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蜀国战略解析总结计划.docx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国时期蜀国战略分析

原作者:天涯孤舟引自天涯论坛,此为原作者观点,与本文库作者无关

历史上对诸葛亮隆中对的战略思想有过不少质疑,而最有名的当数老毛的“千里之遥而二分兵力”说。那么下面,我们通过地缘分析,来看一看这种战略究竟是怎样

的。

荆州,大概由南阳盆地和江汉平原组成(广义的看,江汉平原也包括了湘江流域)这是一个地缘潜力非常大的地理板块。首先是广袤的粮仓,其次有很好的地理封闭性,第三能够对多个方向施加地缘影响力。但它也有一个致命的问题,就是居于四战之地。从蜀地(四川盆地)、汉中、长江下游和中原地区都可以对这一地缘版块采取军事行

动。因此地缘压力是很大的。这也是诸葛亮所说用武之地的原因。曹操起事的中原也

是四战之地,但在他向东、向北发展的过程中,却无人在其背后捅刀子,一方面是其

他诸侯的愚昧,另一方面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政治手腕还是发挥了相当的作用。

对于蜀国来说,仅据有荆州,而希望自己用兵时无人在背后捅刀子纯属碰运气。事

实证明,正是由于吴在蜀北进时乘虚而入,导致了三国局势的根本变化。因此,蜀

国必须在荆州之外减少自己的受力面,拥有自己的大后方。将荆州变为三战或二战之地,并且拥有广阔的纵深。这是蜀国必须拿下益州(四川盆地)和汉中的根本原因。

拥有南阳盆地、江汉平原、四川盆地和汉中之后,北面的秦岭可以成为天然屏障

(保其岩阻),南方的云贵高原只要做好安抚工作,不足为虑(南抚夷越)。西域各

国可与呼应(西和诸戎,这个属于锦上添花型)。而最关键的一点是要与吴国形成统

一战线(外结好孙权)。这样,荆州就变成了进攻魏国的桥头堡。外部条件已准备充

分。而对内,则要充分开发这四个地缘版块的生产潜力(内修政理),可以说这四个

地缘版块加起来,农业实力相当惊人。比吴、魏皆不逊色。

然而诸葛亮很清楚,即使这样,蜀国的实力也不可能超过魏国,因此并不具备对

魏国的战略优势。因此必须等“天下有变”,即魏国内部出现问题的时候,再一出秦川、二出河洛形成钳形攻势,改变地缘实力的天平。如果能够再有吴国出江淮作为呼应,则大事可成。蜀据有秦川和河洛之后,汉中和西蜀将彻底成为大后方,战斗部队可悉

数调往秦川、宛洛两处,近距离呼应。彻底解决“千里之遥而二分兵力”的困局。

诸葛亮的军事才能有时被认为是其最弱的一项,但至少在北伐的几条进军路线的选

择上,诸葛亮还是有能力使魏国发生误判的。只可惜几条道路距离太近,即使误判

也能很快将兵力重新调回。但这种误判如果发生在出秦川为主还是出宛洛为主时恐怕

就是致命的了。荆州和益州的关系,特别是在拿下秦川以前,是决定隆中对成败的关键。

就我个人来看,出宛洛可以直指魏都许昌,问鼎中原;因此魏国必不敢冒险将重

兵派往秦川。而正因如此,出宛洛的虚招可能性更大,利用魏国的误判,脚踏实地的

拿下秦川(包括秦川更西的凉州之地),一样可以使蜀、汉成为大后方。而从秦川向

东攻击,又比蜀地北伐条件要好得多。更拿到一个非常据有农业潜力的地缘版块(关

中平原的农业体量是四川盆地和汉中盆地之和),这时再与荆州军互为正奇,则前途不可限量。

此后的发展,蜀国若不发生误判,当继续坚持孙刘联盟的外交政策,北进山西、

华北。形成与吴国东西二分天下之格局。若顺淮河而下与东吴争江淮、山东之地则谬。吴魏会随即联合,形成对蜀国的夹击之势。甚至华北之地,也非势在必得。蜀国即使

退到太行山一线,也仍然对吴国保有绝对的地缘优势。一方面因为中国的地形西高东低,高低对低地往往可以施加更大的地缘压力。而河、济、淮、江四渎,蜀国又皆处

上水,顺流而下其势无匹。尽管二分天下,吴、蜀之优劣已决。再者,占据中原河洛

之地,则黄河竟在掌握之中,黄河之水岂不更胜过千军万马?

从吴国的角度来看,与蜀国二分天下不如和魏国二分天下。因为东西向的地缘劣势,吴国一样是清楚的。而南北平分,则更容易达成地缘平衡,进可攻退可守,不会

如此被动。但吴魏二分天下最大的阻力不是来自吴,而是来自魏。对魏国来说,四川

盆地、江汉平原、江东平原三大地缘版块皆为吴国所得,而自己能得到的不过是一个

小小的汉中,这无论如何是无法接受的。要么魏国拿下西蜀,要么在吴国拉长战线西

征时乘虚而入,直捣江东。总之魏国不可能任吴国坐大。从地缘上看,吴魏结盟则必

然面临西蜀的归属问题。而无论谁得到西蜀,另一方都是不可接受的。因此这种联盟

的矛盾是结构性的,况且魏国还是强势的一方。相比之下,吴蜀联盟,各取所需的战

略则风险更低。以孙权的性格,作这种选择的概率相当高。

荆州的城池和地理单元大致关系的示意图:

关羽失荆州,可以说是整个三国时代最关键的转折点。下面再来分析一下当时的地

缘形势:

刘备夺取汉中后,刘备集团虽然未能如愿得到整个江汉平原、南阳盆地、汉中盆

地、四川盆地的全部,但已经四具其三。而唯一落在曹操手中的南阳盆地,正是关羽

准备进攻的目标。从这个角度来看,关羽在地缘战略的取向上是不糊涂的。整个刘备

集团的意见是统一的。

关羽的问题,主要出在和东吴的关系上。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四川盆地和江汉

平原的距离很远,这两个地缘版块只能在军事行动上相互呼应而不能相互支援。这正是老毛所谓“千里之遥而二分兵力”的最大软肋。而诸葛亮“隆中对”战略中,之所以如

此重视“外结好孙权”,正是看到了这一战略中所存在的危机。这两个地缘版块的体量

都有着可以独当一面的能力,因此在防守时并不一定需要相互驰援。但在进攻时情况就不一样了。四川盆地由于有江汉平原把守东大门,又占据了汉中盆地可以保护侧翼,

因此在进攻时是没有后顾之忧的。但江汉平原却处在二战之地,一旦向一个方向发起

进攻则必然面临另一个方向的军事威胁。

因此在和东吴之间没有牢靠的同盟时,去进攻南阳盆地无疑是自寻死路。其实孙

权把女儿送上的时候本是双方结盟的绝佳机会,甚至可以认为是蜀国获得了吴国的重要

人质。相比之下,巩固统一战线才是荆州最重要的战略选择。夺取南阳盆地倒还在

其次。象我在前面曾说过的。荆州虽然是用武之地,但却恰恰最适合作为虚招。真正

能够捞到可靠的地缘利益,改变蜀魏实力对比的,还是“出秦川”。巩固吴蜀联盟形成对魏国的战略威慑,才是荆州之地最重要的战略价值。

尽管如此,我还是要为关羽的政治和军事行动作一些辩解。

首先,在政治上,正是因为荆州是“借”来的,而孙权又有讨还之心,所以关羽有

时候必须采取一定的强硬措施。因为这里存在结构性的矛盾。当年如果刘备早些遇到诸葛亮,早些运作合情合理合法的篡夺荆州之事,使荆州理所当然的归蜀国所有,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