胞生长素的结果。

当肾脏长期处于缺血缺氧状态时,肾脏分泌的促红细胞生长素增加。

当肾脏功能改善,肾灌注改善后,肾脏解除了缺氧状态,故其过多分泌促红细胞生长案的作用逐渐恢复正常。

5其他
夏海丽[3]报道,1例男性患者,服CTP 50 mg/d,12 d后突然颜面、口唇及阴囊等部位无痛性局限性硬肿,嗜酸细胞计数0.32×109/L,停药后逐渐消失,认为是血管神经性水肿。

其发生可能与缓激肽的皮下组织作用有关。

新型ACEI应用在肾功能正常的患者有轻度血钾升高现象,可缓解排钾利尿剂的低血钾症。

单独服用Rameprel可出现负钠平衡。

血钾上升,其程度与剂量大小相平行。

在一项4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应用Benazepril治疗中,有1例因头晕头疼剧烈而中断治疗,在治疗中偶有皮疹出现,据报道培朵普利皮肤反应发生率为1.3%。

Lisonpril治疗中,因皮疹需停药者占0.3%,致畸现象尤其在妊娠第2、3个月,用ACEI常可致严重畸胎或新生儿病,包括肾衰,面或骨畸形.肺发育不良。

最近Food and drug adninistration(FDA)对妊娠中后期应用ACEI提出警告,因而妊娠妇女应避免使用这类药物。

ACEI问世以来,在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方面是一个很有前途的药物.在临床应用的过程中,又扩展到治疗肺心病、充血性心衰及肾功能不全,都发挥了很好的疗效。

目前ACEI包括由一代发展至第二代有10余种药物广泛应用于临床,本文就临床应用上出现的不良反应提供给临床医师,在治疗疾病的同时要进行选择,慎重应用,避免给患者造成不良反应。

参考文献
[1]吴敏.卡特普利的不良反应.实用心血管内科,2002,10:172-174.
[2]李洪波.赖诺普利对肾功能的影响.山西医药,2003,2:71-74.
[3]夏海丽.培朵普利的不良反应.内蒙古中医药,2005,9:35-36.
【收稿日期】2011-04-05
(本文编辑:程旭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