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的运动——公转
地球公转
![地球公转](https://img.taocdn.com/s3/m/231ba2136edb6f1aff001f2f.png)
赤道:昼夜等长。
4
6月22日~ 9月23日之间
太阳直射在北半球 但南移
北半球地区 昼长夜短, 昼渐短 越往北昼越长, 北极圈内出现极昼。 南半球地区 昼短夜长, 昼渐长 越往南昼越短, 南极圈内出现极夜。
赤道:昼夜等长。
秋分日(9月23日前后)
太阳直射赤道
66°34´N 23°26´N 23°26´S
③ 上海(31º N附近)
④ 汕头(23º 26‘N附近)
⑤ 海口(20º N附近)
汕头、海口、上海、北京、哈尔滨 ④ ⑤ ③ ② ① 。 夏至日太阳高度从大到小排:
冬至日太阳高度从大到小排:
海口、汕头、上海、北京、哈尔滨 ⑤ ④ ③ ② ①
。
地球的公转及其地理意义
二、地球公转的意义 1、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 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昼夜等长
昼短夜长,越往南昼越短 南极圈内出现极夜 昼最短夜最长 南极圈及其以南都是极夜 昼最长夜最短 南极圈及其以南都是极昼
6月22日
夏至
昼夜等长 昼夜等长
12月22日
冬至
(北半球) 夏至日 6/22 昼最长,夜最短
23º26´N
(北半球)昼>夜 昼渐长,夜渐短 春分日 3/21
(北半球)昼>夜 昼渐短,夜渐长 秋分日 9/23 全球昼夜均分 (北半球)夜>昼 昼渐长,夜渐短
*
黄赤交角
赤道面与黄道面的交角称为黄赤交角。
目前黄赤交角度数为23°26′
地轴与黄道面的交角为66°34′
赤道面与黄道面的交角称为黄赤交角。
目前黄赤交角度数为23º26′ 地轴与黄道面的交角为66º34′
思考:
地球的运动-公转
![地球的运动-公转](https://img.taocdn.com/s3/m/444241cf2cc58bd63186bd33.png)
1、太阳直射点的南北回归夏至 昼最长,夜最短,北极圈极昼
0º
春分
昼夜平分
秋分
春分 冬至 昼最短,夜最长,
23º 26´S
各个节气,昼夜长短的变化
北极圈极夜
[依据晨昏线判别节气]
2、正午太阳高度角
(1)太阳高度角
太阳高度角
(2)正午太阳高度角 A、H=900-纬度差 当地纬度 直射点纬度
D
C
17、关于太阳直射点在地球表面的移动,下列叙述 中正确的是( ) A、每年3月到10月份,太阳直射点都在北半球 B、从每年春分日(3月21日前后)到秋分日(9月 28日前后),太阳直射点不断向北移动 C、从每年春分日(3月21日前后)到夏至日(6月 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从赤道移动到北回归线 D、从每年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到次年春分日 (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点不断向南移动
C
4.当小明从电视中看到冬奥会开幕时,温哥华所在 时区的区时是( ) A.2月13日18时 B.2月12日18 时 C.2 月13 日17 时 D.2月12日17 时
B
5.下列日照图中(图2,箭头表示太阳光线),能正确 反映春分日日照状况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D
2010年11月12日~27日第十六届亚运会在广州举行。 读图8“地球公转示意图”。 6.广州亚运会期间,地球运行在图中的( ) A.①段 B.②段 C.③段 D.④段 7.广州亚运会期间,昼夜长短的情况是( ) A.昼长夜短 B.昼短夜长 C.昼夜等长 D.出现极昼现象
C
二、双项选择题 1、当晨昏圈与经线圈重合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北半球为夏至日 B、全球各纬度地区昼夜等长 C、济南的白昼最短 D、杭州可能正值桃花盛开时节
地球的运动--自转公转
![地球的运动--自转公转](https://img.taocdn.com/s3/m/7dbc5efb102de2bd960588a5.png)
黄赤交角变大
[深度思考]
3.(2012·上海地理)阅读“太阳直射点在地球表面移动轨迹示意图”, 回答问题。 下图中长虚线表示北回归线,点线表示太阳直射点在地球表面的螺旋型 移动轨迹。太阳直射点从某一经线位置出发,再次通过同一经线的时间 间隔表示一个太阳日。 西略偏南方向移动,到达B点时,用时 太阳直射点从A点沿移动轨迹向________ 增大 ,角速度逐渐 _____ 48 小时。期间,地球公转的日地距离逐渐________ 减小 ,地球上出现极夜的区域范围逐日________ 缩小 ,B点的正午太阳高 ________ 增大 。 度逐日______
地球自转 地球绕其自转轴的 旋转运动
地球公转
定义
方向 周期
自西向东( 北逆 南顺 ) 一个恒星日
角速度:除极点外, 各点相等均为15°/h
速度
线速度:从赤道向 两极递减
二、地球的公转
定义:地球绕太阳的运动。
1、公转方向(与自转方向一致)
侧视图:自西向东; 俯视图: ①北极上空俯视: 逆时针 方向绕转 ②南极上空俯视: 顺时针 方向绕转
3、自转速度
是指做圆周运动的物体在单位 线速度: 时间内转过的弧长,用字母v表 示
角速度:是指做圆周运动的物体在单位
时间内转过的角度,用字母ω 表示
3、地球的自转的速度 角速度 15°/小时(两极
点除外)
线速度
思考:
由赤道向两极递减
1、由赤道至两极自转线速度 有什么变化规律? 2、比较60°纬度与赤道自转 线速度的差异? 南北极点的角速度和 3、南北两极点的角速度和线 线速度都为0。 速度是多少?
2.黄赤交角的数据关系 (1)黄赤交角=回归线的度数。 (2)黄赤交角与极圈度数互余。 (3)黄赤交角=晨昏线与地轴的最大夹角。 3.黄赤交角的地理意义 黄赤交角的大小决定着太阳直射点移动的范围, 即南、北回归线之间的范围, 决定着回归线与极圈的度数。
地球运动认识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地球运动认识地球的自转和公转](https://img.taocdn.com/s3/m/fae47483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ed570f1.png)
地球运动认识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地球是我们生活的家园,它不仅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基础,也是我们探索宇宙的起点。
为了更好地认识地球的运动,我们需要了解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一、地球的自转自转是地球沿着自身轴线旋转的运动。
地球自转的速度是恒定的,大约每天自西向东旋转一周。
这种自转运动是地球形成了昼夜交替的现象。
当地球某一特定地区位于太阳直射点上方时,这个地区将会迎来白昼;而当该地区离开太阳直射点时,它将会进入黑夜。
由于地球自转的存在,我们才能够体验到昼夜交替的变化。
地球自转还影响了地球的地理坐标系统。
地球自转引起了地球上各个地区的经度差异。
通过经度的划分,我们可以确定地球上任何一个特定的地点。
同时,地球自转也引起了地球的离心力,使地球变形成一个稍微扁平的椭球体。
二、地球的公转公转是指地球绕着太阳运动的轨迹。
地球的公转是一个椭圆轨道运动,其轨道被称为黄道。
地球的公转周期大约是365.25天,我们通常称之为一年。
地球的公转运动决定了季节的变化,这是因为地球在公转过程中,太阳直射点会相应地改变。
公转也影响到地球上各种气候现象的发生。
当地球靠近太阳时会接受到更多的太阳能,气温会上升,导致夏季的到来。
而当地球远离太阳时,太阳能的辐射会减少,导致气温下降,进而带来了冬季。
三、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关系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是两个不同而又紧密相连的运动。
地球自转的存在使得昼夜交替变得可能,而公转则决定了季节的交替。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互为因果,共同决定了地球上的时间和气候变化。
在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基础上,我们才能产生日历和钟表这样的时间测量工具,帮助人类更好地计算和利用时间。
同时,地球运动也让我们认识到地球这个生命之舞台是如此的宝贵和脆弱,我们应该更加珍惜和保护它。
总结起来,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是地球运动的基本特征。
地球的自转使得昼夜交替变得可能,地球的公转决定了季节的交替。
这两个运动共同决定了地球上的时间和气候变化,让我们能够更好地认识和珍惜我们的家园。
【高中地理】地球的运动(公转)PPT课件
![【高中地理】地球的运动(公转)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f581ab451e79b896802265e.png)
练一练
下面节日,太阳直 射点的位置?此时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方向?公转速度快 慢? ①今天 ②元旦 ③儿童节
儿童节 今天
元旦
春秋分日照图
太 阳 光
夏至日日照图
0° 23°26′ 46°52′ 90° 66°34′ 43°08′ 0°
太 阳 光
冬至日日照图
太
43°08′ 66°34′ 0°
阳 光
思考:假如黄赤交角增大为30°,五带范围将如何变化?
66.50 寒带范围变大 温带范围变小 300 23.50 热带范围变大 23.50 300 600 温带范围变小
600
66.50
寒带范围变大
黄赤交角的本质:地球(地轴)倾斜
黄赤交角 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 正午太阳 高度变化 昼夜长短 变化
四季更替
某中学(360N,1130E)一学生对太阳能 热水器进行改造如图所示,将热水器装 在一个大玻璃箱中,并将支架改造成活 动方式。据此回答:
当地楼房影子最长时,为使热水器有最好的效果,调 节活动支架,使热水器吸热面与地面的夹角为 A.23.50 B.59.50 C.66.50 D.360
解析:热水器吸热面与地面夹角=|当地纬度±直射点 纬度(冬至日)| = |36+23.5°|=59.50
赤道 北回归线 南回归线
离太阳直射点越近,正午太阳高度越大;
同一节气、不同地区的正午太阳高度大小
距太阳直射点 最近的一天 正午太阳高度 达到一年中最大
夏至日 (6月22日)
既不是最大,又不是最小 正午太阳高度 达到一年中最小 距太阳直射点 最远的一天
冬至日 (12月22日)
距太阳直射点 最远的一天
(三)昼夜长短分布规律
地球的运动初步认识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地球的运动初步认识地球的自转和公转](https://img.taocdn.com/s3/m/5264de2a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63275e3.png)
地球的运动初步认识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地球的运动:初步认识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地球,我们生活的星球,它孕育了生命、赋予了我们生息的环境。
然而,你是否好奇过地球是如何运动的呢?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初步认识地球的两种重要运动——自转和公转。
一、地球的自转自转是指地球绕自身轴线旋转的运动。
那么,地球每天围绕着自己的轴线旋转多少次呢?答案是一天旋转一次。
事实上,地球的自转周期为24小时,所以我们才有了白天和黑夜的交替。
地球自转的方向是从西向东,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东转。
由于地球绕自身轴线的速度相对较快,大约每小时1670公里,所以我们常常无法感知到自转带来的运动。
地球的自转还带来了一个重要的现象——地球的地理经线和时区。
地理经线是指连接地球南北两极的无限多条曲线,而时区则是以经线为基准,将地球划分为24个不同的区域,每个区域相差一小时的时间。
例如,当我们在亚洲迎来新的一天时,美洲的人们还在度过前一天的晚上。
二、地球的公转公转是指地球绕太阳运动的轨迹。
地球绕太阳的轨道是一个近似椭圆形的椭圆轨道,被称为地球的公转轨道。
公转周期为一年,大约为365.25天,因此我们才有了闰年。
地球的公转轨道还带来了四个重要的现象:季节的变化、昼夜时间的变化、黄道与赤道的关系以及地球的倾斜角。
首先,地球公转轨道的椭圆形状导致了季节的变化。
当地球离太阳较近时,即地球靠近椭圆轨道的一边时,光线的照射较为集中,这样就形成了夏季;而当地球远离太阳时,即地球靠近椭圆轨道的另一边时,光线照射较为分散,这样就形成了冬季。
其次,地球的公转轨道也决定了昼夜时间的变化。
当地球某一半面对着太阳时,该半球就会处于白天;而当该半球背离太阳时,该半球就会处于夜晚。
同时,地球公转轨道的倾斜也导致了昼夜时间的不同长度,例如极夜和极昼。
第三,地球的公转轨道与黄道和赤道有关。
黄道是太阳光线在地球上经过一年所形成的轨迹,而赤道是地球自转轴与公转轨道平面相交的圆线。
它们之间存在一个黄道与赤道相交的两个位置,即春分和秋分点。
高中地理地球的运动 地球的公转教案 湘教版 必修1
![高中地理地球的运动 地球的公转教案 湘教版 必修1](https://img.taocdn.com/s3/m/d0571a0f941ea76e59fa04a0.png)
地球的运动-地球的公转(一)地球的公转1.概念:地球围绕太阳的转动。
2.方向:自西向东。
3.轨道①形状:近似正圆的椭圆,太阳位于两焦点之一。
②近日点和远日点每年1月初,地球离太阳最近,这个位置叫近日点;7月初,地球距离太阳最远,这个位置叫远日点。
4.周期:为1年,约为365日5时48分。
5.速度(1)平均速度⎩⎨⎧'秒千米约线速度日角速度/39: /:59(2)速度变化地球的公转速度是不断变化的,它的变化遵循开普勒三定律(见图):日地连线在单位时间内扫过的面积是相等的。
也就是说,在近日点公转速度快,在远日点公转速度慢。
这就是为什么北半球夏半年长,冬半年短,为什么北极地区极昼天数多于南极地区的原因。
地球公转轨道不同位置时速度的变化注意:(1)地球在围绕太阳公转过程中,有时距太阳近,有时距太阳远,地球公转到距太阳最近的地方叫近日点,大致是每年的1月初;公转到距太阳最远的地方叫远日点,大约是每年的7月初。
当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时,为北半球的夏至日,为每年的6月22日前后,直射南回归线时为北半球的冬至日,为每年的12月22日前后。
由此可知近、远日点和冬、夏至日并不是完全重合的。
(2)地球公转的角速度和线速度在近日点都是最大,在远日点都是最小。
(3)可总结如下规律:“近1远7,近快远慢。
”6.黄赤交角及其影响黄赤交角是指赤道平面与地球轨道面(黄道面)之间的夹角,度数约为23.5°。
(1)黄赤交角与太阳直射点的移动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地球在公转轨道的不同位置,地表接收太阳垂直照射的点(简称太阳直射点)是有变化的。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如下图:(2)黄赤交角与五带∠α为黄赤交角等于23°26′∠β为地轴与黄道面的交角66°34′二者之间的关系是互为余角。
黄亦交角的大小决定着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范围,即南北回归线之间的范围大小,决定着回归线与极圈的度数。
因此黄赤交角的变化,导致五带范围的变化、极昼极夜范围的变化。
地球的公转
![地球的公转](https://img.taocdn.com/s3/m/93cb5a05fad6195f312ba653.png)
地平面
N
(2)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地球 在公转过程中,地轴的空间指向 和黄赤交角的大小基本不变,因 此地球在公转轨道上不同位置, 太阳直射点位置也不同。太阳直 射点的回归运动周期为365日5时 48分46秒,叫做一个太阳日。
N
春分日:3月21日前后,太阳直 射赤道 秋分日:9月23日前后,太 阳直射赤道
(3)特点:一轴二面三角度,两变三不变。
一轴:地轴
二面:黄道平面和赤 道平面 三角度: 黄赤交角23°26′ 地轴与黄道平面夹角 66°34′
地轴与赤道平面的夹 角90°
两变: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太阳直射点在地球表面的 位置在不断变化 三不变:地轴的空间指向、黄赤交角的大小、地球公转方向 基本不变
从南极点上空看地球公转呈顺 时针自转(南顺),太阳靠近 左侧(南左)。
3、公转周期:一个恒星年,以某颗遥远的恒星为参 考点,公转一周的时间为365天6时9分10秒。 4、公转速度:地球的公转速度包括线速度和角速度, 在公转轨道上不同的点其线速度和角速度都不同。 (1)近日点:在公转轨道上地球距离太阳最近的点, 时间为1月初,此时地球公转速度最快。 (2)远日点:在公转轨道上地球距离太阳最远的点, 时间为7月初,此时地球公转速度最慢。
南北回归线之间( 0°~南北纬23°26′之间 ),一年直射两次 一年中各
地太阳直
射次数
南北回归线上( 南北纬23°26′上 ),一年直射一次 南北回归线外( 23°26′N ~ 90°N和23°26′S ~ 90°S),没有直 射
思考一下
1、下列四点中自转线速度最大的是?(D) A、北极点 B、北京 C、广州 D、三亚 2、下列节日中,在哪一天地球公转速度最快? ( )A A、元旦 B、劳动节 C、儿童节 D、国庆节
地球的运动公转
![地球的运动公转](https://img.taocdn.com/s3/m/50391261a58da0116c1749d4.png)
? 地球自转的同时,还围绕着太阳公转。
地球绕太阳的运动叫做公转。地球 公转的周期为一恒星年,约等于 365天。
1、公转方向
自西向东 逆时针(北极 上空)
4、公转周期
地球公转一周转过360°, 时间约365日6时9分10秒。
2、公转的轨道----黄道 近似正圆的椭圆
二、 地球公转
接受光热 __少___,气 温_低_____ 过渡,温和
北半球白昼 时间
最长 昼夜平分
最短 昼夜平分
季节(月份)
夏季(6、7、 8)
秋季(9、10、 11)
冬季(12、1、 2)
春季(3、4、 5)
南半球季节相反
66.50
五 带 23.50 的 00 划 23.50 分
66.50
900 北寒带 北极圈 北温带 北回归线
赤热 带 道
南回归线 南温带
南极圈 南寒带 900
天文特征
有极昼极夜现象
66.50
既无太阳直 射 又无极
昼极夜现2象3.50
有射太现阳象直00
既无太阳2直3.50
射 又无极 昼极夜现象
有极昼极夜现象66.50
方向:自西向东 周期:1恒星年
365日6时9分10秒
轨道: 近似正圆的椭圆
思考:
(2)假设地 球倾斜着自转, 但没有公转, 太阳直射点有 变化吗?
思考:(3)当地球倾斜着自转的同时又公 转,太阳直射点会有变化吗?
春分3月21日
夏至6月22日
冬至12月22日
秋分9月23日
观察动画并讨论:
1.太阳直射点是如何在南北半球之间移动的? 2.填写下表。
900 北寒带 北极圈 北温带 北回
必修一第一章第三节地球的运动——公转知识点
![必修一第一章第三节地球的运动——公转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bc91c9195f0e7cd18425368b.png)
地球公转知识点一地球的公转1.公转的概念、方向地球公转就是地球按一定轨道围绕太阳转动。
地球公转的方向为自西向东。
2.地球公转的周期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所需要的时间,就是地球公转周期。
因为太阳周年视运动的周期与地球公转周期是相同的,所以地球公转的周期可以用太阳周年视运动来测得。
由于所选取的参考点不同,则“年”的长度也不同。
常用的周期单位有恒星年、回归年和近点年。
恒星年地球公转的恒星周期就是恒星年。
这个周期单位是以恒星为参考点而得到的。
在一个恒星年期间,从太阳中心上看,地球中心从以恒星为背景的某一点出发,环绕太阳运行一周,然后回到天空中的同一点;从地球中心上看,太阳中心从黄道上某点出发,这一点相对于恒星是固定的,运行一周,然后回到黄道上的同一点。
因此,从地心天球的角度来讲,一个恒星年的长度就是视太阳中心,在黄道上,连续两次通过同一恒星的时间间隔。
恒星年是以恒定不动的恒星为参考点而得到的,所以,它是地球公转360°的时间,是地球公转的真正周期。
用日的单位表示,其长度为365.2564日,即365日6小时9分10秒。
回归年地球公转的春分点周期就是回归年。
这种周期单位是以春分点为参考点得到的。
在一个回归年期间,从太阳中心上看,地球中心连续两次过春分点;从地球中心上看,太阳中心连续两次过春分点。
从地心天球的角度来讲,一个回归年的长度就是视太阳中心在黄道上,连续两次通过春分点的时间间隔。
春分点是黄道和天赤道的一个交点,它在黄道上的位置不是固定不变的,每年西移50″。
29,也就是说春分点在以“年”为单位的时间里,是个动点,移动的方向是自东向西的,即顺时针方向。
而视太阳在黄道上的运行方向是自西向东的,即逆时针的。
这两个方向是相反的,所以,视太阳中心连续两次春分点所走的角度不足360°,而是360°—50″.29即359°59′9″.71,这就是在一个回归年期间地球公转的角度。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https://img.taocdn.com/s3/m/4575f268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8c79ae9.png)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地球是我们生活的家园,它的运动对我们的日常生活和文化习惯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地球的运动包括自转和公转两种,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吧。
一、地球的自转地球的自转是指地球绕自身的轴线旋转,完成一周运动需要24小时。
这个轴线垂直于地球赤道面,称为地轴。
地轴一端指向北极星,另一端指向南极。
地球的自转造成了白天和黑夜的交替,也使地球的形状略呈椭球状。
在夏至和冬至时,地球的自转轨道变化使得赤道两侧的白昼和黑夜时间差更加明显,同时南北半球的季节也出现了差异。
例如,南半球的夏至时期(即北半球的冬至时期)是在12月21日左右,而冬至时期(北半球的夏至时期)则在6月21日左右。
地球的自转还引起了地球自转偏移、地球的黄赤交角变化等天文现象。
在自转的过程中,地球表面的各个点的线速度和角速度都不同,造成了自转偏移现象,即地轴在空间中的方向不断发生可观测的变化。
航空航天活动对自转偏移的影响已经得到高度重视。
同时,在自转运动中,地球生成的重力场使得黄道面(太阳所在的平面)与地球自转轴面之间的交角发生改变,这就是黄赤交角的变化。
历史上,人们通过观测黄道和赤道的夹角来确定时间,这一现象也是天文学研究中的重要内容。
二、地球的公转地球的公转是指地球绕着太阳运动,完成一圈需要365.2422天的时间。
根据公转轨道,地球的公转运动被分为黄道和天球两种。
黄道是指地球上一个虚拟的大圆,它与太阳的位置成一个平面。
根据地球的公转,黄道上的太阳每天消失和升起的位置都不同,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日出日落。
天球是指天文学中使用的一个参照系,与地球的自转轴相垂直,以北极星为顶点的天空。
地球的公转运动对于天球的运动产生了明显的影响。
例如,星座的位置和出现时间都与地球的公转有关。
地球的公转还引起了各种时空问题,例如日食、月食、四季变化等。
日食是指月亮遮挡太阳使得地球某个地区昼间变为夜晚,月食则是地球进入月影区域,使得月亮变暗。
而四季变化是由于地球公转轨道不是一个完美的圆形,所以太阳辐射的热量在不同季节间有所差异。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二节《地球的运动》第2课时地球的公转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二节《地球的运动》第2课时地球的公转](https://img.taocdn.com/s3/m/dc1902d6a26925c52dc5bf57.png)
赤道 南回归线
全球昼 夜等长
北:昼短夜长 南:昼长夜短
无
北极圈内极夜 南极圈内极昼
巧记:太阳直射那个半球那个半球就昼长夜短,获 得的热量就多,季节就为夏季;直射赤道昼夜平分。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 第二节《地球的运动》第2课时 地球的公转 (共25张PPT)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 第二节《地球的运动》第2课时 地球的公转 (共25张PPT)
月份:6、7、8 月份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 第二节《地球的运动》第2课时 地球的公转 (共25张PPT)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 第二节《地球的运动》第2课时 地球的公转 (共25张PPT)
节气:秋分
时间:9月23日前后
直射纬度: 赤道 昼夜长短:
全球昼夜平分 季节: 秋季 月份: 9、10、11 月份
昼短夜长(北半 球) 12、1、2月冬季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 第二节《地球的运动》第2课时 地球的公转 (共25张PPT)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 第二节《地球的运动》第2课时 地球的公转 (共25张PPT)
节气:春分
时间:3月21日前后
直射纬度: 赤道 昼夜长短:
全球昼夜平分 季节: 春季 月份:3、4、5 月份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 第二节《地球的运动》第2课时 地球的公转 (共25张PPT)
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
夏至
23.5ºN
北回归线
0º 春分
赤道 秋分
23.5ºS
南回归线
冬至
春分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 第二节《地球的运动》第2课时 地球的公转 (共25张PPT)
地球的公转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 第二节《地球的运动》第2课时 地球的公转(共25张PPT)
地球的运动规律
![地球的运动规律](https://img.taocdn.com/s3/m/9b6dea62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b733738.png)
地球的运动规律地球作为我们生活的家园,其运动规律对于人类有着深远的影响。
地球的运动可以分为公转和自转两个方面,下面将详细介绍地球的运动规律。
一、地球的公转地球绕着太阳运动,这种运动被称为公转。
地球的公转可以分为三个要素:公转轨道、公转周期和公转速度。
1. 公转轨道地球的公转轨道是一个椭圆,其中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
由于地球轨道的椭圆形状,地球与太阳的距离会有所变化,使得地球接收到的太阳辐射量也有所不同。
这就是为什么会有季节的更替和气候的变化。
2. 公转周期地球绕太阳一周所需要的时间称为公转周期,通常以一年为单位。
地球的公转周期约为365.24天,为了与日历相对应,每四年增加一天,形成闰年。
3. 公转速度地球的公转速度不是匀速的,根据椭圆轨道的性质,地球距离太阳越近时,运行速度越快,反之则越慢。
平均而言,地球的公转速度为每小时约30公里。
二、地球的自转地球绕着自己的轴心匀速旋转,这种运动被称为自转。
地球的自转也具有三个要素:自转轴、自转周期和自转速度。
1. 自转轴地球的自转轴是一条想象出来的直线,它穿过地球的南北两个地理极点。
这条线的倾斜角度决定了地球的季节变化和极昼极夜现象的发生。
2. 自转周期地球一次自转所需的时间称为自转周期,通常以一天为单位。
地球的自转周期约为23小时56分钟4秒。
3. 自转速度地球的自转速度是恒定的,约为1670公里/小时。
这个速度在赤道上最大,在极地上则为零。
地球的运动规律对于维持地球的生态平衡和人类的生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影响着气候、季节和日照时间的变化,使得地球上各地区拥有独特的气候和生态系统。
同时,地球的运动规律也为人类提供了时间的划分和导航的依据。
总而言之,地球的运动规律包括公转和自转两个方面。
地球的公转使得我们拥有了季节和年份的概念,而自转则决定着地球上各地的时间和日照情况。
了解地球的运动规律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自然规律,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
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公转
![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公转](https://img.taocdn.com/s3/m/e2e2d96127d3240c8447ef99.png)
(2)季节表现:
夏季是一年内白昼较长、太阳较高的季节;
冬季是一年内白昼较短、太阳较低的季节;
春秋两季是冬夏的过渡季节。 (3)明显地区:中纬度地区。
3.四季的产生
4.五带的划分
活动:五带划分的界线和依据分别是什么?
5.晨昏线
晨昏线(圈)的运动过程 由于晨昏线是昼夜半球的分界线,随着地球的自转, 晨昏线不停地由东向西运动。同时,由于太阳直射 点的南北移动并且晨昏线始终与太阳光线垂直,晨 昏线在以圆心为中心,在极圈和极点之间摆动如图 所示:AB为晨昏线(圈)(阴影部分为黑夜)
1.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太阳高度: 太阳光线对 于地平面的 倾角
活动: 什么是太阳高度?
1.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活动: 任一纬度的太阳高度与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纬度有什么关系?
1.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按季节
春秋日:由赤道向南北两侧降低 夏至日: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降低 冬至日: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降低
学习目标: 1.掌握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和速度,区分恒星日 和太阳日,掌握地球自转的角速度和线速度; 2.掌握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有哪些; 3.能准确地判别晨昏线并明确晨昏线的地理意义; 4.能准确地计算某地的地方时,区分时区和区时的 计算;
5.掌握日界线的判别和地理意义。
1.地球公转轨道
公转轨道:近似正圆的椭圆形
北极圈晨昏线的变化
晨线和昏线的判读:
(晨 晨 晨 昏 线昏 线 )线
夜 半 球
昼 半 球
或者
或者
判断下图中的晨线和昏线。
A B
A
AB是晨线 AC是昏线
C
B
C
高中地理必修1《地球运动——公转基本知识》表格式教案设计
![高中地理必修1《地球运动——公转基本知识》表格式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672d627a6529647d26285213.png)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公转的根本知识第一课时:学习内容:公转的根本知识请同学们在观看动画的同时,思考以下问题讨论答复:问题l:地球公转的方向是怎样的?备课札记〖生〗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逆时针方向旋转。
〖生〗问题2:地球公转的周期是多长时间?〖生〗一个回归年,长度为365日5时48分46秒。
〖师〗问题3:地球公转的轨道是什么形状?太阳是否位于这个轨道的中心位置?太阳的位置在那里?地球到太阳的距离是否变化呢?〖生〗椭圆轨道图〖师〗〔简单介绍椭圆的根本特征:长轴,短轴,椭圆中心,焦点〕〖生〗太阳位于其中一个焦点上。
地球与太阳的距离是不断变化的。
因而有了近日点和远日点之分。
问题3:地球公转过程中的速度是否变化呢?如果变化,有什么变化规律吗?〖生〗是变化的。
近日点最快,过后越来越慢,到远日点最慢,然后又逐渐加快。
问题探究1、A和B哪个代表的是2、B代表的含义是什么?3、黄赤交角目前的度数是几度?4、B目前的度数是多少?为什么?5、你认为黄赤交角的大小将来会怎么变化?〖师〗地球绕日公转的轨道面叫黄道平面,通过地心与地球自转轴垂直的平面叫赤道平面,它们之间的夹角称为黄赤交角。
〖师〗黄赤交角的数值目前为23。
5°,在一定的时期内是保持不变的。
请同学们看图中地轴与黄道平面的夹角是多少呢?〖生〗66。
5°〖师〗地轴在空间上北端指向北极星,并且在地球公转过程中保持不变,这样地球总“斜着身子〞绕太阳公转。
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和地球在轨道位置的变化就导致了太阳直射点在地球上一定的空间内来回移动。
探究:黄赤交角使得地球“躺着〞公转会造成什么样的结果?答案: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补充知识:〖师〗平行的太阳光线照射到地球外表上,只有一个直射点,接受太阳垂直照射的点就是太阳直射点。
在图中的平行光线中穿过地心的那条光线为直射光线,它与地球外表的交点为太阳直射点。
在地球公转图中连接日地中心的线为太阳直射光线,该线与地球外表的交点为直射点。
地球的运动(公转)PPT课件 人教版精选教学PPT
![地球的运动(公转)PPT课件 人教版精选教学PPT](https://img.taocdn.com/s3/m/c8255f792b160b4e767fcfaa.png)
某疗养院(北纬36°34′) ,计划在一幢20米高的楼房北面新 建一幢楼房。要求高楼的每一层一年四季都能晒到太阳。
(1)新楼至少要距原楼多少米? (2)若黄赤交角变为23°34′,两楼之间的距离将应如何变化 ,才能保证各楼层均有较好的采光?
解析:(1)要保证1楼能被太阳照
射,正午太阳高度应最小,为冬至
练一练
下面节日,太阳直 射点的位置?此时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方向?公转速度快 慢? ①今天
②元旦 ③儿童节
儿童节 今天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旦
春秋分日照图
太 阳 光
夏至日日照图
0°
23°26′
太
46°52′
90°
阳
66°34′
43°08′
0°
光
冬至日日照图
太
0°
43°08′
66°34′
阳
90°
46°52′
光
23°26′
(2)楼距应增大
(三)昼夜长短分布规律
昼夜长短用昼弧和夜弧“长短比例”来表示
昼弧
晨昏线经过北 极点,与经线 圈重合,为春 秋分日
夜弧
昼夜平分
1.夏至日(6月22日)昼夜长短情况。 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上
北半球昼长夜短 南半球昼短夜长 北极圈内是极昼 南极圈内是极夜 赤道上昼夜等长
北半球昼最长 南半球昼最短
赤道与公转轨道(黄道)的夹角23.5° 黄赤交角即南
二者之和是900
北回归线的度 数
思考:假如黄赤交角增大为30°,五带范围将如何变化?
66.50 600
300 23.50
23.50 300
600 66.50
寒带范围变大 温带范围变小 热带范围变大
七年级地理上册感受地球的运动——公转
![七年级地理上册感受地球的运动——公转](https://img.taocdn.com/s3/m/36b25b00f12d2af90242e65e.png)
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回答: 图中四点所示日期: 9月23日前后 A 6 月 22 日前后 A ;B ; C ;D 。 (2)在图中画出地球公转、自转的方向 .读太阳照射地球示意图 (图中阴影表示夜半球),回答: (1)此图所示日期为 3月21日或9月23日前后 , 12月22日前后
D C B
3月21日前后
N
北半球的节气为 春分日或秋分日。
(2)此时全球昼、夜长短如何? 全球昼夜等长 b S
a
【例1】关于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说法正确的是(
A.转动的中心相同 B.自转产生昼夜长短的变化,公转产生昼夜交替的变化 C.转动的方向相同,都是自西向东 D.自转和公转分开单独进行
【例2】 将地球自转和公转所产生的地理现象用直线连
2、我国某地有一口井,每年只有1天有阳光自射井底的 现象,该地的纬度和该天日期搭配正确的是: A. 23.5˚S——冬至日 C. 23.5˚N——冬至日 B. 23.5˚S——夏至日 D. 23.5˚N——夏至日
√
√
3、下列节日中,太原地区黑夜最长的是 A.国际儿童节 B.国际劳动节 C.国庆节 D.元旦
地球的公转(太阳光直射到地球表面的位置变化)
地球公转时,太阳光直 射到地球表面的纬度位置 是不断变化的:太阳直射 点在南北纬23.5°之间有 规律地移动,所以称这两 条纬线为回归线。 23.5°N纬线叫北回归线, 23.5°S纬线叫南回归线, 它们是太阳直射点能够到 达的最北和最南界线,一 年得到一次直射,而它们 之间的地区一年可以得到 两次直射。得到太阳直射, 地面获热就多。
√
C)。
接起来。 ①地球自转 ②地球公转 A.昼夜交替 B.昼夜长短的变化 C.日月星辰东升西落 D.四季变化
高考一轮复习-地球运动——公转(公开课课件)
![高考一轮复习-地球运动——公转(公开课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d978e685a8102d277a22f49.png)
6、太阳能热水器的调节
当今社会,太阳能热水器应用广泛,东莞(23°N) 某楼顶架设了一个太阳能热水器,支架可以上下调节高 度,从而让集热板接收有效的太阳能最多,请问冬至日 时集热板应该与地面保持多大的角度?
例2:某中学(360N,1130E)一学生 对太阳能热水器进行改造如图所示, 将热水器装在一个大玻璃箱中,并将 支架改造成活动方式。据此回答:
北回归线 0 ° 南回归线
夏至日 春秋分 冬至日
南极圈
0° 南极
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递减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2.季节变化
离直射点越近,正午太阳高度越大; 离直射点越远,正午太阳高度越小。
春秋分
思考:认 真读图, 注意观察, 春秋分日, 太阳直射 赤道时, 南北回归 线的正午 太阳高度 角是多少? 怎么计算 的?
B.地球的公转速度在减慢
C.南半球的昼长越来越短
D.北京的正午太阳高度角逐渐增大
7.每天清晨,有许多人到天安门广场观看国旗与太阳同时升起, 如果天安门广场连续三天的升旗时间如下表所示。据此回答:
升旗时间
第一天
5:49
第二天
5:50
第三天
5:51
(2)这段时间里,下列现象不可能出现的是( D)
A.我国东南沿海多台风活动 夏秋季节
高考总复习
第一章 行星地球
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 ——公转
知识点一 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
远日点
7月初,公转 速度慢
太阳
近日点
1月初,公转 速度快
公转方向
速度:
地球公转示意图
角速度:平均59′/日,近日点大,远日点小
线速度:平均为30千米/秒,近日点快,远日点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近日点
1月初
远日点 7月初
“近1快,远7慢”
2.下图所示是地球公转的轨道图,图中甲、乙、丙、丁四 点将轨道均分成四等份,读图回答(1)~(2)题。
(1) 地球在公转轨道上运动所用时间最少的一段是 (A ) A.甲→乙 B.乙→丙 C.丙→丁 D.丁→甲
(2) 2010年2月14日,中国传统节日“春节” 时,地球在公转轨道的位置距甲、乙、丙、 丁四点最近的是( B ) A.甲点 B.乙点 C.丙点 D.丁点
总结:黄赤交角
概念:地球赤道平面与黄道平面的夹角,目前为23.5°
黄赤交角
意义:产生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使地球表面不同 纬度地带获得不同的太阳辐射能量。
总结:太阳直射点运动
总结: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1)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变化规律
向南北两侧 递减。
正午太阳高度由 太阳直射的纬线
• 二分日:由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 • 夏至日: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 冬至日: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减
1下列日期中,北京正午太阳高度最小的是: A .6 月1 日 B .7 月1 日 C.10月1 日 D.元月1日 2赤道上一年中什么时候正午太阳高度最小? • 夏至与冬至日(因为这时直射点在回归线上,赤 道距离回归线最远 )
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
正午太阳高度(H)=90°-纬度差
纬度差是指所求地与直射点的纬度差。 注意: 若直射点与所求点位于同一半球,则该纬度 差为两地纬度之差; 若直射点与所求点位于不同半球,则该纬度 差为两地纬度之和。
地球公转意义
太阳直射点的运动
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
如何在图中找出直射光线?
解题思路:直射光线:垂直照射地面的光线 判断依据:光线沿长线过地球的球心, 直射光线只有一条.
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即一年中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变化)
地球公转意义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正午太阳高度
太阳高度:太阳相对于地平面的高 度角,最大值为90°。
正午太阳高度:各地太阳高度在12 时时最大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正 午 太 阳 高 度 的 变 化
● 随纬度变化规律
►春秋二分: 由赤道向南北两侧降低 ►夏至日: 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降低 ►冬至日: 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降低
由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
随季节的变化规律
正 午 太 阳 高 度 的 变 化
黄赤交角
黄赤交角
地球公转轨道面叫黄道面。
地球的赤道面与黄道面 之间的夹角,叫黄赤交 角,约为23.5°。
一轴两面三角度
黄赤交角与南北回归线的纬度值、南北极圈的纬度 值有何关系?
拓展 其他条件不变,如果黄赤交角变大 到30°,那么地球上热带、温带和寒带的 范围如何变化?
热带范围扩大 30°N~ 30°S 60°S~ 90°S 30°S~ 60°S 寒带范围扩大 60°N~ 90°N 温带范围缩小 30°N~ 60°N
随纬度变化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随季节变化
五带
四季
地球公转意义
四季的更替
四季的形成
全球除赤道外,同一纬度地区,昼夜长短
和正午太阳高度随季节变化而变化,太阳辐射
具有季节变化规律,这样就形成了四季。
四季的形成
1、成因: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随季 节的变化而变化。 2、四季的划分 ●天文四季:起点为二分二至 ●传统四季:起点为立春立夏立秋立冬
(6月22日)
6、其它变式图
2、地球公转产生的意义
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使得地球位于公转轨道的不同 位置时,太阳光线直射点的位置不同,从而导致:
A、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
B、各地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 C、昼夜长短的变化 D、四季的更替 E、五带的划分
影子问题
1)影子的朝向与光源的方向相反。
2)太阳高度越大,影子越短,反之,越长。
一天中日影的变化规律:
日出最长—变短—正午最短—变长—日落最 长
(3)正午日影的朝向和长短变化。
①北回归线以北:北回归线以北太阳终年南射,正午 日影始终朝北;纬度越高,日影越长
②南回归线以南:南回归线以南太阳终年北射,正午 日影始终朝南;纬度越高,日影越长
③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正午日影有时无、有时向南、 有时向北;长短由正午太阳高度确定。
如:求北京(400N)冬至日的正午太 阳高度角? 步骤:1 标直射点、所求点纬度, 2 算纬度差 0 ) H=900-(40° 23.5 + =26.50
地球公转意义
昼夜长短的变化
昼夜的长短变化规律(以北半球为例)
昼夜等长 昼渐长,昼 >夜 昼最长
春分
昼 短 于 夜 昼 渐 长
夏至
昼 渐 短 昼 长 于 夜
道
有太阳直 0 0 射现象
23.5 既无太阳直 射 又无极 昼极夜现象
2014-5-8
终年炎热
0
南 回 归 线 南温带 66.5
0
四季分明
有极昼极夜现象
南 极 圈 南寒带 0 90
终年严寒
48
地球公转的意义
概念:地球赤道平面与黄道平面的夹角,目前为23.5°
1、黄赤交角
意义:产生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使地球表面不同 纬度地带获得不同的太阳辐射能量。
(4)极点:北极点日影始终朝南,南极点 日应始终朝北,且日影长短均无日变化。
0°
180°
90°
. . . .
A D
180°
B
90°
0°
0°
.
B
.
A
1、侧视日照图
2、俯视日照图
3、侧俯视日照图
4、局部日照图
12月22日
北半球冬半年
12月22日
5、圆柱投影图
日照图变式(侧视图变圆柱图)
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
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公转
公转特点
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
1.公转的方向: 自西向东
地球公转的周期
恒星年:以恒星为参照物, 地球公转一周所用的时间, 为365日6时9分10秒。 地球公转的真正周期
回归年:太阳中心从春分点 到春分点所经历的时间,又 称为太阳年。
1回归年为365日5小时48分 46秒
比较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地球的自转 定义 绕转中心 运动方向
地球绕地轴不停的旋
地球的公转
地球倾斜着地轴围绕太 阳运转,叫做地球公转
太阳 自西向东 1恒星年/1回归年 近日点最快 远日点最慢
转, 叫做地球自转
地轴 自西向东
运动周期 1恒星日/1太阳日 速度 0
角速度-15 /h(除两极外) 线速度-自低纬向高纬递减北半球为例冬至
昼渐短,昼<夜 昼最短
秋分
昼夜等长
昼夜长短的计算
方法一
根据昼弧或夜弧的长度进行计算 昼(夜)长时数=昼(夜)弧度数/15°
C
昼长=ABC昼弧 =(6×30)÷15=12h
A
例1、求A点的昼长 (8×30)÷15=16h 求D点的昼长 0小时
C A
B
D
昼夜长短的计算 利用已知的日出和日落的地方时来求算。 因为地方时正午12时总是会把一天的白昼 平分成相等的两等份(如下图所示)。
►北回归线及其以北: 夏至日达最大值,冬至日最小值
►南回归线及其以南: 冬至日达最大值,夏至日最小值
总结:地球公转的一般特点
1、公转的方向
自西向东
北极上空看:
逆时针
2、地球公转的周期
1恒星年:365天6时9分10秒
3、地球公转轨道
近似正圆的椭圆,太阳位于其中的一个交点上。 近日点: 远日点:
1月初 公转速度快 7月初 公转速度慢
●气候四季:3.4.5月(春) 6.7.8月(夏)
9.10.11月(秋) 12.1.2月(冬)
地球公转意义
五带的划分
【四】五带的形成
天文特征
有极昼极夜现象 0 66.5
既无太阳直 射 又无极 昼极夜现象
90 北寒带 北 极 圈
0
气候特征
终年严寒
四季分明
23.5
0
北温带 北 回 归 线 热 赤 带
日出、日落的时间与昼夜长短:
二者关系如下:
昼长﹦(12-日出时间)×2
昼长﹦(日落时间-12)×2
日出时间﹦12-昼长/2
日落时间﹦12+昼长/2
思考1:如果某地昼长为16小时,则该地何时 日出?何时日落?
地球自转 赤道 平面
地球公转 黄道 平面
黄赤交角 23.5°
影响
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
昼夜长短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