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39)教材配套课件
九年级物理全册 第13章 内能 专题二 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习题课件 (新版)新人教版

1.如图所示是小明和小华同学“探究煤油与水吸热升温快慢”的实 验装置,设计实验方案时,他们确定以下需控制的变量,其中多余的是 (D )
4.某同学在做“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的实验时,小明使用相 同的电加热器给水和煤油加热,得到的实验数据如下表:
(1)实验中,记录加热时间的目的是____比___较__物__体__吸__收___热__量__的__多___少___。
(2)分析第1、2次或第3、4次实验数据,可以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同 种物质升高相同温度时,吸收热量的多少与物质的质___量____有关;分析第 1、3次或第2、4次实验数据,可以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升高相同的温 度时,质__量___相__同__的__不___同__物__质______吸收的热量不同。
A.取相同质量的煤油和水 B.盛放煤油和水的容器相同 C.采用完全相同的加热方式 D.酒精灯里所加的酒精量相同
2.如图甲所示是“探究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的实验装置。实 验方法是:用两个相同的酒精灯分别给质量相同的食用油和水加热,在 吸收热量相同时,通过比较它们温度升高的多少来判断吸热能力的大小。 小雨经过分析思考,将实验装置加以改进,如图乙所示。
(3)如果加热相同的时间,质量相同的水和煤油,__煤__油___温度升高的 多。
(4)该实验采用了控制变量法,下列探究过程中也采用了这一方法的是 __A__。
A.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 B.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C.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5) 小 丽 用 规 格 相 同 的 酒 精 灯 代 替 电 热 器 也 能 完 成 该 实 验 , 则 用 __电__热__器_ 给 水 和 煤 油 加 热 效 果 好 一 些 , 理 由 是 _使__水__和__煤__油___在__相__同__时___间__吸__热__相__等___,__实__验__误___差__更__小__;__操___作__方__便__,___热_。损失少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册课件PPT第13章 第3节 比热容(第1课时)

返回目录
第十三章
内能
7.(2018·眉山改编)某同学从下表提供的信息中,得出以下几
个结论,其中错误的是(
)
物质 c/[J·(kg·℃)-1] 物质 c/[J·(kg·℃)-1]
水 4.2×103 干泥土 约 0.84×103
酒精 2.4×103
铜
0.39×103
冰 2.1×103
铝
0.88×103
返回目录
第十三章
内能
5.下列各种情况下比热容会发生变化的是( B )
A.一杯水倒去变成 45 ℃的水
返回目录
第十三章
内能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物体的温度越高,比热容越大 B.物体的质量越大,比热容越小 C.物质的比热容跟物体的质量、温度变化以及物体吸收热量 的多少都无关 D.物体吸收的热量越多,比热容越大
间接反映液体吸收热量的多少。
返回目录
第十三章
内能
3.某小组在“比较两种物质在太阳照射下升温快慢”的活动
中,经过讨论,同学们一致认为应控制两种物质的 质质量量 和初
温相等,确保这两种物质的受热面积相同且正对阳光,这样做是
为了让两种物质在相同的时间内 吸吸收收的的热热量量 相同。若采用正
确的方法进行探究,半小时后,甲物质的温度升高了 5℃,乙物质
知识点 1:比较不同物质吸热的情况 1.如图所示,用两个相同的电加热器,分别给盛在两个相同的烧杯中质量 和温度都相同的水和煤油同时通电加热。在这两个烧杯中各用一支温度计测量液
体的温度的变化,加热一段时间会看到插在煤油中的温度计示数上升得较快。若
要使水和煤油升高相同的温度,需要给 水水 加热的时间长;这说明升高相同的 温度, 水水 (选填“水”或“煤油”)吸收的热量较多。为了了解其他物质是否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13章 内能【全章】》精品PPT优质课件

3. 学习了分子动理论之后,欣欣同学总结了很多生活
中与分子动理论有关的现象,下列总结中不正确的 是( C )
A.腌制鸭蛋就是通过扩散使盐进入蛋中 B.人造木板粘接剂中的甲醛扩散到空气中造成 环境污染 C.用透明胶带揭下纸上写错的字,是因为胶带 与纸之间有相互的斥力 D.“破镜不能重圆”是分子间的距离太大,作 用力变得十分微弱
内能与机械能
机械能与整个物体的机械运动情况有关; 内能与物体内部分子的热运动和分子间的相互 作用情况有关。 所以内能是不同于机械能的另一种形式的能。 因为所有的物体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所以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
连接中考
例 关于内能和温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D )
A.0℃的冰块内能为零
物
微观特征
宏观特征
态
分子间距 离
分子间作用力
有无固定形 状
有无固定体 积
固 体
很小
很大
有
有
液 体
较大
较大
无
有
气 体
很大 很小(几乎为零)
无
无
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 1 常见的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 2 物质内的分子在不停地做热运动; 3 分子之间存在引力和斥力。
物理方法总结
转换法 分子的世界我们无法观察,但是却能 通过实验,得到分子在运动和分子间存 在作用力的事实,通过直接感知的现象, 推测无法直接感知的事实,这是物理学 中常用的方法——转换法。
4.【多选】在下列选项中,物体内能的改变是通过 做功实现的是(CD )
A.在炎热的夏天,在啤酒中 B.太阳能热水器水箱中
放入一些冰块,啤酒变凉
的水被晒热
C.行驶的汽车,轮胎会变热
D.划火柴,火柴燃烧
管理运筹学课件第13章-对策论

• 对策论基本概念 • 矩阵对策 • 连续对策 • 合作对策 • 非合作对策 • 对策论在实际问题中应用
01
对策论基本概念
对策论定义与特点
定义
对策论,又称博弈论,是研究决策过 程中理性决策者之间冲突与合作的数 学理论。
特点
对策论注重分析决策者之间的相互作 用和影响,以及决策结果的均衡性和 稳定性。
供应链管理
在供应链管理中,对策论可用于 协调供应商、制造商、销售商之 间的利益关系,优化供应链整体 效益。
金融市场投资决策
对策论可用于分析金融市场中的 投资决策问题,如股票交易、期 货交易等,帮助投资者制定最优 的投资策略。
军事领域应用案例
作战计划制定
01
对策论可用于分析敌我双方的作战能力和策略选择,帮助军事
指挥官制定最优的作战计划。
武器系统研发
02
在武器系统研发中,对策论可用于分析不同武器系统的性能优
劣和作战效能,为武器系统研发提供决策支持。
军事演习评估
03
对策论可用于评估军事演习的效果和参演部队的作战能力,为
军事训练提供改进建议。
社会领域应用案例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对策论可用于分析社会治安问题中的各方利益关系和行为选择,提 出综合治理的策略和措施。
微分对策的求解方法
包括最大值原理、动态规划等方法。
连续对策求解方法
01
02
03
迭代法
通过不断迭代更新参与者 的策略,直到达到某个均 衡条件为止。
数值解法
利用数值计算的方法求解 连续对策的均衡解,如有 限差分法、有限元法等。
解析法
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可以 通过解析的方法求解连续 对策的均衡解,如线性二 次型微分对策等。
新教材高中物理第13章电磁感应与电磁波初步5能量量子化课件新人教版必修第三册

A.2×1015 C.2×1017
B.2×1016 D.2×1023
(C)
解析:设离灯10 m远处每平方米面积上每秒灯照射的能量为E0,则 有E0=41π0R02;设穿过的光子数为n,则有:nhcλ=E0;解得:n=Eh0cλ,代 入数据,得:n≈2.4×10
C.7.0×10-10 W
D.1.2×10-18 W
思路引导:解决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练掌握ε=hν和c=λν及E=Pt= nε等关系式。
解析:每秒有6个绿光的光子射入瞳孔,所以察觉到绿光所接收到 最小功率为
P=6htλc=6×6.63×531001×-341×0-39×108W≈ 2.3×10-18 W。
第十三章 电磁感应与电磁波初步
5.能量量子化
目标体系构建 课前预习反馈 课内互动探究 核心素养提升 课堂达标检测
目标体系构建
【学习目标】
1.知道热辐射、黑体辐射的概念。 2.了解普朗克的能量子假设和爱因斯坦的光子假设。 3.了解原子能级及能级跃迁规律。
【思维脉络】
课前预习反馈
知识点 1 热辐射
射认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B)
A.热的物体向外辐射电磁波,冷的物体只吸收电磁波
B.温度越高,物体辐射的电磁波越强
C.辐射电磁波的情况只与物体的温度有关,与材料种类及表面状
况无关
D. 常温下我们看到的物体的颜色就是物体辐射电磁波的颜色
解析:一切物体都不停地向外辐射电磁波,且温度越高,辐射的电 磁波越强,A错误,B正确;辐射电磁波的情况与物体的温度有关,与材 料种类及表面状况也有关,C错误;常温下看到的物体的颜色是反射光 的颜色,D错误。
解析:一切物体都在不停地向外辐射红外线,不同物体辐射出来的 红外线不同,采用“红外夜视仪”可以清楚地分辨出物体的形状、大小 和位置,不受白天和夜晚的影响,即可确认出目标从而采取有效的行 动。故只有B项正确。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课件-第十三章

(二)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判定 你能写出上面这个命题的逆命题吗?它是真命题吗?这个命题不是“如果… 那么…”的形状,要写出它的逆命题,需分析命题的条件和结论,将原命题写 成“如果…那么…”的形式,逆命题就容易写出.鼓励学生找出原命题的条件 和结论. 原命题的条件是“有一个点是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结论是“这个点与 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证法一 过点P作已知线段AB的垂线PC,∵PA=PB,PC=PC, ∴Rt△PAC≌Rt△PBC(HL).∴AC=BC,即P点在AB的垂直平分线上.
如图,直线l垂直平分线段AB,P1,P2,P3…是l上的点,分别量一量点P1, P2,P3…到点A与点B的距离,你有什么发现?
学生回答,教师小结: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与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
相等.
性质的证明:
教师讲解题意并在黑板上绘出图形:上述问题用数学语言可以这样表示:如 图,设直线MN是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点C是垂足,点P是直线MN上任意一 点,连接PA,PB,我们要证明的是PA=PB.
此时,逆命题就很容易写出来.“如果有一个点与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那么这个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写出逆命题后,就想到判断它的真假.如果真,则需证明它;如果假,则需 用反例说明.请同学们自行在练习册上完成.
学生给出了如下的四种证法. 已知:线段AB,点P是平面内一点,且PA=PB. 求证:P点在AB的垂直平分线上.
掌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和判定,能灵活运用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 质和判定解题.
重点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和判定,能灵活运用线 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和判定解题. 难点 灵活运用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和判定解题.
一、问题导入 我们已经知道线段是轴对称图形,线段的垂直平分线是线段的对称轴.那 么,线段的垂直平分线有什么性质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它. 二、探究新知 (一)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 教师出示教材第61页探究,让学生测量,思考有什么发现?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13章-内能【全章】》精品PPT优质课件

知识点1 物质的构成
常见的物质是由极其微小的粒子——分子、原子构成的。 如何了解构成物体的分子的情况? 通过物体的一些宏观表现来推断构成物体的分子的情况。
下面请大家分组做分割物质实验,进行探究:
小组1:撕纸,看哪一组撕得最碎. 无论纸撕得多么细小,纸还是纸;
小组2:打碎废旧的玻璃杯.每打碎一次拿 出来看看,探究打得更碎时,玻璃有何变 化? 玻璃无论研磨得多么细小还是玻璃;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上册 《第13章 内能【全章】》
精品PPT优质课件
第十三章 内能
第1节 分子热运动
R·九年级上册
1.知道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知道一
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知
学 道分子热运动. 习 2.能识别扩散现象,并能用分子运动论的观 目 点进行解释. 标 3.知道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能利用分
解:正方形的边长为1cm=10-2m,分子直径约10-10m,每一排的分子 数约为10-2m/(10-10m)=108个,所以正方形中的分子总数约为 108×108=1016个;全球人口约70亿=7×109,所以这些分子数目大约是全 球人口数目的1016/(7×109)≈1.4×106倍.
2.扩散现象跟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它有时对人们有用, 例如腌制鸭蛋就是通过扩散使盐进入蛋中;它有时又对人们有 害,如人造木板粘接剂中的甲醛扩散在空气中造成环境污染.请 你分别列举一个扩散现象有用和有害的实例.
提出问题:
固体和液体为什么不会飞散开,总是聚合在用力
实验观察1
(教材P4页图 13.1-4演示实验)
点击播放
是什么力使得两块 铅柱结合在一起?
实验观察2 弹簧测力器拉住玻璃板,玻璃板接触水面。 测力计的示数为什么会变大?
初中物理九年级上册《13第13章 内能与热机》PPT课件

间一定有不同的
[D ]
• A.热量 B.内能
• C.比热 D.温度
•
• 8、热水和冷水混合时,不计热量损失,
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C]
A.热水降低的温度一定等于冷水升高的
温度.
B.热水初温度高,它降低的温度一定
多.
C.热水放出的热量一定等于冷水吸收的
热量.
D.冷水初温度低,它吸收的热量一定多
9、如图装置,酒精灯对试管 加热,内通能过__热_传__递_的方式使 水的______能沸增点加时 .当水的 温度升沸高腾到______,试管中 的水______产生大木塞量水蒸气, 当水蒸气冲开软木塞时,水蒸 气内膨能胀,对______做功,内能消 耗了水蒸气机的械________,温
_____处,直到温度_____,高温物体内能______,
3、物体在热传递过程中_物__体__内__能__改__变__的__多叫少做热量, 其4、符改号变是物_Q体__内,能国的际等方单效式位是是__做__J__功_____。_和_热__传__递_,它们在 改变物体内能上是_____ 的。 增加 5本、身对的物内体能做会功_,__增物__大体_减。的小在内热能传会递__过__程_中;,物物体减体对少吸外收做热功, 量,1内kg能_____,物体放完出全热燃量烧,内种能类_____。
比热容[J/(㎏·℃)] 煤油 2.1×103
砂石 0.92×103
铅 0.88×103
• 4、质量相同的两金属块,在沸水中烧煮 10min后取出放在0℃的冰块上使冰块熔 化较多的那块金属是具有 (D ) A)较大的密度 B)较高的温度
C)较多的热量 D)较大的比热容
• 5、已知铝的比热大于铜的比热,质量相 等的铜块和铝块,在沸水中加热相当长 的时间后取出,再让它们放出相等的热 量,B 这时比较铝块的末温与铜块的末温 []
第13章 国际环境法课件

❖ 二、国际环境法的历史发展 ❖ (一)国际环境法的雏形阶段 ❖ 1900年《保存非洲野生动物、候鸟和鱼类公约》 ❖ 1902年《保护农业益鸟公约》
❖ (二)国际环境法的产生阶段
❖ 1954年《国际防止海上油污公约》
❖ 1968年《欧洲控制大气污染原则宣言》
❖ 1969年《国际油污损害民事责任公约》
量必须小于1/10 000
❖ (2)1969年《国际干预公海油污事故公约》
❖
宗旨:保护沿岸国家利益,避免由于海上事故引起海上和沿
岸油污危险的严重后果。
❖ 主要内容:
❖ ①沿海国有采取必要措施的权利
❖ ②公约适用于商船
❖ ③协商与通报
❖ ④干预措施不超过限度
❖ ⑤协商、调解或仲裁
❖ ⑥处理油污费用由肇事船国家负责
❖ 三、损害预防原则
❖ (一)损害预防原则的提出 ❖1.1980年 《世界自然资源保护大纲》 ❖ 2.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 ❖ 3.1992年《生物多样性公约》 ❖ (二)损害预防原则的内涵 ❖ 国家在行使其资源开发主权权利时为了不损害国外环境,有责
任在环境损害发生之前尽早采取措施以制止、限制或控制在其管辖 范围内或控制下的可能引起环境损害的活动或行为。
❖ 2.船舶源污染的种类
污染
正当 排放
排放性
污染
不正 当排 放
❖ (二)船舶源污染的国际法规制 ❖ 1.有关防止船舶海上污染的公约 ❖ (1)1954年《防止海洋油污国际公约》 ❖ 船旗国管辖权 ❖ 油轮只能在航行途中,在距领海基线50海里以外的地点排放,
排放总量不超过载油总容积的1/13 000 ❖ 非油轮只能在航行途中尽量远离陆地的地点排放,排放物的含
第13章运动训练的生理学原理知识课件

运动系统
骨骼:骨密度
安 变化,力量运
静 时
动员骨密度增 大,耐力运动 员骨密度小。
并与人体激素
水平有关。
骨骼肌: 肌肉表现 功能性肥 大和肌力 增加。
定 神经系统分化能力强,肌肉活 量 动的程度小,主动肌、协同肌 负 和对抗肌能较好的协同工作, 荷 机能出现节省化。
时
极 肌肉的最大功率高,工 量 作能力强。
2.了解机体对运动负荷刺激的反应与适应特征 和运动训练的生理学本质。
3.掌握运动训练效果的生理学评定方法并能应 用于实践。
2
第一节 运动过程中人体机能变化的规律
一、赛前状态与准备活动 (一)赛前状态
概念:人体在比赛或训练前某些器官、系统产生一系列
条件反射性变化。
现象:神经系统兴奋,物质代谢水平加强,心率,呼吸
呼吸机能特征
呼吸频率减少, 8 - 12 次 / 分 , 呼 吸深度加深, 1000-1500ml。
呼吸:运动中呼 吸的节律、深度、 时相和形式均顺 应运动的形式。
最大摄氧量达5 升/分。 呼吸频率与呼吸 深度合理配合。
23
24
频率加快,肺通气量增加,体温升高等。
机制:自然性条件反射。
3
赛前状态
准备状态:N系统兴奋性提高,内脏器官惰性的 所克服,进入工作状态时间缩短。
起赛热症:N系统兴奋性过高,表现为过度紧张, 寝食不安,运动能力下降。
起赛冷淡:N神经系统产生超限抑制,对比赛 冷漠,浑身无力,不能发挥正常的能力。
4
(二)准备活动
主要是内脏活动与肌肉活动不相称, 致使氧供应不足,大量乳酸堆积使血 液的PH向酸性方向发展。影响了神 经、肌肉的兴奋性,也引起了呼吸、 循环的紊乱,破坏了运动动力定型。
最新数学华师版八年级上册第13章全等三角形13.4尺规作图课件

(此讲解来源于《点拨》)
知3-讲
例4
图13.4-8
图13.4-9
(此讲解来源于《点拨》)
知3-讲
(此讲解来源于《点拨》)
知3-讲
(此讲解来源于《点拨》)
知1-讲
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的作法: 如图13.4-1所示,已知线段DE,作一条线段等于 已知线段DE. 图13.4-1 作法:如图13.4-1所示.
第一步:先作射线AB ;
第二步:再用圆规在射线AB上截取AC,使AC =DE,线段AC就是所要作的线段.
(此讲解来源于《点拨》)
于点H;以点H为圆心、以MN长为半径画弧,在
OA的同侧与弧l交于点Q; (4)过点Q作射线OB,则∠AOB就是所求作的角,
如图13.4-7所示.
(此讲解来源于《点拨》)
知2-讲
总
结
叙述作法时,要注意对方向的描述,以本题为例, (3)应说明所画的弧与弧l的交点在OA的同侧还是异侧.
(来自《点拨》)
知2-练
知3-讲
知识点
3 作已知角的平分线 试 一 试
如图13.4.4,已知∠AOB ,为已知角,试按下列
步骤用直尺和圆规准确地作出∠AOB的平分线.
想想看,如 何将
∠AOB四等分?
(此讲解来源于教材)
知3-讲
第一步:在射线OA、AB上,分别截取OD 、 OE.使 OD = OE; 第二步:分别以点D和点E为圆心、适当长(大
第一步:作射线O′A′ 第二步:以点O为圆心,
图13.4-4
以适当长为半径作弧,交OA
于点C,交OB于点D; 图13.4-5
(九年级物理全册第13章《热和能》第2节《内能》课件ppt

(九年级物理全册第13章《热和能》第2节《内能》课件ppt将下述几种说法中的热字与相应的物理知识用线连接起来:今天天气真热热量物体吸热膨胀内能摩擦生热物体吸热升温温度练习关于内能,下例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的内能增大,一定是吸收了热量B、物体的内能增大,一定是外界对它做了功C、同一物体,温度越高,它的内能就越大D、物体的机械能增加,它的内能一定增大下例事例中,属于用热传递的方法改变内能的是()A、地球外的石块,坠入地球的大气层,成为流星B、凉鸡蛋泡在热水中温度升高C、两手相互摩擦,手心发热D、锯木头时,锯条变得烫手练习一滴沸水落在冰山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冰山吸收热量,因为冰山的内能小B:沸水放出热量,因为沸水的温度高C:沸水吸收热量,因为冰山的内能大D:冰山放出热量,因为冰山的内能小练习(2011湛江)关于温度、热量、内能,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0℃的冰没有内能B.水沸腾时继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C.物体的温度越低,所含的热量越多D.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只要温度不变,物体的内能就一定不变练习(2011常德)下列关于温度、内能、热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同一物体温度升高,它的内能增加B.物体温度越高,它的热量就越多C.要使物体内能增加,一定要吸收热量D.要使物体内能增加,一定要对物体做功A练习(2013日照)关于物体的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温度升高,它的内能一定会增加B.物体内能增加,一定要从外界吸收热量C.温度为0℃的物体没有内能D.温度相等的1kg水和100g水内能相同A(2012?安徽省)下列关于功、内能和热量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物体的温度不变,内能一定不变B、做功和热传递都能改变物体的内能C、温度高的物体含有的热量比温度低的物体多D、热量总是从内能大的物体向内能小的物体传递B练习(2012?宁夏)下列现象中,通过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是()A.反复弯折后,铁丝的温度升高B.火车经过后,铁轨的温度升高C.用火炉烧水,水的温度升高D.两手相互搓揉,手掌发热C关于物体内能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一切物体都有内能B.一定质量的物体,温度越高,它具有的内能越大C.物体具有的内能越多,它具有的热量就越多D.物体对外做功时,物体的内能会减少C练习(2012?达州)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温度高的物体内能一定大B.物体的温度越高,所含的热量越多C.内能少的物体也可能将能量传给内能多的物体D.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只要温度不变,物体的内能就一定不变C练习①冰粒内能增大;重力势能减小,动能增大,机械能不变。
(人教版)中考物理总复习【第13章】内能ppt课件

3. (’11河南2题2分)清晨荷叶上常挂有晶莹 的露珠,这是由于夜间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 ____ 液化
(填物态变化的名称)形成的.空气中弥漫着荷
扩散 的现象. 花的清香,这是分子_____ 【解析】 水蒸气遇冷放热发生液化变成了水, 就是所说的“露珠”;荷花的清香进入空气 中,这是分子的扩散现象,说明了分子在永 不停息的运动.
凝固 到粘舌头,这是由于水发生了 ______现象(填 物态变化名称);表面平滑的铅块紧压后会粘 引力 在一起,这是因为分子间存在 _______.
【解析】 物体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作凝固, 本题中的粘舌头是指舌头上的水由液态变成固
态与冰棒粘在了一起,这是凝固的过程;表面
平滑的铅块紧压后会粘在一起,是因为分子之 间有引力.
扩散(分子热运动或分子不停地做无规 出一股清新的薄荷香味 ,这是
则运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现象.
变式题1图
【解析】退热贴中的水吸收体表热量由液态 变为气态,属于汽化现象;退热贴使用过程
中散发出清新的薄荷香味,是因为吸热后温
度升高,分子热运动加剧的缘故.
第一部分 教材知识梳理
第十三章 内能
中招考点清单
教材图片解读
课堂过关检测
河南五年中招 常考类型剖析 实验突破 备考试题演练
教材图片解读
图片 命题内容
如图所示,两个铅柱没有被重
物拉开,主要是因为铅柱的分 引力 除此之外, 子之间存在①_____, 分子之间还存在②______ 斥力
图片
4. (’14河南12题2分)用相同的加热装置给质 量相等的甲、乙两种液体同时加热,两种液体的 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如下表所示.由数据比较两 种液体的比热容( A ) 时间t/min 0 1 2 3 4 5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13章《内能》课件

正确的是( )
是扩散现象,扩散现象说明了分子在不停地 做无规则运动,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A.“花气袭人知骤暖”说明分子的热运动与温度有关
B.人造木板黏结剂中的甲醛扩散到空气中造成环境污
染
一切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故黏合 剂中的甲醛也会有扩散到空气中,从而造成
环境污染
练能力
12.(2019・娄底中考)学习了分子动理论之后,小明总结
A.扩散现象只有在气体间进行
B.固体之间不能发生扩散现象
C.气体、液体和固体之间均能发生扩散现象
D.固体之间只有在高温下才能发生扩散现象
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
学知识
扩散现象说明分子不停地做无
规则运动。
4.(2019 ·铜仁中考)下列事例中,不能说明分子
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B )
A.水中放糖后变甜
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 动;分子间存在间隙。
学知识
7.(绵阳中考)如图所示,将两个铅柱的底面削平、削干 净,紧紧压在一起,在下面吊一个重物都不能把它们拉开 。这个实验事实说明( C ) A.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 因为铅柱的分子之
间存在引力
B.分子在不停地做热运动 C.分子之间存在引力 D.分子之间存在斥力
了很多生活中与分子动理论有关的现象,下列总结中不
正确的是(C )
C.用透明胶带揭下纸上写错的字,是因为胶带与纸之间
有相互的斥力 胶带分子和纸分子之间存在
相互作用的引力
D.“破镜不能重圆”是分子间的距离太大,作用力变得
十分微弱
分子间距离越大,分子间作用力越小;当分子间的 间距大于分子直径10倍时候,分子间的作用力已经
导入新课
第十三章 中央银行《金融学》PPT课件

至于中央银行发行货币的程序,下面以我国的人民币发行为 例说明。
现金发行的具体操作程序是:当商业银行基层行处现金不 足时,可到当地人民银行在其存款账户余额内提取现金。于是, 人民币从发行库转移到商业银行基层行处的业务库,这就意味着 这部分人民币现钞进入了流通领域,这一过程称为‘‘出库”。 当商业银行基层行处收人的现金超过其业务库库存限额时,超过 的部分应自动送交人民银行,该部分人民币现钞进入发行库,意 味着退出流通领域,这一过程称为“入库”。
13.1.1中央银行产生的必要性
中央银行,是指专门从事货币发行、专门办理对一般银行 的业务以及专门执行国家货币政策的银行。中央银行是银行业 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的产物。具体说来,它的产生是适应了以 下几方面需求的结果。 1.统一银行券发行的需要 2.统一全国票据清算的需要 3.最后贷款人角色的需要 4.金融宏观调控的需要
13. 2.2中央银行的组织结构
(一)单一式中央银行制度
单一式中央银行制度是最主要的也是最典型的中央银行 制度形式。它是指国家设立专门的中央银行机构,使之全面、 纯粹地行使中央银行职能的制度。单一中央银行制又有如下两 种具体情形。
1.一元式中央银行
一元式中央银行制,是指一国只设立一家统一的中央银行 机构来行使中央银行的权利和履行中央银行的全部职能。
1.集中存款准备金
2.充当最后贷款人
3.组织全国的清算
(三)政府的银行 所谓政府的银行,也称为“国家的银行”,是指
中央银行代表国家从事金融活动,对一国政府提供金 融服务,贯彻执行国家货币政策,实施金融监管,其 具体表现如下:
1.代理国库收支 2.代理政府债券的发行 3.为政府提供信用 4.充当政府的金融代理人,代办各种金融事务
人教版 九年级全册第十三章:13.1分子热运动 课件

7、小明看到气象播报中提到可吸入颗粒物非常微
小,于是他就想到,用可吸入颗粒物进入空气中来
说明分子是运动的不是很好吗?他把这个想法告诉
给小英,可小英说他的想法是错误的,你认为小明 的想法对吗?若是不对,错在哪里?
课后习题答案 (见教材P6
动手动脑学物理)
1.把分子看成球体,一个挨着一个紧密平铺成 一层(像每个围棋格子中放一个棋子一样),组成 一个单层分子的正方形,边长为1cm.该正方形中约 有多少个分子?这些分子数目大约是全球人口数目 的多少倍?
4、下列现象中能说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 无规则运动”的是( ABD ) 在房间里喷洒一些香水,整个房间会闻到香味 B、长期堆放媒的墙角,墙壁内较深的地方也会发 黑 C、早晨扫地时,常常看到室内阳光下尘土飞扬 D、开水中放一块糖,整杯水都会变甜
A 5、物体中大量分子做热运动的速度,跟下列因素有关 的是( ) A、物体温度的高低 B、物体运动速度的大小 C、物体密度的大小 D、物体机械能的大小
6、铁棒很难被压缩,也很难被拉伸,原因是 ( D ) A、分子间的距离小 B、固体分子不能做无规则运动 C、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 D、分子间同时存在相互作用的斥力和引力
7 、把两块光滑的玻璃贴紧,它们不能吸引在一 起,原因是( B ) A 、两块玻璃的分子间只存在斥力 B、两块玻璃的分子间距离太大,作用力太小 C、玻璃的分子间隔太小,不能形成扩散 D、玻璃分子运动缓慢
3.两个杯子中分别盛有质量相同的冷水和热水 ,向其中分别放入同样的糖块,经过一段相同的 时间(两杯中的糖块都还没有全部溶解),品尝 杯中的水,哪一杯更甜?为什么? 解:热水中更甜,因为热水温度高,糖溶化扩 散得快.
4.把干净的玻璃板吊在弹簧测力计的下面(例 如用吸盘吸住玻璃板或用细线绑住玻璃板),读 出测力计的示数.使玻璃板水平接触水面,然后稍 稍用力向上拉玻璃板.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有什么变 化?解释产生这个现象的原因. 解: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大, 因为玻璃和水的接触面之间存 在分子间的引力作用,从而使 弹簧测力计受到向下的拉力增 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3章 气压传动系统实例
(4)当A缸活塞杆伸出其上的挡铁,压下a0时,控制气体使 缸B的主控阀b右侧有控制信号并使阀处于右位,使B缸活塞杆 退回,实现动作B0(缩臂)。
(5)当B缸活塞杆伸出其上的挡铁, 压下b0时,控制气体使 缸D的主控阀d左侧有控制信号并使阀处于左位,使D缸活塞 杆右移,通过齿轮齿条机构带动立柱侧顺时针方向转动,实 现动作D1(顺时针回转)。
理,并指出梭阀8的逻辑作用。
图 13-7 拉门的自动开闭系统
13-2 图 13-5数控加工中心气压换刀系统中,夹紧缸为什 么要采用气液增压缸?
13-3 图13-6为一气液动力滑台的原理图,试说明气液动 力滑台实现快进-工进-慢进-快退-停止的工作过程。
第13章 气压传动系统实例 图 13-6 气液动力滑台的原理图
第13章 气压传动系统实例 13-4 图13-7为一拉门的自动开闭系统, 试说明其工作原
第13章 气压传动系统实例 表 13-1 电磁铁动作顺序表
第13章 气压传动系统实例
数控加工中心气压换刀系统工作原理如下:当数控系统 发出换刀指令时,主轴停止转动,同时4YA通电,压缩空气经 气动三联件1→换向阀4→单向节流阀5→主轴定位缸A的右腔 →缸A活塞杆左移伸出,使主轴自动定位。定位后压下无触点 开关,使6YA得电;压缩空气经换向阀6→快速排气阀8→气液 增压缸B的上腔→增压腔的高压油使活塞杆伸出,实现主轴松 刀,同时使8YA得电;压缩空气经换向阀9→单向节流阀11→缸 C的上腔, 使缸C下腔排气,活塞下移实现拔刀。
第13章 气压传动系统实例
(6) 当D缸活塞杆伸出其上的挡铁, 压下d1时,控制气体使 C缸的主控阀c右侧有控制信号并使阀处于右位,使C缸活塞杆 伸出,实现动作C1(立柱上升)。
(7) 当C缸活塞杆伸出其上的挡铁,压下时,控制气体使 A缸的主控阀a右侧有控制信号并使阀处于右位,使A缸活塞杆 伸出,实现动作A1(松开工件)。
第13章 气压传动系统实例
第13章 气压传动系统实例
13.1 车门气动控制系统 13.2 气动控制机械手 13.3 数控加工中心气压换刀系统 思考和练习题
第13章 气压传动系统实例
13.1 车门气动控制系统
采用气压控制的公共汽车车门,在司机的座位和售票员座 位处都装有气动开关,司机和售票员都可以开关车门。 当车 门在关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时,此回路能使车门自动再开启, 起到安全保护作用。
第13章 气压传动系统实例
13.3 数控加工中心气压换刀系统
图13-5为某型号数控加工中心的气压换刀系统原理图, 该系统在换刀过程中要实现主轴定位、主轴松刀、向主轴锥 孔吹气和插刀、刀具夹紧等动作。其换刀程序和电磁铁动作 顺序如表13-1 所示。
第13章 气压传动系统实例 图 13-5 数控加工中心气压换刀系统原理图
气液增压器B的下腔,使活塞退回,主轴的机械机构使刀具夹 紧 。 气 液 增 压 器 B 的 活 塞 碰 到 行 程 限 位 阀 后 , 使 4YA 失 电 , 3YA得电,缸A的活塞在弹簧力作用下复位,回复到初始状态,
完成换刀动作。
第13章 气压传动系统实例
思考和练习题
13- 1 气动控制的公共汽车车门,采取什么措施防止夹伤 上下车的乘客?
图13-4为气动机械手的控制原理图。信号c0、b0是无源元 件,不能直接与气源相连。信号b0 、c0只有分别通过a0与a1方能
与气源相连接。
图 13-4 机械手气压控制回路工作原理图
第13章 气压传动系统实例
机械手的工作原理及循环分析如下:
(1)按下启动阀g,控制气体经启动阀使主控阀c处于左位, C缸活塞杆缩回,实现动作C0(立柱下降)。
第13章 气压传动系统实例
13.2 气动控制机械手
在自动设备和生产线上,可根据各种设备的工作需要, 广泛采用气动机械手,按照设定程序来实现预定的控制工序。
如图13-2 所示为一种气动机械手的结构示意图。该系统 有四个气缸,可在三个坐标内工作。其中A缸为抓取机构的松 紧缸,其活塞杆伸出时松开工件,活塞杆缩回时夹紧工件。
第13章 气压传动系统实例
(8) 当A缸活塞杆伸出其上的挡铁,压下a1时,控制气体使 D缸的主控阀d右侧有控制信号并使阀处于右位,使D缸活塞杆 左移,带动立柱逆时针方向回转,实现动作D0(逆时针回转)。
(9) 当D缸活塞杆上的挡铁压下d0时,控制气体使C缸的主 控阀c左侧又有控制信号并使阀处于左位,使C缸活塞杆伸出, 实现动作A1,于是下一个工作循环又重新开始。
第13章 气压传动系统实例
当操纵阀A或B按钮时,气源压缩空气经阀A或B进入到阀 1或2,把控制信号送到阀4的a侧,使阀4向车门开启方向切换。 气源压缩空气经阀4和阀5到气缸的有杆腔,使车门开启。当操 纵阀C或D按钮时,气源压缩空气经阀C或D到阀2,把控制信 号送到阀4的b侧,使阀4向车门关闭方向切换。其原供压缩空 气经阀4和阀6到气缸的无杆腔,使车门关闭。车门关闭中如遇 到障碍物,便启动安全阀8,此时气源压缩空气经阀8把控制信 号通过阀3送到阀4的a侧,使阀4向车门开启方向切换。须指出, 如果阀C、D仍然保持在压下状态,则阀8起不到自动开启车门 的安全作用。
(2)当C缸活塞杆缩回其上的挡铁, 压下c0时,控制气体使 B缸的主控阀b左侧有控制信号并使阀处于左位,使B缸活塞杆 伸出,实现动作B1(伸臂动作)。
(3) 当B缸活塞杆伸出其上的挡铁, 压下b1时,控制气体使 A缸的主控阀a左侧有控制信号并使阀处于左位,使A缸活塞杆 退回,实现动作A0(夹紧工件)。
B缸为长臂伸缩缸,可以实现伸出和缩回动作。C缸为机械手 升降缸。D缸为立柱回转缸,该气缸为齿轮齿条缸,它可把活
塞的直线往复运动转变为立柱的旋转运动,实现立柱的回转。
第13章 气压传动系统实例 图 13-2 气动机械手结构示意图
第13章 气压传动系统实例 图 13-3 机械手动作程序
第13章 气压传动系统实例
图13-1为公共汽车车门的气压控制系统。气缸7用于开关 车门,通过A、B、C、D四个两位换向阀按钮的操纵,控制双气 换向阀,进而控制气缸的换向。气缸运动速度的快慢由单向速 度控制阀5、6来调节。压下阀A或B的按钮使车门开启,压下阀 C或D的按钮使车门关闭,先导阀8起安全保护作用。
第13章 气压传动系统实例 图 13-1 汽车车门气压控制系统
第13章 气压传动系统实例
回转刀库交换刀具,同时1YA得电;压缩空气经换向阀 2→单向节流阀3向主轴锥孔吹气。稍后1YA失电, 2YA得电, 吹气停止,8YA失电, 7YA得电;压缩空气经换向阀9、单向节
流阀10进入缸C下腔,活塞上移实现插刀动作。 同时活塞碰
到行程限位阀, 使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